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策划

2024-06-15

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策划(共10篇)

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策划 篇1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201311330522

郭凤梅

一、背景浅析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体,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电视新闻节目承担着信息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更使它“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能够及时的传播国内外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在21世纪中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现在,新一代青年人正逐步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在不久的未来甚至是现在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青年人的良知与觉悟至关重要,而一档真正为青年主体为受众定位的新闻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策划动机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三、节目设定 节目名称:新闻焦距 节目类型:新闻、资讯

目标受众:85后、90后社会年轻群体 播出时间:每周日21:40 节目时长:26分钟

节目宗旨:作为新闻性质节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面的价值观,选取最重要、最热门、最受关注的新闻、话题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广大年轻社会群体及时了解社会,提高年轻人的实事敏感度、唤起对时政的热情。节目目标:阐明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和态度,从而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该档节目将会深入青年人群体,以青年人的视角观察新闻、了解新闻、切合实际。使青年人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民情、关注国计民生

四、本期专题

名称 微信朋友圈,已变“坑友圈”

主持人导语: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新闻焦距》,我们都知道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和大多数的自媒体一样,原本只是用来分享信息的平台,随着微信“红包”这一功能的加入,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朋友圈已变“坑友圈”,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1、嘉宾上场:主持人邀请嘉宾上场,嘉宾上场要营造出气氛

2、主持人串场:主持人的风格应该做到与嘉宾的配合,给人一种舒服亲切的感觉,谈谈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3、观看影像资料:由主持人提及观看影像资料,这部分影像资料是由我们采编人员收集到的,它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采编人员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视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插入背景声音。具体如下,“想练字,求众筹一支派克笔,是真爱的支持一下,1块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想去东南亚,红包换明信片哦,包多少钱大家看着办”、“众筹看场演唱会,现场视频发给大家看”、“要过生日了,想给自己买个生日礼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朋友圈里,你收到过这样由朋友发起的“众筹帖”吗?有人认为不差那几块钱,还能收到对方回馈的小礼物,“还蛮有意思”。也有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不愿意为那些无厘头的爱好买单”、“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4、深入报道: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大学生朋友圈“心愿众筹”买手机 一晚获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朋友圈里的“周娟”并不是个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人都看到过自己朋友圈有人众筹资金去旅行、看演唱会、买礼物。这些帖子多写得滑稽俏皮,有意无意,但外加一句“考验是不是真爱”、“真情求助”、“多少是点心意”的话,让不少好友都打开微信红包慷慨解囊。

当然,这些众筹发起者多数也不会让朋友白白掏口袋,会以旅行明信片、异国小物件、一封信、甚至是演唱会视频作为“回报”。在朋友圈发起“尤克里里”众筹的小武说,如果众筹成功会连续发布一个星期演奏视频感谢大家。他私底下表示,众筹并非真的“差钱儿”,而是增加朋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觉得“有意思”,“就像抢红包似的,哪怕有时候就一两毛钱,大家也耍得不可开交,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真心支持还是碍于面子,对于朋友圈儿里的个人众筹,多数发起人都表示“效果不错”,收到的红包数很出乎意料,“哪怕有的只有一分钱,但觉得很好玩儿”。在一些个人发起的众筹帖下面,不少朋友留言称“有意思,必须支持”,“挺逗啊,我是真爱我给红包”。王女士遇到自己的朋友众筹想骑行青海湖,毫不犹豫包了20块钱红包,“无所谓,都是好朋友,给二十块钱支持一下”。但也有人对此举表示很反感,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另外他还表示,发红包多是看到别的共同好友留言支持,不好意思冷眼旁观,“碍于面子”总得意思一下。另外也有人表示,看到有朋友发类似的“心愿众筹”,就当没看见,“哪怕是群发的,我收到了也不理会。挺没劲的,怎么会有人想让别人为他的兴趣爱好买单呢?又不是真的遇到困难。”为需求买单偏离众筹意义。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5、6、7、转会现场:主持人与嘉宾对谈,深入的分析实践案例,提出看法 主持人串场:

最后的结束语及下期节目预告

五、节目要求

片头以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灯光的变换,吸引观众眼球。整个节目在歌曲上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化,以防止观众听觉疲劳。主持人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严谨、大气、机智,具备现场鼓动性。采访人员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来采访嘉宾。在内容的安排及选材上尽量做到能吸引观众,采访问题要多样,问题新颖。

六、人员设置

1、主持人:一人负责演播厅内的主持

2、编导:一人

3、摄影:两人负责视频拍摄

4、撰稿:两人分别负责主持人稿件、采访问题。部分解说词,策划稿件等

5、场外采访

电视新闻节目能否策划 篇2

一、策划的概念

“策划”原本是一个动词, 是“设计规划, 密谋计划”的意思。当今的企业管理学中对“策划”这个概念则是这样表述的:“策划是一种程序。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的目标为起点, 然后订出策略、政策以及内部作业详细计划, 以求目标之达成, 最后还包括成效的评估及回顾, 而返回到起点, 开始了策划的第二次循环……”

在实际工作中,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程序:制作出受到观众喜爱的节目就是这个程序的起点, 然后根据栏目的定位、节目受众人群、新闻素材的前期调研等进行创意, 制定出节目的整体风格以及具体呈现形式, 并且拟定出详细的操作文案, 最后再根据收视率、专家测评等反馈手段, 进行分析评估, 对节目进行调整提高。

电视节目的策划是价值观、知识、环境资源和技术 (主要是指策划技巧) 四者的结合体。这四者又是互相制约与依存的:价值观选择技术;资源环境限制技术;知识寻找技术;技术支持价值观。

二、策划的本质

首先, “创意”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核心。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体竞争异常激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 像以往那样获得一条独家的新闻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络媒体的出现又使电视媒体的报道速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因此不少媒体纷纷转向追求独家的深度和角度, 然而面对众多的媒体精英, 要想真正做到“独家”又谈何容易?最终, 独家的表达就成为更好的选择———同样事件、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深度, 我们却能用最独特、最新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创意”。

其次,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计划。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策划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从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以及选准播出时机和抓住时效是非常重要的。然后, 通过对筛选出的有效信息的调研、论证确立节目主题和立意。接下来就是要根据既定的主题、立意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做一份策划案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未来的事做出当前的决策, 这个决策包括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和怎么做。

再次,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谋划。应该说, 新闻事件本身是客观的, 是不可策划的。但采编节目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节目该怎么呈现, 能否挖掘和凸显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 这就受到策划水平的制约了。在选定了一个节目的主题和立意之后, 一个出色的节目策划者应该像故事《田忌赛马》中的田忌一样, 趋利避害, 进一步找到最有利于表现主题和立意的节目形态和操作方式, 使之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一种统筹。这个统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要对选题素材、新闻主体、评议观点等做出资源整合;后期要对采访、摄制、编辑等流程加以控制和协调。实际上前期的统筹就是策划者与新闻人物、主持人、相关专家以及制片人的沟通过程;后期的统筹就是与编导、摄制人员、技术人员乃至节目监审领导的沟通过程。

三、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 导向原则。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新闻节目乃至所有电视节目策划的前提基础, 非正确的舆论导向会使节目的主题立意与主流的价值观产生背离, 进而误导观众对新闻客观事实的判断, 甚至会使观众产生错误的认识。目前的某些节目, 无论从形式还内容上来说都以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为目的, 庸俗不堪, 是非观和价值观混乱, 就是由于在节目策划阶段无视导向原则造成的。

2. 受众原则。

如前所述, 受众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起点, 确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之后就是要准确的掌握观众的收视需求, 脱离观众需求而策划出来的节目往往是空中楼阁, 曲高和寡。受众需求既包括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共性需求, 也包括不同地域、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层次等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进行整体把握, 才能找准节目定位和受众人群。

3. 效益原则。

节目策划人必须考虑到节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目没有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把社会效益晾在一旁, 不择手段媚俗, 经济效益也会好景不长。那种认为抓经济效益就会削弱社会效益或抓社会效益就不能考虑经济效益的想法是片面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电视产业环境中,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赢”。

4. 创新原则。

有人说现在观众难伺候了, 节目做得很费力气, 可观众就是不买账。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观众只能看几个频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现在的观众可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的选择, 视角更宽、选择余地也更大, 自然也就更加挑剔, 这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节目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市场的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要求。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它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 而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新组合:一方面要敢于创新, 善于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创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标新立异, 还要同时符合前文所述的导向原则、受众原则、效益原则。■

浅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时事开讲》;优势;不足;创新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的电视节目形式,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途径。[1]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节目制作多采取现场采访、现场录音、现场报道、追踪报道和纪实拍摄等方式,配以同期声和画外音,加上新闻背景分析或权威人士的相关评论,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目前,各家电视台有许多新闻评论节目,但克隆者居多,缺乏自己的节目风格。在新闻频繁发生、新闻评论节目却相对不够深入的不对称形势下,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的像《时事开讲》一样能够专业地评论分析新闻事件并且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新闻评论节目。该节目从1999年开播至今,在几年的运作中已经找到了较为准确的定位,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节目魅力。本文通过对《时事开讲》节目的分析,旨在为其他评论节目提供借鉴。

凤凰卫视自1996年开播以来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等不但成为观众喜爱的名牌节目,亦使凤凰卫视成为电视传媒潮流的领导者。《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还主要代表亚洲华人地区各种社会文化动态及观众的生活方式和口味,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深入的评论,引领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各地方电视台近几年也通过地域性、贴近性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及多样化评论手段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新闻评论空间。我国电视从业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尚存在一些问题。敬一丹说:“在CCTV众多节目中,《焦点访谈》并不是让人开心、舒服的节目,但它是给人痛感和警示的节目,它对社会的意义如同让人对身上的疥疮保持痛感,进而能保证整个社会肌体的健康。”[2]这种矛盾一方面需要政策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摸索规律、拓展空间,才能加以解决。

新闻评论节目在香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这是一个新闻类型的纯时事分析节目,采取主持人与评论员谈论的模式,每天谈论的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给观众提供即时性的新闻评论。1999年8月22日开播的这个节目,开创了当时电视新闻界时事分析之风,也开了中国电视台个人化新闻时事评论节目的先河。时至今日,《时事开讲》依然作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新闻评论节目而不断推陈出新、活力十足。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实力的标志,而新闻评论节目则属于更上一层楼的范畴。目前,内地的新闻报道节目已经成熟,无论是时效性还是角度都不错。然而新闻评论节目还鲜见精品,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如果从制作者本身找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基本功没做好是节目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所谓基本功不理想,主要就是选题内容、制作形式等出了问题。而《时事开讲》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

《时事开讲》集中了凤凰台的最主要特征:精致、实用而且节目形式相对简单,这完全符合新闻节目的特质。《时事开讲》在制作理念上会给内地正在逐渐发展的新闻评论节目以有益的启发。刘长乐说过,“我们不怕节目被复制。说到底,凤凰的经验是两个字:创新。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战胜自己。而贯穿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是无法复制的。如果说凤凰真有什么秘密的话,就在这两个字当中。”[3]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产业不断发展,电视频道迅速增加,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观众的成熟也要求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节目需求,电视媒介只有找准自身节目的目标受众,满足观众需要,进行“适位”传播,才能在市场争夺中获得稳定的受众群体。

科技的进步使电视节目的生产日益大工业化,那种采、摄、编一体化,一人包打天下的小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节目相对粗糙,专业性差,质量忽高忽低,已无法满足观众对新闻时事节目的要求。受众需要的是前期获取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节目素材,后期制作精细、严谨、有序的精品新闻节目。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正需要主创班底的素质。

“凤凰”拥有遍布世界的新闻记者站,有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而又思维敏捷的新闻记者和遍布全球的资讯网络,他们为“凤凰”的精良制作提供了全面完整、典型有效的高标准的节目素材,这只是前提条件。重要的是“凤凰”拥有阮次山、曹景行、何亮亮等一大批优秀的“大编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小记者、大编辑”意味着记者的主要动能在于尽可能高标准获取节目素材,而话题的确定、内容的取舍编排则由编辑负责。编辑的作用大于记者,编辑的职能多于记者。有多年记者经验的人才可能成为编辑,而经验丰富的优秀编辑才可能担任台前的评论员、主持人或者主播等重要角色。

现在内地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开办之初不知道要把节目办成什么样,要吸引哪些受众,要让节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没有明确的目标直接导致节目没有特点,没有让受众一期接着一期看下去的吸引力。所以,一档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确定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有明确的节目定位、受众分析以及长远的发展计划才能使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鲜明,向着拟定目标不断发展,影响力才能日渐增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时事开讲》已经为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开创了时事分析的新风,使得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架构更加完整,它对建立“凤凰”的时事资讯品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品牌树起来了,自然会得到观众和企业的支持。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瓶颈,例如单一的对话评论模式使得一些节目丧失了新鲜感等等,所以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而言,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树立起品牌意识,节目才能长盛不衰,走俏荧屏。

电视评论类节目就是“电视”和“评论”的融合。只有把电视特色和评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适应传媒未来发展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形成自己的“唯一性”。《时事开讲》,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节目的选材和评论角度上,《时事开讲》非常注重评论的导向性,而在互动性上却有着明显的不足。其实,电视新闻评论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可以积极借鉴网络新闻评论的优点,在节目的互动设计、调动观众的参与性上加以弥补。比如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直接与观众形成互动,包括异地视频切换、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的直接互动。《时事开讲》作为强势媒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在评论的专业性上毋庸置疑,但在评论的通俗性上有所欠缺,缺少一些通俗性的解释和引导。所以,电视新闻评论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必须强化评论的平民化,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事件具有贴近性;二是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评论。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电视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特殊的深度报道形式脱颖而出、异军突起,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评论作为众多电视传播形式中较新颖和先进的一种形式,同样面临着利用新技术、加大改革力度的挑战。大量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性节目仍处在探索和成长阶段,它自身的不成熟及来自其他媒体、其他节目的竞争使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困难和挑战。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充分发挥电视的特点和优势,遵循电视传播规律,勇于发展,敢于创新,努力创造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有的风格。

注释:

[1] 参见电视新闻评论,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25237.htm)。

[2] 杨金月、胡智锋:《电视节目结构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478-488页。

[3] 王军:《〈时事开讲〉的成功要素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9期。

校园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策划 篇4

一、创办宗旨:

二、栏目定位1.内容定位:细心观察留意身边一些新鲜特别的有趣活儿,在同学们空闲无聊的课外之际,以轻松好玩的娱乐、学习方式,来让同学们接受,教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如何充实生活,怎样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2.受众定位:《察娱饭逅》的受众定位在于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无聊闲散中度过。要不把它置于寝室的硬木板床上,在自己的翻来覆去中消逝掉,要不把它放任在笔记本的键盘上,在自己的指尖敲打声中流逝掉,要不将它直接淹没在痴迷于网络小说的意识流中······我们主要是想告诉一些时间充足,确却不知道如何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的同学,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有趣的事儿。3.形式定位:综合式谈话节目 每期请2、3个嘉宾(与本期主题所讲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与主持人坐在一起,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真诚的沟通,偶尔穿插能表现嘉宾与本期所讲话题之间关系的小篇段、其它小外景、视频资料······

4.主持人定位:

1.要求主持人符合这档栏目的轻松的风格,要求主持人落落大方,自然亲切。

2.能与嘉宾真诚沟通,深入交流达成共识。

3.应变能力强,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嘉宾畅所欲言,而且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嘉宾的各种问答。

三、栏目板式:通版型

四、风格样式:

主持人、演播室背景、字幕、等节目外围统统打造成,轻松活泼的风格。

五、运作方式:编导核心制

栏目运行机制是栏目运行的灵魂,这档栏目以编导为核心,编导负责开发节目,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的效能尽可能最大。

六、栏目内容

1.播出时间:每周五18:30--19:00,每周六上午9:30--10:00(重播)

2.播出形式:录播,属与电视新闻综合式谈话节目,无需现场观众。

七、栏目宣传

1.片花:主持人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身边寻找、发现、观察事物,整个片花控制在10s内,要短小精悍。

2.预告片:在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播放下一期的预告片,提示下期的节目主要看点,通过

后期的剪辑技巧给受众留下悬念,给受众一个收视期待,增加下期节目的可看性。3.栏目形象宣传片:宣传片控制在20s内,利用画面与音乐的整合,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双重冲击,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浓缩本栏目的个性与特点。

电视节目节目策划书 篇5

一、节目介绍

节目类型:娱乐节目(现场访问)

时长:1小时

时段:19:00---20:00

宗旨:让更多的人远离压抑,把心中的不顺吐个痛苦

受众定位:各个年龄阶层,特别是学生和有困扰的人群

基本风格:积极向上,既注重气氛的严谨,又有幽默感

二、导演阐述

当今社会,“压力”一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到底什么是压力?压力——在心理学中叫“应激”,就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况下所出现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通俗地讲,压力就是紧张的情绪。那么,“紧张”对于我们是利还是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平时功课很好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一个满腹经伦的人才,一见领导就磕磕巴巴;一个能说会道的小伙子,一遇上钟情的姑娘就词不达意……以上各例都是“紧张”带给我们的负面作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紧张”会影响大脑的思维能力,干扰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僵硬动作失调。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厌食、失眠等各种心身疾患,尤其易发生癌症。所以说,我们何苦非要生活在“压力”中呢,难道我们不能向米卢那样“享受足球的快乐”吗? 生活中还有种种的压力与不顺,楼价攀升使得我们心跳加速,无法平息。因此,我认为人们如果不能调整自己的压力,吐出自己的不顺事,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甚至还会出现消极情况。

本期的节目以大学生为主要嘉宾,来探讨大学生的烦心事。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做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群体,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然他们也是烦恼最多的人群之一。包括学习压力、恋爱压力、工作压力等等。大学生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很多种压力,同样也有很多种不同解决压力的方法。在本期的节目中,就让我们来看看大学生都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

三、节目设置

1、人员要求

本节目需要两个个主持人:一个是与节目嘉宾交流的主持,一个是与现场观众互 动的主持;三位大学生嘉宾;一位心理专家

主持人要求:

与嘉宾交流主持:年龄风格活泼可爱,声音动听,悦耳,与人沟通能力强,能应对各种人群与突发事件。

与观众互动主持:年龄20到30岁的女性,年轻貌美,身材匀称,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声音洪亮,富有爱心,熟悉各类人群心理。

2、节目流程

节目流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今日不顺”

通过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现在大学生遇到的一些麻烦事、囧事、烦心事等各种不顺的事儿,尽量以搞笑轻松的方式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

(2)第二部分 介绍今天的三位大学生嘉宾,讲述他们的不顺事儿

这部分又分三个板块:学习不顺、恋爱不顺、啥都不顺

学习不顺:由第一位同学讲述他的学习上的不顺事儿

恋爱不顺:由另外一位嘉宾讲述他恋爱上的不顺事儿

啥都不顺:这一部分是节目的高潮,先由第三位嘉宾讲述他的烦心事儿,而他的不顺事儿,要么是非常雷人的,要么是大家都经常遇到的,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的,主要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

这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① 讲述三位嘉宾的不顺事儿,主要是嘉宾与主持人互动。

② 分析三位嘉宾不顺事儿的具体发生情况,可以进行情景再现的方式。③ 主持人与嘉宾、现场观众互动,观众、主持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这些不顺事的看法。

(3)第三部分 “生活是美好的”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 篇6

栏目名称:《横影有约》

节目类型:人物访谈

栏目内容选择:关于横影学院最近发生的现象、喜讯、焦点事件请嘉宾和观众深一步探讨问题。

栏目目的: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事件,可以引起同学反思以及各种启发的目的。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时长:30分钟左右

机位布局:本次拍摄,需要一主机,两游机,主机在人物正前方,主要拍摄正面人物并且保留全场音频。游机主要在人物两次以及其他。

栏目特点:新颖的视觉角度与思维模式,倡导创新理念,拒绝平庸及单纯的谈话性质,做到能听能看能说能唱的电视节目。

主持人风格:语言犀利,诙谐幽默。

地点:横影学院小礼堂

时间:待定

出席人员:院领导、制作系师生

嘉宾:院长、08摄影班主任、08摄影 钟佩铭

谈话主题:近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工作委员会协办的“2009浙江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评选在宁波揭晓,钟佩铭同学的两组摄影作品喜获两金。

从钟佩铭同学的得奖以及所参赛作品的主题展开,让嘉宾与观众进一步交流,主要关注点有:

1、如何培养高素质与有责任感的人才。

2、作为新闻报道,我们该以怎么样一种心态去报道这些事实。

3、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该如何实事求是去报道真实的现象。

4、对于那些有困难的人,我们以这样一种报道方式去试图帮助他们是否合理。

5、从钟佩铭同学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到怎么样的精神面貌,我们该如何去感染身边那些同学,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节目流程:

1、先在大屏幕上播放钟佩铭同学的获奖作品。

2、主持人出场,至开场词,请钟佩铭同学上场。

3、由主持人与钟佩铭同学进行获奖作品以及拍摄这些作品时的一些故事与心得。

4、主持人请院长以及08摄影班主任上场。

5、由主持人和院长以及08摄影班主任和观众之间关于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进行探讨。

6、观众提问,为避免会场尴尬,可事先找好几人,以带动会场气氛为目的,准备好问题提问。

7、主持人讲话,对于以上一系列提问回答以及探讨之后话题的总结。

8、请十佳歌手其中一位唱歌,结束本次访谈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策划 篇7

一、内容故事化

1、用悬念抓住观众的心

最近几年,各地纷纷办起了晚间新闻节目,和黄金时段的当地新闻联播节目相比,晚间的新闻节目更侧重于社会新闻的报道,更贴近百姓生活。可这个时候却有大量的电视连续剧和综艺节目与晚间新闻争夺观众,我们想让新闻故事能够吸引观众,应该每天都留一个悬念给观众,使这个悬念成为人们聊天的热门话题,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新闻。

2、抓住细节

细节是电视新闻的骨肉,缺少细节的新闻难以吸引观众。细节可以为主题服务,并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在同样一则表现抗震救灾的新闻中, 第一则新闻是成片倒塌的楼房,而第二则新闻是一位母亲抱着刚从废墟中救出的一岁多的孩子痛哭的镜头。第二则新闻显然比第一则新闻更加打动人,母亲抱着孩子痛哭的这个小细节就能够巧妙的表达出本则新闻的主题。

二、人是新闻中的主角

1、用真情去打动观众

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选择的题材不仅包括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等事件,还包括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服务、消费等。电视新闻的题材也应多元化,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这个层面上。应该继续拓展, 引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及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体现出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 从而最终显现出媒介强大的社会效应。在做电视新闻节目时要体现以人为本, 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关注新闻事件中所讲述的人物, 二是要考虑到观众收视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突出人是新闻的主角,这样才能用真情去打动观众。

2、突出人作为新闻的主体

忽略人作为新闻的主体的报道经常出现在一些对灾难的报道中,很多记者往往把各种灾难中的水、火、风等当成主角,很少有人出现的镜头。若画面是人在风雨中艰难的走着就会比单单表现风雨的镜头更加能够打动观众。很多灾难性的事件是突发的,记者往往拍摄不到现场画面,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采访亲身经历的人,让他们说出当时的那个场景以及自己的感受。让观众感受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且在选择人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不能缺少的平民意识

做新闻要有平民意识,用老百姓的眼光做新闻。体现平民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平视大人物。大人物的形象在老百姓的眼里多半是概念化的,观众最想看的是这些大人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对大人物活动细节的刻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第二,在平视大人物的同时不要忽略普通人的小故事。普通人的小故事是发生在大多数观众自己身上的故事,所以这种新闻会让观众感受到似乎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从而激发收视兴趣。第三,做新闻时应设身处地,以心换心。 设身处地不是在做秀,而是以真诚之心对待新闻里的人物, 对待观众。新闻工作者付出了真心,就会收获观众对节目的喜爱。

4、和观众成为朋友

主持人要把自己看成新闻中的当事人的贴心人和倾诉对象,这就好像是新闻里的人碰上了为难的事,想找你聊聊, 于是,你就推心置腹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完了, 这条新闻也就写成了。和观众成为朋友会让观众感到非常的亲切,他们就会过关注这档新闻节目,与这档新闻节目成为朋友。

三、电视新闻节目策划需要遵守的几点原则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电视新闻节目以及所有电视节目策划的基础都是正确的舆论导向,非正确的舆论导向容易使节目所表达的主题与主流的价值观念产生背离,容易导致观众对新闻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会导致观众对新闻事实产生错误的认识。目前有些电视节目以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为目的,而不顾及电视节目的舆论导向的作用。有些电视节目的价值观的混乱就是因为在节目策划阶段没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而造成的。

2、熟习受众的收视需求

受众的收视需求是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的重点。在确立了电视节目正确舆论导向之后就要熟习受众的收视需求。受众的收视需求既包括绝大多数观众的共性需求,还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的文化层次等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受众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进行整体的把握,才能够找准节目的定位。

3、注意节目的效益

在新闻节目的策划之初就必须考虑到节目的经济效益与其社会效益。节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 节目没有一个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便无从谈起。不重视节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会好景不长。在一个良性的电视产业环境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该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所以节目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都要重视。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观众视角更宽,选择余地也更大,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越高。这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 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节目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立足于市场的根本之路。新闻节目的创新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善于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到,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 还要同时符合上文所述的三个原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创新与策划,在当前的新闻市场下非常的重要。因此必须重点关注新闻类节目的策划,并在新闻中注意将新闻内容故事化,突出人作为新闻的主体,遵循电视新闻策划的几点原则,在创新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电视新闻节目才能够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欢迎。

摘要:电视新闻的创新与策划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能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吸引受众,在形式独具一格,在技巧不落俗套,从而提高收视率,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策划,思维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5

[2]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

[4]姚君喜,新闻真实性的意义阐释[J],社会科学,2007.6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编排;编排技巧

1.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必要性

作为新闻媒体,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新闻又是“喉舌”中的“喉舌”,如何将新闻节目制作好、播出好,就成为电视台日常工作的重头戏。编排是电视新闻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代表着新闻整体水平。完善的编排能够扩大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增强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兴趣。一档新闻节目是否具有可视性与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节目的编排形式。

新闻节目的编排决不仅仅是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组合,而是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使其体现出电视台的立场和態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重要性的体现和新闻传播的效果。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它一直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电视特色的、僵化的编辑思想,使电视新闻原本鲜活的内容难以获得最佳的呈现效果。

2.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最初的电视机是没有遥控器的。那时候,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也少,人们不经常换台,所以也没觉出什么不方便。但是后来,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更是五花八门,频道调换越来越频繁,人们便觉得换台很费劲,于是电视遥控器便应运而生。我们在用遥控器调换频道时,几乎在每个频道上都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往往是扫一眼就过,有的甚至是到了不假思索的地步,很多人在搜索频道上花费的时间甚至比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还要长。所以编辑在进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2.1重需求解读轻身份认定

目前媒体咨询公司的观众分析报告总会说,男女各占多少,收入高低的各占多少,各种学历的占多少,各种职业的占多少,各个年龄段的占多少,等等。但是却很少有报告说喜欢某种电视形式的人有多少,喜欢某些方面电视内容的人有多少。而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来说,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决定性。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各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收入高低不同的人喜欢看哪一类电视新闻?不同身份的人各喜欢看哪些电视新闻?

2.2重流动变化轻规模数字

在当今这样一个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的时代,一档电视节目在其播出的过程中,其收视群体的组成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分钟,都会有人打开这个频道,也会有人关闭这个频道。打开的人数多于关闭的人数,频道收视率就会上升,反之,频道收视率就会下降。那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什么人打开了,什么人关闭了,他们关闭这个频道后又去打开了哪个频道,他们打开与关闭频道的原因是什么。毋庸置疑,这些答案对于保持收视人群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

2.3重综合交错轻分化割裂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的各种收视需求,所谓的高端观众会有低端需求,而所谓的低端观众同样也会有高端的需求。可以说,观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观众,他们的收视需求总会有重叠交错的部分,而这交错重叠的部分就是他们共同的收视需求,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重视。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将观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统计,而很少对观众共同的收视需求进行综合归纳。

3.完善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具体做法

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有自身的规律和技巧。

3.1新闻头条要有份量、有吸引力

首先要强调重要性。一般来说,在新闻的排列中,最重要的往往是排在最前列的,因为最前列的新闻往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容易记住。其次要注重地域性。现在的新闻节目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的发散式传播,几乎各省都在晚7点30分一致播出《新闻联播》节目。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电视台再自行编排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作为头条,难免会显得重复和多余。这类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要尽量将目光对准当地的收视观众,尽可能用发生在身边的信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3.2新闻编排方式要恰当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为新闻组配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可以是同类编排,即把题材相同或内容相近的若干条新闻串联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传播合力。其次是对比编排,即把内容反差极大,甚至完全相反的两条或多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发,这样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利于观众加深印象。三是相关编排,即将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的几条新闻编排在一起,有助于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报道内容。最后就是综合编排,也就是把同类题材的新闻综合编排在一起,形成综合报道,扩展信息含量。

3.3营造编排节奏

营造编排节奏,就是要加强变化。可采用现场与口播、图像解说与同期声采访等多种形式交替结合的编排方式。另外,字幕和图表的运用也是加强节奏变化的重要手段。还可采用长短新闻、软硬新闻的穿插、搭配以及男女声搭配播报的方式,使节奏起伏、流畅。“文似看山不喜平”。无论是单条新闻的剪辑还是多条新闻的联结都要考虑到节奏。只有新闻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节奏鲜明,才能吸引观众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3.4巧妙构思串联词

新颖别致的串联词既是巧妙衔接新闻的一座桥梁,也在有形和无形中体现着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我们可以把单条新闻比作“珠”,把串联词比作“线”,如何让这串“珠”光彩夺目,“线”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在编写串联词时,不仅要考虑到新闻的价值性,还要突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补充、点评、并列、递进、转折、顶针、多层推进等方法,来穿针引线,承上启下,是新闻连接得当,增强传播效果。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电视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体现着新闻节目的个性。如何使电视新闻常办常新,办出特色.吸引观众,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就要树立科学的编排思想,下苦功夫不断探索,充分发掘新闻节目编排手段,使新闻编排真正成为新闻的再创作。

4.结论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对一档新闻节目按照不同的需要对节目中每一条新闻做相应的处理、安排和衔接。按照节目的整体组合要求和视听信息的集约化表现需要,对单条新闻进行选择、整合的过程。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诸多形式中最夺目的一种,在各级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中,高居收视率榜首的大多是新闻类节目。在电视新闻节目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板块化、栏目化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仅仅强调每一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和新闻效应,于是如何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已不再仅仅是以往的那种简单的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串联,而逐步走向成熟,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科]

【参考文献】

[1]曲磊.电视新闻稿件常见的十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9(07).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篇9

第二节电视新闻性节目

一、电视新闻的诞生、发展与成熟

(一)电视新闻沿革

1、诞生:二战前(模仿广播新闻)

1936年11月2日,BBC正式播出,世界电视业正式诞生

1936年,BBC转播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

1938年9月30日,直播了英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实况,是世界上第一次实况转播的新闻事件

193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2、二战后的发展与成熟

40-50年代:(未能完全从广播新闻的模式中走出)

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

1949年,NBC新闻节目开播

60-70年代:(各种新闻模式发展起来)

深度报道,杂志性节目,调查性报道

也是纪录片的发达时期

70年代初,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开始使用,由摄、录分体向摄录一体机转变

80年代末90年代初,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系统开始应用

1980年6月1日,美国CNN(Cable News Network)建立,是世界第一家开办24小时全新新闻频道的电视公司。

(二)中国的电视新闻

初创时期(1958-1965):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

开办初期,各节目比例:

电影:75%戏剧转播:15%

1959年底:

故事影片:50%戏剧转播:30%

纪录片、科教片、《新闻简报》等:20%

“电视纪录片时代”,“微型电影院”

挫折期(1966—1976):电视新闻处于低弥时期

发展期(1977-1990)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78年5月1日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创立(1976年试播)。

80年代新闻的变化:

1、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2、时效性增强。(导语变化)

3、报道深度增加,节目类型增加

如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开播

4、批评类报道出现

5、社会新闻进入电视

繁荣期(1991-)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是我国电视 进入栏目化的标志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迅速进入“舆论监督”领域

1995年4月3日,《新闻30分》开播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问世,是调查性深度报道栏目

(多次整点播出,重点新闻流动播出,早、中晚的结构框架,现场直播)

90年代后新闻拍摄强调深化主题的要素:

1、抓拍有含义的细节(信息含量大)

2、典型的运动

3、典型的场景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场景

4、记录经典镜头和关键镜头

5、画面拍摄要强调“我在场”意识

6、电视新闻中强调事件化、冲突化、个人化

2000年后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1、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2、电视新闻报道话语权的适度扩大

3、新闻频道的开播

2003年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全天24小时播出。“这是央视的一大步,也是中国的一大步”。

4、本土化民生新闻的热播

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带动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大发展。

二、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1、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活动的画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定义,经过选择的流动影像表达了一种思想与情感;

3、改变了新闻与公众的关系,鲜活的画面赋予受众参与的权利。

三、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

电视直播,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发现:

(1)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

(2)新的事实、观点、见解的发现。

四、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是新闻报道的骨干,天天见面,影响力大。如《新闻联播》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的特点:快、短、活。

1、快:时效性

实现时效性的手段:

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

2)编排手段

3)技术手段

(1)直播。

(2)口播报道

(3)飞字幕

4)报道手段

要善于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可以使观众始终保持对事件的猜测和对新闻报道的期待,从而将他们吸引住。

2、短,短消息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长消息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含4分钟。

3、活,主要体现在形式上。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人物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1、专题新闻。如网络诈骗

2、专题报道。如“动车事故”

3、电视新闻调查。如“虐猫事件”

4、电视专访。如“与神话较量的人

特点:

新闻性: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重要性:重大题材、热门话题等。

专题性:内容详尽全面。

专题类电视新闻涉及内容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等;有日播的专题和周播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如:日播的专题节目:环球视线、新闻1+1,法治在线;

周播的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

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电视新闻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评论员评论、电视论坛、电视述评、编后话等。

特点: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

1、《焦点访谈》模式

2、说新闻式评论

3、沙龙式新闻评论

4、家常式新闻评论

(四)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1、板块组合式:即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

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如慈利县电视台《慈利新闻》,由《今日时政》、《城乡见闻》、《要闻点击》、《百姓声音》、《互动话题》、《社会万象》、《城管聚焦》、《创卫视点》等板块构成。

2、事件组合式:即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如:CBS《60分钟》

第三节广播新闻性节目

近几年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

广播——窄播

广播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

窄播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

我们要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出发,精心编排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扩大节目的兼容性,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

二、广播新闻的分类与特征

(一)消息类广播新闻——信息传播

例:《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之声早间06:30-07:00直播),分国内要闻、媒体介绍、国际新闻、今日天气、简讯五大部分。国内要闻及时、充分,常常是独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央各部委的工作思路、部署,完成中宣部下达的重大典型宣传任务以及重大新闻事件。

特点:短小精悍,体现大信息量。

(二)专题性新闻节目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视线》:一档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记者调查,注重挖掘新闻事件与社会、与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深层社会意义。2007、2008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颁奖会,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新闻专题《父子农民工的DV情》喜获大奖。

(三)新闻评论性节目

《新闻纵横》(中国之声早间07:00-09:00直播)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广播评论:《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四)板块新闻节目

江苏全新闻调频广播《新闻早高峰》节目,共90分钟,分为三个半小时,每半小时单元均由“提要——新闻节目段——广告”组成,推动节目波浪式前进。

三、广播新闻的体裁与形式

(一)口头播讲

1、播音员播读各类新闻体裁的广播稿件(播读式)

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等)

2、记者、编辑或节目主持人等广播工作者向听众讲述事实或评价事实(谈话式)。

3、人物讲话。指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新闻发布人、英雄模范、专家学者、行家里手以及各类负责工作人员的讲话、演说等。㈡ 音响报道: 凡是有新闻事物实况音响并经常伴有新闻解说的,均可称为音响报道。它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

按播出手段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播、录音报道和配乐广播三种。

A 现场直播:利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将新闻现场录制的语音、音响等同时空的传递给听众。可分为:

① 实况转播 ——是一种被动式的报道。

② 现场报道 ——是一种介入式的报道。

其中直接在现场播出的属于现场直播,在现场报道时录了音,以后经过剪辑再播出的属于录音报道范畴。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于现场报道呢?

一是事实引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性。

二是场面集中,新闻事实单一而有层次,展开的场面比较集中、明确,便于记者现场观察、采录和述说。

三是正在发生,新闻事实处于“现在进行时”中。

四是音响典型,新闻现场具有能说明新闻事实的典型音响。

五是可以进行公开报道,不涉及保密等问题。

B、录音报道:一般是指通过放送实况音响与广播工作者的语言叙述相结合的录音,报道新闻事实或发表新闻评论的广播形式。在运用大量现场音响时,一定要注意音响的逻辑性,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个音响的前后顺序,时间顺序。目前常见的录音报道体裁有下列几种: ① 录音新闻

② 录音通讯

③ 录音访问

④ 录音特写

⑤ 录音剪辑

⑥ 录音评论

C、配乐广播

这是一种根据文字稿件(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需要,在播音员播读时配以相应的音乐、音响效果(包括有人模拟、扮演文中有关人物讲话)的广播形式。

只配音乐的称为“配乐广播”;既配音乐又配音响的称为“配音广播”。

配乐广播与录音报道的区别

1、录音报道的音响素材是现场实况或相关真实音响,是完全真实的,而配乐(音)广播的音响则是借代来的;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篇10

策 划 方 案

陈文萍、张欣然甘玲、余南翔 叶高明、李宽 时间:2016.4 团队成员: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分析

二、企划动机(节目目的)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二更》

二、节目标题:

二、节目类别:生活纪录片目

三、目标受众:主要目标受众群体锁定在12~35岁的年青人群,他们在群体综合特点上表现为热爱时尚、追逐流行、喜欢刺激、热情

四、节目主题:

五、节目形态:

六、节目特色:制作原创视频,传播生活美学理念。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在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水准的基础上传递温暖的正能量。关注美好的人物和事物、关注鲜活的生命和极致的梦想、也关注传统文化。选题涉及人文、艺术、潮流、生活、食尚各个层面,表现各领域内牛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生活理念。镜头刻画自然细致,思想深刻灵动,体现城市背景下开放多元的生活状态,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七、节目基本构架

第一部分0~30秒 片头:简单本期嘉宾所从事的职业,给观众一个大概的判断和认识。

第二部分30~ 80秒左右 工作、职业介绍: 第三部分讲述故事:。。

下期节目预告:下期节目内容、参加人员的简单介绍。字幕及活动花絮:本期活动台前幕后的花絮。

八、制作步骤

本节目的内容安排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期的安排不必一致,对于不同的嘉宾、选手安排也有一定的差别,在这里仅列出一个大致流程样版加以说明:

1、邀请嘉宾,预约见面采访时间

2、根据选手安排合理的活动项目

3、按具体情况确定需要邀请的竞赛相关专业人员

4、项目程序步骤设计制作

5、采访场景的安排布置:

6、确定各有关人员工作及设施与设备等的安排

7、前期工作结束即可进入录制阶段

8、录制结束,后期制作整理

第三部分:设置策略

一、主持人:张欣然(不出镜,淡妆,衣着休闲、生活化,打造亲切感)

二、节目效果:

三、工作人员设置: 制片人:叶高明 主持人:张欣然 编导:陈文萍、李宽 摄像:余南翔 后期包装:甘玲

四、节目制作播出周期 每晚9:00 每期为2~5分钟

第四部分:行销宣传

一、节目可行性分析:

二、包装和推广。。

栏目的包装具体包括:

1、片头一个长度15″

2、。。

3、4、片尾一个长度30″

5、背景音乐特效音乐若干

三、节目宣传:

1、网络媒体:通过搜狐网、新浪网、百度贴吧进行宣传,还可将视频上传到土豆网、优酷视频等各大门户视频网站。

2、平面媒体:在具有知名度的平面媒体上整版宣传。

3、电视媒体:在节目播出前以及播出中,电视台给与一定时间段宣传。

上一篇:职教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读职业精神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