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2024-08-29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精选12篇)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1

摘要:电视台中编辑的思想对于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影响非常大, 他在新闻节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对新闻节目的质量以及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新闻实例从节目编辑思想的指导性、创新性以及全面性方面做了具体的论述, 以此来说明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电视台新闻编辑对于新闻节目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新闻编辑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新闻节目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指导性

城市电视台一直受着地域局限性的影响, 导致编辑在收集新闻信息和线索的时候来源比较少。因此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能够挑选出一组新闻稿件, 这些稿件的内容必须相似, 而且要具有代表性, 并从这组稿件中能够体现出编辑思想的指导性。例如在2013年4月20日,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 如何能够尽快地安置好灾区人们, 解决人们生活上的困难, 使他们走出灾难成为人们以及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城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安排了几组记者专门走进灾区进行实地的采访, 只有深入到灾区中去, 新闻采访才有意义。因为在地震发生的现场, 记者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灾区的最真实的情况, 并且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灾后重建的具体情况以及政府接下来的打算。电视台在掌握了这方面的内容之后, 立即在电视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转播, 向关注雅安地震的人们呈现了灾区目前的救援情况, 并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灾区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连续性的报道, 特别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报道灾区群众自救、互救的感人故事。在灾区救援进入到末尾, 电视台还报道了政府对重建工作的部署, 这样一来可以让观众对雅安地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满足了他们的信息需求。电视台的这种做法就体现出了其编辑思想的指导性, 这种指导性的目的就是让关注灾区的人们可以从电视上全程关注雅安地震的最新消息, 让人们可以安下心来。

二、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创新性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是因为创新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在新闻媒体中, 创新的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新闻栏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发展, 必然要转变管理理念, 加强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够提高其收视率, 在传媒市场中得以生存。不仅如此, 城市电视台需要发挥其区域性的优势, 创造和挖掘本土文化, 做好自己的新闻栏目, 这样才能够使地方新闻电视台得到长远的发展。特别是现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 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扩展自己的发展平台, 城市新闻电视台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 创新工作理念,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新闻节目如果要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获得受众的喜爱, 就必须要做好创新工作, 这也是新闻电视台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新闻电视台编辑发挥自己的优势, 创新新闻工作, 打破以往传统的新闻工作模式, 可以很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现在很多电视台在报道当地一些大事小情的时候, 与以往的平铺直叙的形式不同, 而是采用了很多鲜活的表现手法, 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某一个电视新闻栏目中, 有一篇稿件是有关轻轨开通之后的报道, 在这个报道之中, 描述了人们在搭乘轻轨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在镜头中, 可以看到有的乘客坐在位置上旁若无人地吃东西, 有傍边的乘客表示了不满, 但是该乘客并没有听劝, 致使两者矛盾加剧最后导致了肢体冲突。记者对这个事件的解说词非常有意思, 它将双方的心理活动以滑稽的语言表述出来, 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讽刺意味, 还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三、新闻节目编辑思想的全面性

城市电视台的编辑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他们要负责整个新闻节目的制作, 对于节目的策划、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主题等都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和把握。作为新闻责任编辑, 必须具有一个长远的目光, 在做新闻节目的时候不能过于感情用事, 而忽略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编辑要从全局上把握整个新闻节目,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在工作中要面面俱到, 在节目中要体现新闻的厚重感。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其次才是新闻内容可视性, 新闻编辑的任务就是能够从整体出发, 从全局的高度来反映出一个新闻事件的各个层面。如果编辑的思想出现了偏差, 则会让电视新闻失去其应有的客观性, 使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和公正性, 久而久之受众也会大量流失。因此可以看出编辑的思想对于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影响是巨大的。

总之, 要想办好城市台电视新闻节目, 就必须利用其自身优势, 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 提高节目的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倩.谈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J].科学之友, 2008 (02)

[2]邓学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J].新闻前哨, 2011 (07)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2

2007年6月28日(星期四)

节目:新闻天天看

嘉宾:刘实(内大招生办公室主任)

主持人:最近《天天看》一直在关注高考的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的问题,目前填报志愿已经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期,那么在这期间打电话询问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了。今天《天天看》要帮助的这两位考生分别来自乌拉特前旗和临河市。

记者:你今年考了多少分? 林连超(考生):536分。主持人:因为一时紧张,小林没有考过一本线,现在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填报志愿上,在这里就请刘教授通过电话帮助他分析情况。

刘主任:你好!林连超:刘教授您好!我报的是大连民族学院,我这个分数能进大连民族学院吗?

刘主任:按照往年比较你能不能达到他这个平均分?

林连超:按照分数可能能上,就是危险性大点。刘主任:如果你的分数能够达到他往年的平均分,应该来说希望是比较大的。

林连超:今年在这边招的学生挺多的,今年招98个学生。

刘主任:对!但是招的多他会有另外一个因素,报的人也会多。

林连超:录不上如果我可以服从调剂,他可以给调吗?

刘主任:服从调剂的前提是你的分数能达到他的最低分数,进入到这个学校。如果你的分数达不到他的最低分的话,那你还要准备在网上再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再报考一所院校。

主持人:下面《天天看》要帮助的第二位考生同样来自巴彦淖尔市。

记者:您儿子今年考了多少分? 杨先生(考生杨华的父亲):575分。

主持人:那杨华报考内蒙古大学能被录取吗? 刘主任:575分,我们认为这个分数还是可以的。因为他已经比重点线高了十多分,所以如果是第一志愿报考我们应该是问题不大。

主持人:得知报考内大没有问题了,可选专业

又成了问题。

杨先生:儿子选了很多专业。有应用物理学、材料化学、生物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持人:选了这么多专业,刘教授建议杨先生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拉开梯度。

刘主任:所谓拉开梯度,就是你要考虑他各个专业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报考了你最想上的专业之后,第二个专业和第一个专业的分数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差距。

主持人:刘教授说如果考生的第一专业没有被录取,那么学校会减掉考生5分后参加第二个专业的排队。

刘主任:这样相当于你减掉5分,比你原来的分数就低了,就变成570分了。那么假如别人有571分的,但是人家是第一志愿报考的这个专业,那就比他(杨华)优先了。所以他要把他选的这些专业里面最高分的放在最前面,而且不要报同一个分数档次的。

浅析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节目 篇3

【关键词】 舆论引导;公信力;深度;广度;信息量

一、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在采编上存在的问题

开展新闻宣传是电视主流媒体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政府要求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核心载体综合现在的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硬、浅、窄、小。硬,就是指宣传的意味太严重了。可以从它的内容上说,更多的是

报道会议,领导的活动报道的也很多,按部就班的抄袭上面的宣传精神较多。要是从写法上说,刻板硬的政治说教多,而轻快活泼的新闻较少。

浅,就是太表面化了,报道的层次存在肤浅。报道较多的是简单记录,分析性较强的报道的较少,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报道较少,各种会议和各类活动时报道较多的是程序性。一般性的报道的消息较多,新闻报道的重点性和深度性还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的新闻比较少窄,就是说报道内容窄。一般的都是报道较多的是领导活动,报道基层普通的较少,报道城市的较多,农村的较少,弱势群体以及社会新闻的报道较少。

小,指的是节目信息量较小。有些新闻报道的条数较少,有些新闻报道的时间过长,有些内容的条数较多,但信息量还是没有增加。有一些新闻报道的都是一件事,可以用一条综合来报道的可却把它分成几条来报道。有的报道的内容,让人思考的东西较少,更不用说是创新了。

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与制作,都涉及到了采访还有制作以及编辑等等一些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的工作,然而人却在这个繁琐复杂的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坚持以人文为本的方针,要不断地提高新闻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要提升责任意识,要想让电视台有一个很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得播报一些广大市民关心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

二、电视新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不断坚持政治业务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要的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以前的形式主义的被动学习,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有一种使命感的主动去学习。所以说新闻工作者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本职工自我完善的基础。

我们第一要强调的是学习,这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浮躁之风是盛行 ,并且这个不正之风已经严重地传染到了记者的队伍中了。导致学习的风气日益减少。有的记者,不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不读书、不看报等等,严重的影响工作。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说过,记者应成为杂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像新闻业务以及新闻理论还有人文科学知识等等,还有就是随着当今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还有又出现了新的知识以及新的领域,再要学习的知识中,最总要的是时事政治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政治,才能不断的掌握上级精神,这样就会把握新闻的重点,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通过正确的新闻实践来达到正确舆论和引导的效果。

(二)要转变新闻工作者的作风

要转变工作作风,这个问题主要是要改变采编人员的心浮气躁的问题。也应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这些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可是近几年来,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中这种观念日益的淡薄。现在的记者都愿意赶场子以及听汇报和抄材料等等,有些人不愿意去基层,偶尔去基层也是因为有领导的才去。

记者队伍作风的漂浮问题,从一定的角度和意义上说,是整个大社会下浮躁风气在新闻工作者中的内部反应。这样长期以来,还会严重的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而且还会消除媒体的公信力,要想解决作风漂浮问题,就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的规范,记者的自我约束。这几个办法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作为一个记者要爱岗敬业,自强等等。

(三)加强新闻节目管理

电视新闻节目也要有规章制度去规范以及管理,只要有了健全的制度,认真地去执行新闻节目就会办得越来越好。

1.要对工作认真负责。

在节目的审查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就可以避免不少错误。

2.要保证原则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人因为面子,怕得罪人,原则性不强。像有些新闻不是很好的,分量不够没有深度,却放在了头条,要是重新调整根本不是难事,但是由于个人的面子、处事态度,就没有把错误给改过来,导致新闻节目越办越差。

3.一些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有一些电视台应该完善奖罚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节目的质量,但是站在实践的角度上看,这个评审制度还不够合理。

(四)重视新闻节目策划

要想做好新闻节目就的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是要把握上级的精神,确保报道的角度和方向是正确的。其次是要找到新闻存在的问题,加强社会舆论力度。

总之,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就必须克服硬、浅、短、小等一系类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加强人员的政治素质的建设,业务能力的提高等等。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还要增加新闻节目收看的群体,提高节目的可看性,这样就能够保证电视新闻产业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菁.浅谈如何发挥好细节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012,01.

[2] 李树君.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J].采.写.编.2011.05.

[3] 岳淼.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01.

[4] 傅娜.当前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艺术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04.

(作者单位:依安县广播电视中心)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4

一、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一:接地气, 节目内容体现实用性和服务性

由于电视的普及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观众已不满足于你播我看的收视状态, 现在的观众更多了一些我想看什么、我不想看什么的自由选择性。电视的主要功能也已经从宣传教育向传播信息和娱乐方向发展, 人们打开电视机常常想从中获得的是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 或者是一些实用的、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直接利益的信息, 因此城市台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节目宗旨。在跟省级和国家级电视的竞争中, 城市台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城市台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本地的信息优势, 发挥当地传播中枢作用, 提供其他台不可能提供的服务内容。2009年, 泰州电视台新开了《小范帮你忙》栏目, 它脱胎于民生新闻节目当中的一个子栏目, 当时节目时长为15分钟。这档帮忙服务类节目有四个注重, 其中第一个就是注重帮忙结果, 既然做帮忙, 帮忙结果就一定要明显。帮忙环节要有针对性设计, 可以多采用一些调查体验的手段, 帮忙过程要着力体现, 比如说我们的辛苦、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评论。第二个注重, 就是注重前期的策划和具体的执行并重。第三个注重就是注重一定的时效性。第四个注重, 就是通过活动扩大影响力。

二、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二:立足本地, 以差异化实施错位竞争

目前, 全国电视媒体之间上演着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率之战, 城市台虽然不具备中央台和省级台的垄断性和权威性以及广泛的覆盖率, 软硬件设施也相对较差, 但是城市台却拥有绝对的地缘优势, 有其他台不具备的和当地观众的绝对亲近性。因此,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的优势, 立足本地, 亲近观众, 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以差异化战略进行错位竞争是城市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的法宝。

那么, 城市台新闻类节目如何通过本土化运作, 牢牢抓住本地受众呢?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显然, 作为城市台来说, 很多国内外重大题材宥于条件无法全方位报道, 但是城市台可以通过解读等方式, 与当地的实际进行联系, 使国家大事和身边的百姓生活结合起来, 以引发观众的兴趣。例如针对党的十八大, 《泰州新闻》栏目就推出了《贯彻十八大·典型》、《贯彻十八大·动态》、《贯彻十八大·解读》等一系列专题报道, 让广大观众领略党的十八大精神。其二是对本地人身边事的报道。当地人关心当地事是新闻传播的一条规律。城市台应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以民生新闻为例, 对新闻素材作低视角的处理, 可以使城市台把触角伸向大型媒体无法关注的趣味新闻领域。

三、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三:贴合观众收视心理, 以独到播报方式彰显地域特色

在以区域化、本土化定位征战媒体市场的过程中, 一些电视台开始大胆采用 “本土话” 播报, 直接用当地的方言演绎新闻或情景剧, 一开口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这不能不说是电视的一大创新。 在播报中最先采用地方方言形式的一般是民生新闻, 因为内容都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 再用观众自己熟悉的口音传达出来, 会令人感到格外亲切。这种做法, 使节目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更可以提升节目的人气。因此, 城市台节目在内容上立足本地、贴近观众, 以本地事、身边事为载体, 服务于本地观众, 在节目形式上采用方言或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 使节目突出本土化特色, 可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江苏地区, 苏州台的《施斌聊斋》、泰州广播电视台的《直播生活》、《柏说人间》都是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方言类新闻节目。

四、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四:全方位互动, 提高观众参与度

电视文化是一种最具开放性的文化样式, 它不是封闭的, 单向的由传播者到接受者的交流, 而是全方位的, 多层面的交流, 因此, 城市台在节目的制作中要广泛吸引观众参与。互动手段的更新、互动形式的多样、互动回报的增大, 都是增强观众参与意识的有效手段。 “撞福星”是泰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与观众实现互动的首次尝试。该台在一些自办新闻节目后, 推出几道和本期节目相关的问题, 答对的观众有机会获得由赞助商提供的奖品, 这种方式第一次让老百姓体会到收看节目的物质回报,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泰州广播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时不定时地播放数字, 观众发送该数字短信就有机会获得现金500元, 抽奖名单在次日的晚间档黄金栏目《新闻夜班车》中播出, 这个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反响, 拉动了电视剧和《新闻夜班车》的双重收视率。2013年, 泰州广播电视台还将推出全新的求职栏目《职场杜拉拉》, 把为观众提供招生考试和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作为栏目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以服务为核心、以资讯为特色的栏目, 除了在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最新的各类招生考试、求职招聘资讯外, 还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想投资经营的人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 并请当地一些成功的创业典型和职场精英人物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创业故事, 给其他想创业的人以启发和借鉴。

五、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本土化策略之五:合理编排, 形成节目兴奋点

在发扬地方特色、办好城市台电视节目的运作中,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环节, 那就是要重视节目播出时间的合理编排和认真分析本地观众的收视习惯, 城市台节目的播出时间应与其他台打时间差。对于城市台来说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异常激烈, 外有央视、省台包围、内有其他同级媒体的夹击, 因此, 认真分析受众群及其收视心理, 与其他台同类节目作差异编排, 确定理想播出时间也是突围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那么节目播出时间怎样编排才能更适合当地人们的需求呢?现在普遍把晚上 19 点到 21 点 30 分视作黄金时段, 其实何为“黄金时间”?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各地观众的作息习惯, 以及通过收视调查得出的观众层细分结果而确定, 即“此”黄金时段非“彼”黄金时段。比方有些电视台的经济类节目、访谈节目, 由于调查了解到一些白领阶层和社会精英休息一般都比较晚, 而他们又往往对这些高端节目非常关注的特点, 而把节目安排在每晚十点半以后, 得到的收视效果一样很好, 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另外, 现在电视台都在请专业的调查公司对自己的节目进行不间断的收视率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本地节目在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和对观众层进行细分, 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节目的合理化编排。把不同时间习惯收看不同节目的人群细分, 然后根据某时段的人群播出与其相适应的节目。这样就相对可以固定一部分收视人群。从2013年起, 泰州广播电视台把黄金时间前后延伸一小时, 从6点开始到10点30结束。为了培养观众新的收视习惯, 6点档的《小范帮你忙》结束之后, 就是本地的《泰州新闻》, 紧接着就是三集电视剧联播, 9点40分的时候, 安排当地收视率最高的《新闻夜班车》。在如今大打收视率之战的电视荧屏, 城市台的节目要想和央视及其他省台争夺观众的眼球, 就必须对自己当地的观众有充分的了解, 实施“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的战略。

摘要:当卫星带着境内外上百家电视台的节目铺天盖地而来之时, 城市台不得不深思自己未来的出路。城市台应对当前收视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出奇制胜, 用改变来迎接挑战, 用地方特色来谋求发展, 留住自己的观众。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 依托本土求发展, 强化服务意识, 贴近百姓生活, 打造地方特色浓郁的品牌, 才能成功实现突围。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书 篇5

——编导1003班第二组201018240308徐伟

一、小组成员

徐伟(组长)付伟程国学高灵吴远能肖松贝 余超

二、新闻主持

肖松贝

三、节目时长

限定8~10分钟

新闻条数:5条或者5条以上

四、机器设备

索尼PMW--EX280存储卡摄录一体机

五、执行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演播厅虚拟演播室

六、摄像人员

程国学

七、新闻串词

付伟 肖松贝 高灵(注意新闻之间的前后衔接)

八、导演

肖松贝

九、外景主持

吴远能

十、后期制作

徐伟 余超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执行人员

小组全体成员

(要有自制的新闻片头、配乐,在新闻呢开始之前并有“黄师周刊”字样)

十三、目标定位与受众分析

新闻节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的受众是学校在校本科生。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对信息有一定的需求,比较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他们更关心校园最新动态。所以《校园新闻》的主要目标就是及时的提供新闻信息给黄冈师范学院大学本科生,新闻信息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校园内新闻动态,以及国家省和学校新出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十四、自身状况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育电视台毕竟还是一个校级电视台,设备简单,缺乏专业电视工作者,要做好直播新闻和深度报道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最终《黄师周刊》选择做较为简单的消息新闻报道,这样有可操作性和发挥的空间。

因为校电视台人力和物力都很缺乏,所以节目时长不宜太长,有15分钟即可。

另外,校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所以应当注意,做新闻的时候不能站在学生自己的立场,一定要客观报道,保持中立。这点非常重要,所有《校园新闻》记者编辑都要谨记。

十五、环境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省份,还有少部分国外留学生。所以,节目中不应该出现任何种族歧视,国家歧视的字眼。另外,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公民,所有损害到党的利益的话不能在《黄师周刊》中出现,所有损害党的形象的新闻不能播出。

对策设计:

第一,由于电视台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的缺乏,所以无法派出记者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出别的有规模的电视新闻栏目对当天的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资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呈现给《黄师周刊》的观众。

第二,因为是校园电视台,受众为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所以第二大板块是“校园快报”。该板块主要播出当天校园发生的新闻事件,校园动态(如文艺晚会,校领导动态,名人专家来校事件等等)。

第三,一期这样的新闻节目肯定是少不了“内容提要”这个板块的。这个小板块放在节目的开头。这个板块时长在1分钟以内。

第四,注意编排。首先,正确选择头条。一般来看,意义重大,大众关注率高,对国家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应该放在头条。另外选择头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地域性。意义同样大以及一样重要的两条新闻,省内的新闻应该作为头条,省外的不应该放在头条。其次,保持信息传递的刺激频率。校园新闻,更多的是关注校园动态。

第五,因为《黄师周刊》不是娱乐新闻节目,所以播报语言风格不应该太随意。

十六、新闻主要内容

1.我校积极筹备艺考的前期工作

2.新年伊始,作为未来社会后备主力军的我们在大学期间新的奋斗目标;(要求:将对大一、二、三、及大四在校生分别作采访)

3.面临实习与毕业之际的学生此时内心是怎样的,以及当初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4.校园篮球赛火热进行,切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5.校园安全一直都是炙热的话题,对于黄冈师范学院院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们又有哪些意见哪些看法呢?(要求 :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领导们具体有哪些提高安全的措施,具体措施须场外记者对学生以及领导分别作采访采访)

6.我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校大三学生大部分人都在积极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这些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促使更多的大三学弟学妹更早的提前关注这些信息,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要求:须对我院大三在校生以及大二或者大一学生作采访,再由我院的这一情况从而推导出其他学院乃至全国各大专院校的这一情况。

7.很多大三在校生都在积极备考公务员,然而考公务员目前大致是怎么样的流程,考试科目,考取难度都不甚了解

十七、主持人服装形象

按正规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要求,注意主持人(一人)的形象(面对镜头播报)、髪式(不要披发)、着装(尽量着西服)。

十八、时间安排

(1)确定拍摄内容:小组成员之间会通过相互的讨论最后确定拍摄内容,大致确定时间;

(2)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开始拍摄,拍摄时间在第三周,一周之内完成需要拍摄的内容;

(3)后期制作,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修改,相互交流意见,最后交出完美的作品。

十九、后期配音

(1)记者须采用手持话筒加话筒延长线进行同期录音。

(2)现场声音须得录在两个声道上,并调整录音时的电平大小,不能过大过小。

(3)主持人现场播报采取同期声方式。

二十、后期字幕制作要求

(1)节目开头画面的下方,应出现日期、星期、主持人姓名和“校园新闻”的字幕;

(2)主持人须用导语,要有预报节目的画面内容;

(3)每条电视新闻报道开始的画面应出现该条新闻的标题及记者姓名的字幕(应在主持人的说完导语之后的画面下方出现,标题字体大,记者姓名报道字体略小)。

(4)片尾是职员表的字幕,背景音乐同时起。职员表中工种应具体,一般分为策划、导演(编导)、撰稿、主持人、摄像、编辑、字幕、解说、后期制作。职员表结束后,是一屏静帧5秒的“黄冈师范学院电视台”字幕,背景音乐渐淡,节目结束。

(5)记者的问语和被采访者回话(问、答),应采用不同的字体(如楷体、黑体),同期出现在屏幕的下方,注意字体的大小要一致。被采访者出现画面时,应在屏幕一侧竖行打出被采访者姓名及身份的字幕。(字体颜色白色,加黑边框)

二十一、自我评测

优势:小组成员较多,人员足够,且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能力,才华。

劣势:时间太短,大三阶段学习任务繁忙,各种考试,且场地使用时间有限。

二十二、可行性

(1)本期的拍摄制作任务是校园电视新闻,大多数新闻虽然没有什么时效性,但都取 材于校园,难度系数不是很大。

(2)具有合适的场地(演播厅和虚拟演播厅),还有高清拍摄设备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编排;编排技巧

1.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必要性

作为新闻媒体,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新闻又是“喉舌”中的“喉舌”,如何将新闻节目制作好、播出好,就成为电视台日常工作的重头戏。编排是电视新闻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代表着新闻整体水平。完善的编排能够扩大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增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兴趣。一档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可视性与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编排形式。

新闻节目的编排决不仅仅是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组合,而是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使其体现出电视台的立场和態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重要性的体现和新闻传播的效果。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它一直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呈现效果。

2.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最初的电视机是没有遥控器的。那时候,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也少,人们不经常换台,所以也没觉出什么不方便。但是后来,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更是五花八门,频道调换越来越频繁,人们便觉得换台很费劲,于是电视遥控器便应运而生。我们在用遥控器调换频道时,几乎在每个频道上都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往往是扫一眼就过,有的甚至是到了不假思索的地步,很多人在搜索频道上花费的时间甚至比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还要长。所以编辑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2.1重需求解读轻身份认定

目前媒体咨询公司的观众分析报告总会说,男女各占多少,收入高低的各占多少,各种学历的占多少,各种职业的占多少,各个年龄段的占多少,等等。但是却很少有报告说喜欢某种电视形式的人有多少,喜欢某些方面电视内容的人有多少。而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来说,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决定性。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各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收入高低不同的人喜欢看哪一类电视新闻?不同身份的人各喜欢看哪些电视新闻?

2.2重流动变化轻规模数字

在当今这样一个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时代,一档电视节目在其播出的过程中,其收视群体的组成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分钟,都会有人打开这个频道,也会有人关闭这个频道。打开的人数多于关闭的人数,频道收视率就会上升,反之,频道收视率就会下降。那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什么人打开了,什么人关闭了,他们关闭这个频道后又去打开了哪个频道,他们打开与关闭频道的原因是什么。毋庸置疑,这些答案对于保持收视人群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

2.3重综合交错轻分化割裂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的各种收视需求,所谓的高端观众会有低端需求,而所谓的低端观众同样也会有高端的需求。可以说,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观众,他们的收视需求总会有重叠交错的部分,而这交错重叠的部分就是他们共同的收视需求,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重视。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将观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统计,而很少对观众共同的收视需求进行综合归纳。

3.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具体做法

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3.1新闻头条要有份量、有吸引力

首先要强调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新闻的排列中,最重要的往往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最前列的新闻往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容易记住。其次要注重地域性。现在的新闻节目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的发散式传播,几乎各省都在晚7点30分一致播出《新闻联播》节目。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电视台再自行编排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作为头条,难免会显得重复和多余。这类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尽量将目光对准当地的收视观众,尽可能用发生在身边的信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3.2新闻编排方式要恰当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为新闻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可以是同类编排,即把题材相同或内容相近的若干条新闻串联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传播合力。其次是对比编排,即把内容反差极大,甚至完全相反的两条或多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发,这样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利于观众加深印象。三是相关编排,即将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的几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有助于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报道内容。最后就是综合编排,也就是把同类题材的新闻综合编排在一起,形成综合报道,扩展信息含量。

3.3营造编排节奏

营造编排节奏,就是要加强变化。可采用现场与口播、图像解说与同期声采访等多种形式交替结合的编排方式。另外,字幕和图表的运用也是加强节奏变化的重要手段。还可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穿插、搭配以及男女声搭配播报的方式,使节奏起伏、流畅。“文似看山不喜平”。无论是单条新闻的剪辑还是多条新闻的联结都要考虑到节奏。只有新闻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节奏鲜明,才能吸引观众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3.4巧妙构思串联词

新颖别致的串联词既是巧妙衔接新闻的一座桥梁,也在有形和无形中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我们可以把单条新闻比作“珠”,把串联词比作“线”,如何让这串“珠”光彩夺目,“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在编写串联词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的价值性,还要突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补充、点评、并列、递进、转折、顶针、多层推进等方法,来穿针引线,承上启下,是新闻连接得当,增强传播效果。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如何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吸引观众,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就要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下苦功夫不断探索,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4.结论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对一档新闻节目按照不同的需要对节目中每一条新闻做相应的处理、安排和衔接。按照节目的整体组合要求和视听信息的集约化表现需要,对单条新闻进行选择、整合的过程。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诸多形式中最夺目的一种,在各级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收视率榜首的大多是新闻类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板块化、栏目化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仅仅强调每一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和新闻效应,于是如何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已不再仅仅是以往的那种简单的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串联,而逐步走向成熟,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

【参考文献】

[1]曲磊.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9(07).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7

编者按:

为了适应当前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一个与同行交流研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由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乐山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民生新闻节目研讨及培训会在乐山举办。

乐山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报》开播10年来,在乐山市民中树立了较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成为乐山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新闻天天报,看完才睡觉”已经成为广大乐山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省视协把这次的全省民生新闻节目研讨会放在乐山举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该栏目的梳理和探讨,给业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怎样利用互联网工具,在传播技术、传播理念上转型升级,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新问题。来自全省广播电视媒体的160多位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本刊记者应邀参会,组织、采写了一组文章,刊发于此(以发言先后顺序编排),以飨读者。

杨飚(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编辑):

乐山电视台《新闻天天报》在当前电视传播大变局中,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第一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他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三个方面。第二是浓厚的地域特色。新闻选题体现了电视媒体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充分运用地方资源,对于激发当地用户的价值认同,增强媒体区域化的现实意义,提升电视宣传优势是非常得体的。第三是新锐的服务观念。《新闻天天报》在很大程度上以平民化视角向用户提供了贴近性强的有效信息,以真心服务的理念和情感去关注群众生活,满足他们的审美期待。第四是宽阔的报道视野。《新闻天天报》的内容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扫描,从中可以窥见编导立足拓宽报道领域的初衷。第五是生动的表现方式。《新闻天天报》的播出方式一改过去新闻播音的单调沉闷,显得既时宜又时尚,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十多年来,已经成为区域电视媒体的标志性传播内容,增强了区域电视的影响力,使区域电视的公信力得到了回升。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的节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传统的节目思维制约,还徘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上。这对于区域电视传播力在激烈竞争中与日俱增是个很大的羁绊。所以,要更新观念,真正把树立互联网思维去观察思考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成为当下要义。尽管要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这五个方面的媒体深度融合尚需时日,但区域电视媒体不能等待观望,无所作为。作为国家战略构想和建构社会全新格局的媒体融合,在市县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它的融合雏形应当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实现的目标同步,进而再向深度发展。因此,民生新闻将是区域电视媒体的最核心产品,也可能是区域电视媒体固守的最后一道屏障,需要从五个方面去思考《区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略》。

首先要开掘内涵。虽然对民生新闻的诠释至今意见迥异,但起码要看到其内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民生新闻就是围绕人及其需要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报道。它的全部内涵应当包括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生存状态的更新,生命质量的提高。所以,区域电视媒体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那些与群众利益攸关的事实报道,主动搭建与他们最佳的接近点与交流点,引起他们自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提高区域电视媒体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第二要放宽外延。时政、经济、科技、社会、各个行业,都与民生相关,都可以与民生新闻相互融合,关键是要找准新闻产品与用户的结合点,关联性。这种关联当然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思想的,功利的;显像的,潜在的;短期的,长远的,等等。民生新闻的视角决不能停留在家长里短、事故纠纷、矛盾纠葛、逸闻趣事等世俗生活全景的报道上,还须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找到与民生的切入点,形成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去寻求大民生话题。同时,也不要把视线局限于城市和当地群众,还应当关注乡镇农村,关注外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

第三要践行“两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这两个规律与电视民生新闻有着必然联系。

新闻传播规律包括选择律、效用律和接近律。说得通俗一点,媒体的传受双方对传播的新闻事实要由心灵的契合,思想的共鸣,精神的接近,进而产生行为上的某种一致,这样就达到了新闻传播的理想目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如果始终以用户利益需求和情感倾向转移为准则的服务观念来选择报道,就能掌握舆论主动权。

对新媒体发展规律至今未见到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论表述。我想一个原因是由于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还有待去总结研究。但是,新媒体的传播现实却显而易见,比如:高技术含量,开放式系统,多终端平台,分享式传播,大数据定位,深层次服务,安全性脆弱,等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又要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以期建构一个新的传播生态系统。

第四要把握优势。尽管目前区域电视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马太效应还十分严重,但其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容忽视,正确运用对开发民生新闻的前景是乐观的。目前,区域电视媒体至少已经具备了三个可利用的优势。

首先是国家宪法的保护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区域电视媒体实行的又是与现行国家政权架构相对应的事业体制。因此,区域电视媒体必将在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受到重视和扶持。

其次是独有的地缘优势。实践证明,区域电视媒体惟有立足本土,把持独有的地缘优势,以一种文化自觉去开掘本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自然、社情、风俗、生活习惯等文化元素,满足用户多元文化消费心理,民生新闻才有可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创造力,走出一条靠自身资源养护的生存发展之道。区域电视在当地所具备的人脉资源、情感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是更高层级媒体不能复制的。所以,区域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不可限量。

其三是公共服务的支撑优势。区域电视媒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双重身份,一方面它要强化自身作为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建设;另一方面它又要服务于各项公共事业,参与到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体系中。这就给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循环不竭的信息源。

第五要人本传播。民生新闻应当扭转传统新闻的传播者本位理念,牢固树立以收受主体为核心的服务意识,实现以人为根本的传播,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所在。要实现人本传播,首先要牢固树立以用户利益需求和情感倾向转移为准则的服务观念,力避机械空泛的上情下达和居高临下的陈词说教。其次要千方百计建立实实在在的用户数据库,把它作为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基础,坚持以用户数据为核心按需提供民生新闻信息,彻底摈弃先入为主、闭门造车等不良习气。三是要正确把握民生新闻的定位,把它作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平台,警惕媒体角色越位。四是要力求新闻事实的真实完整,特别不要忽略必需的背景材料。这也传统媒体针对新媒体碎片化信息而采取的聚众化手法。五是要用心播讲。民生新闻的贴近性、社会性客观要求主持人要自然本真,可亲可信。所以,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要求,比如吐字发音、语速语调、气息共鸣,内外部技巧,熟练驾驭新闻的能力外,很重要的是要尊重你的被传播者,让他们确信台前幕后的你都是令人信服的。因此,主持人必须摆正位置,与收受者的心理和感情节奏形成同构对应关系。

陈小平(四川广播电视台原编务总监、高级记者):

《新闻天天报》10年来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思考:一是管理有方,作风优良。大家都知道做民生新闻很苦很累,有新闻发生,记者都要及时赶到现场,从选看的几期乐山台的节目中发现,记者们都做到了这一点;二是内容选择本土,贴近老百姓。观摩的两期节目中,共有36条新闻,都是本土新闻,关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生存质量、生活状态等;三是善于抓住新闻的视角,注重讲故事。同样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要让老百姓爱听爱看,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要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用合适的视角进行讲述;四是善于表达,做到魂与形相统一,且相得益彰。这些好的经验值得推广。

民生新闻的未来怎么走,提几点想法:首先要从民生的视角关注政经大事。我发现很多地方台的新闻有两个极端,要么就做成“民生频道”,根本不去关心党代会、人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等,使得民生新闻没有跟当前的话语相结合,要么就是全盘照搬其它栏目的节目,我认为,关注民生新闻一定要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政经新闻;其次要善于抓住事件发生的第二落点。目前,行业内大都能抓好第一落点即抢时效,事实上,很多选题是可以深挖事件背后的故事,但是我们往往在第一时间把事件报道完后,就没有再继续追踪、跟进,这也是彰显媒体人责任水平的一个抓手;再次是负面报道要有正面的内容和思想。揭露社会上的假恶丑是媒体人的职责所在,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负面报道,要善于把负面的东西向正面引导,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点评也应注重方式方法,要点得精到、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第四是地市台的民生新闻应主动作为,要高度重视并主动设置议题。当前很多民生新闻的信息主要来源是热线电话和群众举报,这很有必要,但不应是全部,我们应主动服务,主动引导舆论,这样也能解决节目内容时有时无时长时短的尴尬,事实上,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其民生新闻也需要主动设置议题,如央视策划的《时代楷模》《最美乡村医生》《你幸福吗》《家风是什么》《成都曹家巷拆迁记》等,节目做得好看又吸引人,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题,更值得借鉴,尤其是一些大的群体性事件更需要媒体去做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第五是地市台要提高拍摄和编辑的素养水平。现在来看,市县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在荧屏上的呈现大都不是很规范和统一,一些节目内容很好形象也不错,但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档次不高,不够专业,需要加强;第六是地市台要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队伍年轻,流动性大,请专家教授来讲授很重要,但更要注重岗位培训,编、拍、写等都需要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也要以老带新,传帮带。

陈革(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总工程师):

《新闻天天报》10年来做得比较成功,我认为保持特色很重要,即本土化,同时也积极介入本地的重大活动。除民生题材的选择外,还注重视角、价值取向、采访报道方式上紧贴民生话题,反映出栏目组在民生新闻的操作理念和操作手法上正日趋成熟和完善;第二从栏目的编辑思想上看,其编辑思想很清晰,把控得当,编排灵活,按照新闻规律采制新闻;第三是新闻的采制水平较高,基本能做到“新闻发生了,记者在现场”,这是新闻采访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在现场通过真实的画面传递信息。此外,还注重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讲述新闻,多采用现场同期声,现场感很强。《新闻天天报》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播报模式。

几点建议:第一作为民生新闻栏目应注重传播的社会效果。比如今天观摩的《新闻天天报》新闻的前4条都是凶手案,我认为应该在编排上有所侧重,要注意引导,毕竟是意外偶发事件,否则容易引发异议和误会;第二要注重对大民生的挖掘,一般来说民生新闻大都比较琐碎,所以更应参与和深度挖掘大民生,如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保障,从社会发展的主流找到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结合点,提升整档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可适当地采取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方式;第三在制作方面应统一包装,做好规范,不能随意,此外,还应注重播出时的细节。

朱天(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视民生新闻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仍然面临着共通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即我们应从什么方面以什么角度思考、采制民生新闻。互联网时代要强调新媒体和互联网思维,但不是简单的程式化的使用新媒体这一概念,要有两个思维和路径,一是要实现电视的互联网化,而不是互联网的电视化,这是两个非常明确的有界限的概念;二是要去发掘电视民生新闻过去靠什么打天下,在现在的语境下还能用么?如果要改变,我们怎样去改变?我的个人认为,过去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在上一段媒体的市场平衡被打破之时,实际只用了两招半的创新,第一招是新闻价值和新闻观念的创新。我们知道,在民生新闻出现之前,媒体的主体新闻样态只有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两种,时政新闻的价值和样态是非常明晰的,而社会新闻则包含了除时政新闻之外的一切新闻,如文化新闻、体育新闻、艺术新闻等,其价值和样态是相对模糊的,但是民生新闻解决了社会新闻的模糊问题,民生新闻的“视点向下、面对百姓”,解决百姓空间里发生的事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创新。但是,仍需要我们坚持和发掘更大的空间;第二个创新是产品样态的创新。在市场中间形成这样的产品样态,也有大时段的直播,还有一些民生新闻的时长曾达到90分钟一120分钟的连续直播,受众和市场能接受这样的产品样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也能接受这样的产品样态,就是所谓的“三老满意”,即老干部满意、老板满意、老百姓满意。因此,民生新闻沿用过去的通道和空间,但是这样的一种产品样态在当下的接收环境显然就会有问题了,这就需要加以彻底改进;另外的半个创新,是指节目形态的创新,以及节目表达形式的创新。比如更多的现场,更大时段的直播,SNG直播车的使用等。这些都是电视媒介原有的特性性元素,只是在原来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没有广泛性地使用,在民生新闻出现后中得到了大量使用,但是节目的形态不能替代节目的核心价值,节目形态做得再好,节目的核心价值有问题就绝对不行,而节目形态的创新需要很大的挑战。比如,《新闻天天报》目前仍采用录播的方式,这实际上已经很落后了,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直播的方式。

民生电视新闻的第一次转型是南京电视台提出的由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方向的转型,但是无疾而终,因为在中国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如西方的公共新闻的空间所在,管理方不允许,媒体也没有实践空间;第二次转型是向时政新闻的转型,即民生新闻时政化,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转型也不是很妥当。民生新闻中一定有时政化的内容,但其核心主体和价值主体不能时政化,仍然应该以民生内容为主,否则就成为同质化了,且不利于老百姓的接受,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有这个能力把专业性很强的时政内容三言两语地通俗化么;第三个方面的转型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向公共服务空间的转型,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带来了公共空间的变化,就会对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也可以解释为“社会经验的再造”,我们以往的社会经验靠体验靠经验靠积累,当下的社会经验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现在的社会空间更加碎片化多元化社会化。此外,还要解决好信息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借鉴于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陈华(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民生新闻还有未来么?民生新闻经过10几年的发展,现在其外部环境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而其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突破瓶颈,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做民生新闻。

乐山台《新闻天天报》的栏目宗旨是“忧百姓之忧,急百姓之急,乐百姓之乐”,体现了栏目以人为本,符合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主旨,同时,由于节目接地气,所报道的都是与民众相关系的人和事,从新闻的传播规律来讲,受众最关心的是与之相关联的人和事,民生新闻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此,相关的收视率数据和收视份额数据,本身就证明了民生新闻的价值。

当前民生新闻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从乐山台的实践以及专家和其它台交流的经验来看,有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做有深度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毫无疑问是要跟民众相关联的人和事,这是我们直接关注的对象,但往往就会出现琐碎、无意义、无意思等问题,这是相关从业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媒体自身要有深度,要有价值追求,尽管突发性重大新闻不可能每天都有,但是,新闻却是天天都有,需要从业者有眼光去捕捉,去挖掘,去呈现,从业者自身要有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

第二要重视编排的问题,做好平衡,并从一条新闻线索中挖掘更多的报道内容,尽可能把线索做够做足,比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可以适时做延展报道,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讨论,也可通过一些极端新闻事件的报道引发民众的思考,但是,需要媒体做好新闻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引导。

第三是要做有温度的民生新闻,比如突发事件的传播,媒体如何做好安抚民众的工作,以及民生新闻做得较多的公益行动、爱心行动等,可以挖掘其背后更多的内涵。

第四是要做专业性的民生新闻,比如打造专业的气象、交通服务类节目等,但这类节目一定要做到事实准确、逻辑清晰。

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路径: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民生新闻应注重集纳整合来自自媒体的新闻源,并做好挖掘和传播,改进传播方式,有条件就尽量改录播为直播,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把受众变为用户,用户需要经营,出路在于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盈利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但无论如何,外在的冲击和环境的改变取决于我们自己,困难和挑战无疑将一直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的应对这样的冲击和挑战,希望,在民生新闻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和发展路径。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8

1 新闻生产:内容为王

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为王”发展策略基本上已是共识,这也是传统媒体的圭臬。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维亚康姆总裁萨默·雷石东就曾经提出,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因此,受众接受一个媒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这个媒体的技术,而是它所传送的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当然,任何节目如果不能做到以内容取胜也就不会长久。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科技发展后果之一就是信息的泛滥和选择的困难。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20世纪50年代就影响受众对大众传播节目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而提出一个公式:公众信息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媒介要提升受众选择率,就要提高“报偿的保证”——满足选择者的内容需要、降低受众众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如今的受众早已不是电子信息时代的被动接受,受众掌握信息选择的主动权。信息传播的泛滥倒逼公众在信息接受和选择的过程中更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新媒体因其内容的鲜明主观性和终端的个体化造成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大,可信性减弱。所以,人们也总会出现“重大新闻事件看电视”的媒介选择,充分的体现出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所以,在信息选择难度增大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把关人”角色与功能尤为凸显,电视媒体拥有庞大的专业团队和职业理念,再既有报道框架下筛选信息,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对于我们地方电视媒体而言,“把关”更要从本土风俗文化出发、立足时代发展的内涵对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等电视节目报道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新时代、新观念,民生新闻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摈弃鸡毛蒜皮、喋喋不休的现场还原式报道,从新时代、新观念、新标准等角度报道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报道主题配合全省全市的改革发展,比如文明出行啊,树立法治观念啊,自尊自重啊等等,过滤掉了大量的无关、无益的信息,向广大市民传递“正能量”,一直以来收视持稳,受到市民的好评。因而,对于地方电视新闻而言,新媒体时代下的把关与筛选,并不是直接照搬其他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不是对网络新闻的重复,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制作上,都要充分挖掘和使用本土的信息,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不仅内容上需要传统媒体专业的筛选和把关,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上,在态度与行动上也需要权威媒体适当的引导和协调。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斯维尔曾经提出:大众传媒应该对所选择的新闻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自2002年起江苏卫视就动议以大型新闻活动的形式,整合传播资源,将重大主题报道有效传递到民众中去,推动市民深切领会党和政府的决策和方针,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向前发展。这一新闻行动模式在新媒体传播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我们已经开始了跨国“一带一路”的大型报道活动,以国际视野推动江苏战略发展与规划。这样的主题报道活动,江苏卫视由高高在上的做内容,变成现在的接地气得做活动,为江苏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革新发展打开国际化认知窗口。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借鉴,江苏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捷径,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实用。

要做好内容还需借力新媒体反哺电视媒体。江苏卫视也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也有关于微博、微信上面的信息与反馈的报道;江苏卫视励志网开辟专门的节目播出板块,网站中还开设社区、论坛以及服务等板块内容,这些新媒体的使用和开发说明我们的城市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的意识自觉化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起步。媒介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扩大电视节目内容的播出渠道,也不是微博、微信的开通以及一带而过的信息展示就能带来用户对电视节目的收视。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既要维护好电视播出的节目版权,又要在既有节目资源上视情形而定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发布等问题。

2 传播形态:需求至上

麦克卢汉说过:一种媒介形式必然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传播形态也成为传统电视媒介的新的内容。手机等移动客户端阅读习惯的碎片化和娱乐化特征并不适合电视传播形态的直接输出,单纯追求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应对自媒体传播形态。其实,媒体的“内容”元素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内涵,从纸媒的文字、图片,到广播的声音,再到电视的视频画面,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具有了更广泛的涵义,不仅内容更加多元而且其渠道性明显增强。新媒体的渠道特征更应该融合到电视节目的传播中去。

渠道一:创建新平台,拓展节目传播渠道,增强观众的忠实度。多渠道并不等于将电视节目内容直接照搬到网络上去,这样做的后果不是渠道的扩展带来电视内容影响力的扩大和收视的提升,而是弱化了电视节目以及电视传播平台的影响力。电视媒介新媒体化发展在目前呈现多、杂、乱的问题:渠道多却各自为政,弱化了电视节目资源。我们地方台应该学习中央电视台,成立新媒体传播中心,全面整合传播资源。毕竟是地方媒体,要吸引地方受众,就要能够为其所用,将电视节目资源以更加贴近生活形态特征传递到百姓中间去。

渠道二:适应手机媒体碎片化传播特征与使用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公众信息使用的终端,新媒体特征的手机传播显著特点就是时间的碎片化:信息接收与传播随时随地。时间的碎片化特征消解了电视媒体的时间概念。在新媒体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黄金时段。江苏卫视在微博和微信以及网站上所发布的新闻,虽然内容没有改变,但是形式上有变化,每条新闻独立完整,相关内容集纳排列,非常适合手机媒体随时随地收看的需求。

渠道三:完成和鼓励社交平台的无成本传播。据微信发布的用户使用报告说,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竟然有1/4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30次以上。所以,要充分发挥好微信等社交新媒体的功能,让观众在微媒体的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关注的电视节目进行收视、讨论以及互动。相互关注效应会促使粉丝们会将节目传播至更大的社交范围,实现病毒式传播。我们的电视媒体对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特性以及资源的开发还是尝试的不够的,仅仅在节目播出行进中提出一条两条的“微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辅助功能定位也不利于微媒体传播平台的开发。另外,为媒体社交平台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鼓励和有计划的促成,这方面的革新电视媒体应该学习和模仿广播节目的做法,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使用好社交平台,促成电视节目内容的无成本传播才能带来渠道上的突破。

渠道四:新媒体社群的分化——长尾效应。做到内容为王,还需要注重市场细分,也就是开发和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社群的发展模式是:新媒体用户本身具备鲜明的个人品位和主观色彩,个人账号成功的吸引彼此欣赏的人。所以,电视媒介融合的策略之一就是不放弃小众,诸如体育赛事和社会事件的互动与反馈,尤其要借助科技的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语传播形态,给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感。

3 品牌管理:全面一致

我们的电视媒体一直位高权重,在新媒体到来之前不曾有任何的威胁,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现在的传播环境变了,我们的电视媒体第一次真正经理市场的考验了,当然,我们也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方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在品牌营销与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BBC的品牌之路。

BBC 2009年形成自己的新媒体战略——所有产品,只有一个品牌那就是BBC。另外,BBC是的简单一致的账号延续了权威性和知名度。这一点在广播节目的新媒体运作中非常成功。江苏卫视的电视媒体及其产品品牌的树立和权威行新媒体的发行渠道其实一直都有,包括论坛、社区、网站文章评论等,但因为这些渠道都过于分散,所以尽管大家一直在分享,却从来没有形成过规模。我们需要这样的品牌意识以强化自我认知,形成品牌凝聚力。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已经全面启动新媒体传播各项举措,城市电视台应该学习央视,跟上时代的步伐,创建制播分离新思路,组织节目制片人负责制,统筹节目的制作、播出与运营。体制上的改革比任何的业务与渠道变革都困难的多,但是,如果没有根本上的变革,所有的策略都只会落空的。

4 结论

诚然,我们的地方城市电视媒体的媒介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这里有意识的落后,组织的束缚,生产技术的滞后以及人员素养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等诸多因素。媒介融合发展史必然趋势,任何重大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务实的态度和行动,聚沙成塔,一点一滴地解决。

摘要:2016年是媒介融合发展关键的一年。传统媒体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出台意见就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电视媒体也积极探索如何借力新媒体扭转目前的艰难处境。本文以江苏卫视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为例,结合新媒体传播特征以及国内外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从媒介实际运行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江苏电视新闻节目从生产到传播和组织3个方面的新媒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城市电视媒体,新闻节目,融合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崔光红.媒体融合下,再说内容为王[J].青年记者,2014(24):19-20.

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9

一、探究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路径 (2)

县级电视台地处边缘化, 具有区域性优势, 要保证新闻节目更贴近县级民生、民情, 此时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县级群众意识, 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度。从上文的简要论述中, 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信息, 现阶段我国县级电视台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媒介, 向基层群众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因此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 新闻编辑者只有增强群众意识观念, 才能在编辑工作中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作为主要内容在电视中播报出来, 这样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才会受到县级全体人民的喜爱与欢迎。例如某县级电视台对该地区贫苦村民的生活状况进行如实的播报, 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体现居民的贫苦格局。当新闻编辑者的群众意识得以强化时, 此时县级电视台播放的节目真实性更强, 就拿上述例子来说, 通过这样的播报以后, 县级政府就会采取各种扶贫途径, 使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 增强新闻编辑者的群众意识不是打着旗帜, 喊着口号的事情, 应该做到以下这点:要站在基层群众的角度分析问题, 对实际情况不加修饰客观地报道, 只有以群众的角度作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出发点, 此时县级电视台才会调动起县级人民关注地方新闻节目的热情。

2.拥有正确的舆论向导, 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1) 。分析县级电视台在对新闻节目进行编辑的工作中, 因为受到受众面的影响有时候缺乏对政治素质以及思想高度的重视程度。我们知道县级电视台的设置旨在有效地将党、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在一起, 所以新闻编辑应该拥有明确的价值观念, 秉持以及坚守正确的舆论向导,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者在编辑工作中提高自身对政治政策的敏感度, 树立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的工作精神, 在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感的正确引领下顺利地完成对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当然新闻编辑者也应该树立创新意识, 在编辑工作中积极融入社会主流思想, 使县级电视台所播放的新闻流淌着新鲜的血液,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群众对其的理解程度。

3.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增强对新闻的敏感度。新闻敏感被普遍称为“新闻鼻”,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挖掘以及判断新闻现实价值的水平。当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者对新闻内容具备一定的敏感度时, 就能够在错综纷杂、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社会中快速地搜寻到与新闻线索有关的重要信息资源, 与此同时明确该类新闻的价值程度。当然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者的敏感度增强时, 在对新闻节目进行编排工作中就能从记者采编的大批稿件中迅速地发现重要稿件, 将其设置为“新闻头条”。例如某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将“湖南县城内涝, 民众马路上电鱼”设置为头条内容, 旨在对湖南某县居民进行思想教育, 希望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积极改正, 最终达到路不拾遗的效果。对于县级新闻编辑者来说, “新闻鼻”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者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 并且积极参与到新闻采编实践中, 磨练自己, 提升以及强化自身能力。

二、提高新闻节目策划工作质量的对策

1.将新闻节目合理定位是节目策划工作的基础。县级新闻电视台对社会舆论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同时它对新农村的构建以及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县级电视台在对新闻节目开展策划工作时, 应该对新闻节目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 使其满足新农村发展的需求, 这样县级电视台才会与新农村建设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新闻节目策划者就应该在新闻节目上找到崭新的突破口, 力争使县级新闻成为党、政府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渠道。例如某县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 县级新闻节目策划人策划了一篇以“构建绿色生态家园, 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新闻节目, 在节目形式以及内容上均选取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分析, 此时群众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这样的新闻节目策划工作中, 县级电视台宣传政治理念以及政策精神的目标达到了, 此时的新闻实效性得以增强。

2.新闻节目策划工作要体现出党的惠民政策。与央视, 省级电视台相比, 县级电视台的气势相对薄弱, 但是它在形式上实现了多元化的目标, 可以自行对新闻播报中心进行适度的调整。例如仁怀市 (县级) 电视台围绕市级倡导的“生态建市, 旅游富市”发展方针以及新颁布的惠民政策, 在每晚六点半的县级新闻联播《仁怀新闻》中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对党的惠民政策进行有效的宣传以及解读, 使该县级电视台达到了响应上级政策的目标, 市委、市政府以及县级全体人民对电视台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三、新闻编辑与新闻节目策划工作之间的关联

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对新闻宣传策划者的影响力度是不容小觑的, 只有做好新闻编辑工作以后, 对节目的策划工作才会落实到位, 换句话说新闻编辑与节目策划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县级电视台积极开展策划会议, 共同商讨以及制定一套完整的节目策划机制, 另外新闻编辑者应该树立积极反思的意识, 定期对策划方案进行改良, 对新闻节目的主题进行重新定位。在节目策划工作中, 设置的主题报道活动要新颖, 同时必须围绕该地区大活动开展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会满足当地人民的诉求, 也会体现出民生与民情。本文作者探究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与节目策划工作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使新闻工作者对其有更透彻的认识。

1.在节目策划工作中, 将农村农民生活编辑其中, 将“农本位”理念作为新闻节目策划的中心, 在农村以及农业中发现的新人、新事、新生活策划进新闻节目中, 使县级电视台更具有亲和力;

2.新闻编辑立足新农村建设, 要求节目策划者积极走向基层生活, 此时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会明显的提高;

3.在新闻编辑中树立创新理念, 此时才会策划出精品创优的新闻节目。

结语

县级电视台要想在新闻界站稳脚步, 那么就必须提高新闻编辑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使新闻编辑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对于新闻节目策划的工作而言, 必须使新闻节目前期筹备与后期发展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尽最大努力使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播成效达到最大化。当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以及策划工作得到强化时, 作为基层电视台的县级电视台才会践行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指导路线,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编辑进新闻节目中, 策划以及组织主题新闻报道活动, 为当地构建文明、法制的社会环境做贡献, 此时地方经济也实现了跨越性发展的经济战略目标。总之, 县级电视台做好新闻编辑以及新闻节目策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莉.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J].青年记者, 2011, (30)

刍议做好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10

笔者认为, 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可从两个角度去捕捉受众关注的新闻点。

其一, 作为党的喉舌, 基层新闻要播发党政重大决策及重大活动。但是, 不能把节目的关注点只放到某一次活动或者某一个决策上, 后续的延伸性报道尤为重要。

其二, 基层电视台要坚持“三贴近”, 立足民生, 关注民生, 体察民情, 言民心声。

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文章, 就能让基层电视新闻成为“通人气、接地气”的新闻节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敢于创新

做好做活一档新闻节目, 必须要敢于创新。墨守成规注定碌碌无为, 甚至自生自灭。基层电视台要勇于否定陈旧模式, 在发挥“喉舌”作用的同时, 将重心从单纯的“喉舌”思维向平民化思维转变。面对激烈的竞争, 笔者认为, 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首先要在思路上有一个大转换, 要舍弃“时政新闻”的概念, 重塑“综合新闻”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转换, 可以让新闻节目避免“时政为上”的片面化, 从而让新闻节目囊括形式多样的信息。

在新闻节目具体内容上, 可以探索让评论走进新闻节目。针对播发的一条重要新闻, 可以探索以“记者感言”、“编后语”等形式, 给予评述, 明确导向;针对某一重大决策或新闻事件, 可撰写评论文章予以播发, 或者可尝试邀请特邀评论员, 如果不方便走进演播厅进行现场述评, 可提前进行录制, 在新闻节目中播出。

二、策划先行

新闻节目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策划先行, 能够让新闻记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 更能让新闻节目构架科学、导向明确。根据之前笔者所述两个方面的新闻点, 基层新闻节目应当围绕这两个方面, 坚持常规策划与临时策划两手抓, 才能做出领导满意、群众关注的新闻节目。而不管是常规策划还是临时策划, 策划的角度、意图尤为重要。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 在坚持结合地区每年的重大项目建设、“两会”、“春耕”、“春节”等进行常规策划的同时, 针对年内党委、政府创新举措, 或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行临时策划。党委、政府提出实施发展市场整治行动后, 新闻栏目按照规定动作只是播发整治的进程及效果, 同时拿出策划, 分派记者深入企业及经营市场周边居民家中, 透过企业和周边居民的视角, 去客观评价市场整治行动的进程和成效, 视角的转换, 让受众耳目一新, 让新闻节目增强了可看性、可信度。可以说, 这既是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报道的后续延伸, 也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

三、坚持俯下身子“接地气”

基层电视新闻如果天天会议长会议短, 天天领导活动领导调研, 势必会丢失受众。新闻节目“接地气”, 走近百姓、贴近百姓, 是基层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所在。

中央提出媒体“走基层”, 其实基层电视台就在基层, 这就是“先天优势”。基层电视台要借助好这一优势条件, 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 想百姓之所想, 急百姓之所急, 多形式、平民地报道百姓关注的点点滴滴。如适时将触角深入百姓, 深入采访, 通过采写报道百姓生活的变迁、心态的变化, 客观反映生态工程的成效。这些报道的播发, 也让百姓的感受到党和政府人民对他们的关注。时时报道, 针对个别居民区物业管理混乱、冬季暖气不热、水井盖丢失无人管等百姓关注的问题, 进行跟踪采访, 受到了百姓好评。这些报道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最终促成事情的解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一个新闻话题, 和自己的空间距离越近, 关注度会越高。把握住这一方向, 坚持“接地气”, 基层电视台就能大有作为。

在坚持“接地气”关注百姓身边事儿的同时, 针对热点问题, 不仅仅采写播发一条新闻, 还要深入百姓, 拿起话筒询问百姓对热点的看法。如今天栏目播出一条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新闻, 明天, 记者就拿起话筒, 随机采访民众, 听听他们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看法;今天发生了听闻要涨价、抢购燃气的现象, 在播发这条新闻的同时, 记者随机采访市民, 问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和看法, 并找权威机构澄清事实。基层电视台做新闻节目, 应当尝试经常拿起话筒询问百姓, 新闻与百姓的互动能让新闻节目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同时, 要做好曝光类新闻节目。但是曝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揭丑, 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曝光类新闻播发后要做好后续跟进报道, 以媒体的力量促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另外, 可以设置百姓关注的政策解读、生活常识面面观等环节, 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段, 告知百姓关注的信息。如针对禽流感对百姓造成的心里恐慌, 新闻节目可每天在节目中播放一段预防知识;针对农村医保险推行工作, 新闻节目可设置专门板块解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或知识的播出, 立足于为百姓服务, 也增加了节目的亲民程度。

城市电视台节目编排竞争策略 篇11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节目编排;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2-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转播频道也在不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而各家电视台都在为争取固定的观众对电视台的节目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现在的观众已经从以往单一的频道节目转向丰富多彩化,从传统的被动式观看到现在选择性观看,观众的观看口味与品质也越来越高,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节目马上转换其他频道。面对这一现象,电视台节目的编排人员需要创新城市电视台的形象与特色,还要编排出符合观众口味的节目,所以,城市电视台节目编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视台的收视率与在观众中的口碑。由于城市电视台在多方面都很难与央视、省台相比,例如,技术方面、资金方面、人力方面等,在电视台投入上不具备优势,如果想提高竞争力,只能从节目编排上多下功夫。

一、节目编排要明确受众收视规律

电视台的稳定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广大受众的喜爱与支持,直接影响着收视率的情况。所以,城市电视台要掌握受众收视的习惯,明确受众收视规律,然后再进行电视节目编排。只有了解受众的收视规律,制定出的编排计划才更具有合理性,不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还增加了更多的收视观众。在电视节目编排上,还要引导受众的收视习惯,可以编排一些比较有潜力的节目,提高受众的欣赏能力,慢慢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对节目产生期待感。

目前在多元化媒体的环境下,受众群体在观看电视节目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性,可以看出,电视节目编排是决定着收视率的情况,所以,只有获得广大受众的喜爱与支持,才能提高收视率,也是保障电视台更好发展的关键。在节目编排上要对受众群体根据特征而进行划分,编排出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同时还要对收视情况及时了解与掌握,根据收视率来调整节目的安排,使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引起更多受众者的关注[1]。

二、节目编排要合理规划播放次序

电视台播放节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视台赖以生存的收视率,所以强化节目质量是节目编排的重要内容。在电视节目编排中,那些质量较高的节目更容易进行编排,尤其内容经典、层次较高、制作精良的节目,在编排节目时可以在黄金时段播放,重点宣传节目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注意,增加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另外,在节目编排上也要贴近观众的生活环境与习惯,根据不同观众的特征,选择播放时间,比如在周末休息的观众比较多,可以加入一些娱乐性节目,既可以放松他们的身心,又可以提高收视率。

每个城市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从节目创意上、节目质量上都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喜爱程度,因此,在编排电视节目时,可以选择质量高低搭配的方法进行编排。通常情况下,观众在看完一期节目后会习惯性继续观看下一个节目,根据这一观看习惯,可以先播放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然后再播放质量稍差些的节目,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弱质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问题[2]。

三、节目编排要满足观众时间需求

观众的构成可以根据年龄、喜好、层次等分为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受众群体都有自己喜爱的观看节目内容,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是需要一定的节目编排技巧与能力的。一般情况下,观众比较喜爱的节目是电视剧,所以,城市电视台要在播放电视剧上安排好时间,同时也要对自办节目进行创新,提高自办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是要合理处理好电视剧和自办节目之间的关系。通常观众都比较关注当地的实事新闻,但是相同的时间段同时播放的节目比较多,要处理好和其他电视台节目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时间安排上要相对其他节目靠前,可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每个城市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特色节目,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群体,所以,在节目编排上要了解其他电视台节目的播放内容和时间,避免节目安排上发生冲突,合理安排播放内容与时间,可以把穿插编排收视率较高和较低的节目,取长补短,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电视台的形象。

四、节目编排要打造个性栏目

现在城市电视台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规模也日渐扩大与成熟,为了增强城市电视台的优越性,节目编排也开始呈现多样化,这样才能符合受众群体的需要,与时俱进,构建电视台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为了使城市电视台能在全国的收视率中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个性栏目是节目编排的首要内容,在栏目上只有不断进行创新,立意上不断进取,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比如现在老幼皆知、耳熟能详的节目《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会更换不同的主题,划分不同的队伍进行比赛,跑男团队与嘉宾需要根据各种线索来破解最终的谜题,极具娱乐性与趣味性,成为不少观众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可以看出打造个性栏目,演绎出城市电视台自身固有的特色,才能使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与时俱进。打造个性栏目也可以说是创造栏目品牌,而品牌则是任何从事运营的单位进行特色化经营的核心,树立品牌栏目是城市电视台长足发展的保障[3]。

所以,在城市电视台节目编排中,凭借城市电视台的自身优势,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不断丰富栏目内容,并且进行创新,结合当代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出个性鲜明的电视节目,使城市电视台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提高收视率,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节目编排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城市电视台的收视率,需要节目编排人员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并且要充分掌握市场环境的情况,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合理规划节目内容,有效安排播放时间,灵活运用头脑,在节目内容上不断创新,打造个性化栏目,树立城市电视台的特色形象,具有前瞻意识,明确节目编排的定位与优势,争取更多的地域受众。

参考文献:

[1]何雨朔,董从斌.城市电视台产业链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视听.2012年04期

[2]蒋玉林.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思维谈 篇12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重头戏”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定位在既要传达上级的指令, 又要为当地县城经济的发展搞好舆论宣传与服务上。客观来讲, 县级电视台由于受人才、设备等因素和条件的限制, 难以与中央省市台媲美, 实际上, 在目前情况下县级电视新闻独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 原因就在于新闻的接近性原则。对于广大市民来说, 本地发生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远程的信息只是资讯本身而已, 而近距离的信息则关乎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切身利谥, 因此乡村街道邻里的平常事比起雷德兄弟破产更有吸引力、趸有看头。这种信息的接近心理无疑为县级电视台提供了生存的有利条件。

二、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思维的路径

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省电视台、市级电视台到县级电视台三级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欠准确, 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度不够;报道领域不够深入, 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关注的地域广度受到了极大限制的前提下, 对既有新闻资源的深入报道应当是必由之路, 但现实的问题确实恰恰忽略了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也不明显, 忽略地方差异给节目带来的差异化竞争力;最后, 报道形式固守老套路, 程式化, 表现手法单一, 单向灌输多, 多向互动少, 语言枯燥、乏味。因此亟须研究出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革新之路, 同时也为研究县级电视新闻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极大的契机, 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应不断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重视民生新闻的吸引力。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很难与上级的电视节目进行竞争, 收视率低已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 甚至很多人都在怀疑县级电视台能否生存下去。而实际上, 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县级电视台仍然有自己足够的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开拓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贵在“新”。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就在于新鲜。另外, 体现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 挖掘百姓中间众多生动的故事, 值得传承的民间文化、遗迹, 或即将消逝的行业以及很多感人的小人物的故事等, 把民生新闻做成一个有生命力、有品位的新闻栏目和新闻品牌。

其次, 必须坚定地走本土化道路, 以“三贴近”为原则, 精心编排节目内容, 打造富有本地文化的新闻节目品牌。一般来说广大观众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受众提供当地的新闻报道也是县级电视台的首要任务。这也迫使县级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使新闻节目对当地政府工作作风、行风建设,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借鉴、学习、引导和启发作用。比如对当地的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大户制作专题新闻报道, 把他们的致富经验, 致富信息及时传达出去, 一定会引起当地群众共鸣。所以寻访本土文化, 弘扬本土文明, 传播本土成功经验等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对于旧式新闻制作来说, 在内容取向上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突破。

再次, 恰当使用新闻背景资料增加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感染力。一是运用真实感人的背景资料增强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的情节性, 展示情理。二是以电视特有的编排手段构建背景资料的论证效果。例如以往会议新闻的报道, 全部是开会的时间、地点、内容、主持人、参会人, 再加上领导讲话, 会议新闻模式化倾向过分严重。而创新新闻报道的思维下, 在保持既有会议会场报道的内容之外, 可以插入适当的议题所及的内容, 深入问题本质, 参访相关人员, 展开会议会场之外的多维故事空间。这样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增加时效性和趣味性, 将原本枯燥老套的会议新闻报道变得可视性、可读性十足。

第四, 适当引入电视新闻故事化手法, 增强新闻节目的娱乐性, 可以有效提高收视率。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把关注焦点放在本县城的群众身上;关注“这个邻居”的视角去关注事件的价值和意义, 体现出较浓厚的平民意识, 把身边的平凡的题材变成深刻的话题。这种讲身边的人的真实故事的手法, 可以最大化地激起本县城观众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受众的参与性以及产生最大化共鸣。

第五, 从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入手, 加大创新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是当今电视节目制作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对新闻的报道逐步由单条消息播报转变为“组合式报道”、“连续报道”、“跟踪式报道”、“专题制作”等;运用多种屏幕语言, 搞好新闻报道的“包装”。另外在具体制作细节中也要大胆创新, 根据采访内容, 选择报道形式, 以纪实、寻访、拟人以及MV式的编首语和电视散文式的编后语等多种灵活多变的报道形式, 实现新闻报道的神形兼备、生动引人, 能极大地调动观众收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 不可否认的是地方电视台在时间、空间和收视人群构成方面仍然占有一定优势, 但这种优势也只是一种潜在的收视率和影响力。要将潜在的转化为实在的, 县级电视台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 了解节目的功能, 解放思想, 活跃思维。发挥自己县级台新闻节目贴近观众、贴近本土的优势, 办出地方特色, 紧抓民生新闻, 大胆采用时下流行的新闻故事化的编播手法, 找到各种新闻节目包装的途径, 并且不放弃新闻的基本原则———时效性, 从而力图在现代“眼球经济”的信息战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荣浩.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离不开创新.南方论刊[J].2008.8.

[2]桑树、王立峰.浅论县级电视新闻的本土化.跨世纪[J].2008.11.

上一篇:两点措施下一篇:现状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