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2024-05-27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精选10篇)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篇1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农村学校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采取对策,推动这项学习活动在农村学校大力开展,促进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主要方法就是挖掘农村当地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进行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农村学校 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相比,“综合性学习”是最为闪耀的亮点,其目的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但在农村多数学校里,对这一学习活动并未开展或是开展得不够。语文教学大多沿袭传统,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机会较少,因而语文素养就谈不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是农村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向学生进行有关“听、说、读、写”知识点的讲授。要求他们从这种多年以来熟练的教学方式,过渡到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性极强的引导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是农村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老师讲,自己听的学习方式,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不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也不愿亲自动手去实践。对综合性学习,他们感到很茫然。

三是社会家庭对综合性学习的不了解。如果学生回去做这样的活动,家长或其他人就会说:你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了吗?书上的就没弄懂,来做这些,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从而不支持甚至阻挠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畏首畏尾的。做的话,家长会骂;不做的话,学习任务又不能完成。

四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没有图书馆或是网络,不能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捷条件,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充分开展或是根本无法开展。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要顺利开展下去的话,学生得大量占有有关月亮、人类起源的素材,但学生无从查找,对这样的综合性活动,他们兴味索然。

问题找到了,我们就须对症下药,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就如一辆机动车的发动机。要使车辆能正常运转,发动机的功能性能就得处于最佳状态。要使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开展起来,教师自身首先得从观念上转变,努力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挑战。另外,笔者也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中,也应从综合性学习理论等专业性知识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甚至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开展得好的教师交流经验。

教师转变了,就会去找适应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书写较差,不爱阅读,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也比较落后,出现问题不愿动手解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①每位学生买一本字帖临摹,期末时和入学时相比较,多数学生书写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②从每课任选三至五个词语,要求他们写一段话;③每周读一篇课外文章,作一点读书笔记;④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朗诵、对联展示、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对于社会家庭方面,语文教师还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向家长们宣传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教师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其自身继续学习或专业化发展来解决;学生可以由教师引导;家长和社会的观念也可以慢慢转变,但如何突破农村学校资料瓶颈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学校查阅资料困难,但并不是说农村语文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贫瘠。如何挖掘农村所独有的教学资源,成为每个农村语文教师新的抉择。农村学生当然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那么,语文教师应不囿于教材上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模块,充分挖掘农村当地特有的课程资源,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农村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物产资源、环境状况等大量的自然资源亟待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去挖掘。在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就改变了要求,改为《渠河,母亲河》,毕竟黄河离广安学生生活太遥远了,一般只能从电视或其他媒体上了解到一点,他们没有兴趣去完成教材上的要求。而笔者所在学校离渠河很近,学生对此非常熟悉,有兴趣也愿意来做这次活动。我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①渠河从哪儿发源,全长有多少,流经哪些县市,沿河有哪些重要的市镇?②渠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利的和不利的都谈一谈;③渠河目前的环境状况如何?该用哪些途径来保护母亲河?④写一段话或几句诗来赞美渠河。抓住学生熟悉的,抛却生疏的活动,既解决了查阅资料的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性高涨,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当地民风民俗、方言俚语、衣着服饰、建筑样式、人文景观、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好资源。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小平故居是世人膜拜的地方。在开展《我也追“星”》这一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去参观小平故居,了解小平同志的生平,从而来完成这次任务。同学们可以讲小平同志的片断故事;可以在小平故居摄影,配以文字后在班上展览;可以写观后感想,在班上出一专栏;可以唱红色歌曲,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等。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的时段,正值端午佳节所在的时段,因此我就布置学生完成《我们的端午》综合性学习,要求:

①当地端午习俗。学生通过观察和讯问,了解当地端午时人们的各种风俗活动,在班上和其他同学交流。

②讲一讲当地端午节的来历或有关传说故事。

③搜集有关端午的诗词,在班上开一次朗诵会。

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集市贸易、政府公告、消费习惯、休闲娱乐等社会生活。原来的虎城乡集市在渠河边,随着经济的发展已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决定在乡政府所在地新开市。我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完成《虎城乡集贸开市》综合性学习活动:

①写一段开市祝贺词;

②集贸开市后,我们的生活有了哪些便利?

③为保证集市的环境卫生,你对市场管理者有何建议?

诚然,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但这不能成其为不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借口,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大力解决问题,应从农村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生活中提取资源,引导他们去探究多姿多彩的生活,感悟生活,从而热爱生活,让他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进行综合性实践学习,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篇2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标中既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 提高语文素养, 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目前,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 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 将备课当成“抄教案”, 将上课当成“演教案”, 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课堂缺乏活力, 教学效果不佳。

2012年9月, 我就“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本校19名语文教师和三至六年级学生 (523人) 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老师问卷调查:

1.你认为农村小学有没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50%的教师都认为不是特别重要。2.你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怎样理解的?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但只有40%的教师能够答出大概要点, 大部分教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答到在活动中注重主体性、生成性、差异性等方面的教师不到30%。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你有没有开展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学期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4次以上的有1个班, 占5%;进行了3次的有3个班, 占16%;进行了2次的有4个班, 占21%, 很多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识。5.在活动中你采用过哪些评价方式?50%的教师谈到应重点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有的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过评价。

学生问卷调查

1.你喜欢综合性学习吗? (1) 喜欢 (86%, 452人) ; (2) 一般 (13%, 66人) ; (3) 不喜欢 (1%, 5人) 。

2.本学期综合性学习次数: (1) 一次 (28%, 146人) ; (2) 二次 (50%, 262人) ; (3) 三次以上 (21.6%, 113人) ; (4) 一次都没有 (0.4%, 2人) 。

3.得到他人的指导 (1) 老师 (50%, 265人) ; (2) 家长 (44%, 235人) ; (3) 同学 (2%, 10人) 。 (4) 没有人 (0.6%, 3人) 。

4.你用什么方式学习? (1) 小组合作 (32%, 167人) ; (2) 个人研究 (16%, 86人) ; (3) 个人与小组相结合 (52%, 270人) 。

5.活动区域 (1) 教室 (30%, 157人) ; (2) 校园 (14%, 75人) ; (3) 校外 (18%, 95人) ; (4)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38%, 196人)

6.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处理? (1) 请教 (68%, 358人) ; (2) 查资料 (29%, 150人) ; (3) 放弃 (3%, 15人) 。

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普遍落后, 语文素养良莠不齐, 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 放松了学习, 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 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3.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是自我构建的过程, 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但目前的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仍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4.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不能准确把握。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对语文学科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把握不准, 造成课堂教学中学段不分, 教学目标随意性很大。农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驾驭能力也较弱, 导致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间、空间被浪费, 课堂40分钟信息量小, 学生实践活动少, 教学效率低。

三、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作为教师更应把有效性看成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语文教学的标尺。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深刻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改变课堂教学重“形”而不重“神”的做法。

2.内容选择上要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和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但主题的选择要考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活动开展的可操作性。有些主题和内容虽然是学生感兴趣的, 或者与语文学科的主题相吻合, 但由于农村客观条件和实际环境的限制, 难以将活动展开, 操作性不强, 就要忍痛割爱。

3.活动中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作文中, 介绍一次自己做过的实验。教学时, 教师可主要联系科学课程, 引领学生回顾科学课上所做过的实验, 回忆每次实验时的注意点、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 然后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写好作文。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此,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一切有益资源为我所用”的意识, 以拓宽活动的领域, 拓展活动的时空。

对于如何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才刚刚起步, 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不怕困难、不怕繁琐, 努力实施;只要我们把握特点, 发挥功能,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能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其课程的价值一定能真正实现!

摘要:对于如何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才刚刚起步, 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不怕困难、不怕繁琐, 努力实施;只要我们把握特点, 发挥功能,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能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其课程的价值一定能真正实现!

对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农村小学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1.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除了考试的内容,他们都觉得不重要。在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很多学生上课漫不经心,听讲极其不认真,就连有些作业也不完成。笔者在课下了解情况,原来是学生觉得考试一般不会考,所以觉得课程听不听、作业做不做都无所谓。

2.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单一

相比城镇小学,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学生主要是从教材中获取信息,部分学生也从电视上获取部分信息,信息渠道十分有限,不是自己想获取什么信息就能获取。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整合多门学科,让综合性学习成为各课程间的桥梁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串联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语文的多姿多彩

语文来源于生活,学好语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生活实践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演讲、演课本剧等活动,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倡议书、书信稿、广播稿等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3.融会贯通听、说、读、写,领悟语文丰富的内涵

听、说、读、写是综合性学习的整体发展过程。教师应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书法大赛、写作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内涵。

三、结束语

高效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各科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价值,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篇4

一、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的这几年,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据调查,乡镇相当数量学校极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甚至是空白。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学校,区域环境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不少教师都受安全第一、设施不全、场地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宁可让学生呆在教室或家里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敢放开胆子组织学生到户外实践,结果是搜集的资料不齐全、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农村学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闭性较强,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只是一些大胆些的学生在撑着,但为数不多,也放不开,课堂因沉闷冷清而无声无色,甚至是无法进行,最后是不了了之。教师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学生成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的容器。“综合”过度,造成缺乏训练主线。有的综合性学习课科学专业色彩过强,把综合性学习课异化成了科学课。有的教师干脆走下了讲台,“垂帘听政”。

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研读《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参与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的教师,首先应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吃透教材,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和特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三、教学建议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们深思之余,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努力寻求良方,摆脱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教育现状。通过一线的实践尝试,本人凭着一股热情和执着的研究精神,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同行交流。

1、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善于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获得第一手素材,不愁作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我们一些老师认为,乡村学校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比较困难。其实,这些地方并不是没有资源可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的优点,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比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都是丰富的资源。比如七年级下 “文学采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等。在感悟大自然,体验生活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强,老师应因地制宜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为教学所用。

2、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注重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3、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应主导活动,做积极的旁观。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承担什么角色呢?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交际

场教学理论认为,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里,教师以一个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而不是包办所有工作。在过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通过正确运用“平等中的首席策略”,与学生一道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对因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混乱、偏差进行行为矫正,以便学生能顺利完成拟定内容和衍生内容。在成果展示阶段,以学生展示为主,提倡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个人成果和集体成果多样化展示。课改实验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收获,引导学生就过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或拟定新项目,当好促进者。

4、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教师要善于做好“评价”。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课标中指出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每一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的评价外,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乡村,易产生自卑的不良心理,课堂上较难做到畅所欲言,对此,教师应借助语文活动课堂帮助他们学会理性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旅游资源调查”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生活的农村进行认识,然后教他们挖掘农村的资源资源,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游公园、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篇5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怎样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市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验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了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有一些体会。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们觉得,教师应当明确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掌握课程目标

掌握课程目标,这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7~9年级的目标一共提出了四项:一是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二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课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三是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四是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摘引资料的出处。

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是十分明确、具体的。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首先,突出综合性,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等。其次,强调实践,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再次,体现自主,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明确并掌握课文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目标和特征,是指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当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也只是提出一些列举性的`建议,其阶段目标仍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语文教师留下很多的创新空间。

二、明确编者意图

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7~9年级的语文教材,目前有多种版本。但无论是哪种教材,都考虑到了这个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各种版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各单元中的阅读课文相并列、照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编写的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

以人教社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全册共编排了六次综合性学习,形成一个系统。这六次综合性学习专题是:1. 这就是我;2. 漫游语文世界;3. 感受自然;4. 探索月球奥秘;5. 我爱我家;6. 追寻人类起源。其中1、3、5为小综合性学习,它的规模相对小些,层次低些,一般是比较简单的语文学习活动。2、4、6为大综合性学习,相对要求比较高,规模大,难度也增加。这类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基础上,往往又设计了若干个子课题,倡导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编者有心,教者有意。语文教师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是做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容忽视的方面。否则,在组织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可能随意、盲目,达不到编者所设定的预期目标,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综合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其实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杂糅在一起,有机地交错进行。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语文水平。

必须指出,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月亮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其综合性目标的实现不言而喻。

四、注重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单指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水平,而是提出一些学习活动及其要求,实际上主要指“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这种过程纳入了目标体系,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更应当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也就是一种隐性的目标,有人称之为长远目标。专家提醒我们:“过程就是目标。”“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过程。”显而易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 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 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 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 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 写作;6. 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注重活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态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就为提高综合性学习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与策略,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五、改变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其实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空间和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当然,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也是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六、发挥教师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但这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需要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对话与交流。这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特别要注意,教师教学用书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必完全搬用,用自己创意的设想更好。不要强求划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来考虑,不能增加学生过重负担。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有的教师什么都不管,或者什么都包办代替。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不要仅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

七、重视活动评价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通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的做法。教师在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本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具体操作上可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比重设定为0.5分。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都可记满分。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的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且把它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在

[1][2]下一页

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评出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秀。综合性学习重在过程评价,但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活动结束进行的,针对汇报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评定。为了便于考查,可以采用记分办法,口语交际和写作比重各占0.25。对学生的其他成果,如手抄报、图画等,教师可给予定性评价。一定要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上好综合评价课。评价课是对学习活动的综合评价,是一次全面的总结。这种评价课,可以有教师讲,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充分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特征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篇6

腰站小铺子完小教研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创新学习的能力。是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整合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

以下是腰站小铺子完小教研组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策略方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理性的、间接性的、活动性的、共同性的特点,它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体现主体性、体验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1、激发兴趣,注重运用。

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活动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不应轻易地否定学生,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像保护幼芽一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一页纸,一张画,一幅照片„„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那对孩子今后的自主学习可谓是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师提出,给学生以引导示范,更多的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2、引导过程,注重参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注意积累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开展与自己的感受,有什么收获、提高和发展。学习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关注过程,还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就有了综合性学习的保证。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对活动是否都参与,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过程中还有些什么样的成果和表现。

3、引导方法,注重体验。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以,在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学习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等。具体地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活动计划和方案,要指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总结报告。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示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

教师在当前的综合性学习中很少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话可说,结果课上的很不成功。我们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人生,给学生提供一次机会去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

4、重点设计、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团结合作,首先根据主题需要分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推选小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如:学习主题、学习的目的要求、学习活动的形式即时间的安排、人员的分工等。利用学生群策群力。重点设计、合作学习不仅省时省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制定方案,搜集资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绘画小

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

教师在教给学生搜集信息方法的同时,积极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更为必要。学生在图书馆查阅的一篇文章、从报纸上剪下的一则报道、从生活中搜集到的故事、新闻、从网上浏览到的消息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尤其是首次的劳动结果),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评价是否得当关乎他们今后学习的积极与否,此时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肯定学生付出的每一丝努力,表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果。

二、教学环节方面:

1、组织策划:制定计划,提供课题由学生选择。

2、分组活动:开展调查访问,搜集信息、图片、数据等。课前搜集资料是综合性学习顺利而有序开展的基础。

3、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展示成果可以形式多样,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4、总结评价:评价方式,综合设计。

三、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方面:

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教学目标的综合设计

(1)“三维”目标的综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产生于知识的发生与能力的形成过程当中的,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去分步实现,比

如先去达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然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再去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

(2)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综合。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目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

(4)各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少一些条条框框,给学生自由度,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观察大自然现象、实验发现、设计小报等都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旨在将其他学科中所学运用于语文学习,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上任何一题作业,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就能了事,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5)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

(1)教学方式的整体思考。明确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确定学生在课堂、教材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语文课程传统教育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转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2)教学方式的重点转变。一是要体现自主性学生要成为自主参与的能动主体,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是体现在学生这一主体上的,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学生参与得不充分,语文综合性教育就无法开展或者说是不完美的。二是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不是只让一些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多发言,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整体智慧的交融、碰撞和升华。三是要体现探究性,要强调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知识的传递或都说是知识的获取,而是通过自身主动与外界的接触、沟通、了解、感受、体验形成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获得自身合理的认知结构,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3、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1)注重整体“发展”。语文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注重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3)注重“自评与互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更加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冷思考 篇7

一、“按图索骥”

也许,在课程改革已推进了十年的时候,再提这样的观点实属不合时宜。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时间的积淀并不能代表认知的深刻,因此,十年过去了,依然有相当部份的老师对于“语综”的面目认识不清。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按图索骥》的故事: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其实,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语综”的认知也是这样。虽然经过了层层的新课程培训,有不少冰雪聪明之师茅塞顿开,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新课程的认知在培训之后也仅剩一些文字符号。

二、急功近利

曾经,我们的鲁迅先生这样痛斥国人的劣根性——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的确如此!我们做什么事都像作戏似的,进进课堂、写写论文便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殊不知,在当前,尤其在我们这些边远地带,“语综”这朵花要开得绚烂其实还缺乏相应的土壤。

1. 时间土壤。

不知道有没有人为我们的语文课堂算过一笔时间上的账呢?一个学期算作20周(有些时候还没有20周呢),除去第一周与最后一周,以及相应的法定节假日,一周六节语文课(中年级),顶多只有105节课的时间。在这105个单位时间里,我们至少要用80节课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至少还要用15节课进行考试和讲评试卷(8个单元考四次,以及一次的期中测试),至少还要用20个单位时间完成辅导丛书的讲评,至少还要用12节课完成课堂练习。由此可见,我们105个单位时间根本不够用,而且,其间我们不得生病、请假,不得落下每一课的进度,否则,就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期又的的确确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在此期间,“谁”动了“谁”的“奶酪”,不言而喻、心照不宣。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能简简单单地开个头,随随便便地走个场,再马马虎虎地结个尾就算是很负责任啦!

2. 意识土壤。

“语综”学习体现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它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但是,我们却在习惯性地疏忽、漠视课程资源的存在。

其实,哪怕是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语文课程资源还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孩子们却习惯性地疏忽、漠视: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举手可得,他们却望而生厌;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时常可见,他们却兴致缺缺;连城是国家四A级的风景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值得考究,他们却又觉得见怪不怪;孩子们倒是对电影、电视、网络兴味盎然,偏偏家长又恐扰了孩子们学习而被限制甚至禁止。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多少资源可以为孩子们所用。

三、好高骛远

诚然,我们要认识到“语综”的目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既要体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它的渐进性原则——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更应当认识到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绝不是“只争朝夕”。然而,太多的为人师者似乎太过于“贪婪”,总想在一节课里将孩子们塞成大胖子,总想在四十分钟内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地培养与训练,这可能吗?

如果我们对一节课的要求太多了反而会产生“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倒不如把目标降低,抱着“一节课哪怕能达成一个教学目标也就算成功”的心理,说不定终有哪一天还真能到达“语综”学习的理想彼岸,并且还可以消除教师的畏惧心理,何乐而不为呢?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篇8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自主学习就是这种理论的直接体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改变学生过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而农村学校多留守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等因素,他们中大多数性格敏感、自卑、内向,在课堂上表现被动,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随大流,人云亦云,因此需要教师鼓励他们主动说、大胆表达。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思想,只要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所以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经验建立活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寻找学习的伙伴,按6~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强弱搭配,互相帮助,鼓励人人参与课堂,个个勇于发表见解。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享受主动学习生发的快乐。

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看书,自己领悟。”而教师常常犯的毛病就是低估学生的能力,总以为学生面对文本一无所知,总喜欢一步一步地扶着学生去认知,殊不知这样反而助长了学生依赖教师的惰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前自习案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编排,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研读文本,自习时间学生感到心里轻松自在,而且有充分时间整理思路、组织语言、不断修正“错误”。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引导他们尽快由依赖转向自主,在学习中发展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成为语文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三、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意味着让他们信马由缰,天马行空,那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结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得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法的指导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来指导,具体如下。

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学习侧重点,记叙文侧重“六要素”,即人、事、地、因、过、果;说明文要注意“四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小说有“三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教会这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教师通过“放”,教会学生自主选题

对于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通过建立合作小组共同探讨、比较综合得出结论。

3教师通过“导”,教会学生质疑问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应引导他们对有疑问、难理解的问题,通过查阅作品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境遇、思想等资料,与同类作品比较,与小组成员深入探究最终得出结论。

四、拓宽视野及时反馈,获得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这句话写了进去。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为此,我们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人情风俗等,拓宽视野,并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展示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这些过程当中,我们还注意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并公布自主学习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控进度、深度和广度,也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积极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并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篇9

沙塘乡沙田片校肖喜志

2013年9月我由中学教导调任小学片校担任校长,经过一年的工作,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多的了解,并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看法,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应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1、师资严重短缺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年老教师的内退和退休,再加上一些教师因身体原因休假和一些教师外流,农村小学师资出现严重不足的局面,尽管有一批特岗教师加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新的特岗教师大多为女教师,入伍不久就结婚生子,婚假、保胎请假、产假接踵而来,这样常常出现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上课的局面。学校负责人面对这种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请代课教师,而现在的农村小学,经费普遍紧张,能够按一千元每月的标准请代课教师实属不易,且当前农村的物价水平也不低,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月薪三千是常见的,谁愿意来干这月薪一千元的代课教师呢?普通农民工尚且看不上的工资,又何况文化素质稍高能适应代课教师岗位的人呢?学校负责人只好利用师生关系、亲戚关系上门千请万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软磨硬泡做人家工作,请求人家支持一下学校的工作,即使这样,被拒绝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就是请了过来的代课教师也很不稳定,常常干不了多久就另谋高就了,可以说师资短缺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2、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水平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而在农村的一些村小或教学点,一部分教师年龄和知识严重老化,他们仍用陈旧的教法教育着自己的学生,履行着他们“传道、授业”的使命,新来的特岗教师虽然文化知识功底深厚些,教学理念先进些,但她们的成长尚且需要一个过程,近年的几批特岗教师固有一些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扎实工作者成为了骨干,但也不乏思想自由散漫、工作懒散、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淡薄者。还有临聘的代课教师,他们很多没有接受过教育业务培训,教育教学水平大多较低,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这些现状一方面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家长对学校工作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给教育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3、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存在虽说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相对物价发展水平,教师待遇仍然偏低,一个职龄十年的小学高级教师月工资收入不足2400元,偏低的工资和太大的行业差距,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批评和指责,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部分教师工作无动力,甚至有教师将对职业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工作中,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持抗拒的态度;教师只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至于学生的将来,国家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已没有多大的关系,职业倦怠很严重。

4、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仍有待大幅提高

近年来,随着校安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得以大幅改善,但勿庸讳言,直至今日,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特别是教学设施仍有待大幅改善,电教设备、体育设施、办公设备、活动场地等缺失的问题仍很突出,个别学校甚至还仍存在课桌椅破旧残缺的问题。

5、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困难大

在农村的一些村小或教学点,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很多的学校都是一、二年级一个老师包班,其他年级的教师每天上5节课是常事,有的教师还肩负农务和家务,哪里有时间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同时因为这个原因,学校的教研教改活动开展起来困难也很多。

二、面对现状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1、首先,校长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可怨天尤人,要有敢于负责的态度,不可放之任之,要敢为教育鼓与呼。做任何工作都会有困难的存在,做基层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作为校长一定要勇于面对困难和问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可退缩,不能急躁,更不可自暴自弃,在教师中发表消极的言论,如果校长自己都没有好的心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妄自菲薄,对工作丧失信心,其他的教师更会没有工作信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

校长作为组织委派的负责人,就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和学校负起责来,开动脑子想问题,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困难的办法,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是能够顺利解决的,对于师资短缺的问题,校长必须严于律己,过好人情关,严格控制教师的非正常请假和利用虚假证明请假的现象,同时,要争取上级主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严把教师请假关和外流关。另一方面,要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多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常持一颗宽容之心,要允许教师有不

同的观点,甚至要能容纳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绝不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安排工作也不可搞成发布命令的样子,要用情感留人,把现有教师队伍稳定下来,包括代课教师队伍,还要适时掌握信息,积极做工作,把外流教师拉回到岗位上来,积极创造条件,把学校招生区域内的免费师范学生引回来。工作都是人做出来的,学校要有一支数量适当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开展好工作。

2、通过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学校完全不开展活动,势必缺乏生机和活力,而校长每学期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出来了,教师队伍也就能够稳定下来,这样就算开展校本教研有困难,教师也能够在工作积极性的引领下去钻研教学业务。在农村,教师们的工作生活相对单一,所以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就更有必要了。除此还可开展每期评选优秀教师、年终评选优秀教师的活动,并设一定的奖金。开展优秀教师讲座活动,力争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工作经验、成果的平台。还可开展校内篮球赛、羽毛球赛、排球赛等文体活动。相信教师生活、工作激情被点燃,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成果。

3、校长要努力实现学校的制度创新,以激励先进带动全体。这就要求校长要有一定的远见卓识,要从学校发展的高度建立健全学校相关制度。而新制度的出台往往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其间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也就要求校长应有一定的毅力和魄力。既要推进学校制度管理,又要大力实施情感管理,在特殊的情况下,情感管理甚至可以优先于制度管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

4、凝聚人心。这应是校长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学校完成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前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大家心气顺,才会乐于工作,勤于工作。一旦校长和教师对立,其后果一定是教师消极怠工,这也势必会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校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以身作责,勤奋工作,做好示范。只有校长永不懈怠,才能影响、感染我们的老师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要首先做到。二是积极主动的化解校园矛盾。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矛盾,校园也不例外。有时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会对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作为校长要见微知著,适时地予以化解,而不能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要努力为教师谋发展,谋福利。对于一些积极要求上进的同志,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任人唯贤,批评和帮助相结合的原则,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诚心诚意地为他们谋发展。同时,对于教师当得的利益和合法权益,校长应不遗余力地支持与维护。只要校长用一颗赤诚之心待人做事,并以身作责,坚持正义,那么当前我们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5、校长一方面自己厉行节约,依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又要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积极向各部门争取资金,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服务师生,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教育论文 篇10

一、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1.开展的模式比较单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农村初中基本上没摆脱这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还局限于对某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

2.过于依赖课本行事。

“语文皆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语文回归生活,综合性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活用教材,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编、拓展、完善。

3.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

作为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因此,综合性学习课也就成了作文课,学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理念没有改变,还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时也怕麻烦,懒于行事;或者认为离考试太远,不愿意去多花时间去拓展。其实,农村初中也有农村初中的优势: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4.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定位不准。

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那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农村初中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放任自流,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能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潜能的空间,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二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事实上,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让学生自己完成,尤其到了高年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5.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公。

综合性学习注重的是对过程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得的体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人的评价。而对人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要考虑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而且考试这根指挥棒依然影响着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重点还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情况,教师们也习惯于用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多数教师还没有能够接受综合性评价学生行为的思想,也缺乏综合性学习评价知识的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还没有做到综合性评价学生,致使综合性学习评价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1.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2.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综合性学习启动的起点和实施的基础。因此,要从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思维考虑,最好是变教师的激发为学生的自发,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更自主的活动而乐于参与。其次要作好学生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3.把握语文学科的本性,实现综合性学习之“综合”。

首先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时候,“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其次是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语文生活实践有了更为广阔鲜活的天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面对现实生活的检验,而学生本人也在尝试着生活和人生的体验。

第三是立足语文主体实现跨学科综合。《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做法。

1、 突出主题,目标全面。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

2 、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

2.表演。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

3.辩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

上一篇: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下一篇:童心共筑中国梦(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