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

2024-06-08

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通用7篇)

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 篇1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方法及判定标准

一、重大事故隐患可通过直接判定法、综合判定法、专家论证法和专项评估法等进行判定。

二、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的工厂、仓库和车站、码头,未按规定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2、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与住宅、宿舍、人员密集场所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

3、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储罐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4、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储罐、容器、管道等泄露;

5、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或虽设置有关系统,但不能正常使用;

6、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面积超过规定50%;

7、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或数量不符合规定;

8、容易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的生产车间、经营场所、仓库与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

9、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用房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规定;

10、同一企业有两类以上特种设备、设施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有两种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三、具备下列三种以上情形(含本数),可综合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或被占用;

2、疏散通道上放置物品,影响人员疏散;

3、禁令、警示标志数量不足或损坏;

4、消防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正确或过期、损坏;

5、特种设备、设施或机械冲压设备未按规定检测、检验;

6、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7、有职业危害防治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尘、换气设施、或位按规定配备、穿戴防护用品;

8、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直接敷设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

9、在有防爆要求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相应防爆开关和设备;

10、在有防雷、防静电要求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检测、检验;

11、在公共场所,违反规定使用可燃材料装修,或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

12、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防护栏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各类孔洞、井道口防护措施不严密;

13、高危行业的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违规上岗;

14、违规用火用电或现场管理混乱。

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 篇2

自2002年以来,中国低压电器产品特别是小家电产业的出口量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的小家电出口额达到了1 00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成为世界小家电出口大国。日本电机工业会家电世界需求预测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全球小家电市场需求在2010年前将稳定增长,预示着小家电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小家电出口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国外贸易相关技术壁垒,如销往北美洲的产品需要符合UL标准或获得UL认证;出口至欧洲的需要符合小家电IEC标准或获得CE等相关认证。在检验检疫的日常检验监管中发现,众多出口小家电生产企业没有对销往北美洲和欧洲各国的产品加以区分,对小家电UL和IEC标准之间的差异了解甚少,容易使出口小家电产品不符合进口国标准。所以,有必要对小家电IEC和UL的相关标准条款进行对比或比较,给广大电器生产企业一些建议和提示。小家电产品种类纷繁复杂,相应的标准也是数不胜数。文中将以厨房小家电为例,主要介绍小家电UL和IEC两种标准之间在技术上的差异,主要包括定义、实验要求和方法等。

1 IEC和UL标准

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缩写,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IEC的小家电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IEC 60335-1标准对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产品的安全提出一般要求,与IEC 60335-1标准配套使用的还有IEC 60335-2系列标准。IEC 60335-2系列标准是IEC 60335-1标准的补充。厨房小家电共有4项IEC 60335-2系列标准,即IEC 60335-2-9、IEC 60335-2-13、IEC 60335-2-14和IEC 60335-2-15。IEC 60335-2-9烤架、烤面包机和类似的轻便式烹饪设备的特定要求,同时也适用于华夫饼机、制面包机、烤炉、烧烤架、烘盘等类似用途小家电产品;IEC 60335-2-13热油炸锅、油煎锅和类似产品的特定要求;IEC 60335-2-15液体加热产品的特定要求,适用于咖啡壶、电水壶、蒸煮锅、酸奶酪机、煮蛋机等类似用途小家电;IEC 60335-2-14厨房产品的特殊要求,适用于食品调理机、研磨机、切片机、磨刀器、离心式榨汁机等小家电产品。

UL是英文保险商试验所的缩写。UL安全试验所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也是世界上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它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为公共安全做试验的专业机构。在美国市场,上述四个类型的产品所适用的产品标准分别为:UL 1026家用电灶具和食品加工产品、UL 1083家用电长柄平底锅和煎炸型产品、UL 1082家用电咖啡壶及酿造型产品和UL 982家用电动食品调理机。

2 主要技术差异

2.1 泄漏电流

测量泄漏电流的设备在UL和IEC标准中的描述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其测量操作的差异并不大,但在测量仪器要求方面有所不同。

测量泄漏电流的仪器类型在UL 1026、UL 1082、UL 1083和UL 982标准中都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市场上供应的漏电流测试仪,适用于“感知”泄漏电流,通常符合UL标准的基本要求。但这些标准在现阶段并未考虑高频和非正弦的泄漏电流。当需要考虑高频和非正弦泄漏电流时,测量仪器必须符合UL 101标准(《设备的泄漏电流标准》)的要求。

过去,泄漏电流值是以毫安(mA)为单位。而现在,为符合最新版《美国电器泄漏电流国家标准-ANSIC101-1992》的规定,采用MIU为单位来表示。MIU可由指定的测量仪的数字显示读出。数值上,MIU仅在低频时与毫安一致。高频时,流过仪器的毫安值却远大于MIU的显示值。因此,测量者应选用MIU而不是毫安为单位来测量泄漏电流。

2.2 定义

2.2.1 II类和2类的对比

IEC标准中所述的“II类”产品结构,其电击防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包括一个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并且没有提供保护接地或依赖于安装环境。一旦产品符合相关IEC成品标准中的II类绝缘要求,则应标示“回”符号以表示产品为II类产品。

UL标准中会出现“2类”说法,“2类”是美国对于隔离电源的术语,表示低电压以及低能量的电源用以减少电击和火灾的危害。电压和能量的限制要求在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以及众多UL标准中都有叙述,包括UL 1310(2类电源标准)。“2类”完全与双重绝缘无关。

2.2.2 接地(Grounding)和接地(Earthing)的对比

术语“接地(Grounding)”和“接地(Earthing)”的意思是一样的。前者是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中涉及的术语,而后者是IEC术语。同样,UL标准中的术语“ungrounded”(火线)和“grounded”(零线)也等同于IEC标准中的术语“live”(火线)和“neutral”(零线)。

2.2.3 电动产品的额定值

符合IEC 60335标准的产品,额定输入是以额定功率或额定电流的方式标示。但在UL标准中,当满载功率因数为80%或更少,且使用电源线连接线额定功率大于50 W时,UL认证要求产品应标示额定电流,厂商可自行决定标示或不标示额定功率。

2.2.4 耐热耐燃测试

对塑料材料的检测中,UL和IEC标准之间在耐热耐燃项目检测中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别,主要如下:(1)球压测试与烤箱测试:IEC球压测试是一种通过球压装置置于材料上,并放在烤箱中烤一个小时来判定材料软化度的测试。UL烤箱测试是一种针对成品的测试,通过7 h的烤箱烘烤,来判定外壳部件会否因此破裂或变形。(2)所需的可燃性等级:IEC 60335要求所有可能被引燃或传播火焰的非金属材料应经受至少550℃的灼热丝测试或具有HB40等级。当材料的可燃性额定等级不能被确认及针焰测试不被采用时,IEC标准要求靠近或支撑载流连接件的部件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灼热丝测试。对于UL标准,外壳可燃性等级的要求取决于产品的使用情况。例如,有人看管情况下工作的便携式产品,其外壳材料应至少为HB等级,而无人看管下工作的便携式产品要求具有至少V-2等级的材料。HB等级的材料允许在厚度小于3 mm时有每分钟80 mm的燃烧速率,而HB40要求燃烧速率小于每分钟40 mm。HB40和HB这两种等级的材料都允许在厚度大于3 mm时有每分钟40 mm的燃烧速率。(3)灼热丝测试与热丝引燃测试(HWI):UL热丝引燃测试是一种材料测试,而IEC灼热丝测试是一种成品测试。UL 746C允许使用灼热丝测试来作为代替判断材料的HWI要求。

3 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厨房小家电IEC和UL标准间的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UL和IEC标准要求的泄漏电流测试仪器不一样;(2)UL和IEC标准中II类和2类电器的定义和接地的术语标示不同;(3)电动产品的额定值标示有所区别;(4)塑料材料检测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差别较大。

出口小家电生产企业了解UL和IEC标准之间的这些差异,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在开发新品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研发,有助于在市场采购时有目的地采购部件或材料,有助于在产品销售时具有符合要求的标识或标贴。

4 结语

文中仅对低压电器产品厨房小家电IEC和UL标准作了差异性比较,其它众多小家电产品同样存在着标准间的差异。对企业来说,了解标准之间的差异性很重要;同时对检验检疫监管部门来说,了解标准之间的差异所在,有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摘要:我国的低压电器正大批量出口到欧美各国,出口产品需要符合IEC、UL等标准或获得相关认证才能在海外市场销售。在检验检疫的日常检验监管中发现,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对UL和IEC标准之间的差异了解甚少,这样容易给出口产品和企业带来风险。分析了低压电器IEC和UL标准间的一些差异所在,如标准要求的泄漏电流测试仪器不一样,标准中II类和2类电器的定义和接地的术语标示不同,电动产品的额定值标示有所区别,塑料材料检测的试验方法和要求等差异。以此给广大电器生产企业一些建议和提示。

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 篇3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住宅的结构好、质量高;要求住宅有良好的采光、大角度和远距离的视野;要求小区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花草树木相伴;等等。同时对小区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的围墙、道路监控到住户单元门的对讲开门、视频监视、小区出人口的刷卡开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报警。现在小区智能化已经成为住宅验收的必备条件。本文仅就楼宇对讲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谈一点想法。

目前,全国生产楼宇对讲产品的厂家有几百家。起步较早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安居宝”、“视得安”、“立林”、“冠林”等等。这些产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产品都是自成体系。譬如:使用了“安居宝”的产品,就必须按照“安居宝”产品的布线标准进行布线,住户室内分机、单元门口主机、中间设备、终端设备全部要使用该厂生产的产品,其它厂家的产品基本上不能兼容和互换。这样就带来了如下问题:

首先,提高了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一个设备坏了,市场上买不到,必须到这个厂家或者这个厂家的分支机构才能买到,而且要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维护。这就增加了维护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更糟糕的是一旦这个厂家破产了、歇业了,维护就成了问题,买不到维护设备。某住户的室内分机坏了,这个住户的对讲就不起作用了,一直要到小区重新更换对讲系统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更换整个对讲系统却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是更换成本高;其次是更换难度大,因为需要将该小区内的所有设备全部更换,包括重新铺设线路,有的线路是明设还容易一些,有的是埋设在地面下的,要重新铺设,难度很大;还有,有些镶嵌和暗设的设备有尺寸要求,譬如说:在单元安全防盗门上安装单元门口机,门上已经开了孔,尺寸不一样就不好使用。最后整个小区的楼宇安防系统就失去作用,形同虚设。据笔者了解,这样的情况还不少。

其次,家里的一台电视机用久了,可以换一台新的,国产的换成进口的,显像管换成液晶屏的,小尺寸换成大尺寸的,这很方便,把旧的处理掉,到商场里买一台新的就可以了。现在都是服务到家,厂家都会免费给用户安装调试好。楼宇对讲产品由于各生产厂家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的弊端,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一旦这个住户使用了某个厂家的产品,那么一直要到整个小区的对讲产品全部更换时才能更换,有的一用就是十多年,甚至更长。家装可以重新进行,因为决定权在住户本身,而对讲产品用户无法进行更新,住户分机和单元门口机都是安装在醒目位置的,这对提高住户的生活和安全品质是有影响的。

第三,不利于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据了解全国有七百多家楼宇生产厂家,虽然品牌繁多,但基本的功能大致相同。非可视对讲,黑白可视对讲,彩色可视对讲;不联网可视对讲,联网可视对讲;普通型对讲,安保型对讲;等等。在线路布设方面,基本上都是入户线、主干线和联网线。这些线大体相同,但都有不大的差异。例如,有的产品,他的可视产品的入户线是RW6*0.5线缆,而有的入户线是SYV75-3+RW6*0.3或SYV753+RW6*0.5;再例如,有的联网线是用SYV75-5+RW4*1.0,有的使用SYV75-5+RVVSP2*0.75+RVVP2*0.75;还有总线协议和电子器件以及电源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因为各自独立研发产品和系统,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互相之间不了解所致;有的是因为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互相的设备不能互换。造成的结果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大家各自为政。最后的结果是产品的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得不到提高,产品的成本由于数量少,不能形成批量生产而导致价格高。另外,对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不能进行规范培训,而学校和培训机构又不可能把全国这么多厂家的产品性能、特点制作成教材,因此只能是专题、专项培训,造成安装和培训成本高。

第四,目前小区相应的道路监控等摄像设备,像摄像机、摄像头、球机、ID门禁卡、IC收费卡、远程控制的蓝牙卡等设备已能够互换,市场上也能买到,由于楼宇产品的目前的状况使得整个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不能互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

住宅的安全和现代化管理是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住宅,它是人类休息、工作、活动的重要场所。人的一辈子一般也就换二、三次住宅,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的,因此,住的安全和舒适就十分重要。最近十多年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住宅的发展很快,笔者上面所讲的问题有的已经出现,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成为棘手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这些安保设备不仅不能起到安保作用,还会增加麻烦。

目前,对住宅的智能化的管理部门主要是公安部门的技术安全防范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查和竣工验收;在产品准入时有公安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检测中心,负责对安防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参数进行检测,没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产品是不能进入市场的。各生产厂家在生产这类产品时也有国家相关的部门规定的标准,如:

《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B50198-94 GA/T75-94,

《楼宇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

但使用产品的最终决策人是房产商,而楼宇生产厂商不仅提供产品,同时也负责小区智能化楼宇产品部分的设计,造成了相对的独立性。由于这个独立性,这就使得上述问题的不可避免。笔者做如下建议:

1、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全国所有的已经运营的楼宇对讲小区做一个调查,摸清目前处于正常运营的小区、瘫痪的小区、半瘫痪的小区的数量,摸清不能正常运营的原因,发现问题。对楼宇生产厂家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摸底梳理,摸清哪些已经停产了,哪些已经破产了,哪些产品功能相同只是由于竞争或者没有标准和规范的产品和系统制订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行行业管理和指导。

2、把线路的设计和产品的设计分开,就像水、电、气和通讯线路一样。小区楼宇智能化的线路布设由开发商或者工程商进行设计施工,楼宇产品生产厂商只提供终端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进入市场,产品的选择由住户自己决定,就像水、电、气、通讯产品一样。国家分别制订出不同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价格,最终达到保证住户安全可靠、方便的目的。

3、另外,最近十多年智能化的发展很快,全数字的高智能化的楼宇对讲产品已经在许多高档小区出现。数字系统采用了通用的网络构架,布线简单,不需要中间设备,克服了不同厂商不同布线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和小区智能化的其它项目(监控、电子巡更、停车场管理等)兼容,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上述笔者所讲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目前这种全数字技术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与2004年时的彩色对讲差不多,这种差别是因为还没有进行规模生产,产量不大的原因所致,上量以后成本会降下来的。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发展数字产业。

2015家得宝人权判定标准 篇4

项目 分类 标准 审核周期 评级 A等级 95%-100% 2年 B等级 80%-94% 1年 C等级 65%-79% 6个月

F等级 65%以下 TIP,6个月跟进

评分系统 共计126个检查项目总分210分 收到CAP通知7天内提交CAP 9个重大风险问题 重大风险 15天整改期限 36个高风险问 高风险 30天整改期限 81个中等风险问题 中风险 90天整改期限

验厂范围

分包商也要验厂:生产家得宝产品组件上带有家得宝LOGO的组件要求验厂,但纸盒彩卡吊牌生产商不要求验厂;

共享审核报告

收到审核通知3天内提交给THD SER部门

必须是BV、ITS、TUV、UL或被THD认可的公证行审核的报告,该报告在有效期内;

非客人自己审核的报告,如ICTI、BSCI、ICS、WCA、BSR等,经THD评级核准通过方可;

工时要求 标准 实施方案

月加班符合法律法规不超36小时/月 接受有效的综合计时批文

在CAP现场跟进复查时,符合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此问题关闭

在CAP现场跟进复查时,依然月加班超过36小时,但只要工厂按照提交CAP写的计划实施【如,CAP上写的预防加班超时方案是:多招人,多备料,有效培训合理排单等,在跟进复审时工厂确实有执行动作并提交有效证据,问题同样可以关闭】

社保

工伤保险100%全保(工伤险接受商业险),其他4种险种只要有买(一定要涵盖一线工人),只要下次审核逐渐提升就可以,超过退休年龄的工人可以买商业工伤险;只要做到工伤100%全保,其他四险种一线工人有部分人参保,即使审核报告上写此问题点,也不会影响结果,此问题会自动关闭

政府文件 在提交CAP时,只要看到工厂有办理,提供付费凭证在办理了,就可以关闭此问题

审核现场问题 如果在审核中发现一些现场问题,如通道堵死,灭火器过期,应急灯坏掉,等情况,现场立即改善让审核人员拍照片,假如在审核报告上只有这几个问题,只有立即现场整改了,一样接受,就省去了复审的费用 调休要求

中韩判定倾销的会计标准对比研究 篇5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标准,第三国出口价格,正常价值,出口退税

中国与韩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但两国近年来却成为相互之间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1995~2008年,在韩国对2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08起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达23起,名列第一;而中国对2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51起反倾销调查中,对韩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达27起,也位居首位。在这些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存在着由于中韩两国反倾销财务指标的差异导致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

反倾销调查涉及的核心财务指标有正常价值、出口价格以及倾销幅度,中韩两国在核心指标上存在的差异是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必须调整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当研究这些差异,提供与调查方口径一致的应诉资料,从而达到规避反倾销调查风险的目的。

一、中韩判定倾销的法律依据

韩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效仿欧美等国着手制定本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在亚洲国家中算是最早的。几十年来,韩国的反倾销法已发展成为一套基本遵循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和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并符合本国国情的反倾销法律制度。现行的韩国反倾销国内法的制定依据是:

(1)《关税法》第51条至56条。该法最初制定于1963年,1967年《关税法》第10条首次提到了反倾销的内容,对倾销的定义、反倾销的条件以及征收关税的机关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这条法令成为韩国关于反倾销最早的规定。后来《关税法》又历经数次修订,2000年《关税法》第10条的内容被调整到第51条至56条,2008年经修订后一直沿用至今。

(2)《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至71条。该法最初制定于1950年,2000年韩国政府修订《关税法施行令》,将有关反倾销的内容调整至第58条至71条,2010年3月26日再次经过修订后一直沿用至今。该条令规定了正常价格与倾销价格的比较方法、终止调查、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价格承诺、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等内容。

(3)《关税法实行细则》第10条至20条。1986年韩国全面修改反倾销法律,颁布了《关税法实行细则》,作为《关税法》和《关税法施行令》的补充。现行的《关税法实行细则》于2010年3月30日修订,其中的第10条至20条包括了反倾销的内容:正常价格及倾销价格的比较、征收反倾销税所必须进行的调查申请、倾销及实质损害的调查开始和调查终止以及调查撤回、利害关系人的机密材料处理、听证会的召开、反倾销税的征收、价格承诺等。

中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建立较晚。1994年,为抵制愈来愈多的进口产品的低价倾销行为,中国政府开始着手制定反倾销法律,其后历经多次修改。现行的中国反倾销国内法的制定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该法参照了WTO《反倾销协议》的内容并专门安排第八章讲述对外贸易救济的内容,对倾销的确认标准、第三国问题等做了具体的立法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该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制定,明确了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倾销幅度的计算标准与产业损害的确定标准,并详细介绍了反倾销调查的程序及要求、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以及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与复审等内容。 (3) 《中国商务部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其对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相关活动的具体开展作了规定。

二、中韩判定倾销的会计标准比较

WTO《反倾销协议》第2.1条规定,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行为被认定为倾销。

从倾销的定义可以看出,判定倾销的核心财务指标是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中韩两国对正常价值、出口价格以及二者之间的价格比较与调整形成了各自判定倾销的会计标准。

(一)正常价值的确认标准比较

1.韩国关于正常价值的确认方法。

韩国反倾销法通常将“正常价值”称之为“正常价格”。《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区分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分别规定了其确认正常价值的三种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1)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的确定。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适用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的情形。根据《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正常价格是指供出口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通常交易价格。但是,如果同类产品在出口国没有销售,或者在特殊的市场条件下通常交易价格不适用,则使用第二种方法。

“特殊的市场条件下不适用”主要针对无法通过“通常交易价格检验”的情形。通常交易价格检验包括: (1) 内销数量充分性的检验,即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比例不应低于向进口国出口该产品数量的5%; (2) 与特殊关系人交易的检验(关联方交易检验),即与特殊关系人交易的价格不能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3) 低于成本销售的检验,即低于单位生产成本的销售量不应少于为确定正常价值的交易量的20%。

第二,适用对第三国出口价格中的代表价格的情形。当第一种方法不适用时,使用第二种方法。但在第三国销售数量不超过出口国在韩国销售数量的5%时,不按此方法计算,使用第三种方法。

上述两种计算方法都以加权平均出发价格为基准,再根据回扣、折扣、运费、销售环境、销售数量、贸易水平等的差异进行调整。但这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

第三,适用结构价格的情形。当前两种方法都不适用时则采用结构价格,即由原产国净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水平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利润所得到的价格。

(2)非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的确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指出,“当被起诉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时,选择与该国经济发达程度最相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市场价格为正常价格,或者以该替代国向第三国出口价格或结构价格为正常价格,通过以上途径都不能确定正常价格时,以韩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通常交易价格被调整到同等交易阶段(通常情况下是出厂批发价格)后的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2.中国关于正常价值的确认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4条指出,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按如下方法确定:“第一,进口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有可比价格的,以该可比价格为正常价值;第二,进口产品的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没有销售的,或者该同类产品的价格、数量不能据以进行公平比较的,以该同类产品出口到一个适当第三国的可比价格或者以该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为正常价值。进口产品不直接来自原产国的,按照前款第一项的规定确定正常价值;但是,在产品仅通过出口国转运、产品在出口国无生产或者在出口国不存在可比价格等情形下,可以该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价格为正常价值。”中国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及顺序如图2所示:

3.差异比较。

(1)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韩两国在确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关于非市场经济体制和替代国的有关规定。韩国效仿欧美国家的反倾销法,采用替代国制度,使用除韩国以外的市场经济国家来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韩国对市场经济地位的界定比较模糊:“国家控制经济,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的国家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其在实践中参考了欧盟的五项标准(潘煜双,2004),即: (1) 企业产品的价格、成本和包括诸如原材料、技术、劳动力的成本投入、生产、销售和投资的决定是根据市场供求来考虑的,不存在国家干预; (2)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且经审计的会计账簿; (3) 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扭曲,要考虑设备折旧、其他折旧、易货贸易和以债务抵消方式所列的支出; (4) 企业受财产权方面的法律和《企业破产法》的约束; (5) 货币兑换按照市场汇率进行。

实际上,韩国将不同的国家分类以给予不同的市场经济待遇,这种做法违背了世界贸易中的非歧视原则。中国的做法是,只有当出口国(地区)国内市场不存在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售价,或者该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数量无法进行公平比较时,才根据出口到一适当第三国的价格或者结构价格来确定正常价值。

(2)对具体问题规定的详略程度———何时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正常价值。对于进口产品的相同或类似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没有销售的,或者该同类产品的价格、数量不能据以公平比较时,何种情况下采取同类产品的第三国出口价格为正常价值,何种情况下采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作为正常价值,韩国反倾销法对此则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而中国的反倾销法尚未明确。

韩国《关税法实行细则》第10条规定,在以下情况下不能使用国内销售价格以及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第一,国内销售价格或向第三国的销售价格低于产品成本加合理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以该价格销售的数量占调查期内为确定正常价格而考虑的所有交易量的20%以上,且该种销售不能在合理期间内收回产品成本;第二,出口国国内销售量低于出口数量的5%。

而中国法律规定,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有可比价格的,以可比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但对“正常贸易过程”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关法律还规定,在正常贸易过程中没有销售的,或者该同类产品的价格、数量不能据以公平比较的,以第三国的出口价格或结构价格来确定正常价值,但对“产品的价格、数量”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公平比较”并没有说明。

(3)结构价格的确定标准。在结构价格的确定问题上,韩国反倾销法规定由原产地净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利润为基础确定。结构价格应基于实际发生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对原产地估计的合理利润不应超过其向其他方销售所实现的利润。中国则规定,结构价格以原产地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为基础确定。同韩国反倾销法规定的计算方法相比,中国对“合理费用”(比如合理费用的含义、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等)尚未给出具体说明。

(二)出口价格的确认标准比较

1.韩国关于出口价格的确认方法。

韩国《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第4款规定:所谓倾销价格,是指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对调查产品实际支付或将要支付的价格,通常指报关时的价格。但是,如果供应商与进口商或者第三者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即关联关系)或补偿约定时,可以选择以下价格来推定:第一,进口产品第一次出售给不存在特殊关系或补偿约定的购买者的价格;第二,如果进口产品没有出售给不存在特殊关系或补偿约定的购买者时,按照总理令制定合理的标准来确定倾销价格。

2.中国关于出口价格的确认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第二章第5条规定,出口价格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下列方法确定:第一,进口产品有实际支付或应当支付的价格时,以该价格作为出口价格;第二,进口产品没有出口价格或出口价格不可靠时,根据该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来推定出口价格。但如果该进口产品未转售给独立购买人或者未按进口时的状态转售的,可以由外经贸部按照合理基础来推定出口价格。

3.差异比较。

与正常价值相比,出口价格的确定相对简单。中韩两国对出口价格的确认方法与WTO的基本原则一致,只是在一些细节上稍有不同。韩国反倾销法将进口产品没有出口价格或出口价格不可靠的这种情况直接指定为供应商与进口商或第三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补偿约定的情形,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反倾销法并未做出规定。

(三)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调整方法比较

1.韩国的调整方法。

韩国《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第5款规定:在比较正常价格与倾销价格时,应尽可能在同一时期同一交易阶段(通常称“工厂交易阶段”)进行。此时如果该产品的物理特性差异、销售数量、销售条件、税收差异、汇率变动影响到价格比较,应依照总理令调整正常价格及出口价格。

《关税法实行细则》第10条第8~13款对价格调整有更为细致的规定(2010年3月30日修订):第一,按照物理特性差异调整价格时,应考虑物理特性差异对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不能收集到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数据或者该数据不适合进行价格比较,可根据因该物理特性差异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进行价格调整。第二,按照销售数量的差异调整价格时,仅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大规模生产而使生产成本降低;另一种是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因买主购买量较大而提供相应的折扣。当这两种情形出现时,应按销售数量的差异调整价格。另外,韩国反倾销法还特别规定了对正常价值进行折扣调整的附加条件:第一,在出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20%或20%以上都已获得了给予对韩出口倾销产品同样的折扣;第二,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给予折扣所基于的销售数量标准不应低于对韩出口产品的数量标准;第三,按照销售条件的差异调整价格时,仅限于该销售条件对销售价格存在直接影响的情况;第四,按照汇率变动调整价格时,仅限于该汇率在一定方向上持续变动,而且根据汇率变动调整的费用应该能够适用于60天之后。

(1)对正常价值的计算调整过程如下: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国内售价)

-折扣与回扣(数量折扣、其他折扣、回扣)

+包装费(是指该费用没有包含在价格中的情况,包装费包括用于包装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运费、保险费、装卸费及辅助费用

-销售条件差异(信用费用、质量保证费用、技术支持与服务费用、佣金)

-贸易环节差异(基于两个贸易环节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调整)

-物理特性差异(国内销售产品可变生产成本-出口产品的可变生产成本)

-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

=正常价值(出厂价水平)

(2)对出口价格的计算调整过程如下:

A.进口商与出口商不存在关联关系时: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出口售价)

-折扣与回扣(数量折扣、其他折扣、回扣)

-运费、保险费、装卸费、辅助费用(包括出口国内陆运费、国际运费、韩国内陆运费、保险费、货物手续费、装船费、附带费用。其中国际运费包括海上、空中及陆地的运费,下同)

+包装费(是指该费用没有包含在价格中的情况,包装费包括用于包装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间接税(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

+出口退税

=出口价格(出厂价水平)

B.进口商与出口商存在关联关系时,采用推算出口价格: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第一次转售给独立购买方的价格)

-折扣与回扣(数量折扣、其他折扣、回扣)

-运费、保险费、装卸费、辅助费用(包括出口国内陆运费、国际运费、韩国内陆运费、保险费、货物手续费、装船费、附带费用)

+包装费(是指该费用没有包含在价格中的情况,包装费包括用于包装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间接税(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

+出口退税

-进口商销售费用(信用费用、质量保证费用、技术支持与服务费用、佣金)

-进口商利润

=推算出口价格(出厂价水平)

2.中国的调整方法。

《反倾销调查立案暂行规则》第17条规定:“关于价格调整和价格比较,申请人应当对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在销售条件、条款、税收、贸易环节、数量、物理特征等方面做适当调整,在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比较时,应当尽可能在同一贸易环节、相同时间的销售、出厂前的水平上进行。”由此可见,中国的反倾销法对于价格调整的规定非常简单,从法规中只能看到一些原则性的描述。

3.差异比较。

中韩两国基本遵循了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调整原则,相比较而言,韩国的规定比较全面,涵盖了物理特性差异、销售条件、销售数量、汇率变动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并说明了这些影响因素产生影响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按照销售条件的差异调整价格时,仅限于该销售条件对销售价格存在直接影响的情况;按照汇率变动调整价格时,仅限于该汇率在一定方向上持续变动的情况。而中国反倾销法对价格调整的项目只是做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只有从具体的案例裁决书中才能了解价格调整所包含的内容。

(四)倾销幅度计算标准比较

中韩两国的反倾销法关于倾销幅度的计算公式是一致的,即:倾销率=(调整后的正常价值-调整后的出口价格)/课税价格(这里的课税价格是指CIF价格,即成本加运费加保险费)。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存在区别:

1.计算方法。

韩国采用“加权-加权”的比较方法,即:倾销幅度=(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加权平均CIF价格×100%。

中国采用“加权-加权、交易-交易、加权-交易”方法。其中,“交易-交易”是指在逐笔交易的基础上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确定。此时,单笔倾销幅度=(单笔正常价值-单笔出口价格)/单笔CIF价格×100%。总倾销幅度=∑(单笔倾销幅度×单笔出口数量)/∑每笔出口数量×100%。

“加权-交易”是指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单笔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确定。此时,倾销幅度=∑[(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单笔出口价格)×单笔出口数量]/∑(单笔CIF价格×单笔出口数量)×100%。

2.调查对象范围的规定。

韩国规定了具体调查产品的调查期间,即自接到申请书之前1个月起至少1年;同时,规定了调查对象的范围,即哪些交易可以纳入反倾销调查。而中国没有类似的规定。

(五)比较结论

中韩两国判定倾销的会计标准总体来说遵循了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正常价值的调整上存在的问题。

韩国对正常价值的调整参照了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的规定,对于何时采用国内销售价格、何时采用第三国出口价格以及价格如何调整等问题都规定得十分详细,而中国的规定则比较模糊。

2.结构价格的确定上存在的问题。

韩国对结构价格的定义是指生产成本加合理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利润;而中国对其的定义是生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及利润。在这里,合理的费用界定不明确,实践中究竟什么是“合理的”取决于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在估算正常价值时产生很多不确定因素。

3.倾销幅度的计算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韩国在计算倾销幅度时采用“归零法”。所谓归零法,是指为了使倾销价格不被抵消,而将负的倾销归零的做法。这种归零法是WTO所不提倡的,它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中的“价格公平比较”原则,但中国与韩国都在使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加大调查方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可能,容易使调查方与应诉方之间产生争议。因为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即使应诉方答辩得再好,也只会换来调查方对同一问题的另一种巧妙的解释。

三、由判定倾销的会计标准推导出的出口产品定价模型

1.理论基础。

(1)反倾销法律的规定。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1款对倾销的定义为,“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由此得出推论1:

产品出口价格至少应大于正常价值,这是避免被判定为倾销的首要前提,即:出口价格-正常价值≥0。

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2款规定了正常价值确定的三种方法,即产品内销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结构价格。由于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在确定时相对困难,所以当一个国家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时,其正常价值的确定一般不会采用“向第三国出口价格”,而采用产品内销价格或结构价格。韩国已于2005年11月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近几年的反倾销案例中也未使用向第三国出口价格,所以由此得出推论2:

出口产品为避免被判定倾销,应使得:出口价格-内销价格≥0;或:出口价格-结构价格≥0。

韩国《关税法施行令》第58条指出,在使用内销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之前要进行三个检验:第一,内销数量充分性检验;第二,关联关系检验;第三,低于成本销售的检验。当这三个检验有一个不能满足时,就应采用结构价格。其中,低于成本销售的检验是指以低于单位生产成本的价格来销售的产品数量不应少于为确定正常价格的交易量的20%。因此,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就应注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应至少大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否则就很容易满足不了20%的销售检验。又由于“产品销售价格-生产成本=销售利润”,所以得出推论3:

出口产品为避免被判定倾销,应使得:国内销售利润≥0;出口销售利润≥0。

(2)会计学中的损益方程式。由于: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产品总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单位产品人工费用+单位产品变动性制造费用)×产量

销售收入=单价×销量

假定产量和销量相同,则有:

单位产品销售利润=单价-(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单位产品人工费用+单位产品变动性制造费用)=单价-(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其他成本费用及税金)

2.应对反倾销的出口产品定价模型的构建。该定价模型的构建思路为:不同产品成本构成的具体要素不同。不论是何种产品都会涉及到征税的问题,常见的如产品销售有销项税,购买材料有材料进项税,此外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出口产品还有出口退税等。由于这些税收的税率一般是固定的,因而在计算时较容易确定。又由于很多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时,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进行调整时往往忽略了税收等相关因素,因此在考虑税收与定价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此模型。又由于出口价格与内销价格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必然联系,在适当的内销价格的基础上确定出口价格,能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避免反倾销的方法。相对于内销价格,出口价格的确定要复杂得多,不仅要考虑国内价格确定的因素,还要考虑出口退税以及原材料购进方式等因素。现行财务核算中,外销产品的增值税征退之差计入产品销售成本。

基于应对进口国反倾销的考虑,出口产品的定价应满足以下条件:

假定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在国内购买,则:

(1)国内销售利润R1=国内销售价格(不含税)PA-产品耗费成本C-相关税金T=国内销售价格(不含税)PA-[单位产品耗费的原材料数量Q×原材料单价(不含税)P0+除原材料以外的其他相关费用C1]-[国内销售价格PA×产品增值税税率t1-单位产品耗费的原材料数量Q×原材料单价(不含税)P0×原材料增值税税率t2]×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t3-产品国内售价(不含税)PA×印花税税率t4

(2)出口销售利润R2=出口价格PB-产品耗费成本C'-相关税金T'=出口价格PB-[单位产品耗费的原材料数量Q×原材料单价(不含税)P0+除原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费用C1+出口价格PB×(增值税税率t1-退税率t5)]-[出口价格PB×增值税税率t1-单位产品耗费的原材料数量Q×原材料单价(不含税)P0×原材料增值税税率t2]×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t3-出口价格PB×印花税税率t4

即:

由式 (1) 得:

由式 (1) ~ (2) 得:

因此,在t1、t2、t3、t4、t5各项税率固定的情况下,当且仅当PA与PB满足式 (4) 、 (5) 时,出口产品才不会被判定反倾销。假定出口产品预期利润率为r,则出口价格PB应落在[PA×(1-t1t3-t4)/(1-2t1t3-t4-t1-t5), (C'+T')×r]范围之内。该模型适用于为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在国内购买的情形。如果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在国外购买,在计算销售利润时还应考虑进口原材料的进项税额抵扣。另外,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所涉及的税收项目也不同,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型中的税种。

3.模型的缺陷分析。该模型未考虑消费者需求、市场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单就成本、税收等内部因素与价格的关系来建立。

4.模型的应用。

例:某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吨(含税价),该售价下企业产品利润大于0。该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9%,印花税为销售收入的0.3%,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5%。若要使企业的产品不遭到反倾销,则出口价格至少应为多少?

出口价格PB≥100×(1-13%×5%-0.3%)/(1-2×13%×5%-0.3%-13%-9%)=129.65(万元)

因此,该产品的出口价格至少应定为129.65万元。

参考文献

[1].潘煜双.反倾销应诉的关键——解读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标准.国际贸易问题, 2004;10

[2].马琳.浅谈国际贸易中价格的制定方法.外贸实践, 2009;11

[3].颜延.反倾销司法会计——会计学视野下的反倾销.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产品包装通用判定标准 篇6

关键词:视屏分享;免责;《条例》第22条

一、视频分享网站侵权现状

视频网站发展迅猛,但面临的侵权问题也是大量的。优酷被起诉42起,胜诉2起,败诉29起,其余和解;土豆被起诉80余起,胜诉3起,败诉70起,其余和解;酷6被起诉27起,胜诉1起,败诉23起,其余和解。视频分享网站运营商可以以“避风港”规则作为抗辩理由,则败诉率极高,《条例》第22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为什么变成了“暴风角”?

二、对视频分享网站的“标示义务”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正确适用方法

2008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了慈文公司诉我乐公司一案,我乐公司未经慈文公司的许可,在其的网站上播放电视剧《家》。法院依据我乐公司提交的公证书,认为我乐公司已经在56网上明确其是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56网上也公开了我乐公司的名称、联系方式和网络地址,符合有关法定免责事由的要求。

《条例》第22条第一项:明确标示该信息存储空间是为服务对象所提供,并公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名称、联系人、网络地址。把这项作为免责的条件,会存在以下的误区:将“标示义务”认为是视频分享网站免责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只要不具备《条列》22条列举的任一项,就必须承担责任。如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法院判决理由。

笔者认为上述法院的这种认识是不可取的,首先,目前绝大数视频网站为了避免侵权纠纷,在其网站首页都会有很醒目的格式条款或者声明免责的合同,其目的是想告知上传视频的用户该网站仅为用户提供视频存储服务。其次,《条例》的制定者对此项免责条件做了如下解释,即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告知权利人视频分享网站仅为用户提供了平台,并非版权作品的上传者,避免在发生纠纷时权利人将视频分享网站等此类网络运营商告上法庭,浪费司法资源”。第三,“标示”只是承担举证责任分配的依据,如果视频分享网站没有标示其网站的用途仅为用户提供视频存储的,视频网站将承担自己提供的仅是视频等信息数据存储空间的举证责任。

三、对视频分享网站的“主观过错认定”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正确适用方法

2008年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了千钧网络公司诉激动影业公司侵权一案,原告激动网络公司享有电影《精舞门》的权利人,千钧网络公司在未征得激动网络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其经营的56网上向用户提供《精舞门》的在线播放。法院依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推出千钧公司作为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商,对于用户上传至56网的视频内容负有事前审查的义务,有能力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却未尽到注意义务,其在主观上具有过错,故应承担侵权责任。

《条例》第22条第一项: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视频分享网站对网络用户上传的内容是事先的监控义务,还是事后的注意义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视听节目不得含有十项内容,具体都是不得包含反动、暴力、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方面。有些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就认为视频分享网站运营商有一种事先的审查义务。

视频分享网站对网络用户上传的内容应负一种事后的注意义务。首先从《规定》的16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者的初衷是从国家和个人隐私权出发的,审片组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反动、暴力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方面的。其次,如果赋予视频分享网站事前的审查义务,视频分享网站就要审查即将上传的视频是否有合法来源或授权,是否是侵权作品等,就把网络运营商放在了审判者的地位。对此视频分享网站也要花费更多时间审核该版權作品的合法来源,对于目前的追求效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多数网站都不会尽到这样的义务的。

四、对视频分享网站的“直接获得经济利益”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正确适用方法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网乐互联科技公司诉土豆科技公司一案中,未经网乐互联科技公司许可,土豆公司在其网站上播放电影《樱桃》。法院认为土豆公司在其网站上插入了海量广告,虽然用户免费观看,但在点击播放涉案电影时会强制性跳出广告页面,用户无法跳过广告直接观看电影,这也就决定了观看涉案电影和观看广告的人数是成正比的,土豆公司从其视频分享网站上可以获得广告经济利益。而在上述提到的慈文公司诉我乐信息公司一案中,法院认为:我乐公司的网上视频,用户可以免费观看,用户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即使涉案的视频网页上出现广告,但并不能说明就可以从中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①

笔者认为对于在上传的视频中插入广告的行为,应该区分情况,首先应确定视频分享网站的收入与侵权行为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侵权行为对视频分享网站的收入没有实质性影响,如在慈文影视诉北京我乐案中,被告的广告收入是由客户固定支付的,与涉案作品本身并无联系,就不应认定网站运营商从视频插播的广告中直接获得了经济利益。但是如果被告的广告收取费用和侵权视频的点击率和在线观看率有关,则要做出相反的认定。

五、对视频分享网站免责的“通知—删除”程序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正确适用方法

近几年视频分享网站对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案件非常之多,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视频分享网站侵犯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现象比较多,另一方面法院对视频分享网站的态度过于严苛也容忽视,从上述的分析中到处都可以看出法院过分的偏袒著作权人的地方,另外大多数权利人滥用自己诉讼权利的现象也比较多,只要在视频分享网站发现自己的作品,便会直接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获得权利保障,而非事先通过“通知—删除”这一快速效率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条例》第22条第五项: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删除权利人认为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知—删除”程序设立的目的是想通过快速效率程序来维护版权人的合法权利,避免司法程序的漫长和低效率,这一规定的目的也符合现金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版权人只要向网络运营商提供了足够的证明材料,网络运营商就应采取删除等其他必要的手段,以避免侵权行为的继续发展。这一项规定就是要在权利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一种合作机制以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减轻法院的讼累。我国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 条至第17 条详细规定了“通知-删除”程序,如此浓墨重彩的立法规定在实践中被弃之不用是一种严重的立法浪费。②(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迁:《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2] 胡开忠:《“避风港规则”在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认定中的适用》载《法学专论》2009年第12期。

[3] 朱彦君:《论“避风港” 规则的司法适用以视频分享网站运营商为视角》载《科技与法律》2012年第3期。

[4] 徐佳雯 徐丽芳:《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困境解决途径》载《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年第7期。

注解

① 胡开忠:《“避风港规则”在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认定中的适用》载《法学专论》2009年第12期。

我国将出台通用机场建设标准 篇7

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机场建设标准》对通用机场选址、配备设施以及抗震设施和环境保护三大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制定初衷为规范我国通用机场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运行设施,保障通用机场的安全性,其中通用机场的选址应该是在已有的低空开放试点地区的基础上挑选。所有用于开展通用航空活动的通用机场都为该标准所规范,但接纳30座以上航空器进行经营性载人飞行活动的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水上机场以及可以或已经开展通用航空业务的运输机场,参考国外做法与我国的相关安全规定等,不在本标准的作用范围之内。

标准征求意见稿将通用机场根据其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指具有10~29座航空器经营性载人飞行业务,或最高月起降架次达到3000以上,或纳入政府应急救援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的机场;二类为具有5~9座经营性航空器载人飞行业务,或最高月起降架次600~3000,或具有对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类飞行活动的机场;其他通用机场为三类。

可以发现,在《标准》中即便是要求最高的一类通用机场,其在选址、机场排水工程标准等方面,都较现行运输机场建设标准更加宽松,机场司在对该标准条文进行的注释中举例说,多项在运输机场选址中可起到一票否定作用的因素,在通用机场选址时被改为应充分考虑影响;在运输机场建设中占相当成本比例并要求必备的空管设备,在通用机场建设中也有所放宽,二三类通用机场设置甚至可以不设置塔台,不必建立自己的气象设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机场运行成本,以促进通用航空事业发展。

该标准列出了通用机场工程项目所需遵循的四大原则——保证飞行安全,满足必须的安全技术要求;合理配置运行设施,满足功能需要;建设规模及设施配置坚持合理、适用、客观实际等原则,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为通用航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长远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发展空间,并归纳其为“安全、适用、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尚未确立,通用机场的空管管理模式也尚不明确,《通用机场建设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通用机场的位置选择和空管设施配备只提出了原则标准。

上一篇:传菜部工作总结及计划下一篇:校园体育节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