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2024-09-24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精选9篇)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大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肯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农业质检机构体系不健全、功能单一、设备落后、检测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工作滞后、人员整体素质跟不上形势等问题日益突出, 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 在农业部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农业质检机构的检测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检测能力明显增强, 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更好更快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义

1.1 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 为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加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2 是与国际接轨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利用WTO有关协议, 特别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以质量安全为由纷纷设置技术性壁垒, 导致我国生产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出口屡屡受阻,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利益。而与此同时, 国外农产品进口增加。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 在农产品出口时, 许多检测项目在国内无法检验, 到达贸易国口岸才查出问题, 不但使出口企业蒙受损失, 也使贸易国对我国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产生怀疑;在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时, 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检不出, 不能有效地实施技术壁垒, 保障本国人民群众及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因此, 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对维护我国农民和农业企业权益, 扩大农产品出口和抵御国外农产品对国内产业冲击有着重要意义。

1.3 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以及法规、政策为一体, 要求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素质。但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 与国外相比,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相对较晚, 国内高校的相应专业设置也严重滞后。检测人员中, 硕士、博士凤毛麟角,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屈指可数, 缺乏掌握高、精、尖检测专业技术的人才, 致使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等先进仪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上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学习和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关理论知识与先进的检测技术, 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国际接轨, 提高国际竞争力。

1.4 是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的迫切需要

由于我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工作的专业机构少, 技术力量薄弱, 研发工作滞后, 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体系——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在标准数量上, 与我国上市的农产品数量 (110多类) 以及“从产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要求相比, 我国现有农业标准严重不足;在标推质量上, 我国农业标准总体技术水平低, 与国际标准和主要贸易国标准相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许多标准的指标设置没有充分利用风险评估作为基础, 先进的检测方法标准少。标准的缺失和技术水平低, 既限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也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高。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推动农业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会逐步缩小我国农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及主要贸易国标准之间的差距, 以先进的检测方法标准指导检验检测工作。

2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策略

2.1 以人为本, 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实现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事业的科学发展, 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要加快实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四大工程”,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推进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创新, 努力改善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打造干事创业的平台让各类优秀人才大量涌现, 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检测和管理队伍中选拔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技术骨干, 给他们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使他们勇挑重担, 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和聪明才智, 在本单位实施重大项目和实现重要目标的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要努力形成“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用事业留人, 用待遇留人。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方式, 加强人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评价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理论和关键技术、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知识、农业质量标准的制修订等方面的培训, 不断提升人才水平, 增强人员素质。

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知识学习, 与时俱进

由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门新兴学科, 与国外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 国内高校的相应专业设置也严重滞后, 农业标准化事业人才全面性短缺, 大多数质检中心都没有配置专职的农业标准化技术人员, 连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所了解的技术人员都很少, 正在从事农业标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以“兼职”的形态开展工作。因此广大农业质量标准和检测人员队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学习”, 特别是必须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酝酿、准备和实施进程中“边干边学”, 充实标准化的知识和经验。这就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检测方法, 潜心钻研检测技术;认真学习农业标准化、农业市场化和农业国际化的知识, 研究国际贸易的规则、技术壁垒的新动向, 研究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经验。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 尽快造就一批掌握高、精、尖检测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批适应标准工作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特别是造就一批通晓国际农业标准化前沿动向、熟悉农业标准化前沿知识、胜任农业标准化前沿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性技术人才。同时还要通过“学习”培养一大批从事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的应用技术人才。不学习, 就会跟不上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发展;不学习, 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适应快速发展中的农业标准化事业, 尽快与国际接轨, 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3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尝试

3.1 实施人才兴中心战略,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人才是强中心的大计。农业部枸杞质检中心始终坚持培养好、使用好人才, 促进中心的检测与科研工作加快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心领导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排上重要议程, 并做好长期和短期规划工作。近年来, 中心多次派人参加农业部、国家认监委及质监局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关于质量管理、实验室认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等内容的学习培训班。通过培训, 提高了人员素质, 增强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增长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才干。中心根据发展需要, 培养在职研究生1名, 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 为拓展液相色谱检测项目、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监测奠定了人力基础。由于中心领导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面策划有方.倾注了大量心血, 中心人才梯队初步形成, 并为中心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重要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围绕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质量标准的制修订

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 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枸杞战略主导产业的发展, 在枸杞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枸杞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发挥了质检机构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依据的重要作用。近年来, 中心组织技术力量先后制定了《枸杞 (枸杞子) 》、《无公害食品 枸杞》、《绿色食品 枸杞》、《地理标志产品 宁夏枸杞》等国家标准、农业行业和地方标准, 填补了枸杞产品质量没有标准可依的空白, 为全国绿色枸杞、无公害枸杞的生产、认证和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2009年, 中心又制定了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 食用胡麻油》和《罗丝菜》, 进一步拓宽了制标领域。

3.3 以科研促检测, 全面提升技术干部素质

在高度重视检测的同时, 中心始终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特别是检测方法研究、标准制定、枸杞生理生化等基础研究, 形成了以检验带动科研, 科研促进检验的良性互动局面。

农业部枸杞中心要求技术干部在做好检测和业务工作的同时, 加强知识储备, 积极申报科研项目。近年来, 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枸杞中胡萝卜素降解规律的研究”、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枸杞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枸杞中农药残留和二氧化硫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枸杞多糖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及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和“宁夏枸杞中甜菜碱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中心进一步展开枸杞功能性成分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结语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既需要质检机构和标准研发机构创造条件、下大力气去抓, 也需要广大从业人员与时俱进, 肩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更快更好向前发展。

摘要:阐明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义;提出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策略;介绍农业部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

关键词: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钱永忠.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06 (1) :59-61.

[2]马爱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的成就与发展[J].农业质量标准, 2009 (5) :4-7.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2

一、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标准:

参数单位标准值

甲醛mg/m30.10

苯mg/m30.11

氨mg/m30.20

TVOCmg/m30.60氡Bq/m3400.0

甲苯mg/m30.20

二甲苯mg/m30.20

二、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污染物Ⅰ类民用建筑工程Ⅱ类民用建筑工程

甲醛(mg/m3)≤0.08≤0.12

苯(mg/m3)≤0.09≤0.09

氨(mg/m3)≤0.20≤0.50

TVOC(mg/m3)≤0.50≤0.60

氡(Bq/m3)≤200≤400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3

1.积极谋求上级主管部门支持

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后,站领导积极向省农委主管处室汇报,得到省农委大力支持,并多次协调省质监局落实有关工作,使省质监局通过了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请示。

2.积极寻求上级技术部门支持

省土壤肥料总站是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测土配方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省土壤肥料总站具备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是农业部部级检测中心。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紧紧依托省站技术力量,多次派骨干人员学习检测技术,学习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并多次请总站测试中心专家来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现场指导,并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不断对化验室进行改进、提高,使化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越来越规范。

3.积极动员全体人员认真落实

站领导对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事宜,确定了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负责人员,以站长为表率,全员共同努力,在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4.认真规范开展试运行工作

4.1改扩建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检测流程要求,对原化验室进行改扩建,化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加到339平方米。对功能房间进行划分,设置了业务室和检测室,改造了磷钾检测室、氮检测室、样品室等14个功能房间室,对水、电、空调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标准化验室要求。

4.2派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规范建立质量运行体系 2010年7月份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派业务骨干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容及要求,并取得了内审员证书。在省站指导下,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质量文件,和省标准院建立了检测标準查新业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了检测项目,查新了标准,确保检测标准现行有效,确定了检测人员,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附表要求补充了检测仪器,并进行了检定。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8项。

4.3建立资料档案,规范管理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仪器档案、人员档案、检测报告档案等质量体系档案,对本站实验室原有资料和练兵中形成的记录及时进行分类、归档,形成了完善的档案体系。

4.4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在试运行中,按照体系运行要求,进行了一次内审工作,发现不足及时加以整改,确保了体系运行符合质量手册要求。在试运行结束后,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了管理评审,对整个试运行进行总结,经过管理评审,认为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运行基本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可以申请资质认定。

农机标准化与质量效益型农业 篇4

1 做好耕作改制、节本增效工作

耕作制度以深松为主, 松耙结合, 松—耙—耙3年轮一次 (第1年深松、第2年耙茬、第3年耙茬) , 改变过去连年翻地的耕作制度。

通过使用新型农机具来降低生产成本, 如全方位深松机、松翻两用犁的普及, 给深松作业奠定了基础, 利用全方位深松机或松翻两用犁深松可以达到不翻转土层、杂草种子不层层感染、不打乱土壤肥力排列、排涝保墒、减少作业层次、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此外, 深松耙茬还有增产、促早熟的作用。

2 实施精准栽培, 增产增效

农业机械是实施农艺措施的工具。要达到农机服务于农艺, 就必须使农机设备达到标准化, 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改装, 从而达到“定时、定量、定位”的目的, 实现精准栽培。所谓定时是指农业机械要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不违农时;定量是指种子、肥料及农药要按农艺要求达到规定的位置, 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标准化。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 传统的栽培模式要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小麦播种就要在“定量、定位”方面改革, 对机械进行改装, 使种子、肥料一次播种均匀分布、分层定位, 解决小麦秋深施肥肥料挥发损失和春天播前深施肥时间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小麦精量点播, 以解决种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大豆栽培方面, 要结合垦区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引进大豆“平、窄、密”栽培模式, 研究解决大豆“三垄栽培”中秋起垄夹肥的肥料损失和春天垄上卡种夹干土问题;要研究探讨双降解地膜覆盖, 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覆膜的机械改装, 解决积温不足、大豆应突破3 000 kg/hm2的问题;甜菜要解决“大垄、高台、育苗移栽”栽培中起垄夹肥、中耕机械的改装及机械化收获问题。

3 实行复式作业, 减少作业层次, 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复式作业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减少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及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实行复式作业具体可从使用大功率拖拉机一次完成深松与旋耕作业;在耙后增加平地碎土的耢地装置, 一次完成耙地耢地作业, 减少单独耢地层次;大豆播种或中耕与喷洒除草剂同时进行;苗期垄沟深松与中耕一次完成等方面入手。

4 提高机务人员素质, 坚持标准化作业

机械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机械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好坏, 而作业质量的好坏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必须长期对机务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达到“三懂四会”要求 (懂农艺要求、懂机械原理、懂机械操作规程, 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调整) ;了解机械检修验收标准、各项作业的作业标准;掌握如何进行标准作业、如何才能达到作业标准、如何才能降低机械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等。只有有了精通标准化的人, 才能有标准化的作业。

标准作业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标准作业就是时间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 不违农时, 空间上达到农艺要求的作业质量标准。但是无论作业质量标准多高, 若违误了农时就不能称其为标准作业;不根据地理条件盲目抢农时, 蛮干、强干, 达不到质量要求就更不是标准作业。虽然目前农业生产已达到了“三全”标准化 (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 , 但标准化的潜力还很大, 在一些方面还可向纵深方向发展。比如在避免晚霜、早霜侵袭方面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抗灾能力, 保证种不违农时;在防荒、防病、防虫方面实现标准化田间管理;在降低收获损失、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实现收获标准化等。

建立健全机械检修验收制度、机械作业质量验收制度, 提高机械检修标准, 实行优机优价、优质优价。农机科、管理区、职工家庭农场必须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分层次、按项目验收并履行手续。

5 降低机械作业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农机节本增效除了采取复式作业外, 还有许多措施。如积极推广磁化节油器;采用高性能密封胶解决漏油问题;使用清洗剂清洗零件节油;改善修理工艺, 提高修理质量, 减少换件费用;改革作业方法提高作业效率;送油送水到田间, 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和区域, 减少机械空行消耗, 提高机械的时间利用率;合理选择作业时机, 合理配备机具, 均衡负荷作业, 减少作业阻力和重复作业层次, 降低燃油消耗等;勤检查、细保养, 保持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提高出勤率, 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降低修理费用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5

转载▼

分类: 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农市发

[200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检测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完善检测手段、提升检测水平为重点,建立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以满足对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的需要,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农产品质量升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和改造原有检测设施,建成经过省级资质认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到2007年,农产品年抽样检测能力达到40万份,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承诺检测时限完成率达到100%。力争使上市农产品有机磷检出率下降5个百分点,有害物残留超标率降低2—3个百分点,杜绝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现象,杜绝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死猪肉和含有“瘦肉精”等激素类药品的猪肉上市,使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三、建设内容

(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整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市土壤肥料监测站等单位检测功能,在市农广校综合大楼建成一个集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改造现有设施设备、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和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新建成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行政上隶属市农业局管理,业务上接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指导,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其主要职能为:进行农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检测,肥料及重金属污染等有害物质含量及安全性检测与评价;为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支持与监测保障;为新农药、新兽药、新肥料、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农田污染的治理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环境的选择与改良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监督检验、委托检验、仲裁

检验职能,依法为行政执法、司法诉讼提供证据;承担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有关检测任务和科研课题。其机构性质、人员安排、人员经费等,由市编委、市财政局另行审定。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菜蓝子”工程建设,在区和区各建设一个1000亩无公害精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采取购置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速测仪等防虫、杀虫、检测设备及减少农药用量等措施,确保蔬菜安全,推进“放心菜”工程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逐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示范内容,创办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三)“放心菜、放心肉”示范门店或专销区建设。在市区建设若干个“放心菜、放心肉”示范门店或专销区,购置配套设备,建设标准店面和操作间。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产品消费安全体系建设。并通过放心门店或专销区的示范带动,营造生产、消费“放心菜、放心肉”的社会氛围,为我市全面启动市场准入制打下基础。

四、实施步骤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年9月前)。完成农产品检测中心检验室等改造工程及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建立1个“放心菜、放心肉”示范门店或专销区。

第二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9月)。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建立2个“放心菜、放心肉”示范门店或专销区;

第三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9月)。完成人员培训及质量技术体系认定等工作,项目检查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农业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以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市土壤肥料监测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襄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副局长郝福新任办公室主任,人员从市直农口有关单位抽调。

(二)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各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建设资金的筹措坚持向中央、省争取资金扶持为主,自筹资金建设为辅,市政府将从市级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力量和资源,发挥检验机构的作用,避免重复建设。

(四)加强源头监管。一是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工作,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问题,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二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组织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同时,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逐步淘汰高残毒农业投入品品种,发展高效低残毒品种。三是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加快推广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四是健全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市场监管。逐步推行市场准入管理,在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自检制度。产品自检合格,方可投放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专销区销售。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运输要自觉接受和配合检测机构的检测检验。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6

关键词:硫酸生产,催化剂,探讨

一、前言

催化剂是现代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的核心——它的性能决定着装置的工艺性能和环保性能。硫酸生产钒催化剂于20世纪初首次投入工业使用,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趋于完善, 如今的钒催化剂产品几乎涵盖了硫酸转化工序的所有工况, 各种改进无不被发挥到极致。因此, 探讨硫酸生产钒催化剂检测标准与质量监测显得尤为必要。

二、钒催化剂检测标准与质量监测和管理

我国现有钒催化剂标准有7个, 其中产品标准有5个, 试验方法标准有2个。生产商和用户按照这些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研究单位往往也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催化剂的评价与对比。多年来围绕这些标准一直存在着争议, 争议的焦点是催化剂活性的检测 (最重要的表征之一) 。我国钒催化剂的活性检测按照HG/T 2089—91行业标准, 利用夹套式单管积分反应器进行。积分反应器虽具有连续操作、动力学参数控制容易、结构简单等优点, 但也存在着床层温度不易控制、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的存在易歪曲反应的真实情况等缺点。以下事实常常被用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实验室检测中, 国内外催化剂产品的活性差异不大, 我国产品甚至还略为优异;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两类产品在活性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 国外产品更为优越。因此, 许多人士呼吁对国内钒催化剂检测标准进行修订。

为某种产品制定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 作为某批次产品质量的明确保证, 或作为几种产品质量比较的准则, 在许多行业都是顺理成章的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技术标准更是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技术竞争的前沿, 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 谁的技术成为标准, 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 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 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然而, 由于催化剂产品的特殊性,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催化剂表征的复杂性, 制定一个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却有着很多困难 (这也是我国催化剂标准迟迟无法更新的主要原因) 。就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化学组分、压碎强度、耐热性、磨耗率等指标而言, 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确实能够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当然目前标准的有些项目仍需完善) 。但对于催化剂的活性检测而言, 标准的制定值得研究。实际上, 催化剂的活性检测装置有各种各样, 这些装置所获信息的完善程度差别很大, 问题在于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以及这些信息将用于何种最终用途, 例如, 是用于催化剂制造商或用户进行常规质量控制检验, 还是为了筛选和评价催化剂, 抑或是为了测定在特定催化剂上反应的详尽动力学, 等等, 不同的目的对检测方法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对于生产商所进行常规的产品质量控制, 其侧重点不在于对不同种类产品的性能进行比较, 而在于对不同批次同一种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催化剂性能的特殊性,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反映的也只是某批次催化剂产品在标准条件 (检测条件) 下的性能, 与该催化剂产品在某特定场合 (应用场合) 下的性能会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如果检测手段较为严谨科学, 其检测结果与催化剂的实际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会更好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很少见到国外硫酸生产钒催化剂标准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 国外催化剂生产商并不采用统一的活性检测标准而是采用各自的检测方法, 而其细节是作为专利信息加以保护的。

然而在实验室研究中, 为了评价或比较不同样品的性能或为了获得催化剂的动力学数据, 希望测定的是催化剂的本征活性, 即没有热量和质量传递控制影响的催化剂的活性。因为如果被反应器的物理过程的影响所掩盖, 催化剂性能方面的微小但重要的差异可能就不明显, 得到的常常是粗糙甚至是错误的评价和排序结果。国内催化剂产品与国外产品在性能上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但是如前所述采用目前的催化剂活性检测标准并未能客观地反映出这个差距, 可见用目前的标准进行催化剂性能的评价和比较 (研究和开发) 是不适宜的。试验室研究需要更科学、更严谨的测试手段。而因为催化剂产品的特殊性, 只有在尽可能接近本征水平的技术层面上, 制定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才是有意义的。当然标准绝不是坐在写字楼里就能写出来的, 而是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生产实验和分析测试, 所以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都需要经费的投入, 这也许是我国钒催化剂产品技术标准更新速度较慢的另一个原因。

三、结语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7

根据农业部要求,2016年3月11日-1日,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陈涛副主任和吴萍博士到我省进行桑蚕种成品卵质量抽查和外观检验工作。整个过程由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高级农艺师黄嫔、研究生宋小景等人陪同。

本次抽查范围是珠三角、西江流域和粤北地区的蚕种生产企业,抽查对象是2015年秋制春用的现行主要推广桑蚕品种“两广二号”,抽取我省原种生产企业2家4个双交组合共4个批次,一代杂交种生产企业5家个杂交组合共12个批次,合计16批次,并在抽样现场进行外观检验。

本次抽查本着严格贯彻执行《蚕种管理办法》的思想,旨在促进蚕桑行业的稳步发展,维护蚕种市场的正常秩序,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为社会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保障蚕种生产者、经营者和蚕农的根本利益。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8

一、标准的制定背景

2006年8月20日农业部第69号令公布了《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 (下称《调查办法》) , 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确立了一项新的农机质量监管制度。该办法对农业机械质量调查的定义、层级、管理和实施主体、工作程序、要求和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调查办法》第三条规定:“农业部主管全国质量调查工作, 统一质量调查规范, 协调跨省的质量调查, 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质量调查计划, 公布调查结果。”

为贯彻落实《调查办法》中“统一质量调查规范”的要求, 农业部于2007年下达了《农业机械质量调查技术规范》标准制定任务,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和山西省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站共同承担。标准的起草, 需要标准理论的指导, 更需要调查工作实践的支撑。为此, 标准制定工作历时3年。起草过程中, 起草组以《调查办法》为基本依据, 结合各地调查工作实践, 广泛调研, 征求各方意见, 按照标准制定工作程序, 完成标准的制定。

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是一项由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农机鉴定机构具体实施的质量监管活动, 包括从调查产品的确定、调查计划的下达、调查方案的制定、调查工作的实施、调查结果的处理、调查报告的编制和调查结果的公布等诸多环节。该标准作为技术规范, 定位在对从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到调查报告编制过程中技术内容的确定, 对调查程序、方法和结果处理方法做出了统一规定, 不涉及调查产品的确定和调查结果的公布, 也不涉及调查的组织和人员的行为规范。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

农业机械质量调查是客观反映农业机械质量和使用状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是与生产一线农机用户直接关联的质量工作, 其技术规范标准应具有要求明确, 内容合理, 操作简便, 可行性强的特点, 使农业机械质量调查人员容易掌握, 便于操作和实施, 农机用户易于接受。因此,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 起草组注意把握了四项原则。一是政策性原则。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特别是要充分落实《调查办法》的要求。二是实践性原则。标准要与实践相吻合, 标准来源于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 要具备可操作性, 不能脱离生产实际。标准成稿后, 起草组选定具有调查工作经验的3家农机鉴定机构对标准进行了实践验证。三是科学性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有理性的提升,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 提高质量调查的准确性, 更大程度地使调查结果接近于实际。四是便捷性原则。标准的内容要易于理解, 便于执行, 利于接受, 同时要充分考虑调查成本和经济性, 以使调查工作能够顺利规范开展。标准的编写重点突出, 繁简适度, 充分考虑和提炼实践中的共性做法和通用要求。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1. 术语和定义

对术语和定义进行统一和规范, 是标准起草工作的需要, 更是规范质量调查实施环节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虽然已经开展多年, 但在该标准发布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术语和定义体系。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 起草对据实际开展的不同形式的质量调查做法进行总结、归纳, 提出了质量调查的术语体系, 并逐一对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结果评价等三方面的9个术语进行了规范、定义。其中, 依据《调查办法》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是指“通过对用户的抽样调查, 对在用农业机械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状况等进行评价的活动。”删去了活动的主体, 更加侧重调查工作的技术内涵和通用性;对“适用性调查”、“安全性调查”、“可靠性调查”和“售后服务状况调查”的定义注重了与《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术语》标准的协调一致;标准中还新定义了“问卷式调查”等三种调查方式术语。这些术语和定义凝聚了农机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宝贵的经验, 能较清晰地界定相关范围, 便于应用。

2.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的确定是调查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根据《调查办法》要求, 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调查的内容, 包括行业基本情况、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售后服务状况, 并以“其他特定项目”为调查内容的扩展预留了空间。其中“三性一状况”是反应在用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主要内容。调查项目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产品特性从“三性一状况”中进行单项或多项选择。

3. 调查技术依据和方式

为保障方法的科学、有效、规范, 该标准对可选用的调查技术依据和方式分章进行了规定。分层次明确了技术依据, 主要包括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企业标准或企业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等。这些技术依据, 可作为确定调查指标、跟踪式调查时的检测和质量指标判定时的技术基础。该标准还规定了调查的方式及其应用条件, 即:调查方式可以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工作量和生产实际条件选用问卷式、问询式、跟踪式等单一或组合的调查方式;跟踪式调查一般应用于对调查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或短期内不易做出判断的质量问题的调查。

4. 调查抽样

抽样是调查有效性、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调查样本涉及调查的区域、产品和用户三个方面。该标准将多年的质量调查工作经验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 规定了抽样方法选择、抽样基数和样本量等内容。考虑到调查的目的和产品特性不同, 对抽样对象的条件、基数和样本量做出规定, 并给出了抽样的程序和方法。在规定调查抽样时, 既考虑抽样的科学性, 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同时兼顾抽样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抽样区域采用按实施地区调查周期内保有量逐级按比例选择的方法。对企业样本量、机型样本量、产品样本总量提出了下限要求, 并侧重考虑抽样区域内企业产品的销售地区和用户分布的代表性。而用户样本的抽取与产品样本相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 产品抽样基数应在保有量范畴内考虑。农机产品种类繁多, 应用范围广泛, 各种机型的保有量差异很大。由于标准中更加侧重样本的覆盖面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保有量巨大的大宗产品的样本量可能过大, 造成调查成本的增加。在实际执行中, 可对抽样基数范围做出限定。

5. 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和方法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任何政策落实都需要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方法实施才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该标准从程序入手, 对调查的实施做出规定。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 为调查提供了前提保障, 同时这也是保证公正性的前提, 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基本要求。同时, 为保证调查结论的科学性, 标准中并没有回避试验检测方法, 而是对其使用的前提条件做出规定, 并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了约束、限制。为增强指导性和可用性, 该标准列出了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还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给出了调查问卷的参考模式, 对调查表格的设计、编制提出了经过实践检验、较为细致的规范。对适用性调查、安全性调查、可靠性调查和售后服务状况调查的操作程序、实施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细化,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6. 调查结果的评价方法

标准中对用户满意度等级水平、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和各级指标满意度水平评价等做出规定, 给出了对调查结果的评价方法。这一方法, 对将定性指标为主的调查结果进行了量化处理。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法的基础, 它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来确定, 由一级指标用户满意度指数 (目标层) , 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 (准则层) , 对应二级指标展开包括相关标准、产品特性、用户关注点以及调查结果的用途等三级指标 (指标层) 构成。对各指标的权重, 则是选择长期从事被调查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控制与管理、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等工作的专家, 对各指标在相应指标集中的重要性打分, 并按归一化要求予以确定。专家人数应不少于11人。将所有受调查用户对各三级指标所做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按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很满意5个等级水平分别进行统计、运算, 最终形成产品用户满意度指数。该评价方法产生的结果, 既可以实现单机的满意度水平评价, 也可得到被调查产品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排序。

7. 调查报告的编制

调查报告是调查结果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 是质量调查的最终成果, 也是任务下达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 所以报告的编制十分重要。为保证报告的实效性, 该标准对报告的内容和编制的基本要求做出了规定, 要求调查报告应给出各调查项目的实际结果, 并应将该结果的成因根据统计汇总情况进行客观的文字描述。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 篇9

1 被动防护工程的评分细则

1.1 锚杆

锚杆的材质以及尺寸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工程中的的水泥、砂等材质的质量上要严格把关, 务必使其符合设计要求。观察锚杆孔的砂浆, 如果出现明显的凹陷现象, 则相应的减分。其次砂浆的表面不能出现裂缝。除此之外, 还应进行相应的抗拔力试验。

1.2 钢柱及基座安装

钢柱及基座的制作的形状及尺寸应符合相应的要求;钢柱及基座还应有防止腐蚀的处理。在钢柱及基座表面进行的防腐膜不应该存在大范围的掉落, 否则将相应的减分。除此之外, 钢柱倾角的角度要统一起来, 如果角度差别很大, 则视为不合格。同时钢柱之间的距离我们要规划好, 要让人看起来舒服, 有美感。

1.3 拉锚绳安装

对于用于制作拉锚绳的钢丝绳要符合力学性能要求, 否则相应的扣分。钢丝绳防腐处理必须要严格, 应该达到相应设计的等级;环效能也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除此之外, 固定拉锚绳的绳卡不能随意使用, 应和绳的型号、功能相搭配, 我们要保证钢丝绳及减压环表面保持平整和光洁, 并且没有任何的刮痕。减压环在相应的位置上不能乱摆, 要整整整齐齐的。否则也相应的减分。拉锚绳的一端所留下的钢绳要缠绕在拉绳上并且固定在上面, 如果处理不当也应相应的减分。

1.4 支撑绳安装

用于制作支撑绳的钢丝绳应符合设计力学性能要求;钢丝绳防腐处理应达到热镀锌设计等级;减压环效能应符合系统要求;固定支撑绳的绳卡与绳的型号、功能须匹配。钢丝绳及减压环平整光洁, 无划痕,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2分;减压环相对钢柱的距离符合系统要求, 位置整齐统一, 不符合要求则相应的减分。支撑绳的末端位置遗留的钢绳, 和拉锚绳的处理差不多, 要缠绕在支撑绳上, 并且固定在上面, 如果不符合标准则相应的减分。下支撑绳应该紧紧地贴着地面, 不能离地面很远, 如果发现有缺口之类的现象, 我们要用钢绳网等设配进行相应的封闭。如果没有达到要求, 则相应的扣分。

1.5 柔性网安装

制作钢绳网和格栅的钢丝、钢绳以及十字卡扣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例如相应的力学要求等;它们的规格与型号也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钢丝绳防腐要达到相应的设计等级, 比如说要符合热镀锌设计等级。除此之外, 柔性网片的表面应当平顺, 没有明显的凹陷现象, 达不到要求则相应的减分;缝合绳都要张拉收紧, 与支撑绳、钢绳网间要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没达到相关要求也要相应的减分。

2 主动防护工程的评分细则

2.1 锚杆

用于拌和砂浆的水泥、砂等材质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锚杆材质、结构形式以及尺寸也应符合工程设计相对应的要求。与此同时, 锚杆孔的砂浆一定要饱满, 不能发生凹陷的现象。此外, 砂浆表面不应出现受力裂缝, 并且拉拔力试验一定要合格, 如若以上的相关要求不能满足, 则相应的减分。

2.2 支撑绳安装

用于制作支撑绳的钢丝绳应符合工程设计中所对应的要求;钢丝绳防腐也应符合热镀锌设计等级;固定拉锚绳的绳卡要与绳的型号、功能相搭配。在一些边坡上, 支撑绳还要横平竖直, 以保证工程整体的美感。如果不符合要求就相应的减分。同时, 钢丝绳的表面要平整, 不能有叠加;要保持光洁, 不能有任何的刮痕, 不符合要求也要相应的减分。支撑绳末端所遗留下来的绳子要缠绕在支撑绳上, 并将之固定在上面。支撑绳张拉绷紧后要和地面紧紧地贴在一起,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都要相应的减分。

2.3 柔性网片安装

和前面的一样, 用于制作钢绳网和格栅的钢丝、钢绳以及绳卡也应符合相应的性能要求;钢绳网和格栅网的规格、型号也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钢丝绳防腐也应符合热镀锌的要求。柔性网片要紧紧的贴在边坡面上, 不能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要将钢绳网安装于单元格的中部;缝合绳缝合时应该相应的绕穿在钢绳网边排的每个网孔上, 不能出现漏穿的网孔。以上现象如果不合格, 就要进行相应的减分。

通过制定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分细则, 以百分制对其一一划分, 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等级分数, 从而逐渐评定出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及整个边坡柔性防护工程的质量等级, 最终我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阳友奎, 周迎庆, 姜瑞琪, 等.坡面地质灾害柔性防护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乔青松, 毕万本.公路边坡防护形式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 (01)

上一篇:多媒体展示框架下一篇:语文实践与信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