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感受爱国情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教学完后,要求学生围绕本组课文内容,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二是编制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三是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四是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五是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学唱歌颂祖国的歌曲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行设计其他展示形式。
本来,布置这个综合性学习任务时,我不敢带有期望的心理等待他们完成得让人满意,毕竟在这个空间、时间有限的教学环境里,他们能去完成算是不错了。可是,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展示成果以各种形式汇报上来时,我还是感动了。
感动一:同学汇报他的展示成果是,他知道了为国舍生忘死的人物有董存瑞、黄继光等,为国争光的人物有许海峰、刘翔等,人民的好公仆任长霞……(我还叫他介绍他们的具体事迹,虽然他讲得不够详细,但我还是挺满意的。)
感动二:学困生贾松同学汇报上来的是一张精心制作的手抄报。感动三:刘翰平同学展示的是“相约2008”,他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第29届奥运会开幕,一个鸟巢,一个水立方,在这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得知中国以51枚金牌获得奖牌榜首位时,我们全家都激动得无法入眠……”(嗯,我们都很激动,也很难忘。)
感动四:闫晓雪、寇金鹏、王宝德、闫金科四名同学合作朗读的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他们字正腔圆的深情诵读,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全体同学。(是的,我们都很向往这些名胜,有机会一定要身临其境去感受一番。)
……
这一堂课过得真快,可我们还沉浸在这热烈的氛围里。
最后一个感动是孩子们刚学会的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
在孩子们清脆响亮的歌声里,我看到了一颗颗新星在升起!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与学科课程对应的综合课程。然而教材选编的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对象有些偏离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在活动中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要以课本资源为坐标, 以乡土资源为宝藏, 整合和拓宽教材内容, 要在学生容易操作的情境下开展活动, 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依据课本主题, 丰富主题内容。
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 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主题, 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 并且要丰富活动的内容。例如, 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 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竞职演讲等, 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让学生建立相册, 同学之间相互留言,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成长的烦恼》《献给母亲的歌》等。
2. 整合课本主题, 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 如果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 这样会省时、高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 它们具有上述特征, 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 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调查, 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 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 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 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活动过程, 是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障
1. 重过程, 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重视过程, 就是重视参与。让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通过与他人合作,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得到合理的答案。
2. 重体验, 重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春》这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 首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 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 再让学生各抒己见, 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 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 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写几段文字, 或分类收集诗句, 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 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 却又有深度、有质量, 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 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 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 篇3
学生在开展某个主题活动前,先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但只是单纯让学生找资料,却没题目,没要求,学生就会感觉到“天马行空”,无所适从。我就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课的要求。
如在“献给母亲的歌”这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课,我们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把资料整理编成资料小册子,再给小册子起个名字,并要说出起名的理由,再为这个小册子设计一个封面;第二,各人在家中采访母亲生儿育女的甘苦,收集母爱的各种表方式,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去理解这些母爱的表达方式,根据采访母亲的相关内容,评价自己的母亲;第三,搜集与母爱有关的诗、词、美文、格言、俗语等。
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把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目的明确地去寻找资料
每次活动我至少给学生两周的准备时间(有的可以更长,如我们的“我向生活学语文”活动是贯穿全学期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将个体研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我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一组查找描写母爱的诗歌,二组查找散文,三组查找新闻报道中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四组查找动物世界中表现母子之情的作品,五组查找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六组查找与母亲有关的格言和俗语。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
的很多,其他的问题(知识点)所知了了。
三、引进竞争加分机制,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可以让各组进行竞争,各组搜集的资料要竞争,各组的研究成果汇报要竞争,之后各组间还可举行全面的知识竞赛,每次评选出来的优胜小队都要在班级记录中加分。
汇报课的过程是:
(一)齐唱《真的爱你》
(二)男女对读英汉不同的对妈妈一词的解释(有十条之多,他们提前已抄在后面的黑板上)
(三)讲妈妈的故事
①动物世界的母爱《斑羚飞渡》(黄雁嫦把此文已编成故事,并背过了,讲得声情并茂)。
②人类的母爱(尹京的一篇文章《母爱无价》。讲自己对母亲的误解、怨恨,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已背过)
③名人的母亲(刘伟宏讲《傅雷的母亲》。)
(四)说说自己搜集到关于妈妈的名言警句
①第一组接龙,每人说一句(每个人都有名言摘抄本)
②第二、三组一起读有关母爱的诗歌。
③第四组接龙每人谈一句对母亲祝福的话
(五)独唱《妈妈的吻》
(六)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恩你想对母亲做些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几位同学发言。其中卢嘉业同学的发言很动感情,说自己上学期去游戏厅去打游戏机,浪费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退步。)
课堂上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利用展示台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各小组选择的角度有所不同:有的小组用配乐朗诵的角度来赞美母亲;有的小组用图片展示、电影片段的形式来表现母爱;有的小组利用唱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有的小组甚至邀请母亲参与以增进母子感情。这堂课学习气氛活跃,并在课堂之中获得体验,获得自我展示的舞台,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的探究过程。多媒体的交流展示,既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将探究性学习和互联网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既要选好组长,培养活动骨干,又要关注个体差异
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这样会加剧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五、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六、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体会 篇4
一、激趣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编辑者很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语文园地一“丰富的课余生活”,首先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立场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体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有趣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在教材中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学习课文《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立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进行多元化的探究,增强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可见,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对学生来说,这种实践是自主的、新鲜的、充满无穷魁力的。如语文园五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简短的“综合性学习提示”点明专题之后,编排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知道孔子勤学上进,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要求。因为要开展这样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然后学习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盘古用整个身体去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宇宙,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而大胆的想象。接下来学习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干。教材就这样一步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究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瑰宝,就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三、有机地整合,体现学习实效。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是以独立的一个专题来进行的,各专题之间有许多联系,但并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而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出的一个教育性关系。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知识整体,让学生在不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活动中需要的资料并进一步探究分析,将各种能力和探究的兴趣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扩展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四年级上册在语文园地一里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课余时间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让学生写课余发生的有趣、高兴等的事,“展示台”用搜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小组合作办图片展的方式,展示学生才能和感兴趣的课余生活。语文园地五的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里,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在“语之园地五” 的“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乍”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有趣的生肖邮票,背诵体现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明白一个生肖代表一个年份。在“展示台”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了解到的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组的课文学习中,围绕“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我国民族的自豪感。由此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始终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应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要强调其实践性,还应注意其文化性,注重其文化意味、文化内涵、文化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5
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着力落实了一下训练:
听──研究中与同伴、合作者、教师、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倾听,汇报课上的倾听、补充,以及采访专家、走访邻居等调查采访时有目的、有礼貌的倾听的倾听。
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有条理、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汉字”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
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
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科特点。
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及能力基础,研究中我们确定本组教材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做人。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激趣、悟法、探究、发展,与学生尽情徜徉于汉字王国之中
1、激趣:
对于校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追溯字源、字林拾趣、咬文嚼字、汉字文化、以及魅力汉字五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2、悟法:
仅仅有兴趣对于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地研究性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要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兴趣会使学生迎难而上,但是方法却会使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研究过程更加高效,充满智慧。例如说:
⑴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独立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追溯字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他们不仅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还知道了1899年我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的汉字──甲骨文,还了解到了汉字产生前我国先民相处的诸如八卦记忆法、结绳记忆法、图画记忆法等多种记事方法。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能用举例说明、图文并茂的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对于造字法和汉字演变的研究收获。
⑵ 要启发学生借助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巩固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获得更多的启发:
在“字林拾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3、实践: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超越课堂,超越书本或教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固有的教学环境,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在“咬文嚼字”研究小组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由最初的走上街头寻找错别字并倡导其改正,到理性的开展“字林啄木鸟”活动,学生们就经历了一个实践──分析──再实践的过程。他们从逐门逐户的寻找,感受到源头之毒可治全程污染的重要性,进行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再次走上街头,这次他们是为获取有说服力的数据进行实践。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将他们实践的结果写进了《“让我们一起来呵护汉字”倡议书》之中。他们在此次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活动体会“通过这次‘字林拾趣’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汉字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用错,这不仅是闹笑话的问题,还是对汉字的一种尊重,一种热爱。”
实践出真知,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学生们在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汉字知识去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贡献,而且研究过程中他们看到的那意料之外的“现象”真正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真的触目惊心了,他们心痛了,羞愧了,有的甚至愤怒了,于是,热爱汉字,呵护汉字,为纯洁汉字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情感真正被激发了。
4、发展:
课标在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参加,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亲历研究、展示的过程,一起“活”起来、“动”起来,要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必须的,教师应当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导之以法。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质量,为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而且从中我们也看到学生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之时,更重要的是这段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文之外的知识,以及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学习、做人的认识和习惯。如果我们
老师能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的素养一定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例如,我区有的老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游戏踢毽子时,由几个学生对用来扎毽子的方孔圆钱而展开的兴致勃勃的讨论,而受到启发组织学生开展了《货币研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不光查阅大量资料,还走进我们济南市的文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走近钱币收集爱好者采访咨询,从中感受到了我国丰富的钱币文化。有的老师在教学《世纪宝鼎》时,就及时开展了“走近鼎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初,老师只是想利用学校附近的博物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可以借此,展开进一步学习,没想到当老师公布了活动方案后,学生竟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学生说不仅去博物馆可以看到鼎,还可以去学校附近的文化市场,那里有很多卖古董仿制品的。还有的学生提议去大学校园,咨询在校的历史系的学生或教授。还有的学生观察更仔细,说自从学了《世纪宝鼎》这课后,对这个结构复杂的“鼎”字特别敏感,发现有家酒店的名字叫“钟鼎食府”,他想去采访一下那里的老板,为什么以“鼎”为名。学生对呈现的这种浓厚的研究兴趣出乎老师的意料。那么随之展开的研究活动的过程,我们已经不难想象,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是精彩纷呈。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全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工作中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主题。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基础上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包括“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渴望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它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内容,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和精神世界的熏陶,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
1、关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得新知的过程。学生 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包括期刊、报纸、古籍或传记、文学作品等);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向老师咨询。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得积极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
2、关注学生合作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综合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彼此思想互相的碰撞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创新的灵感。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
3、关注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语言训练是综合性学习占有核心地位的媒介之一,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说话训练,有写作训练,把说和写有机地统一于学习之中,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4、关注学生多方面联系与融合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由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变成向生活学习,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的融合 都渗透着语文,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语文学习应该更注重其“人文性”。“黄河,母亲河”的综合学习,若没有地理、历史、环保等方面知识的支撑,没有校外的了解,没有课内外资料的搜集。怎么能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呢!
5、关注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式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知识竞答、教学对话、辩论与演讲、文学擂台赛、编辑小报、文学(文艺)活动等 多种形式。
因此,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着一个更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付华老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实践: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它体现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如何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我认为:
一、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把它列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这一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习内容、课程目标的综合之外,还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听、说、写这“三合一”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明确而富有意义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一定的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这种听、说、读、写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连杂糅在一起的。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但它必须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面,是人文精神与学科精神的相互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带“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
二、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活动过程
每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指导,安排好其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或袋子);4.上课交流、展示、评价;5.写作;6.评选优秀资料和优秀个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一般的学习活
动,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力求有感受,有发现。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让学生有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通常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必须强调合作与探究。事实证明,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每次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应当明确,注意成员之间的通力、有效的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与人协调中施展自我,培养学生的自觉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这就是“学会合作”,因为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必须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首先,教师应制定学习活动的目标,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的确定不要盲目求全、求高、求深,而应当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和可能出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能力上面,而不急于出成果。其次,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表。时间进程及安排尽可能具体一些,让每段时间的活动内容明白一些,同时注意灵活性,能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虽然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通常也都有具体的安排,但不能简单的搬用,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其基本要求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有计划、有序列地展开活动。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和什么都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外,还应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活动过程的一点点进步和收获,都应充分肯定。要努力给予引导,多一些关怀,更需要激发、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综合学习课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要少,更多的则是学生讲,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组织这种评价课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实践证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课,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更是对所要探究问题的延伸和扩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附答案 篇6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江都9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3分)
9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3)【城市印记】瘦西湖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每当春回大地,走进瘦西湖大门,满眼都是滴翠的绿柳,处处涌着绵绵的绿浪:修长的堤岸,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柔柔的态、长长的丝,飘拂着妩媚,透逸着秀美,散发着真性。
请给此处景点取一个好听的名字(5字以内)。(2分)▲
(4)【妙联拾趣】走进平山堂,首先看到一座殿宇,里面供着大腹便便、面容慈祥、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旁的楹柱上有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请你设计一句下联。(2分)
下联: ▲,▲。
答案解析:
8语文实践活动。(9分)
(1)(2分)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2)(3分)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3)【城市印记】长堤春柳、柳堤等,形象、简明即可得分。(2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 篇7
一. 多一些实实在在的表达, 少一些空洞刻意的表演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所以各种活动形式纷纷出现在语文课堂上, 唱歌、表演、做实验、摄影作品展示等轮番亮相, 虽然这些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课堂内容, 但却也冲淡了“语文味”。所以过分重视语文课的外在形式, 会使语文的内核淹没在繁复的形式中的。语文课还是应该让学生多一些实实在在的表达, 少一些刻意的表演。还是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例, 如果能在表演小品后安排一个观众谈观感和演员对话的环节, 要求观众学生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来谈观感或评价, 演员学生来说戏, 这样就可以在“表演”和“语文”之间求得平衡, 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了实处。总之, 只要把活动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听、说、读、写上, 把语言文字作为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就能回到语文学习之“本”。
二. 多一些有针对性的积累品味, 少一些漫无目的的下载
如今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 上网查找资料就成了最快捷最方便的方法, 只要键入关键词, 便可以得到大量信息。有很多学生不会筛选信息, 一股脑儿地把涉及到的东西全选进来, 以至于资料很多, 却没有什么积累, 更谈不上品味了。快速浏览资料、筛选主要信息, 是不可缺少的现代阅读能力, 但潜心品味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培养文化素养更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的不是学生通过浏览资料、上网搜索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而是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哪些阅读的方法, 积累了怎样的语文知识, 提高了多少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 应当关注资料的文学因素、文化色彩, 鼓励学生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做综述或评价。例如在进行《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时, 各种莲的图片的收集可以适量, 对全国赏荷胜地的举例只要点到即止, 不必给旅游业做广告, 却可以要求学生查找描写莲咏莲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作比较阅读, 并且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篇章写写读后感, 把那些好的作品摘抄、背诵下来。这样的搜集资料就不会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因素也能得以体现。
三. 多一些理性的反思, 少一些作秀的掌声
新课程倡导多鼓励学生,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出于这种理解, 哪怕学生只有一点成绩, 就要表扬;只要一小点进步, 也要鼓掌予以鼓励。掌声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肯定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是直接的, 令人鼓舞的, 但也是浅层次的, 不值得一再出现的。例如我们在进行《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 有一个环节是“走过四季”, 分类收集四个不同季节的成语。有一个学生一口气说了二三十个成语, 有些是生僻的, 没看到过的。其他同学拼命鼓掌, 我示意大家慢慢鼓掌, 指着其中几个生僻成语让他解释并造句, 他完全不知是什么意思, 更不能造句了, 想必是网上随便一搜, 在课堂上照搬出来吧, 其他同学也茫然不知。我请同学反思:不明白意思, 不会用这些成语, 只是收集又有多大意义呢?语文课的活动就应该有积累、运用, 其后我们围绕着四季成语展开了几个小游戏:成语接龙、你演我猜、情景造句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运用。当然我们在要求学生反思的同时, 我们作为教师的也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 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 学生学到了什么?反思才会明理, 反省才会明智。多一些踏踏实实的做法, 少一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让我们的课堂远离哗众取宠的“新潮”, 走出“时髦”的误区, 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朴素。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语文课本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内容往往是经过专家学者充分讨论筛选之后的精华作品,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首先让学生占有尽可能多的课程教学资源,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还要求,加强综合性学习以突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注重语文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将语文教学立足于课文的教材内容,而且充分结合现实生活,联系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展开语文教学,让学生理解语文与生活的相关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最后,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积极观察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学习意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疑问,在搜集课外资料时,能否有效的寻找各种有效资源,通过诸如此类的观察,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和课外教学中,通过合作性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总结。
二、语文学习中的“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向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丰富学生对生活认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简言之, 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味就要求实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所以,作为一门结合语言和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综合性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符合语文教学的传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要教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语文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探究性学习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味”的对策
为了提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味”,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则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学习《爷爷和小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与爷爷发生的故事,与同学分享。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选择一些与“爷爷”相关的电影、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播放,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与课本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在整节课讲授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本教材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以“爷爷,我爱你”为题写一篇文章。由此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其次,增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要求小学教师要注意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在综合学习小学四年级“镜泊湖奇观”一节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镜泊湖风景的秀美,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曾经去过的旅游地,并对当地的风景特点进行讲述,引导他们搜集各地风景名胜的优美图片,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与同学之间交流,会得到更多的关于国家风景奇观的知识,对此,教师应该让他们每个人将调查结果以探究报告的形式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交流,以此让他们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意义。
四、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在综合性语文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突出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课本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龚微.浅谈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展[J].科学大众,2008(07)
[2]袁小刚.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课程资源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3)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新课程标准》在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变、贯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必须让学习的主体——学生成长起来,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丰富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更是学生展现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了比较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学习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
任何的学习方法都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而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方法、用方法的渗透和指导。综合性学习中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很多,听说读写思,抄画演议唱的学法整合,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时机和不同的功能,还要学习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的切入,丰富学习的材料、拓宽学习的范围、开掘学习的深度。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切实领会每一种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境和策略,就需要先教会学生认识方法、运用方法。
在学生学习《不懂就问》的时候,问起孙中山是什么人?这时候,就要适时引导,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自会找到问家人、找书籍、上网查等方法,这就是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对学习内容认识的实施策略。在学习《妈妈》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穿插歌曲演唱、名诗补充、故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材料可以让自己对妈妈的爱有更深更广的了解,这正是进行课程整合、开展跨领域学习的实施策略。在学习《青青的山》这一主题单元时,可以由《美丽的武夷山》引向祖国更多的名山大川,引导学生搜集中国的特色名山,可以制作宣传幻灯片、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制作名山手抄报等方式进行了解和交流,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其次,要让活动成为实践综合性学习的训练场。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指导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可以说,结合学习的主题或者生活实际开展必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养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常规意识,学习选题、搜集资料、策划行动、组织活动、交流反馈等,能够通过比较自主的活动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北师大的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为组织形式的,许多单元和生活实际结合非常紧密,这都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要结合主题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切入点,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展现形式。
以第四册语文教材为例,可以召开“好习惯交流会”、“妈妈的爱”演唱朗诵会、“我为春天添新绿”实践活动、“走遍青青的山”手抄报、“守信用”课本剧演出等活动,结合文本主题进行主题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确立题目之后,要指导学生精心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同样以上面所述活动为例,学生说说自己的好习惯是什么,如何养成的;搜集关于妈妈的诗歌、歌曲等;植树的准备、实践、思考、习作;搜集山的资料,进行选择,绘画、摘抄,制作手抄报;分组准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等。
然后,涉及到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准备。每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涉及完整流程的安排,尤其是需要班级分工合作的活动,需要训练主持人和串词,需要展示同学的自主准备,需要活动的布置设计和最终的鼓励奖评,甚至包括邀请家长参与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就是在活动的具体组织中过程性资料收存,不论是文字性资料的汇总,还是图像化资料的记录,都是一项活动最终的显性成果。而对于活动中孩子们的成长收获这一隐性成果则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反馈,可以现场采访去倾听,可以事后叙述去感受,可以跟踪调查去反馈,要把握学习活动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了解每一次活动组织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最后,要让生活成为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大舞台。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世界,把世界用语文的方式来展现,在学校、班级内
组织的任何活动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把学生的眼光和触角引向整个社会生活,懂得随时发现问题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去调查、去分析、去总结,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有更加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能够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自己发现的世界。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味;学科;效果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一种不良的现象:为了追求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影、演戏、唱歌、画画,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体美的大杂烩,一堂堂综合课下来,往往热热闹闹,课堂上掌声不断,下课铃声想起,师生皆大欢喜。可是,这样的课怎样也不像语文课,更像艺术课、科学课!有的老师在主要环节上有偏差,有一位老师用了大约二十分钟进行了历史题的竞赛,我觉得更像历史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荡然无存,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综合性”带给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无限的空间和自由,而“语文味”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独特的美感和芳香。如果试图综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就是“肥他人田,荒了自己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用什么方式,其落脚点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即“语文味”不能丢。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姓“语”,不能仅仅看到它的综合性忽略了语文性的根本。尽管综合性涉及自然、社会等生活内容,但它都是在语文这一大的前提之下,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诗同行”环节尝试仿写现代诗《走,我们去看海》,让学生写《走,我们去看山》,孩子喜欢上了诗歌,他们总爱拿新作让我看,我也持续关注他们,课堂交流非常热烈,意犹未尽。
因这次活动,他们渐渐有了写诗的思维,如,王琳琳(化名)用小诗的形式谈写诗的感受:“打开窗,迎进了朝阳,我在窗前,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花开是一种寂寞。”
我认为综合性学习课后时间的延展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持续学习的关注。将教学内容适当延伸至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语文味道是知识性的体现,也是学科特点的体现。
参考文献: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片面追求活动形式和课堂效果, 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内核。
主要表现为:忽略了“语文性”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盲目地把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色引入到教学中来, 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 不伦不类, 忽略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 抛弃了语文课的“根”, 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 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请看几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我们将表演双簧为大家展示我们调查采访的结果……” (生表演, 底下掌声雷动, 笑声不断) ;“请大家看我们拍摄的这些照片和摄制的整个采访实录……” (画面美仑美奂, 令人留连忘返) ;“刚刚大家听到的是乐器合奏, 这些乐器和曲目是……” (音乐丝丝入耳, 令人如痴如醉) ……
这就是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展示课。课上, 各小组各尽其能, 使出浑身解数, 课堂热闹非凡, 高潮迭起,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堂课在热热闹闹中很快就过去了。课后, 我们静下心来想想, 这堂课学生究竟收获了哪些语文知识, 又获得了多少语文体验呢?这种“跑龙套”式的教学究竟能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多少特点和目的来呢?对于这种“作秀”式的展示汇报, 难道我们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看客”吗?这样的课堂, 学生确实很活跃, 也很忙碌, 教室里乱哄哄一片。看似在“动中学”, 实际上学生的动手、动口与动脑相脱节, 浅层次的东西太多, 实质性体验太少、反思更少。细细分析一下, 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土壤”, 那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2. 过分渲染人文性, 忽视语文基本功的学习和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课标实验教材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特点的倡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老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学习成果, 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 告诉学生看过成果后的心理感受。这对于学生的促进无疑是很大的, 但是在强调人文性的同时, 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教学。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基本功, 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呈现中, 读错写错字和出现病句的情况却随处可见;词语积累运用方面的成果则是少之又少。有一次名为“走过四季”的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分类收集了关于“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成语, 共计一百多条, 仔细看来, 相当一部分是生僻词语, 不要说学生, 就是老师都不一定明白它们的意思, 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词语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要求, 这种单纯收集词语的活动又有多大意义呢?
这种对语文基本功教学的忽视还体现在对学生书写、朗读水平的弱化处理上。用电脑打字代替学生手写、用示范录音代替学生朗读实践的综合性学习更为常见, 这就丧失了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朗读能力的绝好时机, 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遗憾。
二、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纠正这些偏差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强化“语文特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学习为主, 其它学科为辅的综合性学习, 首先是“语文性”, 其次才是“综合性”。可以这样说, “综合性”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 而“语文性”则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特点。
(1)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要牢牢把握以“语文”为主干, 其它学科为枝叶的教学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常常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 但对语文学科来说, 只不过是载体和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 这个目标始终要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需要根据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加以筛选取舍。在设计活动时, 涉及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一些专门知识简单带过即可。例如, 关于《桥》的语文学习活动, 没有必要把“桥梁图片、数据”和“桥梁发展史、桥的分类、桥的文化等”作为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普遍要求。
(2) 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根本就是积累沉淀。不注重积累, 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渐渐干涸。语文课必须把掌握和运用民族的语言文字摆在第一位。
如以“月亮”为话题的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笔者抓住了“月亮”这个切入点, 带领学生进入无比广阔的有关“月亮”的语言园地。教学中, 设计了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 摆开男女擂台, 内容有“一分钟内能说出月亮的几个美称与雅号”、“五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带月的词语成语多”、“猜词猜成语比赛”、“赏月佳对”、“对联排序”、“诗句配对”、“自由对诗”、“诗句接龙”等, 轻松有趣的形式, 生动活泼的氛围, 结合学生长期的积累吟诵, 一次活动下来, 每个学生都能说出很多包含“月”的词语, 背出好多包含“月”的诗句, 像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这样,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学生的语言仓库渐渐充实了, 积累语言的眼光也变敏锐了, 习惯成自然了。这才是“语文味”十足的综合性学习课!
2. 教学方式上要突出“语文味”。
(1) 少读图, 多读文。在不少语文课上, 快餐式的读图取代了读文训练, 综合性学习课上表现尤甚。几十个投影片, 课上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 学生既不用看书, 也不用记笔记, 基本不和文字打交道, 这当然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读是语文的基本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不论多么丰富, 在语文课上它们不过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搭建一个训练读写的平台,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绝不是读图所能取代的。因此, 教师在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应把握“少读图, 多读文”的原则。
(2) 少一些表演, 多一些表达。所谓“少一些表演”, 就是减少一些花样繁多的哗众取宠的活动;“多一些表达”, 就是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 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运用完整的一段话, 而不是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比如, 与其让学生纷纷登台学几个京剧中的动作, 不如让他们欣赏几段戏曲唱词;与其让学生表演戏剧小品, 不如让他们讲几个常见的戏曲故事;与其让学生画脸谱, 不如让他们写出某个脸谱与特定人物性格的关系。只要把活动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听、说、读、写上, 把语言文字作为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就能回到语文学习之“本”。
(3) 少一些掌声, 多一些反思。在很多综合性学习课上, 掌声始终是此起彼伏, 殊不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需要经过学生一些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才能把握。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把握其中的的关键因素。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最终还是要植根于“语文”的沃土中, 在教学中把握好每一个“语文”因素, 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来,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扎根于语文实践的土壤, 伸枝展叶, 蓬勃葱茏!
摘要:针对目前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最容易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诸多实际教学案例简要地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借此找回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所应该具有的根本特色。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 篇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对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学习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调查家人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比较适合小组活动,“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需要班级集体活动,而“学写研究报告”需要个人、小组、班级三个层面结合的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理念和教材提供的建议与素材,围绕“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教材提供的建议与素材,激励与启发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并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教给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中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认识信息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密切联系。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优势,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进行。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职校语文综合性学习09-23
语文综合性学习刍议12-29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11-17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06-0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09-11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10-05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11-27
语文综合性学习附答案06-03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07-28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教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