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救措施

2024-06-08

临床急救措施(共12篇)

临床急救措施 篇1

近年来, 胸部损伤病例较过去显著增多。胸腔解剖及生理等特点决定, 胸部损伤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重度胸外伤常伴有腹部、颅脑等部位的损伤, 伤情危急, 若不积极治疗, 病死率极高。经过及时有效诊治, 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现就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胸外伤57例患者的急救措施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以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胸外伤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49例, 女8例;年龄12~79岁, 平均38.8岁。其中, 交通伤39例, 锐器伤8例, 坠落伤4例, 挤压伤2例, 其他伤4例。患侧听诊呼音减弱或消失, CT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加, 呈片状阴影。

1.2 诊断

明确外伤史, 有胸痛、胸部挤压痛、呼吸困难、反常呼吸、皮下气肿等症状,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并根据胸部X线平片、CT或B超、胸穿等手段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注意定期观察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有无迟发性血胸出现。按照AIS-90的评分标准, AIS≥3时视为重度胸外伤[1], 或据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重度胸外伤: (1) 有多发肋骨骨折, 呈连枷胸; (2) 中等量以上血气胸; (3) 张力性气胸; (4) 开放性血气胸; (5) 严重肺挫伤; (6) 气管与支气管的裂伤; (7) 心脏大血管损伤。

1.3 胸外伤及合并伤

57例病例中, 49例伴肋骨骨折, 双侧20例, 浮动胸壁者21例;胸骨骨折2例;肺裂伤12例;肺挫伤25例;单侧支气管破裂1例;心脏挫伤5例, 心脏穿透3例;膈肌破裂5例;窒息1例;血气胸57例, 有张力性血气胸、开放性血气胸。合并伤28例:颅脑损伤9例;腹部损伤11例, 包括脾破裂6例, 肝破裂2例, 胃肠破裂2例, 胰尾破裂1例;其他骨折15例。失血性休克13例, ARDS 4例, 肾功能衰竭1例, MODS 4例。

2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中, 治愈51例, 占89.5%;死亡6例, 占10.5%。死亡原因:胸部伤4例, 其中, 失血性休克1例, 心脏穿透伤2例, ARDS1例;死于合并伤2例, 其中, 重型颅脑外伤1例, MODS 1例。

3 讨论

严重胸外伤常伴多发伤、休克及其他部位重要脏器损伤, 为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大部分胸部创伤患者行胸部X线片或行胸腔诊断穿刺术可做出诊断, 据病情以胸腔闭式引流、CT、B超或胃肠道造影检查等可确诊。血液动力学稳定情况下, 根据伤情作相应检查, 若行胸部CT检查, 可准确显示骨折的胸廓骨骼, 皮下血 (或气) 肿、血气胸、血管、支气管、肺实质的损伤等。下胸部肋骨骨折需警惕肝、脾破裂, 需行床边B超检查, 严格掌握开胸及剖腹探查的指征, 尽最大可能避免误诊与漏诊, 及早做出诊断, 明确危重创伤, 确保患者抢救及时快速, 提高创伤生存率。休克为引起严重胸外伤的早期死亡重要原因, 特别是胸腹联合伤时。胸部损伤发生休克, 需迅速补血容量, 及早查明休克的原因, 并积极处理, 合并伤失血性休克为伤后早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成份输血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给抢救带来不便。对于严重的胸外伤有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动脉压下降、静脉压升高、心音远而低钝等心包压塞或休克的表现, 由对伤口等的判定, 高度怀疑心脏或大血管的损伤时, 需立即行剖胸手术, 术中及时争取心脏或大血管的修补。如抢救及时, 则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本组2例心脏穿透伤受伤时间较长, 导致出血过多, 经手术抢救无效最终死亡。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的伤情重, 且发展迅速, 大出血与心包压塞后果严重。若高度怀疑有心脏大血管损伤时, 需边补血容量, 边迅速行气管插管开胸探查, 不能等待血压的回升, 及早开胸止血来解除心脏的压塞对于抢救成功尤为重要。连枷胸作为一种较严重的胸部伤, 常并心肺的挫伤及血气胸等。若软化区的范围广泛, 患者呼吸时两侧胸膜腔的压力不平衡, 出现纵隔摆动, 会引起呼吸或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 病死率达20%~50%[2]。对于连枷胸患者, 多胸痛、有胸壁外伤、呼吸困难、反常呼吸等, 触诊时有骨擦音, 经胸片检查有多发肋骨骨折, 即可作出诊断。连枷胸患者低氧、胸闷、休克多由血气胸导致, 另一特点是胸壁的浮动致反常呼吸, 出现纵隔摆动, 使心肺功能发生急剧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及早固定浮动胸壁为连枷胸治疗的主要措施[3]。重度肺挫伤患者ARDS发生率较高。本组25例患者有连枷胸或严重肺挫伤, ARDS 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肺挫伤引起的肺出血一般到伤后6 h, 水肿一般于伤后的24~48h最严重, 对于病情严重的, 若合并休克, 伤后ARDS或MODS发生率显著增高。无连枷胸患者肋骨骨折中约19%有肺挫伤, 连枷胸有肺挫伤的所占比例高达46%[4]。近年来一致认为, 连枷胸临床主要表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做功的增加, 患者呼吸加快、不同程度咯血、肺部啰音。严重胸外伤出现低氧血症, 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且一般吸氧不能纠正时, 使用呼吸机治疗为最佳办法, 特别对于中重度的连枷胸患者应及早进行, 待病情好转后需及时撤除, 以降低肺炎发生率, 早期加用糖皮质激素, 稳定细胞膜, 有效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合并有头颅、四肢或脊柱等复合伤伤情常复杂危急, 注意表面病情不严重, 实际伴严重内伤患者者, 诊断往往不及时, 易抢救失败。特别是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患者, 病死率较高。

综上所述, 重度胸外伤, 积极治疗合并伤, 优先或同步治疗致命伤, 根据剖胸指征, 快速行剖胸手术以清除积血, 及早恢复肺功能, 是重度胸外伤临床急救的重要措施。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重度胸外伤病例临床急救的相关措施, 为临床急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胸腔穿刺、修补损伤脏器、闭式引流等措施治疗重症胸外伤及合并伤, 并总结分析相关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57例患者中, 治愈51例, 占89.5%;死亡6例, 占10.5%。结论 重度胸外伤积极治疗合并伤, 优先或同步治疗致命伤, 根据剖胸指征, 快速行剖胸手术, 可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胸外伤,诊断,救治

参考文献

[1]孟毅, 羊庚生, 王向阳, 等.不同致伤原因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 2004, 6 (1) :16-18.

[2]Spencer S, 石应康.胸心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95.

[3]王建柏, 高劲谋.创伤性连枷胸54例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 2006, 8 (1) :25-26.

[4]Pettiford BL, Luketich JD, Landrenean RJ.The managementofflail chest[J].Thorac Surg Clin, 2007, 17 (1) :25-33.

临床急救措施 篇2

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控水拖延复苏,加重误吸,明显增加溺水者死亡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请不要将宝贵的救命时间浪费在各种控水上。

发现有人溺水后,该如何正确施救?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急救措施分四种: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在一旁陪伴并为溺水者保暖,随后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溺水者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并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密切观察溺水者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3.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出现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施救者应立即抬高溺水者下颚,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溺水者恢复呼吸后,可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无脉搏。施救者应即刻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顺序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切记同时要呼叫120,并持续心肺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谨记:同伴溺水 “人链”救人不可取

当看到小伙伴溺水,如何施救?在近年来不少青少年溺水案例中,我们都能看到孩子们采用手拉手“人链式”的方法救人,虽然有些成功了,但更多的是演变成施救者也纷纷落水,几个孩子一同溺水身亡的惨剧。

“人链”救人这个看起来很棒的主意,实际上“不是害死一个人,而是害死一串人”。那么,当看到有同伴溺水了,到底该怎么办?溺水急救有三大原则:

1.切莫贸然下水施救。家长要教育孩子,即使自己的游泳技术再好也不能贸然下水救人。因为下水救人是个技术活,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营救溺水者,成功的可能性才比较高。相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却很容易被溺水者拖入水中,不仅救不了人,还会让自己陷入危险。

2.借助器械优于赤手空拳。救人时要保持冷静,不能逞匹夫之勇,可以选择投入救生圈、绳索、木棍、泡沫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溺水的急救措施 篇3

据急救专家介绍,溺水后的急救措施主要分自救、互救、医疗措施3个方面。

1.自救。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吸时应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

2.互救。水性好的施救者应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其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处推出水面。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竹竿或绳索,让溺水者拽住,再拖其上岸;否则施救者会被溺水者拖入水中,从而造成更大危险。

3.医疗措施。溺水者被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牙关紧闭者,按捏两侧面颊用力启开,呼吸微弱或已停止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时间要长,不要轻易放弃,并可给予吸氧和保暖。不要坐等医生到来或不经处理直接送医院,以免丧失最宝贵的抢救时机。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专业的医务人员赶来抢救。

【编辑:杨子】

临床急救措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及性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6例, 年龄16~70岁, 其中20~50岁占70%。致伤原因:车祸伤占20例, 高空作业坠落伤6例, 打击伤6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5例, 年龄16~70岁, 其中20~50岁占72%。致伤原因:车祸伤占21例, 高空作业坠落伤8例, 打击伤3例。

1.2 急救措施:

抢救措施的快速与否直接关系着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受伤后数小时之内的急救措施非常关键, 全面地观察患者的病情, 抢救人员心中要明确病情的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 护理人员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并做好认真记录, 向医师准确报告病情。

1.2.1 保持呼吸通畅:

迅速抬入抢救室, 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俯卧位, 将床头抬高15°~30°, 使呼吸道分泌物顺利流出, 降低头部出血的发生率和防止脑水肿。对于昏迷患者, 使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鼻内异物及分泌物, 以防误吸而发生窒息, 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

1.2.2 维持有效循环:

为了方便用药, 而且易于搬运患者, 应该选择上肢较粗的静脉, 最好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开通静脉通路, 按医师的嘱托及时给予止血、抗休克等处理, 并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如果有必要应及时输血。如果患者烦躁不安, 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约束, 防止发生意外,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的苯巴比妥, 使患者内心镇静, 舒缓其躁动的心理状态。

1.3 临床护理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于患者颅脑损伤, 内心会十分慌乱护理前给与必要的心理安慰, 使他们内心减轻一部分心理畏惧感。对患者采用一些基本的护理措施, 使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配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1.3.2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 密切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具体的情况。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 产生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被挫伤、颅内出肿块、组织水肿引起的脑脊液吸收障碍。实时监测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意识障碍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 血压升高、呼吸不均匀, 则有可能已经变成脑疝, 应该及时报告医师并安排及时抢救;此外, 颅脑损伤后, 颅内压迅速增高, 可导致心律的变化, 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密切进行心电监测, 以便于及时应对。

1.4 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并对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所得到的数据, 然后采用SPSS20.0软件来统计与处理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及血压状况等资料, 采用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行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最终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是17例, 占53.13%;满意的是12例, 占37.50%;不满意的是3例, 占9.37%, 满意度为90.63%。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是12例, 占37.50%;满意的是10例, 占31.25%;不满意的是10例, 占31.25%, 满意度为68.75%, 两组比较P=0.017, 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总之, 颅脑损伤患者发展快、病情重、难治疗, 尽早进行紧急救治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规范护理, 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紧急抢救是救治的关键, 所以抢救措施的采取很重要, 要及时包扎头部伤口, 免受感染, 避免创面溃烂。搬动患者时保持其头部不动, 不能随便取出异物。对于昏迷患者, 可因呕吐物、脑脊液等成分吸入气道而引起呼吸道阻塞, 因此要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及分泌物等,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使其呼吸道通畅[3]。在采取积极救治的同时, 医务工作者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医务工作者的处理及措施是否及时, 操作正确与否, 观察是否细致,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急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最专业的护理技术, 这些对患者非常重要, 可以及时缓解患者紧张、压抑的情绪,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美兰.应用冰枕缓解颅脑损伤病人呕吐头痛的护理120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2) :26.

[2]王爱萍.重型颅脑损伤38例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6 (11) :916.

溺水的“急救”措施 篇5

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内、鼻腔内的淤泥和杂物,迅速进行吐水,同时找其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者右腿膝部跪在地上,左腿膝部屈曲,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左膝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抢救者右和按压溺水者背部,让溺水者充分吐出口腔内、呼吸道内以及胃内的水。

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后,使其仰卧,头部后仰,立即进行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抢救者捏住溺水者的口吹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20次。

如果溺水者心跳停止,立即让溺水者仰卧,用拳头叩击心前区1~2次,用力要适当。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80~100次/分,深度3~4厘米(儿童为2~3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如果只有一个救护者做心肺复苏,每按压心脏7~8次,向肺内吹气1次,效果更好。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假死仔猪的五项急救措施 篇6

对假死仔猪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其恢复呼吸才能成活。笔者经历20多例,根据当时的情况,分别采取以下不同措施,使其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1.首先用左手倒提假死仔猪两条后腿,用右手拍其背部,促使排出口、鼻和呼吸道的羊水和黏液,用布擦净。必要时可用胶管吸出羊水及黏液,使其呼吸通畅。

2.人工呼吸运动,即用左手托拿仔猪臀部,右手托拿其背部,两手同时进行前后运动,使仔猪自然屈伸。在做人工呼吸时,必须有耐心,直到出现呼吸才能停止。同时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枢药物,如尼可杀米0.5毫升~1毫升。

3.用药棉酒精或白酒涂抹仔猪口,刺激仔猪呼吸。

4.在寒冷的冬天可将假死猪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救活后立即将仔猪擦干,但要注意仔猪的头和脐带断头不能放入水中。

5.必要时,用胶管吹入空气,也可注射安娜加等强心剂。

注意:经急救过来的仔猪必须人工帮助哺乳,最好放在母猪靠前面的乳头吸乳,特殊护理2天~3天,使其迅速恢复健康。

临床急救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54例, 参考《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2007版) 》的诊断标准[3], 所有患者有明确的感染灶及SIRS症状, DBP小于90 mm Hg或下降≥40 mm Hg, 体温>38.5℃或<35℃, 有少尿等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或表现为急性神志障碍;其中男39例, 女15例, 年龄25~60岁, 平均 (41.7±3.1) 岁, APACHEⅡ评分为 (20.6±2.9) 分, 细菌培养阳性18例, 比例为33.3%, 感染部位中腹腔感染17例, 肺部感染14例, 导管相关性感染10例, 大面积软组织感染6例, 其他感染7例。

1.2 治疗方法

54例患者均给予充足的体液复苏及抗感染治疗, 体液复苏首选生理盐水, p H<7.2的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将其稀释成1.5%,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感染病灶的细菌感染培养结果[4], 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进行治疗, 首次用药量宜较大, 为扩大抗菌谱宜联合用药;保证足够的氧供和营养支持, 经中心静脉泵注入血管活性药物, 本文使用的药物为多巴胺 (DA) 和多巴酚丁胺, 必要时可给予血管扩张药硝普钠和消除血管痉挛药物东莨菪碱, DA用量的起始剂量为1μg/ (kg·min) , 每2分钟增加1次剂量, 但最高剂量不超过15μg/ (kg·min) , 其他药物也要根据血压变化情况适时加大用量[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病死率,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6], 指标包括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心排出量指数 (CI) 、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 同时观察治疗后尿量 (UF) 、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v O2) 、血清肌酐 (Scr) 及肌酐清除率 (Ccr)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比较

54例患者经急救治疗后死亡7例, 死亡率为12.9% (7/54) ,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见表1, 治疗后各项参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治疗后UF、乳酸清除率、Sv O2、Scr、Ccr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病菌及其释放的毒素在机体内引发的微循环障碍, 这回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甚至会诱发多器官功能性衰竭, 感染性休克的病情较为凶险, 是急救治疗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7]。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模式的改变,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 感染性休克经治疗后即使存活, 其随后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下降;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初期要保证呼吸道畅通, 并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 充分补充体液、扩充血容量后, 如果患者的血压回升、心率下降、尿量恢复, 并且无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甚至可以不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但实际临床治疗中充分体液复苏后还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感染病灶的致病菌情况还要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并且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 防止DIC的发生, 纠正酸中毒应首选5%碳酸氢钠, 在补充血容量同时可起到减缓冲作用[8]。

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 本文给予了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可给予血管扩张药或消除血管痉挛药, DA主要是激动血管的D1受体, 而产生血管舒张效应, 特别表现在肾脏、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床上[9]。目前主要用于抗休克治疗, 对伴有心缩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多巴酚丁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对β2-受体和α-受体兴奋性较弱, 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室充盈及增加心排血量, 但不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以上两药联用一方面增加心排出量, 另一方面降低外周阻力, 从不同途径产生抗休克作用, 为此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0]。本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发生显著改善, 这些指标的改善正是休克症状转归的体现, 同时通过分析本文临床中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发现, 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是重要的致死原因, 为此临床治疗中要预防脏器功能不全, 采用积极措施保护脏器功能, 这一分析结果为临床治疗中降低病死率指明了方向。总之, 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要采用一组针对感染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多方面措施共同实施才能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及感染性休克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11年-2012年共收治5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 患者入院治疗后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 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患者病死率, 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及组织氧代谢的改善情况。结果:54例患者死亡7例, 病死率为12.9% (7/54) , 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血清乳酸及组织氧代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感染性休克的急救措施除对症治疗外, 还应预防脏器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出现, 这对于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急救措施,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颖莹, 皋源, 杭燕南.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重要脏器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1) :2089-2091.

[2]卢克新, 闫玉荣, 魏学功, 等.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产褥期感染性休克2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0, 50 (29) :97-98.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2007版)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 (1) :7-13.

[4]季宪飞, 李春盛.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12) :989-991.

[5]庄育刚.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37) :93-94.

[6]叶珩, 邓宇珺, 陈纯波, 等.阿拉明或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 (7) :542-544.

[7]Su F, Wang Z, Cai Y, et al.Fluid resuscitation in severe sepsis andseptic shock:albumin, hydroxyethyl starch, gelatin or ringer’s lactate-does it really make a difference[J].Shock, 2007, 27 (5) :520-526.

[8]吴健锋, 陈娟, 欧阳彬, 等.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2010, 4 (2) :22-25.

[9]Sligl W I, Milner D A, Sundar S,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corticostero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tic shock: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J].Clin Infect Dis, 2009, 49 (1) :93-101.

临床急救措施 篇8

关键词: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护理

高热抽搐是婴幼儿常见急症,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和痉挛性收缩。同时患儿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此病发病急, 由于婴幼儿无法通过语言表述病情, 故给救治带来困难, 若急救不及时, 可导致严重后遗症, 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高热抽搐患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高热抽搐患儿86例, 所有患儿均出现面色苍白、双眼斜视、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及手指、脚趾抽动及咽喉部有明显痰鸣音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43例患儿中, 男22例, 女21例;年龄6个月~3岁, 平均 (1.7±1.1) 岁;其中39℃以下10例, 39℃~40℃29例, 40℃以上4例;疾病类型:肺炎8例, 上呼吸道感染34例, 中毒性痢疾1例;对照组43例患儿中, 男23例, 女20例, 年龄7个月~3岁, 平均 (1.8±1.2) 岁, 其中39℃以下11例, 39℃~40℃29例, 40℃以上3例;疾病类型:肺炎7例, 上呼吸道感染35例, 中毒性痢疾1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急救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高热抽搐的急救护理流程, 提高应变能力。由于高热抽搐患者大多发病较急, 且病情危急, 家属一般内心恐惧、焦虑, 护理人员此时是家属的希望寄托, 因此护理人员在急救患儿时, 必须做到不慌不忙, 有计划有条理地做好各项抢救工作。 (2) 高热抽搐患儿常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患儿入院后应立即安置在抢救室, 并让患儿平卧, 将头偏向一侧, 用开口器将患儿口扩开, 观察有无呕吐物, 及时清除呕吐物, 并将患儿鼻腔内分泌物清除干净, 必要时给予负压吸痰, 吸痰动作要轻柔。高热抽搐患儿若出现牙关紧闭, 应托住患儿下颌, 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 (3) 高热抽搐患儿脑耗氧量增加, 患儿极易出现脑缺氧, 应给予患儿高流量氧气吸入, 1岁内患儿氧流量为2 L/min, 2~3岁患儿氧流量为2~3 L/min。 (4) 给予患儿降温护理, 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如给予患儿头额部冰枕、冰敷, 使头部温度迅速降低, 使脑组织代谢降低, 减少脑部耗氧量。也可采用温水擦浴、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方式。降温过程中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并做好记录, 并给患儿多喂水, 防止因出汗过多引起患儿虚脱。 (5) 若患儿抽搐时间较长, 且发作频繁, 应警惕是否出现脑水肿, 若患儿出现收缩压增高, 且脉率变慢, 呼吸不规则且节奏缓慢, 瞳孔散大, 此类症状提示为颅内压增高, 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6)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高热抽搐患儿常出汗较多, 且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 要及时清洁皮肤, 更换衣物, 护理时动作要尽量轻柔, 使患者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中。 (7) 患儿抽搐发作时禁止饮食, 抽搐停止后可给予患儿饮料、热牛奶等流质食物。同时, 需派专人看护, 将床栏拉起, 避免患儿坠床及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8) 给予地西泮0.1~0.3 mg/kg缓慢静脉注射, 用于镇静止惊, 也可给予苯巴比妥钠10 mg/kg缓慢静脉注射, 还可采用安定注射液加入5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保留灌肠。镇静、解痉药物使用后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患儿反应, 并观察患儿有无昏睡、嗜睡等症状, 记录患儿的抽搐发作时间、间隔时间及精神状态, 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9) 患儿出现高热抽搐时, 家长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 做好解释工作, 并关心体贴患儿, 让家长安心放心, 取得家长的信任, 使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促进患儿及早康复。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 并制定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统计患儿家属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1) 显效:急救后患儿抽搐于5 min内停止, 30 min内体温恢复正常; (2) 有效:患儿抽搐于15 min内停止, 1 h内体温恢复正常; (3) 无效:患儿抽搐于15 min后未停止, 1 h后体温仍无下降甚至病情恶化[3]。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临床疗效比较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467, P=0.035) , 详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2。

3 讨论

婴幼儿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 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 故即使较轻的刺激也可导致大脑皮层强烈的兴奋, 神经细胞可突然异常、大量发电最终导致惊厥抽搐[2]。临床中引起婴幼儿抽搐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 (1) 颅内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2) 颅内癫痫引起的非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 单纯由于高热引起的抽搐, 患儿大多抽搐持续时间较短, 且患儿清醒较快, 清醒后机体无其他变化, 一般预后较好。而复杂型高热抽搐惊厥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每日发作1次以上, 发作后患儿清醒缓慢, 一般预后较差[3]。

高热抽搐可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严重时对患儿脑部造成不可逆损害。长时间的抽搐惊厥, 患儿脑部出现缺氧症状, 易发生脑水肿, 造成脑部组织坏死, 使脑功能出现障碍, 甚至引起患儿窒息死亡[4]。婴幼儿作为一群特殊群体, 因无语言表达能力, 故抽搐发生时需及早给予救治, 及时有效急救对于减轻患儿脑损害有重大意义[5]。高热抽搐患儿由于气道不顺、喉肌痉挛, 易导致呼吸不畅、呼吸障碍等, 加上呼吸道内分泌物的增多, 加重患儿的呼吸困难, 故对呼吸道的清洁显得尤为必要。对患儿进行吸氧护理, 可改善脑内细胞的缺氧状况, 有效避免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的发生。高热抽搐患儿一般体温均超过38℃, 高热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出现代谢障碍, 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而物理降温是首选方法。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需严密观察患儿各项指标, 如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传, 可有效减少因惊厥抽搐造成的继发损害[6]。

本研究对高热抽搐婴幼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 护理后显效37例, 有效5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 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后显效32例, 有效3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1.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由此可见, 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婴幼儿高热抽搐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春艳.小儿高热抽搐的及时有效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6) :337.

[2]余翔.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16) :123-124.

[3]朱莉.小儿高热惊厥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 (12) :74-75.

[4]余少芬.婴幼儿高热抽搐的急救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10) :99-100.

[5]王冬梅, 贺文琪.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17) :213.

临床急救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则将其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 男病患数量为17例, 女病患为13例。病患年龄最大者52.6岁, 最小者17.3岁, 平均年龄为 (31.8±4.9) 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病患数量为16例, 女病患为14例。病患年龄最大者53.8岁, 最小者18.5岁, 平均年龄为 (34.7±4.2) 岁。全部病患因创伤所导致休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腹部创伤 (肝脏受损, 脾脏受损, 结肠受损) 颅外创伤, 胸腔创伤, 四肢创伤。病患的创伤原因主要有:车祸, 高空坠落, 与人发生纠纷导致的砍伤, 击伤等等, 病患从受伤到医院就诊的平均时间在0.6~2.0 h之间, 平均时间为 (0.96±0.12) h, 所有病患在该院接受诊疗的同时, 无转院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存在突出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病患在送入到我科进行系统性救治之前, 其高压值均在90mm汞柱以下, 病患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均未达到正常标准, 在临床中符合休克条件, 在院前急救措施包括:抗休克措施, 呼吸机支持, 并对所有病患均进行了基本止血, 心脏起搏等基本急救措施。所有病患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后, 我们相关医护人员均对其进行了手术急救措施。

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 (1) 手术室护理措施:病患在手术室接受手术之前, 院内护士均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准备好了手术前相关医疗设施, 在病患入手术室之后, 进行了必要的临床急救措施, 如:使用呼吸机, 为病患建立起静脉通道, 止血, 输血等有效措施, 具体如下:术前准备工作, 所有病患急诊手术, 在接到通知之后, 院方医护人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将急救所需器械准备完毕, 所有器械均已经检测完毕, 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在根本上为病患争取到了抢救时间。 (2) 环境准备工作:当病患入院治疗之后, 相关工作人员要为其选择一个较为宽敞的手术空间, 并将室温调节到理想温度。 (3) 病情观测:病患在能入院治疗之后, 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明确的分工, 在抢救过程中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当核对病患的一般情况准确无误之后, 护士要利用多功能检测设备为病患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查工作, 并在此过程中, 对其生命特征进行实时监控, 在根本上杜绝低氧症的发生。 (4) 保证呼吸畅通:当病患进手术室之后, 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 将病患口中分泌物, 呕吐物及时清理干净, 在做完该项工作的同时, 要将病患的头部转向一侧, 并为病患补充足够的氧气, 在一般情况下, 氧气的供给量应该在4~6 L/min[1], 对于头部受创的病患, 会要将其头部适当做抬高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保证其自身静脉血的回流, 减缓其脑部静脉出血的现象。对于腹部创伤者, 相关医护人员要对其采用头低休克位。创伤性休克病患之所以出现休克现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 受到创伤后, 大量失血导致缺氧, 要想将这种现象加以改变, 就必须为病患补充足够的氧气, 保证病患的脑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对病患进行输血补充氧的同时, 护士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病患进行必要的导气管插入工作, 如发现病患的心跳停止, 则要立刻使用心脏起搏器, 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工作。 (5) 止血措施:对于开放性伤害的病患, 出血量超过正常水平时, 要利用有效方式对病患进行紧急止血。从目前情况来看, 最为有效的止血方式是指压法。护士在对病患进行紧急止血的时候, 要适度用力压住病患的出血部位, 当无法辨认出血部位的时候。要在病患肢体近端血管进行按压。并及时辅助加以包扎, 必要的时候为病患使用止血带。 (6) 为病患快速创建静脉通道:在对创伤性休克病患进行手术急救的过程中, 要对其建立起静脉通道[2]。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保证为病患补充足够的血量。创伤性休克病患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体内有效循环血液瞬间减少, 令自身多个重要器官出现衰竭的现象, 如果抢救不及时, 会对病患的身体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 最终衰竭, 导致死亡[3]。

因此, 当创伤性休克病患入手术室后, 护士要对其及时建立起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使病患自身的有效血液循环加以维持, 一般情况下, 病患在入手术室之后, 另一名护士要对其马上建立起2~3条静脉通道, 以保证扩容治疗和各类药物的及时使用。在根本上对病患的血容量加以扩充, 有条件的医院, 还要对病患建立起关于中心静脉压的检测工作, 利用这种方式,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 将病患的血容量补充到正常水平[4], 与此同时, 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病患补充血容量的具体数量。进而在根本上将病患心功能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当护士在对病患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 如果遇到了困难, 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切开其静脉, 为病患争取时间, 避免出现延误病情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 医护人员在对病患选择输液部位的是时候, 应该依照病患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该项工作, 创伤性休克病患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5], 必须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具体治疗。所以说, 护士在选择穿刺部位的时候, 应该选择血管粗, 易进针, 好固定的地方, 另外, 选取原则还应该要在根本上考虑到进行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静脉回流问题。

比如说:对颅内, 胸腔受到创伤性休克的病患, 应该选取病患的大隐静脉来进行穿刺工作。病患如果创伤部位在盆腔, 下肢等, 应该选取其上肢的贵要, 头部, 正中, 以及颈部静脉进行穿刺工作, 当病患侧卧的时候, 尽量不要移动病患, 要在病患未受到压迫一侧来进行穿刺工作, 对于输液速度, 护士要严格控制, 在通常情况下, 对于创伤性休克病患, 原则上是要利用等渗晶体对病患进行治疗, 如果供应血液方面无虞, 要在为病患进行输液治疗的同时, 为其进行输血治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将病患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内。当病患送到医院之后, 护士在今早的为病患进行输液工作, 当病患各项生命指标达到正常标准之后, 护理人员调节输液速度, 避免病患出现体内血容量激增的现象。依照相关调查表明, 如果病患的输液速度过快, 会增加其祸患急性肺水肿的概率, 对于老年, 妇女, 儿童来讲, 更要注意。 (1) 麻醉配合:病患经过抢救后, 生命特征稳定 (高压>90 mm汞柱) 的时候, 护士要配合麻醉师, 做好诱导用药工作, 在麻醉方式选择上, 通常使用全麻插管麻醉, 这种麻醉方式能够令病患无痛楚接受手术治疗。 (2) 清查制度的实施:在对病患进行手术过程中, 巡回护士要积极配合器械护士的工作, 对手术物品进行一一查对, 该项工作完毕之后, 做好相关记录。在根本上杜绝手术器械在病患腹中残留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为医生们准备好医疗器械, 避免术中区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 (3) 强化术中配合工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过程中, 应该仔细观察手术步骤, 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医生递交手术用品, 帮助医生对病患进行有效止血, 同时要在手术过程中, 注意无菌操作。 (4) 评估失血量:当创伤性病患入院之后,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输入大量液体, 及时将其血压水平提升至理想范围内, 对于大出血病患, 及时为其补充足够的血液是治疗的关键。 (5) 核对工作:护士要做好手术室的急救工作, 病患在院内输血的过程中, 麻醉师要和巡回护士核对病患的身份, 并将病患待输入血袋上及时贴上标签, 检查血液质量, 该项步骤完成之后, 医生和护士要进行签名, 经过家属同意之后, 可以为其输血。在对其进行输血过程中, 护士要观察病患有无输血不适之症状和尿液变化情况, 在进行完该步骤之后, 要将完整的记录贴在病患的病历上。 (6) 尿量的观测:为了在根本上杜绝病患出现肾衰竭的症状, 护士要在抢救过程中观测病患的尿量, 通过这种方式, 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知病患身体内其它脏器受否出现了气质型病变。 (7) 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当病患被送入到手术室之后, 其心理状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患对创伤存在很大的恐惧感再加上发生意外的时候, 心情非常紧张。面对上述状况, 护理人员除了要做好对病患的术前准备工作之外, 还要将自身的仪表加以全面端正。从根本上取得病患及其家属的信任。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和蔼的语言。以此为基础树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根本上将病患对创伤的恐惧心理全面消除。要积极鼓励病患, 为病患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让病患在真正意义上主动配合手术。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病患在经过系统性的抢救之后, 休克症状完全消失, 一般医学参数恢复到正常标准。

有效:病患在经过系统性的相救之后, 其生命指标均有好转的迹象, 一般医学参数接近正常标准。

无效:病患经过系统性抢救之后死亡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本实验利用SPSS16.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中的计数资料, 利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33% (28/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 P=0.0377, χ2=4.320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症状, 在战争年代创伤性休克非常常见, 该症状的发生受创部位, 伤害程度, 持续时间, 失血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病患自身情况和受伤后的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伤性病患的伤势恢复。据相关调查表明, 创伤性休克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 其死亡率高达45%以上。一般情况下, 创伤性休克一般表现为血容量变低, 对于该症状的诊断, 是比较容易的。为此, 该院总结了手术室急救护理模式, 以此更好的应对突发的创伤性休克抢救和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33%, 而对照组仅为76.67%,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可见采用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证实了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有效性。

创伤性休克主要是指, 病患自身受到了外界暴力袭击, 导致其身体内重要器官受损, 出现体内出血的现象, 由于病患失血过多, 令其自身血容量循迅速变少, 影响了原血液循环情况, 病患自身的微循环不够充分。病患在受到外界暴力袭击之后, 会产生十分强烈的疼痛感, 再加上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会增加病患形成机体代偿综合征的机率, 由此可以看出, 和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相比,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更为复杂。因而为了在根本上减少病患死亡率, 当病患入院治疗的时候, 护士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为病患做好抢救措施, 在手术室中应该本着配合默契, 分工明确, 有条不紊的原则来进行抢救工作, 身为手术室护士, 必须要具有强大的责任感。

目前, 我国医院已经总结出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的模式, 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刘爱珍所作相关研究显示, 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由此可知, 在手术室实施临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应推广使用。

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后续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医生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的时候, 待其血压持续性下降的时候才下定论, 会增加病患死亡的机率。当病患送入到医院的时候, 医生如果发现病患精神较为振奋, 且烦躁不安, 盗汗, 心率过速, 尿量减少, 可以判定病患为已有休克, 当其出现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呼吸短促, 脉搏微细, 神志不清等可以判定为其进入了休克抑制期。通过总结该研究护理经验, 认为病患在入手术室之后, 护士要注意观测其各项生命指标, 具体如下所示。

(1) 血压情况。当病患处于休克代偿期时, 其血管会产生强烈的收缩, 此时病患的血压接近正常水平, 在此期间, 护士要对病患的血液情况进行实时检测, 当病患的血压持续性下降, 收缩压降到90 mm汞柱以下, 脉压变弱时, 说明病情恶化, 需要立即实施相关措施挽救病患的生命。经过救治后病患收缩压上升到90 mm汞柱以上的时候, 说明病患病情有所好转。

(2) 体温情况。当病患发生创伤性休克时, 会出现面色苍白, 盗汗, 皮肤湿冷, 经过松压后恢复红润较为缓慢。经过救治之后, 病患体温有上升之迹象, 说明病情好转。

(3) 精神情况。病患血容量不足的时候, 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 面色苍白, 卧位改为坐位时, 发生晕厥。经过救治之后, 病患精神意识明显改善。

(4) 脉率情况。病患的脉率指数在1.0~1.5的时候, 说明已经进入休克状态, 当脉率指数在2.0以上的时候, 说明病患严重休克。当经过救治之后, 病患的, 脉率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 说明病情好转。

(5) 建立静脉通道。当病患入院之后, 相关医护人员要为其做好必要的急救错措施, 为病患建立起静脉通道, 止血, 输血等,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老年儿童病患, 相关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 要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避免出现血容量激增的现象。

此外, 该研究建议, 要在平时为护士们组织相关训练, 在根本上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在进行抢救工作的同时, 相关医护人员还要对病患最好心理护理工作, 在根本上消除病患的紧张情绪, 令其更加主动的配合治疗, 提高临床治愈率。通过对创伤性病患的有效抢救, 能够为创伤性病患的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探究对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该实验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手术室收治的创伤性休克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则将其平均分成2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3.33% (28/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良好的护理方式, 是保证创伤性休克病患得意救治的前提条件, 病患在入院之后, 医生护士对其实施有效救治, 能够令病患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手术室,临床护理,急诊抢救

参考文献

[1]邓碧霞.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 2011, 17 (22) :117-118.

[2]尹冬玲, 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 :14-15.

[3]张小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救护[J].当代医学, 2011, 17 (18) :105-106.

[4]孙冬梅.严重创伤性休克63例手术室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5) :194-195.

[5]叶丽红, 庄继红, 陈静, 等.创伤性休克126例急诊手术室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 2007, 29 (4) :141-143.

[6]罗江勤, 蒲敏.创伤性休克手术抢救护理配合[C].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 (杭州) 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48-49.

[7]刘爱珍.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22 (12) :472-473.

临床急救措施 篇10

关键词:小儿,误食毒物,中毒,抢救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门诊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接诊误食各类毒物的患儿共82例,其中误食果蔬、棉花等杀虫剂10例;误食灭鼠药18例;误食灭蝇药19例;误食降压药11例;误食高锰酸钾5例;误食日常洗涤用品6例;咬破汞体温表4例;误食干燥剂9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为3.5岁。

2 急救措施

2.1 接诊医护人员需详细了解患儿中毒的经过,误食毒物的种类及误食毒物的量及时间。

2.2 催吐

只要小儿误食的不是强酸、强碱等有腐蚀性的东西,最先采取催吐法,可让患儿喝大量温盐水或温开水,然后用手指、筷子或干净的羽毛触患儿咽部刺激诱发呕吐出所食毒物。

2.3 洗胃

(1) 根据患儿年龄及具体情况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据病情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按常规下胃管,当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抬高下颌或抬高体外的胃管部分呈45°方向插入,如患儿不配合时可稍停片刻,趁啼哭换气时通过,不可硬插,插入深度根据患儿的年龄,身材而定,一般1~10周岁患儿以26~41cm为宜,确定胃管在胃内即进行洗胃。 (2) 洗胃液的选择:不知是何种毒物时,最好选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洗胃,如果是生物碱或重金属中毒,可用浓茶水洗胃。有机磷中毒时用1%的苏打水。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也是越早越好,若服下毒物时间超过4h,洗胃就无效了,如果患儿服了腐蚀性的物质应禁止洗胃。 (3) 每次灌入洗胃液量控制:小儿胃容量为1周岁300mL, 3周岁为600mL,随着年龄增大略有增加,而每次灌入洗胃液量最多不超过胃容量的1/2,年长患儿每次灌入量为200~300mL,如一次灌入洗胃液量过多,液体会从患儿口鼻涌出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同时易发生急性胃扩张,使胃内压上升,增加毒物吸收,突然的胃扩张易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骤停。因此,在小儿洗胃过程中就应严格控制每次灌入量,并且要注意出入液量的平衡,以免发生危险。洗胃必须彻底,直至所洗出胃液澄清无味为止。

2.4 导泻

洗胃彻底干净后,根据患儿年龄从胃管灌入2 0%甘露醇50~100mL;或使用导泻药物如硫酸镁、巴豆粉、果导片等,或食用蓖麻油,以清除吸收入肠道内的毒物,加速毒物的排出。

2.5 应用解毒剂

为了对抗毒性作用,保护胃肠粘膜,减少毒物吸收,应尽快使用解毒剂。如牛奶、豆浆或蛋清加少量水内服,可沉淀毒物,减轻刺激,保护粘膜,适用于各种腐蚀性毒物。误食强碱时,可用食醋加等量水内服进行中和,喝柠檬汁、桔子汁等也有效。如果误服强酸,可用稀肥皂水和氢氧化铝中和,但不可用碱水或苏打水中和,因为碱面和苏打中和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危险性。如果误服重金属或生物碱类毒物,喝浓茶水有沉淀毒物作用。高锰酸钾溶液可破坏有机毒物。中药甘草汤或绿豆汤都可用于各种药物中毒。

3 救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救助者要懂得自我保护,防止被毒物污染引起继发中毒。 (2) 急救过程中不宜让患者进食,特别是油腻食物。 (3) 意识障碍者、抽搐等未得到控制的不合作者、服腐蚀性毒物或石油制品者、呕血者应禁止催吐及导泻。

4 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篇11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急救措施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目前此被视为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生率大约在2.5%左右。掌握产前指征,有效运用抢救手段可以大为降低孕妇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2月-2010年8月间的146产后出血病例,患者年龄在24-45岁间,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初产妇114例,经产妇32例。术后出血量:500ML-1000ML的患者有100例、出血量在1000ML-2000ML的患者有37例、出血量大于2000ML的患者为9例。其中115例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分娩后2小时以内,比例高达79%。

1.2 方法 选取2005年2月-2010年8月间的146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急救措施,并观察经急救后,患者的疗效情况。对于患者的出血量的估计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面积法以血染四层纱布垫10 cm × 10 cm 为10 ml 计算。按照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大于500ml的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妇一旦被诊断为:产后出血,应进行如下的操作:(1)准确计算出血量 (2)对宫腔进行无菌的纱布填充(3)使用背带式子宫缝合法(4)如发生严重DIC,采用盆腔血管结扎(5)必要时,子宫切除以止血。

1.3 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控制,贫血情况得到纠正,盆腔、腹腔无明显感染,无相关并发症;好转:经过紧急处理后,患者的出血量有所减少,但是患者的贫血情况仍未得到纠正,且由产后出血引起相关并发症;未愈:经紧急处理后,患者的出血量未见明显减少,最终行子宫切除以止血治疗。术后患者的感染及其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

2 结果

2.1 经过对本组146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观察,统计结果:

2.2 对此146例患者的分娩方式的统计结果:

2.3 经过临床的急救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统计: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1)病人自身因素:在诸多产后出血原因中,病人的自身因素占首位。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等均可导致产后出血。从全身和局部考虑,分娩时患者情绪异常,多胎,巨大儿等均可列为高风险因素。为顺产而减少出血,我院认为应该稳定待产者情绪,提前做好产前生化生理指标的检查,手术前后监测也是必要的。(2)生活史:既往人流与分娩史是影响产后出血重要因素。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多次人流者,术后大出血的概率远远大于未人流或1次人流者。有资料显示多次人流会大大刺激子宫,使子宫内膜受损,续发子宫内膜炎。如在次妊娠则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分娩时易出现胎盘胎膜粘连,引起子宫收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量增多。健康的生活史可以大为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所以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3)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也是明显影响出血的因素之一。本组数据说明剖宫产、阴道助产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剖宫产出血量最大,由于手术切口横向撕裂,子宫静脉选择不佳,使剖宫产的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故临床上不推介首选剖宫手术,鼓励推广其它术式。

3.2 急救措施 在进行急救措施前,应该准确认知出血的原因。本组资料显示在手术后2小时是关键点,在此期间做好预防急救工作,可以大为降低出血量。同时研究发现宫腔填纱对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效果较好;子宫缝合法不需特殊器械, 操作简单, 抢救中越早用此法, 止血效果越好。但对前置胎盘所致的大出血不适用;当出血量大失去保守治疗机会时,应该考虑子宫切除。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并发症通过一定的措施是可以预防避免的。产后出血因素较多,病人自身因素,生活史和分娩方式是主要的方面。在面对产后出血时,正确而快速运用急救措施,可以大为降低手术死亡率。在临床上应该大力重视产后出血原因的调查,做好预防急救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波. 161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0, (04) .

[2] 王桂珍. 产后出血的干预性预防及处理[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05) .

[3] 叶燕华,朱炳英.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 (01) .

临床急救措施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4 年4 月—2015 年7月收治的83 例脑出血患者。 患者分组方法:掷硬币法。83 例患者分为传统急救组和微创急救组两个组别。 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42 例微创急救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14 例;年龄低至54 岁,高至80 岁,年龄平均值(65.34±10.29)岁。出血量25~55 m L,平均值(36.67±4.32)m L;其中,意识模糊有12 例、轻度、中度和重度昏迷分别有20 例、6 例和4 例。 41 例传统急救组患者中:年龄低至53 岁,高至80 岁,年龄平均值(65.18±10.02)岁。 出血量25~56 m L,平均值(36.18±4.47)m L;其中,意识模糊有11 例、轻度、中度和重度昏迷分别有19 例、7 例和4 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出血量和意识状态,等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良好院前急救和保守降颅压治疗、补液治疗,等。 传统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开颅急救措施,全麻,开骨窗后彻底清除血肿。 微创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 先行头颅CT平扫,头皮表面以硬币对血肿中心进行标记,再行CT扫描。 行局麻,根据血肿标志物确定最佳穿刺点、穿刺角度,避开头皮动脉翼点附近重要大血管额窦和脑主要功能区,进行血肿粉碎、抽吸[3]。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抢救成功率;(2)急救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21.0 统计学软件;抢救成功率、急救并发症发生率均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相比较

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抢救成功率95.24%更高,传统急救组仅为75.61%,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急救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传统急救组有4 例肺部感染,2 例脑水肿,3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1.95%;微创急救组有1 例肺部感染,1 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脑出血多跟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高血压,等疾病诱发,以颅内压升高、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短时间内若发生昏迷、呼吸循坏衰竭,可引发死亡。 因而发病后需及时给予有效急救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4]。

一般发病后1~3 h内为最佳抢救时机,医院需建立完善急诊系统,根据患者发病特点,于最短时间内进行正确评估和诊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除了做好院前急救和内科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对挽救重度出血患者生命尤为关键[5,6]。 一般来说,若轻度脑出血,则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对重度出血者,血肿量在30 m L以上,采用微创开颅引流术只需进行局麻,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可实现更准确定位,跟传统手术对比更有优势[7]。 该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抢救成功率95.24%更高, 传统急救组仅为75.61%, 说明脑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另外,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对照组有4 例肺部感染,2 例脑水肿,3 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1.95%;观察组有1 例肺部感染,1 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76%。 任新艺[8]的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开颅引流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完全治愈25 例,基本治愈17 例,无效或死亡3 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患者完全治愈20 例, 基本治愈10 例, 无效或死亡15 例, 总有效率66.6%,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3 例、脑水肿2 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他2 例,共12 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7 例、脑水肿5 例、上消化道出血8 例,其他5 例,共25 例,跟我们的研究结果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 脑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临床价值高,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试验对象:该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83例脑出血患者。患者分组方法:掷硬币法。83例患者分为传统急救组和微创急救组两个组别。传统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开颅急救措施;微创急救组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观察指标:1抢救成功率;2急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抢救成功率95.24%更高,传统急救组仅为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急救组相比于传统急救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对照组有4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3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1.95%;观察组有1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科微创急救措施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措施,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东艳.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5,23(17):164-165.

[2]农善华,韦文林,王英杰.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155-156.

[3]袁咏梅.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J].当代医学,2014,20(21):77-78.

[4]周洁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措施[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8(2):27-29.

[5]杨凯.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的急救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54-55.

[6]焦鹏.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31(15):101.

[7]杨桂萍.浅谈46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94-95.

上一篇:综合性策略下一篇: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