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2024-06-01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精选8篇)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1

核心提示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慎重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市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带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非常活跃。但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这势必造成利益联结松散、纠纷矛盾增多、流转市场扩展困难的矛盾,最根本的还在于对加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土地流转和农民利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止非法的不规范的流转行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路径。具体来说,要在下面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持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总的指导思想。要从发展现代农业着眼,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手,从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着力,把思想认识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形态中解放出来,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解放出来,把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作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坚持以市场农业为导向,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增强流转主体动力为切入点,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努力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二、坚持原则,稳步推进。一是必须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由农民自由选择是否流转、采取何种方式流转。对一些暂不愿意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做好过细工作的前提下,可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避免因少数农户而影响流转土地的集中连片开发。二是必须坚持“稳制活田”和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的原则。坚持土地权属不变和土地农业生产用途不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方不得擅自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不得进行掠夺性的生产经营。

三、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坚持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搭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市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站,向县、乡两级配备农村土地流转网络软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发布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信息,形成市、县、乡镇三级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服务平台这个媒介,着力帮助实现供与求的有效对接,不断破解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难题,从而实现农村土地大范围大规模的流转。

四、积极引导,加大扶持。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根据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实行以农业产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资产产权入股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资产合作社,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重点推动

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流转形式,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由资源变资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优化配置。

五、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坚持用城乡统筹方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进一步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覆盖农村。在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业灾害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民生活养老保障试点工作,将农民生活养老保障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剥离出来;为解决农村土地融资难的问题,要着手研究整合部分财政资金建立农业投资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机构和企业提供抵押、担保,建立农村土地融资机制;可以通过农民以承包土地换社会保险和就业、以农户宅基地换城市住房的办法,逐步转移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实现农村土地公司化运作,达到土地规模经营的目的。

六、完善法规,规范管理。土地流转工作涉及农民利益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出现矛盾和问题可依法解决。矛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主体——农民利益保护问题。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基本原则,规范现行农用地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尤其要注重对法律上未予确认和规范的流转形式、流转程序、管理与服务和争议问题的解决,确保农民“三个不失”(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确保不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确保农民增收。二是土地规模流转过程中城乡同地不同权的问题。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益是有限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配套建设需要使用土地时,必须要依法申请国有土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的,因此对流转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要按流转面积,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有关手续等。只有完善法规、规范管理,土地流转才能健康有序进行,农业现代化才能加快推进。

编辑:黄琛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2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以永州为例, 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于2005年开始, 2006年完成。截止2010年底, 全市承包土地的农户达到123.25万户, 占全市136.9万农户的90%, 承包耕地357.45万亩, 占全市耕地总面职92.4%。

据统计, 到2010年度全市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108.3万亩, 流转农户47.2万户, 分别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0.3%和承包耕地农户的38.3%。其中较大规模流转的面积30.68万亩, 流转农户13万户, 分别占土地流转面积2 8.3%和流转农户的3 3.9%。从整体看, 目前永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流转对象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市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象主要有企事业单位、客商、农业大户和农民。据调查, 全市流转面积中85%的耕地流转到农户手里, 还有15%的耕地流转到企事业单位、客商和农业大户。如零陵区梳子铺镇2010年耕地流转面积1万多亩, 涉及农户4000多户, 有95%的流转在本村本组的农民中。这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 外商和单位不愿投入资金搞开发, 再加上农民对外来承包户不放心, 怕中途毁约和一走了之, 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者造成损失。

2、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由于土地流转, 使农民自愿地将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 使那些经营有方, 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民和集体获得了相应的土地。促进全市土地规模经营的面积扩大。近年来全市共引导30.6万亩农田、28.8万亩旱土、田荒地向种植能手和大户流转, 解决了“有人无田种, 有田无人种, 多种不能, 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如祁阳县2008年耕地流转面积约12.5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20.49%, 2009年耕地流转面积约15.3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25.08%, 2010年耕地流转面积约19.6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32.13%。

3、流转用途日趋纵深化。随着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农村流转耕地用途开始向纵深化发展。在全市流转耕地中, 江永县有50%的流转地用于种植香柚, 道县有30%的流转地用于种植柑桔, 其它县区的流转地90%以种优质稻为主, 少部分种植葡萄、草莓、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

4、流转价格日趋市场化。永州市土地流转基本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由于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 永州的土地流转已步入一个市场化的运作轨道。宁远县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该县的烟田流转价格已由过去的100元/亩左右, 提高到400-500元/亩不等的租价, 使出租农户提高了收益, 使土地流转走向了市场化。

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由于土地流转还处于探索阶段, 受思想观念以及流转环境的影响。全市的土地流转仍处于较低层次的、范围较窄的、规模较小的、层次不规范的状态, 还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户间转包的多, 租赁、转让、拍卖等流转形式少。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 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不少, 大都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即使农户签订了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 导致土地出租方收益普遍偏低, 土地转让、拍卖等流转形式发展缓慢。目前全市除了承包大户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土地流转外, 小于10亩以下或亲属之间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以口头协议为准, 加之镇村没有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缺乏指导和服务。土地流转价格、期限等事宜流转由双方直接商谈, 乡村没有明确流转的价格, 土地的租金普遍偏低, 一般在150元/亩左右, 有的亲朋好友、邻里间的转包甚至是无偿的, 土地的合理价值没有显现。祁阳县流转租金100-200元/亩, 零陵区流转租金50-100斤/亩稻谷。这种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即埋下了纠纷隐患, 又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较小, 期限较短。大都在一般农户间流转的多, 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目前永州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乡、本村村民之间, 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 向企业、专业合作社及镇外、村外人员流转少。在零陵区和宁远县四个村统计, 每宗5亩以内的占68%, 10亩以内的占22%, 10亩以上的只有105户。全市土地流转期在5年以下的土地面积有87万亩, 涉及流出农户达38.3万户, 分别占总流转面积的8 0%和总流转总农户数的81%;流转期在5年以上的面积为21.3万亩, 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20%和流转总农户数的19%。如零陵区梳子铺镇2010年耕地流转面积1万多亩, 涉及农户4000多户, 有95%的流转在本村本组的农户中。这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 外商和单位不愿投入资金搞开发, 再加上农民对外来承包户不放心, 怕中途毁约和一走了之, 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者造成损失。

三是土地流转用途较单一。在流转土地中的种粮的多, 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的少。零陵区2010年耕地流转面积10.3万亩, 其中种植粮食作物的达10.15万亩, 占98%以上, 而用于发展特色、高效、生态产业的不足2%。如零陵区邮亭圩镇有耕地面积6.77万亩, 流转面积为1.86万亩, 其中1.36万亩种优质稻, 还有0.5万亩种蔬菜和其它农作物。

四是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 土地流转比重高于经济较落后的地方, 城郊的土地流转比边远乡村多, 经济作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流转相对较高, 而种粮区零星分散的地方, 流转条件低。如宁远烤烟大镇仁和、柏家坪比零陵区产粮大镇接履桥的土地流转高出60%。

三、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土地流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如何科学、稳步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 广泛宣传, 加大法律政策的普及力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 离不开政策引导。要科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必须与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目前农村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思想上观念陈旧, 对土地承包权流转的认识不足。因些, 一要切实加大《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要加大典型引导力度, 乡镇和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外出创业有成人员和种田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使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从而改变农民的“恋土”情结, 转变思想观念, 投身非农产业, 加快土地流转。

(二) 因地制宜,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一是要创新流转参与机制。按照“政府引导, 法人投资, 企业经营, 产业化开发”的思想, 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 使土地更多地流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 不断拓展土地流转的渠道。二是完善已有的流转项目。目前在永州最大的问题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因此, 我们要对已流转和准备流转的土地, 区分不同情况, 建立收益调整递增机制, 保障流转农户长期增收。三是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采取折价入股的办法, 组建多元入股的土地合作社。这种入股农民可以按股每年分红, 保护和发展农民权益, 减轻农业发展的成本, 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土地流转市场化的空间

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流转成果, 根本出路在于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要鼓励有能力的农民把承包的土地要“舍得”流转出去, 有舍才有得, 能舍才能得, 摆脱那一亩几分地的束缚, 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使农村劳动力能够自由选择职业, 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流动, 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进而建立稳定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二是鼓励扶持农民创业。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村市场经济方式中解放出来, 从固定在小量承包土地上解放出来, 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生产空间。三是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 搞好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法律服务和组织管理, 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实质性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 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 挣到钱, 留得住, 使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 离开农村, 向城市转移, 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然条件和有效空间。

(四) 完善体系建设, 营造有益于土流转的社会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监管体系。组织体系。县区、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和职能, 理顺上下关系, 健全管理队伍, 认真负担起农用土地流转的服务、管理和监督责任。二是组建农用土地资产经营公司或土地流转交易所, 专门负责农民土地资产经营, 实现土地流转保值增值。这个组织是在遵守土地法规的前提下, 从土地委托者的利益出发, 根据国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土地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农用土地进行投资经营活动, 使其保持增值, 并对活动效果承当责任。它的建立, 即可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行为, 扩大流转范围, 提高产出效益, 又可有效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价问题。建议书政府由农办经管处牵头, 进行创立农用土地经营公司或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所的可行性论证, 制定章程, 选择试点, 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工作。三建立土地纠纷仲裁机构。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扩大, 土地纠纷问题开始多起来, 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法规, 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包括土地流转的时间、形式、签约、履约等方面进行规范;其次是尽快建立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机构, 出台机构的章程、人员的配备、仲裁行为规范等有关事项的行政法规。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地应将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统一纳入社保, 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因征地和租用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从而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障功能。把长期以来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作为唯一社会保障的现象转向依靠基金式的社会保险和保障上来, 解除农民“离土”后的后顾之忧, 使农民放心、安心将土地流转出来, 推进土地科学、合理流转。

参考文献

[1]、谭慧玲.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的几点思考[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

[2]、王亚红, 李富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3]、姚启高.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五河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蚌埠党校学报, 2009, (02) .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面对“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能极大地解决土地季节性抛荒的难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而且还能极大地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对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看,存在流转手续不够规范、流转方式随意性、土地功能受到破坏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宣传、规范管理、稳定完善、创新服务势在必行。

一、基本情况

我县行政区划面积2210.3平方公里,其中湘江平原占22.23%,溪谷平原占8.65%,岗地面积占23.36%,丘陵面积占20.222%,低山面积占13.77%,中山面积占31.77%,土地格局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现有 16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506个村,36个居委会,4787个村民小组,农业户数 13.7万户,家庭承包农户13万户,农业人口 52.5万人。我县于1994年开展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工作,1998年进行了一次完善,2002年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又对全县土地延包工作进行了完善,将国家征用土地面积、水毁地面积予以了核减,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行了换发,2006年再一次对全县土地延包后续工作进行了完善。据统计,全县农民承包地块达66万块,承包面积45万亩,签订承包合同13.4万份,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3.4万本,均按要求做到了“四到户”。现有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263.9万亩,其中耕地51.3万亩,林地196.9万亩,水面2.9万亩,园地12.3万亩,其他农用地0.5万亩。耕地中有水田45.6万亩,旱土5.7万亩。2008年,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10.26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7.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42%,比2006年增长1.5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农户数3.55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农户总数的27.3%,比2006年增长1.4倍。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份数0.79万份,占流转数的22.25%。

二、流转形式与特点

(一)流转的形式

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入股及其他等几种形式。

一是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据调查统计,全县通过转包形式流转耕地面积4.21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6.89%。

二是租赁,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租赁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租赁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据调查统计,全县通过租赁流转耕地面积0.59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7.97%。

三是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通过转让流转耕地面积1.03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13.92%。

四是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通过互换流转耕地面积1.25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16.89%。

五是入股,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种形式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据调查统计,全县入股耕地面积仅500余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0.68%。

六是其他形式。据调查统计,全县通过其他形式流转耕地2700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3.65%。

(二)流转的特点

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特点有五个方面。

一是流转过程自发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且大多数是承包人和转包者双方之间的自发性流转。据调查统计,我县由农户自发流转的面积为8.65万亩,占流转面积总数84.3 %;自发流转的农户数为2.89万户,占流转农户总数的81.4%。

二是流转方式随意性。农村土地转出方和受让方流转关系的建立主要是口头方式约定。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是代耕代种,没有签订流转合同。全县签订流转合同数仅为0.79万份,已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为2.73万亩,分别占总数22.25%和26.6%。已签订流转合同协议的基本属于外来租赁专业大户和企业等。

三是流转期限短期性。据调查统计,全县大多数农村土地流转期限短。全县耕地流转期限在1年以下和1~5年的分别达3.8万亩和3.2万亩,分别占51.35%和43.24%,合计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94.6%;而流转期限5-10年的仅有0.2万亩,10年以上的仅有0.2万亩,分别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2.7%和2.7%。

四是流转主体多元化。以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流转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但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农村大面积集中连片租赁农民的承包土地,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据统计,全县流转给企业和专业大户(10亩以上)经营的土地面积达3.63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5.38%。

五是流转用途单一性。目前,全县流转土地的用途基本用于发展种植业。主要是用于种植粮食、蔬菜、西瓜、花卉苗木、烤烟、水果和中药材等,约占流转土地的90%以上,只有少数用于发展牧畜、家禽养殖等。

六是流转价款差额大。不同流转方式、不同作物的流转金支付差额较大。农民转包、代耕代种的,一般没有支付流转金,租赁、转让、互换的,虽然支付了流转金,但因区域与土地性质不同而价款差别较大,仅耕地每年每亩价款差距就达60-200元。

三、存在问题

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虽然已逐步规范,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流转手续不够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私下流转的多,组织流转的少;转包、出租或代耕的多,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文字协议少。大部分农户与农户之间只是口头约定,有的农户在转让时也不通过发包方,有的虽签订了书面流转合同,但也存在着合同形式不规范,条款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对于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承包土地上附着物处置、有偿转让价款以及土地被征用后的承租户损失补偿等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流转纠纷时有产生。

二是流转服务严重缺位。由于目前没有规范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流转市场和服务机构,造成农村土地承包信息不对称,存在“要转的转不出,要租的租不到”,一方面难以为土地流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容易发生土地重复流转,而因此形成纠纷,却只能调解,不能调处结案,难以有效维护受损户的合法权益。

三是土地功能受到破坏。少数土地流转发生后,由于经营者缺乏对土地的保护意识,有的为提高短期效益,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的改变土地功能;有的甚至以流转名义,进行违规建房等,使土地难以复耕。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进行土地流转。一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等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有关流转政策。同时加大对流转典型的宣传引导,推介成功经验,让农民看到流转带来的规模效益,引导群众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引导群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大胆探索和创新流转新方式、新途径,走“先扶持引导,后规范发展”的路子,促进土地由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的流转。二要加强土地流转软硬环境的建设,疏通流通环节,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真正让流出、流入户都有想头、有干头。

二是规范管理,强化指导,保障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一要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流转规范管理工作机制和规程,依法加强流转登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提高合同签约率,凡1年以上的流转,要指导流转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订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的形式、用途、补偿、期限与违约责任等。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对变更土地承包关系的流转地,及时由经营管理部门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二要建立流转信息网络。以乡、村、组为单位,全面统计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供需情况等信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采集系统和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流转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三要切实加大《合同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双方的履约行为。加大流转纠纷调处力度,有效地解决流转纠纷,促进流转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三是稳定完善,畅通渠道,提高土地流转规模。一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紧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流转的主体与客体都吃下“定心丸”,为稳定流转奠定基础。二要大力支持发展种养大户。各级财政要加大农业资金投放力度,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对利用流转搞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的种养大户要优先投放农业产业和综合开发等资金,支持种养大户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引进,扩大流转需求。三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规模经营,带动流转发展。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4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能打破农户经营小规模的地块分散、规模不经济的格局,又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机制,对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从总体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流转方式多样化。从蓟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看,已呈现出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截止2007年底,转包21951.3亩,涉及7384户;转让1979.09亩,涉及594户;互换545.87亩,涉及276户;出租3620.5亩,涉及1890户;入股经营163亩,涉及178户;其他方式流转7809.95亩,涉及3425户。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为今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随着蓟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和流转农户的数量分别比五年前的2002年增长了57.8%和74.9%。

(三)流转势头较为强劲。一方面,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落实,农民拥有了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不仅吃上了长效定心丸,而且也增强了流转意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多数从事二、三产业农户的自发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所认识。可见,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势头依然比较强劲。

(四)流转方向更加明确。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力度的不断加大,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乡(镇)村两级紧紧围绕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先后建成了优质蔬菜带、苗木花卉带、畜禽养殖等各类专业小区,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而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几年来,全县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先后建成畜禽养殖、蔬菜设施等各类专业小区30余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转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尽管蓟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识得到了增强,签订的流转合同逐渐增多,但流转行为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口头协议占应签字的一半以上,有的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也不够明确;农户自行流转的大都没有上报乡(镇)村两级备案,给合同的履行留下了隐患。

(二)流转价格制定随意性较大。截止2007年底,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6069.72亩,流转收入2143.69万元。从调查情况看,蓟县在确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多数土地流转只是事先简单约定价格,有的仍属无偿流转,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土地的远期价值难以准确评估,事先简单约定价格容易损害农民利益,也不利于鼓励受让方追加投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三)流转主体培育不足。农业龙头企业总量不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有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慢,覆盖面小,服务层次低,仍停留在信息、技术等层面,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机制不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有的乡村即使实现了有效转移,但离土不离乡的居多,加之农民的恋土情结较重,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程。

(四)流转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中介组织匮乏,流转手续不健全,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的流转较多。流转机制不健全,不仅制约了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速度,而且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质量,影响了农村承包秩序的稳定。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鼓励、支持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强领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同时,要广泛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积极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地流转,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二是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需要,乡村两级可逐步探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乡镇可依托农经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具体负责制定土地流转规划,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土地收益评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指导办理流转手续,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村级也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明确专人为流转信息员,及时收集待转出土地信息和土地需求信息。力争做到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

(二)把握流转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一是把握流转原则。为切实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实现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依法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在稳定家庭承包的基础上进行,即在保证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对经营权的流转。坚持自愿的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在承包期内,农户对承包的土地有自主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和流转的形式。坚持有偿的原则。农户的土地收益包括承包土地直接经营的收益,也包括流转土地的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当是有偿的。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流转收益应归转出土地的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坚持所有权不变的原则。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不得改变土地权属关系,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坚持期限适度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应在土地承包合同规定期限内流转,不得超过农户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二是加

强合同管理。全县应统一编制“三书”,即土地经营权流转申请书、土地经营权流转委托书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书。在流转合同中,要将土地流转的主体、对象、范围、原则、形式、程序和监督管理都作系统明确规定。土地流转面积小且流转期限不足一年的,不一定要签订合同,但是要到村登记备案。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要求签订合同,进行合同的登记、鉴证,并做好档案台账管理工作。三是要制订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流转价格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用“实物计价、货币估算”的办法,一般以谷物等粮食计价,实行土地流转收益分年支付,保证当年收益不低于物价上涨幅度。

(三)积极培育土地流转的主体,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和组织化程度。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规模经营大户和流通大户。县乡两级应培训一批新型的产业农民,使之成为规模经营大户、流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羊,进一步完善规模经营大户和流通大户评选制度,每年进行评比表彰,促进其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以此带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二是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农业龙头企业和星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档次与规模,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的“航空母舰”。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资金瓶颈制约。金融部门要实行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大信贷额度,特别是解决生产季节的短期贷款难问题。三是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三点:要鼓励多主体创办。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鼓励基层农技推广站和供销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引导多形式发展。既发展在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的松散型的专业协会,更鼓励发展经济利益紧密联结的专业合作社;既发展生产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更鼓励发展产销结合型和产加销一体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二次收益分配。要围绕主导产品培育一批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建立示范章程,有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方法,享受特别优惠的政策。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专业合作组织销售、收购农产品,以及经其分级、整理、加工、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的农产品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第三产业的,可实行税收优惠。允许专业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社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

(四)严格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流转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后,首先由土地承让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对流转土地的面积、权属等进行审查,作出准予或不准流转的答复;流转申请通过审查的,由土地承让方(或委托村)与受让方签订规范合同,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再到镇农经站或合同管理办公室鉴证;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流转还可到县公证处进行公证。全村性的土地流转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讨论通过,并进行公开招投标。鉴于蓟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落实家庭承包经营的现状,乡村两级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既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等方式对土地进行流转,也可采取委托经营、承租经营和入股经营的方式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尤其是选择委托经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组织首先应确定发展设施农业地块、坐落、面积,并搞好具体的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向广大群众讲明发展设施农业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意义,讲明相关政策和法律,打消群众的各种顾虑。三是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书。首先由承让方提出土地经营委托申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待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就相关

事项达成一致后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书。委托经营协议书应当注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四是签订流转合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与承让方签订委托经营协议书,完成设施农业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后,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一式三份,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受让方各执一份,乡镇农经站备案一份。受让方可以向乡镇农经站申请合同鉴证。乡镇农经站应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同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浅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篇5

2007年10月1日 实施的《物权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一类进行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规定的立法尝试。《物权法》贯彻实施,解决了我国立法上长期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尴尬。之前我国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莫过于2002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该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内容等进行了规定。笔者挑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容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流转,通过两法的比较,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义、方式做一分析。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的是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与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由于我国立法上长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认定的模糊,造成了学界一直以来对其性质的探讨和争论。2002年颁布的《土地承包法》仍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次《物权法》的最令人振奋之处无疑是它首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式定性为用益物权加以规定。而流转作为用益物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它的讨论,也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第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的价值。“现代社会的法律,都应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配置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规定和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土地立法的任务就在于使现有的土地尽可能多地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的利益。任何物品只有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才能实现其交换价值。《物权法》已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一种进行了规定,那么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稳定的财产,从而能够作为交易的对象发生流转。我国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采纳了人均分土地的种田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其规模效益较差,尤其是因为技术落后,不利于将资金、技术、知识、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中来,与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也不利于节省成本和开支。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使农民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机械化耕作、引进新技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效用。

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一项物权之后,农民作为物权人,可以自由处分其权利,而且通常无须征得他人同意。这无疑使农民的收益多少与土地的利用程度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经营利用土地。现有土地制度是按人口而非生产能力配置土地,因而就不如按市场规律配置土地更能够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使承包经营权真正作为一项稳定的财产进入市场产生应有的交换价值,农民也能够从中获得其应有的经济利益,提高收入水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结果,导致了大规模集中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能够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从低效率的劳动模式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一)两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方式的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篇6

(五)其他违约责任 。

第十一条 在本合同履行期间,若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灭失的,双方约定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

第十二条 本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市(州)人民政府调解。协商调解不成的,按下列方式解决:

(一)向武汉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三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按指印)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向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甲 方: 乙 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住 所: 住 所: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签约日期: 签约日期: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文三

甲方(转包方、出租方): 住所: 联系电话: 乙方(接包方、承租方): 住所: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转包(租赁)土地基本情况及用途

甲方愿意将其承包的位于 镇 村 组的 亩土地(详见下表)承包经营权租赁给乙方,从事早、晚水稻生产经营。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甲方通过以下方式取得:

1、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耕地;

2、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号为 。

土地转包(租赁)期限为 壹 年,自 月 日起至 月 日止。

三、转包(租赁)价格与支付方式

租赁价款按每亩每年支付人民币 元,共 元(大写: )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后,甲方与发包方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甲方继续向发包方承担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甲方有权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并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从乙方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3、有权监督乙方合理利用、保护租赁土地,制止乙方损坏租赁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的行为,并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4、流转土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时,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

5、尊重乙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乙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依法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臵权和产品收益权。

2、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3、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土地,应增加投入以保持土地肥力,不得随意弃耕抛荒,不得损坏农田水利设施,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4、依法享受国家和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贴和服务。

5、流转期间土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时,乙方应服从,但有权获得相应的青苗补偿费和投入建设的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6、租赁到期时,及时向甲方交还租赁的土地或者协商继续租赁。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六、合同的解除或终止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解除或终止:

(1)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合同;

(2)订立的本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

(3)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4)乙方经营状况显著恶化,有证据表明合同将无法履行的;

(5)因不可抗力(重大自然灾害)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6)合同期内,如因国家及农业基础设施占用或征用该土地的,本合同自动终止,甲乙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2、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1)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

(2)荒芜土地,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逾期交纳土地流转费,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的。

七、违约责任

1、因变更或解除本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免除责任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2、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活动,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

3、乙方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水利等基本设施或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八、其他约定

1、本合同订立后,双方应将合同报发包方、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乙方对土地进行再流转,需经得甲方书面同意。

2、合同期满后,若甲方继续流转该土地的,乙方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若不继续流转的,乙方对土地进行投入提高地力的,及在当时为生产经营需要而设立的相关设施及地上附着物,能拆除而不影响流转土地生产的,由双方协商采取作价补偿或恢复原状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拆除会降低或破坏流转土地生产的,不得拆除,通过协商折价给予乙方经济补偿。

3、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选择以下第贰 方式解决纠纷:(1)提交土地所在地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2)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经协商,决定鉴证。未尽事宜,双方经协商一致后可订立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合同一式伍份,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鉴证单位一份。

甲方(签字):身份证号:20 月 日 鉴证单位:(签章)

乙方(签字): 身份证号: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看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人还看了: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2.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合同模板

4.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合同范本

6.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

7.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模板

8.2016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3篇

9.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本3篇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7

1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分散经营体制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与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创建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不相适应, 与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相符, 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的要求也不相符。近年来, 商水县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模式,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大部分流转都是农民自发进行, 部分程序不规范, 手续不健全, 导致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有的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 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切入点, 积极引导, 大力扶持, 规范管理, 推进该项工作有序进行。

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为宗旨, 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基础, 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及服务体系为重点, 以保障农民承包经营各项权利为核心, 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农业装备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民增收为方向,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 创新流转形式, 健全服务与监管体系,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健康流转[1]。

3 基本原则

3.1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2 坚持“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

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 并注重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3 坚持“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

土地流转的客体是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中不能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 侵犯农村集体利益[2,3]。切实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流转自主权、收益权, 农村基层组织不能以任何借口强迫流转或压低租金, 侵犯农民的权益。

3.4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4], 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因此要尊重农村土地经营的实际, 不搞“一刀切”,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地推进土地流转。

4 工作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综合服务体系

依托农经部门建立健全以县 (区) 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流转机构建设, 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公室, 负责对各级流转市场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建立全县土地流转信息库等;乡镇设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集中交易大厅, 负责为跨乡 (镇) 区域的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流转价格评估、签订合同指导等服务, 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 建立本级土地流转信息库;乡 (镇) 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负责为辖区内农村土地流转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发布、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档案管理等服务;各村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员, 主要为本村内土地流转提供中介、咨询、代理和信息采集报送等服务。

4.2 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建设

一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双方经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 应按照格式文本要求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并可向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申请鉴证。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应引导流出方与流入方自愿到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并申请备案。二是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应加强本区域土地流转调查登记, 对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乡 (镇) 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每15 d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报送1次土地流转情况, 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每个月向县土地流转办公室报送1次土地流转情况, 以确保信息畅通。

4.3 做好土地流转委托与代理服务

流转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订立流转合同。承包方委托发包方或他人代理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应提前向委托方递交委托书, 委托书中应写明委托权限和代理内容。

4.4 大力培育扶持规模经营主体

各乡镇要把土地流转与建设高标准粮田、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一是扶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 投资兴办规模较大和外向度较高的标准化农业种植基地, 为本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二是扶持具有较高农艺技能、社会信誉良好的专业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三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开展土地流转, 吸纳更多的农户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促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大力扶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 鼓励、引导其他投资经营主体与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股份公司, 结成利益共同体。四是扶持务工返乡人员创建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外出农民工回到户籍所在地利用当地土地资源,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 通过流转土地建设创业基地。五是允许具有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外来人员, 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 享受与本地农民同等待遇。

4.5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流转。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放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民营经济;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素质培训, 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技能培训, 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领, 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6 强化财政、金融、工商和税收支持

财政、金融、税务、农业等部门对流入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 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从2013年起,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专项资金, 一是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业进行规模生产经营, 流转面积大, 示范带动能力强, 流转期限5年以上, 且流转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流转经营主体进行一次性奖励。二是每年对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先进乡 (镇) , 给予一定的奖励 (具体奖励办法由县农林、财政等部门另行制定) 。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 用于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土地流转等。各级涉农部门要将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核心区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等项目资金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区域或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金融部门向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 贷款担保公司要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对通过流转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 兴办家庭农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可适当放宽工商登记条件, 适当降低登记注册门槛, 税务部门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 把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马新彦, 李国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J].法商研究, 2005 (5) :112-118.

[2]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新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4 (2) :36-39.

[3]段清伟, 张润清, 曹文文.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9) :174-175.

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 篇8

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要素,用现代科技、先进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集约化、市场社会化、环保生态化,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农业。其特征包括:现代化的手段、科学化的管理、社会化的服务、优质化的产品、知识化的农民。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与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具有共同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第一,以提高生产力总体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为目标。第二,通过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的集约方式,提高农业总体生产效率,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内涵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三,以生物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方向,通过精细农业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四,实现农业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总之,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农产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农民生活水平从小康到富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目标。

二、家庭承包责任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弊端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的核心问题。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到1983年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土地承包制是指通过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合同,承包使用土地的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土地经营和耕作方式。它主要是以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为特征。它实现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农户自筹资金经营相结合。此次土改对我国具有深远意义,它将生产力从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发挥了农村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但随着建设新农村,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深入,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诸多弊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这主要源于其特有的土地经营权的平均分配的内在规定。首先,由于按人均承包农田分散耕种,而我国人多地少,加上还要求每个农户所分的土地必须好坏搭配,远近差开,因此必然不利于规模经营,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投入的增加,有碍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次,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同时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在缺乏合理有效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情况下,许多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又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使得 “农民工”往往在城市里扮演低工资生产者的角色,又在农村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这样农民成为高昂物价的直接承担者而造成福利的巨大损失。最后,农户对承包的土地缺少稳定的预期,因此容易造成经营行为短期化。婚丧嫁娶、迁入迁出以及新生人口不断形成对调整承包地的内在压力。重新分地的结果不仅使土地更加细化了,而且使农民失去对承包地的稳定预期,进而对土地投资的欲望不高,使农地的地力和基础设施水平不断下降,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单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作用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使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模式向现代农业的规模经济模式转变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因其规模偏小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经不起风险、阻碍吸纳机械技术及其他现代生产要素,同时也难以实行企业化管理,所以小规模经营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种障碍。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一方面能够打破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界限,通过平整耕地、置换宅基地,使土地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就能够以较低成本推行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减少建设大型农业基础设施的成本,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实现农业统一规划和布局,保证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改变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同时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推力形成的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离不开推力和拉力,其大小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拉力有赖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整理,如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涵盖农民工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的市民化等一系列城乡统筹的制度建设。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力形成,主要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而走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道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在保持土地承包权稳定并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强有力的拉力;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承包权不变进而能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收益,进城打工的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首先,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后,为采用农户+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模式提供了生产要素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积极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生产可以完全按现代企业运作方式管理,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做到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经营方式现代化、产供销一体化,使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够面向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甚至面向国际市场。以联合体为主体比起单个的农户家庭更能促进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同时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绩效,这样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样就增加了农户对土地收益的稳定预期,故能够增加对土地的投资和农机用具的投入,从而提高了土地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上一篇:兴山(上海)青年同乡会章程下一篇:万山区敖寨乡小学部“三字一画”教师技能大赛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