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金入市

2024-09-11

聚焦养老金入市(共6篇)

聚焦养老金入市 篇1

养老金制度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作为保障、改善和提高国家公民退休后生活水平的公共政策, 是一项基本的国家制度。自1891年世界上第一个养老金制度在德国建立后, 有关养老金的话题就从未间断。如今, 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支付逐年增加, 非正常退休人数增多, 以及为避免高通胀而采用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等因素, 都使得各个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正在遭受严峻的考验, 中国也不例外。

自去年年底开始, “养老金入市”一经提出, 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活命钱”、“羊入虎口”、“股市亏钱”等关键词, 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仔细分析这些关键词后面的观点与评论, 笔者认为难免有失偏颇的, 要真正理解“养老金入市”的本质意义, 首先应该明白下面三个“到底”:“养老金”入市到底指哪块, 到底为哪般, 以及到底入的什么市?

一、“养老金”入市到底指哪块——说说我国养老金体系构成

教科书或者媒体常常这样定义养老金:养老金也称退休金, 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 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 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 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任何一个国家, 养老金都不可能仅仅由一块构成, 通常都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多支柱体系, 我国亦然如此。养老金制度自1951年2月建立, 经历三次重大变革, 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 建成了现行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其中“零支柱”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由政府支持, 为无收入来源的老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以防止贫困;“第一支柱”由国家储备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构成。“第二支柱”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即“企业年金”, 由企业在国家指导政策下, 自愿为职工建立。“第三支柱”属于个人储蓄型, 通常由个人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产品等方式, 以实现退休后能享有较高的养老水平。在这个体系中, 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商业保险基金早已参与资本市场, 经过长期的实践已获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而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最大且最核心的部分——基本养老金, 按照现行的投资办法, 只能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 正面临贬值的风险, 所以“养老金”入市指的是基本养老金部分。

二、“养老金”入市到底为哪般——说说支付危机与养老水平

(一) 基本养老金面临支付危机, 要求养老金保值增值

基本养老金面临支付危机,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有两个: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显化。先看第一个因素:“人口老龄化”, 基本养老金现行的筹资方式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积累”两部分构成, 两种制度安排特点完全不同。其中, 社会统筹部分属于现收现付, 当期征收当期支付, 不受通胀和利率波动的压力, 理论上缴费率的调整相对灵活易操作, 却缺乏缴费激励, 而且极易受到人口结构剧烈变动的冲击。个人账户部分是基金积累制, 通过在在职年份缴费, 积累金融资产形成基金 (即个人账户) , 然后在退休后从基金账户中支取。从缴费率的角度上看, 统筹部分是主体, 缴费率为20%, 个人部分为8%, 所以整个基本养老金易受人口老龄化冲击, 中国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 仅仅10年, 65岁以上老人从8837万人增长到11883.2万人, 增长了3046.2万人, 平均每年增长304.62万人, 比重由7%增长到8.87%。经测算, 人口老龄化将于30年后到达高峰平台期, 老龄人口比重可达22%, 老龄化的增速尚未完全释放。中国将快速遭遇“人口赡养率迅速提高的困境”。根据研究数据表明, 2050年人口赡养率将会达到48%左右的水平, 与此同时, 受中国在职人员提早退休等其它因素, 实际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2033年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比将降至1∶2.5, 领取养老金的年老一代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而提供养老金的年青一代人口比例逐年减少, 由此产生的支付危机, 迫切要求基本养老金的结余部分进行保值增值。

再看第二个因素“隐性债务”显化,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 养老金制度转轨, 由于在原养老金制度下, 政府作出的对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支付承诺, 因为没有相应的资金积累, 所以只能以隐性债务 (Implicit Debt) 的形式存在, 而隐性债务日渐显化, 将随原养老金制度下的“老人”和“中人”们的逐步退休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根据学者的测算, 隐性债务显化始于1998年, 终于2056年, 并于2024年达到峰值。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平均每年债务量为2113亿元。而在2009-2036年债务量均超出了平均水平。隐性债务附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更要求基金结余应该尽快进行保值增值。

(二) 养老水平的提高, 要求养老金保值增值

未来的养老水平取决于什么?仍主要取决于基本养老金的状况, 具体地说, 取决于固定支付型 (DB) 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的支付标准以及指数化调整规则, 以及固定缴费型 (DC) 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结果。其次取决于职工所参加的企业年金计划、团险计划以及补充储蓄养老计划等。那么从基本养老金的运营现状来看, 如果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仍然不分开, 那么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的显化加速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寅吃卯粮, 甚至寅吃辰粮、未粮, 空账规模越来越大”, 个人账户失去其制度安排的意义, 更无从谈及投资收益。如果是将个人账户做实 (目前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开始试点实行) , 那么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成绩将部分决定未来养老水平的高低。所以对于统筹基金的结余和个人账户的基金都必须将“保值增值”作为首要目标提到日程上来, 统筹基金结余保值增值的目标在于服务于降低人口老龄化和隐性债务显化带来的支付危机, 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是服务于基金制制度安排的本质目标。

三、“养老金入市”到底入的什么市——说说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与风险管理

既然养老金要保值增值, 那么肯定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实现快时间财富管理的平台, 但资本市场不等于股票市场, “养老金入市”入的是资本市场, 并非单一的股票市场, 所以要真正理解养老金的投资原则、目标以及风险管理, 这样才不会在熊市下, 谈虎色变。

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结合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组合投资, 即根据不同性质养老金的安全性要求和风险承受程度, 在包括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多个金融市场中进行不同资产类别的组合投资, 进行不同比例的配置;第二:专业投资, 即通过筛选和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第三:长期投资。美国养老体系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30年后才显现强大的社会效果, 在过去30年中, 美国普通老百姓的“401K”计划中的养老金与美国道琼斯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90%以上。

养老金不同于一般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养老金所管理的资产既要履行到期兑付的责任, 又要获得跨期投资的满意回报。不仅强调投资收益, 更强调其资产与债务的匹配, 对风险管理的要求高, 国际上多采用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无明确地、甚至就没有到期兑付的债务, 主要强调跨期的投资回报, 方法上看重资产配置。另外, 养老金投资属于长期投资, 投资期限远长于一般基金的投资期限, 更看重长期投资收益回报, 所以不该用短期的股市行情来妄加判断养老金的投资业绩, 也不应该将一般基金投资的“功”与“过”直接投射于养老金的投资。

最后说说, 养老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从养老金的国际投资运营经验来看,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就是以资产和负债的关系为轴心来管理金融资产。对于固定支付型养老金, 即社会统筹账户, 未来支付就是负债, 用将来的目标支付进行贴现计算, 资产价值用市场价值计算。当资产价值超过负债价值, 养老金存在盈余, 养老金制度可持续, 相反养老金面临赤字。那么在对养老金进行投资前, 需要设定养老金财务稳健指标——基金比 (或者基金提存比) (funding ratio) , 即养老金的资产与负债的比率, 是衡量养老金满足负债能力的指标。一般情况下, 基金比设定值都大于1, 作为投资运行的第一道安全网。对于成熟的资本市场, 基金比可以设置的低些, 如荷兰设为1.05, 对于资本市场发育还不成熟, 或者对养老金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国家, 可以采用提高基金比的方法管理风险。养老金投资的第二道安全网, 是监管方式, 在养老金投资运行初期可采用数量限制模式 (Quantitative Portfolio Regulation) , 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大陆法系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这种模式下的监管机构独立性强, 监管机构权力较大, 除要求投资管理人达到最低的谨慎性监管要求外, 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具体方面有严格的限量监管, 而且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有硬性约束, 对信息有严格的披露制度。

总之, 养老金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有效结合, 是实现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摘要: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制度转轨成本“显化”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养老金将面临支付缺口, “养老金入市”自去年年底作为一项解决对策, 一经提出, 引来了众多争论与评论, 难免有失偏颇, 文章通过中国养老金体系构成、支付危机与养老水平、养老基金投资目标与风险管理三个方面重新解读了“养老金”入市。

关键词:养老金,资本市场,投资目标,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J].2011:11-29.

[2]俞慧君, 王忠民.中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基于多阶段随机规划视角[J].经济问题, 2012 (5) :60-64.

[3]汪朝霞, 陈晓红.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显性化部分的化解方案设计[J].人口与经济, 2010 (4) :49.

聚焦养老金入市 篇2

国务院8月23日宣布《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明晰了养老金的投资偏向和投资比例。

凭证划定,各地养老金结余额,预留必然付出用度后,确定详细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举办投资运营。

个中,明晰批复养老金可以入市。养老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ピ踊金、股票型养老金产物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除此之外,养老金还可以参加国度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树投资;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养老基金可以举办股权投资。

根基养老保险基金包罗企业职工、构造奇迹单元事恋职员和城乡住民养老基金。尾,世界根基养老保险滚存高出3.5万亿元。假如凭证30%的入市比例,那么养老金可觉得股市带来的隐藏资金量约莫在万亿局限。

《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颁布实验――

“万亿养老金”有望进入成本市场

陪伴着养老改良的踏实推进,参保人数一连增进,基金局限不绝扩大,养老基金投资打点步伐应时出台。A股市场、国度重大工程、国有重点企业改制,养老基金将以恰当方法参加。另外,养老基金作为恒久代价投资者,其妥当的投资气魄威风凛凛将对宽大“散户”的短期谋利举动施展中僻静衡浸染,改进成本市场体质。

8月23日,中国当局网发布了由国务院克日正式颁布实验的《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良成长史上的一项大事和重大打破,符号着数以万亿元计的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有望成为中国成本市场上的新力气。对此,《经济日报》记者约请有关专家对步伐举办相识读。

养老基金结余3.56万亿元

我国今朝正值家产化中期,保障百姓经济快速成长的交通、能源、住房等基本办法建树的需求异常兴隆,而这部门恒久资金的必要与养老基金恒久投资的方针契合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近宣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年度成长陈诉》表现,20尾世界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56万亿元。个中,城镇职工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住民养老基金累计结余3845亿元。成立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机制,实施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势在必行,成为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方针的内涵要求和客观纪律。

“估量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基金累计结余局限将一连扩大。出格是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金世界统筹方案估量也将出台实验,这将进一步加强养老基金的付出调度手段并扩大基金累计结余局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说。

金维刚同时指出,养老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也将进步基金收益,增进投资收益对基金总量的孝顺,为低落社保缴费率、减轻企业承担提供支持,也有利于促进进步峻众创业的起劲性。

上海住房公积金中心主任马力以为,一方面,跟着参保人群一连扩大,基金结余局限进步得很快,这为社会经济成长提供了一个不变恒久的资金来历。另一方面,我国今朝正值家产化中期,正是成本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保障百姓经济快速成长的交通、能源、住房等基本办法建树的需求异常兴隆,而这部门恒久资金的必要与养老基金恒久投资的方针异常契合。

“养老基金通过市场化模式投资运营,既可参加到百姓经济建树中去,从经济成长平分享成就,又能实现自身代价,取得高于今朝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进步退休职员的购置手段,继而进一步促进经济成长,形成两者良性轮回和互利。”马力说。

恒久利好实体经济

养老基金的查核尺度和评价系统越发存眷不变性和恒久性,这将直接影响授权打点市场机构的投资气魄威风凛凛和投资举动,使短期谋利慢慢转向恒久代价投资

此前,人社部、财务部连系宣布《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果真后,就引起了普及接头。量鼎成本打点公司执行董事李春平以为,“从国际实践来看,养老基金因为资金自己的恒久特征,一样平常都是真正不变的恒久代价投资者,投资气魄威风凛凛妥当,不只有利于改变成本市场短期谋利举动流行的做法,促进成本市场康健成长,更能对促进实体经济恒久康健成长施展起劲浸染;既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也可以使投资人分享经济成长成就”。

步伐划定,养老基金可以投资于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并明晰了30%的投资比例上限。李春平以为,当前海内股票市场上恒久代价投资者数目固然在不绝增多,但仍示意出追求短期收益的特性,具有浓重的“散户”特色。

“从国际养老金入市实践来看,作为恒久资金,养老基金的查核尺度和评价系统越发存眷不变性和恒久性,这将直接影响授权打点市场机构的投资气魄威风凛凛和投资举动,使短期谋利慢慢转向恒久代价投资,进而使成本市场真正成为反应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和‘体温计’。综合我国养老金已往多年的试探和国际养老金打点的履历,可以揣度,养老基金作为成本市场的上游机构投资者,入市后将对不变成本市场施展重要浸染,也将促使成本市场回归到为实体经济处事的本质上来,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康健成长。”李春平说。

多元投资确保风险可控

《步伐》所说成本市场,是包罗多条理布局和富厚产物的成本市场,并非仅指股市。究竟上,养老基金的投资范畴包罗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以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怎样确调养老基金的投资安详,是宽大参保人最为体谅的题目。

马力以为,国务院出台的《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打点步伐》,小心了世界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有益履历,明晰了投资原则、管理布局、投资范畴、风控尺度,从制度上担保了基金安详和保值增值。

“投资打点步伐所说的成本市场,是包罗多条理布局和富厚产物的成本市场,并非仅仅指股市。究竟上,养老基金的投资范畴既包罗了直接投资,也包罗了间接投资,既包罗现货市场,也包罗期货市场。股票类资产投资只是个中一项,且最高投资比例不高出30%。并且,在积年的企业年金投资打点中,最高投资比例都未到达或高出30%。因此,可以以为,养老基金对付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是可控的。只要按制度执行,就会收到既维护基金安详、又保值增值的方针。”马力说。

泰康资产打点公司首席执行官段国圣指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可以进步我国成本市场的妥当性。作为恒久性资金,养老基金倡导恒久投资、代价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越发存眷资产的内涵代价和久远收益,越发注重基金的计谋资产设置,不会由于资产价值的短期颠簸而频仍地调解投资计策。

“按照企业年金、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实践,现实投资进程中为停止呈现投资收益短期大幅颠簸的环境,受托机构和投资打点机构都僵持了严酷节制权益类投资风险,少少呈现按礼貌上限设置的气象。20到2014年,企业年金基金设置权益类资产均匀占比仅为6.97%,8年来最高为13.04%,最低为2.97%,远低于划定的投资比例上限30%。在权益类资产占比受限的环境下,多元化资产设置计策完全可以包围权益类资产收益短期颠簸的影响,确保根基养老保险基金获取恒久不变正收益。”段国圣说。

专家以为,《步伐》出台为加速根基养老保险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根基铺平了阶梯,使局限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可以或许在制度类型和有用监视下,慢慢纳入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轨道,通过投资运营扩大基金收入来历,进步养老保障的福利程度,减轻中恒久财务压力,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一连成长和为老黎民谋福祉的计谋方针。

养老金入市之辩 篇3

“有人曾问我,社会保障性基金怎么能用于投资股票呢?我反问:如果社保资金都不敢买股票,怎么能让老百姓买股票呢?”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国社科院国际保障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笑称。

许多人将此次表态是对12月15日郭树清出席《财经》年会时提出的“养老金入市”的回应。事 实上,无论是养老金还是企业年金入市,都很难兑换成利好的消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丑闻频出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养老金与住房保障钱投入其中无异羊入虎口。如享受普通投资者待遇,亏多赢少,等于把国民最后一点财富输送给富人。

与其说股民对大盘指数的灰心,不如说对A股体制的忧心。作为全国人民的养命钱,如果把这两部分资金亏了,谁来负责?谁又能保证绝对的收益?如果一系列的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养老金入市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中国版“401K”胎动

事实上,早在2005年,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便公开提过“401K”条款,当时便引起市场的一片热议。6年来,证监会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及“401K”计划,如今新官上任的郭树清也坚持这项“建议”,老百姓的这笔“保命钱”未来究竟投向何处也愈来愈扑朔迷离。

美国的“401K”计划能否成功移植到中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目前我们的养老金都是依靠人口红利来解决的,即年轻人缴养老金供给老年人,然而,随着城市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升级,养老金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未来的老年人谁来养便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孙立坚强调,“与美国相仿的是,我国当前也遇到了人口结构的问题,要把养老金这块蛋糕做大,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人口红利,而应该通过资本市场的红利来解决。”

对于养老金的入市,是基于目前社保基金的高收益事实。

“过去10年,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这个数字非常有说服力。”郭树清表示,“其他资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以委托投资的方式将资金集中起来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来做。”

一般而言,在健康的资本市场上,长期投资者往往能够持续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但令人疑惑的是,在中国股市上,同样作为长期资金,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的收益差别就很大。如果让地方养老金等资金入市,是否一定能够获得如社保基金那样的收益水平?

从既往数据来看,社保基金和商业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平迥异。过去10年,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9.17%,而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为4.73%;近5年间,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5.83%,而保险行业仅为6.17%。而今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依然不佳,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期在一次演讲中表示,预计保险资金2011年投资收益率不及4%。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的收益水平之所以能傲视群雄,秘诀在于其采取的市场化的委托投资方式能够调动市场上最优质的投资资源。

10年来,社保基金的资产中用于委托投资的比例不断扩大。到目前,社保基金已有40%以上的资产用于委托投资。同时,社保基金的委托投资管理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02年,有6家大型基金公司成为第一批社保基金管理人,2004年和2010年又分别有4家和8家基金公司或券商资管获得第二批和第三批社保基金管理人资格。

纵观国际市场,保险公司将资产委托给专业机构投资者来管理已经很普遍。在海外保险业成熟国家,存在大量的接受保险公司资产外包的专业投资机构,这些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投资收益率。以AIA为例,其投连险账户中83%的资金进行外包,一般账户中的资金也有20%进行外包。

“实际上,目前保险资金的运作方式就是委托投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部总经理坦言,“不过政策规定只能是委托给保险系的资产管理公司,尚未对全市场放开。已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就委托给自己的资管,未设立的就委托给别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如果将来政策放开,允许保险资金到市场上去寻求最好的资产管理者,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或许会有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则表示,不同的资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机构也有不同的投资价值取向,能否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取决于被委托的是什么样的机构。一方面,保险资金带有商业性质看重安全性和收益性;另一方面,好的资产管理机构收费也必然昂贵。

他表示,保险资金总资产目前才5.5万亿元,其中只有10%可用于股市直接投资,而这10%的部分如果分散到各个机构,若放开可在全市场委托,也将带来巨大的委托投资成本。这是保险资金在全市场寻找最佳管理人的最大障碍。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看起来更为市场化的委托投资运作方式有助于提高收益率水平。但如果其他资金都仿效社保基金的这种模式,是否仍能获得超越同业的收益水平?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确实很难搞明白,其实投资管理人对投资收益率并没有太大的把握能力,如果投资管理人想要做好就能做得好,那也太容易了。

对于养老金入市,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如果基本养老金投资股市亏钱,作为民生之本那将是无法承受的,但如果养老金像社保基金那样一如既往的实现高收益,是否会有内幕交易嫌疑。毕竟,作为基本养老金的委托管理方,还是有获得内幕信息的便利条件。

养老金入市非易事

如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是按照世界银行的“三大支柱”模式建立养老金体系,其中包括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养老。同样,我们在探讨养老资金入市问题时也分为不同层次。

美国的养老金体系分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社会保障计划,包括老年、遗属和残疾保险(简称OASDI),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强制性公共计划,由政府承办。该计划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税,纳入“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进行管理。美国联邦政府明确规定,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支付福利后的所有余额只能投资到美国政府债券、政府担保的公开发行的短期、中期或长期债券以及为社会保障退休金特别发行的不上市的特别债券。

第二支柱是由雇主举办的养老金计划,众所周知的401K计划即属于该部分。此外,第三支柱则为各种形式的个人储蓄。美国税收体制对私人养老计划有许多优惠措施,而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商业化投资管理的是各种私人养老金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的资金。

在中国,与401K计划对应的其实主要是企业年金,而不是基本养老保险金。而且,在目前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体制下,许多地方的养老金根本无法实现长期投资,更何谈收益率。

社科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有14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缺口共计679亿元,同比增加250亿元。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缺口均超过100亿元,天津和吉林的缺口均在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其他省份在10亿元到50亿元之间。

一方面是收不抵支;另一方面是呼吁入市。从理论上来讲,养老金是可以有一个很长的投资久期来实现保值增值,但中国目前建立养老金制度时间并不长,而且在现收现付、资金缺口巨大的情况下,许多养老金恐难进行长期投资。在这种状况下,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可能更高。

作为业界期盼已久的中国版401K计划即企业年金计划,是指政府通过给予减免或递延的税收优惠政策方式鼓励企业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产品补充养老保险,若企业购买该企业年金产品,这部分资金可在税前列支。

若中国版401K计划有望实施,将直接促进保费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企业年金在内的养老保险资金将不断扩大规模,其保值增值的资金管理需求也将进一步凸显。

养老金入市方案解读 篇4

克日,“久闻楼梯响”的养老金入市方案终于出台,开始面向社会果真征求意见;还有动静称,禁锢机构正酝酿下调股票印花税。养老金会成为股市接盘侠么?网友纷纷暗示:股市波幅这么大,得当养老金投资吗?养老金不是不行以入市,但入市的目标必然是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康健一连,实现大大都百姓福祉的增进。被称为“养命钱”的养老金乃是退休职员安居乐业之地址,保障性是其第一属性,保值增值当然重要,但亏了算谁的?

【关于养老金入市】

投资范畴:仅限于境内,可投资股市、基金、国债期货,以及国度重大工程等。

投资比例:投资股票基金等不能超30%,重大项目等不超20%。

资金局限:按照人社部统计公报,尾世界根基养老保险基金滚存超3.5万亿元。按30%比例,养老金可入市资金最高约为1.05万亿元。

【专家解读】

养老金入市,安详吗?

中国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养老金市场化投资大偏向是对的,一旦呈现风险,乃至吃亏,怎么补充?都需有响应政策。

养老金会做接盘侠?

专家指出,养老金进入股市的局限有限,且有待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对当前股市大跌或爱莫能助。

【网友评述】

一年前说养老金不足,让我们耽误退休,此刻又说养老金有节余,要入市了?

钱放在那不动着实也是一种挥霍,只要看准了投资,对国度对个人都是有甜头的。

养老金是我们缴的,赚钱了有分红么?

养老金入市拉开帷幕 篇5

大幕在争论中开启

事实上,农历新年成为养老金入市政策明晰的一个转折点。就在2011年12月15日的财经年会中,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养老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可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但随后业界亦形成了支持和反对的两种声音。

支持者或看重巨额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不希望在现有制度下养老金继续贬值;反对者则多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并不健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亦有待完善,改革未到位前盲目入市,担心公众“养老钱”将会受损。

这使得市场一度陷于迷茫之中,在此前的调查中,多数业界人士均认为两相争执之下,养老金入市的步伐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快,至少是“还没有时间表”。但到2012年1月末传出的种种消息却显示,最终政策的取向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

养老金入市已经拉开帷幕,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养老金入市以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既面临诸多难题,但亦将会有更多细节上的安排以保障其入市“航程”的安全和风险可控。如果更为冷静的思考和测算,养老金入市既不是过于乐观者认为的“救市良药”,也不是过于悲观者认为的“将面临重大风险”,它事实上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并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救市”并非根本出发点

养老金入市的意义何在?由于当前市场成交的低迷,行情的迟滞不前,站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很自然的将养老金入市看作是“救市”的法宝。但如果站在决策层的角度看,养老金入市或将对股市起到支撑作用,但这显然并非养老金入市的出发点。

知情人士透露,在现行体制下,个人账户资金多存入财政专户,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只能存放在指定银行或购买国债,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都不能用于其他形式的投资。而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即使以定期存款存放,资金实际上也在不断贬值。

按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测算,从1997年到20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账面亏损额高达约6000亿元。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保体系的一道坎,保值增值的压力成为推动养老金入市的动力。

同时,高层也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时空互换,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支付危机。

在2011年1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议养老金入市后,业界的反对声音中亦不乏将养老金入市解读为“救市”,但这种解读与筹划经年的养老金入市政策初衷相去甚远。

投资主体或将明确

那么,由谁来作为养老金入市的投资主体?记者了解到,人社部在2009年曾提出拟让各省分别设立投资运营主体的设想,这一设想虽然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以确保基金公司和投资主体之间的地位对等,但同时又难以解决各省养老金结余情况不同,各省投资主体投资能力差别大,易受本地政策变动影响等问题,因此已被决策层放弃。

更为实际的做法是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投资运营主体,将各省养老金结余统筹起来,由这一投资主体统一进行管理。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这一投资主体设置却面临“部门之争”的窘境:人社部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是两个最有力的竞争者,双方都希望获得投资权。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优势在于,成立十余年来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投资业绩,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熟悉资本市场;其劣势则在于,地方养老金分散在人社部的各个社保经办机构之下,如果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投资主体,则需要得到人社部的配合。同时,人社部虽然“掌握着钱”,并且也希望获得投资权,但投资能力和投资经验却成为短板。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投资主体设置之争仍在继续,由于这一选择涉及到部门利益,并且也与地方政府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颇多争执。亦有可能新成立一个投资运营主体,直接设在国务院之下,该新机构组建专业投资管理队伍。但无论如何,如果养老金入市的政策方向确定,投资主体最终并不会成为一个实质性的障碍,投资主体的明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入市”不等同于“入股市”

养老金入市更全面的说法是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而进入资本市场并不等同于进入股市,而是指进入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多个投资领域。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此前透露,为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各地方管理的一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集中起来,按一定比例投资各类金融资产,其中一部分将投资股票。

这一说法与最新的“投资比例很可能参照企业年金有关办法,即入市比例最高可达30%”较为吻合。如果从数据测算来看,截至2011年底,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积结余达2.86万亿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2万亿。按照30%的比例,最高入市资金规模可达约5800亿元。

与此前养老金入市的想象有差异的是,5800亿元只是“入市”资金,用于投资“各类金融资产”,其中只有一部分会被用于投资股票。至于用于投资股票的比例是多少,则是个未定数。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这些情况来看,最终养老金入市并被投入到股票的资金占整体养老金的比例不会太大,风险也因此可控。而即使是养老金入市购买股票,以历来的政策风格判断,也不会是突然间全面冲入市场,更有可能分批逐步介入。养老金入市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应该是起到中长期稳定市场并获取稳健收益的作用。

入市应与市场建设并行

养老金入市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成为业界争论的又一个焦点。反对养老金入市者所持的一个依据是,中国资本市场现阶段“重融资,轻回报”的状况与欧美发达市场差异甚大,且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可资参考的数据是,目前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能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不到10%,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股息率仅有0.55%,而在欧美市场,年均股息率达到2.5%左右。

即令在欧美发达国家,养老金配置的金融资产中,所投资的公司也必须业绩稳定且现金分红丰厚,多为蓝筹公司,并更青睐有较高现金分红承诺和优先保证的“优先股”。而此类投资标的在A股市场仍颇为缺乏。

就在2011年12月郭树清建议养老金入市的同时,其推动的资本市场建设步伐也在加快,监管风暴和分红新政的推出与养老金入市的建议不乏内在联系,养老金入市理应与资本市场建设并行。

让自己的“养老金”入市 篇6

反对养老金入市的人大多只担心一件事——风险。既然在这件事上的分歧这么大,为什么不让每个人去负责他们自己的养老计划呢?我一直期待着社保能够做实个人账户,并向个人提供一些稳妥的金融产品供其选择。目前除了耐心地等待制度的完善,我们还可以做的是让自己的“养老金”入市。

在社保之外,多数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养老储蓄。如果你还没有老去,还是收入平衡或略有盈余的话,让你的储蓄入市吧。

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尽管短期来说股市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来说股市却是个称重机。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走势由价值决定;而从短期来看,股票的走势受情绪左右。

目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也并没有任何失去活力的迹象,我并不怀疑上市公司的价值会走下坡路。那么在一个股价低迷的日子里开始投资,有何不可?

股票是有风险的,尤其A股还属于新兴市场,我们投资者的心理普遍还不够成熟,容易大起大落。想保持每个自然年度或投资年度都赚钱,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这连续4年的熊市中,今天连敢于入市的人都变得很少,更不用说是打算长期投资的人了。

3月份曾两次遇到有邻居问我:“你说这股市还能好起来吗?你说还要跌到什么程度啊?”第二次是3月中旬那场雪才下完,地上的雪已经化掉了。于是我回答:“您是怀疑这冬天永远过不去了吗?”

我不想评论今天的市场,我也不知道哪天市场会走好。但我知道,在今天让投资者入市有多难!就好像在2007年10月高点时,什么也阻止不了投资者入市一样。

入市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你投资股票已有那么几年了,请时时回顾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试着摸索适合自己的方式。但如果业绩始终一般,大大逊于市场,还是考虑一下间接投资股市吧,混合型和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也许更适合你的选择。基金公司在监管的严格程度和信息透明方面是最出色的,门槛还不高,适合广大投资者。

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在2001年9月21日成立,那天的上证指数是1807.02点,2012年的清明节前,上证指数收于2262.79点。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这只业绩平平的基金创造的回报是221.15%,这水平相当于8%左右的复利。如果您退休计划的周期不是短短的两三年,那么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基金或组合,将是一个很好的入市办法。

这个养老金的储蓄计划很简单,但不完美,因为市场总是在折磨着投资者。它喜欢吹起泡沫,让你得意;也喜欢把泡沫戳破,让人绝望,使这本来简单的计划变得曲折。但它只会这两招,如此而已。要知道,黄金也好,外汇也罢,都是归市场管的。比起这些,至少股票市场会有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也有持续发放的股息,收益还是要好一些的。

从这期开始,我会附上一个投资组合供读者参考。我并不支持大众把投资过分分散,也不赞同投资者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市场中。因此我的投资多是国内的开放式基金组合。模拟资产设计为20万元,在买卖时计算的手续费,开放式基金不打折,同招募说明。ETF按照0.1%计算,买卖及总结都放在每个月的第一个交易日里。

上一篇:双折射变化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