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2024-10-04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共7篇)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篇1

新闻立台在多年前就已成为很多电视媒体人的共识,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电视新闻水平的高低也越来越受到媒体人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笔者认为,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整体质量外,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决定着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 代表着一个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这也就是说,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这其中, 编辑意图和编辑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结合近几年从事《绥棱新闻》节目编辑、制片人的工作经验, 我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技巧进行了简要梳理。

一、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主要原则

1. 重要性原则:

这是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一个基本原则, 即突出新闻重点, 根据整体节目中每条新闻的分量, 一般把具有重大政治因素和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作为重要新闻, 在形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相应地填充其他重点和非重点事件, 以此确定每一则新闻在整体节目中的播出次序, 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贴近性原则:

从电视台所处的地位出发, 由近而远地安排新闻。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通常按先国内后国际, 先中央后地方, 先全国性后地区性或部门性新闻的次序编排。以我所在的县级台为例, 我们在《绥棱新闻》中设立了主打板块——域内新闻、副板块——省内新闻和国内新闻, 按照这样的观众需求编排新闻节目。

3. 节奏性原则:

把握好这条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重要原则, 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灵魂也就体现出来了。其实, 主持人或播音员的语速和播报新闻的条数以及长短新闻点的合理节奏性穿插播放也是一期电视新闻节目节奏感的具体体现。这完全依托于新闻节目编委会成员的编排思想和整档新闻节目的定位和宗旨。

二、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技巧策略

1. 重视内容预报

当前, 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都做简要的内容提要, 但却没有引起编辑和制片人足够的重视, 停留在表层的节目预报, 没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才能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呢?从心理学角度讲, 要利用观众的期待心理, 做内容提要, 将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又不甚完整的信息披露出来, 让观众对节目有新鲜感, 对节目内容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晓欲, 这样的内容提要至少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2. 巧妙设置头条

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头条在其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 头条新闻相当于整期节目的“龙头”, 头条设置好了, 这期新闻节目的主题思想和节目的基调也确定下来了, 受众的心理也就抓住了, 受众的“兴奋点”也就调动起来了。

3. 控制新闻节奏

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但受工作、应酬、娱乐等等因素的干扰, 许多观众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看一档十几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的新闻节目。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起观众的收看欲望,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编排电视新闻节目时有效控制节奏。

首先, 要对初步确定的单条新闻进行归类组合,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 通过整理, 将杂乱无章的单条新闻, 通过丰富的串联导语, 将上下两条新闻融合到一起、或者将前后两个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新闻板块贯穿起来, 做到整期节目浑然天成。其次, 在编排新闻节目时要充分考虑到受众注意力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 对于新闻类节目, 绝大多数受众的注意力维持在4到6分钟, 这也就要求编排新闻节目时, 要将传递的新闻信息, 最好在观众的注意力还没有分散时, 将新闻交代完毕。再次, 要合理控制新闻的速度。一方面要以快为主, 做到张弛有序;另一方面, 因为观众的有效注意时间有限, 这就需要在固定时间里尽可能安排更多的内容, 靠不同种类的新闻加以调剂, 避免受众视觉疲劳。

4. 设置编后话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视观众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 很多观众收看电视新闻时常常有意打无意找, 如何调动广大电视观众的思维,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从重要新闻中受到启迪, 编排新闻节目时, 就需要编辑撰写编后话, 做简短的本台短评。这样, 在补充画面不足的同时, 还可以揭示新闻内涵, 让观众对新闻内容能更好地理解和全面的把握。

5. 穿插新闻片头

很多市级以上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由于县级台是自办台, 所以新闻节目时间比较自由, 即便如此, 新闻时间也是很宝贵的, 每个新闻节目的制片人都想在向观众传递完整新闻信息的同时, 在规定时间内呈现给观众更多的新闻信息。在不同板块中间穿插, 表面看“浪费”了几秒或十几秒的宝贵的新闻时间, 但从整体节目和观众的心理需求或者视觉适应上来看, 合理穿插的新闻片头会以片刻的放松, 换来了观众的注意力,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视听效果。

总之, 随着电视观众对新闻节目多样化需求的转变, 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版中, 在这种转变和改变中,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也应不断创新。优美生动地讲述一个新闻事实, 完美地呈现一档优秀节目, 才是我们每个新闻人必须做好的。

参考文献

[1]黄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节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年08期

[2]刘鹏.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节奏[J].记者摇篮, 2015 (1)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篇2

[关键词]:新闻节目 电视台 新时期 存在问题 对策

现如今,虽然娱乐节目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态势,但新闻节目因其固有的信息传播的特定性,在社会公众的精神生活中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首先描述电视台新闻节目暴露的问题,接着就怎样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办好新闻节目给出若干合理化对策。

一、电视台在做好新闻节目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1、新闻节目的报道模式较为呆板、固定、僵化,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常常延续采编新闻、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拍摄、撰写新闻报道稿件和编辑整理等固定化的模式,这些程序当然必不可少。然而,长此以往,新闻报道的内容却相当淡化、结构也有不少雷同之处,在人物采访时所拍摄到的画面较为“死板”、僵硬、不显得自然。与此同时,重复的镜头比较多,不善于找到新闻的闪光点,造成群众们在收看新闻节目时顿感枯燥单调、毫无精神的现象。

2、会议类型的新闻较多,与民生相关的新闻较少

人们总会发现,不论哪个级别的行政区域,新闻节目中有着过量的会议类型的新闻,特别是一些县级新闻节目,县级电视台的会议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整个新闻节目有近一半的时间均在播放各级组织和领导开会的情况,当然这些均是十分必需的,有助于社会公众及时地了解当地或者整个国家的大政方略,然而,时间长了,群众便会无法获取一些与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新闻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节目对群众的吸引力和魅力。

3、新闻节目的稿子质量普遍不高

为数不少的新闻节目总爱用“模板化”的话语系统,也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新闻报道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在报道会议类新闻时,新闻报道稿件中总是出现“某领导强调”或者“经某部门审议通过,并在即日起施行”等短语或者句式。新闻稿件一直也无新的创意,稿件语言过于呆板、不会变通、改善,群众长期收听难免会产生一些疲倦感。

二、电视台做好新闻节目的对策

1、破除程式化的报道样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

新闻节目制作者需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深刻地意识到人民群众所要了解的一切新闻信息,变过去死板的报道为如今鲜活的报道,更多的渗透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事情讲清楚、弄明白,改变以往新闻报道“官话一大片”的现象,推进新闻报道方式的整体突破和创新。

2、改进新闻节目的内容,更多的贴近百姓生活、工作实际

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闻节目的内容中需不断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新闻制作者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自觉地同党的主张和群众的意志相统一,让基层各界群众成为新闻节目的主要角色,站在群众的视角上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一方面,既要弘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报道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事实,并深入基层,第一时间报道真实地民众生产、生活状况,让大家都能看到在党和国家悉心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所取得的各项物质、精神文化成果;另一方面,电视台在新闻中也要捕捉一些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但因种种复杂因素又没能彻底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引起政府的照顾和全社会的关注。

新闻节目若能改革内容,以人民群众为线索开展深入报道,那么在报道会议类的消息时,更有利于群众将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理解透彻并牢牢坚持、把握。则新闻节目会瞬间迸发出强劲的收视魅力,增强吸引力。

3、提高新闻节目的稿件质量,推行稿件语言的口语化

电视台新闻节目组在审核稿件时不能仅走“程序”,而要妥善组织好新闻稿件的解说词。要依照采访群体的对象差异,严格依照采访的内容,勉励广大记者深入了解新闻稿件的实质内涵,为保持新闻报道的绝对准确和真实性,稿件中可引入被采访对象的原话,以增强报道的亲和力;旁白部分的叙述也要由采访记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五一十地描述出来;在报道“三农”系列的新闻时,应尽量地回避一些书面用语;稿件制作完成后,要经新闻节目组的负责人反复审阅,查看新闻稿件在语言表达等内容方面有无修正之处,审验无误后,可直接就某个社会话题在新闻节目中进行深度报道。

4、创新新闻报道的编排方式

过去一则新闻节目中往往未注重突出关键点,总善于用陈述性的语言来叙述新闻消息。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与突破,新闻节目假若对编排方式不做出相应的改进,则很难融入媒体改革的进程之中。基于此,新闻节目在报道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会议时,也不能仅陈述领导的讲话要点,而是要将会议所宣讲的理论在现实中的实践情况做出详尽的论述,促使受众能直观地了解党和国家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与此同时,社会类的新闻节目要把人民群众急需了解、把握的新闻动态充分深刻地挖掘出来,尤其是为了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善于透过新闻记者真实的镜头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再现出来,以便于在满足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提升新闻节目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也起到一个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的巨大作用。

针对上面提到的“主次”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节目工作者,需有分清主次的能力。在报道重要新闻消息时,记者需有相关知识的铺垫、理清报道的思路、记录较为完整、精确的采访提纲,这样制作出来的新闻才会更有实效性和观赏性。

结语:

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需坚持“新闻立台”的重要原则,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良潜能,及时地弥补和改进新闻报道中的缺陷与不足,努力打造新闻节目品牌,不断吸引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张亚华.新时期电视台新闻节目整体效应浅说[J]. 声屏世界,2011(10)

[2] 陈建楠.电视台新闻报道整体效应浅说[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04)

[3] 钱逸鑫. 关于办好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思考[J]. 传媒观察,2008(10)

[4] 魏淑静.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J]. 现代视听,2009(S1)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社教类节目 篇3

1 节目选题注重新闻价值

选题是新闻社教类节目的第一环节, 确立了选题, 也就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主线和报道的内容对象, 电视节目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 他们的喜闻乐见是衡量新闻报道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群众是电视新闻的立足点, 失去了观众, 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新闻报道也就失去了价值, 也就无从发挥其影响力。

在选题上, 坚持及时贴近应该成为新闻报道节目的一大特点。及时就是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 善于发现、发掘新闻热点, 对于容易引起关注的事件、人物、新闻现象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从而抢占先机, 加强节目的可看性和吸引力。所谓贴近就是要贴近实际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为此, 我们在选题的时候, 应立足于“群众利益无小事”, 把目光主要投向那些关乎民生和民心的题材, 如老百姓的“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 还有一些关乎民心的事, 如各级党委、政府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各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 还有各部门、各单位心系群众, 为社会或本单位职工所做的实事、好事, 同样要成为我们报道的重点和重点报道的方向。也就是说, 我们报道的重点应该是正面的、正能量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合的宣传。在策划的时候, 要突出“以人为本”, 以“人”作为节目的研究之本, 使新闻理念不断更新;以“人”作为节目的传播之本, 使节目受众常看常新。让社会公众通过观看节目有所收获:原来不了解的事情看节目后了解了, 不仅如此, 也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有误解, 心理不平衡的, 通过看节目对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对事情的处理能够理解了;或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 新的生活技巧等等, 通过这样的努力, 保持强烈的观众意识, 贴近观众, 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 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2 内容制作精益求精

真实是新闻节目的生命, 当我们确定了一期节目的选题之后, 接下来考虑的就是节目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来自电视、报纸、网络, 也可以来自其他信息渠道, 无论信息来源是哪里, 首先都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通过工作人员亲临现场, 多方询问了解, 客观记录, 为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把新闻事实全面地展现给观众。正如厨师制作佳肴, 首先必须保证真材实料。选材之后的加工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发挥团队优势, 团结协作

栏目的全体人员都应该是策划人, 每期节目都要经过多次策划会, 从题材的取舍、主题的确立、计划的制定、方案的实施, 认真研究, 集思广益, 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智慧, 打造优质的节目。

2.2 树立品牌意识, 名牌意识

对于一档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来说, 其品牌的创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名牌效益也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 不断提高收视率和竞争力, 这才是市场取胜的基础和法宝。

2.3 整合新闻资源, 突出主题

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不论是做人物、事件还是现象都是这样。有了主题, 在选取新闻资源时可通过其他电视节目、报纸、网络, 整合多种媒体资源, 通过多元化的视角, 提供丰富多彩的资讯, 形成长期的多种媒体合作共赢的局面。注重新闻逻辑性, 故事性。

在节目叙述层次上, 要做到思路清晰, 在内容上, 有较强的可视性, 就像讲故事一样, 多设几个兴奋点, 通过主持、采访、评论, 有效串联, 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2.4 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 广度

新闻社教类节目, 不仅要向观众讲清楚“怎么样”, 更要说明白“为什么”。在节目制作前, 需要广泛地搜集信息, 从而能全方位, 多层次进行剖析。通过对新闻人物真实生动地再现和对新闻事件理性地分析、解读, 让观众有所感触, 有所收获。

3 栏目结构形态富于变化和吸引力

新闻报道类节目的结构一般应包括这些内容:

导语在整个节目之前, 通过最有冲击力的画面, 最精炼的内容提示和概括, 起到先声夺人、烘托气氛的作用。

新闻事实即节目关注的焦点。来龙去脉, 发展过程。

新闻背景深度探究新闻背后的原因。

新闻人物让人感动的人物事迹。

人物背景成长历程, 原因, 所思所想等。

焦点事件社会焦点事件。

专家答疑特定事件, 专家学者的解惑答疑, 分析评论。

现场追踪记者新闻现场的跟进报道。

主持评论主持人在播音室进行的开场、串场、评论。

以上列举的只是节目的一些形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节目不同, 因时因需而变, 以增强节目吸引力和感染力。

4 表现形式多样化

任何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观众都会经历从新奇到熟悉, 再到审美疲劳的一个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是节目宣传影响力从很大到普通再到很弱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阐述清楚新闻事实的几大要素, 而要适应观众求新、求变的复杂需求, 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 力求多样化。利用好新的声、光、电技术, 整合电视画面、字幕、解说, 结合网络、图表、动漫、电脑制作技术等, 充分调动多种元素, 合理利用, 力求表现了更加丰满, 更加生动形象。

5 整体风格独特, 突出亲和力

在众多的新闻报道节目中, 要想吸引观众目光, 获得良好的收视效率, 必须在节目的整体风格上下功夫, 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个性风格, 以群众作为关注对象、报道对象和服务对象, 使节目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围绕主题, 浑然一体。每一期节目, 从宣传片到内容主体, 从结构形态到包装形式, 虽然各有侧重, 但都是围绕同一焦点、同一主题, 重点应在挖掘深度, 可以有一定广度, 但必须服务于节目主题, 有益于节目主题;

2) 层次分明, 跌宕自然。无论报道的内容是关于人物, 还是新闻事件, 在整体连贯的叙述之中, 还应该有清晰的段落、层次, 其中应该巧妙地穿插起伏跌宕的情节, 使叙述更具有故事性, 更饶有兴味;

3) 语言干脆利落, 主持风格自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中, 主持人、记者担当的职责就是引导者和解说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新闻事实说出来, 把自己和栏目组成员的所思所想、所挖掘出来的更深层次事实真相讲清楚, 讲明白。主持人、记者并不是法官, 也不是裁判, 作为事件的观察者, 面对采访对象, 应该做到平等、自然。善于运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解说语言, 同时, 还需充分发挥记者个人的智慧和语言才能;

刍议做好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 篇4

笔者认为, 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可从两个角度去捕捉受众关注的新闻点。

其一, 作为党的喉舌, 基层新闻要播发党政重大决策及重大活动。但是, 不能把节目的关注点只放到某一次活动或者某一个决策上, 后续的延伸性报道尤为重要。

其二, 基层电视台要坚持“三贴近”, 立足民生, 关注民生, 体察民情, 言民心声。

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文章, 就能让基层电视新闻成为“通人气、接地气”的新闻节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敢于创新

做好做活一档新闻节目, 必须要敢于创新。墨守成规注定碌碌无为, 甚至自生自灭。基层电视台要勇于否定陈旧模式, 在发挥“喉舌”作用的同时, 将重心从单纯的“喉舌”思维向平民化思维转变。面对激烈的竞争, 笔者认为, 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首先要在思路上有一个大转换, 要舍弃“时政新闻”的概念, 重塑“综合新闻”的概念, 这一概念的转换, 可以让新闻节目避免“时政为上”的片面化, 从而让新闻节目囊括形式多样的信息。

在新闻节目具体内容上, 可以探索让评论走进新闻节目。针对播发的一条重要新闻, 可以探索以“记者感言”、“编后语”等形式, 给予评述, 明确导向;针对某一重大决策或新闻事件, 可撰写评论文章予以播发, 或者可尝试邀请特邀评论员, 如果不方便走进演播厅进行现场述评, 可提前进行录制, 在新闻节目中播出。

二、策划先行

新闻节目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策划先行, 能够让新闻记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 更能让新闻节目构架科学、导向明确。根据之前笔者所述两个方面的新闻点, 基层新闻节目应当围绕这两个方面, 坚持常规策划与临时策划两手抓, 才能做出领导满意、群众关注的新闻节目。而不管是常规策划还是临时策划, 策划的角度、意图尤为重要。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 在坚持结合地区每年的重大项目建设、“两会”、“春耕”、“春节”等进行常规策划的同时, 针对年内党委、政府创新举措, 或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进行临时策划。党委、政府提出实施发展市场整治行动后, 新闻栏目按照规定动作只是播发整治的进程及效果, 同时拿出策划, 分派记者深入企业及经营市场周边居民家中, 透过企业和周边居民的视角, 去客观评价市场整治行动的进程和成效, 视角的转换, 让受众耳目一新, 让新闻节目增强了可看性、可信度。可以说, 这既是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报道的后续延伸, 也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

三、坚持俯下身子“接地气”

基层电视新闻如果天天会议长会议短, 天天领导活动领导调研, 势必会丢失受众。新闻节目“接地气”, 走近百姓、贴近百姓, 是基层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所在。

中央提出媒体“走基层”, 其实基层电视台就在基层, 这就是“先天优势”。基层电视台要借助好这一优势条件, 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 想百姓之所想, 急百姓之所急, 多形式、平民地报道百姓关注的点点滴滴。如适时将触角深入百姓, 深入采访, 通过采写报道百姓生活的变迁、心态的变化, 客观反映生态工程的成效。这些报道的播发, 也让百姓的感受到党和政府人民对他们的关注。时时报道, 针对个别居民区物业管理混乱、冬季暖气不热、水井盖丢失无人管等百姓关注的问题, 进行跟踪采访, 受到了百姓好评。这些报道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最终促成事情的解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一个新闻话题, 和自己的空间距离越近, 关注度会越高。把握住这一方向, 坚持“接地气”, 基层电视台就能大有作为。

在坚持“接地气”关注百姓身边事儿的同时, 针对热点问题, 不仅仅采写播发一条新闻, 还要深入百姓, 拿起话筒询问百姓对热点的看法。如今天栏目播出一条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新闻, 明天, 记者就拿起话筒, 随机采访民众, 听听他们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看法;今天发生了听闻要涨价、抢购燃气的现象, 在播发这条新闻的同时, 记者随机采访市民, 问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和看法, 并找权威机构澄清事实。基层电视台做新闻节目, 应当尝试经常拿起话筒询问百姓, 新闻与百姓的互动能让新闻节目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同时, 要做好曝光类新闻节目。但是曝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揭丑, 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曝光类新闻播发后要做好后续跟进报道, 以媒体的力量促进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另外, 可以设置百姓关注的政策解读、生活常识面面观等环节, 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段, 告知百姓关注的信息。如针对禽流感对百姓造成的心里恐慌, 新闻节目可每天在节目中播放一段预防知识;针对农村医保险推行工作, 新闻节目可设置专门板块解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或知识的播出, 立足于为百姓服务, 也增加了节目的亲民程度。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篇5

一、片头片尾的制作

良好的开始和结束是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包装的基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片头的作用极为重要,片头带给观众第一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观众是否会继续观看该电视新闻节目。所以,应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片头进行重点包装,要做到简洁、明了,并且具有新意,同时也要注重视觉画面,尽可能带给观众一种温馨的感觉,符合该电视节目的整体场景和画面。片尾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束部分,通常情况下采用多屏上滚和左飞两种,但是在包装制作的时候一些细节值得引起注意。[1]例如,片尾播放的文字应当保证清晰明了,播放的速度应当适中,让观众跟上播放的节奏,为了给观众更好的感受,可以配上轻快的音乐,让观众在愉悦的环境中结束本次电视新闻的观看。

二、导视的制作

导视的制作指的是对本次电视新闻主要播报内容的简介。从整体上分析,导视仍属于片头的一部分,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的导视部分,可以了解本次电视新闻的大致内容。在当前的导视制作中存在着很多的导视模板,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导视框内添加内容就能够完成导视的制作。[2]当然也可以使用设计制作的软件,自行设计一个更加符合电视新闻需要的模板,添上新闻主要内容,并配上和服场景需要的音乐和文字,这样,导视的包装制作就能顺利地完成。

三、后期编辑

新闻的制作必须建立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画面对事件展开分析和研究,因此后期的编辑包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后期编辑包装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观看感受,首先,电视新闻节目在进行后期编辑包装的时候,应当注重内容易于接收,通俗易懂,切忌制作得复杂、深奥。具体可以从播音文字着手,播音文字内容要和观众站在平等的立场对话,语言文字要干练、有逻辑性;在画面剪辑的方面,画面要具有逻辑性,且画面选取优美、生动;在声音方面,配上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音效,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互动性,是指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新闻传播者与电视观众之间的互动。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就是交流、互动,在电视新闻中也同样适用,通过一系列的新闻活动,使新闻传播者与观众关系更为融洽,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该电视新闻节目。[3]其次,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也应当抓住这点,观众在看到美好的画面和场景时会不自禁地被其吸引,引导他们来观看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因此,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工作人员应该准确把握住这点,使电视新闻尽可能地满足观众对美的需求。当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时,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美好的情感,同时根据观众对“新”“奇”的向往,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包装工作进行创新。很多人都会产生好奇心理,他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主动地搜索相关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4]抓住观众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多收集身边发生的奇异、怪诞事件,经过后期包装作为新闻创新内容,吸引更多人关注电视新闻,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事件的真实性。

四、新闻标题的制作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的精华所在,应当简单、醒目,调动起观众观看的欲望。因此,在对新闻标题进行设计制作的时候,要保证新闻标题的新颖、摆放位置醒目以及所选择的字体和颜色等都要进行具体的斟酌。在电视新闻之中,新闻标题通常会多次出现,如何设置新闻播放的画面,突出新闻标题,成为新闻标题制作的重点所在。

五、新闻节目的主持人

新闻节目主持人是整个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的灵魂所在,优秀的新闻主持人能够极大地提升新闻节目播放的质量。首先,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十分重要,应当端庄、大方,穿着得体,并且表现出一种坚定和自信。优秀的主持人在播送电视新闻时,通过眼神和观众进行交流,用眼神抓住观众。[5]其次,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博学多识,从而做好新闻节目播报工作。

六、结语

当前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必须将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声音、效果等做得更加精良,以此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霍慧勤.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包装工作[J].新闻爱好者,2012(15):77-78.

[2]冯念.后期包装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分析[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3]蔡力戈.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5(05):18-20.

[4]翟晓彤,张伟.浅谈如何做好做活整合类电视新闻节目[J].数字传媒研究,2015(03):74-77.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篇6

新闻评论类节目指的是由主持人或是新闻评论员专门就当前比较热点的新闻事件、问题以及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进行解释分析的节目。通常来说, 新闻评论性节目具有社会性、政治性和指导性的特点。所谓的社会性主要指的是这类节目所关注的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切实涉及到人们群众最广大利益的事件, 只有坚持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社会性, 才能保证广泛的观众源和收视率。其次, 具有政治性。我国的电视广播是政府的发声筒, 传达的是政府的观点和政策, 在讲明新闻事实, 摆明观念的同时, 必然要涉及到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立场问题, 因此, 政治性是新闻评论类节目所无法避免的特征之一。此外, 还具有引导性。电视台就是一个汇集新闻和群众舆论的平台, 通过新闻评论员以及主持人对事件的剖析, 进而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引导思想潮流的发展。

新闻评论类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开始的探索阶段到后来的发展阶段, 再到今天的转型期, 在各个阶段,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在不断的进行探索, 以寻找一条适合此类节目的正确道路。如今, 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的渠道不断的扩展, 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作为一个县级电视台, 我们有职责和义务, 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 将正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带给观众, 保护新闻界这一净土。

2 做好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获得新闻的手段和途径不断增多, 但是正因为如此, 也导致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那就是如何做好节目吸引观众的眼球, 正确的传播信息, 引导群众。针对这一问题,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人们群众对新闻事件具有知情权, 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所要做到的就是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如实的向社会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这看似是很简单的一点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却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 因为一些社会事件具有突发性, 一旦电视台的报道速度过于缓慢, 就会错失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但是如果为了追求新闻的报道速度, 有时又会忽略对事件的调查和取证, 导致新闻的报道失实, 这样不仅会给电视台带来负面的影响, 同时也给了群众错误的引导, 不利于社会的秩序稳定。因此, 作为电视台, 若想办好一项新闻评论类节目, 在追求报道的及时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事件的调查与取证。只有详细的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真实且详细的调查, 才能保障在节目中为观众清晰的呈现事情的真实状况。提高新闻评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此外, 对于一些设计较为敏感的话题, 电视台在决定是否报道时往往犹豫不决, 隐瞒事情的发生, 对于观众来说, 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也不利于对社会的引导作用的发挥。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是有发生, 例如, 非典期间, 在广东已经开始小范围的传播起来, 但是由于怕引起全国人民的恐慌, 所以很多电视台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但是,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 如果及早的做出报道, 让人们提高警惕, 或许情况会有所好转。作为电视台无论是从辅助政府工作的角度出发, 亦或是从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 都应该对事件进行如实的报道, 这是一个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应该的态度。

2.2 关心百姓心声, 弘扬正气

新闻的存在是为了揭露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为人们提供引导。因此新闻评论类节目就应该以关心百姓心声为宗旨。因此, 电视台应该将焦点聚集到那些切实关系百姓的合法利益的事情上, 站在正义的角度上, 体现出一个真正的新闻节目应有的良知和果敢, 将弘扬社会的正确思想潮流, 纰漏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做为节目的出发点。面对恶势力也要用于抗争, 绝不低头。这些问题看似简单, 但是实践起来并非易事, 一个县级的电视台在运作的过程中要牵涉到各方的利益, 敢于发声是正义的选择, 也是众望所归, 作为一个成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要坚持好这点, 从而实现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例如, 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时有出现, 面对这种事情, 节目应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积极的对事态的发展进行报道和评论, 以引起政府的重视, 尽早维护工人的真正利益。

2.3 正确发挥主持人的作用, 引导节目的发展

对于一个节目来说, 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能力和态度, 一个态度端正、坚持正义、具有优秀的主持能力的人可以有效的推动节目的迅速发展。而主持人如何引导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 要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把握节目的流程。因为, 在一个节目中常常要报道多个事件, 如何将各个新闻的时间长度安排合理, 是考验主持人功底的标准。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之时, 由于掌握的情况还不够详细, 但是又要及时的向观众报道, 所以语言的安排和表达一定要清晰, 合理, 坚持实事求是。此外, 主持人的存在不仅仅是要描述出事件的经过, 关键的是要对后续的发展以及解决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和正义, 不能人云亦云, 否则, 节目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4 贴近基层, 加强与群众的互动

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存在就是为了向人们传递信息, 引导社会意识的导向, 可以说, 它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存在的。所以节目要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报导工作, 贴近人们的真实需求。而为了能够清楚、正确的表达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了解人们的需求, 真正的贴近群众。在话题的选择上要选择人们关心的民生问题, 热点话题。例如, 春运的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应对物价上涨等问题。其次, 为了时刻的贴近群众, 要建立好节目与群众的互动平台, 例如, 微博、热线电话等。多渠道的拓宽与群众的交流渠道, 听取群众的意见, 及时的调整节目的方向。扩宽节目的视野, 提高观众对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进而实现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真正作用。

5 结论

新闻评论类节目既然存在就要发挥其价值, 将人们群众的利益作为节目的出发点, 弘扬社会正气,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做好政府的发声筒。在这转型的关键时期, 县级电视台在创办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真实报道、贴近百姓生活, 使得新闻评论类节目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宁.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策略.青年记者, 2013 (9) .

[2]高立权.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评论.记者摇篮, 2014 (3) .

[3]赵善涛:何纪朋.如何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青年记者, 2012 (4) .

做好电视科技新闻节目论文 篇7

1 新闻专题

1.1 何为新闻专题。

对新闻专题的理解和范畴的界定是做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首要前提。新闻专题是对重大新闻进行充分、详细报道的一种节目形式。多用于报道党和政府的重

摄影师把握瞬间的黄金点, 捕捉得越及时, 人物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通过画面被表现出来, 并传达至观众。

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人物神态, 摄影师通过瞬间抓拍而得的艺术性不仅能推动观众情感上升, 在触动观众的同时也推动了新闻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 大自然对生命残酷无情的摧残着、被压在瓦砾堆里的少年如此地顽强坚持着, 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挖掘废墟下的生还生命等等感人事迹, 都能通过强有震撼力的画面触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照片里的一只从废墟里伸出来渴望生还的手, 救援人员日以继夜的救人行动, 医疗人员为伤者急救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都能让千万读者倍感心酸、感动与温馨, 甚至黯然泪下。要活动和重要会议, 或者用于节日庆典、重大事件, 或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的大型活动, 如奥运会、全国两会、抗震救灾等等。新闻专题具有主题明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它也可以采取现场实况直播的方式。对于消息类的新闻节目而言, 它可以是一种补充, 即对报道的消息, 作一个深入、全面详尽的报道。

1.2 新闻专题的类别。

关于专题的分类, 按照专题来源和生存周期不同大致分为:事件类专题、主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和栏目类专题。

1.2.1 事件类专题。

一般源自于突发事件, 大多跟自然界有关, 新闻性较强, 在策划上是被动的, 持续周期由新闻事件的历程决定。如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题、印尼海啸等等。

1.2.2 主题类专题。

这类专题源自于可预见的主题, 宣传性、服务性较

在整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中, 人们靠的就是这些优秀的新闻图片来取得对现场强有力的感知。又如2008年春节, 因雪灾导致广州火车站春运乘客滞留的事件, 其中一张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图片让人尤为印象深刻, 画面是以黑灰色调的茫茫人海为背景, 一位身穿粉红色的女乘客晕倒并被乘客抬高救出。画面简洁, 女乘客在人群中的突出显得非常有震慑力。在这新闻事件中, 滞留乘客的各种无助、焦虑和恐慌的表情都被摄影记者很好地捕捉下来, 并深刻地影响着观众情绪, 这种情绪的渲染推动整个新闻事件至高潮。广东几大报纸通过图片形式挖掘了种种感人细节, 还原了新闻现场, 注入了情感力量, 并发动群众为受难者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时, 新闻摄强, 在策划上是主动的, 持续周期由策划或者主题进程共同决定。如党的十八大专题、两会专题、奥运会专题等等。

1.2.3 挖掘类专题。

挖掘类专题是含金量最高的新闻专题, 也是电视新闻专题最有潜力可挖的类型。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政策、某一活动等作一个深入、全面详尽的报道、解读、评论。

1.2.4 电视栏目类专题。

这类专题围绕同一个主题如经济专题、民生专题, 持续周期往往是长期的。还有一些是某一事件进行时间相当长如环境治理, 或者某些特定报道适合于长期播出如房价调控等, 最终形成专题。

2 做好电视新闻专题需从策划着眼寻找突破口

2.1 寻求新闻专题的价值。

商品没有价值就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和购买欲望, 新闻专题同样如此, 没有价值就不会吸引观众观看, 这是整个新闻专题的

影师不仅仅是事件的记录者、见证者, 还同时是参与者和协调者。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摄影师捕捉的瞬间艺术往往使新闻事件刻骨铭心地留在人们心目当中, 中国的近十年, 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世博等均影响着国人的生活与历史的变迁。然而也是新闻摄影让世人见证了这一切。

参考文献

[1]《纪实摄影》[美]阿瑟·罗思坦

[2]《摄影艺术》林路

[3]《摄影思想史》林路

[4]21世纪新闻摄影人生存手册[英]特伦斯·莱特

(南方杂志社, 广州510601) 灵魂。电视新闻专题作为消息类新闻的延伸和拓展, 在解读社会热点、难点、焦点, 有效开展舆论监督,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有着其它节目形态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 电视新闻专题的策划, 思路一定要清晰, 必须认真思索新闻背后究竞隐藏了什么, 认真研究如何挖掘对受众群体有何意义、有何价值的新闻。

2.2 市级电视新闻专题的策划要领

2.2.1 立足本土, 突出特色与优势。

市级电视新闻专题做给谁看?哪些群体看得多?当然是本地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市级电视台要搞好新闻专题, 就要从本市的实际出发, 对全市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梳理, 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特点, 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特色, 人口状况、民族特征、各阶层人员分布状况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新闻专题的策划不仅要为其主题的特质服务, 还要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些市情特色资源, 善于在专题中将这种资源转化应用, 如此新闻专题就会贴近本地实际、贴近本地百姓生活、贴近本地群众。

2.2.2 新闻专题内容要充实, 主题明确, 不可杂乱。

新闻专题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 时政、经济、军事、体育、法制、民生等等, 都可以选作新闻专题, 但是主题务必要明确, 所有的新闻内容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 不能是大杂烩, 什么都往里装。新闻专题应在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层级式的信息构成, 应使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都得到相应的体现, 使读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各取所需。在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的提供方面, 应该适量、适度, 例如在背景与资料性内容的选取方面, 背景与资料可以延伸受众的阅读, 拓展信息的广度, 表面上让人感觉内容丰富, 非常热闹, 实际上, 干扰了群众对主要信息的阅读。

2.2.3 新闻专题要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新闻本身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具有内在的系统性与连续性。策划电视新闻专题, 这个专题都带有一定时间内的连续性, 没有主题不可称之谓专题, 没有连续性也不叫专题了。故此在每集或者每期的策划中应该设置能反映事件基本发展线索的内容, 使受众能对事件的整体发展线索有清晰的把握。新闻专题要的完整性, 就是围绕大主题, 每一集或者每一期都要有各自的中心, 但内在逻辑是连续而完整的。

2.2.4 新闻专题策划要会拓展挖掘。

新闻专题是就某一主题展开的, 但决不是这一主题基本信息或者消息的简单堆积, 而应该成为深度拓展报道的一种方式。所谓深度拓展报道, 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 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新闻专题的深度一方面要靠内容的选择来体现, 另一方面要通过每一集或者每一期的主题设置来体现。如果专题中只有最新消息、各方反应这样的内容, 不但看不到拓展, 也很难让人体会到专题的深度。因此, 在进行专题策划时, 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专题所表现的主题或事件, 应该设置一些反映对当前对象的独特思考的内容, 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或通过对事件来龙去脉、长远影响等的思考, 来深入地表现主题。拓展挖掘就需要有相应的评论, 这也是新闻专题应有的内容。

2.2.5 新闻专题策划要注重互动, 力求有效性。

媒体是社会的产物, 它的作用既体现在版面、声音和荧屏等媒介物上, 也表现在广泛的社会参与能力方面。媒体不只是被动的反映社会, 还应积极参与社会。新闻专题要拓展要深入, 还要注重与受众群体的互动, 这也是新闻专题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新闻专题策划要在与受众的互动上多加着力、着色, 要让互动手段更有效, 就需要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 设计更有目的、有特色的互动方式,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提供调查与评论这两种互动。

3 市级电视新闻专题策划内容的选择

3.1 抓有地域特色社会热点。

市级电视台的专题宏观的大的专题做不过中央和省一级的电视台, 因此在新闻专题的选择时, 要抓住当前本地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抓住本地群众真正关心、与本地群众利益有关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地域性是市级电视台主要的特征, 特定的区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给该区域的居民心理、性格、行为以或隐或显的文化烙印, 这种烙印给该区域的新闻节目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潜力, 也是其新闻专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抓住地域特色这个关键, 新闻专题在当地就会有感染力、影响力。

3.2 抓可评论的新闻专题。

笔者认为不可以进行评论的新闻, 不适合做新闻专题, 没有评论的新闻专题就没有深度。新闻专题不仅是事件的客观记录者, 更应该是问题的分析者和正确舆论的引导者。针对新闻事件给予评论, 亮出观点, 表明立场, 是新闻专题的精髓所在。当然评论也要有深度, 敢于说真话, 不能畏首畏尾。

3.3 抓舆论监督类的新闻专题。

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专题中应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而新闻专题节目深度调查、分析评论的特点也正是开展舆论监督行之有效的形式。监督是媒体的天职, 也是媒体最重要功能之一。媒体不负起监督的职责就是失责, 也会失信于民。但监督一定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建设性监督, 切实让人民群众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舆论监督受各种因素制约不可能一帆风顺, 往往是知易行难, 特别是越往下走监督越难, 但作为新闻专题要有监督的魄力, 要心系监督职责, 做党和人民的喉舌, 当好社会守望者。

此外, 做好市级电视新闻专题, 还可借鉴其他台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借鉴其形式, 借鉴其套路, 借鉴其理念。“中国电视节目的竞争不是节目主持人的竞争, 是节目策划的竞争”, 做好市级电视新闻专题需从策划开始。

上一篇:三网融合服务平台下一篇:考核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