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敦煌壁画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共3篇)
临摹敦煌壁画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篇1
摘要:在艺术教学中,通过临摹敦煌壁画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艺术设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临摹过程中临摹者受主客观的影响较大,有时相同的壁画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对图案的不同理解直接反映在其摹本当中,所以在临摹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形”、“意”、“势”才能更好的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关键词:临摹;敦煌壁画;“形”;“意”;“势”
一、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
敦煌壁画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北朝时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创期,北朝图案形象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简单。同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中间置莲花即为藻井,简朴自然、色彩单纯,北朝风格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佛教清净世界的想象图景。通过简朴自然的图案纹饰,营造了肃穆庄严、清净纯洁的佛国氛围。隋唐时期的敦煌图案创作走向世俗化的阶段。特别是世俗的专制皇权,都体现在图案之中,此时龙纹图案的出现堪为表征,而且佛窟规模之大超越前人,窟内藻井装饰气势宏伟,井心莲花中多是团龙和彩凤。从三个时期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敦煌壁画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所以临摹者在临摹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其“形”、“意”、“势”。
二、临摹敦煌壁画的意义
临摹在设计教学中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虽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对比和分析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及演变过程,临摹者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了解中国古代艺术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临摹的过程不仅是技术的锤炼,也是形式语言的一种积累。壁画的临摹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在临摹过程中要对壁画中的信息进行深入解读。在壁画临摹过程中受到临摹者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相同的壁画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对图案的不同理解直接反映在其摹本当中。因此,在临摹的过程中“形”、“意”、“势”的把握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1.临摹敦煌壁画“形”的提取
中国传统图形来自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中,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在敦煌壁画中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对比和穿插关系。
敦煌壁画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学生通过临摹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基本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再进行新的重组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图形,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临摹敦煌壁画“意”的沿用
临摹从古至今都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临摹图案外在的美观,而更多的是我们在j临摹的过程中能从图案中提取一些共性的元素,增加我们对传统图案的了解激发对现代图形的创作。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只有充分了解了传统图案的内在意义,在现代设计教学中学生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意”的图形。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会每一个图形“意”的所在,将这种“意”沿用到现代图形的设计之中,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图形设计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3.临摹敦煌壁画“势”的把握
书法讲究“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主要强调了“势”的贯通性。对“势”的表现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是自然生发之势,而非矫揉造作之势:可以看出“势”在中国书法中的妙境。
在现代设计教学中学生要准确把握“势”就必须了解传统图形和所表达的设计的内在联系,“势”通常指图形所蕴涵的气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气氛,“势”能传达整个图形的精神。把握传统图形的“势”,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和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图形的内在意义,领悟图形所体现出的艺术精华和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的结合。
三、在设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有人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美术教学中的“临摹”对立起来,认为临摹教学会让学生失去艺术个性,失去主观意识,跟在他人和范本的后面亦步亦趋,学生就此失去了创造能力。其实不然,在写生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如果学生不善思考,照样会成为客观因素的奴隶。因此,只要方法得当,临摹和写生同样都是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在当前艺术设计领域中,西方发达国家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影响着我们固有的审美观,使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民族的话语权,而西方设计思想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结语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图案的研究是临摹敦煌壁画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敦煌壁画刻画出了历史的痕迹,描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记录下了古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临摹过程中学生往往能从壁画中获取大量相关的图案信息,这也能使得学生不断重视和学习民族的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发展,融合外来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创新,创作出更具深意的作品。
临摹敦煌壁画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篇2
敦煌藻井是藻井中的一个分支, 也是藻井中的精品。敦煌藻井简化了传统木构藻井的结构, 因为石窟的材质, 和墓室藻井较为相似, 藻井大多位于石窟的中央, 高居佛像或者石窟的顶部。由于顶部位置较高, 所以受恶劣环境的侵蚀较少, 很好的免除了人为的破坏。藻井中心凸起四面斜坡, 成为下大顶小的覆斗形, 方井之中绘制主题内容, 周围的装饰图案层层渲染, 边饰层次分明精美, 藻井的装饰使整个石窟具有了高深的空间感和奇妙的神秘感。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多余, 每一个窟内的藻井绘制都十分精致华丽, 充满了异域风情, 让人叹为观止。
二、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敦煌藻井图案在东方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 由于藻井图案的精美、造型的独特、纹样的繁复、色彩的鲜艳, 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弘扬敦煌藻井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创造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满足人们精神感官和视觉审美上的双重需求, 同时又具有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并且能带来更多重的价值提升。
1. 视觉审美价值
敦煌藻井图案基本都是轴对称结构, 而正是因为这种对称式的结构, 即使再繁复华丽的装饰, 都不会影响藻井整体的秩序感, 而是呈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和规律的秩序感。这种结构形式还使得整体空间产生了一种递进的深远效果, 呈现出了动态的构成美。
藻井的图案也是现代设计可以借鉴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朝的华盖之美, 隋代的莲花纹、缠枝纹, 唐朝的忍冬纹、宝相花纹、莲花纹和飞天形象, 五代、宋的龙凤各种动物纹样, 西夏、元的华美边饰, 这些纹饰的排列组合、样式结构都可以为当今的设计所用。还有图案的色调, 交叠晕染的表现手法, 基本用色规律, 这种敦煌式的色彩符号, 在不同朝代都呈现出不同了的色彩风格, 这些在当今设计中都值得去学习和研究。传统图案元素的美,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创新, 最终形成了充满民族个性的审美价值体系, 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生生不息的特征。
2. 传统文化价值
敦煌藻井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 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瑰宝, 无论古今中外, 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文化需要交流, 在积累基础上创生创新, 敦煌藻井图案自成体系的艺术表现形式, 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营养成分, 设计师们通过主观意识和自我需求对敦煌藻井图案进行再设计, 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将敦煌藻井图案这种跨越了文化种族、地域时空的艺术形式最大化的发挥其美的作用。敦煌藻井图案突出了线条, 体现了节奏, 高扬了旋律, 传达了精神, 通过敦煌藻井图案这个载体, 表现中华艺术的美学追求, 人文化的衍生到现代设计之中, 促进协调着现代设计的发展, 注重现代设计中的人文历史和民族气节, 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形象与创造性思维方式。
西方的现代设计追求的是开放性和理性化, 而我国的设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 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时代特点、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设计开始追求发展和革新。现代设计必须注重历史的发展, 现代设计的变迁发展都应当存在历史文脉的印记, 更多体现公众的关切需求和历史的文化个性, 体现当今设计的传统文化价值。
3. 经济效益价值
敦煌藻井图案独特的主体价值、丰富的意识风格、深厚的历史地蕴, 给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将敦煌藻井图案创新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现代服装设计、现代装饰设计和工艺品设计中, 以传统为师, 从图案、技法、形式、材料、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造, 设计研发出各类敦煌藻井的衍生品。所以, 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各个领域都大有空间可为, 借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追求, 运用传统元素创作出更多丰富的设计作品, 从而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
三、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当今的设计十分强调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借鉴和运用, 敦煌藻井图案作为传统的装饰符号, 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将传统藻井元素的精髓结合现代设计, 丰富当今设计的文化内涵。民族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 敦煌藻井在现代设计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很多现代设计作品上都运用到了藻井的元素, 中山陵祭堂的顶是典型的藻井, 上面镶以花磁, 为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在墓室里, 在全身汉白玉雕像上的穹窿顶, 同样为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藻井。这两处藻井的应用, 集中了观者的视觉, 这种新颖朴实、色彩浓重的藻井图案, 塑造出一种油然而生敬意,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
在现代设计开放发展的进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 西方思潮大量的侵占与涌入, 有时候会使得我国的现代设计丧失话语权, 对西方文化过多的抄袭模仿, 直接影响了原本需要提高的中国设计本身。所以对我国的现代设计, 不该是一种单纯的模仿, 我们需要重塑民族文化的新形象, 加以区别的植入, 敦煌藻井图案这种传统装饰的方式, 正是未来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在现代设计中还有很多传统元素值得去挖掘, 敦煌藻井图案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还有发展创新的空间。所以, 将优秀传统元素与我们当今现代设计结合, 是我们设计发展的必行之路, 当今设计作品需要民族性, 需要自身的话语权,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注重民族的文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未来具体的设计工作中, 结合新时代新技术的大背景, 设计师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敦煌石窟藻井这一装饰构件, 需要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的思考演绎, 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对敦煌藻井图案进行再创造, 使敦煌藻井的设计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在保留其民族风格特色上与时俱进, 使之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 又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敦煌藻井图案在这一方面带给现代设计很大的启示, 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让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设计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一个好的现代设计, 不仅能反映出国家的活力感和多元文化性, 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历史文脉的传承, 表达出对人和自然的重视。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将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设计元素与当前的设计结合在一起, 为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给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摘要:探索敦煌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演变规律, 对于整个文化脉络, 对于继承传统艺术文化遗产, 是很有益的。研究敦煌藻井图案, 把木结构的仿制, 应用到石窟之中, 通过图案表现结构的层次递进, 在隋唐鼎盛时期更是不断接受融合了外来的艺术风格, 与本土艺术文化交汇激荡, 发射出独特的魅力, 留下丰富而华美的图案供后人学习和参考。文章基于此, 对敦煌藻井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展望进行分析。
关键词:敦煌,藻井图案,现代设计,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临摹敦煌壁画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篇3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趋向和文化氛围。本文以敦煌石窟中的装饰图案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敦煌装饰图案色彩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试通过分析早期、中期、晚期敦煌装饰图案色彩的用色差异,探寻其色彩结构特有的形式美法则,总结其色彩运用规律,并导现代平面设计相联系,从中获取现代平面设计创作的新灵感。
一、绪论
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包罗万象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现着前所未有的精美和富丽。敦煌装饰图案色彩依附于敦煌壁画而存在,又自成体系,有其明显的发展脉络,对石窟整体的装饰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风尚影响下,敦煌图案所用色彩的不同,色彩结构的形式美感法则有不同特点。
随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探究古今中外各个文化艺术领域,以获取设计素材和设计灵感。敦煌艺术也不断被重新挖掘,并应用于现代艺术表现,其中不乏有优秀作品,能将敦煌艺术恰到好处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然而,也有的设计作品是肆意篡改中国传统元素,生硬、牵强,打着跟传统艺术扯上关系的旗号,却没有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真正的内涵导美感,更缺少美导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导致传统元素被曲解、误读和丑化,亦或是无创新设计可言。“当代来自于传统”,当下现代设计探寻借鉴传统并创新发展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还需要设计师不断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学习、钻研。
二、敦煌装饰图案色彩特征分析
敦煌装饰图案充分体现色彩的装饰美感和典型东方色彩审美的装饰规律。敦煌壁画之所以呈现出如此丰富的色彩效果在于颜色配比通过明度、纯度、冷暖的不同比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倾向,构成丰富的色彩细微差异。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敦煌装饰图案色彩特征
不同历史时期敦煌装饰图案色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根据其色彩特点分为早期(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中期(隋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晚期(五代、西夏、宋代、元代)进行研究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早期表现出鲜明的强色彩对比特点,其中以北魏为例具体分析;中期表现出典雅和富丽的丰富变化特点,是敦煌壁画发展的顶峰时期,其中又以隋和唐为例具体分析;晚期表现出素净清淡的特点。
1.早期(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
敦煌早期色彩倾向暖调,北魏多以土红为底色,至西魏多以土黄为底色,色彩倾向逐渐向隋代的冷调方向发展。矿物质的颜色随着时光和一些人为的作用使色彩出现了复杂的效果。莫高窟早期图案的色彩之所以鲜明,主要在于它的色彩总体和局部运用了大量对比的效果、明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从明度上来看,敦煌早期图案中白底色导图案的色彩形象,明暗距离比较大,(如图2.1)石青、石绿、土红基本保持昔日效果,画面形成强劲的明暗对比。
从色相上来看,早期图案中常用的土红和石绿、石青和橙,变色后的黑导白作补色对比。通过面积大小的安排,间隔跳跃性的组织,勾白线或黑线来统一,以及时间和光照的影响,色彩成为高级仄,使最终画面谐调统一。(如图2.2)从色调冷暖上来看,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体色调偏冷,暖色面积较少,而且暖色也有变色的原因,因此早期图案中冷暖对比最丰富的部分体现在明度较低的暖色倾向中,如石青导石绿间的冷暖倾向和鲜明的孔雀蓝导变色发仄的石青间,深褐导石青的冷暖变化,展现了早期图案中冷暖对比的深沉之美。
早期佛教东传,敦煌图案深受西域外来图案风格影响,用色简明热烈醇厚,(图2.3西魏288窟人字披图案)以白色为底,浅土黄或土红勾线,石青、石绿、深褐、土红、浅仄间隔使用刻画主体形。北魏前期深褐导白底色对比强烈,使画面显示出亮底暗花的特色,北魏后期至西魏人字披中,石青、石绿、子L雀蓝的大量运用。使画面色彩层次丰富,特别是明度对比较前期缓和。
2.中期(隋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中期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相当繁荣,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承上启下。是敦煌莫高窟发艺术的重要过渡导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整体色彩把控华美而细腻给人以积极乐观的视觉感受。其色彩构成特点表现为土红的颜色逐渐倾向曙红,绿色也从单一的一种石绿色发展出深绿、浅绿等多种明度和冷暖的绿色,以单色平涂为主的手法,开始采用细腻的明暗晕染,色彩表现形式是黑白色线导色点的运用,纹样造型用流畅的黑线或白线勾轮廓。(如图2.4)
盛唐时期,佛教美术完成了中国化、世俗化进程,成就了敦煌石窟装饰图案最为辉煌、最丰富的时代,图案愈加艳丽华贵,装饰效果极浓。唐前时期多是土红、土绿、仄蓝棕色组成的补色对比,导图案造型结合,形成律动美感,色彩和谐,饱和度低,冷暖色调不同。而盛唐和晚唐时期画面构成更为丰满,形成更为稳定均衡的构图格局,用叠晕和晕染的手法使画面更具装饰性,色彩变化更加多样,颜色更加浓艳且纯度较高,多用红绿等补色对比加以仄色、棕色调和,表现富丽堂皇的美感。唐代中的色彩装饰效果强烈,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也有其共性,由初唐时期的和谐到盛唐时期的鲜艳都可见土红、粉绿的对比出现。形成了变化多样的敦煌装饰图案色彩最灿烂时期。(如图2.5)
3.晚期(五代、西夏、宋代、元代)
宋代敦煌装饰图案富丽光彩减少,色相上仄绿、赭红和茶褐色增多。西夏时期颜色品种较缺乏,多用比较明快的朱赭色调,线条导色彩的关系多用“勾填法”来处理。元代在铁线轮廓线内淡施晕染,使之形成凹凸,产生立体感,赋色多用青、白、金、蓝等,特别是白色的运用更显独特,涂色多是一气呵成,少有叠晕。晚期的敦煌装饰图案受周边名族影响,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如图2.6、图2.7)
nlc202309012124
(二)不同组织形式和装饰部位的敦煌装饰图案色彩特征
1.藻井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图案在构成形式和纹样造型上具有隋代特征共性,但在色调和色彩运用上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色。从藻井的色调上来看,既有暖色调的,又有冷色调的,并且可以依据占藻井整体色彩比例最多的色相,清楚地区别出绿色调、蓝色调、红色调几种主要的整体色调倾向。(如图2.9)
盛唐后期,色彩缺乏热烈艳丽。逐渐走向清淡素雅,以莲花藻井为例,主体颜色为石绿和土红。土红饱和度低,石绿突出,低纯度使画面对比较为柔和。(如图2.10)
2.龛楣
莫高窟龛楣装饰图案主要分布在北朝和隋代各窟中,之后窟中不再出现。早期龛楣,多以浅色作底,以石绿、石青、土红、土黄、深褐、白等色描绘忍冬形象,不同色的忍冬纹分布均匀。外围边饰以石青作底,以土黄或土红绘制火焰纹。龛梁多为石青、石绿、深褐、土红等色间隔作底,以白色点画纹饰,导忍冬叶的色彩相互呼应,西魏以前色调较浓重,西魏以后色调较爽朗。(北凉275窟龛楣图案)(西魏285窟)
隋代龛楣图案以石青、石绿为主基调色彩,土红色比例较少,冷暖色量的差异使土红色在青绿主调中显得对比更加鲜明。同时也运用少量深赭、白色的运用起到平衡画面色彩关系,统一色调的作用。
3.边饰
边饰图案在早期石窟中除了装饰主要起着分隔画面的作用。早期边饰以大波浪形作为主体结构,向两边连续展开,以忍冬纹和几何纹为最主要的装饰。纹样色彩:石青、石绿、土红、深褐、白。表现手法:平涂为主,少量晕染用于忍冬纹两色间晕。纹样组织:早期将不同题材的边饰一段段组织起来形成长条,分隔或连接画面。组织上也体现了跳跃性,一段抽象几何纹、一段具象的忍冬纹、一段以土红色为主、一段以石青、石绿色为主、一段深色一段浅色。这种简单中求变化的跳跃性组织技巧使洞窟效果更丰富多变。
唐时期土红、土绿用色较多,构图饱满,用叠晕和晕染的手法使图案更具装饰性,色彩变化更加多样,颜色更加浓艳且纯度较高,唐以后仄绿、赭红和茶褐色增多,色彩饱和度降低,逐渐走向清单素雅。
(三)敦煌装饰图案的色彩形式美法则
雷圭元先生总结出“图案构成的基本形式法则”是体现在装饰图案造型、构图、色彩三方面中的普遍规律,敦煌装饰图案的色彩律动感同样离不开特有的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条理导反复、节奏导韵律之美是几何纹样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美感特征,变化导统一、对比导调和的形式美法则在几何图案形成秩序感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有意识地将具有反差的因素进行组合产生对比,或是以加强某个主体形象同时减弱次要形象的方式来产生对比,突出视觉效果。为了使对比冲突不过强,画面变化不过多杂乱,往往会用统一的元素将这两种强烈的对比进行调和,如统一质感的轮廓线条、两种对比色之间的调和色、退晕渐变、形的渐次大小等元素作为中间过渡,从而达到平衡统一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美发展完美的表现在敦煌装饰图案的造型和色彩中。
三、敦煌装饰图案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个人设计作品分析
个人设计作品为“本生设计工作室”标志及视觉形象设计,工作室宗旨是石窟文化艺术的继承研究以及传播;将石窟装饰造型和装饰图案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设计具有传统文化意蕴,并具有实用功能性和装饰审美性的作品,传承石窟文化艺术遗产。
标志设计造型整体感觉上体现出敦煌北朝时期的壁画节奏韵律感强、画面流动性强的特点,具体造型元素结合融汇了敦煌装饰图案中火焰纹、飞天飘带和云纹等装饰纹样,创作出现有标志。标志整体构图上呈左右相对对称式,符合敦煌装饰图案造型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形态有向上升起之感,左右似飘带又似火焰纹的造型力求富有动感变化,努力把握北朝时期壁画飘逸生动的韵味。下半部分造型似云纹,而又将云纹做了再设计,使其简化,更加规则,也起到稳定标志整体的作用。标志主题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视觉,外形有金色勾线,这几种颜色正是敦煌北朝时期,也就是本生故事壁画盛行时期敦煌石窟装饰最为常见的颜色。敦煌西魏时期的壁画和装饰图案表现技法中已经开始出现“退晕”法,即一个色系的颜色深浅依次排列渐变。使平面装饰的色彩有了变化,颜色由浅到深,由深到浅,使颜色交互之间融洽安静没有唐突错杂之感。标志设计亦借鉴这种表现手法,中间石青部分有深浅渐变,使色彩更加柔和,两种颜色之间色彩色相对比不那么突兀,使画面更加和谐,敦煌装饰图案中重视运用线条勾边的手法,一是使得造型更加突出,二也有调和对比色、过度颜色的作用,标志设计以金线勾边也有使标志设计外形更加明确、色彩更加丰富的作用,而且敦煌壁画中也使用金色,以表现壁画的富丽贵重之感,使表现敦煌主题的设计辨识度更高。
【临摹敦煌壁画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推荐阅读:
“临摹”设计10-24
临摹教学10-20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07-09
《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09-28
关于中学中国画临摹教学的再思考论文09-22
书法临摹10-21
诗歌毛笔临摹07-23
色彩临摹与写生05-20
白描花卉临摹 教案11-11
素描静物临摹范本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