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精选13篇)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篇1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主要使教育者成为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高尚品德的新世纪人才。现代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
【关键词】美术教育、改革
目前,全国性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我认为激活美术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改下的美术教育该改什么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底位却是现代美术教育最本质的和追根溯源的思考。
1,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中的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2,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审美类型和特征作比较与鉴别,经常对各种艺术作品优劣之处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审美趣味的敏锐化。但这种审美趣味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教材切忌简单划
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3,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美术教材在历史领域,批评领域很重视,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却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一片空白。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提高。
要本着创新和跨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并树立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高尚的道德、一定的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艺术创作的能力,帮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德育的发展,也通过学生的审美知识和美术欣赏技法的传授,使其形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鉴赏方面的专业人才。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多年,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也经常被提到,但是作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部分的美育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大画家、大艺术家,更不是美术技能技法的操练,而是透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和旺盛的创造力。使全体学生成为全面和谐、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人,而不是变成“智力上的尖子、人格上的瘸子”。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是新时期中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1、时代呼唤美术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
2、美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能力的提高发展。但这只是美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真正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3、美术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一方面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了解美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少做一些表面文章,不要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做的却是应试教学的文章。只有做好教育主导者的工作,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美术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其次,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顺利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要一改过去那种以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
4、美术教育改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更多的在于追求合规律性的教育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的现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审视课堂这些变化的同时,我们又要冷静思考,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效应,仍变着法子搞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似乎课改只针对语文、数学课程,美术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在方向上没有根本的改变。而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美术教育现状制约了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美术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起色不大,大部分学校老师仍将美术课视为负课,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我就美术教育现状做以下分析:
1、教学理念不能彻底转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领域忽视了美术等其它艺术学科的探索。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些简单方式参加美术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为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丢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培养。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评价人、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也是单一的。多数美术教师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注重一些标准化、规范化的技能训练,轻视了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及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让学生画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3、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策略。通过对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学校没有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拙见和看法,以作借鉴:
①创新教学观念,不断反思,使美术教学逐步走向开放。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动的今天,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禁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依然不足,相应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应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剔除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糟粕,创作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我们意识到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要义不容辞地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大门,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积累经验,把生活绘入画画中,把绘画融入生活中,用生活解读课本。因此,美术教师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合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展示美术教师的活力。选择素质较好的美术教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管理学校的美术教学,担任学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全校和班级的美术骨干,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③创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课改意识。新课改的声势在全国中小学浩浩荡荡的展开,学校美术教师在认识方面有较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重视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营造者。这实质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改意识,创新教学观念,发展儿童自己的技能创造作品的能力。
④重视教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美术教师自身美术素质不高,他们多半是美术爱好者,优秀一点的美术教师也仅限于师范学的一点点。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活动水平,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美的氛围。美术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得不到开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理论导向,没有教育研究成果作借鉴。开展美术教育科研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不讲方法不讲顺序。首先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
如今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每个学生都会体验到成功,感受到快乐,这就是新课程中的美术课堂!然而,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我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美育又是一门即遗憾又很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我找到美的不足。教师用爱心施教的同时,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篇2
一、精心备课, 预设精彩课堂
一节鉴赏课, 好的开头是关键, 教师应该注意讲究导课的艺术。比如短小的故事, 有趣的新闻、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等, 都可以作为导入, 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 并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开始就专注教师的引导。比如《心灵的慰藉》, 我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南无阿弥陀佛》, 让他们猜猜是哪位歌手演唱的。学生听了都猜不到, 他们很好奇, 问到底是谁唱的?我告诉他们是李娜出家后唱的, 并展示李娜出家前和出家后的图片, 介绍李娜出家前曾经唱过《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学生就问“她为什么出家呢?”这其实也是我做课件时的一个疑问, 就找到了答案。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 新课内容就得以顺利展开。
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 为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都会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感受, 敢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要对教材作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 哪些点到为止, 哪些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鉴赏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 并对其做深入分析, 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想象力, 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1. 上课时, 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 不要立即讲解, 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 也可以分组讨论。
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通过一些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情境创设, 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思想或意蕴, 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 即意蕴美。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妙的语言、设置感人的情景, 往往事半功倍。
三、动眼观察, 动脑诠释, 动心体验, 动情甄别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下面结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具体阐述这一教学过程。
1. 动眼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能力的培养上, 让学生动眼观察。在人获取的信息中, 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 首先提示学生观察作品, 例如从作品采用什么构图方式、作品的色彩、明暗、线条等。通过教师的提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动脑诠释。
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 大胆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 探究作品所表达的观念。我提出的问题是:蒙娜丽莎为什么流眼泪, 她在画像前遇到了什么伤心事?她在一种什么情形之下去画的像?问:画面上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是微笑的?画家想了哪些办法让她面露微笑?
3. 动心体验。
这是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 仅凭教师口头传授, 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 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这些体验的感觉往往会加深学生发现、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 有助于其进一步对作品做出判断和鉴别。
4. 动情甄别。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甄别作品的优劣得失。视觉语言效果是否适当传达主题内容?作者的技巧是否成熟?等等。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经过理性分析后, 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判断, 让学生自己去鉴赏、诠释、体验和讨论。
教师在最后阶段做出综合讲评总结, 这也是鉴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评总结起着一定的导向性、权威性, 既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述, 也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过程作一个综合的评述和肯定。
我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素质教育;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4-01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一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角、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術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等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在上《魔幻的颜色》一课时,让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要是用一般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教师应考虑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再把三种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减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育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因此,应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学生在绘画中观察比较自然和具体对象后,思维就有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绘画就水到渠成。如《校园里的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再看看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以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基于绘画主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充分发挥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要用儿童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如《巧巧手》一课,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将各种材料运用剪、折、贴、卷、插等制作方法加工成各种画面,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要注意德育渗透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有老师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结果效果很好。学生从平时的不重视身边的景物,到看重身边环境的优美,再到滔滔不绝地向别人讲述家乡美丽与神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兰,如何放飞自由的美术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10(8)
[2]赵亚楠,基于小学生特点美术教学设计三法[J],课堂内外·教师,2009(9).
我对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看法 篇4
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真。
然而,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少学者都结合国内外的环境来研究,表示了相当的担忧,认为存在着许多问题。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此外,武铁传《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一文也指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文化发展不平衡与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等。
虽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可是,仅仅这样还远不能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看重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效果,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却在渐渐增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也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应该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提升。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文化力却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仅占4%。另外,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有数倍之大。以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载体图书为例,经过我国许多部门的努力,版权贸易逆差已经从前几年的1∶10缩小为现在的1∶7,但仍然是太大的数字。而且,图书的出口对象主要是一些汉语文化圈的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中国和欧美的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甚至达到1∶100以上。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为国家发展智力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落后,必将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很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这里我主要提出三点:
1.全方位传播,让世界认识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而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因此,我们要建立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绍给世界。1996年初春,马欣乐先生的个人画展也在迈尔奇画廊开幕,邀请了克林顿夫人为其剪彩,盛况空前,影响力很大。马欣乐先生不少作品结合西方绘画用光用色的手法,很有新意,呈现出大家的独特风格,也使西方的观众对传统的中国绘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推广了中国文化。
2.多角度实践,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根据《世界眼中的中国》的调查显示,对“中国的代表性事物”的了解上,大部分外国人选择了“功夫”、“长城”和“中餐”,认为这些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3.重视海外华文教育,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我国现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约有5000 万人,这支力量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在海外的表现和扩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海外华文教育,并且充分调动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印度尼西亚思源美术馆馆长阮渊椿极力地宣传中国文化,使印度尼西亚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并且获得了亚洲国际书法高峰论坛颁发的“传播中华文化贡献大奖”,中国画家马欣乐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传播东方文化的旅程,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很大贡献,他的新作《大唐盛景图卷》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中华民族历来以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著称于世。在当今中国,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潮中,中国文化毕竟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衡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正是基于此,各国纷纷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文化创造最深厚的源泉。建设和谐文化,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有群众性的文化特征。因为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文化,是真正民主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既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宗旨的要求。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特征。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篇5
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贫富差距开始扩大。现根据专家在各方面的调查显示,都表明中国贫富差别已经到了十分悬殊的程度。贫富差距悬殊,是当前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怎么看待中国贫富差别的现状,目前,学术界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偏大,除了统计上的误差外,还存在历史原因,因而无需把它看得那么严重。就是把问题看得比较严重的人,对这一问题的成因,也有不同的分析。
中国贫富差别过大,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对它们要做具体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一直强调,贫富差别扩大的首要原因是腐败和垄断。这一点,可以从租金总额占GDP的比例清楚地看到。租金总额其实就是贿赂总量的上限。从80年代后期到最近,有许多经济学家计算过。结果差别不大,它达到了整个国民财富的20%—30%。世界很少有国家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腐败活动的规模有多大,也不难想见它对贫富差别影响有多大。
造成当前中国贫富差别过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增长模式的缺陷。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贫富两极分化时指出,造成分化的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或者说,资本对劳动的比例不断提高。我们现在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主要依靠投资实现增长,它必然使得资本所有者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劳动者的收入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劳动者收入偏低。比如,一般工人在工资谈判中地位跟资方不对等:资方虽然没有组织,但往往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则完全是无组织的。在这样的谈判中,与其说是劳动市场决定工资水平,还不如说双方的谈判地位起了决定作用。
至于农民收入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产权没有得到保护。据农学家计算,这些年,光是从农民那里低价拿地获得的差价收入总额就达到了20万亿-30万亿元。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大贪官可以说是前仆后继,层出不穷。一些有特权背景的房地产商也趁机大发横财。
现在有一种看法是把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笼而统之地归罪于市场,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由于市场经济实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原则,人们的收入差别必然较之平均主义时代要大一些。但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由这种分配方式导致的收入差别不会太大,而且,社会对这种差别的容忍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应该把它同利用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引致的差别区别开来。对于由市场经济引起的收入差别,特别是它对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造成的消极影响,应该用政策和民间组织的工作来加以消减。富人有各种各样的,有靠勤于劳动、善于经营致富的,也有靠弄权谋私、结交权贵致富的,不加区别地把二者混为一谈,提倡盲目仇富,会扰乱社会阵线,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当前出现的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二是体制改革过程中因体制、机制不完善而产生的问题;三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因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而带来的问题。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 篇6
我对此深感震惊和悲伤,这个64岁的男子从酒店高层的阳台下举着枪如“屠杀”式的往下射击,最后自尽。但是令警方疑惑的是杀手的动机是什么,这极有可能成为十大未解之谜之 一。现在警方希望从凶手同居女友玛丽卢·丹利找出线索,但玛丽卢·丹利表示并不知道男友要这样。特朗普谴责此次事件,把它叫做“纯粹的邪恶行为”,并且将降半旗为遇难的同胞致哀。美国公民排队献血并且充当志愿者,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美国公民还是很有爱心的。
我认为美国人民买枪还是可以买的,因为这让人们有个安全感。但是美国应该像中国学习,公共场合或人多的地方实行安查,看有没有带危险物品。这样的话或许可以避免发生更多枪击事件。这样两全其美,不是很好吗,既可以让美国人持有枪,又可以减少更多的枪击事件发生。
我希望下次不会有如此惨烈的伤亡事件。
我对初中化学教学的看法 篇7
一、明确学习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 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并且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教师要抽出时间安排预习。首先要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課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其次预习可以做些笔记把知识点、实验步骤、公式等提前记录。再次对于难点自己先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笔记的类型有:(1)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讲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并且把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标记,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五、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六、认真完成作业
我对“一带一路”的看法 篇8
我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
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 “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2013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2013级预防 1312230105 梁鹏
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新丝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2013级预防 1312230105 梁鹏
中国将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利用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国还将深度融入世界。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对律师职业的看法 篇9
律师一词往往和雄才善变联系在一起,这是我成为一名法学生之前的看法,后来我成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对律师一词的看法逐步加深,让我明白律师不仅仅和雄才善变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性质就是以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律师职业是一个高端的职业,不是想从事这一职业就能从事的。执业有门槛,律师执业需要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而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前提是通过通过率极低的国家司法考试。今年我第一次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在考场中看到很多叔叔阿姨甚至爷爷级别年龄的人都出现在考场上,心中感慨万千,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群人参与司考?单凭这份心智与毅力律师就值得别人敬佩,单凭执业门槛就可看出其职业之高端,更何况执业后的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律师应当学识渊博、文笔犀利、善于学习,有雄辩的口才与灵活的头脑、敏锐的反应能力及处事圆滑老到,更重要的是具备律师职业道德,追求公平正义!
律师,首先要拥有渊博的学识,应当了解大部分的法律知识,对法律外的事亦有所涉猎,专业法律理论扎实,尤其针对其所从事的具体专业领域更是要有一个质的认识,只有这样其文笔方能犀利,所书写的文书才能一针见血,其言语才能令人信服。此外还应当拥有灵活的头脑与敏锐的反应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突发的情况。我相信这样的律师在处理繁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律师应当善于不断地学习,因为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日益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知识前沿,不被社会所淘汰。还应当在空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研究会,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法律领域的专业能力
一位好的律师对于国情应当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若是不顾国情拿外国精华原封不动地应用在自己的国家,用外国的法律处理自己国家的法律事务,那么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对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犀利的文笔,敏锐的反应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硬件条件,那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则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软件条件。作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处理好与当事人的关系,能得到当事人的信任,工作能够更好的展开,也能确保后续案源的出现。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处理好与法官等位于公权力机关的人的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结束。总之,若擅长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游刃有余地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将为律师职业生涯增添一份迷人的色彩!
律师职业既要求讲究效益又要求坚守职业操守,追求正义!律师讲究效益,因此委托人的利益才是第一位,当然,前提是律师必须坚守职业道德,这是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能跨越的底线。律师不代表正义,不过律师不代表正义不等于不追求正义,对于律师而言实现和体现正义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
我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88-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校掀起了一轮上研究课的热潮,工作九年,我对数学教学虽然说不上有多少经验,但也是感想颇多,我对研究课非常感兴趣,我的教学对象是平行班,这就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疑提问,加强练习,并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我发现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果。
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在课本教学实践中,若能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不让学生做废题,不要求偏求难,尽量找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学校的学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觉得这又不是在学语文,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合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
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为此,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数据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选定。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出心裁,以培养独创精神。
二、合作化学习
协作化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体现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的自主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通过相互协作,往往会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也被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几人一组,人数不多,便于沟通,有利于互相启发,与个体研究能紧密结合。二是班级性的大型思维展示,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范围大,人数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开展讨论和争论。两种层次的合作学习可在课堂中多次交替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研究性学习
前两个特性都是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习的方式等方面简述的,并没有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给以突出说明。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研究”二字,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同于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其中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很重要,无论是由学生提出,还是由教师给出,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只有素材而没有结论。这样才具有研究的意义。可以这样说,问题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还应表现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的实践。研究不应该盲目进行,而应体现出方法性。也就是说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研究的实践,使他们从中学会研究的方法。我认为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的研究结论更为重要。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常用:归纳性研究方法、类比性研究方法等。
我对春晚的看法 篇11
最初接触春晚,是从家里购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开始。自2005年起,每年年三十晚上一大家人都要掐着时间准备看8点半开始播的春晚。
至今尤记05年春晚,由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怎么可以那么美?更让我震惊的是表演者居然是一群残疾人,她们怎么如此默契?
06年春晚“吉祥三宝”一家演唱“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便跟着模仿,但总是学不会,嘴里只能哼个调调。
07年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小品《策划》,“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至今令人捧腹,不时被人拿出来引用。
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一群王牌明星如李瑞英、陈道明、张国立等朗诵《温暖2008》。09年春晚小沈阳凭借与赵本山合作小品《不差钱》在神州大地上一炮而红,“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嗯哼!”当时一家人都笑的肚子疼。
10年春晚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走上了舞台,此届春晚是我看到新面孔最多的一次。11年春晚郭冬临、牛莉合作小品《一句话的事儿》把我们全家都逗乐了!
12年春晚,萨顶顶一首《万物生》,王力宏、李云迪表演钢琴《金蛇狂舞》及歌曲《龙的传人》,杨丽萍《雀之恋》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年,额,还没出来呢!
今天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人是对春晚骂声一片。节目枯燥无味、植入广告多、小品不好笑„„这些都是民众的槽点,觉得春晚一年不如一年了,甚至有些学者或是评论家呼吁“请政府把除夕夜还给家庭”。
我就觉得特逗,又没人逼着你看春晚,你完全可以干其他事,选择更令自己的快乐的方式啊!为何对春晚指指点点?我想大概是春晚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每逢年三十就挤占了其他电视台的频道资源,让人们无从选择!
但是在我看来,春晚主题却符合中国人过团圆年的观念。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来自哪个地域,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你是中国人,咱们就一起过年!
从历届春晚节目形式分析,一般有歌曲、歌舞、舞蹈、小品、相声、戏曲、杂技、诗朗诵、魔术等。其中歌舞类、小品相声占比重较大,这也符合人们收视习惯,听的享受以及逗乐子。收视观众一般是中年人,辛苦工作了一年,总得享乐、放松一下。戏曲的受众主要是老年人以及一些戏迷,同时也是中国国粹,在历届春晚必不可少。杂技总是让人们惊叹于杂技人员高超的技艺,近年来也增加了一些魔术节目,成为春晚必不可少的亮点。诗朗诵出现次数不多,有时是大牌组合,有时也会是儿童组合,一般都是颂扬。
从节目内容上分析,歌舞类节目有流行歌曲、民族歌曲、军旅歌曲及一些主流歌曲,覆盖青少年、中老年、军人几大群体,新曲目不是很多,但歌曲的选择都是符合时代主题的;相声小品类题材都取自现实生活,或褒或贬,《装修》反映城市中人们互不信任,《打工幼儿园》反映市场经济下农民工进城的不易与艰辛,《荆轲刺秦》批评当年大热的穿越剧无视历史现实胡编乱造的乱象······近年来,一些草根群体也逐渐走上春晚,为春晚添加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不得不说春晚是一场大杂烩,它的观众无论从年龄、职业上分,各个群体都有一个庞大的基数,所以它必须照顾到各个群体的感情。每次春晚,世界各地的华侨发来祝福,各地官兵、戍边士兵、驻外官兵都发来贺电,世界各国发来贺电,这说明春晚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地,想想那么多不能回家过年的华侨、士兵,在年三十都在收看春晚。
人们骂春晚基本上都是基于对节目质量的不满。1983年以后,看春晚成了一种民俗;现在,导演哈文坦陈骂春晚成了一种新民俗。有学者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这也反映在春晚的节目上。比如80年代--自由、百花齐放、引领时尚;90年代,与社会的距离开始拉大,贴近主流意识形态;新世纪,则是更贴近意识形态,歌颂盛世,一片祥和。
2012年以后,人们对春晚的吐槽更猛,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哈文继续担任春晚导演就放弃春晚了。
我对学习的看法作文 篇12
我认为学习是一件既快乐又不快乐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一个态度问题。我对学习一直都是两面派,既喜欢又不喜欢。
我喜欢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但不喜欢语文课文那死板的问题与统一的答案;喜欢数学数字的奥妙与题目的新奇,但不喜欢重复机械式的训练。对于英语,我的态度忽冷忽热,当我熟练流利的唱英语歌时,我往往陶醉其中。与外籍老师交谈时,虽然我的词库里仅有一点点单词,但是我仍然非常自豪,也庆幸我脑子里幸亏记了点单词句型,但我读课文时,发现英语句子中的单词顺序与翻译的顺序不一致,觉得外国人说话特嗦,还有,这个单词明明就是这个意思,可背到句子中就错了,却换成了另一个单词,而另一个单词却没有这个意思。这一颠倒,一换单词,害得我每次背课文不是颠倒了顺序,就是背错了单词。
因为作业,语法,背课文,我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都有一丝恨意,尤其是对英语,真想放弃不学了。时间久了,我却发现,这仇恨慢慢的也可以化为一种学习动力,因为你连你恨得科目都学不好,那你还有什么资本来恨它。
所以,我坚信,我一定可以学好所有的科目!作文
指导老师顾颜花
我对演讲的看法
我对演讲的看法
平师附小
我对英语语感培养的几点看法 篇13
首先,必须从听、说抓起,要多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工具,要学习它就跟学习我们的母语一样得先学言语,然后再学习语言文字。英语也是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们在学习英语方面缺少的是和学习母语一样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语境。要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多播放地道的录音,通过上听力课,安排好听说训练,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听,从听不懂到听懂,从部分理解到全部理解,从重复原句到模仿表演,逐步产生对外语的良好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做到能听、会说,排除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当然,听的途径很多,教师切不可仅限于课本内容和录音磁带,也应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下载或播放一些经典适宜的英文电影或会话,鼓励他们去模仿和感受地道的英语口语。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报刊杂志,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订阅像《英语画报》、《英语周报》、《Learning English》、《China Daily》,《English Salon》等英语类的刊物,或者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听、多看一些有关英文的电视节目,这样耳濡目染,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语言输入量,长期坚持下去,语感自然会提高很快。
第二,通过读和背来增强语感。应该说朗读和背诵是提高英语语感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怎样读呢?尽可能放声朗读。语言是声义的结合体,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得也很突出。笔者认为朗读与诵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比如小学甚至初中开始阶段内容多以对话短文为主,少而简单,可要求学生多以背会为主。而从初二、初三开始,随着教材容量的增大,教师应让学生多以读为主,背诵的内容应该精选,因为学生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精力毕竟有限,而且也没有必要全背,到了高中还应该多增加默读的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这样培养语感,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几个月后,就会有效果,一旦语感强了,做起题来就会变得既简单准确率又高。
第三,增大词汇量,通过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增强语感。语感是集语法、语义、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英语不是想出来的,算出来的,主要是“说”出来的。能说出来,就有可能写出来,但在写的过程中,学生的绊脚石是不会写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习单词、记忆单词,进而灵活准确地应用单词。记忆单词在外语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像建筑师,要建房子,建什么样的房子,首先必须有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词就是砖,是最基本的素材。所以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上课过程中循序渐进教授、重复新词汇、句子,多造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浅显易懂的句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并让学生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我们是在学习英语(learning English), 而不是研究英语(studying English)。所以,一定要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来提高语感。
第四,通过创设语境来培养语感。学任何语言都要有语言环境,而且学生都有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让学生做Duty Report,自编自演Dialogues,用英语讲述短小精彩的Jokes或stories,通过组织一些Topic Show或英语情景剧表演进行相互交流,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准备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而且竞赛中思考、表达的过程又是对平时知识 集中、概括的过程,也会有效地增强语感。
第五,多做一些练习,让语感真正发挥作用。根据教材的安排, 老师让学生做一些语法练习,这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只停留在从语法到语法的练习上。在学生的语感还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过多地强调语法练习,会使一些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语法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来教,并让学生多阅读难度适宜的短文,不会的词自己查阅,老师再进行适当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学生的语感也会日益增强。
【我对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看法】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11-18
中国近代美术学校教育05-10
关于高职美术教育中国画教学09-21
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08-08
我对美术鉴赏的感悟10-07
中国民间美术的真善美08-10
中国动画片的美术风格11-13
中国美术09-08
中国传统美术07-04
中国佛教美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