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临床路径

2024-07-13

单病种临床路径(通用9篇)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1

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增进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要要求和内容。与此对应的单病种收费制度正是为了合理有效的控制某些疾病诊疗成本,降低老百姓的看病就医的费用,达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目的。2004年8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天津市、辽宁省等七个省市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1]。继而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按病种付费的探索。2006年,江苏省卫生厅和物价局制定《关于开展单病种限价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06年9月1日开始,全省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原则上都要开展单病种限价管理工作。在单病种收费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试点单位都是和某些疾病的临床路径的制定结合起来的。从各试点省、市医院单病种付费实践来看,单病种付费制度是为解决“看病贵“的难题作的有益尝试。文章关注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的关系,以及单病种付费的伦理学意义及困境。

1 单病种付费制度内涵及其与临床路径关系

1.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CP)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是在美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政府医疗部门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背景下产生的。1990年,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首家实施临床路径,目前,临床路径不仅在美国得到普及,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应用临床路径的医院也越来越多。关于临床路径的概念有多种,其基本定义是“临床医师、护士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2]。说到底,临床路径是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减少病人看病费用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它是处置某一些治疗的一套最佳的、标准的管理模式。

我国正在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理论探索,同时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推动临床路径的实践应用。2009年7月,卫生部正式印发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性白内障8个病种临床路径[3],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参照执行,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名义将临床路径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09年底,我国已启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50家试点医院,用两年时间,承担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从试点的实践来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针对临床路径的管理办法,规范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以期保证高水平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保证始终是临床路径实施的前提,因为不能为了追求临床路径的标准化,忽视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隐患,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这样就背离了临床路径实施的初衷。

1.2 单病种付费

1981年,美国对实行医疗保险的住院患者实施以疾病诊断相关组为付款基础的预付款制度(DRGs-PPS),改传统的回顾性支付为前瞻性支付。简言之,即同一病种的住院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由保险公司按同一标准向医院结付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再按实际医疗费用发生额支付。DRGs是一种支付方式,其作用是控制每个病例的医疗费用总额,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所谓单病种收费是指按照疾病分类方法,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照诊断分成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等分为若干个级别,对每一组不同级别的病种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按照该价格向医院支付费用。它也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进行了结合我国国情的DRGs探索性研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单病种付费逐步在国内成为研究和推广的热点。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在临床诊疗收费中,对单一病种的病人,从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康复出院,制定标准临床路径,限定最高支付费用的做法。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逐步成为控制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趋势的有效方法。

1.3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之关系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实施单病种付费策略的前提是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特定病种按照循证医学的原理制定符合诊疗规范的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没有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就已实行限价的特定单病种而言,其医疗服务质量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患者(卫生服务消费者)在消费卫生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对医疗卫生专业信息的缺乏和医疗消费成本信息的缺乏,从而导致了患者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医生、护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一部分是专业不对称,一部分是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可以通过实施单病种收费制度,进行有效的弥补,改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明确,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不放心的现状。这样的制度实施需要临床路径的有效推动,保证某些疾病的治疗按项目付费,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又有所保证,减少医疗活动的随意性。可以说这是医疗机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权衡中,对社会效益的偏重。

2 临床路径推广在单病种付费中的积极意义

2.1 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

我国的医改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走市场化之路,将医疗卫生产品的供给交由市场来实现。卫生体制变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导致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5],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实施单病种付费制度则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无论是富裕社会成员还是贫困阶层,均按同一标准支付特定病种的医疗服务费用,在这种费用支付方式下,贫困人员的医疗卫生需求也同样能够得到满足。

2.2 促进医院变革组织行为

在医院这个复杂的知识型组织中,医院管理与伦理学之所以具有相通性,在于其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而人本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策略的实施,对于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道德理念、主动变革组织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过程就是对医务人员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教育过程。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是着眼于维护患者利益的一种医疗道德行为,它促使医务人员设身处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合理有效地实行诊断和治疗,因病施治,切实维护患者利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的道德要求。实行单病种付费既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又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卫生行业形象。

其次,实施单病种付费的过程也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持续的质量管理的过程。单病种付费是医院在有效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为医疗服务接受方降低费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单病种付费策略能否实施往往取决于病种的选择以及诊治相应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制定,质量与质量管理是临床路径的核心内涵。医院临床路径项目诊疗小组必须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及各项核心制度,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合理、适宜的医疗和护理方案,在保证治疗有效性的前提下,实施单病种付费,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品质。

2.3 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实施单病种付费,能促使医院积极主动地开展成本核算与控制。在单病种付费制度下,医院需要以低于支付标准的成本来提供医疗服务才能实现有所结余,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必须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消除管理上的弊端,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这就需要医院主动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开展对病种成本、项目成本、床日成本、门诊人次成本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核算工作;需要采取系列成本控制措施,规范药品、设备、耗材的招标采购,降低整个供应链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病种为单位的标准成本,不断改革并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2.4 改善医院内部运行环境

单病种付费制度有助于在医院组织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共同恪守道德规范,自觉提高执业技能,不断规范医疗行为。

2.4.1 恪守道德规范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研究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在医改市场化的潮流中,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未能处理好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病人满意度出现下降趋势。在医院倡导诚信服务,对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行单病种付费,不仅要求医院组织本身以诚信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更要求组织的成员-医务人员不断增强道德感和责任心。

2.4.2 提高执业技能

临床路径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过程方法原则”实施医疗服务的程序和流程,临床路径在实施中会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起到极强的规范作用,这种医疗技术的规范化对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及救治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单病种付费水平是根据单病种标准临床路径制定出来的,医务人员治疗特定单病种所消耗的医疗资源必须控制在标准定额范围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娴熟的执业技能。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履行救死扶伤美德的基本能力,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将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形成终身学习、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的理念。

2.4.3 规范医疗行为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具有决定接受方需求水平的能力。在医院重视经济效益的管理体制下,不排除部分医务人员向患者提供过度医疗行为,过度医疗更容易成为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医疗行为管理成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单病种限价管理,需要制定符合诊疗规范的临床路径,需要制定符合“三合理”要求的用药、检查及治疗方案,从而有利于在源头上规范医疗行为,能有效抑制过度医疗的蔓延。

2.5 优化医院外部运行环境

单病种付费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前瞻性支付,有助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因而钝化医患矛盾并缓解医患关系。目前,医疗纠纷频发,部分已演变成群体事件,医疗纠纷现象在损害患者利益诉求的同时,也打乱了部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引发医疗纠纷的缘由很多,其中收费不尽合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是重要原因之一。单病种付费管理是医院对特定单一病种所提供医疗服务的明码标价,这种明码标价的承诺一旦形成,患者即知晓所需支付的相应费用,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因所处信息劣势而导致的不信任感则随之消除,真正实现医疗服务收费的公开、透明。据国内绝大多数文献报道[6],实施单病种付费政策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患理解。

单病种付费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还有助于由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等组成的第三方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收费管理监管机制的建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保基金的有限性决定了医保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需要建立针对医、患双方的费用制约机制,既要求医疗机构合理施治,同时也要求患方承担一定额度的自费负担比例。目前医保部门在结付各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时,倾向于采用人均定额这种比较粗糙的费用控制方法,既不利于医院发展,也不能消除患者对费用的不可预见性。而单病种付费这种定额付费制度可以促进医院主动寻求改进质量、控制费用的路径,同时也能够使患者对费用的知情权成为现实,符合医保制度对医患双方的客观要求。随着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等组成的第三方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监督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3 医疗机构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困难

考量我国单病种付费的实践后,不难发现在我国推行单病种付费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首先,单病种收费难以克服的先天普适性欠缺之难。单病种付费只适用于极少数特定病种。临床路径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质量、缩短临床医疗服务流程、降低医疗资源消耗,使病人获得最佳医疗照顾。能够实行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付费的病种通常只是那些在技术可靠、质量可控、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单一病种。现有文献提示[7],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主要以外科手术疾病为主,且多为择期手术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手术(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而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有30000余种,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的单病种与人体和医学的复杂性相比较而言,则少得多。2003年12月,我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正式出版发行,旨在对我国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工作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相信这将有助于促进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大力推广。

其次,单病种收费难以逾越的遴选成本核算之难。遴选单病种成本难以测算,其限价水平易于偏离医疗服务成本开支实际情况。由于疾病病种自身固有的复杂性,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受医院等级、规模、人力资源结构、设备配备水平、所处地区物价指数等因素影响,不同级别、规模的医院对同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成本也往往会因设备条件和技术成本的不同而有较大差距,甚至地区经济状况、患者个体的一些特别需求均会造成对同一疾病诊疗成本的差异。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重物耗轻人力成本的现象,医护人员及药剂师的劳动价值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患者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的认同感。适宜的限价水平,应该既能使医院资源消耗得到合理补偿,又能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路径的实施和单病种付费的开展需要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物价、医保、保险等相关部门在制定单病种限价水平时,应进行深入细致的成本测算和调研工作,使制定的限价水平符合成本开支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而推进单病种付费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第三,单病种收费难以克服的额外成本的支付之难。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建立在临床路径基础上的单病种收费是一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它对某些疾病的收费是严格控制的,是限定的。那意味着单病种收费项目和金额是一定的。但是医疗活动又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一旦发生并发症以及其他特殊医疗意外,这部分的费用的追加收取将是一个难题。包含向病人以及家属的解释、包含相应的制度的完善等等,所以解决单病种收费按照一个含并发症,相对综合的疾病进行诊疗全过程的独立核算的做法,是医疗机构在日常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更科学、更实际、更可行的角度,实现单病种收费制度降低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公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2]马骏.临床路径备要[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4]武广华、郑红、刘国祥等,论临床路径在医院实施“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21-22.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概要与重点)[Z].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

[6]王藩.我国单病种付费制度研究与实践效果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9,26(6):37.

[7]葛智馨,陈英耀.重新审视临床路径及其评估:临床路径的文献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110.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2

医院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C、优化改进;D、A+B+C;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B、平均住院费用;C、治愈好转率;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F、顾客满意度;G、以上都是;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A、阿司匹林;B、β-受体阻滞剂;C、ACEI/ ARB;D、他汀类; E、健康教育;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A、麻醉记录; B、抢救记录(特殊情况6小时内补记); C、手术安全核查记录; D、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E、交班记录; F、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G、除E之外都对; H、除F之外都对

11、需在24小时内完成的病历书写内容包括:()

A、更改治疗方案的记录; B、手术记录;C、诊疗操作记录; D、普通病人的入院记录; E、死亡记录或出院记录; F、以上都包括; G、除B之外的其它内容都包括

12、可在1周内完成的内容:()

A、普通病人的会诊记录; B、转入记录;C、病例讨论记录; D、死亡讨论记录;E、接班记录

13、关于二级医院综合指标正确的是:()

A、门诊处方合格率≥95%; B、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C、甲级病案率≥90%; D、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E、大型X线机检查阳性率≥40%,‹60% ; F、以上均正确; G、除E外,其余均正确

14、科室主任抓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包括:()

A、抓人才队伍建设;

B、建立科室质控小组,负责质量指标的达标,把好环节质量关; C、抓核心制度的落实; D、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操作规程;

E、严格执行《深圳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病历书写规范》; F、制定整改措施,严明奖惩; G、以上均包括

15、关于预防使用抗菌素错误的是:()

A、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B、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C、阑尾手术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D、剖宫产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E、一般骨科手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16、下列哪种情况属乙级病历:()

A、传染病漏报; B、院内感染未填写; C、缺入院记录; D、缺首次病程记录; E、缺主治及以上以上签名确认的诊疗方案; F、A+D+E;G、A+B+D+E

17、下列哪项属丙级病历:()

A、新开展的手术与大型手术缺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 B、缺入院记录;

C、危重病例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D、缺手术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

18、下列哪项不是乙级病历:()

A、缺整页病历记录造成病历不完整; B、整份病历有明显涂改; C、缺对诊断、治疗起决定作用的辅助检查; D、缺术后当天病程记录;

一、E、B+D; F、B+C+D

二、填空题:

1、临床路径是指、及,针对某个 或,以 为基础,以提高 和保障 为目的,所制定的有 顺序和 要求的、的,以减少 及,使患者获得 医疗护理服务。

2、变异是指 的结果或医务人员的 行为不符合路径 要求的情况。

3、主诉就是本次患者就诊的主要()及持续时间。

4、急诊患者就诊时,应及时记录、、、、。

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知识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E

2、D

3、D

4、E

5、G

6、F

7、F

8、E

9、G

10、H

11、F

12、D

13、G

14、G

15、D

16、F

17、B

18、D

二、填空题:

1、医生 护士 其他专业人员 病种 手术 循证医学 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 严格工作 准确时间 程序化 标准化 诊疗计划 康复延迟 资源浪费 最佳的

2、任何病人 医疗护理 预期

3、症状(体征)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 篇3

1 单病种付费的概念

“单病种付费”的理念实际上来自国际上目前比较推崇的“住院病人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度”(DRGs-PP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的概念。所谓DRGs-PPS是指按照疾病分类方法,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照诊断分成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等分为若干个级别,对每一组不同级别的病种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按照该价格向医院支付费用。它也称为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单病种付费”则是指在对某一单纯性疾病付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付费标准,此付费标准是患该种疾病的患者,从入院到最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整个治疗过程所发生的各类就医费用(包括各类检查、检验、治疗、住院床位、护理、手术、医疗材料、用药等费用)。“单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实际上是DRGs-PPS这种支付方式的初级形式。

2 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目的、意义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同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医护计划,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医务人员行为受此规范。是一个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方案。其内容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需进行的检查、化验、医生和护士的说明、围手术期所进行的处置、术后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大量信息,涉及到的相关人员除医生和护士外,还有营养师、药剂师、护理助手以及患者本人等。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介入,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很多发达国家不可缺少的医疗工具。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后付制变为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PPS)支付。医院出于自身效益考虑,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作为缩短住院日的手段。1985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率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并证实临床路径在健康卫生系统的应用,成功降低了高涨的医疗费用。临床路径由此受到了美国医学界重视,并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既能贯彻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又能节约资源的医疗标准化模式。虽然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变革,但随着临床路径的不断发展,其目的逐渐外延,作用不断扩展,现在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工具和疾病诊疗及评估标准。从各地对临床路径的应用来看,临床路径有以下目的:找出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将诊疗、护理标准化,可确定病种的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沟通协调各部门,通过临床路径保持一致性,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

临床路径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都会产生有利的作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由于有了统一的临床路径,医务人员可提供有计划性的标准医疗和护理,可减轻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减少出现的失误,即使医生、护士换班后也可维持同样的医疗和护理标准;可以明确医生、护士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治疗或护理偏离标准后易于发现,并且可以及早处理;由于各种处理措施是依据临床路径制定的,可以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协调性增强。对于患者来说,患者通过了解住院中的治疗计划,可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病情告知);减少入院后的不安感;并且提高患者的自身管理意识,使治疗效果更好;可以增加患者同医务人员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由于可以大致预计出院时间,因此患者可以对费用进行预测。对医院来说,实行临床路径便于医院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于改进诊疗方法,提高医疗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单病种限价过程中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

3.1 宣传发动

院长召集医院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各科室主任学习有关临床路径的资料,了解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本运作效率和医院综合效益、节约医疗资源以及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进行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论证,使医务人员统一认识、积极参与,为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3.2 健全组织

成立医院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路径领导小组由院长、单病种限价办公室、医务处、护理部和各科主任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主要由各有关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土、物价处、药剂科和其他临床辅助科室的人员组成,同时明确各自的职责。该组织结构是一种变动型组织结构,它需要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见图1)。

3.3 实施前培训

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培训相关的管理人员,使其了解如何实施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作用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然后根据制订的临床路径文本培训医生、护士等具体的执行人员,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掌握如何按照路径进行治疗,如文本的填写、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时间安排及变异的处理等。

3.4 严格按路径执行和记录

患者在门诊确诊入院后,医生和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中规定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治疗护理病人,对需要和已经完成的项目,在相应栏内打勾即可。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变异,则由主管护士将详细情况和处理措施记录于变异分析表中。

单病种限价办公室定期组织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如:察看病历了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否与临床路径规定的程序相同;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临床路径治疗模式的满意度及存在的意见等以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满足患者的要求。

3.5 分析变异

及时发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并将出现的变异报告给科主任,科主任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加以处理;然后将该变异及处理方法报告给临床路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讨论变异处理是否得当并分析该变异是否会经常发生,以决定是否要据此修改临床路径。

4 临床路径在实施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

4.1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有利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始终把保证医疗质量作为医疗工作的核心问题,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保证医疗安全,让群众放心。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医院的核心要素和生命所在。由按项目付费转变为按病种付费,这是医疗支付方式的改革,支付方式的改变将迫使医院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经营意识、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均必须随之调整。“单病种限价”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降低医疗费用,但费用降下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医院的服务质量如何保证?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产生下列疑问:既然实施了”单病种限价”,钱交得少了,那么医院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会不会打折扣呢?医院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由于费用限制而“偷工减料”呢?作为一个始终把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医院院长,也必须考虑实施”单病种限价”后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尽管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是不会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但要想让社会消除这些疑虑,就必须要向社会拿出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同时,医院也需要用这些办法来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以达到科学管理医院的目的。我院近几年的实践活动充分说明临床路径就是解决“单病种限价”条件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2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有利于医院节约成本

成本是生产单位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总和。按照卫生经济学理论,医院提供的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因此,医院的成本就是医院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总合。

在“按项目收费”的支付方式下,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外延扩张型”的服务,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浪费了大量的有限的经济资源,形成了高投入、高收入和低结余的循环怪圈。而“单病种限价”的试行则迫使医院不得不由过去的“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建设型”转变,当一种疾病被确定了一个付费标准后,医院要想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考虑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选择有效价廉的药品给患者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医院自觉控制成本。因此,院长作为一个医院的领军人物,在国家实施“单病种限价”后,就必须思考如何在医院内部建立起一种有效控制成本的长效机制,而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就可以达到此目的。这是因为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医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有效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临床医疗行为(服务不到位和服务过度等),从而保证了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控制了医疗服务成本,最终增强了医院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4.3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知情权

卫生经济学理论表明,卫生服务消费者(患者)在消费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专业信息的缺乏,而且还同时存在着经济信息的缺乏,因此,患者与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无法判断,对医疗服务的费用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医院实施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尽管使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所保证,但其随意性却很大,而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偿不足,又使得医院不得不借助于按项目付费来增加医院的收入。由此,难免产生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诱导需求的嫌疑。目前试行的“单病种限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患者就医时的经济信息不对称,使患者对就医费用心中有数,但”单病种限价”却无法弥补消费者就医时的专业信息不对称,即无法让患者对限价后的医疗服务质量放心。通过实施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患者针对某一病种的专业技术信息缺乏和治疗过程中的经济信息缺乏,使他们了解诊断和治疗过程,利于他们的配合和监督,同时可使其作到心中有数,满足其“知情权”,提高满意度。因此,医院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并确保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的要求实施“单病种限价”,才能确保“单病种限价”支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4.4 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有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

实施“单病种限价”后,医院的收费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住了,但医院针对患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却不允许下降,那么,医院如何生存和发展?医院的效益又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同样是困扰着医院管理者的问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效益是医院院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医院管理的根本目的。在当前形势下,没有经济效益作基础而片面强调社会效益是不现实的,而不讲社会效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也是政府不允许的。因此,公立医院必须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影响。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是医院发展的目的。在医院管理中,我们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我院实施的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支付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回顾我院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医院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坚强后盾,而医院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来自于医院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病源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但是,大量的病源不是医院“抢”来的,医院必须凭借先进的管理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良好的社会形象来吸引患者。先进的管理水平可以确保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而医院从事的社会效益则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患者奠定了基础。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为医院实现技术可信,服务优良,收费合理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武广华.病种质量管理与病种付费方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7.

[2]武广华,郑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69-3170.

[3]武广华,郑红,刘国祥,等.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小儿斜疝临床路径的制定[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7,27(9):29-30.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4

为深化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疾病的实施方法,我科作为沈阳卫生局结肠癌单病种疾病的试点单位进行了近半年的运行,同时由于我科尚有部分乳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因此我科可以选用的单病种疾病为结肠癌、乳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对于配合医改所进行的单兵种疾病工作,我科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上认真执行,科里领导尤其是科主任刘东举同志能够经常督促和监管该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全科同志尤其是临床医生能够认真对待该项工作发现符合诊断的临床患者能够积极选用进入临床路径。

但经过几个月的临床实践,该项工作的进展并不太顺利,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者无候选病人,结节性甲状腺肿截至目前有11名患者进入临床路径,按单兵种疾病处理。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5

关键词:单病种临床路径,骨科,护理

临床路径主要针对患者康复问题的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规定的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及管理方式, 他主要是按时间的次序进行的实际细致的一系列过程, 它奉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被照料的原则, 从而最终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后期的护理工作也能够做到最好, 确保不会浪费人力财力等并且是有效的资源发挥到最大用途, 减少资金, 是患者尽快痊愈出院[1]。2010年10月, 我院骨科中心开展骨科手术单病种付费管理, 有376例进入骨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 共478例入单病种管理, 均实施了手术治疗。男性281例, 占58.8%, 女性197例, 占41.2%;年龄16~89岁, 平均48.2岁。脊柱相关手术306例, 占64%, 关节相关手术102例, 占32.3%, 四肢骨折手术70例, 占3.7%。

1.2 实施方法

1.2.1 编制临床路径

科学编制单病种的临床路径是开展单病种定额结算制度工作的前提。组织骨科学会有关专家和部门根据当前比较成熟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指南、卫生部和自治区卫生厅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等, 科学编制该病种最基本的临床路径, 该临床路径包括常规项目检查、治疗用药品种、用药的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麻醉选择、护理要求、所用材料等, 确定骨科手术的管理标准。

1.2.2 规定操作要求, 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单病种缴费相关规定, 临床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有效合理的临床路径去给患者进行诊断, 检查, 护理, 然后决定手术的进行。我们医院按照在骨科里面的常发病、治疗方案、临床路径规范等结合具体的状况, 规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要求。方案细化到每一个诊疗方法、诊疗项目、诊疗环节以及收费代码等, 同时编制该病种的临床护理路径。

1.2.3 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前, 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骨科手术的护理, 单病种质控健康教育,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评分, 出院后的随访、康复指导。不定期对上述内容进行考核、强化。

1.2.4 责任护士的主要工作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种、手术方案以及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家庭经济等综合、全面评估每一位患者情况, 与主管医生协商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让患者主动参与、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1.2.5 时刻监管患者情况, 逐渐改善自身

对单病种价格进行管理, 减少较贵医药的采用, 防止滥检查。应该严格检查并且登记单病种限价病种, 其中含有到临床路径患者的多少、住院的时间、治疗前住院的时间、住院需要的钱数、医药费、患者的转院或出院、患者满意程度、临床路径进行时发生的变故或问题。相关负责人员每月应该就临床路径进行的状况以及达到的作用做出总结改善, 探讨问题, 然后进行优化, 从而使治疗效果更佳, 并且花销可以减少。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包作统计处理, 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 7 8例入单病种管理平均住院时间由原来的1 9.7 2 d, 缩短为15.45d;平均住院费用由实施前的32017.22元, 降至30976.58元, 满意度由98.17%提高到99.9%。详见表1。

3讨论

对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限价”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并且使其更易管理, 包括医疗技术服务的及时、安全、有效、适宜、连贯、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对患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治疗费用的控制。我们在进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使患者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安全的医治, 不能由于花费的变少就去缩短治疗, 不尽心照顾患者, 并且医治之后的护理工作应该更细致, 应该更科学的使用医药减少浪费, 减少花费, 如此便可确保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使医生和医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2]。

对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限价”使药占比减小, 单病种限价的费用是按照临床路径用药收取的, 防止医生随意用药, 能够使医生在用药的时候不会受利益的影响, 避免药品“回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使“以药养医”情况得到控制[3], 使治疗后的护理更科学有效。对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限价使药占比减小, 和直接降低医药的价钱相比更能得到预想的结果。

对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限价”可以为医院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本组资料结果表明:2010年10月实行单病种限价骨科手术后, 骨科手术年增长了18.3%, 总收入增加约2千万元。固定资产未增加投入, 人数也没有变多, 只是运转速度变快就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得到了更高的收益, 病患也得到了更好的治疗。只要有医院有较多的病患, 并且治疗效果最佳, 那么该医院的收益也将增多, 然而那许多的病患不能“抢”来, 医院应该依靠自身先进的治疗体系、医疗技术、良好的服务以及社会形象使患者自己来。治疗要花费的钱减少了, 患者变多, 让之前因为支付不起治疗费用的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医治, 从而得到健康。

骨科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进行,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去照顾患者, 按时有步骤的做完整个整个过程, 这样可以使患者和护理人的关系更好, 使护患之间更加亲密[4]。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 可以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性、自律性, 增强成就感, 可以保障护理管理质量。

骨科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护士每天按照表格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护理措施, 规范了诊疗行为,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 更好的关心和照顾患者。

骨科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患者应该时刻清楚自身的情况,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加强患者自身护理意识, 是护理过程取得最好的结果。进行护理的两方应该彼此促进, 从而做到护理工作人员积极护理, 患者积极参加治疗护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亮, 张颖, 胡牧, 等.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26 (7) :497-500.

[2]陶红兵, 郭石林, 陈璞, 等.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2) :63-65.

[3]武广华, 郑红, 刘国祥, 等.以循征医学为依据的小儿斜疝临床路径的制定[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12 (9) :29-30.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6

1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收费

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 对于一个特定的诊断或程序, 在最适当的时间所采取的经过最佳排序的措施。

单病种收费是指病人患了单一病种, 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 医生按照该病种既定的技术服务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患者按照由物价部门核准的医疗费用收费标准付费。

成熟的临床路径是开展单病种收费的前提, 通过规范临床路径, 可以合理配置医院的各项资源, 建立起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模式。同时, 也为医疗费用的有效评估奠定了基础, 使我们可以制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收费标准, 避免收费项目的随意性, 最终达到规范医疗行为, 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有了规范的的诊疗规范和规范的收费标准, 患者就会享受阳光透明的服务, 医患矛盾就会大大减少, 纠纷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2 从案例分析中发现问题

本文通过对67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费用开支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揭示了按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收费工作时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2.1 人均费用按年龄段分析

表1是从某省属医院2009年白内障手术病例中, 随机抽取的67位患者所做白内障手术发生的费用, 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的统计分析。

从统计情况看, 67位患者所做手术眼数为85只, 即大多数患者只做了一只眼睛。从开支的费用情况看, 平均每只眼睛手术费用为6 282元, 除50岁以下年龄段人均费用比较高以外, 其他年龄段每只眼睛的手术费用均在5 500~6 500元之间。最低的5 549元与平均数相差11.67%, 最高的9 219元与平均数相差46.75%。费用最高的50岁以下这个年龄组, 患者比较年轻, 对人工晶体要求特别高, 其中有一个患者单两只眼睛的晶体就开支了16 840元。

2.2 费用构成情况分析

从费用构成情况看, 白内障手术主要费用构成比例为:手术麻醉费占42.05%、人工晶体占41.33%、药品费占5.11%、术前检查费用占7.89%、其他费用占3.62%。在这些费用中, 有些是可控的, 如人工晶体;有些是不可控的, 如患有其他多种疾病的患者, 在做白内障手术时, 引发或并发了其他疾病所产生的费用。

2.3 费用按性别分类分析

研究显示:男性患者每只眼睛所发生的手术费用高

于女性患者。本案例中32位男性患者人均发生费用8 097元, 比女性人均费用高出245元;32位男性患者手术39只眼睛, 每眼费用6 644元, 比35位女性患者手术46只眼睛费用高出669元。从数据上看, 白内障手术费用有性别差异, 至于差异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医务人员从医学角度作进一步有科学依据的说明。而在实际医疗过程中, 很多疾病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性别差异。

2.4 按平均住院天数分析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白内障手术的平均住院天数按患者例数计算均为6天, 按每眼手术计算均为5天。该院所计算的平均住院天数与国家卫生部颁发的 (2009版) 老年性白内障的标准住院天数6天完全吻合。这说明, 白内障手术住院时间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另一方面, 部分患有其他特殊疾病的患者的住院天数却要大大高于平均住院天数, 本案例中一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粘血病、脑萎缩等13种其他疾病的患者做白内障手术时共住院22天;而另一位糖尿病患者住院12天, 这两位患者的住院天数均大幅超出平均值。

2.5 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手术患者情况分析

研究显示:在67位白内障手术患者中, 有40位患者患有其他疾病, 平均每一位患者患有2.9种其他疾病。经查实, 本案例中那位同时患有其他13种疾病的患者, 且每眼费用要高于平均数170.75%。这就是说, 如果某一手术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引发其他疾病, 或有其他并发症发生, 轻者会使用与治疗白内障手术无关的检查和药品;重者, 还将启动其他临床路径。

从表2对白内障患者按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进行的分类统计分析还可以看出, 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 在做白内障手术时所花的费用存在很大差异, 如冠心病患者组平均每眼花费7 192元, 比没有患其他疾病的无他病组平均每眼多花费1 568元, 比全部67位患者平均数6 282元多910元。因此, 当我们在执行单病种收费时, 如果对这些费用处理不当, 不与患者及时沟通, 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6 临床路径外发生的费用的处理

对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 (2009版) 临床路径和2004年版《福建省省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计算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应支付的费用与本案例进行比较, 每一年龄组的患者都有发生临床路径外的治疗 (平均2.9个) 和其他疾病的费用, 该费用平均为每眼914元。

按临床路径计算的费用, 根据该院自已测算, 在试行阶段, 可以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试行;但是, 若一旦由物价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正式颁发后, 就是法定的单病种收费标准, 只要是按临床路径进行的白内障手术, 其费用就不能变化, 除非是患者并发有其他疾病, 由医院告知患者同意由本人另行支付的除外。同时, 财务部门还要对单病种标准费用与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调账处理。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发现,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收费在实际操作中复杂多变。在制定临床路径、选择使用临床路径、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和使用单病种收费标准时,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 特别是对某些还不很成熟的临床路径, 就不宜作为制定单病种收费的依据, 也不宜盲目使用单病种收费标准收费。

本文案例中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疾病, 用来实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收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它的分析, 笔者认为在使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标准收费时, 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3.1 临床路径要科学严谨, 在执行中逐步完善

国家卫生部已经颁发了综合医院112种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医院的临床路径正在制定中。考虑到我国各级医院执行临床路径才刚刚起步, 各地在执行中还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作适当改进, 并逐步完善, 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将其作为国家法定的一种医疗规范。

3.2 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 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3.2.1 许多疾病与年龄大小有关。如本案例的白内障, 大多数都在50岁以上才会发生, 其中50岁以下的仅有2例, 但这两例患者手术费用却大大高于平均值。因为年轻患者的消费观念不同于老年患者, 他们的材料要求更高, 这就不能将其纳入按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进行收费。

3.2.2 执行临床路径的患者, 往往还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得不兼顾考虑。如本案例中, 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治疗起来就会比普通患者麻烦很多, 而且住院天数也更长。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经常会诱发或并发其他疾病, 这时, 有的并发症就得转入其他临床路径, 不转入其他临床路径而发生与本路径无关的药品费、检查费和治疗费等费用就必须事先告知患者, 或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患者另行支付。

3.2.3 在执行临床路径时, 许多疾病往往还与患者性别有关。虽然本案例所选取的白内障手术在性别差异上表现不明显, 但在按各年龄组统计分析时也发现, 每个年龄段的男性患者费用均要高于女性。在实际医疗工作中, 很多疾病亦是如此, 且表现更为突出。

3.2.4 执行临床路径的疾病, 往往还存在个体差异。由于每位患者有其自身的个体差异, 如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特殊过敏、其他疾病、地区差异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治疗时间长短的差异, 治疗时间相差1倍以上的患者也大有人在。由于治疗时间长短差异而导致的用药量和各种消耗也会直接影响其费用的多少。对此, 卫生部在颁发的临床路径中, 对于患者的住院时间, 规定了一个区间, 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标准住院日为7-14天等, 这就为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或执行单病种收费带来了不少麻烦。

3.3 按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收费, 要充分与患者沟通

医院在按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收费时, 务必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并与患者签署单病种付费协议。在协议中要明确, 凡超出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转其他路径、治疗其他疾病, 以及患者自已要求开药等所发生的超标准费用由病人另行支付。

3.4 建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正常的调价机制

从我国现阶段医疗收费价格管理情况看, 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由国家制定, 而且制定和调整的周期都很长。因此, 应建议物价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单病种收费标准时, 应同时建立起正常的调价机制, 如每年应根据价格指数、GDP的变化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3.5 医疗机构要制定出规范的账务处理原则

医疗机构按照单病种收费标准收费后, 医院财务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原则。因为单病种收费标准是一个包干总数, 它将手术、麻醉、耗材、药品、治疗等相关费用分别确定为一个固定值, 而在实际执行中各项费用刚好相等的情况是很少的。这些费用中手术、麻醉、治疗费用都还好处理, 但药品、材料消耗费用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它们里面分别含有药品或材料购入成本和加成收入, 当有多于少于应收费用时, 财务上就得另外做一笔冲销多做收入和成本或增加一笔少做收入和成本的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王藩.我国单病种付费制度研究与实践效果分析[J].卫生经济究, 2009 (6) :37-38.

[2]邵志华.实行单病种收费的经验和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 2008 (11) :23-26.

[3]文芳.阑尾炎单病种患者的费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4) :313.

[4]贺家云.我院实行单病收费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4) :284-285.

[5]李建强.医院按单病收费与按项目收费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6) :341.

[6]陈宏志.单病收费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13) :2073.

从个列病种的临床路径谈病种收费 篇7

一、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 它是在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 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压力、负担过重的背景下产生的[3]。近20年来, 临床路径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的医疗和家庭保健机构中。我国在1996年第一次引入临床路径的概念[4]。

临床路径[5]是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 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 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 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它是一种很好的医疗经营管理方法, 其管理内容包括规划、过程、结果及改善四个动作, 在缩短住院天数, 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已展现出它卓越的优点[6]。

二、痔病不同临床路径对住院费用影响

痔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我国1975-1977年普查了155个单位, 受检总人数为76692人, 其中可供分析者共有57292人, 患有肛门直肠疾病者33837人, 总发病率为59.1%, 其中痔病患者26503人, 占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87.25%, 在痔的发病人数中, 混合痔占24.13%[7]。近年来有资料显示痔患者中混合痔患者约占65.9%[8]。可见混合痔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 混合痔的手术方式也不断多样化。消痔灵注射术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作为传统术式代表, PPH术与切闭术为新开展术式。

近年来, 国内对各术式比较报道如下:张永刚[9]等应用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各100例, 其中消痔灵注射术组中Ⅲ度痔42例, Ⅳ度痔58例, 手术时间为 (35.5±20.0) 分钟, 住院时间 (7.2±1.9) 天, 住院费用为 (1800±300) 元, 术后恢复工作时间 (10.3±2.4) 天;PPH术组Ⅲ度痔38例, Ⅳ度痔62例, 手术时间为 (30.1±8.1) 分钟, 住院时间 (4.1±1.2) 天, 住院费用为 (6005±300) 元, 术后恢复工作时间 (8.9±0.2) 天。结果显示:与消痔灵注射组相比, PPH组住院时间短, 但费用昂贵。两者在痔分期上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上无差异。王晓豪[10]等运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PPH术治疗痔疮分别91例与123例, 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组Ⅰ度痔36例, Ⅱ度痔44例, Ⅲ度痔35例, Ⅳ度痔7例, 环状痔1例, 总住院时间 (10.10±4.20) 天, 术前住院时间 (2.66±1.64) 天, 术后住院时间 (7.45±1.35) 天, 总住院费用为 (2829±726) 元, 除吻合器外费用 (2829±726) 元;PPH术组Ⅰ度痔31例, Ⅱ度痔23例, Ⅲ度痔19例, Ⅳ度痔10例, 环状痔8例, 总住院时间 (9.56±3.31) 天, 术前住院时间 (3.48±1.85) 天, 术后住院时间 (6.08±2.89) 天, 总住院费用为 (7036±1115) 元, 除吻合器外费用 (3189±939) 元。结果显示: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组相比, PPH组术后住院时间短, 但费用昂贵。两组在总住院时间、除吻合器外费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柯玮[11]等运用痔切闭术治疗34例Ⅲ-Ⅳ度痔, 其中环形痔19例, 融合痔13例, 单发痔2例, 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 (8-20分钟) , 平均住院时间5.21天 (1-14天) , 平均住院费用约3500元左右, 最低2500元, 最高4600元。

三、建议

(一) 从临床路径理论看, 混合痔最佳手术方式是消痔灵注射术

痔病在我国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 规范痔病的临床路径, 制订一套最佳的、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为痔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目的, 参考目前国内痔病手术收费标准, 消痔灵注射术注射单个痔核费用在80元左右, 一般注射3个痔核。在术后用药上, 它较其它术式少用止血药物, 甚至可以不用, 降低了住院药品费用。综观混合痔手术方式, 消痔灵注射术简单易行并且住院时间并不明显高于近年新开展术式。结合国内的临床报道, 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费用低廉, 可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 消痔灵注射术是确定痔病临床路径所应选择的最佳手术方式, 有效地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 规范医疗行为, 制订完善诊疗规范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织一批专家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涉及病种的的临床指征、人群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 依病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手术、手术技术难度、住院天数等因素进行同一病种分级, 然后在规范临床诊疗路径的基础上对所有病种不同级别的成本进行测算, 从按单一的项目定价过渡到按病种与项目相结合的收费方式, 同时加快单病种定价相关要素的研究, 以逐步转变医疗服务定价和收费方式。并以全国医院对该类疾病治疗的平均成本 (总括了入院时的管理费、检查费和给药费等) 为依据, 制定全国范围内相应病种不同层次的参考价;督促医疗机构依照临床路径, 制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制度;加强对医生用药的培训、监督与检查,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对科室、医生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监督, 定期公布各科室和医生检查、用药情况;建立诊疗规范评价制度, 科室和医生合理用药、合理诊疗要作为考评医生职称晋级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三) 培养专业医疗价格管理人员

政府应组织医疗专家、物价、工商等部门编纂医疗服务价格规范, 配合规范临床诊疗路径实施, 逐渐实施病种收费, 培训物价、工商、保险、医院等专兼职收费管理员, 实施资格考试制度和再教育制度, 确保医疗价格政策得以正确的执行, 形成有效的监督,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云岭对单病种限价收费的伦理学讨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 18 (3) :61-63

【2】田国栋程晓明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经济和职工收入增长规律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6, 9 (3) :122-124

【3】徐德志学习国外医院管理加速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 (一)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19 (5) :319

【4】鱼敏关键路径在美国的应用[M]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6, 13 (12) :61-63

【5】吴袁剑云等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6】吴袁剑云李庆功临床路径:医院的生存现发展策略[J]中国卫生政策2002, 8:13-17

【7】石焕芝任宝印肛门直肠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 20 (3) :10-12

【8】顾强肛门直肠疾病3002例分析[J]甘肃中医, 2000, 13 (5) :41-42

【9】张永刚谷云飞消痔灵注射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化手术学杂志2007, 11 (4) :296-298

【10】王晓豪崔俊辉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和Milligan-Morgan术治疗痔疮的结果比较 (附214例临床病例分析) [M]浙江大学医学院2007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8

关键词:心力衰竭单病种质量控制表,二级医院,临床转化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 卫生部发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2008-2010年“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中, 明确心力衰竭需进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研究, 成为医院管理年的重点工作之一[1]。心力衰竭单病种质量控制表2011年1月-2013年1月, 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实施, 选择200例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质量分析评价标准, 医务科对每季度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每个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构成、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做了综合的评价、汇总、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心力衰竭且单病种2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 急性左心力衰竭48例, 急性右心力衰竭5例, 缺血性心肌病69例, 高血压+心肌梗死21例, 高血压20例, 心肌梗死22例, 扩张型心肌病5例, 风湿性心脏病10例。

1.2 方法

1.2.1 根据“心力衰竭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设计表格, 如表1所示。

1.2.2 200例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NYHA) 分为Ⅱ~Ⅳ级。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少尿、浮肿等临床症状。每位患者入院后按表1治疗 (除外药物禁忌证)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左心室功能评价

所有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 Ⅱ级45例 (22.5%) , Ⅲ级129例 (64.5%) , Ⅳ级26例 (13.0%)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首次胸片 (包括肺CT) 评估包括 (院前完成) 有肺淤血122例 (61.0%) , 无肺淤血78例 (39.0%) 。超声心动图检查, 其中62例 (31.0%) 在入院后48h内或院前完成, 138例 (69.0%) 在48h后完成。左室射血分数 (LVEF) (52.53±12.38) %,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P) (48.37±10.21) mm。LVEF低于50%的患者92例 (46.0%) , 大于50%的患者108例 (54.0%) 。

2.2 药物治疗

住院后即刻应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住院后5例 (2.5%) 未应用β-阻滞剂, 因心率<50次/min 3例,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2例;6例 (3.0%) ACEI/ARBs未用, 4例未使用因重度肾功能不全, 2例血压低于90/60mmHg (1mmHg=0.133kPa) 。其余189例 (94.5%) 包括住院期间全部应用。有12例 (6.0%) 患者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洋地黄制剂, 出院后继续口服原来的药物。

2.3 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 (CRT)

临床研究[2]已证实, CRT作为药物治疗辅助和替代疗法, 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改善多项心功能检测指标, 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 延长生存期。对患者讲解CRT治疗的适应证, 11例 (5.5%) 有指征, 建议到三级医院行CRT治疗。

2.4 治疗效果与健康教育

患者经治疗后全部出院, 其中治愈出院的56例 (28.0%) , 好转142例 (71.0%) , 未愈包括转上级医院2例 (1.0%) 。198例 (99.0%) 接受健康教育, 包括用药知识、饮食、功能锻炼、定期复诊等。

2.5 疗程及费用

200例患者平均每例患者住院天数为 (10.9±6.1) d, 平均每例患者住院费用为 (7 085.9±1 826.5) 元, 床位费 (289.4±102.8) 元, 检查费 (4 386.4±1 602.6) 元, 药费 (2 662.9±1 768.3) 元。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冠心病在心力衰竭中占较大的比例。与我国既往调查[3]相符。左心室功能测定对心衰的诊断很重要, 直接关系到用药治疗。但特殊心衰不典型, 或合并其他疾病情况, 还要根据BNP或NT-proBNP、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红、肌钙蛋白, 心肌酶) 、血气分析等。本次报道显示, 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全部使用, 这是因为这部分患者都有体液潴留, 快速使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关于CRT治疗, 11例 (5.5%) 有指征 (包括转院的2例) , 通过告知建议到三级医院行CRT治疗。

健康教育是心力衰竭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4], 200例患者全部接受。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离不开护理, 因此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过程[5,6]。有报道[7]显示, 日本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d, 住院费用分别为36 157.73元和40 675.08元。与其相比, 我院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通过实践心力衰竭单病种质量控制表, 可以强化医生规范心力衰竭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 避免入院时治疗心衰使用药物的遗忘及其他相关必要措施,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规范单病种和临床医疗行为。

以心力衰竭单病种质量控制表为单病种推动工具, 组织全科开展规范心力衰竭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以带动整个医院单病种实施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吉善, 张振伟.开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中国医院, 2010, 14 (5) :2.

[2]高鹏, 范静波, 程康安, 等.心脏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临床经验总结[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 17 (2) :100.

[3]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上海市1980、1990、200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及治疗状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1) :24.

[4]戴海文, 虞意华, 严静, 等.开展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和心衰患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 10 (2) :129.

[5]米培燕.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128例有效性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16) :67.

[6]陶燕燕, 高亚梅, 权亚玲.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3) :106.

单病种临床路径 篇9

1 临床路径的制定

1.1 制定原则

以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指南[3]为依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由多科专家及医院管理人员协作,根据《病例分型管理理论与实践》[4],按照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伴随症状等,将病例划分为单纯普通型、单纯急症型、复杂疑难型、复杂危重型即A、B、C、D四种类型,制定单病种的临床路径。

1.2 病种选择

我院有针对性地对全院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花费较高的疾病,选取A、B型病例,排除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的C,D型病例作为入组对象。制订临床路径,共有116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建设。

2 临床路径的实施

2.1 保证措施

2.1.1 实施前培训。

临床路径形成书面文稿后,我院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由参与制定临床路径的各科专家及医院管理部门的专家讲解,让临床路径的执行者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实施方法,以保证临床路径的全面实施并且落实到每个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1.2医院的支持。

临床路径是有着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保证促进康复、节约成本、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为确保临床路径实施,打破临床路径执行中的瓶颈,减少来自医院因素的变异,减少大型检查的预约等待时间,我院购进一系列大型设备,其中包括一台24排CT机、一台3.0核磁共震机、6台彩色超声仪、10台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10台24小时动态血压仪,以保证患者在临床路径的规定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检查、评估,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来自医疗机构的变异。

2.1.3 定期的督查。

在实施临床路径后,我院由医务处人员和医学专家成立了质量督导小组,定期到科室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路径落实到每个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之中。

2.2 实施过程

2.2.1 患者入院时,由负责医生向其阐明所患疾病的诊治临床路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诊疗目标,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5]。负责医生、护士严格按照每日的诊治临床路径内容,对患者作出处理,并观察病情状况。

2.2.2 医护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规范诊疗行为,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患者、不同医师的医疗差异[6]。

2.2.3 出院时,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整个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由科主任及护士长监督,并由医院督导小组不定期考核。

3 效果评价

3.1 评价标准

参考国内外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标准,我们的评价指标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等。

3.2 评价结果

我们选取重点学科中医疗技术含金量高,医疗安全难度高的3个单病种(骨盆骨折、尿道狭窄、髋关节置换术)、对没有重要脏器损伤等合并症及并发症能够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将2008年实施临床路径的一组病例与2007年未采用临床路径的一组病例进行比较。为平衡2007、2008年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我们均采用同一病种的A、B三种类型,舍去变异较多的C,D型病例类型。并进行两组病例分型统计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我院1650张开放床位,平均住院天数从2007年的11.58天下降到2008年的10.5天,下降了1.08天,使用率为101.9,比2007年提高了3.43%,出院病人数为27312,较2007年提高了10.73%。骨科是我院的临床医学中心,有床位数400余张,平均住院日2008年为8.86天,比同期下降了2.5天,其中大手术率增长了21.6%,中手术率增长了8.91%,使用率为98.33%,出院病人数增长14.13%。我院泌尿外科以尿道狭窄的修复重建为特色,平均住院日从2007年的12.21天下降到2008年的11.16天,比同期下降了1.06天,使用率为106.53%,出院病人数增长7.19%。

我院骨科是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以创伤疾病的病人数量最多,在创伤骨科中骨盆骨折出血量最多,诊治难度相对较大,我们用临床路径的方法管理结果如表2。

由表2可见,2008年实施临床路径后骨盆骨折平均住院天数与2007年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由18.53天下降到14.93天,达到了预期的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目的。住院总费用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在下降的医疗费中,我们再具体聚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的变化情况。

在骨盆骨折的临床路径制订中,我们对预防性运用抗生素进行了合理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上海市卫生局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规定了我院所有手术科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品种、剂量和时间,使预防性运用抗生素的费用较2007年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我们结合国际的循证医学经验,对骨盆环的骨折我们运用了导航技术,使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输血量从2007年的平均800毫升/人下降到目前几乎不输血,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尿路狭窄运用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从2007年17.29天下降到14.42天。平均住院费用与2007年比较没有显著差别。2007年我们的技术是在腰麻下用包皮黏膜进行狭窄尿道的修复、重建术,修复长度为5cm左右。2008年我院泌尿科在全身麻醉下,切取舌粘膜和口腔粘膜,进行狭窄尿道的修复、重建,长度能够增加到15~20cm,单位尿道修复费用(总费用/尿道修复长度)由2007年的11090/5=2218元降到2008年的11310/18≈628元,两者比较P≈0,有显著性差异,费用显著下降。

髋关节置换术2008年平均住院天数较2007年比较显著下降,由13.83天下降到11.24天。但住院费用较2007年有明显的升高,升高的原因见表6。

在髋关节置换的疾病费用中,我们可以看到预防性运用抗生素的费用有明显下降。在贵重材料费上有明显的升高,原因之一是为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引起重要脏器栓塞的发生,结合循证医学,我院对于可能会引起心、肺、脑栓塞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干预,对有新鲜、易脱落的血栓患者预防性地下腔静脉放置滤器,滤器的费用较贵,使贵重材料费有所上升。从医疗安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总结,2008年未发生一例严重的栓塞并发症,2007年发生了3例重要脏器的严重栓塞。原因之二是目前使用的更耐用型进口人工股关节头(使用寿命明显提高至25年)使费用进一步的升高。贵重材料费的升高过快,对我们以后的改进提出了新课题,这使我们认识到应当提升国产材料的应用,以降低病人的负担。

4 讨论

从我院2008年实施临床路径后,制订了规范的诊疗程序,确定了住院时间,医院管理者可以依照临床路径的标准来监管,将病种住院时间作为医院医疗质量或者医院领导考核的指标之一,控制住住院时间,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也有利于增加医院的收入,住院时间的减少,将会使医院床位周转加快,单位时间收治的患者增加,医院总体收入将会增加,而且医院的平均成本会下降[7]。

2008年我院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分析缩短的因素包括:(1)引进了一流的、大型的设备提升了辅助科室的检查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缩短大型检查的预约时间;(2)规范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使预防性运用抗生素的品种及使用天数更合理;(3)按照循证医学,保证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经过近一年临床路径的运行,收到良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对进修医生、实习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统一了医疗服务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这同国外[8]实施后效果基本一致。

临床路径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的工作需进行以下的改进:(1)将目前书面的临床路径电子化、信息化,做到可实时提醒、监控;(2)建立完善的临床信息集成系统及变异信息收集系统,以完整的收集数据,及时分析,完善策略。

经过我们临床路径的实践,体会到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医疗管理模式,能使医务人员连续主动地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将高质量的诊治方案提供给每一位医护人员,统一提高诊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所以借鉴国外实施临床路径的成功经验,结合循证医学,针对我国的医疗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医疗国情的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提高医院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INK-HUISA,VAN ACHTERBERG T.Pain management:a review of organization models with 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J].clinical nursing,2008,17(5):1986-2000.

[2]唐丽萍,宋涵.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10种常见疾病的费用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31-32.

[3]By Steven L.Lee,Matthew Sena,et al.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Protocol:Process,Rationale,and Initial Results[J].Elsevier Science,2003,10(38):358-362.

[4]傅征,张力.病例分型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

[5]郭婷婷,牛侨,荣惠英,等.大型综合医院一包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21(1):37-38.

[6]刘庆忠,王丽娟.浅谈引入临床路径的准备[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66-7.

[7]陶红兵,陈璞,方鹏骞,等.临床路径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7)16-17.

上一篇:预防与逃生下一篇:喜剧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