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活动

2024-07-01

综合性学习活动(共12篇)

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1

新课标、新教材, 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摆到了重要位置, 落实课标要求, 上好综合性学习课, 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也是我进行教学探索的重点。

七年级下学期, 学习“动物世界”单元的过程中, 为提高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增强学生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我综合了七年级教材中几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语文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交流”、“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开展了一次为期三周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拟定的目标是:认识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间千姿百态的联系, 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认识关注生态自然, 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道理;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按既定课题搜集材料的方法;利用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 进行探究练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的学习品质。

活动中, 我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 明确每一小组活动的重点。要求每一小组分别利用网络、图书馆、音像、实际调查等形式搜集有关动物多样性, 动物发展演变过程, 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图片、电影片段。

活动最后进行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活动, 展示的主要流程及成果如下: (1) 文字材料展示, 主要是有关材料摘抄、粘贴、手抄小报等。 (2) 吟诵同动物有关的诗文。 (3) 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 (4) 学生自己拍摄的动物图片、录像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 餐馆宰杀动物图片等。 (5) 学生自制录音展示———青蛙叫声, 蝉鸣等。 (6) 拟一句保护动物的广告语。 (7) 写作一篇同动物保护有关的文章。

课后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我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综合性学习, 调动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积极性,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同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常规的教学活动, 我们大多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互动, 学习空间主要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打破了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 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 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 已延伸到课外, 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 可走进图书室、网络世界, 走进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较好地整合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尤其是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在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 也引起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更深思考。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的的教学强调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激励者。

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 我觉得已安排得很具体, 只要等着学生汇报成果即可。但成果汇报时, 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 有个小组八个学生只有组长等五人参加完活动全程, 其他小组也都存在活动不充分的问题, 合作小组未充分合作, 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变成单干, 或小组内再分组。这一方面与我的硬性分组有关, 因为有些同学对分组结果不满意, 带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 小组内人数过多, 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 而且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有待提高, 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但是教师同时也应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不仅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资料, 同时要参与学生小组的学习, 随时了解每一小组的活动进程, 了解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活动中解决活动出现的问题, 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引导、帮助、校正。所以, 我觉得这一阶段, 老师最重要的是参与。

交流评价阶段, 教师不应再担当评判者的角色, 而应是交流活动的促进者, 激励者。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甄别优劣, 而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会展示自我, 倾听别人。课标指出, 综合性学习“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这说明课标没有把评价的着眼点定位于当前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获得, 而是指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素质。学生展示过程中, 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的某一方面有所进步与突破, 就应得到肯定与赞扬, 交流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 而不简单的是一个结果的优或劣。在这一阶段, 教师更多的应是激励, 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 有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就应该给予表扬与激励。

其次, 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 不管采用何种学习途径, 但是它都应姓“语”。

本次活动中因事先考虑不周, 活动过程中基本目标出现了少许偏离语文的现象。

成果交流展示过程中, 下列几个过程“ (3) 人与自然影像片段展播。 (4) 学生自制动物录像、照片展示———精美的动物图片、录像, 餐馆宰杀动物的情景。”就忽视了活动的语文性原则, 图片照片展示虽然十分精彩, 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成果, 成了展示活动中的亮点, 但因为缺少文字解说, 所以成了一次美术摄影活动, 缺少了语文味。活动结束后, 我让学生及时进行了补充, 对每一幅图片添加了精彩的文字说明。这次活动使我充分认识到,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应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它首先应姓“语”, 应围绕“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来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上所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 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而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研究, 不断创新, 真正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搞好, 通过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中学)

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2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激发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经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小组的全组成员认识到了汉字的重要性和来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继续去感受汉字的魅力。

这个星期,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汉字文化,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美的汉字大餐,我为收获着无数珍宝而欣喜若狂。

通过遨游汉字王国,我知道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知道了我们不能读错字,写错字,这样会闹出很多笑话和不良后果的!就像《一点值万金》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这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这也提醒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要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混肴,每次做好作业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如果世界上每个人每次落笔都三思而后行,世上还会有错别字吗?祖国的文字将永远是纯洁的!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一篇课文。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汉字其实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感情的可爱小精灵。比如,文中说到的`“太阳”、“月亮”、“轻”、“重”、“笑”、“哭”、“冷霜”、“深幽”这些词语和字不同的风韵。是啊,如果写下“火”这个字,你便会感到热和力,好像熊熊大火在你身边燃烧,热血像火一样在沸腾全身顿时就充满了活力!如果一看到“绿”这个字,你就会相象得到一片片枝叶茂盛的大树就在你身旁,各种东西都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力量,好像春天那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样……

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方案 主题 参与

现今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就像是寒冬里的第一阵春风,为语文活动可带来了新的气息,开创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纪元。所以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在综合性活动的衬托下得到主体的提升,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在实践中求真知的品质培养出来。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要流程为:订下主题、设计方案、重组分工、计划进程、梳理信息、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成果发布、积累总结。

一、将语文综合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计划出来

在初中语文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分为36个,但是大体上可以将这36个活动分成几大类,一类是社会调查类,例如《漫游语文世界》;第二类可以分为人物访谈类,例如《献给母亲的歌》;第三类可以分为影视剧欣赏类,例如《探索月球奥秘》;第四类是查阅资料类,例如《我所了解的孔子》等。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整顿,将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作为主体。例如在讲解《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课文相联系的民俗活动举办起来,让学生在参观品味民族特色活动的同时也讲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问题,例如让学生对玉湖的风景韵味进行简介或者谈一谈安定都有哪些特色小吃等等的问题。

二、在备课时,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

在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时,要先将备课涉及的主题确定好,让后师生再将这一主题作为中心,分别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准备。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与老师获得信息的来源往往是一致的,有的学生更是因为能够用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使得研究出来的答案更加的贴近课程的根本性质,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挑选,所以就在将零碎知识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为了很好的适应这种信息时代的变化,我们更要在备课时将学生和教师从封闭预习以及孤立备课的情况中解脱出来,创造出共同备课的情境,所以要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备课。首先,在设计主题时不能只有老师单方面做主,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不能够只关心教师可以做什么或者学生可以做什么,而是要探究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注意力所在,所以在设计主题时要坚持学生参与的意见。其次,在准备活动时,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准备课堂用的教材,还要准备其他资源,即“可备性资源”,这样活动的准备才更加充分,开始进行活动是才不会手足无措。

三、为孩子们创建出一个最佳的教学情境

一些研究教育理论的学者认为,只有在相关的资料背景下,知识才能够被获取,而在学习中,学习情景就是资料背景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在学习课程之前,应该适时的营造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了解知识。而创建这一情境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主题将学生收集到的相关材料、相关图片贴在墙上,或者设计在黑板报上,将学生提前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中去,让学生从黑板报或者资料中得到各种主题的相关资讯,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再进一步提升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让学习的主体和客体互相结合,使其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被拓宽的语文其他阅读方面也变得更加宽广,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更大的思考、研究、领悟、发现以及创造空间,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启发开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轻松。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济南冬季的图片,并为学生介绍《济南的冬天》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理解。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读全文,并提问“初读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给你的最大感觉是什么?”等开放性、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再度文章,点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增加对文章内容的亲身感悟和体会,感受“温情”的济南。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思考,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或是情感,充分展现启发式教学实践模式的优势和价值。

四、自始至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一直被奉为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想直接获得学习的经验,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但是教师的指导却不是必须因素。如果教师在课程学习中不对学生进行指导,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想要达到预想效果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际辅导。首先,教师要在活动开始之前让每个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任务和形式,教师在学生不清楚具体操作时还要进行相关的讲解。其次,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师在活动进行时要全程追踪,不能将活动方法教授给学生后就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教师要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家长不想孩子将大块的業余时间放在活动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家长阐述活动的意义,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知晓其中的利弊,从而使学生顺利进行活动。教师与学生在一起进行活动也能够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行为和问题,保证活动质量。教师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和交流合作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充分的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在相互交流和反复提高中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又有不同的,让学生在综合性活动中将语文的教育观树立出来,将语文从课堂中拉大现实中,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回自然中,走回社会中,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整理信息能力、灵活构思能力以及创新表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的海洋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杜英.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主体性

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必要性

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课本的辅助功能, 从而建构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因为, 如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未能加以重视, 那么就会让学生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缺乏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间的认知与联系, 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这也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改善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会失去其本质意义和价值。

结合从事多年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而言, 针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综合性学习是对课堂的拓展, 它的改变很长时间以来课外作业的复杂性与单调性。当然, 调整教学方向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这样可以充分考虑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此外,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教学策略原则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综合研究”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它与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而言, 既能够培养创新精神,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的深化改革, 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2.1 综合性学习教学以学生为重

语文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是基于实践活动的参与。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者曾经指出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不要将其局限于黑板与课堂之间, 不要让教室的墙壁阻碍他们与世界、自然的沟通, 因为自然界的奥秘是思维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 我们可以得知,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应该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忱, 进而将知识进行传送, 通过对外界的紧密联系, 发现更多与所学知识的关联, 加深学习知识的程度。因此, 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可以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出发点,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开展小组小学, 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教师也要重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能够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具备选择、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2.2 课文文章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方式

课本文章的内容如果能够和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紧密的结合, 那么就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 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例如, 以课文中的《我们爱你啊, 中国》为例。里面曾经这样描述:“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缈, 长江、黄河波澜壮阔。”大部分的小学生如果不是其家乡的所在地, 必然不太了解这些名山古迹, 因此, 教师就可以提供这些山河的图片或者影响, 让学生能够感受其壮丽河山, 进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2.3 利用好重要节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精华所在, 因此也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最佳契机。教师可以针对每个节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例如, 在七一的时候, 可以为学生讲解建党的历史。让学生铭记我们祖国的成长历程, 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 激发他们学生的斗志与意志力。

2.4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何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理解, 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可以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实现。即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广大语文资源, 进一步从社会中获取语文信息, 例如, 社会的热点问题等, 都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热点问题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

3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宗旨是为了提供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人生道理。因此, 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是以培养学生的爱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 积极联系社会, 让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探究文化生活, 从而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实质的作用。尽管小学生的关注点和范围是有限的, 但是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因此, 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设计活动时, 重视内容的选择

在设计综合性活动时, 要秉承内容的“价值”原则。即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 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内容, 同时为了参与程度的提升, 要保障内容的难度适宜。由于小学生的经验积累不足, 因此选择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他们的认知, 否则他们无法理解内容的含义, 也无法开展活动。

3.2 准备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准备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为教师, 既要搜集广泛的资料, 又要整理核心的信息, 目的是在活动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学生也要积极地准备, 目的是有足够的资料开展活动。

3.3 活动开展时,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因为,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会让小学生无所适从, 所以教师要善于掌控活动的进程与方向。合作性学习的开展也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的同时, 也可以保证讨论内容与主题的一致性。

3.4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更多的学生全面参与。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 在平时课堂上不爱发言, 缺乏参与意识的学生, 都是教师在活动中应该鼓励的对象, 激发他们勇于尝试的信心, 进而提高参与度, 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4 结论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基础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它充分拓展了语文教学与学习的空间, 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 进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重要的学习基础。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学生能够通过该种综合性学习的优势, 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能够将其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和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得能力、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英.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作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 篇5

这周五,我们班各个小组展开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小组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分好小组,我们7人一起纷纷制定学习计划,在电脑前“奋斗”着,寻找合适的资料,做出精致PPT,准备好奖品,一切准备就绪!

星期五终于来了,我们的心十分不安:别的小组会不会比我们出色······不过想想自己的充分准备,还是舒了一口气。轮到我们小组了,我们走上台看着下面的观众,有些紧张,不过赵熠杰从容不迫走上前,为大家介绍我们小组的PPT,最后虽然得了个并列第一名,心里却满足。

本次学习活动,我收获十分丰富,其中我了解了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还有唐宋“八大家”等。还知道一些诗人特别的别称: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王——杜甫······除此之外,还通过网络了解了词的上阙下阙,又叫上片下片,元曲又叫词余、乐府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知道了一部好的作品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努力,这就是团队精神。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正是这样,成功需要团队精诚合作的!

不过,整个活动有些地方还是不足的,比如:有的同学在观看聆听PPT时说闲话,希望有待改进。

漫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篇6

一、学习引入要有趣

综合性学习活动前,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说说我的家乡”中,我带领学生去欣赏城东新区,去参观商品大世界,去郊外田野呼吸新鲜空气,去感受南华工业区的变化等,这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融入实践活动中。

二、学习目标要全面

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搜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开展“寻找春天”的系列活动,其活动目标就定在:(1)要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诗词、歌文、图片、音像等信息。(2)组织学生到户外活动,并拍摄照片。(3)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整合相类似的内容。(4)汇总全部有关春天的资料,让学生读背或保存。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目标,丰富了学生有关春天的语言积累,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爱春天、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三、学习主题要明确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没有具体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绝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并在一个确定的主题统帅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富有成效。如在“走进三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其主题为“三国知识”,设计的内容都围绕此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导读。(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4)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这样的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悟的能力。

四、学习形式要灵活

1.游戏。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了《中岳嵩山》、《迷人的张家界》、《草原》等精美的课文后,让学生设计小导游的游戏,请学生当导游,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点介绍给大家。

2.表演。学生很愿意模仿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空白处、浓缩处,拓展想象。

3.竞赛。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语文竞赛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语文。

4.讲故事。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它可以训练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的表达能力。如举行故事比赛、语言故事新编等,使学生受到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的熏陶,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另外,还有综合型、演讲型、讨论型、阅读型等活动形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喜好、课文涉及的内容挑选合适的形式展开活动。

五、学习过程要实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偏重老师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则“君子动口不动手”,因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直得不到锻炼。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发展,通过看、听、说、议、诵、赞、辩、画、拼、摆等多种形式,在做中学,做中悟,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真正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摆脱课堂教学呆板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通过语文实践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明白如何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学生始终应当是主体,要全员参与,自己选择内容、形式、设计、组织等。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遵循“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指导下实践”的原则。这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才会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真正意义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摭谈 篇7

一、学科知识与结合能力联姻,凸显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比如围绕“寻找秋天”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设计活动: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研究秋天植物落叶的原因,植物叶子变色的原理,以此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学习小组合作收集并观察秋天的植物,分别按形状和颜色对它们进行分类。讨论:从植物叶子颜色和形状上你有什么新发现?着重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让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3)诵读描写秋天的诗词、散文,赞美秋天,让语文知识得到综合运用。

(4)撰写研究报告或活动总结,将学生的观察、思维成果与言语表达相互融合。

当然,“寻找秋天”还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将秋天的风景用手中的笔画出来,与美术学科结合;选择一项适合秋天活动的体育运动,让语文与体育学科结合;让学生对秋天的景物分类统计,与数学学科结合;让学生提出环保建议,与思想品德社会学科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活动,可以让语文知识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体现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互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而,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可以借助图片拍摄、科学测量和社会调查等传统语文教学没有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比如“亲近花果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三、大胆探索与勇于实践相结合,着眼创造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里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呵护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男生对车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策划以“汽车销售”为主题的活动,让他们搜集名车资料,撰写简单的销售计划书;女生喜欢买衣服,可以引导她们进行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和设计介绍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创造活力。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兴味十足。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别样引导 篇8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裨益

新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 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 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 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可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即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所发展。除此以外,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以下三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

1.有效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密切联系, 从校内到校外, 从家庭到社会, 从群体到个体, 从现实到网络, 只要有语言文字运用的地方都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挖掘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转换语文教学方式, 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注重积累语文教学素材, 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打下基础。

2.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密切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在与学生一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与学生坦诚交流, 理解、引导、关心、支持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伙伴, 把他们随意、盲目的课外活动引导到语文学习的轨道上来, 则不仅能收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还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增进师生感情, 密切师生关系, 还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敲打,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如果把初中生比作粗糙石头的话, 教师则是那载歌载舞的温柔之水, 教师不应生硬地命令、要求学生, 而是要在他们粗糙的生活里融入关注和柔情, 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3.在引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因材施教。

宋代学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也都有着千差万别, 因此学生在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从内容到方式都有很大差别, 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也各不相同。针对学生的特点, 作个性化的引导, 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不但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还能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个性化引导策略

新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终身学习语文打下基础。笔者认为, 引导一般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非难事, 关键是要让学生及其家长正确认识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在引导特殊性格学生参与活动时, 更要从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两方面着手。

1.对于活泼好动学生的引导。

很多学生活泼好动, 教师在课上即使能暂时管住他们的身体, 却很难在课后改变他们的爱好。笔者从多和他们交心开始,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把他们的课外活动因势利导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来, 在收获些许语文能力的同时, 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例如可以通过看电影、玩游戏、逛网吧、运动、网聊、聚会、甚至是分析早恋等等, 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 参与蕴涵丰富人文素养的不同类型活动。

2.对于“宅男宅女”的引导。

也有很多学生整日宅在家里, 课余生活都在户内进行。户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有限的, 离不开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和言情、武侠等课外读物, 这些课外活动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对此加以合理引导, 使其语文化, 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健全学生的人格。网络上有人流传这样的说法:玩一年的QQ远胜于学一年的语文。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有待商榷, 但对于整日以电脑为伴的同学, 引导他们丰富自己的QQ签名、QQ空间、微博或博客等, 也是极好的语文学习的机会。

三.引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案例及反思

【案例1】向某, 女, 小学六年级就开始早恋, 家长年近半百, 劝阻无果。青春期男女生随着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育, 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虽然很正常, 但这样的早恋冲动是不理智的, 常会随着好奇心的满足而结束。恋爱中的人情绪是多变的, 于是笔者引导她每天写“恋爱日记”。结果初二上学期的某一天, 向某给我看了她前一天刚写的日记, 其中总结了自己恋爱两年多的得与失, 并表示自己已下决心要结束写这种日记的生活。恋爱日记, 应该记下很多的美好, 可却让过早恋爱的向某饱尝了个中苦涩, 向某收获的不仅是抒写情感的能力, 更学会了冷静思考、理清思绪, 端正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反思】一些收不住心, 总想往外跑的学生, 他们无法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情绪, 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该不该做、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的问题, 也许“逼”他们动笔是让他们安静下来认清自己的好办法, 也是引导他们学语文的有效途径。爱运动的, 可引导他们谈自己参与运动的心得体会, 并带动班内、校内那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 或走向社区, 宣传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宣传活动,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喜欢网聊的, 可选取适当的论题, 让他们自行组织辩论, 准备充分后自行推荐部分成员组成两支团队, 进行现场辩论PK赛, 以此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提高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喜欢看电影的, 引导他们评论电影情节、人物、主题、经典对白等, 把他们认为值得一看的电影推荐给同学, 若进一步引导他们写观后感, 则可以活跃学生思维, 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喜欢聚餐的, 引导他们说出自己不愿意回家吃饭的原因及选择美食的过程, 并把性价比高的小吃推荐给同学, 提高他们分析、比较和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至于对那些早恋的同学, 恋爱过程中的烦恼肯定比甜蜜多, 引导他们写恋爱日记,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点滴情感写下来, 以此来提高他们梳理思绪、表达情感、理智思考的能力, 等等。

【案例2】周某某, 成熟、内向、敏感、多疑, 属于那种几乎足不出户的宅男。该生并不像他母亲所想的那样乖, 在书房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电脑游戏和QQ聊天上。考虑到该生比其他同学要成熟, 在班级的影响力也不小, 于是笔者从合理引导他上网着手。首先请周同学帮忙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 每晚给班级全体同学发一次短信, 提示回家作业。其次根据需要, 适时给班级同学家长群发温馨提示、节日祝福等, 比如提醒家长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间, 提醒家长及时督促、鼓励孩子认真学习, 提醒家长督促孩子遵守交规、慎重交友等, 具体内容由周某自行编辑, 在QQ上发给教师过目, 然后群发给家长。得到老师重用的周同学课外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后来笔者又把班级博客的管理工作移交给他, 让他负责及时更新, 并号召班级同学多多访问, 发展人气。在笔者的鼓励、帮助、信任下, 周某把老师额外增加的几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 与此同时他的网络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打游戏少了, 学习积极性高了, 语文能力也有所提高, 性格逐渐开朗起来。

【反思】对于课后整日与电视为伍的同学, 可引导他们多看文艺、访谈、新闻类栏目, 品味、点评主持人的台词, 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节目所表现的人物的心路历程、美好品德中得到感染和触动, 哪怕是只看电视剧或动画片等, 也能从中受益。如此看电视的同时不仅完成了写作素材的积累, 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 有益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专注于言情、武侠、漫画等课外读物的同学, 则引导他们关注书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经典对白等, 并进行及时的批注、摘录或点评。对于以网络为伍的同学, 则更需要适时适度的正面引导, 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 用来为语文学习服务, 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9

一、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遴选或反复打磨的经典之作,每一篇课文中都蕴藏着学生能力的生长点。但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并不能画上“休止符”,而要围绕课文内容或体裁上的特点进行相关拓展,以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进一步丰富学生视野。如苏教版四年级的《嫦娥奔月》是一篇凄美的民间传说,学生对传说故事尤其感兴趣。教学此文,正值中秋前后。但如果在中秋之前还没有学到此文,教师也可以打破教材的安排,提前学习。学习之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资料,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习惯、趣话传说、对联、古诗文、月饼来历、月球小知识等等,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制作一份手抄报。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在班内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美丽的传说”的中秋故事会,通过观看、讲述与倾听,让学生分享节日的快乐,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气息。具体活动可设计“七嘴八舌话中秋”“兴味盎然看影像”“津津有味讲传说”“尊老敬长表心意”“诗文背诵我能行”“月球知识我知道”等环节。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时,在“兴味盎然看影像”这一环节,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嫦娥奔月》影像,学生以另一种形式感悟了故事的内涵,领略了故事中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的学生还一五一十地讲述了《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故事。在“尊老敬长表心意”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撰写中秋节祝福语或在电脑上制作节日贺卡,献给自己尊敬的老师或长辈,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还有一些学生兴致勃勃地背诵了搜集来的古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借助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让学生领略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通过活动还可以教育学生在节日里不要忘记呵护自己成长的亲人和长辈,要给他们送去真诚的祝福,让“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小融入学生心中。

二、“牵起季节的手”,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夏,草木葱茏,绿荫浓浓;秋,天高云淡,硕果累累;冬,白雪纷飞,梅花飘香。伴随着季节的步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关于四季风光的优美诗文。如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秋天》,就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事物描摹得淋漓尽致,富有情趣。读着这样的优美诗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审美能力。然而,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仅凭这个例子,是不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还应以课文作“引子”进行相关的、适度的、合理的拓展,围绕课文,确立主题,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养。如,学习完《秋天》一文,笔者确立并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笔者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赏秋景、吟秋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绚丽的秋色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秋天的多姿多彩与诗情画意。同时,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诵秋天的诗歌、美文,在朗读中激情,在朗读中抒情,传达出了对秋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还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为此,笔者将学生眼光引向了课外,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用自己手中五彩的画笔去描画秋天,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去赞美秋天。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充分彰显了活动的综合性和生活性。学生的收获自然是多元的、丰富的,提高的不仅是语文综合能力,还有情感与审美方面的素养。

三、结合重大时事或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至今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仍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死教书”“教死书”,而要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为此,教师要为语文课堂引入“源头活水”,让时代气息充溢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比如,2015 年9 月3 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典——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目的是为了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教育人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结合这一国内时事,笔者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设计了“影视观赏”“故事擂台”“走近英雄”“心语绽放”“老歌回响”等系列活动。学生在暑假期间观看了《小兵张嘎》《地道战》《鸡毛信》《红孩子》等经典影片,搜集了一些抗日英雄的故事。开学后,又开展了以“英雄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经典影视给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产生了巨大的撞击效果。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定格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班会课或活动课上,学生针对观看的影视,畅谈感受、述说体会,感受到了新中国诞生的不易,激发了珍惜今日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1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意义有明确的表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是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载体。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两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一定的联系:(1)两者都注重把科学、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2)语文学科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3)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者之间缺乏整合而造成了诸多的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活动的主题内容重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分属不同的学科,各自按照自己的课程编排思路设计活动主题,有些主题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造成学习内容重复,耗费学生过多的精力。

二是实施活动的渠道分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有自己的课程实施时间、独立的实施渠道和实施方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板块,主要是依托语文课程学习这一渠道进行实施。这样两者的实施渠道呈现“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进而更有效地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阐述自己如下的看法。

二、整合的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课程整合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某些主题有学科交叉点多、实施难度大、探究性强等特点,无论是时间还是操作,这无疑都给教师们带来极大的挑战。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家乡环境”这个主题,美术课、音乐课、品德与生活课、科学课甚至数学课都有可能涉及,单凭语文学习活动难以做到深刻和透彻。这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资源整合意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把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这样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形成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创新语文学习理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教学时主题的重复,同时也为了促使各学科教学形成合力,各学科教师应增强课程整合意识,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例如,学期起始阶段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师要进行共同备课,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否有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然后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确立各自教学的侧重点,同时切入,联合突破,这样就能把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深更透。

2.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加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将有效地促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一般情况下,传统科目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并按座位就近组合而展开小组合作。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结果看,学生可自主选择设计学习方案,其结果呈现方式也丰富多彩,如调查报告、展示、表演等,所以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远远满足不了综合性学习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故而分组前,需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兴趣、能力倾向等因素的不同进行搭配分工,在合作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借鉴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中外童话”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的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整理好装订成册。教师可按照上述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擅长写的学生写序,擅长绘画的学生插图,书写漂亮的学生负责封面设计……这样一来,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互相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由于各小组的实力相当,因而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才有了可比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活动才能开展得更有水平,学习效能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3. 转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综合性学习没有专项的考试,活动效果也难以考察,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活动开展往往只是走过场。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是依据“注重过程”“全面评价”“尊重多元”等思路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适当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评价表从内容、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这无疑给综合性学习注入了活力。

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说明:此表采用星级评价方式,评价为一般的给予★,评价为比较好的给予★★,评价为优秀的给予★★★。“我想说”为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反思,还可以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本次活动写写评语,总评分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尝试的。教师应好好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断深入。

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原则 篇11

人教版教材每单元后均有一个与本单元教学内容有关的综合性学习,六册书共36个,这些综合性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说,涵盖了人与人(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方面;就小的方面来说,涉及人生、自然、时间、国家、探险、历史、宇宙、亲情、科技、思想轨迹、传统文化、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实际教学中,笔者用四个学期在八、九年级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综合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由排斥到应付到期待,而笔者由投石问路到小心翼翼到完全放手,师生都经历了一次蜕变。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笔者的班上有66名学生,八年级上学期时,笔者将学生按照自然组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由组员推选一位组长。待组长抽签选定本组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之后,由组长统筹规划,依据组员的能力强弱,向组员分配任务,力争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本组的活动中来。很快,问题就暴露了:(1)有的组员因为种种原因,拒绝组长的任何提议,要么另起炉灶,要么索性拒绝参与;(2)有的组员对组长分配的工作消极怠工,本着“我不做,总有人做”或者“组长必须要做”的心理,置身事外。于是,八年级下学期,笔者将学生按前后排4人分为一个小组,将最后2个学生并入其他组,这样,就得到了16个小组。因为座位挨得近,学生易于沟通,有什么好的创意可以马上商量,大大提高了效率,矛盾减少许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组多单元少,意味着重复的选题太多,虽然每组呈现的内容有差异,但部分学生明显兴趣缺失。于是,在进行九年级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时,笔者特意将时间定在12月中旬,将上、下两册书共12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合并在一起,全班学生依旧按4人一组分为16个小组,又有2个小组的学生为使最终的成果尽善尽美,经过自己协商,自愿并入其他组,这样,全班同学被分成了14个小组,只有2个选题是重复的,又因为这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且学生经过前两次活动,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全班同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开放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这样建议:“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摆脱教材的束缚,促使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学生充分调动地理知识,选择不同半球、不同纬度、不同经度、不同地形的典型风景介绍给大家,营造了一场视觉盛宴。面对九年级上册的《好读书 读好书》,学生表示有一定难度,在笔者的建议和他们的商议下,他们最终展示了这样几个环节:我想推荐这本好书、我能抒写读书心得、我要分享美词佳句、我们表演精彩片段、你们猜猜他是谁(猜作者或主人公)。这样,关于读书的内容摆脱了说教的嫌疑。学生推荐的书籍种类多样,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均有涉及,阅读心得细腻真实,这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实施九年级下册的《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时,举着照相机、摄像机,不仅拍摄了同学的毕业感言,也奔赴各个办公室,要各科老师“爆料”他们的初中生活,然后加以剪辑,适时地插播,引来共鸣一片。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素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如果教师能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注重不同学科、不同方法的交叉,开阔学生的视野,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三、实践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其实,就是要重视实践。对于语言文字的各种运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搜集大量的与本组选题有关的资料,在他们确立本组的中心和重点后,会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与重新整合。例如,有个小组抽的题目是《到民间采风去》,他们先确定“展示甘肃本土民风民俗”的主线,然后通过网络、书籍、拍照、摄像、走访等形式,搜集了甘肃各地的少数民族、风景名胜、文化遗迹、饕餮美食方面的若干资料。但是,学生们发现最后的成果过于庞杂,主题消失了,于是,他们经过反复商议,忍痛割爱,去粗取精,最终成功地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味在甘肃,介绍兰州的牛肉面;魅在甘肃,介绍太平鼓、刻葫芦;游在甘肃,介绍黄河风情线;情在甘肃,介绍回族、甘南藏族和肃南裕固族;说在甘肃,介绍兰州方言。主题明确,内容精炼,获得一致好评。

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留给他们充分地体验、探究、讨论、展示的空间,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自主、合作性原则

即目标、内容、形式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笔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综合性学习:分组,确定成员,明确分工;抽签,确定选题,明确中心;实施,讨论合作,初步成形;修定,修改完善,形成成果;呈现,组员合作,最终展示;评价,全班投票,选出奖项。除了第一步里的“分组”环节,其他均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生由被动介入到主动参与,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小组的大局,成果自然灵动活泼,学生自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endprint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既要求学生本人的个性化理解、分析,更强调小组的合作意识。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向本组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其他组员在此过程中要认真听,领会主要意图,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整合,这锻炼了倾听能力;组员之间就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交流、沟通,该坚持时坚持,该妥协时妥协,最后达成一致,这锻炼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引导、鼓励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指导者。指导容易引导难。指导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必要时甚至要给予现场示范。教师若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就要不断给学生下指令,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引导要求教师以开放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心声,体会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思考学生的想法。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综合性学习时,要讲究程序,考虑梯度,关注个体,耐心细致。笔者在分组时对学生进行干预,而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是为避免出现强强联合愈强,弱弱联手更弱的局面出现。同时,要求组长具备大局观,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工作,而不是等量齐观。在评价阶段,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从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三个方面予以客观、准确的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积极开发可资利用的语文资源,通过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等.教师指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卡罗林·查普曼.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12

一、设计理念

1.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体现开放性原则, 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 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自查资料, 自行设计活动的形式, 把口语交际和写作巧妙融入其中。

二、教学要求

1.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2.学习重点:材料的科学选择与语言的准确表达。

三、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一) 准备阶段

1.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或准备自己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在学习本单元课文后,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查阅一些有关科学技术两面性的资料, 了解掌握一些相关观点和信息。

2. 学生准备:

准备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在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或者相关网络上, 查阅、搜索较新科技成果资料;准备自己的小发明、小创作, 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收集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

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科学知识的信息, 并当堂交流。教师也有必要补充一些内容来弥补学生搜集内容的广度, 这样学生在课下和课上都有搜集信息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查阅资料, 规范使用资料, 这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教师要在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同时要规范使用资料, 要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 并要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 体验阶段

1. 小组根据课前准备, 自主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

从课文给定的“我第一次迷上科学”“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三个主题活动中任选其一。

2. 依据小组活动内容, 组员之间合作、讨论活动方案、活动程序、活动方法。

如“科学技术两面观”活动小组, 可制订这样的方案:

(1) 查找有关“克隆”的知识。 (可在《奇妙的克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

(2) 了解目前“克隆”方面的最新进展。

(3) 探讨“为什么‘克隆’技术既可为人类造福, 也可毁灭人类?”

(4) 怎样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三) 表达交流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要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1. 信息交流, 积累素材。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口语表达简洁, 条理清晰。然后每组选拔最优秀的交流材料在班内交流。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又为写作准备了一些素材。以上内容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在听和说, 而是在交际上。交际不是单纯的听与说, 也不是简单的听说合一, 它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静止的、定向的, 而是互动的、多变的。

(1) 讲述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让学生回忆从童年到少年是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的, 教师对活动指导时, 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畅谈。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 一本书, 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 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因素很多, 或是在上学路上, 或是在玩耍之中, 或因花开花落, 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 展开思路。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学生记忆中保留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 而是对科学着迷时受到的挫折。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 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 向大家介绍你的小发明、小制作或向大家介绍你查找到的最新的科技成果。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 一是查阅资料, 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 (1) 要求学生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成果” (当然, “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 (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 “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写成说明文, 只要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 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 有必要的话, 可以让学生边演示, 边讲解、介绍。

(3) 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资料。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 首先让学生充分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在此基础上, 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 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辩证认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讨论交流。

2.合作探讨, 分层评价。

小组对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 按事先制订的方案或计划逐步完成, 对活动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组员各抒己见, 在思想充分碰撞的基础上, 要注重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最后可以各组总结陈述, 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

在合作探讨的同时, 还要关注结果, 可以采用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评价学生搜集资料、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水平。

第二课时 (写作)

(一) 结合课文, 以科学小品文为例介绍一些写作技巧

1.明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要想介绍清楚某一事物或事理, 就必须要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如本单元《死海不死》一文中, 作者在一开头的前几段就先交代了死海的特征:没有鱼虾、水草, 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自由游弋, 不用担心会被淹死;海水的咸度很高。

2.精选表现形式。

介绍科学知识, 可以站在审视者的角度对被说明的事物进行阐释解说, 也可以打破这个定式, 别出心裁地将说明对象拟人化, 运用第一人称手法, 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说明;还可以编成剧本, 通过集中的剧情、角色的扮演, 让读者明白一个科学道理;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 生动介绍, 如课文《旅鼠之谜》, 就是通过“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的一问一答, 一一解开旅鼠的谜团, 富有情趣, 避免了说明的呆板。

3.使用说明方法。

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不但能够把抽象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使其特征鲜明, 而且也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 所以, 说明事物时, 不可忽视说明方法的使用。如在《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文中, “1958年, 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 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一句列举了确切的数字, 通过鲜明的对比, 来说明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导致胡杨林大面积死亡这一事实, 就能引起读者内心的震动。

(二)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材料

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选择材料, 材料不一定太大, 只要围绕着“科学”这个话题展开, 并能表达出真实的感情即可。同时在确定内容时, 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样表达得更顺畅真实, 并且注重两方面:一个是自己的经历和主观感受, 另一个是自己的发明创造以及体会发现。

(三) 布置作文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 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 我们也在科海泛了一下舟, 不知同学们收获了多少, 何不把你的收获变成大家的财富呢?请以“科学和我”为话题作文,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

1.内容要有科学性;

2.材料真实, 表达清楚;

3.题目自拟。

提示:

1.要扣住科学的内容;

2.把科学的内容与“我”联系起来;

上一篇:时空计算下一篇:同步时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