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救护理

2024-06-04

临床急救护理(精选12篇)

临床急救护理 篇1

严重创伤是急诊科中较为常见的急重症, 其大多病情危急, 且复杂多变, 具有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 因此, 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以抢救, 确保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急诊科中的严重创伤情况各有不同, 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很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构成严重的伤害。目前, 急症患者病死率依然处于较高状态, 急诊临床中, 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 制定出理想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探讨, 制定出科学急救方案,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 总结护理经验,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13~59岁, 平均年龄 (32.6±5.3) 岁, 急诊到伤后时间, 1~8 h, 平均时间为 (3.8±2.1) h。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 交通事故伤39例, 刀刺伤5例, 砸伤5例, 挤压伤3例。病情分类:单脏器损伤患者29例, 复合类型伤为14例, 多发伤为17例。所有患者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肾、肝、心功能不全, 严重颅脑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准确判断病情:

因急症患者情况危急, 在进入急诊室进行急救之前, 需要及时进行病情评估。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 必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 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经过询问、伤情观察的方式,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一般状态下, 做病情评估有以下步骤:1检查患者气道是否有堵塞情况, 是否为开放状态;2动态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 是否呼吸通畅, 有呼吸衰弱迹象;3观察患者出血部位, 出血处是否为主要脏器部位, 判断出血量;4对患者末梢循环情况、脉搏的血压情况做进一步观察;5对患者的刺激反应和意识情况进行观察。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目前情况, 及时采取包扎、止血、保护和固定等基本处理措施。若患者出现骨折情况, 一般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为四肢开放骨折, 不管情况属哪一种, 都需要及时进行固定处理, 可在创伤处采取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随后进行包扎, 避免受细菌污染, 再采取夹板对骨折处作有效的固定, 减少关节脱落情况发生, 夹板可对骨折位置进行临时固定, 坚持到医院后, 再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患者出现四肢离断肢体, 其表现为完全离断, 需要在离断面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处理, 未彻底离断患者, 需使用敷料对创面进行包扎, 随后作有效的固定[3]。大部分严重创伤患者, 都会有出血情况, 在膝关节和肘关节以下的出血处, 可使用加压包扎止血方式, 若为膝关节和肘关节以上部位出血, 需采取止血带止血, 才能起到止血效果。

1.2.2 院前护理:

院前护理, 必须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护理体检, 其中包括脉搏、血压、瞳孔、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情况, 需要对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伤情和四肢活动能力及症状耐受情况进行判断。随后果断对威胁患者伤情和症状的因素进行处理, 且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必须减少对患者躯体的移动[4]。与医师配合, 对患者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对有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伤情, 需要采取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等处理措施, 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确切的治疗。患者若有严重表面伤和昏迷情况, 必须尽量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有活动性出血情况, 必须及时予以止血处理。在院前救护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给予生命支持和体征监测, 并帮助患者保持静脉通路和呼吸通畅。

1.2.3 急诊室急救护理:

患者到达医院之前, 护理人员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准备, 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 获得有效的治疗。在接诊重症患者时, 护理人员必须要保持绝对的冷静与镇定, 遇到任何情况, 都需要沉重应对, 迅速对患者意识、呼吸、瞳孔、循环系统进行有效的观察, 并及时进行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的监测, 并及时向家属询问受伤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进行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护理评估, 对处理重点予以明确, 采取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问题, 快速、准确的进行护理诊断。根据护理初步体检和创伤部位、病情严重程度, 迅速决定哪些医师需要参与到抢救过程中, 并确保急救所需药品、器械、设备仪器、监护系统的完善, 在抢救开始之前, 向患者的家属讲述目前伤情, 尽量取得患者的配合, 并签署抢救的手术同意书。1必须给予患者适合的体位, 迅速完成建立静脉通道和给氧处理, 留置导尿管, 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 连接心电监护仪。有严重创伤患者, 大多会出现呼吸道梗阻, 易引发窒息。护理人员可用耳朵倾听患者的呼吸情况, 判断是否有通气不良情况。观察患者口唇是否有发绀、苍白状, 胸腔轮廓对称与否。一旦发现患者的呼吸中, 有高且尖喉鸣音, 需要对其进行预见性警惕有不完全性阻塞, 并快速对呕吐物、分泌物、血凝块进行清除, 将舌头拉出。若在必要时, 可将气管切开, 进行气管内插管, 能解除窒息问题;若患者口唇已出现发绀和苍白状, 且胸廓运动减弱, 消失时, 应该警惕患者有张力性气胸、或开张性气胸, 必须及时予以封闭开发气胸, 及时进行腹腔内闭式引流。2维持患者循环系统, 减少抗休克时间。对有严重创伤患者, 其病死率高, 且病情较为危急, 在伤后1 h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其抢救成功率较大。若患者休克症状不典型, 或其休克早期中, 无法将危险情况反应, 则易导致病情延误, 无法及时得以有效的治疗。为减少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无法及时得以改善, 导致患者死亡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预见性对有早期休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及时采取套管针对患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行静脉穿刺的同时, 可同时采取静脉血标本, 及时确定血型, 尽快进行血型匹配, 以及作血液检验。为患者手术和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做好准备。在此期间, 需要对患者骨折固定、活动性出血情况进行控制, 及时解除引发出血诱因。及时做好导管留置, 对患者尿量、颜色进行观察, 伴有胸腔损伤患者, 需及时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伴有消化道受损患者, 需给予胃肠减压、插胃管等措施, 对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 需要立即予以处理。3在护理期间, 应该及时对患者伤情的变化进行观察, 定时观察患者脉搏、呼吸、意识、血压、瞳孔、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和尿量、伤情变化等, 并对每次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便于对患者伤情做进一步判断, 并发现潜在威胁。估计患者出血量, 从而采取预见性的病情动态变化, 及时予以治疗指导。对于有合并颅脑损伤, 且情绪躁动患者, 需警惕是否伴有脑疝和继发性颅内出血。4动态监测病情, 可对患者伤情进行预见性控制。对患者采取24 h动态重要功能检测, 能对病情动态性变化起到预见性控制效果。对有严重多脏器创伤患者, 其生命体征变化较快, 且病情重, 必须要及时予以生命体征监测, 并定时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 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呼吸情况做分别监测, 以此对患者病情随时掌握。对合并颅脑伤患者, 需重点对患者颅内压、神志以及瞳孔情况进行观察, 需警惕发生脑疝。积极观察患者尿量, 预防肾功能受损。5严重创伤患者在行抢救工作时, 其所涉及科室较广, 为使抢救能够顺利进行, 减少阻碍, 获得最佳抢救时机, 护理人员需要预见性对其他科室工作进行协调。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 需要及时和有关科室进行联系, 确保患者的抢救工作可以得以保障, 避免发生人员不足问题。6心理护理:严重创伤患者, 大多为意外性突发创伤, 且患者毫无思想准备, 在此情况下, 患者都会出现惊恐、焦虑情绪, 因担心病情, 受疼痛的折磨, 使患者处于焦急状态。患者的消极情绪, 会对抢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影响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该采取语言或非语言方式和患者交流, 并采取精湛、熟练的抢救技术, 使患者能够消除疑虑。为患者讲述目前的病情, 使得患者能够消除不安情绪, 通过和患者的焦虑, 让患者能够排除孤独、无助感, 合理进行安慰, 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给予患者安全感。

2 结果

经抢救后, 60例患者中, 有55例患者成功脱险, 5例患者死亡, 其抢救成功率为91.7%, 治疗无效患者8.3%, 其抢救有效时间为24~65 min。2例患者为严重瘫痪, 1患者致残, 其他患者留下轻微后遗症, 并不影响正常生活。

3 讨论

严重创伤是因创伤因素而引发的两个及以上的解剖部位损伤, 有一个及以上部位损伤, 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并非是创伤部位呈单一叠加形成, 而是各伤情之间, 形成相互作用。严重创伤的伤势较为严重, 且病情多变, 大多伴有严重的休克, 或有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伤后, 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且应急状态较重。因受伤后, 身体抵抗力受到严重影响, 会导致患者伤后出现器官功能衰竭, 易引发感染, 衰竭器官越多, 感染越是严重, 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也会相对提高;因严重创伤后, 导致患者出现多部位和多系统损伤, 且在早期的抢救中, 难以发现, 且临床症状不典型, 或者有些疾病无特异性, 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严重创伤涉及范围较广, 且伤情较为严重, 为临床治疗加大了难度, 因创伤部位较多, 导致各损伤部位在救治过程中发生矛盾, 为临床抢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救治人员, 需要对伤者情况深入熟悉, 并作深入检查, 才能对病情作准确判断, 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严重创伤的急诊急救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预见性, 对患者的抢救及时性进行保障。有严重创伤患者, 病情变化快, 护理人员需要灵活应变, 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工作, 预见性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对伤者进行伤情进行评估、观察、预见, 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确保护理工作是有针对性的开展, 积极抢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抢救后, 60例患者中, 有55例患者成功脱险, 5例患者死亡, 其抢救成功率为91.7%, 治疗无效患者8.3%, 其抢救有效时间为24~65 min。可见, 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复杂, 护理人员需要有敏锐观察能力, 才能及时进行伤情评估,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在院前、急诊和监护病房3个环节中,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必须要确保协调性, 采取有针对性、预见性, 且连续性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病死率的发生,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其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赵文凤, 刘薇, 闫柏刚, 等.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激光杂志, 2012, 33 (6) :97.

[2]李素玲.VSD引流在严重创伤并腹腔间隙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9) :853-854.

[3]周建琼, 李曼都, 杨雪玉, 等.骨髓腔输液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J].四川医学, 2014, 35 (1) :140-142.

[4]张燕, 彭芳莉.桥式交叉组合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严重创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6) :1489-1490.

临床急救护理 篇2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之68例宫外孕急救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研讨宫外孕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方法,以提高宫外孕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我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68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一定要精通业务,熟练的掌握宫外孕急救护理流程,主动默契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宫外孕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宫外孕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宫外孕又名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外的其他部位着床,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最常见的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约占95%以上[2]。当输卵管流产或破裂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的出血,患者表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如不及时确诊、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3]。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抢救宫外孕病人68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岁,其中18~20岁4例,21~30岁44例,31~40岁16例,41~42岁4例。临床上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6-8周,下腹疼痛58例,阴道流血51例,晕厥及休克21例,血HCG均大于正常值、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等症状。宫外孕出血及输血量见下表。/

4宫外孕出血及输血量

出血量(ml)例数输血量(ml)例数

无出血5无

输血

少于

无输血

500-1000155002

1000-1500610004

1500-2000715007

2000-2500620006

从上述临床资料分析可以得出,宫外孕患者的共同点,所有的患者都有停经史,绝大多数伴有下腹疼痛,阴道流血,宫外孕破裂

出血可表现为晕厥及休克。出血量大于500ml有34例,约占总数50%。

需要输血的患者有19例,约占总数的27.94%。结果

68例均行手术,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经住院手术、抗炎、输血治疗,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100%。/ 4

50029抢救措施及护理

3.1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利于呼吸道通畅,抬高下肢20°~30°,利于下肢回心血量的增加,有利于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3.2积极抢救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是为抢救和手术赢得时机的关键[4]。迅速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休克。

3.3注意保暖,患者绝对卧床,不准随意搬动患者及按压下腹部,因输卵管妊娠受到震动和按压腹部可使包块破裂或随胚胎发育破裂造成大出血。

3.4给氧氧浓度为40%~60%,流量3~4L/min。以增加血氧含量,减少主要脏器的缺氧,有利于休克状况改善。

3.5入院即测T、P、R、Bp,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如病人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迅速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检查、诊断及抢救的准备工作。

3.6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迅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抽血查血生化、血常规、出凝血功能、HCG测定、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通知做急诊B超、心电图检查;皮肤术前准备;药物皮试,做好记录;导尿并留置尿管,除可保持膀胱空虚,避免术中损伤膀胱,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外,也可通过对尿量的观察,了解机体内主要脏器血液灌流量的情况及休克有否改善。

3.7通知手术室,送手术室紧急手术。/ 4

3.8术后护理

临床急救护理 篇3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41-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变化的速度比较快,患者临床的病死率通常高达10%,甚至更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为严重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有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症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急损伤、坏死与缺血等特性变化[1]。此次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救治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在我院对该类患者采用分组护理,并对比分析其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6月份至2013年6月份收治的患者并随机抽取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人,其中观察组有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5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2.1岁;发病时间为35至185分钟,平均发病时间为85.1±4.1分钟;对照组中包含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3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2.2岁;发病时间为40至190分钟,平均发病时间为86.2±3.9分钟。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都满足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抽取的72例研究对象进行编号,单号者被选入对照组,双号则入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急诊抢救中仅接受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面的综合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观察对比指标包括:患者急诊时间、住院时间、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心功能的恢复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

1.2.2 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综合护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人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心电图检测,使患者保持正确体位,确保呼吸畅通,使用用硝酸甘油;(2)心理护理:对意识较为清醒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3)环境因素:取保治疗区和病房的安静与整洁;(4)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科学的饮食。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功能以及相关检查指标都恢复正常,另通过心电图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情况;无效:患者症状表现以及心脏功能和心电图表现等相关指标均无实质性的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现象,或患者死亡;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显著减轻,心脏功能以及相关指标相比于治疗前改善较为明显,心电图表现仍存在一定异常,但已好转。

1.4 数据处理

此次研究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均数加减标准差的方式(X±s)表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急诊时间以及心功能复常的时间,利用T检验对患者的有效治疗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展开分析,对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心功能复常时间等相关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控制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为91.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72.2%,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也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救治期间不良反应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患者,发生率仅为5.6%,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34例,满意度为94.4%;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例患者,发生率为25.0%,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27例,满意度为75.0%。显然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体会

目前对于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还不够明确,患者发病时,心脏会很快感受到疼痛,并且迅速蔓延至腹部、肩部、背部以及锁骨等部位,使患者出现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大量冒汗、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等多种症状,同时症状会持续较长时间。医护人员在急救时,不仅要清晰的掌握患者病情的變化情况、护理的最佳时间,帮助医生开展抢救工作,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还应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等[2-3]。

参考文献

[1]罗彩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15:1426-1427.

[2]植秀珍,陈锦坚,刘超群. 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现代医院,2013,03:72-74.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急救护理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窒息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所有患儿家属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 男30例, 女10例;孕周为31~43周, 平均 (39.7±0.4) 周;依照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 (在新生儿出生后, 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评分, 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 4~7分属于轻度窒息, 4分以下考虑重度窒息) :30例轻度窒息, 1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5例, 足月儿33例, 过期产儿2例。

1.2 治疗方法

依照新生儿具体情况完善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工作, 同时做好复苏护理准备工作。当新生儿娩出后为其加强保暖, 使用接生巾垫于新生儿肩胛下, 确保新生儿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及时清除新生儿口腔内部、口咽部及鼻腔内的黏液, 防止出现黏液回流现象;倘若新生儿受到胎粪污染, 需要为其采取气管插管, 清除呼吸道污物, 缩短新生儿的窒息时间, 防止对各类器官的进一步伤害。轻轻拍打新生儿的足底部, 适当刺激新生儿呼吸;确保呼吸通畅, 严格观察新生儿的心搏、呼吸以及肤色等指标;倘若新生儿无法进行自主呼吸, 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实施气囊人工呼吸[2]。为新生儿佩戴面罩时需要保证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 避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损伤。保持按压频率的稳定性, 每分钟达到50~55次, 确保呼吸比为1∶2, 通过听诊观察呼吸音是否正常;每25 s评估新生儿心率, 倘若心率<100次/min, 需要实施正压通气, 同时气管插管;针对窒息新生儿给予其30 s正压通气之后, 如果心率依旧<60次/min, 需要胸外心脏按压, 选取胸骨下1/3部位, 按压深度保持在1/3前后胸厚度, 通过双拇指手法开展按压, 按压频率为120次/min。为新生儿提供复苏药物治疗, 在上述抢救操作之后, 患儿的心率依旧<60次/min, 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厂家: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0623;规格:1 m L∶1 mg) 治疗, 剂量为0.3 m L/kg, 必要时可以在5 min之后重复注射1次。针对血容量较低的新生儿, 为其进行扩容, 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 (厂家: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746;规格:100 m L∶0.9 g) 10 m L/kg, 倘若患儿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选取碳酸氢钠注射液[厂家:上海现代哈森 (商丘) 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781];250 m L∶12.5 g) 治疗, 剂量为5 m L/kg。通过上述操作心率升高到60次/min以上, 停止心脏按压, 但是依旧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当患儿的心率、呼吸以及肤色恢复到正常水平, 继续临床监护;患儿通过抢救复苏之后接受精心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加强新生儿保暖护理, 间断式提供给氧操作, 保证患儿呼吸平稳[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40例患儿的抢救结果, 记录并分析抢救之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40例患儿中, 39例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97.5%, 1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轻度窒息患儿30例, 通过抢救, 5 min之后的Apgar评分均为9~10分, 重度窒息患儿10例, 通过抢救, 5 min之后Apgar评分为9~10分共有9例, 与抢救前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为新生儿窒息患儿采取临床急救护理的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术, 不断提升抢救能力, 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在复苏过程中, 护理人员做好新生儿的保暖护理工作, 防止热量散失, 同时给予新生儿抗生素治疗, 避免在复苏期间开展插管、呼吸道清理以及给氧等操作, 以免造成感染[5,6]。新生儿复苏之后需要给予精心的护理, 严格观察面部颜色以及呼吸频率等, 倘若新生儿发生恶心、面色青紫以及屏气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马上开展呼吸道清理工作, 避免出现二次窒息[7]。本研究中39例患儿抢救成功, 成功率为97.5%, 可见, 在产妇分娩之前需要完善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 倘若分娩期间出现窒息马上采取抢救措施, 复苏之后为新生儿提供精心护理, 可有效提升新生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项闱风.Ⅲ度羊水污染窒息患儿与羊水无异常窒息患儿脑损伤程度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2) :85-86.

[2]敖登图雅, 萨如拉, 乌日古木拉.胎儿窘迫的诊断指标与其相关因素及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 38 (6) :531-533

[3]KIRKHART DG.Shared care:improving health care, reducing costs[J].Nurs Manage, 1995, 26 (6) :26-28.

[4]李晏, 吴瑛, 马蕴华, 等.胎儿窘迫条件下足月妊娠分娩婴幼儿身体发育情况信访调查分析[J].哈尔滨医药, 1997, 14 (4) :31-33.

[5]卢云石, 王玉凤, 张玉贤, 等.胎儿窘迫的母胎血气与酸碱平衡变化[J].中国优生优育, 1993, 4 (1) :5-10.

[6]王道华, 熊寅.新生儿窒息179例抢救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8, 16 (5) :60-61.

临床急救护理 篇5

摘要 目的:探索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由急诊科配备专人,在急救病人住院24h内通过本人或家属填写我科自制的表格来了解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给当班出诊急救小组进行整改。结果:病人满意度不断上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表格随访对加强医患沟通、强化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院前急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键词 院前急救 表格填写随访 服务质量 持续改进医学理论与实践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院前急救指伤病员从发病现场到送达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已经受到社会和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2],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生命安危。我院地处在一个二级城市,直接受资阳市120指挥中心的派遣和部分病人直接拨打求救电话,故出诊时段和路途的远近不一。为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近一年来,服务对象进行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体会汇总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择 观察对象为急诊科2008 年1 月-2009 年12 月间出车接回中的转入院患者512 人,其中家属在现场配合急救的471 人,未在现场41 人,41 人中昏迷5 人,其余人员均能够描述或填写。对507 名患者和家属进行填写表格和随访。

1.2 方法

1.2.1 出诊模式。我院的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护士和司机组成,承担院前急救病人的治疗和转运。我院的做法是,一旦接到急救出诊电话,车一出发由院前急救组长(由医生担任)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让对方在醒目的地方等待,另外问请病情,告诉病人家属的简单处理办法,为急救争取时间。到了现场,根据病人病情按照路径内容和程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实施治疗护理工作。病人上车后,根据病人的病情与院内取得联系,做好院内接诊的各项准备。凡急诊出诊接回的病人,开放绿色通道。推行医护首诊负责制,落实医护岗位责任制,从到达现场、现场急救、转送入院、院内急救到转送入科的模式。这个程序在急救流程

变得更为顺畅、更为快捷。

1.2.2 工作模式。由我院急诊科配备专人,由一名主管护师担任和高年资的医师专职承担该项工作。每天通过出车情况,提取经院前急救后转入住院的病人姓名、到相应科室,将表格交病人或家属填写。

1.2.3 表格内容。询问病人的病情和最终诊断;了解病人对急救服务全过程的满意度,包括反应速度、抢救水平、服务态度、部门衔接、急救绿色通道等;征求对急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4 填写方式。由病人或家属填写,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用无记名填写方式,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表格的填写方法,在30min独立完成,完成后立即收回。本研究共发出问卷507 份,回收有效问卷507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急救随访小组工作运行以来,共随访507个院前急救病人,满意486 人次,不满意21 人次,总满意度为95.8%。患者对急救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中,服务态度不好3 例(14.2%),医疗处置不及时2 例(9.5%),医护操作不熟练5 例(23.8%),急救人员未协助抬患者3 例(14.2%),例(18.8%),医务人员未行任何处置1 例(4.7%),等候时间长2 例(9.5%)。

2.2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密切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急救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在随访中笔者听到患者和家属说,看到你们跑过来就知道你们比我们急,感到有依靠了,车颠簸时你抱着我的腿感觉疼痛减轻了。通过出诊人员充满体贴的关爱护理,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了情绪,从而更信任医务人员,更全面反映病情,积极配合急救。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和病情变化,为入院后诊断、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2.3 存在问题的处理 查找出急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科室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存在问题的当班出诊小组进行反馈,并在科务会上进行分析,员工的急救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进一步加强,确保了医疗安全。

2.4 对急救工作的建议 在随访中,许多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1)建议取消在急诊缴费,对出诊收取的费用,可否记到住院费用里。(2)建议配备2 个担架工,以解决搬抬患者的问题,可以适当收取费用。(3)合理配备急救人员,有时可以不用医生。

2.5 通过随访化解抱怨 随访人员发现,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小组抱怨的情况很多是由于对出诊流程和

因,耐心细致地解释,使病人了解一些出诊流程的细节,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也会耐心听取意见,并给予安慰与道歉,消除患者的怨气。这期间,共化解抱怨8 人次,有效的为患者和家属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3 讨论

3.1 有助于提高急救人员诊疗水平对急救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急救后住院进一步抢救情况和最终诊断,使急救医生可以掌握各类突发急症本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可以对比急救的初步诊断,分析研究各路径的内容、程序、实施效果,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质量控制路径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对各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2 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表格填写向患者征求意见和建议,患者和家属可以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管理者可以从中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持续改进服务[3]。

3.3 增强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理解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要求和意见,建立新型医患关系,运用关爱为患者解决问题,使其感受医护人员的真诚服务。在随访中,患者及家属反映对此感到很温暖,机会,加强了医患间的沟通,使得个别对急救工作不满意的患者有了宣泄的机会,例如有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在院前未给患者任何处置,反而收取出诊费的问题,通过质控小组的引导和解释,最终取得患者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目的,增强患者对医院急诊科的认同和信任,从另一个角度维护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3.4 约束了员工的行为,丰富了管理方法 将随访的结果进行调查,对于急救人员确实存在的问题,科室将进行批评教育,并与考核挂钩。科室强调员工换位思考,把每一位急救的患者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来看,就会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就是命令。坚定了员工做好急救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约束了员工的行为规范,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 表格调查是急救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表格调查能够真实反映患者和家属对急诊急救的意愿及对院前出诊存在的问题,这样反馈给科室,科室又进一步实行整改,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满意度,确保了医疗安全。实践证明,开展表格调查随访工作比电话随访更真实,减少了语言交流的不畅,更易表达出患者和家属的真实意愿,对提高急救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适合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可以在院前急救机构

参考文献

1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2 胡文贤,徐相瑞,郭慧.1847 例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253.

临床急救护理 篇6

【关键词】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56-01

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属于常见的一种类型,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患者因为脾破裂导致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后,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为了研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此完成对应的急救与精心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提高。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112例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76例,女3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岁-4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4±1.5)岁。在所有患者中,出现闭合性损伤的患者96例,出现开放性损伤的患者16例。均于受伤后30分钟-50分钟住院接受治疗。患者失血量为1500毫升-2000毫升范围内的患者25例,在2000毫升-2500毫升范围内的患者65例,大于25毫升的患者22例。出血量主要集中于3000毫升,临床均表现出了休克症状。

1.2 方法

针对患者对其当前疾病的情况进行观察,研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且对患者实施精心护理,观察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

1.3 评价方法

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焦虑心理以及抑郁心理进行评分,评价分数为0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与抑郁心理缓解程度越明显【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2例患者在住院后的20分钟-50分钟之间准备实施急诊手术,麻醉方式主要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或者全麻的方法,实施脾切除术,配合实施脾片移植的患者6例,实施脾修补术的患者30例,实施脾切除术的患者7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天-14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患者切口全部有效愈合,最终全部痊愈出院。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进行评定后最终发现,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最终的评分优于治疗前极其明显(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模糊数字评分的比较情况

时间n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治疗前1202.35±1.263.05±1.22

治疗后1207.98±1.038.02±1.01

P-<0.05<0.05

3、讨论

研究具体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具体的步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做好手术前的急救工作

3.1.1 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利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特别是患者临床血压以及脉搏等指标。与此同时,对患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临床已经表现出苍白症状等系列症状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确保患者的血容量正常。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自觉症状,防止过多以及过快对患者输液后,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的情况。

3.1.2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针对休克患者,在对其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将循环血量进行恢复。通过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数量为2条-3条。要求休克患者取卧位,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始终通畅。与此同时,对患者给予氧气吸入措施,成功保证患者的血氧含量。并对患者吸氧的效果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关键的时刻予以双鼻导管供养。氧流量最少为5升/分钟,最多为6升/分钟,或者利用面罩对患者进行加压供养。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遵守急救的相关原则与医生进行密切的配合【3】。

3.1.3 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对患者的血型进行准确的检查,对患者注射术前针,做好备皮工作。除此之外,患者通常会感到寒冷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加盖被褥,并且将室温提高进行保暖,患者休克症状缓解,上述的系列症状便会获得有效缓解。

3.1.4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因为此种疾病临床发病较为突然,并且疾病的发展尤为迅速,在短时间内患者会感觉到强烈的疼痛感,患者内心会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以及不安感。此时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通过脾切除手术能够成功确保生命安全,最终有效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2 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

3.2.1 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患者完成手术后,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渗血以及出血的情况。确保患者的导尿管通畅,针对患者的体温、患者皮肤黏膜具有的弹性以及皮肤的颜色进行准确评估。

3.2.2 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

因为患者受伤以及手术切口等系列的因素,患者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疼痛感,在完成手术后的24小时-48小时对患者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确保患者的情绪平稳,并且进行充分的休息。

3.2.3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

患者在2天-3天后,胃肠道蠕动一经恢复,患者便可以进食流质食物,最后逐渐进食半流质食物,直至普通饮食。完成手术后要求患者的饮食需要富含营养,有效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防止出现便秘的情况。

总而言之,研究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急救并进行精心护理,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高,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霞.脾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56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

[2]林丽丽.浅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

[3]黄春英.宫外孕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護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

有机磷类中毒的急救和临床护理 篇7

有机磷类中毒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 发病急, 病情发展迅速, 如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和合理护理, 可导致死亡的发生。可见, 有机磷类中毒的急救和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

1 确诊后的紧急救护

1.1 及时清除毒物

中毒后,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清新处, 注意保暖。体表污染者应脱去污染衣物, 包括手表、戒指及各种随身配带物等。胃生理排空时间为4h左右, 但有机磷经消化道进入时, 可导致保护性反应, 延长排空时间。所以, 新就诊患者应再次洗胃, 洗胃时患者应取左侧卧位, 头低位并转向一侧, 以免洗胃液流入气管内。插胃管前, 应用液体石蜡涂抹胃管前端, 由口腔向下插入45~55cm, 约前额发际至剑突水平, 插管时动作要轻,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紫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胃管插入后, 应常规检查是否在胃内, 并先抽吸胃内容物留取标本。洗胃液可选用1%~2%NaHCO3或1%NaCl溶液或清水, 温度在25~38℃之间, 过高可使胃黏膜毛细血管扩张, 促进胃黏膜对毒物的吸收。但敌百虫禁用碳酸氢钠洗胃, 可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每次灌注量为400~500mL液体, 利用虹吸原理吸出, 反复多次, 以求彻底清除未被吸收毒物, 洗胃时应仔细观察面色、呼吸、脉搏,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 促进吸收毒物的排出

(1) 利尿排毒:大多数毒物可经肾脏排出体外, 迅速利尿是加速毒物排泄的重要措施。 (2) 补液:立即补液是促使毒物随尿排出简单措施。补液的滴速200~400mL/h, 静脉补液以5%葡萄糖盐水及5%葡萄糖液为宜。也可在洗胃结束时, 由胃管灌注渗透性导泻药如5%硫酸钠100mL或20%甘露醇100mL, 故可促进利尿, 冲淡毒物, 保护肾功能, 增加排毒解毒作用, 又可以解救某些毒物引起的肺水肿、脑水肿。 (3) 碱化尿液:改变pH值可促使毒物由尿排出, 常用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 (4) 拮抗与解毒:常规应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和氯磷定等。

1.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洗胃的同时,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供滴注解磷定或急救用药, 另一条输能量合剂及静脉推注阿托品用。

1.4 应用阿托品时病情的严密观察

阿托品用量根据有机磷中毒的轻重不同而定。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变化。使用阿托品应早期、量足、反复给药、使用及时, 准确记录用药时的剂量及效果, 防止不足或过量, 加量需迅速, 减量或停药不能过快, 间隔时间先短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延长时间, 掌握阿托品化的指标, 瞳孔较前散大<0.5cm, 且不宜再缩小, 颜面潮红, 皮肤干燥, 腺体分泌减少, 口干, 肺部湿罗音显著减少消失, 轻度躁动不安, HR120次/min左右。“阿托品”化后改维持量应持续使用数日。一般在改用维持量后超过24h, 未出现症状反复者可逐渐减量, 并反复减停药用。防止反跳现象发生, 使用阿托品时应密切观察, 防止阿托品中毒, 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兴奋、躁动、幻觉、阵发性抽搐、强直、皮肤干燥、高热、腹胀、尿潴留等, 提示阿托品中毒, 应立即停药, 给予镇静剂和毛果云香碱 (忌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毒扁豆碱和新斯的明) , 在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量过大, 注射过快或未经稀释直接注射, 均可引起中毒。复合剂禁与碱性溶液配伍。中毒已超过3d或慢性中毒者, 体内的乙先胆碱酯酶已老化, 复活剂难以使其复活, 故复合剂的运用应尽早使用。

1.5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护呼吸功能

中毒早期可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 呼吸道有大量的分泌物, 轻重者常伴有肺水肿, 因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抑制致呼吸衰竭, 可导致死亡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护呼吸功能可给予呼吸兴奋剂或人工呼吸。呼吸道有大量的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同时用吸痰器将分泌物吸出, 吸痰时不宜过深 (一次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 操作时动作要轻, 避免过多刺激咽喉部而引起黏膜充血水肿, 引起呼吸困难。重度中毒患者出现面色发绀、呼吸困难时, 应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以提高动脉血的含氧量, 因缺氧可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 以及反射性兴奋中枢, 机体主要靠缺氧刺激化学感觉器来维持呼吸, 此时如给予高浓度的氧, 可暂时缓解缺氧, 但解除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反而导致呼吸进一步抑制, 加重CO2的潴留而发生“CO2麻醉”。因此持续低度给氧为宜。并发肺水肿患者可使用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泡沫的表面张力, 使泡沫破裂、消散, 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迅速减轻缺氧症状, 同时应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及输液量, 以减轻心脏负荷。

2 临床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应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瞳孔、血压、体温, 记录呼吸道分泌物有无增多或减少, 观察瞳孔的变化, 有机磷中毒的患者瞳孔缩小为其特征之一。通过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 可准确判断病情变化, 体温过高, 可采取降温措施。

2.2 症状护理措施

(1) 高热的护理:患者体温过高, 应采取降温措施。头部冷敷, 酒精擦浴或低压冰水灌肠。还可合理使用解热药, 但应避免大量出汗引起休克。 (2) 口腔症状护理:由于患者大剂量使用阿托品, 致口腔腺体分泌减少, 同时由于抢救洗胃对口腔黏膜的损伤, 易诱发口腔疾病。应加强口腔护理, 使患者口腔保持湿润, 防止口腔疾患的发生。 (3) 躁动的护理:躁动不安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常见症状, 应注意加强看护, 合理使用约束措施, 防止外伤和坠床。

2.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大剂量应用阿托品, 可出现尿潴留, 应及时导尿, 准确记录尿量、颜色、性状, 加强留置保持尿管的护理, 避免泌尿道逆行感染。对于昏迷及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勤翻身, 勤擦洗, 防止褥疮发生[1]。

2.4 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

有机磷类虽无蓄积作用, 但胆碱酯酶活力常可延迟下降, 阿托品停药过早或洗胃不及时, 不彻底或副交感神经兴奋过高等诸多因素, 有时会引起抢救成功临近出院的患者突然病情复发, 重者可再度出现昏迷或肺水肿而死亡。故对恢复期的患者仍不能掉以轻心, 密切观察的同时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急性期过后, 患者受损的脏器的功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恢复, 应继续休息2~3周, 注意补充营养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肝脏功能有损害时应继续服药治疗, 饮食上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可以流质、半流质, 逐渐恢复饮食, 以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

3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3.1 心理护理

应了解引起中毒的具体原因, 如自杀所致, 应认真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 做好心理疏导, 耐心开导启发, 多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痛苦, 并积极帮助解决, 使患者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消除自杀念头, 树立生活信心, 做生活的强者。如因知识缺乏引起中毒, 应宣传教育, 使患者配合治疗。

3.2 健康教育

生产和喷洒有机磷类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严禁违章操作, 在调配杀虫剂过程中不能直接接触药液, 夏日不能在身体裸露较多的情况下喷农药, 注意正确使用喷洒器, 以免农药浸湿衣服, 经皮肤或呼吸道吸入而引起中毒。生产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在日常工作中应防止误服或进食杀虫药污染的食物, 农药应妥善保管, 农药与食物应分别贮存。禁用装农药的瓶子装食物, 对瓜果蔬菜应洗净、浸泡, 洗涤干净后食用, 以免农药残存引起中毒。对于重症者经抢救住院观察3~7d病情好转而急于出院的, 应告诫患者家属病情有复发的可能, 应注意防范。

参考文献

临床急救护理 篇8

关键词:小儿急救,高热,惊厥,护理

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小儿高热惊厥现象, 发病率为2%~8%, 复发率为30%~50%。0.5~3岁的小儿在临床中较多, 6岁后的罕见, 先有全身性发热, 随后惊厥 (多发生在体温骤升时) , 呈短暂性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 这时应及时进行抢救。同时, 正确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控制惊厥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我院成功急救与护理高热惊厥的16例患儿, 得到患儿家属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年龄为2个月~7岁, 平均年龄4.6岁的40例小儿高热惊厥者, 男女各26例, 14例;初次出现者16例, 有惊厥发作史者27例, 体温平均为38.6℃, 原发病情况:由肺炎引起者10例, 20例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13例由胃肠炎引起。

1.2 急救与治疗

为方便有序的进行抢救, 保持病室内的安静, 不可光线过强, 需备好抢救药械, 为避免刺激患儿引起惊厥再次发作, 治疗动作要轻柔, 仔细观察病情, 对瞳孔大小、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对光反射等重要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随时通报医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疹、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伴随出现, 记录液体、大小便的出入量、药物的滴速和浓度, 注意患儿安全, 发现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要及时处理。病床要加护拦, 防止患儿因抽搐跌伤在地上。为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要注重基础护理尽量将各种医疗操作集中起来进行, 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良好, 温度适宜及湿度稳定, 当气温下降时, 及时进行保暖, 以防止患儿受凉;同时要给病床安置床档或者地上放置棉垫, 以避免患儿坠床或者坠床后碰及硬物而受到损伤;保持患儿皮肤沽琦, 加强安全护理, 避免大便, 尿液等湿的物体刺激;惊厥患儿要禁止饮食。

1.2.1 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 使得其处于恐惧、害怕状态, 情绪高度紧张, 故护士应态度柔和, 增加患儿的亲近感, 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并详细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家属, 以获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及配合。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时, 耐心的将惊厥的防治等相关知识向家属进行介绍, 使得家长充分掌握预防和急救措施;嘱咐患儿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 以提高抗病能力。

1.2.2 吸氧治疗:

惊厥患儿因发热而导致呼吸频率增加, 呼吸不畅, 有效血氧浓度减少, 肺血氧交换减低, 再加上各组织器官因发热而增加耗氧量;特别是对氧需求非常敏感的脑组织, 水肿就是脑组织缺氧所导致得, 加重惊厥发生的概率。正因如此, 对惊厥的患儿应给与持续3~5 L/min的高流量吸氧, 确保脑组织有效血氧。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为防止误吸窒息, 接诊医护人员应迅速把患儿安置在常温的环境中, 松解患者的裤带, 衣物、侧卧位或去平卧位, 头向一侧偏, 并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咽喉分泌物, 在患儿惊厥发作期应就地取材选择金属汤匙柄、金属直尺, 压舌板等, 并把这些材料外面缠绕多层消毒纱布, 然后再放置患儿的上下门齿之间, 以防止面肌痉挛而咬伤舌头。

1.2.4 建立输液通道:

建立输液通道时, 为降低颅内压, 应迅速给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避免针头出现滑脱, 应尽可能的选择留置针, 从而充分保障液体准确、准时的输入患儿体内;反复发作或持续惊厥者, 会导致患儿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 为有效控制这种情况, 可采用甘露醇20qa、高渗葡萄糖、速尿等脱水剂予以处理。

1.2.5 物理及药物降温:

降温是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 护理人员给予安痛定、美林, 泰诺林幼儿退热滴剂, 复方氨基比林滴鼻液、复方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降温时, 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握剂量、剂型的使用方法, 同时, 每次的用药量也要根据小儿的体质量、年龄来决定, 用药间隔时间至少4 h。急于退热时, 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 会使体温快速下降, 要将患儿体温调控在38℃上下, 以防止患儿虚脱;造成危险。使用退热药物后反复用酒精溶液擦拭腋窝及肘窝、腹股沟处, 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 也可以在患儿体表大血管、额头等部位放置冷湿毛巾 (5 min更换一次) 。降温后要为患儿做好保温和保暖工作,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2 结果

康复出院的40例高热惊厥患儿, 无1例口唇咬伤及意外摔伤病例和智力低下、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病例。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是以高热惊厥为主的,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剧, 患儿情况较危重, 男性高发于女性圆, 高发年龄组为婴幼儿, 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减少惊厥的发生, 降低小儿惊厥对患儿的伤害程度。当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 一旦未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抢救, 则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 急诊小儿惊厥病例由于起病急, 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忧虑等情绪变化, 故需要护理人员对小儿惊厥的各种抢救措施和程序深入了解, 婴幼儿、学龄儿童由于就医产生的恐惧心理, 表现为闷闷不乐, 沉默寡言、哭闹。因此护士需要及时与患儿和患儿家长沟通, 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 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并教会家属止惊的物理降温及紧急措施的方法, 对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好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指导其熟悉、掌握预防和急救方法, 能有效减少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抱怨, 积极配合治疗, 以便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出现, 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临床急救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32例;年龄15~78岁, 平均 (36.8±1.2) 岁;坠落伤12例, 刀伤10例, 交通事故致伤58例, 砸伤10例。主要受伤部位包括: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软组织撕伤、四肢骨折、五官受伤等。

1.2 急救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配合

①伤情判断:观察患者伤口和四肢活动情况, 检查患者瞳孔和神智清醒情况, 监测其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 综合上述结果对患者伤势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评估;②第一时间处理活动性出血:这是急救的关键, 可抬高肢体、加压结扎血管、应用止血带等, 避免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必要时利用止血药物;③保持呼吸畅通:多发伤易致气道不通而引起窒息死亡, 急救护理时要迅速清理口鼻腔中的呕吐物、假牙碎牙、血块以及分泌物等。昏迷者可抬高头部和下颌以开放气道。舌后缀者可以安放口咽通气道。呼吸衰竭者要即刻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协助呼吸, 必要时气管切开手术;④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血容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是预防休克的关键, 宜在30 min内静脉输注平衡液、血液制品等, 改善血流动力, 促进氧输送。

1.3.2 临床护理

①监测重要脏器功能指标:首先观察患者的脉搏、意识, 监测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若出现低血压则要提高警惕是否发生胸膜腔或腹膜后出血。其次,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浅变化、面色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 谨防低氧发生。再次, 多发伤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后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护理时要监测尿尿比重及相关生化指标, 若24 h尿量<100 m L或<17 m L/h, 且尿比重<1.01~1.02则表明肾功能衰竭。同时护理时还要注重营养支持, 多发伤患者体能消耗大, 此时若营养不足就会增加感染发生率, 救治难度也因此而加大。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的饮食。对于一些低氧血重症的肠麻痹者可经营养管灌注小剂量的大黄液以促进肝、肠功能恢复。最后基础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要湿化吸痰。骨折患者固定骨折部位后需维持患肢处在功能位, 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盈, 避免二次损伤。留置管道者要妥善护理管道, 防止滑脱或扭曲。协助患者尽可能活动, 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保持病床清洁、干净, 定时为患者翻身和叩背, 维持皮肤清洁。调节室内温度在22~24℃, 湿度在50%~60%, 每天定时紫外线室内消毒并开窗通风。

2 结果

90例严重性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 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 好转22例。

3 讨论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多发伤尚无统一的标准, 但有下列情况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确定为多发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等多处骨折、四肢或全身广泛撕裂伤[3]。多发伤具有激发感染率高、休克率高、高代谢、高分解、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率高等特点[4]。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坠落、车祸、斗殴、工伤等已经成为多发伤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5]:①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其数个部位创伤的相互影响导致伤情迅速恶化, 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②伤情严重、休克率高, 多发伤伤情严重、伤及多处、损伤范围大、出血多, 甚至可直接干扰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而威胁生命;③伤情复杂、容易漏诊, 受伤部位多、伤情复杂, 造成漏诊;④伤情复杂、处理矛盾;⑤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其第一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分钟内, 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6~8 h之内, 第三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 院前或院内抢救时都必须注意预防这3个死亡高峰[6]。急救和护理是要注意先处理后诊断与边处理边诊断相结合、先处理可迅速致死而又可逆转的严重情况[7]。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率, 同时降低致残率[8]。我院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第一时间评估伤势、建立静脉通道、管理呼吸道、维持血供, 保证药物及器械的及时供给和优先使用, 并持续性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 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本组数据结果显示救治率达94.44%。综上所述, 科学有序的急救配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严重性多发伤患者救治率, 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 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总结其急救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 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 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 好转22例。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而复杂, 有效的急救配合和科学的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保证。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配合,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唐新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0) :259-260.

[2]何晓娣, 兰美娟, 赵小纲, 等.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 (3) :298-299.

[3]李治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144-145.

[4]张晓霞.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16) :147-149.

[5]朱月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5) :110-111.

[6]高丽虹, 班晓静, 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214-215.

[7]袁铁英, 张力, 曹秀香.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转运中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8) :1586-1587.

临床急救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及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6例, 年龄16~70岁, 其中20~50岁占70%。致伤原因:车祸伤占20例, 高空作业坠落伤6例, 打击伤6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龄16~70岁, 其中20~50岁占72%。致伤原因:车祸伤占21例, 高空作业坠落伤8例, 打击伤3例。

1.2 急救措施:

抢救措施的快速与否直接关系着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受伤后数小时之内的急救措施非常关键, 全面地观察患者的病情, 抢救人员心中要明确病情的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护理人员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并做好认真记录, 向医师准确报告病情。

1.2.1 保持呼吸通畅:

迅速抬入抢救室, 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俯卧位, 将床头抬高15°~30°, 使呼吸道分泌物顺利流出, 降低头部出血的发生率和防止脑水肿。对于昏迷患者, 使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鼻内异物及分泌物, 以防误吸而发生窒息, 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

1.2.2 维持有效循环:

为了方便用药, 而且易于搬运患者, 应该选择上肢较粗的静脉, 最好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通路, 按医师的嘱托及时给予止血、抗休克等处理, 并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如果有必要应及时输血。如果患者烦躁不安, 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约束, 防止发生意外,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的苯巴比妥, 使患者内心镇静, 舒缓其躁动的心理状态。

1.3 临床护理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于患者颅脑损伤, 内心会十分慌乱护理前给与必要的心理安慰, 使他们内心减轻一部分心理畏惧感。对患者采用一些基本的护理措施, 使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配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1.3.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 密切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具体的情况。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 产生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被挫伤、颅内出肿块、组织水肿引起的脑脊液吸收障碍。实时监测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意识障碍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 血压升高、呼吸不均匀, 则有可能已经变成脑疝, 应该及时报告医师并安排及时抢救;此外, 颅脑损伤后, 颅内压迅速增高, 可导致心律的变化, 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密切进行心电监测, 以便于及时应对。

1.4 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并对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所得到的数据, 然后采用SPSS20.0软件来统计与处理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及血压状况等资料, 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行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最终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是17例, 占53.13%;满意的是12例, 占37.50%;不满意的是3例, 占9.37%, 满意度为90.63%。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是12例, 占37.50%;满意的是10例, 占31.25%;不满意的是10例, 占31.25%, 满意度为68.75%, 两组比较P=0.017, 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总之, 颅脑损伤患者发展快、病情重、难治疗, 尽早进行紧急救治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规范护理, 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紧急抢救是救治的关键, 所以抢救措施的采取很重要, 要及时包扎头部伤口, 免受感染, 避免创面溃烂。搬动患者时保持其头部不动, 不能随便取出异物。对于昏迷患者, 可因呕吐物、脑脊液等成分吸入气道而引起呼吸道阻塞, 因此要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等,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使其呼吸道通畅[3]。在采取积极救治的同时, 医务工作者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医务工作者的处理及措施是否及时, 操作正确与否, 观察是否细致,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急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最专业的护理技术, 这些对患者非常重要, 可以及时缓解患者紧张、压抑的情绪,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美兰.应用冰枕缓解颅脑损伤病人呕吐头痛的护理120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2) :26.

[2]王爱萍.重型颅脑损伤38例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6 (11) :916.

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急症和意外伤害明显增多,因此院前急救是新的医疗行为。

急救中心应24小时应诊,迅速接听“120”呼救电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在短时间内问清病人的地址、人数、病情、电话,争取到的一分一秒都将对病人进行院内急救起决定作用。所以我科向全县人民承诺,接到电话后3分钟出车。

对车和车内的要求:保证急救车各种性能完好,保证不出任何故障。车内抢救物品柜内放灭菌敷料、气管插管、清创缝合包、血压计、手电筒、开口器、吸痰管、穿刺包。此外,心电图机、电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止血带、氧吸入器、输液用品、各种急救药品,做到四定: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定期维修,消毒、车内舒适、安全可靠的设备,满足患者需要。

急救与护理:院前救护的关键就是及时准确判断病人病情,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表情、皮肤黏膜、感觉末梢血管充盈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应迅速给予清理鼻腔、口腔异物,头偏向一侧,对舌后坠病人应舌挟出,并及时给氧吸入,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维持正常呼吸功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①对于创伤性大出血、出血量大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②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时加压给液,用9号软针头插入20%甘露醇瓶内,然后接入50ml针管,给瓶空气加压。③对于抽搐烦躁不安的病人,确保安定,慎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④急性心梗的病人,做心电检查,给氧,注意安静平卧少搬运,给予扩冠、镇静,给于止痛药。⑤开放性气胸的患者,用无菌厚敷料严密封闭伤口,使之变为闭合性气胸。⑥活动性出血者,用止血带,或直接用血管钳止血,绷带加压包扎。⑦四肢骨折者给予夹板初步固定。脊柱受伤患者首先保持被动体位,防止再度损伤,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转动颈部,以免造成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⑧对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要密切配合医生,认真听取口头医嘱,执行前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做好护理记录。在急救现场条件差、病情程度各异、设备差的条件下,护理人员更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全面丰富的急救知识,并且沉着、冷静、细心、快、稳、准、灵活、果断地采取措施,体现了全体急救人员齐心协力、能力互补的战斗成果。

临床急救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院ICU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0例, 其中男64例, 女1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约30 min~2 h内, 入院后即开颅行血肿清除+硬膜外及硬膜下引流48例, 其中保守治疗24例, 死亡8例。

2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是容易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时期, 因此,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1 病室要求:

术后必须回监护室, 要求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以便正确判断皮肤色泽, 病室内尽量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 不允许探视。病室内每隔2 h用0.05%碘伏喷雾, 地面用“84"消毒液拖拭。室温20~24℃, 湿度70%以上, 定期作空气培养, 同时保证监护仪、呼吸机、中心供氧及中心吸引等设备完好、备用[3]。

2.2 术后监测:

对颅脑损伤患者应进行全面监护,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建立观察记录特护单, 拟定护理计划, 认真实施, 根据病情严密监测, 注意脉搏是否洪大有力或细弱不整, 脉压差的波动及继发颅内出血的征兆, 待病情稳定后适当延长监护内容, 对神志转清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仪器监测, 避免造成恐惧心理[4]。

2.3 做好呼吸道的监护及管理

首先监测血氧饱和度, 据监测结果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氧浓度, 其中4例患者在入院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 双侧瞳孔较大, 1例经积极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及心律, 即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术, 术中证实为广泛脑组织挫裂伤, 凌晨4时回监护室, 生命体征较稳定, 于当天下午4时有心律无呼吸且体温不升, 靠人工呼吸机维持18 d后, 自主呼吸仍未恢复, 呈深昏迷, 最终因脑损伤严重而死亡, 另1例通过人工呼吸机维持, 血氧饱和度指数达正常水平, 心率呼吸血压渐平稳后脱机, 由意识不清至意识清楚, 2例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呼吸道的管理, 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感染发生,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防止分泌物及食物误入气管便于清除, 同时行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道死腔, 增加有效通气量, 减轻呼吸道阻力降低胸腔内压力, 有利于脑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本院ICU气管切开36例均未发生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处保持清洁干燥, 内套管每隔6 h取出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一次, 防止痰痂及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及交叉感染、喉头分泌物较多时及时清除, 并定时做气管内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气管内局部使用抗生素化痰药每小时1次气管滴药, 雾化吸入每6 h一次, 每次15 min, 管口气雾温度保持在32~35℃[5]。

2.4 认真落实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对于卧床患者尤其是意识障碍者, 应预防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及压疮三大并发症, 勤翻身、拍背, 使用气垫床, 建立翻身卡, 每天床上擦浴2次, 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褶。对肺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并难以排出时行体位引流, 30%~50%酒精翻身拍背, 便于痰液排出, 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每天更换引流袋并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 持续导尿超过1周的, 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 并严格记录出入量, 颜色变化, 定时排放, 训练其膀胱功能。持续给氧。每天更换鼻导管并由另一鼻孔轻轻插入, 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 对眼睑闭合不拢, 用湿纱布盖住并涂上眼膏, 以防角膜溃疡发生, 对长期卧床昏迷患者除加强基础护理外应予鼻饲, 增加营养的摄入, 鼻饲前后应用清水冲洗胃管, 以防食物残渣停留在胃管内, 胃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并保持干燥, 以免敷料移动造成细菌感染, 对卧床较久, 肠蠕动较弱的患者可胃管内注入营养丰富, 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汤, 并在腹部行环形按摩, 对3~5 d以上未解大便的可用轻缓泻剂, 必要时给予药物灌肠[6]。

2.5 加强专科护理:

对留置脑室引流管者, 除严格脑室引流护理外, 还应根据病情调节脑室引流速度, 并观察引流性质颜色及量, 引流量少于CT报告量, 应结合病情考虑引流管插入深度与方向是否合适, 引流量大大超过CT报告量而患者病情无好转, 甚至加重应考虑是否继发颅内出血, 适当抬高床头15°~30°,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每天控制液体摄入量, 对持续高热者 (与脑干损伤及伤及丘脑下部体温中枢有关) , 可使用冰袋、酒精擦浴, 必要时行亚低温治疗 (降温毯+冬眠合剂) , 将体温控制在36~37℃, 肛温设定在33~35℃。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细胞氧耗量, 减少乳酸堆积, 保护血脑屏障, 减轻脑水肿, 抑制内源性产物的毒害作用, 减少静脉细胞钙内流, 阻断钙超载, 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

2.6 注意营养支持:

由于颅脑损伤后, 血糖浓度普遍升高, 加重脑局部缺血性损害, 因此应控制糖的摄入, 同时监测血糖、尿糖, 并严格掌握各种参数, 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7]。

2.7 实施健康教育, 强化功能锻炼:

在患者康复阶段应进行健康教育, 有计划地每日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的功能锻炼。本院ICU 2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 语言交流障碍, 左侧肢体活动障碍 (与血肿压迫脑神经所致的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 , 经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 不断锻炼患者听、读、说话能力, 经常与其家属用普通话交流, 取得其家属配合患者, 同时辅以针灸、理疗, 左上、下肢体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患者出院时已能说简单用语[8,9]。

上一篇:矿井机电事故下一篇:护理分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