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2024-12-31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精选11篇)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1

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突发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尤其是急性创伤患者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临床将患者发病后1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 此段时间必须以快速、高效、准确的急救护理方式挽救患者生命,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我院为了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整体质量, 对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82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51例, 女31例, 年龄21~58 (30.85±3.13) 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1例, 高空坠落伤15例, 斗殴伤14例, 其他22例。颅脑骨折35例、四肢骨折47例。将上述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1例, 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诊疗处理, 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优化措施, 主要内容: (1) 医护人员、急救条件优化:为急救各项检查开通绿色通道, 做好手术室、B超室、CT室、放射科、重症监护病房之间的协调工作, 由3年以上专职急救工作医生、专职护士或救护司机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救护车应具备一定的生命支持功能, 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接诊优化, 制定绿色通道制度, 准备好器材及药品, 在1~3min内完成出车, 5~10min到达现场。 (2) 救护操作优化:120急救电话接听时及途中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生命体征等进行询问, 掌握基本情况, 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采取初评-早期检查-再评估的方式, 到达急救现场后应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立即对伤情进行评估 (看、问、分诊或根据CRASH-PLAN程序进行伤情评估, 需在30s内完成) , 首先处理对生命有威胁的损伤, 对患者意识水平采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观察, 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迅速清理患者口鼻内污物, 给予氧气支持, 建立静脉通道, 若患者有开放性创伤应及时止血、加压包扎, 对骨折处进行固定, 对血压、心率等体征指标进行监控, 发现异常及时反映给医生。 (3) 优化转运交接:搬运动作保持迅速、轻柔、使患者处于适当体位, 防止车内惯性导致脑压升高, 记录好转运交接单及护理记录单, 转运途中密切做好心电监控, 保持管道通畅,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到达院内立即常规检查, 同时对患者昏迷情况进行再次评估。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ADL) 对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2) 急救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存活, 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正常生活及工作未受影响;有效:患者轻度残疾, 治疗后可生活自理;无效: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前后ADL评分比较

出院前两组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出院后半年随访, 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两组急救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为92.68%较对照组的68.29%显著较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快, 我国目前各类创伤事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外科损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且死亡率较高, 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影响家庭稳定以及社会和谐[2]。而院前急救一定程度上比院内救治更为关键, 救治质量主要受到医师技术、医护水平和损伤程度的影响, 而在临床救治中, 不仅要采取必要治疗措施, 还应优化护理干预措施, 从而完成对患者的有效救治[3]。

创伤患者的通气、心电监护等急救工作应该秉承早干预的理念, 抓紧院前1h的救治时间, 提高急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中我院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 使患者诊断、转运、救治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得到加强, 实现了无缝隙连接, 赢得了更多的治疗时间, 且经半年随访, 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国外学者认为急救专业化可改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观点基本一致[4]。

提高急救护理质量要求各科室之间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由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医务人员带头, 救护车必须及时到达现场, 缩短检查和抢救时间, 干预应从最可能威胁患者生命的部分入手, 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估, 给予必要的氧气支持, 并建立静脉通道[5]。对急救全程的优化护理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 不仅强化了急诊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 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还可提高转运安全性[6]。本次研究观察组急救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明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紧急创伤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82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对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优化,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诊疗处理, 比较两组入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ADL评分及急救有效率。对照组出院后半年ADL值为 (45.29±3.46) 分, 与观察组的 (61.84±3.67) 分比较显著较低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的68.29%显著较高, 差异显著 (P<0.05)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依从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护理,急救,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杨丽珍, 蒲宏伟, 郑瑞花, 等.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6 (32) :115-118.

[2]位兰玲, 王玉玲, 孙秀杰, 等.ACS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及对病人预后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 2010, 25 (6) :506-508.

[3]程宝珍, 张小红.严重多发伤病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研究, 2010, 24 (12) :1079-1080.

[4]Davis DP, Serrano JA, Vilke GM, et al.The predictive value of field versug arrival Glasgow Coma Scale so Dre and TRISS calculations in moderate-to-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raumma, 2011, 60 (5) :985-990.

[5]李桂月.优化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流程对急救护理工作时效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4, 21 (8) :1161-1163.

[6]胡道艳, 程惠玲, 吴振会, 等.五常法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6) :763-764.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2

【摘要】目的 探究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急救护理措施,如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调节体温等。结果 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结论 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关键词】急救护理措施;失血性休克;效果

First aid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hemorrhagic

shock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mergency nursing measures were applied in hemorrhagic shock effect.Method We selected 4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measures,Such as bleeding,establish vein channel,maintain respiratory tract unobstructed,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Result 4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and cured.Conclusion Give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first-ai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dition,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Key word】First aid and nursing measures;Hemorrhagic shock;Effect 前言

失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为常见,多由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等原因引起。临床症状为血液呈现浓缩、肺动脉楔压降低、外周静脉充勇、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和血清钠增高等。其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甚至死亡。我院根据4患者不同的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46.53±2.2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5小时,平均(3.26±1.11)小时;5例异位妊娠所致,8例脾破裂所致,12例多发骨折所致,15颅脑损伤所致。[2]

[1]1.2护理方法

1.2.1止血和建立静脉通道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询问其致伤原因,明确出血点。并采集血标本,尽快采取止血措施,明确治疗方案。同时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作输液,另一条用作扩张血容量。可先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毫升。若检查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上则无需输血,红细胞压积在30%以下的患者,应尽快适量输血,密切贯彻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1.2.2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要迅速清理患者口腔内和呼吸道内的血液、痰液、呕吐物以及分泌物。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戴有假牙患者可将其假牙取出,舌后坠患者则用舌钳夹将舌头取出。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并检测动脉血气,以便了解其缺氧程度。遵医嘱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氧气浓度为40%~50%,氧气流量为每分钟6~8毫升。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后,再给予患者吸氧。1.2.3调节体温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可给予其持续的腋温或肛温监测。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的体温偏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保暖。可液体放在40~45的温水中加热10分钟,利用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加盖暖被或毛毯,以防止散热。切忌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通电保暖物品进行保暖,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发生。同时,给予患者输血前可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1.2.4预防感染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护理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患者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若患者下肢供血不足,则应降低患者下肢。若患者头部有创伤,有渗出液及昏迷现象时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咳嗽和咳痰,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a-糜蛋白酶,以防止肺部感染。1.2.5心理护理

患者在护理期间会产生焦躁、烦闷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亲切的言语、和蔼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并主动关心和照顾其日常生活,通过安抚、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或向患者举例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6疼痛护理

进行手术止血的患者术后伤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24小时内疼痛感最为强烈。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或止痛药,避免其出现躁动等现象。同时可引导患者对疼痛原因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按摩和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可采用持续小剂量泵静脉镇痛药物治疗。2.结果

进行急救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3.讨论

目前,我国失血性休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和准确是失血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急救护理措施是在各项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况实施针对性、高效的急救护理,严密实施的同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形成良好的护理循环,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及家属精神负担的目的[4-5][3]。

我院给予所有的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由此可见,给予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程度将死亡率降到最低,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及护理 篇3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急救措施;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常见,发病快,症状严重,变化迅速,若不积极抢救及护理可危急生命。2011年—至今,本科室收住30例中毒患者,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住院病例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26岁。有机磷毒物中,甲胺磷15例,乐果7例,敌敌畏+乐果2例,敌敌畏2例,氧化乐果1例,1605 3例。中毒途径:口服18例,喷洒农药8例,进食被毒物污染的蔬菜4例。口服毒物量:不详2例,20ml 7例,50-100ml 5例,100-200ml 2例,>200ml 2例。其中轻度中毒8例,中度中毒16例,重度中毒4例。死亡2例,死亡率6.7%。

2 急救措施

2.1 消除未吸收的毒物 (1)立即将病人撤离有毒环境,脱去染毒衣物,用清水,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染毒皮肤、毛发、指甲、趾甲。毒物侵入眼内时,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0分钟,然后滴入1%阿托品1-2滴,敌百虫中毒不能用碱性溶液冲洗,只能用清水冲洗。禁用热水冲洗或酒精擦洗,以免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毒物吸收。(2)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以及时有效地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根据中毒种类选用洗胃液,如清水、生理盐水、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等。洗胃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洗胃解毒的目的,过高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因此碳酸氢钠的浓度为2%,高锰酸钾的浓度为1:1500-1:2000为佳。洗胃期间用胃肠减压器持续减压,以引流含有毒物的胃液,直到病情好转后再从胃管注入30%的硫酸镁60ml导泻,以清除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物。昏迷或血压下降者禁用洗胃器洗胃,争取胃管洗胃。

2.2 应用特效解毒剂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急,发展快,当确诊后马上给予足够的胆碱酯酶复活剂如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和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用药原则尽早、联合,首次足量,重复用药,应用时要注意给药的途径,剂量、速度及阿托品化的有效指征。

2.3 病情观察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变化快,因此,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及意识变化,特别是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则应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2)洗胃时应注意观察洗胃液及腹部情况,有无消化道出血,穿孔症状。(3)药物副作用的观察,观察阿托品化的表现,注意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4)胆碱酯酶活力观察,首次给药后30-60分钟测定血胆碱酯酶活力,如胆碱酯酶活力增加,继续观察,如胆碱酶活力无好转,再次给药,连续3次血胆碱酯酶活力保持50%以上可以出院。(5)迟发毒作用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反跳,病人可出现心律失常、呼衰,导致病人突然死亡,因此,要延长观察时间,以防反跳。

2.4 综合措施 有机磷中毒者在给予特效解毒剂急救的同时,应注意维持呼吸功能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积极处理脑水肿、心律失常,应用利尿剂促进毒物排泄,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3 护理

重度中毒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尿潴留、大小便失禁,加强护理可避免意外发生。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暂禁食水,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中毒患者往往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如患者有喉部痰鸣音,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轻拍背部协助排痰,必要时立即用呼吸器吸引出痰液,充分给氧,最好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可减轻肺泡泡沫表面张力,有利于改善气体交换,同时,给予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抗生素等,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2 谨慎抽搐意外 (1)抽搐时,专人守护,床边观察。(2)放松领扣及裤带,头偏向一侧,遵医嘱给镇静药。(3)防止牙齿咬破舌头,可在上下臼齿间置外缠纱布的压舌板。(4)保护抽搐的肢体以防碰伤,但不可用力按压,以免造成骨折,肌肉撕裂及关节脱位。(5)保持病房安静,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快、准、加强巡视。

3.3 减轻尿潴留 大量应用阿托品可抑制膀胱平滑肌的张力而致尿潴留,患者往往烦躁不安,我们应注意观察膀胱充盈度,如膀胱充盈而排尿困难,采用下腹部热敷或按摩刺激膀胱收缩,促使排尿,必要時无菌导尿。

3.4 大小便失禁 昏迷患者往往大小便失禁,应留置导尿管,每隔4小时平放一次,大小便时用塑料便盆,必要时臂部垫气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内衣内裤,勤翻身,多按摩,以免发生感染或痔疮。

3.5 心理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服毒自杀,自杀原因很多,有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原因,患者苏醒后常表现为悲伤不言语,无声落泪。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服毒原因给予安慰,让家属陪伴患者,不歧视患者,为患者保密,关心其衣食住行及心理活动,共同乐观向上生活。

4 反跳的讨论与分析

4.1 讨论 反跳是指有机磷中毒患者在症状消失或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毒的临床表现或骤然死亡。反跳现象一般发生在中毒后的2-7天,短者可8小时,经观察,多数患者表现为瞳孔较前缩小,精神较差,面色由红转苍白,出汗、心悸,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血压升高,肌束震颤,肺部罗音重新出现,全身胆碱酯酶活力下降30%以下等。此种情况多由于残毒继续被吸收:为胃粘膜皱壁的残毒,阿托品停药过早或减量过快,过早进食,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较晚,对阿托品化识别不清等,此时应重新使之阿托品化,密切观察病情,给予阿托品维持,逐渐减至停药。

4.2 分析 本组病例中,有2例敌敌畏中毒患者因进食分别在入院后48h、68h出现反跳,经处理抢救患者痊愈出院。1例甲胺磷重度中毒患者在入院第6天出现反跳,且于入院第9天突然心跳聚停而死亡。据分析是因为洗胃不彻底和阿托品减量过快而引起。另1例患者是一位68岁男性患者,服用1605约100ml 40min后入院,经综合处理后,由于观察不细致,特效解毒剂用量明显不足,患者始终未阿托品化,于入院后18h突然心跳呼吸聚停而死亡。

参考文献:

[1] 刘均娥《急诊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13

[2] 连改香,王建秀,任岚.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症的抢救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15-416

创伤急救的护理措施 篇4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公害,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需要建立健全救治组织,特别在处理对生命有威胁或成批伤员时,无组织、无计划的治疗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急诊科作为一线科室,除院前急救外,成为创伤救治的第二个环节,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在急诊室,急诊室期间的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

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创伤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年龄19~75岁,受伤后就诊时间约15~210min。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0例,高处坠落伤40例,利器伤5例(自残2例,2例均为割腕后导致左侧桡动脉断裂),塌方压伤5例,井下瓦斯爆炸伤15例,高空坠物砸伤头部3例。损伤情况:颅脑损伤15例,胸腹部内脏损伤38例,骨折10例,多发复合伤患者35例,其中15例井下瓦斯爆炸伤的患者中烧伤8例,其中浅Ⅱ度烧伤3例,深Ⅱ度烧伤3例,Ⅲ度烧伤2例,肺爆震伤合并血气胸5例,有害气体中毒2例。

2 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快速作出伤情评估

急诊科治疗班护理人员在接诊伤员时,应力争在尽早的时间内迅速评估伤情[2]。询问随行人员或患者受伤机制的,通过明确受伤机制可初步估计受伤部位,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护理,同时去除异物,动作要轻柔,要有其他医护人员配合,防止二次损伤。按CRAMS系统进行评分,每项指标计0、1、2分不等,最后将5项指标计分相加,即为CRAMS评分的总分,CRAMS评分越低伤情越重。本组病例通过CRAMS评分0~2分10例,3~5分60例,5~7分28例。初步评估患者后,及时发现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并制定急救及护理措施。CRAMS评分系统具体见表1。

2.2 建立急救小组

如果发生群发伤,比如我们遇到煤矿塌方及瓦斯爆炸等情况,医院立即成立医疗急救小组,急救小组有专人组成,包括医护人员及院内专家,医疗小组的负责人调配指挥急救人员,争取做到在抢救过程中积极有效配合,完成群发伤的抢救。

2.3 摆放合适的体位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为之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休克体位,下肢抬高15~20度,头及躯干抬高20~30度,从而增加回心血流量,改善机体,尤其是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颅脑损伤患者严禁头低位,以免加重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肋骨骨折伴血气胸的患者采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功能,其他急救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脊椎骨折的患者整体搬运,颈部用颈托或枕头两侧固定。

2.4 采取护理急救措施

2.4.1 准备急救用物:

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摆好体位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吸氧等基本护理措施,同时其他护理人员准备抢救用物于床旁,以供医务人员抢救患者时使用。

2.4.2 先救命后治病:

就诊时发生呼吸及心脏停止的患者,积极心肺复苏治疗,2例呼吸及心跳停止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后1例恢复呼吸及心跳,随后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2.4.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患者多可因多种原因如舌后坠、面颌部及咽喉部的直接损伤、异物如血液、呕吐物误吸等而致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可导致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危及重要器官功能,甚至窒息而出现心跳停止,所以及时检查呼吸道,明确梗阻的原因及部位,及时清除口鼻等呼吸道堵塞物。摆体位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通过以上方式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当机立断开放气道,我们采取手法开放气道,脑外伤昏迷患者及气道内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的选择气管插管,2例脑外伤长期昏迷的患者插管时间>10d后行气管切开,2例Ⅲ度烧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管道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2.4.4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扩充血容量:

对创伤休克患者进行抢救时,为尽快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应立即对其进行大量快速输血、输液的抢救[4],建立静脉通路成为急救的关键,尤其是创伤失血性休克。一般迅速建立2~3个静脉通道,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距离受伤部位较远的静脉,防止输入的液体通过受伤部位丢失,降低补充血容量和迅速扩容的效果,从而影响患者的救治。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外周静脉萎瘪塌陷,给静脉穿刺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于休克患者抢救时应在穿刺前结扎止血带后推压血流,局部轻轻拍打,用拇指分别向外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辨清血管走行方向,采取静脉上方挑起进针法,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针放平后将针头稍稍挑起,把血管前后分离,当针头斜面滑入血管时有失阻感,不见回血时,挤压近心端血管会有少量回血,如仍未见回血,但感觉针在血管内,可缓慢推注0.9%氯化钠溶液观察局部有无肿胀,以确定穿刺是否成功[5]。如经上述静脉穿刺不成功选择静脉切开。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留取血样,以备临床检验,交叉配血。液体复苏原则坚持“早期、快速、足量、种类”,补液时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原则。烧伤患者根据医师医嘱进行补液。

2.4.5 包扎固定,控制出血:

骨折的患者辅助医师进行固定和止血,急诊常用辅料加压包扎和止血带止血,如用止血带止血需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上肢≤1.5h,下肢≤2h,到时注意放松一般每次10~15min,防止肢体坏死。

2.4.6 采取保暖措施:

体温被视为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之一,创伤患者因有效循环较差,体温低,毛细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缺血,对于创伤的患者积极采取保暖措施,我科急诊室使用空调保证室内温度约24℃~26℃,除此在外给患者盖好被褥保暖。

2.4.7 留置管路及护理:

抢救中一般均需留置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尿量,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损伤及损伤程度;疑有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则需留置胃管作胃肠减压,并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和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患者,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留置时间长时需要行管路护理。

2.4.8 注意观察病情变: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反应、尿量、中心静脉压,急诊输血的患者患者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尤其是抢救成功的患者也不要掉以轻心。

2.5 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及转院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积

极术前准备,待患者病情经过急诊抢救治疗稳定后送手术室,护送前备好抢救用品,一般由医护人员随行护送,并注意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大量失血的患者,急诊主管护士和手术室沟通是否备足血液及协商转入手术时间。转院患者准备救护车,待病情稳定后由本院医护人员护送。

3 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而康复94例,共死亡4例,其中1例呼吸及心跳停止的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无效后死亡;2例高处坠落伤致延髓损伤的患者经抢救,后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2周后,全身脏器衰竭死亡;1例腹腔脏器多发伤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送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生DIC死亡。

4 讨论

创伤疾病为急诊常见病种,因其致伤因素各异,但病情一般较重,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创伤急救中关键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迅速扩容,维持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预防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通过回顾分析,在抢救中施以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实用外科创伤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

[2] 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4.

[3] 贾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5.

[4] 牟灵英,冀玲,历德风,等.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2004,44(8):52-53.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抢救非外伤性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5例,男64例,女41例,年龄2~90岁,院前出诊接回56例,在门诊检查或候诊时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7例,自行送入院38例,治疗时发生4例。

方法: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或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当班医护人员3分钟之内完成以下急救措施:经口或鼻行气管插管,有痰堵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有利及时用药,行多参数监护、电复律、小剂量首次给肾上腺素及其他药物进行心肺复苏。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同时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实施例数50例达100%。

结果

10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5例,抢救成功率23.81%,死亡80例(76.19%),其中含放弃抢救18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

急救护理

⑴急救措施: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或有可能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值班护士同时做好以下急救措施:①畅通呼吸道3~5秒的时间内、解开患者的衣领裤带、暴露胸部、平卧在硬板床上,由于患者无意识时,易舌后坠,软腭阻塞气道[1],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线与地面垂直,使舌根上移而不影响呼吸通畅,并用手或器具祛除口腔内的异物,如果异物在气管内则可用腹部按压法,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上腹部剑突下方,另一手重叠在前一手掌背上,双手用力向胸部方向推压,使腹压剧增,把气管内异物压迫出,若无口腔、气管内异物随即行喉镜气管内插管,有痰液的吸痰进行机械通气。②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不失时机位于患者一侧(通常右侧),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胸前中下1/3交界处,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另一手掌根叠放其上,双手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幅度4~5cm,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③迅速及时建立2条或3条静脉通路,选择肘窝或颈部大静脉血管准确及时执行急救医嘱及心肺复苏配合。④行多功能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功能变化的情况,做好除颤的准备工作。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抽血化验准备工作。血K+>5.5mmol/L停用一切钾剂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2]。

⑵加强病情动态观察:经常巡视患者,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当前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药物,用前要给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及早识别早期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及症状;高热惊厥的先兆表现为两眼上翻,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轻微抽搐等,晕针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若行监护者监护参数是否有异常,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⑶应急护理:患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紧急情况下护士应争分夺秒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吸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窒息者行体位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除阻塞呼吸道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患者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惊厥者发作时立即解热止痉,晕针患者平卧位口服热开水和热糖水保暖。护士在救治的同时,要大声呼救,不要等待医生处理,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⑷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危重,家属毫无心理准备,突发病情变化让患者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向家属介绍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关心体贴耐心疏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鼓励他们正确面对危重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⑸健康教育:多做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促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了解,并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充分认识,能够识别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发生的注意事项的简单处理[3,4]。

讨论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心跳、呼吸停止时间密切相关,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4~6分钟,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约50%可救活,4~6分钟成功率10%,10分钟以内仅5%,10分钟以上存活的可能性更少[5],这就要求心肺复苏的过程分秒必争,而心跳呼吸骤停事发突然且危重,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此时一套规范的急救措施尤为重要。

急诊护理是一门新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患者要争分夺秒、分工明确、团结协助、有条不紊、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实践证明,心跳呼吸骤停发现的时间越早,抢救措施及

时,病情观察准确、护理措施到位,则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参考文献

1 沈洪.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2 章蓓蓓,徐新.心跳骤停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202.

3 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51-52.

4 程宝珍.心肺复苏护理的进展.现代护理,2007,13(7):675-676.

5 伏军贤,姬心才,刘丹军.心肺复苏的进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74.

产后出血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篇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住院30例产后出血患者,本院分娩20例,外院分娩转入我院10例;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28岁,剖宫产8例,胎头吸引器助产5例,顺产17例;出血量500~800毫升15例,800~1600毫升11例,>1600毫升4例;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占86.6%,胎盘因素6例,占20%,软产道损伤4例,占13.3%,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治愈出院。

2急救护理

2.1病人一旦出现产后出血,迅速召集急救小组人员立刻到位,由助产士长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按照产房内悬挂的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进行,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2.2提供安静、安全的环境,立即帮助产妇取中凹卧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排出量,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尽量不搬动病人,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2.3立即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遵医嘱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穿刺困难时需考虑做深静脉穿刺,作好各种检查和交叉配血及相关的准备,连接心电监护监测产妇的体温、脉博、呼吸、血压,神志,尿量及宫缩情况,应用产后计量垫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作好记录,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重视产妇主诉如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心慌等,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正确掌握输液速度,以免输液过速,发生肺水肿。

2.4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因失血使全身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采用鼻塞或面罩吸氧,流量为4~6L/min。密切观察面色,口唇,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通畅,机体缺氧是否得到改善,休克症状是否缓解。

2.5产后出血来势凶猛,护理人员一定要边抢救,边积极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作到分秒必争。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出血的特点,通过各种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若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宫缩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子宫按摩,宫缩素的应用,填塞宫腔,结扎子宫动脉或骼内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术;若为软产道操作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

3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措施

3.1孕期及产前

3.1.1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及早终止妊娠;对高危妊娠者,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提前预约住院分娩。

3.1.2产妇正式临产时,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胎心音,宫缩的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定时排空膀胱,及时绘制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按医嘱使用宫缩素时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保证产妇的能量需要和休息,必要时给予安定静推。

3.1.3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术;胎头,胎肩娩出要慢,一般相隔3分钟左右;胎盘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及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除有禁忌症),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1.4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通常在胎儿娩出之后的30分钟内,胎盘会完整地娩出;如40至60分钟内,胎盘仍没有娩出,需医生帮助剥离,使胎盘完整娩出,以防残留的胎盘引起产后出血[2]。

3.1.5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胎儿娩出后,立即将产后计量垫置于产妇臀下收集阴道出血。如果2小时阴道出血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及全身情况,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早期的症状。

3.2产后期:

3.2.1产后2小时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每15分钟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

3.2.2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3.2.3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

3.2.4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充分作好输血及急救的准备并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

4体会

4.1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临床资料表明在分娩过程中,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保护产妇,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3]。产前认真及时筛选出高危孕产妇,作到产前监测,加强分娩时监护,能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加强健康教育,及时住院分娩;作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至关重要。

4.2产后出血的抢救,最重要的就是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产房工作人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炼技术操作技能,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提高助产技术水平。要有高度责任心,认真细致的作好病情观察,及早发现产后出血。一旦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我们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到分秒必争。同时做好与产妇和家属之间的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使产妇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4.3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危险系数越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和孕妇学校的开展工作,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彩凤,蒋雅琴.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6):758-759.

[2]陈晓琴,肖兵,罗晓菊等.有控性牵拉脐带对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2):2951-2952.

输液反应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输液反应病例中, 男29例, 女41例, 年龄3~79岁, 平均年龄35岁。发生时间最晚是输液结束后0.6 h, 最早是输液后14 min, 其中29例出现畏寒寒战、呕吐、高热等主要症状, 9例产生不同程度的休克情况。

1.2 方法

依照输液反应的季节因素、临床表现、药物因素、输液操作、疾病分布、人群结构以及预后等因素展开分析总结。

1.3 护理对策

(1) 输液过程中, 输液没有出现发热反应前的措施:输液之前仔细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认真的遵守无菌操作。输液反应出现后, 患者一定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 此时要宽慰患者, 合理解释,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环境护理:维持环境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 室内通风, 保证恰当的温湿度, 患者去枕平卧位, 降低体力消耗。 (3) 对症护理:体温>38℃, 要给予物理降温, 如头部冷敷, 酒精擦浴等;呕吐患者, 应抬高上半身, 侧卧位, 预防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 导致窒息, 并嘱患者深呼吸, 不能够缓解者, 给予胃复安肌内注射。

2 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热41例, 占58.6%, 过敏反应8例, 占11.4%, 心血管反应10例, 占14.3%, 消化道反应9例, 占12.9%, 其他2例, 占2.9%。

3 讨论

输液反应出现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会影响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严重者出现生命危险。静脉滴注前应严格检查, 看有无瓶身或瓶口受损松动、有无异物霉团等。根据实例的探讨和分析说明, 药源性热以及微粒超标是导致输液反应最主要的原因。大输液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到临床的大输液通常情况下不会大量的出现质量问题, 可能偶尔会出现点瑕疵, 但不会产生过分的影响。很小的裂缝或者瓶口松动这些原因会导致在使用过程及贮存中出现污染, 而且运输中的碰撞出现玻璃屑脱落等也是原因的一部分。药物配伍后输液反应明显加重主要与p H值变化、渗透压变化、微粒的出现、内毒素叠加、微粒叠加和主要结构改变等有很大的关系。合并用药或者将输液剂作为溶剂加入一种或多种其他药物, 静脉滴注中的微粒就会增加很多, 静脉滴注中异物微粒越多, 造成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也越大[1]。依照病情尽量降低静脉滴注速度, 不要一起加入多种药物, 这样药效会降低, 而且毒性也会加大, 静脉滴注中的微粒数也会增多, 可能会造成非常多的输液反应。为了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输液环境应尽可能的保证干净, 保持空气新鲜, 对周围环境认真谨慎的消毒, 隔一段时间要进行细菌培养。静脉滴注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注射技术规范要求, 并且操作时保证无菌。静脉滴注中加入其他药物时, 应注意其相互反应和配伍禁忌。静脉滴注时尽量使用终端过滤器。静脉滴注使用的皮肤消毒液在24 h更换2次。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具是经环氧乙烷消毒, 不可能完全彻底去除热源, 尤其是管道部分主张在静脉滴注前先排出15 ml左右为宜, 这样可以冲去输液器管道内的热源质。输液瓶已打开应一次用完。液体一旦取用, 应在3~5 h内完成, 时刻注意不要让细菌污染。气候变化也是影响输液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夏季气温炎热, 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或药物自身发生聚合反应而引起输液反应已经达成共同的认知。寒冷季节, 静脉滴注时应注重保温。医务人员应正确认识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医护人员应该紧密的合作, 要经常巡视病房, 认真观察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任何改变。如果出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解决, 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静脉滴注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应利用的与其相对应的预防方式。方法 收录急诊发生的70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具体信息, 依照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输液操作、药物因素、季节因素、疾病分布、人群结构与预后等要素展开总结和讨论。结果 输液反应的临床特点中, 发热反应是比较普遍的;发生率以幼儿和老年患者最高, 联合用药越多, 输液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加入中草药制剂以及抗生素粉针剂时输液反应发生率加大。结论 减小输液反应的有用方法包含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谨慎控制液体滴速等。

关键词:静脉,输液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8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 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 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 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本院急诊科在2008年共出诊1656次, 急救病种主要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 面对如此繁重的急救任务, 而且面对的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 造成护士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甚大, 护理风险也随之增高, 护理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损失和 (或) 伤残事件的不确定和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护理风险

1.1 急救电话管理

护士因工作繁忙不及时接听电话或接听电话时未详细询问清楚急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出事地点, 导致救护车找不到具体位置、延误对患者的抢救。

1.2 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护士急救意识不强, 时间观念淡薄, 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 延误抢救时间, 从而导致纠纷。

1.3 院前急救用物准备不充分

由于急救物资配备不足, 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 延误抢救时机。本科每天由一名出诊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的各种仪器、设备、药品, 但由于个别护士工作作风不严谨, 未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4 开放性急救环境

院前急救处于开放性的环境, 是对现场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态度、速度等多方面的考验。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治疗、护理等, 家属均亲眼目睹。任何一点疏忽、说话不当, 极易引起纠纷。

1.5 转运途中观察患者不仔细

患者转运过程中, 有的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乘坐驾驶室, 不能做到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6 制度执行受限

院前急救中往往使制度落实受限或忽视, 如医嘱执行、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利等, 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 因医生的口误或误听都可能发生执行错误的医嘱, 而导致纠纷。

2防范措施

2.1 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抢救程序, 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医患矛盾的能力。

2.2 接听电话

做到四清:听清、说清、问清、记清 在科内组织学习接听电话的技巧, 要求人人知晓接听电话的内容, 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 并逐一做好记录。

2.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每天由一名出诊护士负责检查急救车上的急救药品、仪器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建立抢救仪器、用物交接登记本,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保证出诊急救用物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2.4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院前急救中, 大部分患者属于危重患者, 提高护士素质是抢救急、危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出车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护理知识, 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在实践中, 不断强化业务学习, 反复训练, 造就出一支急救专业过硬的护理队伍。

2.5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确保患者安全

患者的转运是危及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转运途中医务人员必须守在患者旁边, 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应急处理。

2.6 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利弊关系、失败的可能性, 征得同意签字后方可执行。对病情危重, 拒绝救治, 不配合检查、治疗患者应签字, 做到有据可查。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期在本院进行眼部化学烧伤治疗的患者40例,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9~55 (29.7±2.8) 岁, 就诊时间0.5~4 (1.47±0.9) h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评定标准。

1.2 方法

急救方法:患者入院后快速检查受伤情况, 迅速将眼睑分开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对角结膜上的残留物质进行彻底清洁。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烧伤种类, 碱性烧伤注射维生素C或3%的硼酸持续冲洗, 酸性则用2%碳酸氢钠, 必要时可使用麻醉剂等辅助治疗。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点眼等药物治疗。

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予以适当的眼部防感染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1) 眼部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眼部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观察,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询问患者的眼部包扎是否舒适, 检查患者敷料是否有渗漏, 并对患者的眼球的运动情况和眼部的分泌物进行观察, 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处理[3]。 (2) 心理护理。眼部化学烧伤患者都属于是急性的、突发的化学烧伤及误伤等, 当患者突发疾病时, 其内心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加之若患者治疗预后情况不良好, 给患者的容貌等带来影响, 也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 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治疗方法、病情的变化规律, 并强调积极有效治疗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条件。 (3) 饮食生活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视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医护人员应护理人员可嘱托患者多使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类食物, 对辛辣刺激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并保持患者的居住环境空气清新, 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 (4) 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判定治疗效果, 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

40例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眼部化学烧伤患者中, 主要以碱性化学烧伤为主, 约占70%, 其中又以石灰烧伤较多, 约占42.5%。见附表。

2.2 治疗效果

经过本院医护人员的抢救及有效护理后, 40例化学烧伤患者的66只眼睛的烧伤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视力恢复到1.0以上, 治疗后情况较入院时差异显著 (P<0.05) , 但也有2例患者的3只眼睛因各方面原因抢救治疗无效, 总有效治疗率约为95.5%。

3 讨论

眼部化学烧伤是眼科急症之一, 青壮年多发, 多与患者的工作环境等有关。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工业、农业等事业迅速发展, 此症的发病趋势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眼部化学烧伤根据致伤物质的分类主要分为碱性烧伤和酸性烧伤。其中以碱性烧伤较为常见, 其后果也较为严重。当患者不小心导致了碱性化学物质眼部烧伤后, 相关化学物质很快就会浸入到深层眼内, 给眼睛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4]。此时, 若不及时的给与患者的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 轻则会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 重则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甚至是眼球摘除。在本研究中, 我院医师对近期在我院就诊的40例眼部化学烧伤患者进行了相关治疗, 从相关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患者化学烧伤的类型主要是碱性化学物质烧伤, 与相关临床研究具有一致性[5]。且在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 患者所接受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较为重要。

眼部化学烧伤患者不仅在身体上遭受了疾病的折磨, 其心灵上也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因此, 对眼部化学烧伤患者必须实施较为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眼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一般而言, 出现眼部化学烧伤的患者多与其工作环境具有很大关系, 因此, 可适当教给患一些简单有效的抢救措施, 帮助患者能够在事发现场就地取材, 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进行眼睛冲洗[6]。

综上所述, 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抢救需及时有效, 且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有效治愈率,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琳.102例眼部化学烧伤的急救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1) :2275-2276.

[2]赵晓光.眼部化学 (碱性) 烧伤综合治疗3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 (16) :502-503.

[3]陈家祺, 翟嘉洁, 顾建军, 等.波士顿I型人工角膜治疗眼部严重陈旧性化学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12, 48 (6) :537-541.

[4]孟宪卿.对96例眼部酸碱化学性烧伤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9 (1) :68.

[5]王俊, 孟晓光, 朱艳, 等.带角膜缘干细胞的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烧伤[J].眼科新进展, 2013, 33 (9) :861-863.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急救;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59-01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理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易患的心血管疾病。该病死亡率较高。为了降低这一风险,高血压合并急性心理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的任务相当重要,对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检验这一急救和护理措施是否有效。我院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采取急救与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这些纳入研究的患者的共同特征是:①80岁>平均年龄>60岁,这87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70.1 12.1)岁,都拥有高血压病程2~17年,平均病程9.3 4.3年,按新功能分级标准,9例为 级,53例为 级,25例为IV级。②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并且无其他器质性病变。③患者临床表现有:呼吸平率每分钟30-40次,大汗,面色发青,皮肤冰凉,心率加快。④患者病情符合WHO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

1.2急救与护理方法

①使患者处于半卧位,大量吸氧。②建立静脉通路,用40-80mg呋塞米加上3MGdem吗啡进行静脉注射。③将10mg硝酸甘油溶进50ml生理盐水,给患者进行避光滴注,注射速度由每分鐘1ml开始,后面每分钟增加1 L,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调整静脉滴注的速度。整个过程中,患者的舒张压要控制在70-80mmHg,收缩压必须控制在110-140 mmHg的范围内。

护理的方法:①入院护理,高血压病人必须要在安静的室内进行救助,首先对病患进行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形成,要求患者摄入低钠、低脂肪的食物,尽可能食用营养丰富的流食便于消化。②观察患者病情:详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痰液等情况。使病患头部偏至一侧,避免分泌的痰液阻塞呼吸道,对出现低血压症状的病患,立即进行升压治疗。在升压治疗过程中对心率、心律仔细观察,患者要进行24小时心电图检测,防止心律失常。③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与鼓励和安抚,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对于情绪过于紧张的患者可以进行药物辅佐。④调整患者用药。调整对硝酸甘油注射有头昏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药物用量。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病患的血压、左室舒张末期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1]。按心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①显效:患者的心电图改善为 级。②患者心电图的改善为 级。③无效:患者心电图状态无改善[1]。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表示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表示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心功能及血压的治疗效果

所有病患接受治疗前的各项指标为:平均舒张压111.1 3.3mmHg,平均收缩压179.5 9.7mmHg,平均心率每分钟116 12次,左室射血分数平均0.35 0.07%,左室舒张末期指数平均121 14ml/m?,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平均为121 14ml/m?,患者在接受完救治之后的平均舒张压为90.5 3.2mmHg,平均收缩压142.5 3.3mmHg,平均心率为每分钟79 10次,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0.38 0.08%,左室舒张末期指数平均121 14ml/m?,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93 11ml/m?。

这87例患者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压及新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

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心率(次/分钟)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指数(ml/m?)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ml/m?)

治疗前111.1 3.3179.5 9.7116 120.35 0.07167 20121 14

治疗后90.5 3.2

142.5 3.379 10

0.38 0.08121 1493 11

T7.3318.4417.3315.2217.0019.567

p<0.05<0.05<0.05<0.05<0.05<0.05

2.2心衰病人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87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42例,有效的40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5%。

3.讨论

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紧急救护,能使其治疗效果显著。该病使患者心脏负荷加重,患者会出现失眠、焦虑心情烦躁等不良情绪[2],本次研究中,采用硝酸甘油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快速减轻心脏的负荷。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8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25%,病人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适宜进行急救护理干预,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66例, 女性14例, 年龄为17~62岁, 平均年龄为 (40.18±2.06) 岁。本组80例患者中, 40例车祸伤, 21例摔伤, 13例刀刺伤, 6例其他。其中49例闭合性损伤, 31例开放性损伤。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护理:

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先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应及时进行输血、输液。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用适当的方式急救护理:对于出现开放性气胸的患者, 应取纱布包扎受伤部位;对于出现闭合性气胸的患者应对气胸部位进行穿刺抽气处理, 若患者的气胸仍未完全消失, 应常规设置胸腔闭式引流, 控制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 对患者进行输血, 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失衡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 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1.2.2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 患者的胸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状况, 易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应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并予以纯氧吸入。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期间, 往往无法自行排痰, 护理人员每天应定时对其进行吸痰处理, 并观察痰液的颜色、量等。部分患者伴随出现呕吐症状, 辅助其卧床期间, 应将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出现呼吸道堵塞的现象。

1.2.3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入院期间, 未对创伤性气胸形成系统认识, 且受到疼痛的影响, 容易出现抑郁、恐惧、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治疗期间, 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其心理变化, 并进行针对针对性处理。向患者讲解临床检查和临床治疗的必要性, 鼓励其积极接受临床治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1.2.4 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察:

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 了解其病情的变化, 若经急救处理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仍未出现好转, 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对于排尿异常患者, 应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 若出现的尿量≤25 m L, 则表明患者的休克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应及时予以输血。辅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并帮助其翻身, 缓解临床不适感。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翻身时, 动作应轻柔, 避免出现引流管脱落的现象。同时,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 尽早鼓励其下床活动, 提高机体免疫力。活动期间, 应把握活动的强度和时间, 若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应及时停止活动。

1.2.5 加强疼痛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 往往会出现疼痛状况。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 对于伴随剧烈疼痛的患者, 应及时予以镇痛药物缓解其疼痛状况。对于疼痛症状较轻的患者, 可采用聊天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教会患者正确咳嗽的方式, 即咳嗽期间, 可适当对胸部施加压力, 减少对受伤部位的牵扯。

1.2.6 加强引流管护理:

部分创伤性气胸患者入院后, 需要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辅助患者正常呼吸。进行临床护理期间, 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性, 避免外界空气进入。严格无菌操作程序, 每天更换引流口处的敷料。若敷料出现渗湿情况, 应及时予以更换, 降低感染的概率。加强对引流液颜色、流量的观察, 若患者引流量持续3 h均>200 m L时, 胸腔内可能存在出血状况, 应及时告知医师。合理设置引流管, 即引流瓶应低于胸壁, 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出现受压的现象。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引流情况的观察, 当患者呼吸时未见引流瓶水柱变化, 或咳嗽时引流瓶未见气泡, 则可能出现引流管堵塞的现象,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引流管堵塞的原因, 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于橡胶管漏气的现象引起的引流异常, 应先对该部位行常规灭菌, 并取透明胶予以封闭处理。待患者的呼吸状况好转后, 可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 本组80例患者, 30例痊愈, 48例转, 2 例死亡, 护理有效率为97.5%。

3 讨论

创伤性气胸是胸部受伤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由肺部组织或支气管受损引起, 患者入院期间往往会伴随出现呼吸异常、水肿等症状[1]。因此, 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创伤性气胸的急救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于出现呼吸异常的患者应及时予以纯氧吸入[2,3]。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保证其引流通畅[4]。本组研究中, 80例患者中, 30例痊愈, 48例转, 2例死亡, 护理有效率为97.5%。因此, 笔者认为, 加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学者指出[5], 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急救处理, 能够减少对气管的损伤, 提高救治成功率, 笔者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加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能够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 提高急救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蕊, 翟佳, 王磊.急诊科院前对创伤性血气胸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354-354.

[2]王飞娟.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4) :765-766.

[3]赵小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355-357.

[4]孙梨萍, 周守志.11例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8) :83-84.

上一篇:安全播出保障体系下一篇:文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