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精选11篇)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篇1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材中选编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大师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分析、讲解,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两史一情”等。
所谓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思想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把“礼”放在首位。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观性、静态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美术欣赏正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感知作品的艺术美。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课堂教学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除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面对未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下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的体会谈谈美术欣赏课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欣赏课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中职的美术教材欣赏部分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欣赏这些美术作品,能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中职学生大部分年龄介于十五六岁,正是求知若渴、建立理想、树立信念的关键时段。例如,在课堂上讲《富春山居图》,先谈到作品的来历、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此作品的珍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是中国书画珍品。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象,布局疏密有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再谈作品如何经火烧断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大陆,一部分在解放前流落到台湾。这样学生听后大呼可惜,遗憾之情犹然生起,表现出希望这一优秀作品能够早日合一为
一、完好如初的渴望之情。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让他们知道:他们正肩负着使祖国早日统一、山河一体的重任这样讲课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本来理论较多、容易枯燥的欣赏课,不但使学生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同时也成为他们畅谈理想、抱负的快乐时光,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日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欣赏课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要从小抓起。这个“小”既是小事情也是小时侯。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高职学生正,处在青年期,是更新知识,正确认识自身,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大,犹如一张白绢“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改掉他们这些不良习惯,单以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老师的苦口婆心就显得苍白无力。我发现利用美术欣赏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等。有人说“一部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同样,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也能改变一个人。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培养自身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能够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守纪律,这是一条促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就证明了这一点。漫画《难以忍受》的作者通过夸张、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刻画出到处乱写乱画者的丑态。学生看后捧腹大笑,之后体会到作者的立意,从而意识到自己该如何做,有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用砂纸把画在墙上的字擦掉了。这不能说此人今后就能改掉所有的坏习惯,但最起码这样的课对他们触动很大,也就达到了我们在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欣赏课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
美术作品最能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们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无论是古代的悠久文化,还是近现代的民族抗争、自强奋斗,都描绘得生动详实。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增加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欣赏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时,可介绍我国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唐朝至唐太宗时己经成为东亚的盟主。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惟才适用,慎用刑法,与少数民族通婚;经济上对外贸易繁荣,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往来,多个民族融合。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上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出灿烂的唐文化《步辇图》通过大批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再现了唐太宗如何接见吐蕃族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庄严的历史场面。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是最早反映中国汉藏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学生在对这些历史知识了解的情况下,就会对一个国家以及此国国情有所了解。
美术欣赏教学是理论与实际、教与学的统一。我们不能把美术课变成德育课,单纯“说教”;也不能把“双基”训练课变成单纯的“传艺”,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与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联系在一起,掌握好两者的尺度,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术教学的特点。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篇2
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帮助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提高道德修养。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文化课所占比重相当大,面对文化课学习的压力,每周一节的艺术欣赏课是非常宝贵的。尽管美术欣赏课中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但在教学中,教师要理顺教学思路,把握住课堂灵魂,讲出精彩的环节,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期待着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上好美术课。
美术欣赏课中涉及到的名家作品较多,欣赏部分所占比重大,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媒体能够带来视觉上的直接感受,在制作幻灯片过程中、采用音乐和名画欣赏相结合、和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一些活动等,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建筑艺术和我国现代的优秀作品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书法、摄影、建筑艺术等。在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宝库里,蕴藏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有直观上感受外,提高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升华。
三、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她是一位有丈夫气概的妇女。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她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了创作《流民图》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了自己作品以生命,达到人的精神情感合一。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教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皇甫妍汝.空间设计学科内容研究方向的转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7):102-103.
[2]段翔,张浩,龚静.空间模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6):116.
[3]吴亚生.空间设计创意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学生
中国分类号:G623.75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底蕴、欣赏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和美术水平。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思想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美术作品并没有逐步低落,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更加富含内涵和价值,这主要是音乐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内涵和情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2]。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利于在不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3]。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二)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的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家的优秀思想和人格,进行初中美术德育渗透教学。比如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对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优秀艺术家的思想,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理解和体会艺术家优良的思想品格,感受艺术家以热血和精神所创作的巨作,感受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付出。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思想渗透于美术欣赏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讲解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相珍,赵正阳,张鲁静.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98-101.
[2]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65-168.
[3]刘雅倩.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探索[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04):143-145.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篇4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或歌颂、或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华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我希望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我们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让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习完美术教学大纲使我更加清楚,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是十分必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课中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在学校中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他们已经开始熟悉学校的环境及生活,了解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身边的生活,知道家庭,学校生活的乐趣,对今后的时光充满了向往,激发了小朋友的上进心,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二)工艺课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工艺课中,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在《纸盒游戏》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三)绘画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公物
美术中有许多描写人与自然环境内容的好作品,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5
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谭清武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要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渗透方法。【关键词】小学美术 德育 渗透
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年幼,思想不够成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此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准确地分辨善恶、分辨美丑。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就要合理地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德育作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要德高为范。现在已是大行素质之时,美术课是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教师因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美术教师在课余的时间内要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历史,美术发展概况和作品的历史背景、意义等。这样,在教学时既可以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美术知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美术课程的爱好。在上课之前美术教师重视课前的准备,根据教材的安排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几个学生到讲台前对拖鞋产品进行销售。学生可针对个人设计的拖鞋进行介绍,或者是直接穿上拖鞋进行表演。第四步,购买拖鞋。由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互相的评价,互相欣赏,之后再将小红花粘贴在自己想要购买的拖鞋上。第五步,将班级中学生拖鞋的销售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出销售数量最多的学生,将其评选为最佳的设计师。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开展启发式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就要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规划,进而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抓住教学的关键与重点。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率,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积极地渗透生态保护理念。可为学生播放一些PPT或者图片,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干旱对田地造成的危害、生活垃圾被人们四处丢弃、野生动物如大象等被人们肆意猎杀的画面与情境。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请问同学们,我们是否应该在马路上或者公园中随意乱丢垃圾吗?见到大象被猎杀的情景,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想?假如田地干旱、寸草不生,蔬菜粮食无法生长,那么农民伯伯又将如何生存?我们又能吃什么呢?由此使得学生充分的意识到生态环境遭到人们
对此,教师首先要制定实践步骤:第一步要制定策划书、绘制活动的路线图。第二步是设计调查团的旗帜与标志,制定工艺的广告宣传画以及相关的活动口号等。第三步是设计调查团的帽子以及文化衫,使其可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第四步要合理地设计清洁袋以及清洁筐,以此收集垃圾,并且要充分加强环保节能的设计。第五步,提出“金点子”。即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出帮助家乡建设,使其家乡更加美丽的好点子与有效的措施,并且将这些点子采用绘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如此的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在今后更加注重环保节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建设家乡。
六、完善评价机制,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设计 篇6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学情分析】
教材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的比较欣赏导入,激发小学生猜想、比较的同时,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来源于实物的描摹,小学生从探究玛雅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激发兴趣,体会各国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小学生可以描描画画,并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变成有趣味的画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感知象形文字。
⑵了解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⑶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慧眼识字”活动中,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的特点。
⑵在欣赏讨论中,了解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描摹实物的特点,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
⑶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⑵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⑶培养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国画的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方法】
游戏法,启发式,谈话法,探究体验比较法,展示法。
【课前准备】
1、教具:
象形文字的课件,象形文字的示范画,板书卡片,做画工具: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2、学具:
收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准备创造象形文字的美术工具:纸碟、墨汁、毛笔、调色盒、国画颜料、毛边纸,水桶。
3、环境布置:
准备象形文字的直观感受作品——岩画,布置环境营造文化情景氛围;将学生作品展示板放在美术室,摆好六人为一组的课桌。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
【教学策略】
突出美术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1. 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猜,
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 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的过程
3. 想一想,小朋友是怎样根据象形文字的形状进行想象的?
4.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的?
5.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突出美术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 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 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评价。
1. 想象力丰富。
2. 图形与字义相符。
3. 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猜一猜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他就是“乌龟爷爷”。你
看,他还带了一份礼物,注意观察,就藏在里面,看谁发现了?
⒉出示岩画
①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今天“乌龟爷爷”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有趣的象形文字。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字,为了记录事情,就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
②小结:这个用图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创造了又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
1、学生进行猜图游戏活动。
2、学生看岩画,了解象形文字的来历。
出示课件
1、激发学生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2、学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以及岩画和文字的关系。
二、思辨探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欣赏感悟:
1、了解各国象形文字
同学们,在古时候,象形文字的运用很广泛,你们知道除了中国,其它国家有象形文字吗?老师知道课前有很多同学找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2、“慧眼识字”的游戏
①象形文字有什么特点呢?
②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被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现的象形文字吧!谁来说?
③这些象形文字和我们现在的文字一样吗?为什么?
④小结:原来象形文字有描摹实物的特点。
3、揭示课题
①今天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象形文字的联想”。
②出示课题——板书
4、现场示范
教师边讲边示范。
观察比较:
⒈刚才,老师用几个象形文字组合的完成一幅画。下面欣赏另外几幅画,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联想?
小结:原来是用了重复和排列的方法。
⒉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
⒊同学们,你们都有很好的想法,老师这里有两幅画,哪一幅的构图好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饱满。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2、小组分享交流。
3、学生进行慧眼识字的游戏,并大胆讲述对象形文字特点的看法。
4、学生观看,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意象美。
5、学生参与讨论。
6、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7、个别回答,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8、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展示出现的象形文字
出示板书
出示课题
教师用中国画示范
出示范画
出示课件
让学生了解各国的象形文字。
三、自我构建
(一)课堂作业
造型表现:
⒈出示作业要求。
将象形文字联想成一幅画:构图饱满、富有创意。
⒉学生创作活动。
⒊各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上。 学生在参与尝试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二)欣赏评价
欣赏评价:
⒈同学们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学生发言。
1、欣赏各小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学生充分评议。
出示展板
通过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总结提炼:
⒈在生活中,象形文字还可以美化我们身边哪些物品?
⒉老师也找了一些用象形文字美化的生活用品,请欣赏。
⒊老师还找了一幅画,谁来猜?
—这是奥运会的会徽,这个文字象是一个“人”字,又象是一个“京”,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
⒋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向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学生分小组,联系生活举例回答。
出示课件
1、学生感知象形文字与生活中的关系。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人文艺术的熏陶。
3、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的联想
象形文字的特点 描摹实物
【教学反思】
1、采用游戏激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象形文字的兴趣,从而掌握象形文字的特点。
2、通过演示趣味性冲击力极强的视觉形象课件,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3、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欣赏用中国画,表现象形文字的意象美。
4、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象形文字。
5、学生探讨作业的表现方法。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画面。
谈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较小而兴趣较大的一门学科, 如果将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 是切实可行的, 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强调人人参与活动, 人人健康发展。“在各种素质中,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要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 空洞的说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此,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 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要思想。
一、营造情感氛围, 优化导入艺术
成功的导语是美好的开端, 美而生赞生疑,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艺术, 就可以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 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 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如七年级下册《静物写生》中, 绘画构图常识是其重难点。由于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掌握, 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狠下功夫,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想办法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导入艺术的。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图片, 然后引导:这是同学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感想是什么?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并七嘴八舌地发言, 有的说应以五壮士为榜样, 刻苦学习, 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有的……教师便抓住时机, 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思考:画家是怎样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场面布置在画面中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构图形式?若改成其它的形式可以吗?为什么?于是, 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迅速发现其构图形式像座山, 即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更有向上冲引的角, 具有永远向上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蕴含着中国革命必胜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构图在这幅画面中的准确运用, 突出重点,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和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探究知识重点, 美化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 调查研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学生差异, 满足不同的需要, 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注重课内外结合, 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 教学环境的美化, 除运用常规教学法以外, 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副画时, 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 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 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 教师参与其中, 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 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像邓景润那样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世界著名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 如果不坚持画鸡蛋, 勤学苦练基本功, 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 从国内到国外, 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 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 接纳他人的观点, 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 乱中有序”的状态, 既不要过分放任, 也不过分严肃, 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激励知识创新, 升华教学思想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创新取向和创新目标意识,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一) 在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创新教育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以七年级下册的《面具》为例, 通过教师的指导欣赏, 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 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国外脸谱艺术材料来进行对比观察, 以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八年级上册《电脑美术设计与欣赏》和《策划艺术》、《生活与设计》等造型工艺课中, 教师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相结合, 撞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加强审美体验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 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 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 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 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 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 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 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 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三) 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 启发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的情感
如在老师的带领下,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锻炼, 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内在美和外在美, 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强和深入,美术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显现。美术教学除了使学生能够获得所应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必备的审美能力外,它还能以自身的审美性、愉悦性调剂学校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同样,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德育因素的渗透,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科的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爱国主义这条主线,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是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教材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深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民族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教育,影响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根据内容进行美育
目前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风景题材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欣赏图片,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自己发现家乡的特色,召唤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山河草木。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工风景,无不透露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悠久历史与能工巧匠的卓越智慧,从中培养学生对自身中华民族血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自信、自尊的民族优越感。
二、贴近时代,欣赏优秀作品蕴含的思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也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在做人、绘画、雕塑上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可以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如范曾,他为了弘扬祖国文化,为了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几番义卖捐款,一掷万金。可是,谁知他当年的艰辛呐!在那举国度荒的年月,每天仅以三毛钱供三餐之用,后因常年伏案苦作,以至胸骨和脊柱变形。但是,范曾的精神,当属“中国的脊梁”一类人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祖国造就的,是一代艺术大师培养的,是范曾本人刻苦磨砺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作品之外的东西,学生会被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感染,并对照他们,警示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耐劳,刻苦磨砺。
三、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
美术课上,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废旧画报、挂历、易拉罐等制作的小工艺品装点教室、校园,这样不仅优化了育人环境,美化了生活,而且达到了使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的效果。这种“化腐朽为神奇”,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我校组织百人画画,倡导人们加强环境意识。一位学生画了一只美丽的小鸟,经过滚滚浓烟,羽毛变成黑色,张开大嘴发出哀鸣。画面上反映出来的强烈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是多么可贵啊!
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教育契机的随机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融入了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拼搏奋斗的憧憬,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意义又是深远的。
5五年级美术上册德育渗透计划 篇9
美术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从美术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课型等方面,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形地体现在美术教育中。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相信美术教育中美的内容和形式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让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能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我们努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利用课堂教学与教材,选择合适的时机穿插德育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教学生学画的同时,除了引导他们识别色彩的冷暖倾向,用合适的冷暖色表现主题,还要联系实际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品德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又如工艺美术课中,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2.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创设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由作画,进而激发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其次,在授课中应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唤起他们的作画兴趣,以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第四,作为辅导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相互信赖,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乐意向教师靠拢,与教师真诚相处,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与指导。
3.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⑴ 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⑵ 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
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激发。当作品完成之后,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的荣誉感。而且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集体观念的建立、合作态度的培养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⑶ 在实践活动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实践活动能使美术教学更具育人功能。我们抓住如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契机,适时推进情感教育。既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沟通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
4.在评价环节渗透德育,我们从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对作品的评价方式两方面入手。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论文摘要:
美术课作为德育教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美术教学
德育渗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如此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将德育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使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去,用各学科的知识去吸引、影响、教育学生。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美术教育的特有功能,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堂是进行美术教育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与德育好像不沾边,但是在美术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引导,来渗透德育。那天我刚走进一(2)班教室,小军就在不停地说:“老师,课代表有没有能力,没有能力别当,发个书都不会发。”我看了看课代表,她低着头,等着挨我批评。我问班里的学生到底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班主任给他们调换了座位,上次编的书号,这次打乱了顺序,所以这次发书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又问老师是怎么调换座位的呢?学生们说:“老师,一组和五组的这两个同学不变,其他同学都是整组调换的,后面有个别调换的。”了解到情况以后,我又说:“同学们,那你们怎么帮助课代表解决这件事情呢?”这时,有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让课代表上前叫号,叫到谁,谁就上去领书。”还有的说:“老师还可以和班主任商量,每次换座位的时候,能不能只整组调换,不改变其他的位置,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还有的说:“调座位也没关系,就是课代表累一些,在上每次课的时候,课代表都重新给同学们编号就是了。”我点了点头,看了看课代表,高兴地说:“看,咱们班这才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班里同学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帮着解决。”这时,小军站起来,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全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时一味的批评,反而适得其反,使矛盾激化。如果换一种角度,用潜移默化的行动去感悟,也许会认识更深刻一些。
二、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
当我们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提出两个教学目标时,就增加教学的难度,复合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措施切实保障这个教学实践的进行。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坚持双效教育的目标。其次,注意美术教学和德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后,除美术课堂教学外,与校园艺术化工程相结合,在艺术化、美术化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比如,在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国画、年画、雕塑、建筑等。祖国珍贵的美术宝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如在欣赏《中国水墨》、《中国古建筑群》、《民间剪纸》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传统艺术,唤起他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节欣赏课让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还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大型油画作品《格尔尼卡》体现了爱国、宣传和平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也起到了教育的意义。
三、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合作学习,综合探究已成为美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合作,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或共同研究一个问题。从而都能够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谦让、互帮互助,从中学到互助、互勉、互爱的良好品质。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收到了德育渗透。如:在进行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每组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又互相合作完成版画的印刷,没有互相合作,版画的印刷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的时候,那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让后我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美术作品,说一说你喜欢的版画作品,并说明理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实践”活动,有意识的渗透德育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美术学科应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各种教育。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德育渗透;美术教学;欣赏;教学活动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想上美术,甚至讨厌美术,因为老师没有重视美术教学,只是照本宣科的上课。实际上,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绘画技能,更要努力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德育是广泛的,它包括社区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德育教育贯彻学生一生的学习中,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说准确的就是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应该从美术教学中以下几点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在美术欣赏中德育渗透
美术欣赏课几乎是每一堂美术课必须学习的,老一辈的艺术家为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我们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油画、中国画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艺术风格多样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学习了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就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场面展现的很宏观,画家在画面中心表现了毛主席的侧面形象,而把他身后众多的领导人物集中在画面的左侧一小幅范围内。画面的近景是天安门城楼一角,红色大柱排列在左边,右边的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是画家的一种高度的爱国情操,同时也告诉在做的高中生们一个深刻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这是画家可以在自己主题思想里决定的,他在一丝不苟的写实描绘,对新中国成立这一震撼世界历史的再现,更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锦前程和无限生机。
2、在美術绘画中德育渗透。多彩的人生是我们的绘画源泉,在我们熟悉的人和事物中如果不用心去观察,去学习,你不会体会到学习美术的意义,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要学会相关了解,相互合作,所以要关注身边的你我他,我们需要仔细的观察周边的人和事,高中生是青少年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心理的发展具有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等特点,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体会和实践。在绘画里,我们会看到每个人的五官形状、额角的宽窄等造成了各自外貌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我们认识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试着去了解他们、描绘他们,会让我们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比如一个高中生用心记下了妈妈给他织毛衣的瞬间,并用线描的形式记录了这一瞬间,感觉到妈妈的爱是那么的温暖。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爱,使学生的德育品质更和谐健康的发展。
3、在临摹中感受的德育渗透。临摹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体验画家作品中各自不同程度艺术表达方式,来学会观察并激发高中生自身的表现力,每一幅画能够打动我们,必然都会引发我们心灵的触动和喜爱,所以我们不妨临摹一下自己喜欢的作品。例如我们看到凡·高临摹的作品与米勒的原画对比,就会发现临摹真的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当临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改变后,就会从学习的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的行为,所产生的作品就叫做变体画。而这样的临摹就是直接与大师作品进行最真挚的对话。让我们再现他们当时的心境与处境,不管是悲是喜,都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所以用心去临摹,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心理、情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当前,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找到很多当前环境污染状况的资料,并将资料图片在校园里展出,然后呼吁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设计或创作环境保护题材的画作。让学生为了现在恶劣的环境而个个充当保护大自然的能手。大家都积极参与,在这个集体主义教育中,就是让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的参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识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
5、在美术外出写生中的德育渗透。十六七岁正是好动,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我们选择用刚劲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记录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教师们会组织我们外出写生观察生活。通过美术教学写生,让学生认真体会到大自然中的美景和很多美好的事物,感受美、创造美。教师要做到让美术学习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多想,多观察,多创作。通过对每条街道和小巷的调查,了解,用写生、默写或融入其他绘画手法表达自己获得的认识,也让学生了解社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为了家乡的未来更加的努力学习,自觉教育,从而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教育。
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美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和体例安排上,加强了内容的衔接,完善了课程的结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突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美术教学体现了更为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兼顾了世界的多元化。高中阶段的美术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美术的鉴赏力、创造力的过程,尤其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上,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情感;有振兴中华,建设好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自我能力,懂文明礼貌,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困难,更好的培养高中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肖淑云.高中美术教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 贾松志.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陆殷.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推荐阅读:
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09-06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10-21
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9-30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10-04
高中美术欣赏课09-21
初中美术欣赏课浅见07-12
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07-30
美术欣赏课的开展08-19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05-26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