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临床路径

2024-06-04

ICU护理临床路径(精选10篇)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1

ICU是医疗机构为重症患者设置的加强护理的特殊病房。重症ICU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的特点要做到护理的全面, 而临床护理路径 (CPN) 模式是一种护理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为需要护理患者提供的一种照料护理的方法, 应用图表为患者规范护理时间、诊治时间、护理方法等, 促进患者尽快得到康复。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ICU住院的时间已经减少经济费用。我院收治的ICU患者应用了临床路径式护理方法, 效果明显,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的500例患者均是我院收治的ICU患者, 其中男275例, 女225例, 年龄20~91岁, 平均年龄 (52.6±5.3) 岁。急性的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II评分13~37分, 平均 (25.8±5.6) 分。患者入ICU的原发病有肺炎、突发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肾衰竭、脑中风、腰椎骨折以及经过严重手术后的患者等。本组的患者根据入院的时间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APACHE II评分以及发病原因均无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通过患者的病情实施适当的抢救, 随时对患者病情监测, 并且做到基本的护理, 以便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等。观察组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 方法如下。

1.2.1 制定临床护理的路径

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的小组, 并且根据ICU5年内收治的患者资料和护理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按着入ICU的时间情况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路径表主要包括临床查体、病情的检测、治疗护理手段、药物治疗、患者的监护、日常饮食、患者心理护理手段、健康知识教育、并发症的检测预防和治疗、检测的标准化、护理人员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以及从ICU转出的临床指证等[1]。

1.2.2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手段

临床主要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进行护理工作, 在完成路径表中的一项工作后, 要在路径表相应的位置打对号, 还没有完成的项目打错号, 没有完成的工作项目要在备注栏上面填写原因以及护理人员的姓名[2]。为了保证患者诊断护理过程中的规范一致, 医护人员不得随便改动护理和诊断流程, 如果有特殊变异情况发生, 需要在变异情况分析的备注中做好记录。对临床路径护理要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改正, 对于原有的路径进行评价和改善, 并且标注好改善的时间和签名[3]。

1.3 对比指标

对两组的以下情况进行对比ICU入住的时间、护理的全面性 (一般护理、急救治疗的护理、并发症护理和预防、制定护理的制度) 、护理过程中不良事故的发生和医患的满意程度等几方面。护理的全面性共有4个审核的标准, 患者要对以上4方面进行评分, 每个项目的满分是25分, 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非常满意即为100分, 而非常不满意即为0分。

1.4 统计学的处理

运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250例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在ICU的时间为 (8.8±1.4) h;出现护理事故的共有4例, 占1.6%;护理全面情况占92.4%, 有231例患者;医生满意度为 (98.6±4.4) h;患者满意度为 (97.3±5.9) 分。而对照组的250例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在ICU的时间为 (10.7±2.0) h;出现护理事故的共有17例, 占6.8%;护理全面情况占84.0%, 有210例患者;医生满意度为 (90.3±5.65) 分;患者满意度为 (90.6±4.8) 分。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ICU的时间、出现护理事故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在护理的全面度、医患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ICU的患者一般存在原发疾病多样化、疾病病情复杂严重以及恶化快等特点, 因此对ICU患者的及时监测和护理治疗的责任非常艰巨, 而随着ICU患者的增多, 临床各项的护理工作变得非常繁重病情要求很高。临床护理路径 (CPN) 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是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入手, 以心理、病情等几方面全面的制定护理措施, 规范了护理时间、诊治时间、护理方法等, 促进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避免不良事故发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 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的观察组, 在ICU的时间、出现护理事故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在护理的全面度、医患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总之, 运用临床路径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效果, 帮助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中临床路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5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0例患者, 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 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式的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护理, 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在ICU的时间、出现护理事故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在护理的全面度、医患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模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效果, 帮助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模式,ICU,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雪英, 刘捷护.路径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 :109.

[2]任卫红, 杨宇清, 谭文京, 等.ICU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思考[J].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2) :19.

[3]王小红.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 (5) :93.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2

【关键词】ICU;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问题;对策

护生参加ICU实习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CU是一个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处理讲究时效的场所。它集中了现代化的生命监测仪器和设备,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而深。对于实习护生,在教材中无专门的重症监护课程,给我们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1]。 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实习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1 ICU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环境因素

ICU(特别是综合ICU)仪器设备多,工作人员多,危重病人多且来自不同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治疗项目繁多,随时需要抢救,加之无家人陪护,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而护生实习时间仅为4-6周。因实习时间短,加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部分护生到ICU实习时常无所适从,适应环境慢,易产生恐惧、焦虑、压抑感,难以进入工作角色。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未进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而直接进入ICU实习的护生。

1.2 带教方面

1.2.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ICU工作繁重,年轻护士多,使得一些低年资的护士不得不担任带教任务。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不断更新,高档仪器的引进,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1.2.2思想上存在误区,缺乏带教热情。

部分护士思想上存在误区,对护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认为护生实习是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但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护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各项护理操作要领,对具体工作无法独立完成,这样不但对工作帮助不大,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部分护理人员不愿对护生多讲解,只是自己操作,对护生缺乏带教热情,使护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氛围,易产生厌倦情绪,达不到实习目的。

1.2.3缺乏专职带教老师,带教方式不妥。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绝大多数带教老师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带教课程培训,带教工作基本上是兼职完成的。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方式欠妥,带教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带教中过于刻板,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要求又过于严格,态度冷漠,沟通交流少,使护生不敢提问或动手操作,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护生方面

1.3.1职业素养欠佳。

部分护生就读护理专业并非自愿选择,而是父母为了子女将来就业所选择的一条出路,所以在校学习不努力,上班时玩手机,打电话,不遵守劳动纪律,缺乏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1.3.2 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差

目前大多数护生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吃苦,上班时多数是在老师分配下完成一些简单操作,缺乏主动勤奋和工作热情。轻视基础护理操作,喜欢做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导尿、吸痰、插胃管等,因缺少临床实践,患者对护生缺乏信任,不愿其为自己操作,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护理操作技术掌握较慢。

1.3.3 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护生法律意识浅薄,在校时缺少法律知识教育,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护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医院的医疗纠纷知之甚少,有的护生认为出了差错有带教老师负责,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明确,所以在实习中不能从法律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易造成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健全科室带教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反馈带教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设带教组长,采取“一对一”跟人带教模式,护士长负责教学质控 。

2.2 做好入科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包括学历、来源、是否转过科等,正确评估学生状况以便分配时有的放矢。针对时间短,环境特殊的情况,首先应由带教组长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筑布局、特点和分区管理要求以及工作制度、疾病类型,使护生尽快熟悉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对不同时期、不同学历、不同学校要分别制定带教计划。提出要求。然后由带教老师具体实施临床带教。

2.3 嚴格选拔带教老师

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以老为先的带教模式,选拔带教老师时,除重视学历外,还应强调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按照临床教学要求选拔带教老师。选择工作敬业,业务能力强,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为带教老师,大专、本科护生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带教。带教老师必须走出误区,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护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田建英,ICU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年04期;

[2] 叶琳,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86例ICU患者,每组43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3~60(42.53±8.34)岁;8例为心力衰竭,9例为脑外伤,7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为胸外伤,6例为消化道出血,4例为颅内出血;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4~61(43.16±9.61)岁;7例为心力衰竭,10例为脑外伤,8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为胸外伤,7例为消化道出血,3例为颅内出血。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救治治疗,并给以患者基础护理措施等。

1.2.2治疗组ICU护理临床路径措施,(1)要求医护人员良好配合,在较短时间内组成抢救应急小组,并配对值班。(2)在排班上坚持按ICU层级护理核心能力高低搭配原则,每班N3或以上能力以上年资护理人员为组长,负责制定抢救计划,并协调指挥低年资N0~N2层级的护理人员的工作。(3)在遇到急症抢救时,有序的抢救护理配合:高年资(N3或以上以上)护理人员站在患者床头,主要负责呼吸系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等进行观察;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中年资护士(N2~N3)主要负责循环系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上心电监护,协助医生除颤,必要时做心脏按压;执行所以的口头医嘱,配合医生做各种穿刺检查;低年资护士(N0~N1)负责必要的压迫止血包扎;抢救临时记录及联络等工作。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2],其中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总分为100分,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70~90分为基本满意,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70分为不满意。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和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两组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5.35%、72.09%,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明确护理标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护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护理路径被看做一个多学科的工具,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循证途径,同时,成为业内人士沟通工具。急救护理路径可使急诊护理人员有标准地、有预见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工作,争取治疗时间。对于ICU患者来说,争取有效的治疗时机就是争取患者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3]。临床上,ICU护理临床路径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质量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护理质量。其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明确工作目的,该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监护效能,避免文卫因素产生的治疗差异,促使护理人员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工作,积极参加到抢救中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工作潜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2)节约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抢救效率,临床研究显示,延误对患者抢救1min,其抢救成功率下降7%~10%。(3)该种护理措施要求富含经验的护理人员帮助进行的护理人员,进而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等[4]。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急症抢救中ICU护理临床路径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通过ICU护理临床路径措施护理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均同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在朱翔[5]学者研究中,通过ICU护理临床路径措施护理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3±0.8)min、(2.1±1.2)min、(8.3±1.3)d,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护理人员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中ICU护理临床路径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综上所述,ICU护理临床路径措施可提高急症患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摘要: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12月收治的86例ICU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4.26±0.84)min、(2.18±0.38)min、(8.25±1.15)d、95.35%和(5.59±1.14)min、(5.13±1.51)min、(11.14±2.21)d、72.09%,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医嘱执行时间、住院时间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ICU患者急症抢救中ICU护理临床路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急症抢救,ICU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冼晓兰,罗玉珍,陈雨婵,等.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815-1816.

[2]Jonathan R,Studnek J,Mac Crawford,et al.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an urba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ically powered stretchers[J].Applied Ergonomics,2012,43(1):15-18.

[3]许桂娟,邵铁玲,李素凤,等.ICU护理临床路径在急症抢救中与常规路径的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40-1741.

[4]王英旋.ICU护理临床路径在急症抢救中与常规路径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67-68.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69-02

高血压作为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均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本病的病因尚未得到明确,但已经证实与遗传、环境两因素存在紧密联系[1]。为探究臨床护理的效果情况,本研究选取9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特定时间段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时间段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分组按照1:1取样法进行,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21:24,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6.11±6.16)岁,8例大专以上学历,13例中学学历,24例小学以下学历;观察组男女比22:23,年龄51-89岁,平均(66.88±6.99)岁;6例大专以上学历,11例中学学历,28例小学以下学历。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均未存在显著不同(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均予以高血压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医护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患者入院后第1d起需予入院宣教;护理的过程中可采用座谈会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活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重视对患者的血压予以监测。安排责任护士对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展开护理工作,即记录患者病情、具体护理实践;出院后,依据路径表内容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定。

1.3疗效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本院自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判断,主要包括环境、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关系4领域,单项满分20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比例关系[2]。临床心理学指标:采用抑郁(SDS)、焦虑(SAS)自评量表进行评定,52分是抑郁焦虑量表的标准分分界值,≥52分则表示存在负性情绪,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情绪状态越佳[3]。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结果均行SPSS21.0软件包予以分析,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得到改善,且两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心理学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得到改善;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社会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人们对现在临床护理服务的水平做出进一步的要求,在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4]。高血压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较弱,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5]。由此,本研究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情况发现,本组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患者各领域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患者的入院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活动拟定规划,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予以监测,重视对患者心理、饮食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具有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作用。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经过护理后,心理情绪均得到显著调节,与常规护理相比效果更为显著。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服务方案的选择,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尚未对这一指标进行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具有可行性,其不仅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还可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丽蓉,林阿荣.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6):59-60.

[2]熊建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44-145.

[3]徐兰.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9):1021-1022.

[4]毛惠琼,杨亿平,胡来.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3):443-444.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于本院ICU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中有1例于试验过程中脱落。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均为3~8分, 其中4分12例, 5分13例, 6分16例, 7分20例, 8分19例;入院后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 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18例, 颅底骨折21例, 颅内血肿14例, 硬膜下血肿11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43.68±5.51) 岁, 平均GCS (5.62±2.36) 分;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44.75±5.58) 岁, 平均GCS (5.59±2.40) 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观察要点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饮食、病情观察、急救准备及配合、执行医嘱情况等, 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内容进行护理。有研究表明, 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1周左右, 最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和肺部感染, 故在此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大小。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或者出现血压迅速下降, 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积极抢救; (2) 定期询问患者患者有无腹痛、腹泻、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如出现腹痛, 应详细询问腹痛的部位、程度及持续时间;如出现呕吐、腹泻, 应观察排泄物的性状、质地、颜色等, 如发现有异常, 应及时送检[4,5]。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 参照国内外颅脑损伤护理常规及标准共同制定[6]。包括患者的饮食指导、用药情况、检测指标、检查项目、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出院随访等。具体内容如下: (1) 准备好急救药品、抢救设备及急救绿色通道,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新发症状及病情变化, 如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向医生反应并积极抢救。在急救过程由专门的护士填写护理记录并签字, 护士长及主管护师定期检查护理记录。 (2) 编写颅脑损伤相关普及知识, 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机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由主管护士积极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症开导, 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勇气。 (3) 预防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新发的症状与体征, 详细询问并记录, 做好上述并发症相关高危因素的评估,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出现上述并发症应积极治疗, 加强护理, 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4) 出院时, 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期护理知识普及, 主要包括用药情况、日常防护、饮食禁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等情况, 以使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5) 出院后由专门的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包括患者的康复状况及恢复程度, 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

1.2.3 填写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 由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共同完成。按照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 责任护士应每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执行, 评价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在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上, 对已执行的内容进行打勾并签名, 把没有执行的内容作为下一阶段工作中的重点, 记录并详细交班。护士长每日带领主管护师进行护理查房, 检查并监督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 如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处理。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临床路径中的标准并记录偏差。出院当日由患者及家属填写“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并回收。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抢救相关费用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根据患者的评分状况将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 未发生36例, 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中, 发生应激性溃疡12例, 未发生28例, 发生率为30.00%, 两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39, P<0.05) 。

2.3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现代研究发现, 颅脑损伤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胃黏膜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胃黏膜缺血, 进而促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同时重型颅脑损伤后, 若伤及下丘脑部位的神经中枢, 并使其处于兴奋状态, 植物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作用将进一步通过脑干传到胃肠, 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 而发生消化道溃疡[7,8]。国内外研究均报道, 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是临床危急重症, 出血率及病死率高达40%~70%, 故采取及时的措施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至关重要[9,10]。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明确的护理模式, 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而制定的, 这种护理模式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 包含了护理学、循证医学、质量保证、药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管理思想[11,12]。临床护理路径是护理工作的时刻表, 按照临床路径表, 护士能够及时主动地完成对患者的护理内容, 避免了人为的延迟和工作的遗漏[13,14]。此外,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宣教内容量化、标准化,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颅脑损伤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康复护理的认知率, 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治疗护理的密切配合,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缩短住院天数, 减少医疗费用,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5,16,1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增加了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机会,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能给予患者更实用、更细致、更规范的指导,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18,19,20]。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值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 其中观察组有1例于试验过程中脱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饮食、病情观察、急救准备及配合、执行医嘱情况, 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内容进行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值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56例心脏手术术后患者, 男87例, 女69例, 年龄37~79岁, 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两组, 临床路径组78例, 对照组7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术前心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路径表

根据我院心外科ICU监护室的监护管理情况, 设计心脏术后ICU监护期间的临床路径表, 以时间为横轴, 以诊疗、护理项目为纵轴。通过对我院调查心外科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痊愈且术后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156例进行调查, 确定并循证最合适的ICU监护治疗时间, 得到平均入住ICU的时间为 (23.2±1.9) h, 确定ICU转出标准以及出院标准, 并同时确定行心脏手术日当天至术后ICU第6天的患者应接受的治疗、护理项目, 饮食、活动及休息时间安排, 患者恢复状况的评价, 常规生理指标检查, 健康教育以及ICU转出计划等临床路径。

1.2.2 临床实施

ICU监护人员应在临床评估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患者达到所要求的临床指标条件下对患者执行临床路径的内容, 并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ICU监护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满意程度等各项临床指标值[3,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 (x±s) 差表示, 不同组别计数资料的行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不同组间计量资料的行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法,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心脏术后早期ICU监护期间应用临床路径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路径的应用实现了心脏术后早期ICU监护期间的标准化处置模式, 有效避免了因医护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处理差异, 避免了治疗延误, 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患者实施诊治监护措施[6]。通过心脏术后早期ICU监护期间处置进程的加速, 减少无效服务项目, 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 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同时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大大提高现有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 也使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后能够较早地体会到手术的疗效, 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 借鉴国内外的有效经验, 结合国内医疗服务特点, 广泛开展临床路径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心脏手术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护理服务, 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红蕾, 吕探云, 陈霞.临床路径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护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1B) :32-33.

[2]张伟英, 叶文琴, 赵继军.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监护期临床路径的应用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8) :11-12.

[3]吴永娟, 陈风屏, 冯佩兰.心脏介入手术在临床路径的应用及成本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8) :1315-1316.

[4]陈细秀, 冯小芳, 伊丽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期临床路径的应用与效果.护理进修杂志, 2007, 22 (12) :1135-1136.

[5]张伟英, 叶文琴.临床路径在心脏术后ICU监护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4) :45-46.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7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分级护理,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指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确定并实行不同级别的护理干预[1]。1956 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级护理, 一直沿用至今。分级护理可很好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南, 对保障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2]。ICU患者由于疾病较重, 需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水平最优的保障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恢复[3]。分级护理应用于ICU患者的理念很早就有学者提出, 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受到临床学者与患者高度关注。因而我院选取ICU 170 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 取得一定成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4 月ICU收治的170 例重症患者进行该研究, 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有精神障碍与昏迷不醒患者, 排除有危重生命危险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85例。对照组中男45 例, 女40 例, 年龄19~79 岁, 平均年龄 (69.7±4.7) 岁;实验组中男44 例, 女41 例, 年龄16~78 岁, 平均年龄 (69.6±4.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 保证患者安全。实验组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内容如下: (1) 根据ICU护理人员资料建立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态度、护理技术水平等将护理人员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护士、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检查与管理初中级责任护士的工作;专科护士负责从事专科护理工作, 医嘱处理及较严重患者的护理、书写病历及指导初级护士工作;初级护士主要根据上级护士指导, 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助理护士协助初级护士工作,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高责护士每天根据不同患者的轻重缓急决定初级责任护士等分管不同的患者, 打破过去固定分管病床数, 通过动态调整来分层级管理患者。 (2) 改善工作制度。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 建立新的工作制度, ICU患者病情较重需保持夜晚护理工作质量, 安排好排班, 确保24 h均有护理人员值班, 每组均要有三种类型护理人员。排班时护理分配, 1 名负责医嘱处理及收费、常用药物备用等工作;1 名负责仪器设备准备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与领取物品等工作; (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ICU护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并实行连坐责任追究制度, 以保证管理小组护理工作更好开展。

1.3 评定标准

评定两组护理管理质量, 每月进行考核检查评分, 内容包括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教学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质量评分等, 评分标准为ICU专科技术操作流程为考核标准, 满分100 分, 评分越高质量越好。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 (%) 表示, 行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并发症9 例, 实验组并发症1 例,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 因而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水平[4]。分级护理干预以高效的管理与优化管理作为最终的目的, 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将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 通过动态的分级别管理患者, 能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好每个护士的工作特长, 真正做到护理工作更简单有效, 护理水平更高。分级护理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 可根据每个人的责任,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测评, 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个人能力, 保证护理工作高效率与高质量[5]。责任追究制度可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态度, 每个护理人员都会认真对待自己工作, 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治疗, 最终恢复健康[6]。

该研究发现, 经护理研究后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分级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可很好提升护理质量, 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患者及家属对于分级护理干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 ICU重症患者中应用分级护理可很好提升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 降低患者并发症率, 且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高, 是ICU患者护理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熊杰, 黄素芳, 刘伟权, 等.基于APACHEⅡ评分的分级护理在ICU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6) :311-312.

[2]莫崇爱, 左凤华.分级护理管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4 (9) :1233-1234.

[3]周晓舟, 熊小玲, 戴庆芳, 等.ICU病人ABCD护理分级与人力资源分配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2) :1063-1065.

[4]于艳梅, 李秀君.ICU护理模式转变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6 (2) :175-176.

[5]董云春, 窦方燕, 王春燕, 等.ICU分级监测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2 (11) :113-114.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入住该院ICU的糖尿病患者35例,均为2型糖尿病。男女比例20:15,年龄44~76岁不等,平均(58.28±2.59)岁,病程5~10年不等 ,平均 (6.92±2.25)年 ;入院时10例患者伴有冠心病 ,16例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9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例糖尿病足,1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1.2 方法

全部入选病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1一般护理:定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密切观察神志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注意尿的颜色、气味,留置标本备查,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注意有无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发生。2血糖监测:血糖监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方案, 给予全部病例血糖快速测定, 借助75%酒精消毒手指末端皮肤 ,干燥后再采血 ,进针深度以针尖刺到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为宜(一般为2~3 mm)。3应用胰岛素:强化胰岛素治疗,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维持患者血糖水平在7.0~11.5 mmol/L之间 ,抢救过程中每小时应用全血法或毛细血管法为患者监测1次血糖,病情稳定后改为每2 h测1次,若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理想,可改为4 h测量血糖一次。4饮食护理:给予全部病例饮食管理,进行进食时间计算及食谱计算(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总热量等),注意为患者补充微量元素、维C、B族维生素、无机盐,纠正机体代谢紊乱,注意摄入高纤维素,防止便秘。5皮肤护理;ICU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发生脓包疮、褥疮,应定时清洁患者皮肤,温水擦浴,定时翻身,勤换衣物、床单,定时评估足部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睡前用热水泡脚。

1.3 疗效评 定

护理前后,统计入选病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做好记录。

1.4 统计方法

借助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 ,t检验,以(±s)表示。

2 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后,全部病例生命体征平稳,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心功能、血尿、蛋白尿均有所改善,糖尿病足症状缓解,周围神经病变减轻。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21±0.6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0.63±1.26)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ICU糖尿病患者病情危重,应激状态下常伴有高血糖,易发生多种并发症[2]。

临床研究证实[3],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21±0.6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 (10.63±1.26)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4],进一步表明综合护理措施可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可收获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该研究为ICU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给予病情监测等一般护理措施,可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较佳的血糖控制效果;给予饮食护理措施可补充机体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预防便秘;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可降低脓包疮、褥疮发生率,改善糖尿病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ICU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1月入住该院ICU的糖尿病患者35例,均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21±0.6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0.63±1.26)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對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患儿则依据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对腹泻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提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故可将其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24-01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症类型,其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曾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症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腹泻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小儿腹泻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病症之一[1-2]?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实验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年龄1-8岁,平均年龄(3.7±1.3)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7.0±2.1)岁;平均工作年限(3.2±1.2)年;对照组: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患儿年龄1-9岁,平均年龄(3.9±1.2)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6.6±2.3)岁;平均工作年限(3.4±1.1)年;两组护理人员为随机分配,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护士与患儿的一般资料均结果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较好?本次研究目的均已告知患儿家属,其均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建立儿科小儿腹泻临床护理路径监督小组,并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表中要包括健康教育宣教形式以及内容?具体的护理流程以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将对实验组患儿进行入院指导?病情观察?补液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患儿入院后依照表中的相关流程进行临床护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要及时通知患儿主治医生,并进行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将主要对比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

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为本院自制,问卷共分为四个评分项目: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态度?护理全面性以及护理技术;总分为100分,每项25分;总分低于60分为差?总分在60-85分之间为满意,85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两组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变常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常规护理方式是依据相关医嘱进行临床护理,其并不具备明确的护理目标[3]?因此护理人员并不能为患儿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儿为护理中心,为不同的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同时也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行为,确保患儿可以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4]?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儿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工作,对照组患儿则进行临床常规护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操作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并有效提高护理水平以及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杨英珍的研究结论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患儿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与杨英珍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5]?

综上所述,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对腹泻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提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故可将其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参考资料

[1] 尹雪冰,吴艺革.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抑郁症患儿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19(11):995-996.

[2] 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8(5):384-385.

[3] 陈静.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8(16):170-170.

[4] 孙小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92-93.

ICU护理临床路径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0例, 采用普通护理干预,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6例, 年龄34~65例, 平均年龄 (45±1.3) 岁。其中上消化出血10例, 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11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试验组30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8例, 年龄36~62岁, 平均年龄 (44±1.2) 岁, 其中上消化出血12例, 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1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 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护理。用药安全护理措施为: (1) 确保用药与医嘱相符:对于重症患者, 及时准确的服用药物对于病情的恢复非常重要。由于患者较多, 并且在医嘱上给出的用药时间也有差别, 很可能会导致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用药时间和医嘱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导致患者血药浓度不稳定, 影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核对医嘱, 当患者需要多种药物同时治疗时, 在治疗卡和输液瓶上进行表明, 并且做到双重对照, 保证每位患者在医嘱时间用药。 (2) 保证正确的药物配伍: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 用药种类繁多, 因此护士在给药时确保配伍得当, 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甚至加重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如静脉输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如果不更换输液装置, 直接输入人血白蛋白, 滴管内就会出现浑浊、结晶等现象, 从而引发医疗事故[2]。因此护士应该详记各种药物的说明书, 了解配伍禁忌以及注意事项, 在输液过程中不可盲目接瓶, 详细了解两种药物的特性和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再进行操作,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迅速告知医师。并且记录下工作中的配伍禁忌, 供其他护士查阅学习。 (3) 保证特殊药品的正确使用, 护士在使用特殊药品时应该多注意细节问题, 并且在使用特殊药品后,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在注入在提升患者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时, 如果在推注其他药物会出现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浓度大量增加, 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严重者会因为心率加快而死亡, 当停用药物时, 确保留置针内的残余药液全部抽出, 并且确认冲洗干净,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多加注意。 (4) 保证正确的输液速度, 因为一些药物的如果速度太慢就会达不到给药浓度, 一些药物速度太快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达到中毒水平, 前者会导致达不到给药浓度而影响治疗效果, 后者会则会医疗事故。因此, 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教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药品知识的考核, 牢记药物的注意事项, 给药时滴速符合规定, 明确输液器的液体量和滴数的关系, 不可马虎凭经验行事。 (5) 保证剂量正确:注意给药时盐水的容量, 防止溶媒超量的时间发生[3], 或者药物应用过量发生。 (6)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增加护士的责任心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 严格交班制度, 关注每一个环节, 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人数、ICU综合征人数、医疗事故发生人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 试验组发生感染的人数为2例, 对照组为5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发生ICU综合征为0例, 对照组为2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医疗事故发生人数为1例, 对照组医疗事故发生人数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ICU用药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由于ICU患者身体状态的特殊性,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比普通患者要大[4], 因此对于ICU患者采取用药安全护理非常必要。从本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王红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13, 11 (13) :110-111.

[2]成守珍, 汪牡丹, 陈利芬, 等.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 :270-271.

[3]王海金, 丁燕娜, 施晓伟..ICU护理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 (8) :1321-1324.

上一篇:氧化锆材料种类及应用下一篇:排污交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