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的开展(共12篇)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 篇1
高中的美术欣赏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待艺术品的欣赏能力,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教师则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和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欣赏美术作品的乐趣。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学生越来越多地被要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课堂中,才会形成对自己和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才会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潜力,培养出学习主动性。对于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如果学生按照自己的常规思维模式去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会受到理论知识的束缚。因此,在美术教 学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一定的预习时间,通过多媒体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减少学生对作品的陌生感。在课堂上,尽量避免孤立 学生,教师在展示作品后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
二、美术欣赏过程中重视作品的文化背景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美术作品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在讲解作品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历史身份,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例如,在欣赏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时,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一时期俄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种种压迫,很难真正理解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之心。因此,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状况以及作品中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最后再去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细节的绘画和作者的巧妙画法。同样,在学习意大利杰出画家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时,教师如果直接讲解作品,学生会感到很难理解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旨,因为作品全是形态各异的人物。这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由于创作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和作品得到很大的推广,人们勇于追求真理,作品中就是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探求科学真理而在自由争辩。
三、美术欣赏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美术鉴赏是一个带有个人主观情感去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的思考和判断以及想象,对待一幅作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欣赏美 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中去,通过教师的讲解,用心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朝夕向往的恋人寝食难安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欣赏《步辇图》时让人感受到唐太宗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髭须,流露出他对使者的喜爱和嘉许,表现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气质和治国安邦信念的政治家形象;欣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时让人感受到叛徒犹大惊慌的内心以及行径的卑鄙可耻;在欣赏大卫《马拉之死》时让人对这位革命英雄、穷苦人民的代言人肃然起敬,对谋杀人民之友的凶手激起无比的仇恨。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在欣赏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那么他内心就会有 很大的波 动,继而产生 浓厚的学 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 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
四、允许学生欣赏作品存在差异
对待一幅作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 环境下、不同 的心情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更不要说不同的人对待同一幅作品了,这也正是 艺术带给 我们的乐 趣。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按照其他的学科那样要求学生得到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对待一幅作品会有自己的观点,欣赏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多方面评价学生,包容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美术欣赏氛围
每一部经典的作品都会有他独特的精神内涵,也被称作“意蕴美”。在美术欣赏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摆脱外界的干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欣赏当中,用心去体会艺术品带来美的享受。
为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师应做到在课前认真备课,亲自用心去感受每一件艺术品,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形式。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摘要: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欣赏美术作品的乐趣。
关键词:欣赏,教学,高中美术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 篇2
七年级的第一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是初中阶段美术学习的第一课,从小学美术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内涵的阶段。本节课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
我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主动介绍,学生被动听的模式,进行了角色的转换。在引导阶段,首先让同学们交流了对风景的看法、认识,以及对书中画面的认识和体会,学生们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确实是很丰富的。例如分析《雪中猎人》这张画,他们在没有任何资料、任何参考建议的情况下,分析画面的人物、景色,从而引申到风景画的内涵。像《静物》从画面内容到某种象征意义,同学们都能逐一进行分析,虽然有分析欠妥的地方,我也没有进行评述,而是布置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画家的风格、特点、作品所处的背景,或一些有趣的轶事等等,下节课就留给同学们共同来交流。在第二节课,同学们找来了大量的资料,每一小组都纷纷来交流他们查阅的画家、作品的分析和一些有趣的轶事,他们热情很高,气氛活跃,一直到下课,同学们也没有说完。我还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这节欣赏课的兴趣浓厚,发言积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整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这种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中我通过启发诱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线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好时机,认真研究和探索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做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领路人。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思考 篇3
一、积极教前准备
近几年来,在全国“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各地编写了多种版本的美术课本。这些教学文本在总体体现大纲精神的基础上,又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剖析这些教材可以发现,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编排进了一定体现审美教学主线的有关欣赏教学的内容。实践表明,要想让欣赏教学得以有效开展,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富一定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对于这些新鲜的教学文本进行深入地预习与挖掘,从而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1.学生——欣赏预习
在欣赏课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做好充分的欣赏预习,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做到有备而赏,激发欣赏的兴趣。
2.教师——充分预设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创新教学预设,在上课前的这一阶段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具体实施欣赏教学时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1)深入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然而,据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受美术学科主体性的限制,部分教师对待备课态度不够端正,文本钻研不够深入充分,备课时只是拿着参考书随便抄抄,有的甚至干脆不备课。同时,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方面做得不够,在具体教学中,仅表现为专业的美术教育。
以笔者教学《外国美术鉴赏》一节中的《新的探索——现代绘画,现代设计》一课内容为例,考虑到本课的知识容量过大,设计教案时,笔者就灵活地将该课内容分成两部分:《新的探索,现代绘画》和《新的探索,现代设计》。同样,教学《美术鉴赏》一部分中的《西方现代艺术》一课时,考虑到教材内容的不够具体,预案时,笔者又设计增补了“超现实艺术”、“艺术的演变与猜想”等教学内容。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准备好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教学资料。如此则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反之,如果缺乏充分的资料准备,仅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空手走进课堂,进行空洞的口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将是单纯而零散的。如此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材知识的吸收率。
二、激发欣赏兴趣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激发孩子对美术学习兴趣,是把美术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许多教师淡化了对欣赏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时缺乏一定的方法,把欣赏课上成图片介绍课,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老师把图片照着教参一个个介绍完了,学生也就听完了,根本没有学生探究、讨论、表达的条件和环境,学生学得兴趣索然。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等创新教学的方法,变换各种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在浓郁的欣赏氛围中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具体欣赏美术作品时,教者应在注重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等等。
三、关注欣赏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对我们的欣赏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实践表明,关注学生多角度的美术欣赏,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智慧呈现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文化信息的交流之中,充分体现出思维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宽泛性。同时,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作品涵义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在欣赏课上,介绍品评每一幅作品的艺术风格,具体可从如下角度进行关注:(1)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即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个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分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而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历史、文化、经济、情感等信息,更好地看清诸多相异文化背景中所存在的不同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面貌。(2)从传记的角度来欣赏,即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其作者、及其创作的相关信息。如,作者创作该作品的原因、何时创作、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此作品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何种地位等。(3)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来欣赏,即欣赏时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因素,体会这些因素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或围绕作品的主题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4)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欣赏。即在欣赏作品时不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艺术语言上,而是通过借助某一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某一历史事件。如,欣赏《马拉之死》时,可借其介绍法国革命及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欣赏油画《开国大典》时,可借其向学生介绍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参考文献】
[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6.
浅谈怎样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篇4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着引导作用和参与作用,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保持良好的心态, 把教学看成是自己学习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 对课堂教学不断进行研究和反思, 努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 尽管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生活经验, 但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而且他们的看法也可能是幼稚的和不全面的。但是, 由于他们是认真的, 表达的是真实的感受, 因此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组织好生生之间的交流, 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 他们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学习知识, 还可以通过网络学到很多有关的知识。
二、讲究欣赏课教学的艺术
古代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 让其弟子作画。其中一个弟子画了一座山, 山中有一座庙;另一个弟子也画了一座山, 在树木掩映之下露出了庙宇的屋顶, 远远地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最后一个弟子思忖良久后, 他只画了一座山, 一条河, 有一个小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把这三幅画相比较, 后者高人一筹的地方是含蓄地体现了主题, 让人余味隽永, 有言不尽之意于画外之意。这种言不尽之意于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的手段总是精深、微妙, 不妨用于教学中。古人论画, 常在无法中有法, 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有独创性。这幅“深山藏古寺”的画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进一步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寓教育于艺术之中, 寓教育于文化之中, 教学艺术因此而升华, 同时也因此而有个性。
三、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
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术的运用无处不在。若我们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真实生存环境作为高中美术欣赏的最初起点, 那么, 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在课堂上, 对欣赏作品的讲解和评论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生活到哲理, 由普通的现象到专业知识。例如:在时装欣赏课时, 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本理论上, 学生就会认为那是时装设计师的事。通过对服装的争论, 让学生们从生活小事中慢慢贴近美术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我国民族服装的历史演变过程、服装的职业色彩, 欣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及风格特点、服装的审美、现代服装的搭配技巧等专业教学内容。这样, 学生们认识到了服装既是一种最原始的文化, 又是一种崭新的时代文化, 自然地就会感到美术课离我们很近, 生活离不开美学教育, 没有美学知识,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落伍的。这样的美术欣赏课, 学生们不但学习了有关美术知识, 还能运用美术文化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亲近艺术, 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自己的生活, 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
四、从情境中品味艺术的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或思想, 或意念, 或内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美。审美心理活动刺激了人的直觉, 把不满足停留于表面的连锁反应, 这时应积极配合学生, 并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 激起丰富的想象和内心的情感, 从而在欣赏过程中, 欣赏主体受到欣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一步接受审美思想的启示, 并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 使观赏者的情感融入到画面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迅速排除外界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中, 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不妨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境法等手段来进行, 往往事半而功倍。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 就特别强调“虚静”, 就是欣赏艺术时既要虚廓心灵, 也要凝神体验。在欣赏时, 不妨播放一曲音乐, 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 使学生由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转向审美状态, 从而摆脱外界的干扰, 在欣赏的氛围中步入神与物的艺术氛围中, 从而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新的境界。
五、用多媒体教学来增强学科魅力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篇5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由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最不可少,激励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探索 篇6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形式美;内容美;渗透多学科;多媒体
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中渗透了很多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即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美术课程的价值首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欣赏课已经成为中学、中专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欣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物发于外而情动于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方能具备。
美术欣赏教学是直接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精华作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解之中,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的美是作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欣赏者只有先把握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才能进一步领会美术作品的内容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一般都是靠线条、面、体、色彩去塑造视觉形象的,但是,线条、面、体、色彩又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按照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塑造出美的视觉形象,让人感受到美。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一是指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内容,二是指美术作品中所表达出的美术家的美好情感等。所以,我们要想深入领会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首先必须从美术家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视觉形象入手,看它美在何处。然后再分析视觉形象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看它是否给人以健康向上的情感,又寄托着美术家的何种情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多读些中外美术简史,尽可能多地参观一些美术作品展,多读一些鉴赏和评析美术作品的文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为实现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将美术欣赏与语文、音乐、政史等教材资源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以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来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就容易多了。如欣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讲解、体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它们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选择了二胡独奏《江河水》作背景音乐。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呈现,听觉和视觉共同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升华,把旧中国农民苦难的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中。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生活及意识形态的反映。美术欣赏课需要把相关的政史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如,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就无法理解雕塑《马塞曲》和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领略哥特式教堂建筑蕴涵的浓郁的宗教精神,也就无法理解乔托的《犹大之吻》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
将多媒体介入美术欣赏课,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靠幻灯和挂图的单一授课形式。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多种感官结合,创设欣赏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便捷地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 篇7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增强了对美术的热爱, 体会到了美术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校美术欣赏的课程设置为一个学期每周四节课, 通过一学期的完整的学习, 许多同学都深深热爱上了这门课程, 也激发了部分学生的研究欲望, 使得研究性学习得到了顺利的进展, 同时, 通过活动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校科研督导室的学期调查中, 抽取的50人测评的结果为:43人表示满意, 满意率达到了86%, 基本满意7人, 14%, 不满意者0个人次。在学生的一学期心得体会中也不难看出他们对这门课的喜爱和不舍, 06广告班的陈嘉林, 这样说道:“这学期学校开设了美术欣赏课, 不像往常的小学、中学那样, 被主课老师肆意掠夺, 课程轻松愉快, 缓解了我们的学习压力, 眼看快要学期结束了, 下学期就再也没有这门课了, 回忆这一年的课堂, 感觉很难舍,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班学生分小组轮流上讲台当一次美术欣赏课老师, 每位同学都把自己喜欢的漫画带上讲台进行介绍和赏析, 跟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则变成了台下的学生, 同学带给我们的漫画欣赏课, 学生也终于走上了讲台, 这让我的记忆无法再被覆盖……”
通过美术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对美术欣赏这门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不再觉得只是遥不可及的名画欣赏或者是一般的绘画技法传授, 了解到了美术和生活的密切联系。1117广告班学生施萍萍在活动体会中这样写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只有对自己所生存的土地有所认识, 我们才会热爱它们, 热爱生活。通过到河源市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对河源的花朝戏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 资料的搜集、小组的活动, 使我们增长了课外知识, 提高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 让我们更亲近了这块哺育我们的土地。”
二.了解了基本的研究方法, 增强了团队的合作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通过美术欣赏课程研究学习的开展, 许多同学都感受到了和之前相比不同的学习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法, 其过程也是积极愉快的。张俊文同学在活动小结中说道:“这几周的美术欣赏课, 我们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通过学习, 我了解了可以从多种途径来搜集信息, 还要整理分析, 以便和其他的同学能更好地交流。自己查找资料, 能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享受带来的快乐, 并能看得更详细, 了解得更透彻……在制作过程中, 不知不觉就已经做到了深夜, 但是我觉得很快乐……”
很多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 都体会到了小组互相合作、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也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可贵性。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 都体会到了自己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纷纷都表示“做个小老师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钟家华同学体会到:“我非常自豪我能站在讲台上, 我的胆子变大了, 面对众多同学, 我不再害怕, 能发挥好了, 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谢谢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虽然这些同学不善言词, 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 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重新又拾回了曾经丢失的信心, 在活动的过程中, 也不知不觉锻炼了自己, 获得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美术研究性学习, 使得学生掌握了研究的一般方法, 具备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对其他的课程也有一定的迁移和帮助。
笔者在任教美术欣赏的课程以外还担任了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 广告设计是属于美术学科的分支学科, 而广告设计跟商业联系得更为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更应该具备口才表达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而像这样的美术欣赏课上, 每位学生都上讲台进行自我阐述自我表达, 很好地锻炼和加强了学生将来就业的能力。
三.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 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 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自身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获得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也使教师能够以更大的自由、自主去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 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焦点, 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 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 篇8
一、以“环境”为诱因, 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优美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最直接的途径。因此, 我们通过创设与美术欣赏活动相适应的艺术美感环境, 使幼儿获得影响,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在效应。如:在室内外的墙上呈现艺术作品, 包括中外各种名画、抽象画、陶艺作品、民间手工艺作品等, 并根据需要经常更换, 以给幼儿提供美好的视觉体验。在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下, 很容易激发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与爱好。
二、化“静态”为“动态”, 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往往把美术欣赏活动定格于静态的绘画作品欣赏, 因此, 在活动中显得单一、枯燥。在这种状态下, 幼儿对欣赏活动很容易产生心理疲乏与抵抗, 而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应采取动态形式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如:可以请民间艺人走进教室制作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 供孩子们欣赏。当孩子看到一根根青草、一团团泥巴在师傅们的娴熟动作中, 魔术般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态各异、憨态可爱的小泥娃时, 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仔细去看、去想、去品味, 让孩子感受体验美的快乐。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的欣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选材要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选材应注意坚持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原则。
1.作品只有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融为一体, 富有生活情趣, 才能真正引起幼儿情感、心灵的共鸣, 如: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奔马》等作品简单生动, 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吻合, 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 幼儿兴致勃勃, 并自发地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动物的动态, 孩子们不仅从中感受大师的艺术风格及水墨画的意境, 在与作品对话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释放与升华。
2.作品内容应该是孩子喜欢的, 能理解的, 富有童心、童趣的, 这样的作品才能让幼儿易于接受和表现。如:丰子恺的简笔漫画是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简笔画, 他的作品每一笔都包蕴着童趣, 是孩子们喜爱的名画欣赏教材。
3.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应不局限于名画欣赏, 提供给孩子的应该是多样化的美术作品, 可以是名画, 也可以是民间美术作品 (如扎染、剪纸、陶艺、刺绣、手工作品等) , 甚至可以是优秀的卡通作品、幼儿作品, 还可以是自然美景。
丰富的欣赏内容, 激发了孩子对美的多层体验。
四、将美术欣赏活动与音乐、语言有效整合, 增强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纲要》中提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 一个意味无穷的美术作品, 让幼儿以单一的形式把握是很吃力的, 往往无法穿透作品本身的无穷意味, 因此,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我们尝试将美术与音乐、语言完美结合, 找出他们之间的情感共通, 实现情感融合, 幼儿的审美才变得丰富与深刻, 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1.将音乐融入美术欣赏活动之中。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美术, 在表达人类的情感中是有共同点的, 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美术欣赏中, 运用音乐艺术, 通过视觉、听觉的共同活动, 使美术欣赏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激发起孩子的表现欲望, 促进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 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时, 选择了音乐形象突出、角色鲜明的二胡独奏曲《赛马》融入本次活动,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身临其境, 仿佛置身于大草原, 看见群马飞奔的动人场面, 个个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思维也由此解开束缚, 不时迸发出创新火花。
2.将语言渗透入美术欣赏活动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 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感知、体验时, 融入语言的描述, 不仅可将幼儿带入作品的意境, 还可以加快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力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如:欣赏凡·高作品《星夜》, 教师可让幼儿闭上眼睛, 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人物, 然后跟着老师所说的话想象。“夜深了……村庄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声音……我躺在床上, 透过窗户看到明亮的月亮在闪闪发光, 云彩在翻滚……我的心在跳动着……我想飞到月亮上去……和星星说说话……。”通过这样的感受, 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五、启发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提高幼儿审美注意的稳定性、自觉性
当孩子们被作品深深吸引住时, 往往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来描述作品的特点, 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欣赏《奔马》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站立起来做模仿马奔跑的动作。在欣赏梵高《自画像》中, 用面部表情模仿画中人物的气愤神情。通过这样的体验, 孩子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增强了美术欣赏的自觉性、稳定性。
六、运用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讲解与分析来提高幼儿的感受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之后, 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生动、具体的分析, 描述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给予讲解, 让幼儿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师幼间的相互对话加深幼儿对作品的鉴赏力。“对话法”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 它是通过教师、幼儿、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完成的。所以, 教师要注意在对话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应该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 不要操之过急, 或讲得太多, 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 尽量不打断其陈述, 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 艺术想象与语言表达力。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 才用启发和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 帮助他们继续观察、想象并进一步地陈述清楚。
七、正确评价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意识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孩子对美术作品往往有独特的理解, 他们的思想与情感, 甚至稀奇古怪、不拘一格, 却蕴涵着大胆的想象, 无穷的创造, 充满着童稚与灵性。教师不应该用标准的、僵化的语言去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而应该给予幼儿重视、欣赏、激励, 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到欣赏后的快乐与幸福。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篇9
一、备好欣赏课方法
在传统欣赏课备课中, 很多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高效的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 自主思考, 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无论课程如何进行改革, 备好每一节课对实现一个高效率的课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通过备课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 备教材, 钻研教材, 读懂教材, 把握教材知识点, 明确重难点。
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钻研教材, 读懂教材中的每一幅作品, 包括书上的一些提示文字, 布置的一些作业等等,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以此来指导自己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握重难点, 这对实现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2. 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收集资料应该从这几方面考虑: (1) 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 (2) 艺术家的生平经历; (3) 艺术家的思想如代表作和创作作品的一些过程以及他的艺术风格等必须有深入的了解; (4) 艺术家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 备学生, 备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分析学生这节课想学到什么。
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策略
1. 注重备课的题材和内容。
在美术欣赏课上, 教学主体是小学生, 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进行, 任何脱离“小学生”这个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都不合理。为了更好的上好美术欣赏课, 教师不光要备好课, 写好教案, 同时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 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 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 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 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2. 开展有效的课前自学活动。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美术欣赏课和其它课程一样, 任何时候都有谨记学生才是主体, 不能一味的细致频繁的去讲、去教, 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其中, 去欣赏、体会、思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深刻的体验, 所以, 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张先学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查找, 事前对第二天要欣赏的作品进行了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能力, 在了解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 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不会对作品作者一无所知, 只能听教师的讲解。这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课前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感觉印象;课中我们可以从材质、线条、色彩等方面引导他们去思考、体会,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 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 带着问题欣赏, 培养学生创造力。
欣赏前, 教师可以先围绕作品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你以前见过这样的作品吗?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你知道作品的时代背景吗?等。以《飞天》这课为例, 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飞天的壁画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在哪发现的?有谁对飞天有所了解, 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飞天, 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 必定会有些同学对此有所了解, 在同学的介绍教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会得到启发并延伸出其他的问题, 整个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 学生们的思维也越发活跃, 这样的欣赏是对学生们有帮助的欣赏, 加强了审美能力, 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进行有效教学。
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 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 (1) 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如上《设计标志》一课时, 如果只是讲做标志的意义、方法, 会使学生对这课的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而在导入时创设一个设计校园的标志时, 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作业时穿插欣赏。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内容, 可帮助学生通过比较, 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 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 并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 (3) 结束时加入总结欣赏。当课快要结束时, 通常都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 这时安排欣赏内容, 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优缺点, 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 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 为下一课的学习作辅垫。
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篇10
然而, 在东方市许多学校里, 美术教学相当薄弱, 在开展欣赏课时, 相关的教学用具和设备都没有, 连最起码的教学参考书都没有,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只是照本宣读, 应付了事, 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对待所谓“副科”的态度也较为消极, 因为美术的成绩不影响他们的升学和升级。所以,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是我们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体会。
首先, 教师要有良好的艺术素养。
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 不光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 也应全面了解掌握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与风格。欣赏课的内容涉及到工艺美术、绘画、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等内容, 其中中国的工艺美术有“享誉世界的陶瓷艺术”和“灿烂辉煌的青铜工艺”, 被誉为世界奇观的雕塑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和建筑艺术等;外国的美术, 如欧洲近代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及著名的金字塔、古希腊艺术等, 都是我们教师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也是我们美术教师上好欣赏课的一个很重要前提。
其二, 做好课前准备, 设问激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熟悉教材, 设计好教案。平时可从一些挂历、杂志上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较清楚的画作为上课的范画 (有条件的可以从网上下载制作成课件) 。如在上第三册《外国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时,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作家写文章、我们同学写作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引导学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课题出示范画, 并告诉学生画家的画也是画家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们就像读一篇文章一样去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吧。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谁能告诉老师小学语文课文“画鸡蛋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猜猜画中出卖耶稣的叛徒是谁?通过这样的提问,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也易于接受。
其三,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欣赏课里有许多优秀绘画作品及彩陶、青铜器、兵马俑等内容, 在这些课文中又有大量的爱国思想因素, 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 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领会中华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增加爱国的情感。
其四, 教师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 因为初中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如“渲染”、“笔触”、“皴”等术语, 教师应用自己的话正确地讲述给学生。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篇11
一、备好欣赏课方法
在传统欣赏课备课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高效的课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无论课程如何进行改革,备好每一节课对实现一个高效率的课堂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通过备课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备教材,钻研教材,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知识点,明确重难点。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钻研教材,读懂教材中的每一幅作品,包括书上的一些提示文字,布置的一些作业等等,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此来指导自己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握重难点,这对实现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2.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应该从这几方面考虑:①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②艺术家的生平经历;③艺术家的思想如代表作和创作作品的一些过程以及他的艺术风格等必须有深入的了解;④艺术家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备学生,备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分析学生这节课想学到什么。
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策略
1.注重备课的题材和内容。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学主体是小学生,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进行,任何脱离“小学生”这个实际情况的教学活动都不合理。为了更好的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同时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2.开展有效的课前自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美术欣赏课和其它课程一样,任何时候都有谨记学生才是主体,不能一味的细致频繁的去讲、去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其中,去欣赏、体会、思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所以,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张先学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资料的查找,事前对第二天要欣赏的作品进行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能力,在了解作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不会对作品作者一无所知,只能听教师的讲解。这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课前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感觉印象;课中我们可以从材质、线条、色彩等方面引导他们去思考、体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3.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欣赏前,教师可以先围绕作品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你以前见过这样的作品吗?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你知道作品的时代背景吗?等。以《飞天》这课为例,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的壁画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在哪发现的?有谁对飞天有所了解,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飞天,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必定会有些同学对此有所了解,在同学的介绍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会得到启发并延伸出其他的问题,整个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们的思维也越发活跃,这样的欣赏是对学生们有帮助的欣赏,加强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①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如上《设计标志》一课时,如果只是讲做标志的意义、方法,会使学生对这课的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而在导入时创设一个设计校园的标志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作业时穿插欣赏。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内容,可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并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③结束时加入总结欣赏。当课快要结束时,通常都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这时安排欣赏内容,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优缺点,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辅垫。
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德育渗透 篇12
在“美术星空”这个欣赏课中, 可结合中外的历史来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历史悠久, 有独特成就, 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 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汉唐的陶俑和纪念性雕塑、反映古代人民理想和幻想的佛教雕塑, 外国古代雕塑中的古埃及、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的突出艺术成就, 这些对于美术与文学、音乐、建筑、戏剧的知识都是横向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些优秀的艺术杰作, 让人有美的感受和情的感染, 它们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 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从中去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
在“传统纹样”、“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两课中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 既能领略它的古朴之美又惊叹于它日新月异的神奇变化, 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无穷生命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 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热爱祖国的情感。
现在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都普及开来, 这对于美术老师上好欣赏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网络收集到丰富的资料, 还可制作成课件, 在课堂上边放映边讲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多姿多彩的图片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效果, 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 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且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德育教育,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文学性的语言表述, 介绍给学生一些古今中外他们既感陌生又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 他们一定会很有兴趣去了解。例如, 立体派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印象派的凡?高的《向日葵》;野兽派的马蒂斯的《舞蹈》;抽象派蒙德里安的《红黄蓝和灰的构图》等各流派风格各异的造型语言的名作。让学生理解理效果运用出来的美感效果, 挖掘出他们的想象潜能, 开拓思想的延展, 通过提高欣赏的能力, 达到能将自己的情感自觉地流露到绘画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去, 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 培养出感受美的直觉, 并在这些作品中去发现“真、善、美”。真:即艺术的真实性, 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 最好的艺术来自艺术家对真实生活的反应。善:无私奉献、皈依真理, 公而无私, 感受善和给予善, 获得与人分享的快乐, 大师们的作品都是基于这一精神。美:美代表形式, 因为真和善, 如果不通过美的形式展现出来, 人就不能有所进步, 有所超越。追求美就是追求发展。追求美会给作品中找到真善美, 感受到真善美, 使真善美成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灵产生“善”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在美术欣赏课上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念, 以此引导学生学习美育知识, 拓宽艺术视野。在审美过程中道德与艺术相统一;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吻合, 培养明确的审美标准, 树立审美理想,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拓宽知识视野,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智力发达的审美主体。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使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 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 努力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在欣赏课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之外,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精神的深入挖掘, 在挖掘过程中, 提示其内容, 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审美教育, 使学生增长了辨别美丑的能力, 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推荐阅读: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09-02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08-25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09-22
美术欣赏的理性方法07-31
高中美术欣赏课09-21
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08-08
初中美术欣赏课浅见07-12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07-30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05-26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