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2024-08-08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精选4篇)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1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一)

2020年6月20日,10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9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我校于x月x日进行了组织学习。该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管理监督,着力推动政务处罚的规范化、法治化。

政务处罚法把所有公职人员全面纳入政务处罚的范围,消除死角和盲区,做到公权利行使到哪里,法律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政务处罚就覆盖到哪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向纵深发展,让公职人员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成为中坚气力,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务处罚法本着“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对调查取证、作出处罚决定、处罚决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确保政务处罚的原则不放松、标准不下降、结果不偏离。为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务处罚法对复审、复核后需撤消或变更原政务处罚决定的情形进行明确,对处罚决定被撤消的公职人员的补救途径提出操作办法,既保护法律实行的权威性和政务处罚的严肃性,又充分体现对公职人员人权的尊重。通过规范操作流程,重视实事求是,做到宽严相济,确保政务处罚在法治轨道上操作规范、运行有序。

政务处罚法坚持事由法定的原则,对现有关于处罚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整理,着力对各类公职人员科学、统-地设置处罚的情形。参考党纪处罚条例的处 分幅度,根据行动的轻重程度规定相应的处罚档次,同时明确从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罚等规则,为实行政务处罚提供法律根据。

政务处罚法规定,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对公职人员实行政务处罚。1方面,监察关应当依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背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罚。另-方面,任免机关、单位应当依照管理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监督,依法给予背法的公取人员处罚。为明确监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明晰两类处罚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务处罚法对两类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和应承当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催促两类主体进1步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地依法实行相应职责,构成教育公职人员的协力,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履行,处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只有严格履行政务处罚法,遵守政务处罚的标准尺度,规范政务处罚的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政务处罚法的教育作用。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已由第10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9次会议于2020年6月20日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政务处罚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使政务处罚匹配党纪处罚、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背法行动的周密法网。

健身我们要明确健身哪些部位,健身多久比较有效果,怎样健身比较公道等问题,而公职人员政务处罚法对公职人员根据哪些行动肯定处罚等级、影响期多久、事件调查定性程序和原则等做了详细规定,也是为建设公道正直的公职人员队伍保驾护航。

“练哪里”,明确政务处罚对象和行动。健身,我们要先斟酌清楚,这次健身是要练哪一个部位。而公职人员处罚法也需要明确政务处罚对象和处罚行动,如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等6类人员;政务处罚有6种,其中可以从轻或减轻给予政务处罚的有7种情形,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罚的有7种情形等。处罚对象和处罚行动就是政务处罚法的基础和根本,正是由于明确了“力的作用点”,才能将作用力变得有效。

“练多久”,肯定政务处罚时间和目的。健身,我们需要斟酌的问题是要练成甚么样,要练多久能到达预期的效果。而政务处罚法也是1样,政务处罚目的其实不是要单纯处罚,而是以惩戒的情势进行教育。处罚以背法背规严重程度肯定影响期就是以严重性和危害性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化,如正告处罚为6个月、记过处罚为12个月等。以目标为导向,以处罚行动和处罚时间为主要手段,保障对公职人员进行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化。

“怎样练”,严格政务处罚程序和要求。健身,我们要了解清楚健身方法,如何公道健身才能到达良好的健身效果。而政务处罚法中也明晰了政务处罚原则和程序,并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纪律和要求。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背规定处置问题线索、违背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等11类行动。严格处罚程序,并细化处罚流程才能让背法背规行动“无缝可钻”,强调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纪律要求才能让执法“公平公正”,从而切实做到真管、真查、真处罚,建设出风格良好、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公职人员队伍。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三)

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可以说有着其必要性。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是加强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公职人员也就是指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务人员,毋庸置疑他们手中都掌握着一定权力。曾经有人将到过,权力加欲望加机会就等于腐败。公权力一旦为私,就会损坏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就会滋生腐败问题。《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就是从法律上为公职人员上了一道“紧箍咒”。这必然将对当前的腐败行为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更好地同党内纪律法规衔接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不断推进行政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主体和社会公民更渴望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真正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可以说就是在为我们的公职人员开出负面清单,引导公职人员加快向服务型人员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主体和社会公众,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制定,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公职人员队伍是党领导和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强不强、纪律严不严,直接关系到社会各项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我们的目标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选择我们、信任我们、支持我们的原因。如果公职人员队伍建设不够牢固,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削弱我们的群众基础,最终威胁到我们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2

学习培训测试题

(撒哈拉秀才◇精心拟制

2020.07.11)

姓名:

部门:

分数:

备注:含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共39题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

条。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3.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

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对其政务处分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6.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

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7.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情节严重的,予以。

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

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

1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

起施行。

A.2020年1月1日

B.2020年6月30日

C.2020年7月1日

D.2020年12月30日

2.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制定本法。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监察机关

B.纪委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4.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

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严重的处分是。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6.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

A.降级或者撤职

B.撤职或者开除

C.严重警告或记大过

D.立案或移送司法机关

7.根据政务处分期间的规定,警告的期间为。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8.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

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党管干部

B.惩戒与教育相结合C.宽严相济

D.党委决策

9.根据规定,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

A.晋升职务

B.继续履行职责

C.出境、辞去公职

D.申请复审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

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5题,计30分)

1.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2.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4.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10.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1.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2.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3.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撤职。

14.公职人员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七章、六十八条

2.法定事由

3.2

4.48

5.警告、记过、记大过

6.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7.开除

8.薪酬待遇等级

9.违法事实

10.罢免、撤销

二、选择题

1-5:C

D

A

B

D

6-10:B

C

A

C

D

三、判断题

1.√

2.ⅹ

解析:12个月

3.ⅹ

解析:作出之日

4.√

5.ⅹ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ⅹ

解析: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ⅹ

解析: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

9.ⅹ

解析: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10.√

11.√

12.√

13.ⅹ

解析:最重处分是开除

14.√

15.ⅹ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四、简答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答:(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3

法是治国的标尺,是规范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2020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该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从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为建设一支廉洁、忠诚、公平公正、有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作出了铺垫和保障。这部法律规范了处分的对象、处分的种类、处分的主体、处分的程序,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

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只有真正执行落到实处,法律才富有生命力,才能起到权威性作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目的在于教育、警示,是为了使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和增强依法用权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公职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做到心中有法,依法办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处分的对象,上到党政机关公务员,下到村干部等各类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覆盖范围广,对所有违纪违法公职人员坚决给予处分,坚决打击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处分种类分

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明确了各种违纪行为的处分主体和处分结果。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也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同时在执行处分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事实的情节发展而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比如有些主动承担错误,自觉坦白自己的过失等,就可以适当处分进行批评教育,让其改过自新。我们要做到一切程序合法化,规范化,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020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心得体会 篇4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监察机关的政务处分工作,促进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简称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职人员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在国家有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法律出台前,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被调查的公职人员的具体身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对违法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第三条 监察机关实施政务处分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1 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

第四条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第五条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第六条 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可以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期间、政务处分适用规则,可以根据被调查的公职人员的具体身份等情况,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和规章。第七条 公职人员中的中共党员严重违犯党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由党组织先做出党纪处分决定,并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政务处分后,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非中共党员的公职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先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政务处分,再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公职人员中的中共党员先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监察机关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第八条 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中的中共党员给予政务处分,一般应当与党纪处分的轻重程度相匹配。其中,受到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的,如果担任公职,应当依法给予其撤职等政务处分。严重违犯党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公职人员必须依法开除公职。

第九条 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国有企业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或者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受国家机关3 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法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

(二)依据本规定第三条有关法规采取警示谈话、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

对前款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下列监察建议:

(一)取消当选资格或者担任相应职务资格;

(二)调离岗位、降职、免职、罢免。上述处理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第十条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行为的,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经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机关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

处分解除后,受处分的公职人员不再受原处分影响。受到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的,处分解除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十一条 对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由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作出决定。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履行有关手续:

(一)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由监察机关依法作出处分决定。

(二)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政协全体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免去其职务后,再由监察机关依法作出处分决定。

(三)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务处分,应当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通报。

(四)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给予责令辞职等处理的,由县级监察机关向其所在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上级管理单位(机构)提出建议。

第十二条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监察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被调查的公职人员在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监察机关应当在立案决定书中写明上述要求,并告知被调查人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监察机关经过调查、审理,决定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或者免予处分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职人员,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被调查的公职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二)按照处分决定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后,作出对该公职人员给予处分或者免予处分的决定;

(三)印发政务处分决定;

(四)将政务处分决定送达受处分人和所在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五)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相应变更手续;

(六)将政务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公职人员的档案。政务处分决定的内容和生效日期,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给予开除以外政务处分的,应当在处分决定中写明处分期间。

第十四条 监察机关对本级党委管理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除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送达受处分人所在单位执行外,还应当根据受处分人的具体身份函告相应的机关或者群团组织等单位。受处分人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同时函告本级党委统战部以及相应的民主党派机关或者相关单位。

第十五条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处分后,其本人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递管理。

第十六条 对公职人员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的复审、复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办理。变更、撤销政务处分的情形和法律后果,根据受处分的公职人员的具体身份,依照或者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对公职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据或者参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对其作出通报批评、诫勉、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等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降职、免职等问责建议。第十八条 有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公职人员,在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退休的,不再给予处分;监察机关可以对其立案调查,依法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有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公职人员,在监察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辞去公职或者死亡的,不再给予处分,但是监察机关可以立案调查,对其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的财物,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处理。

第十九条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的,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履行主体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规定,对公职人员给予处分。

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已经给予政务处分的,任免机关、单位不再给予处分;任免机关、单位已经给予处分的,监察机关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第二十条 下级监察机关根据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定管辖决定,对不属于本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立案调9 查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交有处分权的监察机关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或者交由其任免机关、单位给予处分。

第二十一条 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的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违法取得的财物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予以退还;属于国家财产以及不应当退还或者无法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下一篇:作文未来的书包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