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精选5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 篇1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应该积极提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过程, 是孩子的天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多元整合的学习方式, 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由此可见,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 策划建构符合儿童学习特点、顺应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儿童主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参与, 激发动力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活动思路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 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 选编了四篇课文, 《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学生在学完这一单元后还意犹未尽, 课前课后总是在交谈名著, 根据学生的这一“口味”, 何不进行一次古典名著的综合性学习, 于是, 我设计了一次“漫游三国”的综合性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 主动积极参与活动, 为后面主动积极去阅读《三国演义》做好了铺垫。特别是导入, 我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听着那浑厚的歌声, 看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从眼前闪过时, 学生都亲切、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课既能激发学习兴趣, 又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 致力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除了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外,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 在确定学习方向后, 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例如, 六 (1) 班举行“拒绝零食手抄报设计制作比赛”, 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 自主制订计划, 设计不同活动阶段的任务。学生走上街头, 走到图书馆, 走进网络, 搜集资料, 筛选分类, 编排设计, 制作成手抄报。通过交流、评选, 对优秀作品公布张贴。在这次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 自主选择探究重点, 自主构思, 学生兴趣盎然, 无不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口语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二、沟通课堂内外, 拓展学习空间
(一) 关注生活资源, 重构课堂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
2013年4月, 四川发生震灾, 面临如此震撼人心的事件, 作为老师, 我想到了《课标》中的这句话:“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于是, 在班上, 我开展了《情系灾区》的“五个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 课前三分钟交流灾区新闻, 倾注“关心”。 (2) 主一个发生在震灾中的感人故事, 流露“真心”。 (3) 为援助灾区写一份倡议书, 呼唤“爱心”。 (4) 举行一次“震灾, 让我想到了……”演讲赛, 拨动“内心”。 (5) 给灾区的小朋友写封信, 送去“信心”。
活动中, 不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而且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可谓一举多得。
(二) 捕捉社会资源, 充实课堂
近年来一些不健康网站使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小学生上网益多∕小学生上网弊多”这一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家长的高度关注。此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近信息世界》把各执一词的双方分成两个组,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 分别开展采访、调查、查阅报刊、上网查询等实践, 最后放录像、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展示, 双方开展一场辩论赛。
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 既有内容的综合, 又有能力的综合, 活动步骤要层层递进, 环环紧扣,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说、读、写综合运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挖掘课程资源, 丰富语文学习内涵
(一) 利用当地自然景观, 引入资源
农村各处都有当地独特的风景名胜,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底蕴, 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充分利用。
如家乡的西山, 是一处风景名胜, 有历史悠久的紫阳书院, 围绕西山可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 (1) 查资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了镇志和县志, 发现古人对西山八景留下了很多诗作, 如对“线泉流韵”一景, 古人写道:“泉响鸣清音, 如弦堪入耳。未见操缦人, 高山和流水”。通过查资料, 学生品味了许多优美的诗文。 (2) 赏美景。组织学生游览西山, 考察西山文化, 把美景与优美的诗文联系起来, 欣赏品味, 领略各景点的特点。 (3) 动笔写。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动笔尝试。活动后, 学生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旅游小册子《姑田西山文化》,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二) 借助学科互相融合, 延伸资源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放, 少一些条条框框, 给学生自由度, 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发挥特长。
实践证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 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 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海阔凭鱼跃, 天空任鸟飞”, 综合性学习, 使每个学生浸润在智慧的语文大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 篇2
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力落实了一下训练:
听──研究中与同伴、合作者、教师、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倾听,汇报课上的倾听、补充,以及采访专家、走访邻居等调查采访时有目的、有礼貌的倾听的倾听。
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有条理、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汉字”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
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点。
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及能力基础,研究中我们确定本组教材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做人。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激趣、悟法、探究、发展,与学生尽情徜徉于汉字王国之中
1、激趣:
对于校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追溯字源、字林拾趣、咬文嚼字、汉字文化、以及魅力汉字五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悟法:
仅仅有兴趣对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地研究性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要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兴趣会使学生迎难而上,但是方法却会使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研究过程更加高效,充满智慧。例如说:
⑴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独立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追溯字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他们不仅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还知道了1899年我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的汉字──甲骨文,还了解到了汉字产生前我国先民相处的诸如八卦记忆法、结绳记忆法、图画记忆法等多种记事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用举例说明、图文并茂的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对于造字法和汉字演变的研究收获。
⑵ 要启发学生借助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巩固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获得更多的启发:
在“字林拾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3、实践: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超越课堂,超越书本或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咬文嚼字”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并倡导其改正,到理性的开展“字林啄木鸟”活动,学生们就经历了一个实践──分析──再实践的过程。他们从逐门逐户的寻找,感受到源头之毒可治全程污染的重要性,进行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再次走上街头,这次他们是为获取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实践。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他们实践的结果写进了《“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汉字”倡议书》之中。他们在此次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活动体会“通过这次‘字林拾趣’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汉字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用错,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还是对汉字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
实践出真知,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们在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汉字知识去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贡献,而且研究过程中他们看到的那意料之外的“现象”真正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真的触目惊心了,他们心痛了,羞愧了,有的甚至愤怒了,于是,热爱汉字,呵护汉字,为纯洁汉字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情感真正被激发了。
4、发展:
课标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加,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要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须的,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导之以法。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而且从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之时,更重要的是这段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以及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做人的认识和习惯。如果我们
老师能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的素养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例如,我区有的老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踢毽子时,由几个学生对用来扎毽子的方孔圆钱而展开的兴致勃勃的讨论,而受到启发组织学生开展了《货币研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不光查阅大量资料,还走进我们济南市的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走近钱币收集爱好者采访咨询,从中感受到了我国丰富的钱币文化。有的老师在教学《世纪宝鼎》时,就及时开展了“走近鼎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初,老师只是想利用学校附近的博物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可以借此,展开进一步学习,没想到当老师公布了活动方案后,学生竟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学生说不仅去博物馆可以看到鼎,还可以去学校附近的文化市场,那里有很多卖古董仿制品的。还有的学生提议去大学校园,咨询在校的历史系的学生或教授。还有的学生观察更仔细,说自从学了《世纪宝鼎》这课后,对这个结构复杂的“鼎”字特别敏感,发现有家酒店的名字叫“钟鼎食府”,他想去采访一下那里的老板,为什么以“鼎”为名。学生对呈现的这种浓厚的研究兴趣出乎老师的意料。那么随之展开的研究活动的过程,我们已经不难想象,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是精彩纷呈。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主题。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渴望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和精神世界的熏陶,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
1、关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 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包括期刊、报纸、古籍或传记、文学作品等);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向老师咨询。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得积极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
2、关注学生合作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综合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彼此思想互相的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创新的灵感。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
3、关注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语言训练是综合性学习占有核心地位的媒介之一,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说话训练,有写作训练,把说和写有机地统一于学习之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4、关注学生多方面联系与融合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由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变成向生活学习,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 都渗透着语文,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语文学习应该更注重其“人文性”。“黄河,母亲河”的综合学习,若没有地理、历史、环保等方面知识的支撑,没有校外的了解,没有课内外资料的搜集。怎么能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呢!
5、关注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式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知识竞答、教学对话、辩论与演讲、文学擂台赛、编辑小报、文学(文艺)活动等 多种形式。
因此,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着一个更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付华老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实践: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我认为:
一、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
二、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活动过程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
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就是“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虽然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能简单的搬用,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和什么都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综合学习课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要少,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摭谈 篇3
一、学科知识与结合能力联姻,凸显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比如围绕“寻找秋天”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设计活动: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研究秋天植物落叶的原因,植物叶子变色的原理,以此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学习小组合作收集并观察秋天的植物,分别按形状和颜色对它们进行分类。讨论:从植物叶子颜色和形状上你有什么新发现?着重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让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3)诵读描写秋天的诗词、散文,赞美秋天,让语文知识得到综合运用。
(4)撰写研究报告或活动总结,将学生的观察、思维成果与言语表达相互融合。
当然,“寻找秋天”还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将秋天的风景用手中的笔画出来,与美术学科结合;选择一项适合秋天活动的体育运动,让语文与体育学科结合;让学生对秋天的景物分类统计,与数学学科结合;让学生提出环保建议,与思想品德社会学科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活动,可以让语文知识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体现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互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而,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可以借助图片拍摄、科学测量和社会调查等传统语文教学没有的内容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比如“亲近花果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三、大胆探索与勇于实践相结合,着眼创造性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里选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呵护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男生对车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策划以“汽车销售”为主题的活动,让他们搜集名车资料,撰写简单的销售计划书;女生喜欢买衣服,可以引导她们进行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和设计介绍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创造活力。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兴味十足。
初三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4
初三学生课业比较繁重,初三的语文老师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很容易忽略初三的综合性学习,而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的巧妙结合,不仅解决了综合性学习资料繁杂、备课繁琐的问题,也解决了作文辅导课的难题。在轻松自由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下水作文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有技巧地进行模仿创作,这既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师生心声的互相传递。这不失为素质教育下行之有效的综合性学习课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忽略 下水作文 综合性学习巧妙结合 示范 模仿
合作交流 新兴教学模式
一、综合性学习有利于缓解初三语文学习的枯燥和繁重。
初三是整个初中学习阶段最繁忙、压力最重的时刻。在整天的忙碌和焦虑之中,偶然间翻开教材,每个单元后“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总能让我把上完精读课文后的倦怠和疲惫一扫而光。“雨的灵动和轻盈、青春的不羁和放纵、书香盈袖的充实和丰盈、金钱面前的人性历练、与千古风流人物的促膝长谈”,这些精彩的论题总让我在掩卷阖目时感到一些清新和惬意。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在思想的激越碰撞中接受灵魂的拷问,在文化的纵横埤阖中触摸心灵的积淀。让学生真正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在语文中积累生活,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综合性学习课程是对语文和生活最好的触类旁通,也最能缓解初三学习的枯燥和繁重。
我长年担任初三教学任务,只道心静如水,漾不起一点涟漪,年轻的心似乎有些迟钝和麻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春风,一池凭经验教学的浑浊的“心水”,这种切肤之感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二、创作下水作文有利于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和构建人文性的教学模式。
我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老师,平常喜欢摆弄一下笔杆子,所以我很能理解学生在写作时的那份焦虑和无奈,笔拙时那是一种鞭长莫及的“挣扎”和茫然失措的孤独,笔畅时那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和疾笔挥就的满足,人性深处的脆弱和坚强可以在字里行间尽情释解。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有一种对文字一触即发的敏感和激情,所以我以我的感触去触摸他们,以我的兴趣去引导他们,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从来不会因为赶进度而忽视了综合性学习课,我要充分利用这种人性化的课程,给思想似乎进入一个桎梏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舒展和抖擞的自由空间,所以我通过精心构思,认真上课,创设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开放性和人文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开始写下水作文,我要与学生同喜同忧。下水作文让我和学生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我行文的构思成了学生模仿的构思,我的文风也成了学生模仿的文风,学生在欣赏中重新审视了我,并接纳了我,我也在下水作文里重新审视了自己,并重新塑造了自我,在这种彼此欣赏的教学氛围里,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所以我觉得语文老师需要写写下水作文,在共同切磋共同努力的进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我觉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师的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写作能力。
初三学生课业很繁重,所以他们很难得有空闲静下心来写作,有写作更多的也是出于敷衍。我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将综合性课程教学和写作课结合起来,而这种写作课出于它的特殊性我更多的是用我的身体力行去引导学生,所以下水作文就成了我的首选。
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课程都是人文性教育的一种体现,而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各环节的自由性也为下水作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也为下水作文进入课堂成为了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下水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赏析了老师的作品,而且也在言传身教中,学生的课堂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四、下水作文和综合性课程结合的实践模式。
(一)九上第一单元:我们都是雨的精灵(《“雨”的诉说》里我们共同畅想)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极具散文的美感,所以我认为进行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不如与散文写作相结合。我在教学中设置“听雨的足音”这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对雨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描写。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幻灯片直观生动地展现雨的“天籁之音”,画面中显现的是一片青草地,几缕春雨沙沙洒落,一幕雨景淅沥,一盏古朴的油灯在窗玻璃内摇曳。我要求学生调动听觉,仔细地听,运用想象和联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尽可能地通过听觉来描写出春雨独特的风姿,同时,我要求学生和我进行写作竞赛,在15分钟内完成300字的散文片段。这下学生激情高涨,他们既想看看老师当堂写作的能耐,又想与老师去较较劲。全场一片沉寂,只有沙沙的写字声和沙沙的雨声。我开始“下水”,我用我的激情进行创作:
“呵出一口气,氤氲成春天的呼吸,我想聆听这真切而生动的天籁之音:她从天际而来,如急促的鼓点,幻化成霓裳羽衣曲。掀开朦胧的面纱,她露出了精致而绝美的笑容,粲然一笑,笑声在晨雾里跌落,撒在草丛里,闪闪烁烁„„” 我通过自己现场演示,接下去要求学生也运用各种修辞进行写作,于是精彩的文句层出不穷:
“雨落下来了,划破了天际,蒙在我眼睛里,我能感受到那份清凉,“叮咚”一声,掉进我干涸的心田,沁人心脾„„”
“春姑娘来了,她带来她珍藏了一冬的眼泪,她把这些浸透了她的相思和眷恋的眼泪撒向了人间各个角落。小草醒了,仰起头,咕咚咕咚,尽情地吞咽着这爱的琼浆„„”。
本堂课中学生异常活跃,他们时而细心聆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皱眉不语,时而若有所思。一旦有精彩文句展现,我就不吝惜掌声,把赞赏送给学生。下水作文在本次综合性学习课里如鱼得水,我和学生在彼此欣赏中都感受到了创作的欣喜。
(二)九上第三单元:青春在这里延续(《青春随想》里我们共同徜徉)
在这课综合性学习中,我第一次在课堂上设置了演讲台,我把自己也当作一名学生,我不再居高临下,我和学生同步迈进,我作为旁听者,和我的学生共同聆听,共同写作,共同感慨,共同进步。我简单地指点了一下演讲稿的写作技巧,于是第一个“学生”先上台示范,那就是我,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这里延续》: “青春,这是多么绚丽的一个字眼,青春,谁都喝彩,谁都留恋,没有人想韶华尽失,也没有人想鬓染白霜„„
青春,谁都想永久地拥有,可又只能是曾经拥有„„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呢?该怎样为她延续更久远的生命呢? 在这里,我想说:我已为青春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那就要学会奉献。曾记得有不少同事在我面前苦诉衷肠:教书,让我未老先衰,让我青春不再。对此,那时的我是深有同感。其实我和同事们都不明白:青春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时光的流逝会使她荡然无存,一切的物是人非总时不时伤感着我们的心,岂不知我们的青春正在学生的记忆里延续,虽然满头青丝成了苍苍白发,但在学生心目中我们是永远年轻、美丽的,他们正张扬的青春延续了我们的坦荡与无私„„”
在我演讲时,我觉得我仿佛是在向学生宣誓,用我一生的责任和激情向学生宣誓,向他们袒露我的拳拳之意。学生都认真地听着,他们都睁着那双纯净的眼睛望着我,仿佛此时此刻老师已经不再是往日的老师了。的确,在演讲台前,我尽情地展示着自我,诠释着我的风采,我要让我的演讲代表我的心声,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肯定我,去接纳我。
这下有了我的开头,有了我的激情作铺垫,经过十来分钟的准备,班长率先站了起来,他开始了他激情洋溢的演讲:
“在演讲词里,青春不是一个高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在平凡生活里,青春不是一种奢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当我们青春不再,我们不必喟叹,因为我们的青春没有蹉跎,因为我们的青春不是孤独,因为有老师一路风尘地追随„„”
A同学也上来了:“风,乘着春天的旋律潇洒飞来,柳条在发芽中延续青春;花儿在绽放中粉饰青春;我,一路走来,在成长中感悟青春”。
B同学如是说:“青春,好美,美得沁人肺腑;青春,好亮,亮得光彩夺目;青春,好暖,暖得热情洋溢。青春是一幅画,一幅七彩的画。每一个正值青春的人,都手执画笔,尽情渲染,渲染出自己的青春。”
多么精彩的演讲!“青春”这个字眼在学生眼里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诠释,我不禁为我的“身先士卒”而自豪了,因为学生从我的演讲里懂得了我的苦心,从我的下水作文里懂得了奉献,我相信我们师生会配合得更加完美。
(三)九上第六单元:千古风流千古情(《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尘世积淀的风华)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李白“斗酒诗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
在这个综合性课程里,我设置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扮演一位“风流人物”,去参加一个诗坛圣会,让风流人物作一个自我介绍,通过介绍来展现伟大人物的志向和抱负。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我了,我选择的是屈原:
“郢都呀,你是否依然安好,是否已在秦军的铁蹄下满目创痍,我不忍心离你而去,因为你是生我养我的热土,可是我又怎忍心看你受蹂躏,看你草木萧索,看你断壁残垣,看你哀鸿遍野,看你白幡招展;我只能掬一瓢汨罗江水将自己掩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意为你上下求索,三楚之地,何处有香草和美玉?”
听了我激情洋溢的“介绍”,学生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于是“陶渊明”出场了:“菊花呀,你是如何清雅美丽,你吸收了天地精华,你虽将身躯安置在蛮荒之地,你虽身伴杂草,可你见证了柳枝婆娑的剪影,你也品尝了香醇馥郁的美酒,我要将你轻揽入怀„„”,然后“李白”“杜甫”“陆游”依次出场,场面十分红火。看来我的下水作文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课程里“功不可没”,同学们不仅尽情秀了一把,而且也施展了才情,提高了写作和表达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 篇5
一、营造良好氛围, 树立自主意识
良好的教学氛围常常既和谐又活泼、既紧张又有序、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竞争向上的意识又有漫步知识田园的情调。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主动探究带来的快乐。因此,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伊始阶段, 教师都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比如,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说:“边听录音边想象,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你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把你的阅读感受告诉大家, 好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就是一篇成功的习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索, 逐步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二、引导质疑问难, 激励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探索精神。因此,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使自主探索成为每个学生迫不及待的学习心理需求, 通过教师的引导质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 可以先设疑提问:“普罗米修斯是谁?他为什么要盗火?他是怎样盗火的?盗火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 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在主动探究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品味获得成功的愉悦。
三、建立合作关系, 培养自主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 它的出现深受学生的欢迎, 深受众多教学一线教师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参与学习, 得到锻炼机会, 并且培养合作精神, 达到交流、提高和体悟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深入探究的基础。教师要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 选取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果没有伙伴的合作帮助, 自主学习就会降低深度和广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 取长补短, 直至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如教《祁黄羊》一文时, 有学生提出:“祁黄羊推荐解狐是出于私心, 那时的解狐已病入膏肓, 根本不可能胜任中军尉一职, 祁黄羊推荐他, 目的还是为了推荐他的儿子。”这显然违背课文的本意。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积极性很高, 都能积极参与读书思考, 最后达成“祁黄羊做事出于公心”的共识。这正是他们发挥自主学习的才能, 发扬合作精神, 主动参与活动过程的结果。
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以后, 如果每一课的生字教学, 教师还采取“填鸭式”教学法, 学生自然会觉得枯燥乏味, 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自主探究生字的音、形、义, 然后让学生扮演小老师教学生字, 相信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成功的愉悦, 生字掌握得也非常透彻。
语文教学中经常会让学生找有关词的近义词、反义词、类似词语或造句等, 如三年级语文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道题:读一读, 再说出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 其中有“金灿灿”这个词。如果直接让学生举手回答, 则通常一个学生只能说一两个, 其余学生只是听一听, 完成练习罢了, 很少有学生再动脑筋。教学中, 我尝试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 由小组长记录, 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词语最多。学生热情高涨, 结果最多的一组想出了十几个。
因此, 教师应适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同时,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四、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深一步的理解。教师要设计好练习, 促使学生迁移知识, 使自主学习进一步走向深入。如教学《三顾茅庐》后, 设计一份这样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余时间把课文排练成课本剧。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 一定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学完《人类的“老师”》一课,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的“老师”?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又及时巩固了学习方法。
总之, 语文教学要精心设计练习, 加强课内外的联系, 让学生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积极鼓励评价, 培养自主精神
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开发内部的智力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 是学习兴趣得以形成和保持的直接原因。因此, 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语文课堂上,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个体, 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体。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 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 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进步多了, 继续努力啊”, 或者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都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信心, 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动力, 或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对教师来说, 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推荐阅读:
职校语文综合性学习09-23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11-17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09-11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10-05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11-27
语文综合性学习附答案06-03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07-28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10-27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教学07-05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