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策略

2024-06-08

综合性策略(精选12篇)

综合性策略 篇1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综合性学习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与活力, 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文目标为起点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而人文性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爱育人”的宗旨, 对学生进行德行培养。因此,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 必须把握新课程的特点, 以时代的眼光、发展的思维, 构建新教材的人文性综合目标。如, 在《小鹰学飞》一课中, 通过对课文的咀嚼玩味,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以下人文综合目标:

(1) 熏陶刻苦努力的品质。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而现在的学生因为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大多数娇生惯养。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让学生领悟小鹰的刻苦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不但描述了小鹰使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 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2) 渗透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学生理解了小鹰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 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 而且变得虚心后, 再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 同时思考: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鹰在盘旋时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老鹰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 永不止步, 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小鹰通过老鹰的教育和自己的实践, 终于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只有不断努力, 才能永远前进。

二、以挖掘主题为支点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主题的开发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没有主题, 活动就失去方向, 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遵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 善于捉住有价值的课题, 敏锐地抓住有利的契机, 从而挖掘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如, 在教学《恐龙》一课后, 学生围绕恐龙提出了许多问题:恐龙还有哪些种类?恐龙是怎样生活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我抓住学生的兴趣, 以“神秘的恐龙”为主题, 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

(1) 了解恐龙。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再和同学汇报交流,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 畅游“恐龙园”。组织学生去“恐龙园”游玩, 让学生对恐龙的认识上一个新台阶。

(3) 写写“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放飞想象, 有理有据地推测恐龙是怎样灭的。

三、以学科整合为亮点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关的。学科的整合就是打破原有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 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在语文课程学习中, 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 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 网络的信息搜集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如, 在学生学完《走, 我们去植树》一文后, 根据各学科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我开展了“绿色畅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亲近自然, 寻找绿色。带学生踏青, 寻找绿色, 并让学生交流踏青的感受。

(2) 遨游书海, 感悟绿色。让学生搜集绿色植物的用处, 进行交流, 感悟绿色的重要。

(3) 放飞心情, 赞美绿色。 (1) 搜集与绿色有关的好词、佳句、诗歌、散文, 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 (2) 用搜集到的好词佳句, 赞美你眼中的绿色; (3) 拿出画笔, 或用收集来的树叶, 描绘你心中美丽的绿色; (4) 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绿色; (5)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制作一张“绿色小报”。

(4) 融人爱心, 相约绿色。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植树活动。写写此次活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以实践运用为重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目的在于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运用。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止关注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如, 在学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 同学们纷纷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现状感到痛心。我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环境, 爱护地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1) 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2) 针对这种情况, 请学生写写保护环境宣传标语和倡议书; (3) 走进社区, 向人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以个人带动整个家庭。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为学生自主性地发挥开辟了道路, 不但沟通了课堂内外, 而且拓宽了学习空间, 增加了实践机会。

综合性策略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

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另外在教学建

议、评价建议中也都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专项说明,可见其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中的特殊功

能。怎样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语文课堂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演一演。

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扮演不同角色(如推销员、导游、节目主持人等),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情感投

入。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如我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就和学生一起表演了“官绅求饶”的课本剧。我来当“西

门豹”的卫士,听“西门豹”的吩咐,配合“西门豹”的行动。学生成了大人物,教师成了

小人物,孩子们的光荣感随即而来。天性爱表演的学生演得更是入木三分。“官绅”在“西

门豹”的威严责问下,一个个浑身发抖,口吐真言,让周围的“老百姓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课堂心理气氛是那么兴奋,一个个小天才脱颖而出。

著名教师支玉恒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了五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

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

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2、读一读,编一编。

教学古诗《敕勒歌》,在古琴曲伴奏下,让学生读读课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编个

《牧羊人在敕勒川下》的故事。在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想象中,学生不难编出“美丽的敕勒

川呀,就在阴山之下。这一天,牧羊人赶着自己的牛羊来到草原上。绿油油的小草,鲜艳艳的野花,牧羊人躺在草原上,像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他抬起头望见了湛蓝蓝的天,一直伸向

远方,就像自己家的圆顶棚一样笼罩在田野上”这样优美、动人的情景。在生动有趣的故事

中,学生做了一次心灵的漫游,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创新能力,丰富了语

文的内涵,开拓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

据课文语境创编。为课文图画配上一段文字,编广告词、解说词等,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

3、读一读,做一做。

设计各种操作性的活动,如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等,将动手操作引入语文学习

活动中。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詹天佑》一文中有关“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

分内容时,按照读、画、说、悟四部曲,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和情感的体会更加深刻。

如苏教版教材《秋姑娘的信》一课,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里采集落叶,然后在小组或班

上交流,说说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的,联系前段时间的观察,说说树叶的颜色

有什么变化。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成落叶标本,剪贴画成书签进行展出,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化课内外衔接

课堂学习要有课外学习的迁移,课外学习要有课堂学习的指引,这样的学习会更明确、更充实。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课内外结合,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性学习。

1、依据教材进行课外体验。

如果,语文学习只是在课上纸上谈兵,显然是枯燥的,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可以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到课外去体验。

学习《养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动手种花,观察花的生长情况,并写成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养花的乐趣,而且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学习了《落花生》《古井》两课后,可以让学生走访身边像落花生、像乡亲们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内动力,提高观察能力,发现社会需要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学习了《鸟的天堂》,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聆听美妙的声音,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教材出发进行课后延伸。

课堂具有现实生成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材的深入学习,可能会产生有疑惑、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继续下去,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让学生得以解决。

如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学生了解到环境、住房与蟋蟀生存的关系,就提出了我们住房布局、内部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策划了了解我市百姓住房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课题,课题题目为《我们的住房》,学生自行分为信息查询组、专业机关采访组、居民调查组、老房调查组和新房调查组,并将自己调查结果以图文两种形式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全班交流,并对我市环境与住房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3、围绕教材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的益处很多,首先在学习内容上,就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资料和共享资源,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其次,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许多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查找资料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组信息的能力等。

在教学《荔枝》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名言诗篇,了解母亲节的来历,制作课外阅读卡。课堂上,全班交流,共享资源,为深入理解课文作了很好地铺垫。课后,我又布置了以“歌颂母亲”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的作业,并要求查阅有关编报的方法技巧的知识,做到图文并茂。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优化大语文学习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自主进行有目的的语文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1、结合学校活动落实。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如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写喜报、写光荣榜;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班干、队干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

今年,我校开展了传唱、创编新童谣的活动。富有童趣的语言完全把孩子带进了无拘无

束的游戏乐园、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的乐园。课间,在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中,孩子欢快地唱着自己创编的童谣,“跳皮筋、跳皮筋,你跳春眠不觉晓,我跳春风吹又生。你跳风和日丽春光好。我跳桃红柳绿四季青。你跳上下高低平,我跳东西南北中。你跳我跳大家跳,健康成长好开心。”校园里生机勃勃。

2、结合地域文化开展。

《课标》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如本地铜陵长江大桥、王安石读书潭、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金栏千年古木等等,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好了都会产生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上学期我校就组织了一次“文化郊游”活动,目的地是王安石读书潭。出发前,学生查找资料,记笔记;到了目的地,学生歌唱吟诗,凭吊先贤,文化、生活、语文融为一体,学生的文化人格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结合兴趣点进行。

如最近中国“神六”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我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此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和条件,自由组合若干学习小组,以“我看‘神六’”为主题撰写一份报告。汇报课上,呈现形式各式各样,有视频、图文兼有的电子幻灯,有图文并茂的图片展览,有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告文本。

浅析高中历史综合性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性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历史综合性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模式,促进综合性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一阐述,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同时熟悉以儒家为代表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在进行本课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其他重要的学派”,这种视频播放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所要讲述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化本课的教学任务,从而轻松达到教学目标,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另一方面提升了历史课堂魅力。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综合性教学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内阁建立的原因,南书房、军机处设立的必要,分析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原因和表现。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学生提出问题“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内阁制度是怎样运行的?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本内容,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顺利回答了这些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演变趋势是什么?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自主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又通过同伴之间的讨论顺利地解决了。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参与性,激发了思维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历史的综合性教学。

三、组织小组合作,促进综合性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然一直被倡导,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高中历史新课改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究、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历史综合性教学。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罗斯福新政”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重点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两个阶段,从而分析其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合作,如“新政的实施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政的特点和实质分别是指什么?如何从具体的实施措施分析新政的深刻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遇到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请求老师指导。小组合作形式使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哲,杜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张旭.谈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篇4

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1 让学生学会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 让学生在生活知识与生活资源交融、碰撞的过程中, 了解、内化知识。其目的是通过生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推动学习。究其原因, 如今, 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缺乏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说, 综合性学习的出现, 恰好填补了语文教学缺陷。

1.2 教导学生学习

综合性学习培养的不止是学生一方面的语文能力, 而是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巧,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稳固的知识体系, 进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灵活、综合应用。这不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 也是学生技巧养成、信心培养的一个过程。

1.3 让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生活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师生交互、交往活动, 它必须在师生、生生交往中来进行。在语文综合性教学中, 学生会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获取知识, 也只有学生真正认同这种来往关系、深入到这种群体活动中, 学生才能有所得、有所悟。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新课标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它也要顺应新课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要求, 一方面关注学生内在灵性的形成, 一方面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生存技能。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原则

2.1 综合性原则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不只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综合、多样上, 还体现在其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上。也就是说, 小学语文综合型教学不仅是只教授一些简单的语文听说读写知识, 不止是教学生写写、画画, 更多的是全方位开发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这也决定了小学语文综合型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教学, 还要关注知识与实践的整合, 突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

2.2 趣味性原则

综合型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丰富的史料知识, 民俗风情, 都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综合型教学中来, 这是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 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小学语文综合型教学目标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切实体现教学内容空间广阔这个优势, 必须借助趣味教学去激发学生求知欲,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才能实现语文综合性教学目标。

2.3 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综合性语文教学中要变单一的文本教学为多种课型教学, 并善于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知识活起来。

3.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3.1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 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语文教学中的条条框框, 要善于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一方面弱化语文的科学性, 一方面开发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使学生在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儿歌《种太阳》进行导入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发光发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 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在文本解读、知识讲解中, 教师还可以展示自己从网上搜集的关于太阳的美术作品, 展示关于太阳的物理作用的一些图片。最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后十分钟学生精神较为疲惫的时候, 插入几个与太阳有关的故事, 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让学生创作一幅太阳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消化知识。这样通过语文与美术、自然等学科的结合, 不仅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还开阔了学生视野, 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知识。

3.2 开展多样主题教学

小学语文知识内容浅显, 但是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设定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握单元内容主题, 通过主题教学发挥语文文本编排优势, 同时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了解。就目前来说,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主题设定方法有:以课本资源为主题, 进行主题教学;以节日、纪念日为主题进行主题教学;以经典阅读和观察实验为主题进行主题教学;以本土文化为主题进行主题设计, 开展语文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牧场之国》这一章教学中, 教师可在广泛搜集本土文化资料的基础上, 以“爱我家乡、自我中华”为主题, 进行乡情国情教育;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 结合《地震中的父子情》、《慈母情深》等课文教学要求, 开展以“尊敬父母、努力学习”为主题的亲情教育, 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亲情观、价值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中, 结合文本资源, 开展以“古典文学.经典名著”为主的阅读和写作教学,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趣味性、特殊性,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多样教学方法, 更好地开展综合型教学。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 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教学,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综合教学的价值。如在《地球爷爷的手》一文教学中, 某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综合教学的:他先用“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这个故事为话题进行导入教学, 让学生对地心引力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然后, 教师可以让大家朗读课文, 并就“地心引力”的作用进行思考, 接着, 该教师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 证明地心引力是确实存在的, 如水往下流、柳枝倒垂等。然后, 该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习,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小兔、猴爸爸、桃子和地球爷爷, 让学生在趣味表演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最后, 该教师给出了一个谜语, 让学生猜谜中所指是什么:不用发动日夜转, 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 满载人类千千万。通过多样教学方法的运用, 该教师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3.4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综合型教学的作用和难度, 认真备课, 深入进行文本研读,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完成综合型教学任务。具体来说,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起始阶段, 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兴趣, 准确把握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学习实践设计教学活动, 以促使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在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要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课堂教给学生, 一方面结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型教学, 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搭建平台、提供有力指引,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后期, 教师要将更多的非知识性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开拓学生视野, 同时通过积极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客观点评, 教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主动承担学习责任,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综合性策略 篇5

从近三年平凉中考化学试题来看,综合性实验探究作为压轴实验题,考查的专题都是科学探究,考查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量大、面广、点多,给复习备考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这样的题目以简答题的实验报告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中考成绩,也关系到备考的成败。在分析试题时我发现,近几年的综合性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条件、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实验探究

例1:(猜想与假设)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例2:(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

3.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的实验探究

例:(实验探究)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4.生活化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应用;硬水和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探究)

例:(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倒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5.金属、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例:小明和小红取含有碳酸钙的沉淀物进行实验: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此可见,中考化学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考查,绝不会脱离课本,而是对课本内容的升华和拓展。因此命题时必然会从课本的重点、难点内容出发,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衔接。

二、中考化学综合性实验探究题复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考考查的内容源于教材,又稍高于教材。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对基本操作的细节把握不准确,对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不够扎实和灵活以及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若要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就必须兼顾以下三点。

1.对课本基础知识再巩固

中考探究性实验题都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经过改造、拓展、深化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其考查核心通常是实验双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这类试题往往给学生的感觉是似曾相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得分容易满分难。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为学生重现课本实验内容,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感悟和体验实验细节,以提高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释结论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不平衡,在教学和复习中往往存在分层教学的矛盾:照顾好学生,其他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过分强调基础,好学生又吃不饱。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设计自主复习方式,在学生重温课本内容提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并大胆提问,师生共同探讨,促进复习效果的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讨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84-01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现实生活中来,和人们的生活建立起联系。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也因此成为当今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中,主要是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指导展开讨论。

一、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设计出体现开放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思路

综合性学习和其它课型一样,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因为综合性学习所涉及的知识面、学习方法更加广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经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之外的观察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使整个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真实而有效的,而不能像传统中的语文“灌输式”教学形式下的接受学习。从设计上要考虑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籍、社会、自然、网络等多种资源围绕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收集资料,为课堂讨论提供语言素材,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充满活力。比如在《说不尽的桥》这一综合性课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桥的种类、历史、文化、结构、功能以及有关桥的诗歌、故事、歌谣等,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足够的讨论材料。

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综合性学习当中,教师要做好一名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自己展开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当学生的讨论出现空白使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主题。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在进行成果汇报,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能把学习活动当成部分学生展示自我成果的物体,其他学生仅仅作为一名观众。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把学习内容设计地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要经常变换角色,合理地进行分工,这样学生既可以发挥自己学习方面的特长,又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发展。

三、学习与生活相互联系,实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学生要收集材料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工作;在讨论、交流和汇报的环节就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对活动的总结、整理则可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在初中阶段所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包括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等三大部分。因为学习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联,所以他们在学习时候就特别感兴趣。教师也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去认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学生在收集所需资料、了解社会和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就逐步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实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

教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习方法是该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出学习的环境,并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任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注重知识的扩展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的方法指导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指导。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能把目光局限于课本之中,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新的问题,学生要认真对待,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新知识,把新知识和自己的原有知识结构加以比较,促使两者之间进行协调统一。在讨论汇报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展开总结,写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所得到的收获,从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在头脑中建构起知识网络。

总之,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教学基本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地探索。但是我相信,只要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反思,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肯定可以得到不断完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干红姿.“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2011(0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但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为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深入理解它的含义、内容、理念、宗旨等,以真正利用综合性学习,助力学生发展,推动课堂变革。

一、引导读演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并非单一性的,也不受过多的束缚,形式上丰富多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兴趣为发散点,进行综合性学习。其中,教师可以以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如读、说、听、写等,与学生一起开展读演型、读做型、读编型等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切合,因而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读演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配角色,设计对话,将父亲的角色表现出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扮演“父亲”“警察”“救火队长”“有些人”等角色,将父亲坚定、求助、救助儿子的心表现出来。由此,学生积极形成一个“演员组”,深入文本内容,以读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的角色、对“儿子”救助的希望、不放弃的精神等。又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小故事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创编故事内容,完善自我发展。这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带动参与,诱发出更强的学习欲望,这与它形式的开放性是分不开的。为此,教师应设计灵活、自由、符合学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引导体验型学习,增强学生个性感悟

( 一) 走进自然,体验感悟

自然的“灵”“动”都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体验感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自然万物都非常好奇,融入自然时时常会感到兴奋不已,并且得到些许独特的体验感悟。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并在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助力语文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教师设计灵活开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亲近自然是第一步。置身于大自然中,学生可以用眼观看春天、用手触摸春天、用心体验春天,使自身得到愉悦的感受,并对春天有全新的认识。其次,选择主题,展示成果。内容和方式多样化,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如大自然的春天,可以是春天的花草、山水、树木等; 春天的作品,可以是春天的歌曲、春天的画、春天的文章; 我写春天,学生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情感、遐想、期待、故事等。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灵动精彩,又符合学生“探鲜”“发现”“个性发挥”等特点,并且能够与其它学科融合起来,体现出学习的交叉性,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 二) 走进生活,体验感悟

调查属于体验的另一种。通过设计调查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与受访者交流,从中了解他们的思维、想法、看法等,并且得出一定的感悟。此外,通过调查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我,并且学会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在长春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家乡人说普通话情况的调查》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调查体验,取得很好的活动效果。普通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规范性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交流运用最多的。但由于地域差异、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使用普通话情况仍然较为滞后。为此,教师设计了“家乡人说普通话情况的调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调查。首先,各组学生需要明确调查对象。其次,明确调查方法,主要以观察和采访为主。再次,确定采访内容,主要为: 本地方哪些字的发音不够准确? 这个地方中主要有哪些方言? 谁的普通话讲得较好?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小组再进行一次普通话宣传活动。在成果展示时,及时地点评必不可少。教师更要照顾学生心理,适当激励,以催生出更强的学习动力。这样的生活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中了解家乡人的普通话情况,再以宣传方式促进人们认识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引导网络型学习,发展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抓取能力非常重要。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也是当今的教学趋势,为此,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发展学生信息搜集、筛选能力。这并不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专利责任”,而应与语文学科相互交叉、运用,从而真正符合综合性学习开展的理念。例如,在长春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马的研究》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完成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分为四个主题,小组合作选择性完成( 1 到3 中小组任意选择一项内容,4 为规定性完成任务) : 一是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马的种类和习性;二是学生上网查询有“马”的成语( 成果展示时,教师列出学生找出的成语,并给予学生1 分钟的记忆时间,比一比谁记得最多) ; 三是搜集与“马”相关的诗歌; 四是说话活动,表达你想做一匹怎么样的马。给出任务后,学生开始以网络为载体,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并筛选信息,再进行记录总结。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都积极展现成果,语文课堂瞬间变成“马”的天下,学生一起从各个角度学习“马”的知识。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

课本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话题只是例子, 可以开展的可以选用, 无法完成的可以改变部分设计, 甚至删去。同时, 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话题来取代不适合的话题。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 农村中学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 更不可能去科技馆参观, 但我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诗词歌赋”、“神话故事”、“歌曲”、“对联”等小组, 通过采访、询问、读书等方式, 参与活动。而对于《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样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太实际的活动则可以痛快删去。

二.注重灵活确保有效

综合性学习必须使活动既有声有色, 又实实在在, 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 又都各有收获。如《漫游语文世界》, 我引导学生与淳朴的老农交谈, 获取农谚、俗语, 从慈祥的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民间传说。

总之, 不管是通过图书、网络搜集资料, 还是通过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信息, 过程务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保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三.精心准备合理安排

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 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有选择地准备两到三节课做为大型活动课, 其他的安排为小型的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 未必一定要在课堂上, 还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如黑板报、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进行合理安排, 这样就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我在让学生准备《追寻人类起源》相关资料期间, 恰逢学校要出一期黑板报, 且内容不限。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展现在黑板报上呢?在我的建议下, 学生们很快就出了一期以人类起源为话题的板报, 既得到学校好评, 又缩短了介绍资料和评价资料的思考时间。

四.自由实践强调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 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 学习对象、内容和环境、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都是自由的。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到民间采风去》,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可以查看有关的资料;可以去收集活动照片;还可以去访问附近的老人, 听他们说说民间习俗的变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是一个人员分工、协调、合作的过程。每一个参与学习的成员都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工作的方法以及预期的成果, 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和修正。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是能从小组构成人员的知识面、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

五.多元评价注重激励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 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 形式应该是立体的, 标准应该是主体性、全面的, 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广泛的激励性。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对学生人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评价一定要具有激励性, 通过评价, 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 让学生积极参与, 乐于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策略刍议 篇9

一、确立活动主题, 激发学生求知内趋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项目、主题或课题为中心展开的学习活动, 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主题或课题的确立应该基于学生的内需, 源发于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注意诱导启发。

1. 利用教材资源, 确立活动主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教育中, 不论是苏教版, 还是人教版, 教科书的设计中都专门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的板块。所以, 我们要切实利用这个载体,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合作精神、创新才干等。比如,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安排的“大自然的启示”专题, 就设置了一次综合性学习, 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给人类的启迪, 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 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 更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求知欲望, 会自主地搜寻相关信息。

2. 利用生活实践, 确立活动主题

学生的自身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生活越丰富, 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就越丰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 在平时生活实践中,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养成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使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实现语文化。当然各学龄段不同, 因此, 确立目标要分深浅,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内驱力。

二、确立活动任务, 进入问题情境

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确立后, 就要布置商讨, 组成学习小组, 相互合作, 使学生明确分工, 明确任务, 进入问题的情境, 使自己知道该做些什么, 该怎么做, 将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或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在老师引导下, 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 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 从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激发学习兴趣, 诱发探索动机。

三、进入实践体验, 寻求解决问题

这是活动的关键所在, 也是“三维度”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直接体现, 实践体验的主要内容有:为了解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 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实施直到检验结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活动等方面。这个活动阶段, 是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过程, 更是加强体验, 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这是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最终目的, 不过分追求问题解决的结果, 有的问题也无需得到最终结果, 贵在学生全员参与, 即使有的问题未解决, 也不代表学习活动的失败, 相反要因材施教, 给予鼓励。

当然,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 及时表扬好的做法, 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以指导为主, 以合作为形式, 从而体现共同参与,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念, 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凸显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亲历化、程序化。

四、总结表达结果, 充分展示交流

这一阶段, 是学生把自己探究或小组合作取得的学习结果进行整理、筛选、展示的时候。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地点不限于课堂, 不限于校内, 时间不限于40分钟。这样语文学习渠道才宽广, 受到的语文教育才全面, 学习的兴奋点才多、动机才强、效果才好。

学生的成果展示, 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是讨论型、竞赛型、演讲型、表演型、辩论型、演示型、游戏型、赏析型、综合型等, 也可以办展览、搞竞赛、出墙报、制网页等。这些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阶段, 也是学习成果的分享阶段, 还是互相评价、自我反思阶段, 体现了活动收获的多元化、立体化。

综合性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篇10

高考实验题必定会增加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题, 但是仍然是综合考查型的题目, 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探究性实验而言, 探究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结合其他知识探究物质的性质 (物理和化学性质) 。

2.提供一个设计好的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按设计方案完成这个实验。

从命题的素材来看, 教材实验、实验习题以及教材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仍将是高考实验命题的重要来源。

从试题的内容来看, 将由无机实验逐渐延伸到有机实验, 但以无机实验题为主, 考查内容主要是填写化学方程式、简述所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说明理由等。且前几小题所填写的内容比较简单, 而最后两小题能力要求较高, 它是一般要求处理在一定情境下的新问题。

二、探究性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1.信息提取:从已知条件出发, 弄清实验目的和反应原理。

2.信息加工:选准解题的突破口, 确定具体的操作步骤, 掌握实验操作仪器安装的顺序要求和规律。

3.信息运用:对实验现象或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得出结论: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

5.归纳结论:把握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对可能出现的差错、失败做必要的预见。

6.思维拓展:合理分析实验过程, 预测实验结果并给予合理评价。

三、高考命题的热点

1.仪器的排列与组合: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 以实验的目的决定组装的顺序, 一般遵循气体的制取→除杂 (若干装置) →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的处理。

2.气密性检查, 凡有气体装置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一般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虽多种多样, 但总的原则是堵塞一头, 另一头通过插入水中, 再微热 (用掌心或容器较大的用酒精灯) 玻璃仪器, 若水中有气泡冒出, 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 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3.防倒吸。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一般来说防倒吸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二是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要防倒吸。

四、综合性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个化学实验, 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 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 按一定的顺序操作, 才能顺利完成。因此, 一道综合实验题, 我们总是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 再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其思路如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探析 篇11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9-0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要求、学习资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但综合性学习的性質决定了它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同。因此,我们在小语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其表现的特点与要求来进行教学。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三年级上册“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收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报纸、图书、刊物是传统的课外阅读渠道,决不能轻视它的作用;电影、电视、电脑是现代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应引导学生广采博收。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高峰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好雨时节”,最大量地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背诵一些经典诗文佳作,名言警句。让学生先读先背,以后慢慢反刍,消化吸收。比如: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了相应的推荐读物,一直坚持着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晨诵,读儿歌、绘本,一起吟诵经典诗文,一起阅读杨红樱、曹文轩、郑渊洁的作品,在阅读中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语文素养,深受学生欢迎。

三、学科渗透,博采众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渗透,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如作文教学的实验作文、生活作文、游戏作文、“写使用说明书”等,阅读教学中的画一画、唱一唱、摆一摆、凑一凑、动一动等。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在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小论文竞赛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再查找相关资料,与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联系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将科学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学生兴趣高昂,习作生动形象。

四、搭建平台,举办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学习吟诵、进行书法比赛;我们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组织学生作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又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

五、走出校园,延伸课外

《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利用各种自然、人文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

六、依托网络,搜集资料

在信息世界里,我们的知识在哪里?在知识世界里,我们的智慧在哪里?(英.艾略特)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悄然走进了课堂和生活。充分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学习渠道,已成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平台。比如在上二年级“传统佳节”时,让学生网上采集我国的传统佳节有哪些,有些什么习俗,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其体验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亮丽的底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策略 篇12

1. 树立学习资源意识

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呢?它到底关涉哪些范围呢?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语文课程标准》里列举了20余种课程资源, 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其它图书等语文学习材料,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语文学习媒体,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语文学习形式,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语文学习场所,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语文学习设施。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是一门以母语为核心的课程,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 又有丰厚的语文文化资源。我们生活在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中, 语文课程的资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教师和学生如果没有学习资源意识, 综合性学习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强学校图书馆与互联网建设。

要解决学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问题, 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 且在投入的方向上要向农村学校倾斜, 对此问题,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清醒认识与高度重视。学校图书资料要丰富, 图书的种类要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教育、历史、地理、科技等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做到学生有资料可以查询。学校要加强互联网的建设, 要立足本校实际, 建设足以让本校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能够获取资料的微机室, 并且要购买一些健康积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设计是“怎样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先确定你想要研究的主题, 围绕着这个主题, 或到读书馆, 或到实地调查、采访, 或上网, 搜集你所需要的资料。”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其它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不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的教学目的。有了适宜学生查找资料的图书馆、网络, 教学目的才能落实。

3. 加强各科教师间的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与其它课程的沟通, 提倡跨领域学习, 与其它课程整合。语文教师要重视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合作, 让音乐、美术与语文“联手”, 让生物、化学、物理、数学与语文“联姻”。合作可以激活语文教学, 让语文教学资源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长性。人教版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即使语文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也不可能精通样样学科。因此, 语文教师要与各科教师联手, 共同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4.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各异,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时, 应该因地制宜, 根据地方资源特色, 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人教版教材中的“黄河, 母亲河”,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去省会兰州, 亲临黄河。“说不尽的桥”,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渭河大桥”, 位于渭源县城的“霸陵桥”。如此之例, 不胜枚举。

世界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何其丰富, 教师要尽其所能开发学习资源。况且, 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非教师所能,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所需配置资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 要求教师善于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尤其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包括社区、自然、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上一篇:学校课程规划下一篇:临床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