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2024-08-08

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共11篇)

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篇1

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说起音乐,我从小就恨喜欢,喜欢那优雅的旋律,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拍。生活中每天也会接触到不少的音乐,也喜欢听各种好听的音乐,无论是流行或是民族,还是美声,都那么地让人陶醉,痴迷。上大学以来,一只都很想选音乐欣赏这门课,只是一只没有机会,这学期终于让我如愿以偿。

其实,目前为止,我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不能说懂的很多,只能说知道点皮毛。所以音乐在我的印象中就像一部浩瀚的书籍,又是一种全世界人得语言和听觉盛宴。在我看来,一曲好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动人心,宜人情。其实,就我的理解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

我觉得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正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让我们欣赏的《四季》和《猫》一样。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欣赏到音乐本身的旋律和声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和音乐想要传达的意思,然后再反复的聆听音乐,最后慢慢地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思维上的联想,正是如此,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我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在这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让我们欣赏的音乐中,我觉得歌剧《猫》是最有内涵,其背景最让我感兴趣。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对音乐欣赏粗浅的认识,其实音乐不是靠说教,而是一种深层的感染力,在无形中得到净化,变得气质高尚,变得可爱!使你心中充 满了爱的真意。如果你能持守这份真意,你就是心灵美丽的人!爱是广泛的,对人类、对生命、对大自然、甚至于对一草一木。爱是无止禁的。

听音乐一定要听真正美好的健康的音乐,千万不要去听那些污垢和丑陋的的音乐!那会对你有伤害的!

活离不开音乐,它是生命的需要,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那将会是多麽的枯燥和窒息。音乐无处不在!

在博客里同样不能缺少,所以我在博客里也设置了音乐。我会不断地输送给大家优美动听的乐曲,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旋律,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

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篇2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 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所谓文化情境, 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 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 在教学美术欣赏时, 不能单讲技法, 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 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 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这些知识, 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其次, 还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 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 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如在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苏比兹公馆客厅家具时, 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结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 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 雪地有冰天”的词曲, 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欣赏作品的情境中。

2.美术教师之间要多沟通, 多教研, 多对新课程进行研究。

美术课改的重点是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实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创设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 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 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自然科学问题。

3.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3.1用趣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强大动力,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 帮助他们选择模块, 解决模块的问题, 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在教学中, 单从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结构、透视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 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教师应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美术鉴赏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 避免“裸课”, 只单一传授美术知识, 要将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中, 只有这样, 学生在参与欣赏活动中才能主动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2中西并重。既要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 , 又要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 充实头脑, 开阔眼界, 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 尤其要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同时不排斥外来文化, 用艺术和文化交流。

3.3欣赏与技能并重 。欣赏课肩负着重要的任务 , 要让学生感受美, 通过鉴赏认识美, 慢慢获得感知, 然后再重新认识, 最后通过自己的手再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样式。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任何一幅中外美术作品, 学生都能说出名称、背景、作者及作品后的许多故事, 可真正要他自己创作时, 却做不出来, 没有任何实际动手能力。所以, 教师教学生学生学会欣赏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学会动手创作作品, 提高动手能力。

3.4因地制宜, 利用地方优势资源,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美术教学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 到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 到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例如, 利用当地博物馆了解祖国历史文化,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走进民间作坊, 体会工艺美术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遨游世界各地, 将世界文化艺术尽收眼底。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展示了美术教学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 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 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4.1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 , 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且, 只要学生真正进入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 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 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的能力, 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 不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 以此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要积极教给学生提问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 从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4.3多给予学生成 功体验。 在教学中 ,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态度, 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 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才能引出另一问题。

5.让学生自主选课, 学校统筹安排

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模块的美术实验室, 而学校教育资源却有限, 因此要打破原来的行政教学班, 实行“走班制”。

我对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篇3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形式美;内容美;渗透多学科;多媒体

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中渗透了很多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即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美术课程的价值首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欣赏课已经成为中学、中专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物发于外而情动于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方能具备。

美术欣赏教学是直接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精华作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解之中,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的美是作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欣赏者只有先把握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才能进一步领会美术作品的内容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一般都是靠线条、面、体、色彩去塑造视觉形象的,但是,线条、面、体、色彩又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按照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塑造出美的视觉形象,让人感受到美。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一是指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内容,二是指美术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美术家的美好情感等。所以,我们要想深入领会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首先必须从美术家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入手,看它美在何处。然后再分析视觉形象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看它是否给人以健康向上的情感,又寄托着美术家的何种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多读些中外美术简史,尽可能多地参观一些美术作品展,多读一些鉴赏和评析美术作品的文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为实现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将美术欣赏与语文、音乐、政史等教材资源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以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就容易多了。如欣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讲解、体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它们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选择了二胡独奏《江河水》作背景音乐。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呈现,听觉和视觉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把旧中国农民苦难的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中。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生活及意识形态的反映。美术欣赏课需要把相关的政史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就无法理解雕塑《马塞曲》和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领略哥特式教堂建筑蕴涵的浓郁的宗教精神,也就无法理解乔托的《犹大之吻》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

将多媒体介入美术欣赏课,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靠幻灯和挂图的单一授课形式。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多种感官结合,创设欣赏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便捷地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我对材料的认识 篇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我对党章的认识 篇5

我对党章的认识

通过对党章的深刻学习,这使我对党有了更新的认识,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信仰,也不能没有追求。一个人只有建立了自己人生道路上正确理想航灯,才不至于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偏航,才不至犯错误,而造恨终生。这使我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表述了“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前瞩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同时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三个重要思想.这四个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而且明确了奋斗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我们的共产党员从容地走上了第一线,他们充分发挥了党的优良传统,不惜抛弃家庭,甚至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大众的安宁.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共产党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党员,但是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收获

我对教育的认识 篇6

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每一位为人师,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直以来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培养下成为现在的自己,工作以后一直在努力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针对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却在不同的教育者心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两年前我接触并很快地接受了生命教育的思想,现在我在想,对比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两者的观念,我认为各有优点,也存在着不足。素质教育更强调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应该说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在六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努力推行这种教育方式。国外在这方面做得要比我们好,当然我们的国家也有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正确的,但不足之处就是在教育的角度,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单纯的素质教育会将受教育者变成社会发展的工具)。而生命教育的产生是基于人本思想的,它的提出也源于一些对生命和教育有着相对深刻理解的民间教育家。这种思想的提出是教育回归到了人的生命的完善,回归到了对人的生命的探索方面来了(单纯的生命教育也会忽略人的社会性)。

我个人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现行教育放着的一个挑战和完善。教育本来就应该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应该关怀人的生命发展状态,也应关注社会的发展。因为人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是要发展的。所以我认为现行的教育方针应当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也不要忽视现行教育方针下实施的素质教育。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命教育我理解,是应当使受教育者更多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而不是感受体味人的痛苦。道家思想之所以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原因就在于它首先主张人的生命发展,其次是改造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看到道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还有佛学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与幸福,教会人们摆脱俗世的烦恼,也就是让人感受生命的幸福与快乐。从生命教育的角度看,佛学、道学都有积极意义,而不是像世俗中通常的理解。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

素质教育更要求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去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原因,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设学校教育的小环境,尤其是大学教育之前的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科学素质”的教育,表现在对高分数的追求上,但高分数并不能代表能力,高分数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分数背后的素质存在问题。因为分数检验了所有基础教育的成绩问题,所以忽略了学生基础教育素质的培养问题。学生理解不了体育的精神和体育意识,没有政治观念,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被标准答案、唯一的答案彻底的束缚了。基于此团中央才在2002年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拓展问题。为什么要拓展大学生的素质,不还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素质吗?

“国家的命运在教育,教育的命运在教师。”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他决定了国家的民族的命运和一个个个体的人生走向。教师坚守着三尺讲台,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团结奋进,认真工作,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

实写照。我们就是一束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祖国前进的征程。

教师是光荣的,但是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就是教授学生知识和能力,这需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技巧。育人就是教授学生道德和做人,这需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从1989年来学校工作至今,当过班主任,当过教务主任,现在当校长,我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的。

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首先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方向必须是清楚而坚定的。这为在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只有设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教师所面对的是一大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关系,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为他们还都很小,尚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好坏、美丑、善恶。这个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强化,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更要教授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如果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正确的状态,那么对于学生建立正确认识的影响可想而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关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重视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教师。

二、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

教师应有关注人类的国家的命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品质,应有为社会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但是也应该看到的是,受一些利益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危害集利益和社会利益。比如有的教师整日忙于从事“第二职业”而无睱顾及“第一职业”,不安心工作,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应付现象,不认真备课,讲课粗糙,敷衍应付,不批改作业等等。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当成儿戏。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教师集体的形象和声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些比如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打骂惩罚学生,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等现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做好个人的道德自律,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利益出发。使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自觉关心和维护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风范做学生们的表率。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一问三不知,那么学生们就会非常失望,以至于对老师失去了信心。所以教师在加强本专业的知识积累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一个优秀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激励自己,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要善于换位思考。但是换位思考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稍不注意我们还是本能地回到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的老路上来。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换位思考,这不是在否定自我,这是在站在别人立场上去看事情,发现别人的想法,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怎样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关

我对说课的认识 篇7

再识说课认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 能使备课理性化, 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一、说课与备课的联系和区别

1.备课着重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及如何实施, 说课除要研究上述问题外, 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教”。

2.备课所写的教案具体、详细, 为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能顺利完成;说课所写讲稿, 为满足听课教师的需要, 只需对教学方案作纲目式、摘要式、论理性的述说, 可不面面俱到, 一些问题可少说或不说 (如例题的演示等) 。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1.时间、地点、对象不同。上课需要教室, 需要45分钟;而说课不受场所的限制, 比较灵活, 一般时间为10到15分钟左右。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同行、专家评委。

2.内容、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 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

3.难易程度不同。说课要比上课相对容易一些。现实当中有的教师说课说得很好, 但实际上课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上课比说课多了一个不易驾驭的学生因素, 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的听众, 而是随时参与并作用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体。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机智处理教与学中的矛盾和生成, 有效控制教学进程, 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中自觉、能动地表现出来。

4.目的和评价有所不同。说课主要评价的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而上课不仅评价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更要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说课区别于备课、上课, 形成独有特征

1.说理性。备课, 可以从教案看出“怎样教”;上课, 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 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说课要求教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而且特别强调说出每一部分内容, 即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去阐明道理。

2.高层次性。由于听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领导和教师, 所以, 我们要充实说课理论依据, 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语言的推敲, 要比以往备课更为精心, 教学结构更合理。

3.预见性。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 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 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 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说课者还要说出自己设计的关键问题, 估计学生如何回答, 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四、说课常出现的问题

1.详略不当, 重点模糊不清。在说课过程中, 能够做到注意突出重点,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说课的篇幅太长, 阐述太多、太细, 用的时间太长, 就会起相反效果。因此在说课时, 应在全面介绍情况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那些教师较为关心、渴望了解的重点问题, 展示出你的处理和解决办法, 以充分发挥说课的交流作用。

2.学法、教法运用缺少针对性, 可行性低, 形成说做“两张皮”。说课中设计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案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型特点, 而不是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堆砌”, 听起来华丽 (如一些实验方案的设计) , 实际可操作性差, 在讲课时根本无法去实现。

3.太模式化、格式化、样板化, 缺乏个人创造。大多数说课都遵循一个模式、一个框架, 即按“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等环节严格进行, 甚至这些程序里的小题目都一样, 使得说课过于呆板, 缺乏活力和感染力。说课应重在交流、重在分析、重在说理, 不必拘泥于某模式、某环节, 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说课。

我对语文的认识 篇8

曾经我对语文的理解并不深刻,只停留在表面,从来没有思考过诸如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一味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背诵的背诵,该抄写的抄写。所以,语文到底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我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只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盲目地学习。由于这种肤浅的认识和盲目的学法,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对语文这门课也不太感兴趣。

到了高中,我对语文的理解发生了改变。这其中不乏当时的语文老师的教导和帮助,老师教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首先,要掌握好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一定要及时查字典、问老师。其次,是短语,在学习好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短语。短语能很好地传情达意,特别是我们经常用到的那些短语,像“波涛滚滚”“万马奔腾”“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短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多积累短语,多运用短语,对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再其次,是文章。在学好字词和短语的基础上,老师教导我们要重视学习文章,多读文章,多练习写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杂记,各种体裁都要涉及。最后,要想学好文言文,就要多读文言原著。另外,古典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外国名著都需要读。这样,既学好了语文,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还让自己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语文,还要学会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写作在语文高考满分150分中就占了60分,即使只从考试的角度看,我们也应该学会写作。当然学会写作和写好作文是两码事,学会写作很容易,但是要把一篇文章写好,那是非常困难的。初学乍练,就必须多看作文书,还要有足够的创新思维,人云亦云是写不好作文的,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或物,然后把他们记下来,每天写一篇日记是练习写作的最佳方式。

我们一定要先学会写作,写好作文,这样离学好语文这门课就不远了。写作既有趣又非常有用,如果一个人能时时刻刻地审视自己,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描述出来,那将是一片多么广阔的写作天地!通过写作不但能提高语文成绩,还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它还是一门重要的与人沟通的工具:像书信往来、网络和现实中的联系、发表自己的观点等,哪样能离开写作,离开语文呢?

在高中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发现了学习语文的奥秘,感到学习语文是非常有趣的。通过学语文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修养。我又感到学语文是轻松的,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细细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我或喜或悲,或惋惜或振奋,或感慨或激动,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起起落落。我和书中的人物对话,沉浸在书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听着闻着书中的鸟语花香,既陶冶了情操,也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样想想,阅读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啊!

语文学习要重视写作。写作应以思想见长,应致力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突破,更多地关注深层次的历史、思想、文化的挖掘,进行理性的、建设性的表达。我们可以多写随笔以提高写作水平,随笔作为文学诸体裁中最灵活多样的一种文体,看重将叙事与思考完美结合。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学得更好,对学生而言,优秀的语文老师及其教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借鉴能力和表现能力。我的同事中不乏优秀教师,可我发现他们中间一些人写论文时连连词和结构助词都不会正确使用,这些问题都在说明当年语文教育的不足。如果离开读书和写作,想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那根本不可能。

我对音乐的认识 篇9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风格、艺术的形式,正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它们之间是互补互存,百花齐放,而绝不是什么竞争关系。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促使我们呼唤: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内修的作用。

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音乐选修课。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欣赏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次,音乐欣赏选修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选修课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

会我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欣赏选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如在教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音乐选修课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音乐可以打开我们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我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对赌博的认识 篇10

中共北湖区月峰瑶族乡委员会

XXX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忠于职守,模范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带头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但是,一度受赌博是“融洽关系论”的错误思想的引导,曾经在应酬、社交活动中,偶尔参与过赌博活动。当2000年9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等9部委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赌博的暂行规定》后,本人对赌博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拒绝参与任何场合、任何形式的赌博。

赌博,作为几千年封建统治社会的遗留产物,在新中国建国伊始,曾受到严厉批判与封杀。但是,随着家庭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口袋略有几个剩余小钱时,部分好赌心理的人们禁锢多年的赌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使赌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迅速蔓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致有民谣说:“十亿人民九亿赌”。

赌博作为黄赌毒的其中之一,其社会公害性已得到实践证明:有的人因欠赌债搞得孩子中途退学;有的人为了还赌债,输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全部家产;有的人因赌博搞得夫妻不和

而妻离子散;有的甚至因赌徒逼债,干起了抢劫、偷盗等犯罪行为而锒铛入狱等。

作为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参与赌博,不仅个人会有上述的结果,更严重的是会给党的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诸多危害。

1、“玩物丧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沉溺于赌博之中,工作作风就会散漫,精力就会分散,工作就会懈怠,长此以往,必将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2、导致了腐败行为的产生,引发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

3、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对赛课的认识 篇11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巩固新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72-1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为了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进步,自然要参加一些比赛。在比赛中,能够学习到平时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无论是赛课前的准备和上课中,还是课后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要有笔者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必须真正地重视起来,认真地去准备,否则肯定没有任何收获。相反可能还会令自己产生一些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情绪。

这次笔者参加的是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通过理论考试和说课,笔者进入了赛课环节。通过抽签,笔者上课的课题是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6 A PE Lesson A部分课文教学。拿到这个课题后,笔者头脑里立刻出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新指令,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掌握呢?”平时上课时,笔者都是先上B和C部分,这样就可以分散课文中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

当笔者真正开始准备的时候,发现本课虽然新句型多,但多为简短易表达的句型,如: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Touch your left knee with your right hand. Turn left and right three times等,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掌握,关键要看怎样设计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设计教学,笔者认为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当把问题都解决的时候,你的设计也就成了。在设计这课教学时,笔者遇到了好多问题,这里笔者选几个重要的与大家分享。

第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有个目标,不然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不知所措。本课是以马老师上一节体育课为内容,涉及引言和上课内容两个部分,当然,上课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上课部分又以学习发号命令的表达为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一些命令的英文表达难度不大;并且他们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激情都很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确定听懂和能够发号命令为本课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为它服务。

第二,如何让整节课完整连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如何让上课内容连贯起来,当然还得靠语言本身。笔者把这节课分为三块:利用前面所学的与学生讨论学科问题,自然地讲到体育课;以体育课自然引导到马老师的体育课;说完马老师的体育课,激发学生自己来上一节体育课。这三块自然地把本课的引入、呈现和巩固连起来了,把这一课的教学有机的连贯起来,使整节课上起来很自然,很流畅。

第三,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在表演,不是在打发时间,而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学到学,因此,这四十分钟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明白了这一点,设计教学的时候,笔者尽量多的让学生多说,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同桌间讨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并汇报;在呈现新课环节,充分发挥好小老师的作用;在巩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的发号施令,执行命令等。总之,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四,怎样才能很好地巩固新知?语言来源生活,还语言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没有错的。因此,本节课笔者让学生回到体育课上运用和巩固新知。笔者利用课件创设一节体育课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新知,大胆地去发号命令,去执行命令。学生既感兴趣,也易掌握知识。

分享完设计教学所遇的问题,下面笔者将讲述一下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不求多深的理论,不求完美无瑕,只求能把自己一点点拙见及时地记录下来,希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语言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情境,如果不解决情境问题,无法获得预期的效应。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我们的母语无时不在,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次去比赛,笔者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刚开始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Today I am your new teacher. Im... I come from...等等,用的虽然是极易的句型,但这样一说,就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进入了英语学习当中。在上课时笔者用一些英文来表扬评价学生,如:Good ! Very good! Wonderful!等,既有利于激励学生,又创设了英语的情境。上课时笔者设计,如pairs、groups、performance、dialogue等语言交流活动,让英语变成学生自己的需求。

二、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阶梯的搭建,只想通过各种的活动讲授新知,巩固知识,没有想到活动间的联系,没有考虑到活动的梯度。这次的教学设计,在前辈的指导下笔者注意了活动间的联系以及活动的梯度。本课学习指令,先学习四会指令:Turn left and right... times. Put... on... Touch... with...;再学习三会指令:Jump up and down... times. Stand in a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最后学习指令:Lift up... lie on ones back.这样就有了梯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呈现课文时所提的问题应该合理有效。合理即符合课文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有效即问题不应过难,或者过易,过难学生很难回答,过易学生不屑回答,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上一篇:四年级单元同步作文:日月潭游记400字下一篇: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