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2024-05-27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共3篇)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篇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致盲率很高。炎症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介导的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作用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关键[2]。有分析显示,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可反应DR的危险程度[3]。本研究通过检测DR患者不同时期ICAM-1和血浆ET-1,分析ICAM-1、ET-1与DR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炎症在DR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DR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组231例(男120例,女111例),均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至2007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以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诊断DR的金标准,将并发DR的列为病例组(按DR国际临床标准分型,诊断符合《眼科临床指南》),未并发DR的列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无急慢性肾炎、下尿路感染,近期未用肾毒性药物,无全身感染、肿瘤、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症,无严重屈光介质浑浊。两组均正规内科治疗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均知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研究对象禁食10~12h次日清晨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测量坐位血压3次取均值。空腹静脉采血,AU-400生化检测仪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T-1测定采用RIA法(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sICAM-1测定采用ELISA方法,试剂盒由美国Endogen公司提供,仪器采用奥地利SLT3型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YSS10.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资料以χ—±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各指标间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

2 结果

2.1 ICAM-1和ET-1水平

轻、中、重度非增殖性DR(NPDR),增殖性DR(PDR)病例组ICAM-1和ET-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Pearson相关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分型与血浆ET呈正相关(r=0.613,P<0.01),病程正相关(r=0.429,P<0.01)。

2.3 各指标多元逐步分析结果

将s ICAM-1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ET-1、TC、TG、LDL-C、HDL-C、FBG、BMI、收缩压、NPDR、PDR作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结果显示,s ICAM-1与ET-1、NPDR、PDR、TG、HDL-C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相关关系,表明其他对s ICAM-1无显著影响。校正这些因素的影响后,s ICAM-1与ET-1、NPDR、PDR仍然相关(r=0.521、r=0.625、r=0.591),见表1。

3 讨论

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多种细胞能表达ICAM-1,以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表达于细胞表面的ICAM-1脱落后进入血液成为sICAM-1。sICAM-1的量与细胞表面ICAM-1的分子数量呈正比,测定sICAM-1的浓度可间接反应内皮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量。ICAM-1在活性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是循环白细胞聚集、浸润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键[4]。本研究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DR(NPDR),增殖性DR(PDR)病例组ICAM-1组间差异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CAM-1与NPDR、PDR显著相关,提示sICAM-1可能参与DR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变的程度相关,因此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

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血管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5]。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等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内皮素释放增加,定量测定血浆中ET-1含量,是反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ET-1可反映内皮功能失调,而内皮细胞受损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机制[6]。国外研究证实,糖尿病状态下,眼组织中内皮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增加的内皮素不仅参与调节血管阻力、眼内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及基质分泌,而且与DR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8]。本研究显示,ET-1水平与DR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与报道基本相符。

炎性反应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视网膜损伤,引起和促进DR。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ICAM-1和ET-1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DR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提示检测ICAM-1和ET-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DR的病变程度,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sICAM-1与ET-1水平,及早干预,以早期预防和延缓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但是由于本文观察例数较少及病例选择的局限性,尚需大样本、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作为分组金标准,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中测定93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重度NPDR和增殖性DR(PDR)组及138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ET-1和ICAM-1水平。结果ET-1和ICAM-1水平在不同临床分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1与病程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ICAM-1与ET-1、NPDR、PDR相关。结论检测ICAM-1和ET-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DR的病变程度。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

参考文献

[1]许樟荣,王玉珍,王先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治疗关系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19-122.

[2]Haidari M,Javadib E,Sadeghi B,et al.Eval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a sensitive marker of inflammation,as a risk factor for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Biochem,2001,34(4):309-315.

[3]朱鸿,施彩虹.血浆内皮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技术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016-1019.

[4]张平,陈亚红,王仕忠,等.血清粘附分子、一氧化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2007,22(4)397-401.

[5]林善.注意对内皮素研究的全面认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4.

[6]Ballestshofer BM,Rittig K,Enderle MD,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detectable in young normotensive first degree relatives of subjects with type2diabetes in associa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J].Circulati on,2000,101(15):1780-1784.

[7]Haefliger IO,Meyer P,Flammer J,et al.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as a regulator of the ocular circulation:a new concept in ophthalmology-[J].Surv Ophthalmol,1994,39(2):123-132.

[8]Chakrabarti S,Gan XT,Merry A,et al.Meibum from normal human donors ranging in age from3to88years was studied[J].Curr Eye Res,1998,17(3):301.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初诊AL患者共67例 (简称AL初诊组) , 男性37例, 女性30例, 年龄10~68岁, 平均 (37±8) 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 M L) 3 9例 (5 8.2%)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8例 (41.8%) 。同时收集13例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 (简称完全缓解组) , 男8例, 女5例, 年龄15~46岁, 平均 (31±5)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的诊断与疗效标准》有关标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18~50岁, 平均 (33±6) 岁, 排除肝、肾、肺及其他恶性疾病。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接近。

1.2 方法

AL初诊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空腹采血3ml, 以2000r/min立即离心20min, 取上层血清, 于-20℃冰箱冷冻保存;完全缓解组患者再次采血分离血清待用。V C A M-1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 V E G F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均采用ELISA法检测, 严格遵守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V C A M-1、V E G F表达水平变化 (表1)

由表1可见, A L初诊组血清V C A M-1、V E G F表达水平最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3、15.44, P<0.01) ;与完全缓解组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t=6.15、9.48, P<0.01) 。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V C A M-1、V E G F表达水平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8、1.47, P>0.05) 。

2 . 2 血清 V C A M - 1 、V E G F 表达水平相关分析

初诊A L 患者血清 V C A M - 1 、V E G F 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P < 0.01)。

3 讨论

V C A M-1在正常骨髓细胞的表达是构成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相互识别和黏附的主要基础, 参与造血细胞的迁移、定位、增殖、分化等。在A L患者中V C A M-1广泛存在于一些白血病细胞内, 加强白血病细胞的存活、增殖能力, 其表达水平增高更有利于白血病细胞转移而导致疾病进展[1,2]。本文结果显示, V C A M-1在初诊A 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 而后两者之间V C A M-1表达水平接近。说明A L患者白血病细胞主动表达V C A M-1, 可能是初诊A L患者V C A M-1升高的原因, 而化疗药物可以有效影响白血病细胞V C A M-1的分泌, 减少肿瘤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

V E G F在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V E G 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高表达与骨髓微血管密度 (M V D) 密切相关, 白血病细胞表达、释放V E G F, 通过与V E G F受体结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 为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3]。本文结果显示, 初诊AL患者血清V E G 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 说明增高的VEGF主要由白血病细胞分泌, 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等机制参与白血病的发病。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 提示对于化疗有效的患者, 化疗药物通过杀伤白血病细胞, 减少促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分泌, 降低了肿瘤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 间接具有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本研究还对初诊AL患者血清VCAM-1、VEGF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

综上所述,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CAM-1、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 对于了解病情发展、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Graf M, Reif S, Hecht K, et al.High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orrelates with low relapse-free survival probability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J].Ann Hematol, 2005, 8 (45) :287-297.

[2]Sipkins DA, Wei X, Wu JW, et al.In vivo imaging of specialized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microdomains for tumour engraftment[J].Nature, 2005, 435 (7044) :969-973.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篇3

1 材料

1.1 引物设计

根据Gen Bank中的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po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上游引物:REV-1, 5'-ATGCGGAGGAAGGAGAATCAG-3', 下游引物:REV-2, 5'-TGCCCGAAGGTAAGTTTAGAGG-3'。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试验试剂

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Universa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 购自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Gold ViewⅠ型核酸染色剂、DL 2 000、2×Taq PCR Master Mix (0.05 U Polymerase/μL) 、TIANamp病毒基因组DNA/RNA提取试剂盒、Tris、EDTA等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苯酚、氯仿、无水乙醇等为国产试剂。

1.3 病毒DNA样本

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阳性DNA由山东农业大学催治中教授惠赠;鸡新城疫病毒阳性DNA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疫病研究室保存;马立克病病毒疫苗购自MERIAL公司。

1.4 待检样品

待检病死鸡组织病料 (肝脏) 采自贵州地区疑似REV感染患病鸡群。

2 方法

2.1 模板的制备

病死鸡肝脏组织DNA按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提取DNA;马立克病病毒DNA按TIANamp病毒基因组DNA/RNA提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提取DNA。

2.2 PCR反应

25μL PCR反应体系:2×Taq PCR Master Mix12.5μL, 上、下游引物各1μL;DNA模板1μL, 用双蒸水补足至25μL。

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 min, 56℃退火1 min, 72℃延伸1 min, 进行30个循环后;72℃延伸10 min。PCR产物于4℃保存。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取7μL扩增产物加到10 g/L的琼脂糖凝胶中, 电压为90 V, 电流为40~60 m A, 电泳25 min左右, 然后在凝胶成像仪下观察。

2.3 PCR特异性试验

以优化好的PCR条件对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阳性DNA、ALV-J阳性DNA、鸡新城疫病毒阳性DNA、马立克病病毒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 以确定其特异性。

2.4 PCR敏感性检测

以REV阳性DNA进行检测。通过测定OD260 nm和OD280 nm值, 以确定其基因组DNA含量约为0.095 pg/μL, 用双蒸水将基因组DNA从100~10-9进行10倍梯度稀释, 各取1μL进行PCR扩增。

2.5 PCR用于可疑REV病理组织鉴定

以建立的PCR方法对3份经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疑似鸡REV的待检肝脏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和鉴定, 同时与传统的病毒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

3 结果

3.1 PCR方法的建立

用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阳性DNA来扩增能有效扩增出目的片段, 片段大小为772 bp左右, 无非特异性片段产生 (见图1) 。

M.DNA Marker DL 2 000;1.REV阳性结果;2.阴性对照。

3.2 PCR特异性试验

以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为参考毒株, ALV-J、鸡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病毒为对照。结果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阳性DNA出现大小为772 bp的产物条带, 而ALV-J、鸡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病毒均没有扩增出该片段 (见图2) 。

M.DNA Marker DL 2 000;1.REV;2.ALV-J;3.NDV;4.MDV;5.阴性对照。

3.3 PCR敏感性检测

对不同稀释度的REV DNA样品进行扩增, PCR对REV DNA最小检出量为0.095 pg (见图3) 。

M.DNA Marker DL 2 000;1.REV原液;2.1∶10;3.1∶102;4.1∶103;5.1∶104;6.1∶105;7.1∶106;8.阴性对照。

3小结与讨论

1) 敏感特异性试验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本试验研究建立的PCR特异性诊断检测方法对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的DN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特异性。

上一篇:艾滋病孕产妇心理护理下一篇:油菜低温冻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