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2024-09-1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精选12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1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综合性学习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与活力, 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文目标为起点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而人文性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爱育人”的宗旨, 对学生进行德行培养。因此,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 必须把握新课程的特点, 以时代的眼光、发展的思维, 构建新教材的人文性综合目标。如, 在《小鹰学飞》一课中, 通过对课文的咀嚼玩味,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以下人文综合目标:

(1) 熏陶刻苦努力的品质。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而现在的学生因为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大多数娇生惯养。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让学生领悟小鹰的刻苦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鼓起劲”“拼命向上飞”, 不但描述了小鹰使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 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

(2) 渗透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学生理解了小鹰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 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 而且变得虚心后, 再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 同时思考: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鹰在盘旋时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老鹰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 永不止步, 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小鹰通过老鹰的教育和自己的实践, 终于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只有不断努力, 才能永远前进。

二、以挖掘主题为支点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主题的开发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没有主题, 活动就失去方向, 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 教师要遵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 善于捉住有价值的课题, 敏锐地抓住有利的契机, 从而挖掘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如, 在教学《恐龙》一课后, 学生围绕恐龙提出了许多问题:恐龙还有哪些种类?恐龙是怎样生活的?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我抓住学生的兴趣, 以“神秘的恐龙”为主题, 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

(1) 了解恐龙。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再和同学汇报交流,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 畅游“恐龙园”。组织学生去“恐龙园”游玩, 让学生对恐龙的认识上一个新台阶。

(3) 写写“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放飞想象, 有理有据地推测恐龙是怎样灭的。

三、以学科整合为亮点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关的。学科的整合就是打破原有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 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在语文课程学习中, 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 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 网络的信息搜集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如, 在学生学完《走, 我们去植树》一文后, 根据各学科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我开展了“绿色畅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亲近自然, 寻找绿色。带学生踏青, 寻找绿色, 并让学生交流踏青的感受。

(2) 遨游书海, 感悟绿色。让学生搜集绿色植物的用处, 进行交流, 感悟绿色的重要。

(3) 放飞心情, 赞美绿色。 (1) 搜集与绿色有关的好词、佳句、诗歌、散文, 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 (2) 用搜集到的好词佳句, 赞美你眼中的绿色; (3) 拿出画笔, 或用收集来的树叶, 描绘你心中美丽的绿色; (4) 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绿色; (5)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制作一张“绿色小报”。

(4) 融人爱心, 相约绿色。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植树活动。写写此次活动的经过和感受。

四、以实践运用为重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目的在于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践运用。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止关注知识和能力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 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感受生活、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如, 在学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 同学们纷纷为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现状感到痛心。我因势利导,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环境, 爱护地球”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1) 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2) 针对这种情况, 请学生写写保护环境宣传标语和倡议书; (3) 走进社区, 向人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以个人带动整个家庭。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 促使三维目标的整合, 为学生自主性地发挥开辟了道路, 不但沟通了课堂内外, 而且拓宽了学习空间, 增加了实践机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2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单纯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为了更好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巩固语文知识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它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范畴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以前的“语文课外活动”的活动形式,从而导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简单地训练某一技能、提高某项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误区。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教学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如果把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口头表达”或“写作训练”上,那么此目标定位就又落入了语文课外活动的模式,显得单一狭隘了。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外,至少还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这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2)可以引导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轻松化解生活的烦恼,积极面对生活。

(3)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知道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有时也是坎坷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

尽管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文学习中应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它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因此,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起点不要过高,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

如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中接受洗礼,引发学生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徜徉在科幻的月宫中;也可以完全沉醉在古典诗词里,让文艺作品对学生的灵魂起到美化与慰藉作用。其成果展示可以是知识竞答、科幻小说、科普宣传、模型展示;同时也可以是诗歌鉴赏、神话故事、调查研究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性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经常与自然、地理、社会、人类历史等整合在一起来学习,但我们模糊教学的主旨即“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所开展的“探险故事,你说我说”“探险知识,小组竞赛”“探险辩论,认识探险”“探险招聘,学会生存”“探险游戏,体验探险”等系列活动中,就涉及到了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此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并不是以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为最终目的,而是正如教科书要求的那样: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探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掌握一定的探险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探险家的故事”“探险辩论”“探险招聘”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 职高语文

1职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1.1注重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听说读写各种要素的综合

当前时代是信息时代,所以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比如应用文中的各种表格编辑等等”,而且要激励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工具书。语文的学习内容也是综合性的,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进行,这样才能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引导学生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1.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

语文的综合性不是生硬地把政治、历史、地理、天文拉进来,也不是简单地在校本专业课程教材中比如会计、物流、商贸这些无端地加进语文课本。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寻找与其他学科最契合最灵活的结合点,从中把语文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研究、创新,拓展语文应用的领域,在相互交叉和渗透中,学习的效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1.3重视学生言语实践,是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落脚点是活动,所以一切都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的,比如开学伊始进行的“制作自我个性小名片”活动,在诗歌单元进行的诗歌朗诵比赛,在话剧单元中开展的舞台剧表演,在广告单元中进行的广告创意表演比赛等等。通过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综合性的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获得了很多知识,更难能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了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在一次次失败挫折后有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能力的培养,让自己的心智不断地成熟起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挖掘了出来,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德育美育也发挥了作用。

2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

2.1确定学习主题

2.1.1做好准备

教师的准备试为舞台搭好幕布。比如在展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做好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了解活动的主题,有心理的准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组织安排进入活动情境中去。其次学生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就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带着智慧的眼睛,热情的心灵去实践,去交流。

2.1.2精心设计

综合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单元的活动都有它的主题,教师应该“如何做”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活动的准备及组织由学生自主自愿自由发挥。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课程的资源利用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设计。

(1)时空情境方面的设计。例如从空间上讲,“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不同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通过某一主题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就可以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又如,“历史——现实——未来”构成一个时间的流程,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关于“成长”、“发展”、“变化”的学习主题或课题。

(2)问题中心方面的设计。社会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热点现象,比如追星、苹果手机、体育赛事等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学生容易走进的热点展开语文综合性活动,这是一座桥梁,也是一帖粘合剂,能够架构起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实践过程中也让学生增长了知识面,更能了解社会现象,丰富他们的阅历。

(3)学科关联方面的设计。语文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比如政治、历史、地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校本教材中更挖掘出语文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其他领域,有助于整个学习体系的融会贯通,收到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如设计“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旅游资源调查”、促发学生关注周边乃至国内外的旅游开发以及环保等问题。当然,不管设计哪一种都应该以“语文学科”为轴心。

(4)经验与知识统整方面的设计。怎样让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完美的统整需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改进。知识经验有之间经验也有间接经验,比如“在古诗中寻找现代生活工具的痕迹”。

2.2 制订学习方案

这个环节就是决定“怎么干”。这个环节的步骤实施是具体的,包括编写活动的内容以及准备的计划方案。在每个步骤过程中,老师都有循序渐进的用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方法展开,扶着学生进而慢慢放手让他们发挥。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制订一个详尽合理的学习方案。学生要认识到制订学习方案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计划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案内容有很多,比如:方案的名称、方案的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法等等,要让学生了解清楚整个方案的实施流程。

2.3 开展研究活动

在制订学习方案之后就是开展研究活动,这是实施的阶段。教师要妥善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活动情境中,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方案,开展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细心仔细地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把它们都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活动笔记,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感受,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经验教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4 总结交流学习成果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有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的,那就是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学习成果。总结是必须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活动资料进行处理选择,并且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它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总结的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活动后的心得体会、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我评估。我们要注意的是,总结交流学习成果时并不是以活动时的优与劣为考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中互相倾诉和分享,头脑也可以风暴一下。在交流中,学生也学会了沟通与理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合作克服障碍。

3结束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也越来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

势。这是一种新新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职高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红森.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J].语文教学通讯,2007(2).

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体会 篇4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与学科课程对应的综合课程。然而教材选编的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对象有些偏离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在活动中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要以课本资源为坐标, 以乡土资源为宝藏, 整合和拓宽教材内容, 要在学生容易操作的情境下开展活动, 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依据课本主题, 丰富主题内容。

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 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主题, 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 并且要丰富活动的内容。例如, 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 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竞职演讲等, 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让学生建立相册, 同学之间相互留言,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成长的烦恼》《献给母亲的歌》等。

2. 整合课本主题, 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 如果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 这样会省时、高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 它们具有上述特征, 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 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调查, 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 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 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 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活动过程, 是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障

1. 重过程, 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重视过程, 就是重视参与。让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通过与他人合作,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得到合理的答案。

2. 重体验, 重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春》这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 首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 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 再让学生各抒己见, 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 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 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写几段文字, 或分类收集诗句, 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 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 却又有深度、有质量, 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 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 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5

提交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是起到主导的作用,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收集整理资料的人物,并且按照一定的材料安排和任务的程序进行排列,从而更好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样一来,轰轰烈烈的教学大改革开始进行了,教师乐得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于是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给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布置一下分组任务。学生们呢,拿着老师布置的这个主题,大张旗鼓地去网络上搜,去图书馆淘,忙得不亦乐乎。找到了打印出来或用本子一抄,课堂上一念,完事!

我们认为,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前所未有地让学生发挥了个性、特长、学识乃至胆识。但是中学生尤其初中生年龄尚小,心智不太成熟,知识结构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并且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有限,在巨大的网络资料、图书资料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此时老师完全不进行指导,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那么最后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对学生地位的理解,不能一味地强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而淡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前指导工作要到位

(一)细化主题

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活动的主题是很容易确定的。如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每册书中每个单元最后都有一次的综合性活动的主题编排,总共有36个主题。但这些主题的范围大都过大,没有提供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这个时候如果不去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将主题直接抛给学生,教师不作相应的引导,恐怕学生会茫然四顾,无从下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尽管教材提供了五种活动方案,但是有些可操作性是不强的。有些课题偏大,如第一个方案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月球的奥秘“„„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有些受限于条件,如第三个方案“有条件的可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了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及常见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天文现象等,并观看关于月球的录像资料”。

此时,教师应该将某些主题细化。如将活动方案确定为“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下设五组主题内容:聊神话传说、话月亮习俗、诵古代诗词、讲成语故事、吟歌谜对联。那么,学生有迹可循,整体实施的效果就要理想得多。否则容易造成大而空的形势,课上热热闹闹,下课糊里糊涂。

(二)合理分组

综合性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在综合性活动中一般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可能就会会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孤立,造成组与组之间实力不均而导致活动开展不顺利。所以我们在布置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自由报选组别后,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合作、责任心等,然后让每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如活泼一点的同学要和胆子小一点、不爱发言的同学在一起,爱发言的带动那些腼腆的、内向的同学,以便在展开活动时发挥各自的特长。每一个小组要求分工明确,确立小组长,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才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检查标准应该为: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由四个板块组成:

1、数风流人物

2、说风流人物

3、评风流人物

4、写风流人物活动。同学们在自由分组选好感兴趣的板块之后,我再按照以上的原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让成员能够合理搭配。如胆小的同学写风流人物故事,胆子大的汇报时上台来“说”风流人物,并朗诵相关诗文。同时我注意安排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领袖级”的人物,这个人物要有一定的感召力,在组员中有一定的威信,这样方便同学们推选出组里的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制定计划、开展活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要能协调组员之间的矛盾,起好带头作用,使每个成员能够各得其位,互相协助,共同发展,使小组合作效果得到最优化。我们认为,如果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没有调动到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性,没有让不活泼、比较内向的那一批同学动起来,那它都应该算是失效的。

(三)指导资料搜集

要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离不开同学的大量搜集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两种。

直接获取的资料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察、采访、聆听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如七年级的“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活动环节。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沉浸在大自然之中,用心观赏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山川草木,悉心聆听风声松涛、鸟鸣虫啾。而课程实施开放性的这种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安全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容易造成学生开展活动的盲目性。所以教师一定要首先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设计,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了解活动的主要程序和注意事项、细节,要确保活动开展的安全、有序、有效。当活动在学生心中留下成功、开心印象后,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就会给大大地激发出来。

间接获取的资料是指学生通过图书、报刊、上网搜索等方式所获得的间接资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有限。而图书馆中浩如烟海的书籍和网络上强大的网络资源常常让他们摸不着头脑。这时候,教师要调整学生过度兴奋或灰心丧气的心理,指导更细致一点,比如让学生明确自己要搜索的主要内容,指导其使用好书目和索引,提供适当的关键词,提供专业搜索站点等。对于部分家中没有电脑或家中不能上网的学生,要谅解他们。可以跟电脑老师商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上电脑课或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学校的电脑上网。这种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举动最容易走进他们的心坎,使得他们喜欢综合性学习活动。

另外,对学生所搜集的资料,教师还要给予实质性的指导,如何去粗取精。仍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在进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审查学生所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明白“风流人物”指的是三类人物:(1)、建功立业的人物(2)、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人物(3)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的人物③。注意看清学生所搜集人物的涵盖面要广,不仅有伟人大家, 也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在某方面堪称“风流”的平凡人物。如果学生们的搜集中出现某些球星、歌星,教师不应作简单粗暴的否决,而是因势利导,避免学生泛泛地谈论“偶像”、“英雄”。

由上观之,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工作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二 活动成果展示指导工作要到位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取得成果后,一定要组织成果展示交流会。展示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写作评改、办手抄报、小组交流、辩论赛等。这一阶段,无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展示,都是学生“自主”的天下。而这一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削弱了,反而更应该加强。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课堂为载体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是决定该活动主题有没有效果的关键。而学生往往由于自信心不足,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不好意思发言。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这一环节。虽然在活动前我已经给时间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同学们刚上初一,相互之间不熟悉,有点害羞,都不敢上台展示自己。没有让沉默继续下去,我及时读了几段之前在同学们的本子上看到的介绍自己的精彩片断,并且播放了“小燕子”赵薇的一首有自我介绍意味的歌曲《有一个姑娘》。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激发了讲的兴趣,在小组范围内交流了起来。没一会儿,在老师的邀请下,陆续有几个同学地方地朗读了自己的自我介绍。他们的文字显示出来的幽默、风趣搏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想要发言。他们在初中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以上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教师突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性,努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否则这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也很难开展下去。

(二)增加展示形式 上面曾经说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示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上文所举的例子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尽情展示。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可能许多跃跃欲试的学生因时间关系而抱憾下课。这时候,教师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可能的提供多一点让学生展示的舞台。仍以“这就是我”这个专题为例。在课堂的展示交流会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并在习作后面附设一栏“别人眼中的我”,然后挂在教室显眼处供大家课间翻阅。请翻阅的同学在附设的一拦写上对作者的印象,以便跟原作相互对应,看看作者是否写出了真实的自己。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同学练笔的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大大增进了。又或者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画出自己或他人的肖像,贴在教师后面的成果展示栏里,让学生通过图画形式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我们相信,只要教师肯花心思,多做准备工作,时刻不忘自己的主导地位,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是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的。

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6

一、教师要深刻认识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语文学习,但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做到更好。首先,我们应搞清楚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注重实践运用的学习活动;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各科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习。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人的整体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师应该深刻认识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二、精心准备认真制定活动的计划

我们部分教师没有事先准备,到这一活动时才毫无目的地随意组织活动和盲目地实施活动,这样学习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所以必须制定活动计划,并精心的准备。制定的活动计划需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整体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实施原则,要有两部分,一是具体性计划,由各个学习小组讨论制定;二是整体性计划,由老师或班级制定。下面,我主要谈的是整体性计划。

(一)认真制定活动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性目标,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制定。如在以《成长的烦恼》为课题的综合性学习中,我拟定的活动目标是: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二)活动计划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注意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一般是指在校内或学校附近相对安全的区域,并限定不能去的区域,如网吧等。活动时间必须明确,学生才能把握学习的进程。

其次应注意活动课题的可行性。比如一次综合性学习中要参观天文台,这对于我们偏远的学校就无法实施。那我们就只能去查找资料,因此一个活动课题可有几个活动项目,我们只能选有意义的和可行性的综合性学习课题。另外,还需要注意活动经费。对于偏远的学校来说经费特别困难,活动经费的支出主要使用在购买学习或活动用具方面。

三、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适时指导

初中生缺乏社会经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在上《我也追“星”》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活动小组。对普遍“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外,我们应经常带学生实地观察访问,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进行信息交流,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强化启发思维训练。

四、认真搞好活动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7

一、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策略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注重听、说、读、写各种要素的综合, 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的心智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如开展专题性阅读, 收集各种资料,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开展读书讨论、影视欣赏、文学创作等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话剧表演等活动;组织郊游、参观博物馆, 访问名胜古迹, 写出参观访问记等。

二、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知识及相关知识之间的互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引导学生积累掌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 还要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知识, 因此教师要引到学生通过一系列言语活动和言语实践, 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在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过程中, 引导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三、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问题的广度与深度。这使得问题的解决必须综合地运用自然科学、文艺学、美学、哲学和教育学、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课程的知识。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努力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立体化网络体系, 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合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资源的相互联系, 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一切知识, 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策略, 做到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的互补和整合, 以此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思维品质, 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课内课外有效结合策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 精讲语文核心知识,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 形成科学的认知策略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技能。同时要将“课内打基础”和“课外练功夫”两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 加强课外阅读, 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活动, 内化课堂学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 引导学生面向生活, 走进社区,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 逐步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策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自主学习是前提和基础,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拓展和延伸, 三者相互补充, 动态转换。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他们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开发他们语文自主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搭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 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彼此尊重、彼此合作的学习氛围, 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诊断学习需求, 把学习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学习目标, 在帮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建立信心,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它注重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以“专题”的形式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和处理信息, 拓展思维, 形成创新意识, 增强实践能力。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渗透多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语文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运用、学科间相互开放沟通、课内课外有效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相互补充转换等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探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引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将“识字和写字”、“阅读与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将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了较长的时间,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论述,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从学习的内容上可以将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分成这样三个基本的模块: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其中,“人与自我”的内容包括有: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走上辩论台、背起行囊走四方以及我也追“星”等内容;关于“人与社会”的内容包括“让世界充满爱、微笑着面对生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金钱”以及共同面对的话题等内容;而“人与自然”的内容包括有诸如“感受自然、追寻人类起源、寻觅春天的踪迹”以及“探索月球奥秘”等。

从学习的结构构成上进行分析时,还可以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划分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及“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进行了融合,但是前者将写作作为学习的核心,而且其规模一般较小;而后者则是以综合性学习作为核心,相对而言,这种规模较大。三者之间位置的变化体现出了学习的不同侧重点以及探究性学习的不同深度,但其总的目的仍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从内容的特点来看,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它凸显了现代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如“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及“这就是我”等内容;以人文专题来编排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人文精神进行了大力的弘扬,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切入综合性学习。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将审美情趣、品德情操以及理想信念等渗透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二、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校在教学时考虑得最多的依然是升学率,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较为浮躁的整体社会心态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校的领导层没有认识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忽视了长远利益。从部分学校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后的效果来看,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反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升学率也得到了提高。

2. 实施方式过于僵硬。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依然将课本作为课程的主要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的提高。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根本就是无“章”可循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灵活的变通,不能够死抠课本,将教学的内容局限于课本之中,要学会从身边去寻找更多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资源,这样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中的“探究月亮的奥秘”为例。假若没有丰富的纸质图书教学资料,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没有相对应的教学设施,如天文台,那怎样按课文来进行教学呢?如何将教材好好的利用、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一门学问,这需要教师认真的钻研和思考,寻找到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完美契合点。

3. 评价机制亟待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语文课程评价时主要存在着评价目的片面性、评价范围过于狭窄、评价的手段较为单一以及评价主体受到局限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评价机制进行一定完善,保证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 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来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之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种。校内资源主要是对学校的图书馆、远程教育资源、活动中心等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这是开展“综合性教学”的首选。而校外资源主要是社区生活、博物馆、展览馆、自然风光等,这些资源主要是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诸如“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以及“到民间采风”等课程内容都可以有效的结合和利用。

从资源的类型来看,可以将之分为文本资源和非文本资源两种。文本资源主要包括课本,报刊杂志以及各种与课程相关的学校日志和标牌广告等。非文本资源主要是指报告会、研讨会、博物馆以及电影院等信息集中的场所,这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

2. 实施独特的课程教学策略。

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起始阶段,它对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策划”以及必要的“磨合”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有:学习活动主题的明确,综合性学习思路的理清,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定和相关的规范以及围绕主体实施综合性学习的阶段任务。

(1)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明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材的安排,也可以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组合,内容不拘一格。对于主题方式的确定,可以采用学生提出一个主题,然后学生共同讨论,老师从旁指导并完善,最终产生出学生都感兴趣的共同的主题。

(2)学情与教情的掌握。在综合性学习主题确认之后,教师要从学生的主观的学习能力以及客观的学习条件来考虑其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目标,即要从学情和教情来综合考虑其可实施性。

3. 建立完善的教学及学业评价体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评价的目的、原则、手段及方式等。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及学业评价体系对于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宏观凭借,同时也给综合性学习的微观评价及多方向评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方向与起点。评价体系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内容、成果展示以及档案评价等内容来建立。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自实施以来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教学经验与缺点并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问题的产生,使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5) .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9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教师素质,师资培训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创新, 是课程综合化这一世界课程发展趋势在语文学科的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虽已历经了10年的教学实践, 但目前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受到重视, 甚至成了语文教学的盲点, 在实施中存在“唯语文”“非语文”倾向。它们严重影响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查阅了相关文献, 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和指导经验。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 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另一类是关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影响的研究。笔者发现这些研究要么只关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现象, 没有深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要么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得到实质性转变、专业素质没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结构要求。笔者认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于是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归纳

1. 教师不能教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很多教师在面对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戏曲大舞台”这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常常感到困难和力不从心, 于是要么带着学生走马观花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么把它布置给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另外,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而有些学校, 尤其是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小学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教师们即使能开展这类学习活动, 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教师不会教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唯语文”倾向, 另一种是“淡语文”“非语文”倾向。前者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做一种单一的语文技能训练活动, 甚至认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 开展《寻觅春天的足迹》这一综合性学习, 有的教师就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后者在设定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时偏离了“语文”。例如, 对于“乘着音乐的翅膀”“献给母亲的歌”这类综合性学习, 有的教师把它上成了音乐课, 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教师负责放歌, 学生听歌;而对于“科海泛舟”, 有的教师则把它上成了科学课。这些课形式上挺热闹, 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可学生在“语文”方面获益很少。

3. 教师不愿教

教师担心开展综合性学习会耽误太多的教学时间, 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加之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考试中涉及很少, 很多语文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很多时候都把它交给学生在课外“自学”。

4. 学生不能学

学生不能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而一些学校, 尤其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 供学生利用的学习资源极其匮乏, 学生被迫放弃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 而教师出于无奈, 只好把学习结果直接告知学生。例如, 开展“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有关莲的历史、莲与佛教的关系、我国著名的赏荷胜地、写荷的诗词等。学生们由于缺乏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只能放弃对这一主题学习的探究和实践, 而教师通常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另一方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走进社会。然而, 如今很多学校, 尤其是城市中小学的学生变成了一只只“笼中鸟”, 在开展“感受自然”“到民间去采风”“关注我们的社区”这类综合性学习时,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以“安全”“学习紧张”等为由, 不让学生亲自参与。

三、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

1. 教师的因素

首先,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没有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结构要求。有研究者概括:“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出发点, 强调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 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然而,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只熟悉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结构, 而缺乏广博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相应的解决生活、工作、社会中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没有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知识结构要求, 究其根源在于教师职前培养与现实需要没有对接, 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长期以来, 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注重学术性, 培养有学问的教师, 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不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只重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才培养, 忽视了复合型师资的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这就需要师范生应当具有综合素质, 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适应多门学科教学的能力。

其次, 语文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分四个学段具体提出了15项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可以看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纲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加之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 有的教师会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语文活动课、作文课, 有的甚至会把它上成非语文课。

教师对新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究其原因, 一定程度上在于我国师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整个课程改革培训基本上只是通识培训这样一个模式。各地所采取的培训方式大多是专家报告式、集中讲座式, 在这些培训方式中, 教师成为了“满堂灌”的对象, 其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培训成果难以被教师转化吸收。

2. 学业评价制度的因素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例如, 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并提出建议。”然而, 由于目前中小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更多的是采用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 导致了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学习的结果, 轻学习的过程;重语文知识的识记, 轻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 学校的因素

《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 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目前, 很多学校,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学习资源匮乏, 这些学校没有配备专供学生使用的网络室、图书资料室。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生有效地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究其根源在于政府对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4. 教育主管部门的因素

近些年, 随着国家对安全问题尤其是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强调, 一些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为了避免“出问题”, 在学生安全问题上采取保守主义的态度, 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教师组织学生“春游”“野炊”“调查”等活动, 这导致学生远离了大自然, 远离了社会, 失去了两个最生动的课堂。这些因素阻碍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

四、应对策略

1.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第一, 教师职前教育要重视复合型师资的培养。具体来说, 就是要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实现三个转变:从培养学科专门教师向培养专业化教师观念转变;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转变。

第二, 教师职后培训要探索新模式。综合运用“参与式”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的模式。“参与式”培训模式是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 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发挥学员的主体性, 使学员在参与中掌握知识, 发展技能, 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主张“先问题, 后学习”, 即在培训者指导下, 学员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教育问题, 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校本培训”模式即“自修—交流—反思—实践—评价”模式。在集中式培训的基础上, 把工作重点放在各学校, 由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员性的校本培训。

2. 改革学业评价制度

改革学业评价单一的“试卷考试”方式, 对学生语文学业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3. 加大学校办学经费投入

政府加大学校办学经费投入,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配备语文教学相应的设备, 满足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网络、图书等学习资源。

4. 明确教育主管领导权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篇10

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增加了这样一段话:“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作为母语, 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突出地表现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时空的延伸与拓展。语文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又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同时,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能力的糅合、学习方式的复合、学习效益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 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不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件和基础, 而且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和目的。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性认识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科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应用的规律。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 将语文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糅合起来, 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研究, 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 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 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存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 学生的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现、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 所谓交往, 就是共同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肖川的这番论述, 使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因此, “综合性学习”板块在语文学科课程内设置, 既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又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即促使学生从传统的“习得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从表层看它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出现, 但实际上它是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延伸和拓展。“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置, 为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听、读、说、写活动有机融合, 变以往机械、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为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避免割裂校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 避免机械学习, 强化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性, 把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为现实生活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 使学生建构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网络,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促进其精神成长。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虽然十分宽广、包罗万象, 主体内容还应该是语文课程本身。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警惕教学内容的“泛化”倾向, 这里的“泛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经验的拓展和探究的深入, 学生的视野打开以后, 各种意外信息介入课堂, 教师未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界限, 未能形成有意义的主题, 以至出现教学内容失控的现象。我们提倡高年级学生跨领域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但在确定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时, 应围绕着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设计与实施时, 重点在于活动中学生的亲历、体验和感悟, 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自由研究为主要特征。因此, 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方法与整合。

由于教育传统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习惯于“传授”“讲解”, 习惯于严格掌控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教师匆忙导入新课, 尽快得出结论, 学生就没有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皮亚杰认为, “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 真正理解一个概念和理论, 就意味着主体对它们的重新探索、发现和创造, 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重复和记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 掌握方法和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理念到实践都是对我们的一次挑战。

2. 重过程与体验。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 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其实, 关注过程就是关注隐性目标, 关注长远目标。关注过程, 就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善于与他人合作, 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3. 重主体与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教材十分强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 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而随着学生的发展, 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范围越来越广, 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显得越来越丰满, 学习时的应用意识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 重参与与合作:

要求全体参与, 使每个人参加学习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 学会宽容、理解、协作。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必备意识, 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综合性学习的“合作”, 即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及宽容, 进行信息交流, 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因此, “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合作, 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 可让几个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综合性学习, 如, 一起办板报、手抄报, 一起开展社会调查, 一起组织诗歌写作及朗诵会, 等等。

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可拓宽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 加深课题的难度。同时, 对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帮助其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因此教学中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目的及条件等众多因素来确定设计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 建议抓好组织策划、实施拓展、交流总结、评价升华几个环节。

如,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语文”的, 学生是围绕着“汉字”这个主题搜集资料, 开展活动;活动的形式是“语文”的, 制订计划、搜集和阅读关于汉字的材料、策划和组织活动、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 通过听说读写, 围绕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开展活动;同时它又是超越“语文”的, 通过活动, 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1.组织策划。为使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必须要组织策划。这既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需要, 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根据活动内容和兴趣爱好, 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计划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 分工等。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教材上列出的活动建议比较多, 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在每个板块中选择一两项活动。

2.实施拓展。由于综合性学习教材有两个板块, 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 “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 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 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 逐项进行。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重点, 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组活动进展情况, 或点拨提示, 或协调帮助, 引导活动顺利实施。活动开展中应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 教师切忌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

3.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和活动后, 要进行汇报和交流。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 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 还可通过共同阅读《我爱你, 中国的汉字》, 提升对汉字文化的感情。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等。汇报交流既要考虑教学时间, 更要考虑形式和效果。汇报交流要让全体学生参与, 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 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 共享学习成果。

4.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又是对彼此学习成果的分享, 更是相互间评价、自我反思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 又评价小组, 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方式, 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 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中一般采用定性评价, 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评语, 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采用过程型成长记录, 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评判, 以期进一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几个方面:

1. 评价主体上, 要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还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每一次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 评价的对象也应是学生,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还应对同学进行评价, 注意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2. 评价过程中, 要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强调过程。

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 学习过程就是目标。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关键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 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上, 要由量化评定转变为综合评定。

综合性学习重在过程评价, 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 相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我们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 更应重视终结性的评价, 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 评价目的上, 要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促进发展”。

教师组织评价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过程;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与成果。要充分注意高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 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不仅是对一次学习活动全面、客观的评价, 更是对学生发展的一次激励。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健全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为己任,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重塑了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及语文学习的内涵, 使得学科间,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 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多角度对话成为可能,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提出成为必然, 学生语文的个体经验和差异性得到充分的观照, 从而为保证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开放活动的课程组织形式, 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 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第1版) .

[2]陈志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新探[J].现代语文 (理论研究版) , 2005 (09) .

[3]方卫东.试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四境界[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09 (02) .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篇11

关键词 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要时刻注意体现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学习内容与目标的综合,要恰当的把握它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综合,更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主题活动,如办刊、演出、辩论、采访、朗诵会等;另一类是指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活动,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

3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3.1活动的开放性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开放性,整个过程也是开放的;它的结果也是开放的,它可以用各种形式展出研究成果。在综合性学习中,师生关系也是开放的,老师由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开展活动的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性学习当中去。

3.2活动的阶段性

综合性学习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学生也要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性的准备。在体验阶段,学生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决定“干什么”;二是决定“怎么干”;三是具体的实施;四是进行总结。在表达交流阶段,是综合性学习不可分割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敢于和善于申辩,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3.3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是多方面的,首先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目标的综合,其中还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难度的综合。

3.4活动的实践性

开展综合性学习,强调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只有有了这些具体行为,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3.5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虽然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但它归根到底姓“语”,不管涉及到哪门学科,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 实施案例

湘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编演短剧,笔者设计了一个“编演课本剧”的综合性学习,实施目的、要求如下:

实施目的:(1)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将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十分有趣,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2)让学生充分了解戏剧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台词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3)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编排,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施要求:(1)从七年级上学期到八年级下学期所学的文言文中选取最喜欢的一篇,成立编写组,集体构思剧本。(2)学生以学习下组为单位成为剧组,确定导演和不同角色的演员,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3)要求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4)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家长担任艺术指导。(5)编写剧本、编排、背台词、演练都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6)各学习小组有学习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各个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大家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发挥各组最高水平。(7)演出时邀请几位老师当评委,对各个学习小组的编导、演员的表演进行评比 ,评出“最佳编导奖”“最佳演员奖”。(8)演出结束后,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座谈,由获奖的小组发表“获奖感言”,没有获奖的小组派组长谈这次活动的收获或启发。

这一活动一宣布,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组开始选择适合表演的文言文,有的开始编写剧本,有的甚至在家里观看戏剧表演的光碟。活动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十八天后,笔者利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让各组学生派代表上场表演,获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篇12

一、把握学情,优化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整体最近发展区水平,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性格等整体发展水平及状态。其次深入了解个体与整体最近发展区水平的差异, 可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作业抽查、单元测评等方式进行。还要寻找结合点,挖掘发展点。了解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具体差异后,着手进行结合点的设计,并不断挖掘个体与整体的发展点。这样才能立足学情,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具备能力的学生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或示范进行培养;而一部分具备能力的学生,可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的方式得于充分展示,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没有具备的同学也可在学生的展示及师生点评中得到启示与经验;一小部分学生仍不具备相关能力时,就需要面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二、联系生活,促进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这点,我认为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一定不要脱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汲取生活中有效资源,引导识字, 创设生活情境,快乐识字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生字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片,学生依形识记,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有些生字时我作一些提示,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了。

三、能力培养,强化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1.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力, 可先出示一幅有趣简单的图片,指导学生先从整体观察图片内容,大概了解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次,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对图片进行局部观察, 找出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会的方法及语言大概表达图片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是侧重点,“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本是课标所提倡的。我根据自己的长期仔细观察,了解到本班孩子有三种类型:不爱也不愿劳动的学生;视劳动为游戏活动的学生;具有强烈劳动意识的学生。怎样使每位学生都知道劳动是光荣的,都热爱劳动?我起先对不爱也不愿劳动的学生进行了家访, 通过家校配合,促使学生进步。同时发挥了优劣互补的作用,将热爱劳动的学生与不太爱劳动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成为同桌。同时在全班进行了 “劳动歌”的创作,最终形成了班级的《劳动号子》:先洒水,后扫地; 擦黑板,抹桌椅;对齐课桌倒拉圾; 清洁工具放整齐;关好门窗回家去。

3.综合性学习培养听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例如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了池塘之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说清楚, 说正确。有一个孩子说:“有一只小鸭子。”老师问:“说完整了吗?哪里没说清楚?”另一个孩子说:“他没说小鸭子在干什么?应该是‘小鸭子在游泳’”。老师肯定他:“听得真认真!”听到鼓励,又一个孩子说:“他没说小鸭子在哪里游泳?可以说‘小鸭子在一条小河里快乐地游泳’”。“你听得很仔细,‘快乐地’用得多好啊!”这就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训练中不但使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还使孩子们 “听”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4.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学生综合能力也不容忽视:在观察时,学会专注细致、持之以恒;在提问时, 学会勇敢发言、乐于探究;在讨论时,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在交流时,学会认真倾听、谦虚表达;在参加活动时,学会讲文明、遵守纪律等。良好性格的形成,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地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彼此融通而且丰富灵活,活而有序,活而有魂, 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怎样,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去做,且尽力做好—— 我们力求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境界,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常令教师忙于应付,难以兼顾,但我们有榜样可循,有教训可鉴。我们将努力追寻,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课改中的一朵奇葩越发璀璨。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个全新的概念,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虽然与过去的“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在内涵、目标、理念和实施策略上有别于与“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涵盖听、说、读、写的各个领域。

上一篇:聚焦养老金入市下一篇:模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