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2024-09-13

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共11篇)

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篇1

我对当地教育的思考

不要把学生束缚得失去了自由

我们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但是我们这里的教学质量(主要指高考成绩)是不敢恭维的。于9月份,我的孩子步入了我县的两处重点高中之一。

孩子就读的学校有一项管理措施――晚自习第三节由各家长轮流着盯班。这项措施的优点是:1、可以让家长了解班级的管理状况;

2、家长的存在维持了班级纪律;3、可第一文库网以让老师得到更好的休息(第三节自习教师不盯班)。

在月份的时候,本人有幸去孩子的班内盯了一节课。在上自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忙着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说自习纪律非常的好。在以后与孩子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各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很多,没有自由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大量布置作业的原因无非就是避免学生有闲散的时间进行打闹,或者是作为各任课教师来说自由时间不占白不占。这样的大量布置作业是避免了学生的打闹或课堂上玩耍,但是,这样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习,学生只是疲于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仍旧是吃不饱,吃不了的学生仍旧是没有时间进行咀嚼消化。

在元旦放假时,孩子做作业时连对数运算公式、三角函数公式、化学方程式等都记不住,作为班内十多名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掌握的这样差,这引起了我的担心。我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们的学习是营养不全+消化不良。孩子反应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没有复习的时间。确实是像孩子说的,一学年的内容一学期就学完了,再说学生只

是忙着应付作业,没有时间复习,导致基础掌握的差也在所难免了,也就没有其他推卸的理由了。

这不得不引起了我的反思。在有些学校,类似的捆绑式的束缚或者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山东省教育厅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给学生自幼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节假日不准学校上课、晚自习不准教室上课等。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晚自习不让上课,那么也就导致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布置大量的作业,逼迫孩子在自习时进行学习。这样做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是忙着学习,但这样却把学生变成为应付作业的.机器,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自主性、积极性、针对性和个性化。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国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在《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中有一段文字给出了答案,“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无独有偶,我在网上看到了解放日报的一篇文章――《教育应为学生保留自由空间》,这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其中说道 “3300个高考状元,为什么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论坛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如此发问。 据跟踪统计,自我国恢复正常高考以来,每年各省份都有文理科

“状元”,截止到高考已产生约3300名。但袁振国表示,这些按高考制度选拔出的“状元”,日后不论在政界、军界、学界还是文艺界、企业界,都几乎未有成名成家者。他认为,尽管中国基础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并不算低,但人才创新能力并不算强。

以高考制度为代表,一些国内教育制度性安排已造成学校教育机构的固化僵化。袁振国举例说,比如每年高考数学科目通常一共23题,而且第22题一般是几何试题;然而,当有一届高考数学减为22题,或第21题不是几何题时,老师和学生就开始无所适从。个中原因,恐怕就是因为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都是完全按照“23题”套路来反复训练的。

“教育绝不是知识传递式的事业,而是充满创造性的事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认为,创造力应是人的生命本能,好的教师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教育,以教育来激发学生内在创新能力。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则表示,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应该让教师更聪明地教学、让学生更聪明地学习。 袁振国也表示,教育制度性安排应为学生创造性的养成保留自由空间,这种空间不容压榨与扼杀。他以研究课题为证 :世界上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文艺家中,只有科学家明显依赖于学校教育程度与水平,其余名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关系并不显著,甚至无明显“正相关”。因此,在固有体制之外,为学生开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空间尤为重要。

专家的言论更加引起我的共鸣,这也使我想到当地的一处高中有

一项制度――千分制考核。将学生的校内各项常规细化到各个方面,当学生触犯某些制度时就会给学生扣分,当扣分到一定程度时,学校会勒令学生到校听课或者将学生领回家反省。制度如此之严格,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在严厉的制度面前,学生不敢犯错,但事实上严厉的制度已束缚了学生的成长自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样有一处初中,学校内的教师非常敬业,既管学生的学习,又管学生的吃穿住行,甚至学生的晚休都要盯到晚上十点多,教师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从早晨五六点无缝隙(当然除了学生上厕所)的盯到晚上十点多,毫不夸张的说是一种类似保姆式的教育。自习时教师布置千篇 一律的作业 ,作业没有点层次感,吃不饱、吃不好的学生仍旧是吃不饱,更何况吃得好呢。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仍旧是消化不良。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践行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损毁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篇2

教学应从了解人性出发, 体验学生的感受, 了解学习的过程, 动力的来源, 把学生内在的欲望激发出来, 取消一切强制的过程。学生相对老师来说, 没有我们的经验和体验, 身上缺点无限, 这是他们应有的性质, 我们要教好他们, 先要认识他们, 接受他们, 不要因为他们的现状感到痛苦, 要把目光放在他们的学习潜力开发上, 我们有能力把学困生的潜能挖掘出来, 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成功。正确的标准在于学生内心, 教师工作在于感化, 而不在于纠正

二、教师

教育是根雕的艺术, 教师首先应该是艺术家。我们的责任是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 为学生服务好, 不能越权, “老师迫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实际是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痛苦”。老师强迫管理学生, 实际上是越权了。老师需要做的事应该是千方百计让学生体验到在学校的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要给他们无条件的爱:接受、包容、鼓励、信任、平等。无条件的爱没有比较级, 优生学困生都要当成好学生。捧着优生, 歧视学困生同样是不平等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平等的人, 是培养平视别人的人, 如果教出习惯性地仰视或俯视别人的学生, 都是我们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能不能宽容他们的错误, 引导他犯错时能自己为自己负责, 而不用别人或制度惩罚他;能不能真诚地用博爱的眼光看待学生。爱是人的本能,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种本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真正能表达爱的人只占少数。比如:几乎所有人都要结婚, 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因爱而结合, 这中间结婚以后还能恩恩爱爱, 相互包容, 相互谅解的就非常少了, 很多人结婚后会发现对方很多的缺点, 以为是这些缺点令自己讨厌, 是对方使自己无法爱他 (她) , 其实, 只是她 (他) 自己不能理解真爱, 不能用真爱去爱对方, 她 (他) 的爱是有条件的, 有条件的爱对被爱者是一种伤害, 她 (他) 的眼光总能调整关注到阴暗面上, 是她 (他) 自己让自己心情不好的。每个人表达的爱都来自于自己所受的教育中和在家庭中对爱的体验,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平等的, 我们从小获得的爱大多数是有条件的爱:那就是奖善罚恶。无条件的爱实际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比如说, 学生犯错误, 这是难免的, 我们必须了解学生做事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学生如果怕犯错就不敢去尝试, 而只有让他自己做他才会进步, 并不是我们教完了, 学生就学会了, 学生需要用行动亲身体验所学知识代表的经验, 听我们灌输, 学不会和做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学生的认识过程, “用爱的眼神鼓励学生大胆去做”。我们只能影响学生, 改变是他自己的事, 也只有他自己能够决定, 外界的压力给他带来痛苦, 带来恐惧, 不利于他的改变。用我们的想法来左右学生的行为, 即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了, 但他只不过是复制了一个思想, 长此以往就丧失了自己的思想, 即毁灭了慧根。教育是根雕的艺术, 教师是艺术家, 艺术家应该把根合理利用起来, 形成有用的或有审美价值的物件, 我们不能说, 我要把这些根做成什么, 就把根须按我们的要求砍了。教育的艺术要顺着人性的发展, 而不是把人拿过来按我们的要求, 想切成条就切条, 想切成块就切块。

三、教学的原则

我对核心素养的思考 篇3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

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最后,凸显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我对生命的思考作文 篇4

视频里讲了塑料垃圾对海洋的危害,里面有一个画面让我难以忘怀,是从一头鲸鱼肚子里掏出来的塑料垃圾,铺满了整个地面,看到此景,我心里十分震撼。怎么想也想不到,会吃下那么多的塑料垃圾,因为我不敢想。我不觉得塑料垃圾会对生物产生这么大危害,但这八十多斤的垃圾已成事实。

我想了想,那么多不消化的东西堆积在肚子里,有多痛苦。

曾几何时,它张开大嘴,本想进食小鱼小虾,但误食了海水里的垃圾袋,它感觉肚子像被捅了一刀一样。因为痛苦,它转圈乱游,张开大嘴,想把刚才吃的东西全吐出来,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它的内心也从一开始享受进食的快乐,到后来的急躁、疑惑、痛苦。

它第二次吃时,祈盼这次不会再受那样沉重的痛苦。张嘴小心翼翼,但却又一次吃了垃圾袋。它绝望了,但仍旧像疯了一样乱游,撞到岩石,把脑袋都快撞晕了,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

一次次的误食,让它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大海,彻底绝望了,也同时萌生了搁浅自杀的想法。

这一天,它一次又一次的想让自己搁浅,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它是阻挡不了海浪的攻击了,只能被海浪冲上岸去。

不管怎么样,这头鲸鱼用自己的生命警示了人们:如今的海洋环境有多么的令人担忧!

为了让海洋生物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少用塑料制品,现在上海已经开始行动了,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制度,下一步全国各地都会实行这个制度,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我对人生价值的意义的思考 篇5

我对人生价值的意义的思考

进入大学以来,我就经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

在思修课上我了解到大学生活的特点,也在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里体会到了一些特点。新的学习要求,新的学习环境,社会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这些都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必须做到一下三点:第一,要确立独立生活意识;第二,要虚心求教、细心观察;第三,大胆实践、不断的积累生活经验。而要真正做到这三点我就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我是从下面三个问题展开的。

我是谁?这是我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我是谁?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自问自答。以物理的角度看,我是谁?我就是一个黑洞,我无处不在首先,我是爸妈的女儿,他们的生养和关爱让我想作好女儿的角色,乐此不疲地为他们做点什么。

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是社会成员。我愿意发自内心地去帮助别人,而不会只因一时兴起而带来半途而废的结局。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缺自信的人。我对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满意,那些在别人看来很聊不起的东西我只视作平常。我面对爱我的人也很是不自信自己能得到他们的爱。

我又是一个“想要”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定要”的人。我想每天有规律的11点睡,6:30起,我想保持午睡的习惯,我想坚持锻炼,我想去做兼职„„可到头来,我只是想,却没有行动,所以我明白了,我只是一个“想要”的人。

我也是一个追梦者。无梦最痛,所以,现在的我告诫自己,不能放弃,勿让人生迷航。我知道,我是一个追梦的人,我的梦想,正等着我实现。

我需要什么?这是我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我需要内心平稳

我需要安静的思考,我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我需要毅力,我需要5000万,或者50万,抑或是其他?我到底需要什么!年轻的的心,需要接受挑战,新鲜,和刺激。不想再消磨时间,要进取.要趁现在的年轻闯一番。

所以我需要勇气。人生之路,少有平坦,多有坎坷,在人生的过程中我需要打败一切的勇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是我更需要勇气去面对。

我还需要自信。迈向成功的道路是用抛弃自卑、尊敬自己思想铺筑起来的。自卑、甘于现实甚至自暴自弃永远是弱者无能的表现,唯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

我需要“内圣”来“外王”。我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各种事情。想要在外称王就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所以我还需要做到内圣。

我想要干什么呢?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问题。现在感觉自己好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 能去做什么,难道就是这样过一辈子吗 ? 哪怕让我的生命缩短20年让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点 我也愿意。我曾想要一头乌黑的头发,也想要一幢田野中的木头房子,要有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那样金黄的秋色。我想要有一个像斯巴达克斯那样的爱人,和他一起在为正义事业的征战中壮烈献身。

可目前我想干的,也能干的就是在大一拿到驾照,好好学习分到自动化专业;大二大三学号专业知识,在创业协会里好好锻炼自己;在整个大学里不轻易

[键入文字]

放弃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比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等,还有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还想赶的就是先毕业工作一两年找到自己真的适合的发展方向再考研。在以后的生活不忘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之奋斗。

简单的说我想做的就是在不违背自己的心,原则的基础上紧握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我对“导学”的思考 篇6

我采用的是系统的而非机械的题海战术的练习方法,把作业本换成了一张张纸质的测试题,题型也发生了变化,趣味题贯穿其中,另外,题目的数量也兼顾其他学科作业,也就是30分钟的量。出乎意料的考试结果让我意识到,改变就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一、理念的指引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课题“‘导、学、练’有机结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效益的研”中“导”的定位问题。为此,我查阅了许多学校研究“导学”方面的论述,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希望从中得到理念的指导。

显而易见,如今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呈现第一个关键词———学生。学生的发展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整个课堂就要围绕学生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课堂中要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表达、动手操作等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关键词———语文。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在课中听、说、读、写,即书声琅琅的课堂、静静思考的课堂、笔声刷刷的课堂。在这过程中,学到知识,更学会方法,获得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至此,我的课题的新理念和方向一下就明确了。

二、“导”的定位问题

结合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际,我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导”的目标达成是:在学案中融入更多的“导”的作用,希望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做法中,让课堂中的学生思维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并做到导学练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些学校的做法是,编制好导学案,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课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和我校教学的现状,恐怕跨的步子有点大,我的想法是设计每天的预习题,课前检查预习,课中根据学生的预习或者改动预设,以兼顾学情,达到目的。

语文预习的类别无非是:字词的预习、作者的预习、课文内容的预习、写法的预习。

(1)划出书上的生字词:1抄写2遍;2注出难读的字,并注上拼音;3注出难写、容易错的字,用彩色笔标出难写的和易错的笔画处。

(2) 了解作者:1阅读有关材料2遍;2做个作家卡片(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代表作品、成就、人生哲理和名人名言、本篇作品的写作背景等)。

(3)课文的阅读:1阅读3遍;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分段,写段意,写在书上;4质疑。

就拿了解作者这一点来说,课前的预习你是可以全面了解,包括作家、作品和作家风格等,但课上“最有效的读书方式是带着问题去读,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之前让学生有目的性,应尽量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可以尝试着不要直接把作家、作品、作家风格等一股脑全部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先死记硬背这些常识,而改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先从文本开始有一个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的阅读既有了目的性,又有了他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又比如,阅读题的预习,可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如课文主要内容的方面、写作方法方面、作者思想方面、拓展作品方面等。

三、学会“导”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且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多读、会读、善读;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这条准则。第一,教师情感的定位,符合每一节课内容定位。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不同的感情,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让自己的情感与内容相符,激情投入。第二,积极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标准,不应是老师讲得如何,而应是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只有学生在“动”,才表明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

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篇7

怀集县第二中学 郑国华

在2018年上半年的3月至5月,我参加了“核心素养”的学习。通过一系列视频文章认真而详细的学习,可以说我收获颇丰!纵观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坚信:“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教育教学责任,所以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自身的师德、学识也要不断提高。现浅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因此,我本人认为,在日常常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

一、教师要有较高的师德和思想觉悟。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思想觉悟。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我们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理念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对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友爱,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在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中,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以之适得其反,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核心素养。

三、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不足就补。不断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浅谈我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8

政法学院

08社工

牛丹丹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医疗体制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医疗体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广大人民日益关注的问题。它的成功和失败关系到社区医疗和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顺利发展以及城市中小医院的生存。本文希望通过对医疗体制相关问题的论述,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模式。

关键词:

医疗体制

市场失灵

政府失效

新制度

2007年,中国政府公开表示确保每个公民能够享受基础医疗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给广大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期望。但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中存在众多问题,涉及范围较广,治理难度较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市场失灵——医疗服务提供方

医疗资金不足迫使医疗机构专注于提供高利润的而不是提供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过度收费、滥用诊断和处方开不必要的药品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由于天然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在判断医疗的适当性、费用、有效性和质量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医疗机构体系和医务人员也存在低效和差异问题。许多机构,如健康中心、家庭计划中心和其他垂直相关的机构,由于职能交叉重迭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尽管中国相关的合格医务人员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新加坡和韩国的水平,然而分布却非常不均匀。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人员众多,然而,他们大多没有受到与其职称和头衔相符的正规培训。

众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公立医院公益缺乏,趋利性增强;二是区域卫生规划未能很好制定和施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社区及农村医疗薄弱;三是药品医用耗材生产流通领域还比较混乱,价格虚高和不正之风仍不同程度上存在;四是预防为主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医疗轻预防现象;五是医院管理还需创新和加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体系需要进一步确立,医务工作者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天使形象急需回归等。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2、政府失效——管理阶层

市场竞争的无序,高级医疗市场的天然垄断高级医疗服务,医疗市场天然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仅靠市场自身是无法有效调节的,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强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使医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医疗体制运行的现状来看,我国政府管理、监督和执行的组织结构和能力比较薄弱。医疗体系中的各方无需面对责任和约束,这样薄弱的管理令人担忧。比如医院、制药厂、门诊部都在从事着积极的商业行为,与它们自身的公有制、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职责极不相称。在中国医学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制药方面却存在着扭曲的激励机制和薄弱的管理。医疗体制改革和卫生、财政、劳动保障、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纪检监察、农村和社区等部门有关,没有这些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工作和通力合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疗体制改革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对更加合理有效的医疗制度模式的探讨

医疗体制改革之路何去何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国际社会各主要工业国家,医疗体制也不尽相同。像英国把卫生服务视作为全民的福利,强调公平性原则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保险制度的国家,想获得医疗保健服务,必须参加健康保险或自己直接掏钱看病。德国医院可分为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医院、私立营利性医院,分别占医院总数的 37%、40%和 23%,走的是半自由化、半市场化的卫生保健制度。各主要工业国家也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的不同的发展之路。那么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一、针对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初级卫生服务的特点是:服务受众面广,服务技能要求低,服务所需条件较易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初级医疗市场应该做到出资主体多元化,医疗机构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以实现充分竞争。其次,在高级医疗市场,应该由公有制医疗机构构成服务的提供主体。这样可以避免高级医疗市场的自然论断性。政府通过直接出资实现对相关医疗机构的控制,采用公共定价法对医疗服务定价,以实现高级医疗服务的相对廉价化。

二、针对政府失效问题

国务院出台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各地政府应尽快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使卫生资源有效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更多的向城市社区和农村配置。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各卫生单位施行全行业管理,避免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城市二级以下综合性医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都可并入社区卫生中心或卫生站。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又可使多数基层医院和站所摆脱生存困境。针对药品、医用耗材流通中存在的价格虚高和不正之风,除加强对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外,要实行药品医用耗材专管或专营。实行政府集中招标、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成立基本医疗服务专卖机构,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和器材实行专管、专营。对生产基本医疗服务产品的企业,予以税收方面的优惠,保证平价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有效供应。对救命的进口医用耗材免除关税,减少环节,使价格降低,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朱艳丽.医疗卫生领域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改革对策.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研究所“医改”课题组.长白学刊.2008(05).

【2】孔德斌.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职能转型.行政论坛.2007(01)【3】张理智.从医疗的本质谈医疗体制改革[J]. 卫生经济研究,2008. 【4】胡坤,孟庆跃.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因素的规范性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06(25).

【5】孟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地位[J] 中国药事,2008(22).

我对高中数学课堂优化的思考 篇9

一、老师从思想深处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转换课堂角色

1.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目标, 熟知本节课教学要点难点, 在深度、广度上预想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展.

2.驾驭课堂, 善于围绕课堂学习目标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提升、总结、迁移、拓展, 使整个课堂节奏加快, 形散而神不散, 效果理想.

3.学生讨论不到位的问题, 老师一定要讲深讲透, 不要丢掉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学生指导应考的宝贵经验传授.

这样把开放课堂后的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担心学生学不会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周密准备转化为如何设计、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子.由原来的“主演”转化为“主导”, 放手发动学生, 发展学生.

二、找准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分组合作探究式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经过实践与研究, 我们发现数学课的最佳突破口是习题课和讲评课, 原因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讨论好开展, 也就是学生有“东西”交流.由此看来学生必须先实践体会, 先做预习学案, 先做题, 有了感知才有交流, 因此必须用好预习学案, 用双色笔标记、整理、质疑, 再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展示.

三、改变课堂基本结构

视具体内容可采取一节课三个阶段的方法 (预习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总结提高检测) .

1.分组排位:

六人左右一组, 划分科学, 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 合理搭配, 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 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 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名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 互相检查, 互相帮助.各科一定培养好小组长, 小组长作用非常大, 要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 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 组织发言展示等.

2.展示平台及方式:

以前后黑板和每班的两块小黑板为展示平台, 固定地方, 还可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 要求必须简洁、有逻辑, 重点突出, 见解深刻, 能分析、讲解、点评、总结.

3.课堂基本结构:

做预习学案, 写好预习笔记.每名同学集中精力用双色笔紧扣学习目标, 做好预习.老师板书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什么, 把握哪些知识点, 达到什么目标.小组分担展示内容 (典型例题) , 组内讨论交流, 准备好展示的要点 (方法、思维难点、易错点、一题多解) , 指定中心发言人, 学生讲析.分组展示讲析, 点评质疑, 此环节要限时高效, 争问抢答, 声音洪亮, 记录规范.师生总结、清理、提升、系统化, 形成规律、能力, 练习、巩固, 达标反思 (特别注意当堂检测多用书面) .课堂模式不看老师讲了多少, 而看学生学了多少, 能力提高了多少, 效果评价围绕“会与提高”, 围绕课标和考纲的能力要求, 围绕课堂学习探究的深度、思维密度、知识质量和推进速度.课堂不仅是形式上活, 更应是思维上活.

四、提升复习课与讲评课的效率

1.复习课

我们特别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 新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预习、互动、测评三个环节.

预习环节:展示预习目标, 明确任务分工.先自己研究学习教材, 然后独立完成预习学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预习成果, 通过小组讨论, 解决预习中形成的问题, 将未解决问题与新提出的问题列在疑难问题反馈表上.预习完成后, 学生独立完成讲义上的典型例题与变式训练, 达到巩固预习成果, 演练典型题目, 积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效果,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与记录做题中遇到的障碍与形成的好的思路, 准备在互动环节中解决与交流.

互动环节:老师批阅学案, 根据批阅学案与疑难问题反馈表中提出的问题, 提前分配任务, 由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在展示过程中, 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展示的问题准备点评.师生互动, 点评展示的疑难问题, 以学生点评补充为主, 老师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 学生自己总结感悟.小组合作探究未能解决彻底的问题, 老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老师根据本节内容提前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巩固、拓展.因为学生先做并且经过独立的思考, 在讨论中小组的针对性很强, 并且相互启发, 往往会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方法有更独到的研究.

测评环节:学生在掌握了例题的思路与方法, 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后, 跟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 我们采用的是限时闭卷完成, 即每个专题后都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考试.根据内容, 测评一般40分钟完成, 完成后马上上交, 老师细致批阅, 找准问题, 再放在各小组第二次讨论, 老师根据情况适当、深入地点拨.

2.讲评课

传统的数学讲评课的模式是:老师阅卷, 统计错题, 根据错题讲评, 跟踪练习.以老师讲为主, 学生只要认真听就行了.我们采用新的课堂模式后, 讲评课是这样上的:

(1) 阅卷:

老师独立阅卷或老师与一个学习小组共同阅卷.

(2) 评价:

对优胜小组与个人进行表彰.然后对试卷评价, 老师或阅卷小组的同学指出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3) 讨论:

充分发挥数学小组的作用, 把问题放给小组研究解决, 小组讨论典型错题的解法、思路、易错点, 交流考试心得, 老师巡视各小组, 对小组内的个别问题进行点评.

(4) 巩固:

针对错题, 老师预先设计针对性练习, 限时训练并上交批阅.

我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0

学校管理工作,其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学校的基本职能决定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大限度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二是由管理工作的本性决定的,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用最小的管理成本,取得自身体系的最大工作绩效。三是由学校的人本属性决定的,提高和发展师生。我校是农村基层中心小学,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了点滴体会和思考。现就教于各位行家。

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管理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抓好教与学的管理,是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关键。

1、教的管理。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对教师的思想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浮躁的教风和学风。好大喜功、贪大求洋、标新立异,有时成了教育界的时尚。具体工作中则表现为教育思想的盲目性、改革活动的无序性以及教学业绩的高耗低效,革除这些弊端,学校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我们主要是在教职工中开展了严谨务实的作风教育,杜绝浮躁。积极引导教职工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引导

教师认识到最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切合实际的道理,最简单的招式往往是最有效的招式。教学教研中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产生偏差,什么说法新,就说什么,什么做法新,就怎么做。一阵风,一窝蜂,不求实效,忽视校情、班情和生情,忽视传统的思想、方法、手段的作用。在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中表现为雷声大,雨点小;目标大、动作少;动机良好,过程老套;形式花哨,缺少实效;理论上热热闹闹,实践上太多浮躁。鉴于此,我们着重在提高教师文化修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改课改、苦练课堂教学本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严谨扎实的作风教育中,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做平凡人,做平常事,立足现实,不好高骛远,不舍本求末。在“自主创新”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一些同志急功近利,在没有进行深入工作、研讨的基础上,一味地追求结论、追求速度,一度使学校科研工作搞偏了,无实效。通过作风整顿,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及工作程序,规范了研讨过程,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近二年,我校的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

做好教师的管理,还应把业务管理作为重点来抓。业务管理是将人、事相结合的结合点,学校在抓业务促提高,抓业务促发展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进修,促使他们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学习,给有上进心、肯学习的教师搭建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平台,以点带面,以新带

旧,激发活力。我们平时注重引导和要求教师注重实践体验,教、学、改结合。三是过程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教育理论界仿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通过抓特色、闪靓点,将课内外结合,将老中青搭配,将书本和校本结合。继续狠抓教学“六认真”,注重环节、关注细节,强化引导,确保管理出实效,把传统的教学经验与现代的教学思想能真正在课堂中融合,用已近退休的邱丙君同志话说:“没想到我们这样的人,还能赶上教育现代化,我们也能网上备课了,用媒体上课了”。

我们是中心小学,但更是基层的农村小学,如何用我们对人的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去引领全镇的小学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也是领导的要求,我们加大了教育现代化、规范化建设的进程,通过领导的关心和自身的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学的管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才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我校近几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让我们得出一个道理,学生管理就是服务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管理中达到养成教育目的。首先教师不能只做拘泥于书本知识教育传授的注射器械,更要教育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学校管理不能只是用条条框框来压制、束缚学生的清规戒律,而是训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途径。学的管理就是发挥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生活等良好习惯的形成服务。管理者就是服务者,把服务工作落实到学校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做优工作。其次督促老师做好角色转换工作,改变老师威信于课堂、逞能事于学生的落后状况,让全体教师平时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成长细节,引导学生踏出一个又一个成长的足迹。再者组织协调好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目标一致、动作一致,才能确保效果一流。近年来,我们竭力打造民主、和谐、上进、乐学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服务性、根本性的管理。

二、以提高工作绩效为中心的制度管理

建章立制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既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也是实施民主、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条件,把办学目标转化在各项制度中、既能使各层级、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的运转,又能保证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绩效性。有针对性、时效性、合理性的制度管理,保证了对实际工作的有效调控。

工作中,我们从后勤到前勤,从人的管理到物的管理,勤、绩结合,劳、脑兼顾,先后制订并修改了制度十多项近百条,如教学管理制度中减少了一些苛刻的惩处条例,增加了对开拓进取的激励措施,管理学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即“人们最愿意干的就是得到别人肯定的事“,让教职工在一种向上的、和谐的、积极的氛围中工作,这应该

是我们学校制度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三、以提高人发展人为中心的评价管理

评价不是目的,是方法和手段。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而评价则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科学、多元、人性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主要是由严格全面的检查、客观合理的评价、及时的反馈激励组成。落实这些工作才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实际评价工作中,我校主要做了三方面:1、我校把对计划、决定、规章制度的执行检查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各项检查坚持质、量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2、我校始终把合理、多元化的评价作为衡量绩效、促进工作的有力手段,首先是制订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删除了只能作为墙上挂、嘴上话的纲纲条条,代替的是可量化、可操作的活的指标。

3、采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定量、定性相结合,主观、客观相结合,领导、群众相结合,促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职工接受。在检查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公布结果,真正把评价工作作为纠错、补差的有效控制手段,以达到评价促效率、提高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四、实施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为中心的民主管理

民主是管理的润滑剂。办好学校离不开教师参与的民主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要靠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真正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才能集思广益,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科教研兴校之路,走民主管理学校之路。我们采用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议、教学一线骨干教师会议,广泛深入地讨论学校的教学计划、专题研究计划及校本教研思路,使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主动介入,积极工作。

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篇1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思维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得灵魂”随着年代的久远,时代的发展,哲学总是程度不等、形式不同的反映和揭示各个不同时代间的矛盾,并且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问

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自身,这便是哲学、哲学的演变。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当然,哲学并不只是表面上的两个字那么简单,哲学发展到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的分支,大致分为:东方哲学、伊斯兰哲学、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形而上学等。

哲学之思想,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蔡元培《画图》

如果没有哲学没有终结,那么哲学应该在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应该在重建本体论得努力,而不是脱离哲学意义去实现一种应用哲学以及消灭哲学,而康德的哲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建成以后,他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有力而全面批判,因此,在实际上形而上学的终结,而不是哲学。而近代法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始终着力于对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颠覆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建构了在“感性生活“原则基础上社会存在理论,研究马克思哲学批判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哲”一字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变,学

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这一类的称谓,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易经》中,早已开始讨论哲学的问题。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和基本原则。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而在思想的过程中需要如何作出批判的使命,流住一种价值体系。哲学要求我们把问题说清楚,可哲学却是以一种含糊的形态存在,在本体论上,总会因为种种的概念而存在问题,重建本体论,在此应该行使哲学使命,做到自我与客体的统一,在认知方面,应该在理智上真正的认识以客体的存在本性,并根据客体规律的必然性,并验证是真正意义的必然性。只有这样才不会把理智性和偶然性的回归交换,这里虽然用文字表达很难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很简单的。在现今的时代,法德哲学是欧洲大陆土地上的长成的两株思想奇葩,在西方思想史上,两国哲学思想始终以其各自独立的创造力量和独特的风格,在相互争艳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为推动整个西方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法德两国哲学,各自生长在不同的民族国土上,立足于两种相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基础,以各具特色得语言讨论形式,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表达模式;但同时,由于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渊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文化,具有共同繁荣发展的强烈愿望,在长期曲折的演变中,特别是从启蒙运动开始,就积极地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双方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借鉴,为当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不仅输送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和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共同繁荣典范模式。正因为这样,当代法德两国哲学的交流及相互影响,不仅对于理解两国当代哲学的特征及其发展逻辑,而且,也对两国的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甚至对整个欧洲文化及思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思考人生,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思考人生的价值,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表现在外貌、体型、价值观等等。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他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两个方面,当二者统一时也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的、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就是个人对社会和

他人所作的贡献,也就认识到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我该怎么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价值,最表面的就是金钱,有时候钱就像砒霜,既能治病也能害人,至于他的作用到底在哪儿就全然掌握在使用者的手里,有的人瞎折腾了一生,就看着自己存折里的数字往上跳了,其他什么也没看见,有的人从来都没有享受过哪怕是一天的富贵生活,但是临死前还是可以微笑的说出,我很幸福,我的一生没有遗憾。

我自己的选择,应该是这样的,在壮年努力挣钱,因为在未来我的事业关乎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更是关乎到一个家庭,甚至两个,这是一种责任,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就是责任,没有了责任的社会,我们还怎么去生存。

现在的社会,有钱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发挥”,倘若我们连基础都不稳固或者没有,那我们怎么“站得稳”?站不稳,就无法更好的行动。

曾经听过高中的一个学长说过他的人生目标,他的人生就是一壶茶,一个伴侣,几本书,几个朋友,几个钱就好了,一直觉得他的想法是十分接近庄子的,能有这种想法的人在现代着实是少见了。能放下一切的繁琐,用最纯真的心来追求最接近天堂的生活,但是,这些想法都是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的,没有了温饱,我们连生存都困难,有时候,我们透过金钱的魔力,揭开他那神秘的面纱,就会发现钱不过是一种有普遍交换能力得东西,我们对钱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像晋朝的王夷甫那样把它蔑称为“阿堵物”,连碰也不愿意碰,也不能为他疯狂,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

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历史作用,认为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

上一篇:交房仪式活动方案下一篇:一次面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