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精选12篇)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 篇1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 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 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 可以说, 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其实,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 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早在我国古代, 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说, 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不是缺乏有关资料, 而是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那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呢?
一.找准契合点, 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 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 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 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 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 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 前者强调熏陶渐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外国语教学, 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 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总之, 找准“契合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神州五号飞船上天, 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 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等, 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 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 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 而我们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和新闻报道写作能力, 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 (概括) 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 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 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 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 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三.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 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 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 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 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 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 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 最后再由地理老师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
2. 学写调研报告。
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 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语文主要应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 让学生养成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的良好语文习惯。科学考察, 科研课题, 考古发掘。
3. 再现历史, 展示自我。
课堂渗透应是“科际”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形式。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 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帮助理解课文。表演话剧, 历史再现。
4. 成果展览。
确定某个主题,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 联系各学科知识, 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 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 最后进行成果汇报, 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赤壁、苏堤、白堤等景观不仅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化石, 更是千古文章的展厅。以其一为话题, 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 就会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
“科际”合作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 是稳妥而有效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捷径。相信不远的将来, “科际”合作会创造出语文崭新的天地。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 篇2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记忆移植也会产生一些负作用:它可能被科学怪人利用,威害社会;它会防害隐私权,使人们心里上的不适应。
B.他们俩个人必竟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刚才吵得几乎挥拳相向,但过了不大工夫,又和好如初了。
C.骄健的运动员、杰出的企业家、技术精湛的艺术家、学识渊博的老教授……群英汇萃,济济一堂。
D.每一个有报负的青年都应记住前贤们“从不言败”的气概和永往直前的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辛弃疾的词的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B.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 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D.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节约,反对浪费,是这个厂优良的传统。
②昨天,我去家具店 了一套家具。
③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
A.厉行 预定 保障 B.厉行 预订 保障
C.力行 预订 保证 D.力行 预定 保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剽窃他人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不耻。
B.现在的广告大多只研究消费者的心态,研究怎样使人侧目。
C.我做完了功课,旋即拉着小峰一块儿去操场踢球。
D.应该通过写作训练使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日臻缜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王一到连队,同志们迎上去,就对他说:“你辛苦了!”
B.众多国有企业将以国家经济改革力度的加大为契机,再现当年的辉煌。
C.截止昨日,这座古墓还在挖掘中,里面究竟有多少文化还不得而知。
D.这期《新新周刊》,引人注目的独家新闻有该刊记者夜半潜伏在崇明岛上实地调查飞鸟杀手的恶劣行径。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一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
C.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D.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而不顾,向高压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组是
脚下的大地是一片绿色。看那夹在绿色中的黄土地,是一块真正的处女地。有了黄色的衬托,人们才注意起生命的原始状态。()
①绿色更加抢眼 ②绿菌才像皇冠上的碧玉
③有了绿色中间的空白 ④有了黄色的存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让在生活中失去最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②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生活让强者失去最多,也收获最多。
③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病床上堆了不少书和文稿,他决不是被人看作病人,而仅仅换了个地方办公。
④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病床上堆了不少书和文稿,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换了个地方办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贾 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
A.前两句说汉文帝在宣室殿中征询逐臣贾谊的意见,贾谊是无与伦比的贤才。
B.第三句中作者用“虚”“前席”二词形象地描写了文帝在坐席上朝前移向贾谊,虚心求教 的情景。
C.“可怜”是“可惜”之意,它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作者用先褒后贬的手法,批评帝王求贤、敬贤有“形”无“实”。
D.全诗借前朝往事讽喻朝政,也借贾谊的怀才不遇,寄托作者有志难酬的感慨。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死时 余光中(注1)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从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注2]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注1]余光中,中国当代诗人。1948年从大陆移居台湾。1964年写此诗时,作者在美国密 西根州讲学。
[注2]饕餮(tāo liè),中国传说中贪食的怪兽。
A.解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言顺序,比如,“之间”应与第一行诗连诵:“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可放在“枕我”句前理解。
B.本诗不仅有浓烈的民族感情,也处处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比如“枕”字活用成动词,“白发”与“黑土”的色彩对比等等。
C.本诗的时空转换巧妙自然,从“现在(美国)”落笔,用“坦然睡去”转换到“将来(中国)”,又用“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将来(中国)”转换到“现在(美国)”。
D.诗末,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饕餮以人的感情,说尽怀乡的饥渴,很有民族风格。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簿。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 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 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巨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 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 ;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衰。”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竞免校尉之死,其年,转尚书右丞,寻迁左丞。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出结,无仓之处,就食他州,百 姓多致饥乏。二年,胄上言: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诫。今丧乱已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禀。随即出给,才供当年,若 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名为社仓,终文皇代,得无饥馑。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取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全请自 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见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年在,立为义仓。”太宗从其议。
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为撰碑文。又以胄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1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性贞正,有干局:才干 B.明习律令,尤晓文簿:熟悉。
C.陛下若录其功:考虑、记录 D.便欲阿之:阿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诚
A
于众人文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今清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
B
五代时始印五径,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何得以无忌国这亲戚,便欲阿之
C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乃天下之法也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从分句间意关系的角度与“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一句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A.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成顾蟋蟀笼虚,由气断声吞
C.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罚铜未为得衰——罚铜不是恰当(之举)
B.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如果认为无忌(只是)失误,那么是从人情这一方面(来考虑的)
C.每岁纳租,未实仓禀——每年交纳的税粮,还没有装满粮仓
D.准其见苗以理劝课——准许他们根据禾苗生长的情况,来交纳赋税
1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胄不阿权贵的一组是:()
①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衰
②何得以无忌国家亲戚,便欲阿之
③校尉缘无忌以致罚,于法当轻
④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⑤今请自王公已下,……尽令出粟
⑥亦同此税,各纳所在
A.①⑤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他不因无忌是国戚而轻处,也不因校尉卑微而重判,而且敢于向太宗“固请”,更是难能可贵。
B.戴胄在反驳封德彝对于东上阁一案的判处意见时,引用“准律”的目的,不在于也要判处无忌死刑,而是主张执法要公正。
C.戴胄有治国之才,他借鉴隋朝的经济设立义仓,储粮于地方政府,以补充官费之不足;这样,凶年便有粮赈灾。
D.戴胄通晓律令和儒家经典,品性忠正,为官清贫,体恤民情,他进谏每每能被太宗采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提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源于空间。他们通过实验发现构成生命的许多成分来自于外层空间。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科学家曾提出过“化学汤”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海洋中大量无机分子构成的化学汤养育了生命。但是出有一些科学家持“生命陨石说”。他们认为,落在地面的陨石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1)。它们中的一些在地球形成初期降落到地球上,这些化合物(2)不但复杂,而且对于形成生命非常有用。
据《科学》周刊报道,科学家发现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在星际云层里能够转变为对构成生命 有用的物质。人类早就知道星际云空间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这种化合物(3)是从正在死亡的恒星的大气层里产生的,原先人们认为它对生物系统并不重要。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将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同水在零下440华氏度的条件下混合。这个温度正是星际云层内部的温度。他们把得到的冰晶粒子放入真空装置,并用紫外线照射,然后又用发出辉光的氢气体照射。这种紫外线与恒星所产 生的紫外线相同。这样他们就在实验室里再现了星际云里的所有条件。结果他们发现大约10%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转变成的酒精、甲酮和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马克斯·伯恩斯坦说,这些化合物(4)正是陨石中见到的那些化合物。
17.对文中“化合物”(1)至(4)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它们是同一个概念。B.它们是两个概念
C.它们是三个概念。D.它们四个概念
18.对文中“化合物”(2)有的关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存在于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之中。
B.它们是陨石中的一些有机物含有的构成生命的成分。
C.它们像“化学汤”一样养育了生命
D.它们是由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在星际云里转化而成的。
19.对本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经实验证实,大多数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不能构成生命的成分。
B.如能模拟星际云层内部的温度和恒星产生的紫外线,便能使一部分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变 成生命的成分。
C.正在死亡的恒星大气层里具备构成生命的有机化合物的所有条件。
D.马克斯·伯恩斯坦对生命起源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20.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陨石中所见到的那些化合物”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生命来自海洋的“化学汤”理论。
B.为“生命陨石说”提供了一个证据。
C.证实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层空间。
D.其他恒星上也可能有构成生命的物质存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潮小说所掀起的文学革命意义深远。新潮小说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和话语价值,其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它完成了本世纪几代中国作这一直想完成而又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的对于文学本体的审美还原。新潮小说真正把文学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等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实现了文学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分离。
在新潮小说之前,中国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传统是现实主义的写作范式。但这个范式很快就被新潮作家极端化的文本实验冲击得七零八落。西方的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都统统纳入了他们本实验的视野之内,中国当代文学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一方面,小说的主题内涵已经根本上脱离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模式,呈现出非理性的、模糊化的、难以解释的不可知景观。另一方面,新潮小说形式上也难以再见传统小说那种具有因果逻辑性的情节和故事了,就是小说话语的讲述方式也都具有相当的陌生性。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一般读者已很难从容时入新潮文本了。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和情节在新潮作家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的导演下也会变得生 涩难懂了。特别是新潮作家把关于小说写作的思路从“写什么”转移到“□□□”之后,“叙述”的地位在新潮小说中被强化到近乎神圣 的地步。在新潮小说中,“技术”与“内容”不是处于“隔膜”状态的,充分中国化的故事 和充分西方化的讲述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就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来看,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通俗文学作品,在叙述层面和言语方式上也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新潮小说的叙述方式,因而被烙上了“新潮”的痕迹,这就充分证明了“新潮”“侵入”中国当代文学的深 广度并寓示了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叙事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仅此,我们也能看到新潮小说对于 中国新时期当代文学的贡献。
当然,我们对新潮小说给以充分评价的同时,也应看到新潮小说也有着许多近乎先天性的局限,这不仅极大的制约了新潮小说本身向更高境界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当代文学的良性、健康发展到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因此,对于新潮小说的这些潜流和局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相当迫切的了。
21.第一段中,“文学本体的审美还原”是指什么?
□□□□□□□□□□□□□□□□□
22.在下面句子的方格内应填入的3个字是
“叙述”的地位被强化到近乎神圣的地步是新潮作家把关于小说写作的思路从“写什么”转移到“□□□”之后的事儿。
23.从第二段看,新潮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有哪些?(请分条回答)
2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项是()
A.新潮小说发生在本世纪的最后十几年意义深远,而由于它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了它的发展。
B.西方的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本,使中国当代文学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新潮小说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本世纪末掀起了一场意 义深远的文学革命。
D.新潮小说的文本实验,其内容是中国化的,言语方式却是西方化的,因而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
E.新潮小说作家极端化的表现是只重视小说的叙述方式和话语价值,而不重小说的故事情节。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5.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劳动报]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 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郎玛峰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 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不超过10字)
26.用“信息革命”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继蒸气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标志。
信息革命□□□□□□□□□□□□□□□□□
□□□□□□□□□□□□□□□□□
□□□□□□□□□□□□□□□□□
27.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一个文意连贯、句式大体相似的句子。
勇敢,一种精神上的激素。开诚布公的引咎自责,背逆潮流的力排众议,危急当口的主动请缨,无一不是勇士们高贵品质的闪光!
勇敢,一种行动上的催化剂。利害攸关而直说真话,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拨刀相助。桩桩件件,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由勇敢发起?
28.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后请完成(1)(2)两题。
弘扬爱国主义,绝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要勇敢地参加与竞争,就能在与国际接轨中深入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引进中尽快壮大民族产业的实力,在全球经济的碰闯和融合中赢得更多的发展、赶超的机遇。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和改正结果填入表中。
序号 改为
六、作文
网,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请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一)
一、1.A 2.C 3.B 4.D 5.B 7.A 8.C 9.B(“虚心求教”不对,应为“问鬼神之事”,岂 能算是圣明君主所为,岂可使用“虚心求教”之类的字眼)10.D(未用拟人手法,而是比喻,以饕餮比喻我的感情)
二、11.D(阿:袒护、庇护)
12.D(A.所字结构,…的事情;B.已:以,C.以:因、因为,D.乃:是;竟、却、居然)
13.A/例句为因果关系 B.承接 C.转折 D.并列
14.B/……那么失误情况是一样的。
15.B/②针对德彝而言 ③要求法律要公正 ⑥为国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16.C/“以补充…不足;”“以补充正仓不足”
三、17.C 18.D 19.C 20.B(A无否定义,C、D范围太宽)
四、21.新潮小说的掀起;文学革命意义深远,实现了文学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分离
22.怎么办? 23.①小说的主题内涵已经根本上脱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模式,呈现出非理性 的、模糊化的、难以解释的不可知景观。②侵入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广度并寓示了中国当代文 学整体叙事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4.BE
五.25.珠峰“长高”两米(“长高”二字未用引号或“珠峰新高885米。”“珠峰高885米。”)
26.信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 继蒸气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
27.一处:顾全大局的忍辱负重或摈弃前嫌的直挚坦诚或破除迷信的敢想敢做,或突破陈规 的创造革新。
二处:捍卫真理而视死如归或遭遇强手而毫不怯懦
浅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篇3
一.找准契合点,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前者强调熏陶渐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外国语教学,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总之,找准“契合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神州五号飞船上天,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等,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而我们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新闻报道写作能力,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概括)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
1.组织辩论会。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最后再由地理老师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
2.撰写科技小论文。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课后作业;“请你写一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短文,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里雨水稀少,骄阳似火。你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水,珍惜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还可以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题目。
3.学写调研报告。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语文主要应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让学生养成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的良好语文习惯。
4.再现历史,展示自我。课堂渗透应是“科际”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形式。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帮助理解课文。
5.成果展览。确定某个主题,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联系各学科知识,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最后进行成果汇报,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赤壁、苏堤、白堤等景观不仅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化石,是千古文章的展厅。以其一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就会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
谈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篇4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例如, 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神州五号飞船上天, 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 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等, 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 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 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 而我们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新闻报道写作能力。这样,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 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 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 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 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二、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 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 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 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 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 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 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 最后再由地理老师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
2. 成果展览。
确定某个主题,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 联系各学科知识, 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 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 最后进行成果汇报, 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何学习好高中的语文学科 篇5
其次,多与老师或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因为交流会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其会助你改善你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你也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练字。在语文的考试中,字写得是否整齐还是很重要的。这样,也会让减轻阅卷老师的工作量,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再次,要善于总结。在大家进行完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总结,因为只有总结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总结会让我们进步更快。
最后,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自己不断努力与坚持,才能够提高成绩。而且大家也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啊。
★ 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
★ 怎样学习才能在高中当学霸
★ 怎样学习作文
★ 怎样学习雷锋精神
★ 学习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前进心得体会
★ 高中英语词汇怎样复习?如何过好三天学习高中英语?
★ 平衡高考作文
★ 怎样学习和使用成语
★ 初中英语怎样去学习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 篇6
对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应为大语文教学,也即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狭义的理解应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和审美鉴赏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本文仅就狭义理解的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理解,请初中语文教学同仁批评指正。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课标》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就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文以载道”,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文”,而忽略了“道”,就违背了语文教育的规律。根据《课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课文,如《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藤野先生》等。因而,我们一定要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从语文教学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特级教师陈志聪说:“语文课必须而且完全可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江山多娇的祖国,爱人才辈出的祖国,爱语言优美的祖国,爱具有优秀民族特点的祖国。”可见,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人的个性,而个性心理素质是指个人的心理面貌,也即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中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在听话、说话、阅读、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意志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和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在这方面表现明显,如七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等课文,“人文性”非常突出,体现了编写者的目的和意图,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
三、知识技能素质教育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注重“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同样是违背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对这些基础知识我们要加强识记和训练。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些基础知识是细枝末叶,不值一提。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语文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这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张鸿苓教授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审美鉴赏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般来说,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选入了很多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另外,教材还在后面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每册10首,初中三年共60首;《课标》要求初中三年“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些文学作品都有很强的形象性和审美性,我们要利用这些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素质教育,如诗歌中的意境美,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美,散文的语言美等。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审美鉴赏素质教育,实现《课标》提出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目标。
浅谈初中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篇7
一、找准契合点, 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 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 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 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 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 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 前者强调熏陶渐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外国语教学, 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 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
总之, 找准“契合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上天, 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 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等, 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 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 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 而我们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 新闻报道写作能力, 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 (概括) 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 及时组织一场有各科老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 让各个学科发挥其特长, 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 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三、大胆探索, 努力实践, 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 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 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 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 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 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 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 最后再由地理老师做简短的综合性评价。
2. 撰写科技小论文。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课后作业;“请你写一篇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性的短文, 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里雨水稀少, 骄阳似火。你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水, 珍惜水, 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还可以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题目。
3. 学写调研报告。
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 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语文主要应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 让学生养成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的良好语文习惯。
4. 再现历史, 展示自我。
课堂渗透应是“科际”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形式。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 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帮助理解课文。
5. 成果展览。
确定某个主题,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 联系各学科知识, 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 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 最后进行成果汇报, 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赤壁、苏堤、白堤等景观不仅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化石, 更是千古文章的展厅。以其一为话题, 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 就会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
浅议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 篇8
1 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分水岭。”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如何让学生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当今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据调查, 21世纪最需要以下人才:创新实践者;跨领域合作者;高情商合作者;高效能沟通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主动者;乐观向上者。在这7种人才中,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了创新和合作上。因此, 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意识已经成了当前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事情。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体现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 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 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 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 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1.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体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下要求。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运用语文,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因而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4)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特点, 又体现了语文课程理念, 同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
2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我认为在综合性学习中应以以下几方面为抓手。
1) 时间的充足性。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以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 并且特别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的学习。如鄂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名著推介会”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涉及的学科多样, 而且学生在准备这一主题时要先进行调查, 以此来确定推荐的内容是综合推荐还是专题推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 以小组为单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准备的时间至少一周, 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的对主题进行挖掘, 多角度的进行阐述, 才能形成自主选择, 积极参与的局面, 也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2) 内容的适度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所设置。主题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 既要关注主题的难易度, 更要注意内容的适度。在小组合作建设中, 引导小组长对组员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主题的调整。让学生在分层的学习中发挥各自的自主探究能力。
3) 活动的阶段性。综合性学习是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制约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前, 要制订科学、有效的阶段目标, 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进行调整, 分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评价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一种总结性学习终端评价, 它以甄别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与选拔优秀学生为导向, 它是一种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考试机构等自上而下对学生“定性”的评价, 只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 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动态评价, 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运用。如开展“名著推介会”可以让学生办手抄报, 要求综合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 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 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 摘录、撰写、剪贴等形式, 围绕“名著推介”主题, 举办手抄报展出、读书笔记汇报、名著课件展示和名著知识竞赛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学习内容。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学生也可以针对自身的特点, 认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的探究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其独特成为语文课程的一大亮点, 作为教育者, 应该充分挖掘学科特点,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效的将综合性学习开展起来, 使学生的探究性、主动性、合作性、创新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让学生充分发展, 成长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综合性学习至关重要, 活动的开展既符合语文教育特点, 又体现了语文课程理念, 同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 篇9
关键词:综合课程,语文学科,基础性作用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 组合2个或2 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但是也有一种意见表示分科和综合都是相对的。 比如, 生物学相对于数学、物理、 化学等其他学科而言, 是分科的, 但对于植物、 动物、 人体生理等分科而言, 则是综合的。 按照这种说法, 目前中小学开设的课程其实都带有综合性色彩。
语文学科作为人们表达思维的工具, 与学校其他课程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其本身就有很强的综合性。 所以, 虽然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属性与生物、 物理这些学科相比不尽相同, 但其自身的多重指向和多元目标构成了语文课程综合与分化的矛盾统一。
在综合课程与综合教学大力发展的背景下, 语文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如何在综合课程背景下明确语文学科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 语文课程与综合课程的目标一致
一个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意图的人必然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 因此, 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应当是综合性的, 这种综合性的素养还包括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是非辨别和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特征强调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必须对学生综合素质修养加以全盘考虑, 让学生在各方面协调发展。 这种综合并不是指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 而是能力之间的互补协调。
语文学科多元性和综合性的整体特征, 不仅是由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教学功能的多重性、 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学原则的复杂性、 教学程序的多层次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而且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学科理应呈现的合理状态。
现在学校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掌握多种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 因此, 语文学科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体系, 更是一种能力的构建。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 重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和价值。 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与此同时, 语文教学要改变机械提高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的观念, 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观念。
特级教师于漪曾言明, “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 不能单打一。 力求实现 ‘学力形成’ 和 ‘人格形成’ 的统一,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 又有形成个人思想情操、 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面, 二者有机和谐的统一, 使学生文化素质、 语文能力和智力获得多方面的培养”。 这也就是说语文学科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两者不能简单割裂。 只在语言文字上打转, 就会失去语言的灵魂; 脱离语言文字, 只讲人文性, 就完全背离了语文课的初衷。
综合课程也是强调提高全面素质, 因此, 在综合课程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今天, 语文学科必须要始终坚定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 只有把握语文学科多元综合的特征, 尤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才能真正体现由 “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变。
二、 理解语文学科的综合是协调内部各方面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课程。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等, 同时还承担着道德熏陶的任务。 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不能一团模糊,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 构成语文素养的每一项能力依然是具体的。
就从课程设置而言, 美国、 英国、 法国等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就有文学课、 写作课、 阅读课等具体课程, 而且教材也是分开编写的。 例如, 法国有分别按照文学史和语法系统编写的教材。 我国曾经也有过语文分科教学的实验, 把语文一门学科具体分作文学和汉语两门课。
另外, 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课程资源来说, 语文学科也是一门综合课程。 河北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曾经提出过大语文教育观, 他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发展, 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 同他们的学校生活、 家庭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 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 能动的、 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这说明, 语文课作为大语文教学环境中的关键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堂作为语文学科的中心, 辐射其他活动领域, 有机统一学校、 家庭、 社会这三大块。
由此可见, 语文学科的综合不是一个空泛的话题, 而是一个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课题。 语言技能彼此相互联结, 没有明显的难易之分, 不能简单地说阅读能力比写作能力更重要, 又或者说哪一种能力应当优先发展。 语文学科的综合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种种技能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 明白了这一点, 就会了解到语文的能力没有孰轻孰重, 而必须要相辅相成。 同时, 语文学科资源的多样性也说明了语文学科的综合, 这也印证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三、 语文课程在综合课程中的具有基础性地位
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 实质上是人类的认识从整体到分化再到整体的过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 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 分科课程更强调对一门学科的深入探究, 综合课程则更强调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整体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是, 没有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课程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综合课程也只会浮于表面。 因此,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是相对的。
在面对综合课程越来越风行的今天, 人们对语文学科在综合课程中的定位总是态度模糊的。 无论将来语文课程是继续保持独立的姿态, 还是融入综合课程的大流, 都要避免两个极端倾向。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 不管是偏向哪一种, 都必须要舍弃课程的某些功能。
有些国家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 他们试图权衡语文课程在综合课程中的地位。 例如, 法国在1994 年颁布的 《初中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 白皮书中, 提出围绕学科来组织教育内容。 他们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三大块: 表达、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 语文即法语这一门课程隶属于表达这一块, 表达这一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熟悉各种表达实践活动, 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表达仍然需要知识的支撑, 其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解决问题。 这也是另外两块内容 (关于人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知识) 得以存在的基础。 这种对于语文学科在综合课程中的基础性定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国内, 北京、 上海、 杭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综合课程的尝试。 北京亦庄实验学校在综合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课程的概念, 并尝试在全校推行。 这所学校实行的是教师包班教学, 一至三年级每个班2 名教师包班, 教师的办公桌就在每个教室的后面。 在这里没有语文、 数学、 英语这些课程的概念, 只有一个个主题周, 每学期选择4 个贴近生活的主题, 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教学, 每节课都包含各种学科元素。 但全课程仍然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展, 人们更多地对此抱有怀疑态度。
综合课程并不是对分科课程的完全否定, 也不是为了模糊学科的特殊性, 而是为了取消学科之间的隔膜。 基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是各学科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国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开始尝试实行综合课程, 但还在起步阶段, 对于分科和综合的课程论概念还未形成。另外, 我国只有少部分地区进行了综合课程的实验, 其他地区仍在施行分科课程, 而且课程结构相当极端。 但可以想见的是, 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它有着不同于分科课程的独特优势。 国内综合课程的研究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下去, 语文学科与综合课程的关系也会日益凸显出来, 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石天星.“全课程”悄然走进小学校园不再单列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N].浙江日报, 2015-11-6.
[2]李晓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3]李金云, 于漪, 欧阳代娜.教学艺术浅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4, (1) .
[4]张萍.从“课内”走向“课外”———谈“大语文”教育观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 (1) :73-75.
[5]卫刚.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性工程———开发“科学人文相互融合的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3) :33-36.
[6]刘淼, 韩晓蕾.世界综合课程视野中的语文学科[J].中学语文教学, 2003 (12) :49-51.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 篇10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文教材整合的常态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和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两种形式。教材是学科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相关科学系统呈现的载体。而语文学科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获得能力的提升呢?研究性学习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与怀疑点,通过探讨就可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同学们对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很感兴趣,但背景教学会冲淡散文本身的美感,那这个兴趣与争论点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资料搜集和思考,学生获得了自己的认识,结果并不重要,而在过程中对资料的搜集、对比筛选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如李白诗歌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巅峰地位,那经过研读,“后世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具有李白这样地位的诗人”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此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自身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独一无二性。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更应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坚持,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一只只被“填”的鸭子,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会解决问题的“活”人。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课本本身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其它的领域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出新的问题和价值观。此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锻炼了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活动体验方式与语文拓展研究题目整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1、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形式适合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单元的专题研究。我认为开放性即体现为操作的灵活性、知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讲授可难可易、可多可少)。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人教版必修的五册书中的“梳理探究”模块。在参与此模块的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模块教学内容活动性强,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十分契合。这种开放性单元的教学设计,运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使课内课外知识得到整合再合适不过了。模块中的内容更适合运用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方法,这正符合综合实践活动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的理念。例如:文言文虚词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对联文化研究、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等。
2、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拓展性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其中阅读与写作更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万中唯一的阅读答案,这种抹杀创造性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我想通过教师的鼓励,针对阅读与写作,可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你最喜欢的书籍大征集、你心中的“大家”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这样读、那样写,而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到底该怎么读,读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活动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是珍贵的、唯一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阅读和写作才有了生命和意义。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的运用 篇11
因此,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置疑,让学生在探究中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如学习鲁迅的《故乡》,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然后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经仔细研读,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诸如“闰土前后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杨二嫂为何从‘豆腐西施’变成‘圆规’?”“我为何两次在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等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中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训练为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包括教师)都成为探究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更为宽松和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探究,而教师角色的改变是关键。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问题”。在探究問题时,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教师应该用情境来铺垫,形成探究的氛围。在探究朱自清的《春》的意境美时,我用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来设置情境,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陶醉,获得了感悟,然后结合课文进行探究,收获很大。同样是这一课,在探究本文的自然美时,我围绕文中作者提出春天“新、美、力”特点时设置问题:如果是你,你应该怎样去描述的春天的画面,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述?学生们身临其境,得出的结论简直令人惊喜。
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
三、拓展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增多。探究性学习的结果固然能带给学生成就感,但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更能让学生受用终生。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其方法越多,学习的空间就越大。因此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方法,将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立足点。在教学实践中,适时的把“钥匙”——自主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持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这样,在探究中学生的视野将不断扩大,从而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境界。
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更是任重道远。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探究式教学中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路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 篇12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整合之后, 新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同时二者又相对独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己的特点, 学生通过这类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也能通过这类课程观察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因材施教。此外,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整合之后又有了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可以得到探索, 实践中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者互相渗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一) 与教材内容结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出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教学主题, 这时我们就可以参考语文教材选题。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包罗万象, 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按照各个模块划分开来, 然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 设计教学课题。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引领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课题, 主动进行语文学习。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优美的文字体会祖国的大好山河美景, 并在实践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去看过的优美景观,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 以语文学科教学为载体,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分析过学生所要学习的教材后, 可以针对其中的内容设计实践课程, 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获得更加感性的认知, 大幅度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 教师在教授过课程之后, 可以带领学生到城市中新兴的工业园区参观, 探索新时代的家乡美, 在实践中领会教材内容的引申含义。
(三)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中国长年以来都是实行着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课程中的知识, 间接地传授学科经验, 学生与教材中的内容缺少与实际的联系, 学生也不能领会到教学中想让学生领会的内容, 一般的课堂教学多数缺少活力, 学生兴趣不高, 教师也就没有的教学的激情。改用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后, 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直接接触学科教学内容, 更加直观的领会学科知识, 更方便学生在未来的实际运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一) 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实践活动课程在设计时本着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相关学习经验进行, 这样一来, 学生能够从这样的课程中快速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对语文学习投入自身的热情, 只有学生投入了, 才能从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实践活动教学中, 教师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在课程之后, 学生会自动自觉地查找跟课程相关的文学作品, 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是以往的单一教学课程无法做到的。
单看语文教材本身, 也有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便可以根据这类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课程, 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 表面上是写物, 实际上是在表达宋庆龄的一生正气、坚强不屈以及蓬勃的精神,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组成课后小组, 查找类似借物喻人的文学作品, 使得语文学习得到了拓展,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层次的文字表达含义。
(二) 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的内涵
小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学生介绍这个世界, 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大纲中希望学生领会的知识, 所以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种情况有效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 让学生充分感受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有效整合。
例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将语文知识中的内涵与实践有效结合, 令学生充分感受文字表达中的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
(三) 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文字的出现和当地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每个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同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学。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通过不同地区的文学载体学习, 能够领会到各个地区生活的人民的精神风貌, 这是其他学科不能发挥的作用。例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傣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节日, 教师可以下达调查自己家乡民俗的教学任务, 之后在课堂上彼此交流分享, 让学生成分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四) 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现今的素质教育主要目的由原来的应试型教育在向素质型教育转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积极地去感悟探究,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鸟岛》一课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比如“鸟岛上有多少只鸟?”“鸟岛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自己有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自觉和同学组成教学小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得出结论, 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潜能。
结语
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起来后, 能够有效提升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应该进一步推广探索。
摘要:教育改革后,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整改, 由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转变成了结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小学生由于学习观念并没有很好地完善, 想让他们领会文学艺术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内容, 只依赖教师的教授是很不现实的, 只有结合现实生活和小学生的周边环境教学, 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本文以小学语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为例, 探讨了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整合
参考文献
[1]叶建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尝试和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06 (27) .
[2]郝宴.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1 (02) .
【语文学科的综合学习】推荐阅读: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性07-27
语文学科与语文学习07-13
语文学科知识的整合05-08
语文学科的知识取向05-16
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09-03
语文学科的课程创生09-27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10-22
语文学科08-11
语文学科性质05-24
语文学科优秀教师代表的发言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