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2024-10-08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共8篇)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篇1

教育实习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见习阶段

1、内容:听学校介绍、了解情况,观摩示范课,随堂听课,备课,试讲。

2、要求;

(1)听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听取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介绍和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介绍。

(3)听取指导教师介绍实习班级工作计划及学生思想、实习等情况。

(4)观摩实习学校教师3—5节示范课,随班听指导教师的课。

(5)熟悉班级情况,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试讲。

二、全面实习阶段

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活动等。

(一)教学工作实习

1、实习内容: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与讲评;考试与成绩评定;组织课外活动;进行教学专题总结等。

2、要求:

(1)实习课务:根据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实习生尽可能地施教所学专业学科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每个学生课堂教学时数要本着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目的,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原则上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特殊专业除外。

(2)备课:

A、实习生应在指导教师和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想状况、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臵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 1

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3)上课:实习生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资源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应积极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演示教具和实验的操作要纯熟、准确、有效,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时要十分注意安全。

D、实习生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实习生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习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4)听课和评议:

A、实习生要虚心学习,经常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习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总听课时数不少于20 节。

B、实习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实习对象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C、指导教师要听实习生的课,对每一位实习生,应经常组织课后评议活动,运用教育理论评析上课情况,帮助实习生改进教学,提高水平。

D、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5)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臵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臵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F、协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习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实习

1、实习内容:

进一步了解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熟悉班主任的具体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学习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方式方法;培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独立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2、实习要求:

(1)每位实习生应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A、熟悉并掌握实习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熟悉实习对象的日常行为规范。

B、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参加诸如升旗、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自修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读报、编黑板报、文体活动、班队活动、检查教室日志、批改学生周记、进行家庭访问等。

C、重视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2)实习生应在班主任工作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A、精心选择并确定班会的主题,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富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B、活动形式要多样,做到生动活泼。

C、事先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培养骨干,做好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准备。

D、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E、主题班会后,实习生要及时收集信息反馈,认真总结,扩大教育效果。

3、班主任实习的工作步骤

①见习期间,认真学习原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听取有关班级情况的介绍,了解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查阅有关学生学籍资料等,明确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要求。

②了解、研究所实习的班级集体和全班学生。内容包括班级一般情况,男女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状况,德、智、体的基本表现情况,班级的传统和作风倾向,干部情况,发展趋向和当前突出的矛盾等。

③根据原班主任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拟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送原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批准后执行。

④在实习班主任工作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原班主任汇报请示,共同研究,以做到相互配合,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

⑤实习班主任工作期间,要记好工作日记,注意积累有关教育活动资料。⑥做好班主任工作实习的评议与总结。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实习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还应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业务学习。也可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方面的实习,初步了解基础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学习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培养管理能力。

(三)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实习结束阶段第8周实习生应认真做好个人书面总结,上交各种实习文本。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篇2

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 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

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 生活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其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主要任务 人格发展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通常凡是能够促进幼儿身体成长、认知、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一般是在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下;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是指幼儿园和其他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机构。美国学家杰明斯研究发现,5岁以前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而对于一个成年的孩子达到正常的智力水平,其中幼儿教育就占有50%的智力,因此必须要从各方面加强幼儿教育。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来说,整个世界展在他们的面前都是未知的,需要他們进行探索和挖掘,形成自己的外在知识系统。在孩子的世界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不解,他们总喜欢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可笑的、无知的,但是这些问题却表现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探索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把握住孩子的发展特点,以耐心和细心帮助孩子去探索世界,为孩子们解答疑惑,从而让孩子保持探索的积极性,不断地获得相应的知识[1]。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并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养成的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类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要要重视幼儿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履行好自身应尽的义务。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生下来都会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力。个性是在区别于众人之间的特点,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和基本。然而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其个性并未得到很好的成长,反而被应试教育中的规则和纪律相取代,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地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在保持孩子天性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指引,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游戏教育

由于幼儿智力发展尚未成熟,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而且感知事物时主要以听觉、视觉和形象思维为主,认知事物和思维方式也仅是局限于具体形象,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以直观性的教学活动为主。游戏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幼儿克服交际的困难与恐惧,从而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进行游戏教育时,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游戏环境,既简单又安全的游戏材料以及多样的户外活动;室外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合作的能力,如一些跳绳、球等游戏,也可以设置一些水池,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体验。

在进行游戏教育时要尊重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中班幼儿的游戏教育设计可以结合操作探索性的游戏,因为此时的孩子们的持久性、目的性以及专注性都有了提高。大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大班的游戏教育计可以结合创作和抽象的游戏,而小班孩子的有意注意水平还比较低,可以设置一些模仿的游戏;要根据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游戏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2]。

(二)叙事性思维

通常来说,人类的心里有着两种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即例证思维模式与叙事性思维模式,例证思维模式是文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思维模式。而叙事性思维模式主要依靠情景模式,表现出来的是独立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景,它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属于叙事性思维模式,其主要受外界的影响,主要是情感、情景。

一直以来,对幼儿的教学主要趋向于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授,让幼儿的思维转向至例证思维模式,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要减少逻辑性与机械性知识的灌输,要以叙事性教育来辅导,在教授中多注意穿插一些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的故事,进而让孩子幻想出故事中的“我”,在潜意识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幼儿教育更是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处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孩子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为国家提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卞丹心.幼儿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及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5,05(30):20-22.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篇4

区依法治区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1、根据区依法治区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部署与要求,组织指导全区农渔村普法教育工作。

2、组织对各乡镇(街道)及各职能单位普法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3、负责农渔村普法教育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及报送,组织开展普法师资队伍的学习培训。

4、承担依法治区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上级领导部门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区委组织部、区暖促办

1、将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作为“述学、述职、述廉”内容之一,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2、逐步探索建立农渔村社区“一把手”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法制教育列为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之一。

3、把普法教育列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4、将普法教育纳入“暖人心、促发展”工程,指导驻村指导员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区委宣传部

1、加强农渔村普法工作的舆论宣传,进一步拓展普法教育的舆论宣传阵地和窗口。

2、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3、将法制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社区、文明乡镇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区委政法委

1、协调政法各单位对涉农、涉渔案件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农渔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指导政法部门打击、处理邪教组织和其他非法组织,进一步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3、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区公安分局

1、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严厉打击各类涉农、涉渔的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3、加强公安派出所、警务室的建设,维护农渔村社会治安秩序,做好外来人员的动态管理。

区检察院

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依法查办和预防涉农涉渔职务犯罪。

区法院

坚持通过公开审理、以案说法的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农渔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区司法局

1、实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以创建星级“民主法治社区(村)”为载体,深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2、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健全人民调解网络。

3、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为农渔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

4、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的作用,为农渔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5、培训基层普法师资队伍。区府法制办

1、加大对涉农、涉渔问题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力度。

2、深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负责涉农、涉渔问题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制定和修改工作。

3、加强对涉农、涉渔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的法制培训工作。区信访局

加强《信访条例》的法制宣传,做好涉农、涉渔问题的信访工作,教育引导农渔民群众依法信访、理性维权。

区教育局

1、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2、配齐配强兼职法制副校长,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开展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1、将法制教育纳入干部的培训、考核内容。

2、加强劳动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劳动用工行为。区民政局

1、抓好《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教育。

2、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法制进程。区财政局

宣传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及相关财政政策;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工商局定海分局

1、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公司法》及《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教育,营造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2、依法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区经贸局、区安监局

1、开展《公司法》、《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有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宣传。

2、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农渔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普法教育。

区城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定海分局

宣传《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建设(筑)市场的管理、监督、检查制度。

区农林局、区海洋与渔业局

1、宣传中日(韩)渔业协定、《农业法》、《渔业法》、《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动物防疫法》等农渔业法律法规。

2、围绕渔民转产转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渔民增收、农渔村稳定,加大农渔业行政执法检查。

区文化局

将法律知识融入文艺创作,充分利用文娱活动以及文化下乡开展为农渔民

所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

区卫生局

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依法行使卫生行政监督职能。

区总工会

负责《工会法》的宣传教育,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团区委

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宣传,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

区计生局、区妇联

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区残联

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和《舟山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的宣传,加大对《定海区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乡镇(街道)

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篇5

安徽省分中心 张新云(合肥工业大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第一讲 绪论—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本讲所在位置)第二讲 我的未来我做主—大学生涯规划概述 第三讲 纸上谈兵—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四讲 看清你自己—自我探索 第五讲 改变你自己—自我塑造 第六讲 职场麻辣烫—了解工作世界

第七讲 未雨绸缪—大学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八讲 第六项修炼—情商修炼与职业发展 第九讲 今天比明天重要—时间管理 第十讲 会当凌绝顶—自信与潜能开发

第一讲 绪论—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

一、课程简析

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是职业发展教育的第一课,具有导入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因此本讲基本思路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启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阐明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新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方法与特点,并介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是相伴相生的,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职业占据着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功的人生,多由成功的事业来支撑;成功的职业,也是和人生的规划分不开的。因此,开宗明义,分析人生成功、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关注自身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程要求

(一)教学目的:

从讨论人生成功的要素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成功与人生成功的关系,进而讨论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最后落脚于启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学习、创新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解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大学学习对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2、了解大学阶段主要发展任务

3、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

4、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三)课程要点

1、教学重点

(1)培养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是指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人们在从事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精神风貌。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进入职场,但是一个人在大学里养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容易带到今后的工作场所中去的。因此,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做小事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2)养成两种意识

一是生涯规划意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我们的一生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并且每个人的时间又是如此的有限。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有限的时间、无限多的事情,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能够未雨绸缪,事先做好规划,机会往往给予有准备的人。

二是自立意识

自立是指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自立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学会自立是我们实现 人格独立、开创事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3)学会三种本领

一是学会做人

做人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对自己的原则和态度。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会做人。

二是学会学习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场”,而是一个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自修之道。

三是学会做事

大学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大学里的优质资源,培养我们的职业胜任能力。在大学阶段,完成以下几件事情,将会有助于培养我们做事的本领:培养专业能力、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写作能力、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2、教学难点

(1)确定科学的成功标准。什么是人生的成功,成功的价值在于哪里?如何去追求成功?生涯规划在人生目标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订立科学的成功标准。

(2)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的作用在于意识的灌输与引导,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是本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方法

教学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方法,即认知层面占三分之一,体验层面占三分之一,实践层面占三分之一。具体为:讲授与PPT演示相结合;视频、故事体验与领悟;课堂活动等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五)活动设计

1、求职的故事(责任心)

有个人来公司应聘,经过交谈,老板觉得那个人其实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这个人。老板对此的解释是:“我知道在业务能力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我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非常欣赏。把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小结: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其实,敬业精神的深层次来源是一个人对其工作的强烈责任心。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敬业精神。

2、买土豆的故事(主动精神)

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他们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青云直上,又是升职又是加薪,而李四仍在原地踏步。李四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李四,你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老板说。

一会儿工夫,李四回来向老板汇报:“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又问。

李四又跑到集市上,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呢?”老板继续问他。

“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呀。”李四委屈地申明。

于是老板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张三,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张三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于是顺便带回来一个让您看看。”

张三边说边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土豆。“我想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赚钱,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所以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话呢。”

这时老板转向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小结:从一出生直到上大学,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有人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由此,造成了我们的被动性思维。当需要我们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父母或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激烈竞争的社会不需要被动做事的人,这种人就像牙膏一样,挤一点出一点。大学阶段是我们青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由他人导向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

3、视频《川大毕业生》

小结:目前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其结果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的盲目性较大,难以实现人尽其材和人职匹配。大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合理规划好大学四年的时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记住:机会往往给予有准备的人。

4、想一想:如何解决圆珠笔的问题(创新学习观)

小结: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求我们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只是只是的接收器,在学习中不要固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而是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党小组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篇6

党小组的主要作用是:在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党内活动,督促和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总支布置的任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小组的主要任务是:

一、组织党员学习,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

二、具体地组织和监督党员执行党总支的决议,完成党总支布置的任务。

三、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组织和督促党员按时参加党的各种活动。

四、协助党总支做好日常性的党务工作。如向党总支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协助党总支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搞好对党员的管理,过好组织生活,按月收缴党费等。

五、督促党员经常联系群众,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协助党总支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篇7

一、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 这一点毋庸置疑。《课标》用了三个“为”阐述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一是“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三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基础”, 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明确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1年版《课标》首次对语文课程性质做出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 且这个任务是在“综合”和“实践”的环境中完成的, 同时, 在“实践”的环境中还要完成“综合”的任务, 即“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也是语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和“在习得和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即“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在这个性质的统领下, 《课标》提出四大理念, 首要理念便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性理念, 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指出“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是“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个表述同样突出语文素养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热爱语文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着眼于“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设计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 突出“继承”、“汲取”和“借鉴”等原则, 这为语文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保证。在课程设计上, 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 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设计要求“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分四个学段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四、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目标设计包括“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和内容”两个部分,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和“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属性出发, 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整体目标共有10条, 前半部分侧重表述“人文”素养, 后半部分侧重表述“工具”素养, 1至2条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 3至5条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素养, 6至10条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素养, 10条总体目标与内容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该达到的“语文素养”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分四个学段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 , 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第一学段为“写话”, 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五、教学建议强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 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课标给出四条整体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标》从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一是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二是阅读教学, 三是写作教学, 四是口语交际教学, 五是综合性学习, 六是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建议, 为保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建议非常具体, 如对于写字教学, 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这样具体明确的要求。在具体建议部分, 《课标》还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强调“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强调“跨学科学习, 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六、评价建议关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并提出“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关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是对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很好的积极引导。为保证“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落实, 《课标》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等多条建议, 并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评价建议。如谈到古诗文阅读评价建议时, 《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评价建议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向, 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多地阅读和积累, 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教材编写建议“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于教材编写, 《课标》在第7条提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编写如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分10条提出了具体编写建议。这10条建议大致包括六方面内容, 均体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首先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如第1条提到的“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 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 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第4条提到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第5条提到的“各种类别配置适当,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 第7条提到的“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都强调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第二要有利于教师教学, 如第8条提到的“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 内容适量, 便于实施”, 第9条提到的“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 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三要有“人文性”特点, 建议的第2条“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第3条“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均强调“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内容之一。第四要有“工具性”特点, 第5条指出“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第6条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 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内容。第五要有“规范性”, 课标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 具有典范性”, “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等。第六要有“创新性”, 课标强调“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 避免模式化”, “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这六个方面的教材编写建议均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八、课程资源开发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第1条给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种途径, 并列出了数十种课内外课程资源,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建议第2条提出了“本地资源”和“本校资源”, 提出了“已有资源”和“潜在资源”, 提出了“人的资源”和“生成资源”等, 围绕这些资源, 我们可以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 以帮助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议第3条提到了“设备支撑”和“社区支持”, 这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积极利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腿。只有积极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才能多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有所作为。

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

《课标》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一个极其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但要真正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和要求, 还面临几个必须克服的现实难题。

第一, 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怎样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决定了其重要地位。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 语文学科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 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学段越高, 语文课程越不被重视) 。课程被压缩, 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压缩,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程度被“压缩”。究其原因, 一个普遍共识是:“语文学科考试的区分度不大。”时间投入多少与考试成绩不成正比。那么, 在无法改变以“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现阶段,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落实?我们以为, 设法让语文学科的检测评价更加科学, 让检测评价更客观地区分语文素养的实际高下, 并适当提高语文学科在水平检测和选拔性考试中的分数权重, 这样, 方能在应试教育环境中, 让语文课程受到真正重视, 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第二,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保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全面”理解“全面”的内涵。我们以为, 这里的“全面”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学生个体的全面提高”,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一发展, 不是单一应试能力的提高, 而是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二是“教学对象的全面提高”, 提高的不是一个班级中的某个人、某些人、某些“升学有望的人”, 而是“面向全体教学对象”的“全面提高”。三是“教学过程的全面提高”, 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 不是一时一地的提高, 过去、现在、将来都处在“提高”状态, 不可此一时彼一时。但在教学现状中, “考什么教什么”、“只教尖子生”及“不能持续关注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等现象较为普遍。要改变这种现状, 一则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二则要从“科学的教学评价”入手, 这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科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只有这两项评价都趋向科学合理,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

第三, 综合性学习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综合性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这一点, 《课标》有多处表述。如“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 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但在贯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 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偏颇。一是“多在课上”, “少在课外”, “几乎不到校外”。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学校不支持和教师不愿承担安全风险。二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姓‘语文’”, 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的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从选材到设计, 极易诱导教师将该综合性学习开展成“戏曲欣赏”活动, 在实际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 确实有很多教师忘记了“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这一要求。

十、为更好贯彻执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 对《课标》的再修改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 在表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时, 给予“语文素养”和“全面”这两个概念更加明确的解释和界定。并且, 在每个部分, 将关于“语文素养”的表述放在第一条, 或首要位置, 以起到统领作用。第二, 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增加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建议, 对教材应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给出编写建议。第三, 对“教材编写建议”的语言表述做适当调整, 关注建议本身内在的逻辑顺序。如第5条的“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 具有典范性”和第10条“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可以放在一条中表述, 归类更加明确。10条建议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排列, 应该怎样进行分类, 需要进一步进行整合。第四, 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词汇表》。《课标》给出了《常用字表》, 这对于规范汉字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但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 词汇教学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效, 同时为规范和推进词汇教学, 我们建议利用常用汉字编写《常用词汇表》, 以让教学和评价做到有章可循。第五, 对学校的语文教学管理提出建议。真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需要学校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管理, 需要学校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需要学校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只有这样,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高效实施, 因此, 我们建议在课程标准中增加“学校语文教学管理建议”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 是一个恒久又重大的命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仅是笔者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时的一些心得、思考和建议, 供各位参考。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篇8

针对这八项任务,结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点,笔者进行了以下理论思考:

一、经济学思考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2008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体现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2008年的八项经济工作任务中,“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2008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二中“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这些要求正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四)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经济常识》第四课提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供给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任何时候都应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很紧”。在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二中提到:“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发挥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力争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的重视。

(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三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体现了以上观点。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四中“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体现了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根据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七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要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个任务的提出恰恰体现了上述观点。

二、哲学思考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8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有利于完成2008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08年经济工作第五项任务指出:“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一内容体现了上述哲学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二中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任务之五中“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以及任务之六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也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

(三)发展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六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各方面体制创新”,任务之七中提出的“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都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四)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中提出的“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任务之二中提出的“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任务之八中提出的“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对各类民生问题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扎实加以解决”,以上表述都体现了这一观点。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优化支出结构”,任务之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之七“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开放结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都体现了这一道理。

(六)内外因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调了内因的作用,任务之七“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则强调了外因的作用。

三、政治学思考

(一)我国的国家职能

我国的国家职能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并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2008年经济工作八大任务的提出,表明我国在行使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对内职能和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对外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二)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2008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之二“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和任务之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体现了这一原则。

(三)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方式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的政治领导方式。

(四)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中央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做好‘三农工作,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体现了上述观点。

(五)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2008年经济工作任务三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正是我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表现。

(六)我国的外交政策

上一篇:安全困境论文下一篇: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Unit 5Lets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