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2024-06-21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精选9篇)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1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近两个月来我院实行了电子版临床路径,部分科室完成较好,部分科室入径人员明显减少,我科就属于入径较少的科室。具体入径少原因已经从柱状图及鱼骨图详细分析,并上报医务科,之后医务科下发了临床路径相关文件及奖惩措施,科室内已经对医院下发文件做了讲解。

临床路径指标分析:7月份上电子版临床路径的科室33个,病种数45个,我科入径的为STEMI(入院时间少于12小时者),入径人员相对较多,之后由于临床路径的反复修正,导致9、10月份路径人员相对减少,其中一个月路径率低于50%,未达入径要求的标准,关于入径率低问题已经向医务科反应,之后医务科组织了临床路径管理员会议,传达了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如出院前必须写上入径已经完成,入径时应用系统时间,未在入径内用药系路径变异等。综合近几个月临床路径入径率、出径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等均较前有所波动,考虑与许多原因有关,主要原因为电子版临床路径太过繁琐,应用耗时多,希望以后继续修正临床路径,找到一种最简捷的临床路径应用策略。

科室变异原因分析:

1、近2个月科室内变异例数较少,1例变异者合并支气管炎,糖尿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较前增加。

2、病人放弃治疗

3、检查报告延迟

4、家属拒绝出院安排等

存在问题:

1、科内对临床路径管理意义理解不彻底

2、部分医生对临床路径应用生疏

3、临床路径许多统计指标人工完成,存在误差

4、相关费用指标不完善,院内无法查到

整改措施:

1、加强科内培训

2、建议医院尽快信息化临床路径指标,减少手工操作

3、费用问题建议,医院尽快协调费用指标问题

4、完善部分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机制。

2013.10.14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某医院2012年三季度的带状疱疹、计划性剖宫产、甲状腺肿、老年性白内障、乳腺癌、社区获得性肺炎共6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268例患者为观察组, 已去除未入径和未达到治疗目的变异退出病例。选取开展临床路径系统化管理前一个季度的符合入径标准的相应临床路径病种的235例患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研究, 包括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 所得各项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正态分布取值undefined, 用独立样本t检验, 以P值<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6个临床路径入径病例与未入径的同期相应病例的术前待床日和住院费用支出构成进行横向对比。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费用类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0.05。

2.2 平均住院日比较

见表1, 从患者平均住院日统计比较来看,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平均住院日都有显著下降, P<0.2。

2.3 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见表2, 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来看,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都有明显的下降,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术前待床日对比

见表3, 其中4个外科手术病种的入径病例与同时期未入径病例平均术前待床日对比来看, 入径病例的术前带床日略有降低。

2.5 住院费用支出构成对比

见表4, 6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入径病例与同期未入径的相应病例总住院费用支出中的药品费、耗材费和检查费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 在平均住院费用已下降的同时, 费用的支出比例也趋于合理。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从分析资料可以看出运用管理的手段通过临床路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能改善平均住院日过长的问题,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 提高效率,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同时, 临床路径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虽然在平均住院费用减少方面不是每个病种都很明显, 但均已呈下降趋势。病人住院天数缩短了, 客观上减少了患者不必要开支, 间接费用也会随之减少, 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药品、耗材、检查和治疗费用的相对合理, 也会使医患矛盾有了明显缓和。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医疗质量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缩短平均住院日, 加快病床周转次数, 减少无效住院日, 其是一个充分循证和持续改进的精细化管理过程, 可以保证医院诊疗过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 把各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落实到位, 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 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最大限度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 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的严峻挑战[2]。由此可见, 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加以改进推广, 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病种管理办法, 必定会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达到更好的质量管理预期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增加病种。

3.2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多种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手段, 临床路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将患者住院过程中所接受的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3], 并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化, 在为患者带来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的同时, 优化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 最直接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住院费用。对临床路径的管理要将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疾病诊疗标准, 以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使临床医务人员连续主动的为患者提供相应规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达到全面提高诊疗质量, 有效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医疗管理目的[4]。

3.3 实施临床路径需加强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是医疗管理新模式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化医院按病种诊疗管理方法的铺垫。但对很多临床医务人员来说, 临床路径更多的重视规范化和管理化的概念并不是很容易坚持执行, 对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不够了解, 对所谓的束缚其医疗行为就容易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 要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组织教育培训, 将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介绍给广大医务人员, 并提供有效的操作流程, 减轻实施临床路径时给医务人员带来的额外工作负担, 使临床更主动的去开展执行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 还要注意对路径变异和退出的分析, 通过PDCA的手段, 进一步优化医院服务流程, 同时, 对路径表单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持续改进, 使路径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医院和地区的实际情况[5]。此外, 医院要有成套的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奖惩办法, 制定合理的平均住院日标准, 健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奖惩机制, 考评制度要健全, 监督机制要得力。临床路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的各项医疗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就是规章制度的落实, 职能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 尤其是检查路径的定义内容是否严格落实、病历记录是否与路径表单一致、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路径外诊疗项目、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是否充分等, 并对路径病例的住院费用清单进行严格审核, 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正规有序, 取得实效[6]。

3.4 临床路径管理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工程, 不仅对医院的整体实力要求较高, 而且还需要医院具有高效的医院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经营理念, 具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医院在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各种问题, 如束缚医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记录表单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还存在认识上不统一, 主动积极性不高, 缺乏内在动力。另外, 临床路径管理流程制定、系统软件的开发、质量评估体系、奖惩管理机制和医院现有电子病历系统的衔接有待完善[7]。因此, 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积极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和临床专家共同研究和定义医院具体的临床路径方案;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和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和知识培训, 让医务人员和患者真正了解临床路径给双方带来的真正效益, 从而得到支持和配合,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所以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办法,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实施科室, 都有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的目标, 制定和不断改进合理的临床路径文本, 提高入径率和完成率, 路径变异的分析、统计和管理, ICD码和电子化病历工作站的配合运行[8], 环节质量的监控和完善, 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 以及终末质量的临床路径数据分析, 随着应用病种范围的扩大和质量评估体系建立, 更新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理念, 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 临床路径管理也必定会对整个医疗体制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岩.临床路径方案及实施[J].中国病案, 2011, 12 (2) :18-19.

[2]王明红, 林凯.临床路径对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12, (1) :46-49.

[3]季一鸣, 徐冰, 尹燕玲, 等.流程化控制系统在临床路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9) :692-694.

[4]宋丽, 范理宏.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与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 2010, 10 (5) :41-44.

[5]徐锡武, 陈彤, 窦婧婧, 等.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 2012, 13 (5) :54-55.

[6]马谢民.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医院, 2008, 12 (2) :32-34.

[7]高春然.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病案, 2012, 13 (2) :28-29.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3

【摘要】目的:为了解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生化指标内的关系,为诊断脂肪肝提供检验依据。方法:对256名经B超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血脂和r谷氨酰转移酶(r-GT)等4项指标进行异常率分析和各指标问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ALT的异常率最高(70.4%~89.8%)LDL-C和TG次之。ALT和r-GT间的相关性最强(r=0.27~0.59)但ALT或r-GT与血脂4项问的相关性不显著或无相关性。结论:ALT可作为脂肪肝诊断的参考指标。血脂升高在脂肪肝形成早期起作用;LDL—C在脂肪肝形成全过程中起作用。肝损伤指标与血脂指标问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脂肪肝;酶;血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65-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市各区县健康查体人群中随机抽样的256名脂肪肝患者。由专科医生根据B超检查结果诊断为轻度脂肪肝、轻至中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中至重度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共93例,男75例,女18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2.8岁;轻至中度脂肪肝共68例,男58例,女10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45.7岁;中度脂肪肝共78例,男70例,女8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2.1岁;中至重度脂肪肝共17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34.3岁。

1.2实验室指标测定受检的各型患者组均测定空腹血清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脂(TG)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丙气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测定方法皆采用酶法。

1.3仪器与试剂仪器为日本生产的奥林帕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为罗氏公司提供。

1.5诊断标准依中华医学会法定计量单位有关规定[4]确定参考值为:ALT5—40 U/L;r-GT男11~64 U/L,女9~36 U/L;TC 3.6~5.2 mmol/L;TG 0.23~1.7mmol/L;HDL—C男0.94~1.74 mmol/L,女1.05~1.90 mmo/L;LDL—C<3.12 mmol/L。高或低于此范围者为异常。

1.5统计学处理使用天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脂肪肝阳性率采用多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对相关眭系数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通过对各型脂肪肝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各个检验指标中ALT阳性率在各型脂肪肝中均最高。最低为轻度脂肪肝70.4%,最高为中度脂肪肝89.8%。在所有的阳性率中最低的一项指标是HDL—C,最高的也不超过20%。在由轻度到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各型脂肪肝阳性率比较中除LDL—C外其它各检验指标都有低一高一低的发展趋势。TC、TG和HDL—C三个指标,轻至中度脂肪肝是高峰,中至重度脂肪肝却比较低。ALT、r—GT两个指标,中度脂肪肝是高峰。LDL—C在由轻度脂肪肝到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发展中是逐渐增加的,但增长幅度不太明显。对各型脂肪肝各检验指标的阳性率采用秩和检验,结果P<0.05。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如果不及时从饮食、运动、药物上进行控制和治疗,它将在较短时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其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且有1.5%~8%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年度体检是对脂肪肝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表明:脂肪肝患病率基本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却逐渐减少,加之内分泌的变化,体内脂肪转化能量减少,脂肪蓄积,肝脏合成磷脂的能力降低而致。在30~40岁男性中脂肪肝患病率高的原因,不能排除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经统计学处理本文发现各生化检验指标在各型的脂肪肝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C、TG和HDL-C在轻至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ALT和r-GT在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LDL-C在重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显著。各检验指标比较,ALT阳性率在各型脂肪肝中均最高,TC、TG和LDL—C的阳性率次之,可见脂肪肝的发展与ALT和血脂的增高相符合。在各型脂肪肝中病情最严重的中至重度脂肪肝的各生化检测指标阳性率并非最高,这提示病情的发展并非与检测指标呈正相关。两种酶的阳性率均在中度脂肪肝中最高,酶的增高在中度脂肪肝中发生率最高。血脂在轻至中度脂肪肝中阳性率最高,可见血脂增高在脂肪肝早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LDL—C的阳性率是依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而增高的,提示唯独LDL—C阳性率是依次增高的,提示它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在各型脂肪肝检测的生化指标中两种酶的相关性最显著。两种酶和血脂均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不显著。可见脂肪肝的肝损伤与血脂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体检还发现脂肪肝的患病率男性远远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内分泌差异和男性多饮酒及高热量饮食摄入量比女性高有关。脂肪肝是可逆的,在消除病因后可以好转甚至恢复正常。脂肪肝的防治主要在于控制饮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尤其注重降低甘油三酯),以利于提高人群的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M arehesini G Babini M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the m etabolie syndrome[J].M inerva Cardioangio1,2006,54:229.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篇4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患者。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5

(一)按照《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二)根据医院医疗资源情况,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

(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四)建立临床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30天内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五)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6

家族史、个人史欠完善 量(抽10%10 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每月抽查一次,存在良点扣0.5/病历)项,乙级病历扣5分/本 医疗安全防零缺陷。出现一般差错扣1分/次,严重差错扣2分/次,20 范 20 事故扣10分/次;医疗纠纷按广西民族医院《医疗纠纷评

价标准》(附表5)考评,投诉(核实后)扣1分/次

药品使用管按药物使用原则合理、规范用药,无违规、越级用药情况,10 理 特殊药品使用病程有说明,发现不规范用药一例扣2分 传染病、疫情报告100%。传染病迟报1例扣1分,漏报1例扣5分 10 慢病报告(附表6评分,并按相关规定扣发效益工资)按标准要求监控,按时上交各种月报表,半年小结、全年10 临床路径及 10 总结并有分析,有整改措施,有科主任签名,缺一项扣1病种管理 分 传达会议精神,记录齐全,缺一次扣1分,上级任务包括5 传达会议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违背一次扣3分;对口支援、征兵神、完成上级5 体检、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全院质控、学术活动等大型活任务100% 动违背一次扣2分 根据监察室每月汇总的各科室满意度汇总表中的数据考5 患者满意度 5 核,综合满意度≥99%,每降低1%扣1分。得分 99 整改措施及科主任讲评:(在科室会议上讲评,包括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病历书写存在记录不完善,个别医师责任心部够组织学习,避免再出现同样错误。科主任签名: 日期:2013-1-31 职能科室科室对科室 整改措施的意见 签名: 日期: 1

注:此表一式两份,科室存一份,医务科存一份,每月8日前随台帐一起上交医务科审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疗安全考核自查表(临床科室)

科别:

年 月 考核项目 标准分 自查分 自查扣分原因 30

1、医疗质控情况 30

2、诊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10

3、医疗过失或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10

4、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措施 10

5、科室设备完好情况 10

6、科室发生差错、事故、意外例数

7、患者安全指标与手术并发症(临床科室填写)发生数 发生率 备注

7.1住院患者压疮 7.2医院内跌倒/坠床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7

关键词:施工期;荷载效应;安全分析

现今的建筑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要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更要努力抓紧工程进度从而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为了达到上述两个方面的效果,在施工期必须有一个合理、安全的结构设计。但就目前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来看,并没有对施工期结构的安全要求做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得我国施工期结构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期结构安全事故发生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的安全性研究,涉及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特征、抗力、荷载、荷载效应。

1.施工期荷载的特点

(1)随着施工过程的不断进行,施工期结构的荷载类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如在楼板浇注时,模板与支架的重量就应该归为恒荷载的范畴;但是当浇筑完成、模板拆除时,附近单元拆下来的模板与支架堆就应该归为活荷载。

(2)在施工期由于混凝土内含有大量的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以及混凝土的不断收缩变化,混凝土的重量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所以,虽然混凝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重量变化是可以忽略的,但在施工期混凝土重量的变化是影响施工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

(3)由于施工所在地的经济、地理、结构类型以及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施工方案、环境温湿度、施工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在施工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活荷载类型有很大的不同。

(4)一些处于施工期的工程活荷载有着显著的动力荷载特征,荷载效应大大增加,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于此类的活荷载应该乘以1.1~1.3的动力系数;某些建筑材料堆积在建筑中的局部面积上,这些材料堆就会以集中荷载的形式出现。

2.施工期抗力的特点

2.1施工期与正常使用期抗力的异同

2.1.1不同阶段抗力的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施工期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力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长,这一增长值在前期会较大。当达到28?d龄期后,增长值会逐渐变小,而抗力也会逐渐接近设计时所要求的范围。而在使用期前期结构的抗力变化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碳化、钢筋腐蚀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抗力逐渐下降。

2.1.2抗力分析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根据相关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一般建筑的设计基准期为50?a,但结构施工期只有2~3?a。施工期的抗力分析应该归为短暂工况抗力分析,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如地震作用、强风作用等。

2.2施工期抗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时变强度、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早期抗力计算方法、构件几何尺寸、纵筋配筋率、钢筋类别等。

在施工期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浇注龄期呈正比关系,而早龄期构件的抗力直接受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早龄期构件抗力的增长速度又与拆模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的推算是以同条件下养护试块为依据的,因此,进行必要的试块与实体强度的对比分析,在施工期中的安全分析上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3施工期结构的可靠度

相比较于使用阶段和老化阶段,在施工期结构的整体风险较大。所以,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靠度和安全性分析是必要的,而且这一分析应该建立在准确把握荷载及荷载效应、抗力的时变特性及可靠度指标合理计算的基础上。在我国现在对施工期结构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较少,并且对施工荷载的统计资料很不全面。在建筑施工期内,安全性和可靠度的分析是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离散型的时间冻结进行处理,把施工期建筑结构化为一序列时不变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研究结构工作过程中若干最不利状态,在每个状态的分析过程中均不考虑结构性能随时间的变化。在实际分析中,首先力学分析的最不利工作状态的确定,应根据建设经验、现场调查、结构特点和建造过程确定;其次确定各个最不利工作状态的荷载种类,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荷载组合;最后确定在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校核中使用的安全系数,并考虑结构所处的工作状态及其在各个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施工超载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的影响。

施工期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应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外形、施工进程、材料性能的变化来进行计算。定义结构施工期各施工进程的经时结构功能函数为:

Z(t)=R(t)-SG(t)-SL(t)

将对各施工进程的抗力R(t)和荷载效应SG(t),SL(t)进行分析计算,最后由一次二阶矩方法求得可靠度指标。

总之,在不同阶段,建筑结构的荷载分布以及抗力增长有很大的不同,实际生产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施工结构特点,根据不同施工階段进行相应的可靠度安全性分析,从而得到施工期内刚及混凝土结构的最不利状态,从而为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九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玉林.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的可靠性分析与控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2]杨建江.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3)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8

制度:

1、护理部对各科室进行培训,掌握有关临床路径理论方法。

2、护理部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格,下发全院执行。

3、科室各责任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临床路径实施的步骤和方 法,以取得配合。

4、各科室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表完成活动、饮食、护理、监测及出院指导。

5、护士长协调好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

6、各科护士发现变异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7、各科室责任护士协助医生做好出院前的患者满意度调查。

8、护士长监督每日进程,保证路径的顺利实施,保持病历完整性。

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临床路径质量与安全检测指标分析 篇9

关键词 脂肪肝 肝功能 血脂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中,肥胖、高脂血症倍受重视。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指标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脂肪肝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3~70岁,平均50.5岁;无慢性肝病史,无严重心、脑、肾病史;轻度脂肪肝40例,中度脂肪肝20例,重度脂肪肝20例。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无脂肪肝患者8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检测方法:受检对象空腹1~2小时晨起后,静脉采血3ml,离心分离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等指标检测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应用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条件、质控、标准品等均按标准化要求进行。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输入微机,用SPSS软件包处理,肝功能与血脂等计量性统计资料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血脂对比:结果显示,TG在无脂肪肝组和中重度脂肪肝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而TCH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肝功能对比:经过测定观察,脂肪肝组的AST、ALT、ALP水平比无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讨 论

脂肪肝是有关肝脏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脂肪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度超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泌入血流的速度时,出现甘油三酯堆积引起的。脂肪肝的发病率在不同生活习性的人群和各个种族之间都有所不同。我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是针对特殊人群,受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的影响,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很大。据报道,北京市1051名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11.0%,上海4009名机关于部脂肪肝患病率12.9%。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在短期内发展为不可逆的肝损害,肝纤维化的发生率约高达25%,1.5%~8.0%患者可有进展为肝硬化,进而引起肝相关性死亡的危险。

同时一般来说,肥胖者脂肪细胞肥大,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本文结果显示,TG在无脂肪肝组和中重度脂肪肝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而TCH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符合上述报道。同时经过测定观察,脂肪肝组的AST、ALT、ALP水平比无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

鉴于脂肪肝患者通常合并体重超重和内脏性肥胖,应通过节制饮食、增加运动,甚至短期使用减肥药物,有效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在脂肪性肝炎患者,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一些口服降脂药物,应该谨慎或避免使用,在其他治疗肝功能恢复后,再用这些口服降脂药物。

总之,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都有明顯的肝功能损害,而血脂TG参与了脂肪肝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杨昌国,李清华,许叶,等.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血脂测定推荐方法-血清甘油三酯测定二步酶法[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0,18(4):249-251.

2 李健斋.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5(3):169-175.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2002年10月南京会议制定)[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1(2):31.

5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8.

6 Yamamoto M,Nakamura M,Hino K,et al.Development of a new homogeneous method for serm HDL-cholesterol[J].Clin Chem,2010,46(16):98.

上一篇:和谐社会制度行政调解机制问题探讨下一篇:海洋之梦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