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务聚焦

2024-10-02

主要任务聚焦(精选8篇)

主要任务聚焦 篇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福祉的康庄大道,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师范大学责无旁贷。

1.坚守教师教育初心,大力培养符合“六要”标准的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是师范院校的办学初心,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北师大是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百余年来一直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为人民幸福筑基石”的初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四有”好老师。2017年11月,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一体两翼”(北京、珠海)的办学格局;强调通过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努力铸就中国教师教育的“珠穆朗玛峰”,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的“黄埔军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学校党委一直强调:北师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作出重要贡献,是要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这两点做不好,其他的指标再突出,也不能算是一流。

以公费师范生培养为例,北师大从2007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公费师范生,累计已经培养6300多人,其中中西部生源占到九成。学校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特别注重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这些年,北师大的本科生中有一半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每年就业的学生近半数能进入大中小学当老师。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视察,发表了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扩大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和覆盖地区,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北师大决定在珠海校区成立未来教育学院,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面向中西部去招收、培养、输送“定向”师范生,预计今年9月第一批学生入学。在未来教育学院,我们将科学设计未来教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国内外游学等多渠道综合发力,帮助这些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未来教师了解中国、了解世界,通过历史纵比和国际横比,真正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具备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六个要”的核心能力与素养。我们也希望北师大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所有师范院校共同培养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四有”好老师,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2.对标立德树人,切实加强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我们既要把思政课当作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普通课”“专业课”,更要把思政课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特殊课”“综合课”,兼顾校内校外两个大课堂,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专业课,需要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上下功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一门专业课,思政课建设需要有综合性的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新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支撑和专业滋养。近年来,北师大积极推进学科综合改革,在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强调学科建设的综合性。通过教育学科群、基础学科群、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等六大学科群的建设,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服务学校思政课建设。学校还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经费保障、教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马院特殊的政策倾斜,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都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题调研,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积极开发“木铎思享”等与本硕博各学段思政课程配套的移动课堂,完善“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移动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微课堂—微作业—微教材—微聚焦—微互动”五微教学,把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的到课率和抬头率不断提升。

思政课是综合课,需要在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上下功夫。思政课的终极指向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的,在传统的思政课基础上,更需要挖掘、发挥其他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教育的功能,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合力。这些年,北师大积极推动其他各类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无论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还是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学术规范、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诚信教育等,都被有机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联合育人的协同效应。

思政课是实践课,需要在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绝不能仅仅只在学校课堂上讲讲,还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北师大每年都有计划、有导向地组织学生赴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比如去年,我们面向老少边穷岛地区的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评选表彰爱教乐育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在评选过程中,我们专门安排学生组成若干小分队,赴全国各地去寻访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并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将采访来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来塑造、宣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光辉形象和生动事迹,引导学生们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坚定立志从教的理想信念。在颁奖晚会的筹备组织上,我们也把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支持学生们自己做舞台设计、自己编舞谱曲、自己来演,师生们在参与中深受教育。媒体将此评价为“这是一次行走在路上的思政课”。最近,学校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青春为祖国歌唱”拉歌大赛,作为接地气的思政课,也都产生了很好的育人功效。

3.加强党的领导,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对高校的领导,关键在于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好“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办好思政课,高校党组织任重道远。

要进一步提升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行动力。建设好思政课,首先要解决思想认同和理论武装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学用结合,真正外化为指导办学治校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

要进一步提升统筹规划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力。一是进一步强化把思政课建设扛在肩上的责任意识。北师大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都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委员会”,来统筹学校思政课建设。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思政课建设实效性。这些年,北师大党委通过汇聚各院系专家力量,深入研究思政工作规律和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自信开放的心态、良好的道德自律和人文修养,思维特点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及时调整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内容,使之更好地与学生的这些特点相匹配,确保思政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三是做好顶层设计,推进分类改革。比如,针对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和社会历练不够的问题,北师大党委积极探索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扩大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培养规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参与。近年来,北师大党委把整合社会力量充实思政课教师专兼职队伍作为一项重要探索,积极组织校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通过担任班主任、讲授思政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思政教育的一线,推进全员育人。学校将积极推进政府官员、国企领导、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进校园、上讲台、担任学生校外导师等工作,切实提升社会参与学校育人的实效性。针对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问题,学校充分考虑思政课的特殊性,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五唯”评价模式,突出对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实效性的考核。下一步,学校还将完善干部选任体系,将更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等纳入到学校后备干部梯队,为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参与办学治校、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战斗力。作为高校领导,要对标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站在服务党的事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自觉将服务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整体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北师大已经组织资深教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牵头开展了深入研究,产出了丰硕成果。针对思政课内容建设的内在衔接和外部协同问题,学校积极发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全面参与国家思政课课程标准制定与教材编写。成立了全国教材研究院,启动了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调整充实,并正在筹备成立考试与评价研究院,系统研究思政工作规律、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研究成果与教材编写有机结合。今年初,北师大“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教材研究基地”“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研究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对推进我国大中小学思政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课程的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思政课建设,是一项教育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更是一项战略工程。作为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我国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把增强学习本领放在全面增强“八种本领”首位,强调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

一、在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

系统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方略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理论,系统性地学习领会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理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决不能片面化、碎片化,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整体性学习,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把握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汲取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真理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必须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学习领会。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成果,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原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衔接,在理论根据、价值立场、思维方法等各方面具有一致性;又立足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特征相呼应,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到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真正搞清楚其“源”和“流”的关系。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历史眼光,满足于本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脉络、历史背景、历史贡献研究不深,对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认识不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言不知其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搞清楚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其继承性和创新性,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去理解,从党的理论创新历程中去领会,从中国共产党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去把握,真正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学习领会。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重要思想有完整配套的“四梁八柱”,从理论层面高度概括和凝练为“八个明确”,每一个“明确”都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这一重要思想有科学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方法论指导,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提出“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重大原则的最新概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既从理论上回答了“是什么”,也从实践上回答了“怎么办”,共同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只有深刻认识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完整把握其科学体系,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才能在理论上更清醒,更好地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发展。现在,有的干部在学习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把握不够全、感悟不够透的问题比较突出,碎片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往往记住的话语多、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少,抓具体工作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思考谋划工作少。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既要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结合起来,系统学习、系统把握,搞清楚其科学体系和内在规律、内在逻辑;也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新实际新变化,紧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步骤,指明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方法路径,既指导当下,又引领未来,只有坚持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具有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大后最新重要讲话,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存在片面化、简单化倾向,有的满足于背概念、记结论,甚至以听辅导报告、看辅导材料代替读原文;有的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用什么学什么,搞实用主义,在全面学习、整体把握上还有差距;有的对一些重大问题从当前和长远的结合上思考谋划不够,贯彻落实存在“温差、落差、偏差”。科学理论指导全局、统领全局,必须全面学习、一体把握,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及时跟进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力求把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重大理论判断都领会深、领会透,防止心浮气躁、浅尝辄止,避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克服断章取义、不求甚解,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二、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强化辩证思维和精准思维,紧盯学习中搞形式、走过场、“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不同对象分类施策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针对不同层级党组织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措施。现在,一些党组织学习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的问题普遍存在,集中学习多自主学习少,有的抓学习内容空泛、流于形式,只求式样多、方法新、口号响。要解决学习过程中“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在省市县层面要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基层其他党组织要采取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讲坛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和渠道,打造接地气、有特色的学习阵地,提高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实效性。

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级岗位的党员,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不能囫囵吞枣、“一勺烩”“一锅煮”。现在,一些地方理论学习中“大水漫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搞填鸭式“硬灌输”,简单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流于口号式表达;有的搞“一刀切”,干部教育培训一个模子、一个套路;有的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宣讲解读呆板说教、晦涩难懂、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好分众化的文章,针对不同对象因人制宜。对中高级领导干部,突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进行有深度的交流研讨;对县处级领导干部,依托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分期分批进行全员轮训;对农村、社区、非公和社会组织等基层普通党员,探索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庭院,常态化开展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学习;对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灵活开展“挂靠式”“网络式”教育和送学上门,确保不掉队、不漏学;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基层群众,推出各种有针对性的理论产品,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

针对不同问题分类突破,因事制宜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都是着眼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展开的,不坚持问题导向就难以深入理解。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死记硬背理论和政策文件,不分析具体问题,对科学理论生搬硬套;有的学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为了装点门面;有的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一味地照搬老办法老规矩,处理问题思维僵化。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出现,而且多数都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无论是解决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都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向、找方法、找对策。要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脑子里装着问题,深入学习思考,尤其是对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最优措施、最好效果,使学习的过程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在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两张皮”是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两个维护”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把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当作一般性责任、事务性工作来抓;有的政治能力不足,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对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缺乏政治鉴别力;有的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我行我素、顶风违纪。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持之以恒深化学习,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着深厚感情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站得稳、靠得住。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过硬本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是做实。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要求。与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出现“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有的干部虽然人进入了新时代,但思想方法、发展理念、工作方法还停留在过去;有的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规律把握不准,仍用粗放发展、投资拉动的惯性思维推动工作;有的缺乏创新进取的劲头,面对困难问题绕道走,不敢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有的在正风肃纪、巡视督查的大环境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既没有“宽肩膀”,也缺乏“真本领”。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要求,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努力提高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有力、更有成效。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有为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的重要标准。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锤炼出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甚至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放松、逃避学习,思想渐渐僵化、庸俗化。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决定了一个人的站位、格局和境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学到理论精髓,更要领悟精神境界,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精神追求、涵养道德操守,保持奋斗激情、勇于担当作为,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新时代的实干家,以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开拓事业发展和人生进步的新境界

【思想宣传范文】三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照耀航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的认识基点、实践前提。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强起来。

在把牢政治方向中守正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宣传思想工作各个方面,体现到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对外宣传“六宣联动”,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五音和鸣”,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守住抵制错误思潮的底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防止个别问题扩大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坚决打赢网上舆论斗争,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在中宣部的有力指导推动下,辽宁学习的平台上线后,发展势头强劲,截至4月23日,进入学习组织架构人数超过286万,占比达到89.68%。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平台特质、增强实际效果,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形式、提升学习体验,把学习新思想、践行新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守正创新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立足新方位、找准新坐标,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落实各项“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为辽宁振兴发展凝心聚力、助力添彩。

着力做好解放思想、凝聚人心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深入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在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讲好辽宁故事,展示好辽宁形象。当前,辽宁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将辽宁谋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盼振兴的真实风貌展现给全国、展现给世界尤为重要。我们着力提高讲故事的本领,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故事,讲好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故事,讲好辽宁人民拼搏奋斗、追梦圆梦的故事,讲好辽宁厚重独特历史文化的故事,在国内外主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浓墨重彩地宣传辽宁、推介辽宁,为改善辽宁形象和推进重大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勇于解放思想中守正创新

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关键。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破除固有的思维定势,跳出传统的工作套路,在创新创造中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创新宣传理念。注重以重点工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为契机,统筹理论舆论、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推动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文媒体和国外主流媒体同频共振,策划推出系列宣传报道,持续打造“辽宁再度受青睐”的舆论强势。

创新传播手段。改散点宣传为主题宣传、改自发宣传为议题引领、改平面宣传为立体宣传、改被动应对为主动预警、改后续处理为前置发力,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创新宣传方式。在宣传报道中,既注重策划宏大叙事以理服人,也注重挖掘百姓身边的故事以情感人。善于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小人物呈现大时代、小故事展现大图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让正面宣传更加贴近百姓。

在强化务实担当中守正创新

新形势下每一项宣传思想工作,都有新的更高要求,都是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必须突出“实”、力戒“虚”,精准发力,务求实效。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始终把使命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完成好中央和省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在凝魂聚气上持续用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为培根铸魂的工作,引导全省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雷锋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和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汇聚起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持续用力。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群众声音、汇聚群众智慧、回应群众关切,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宗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创造新的业绩。

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持续用力。坚持全面把握、重点推进,在做好面上工作基础上,善于从关键点位和症结要害入手,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以实干的精神、创新的勇气推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方面实现突破,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锻造过硬作风中守正创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是影响宣传思想工作实际效果的顽症痼疾。辽宁宣传思想战线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驰而不息转作风、改文风、树新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全局的理论、实践问题和制约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多开展蹲点式、跟踪式、行进式调查研究,构建常态化调研工作机制。

面向基层转变作风。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第一线强化宗旨意识、把握社情民意、增进人民情怀。建立机关干部与基层对口联系制度,为基层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开展“千名记者下基层”活动,及时宣传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

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宣传思想战线正在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我们将坚持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安徽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综合抓手,坚持在群众性上下功夫,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领导想着、群众盼着、共同干着”的工作格局。目前,安徽省16个省辖市已有8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7个城市获得提名。近期,中央文明办公布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我省4个参评城市进入“地级提名城市”的前20名。

干部群众一起干。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哪一部门、哪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民共同的事业。安徽省委提出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再高不为高、工作力度再大不为大,谋划部署全局工作必有精神文明建设,调研督查必看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大事必做专题研究。省委以上率下,带动全省各地各部门推深做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过去有群众说,灯不明、路不平,看看干部行不行;办事慢、风气差,领导应该抓一抓。现在群众普遍认为,抓创建,干部受了累,我们得实惠;干部弯腰干,我们也不能站着看。更多群众踊跃献计献策、热心志愿公益、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了干群齐动手、同努力的共建共享良好局面。

大事小事一起办。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安徽省委始终不忘“为民、利民、惠民”的创建初衷,努力做好凝聚民心的“加减法”。大事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头脑里搞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是首要政治任务,我们组织开展“六团六进”基层宣讲11万余场,“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1.2万余场,实现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6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营,有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事不畏难。聚焦民生问题,建立完善督查通报、暗访曝光、后进约谈、动态管理等机制,制定整改落实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让群众“一网”办事、“一门”服务、“一次”办结。小事不嫌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道路积水点等相关问题,我们以改促创、以建促创,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为群众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实际问题。

面子里子一起要。文明事关形象,但绝不能搞形象工程;创建需要形式,但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不能做表面文章。近年来,我们突出“实”、力戒“虚”,努力做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价值增添颜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好人成名人”工程,选树各级各类好人模范超过100万人,其中入选“中国好人榜”和“全国道德模范”的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名额为57名,其中有10位是道德模范。救助有困难的好人模范达1.2万人次,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以素质提升品质。把提升市民素质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行为规范入手,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依法打击“老赖”的“江淮风暴”行动,发布诚信“红黑榜”实现常态化。开设“好人天天见”、“榜样”等专题专栏进行正面引导,仅2018年就推出全国、全省重大先进典型359人。开设的“你该脸红了”等专题专栏则是曝光不文明行为,有力推动形成遵规守礼的良好氛围。以新风涵养民风。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全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指导意见》,弘扬新风正气。去年以来,累计问责192名有大操大办行为的党员干部,一些地区礼节负担下降近80%,多了“人情味”,少了“人情债”,让城乡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先进后发一起抓。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抓住主流,又要注意支流;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既要树立典型,又要带动面上。我们力争文明全覆盖、创建无死角,不仅要抓住“两头”,还要抓好“中间”,全力打造梯次推进、逐级提升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以文明帮提名。发挥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文明城市与提名城市签订结对共建责任书,文明城市上门教,提名城市登门学,互派骨干驻点帮扶指导,共享经验、共克难题、共同提高,推动形成争创共同体。以城市促乡村。把县域创建作为新的着力点,在全省农村开展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革命”,分类推进文明村镇、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建设,更多乡村实现了“垃圾不乱埋,污水不乱排,下雨不脏鞋,游客愿意来”,过去一些地方“城市很好看、农村不能看”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变。以窗口带系统。创建人民满意窗口,集中整治“冷、硬、拖、卡”等问题,分系统推出先进标兵,落实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措施,涌现出“温馨交通、微笑服务”等全国行业创建标杆和许启金、杨苗苗等一大批行业服务的标兵个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务实管用之举,抓得准才能走得稳,好作风才有好作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宗旨,不断提升城乡群众创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三大里程碑,不仅有利于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建立中国共产党,迷茫的中国迎来了引路的“灯塔”;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苦难的中国树起了站立的“丰碑”;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后的中国举起了富强的“旗帜”。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历史性事件、三大里程碑,不仅指出了近代以来中国走过的三大重要时间节点,而且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同时昭示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外在张力。

三大里程碑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既是偶然的巧合,也是必然的注定。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既是那个时代的坐标,也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三大里程碑,串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线索,体现了历史发展前后呼应、前后关照的内在逻辑,切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成功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了政治条件、思想前提、实践基础,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因此,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因此,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过去40年的沧桑巨变。

在三大里程碑中,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历史则有着让人不堪回首的印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运动中。从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强国之愿,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尽管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将中华民族从内忧外患的苦难深渊中解救出来。惟有建立中国共产党,并由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历史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因此,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三大里程碑中,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政治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经济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项目的安排,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所有建设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取得的,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前奏。因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在三大里程碑中,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起点。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才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新时代,改革已经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这就警示我们不能有终点心态,要始终保持起点状态,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高水平高质量跑下去。

三大里程碑昭示中国发展进步的外在张力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发生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既是那个国家、那个民族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偶然中的必然,对那个国家、那个民族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也是世界历史进程在那个国家、那个民族所彰显出来的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对世界发展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三大里程碑,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深刻影响世界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中国70年的砥砺奋进,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奋斗史诗;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三大里程碑,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其外在张力主要表现为中国发展进步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建立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国家扎根落地的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影响世界和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开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职责。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和英勇斗争,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太平洋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不仅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而且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美、英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历史重大的政治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与和平力量的对比格局,极大地增强了世界被压迫与被剥削民族和人民勇于斗争、争取解放的信心和决心,同样是对世界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改变了国际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而且新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及国际关系策略和行动更是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同志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关系方针,不仅在政治上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理念,而且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世界和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有效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后,新中国争取和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决心与信心大增,为了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正式确定,成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处理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原则和准绳。之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都为新中国融入世界并发挥更大作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在处理中国外部冲突以及其他国际冲突等问题上,努力发挥弥合分歧、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始终主张和平化解矛盾和分歧。数据显示,1979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从未动摇过对多边主义的信念,通过历时多年的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并努力成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广泛关注并取得明显成效,对于加快各国发展进程、改善沿线民生、开辟互利共赢光明前景,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任务聚焦 篇2

2010年12月30日,开发区迎来 了新的跨越,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 开发区行列。以此为契机,开发区 着眼于用活用足山西综改试验区和 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在转 型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努力打 造中西部一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011明确定位 谋篇布局赢荣誉

建区以来,开发区始终积极探索 “一区多园”的新模式、新思路,多措并举,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办法,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2011年,为做好招商引资这篇 文章,开发区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 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综改试验区的有 关政策,另一方面多方取经,组织 有关人员赴上海、江苏、四川、重 庆、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达 地区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助推自身 发展。几年来,开发区克服建设资 金 严 重 不 足 的 困 难 , 累 计 投 资 7.48亿 元 , 先 后 完 成 了 一 园 区 内 8.5公里的二横五纵路网格局和“七 通一平” 建设;二园区内中央大 道、御河东路三期、经十二路三条 道路及道路照明、绿化等基础配套 工程以及投资5.3亿元的御东污水处 理厂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高标准 的硬件环境为开发区引进一批在全 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优秀企业落户 园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在积极应对药企搬迁、国家药品管理宏观政策调控、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大幅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加快医药产业升级, 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上市融资、强强联手、兼并重组的同时, 开发区加快了制药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 开发区动迁医药企业15家, 开工建设企业8家, 完成投资近25亿元。国药威奇达、普德药业、振东泰盛等6家企业升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威奇达药业公司“借船出海”, 依托自身优势与中国医药集团战略合作重组, 联手打造全国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 投资14.5亿元、建筑面积24万平米的企业搬迁项目, 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再创“大同速度”;医药企业招商引资成绩喜人, 先后引进山西惠瑞药业、北京凡元兴年产5万台脉冲节能吹灰器等各类项目10余个, 并与中科院北京技术转移中心战略合作, 承接产业转移, 为开发区发展奠定了项目基础;仟源制药公司实现成功上市, 成为大同第一家、山西省第二家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等等, 开发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医药产业升级、集聚发展的效应逐步显现。

2011年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园区建设文章, 提升开发区魅力的一年。在抓好园区开发建设、打造产业集聚群、做优招商平台的基础上,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四大产业”, 建设经济崛起先导区、先行先试试验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四大功能区”, 实现产业集聚化、园区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土地集约化、环境生态化“五化目标”, 已经成为开发区上上下下的共识。2011年, 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98亿元, 同比增长15.04%;工业总产值完成85.2亿元, 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亿元, 同比增长178.68%;财政总收入完成5.3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 同比增长3.76%。2011年, 开发区赢得了肯定, 赢得了荣誉, 赢得了希望, 也赢得了未来。

2012把握重点跨越发展赢未来

2012年是开发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 也是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对当前形势和全区经济社会现状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 开发区确定了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招商引资额增长31%的主要经济指标目标, 大力推进“五化四区”, 重点聚焦五大任务:

着眼于拓展空间, 走好调区扩区转型路。在扩区调区规划上, 坚持“一区多园, 先行先试”, 在新区产业规划上, 打好产业特色化品牌, 将以药为主, 多元发展, 逐步构建起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 代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极。同时,将城市服务功能 和产业集聚功能相融合,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布局,高 强度推进,把未来的开发区建设成 “ 一 轴 双 城 ” 新 大 同 的 城 市 副 中 心。

着眼于产业集聚, 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产业向园区集聚是新型工业的发展方向。开发区按照“产能扩张、产业升级”的原则, 加快仟源、普德、振东泰盛、同达、维敏等10家制药企业搬迁, 通过产业向园区集聚, 做大医药产业“蛋糕”, 提高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在完成基础建设的扫尾工程和完善园区市政设施配套, 抓好园区基础配套的同时, 科学合理设置园区管理服务机构, 确保职能和服务到位。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 科学制定《大同开发区医药工业园管理办法》, 实现园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着眼于机制创新, 下好招商引资这盘棋。招商引资是经济开发区的生命工程, 离开招商引资, 转型跨越发展就是空谈。开发区制定了最具吸引力、最具活力的招商引资政策, 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 大力推进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专职招商转变, 并抢抓机遇, 多渠道、多措施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对目前正在接洽的项目, 积极跟进、跟踪服务, 确保项目早日落地。

着眼于动真见实, 打好软环境建设主动仗。抓住山西省综改区和医药工业园区被列入山西省综改区“一市两园”试点园区的政策机遇, 制定优惠政策, 在土地供应、项目引进、行政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让利于企业, 并成立了投资项目服务中心, 为入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加大“人才引进战略”, 制定符合开发区实际的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 鼓励驻区企业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企业管理团队, 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领跑开发区经济转型跨越。

着眼于民生保障, 奏好和谐建设进行曲。着眼于民生保障, 奏好和谐建设进行曲。关注民生、共建和谐,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做好惠民工程, 大力巩固安全稳定形势, 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园区经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和社会建设双发展、双丰收。

主要任务聚焦 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做中学;学生实际水平;学生能力发展

2011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无锡市2011年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教师培训活动。培训期间,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位老师范老师和张老师向学员进行了公开课教学展示,她们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她们上课的内容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基础模块上册)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 部分的课文Sports Day in My School。“同课异构”诠释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使我对Reading板块实施任务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

一、“同课异构”教学中两位教师的不同点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课程方法观的生动写照, “做中学,做中教”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正是一种“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即“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两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手段,但她们的课却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1.两位教师对课文的任务界定不同

在介绍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范老师强调要紧紧围绕着课文中的要点,发展学生表达话题的能力,张老师强调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两人对同一篇教材的任务界定不同,造成她们在课件的准备上、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要求上就开始“分道扬镳”了:范老师侧重于用快速流利的语言去刺激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竞赛性的课堂活动去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的课教学内容多,密度大,教学步骤快速紧密,课件信息量大,很能抓人眼球。而张老师则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她的语速平缓,任务设计简单可行且有针对性,课件朴实、实用。

2.两位教师的While-reading侧重点不同

Sports Day in My School是一篇纪实性的记叙文,它叙述了在运动会这一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在教学中,范老师不是依照课文的顺序按部就班地上下去,却强调了从Time,Place,People,Events,Feelings即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这些要素来叙述一个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看起来是把文章打乱了,实际上她把课文的要素提炼出来了,而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基础水平,侧重于对语篇的阅读理解,所以上课时她延续了传统的、把基础打扎实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包括词汇学习、短语及句型的操练,并且让学生给每个段落归纳出主要大意。

3.两位教师对Post-reading的处理不同

范老师主要设计了两个读后活动来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1)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Time,Place,People,Events,Feelings这些要素去复述课文,用英语简单地向别人叙述学校运动会发生的事情。这是在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也是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2)让学生学习How to have a sack race? 即学习“麻袋跳赛跑”的规则,她表面上是让学生把五个句子进行排序,实际上她是在训练学生如何使用时间标注词First,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来有条不紊地叙述一个事件怎样展开。张老师的读后活动很简单,她只是让学生对五个句子进行排序,排序后学生还要做什么,张老师就没有要求了,紧接着她就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训练。

二、对“同课异构”教学的反思

总结一下两位教师,范老师的课“光芒四射,锋芒毕露”,给我们提供了一场“豪华的视觉盛宴”;张老师的课“把舞台回归给学生”,是“繁华落尽的返璞归真”。为何两位教师的课差异这么大呢?我做了如下反思:

1.实施任务型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两位教师都是借班上课,她们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范老师未能充分考虑到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导致她的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师生互动有点被动。由于教师的教学密度、教学节奏及信息量都与学生的基础有一定差距,她的课后半段比较仓促,基本上是在赶课。张老师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使一年级的学生稳稳当当地跟着她的教学思路走,使学生觉得学习有成就感。而且,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张老师是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要求的。

2.实施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特点:(1)以话题为主,用目标语言进行活动(情境);(2)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为目标(教师为主导);(3)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为主体)。范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几个特点,但是由于她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是有限度的。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来讲,两位老师对课文的口头巩固都显不够,如范老师要求学生从Time,Place等要素去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就没能够很好地完成。而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有点低了,她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口头复述课文,就直接布置了家庭作业,写一篇作文。课堂上的口头训练实质上是为课后的写作练习做准备,如果口头语言能力没有训练好或者课堂上缺少了这个环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就会有难度。因此,从学生的能力发展考虑,范老师可以对部分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调整和适当缩减,让学生能接受了;张老师的课有提高学生要求的空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阅读理解的能力,又具有输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英语课程在其基本教学观念中“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让学生多么系统化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实用能力,这才是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真正要关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王彦斌.生活教育与教师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01.

主要任务聚焦 篇4

2018年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讲话稿: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任务

同志们:

经省委领导同意,今天召开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XX年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老干部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任务。

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同志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并亲自审阅了会议的相关材料。刚才,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元平部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全省老干部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望。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委老干部局就XX年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省老干部工作作一回顾总结,对2018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XX年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老干部工作回顾总结

XX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组部老干部局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大会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突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主线,突出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价值取向,把握大局大势,聚焦主责主业,统筹协调推进,奋力开拓进取,全省老干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形式,组织广大老同志`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强化思想引领,举办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和全省老干部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引导广大老同志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自觉增强对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从严治党,创新组织设置,改进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积极推进党工委建设步伐,有效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加大经费保障,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拨付工作经费x万元。各地各单位通过落实党组织工作经费、党支部书记工作补贴、提高党费留成比例等,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二)细化配套措施、健全制度机制,全力推进“两个文件”精神落地见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x办发〔XX〕x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x办发〔XX〕x号)是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各地各单位在认真学习宣传、深入研讨解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广泛深入调研,积极出台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两个文件精神落地见效。细化配套措施,研究出台《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及离休干部遗属帮扶实施办法》、《离休干部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强化督促检查,按照中组部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先后三次对全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着力解决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休干部公用经费、特困帮扶、两项建设、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出台实施意见,主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构建新机制,拓展新空间,突出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积极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目前,全省已有9个市州和部分省直单位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和政策保障。

(三)坚持价值取向、创新载体形式,精心组织“两项活动”深入广泛开展。坚持把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按照中组部要求,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深入开展“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建言十九大”活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层层进行动员部署。全省召开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专题培训会、动员部署会x多场次,发放活动倡议书x万余份。聚焦主题主线,突出“畅谈”“建言”两大重点,把握全国、全省、全行业三个层面,搭建访谈座谈、调研建言、热议评议、研讨交流、网络发声、征文抒怀、体验实践、节庆活动八大平台,确定10多个专题进行深度畅谈建言。坚持抓点示范,选择兰州市、酒泉市、天水市3个市和省地矿局、省老年大学、省老干部活动中心3个省直单位作为试点单位,着力在创新载体、抓好示范、树立品牌上下功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注重典型引领,动员省级老同志积极投身活动,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关工委、社区及网络阵地的组织凝聚、教育引导和文化引领作用。强化督导检查,建立省上抓市州、市州抓县区、县区抓乡镇街道社区、省直部门抓直属单位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态势。注重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党报党刊、电视电台、门户网站、刊物简报等载体深入宣传,编印全省《“畅谈展望”活动简报》32期、《“畅谈展望”活动周刊》20期,拍摄专题片《不忘初心共筑梦》,生动展示活动成效。全省召开“畅谈”“建言”座谈会x多场次、研讨交流会x多场次,主题征文x多篇,举办书画摄影展x多场次、文艺汇演x多场次,形成建言报告x多份。去年6月和8月,向中组部分别报送了有质量、有见地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建言十九大”和“畅谈展望”活动总结报告。中组部老干部局在我省召开西部七省区和xq生产建设兵团正能量活动调研督查座谈会,对我省正能量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力表彰先进,召开全省离退休干部“畅谈展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x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推动正能量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四)注重用心用情、突出服务保障,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认真落实理论学习、走访慰问、情况通报、参观考察等各项制度,切实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老干部。先后组织省级老同志参加省委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和赴庆阳市参观考察活动等,着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加强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举办全省离退休干部书画联展和专题文艺汇演,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坚持走访慰问,分期分批对易地安置在全国21个省区市的x名离休干部进行全覆盖走访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坚持疗养制度,分期分批安排省级老同志在海口、三亚进行健康疗养。加大经费保障,省财政落实资金x多万元,补助省属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和相关费用;落实资金x万元,补助市县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按照中组部要求,将生活长期完全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护理费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2500元。加大特困帮扶,按照省级帮扶资金每年不低于100万元,市州和省属企业每年不低于15万元,县区和离休干部数量较多的省直单位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健全制度机制,着力解决困难地区、困难单位和有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及遗属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服务中心大局、营造声势影响,着力提升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水平。着眼大局大势、加强宏观谋划,深入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全省老干部工作,科学分析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形成《老干部工作发展现状与形势任务分析研究》课题报告,着力推动老干部工作观念、思路、制度和方法创新。围绕当前重点工作,采取任务分解、上下联动、区域联合、集中攻关的方式,加大调研力度,形成调研报告160余篇。充分运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以及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一报一刊一网一栏一平台”等载体,打好“组合拳”,大力宣传全省老干部工作领域重点亮点工作,着力形成舆论声势,营造良好氛围。去年在中组部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中国老年报》和《甘肃日报》上刊登稿件30余篇。“甘肃老干部工作网”点击率达120万人次,“甘肃离退休干部之家”网络互动平台发帖跟帖24万余条,浏览量超过230万人次,有力扩大了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力。修订《全省老干部网络宣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已开通老干部工作网站,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区通过自建、挂建、联建等方式建成开通了工作网站或宣传窗口,有力提升了全省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水平。

(六)锤炼政治品格、锻造优良作风,有力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接受省委政治巡视,认真抓好整改落实,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召开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响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不断增强为党尽忠的政治品格、替党尽孝的使命担当、清廉敬老的崇高境界,努力实现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和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选送市州老干部局局长参加中组部老干部局举办的专题轮训班。省委老干部局先后举办了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和局系统干部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培训班,有力提高了老干部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双向交流机制,分期分批组织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使干部在基层一线得到实践锻炼。加强人员配备,注重从基层遴选工作人员到机关工作,补充新鲜血液,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老同志信得过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不断砥砺奋进,取得显著成绩。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引领。老干部工作是重要的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引领,通过集中宣讲、专题辅导、送学上门等方式,采取举办学习报告会、情况通报会、研讨培训班等举措,组织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老同志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老同志爱党护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二是更加注重坚持价值取向。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开展以“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鼓劲加油”为主题,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增添正能量活动,通过抓顶层设计、抓示范引领、抓载体设计、抓平台搭建、抓机制创新、抓宣传引导,组织广大老同志不断增添、汇聚、释放、传递正能量,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干部工作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自觉、老同志爱党护党更加坚定、老干部工作队伍更加进取的良好局面。我省正能量活动得到中组部老干部局的充分肯定,先后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是更加注重制度机制创新。制度机制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保障。五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在老干部工作宏观指导、待遇落实、作用发挥、服务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特别是结合贯彻落实中办3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了保障和促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全面督导、跟踪问效”、“任务分解、处室包抓”等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老干部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地见效。

四是更加注重用心用情服务。用心用情服务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质要求。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奋斗目标,着力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大保障力度,先后出台了离休干部特需费、护理费、公用经费、生活补贴、丧葬补助、无固定收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多项提标政策,让老同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帮扶力度,着力解决老同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仅省委老干部局直接帮扶慰问离退休干部就达1000多人次、离休干部遗孀600多人次,发放慰问资金200多万元。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实施文化健康养老,着力用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让老同志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五是更加注重部门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我们把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作队伍。突出抓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使老干部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抓好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基层锻炼,着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突出抓好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为做好全省老干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XX年,嘉峪关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老干部工作部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老干部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离退休干部“三项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党工委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正能量活动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还需要在高度提升、广度拓展、深度推进上不断下功夫;部分县区和省直单位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改造提升;老干部工作队伍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8年老干部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攻坚之年,全省老干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办3号和甘办9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精准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任务、展示新作为,着力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精心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奋力开创全省老干部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贡献。围绕这一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

党的十九大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作出了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的重大决策。老干部工作说到底是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强化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和作用。一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老同志政治觉悟高,政治经验丰富,在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优势独特、作用突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老同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离退休干部头脑。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全面准确领会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专题辅导、集中培训、巡回宣讲、支部学习、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增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采取送学上门、发送短信微信等灵活方式进行,着力扩大学习覆盖面。三要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今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组部将对老同志开展主题教育制定实施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各地各单位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采取切合老同志实际的教育形式,引导老同志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要通过组织老同志现身说法,宣传老同志先进事迹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引导老同志为主题教育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创建“五好”党支部为抓手,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发挥好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始终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做到党的意识不弱化、党员标准不降低、党内生活不脱离。选优配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带头人,通过选调、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务工作力量。年内举办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二要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灵活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保证每一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重点探索在老同志集中居住地、活动学习场所、兴趣爱好团体、社团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或临时党组织;积极倡导离退休干部党员采取“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方式,就近参加组织生活。要积极学习借鉴外省市经验做法,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工作的研究探索,加快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步伐。已经成立党工委的地方和单位,要积极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发挥作用。同时,要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尤其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年内适时召开全省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三要完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为辅的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企业列入成本预算。加大党费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收缴党费下拨比例,给予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适当工作补贴。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大先进典型宣传表彰力度,积极为有特殊困难的老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3月初,省委老干部局将对省市县三级落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和书记工作补贴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和督查。

(三)坚持以精准服务为宗旨,全力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提出了坚持精准服务的理念。我们要根据离退休干部队伍的变化和需求差异,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增强精准服务意识,着力在精细化、优质化、便利化、个性化上下功夫,为广大离退休干部享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保障。一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待遇。完善和落实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活动、通报情况、参观学习等政治待遇,保证老同志及时了解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主要工作。建立健全与离退休干部经常性沟通交流机制,落实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和重大决策、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制度。巩固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认真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药费个人垫付,缩短医药费报销周期。在企业改制、机构改革、体制转换中,充分保障离退休干部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经费有保障。年内,省委老干部局将结合贯彻落实中办3号、甘办91号文件精神情况,重点对各地各单位落实离退休干部有关政策待遇情况进行一次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打折扣。二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人老万事难,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服务、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把中央和省委对老同志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老同志安心、舒心、暖心。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和良好状态,过上快乐、祥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针对不同身份、不同职级、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同志,分类指导,精准服务。要综合运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用好用足各类涉老政策,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三要重视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关注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单位的老同志,特别关注重病、高龄、失能、失独、空巢、独居、家庭负担重的老同志,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特困帮扶长效机制,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属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高度重视做好老同志信访工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不推不拖、紧抓快办;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工作,争取老同志理解;对于没有明确政策规定但合情合理的,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做好工作。

(四)坚持以价值取向为核心,持续深入引导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也是近年来老干部工作的一个品牌。要继续用好这个品牌,把老同志身上的正能量激发出来,自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要紧贴中心大局科学确定主题。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是正能量活动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要求,聚焦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围绕决胜全面小康重点任务,结合选聘退休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等重点工作,组织引导广大老同志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组部将开展“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广泛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心声。各地各单位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引导老同志忆往昔、说发展、谈变化、献良策。二要精心设计载体打造特色品牌。要紧扣主题主线,把握老同志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设计平台载体,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体现地方特色;既要杜绝跑题偏题,又要防止面面俱到,力争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要针对老同志专业特长各异、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灵活设计活动载体,激发老同志参与热情,增强活动实效。要重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关工委、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社团协会及社区的主阵地作用,率先垂范、带头创新,整合资源力量,强化活动牵引。三要多措并举发力务求取得实效。坚持把督导检查作为促落实、见成效的有力抓手,通过督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主办的刊报网站,加强与各级党报党刊、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媒体的联系,宣传开展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高度重视网络平台的互动影响力,继续开设正能量活动网页,多渠道、多层面、多维度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带动更多老同志投身到正能量活动中来,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加尊重老同志、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有效提高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水平

加强深度研究、提高信息宣传水平、创新工作手段,对于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要加强深度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练好调研这个“基本功”,用好调研这把“金钥匙”,围绕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组织力、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接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同志养老需求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思考谋划工作,不断解决突出问题,深化工作开展,不断总结新经验,深化规律性认识。今年,省委老干部局将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及时推进成果转化。各地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确定课题,深入开展调研,为精准做好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要加强舆论宣传。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围绕贯彻落实中办3号、甘办91号文件精神等老干部工作重大任务,突出主题、把握节点、挖掘亮点,努力形成舆论声势、营造良好氛围。要借势借力综合施策,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内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加强和各地各单位的有效互动,畅通宣传信息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宣传信息工作大声势、大格局,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的影响力。及时掌握全省动态,对一些全局性、重大性、特色性、典型性的情况认真整理汇总,通过中组部情况交流、中国老年报和省委老干部局专报、刊物进行反映、上报,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实效性和指导性。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已融入社会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做好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要特别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为老同志开展学习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参加组织活动等提供便利。要有大数据思维,提高获取、分析、运用数据的能力,为摸清底数、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提供有力支撑。要抢抓信息化机遇,创新服务管理引导手段,推动老干部工作信息化水平。要认真落实《全省老干部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内所有未开通网站的县区要全部开通,实现互联互通。要认真学习借鉴外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网络信息建设经验,着力提升网络信息发布、网络智能管理、网络舆论引导等能力,使老干部工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

(六)坚持以建设模范部门为目标,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老干部工作队伍

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作保证。要切实把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一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老干部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老干部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做好工作。要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政治训练,努力使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与担负的岗位职责相匹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职业荣誉感。二要增强履职尽责的专业素养。老干部工作看似具体、琐细,实则大有学问,没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做不好的。要提高专业素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老干部工作相关政策,广泛学习老年心理、医疗保健、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要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推进轮岗交流等,克服经验盲区、弥补知识弱项、补齐能力短板,提高业务水平。要发扬“安专迷”精神,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地提高工作本领,争当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今年,省委老干部局将继续举办全省老干部局(处)长培训班。各地各单位也要抓好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培训。三要锻造务实高效的良好作风。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是要有奉献精神、务实作风,真正把老同志最关心、最操心、最烦心的一件件事情办实办好。要坚持稳中求进,狠抓工作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树立服务老同志无小事的理念,凡是老同志关心的事都是大事,都要一件一件去做,一点一点去抓,以解决问题赢得老同志的信任和支持。

总经办主要职责与任务 篇5

一: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

1: 定期、不定期制定部门工作计划与各项活动计划

2:制定和完善部门内部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

3:制定和完善部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4: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并组织和指导部门员工落实

5:负责本部门员工队伍建设,提出对下属人员的调配、培训意见

6:负责对下属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对部门人员考核过程中指标分解的公正性及结果运用的公开性

7:负责协调下属员工之间、本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关系

二:组织安排公司有关会议,督办公司领导决策以及会议决议

1:负责安排与布置公司半年、年度工作会议及其他有关会议场所

2:负责组织和安排相关会议活动

3:负责协调、督促公司各部门贯彻执行公司、领导决策以及各项会议决议,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相关领导

三:协调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公司领导和部门提供相关的行政支持

1: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2:按时安排各部门进行半年度和年度工作总结,提出工作安排意见

3:协助公司领导起草公司工作总结、计划等综合材料,安排公司领导行政事务日程

4:对公司所有正式印发文件和相关材料进行文字把关,会签公司所有正式印发红头文件

四:负责公司与政府、行业组织及集团内部其他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

1:负责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 2:负责公司与集团总部相关部门、兄弟公司之间的沟通协调 3:负责公司简介的编制和印发

工作依据(与该岗位工作紧密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 企业质量管理奖实施细则

五、工作权力

人事权力:对下属的考核权、下属员工任免的建议权、面试权及知情权

财务权力:对部门费用的审核权、对办公费用、后勤管理费用的审核权、对管理部门招待费的审核权 对部门预算完成情况知情权

六、工作责任

家庭教育主要任务分析思考 篇6

一、为子女身体的正常发展创造条件

德智皆寓于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品德和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孩子婴儿时期生长发育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而且影响到民族的体质。为孩子的正常发展创造条件,家庭承担着特殊的任务。要使孩子的身体充分地生长、发育,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营养,选择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食物,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身高体重,各组织器官的发展,以及各种体力和思维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除空气、阳光、水分之外,主要来自食物的营养。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某种营养,就会引起营养性不良的疾病。因此,饮食营养与身体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家长要懂得一些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及婴幼儿的保健基础知识。当前,家长要注意纠正小儿偏食和防止小儿患肥胖病。与此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等,都是保证孩子身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儿童时代是人生的起点,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希望。少儿时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被灌输什么样的思想、意识、观念、文化,不仅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加强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邓小平、李鹏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家庭的严格教育和革命思想的熏陶,为日后对革命事业作出贡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家庭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儿童教育首先是父母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曾提出要专门研究“家庭教育问题”。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为了加强儿童教育,首先,要提高父母对教育的认识和父母自身的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孩子的“素质”,更多地是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还认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往往给下一代以最大和最深远的影响。教育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孩子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幼儿时期的生活,是以家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因此,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性格、言论、行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环境、气氛都不断地影响着孩子,成为形成孩子的理想、道德、气质、情操的基础。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不仅是知识丰富、体魄健壮的一代,而且是有革命理想,共产主义道德,奋发向上,富于开拓精神的一代新人,就要求每一个父母为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把培养子女的优良品德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从小向孩子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一代新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发展孩子的智力

早期教育是当前国际上十分重视的问题,孩子0-6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从孩子有生命的第一天起,学习就开始了。智力开发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刊资料介绍,人类先后有30多个早年被野兽掠去抚养后来返回人间生活的“野孩子”,他们之间没有一个被造就成为合格人才。因此,早期注意向孩子提供环境刺激,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生命早期,神经系统正在发育,有较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影响。这种刺激影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必要。早期智力开发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正是国内外所公认。武汉市有个叫津津的女孩,4岁被录取武汉大学少年预科班;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小男孩刘小斌,不满4岁学数学,一年半学会了初中数理化课程,考试成绩都是优秀;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一九七七年后五年中招收的190名大学生,年龄一般只有11-15岁,其中两名获得郭沫若奖学金,45名提前一、二年考取研究生。有的还出国留学。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这些孩子除了他们的父母特别讲究优生和科学喂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孩子进行了早期科学教育。“神童”并非天成,自身努力和后天培养得法才是关键。因此,父

母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成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使孩子们的天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中,家长要注意谆谆善诱,不要急于求成。特别是年轻的家长们,要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和孩子做

游戏玩耍,做朋友式的爸爸、妈妈,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奋、公正无私的品格,将使孩子受益终身。不要以为投入了金钱就可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爱心培育孩子。

四、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发展孩子的智力时,要注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习惯看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非党重视习惯在人们生活中,甚至事业成败中的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用不断增加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们的最好创举,并使他们达到道德上破产的地步。曾经有多少卓越的创举,有多少杰出的人物被埋葬在坏习惯下面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举止言谈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劳动习惯等,不仅有助于孩子身体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常任教师,父母的习惯深深地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为子女作出榜样,处处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

独立自强精神是进取心的具体表现,是创业的动力,是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未来是独立自强,奋发向上,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还是坐享其成,依赖父母甚至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同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是家庭教育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曾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女人”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生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杂货铺家庭,她父亲罗伯茨十分重视从小培养撒切尔夫人的自强精神,当撒切尔夫人五岁开始上学时,父母特地送她到条件较好离家较远的小学学习,每天放学回家后,父亲从不让她闲玩,从不许她说“我不会”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母还经常鼓励她读有用的书。从小教她不要迎合别人,父亲总是对她说:“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着别人做什么自己也想做什么。你自己要有主见,而且还要设法让别人跟着你干。”父亲的这些教诲,在撒切尔夫人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父亲的严厉、好强、独断专行的性格对她影响颇深。撒切尔夫人在小时候树立了很重要的观念——节约、勤奋、正直、依靠自己和家庭和睦,坚毅、果敢、富有独创性的品质,这些性格和观念对她以后治理国家有很大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封建残余思想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反映在家庭中,有些父母家庭条件优裕,其子女娇生惯养,照顾唯恐不周,未及成年,就当其筹划舒适的住房,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子女安排既体面又轻松的工作,还有的为其子女在银行存上笔可观数目的存款。这些,既助长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又挫伤了子女的进取心,这实在是欲爱之,反害之。原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父母说:“孩子要有自身的根,父母的业绩,父母的荣誉不应该成为孩子赖以生活、索取财富和特权的资本。”董必武副主席曾告诫他的女儿:“人的一生主要靠什么?靠自己努力学习,靠正确的思想指导,靠老老实实的工作,靠组织的教育帮助。而不是靠父母,事实上也不能靠父母。人生的道路是靠自己走的!”现实生活一再表明,对子女娇生惯养,势必使孩子从小好逸恶劳,仗势欺人,违法乱纪,扰乱社会,成为败坏我们事业的“害群之马”。因此,溺爱、娇惯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从我国的社会实践出发,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家庭能不能把孩子努力培养成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篇7

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方针是:高举旗帜,围绕中心,立足档案,面向社会,贴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档案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档案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原则;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档案来源于社会,档案工作的发展依赖于社会,档案和档案工作要服务于社会,社会是档案宣传工作的广阔舞台,面向社会是档案宣传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是档案宣传的主要对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宗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 形成“档案大宣传”的格局,自觉把档案宣传工作放到全国宣传工作大局中去谋划。

要将档案宣传纳入全国宣传工作之中,努力创建全国宣传工作的知名品牌。我们要敢于这么想,也要努力这样做。前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不但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地把档案宣传工作放到全国宣传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要敢于和善于走出档案界,面向全社会,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根据社会和群众的关注热点去策划档案宣传。要树立大局观念,努力形成“档案大宣传”格局。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档案宣传,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

2. 面对关键时刻和重要领域的需求,档案部门一定不能失声。

档案宣传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要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作出档案宣传工作应有的贡献。档案宣传要为政治建设服务,要为文化建设服务,要为社会建设服务。档案宣传还要充分利用档案及时为党的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国防建设、外交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各项建设服务,当各项建设需要档案部门发声时,我们一定不能失声。

3. 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要积极宣传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要结合“以人为本”战略的实施,宣传“大档案”的观念。大力宣传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要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的观念,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全面覆盖。要积极宣传档案利用体系建设。要结合“服务为先”战略的实施,宣传“大服务”和服务至上的观念。要积极宣传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要结合“安全第一”战略的实施,宣传“大安全”的观念。

4. 专业媒体要主动与公共媒体携手,把档案宣传的效果扩大千万倍。

《中国档案报》和《中国档案》杂志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专业报刊,以他们为代表的全国众多档案行业传媒承担着行业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能,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要使档案报刊成为社会了解档案内容和档案工作的重要窗口,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反映档案事业发展历程的生动载体,成为贴近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喜看爱看的文化读物。要善于并大力运用公共宣传阵地。各级档案部门要自觉地、主动地同各种公共传媒打交道,舍得把好的题材、好的内容提供给公共传媒,不要只注重档案传媒的独享,而要更看重公共传媒的共享,从而借助公共传媒,把档案宣传的效果放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

5. 善于用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把枯燥的档案变成有趣的故事,提高档案宣传的吸引力。

档案宣传要做好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在丰富宣传内容上下功夫。要深入宣传档案工作的历史、传承和作用,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要重视宣传档案工作经验,深入档案工作基层和一线,发现和宣传档案部门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鲜经验和好做法。要加强档案业务和学术研究的宣传,普及档案知识、推广先进技术。要宣传档案先进典型人物和职业精神,弘扬优秀档案文化,在全系统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把先进人物的崇高思想品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6. 档案宣传要主动进军新兴媒体,扩大受众面,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

档案宣传要适应发展变化,在采取当前的有效形式宣传的同时,要顺应信息传播手段发展和随之带来的各类受众兴趣的变化,注重发挥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比如动漫的形式、网络视频的形式、手机短信的形式、电视滚动字幕的形式、户外电子屏信息的形式、电子书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等,从而拓展宣传形式、手段和载体,占领新兴媒体阵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宣传受众。

7. 档案宣传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国家影响力。

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方针,把扩大国家影响力、塑造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作为档案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发挥档案特色,广泛宣传我国过去和现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理念以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充分展示我国和平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历史档案资源,通过公布档案史料等方式,澄清历史,揭露谎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开展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进步等方面的国际舆论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8. 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既要关心培养档案宣传专业人才,又要营造人人都是档案宣传员的良好氛围。

论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理论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张琳(1964- ),女,四川南部人,安阳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河南 安阳455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180-02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早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兰得尔(Langdell)于1870年前后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中。现在,案例教学法已成为近代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比较

1.从教学目标层面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能力,能够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实际效果来看,受到案例教学法训练的法学院毕业生大多具有较深的法学理论功底,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解决法律问题的实际能力。

2.从教学方式层面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主要体现为一种单向的纯理论灌输,教学内容模式化,教师以讲课为基础,形成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教师居于支配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片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师讲授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案例式教学以互动式打破了这种常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具有灵活多变性,课堂以讨论为基础,形成知识、观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流动,教师居于次要地位,学生成為课堂的主角。

3.从学习知识的方式层面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理论分析、阐述,而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从教学效果层面分析。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缺乏对学生的法律技巧、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的机敏以及雄辩的口才等方面的训练,教学中缺乏启发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从这种教学模式中毕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学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满足处理复杂的法律事务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仅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工作者还应当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处理各种法律事务,案例教学法正是适应法学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的模式之一。

二、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

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标志是独特的法律素质。因此,对法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运用案例教学实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较低等问题。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就很难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2.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教师都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求索者,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有了引导,学生才有明确的方向,积极思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放弃必要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就可能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3.理解案例透彻、准确。对于法学案例教学而言,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有自己的观点,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唯一结论性的要求是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4.驾驭教学过程能力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因此,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灵活运用设问、提示、解释、质疑、强调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力监督、激励、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度。教师必须以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去处理教学问题。

5.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教师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并掌握最新的理论动态。另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

6.知行合一与重在实践。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在于“知”,即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理论,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而言,求知的目的在于“行”,即利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应寻求“知”与“行”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实际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

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1.以提高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经历一系列法律事件和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法律人才的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法律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案件当事人完成各种角色所承担的任务,以此掌握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在案例教学中,要以当事人观点“进入角色”。即站在案例中所设立的角色的立场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真实感,从而达到掌握案例内涵之目的,要避免以个人的“一孔之见”,造成错误的判断。要避免以“裁判员”的身份来评价案例和案例中的人物,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生动、形象与直观。传统的法学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

四、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要扎实。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深化,受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如果学生缺乏相关的法学基础知识,会使本来应该有机结合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之间产生矛盾:如果理论讲授不足,则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无法独立分析、讨论案例,在案例讨论中会出现偏离主题或冷场的情况;而教师详尽讲授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因讲授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自由分析、讨论案例,又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对法学课程失去兴趣。

2.教师要精心选择准备案例。教师组织案例教学要为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服务,选择案例要注意:第一,典型性原则。教学案例应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分门别类地选择、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以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学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第二,疑难性原则。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后练习的水平上。要提供多种处理意见,给学生提供一個广阔的思维空间。第三,综合性原则。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法学基本理论,突破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课程的一些问题有深刻理解。

3.案例中设计问题重在启发。教学案例要包含一定的法律专业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直接,通常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法律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能否启发思考,能否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的主动性和全员参与性。案例分析课的课前备课要求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在案例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共同参与,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或协商,以促使教师对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地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

5.案例讲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由于案例本身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案例作者不一定表达了他个人的意见、分析、评价或答案。即使在案例中包含着作者的分析和反思,也只能作为一种“备择”的答案,供其他人参考、学习、借鉴或批判。因此,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展现的矛盾或冲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都应该由学生独立思考,把实际情况与有关理论模式和知识联系起来,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师通过参与案例教学,这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罗新兵,罗增儒.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2).

[3]顾海波.法律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引进与应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4]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上一篇:商务英语口语900句b下一篇:队列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