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任务的座右铭(共15篇)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 篇1
合适做任务的座右铭
适合工作的座右铭精选
1)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2)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3)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4)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冷饮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5)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马云
6)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巴斯德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管理阶层的领导能力是刺激员工努力工作的.原动力。——毕雷敦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1)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12)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13)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4)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15)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16)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8)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19)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20)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都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爱默生
适合工作的座右铭集锦
1)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塞内加
2)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陆游
3)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列宁
4)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李白
5)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谚语
6)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7)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圣经
8)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塞万提斯
9)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
10)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忽略眼前的工作。——欧里庇得斯
11)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雨果
12)利器完不成的工作,钝器常能派上用场。——狄更斯
13)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陆游
14)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卡莱尔
15)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李奥贝纳
16)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拿破仑
17)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马雅可夫斯基
18)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9)写在纸上的规则叫制度,不言而喻的规则叫文化。
20)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适合工作的座右铭推荐
1)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2)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的事物,是他的事业。——爱默生
3)有些事情不是难以做到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失去信心才难以做到。——肖乾旭
4)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5)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切斯特菲尔德
6)什么是失败?无非是迈向更好境界的第一步。——温迪尔·菲利普斯
7)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9)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西尼加
10)人生至善,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布兰登
11)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塞缪尔
12)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比尔盖茨
13)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4)恨一个人其实就是无力的爱着一个人。
15)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16)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7)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18)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9)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0)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王定保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 篇2
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等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 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
生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 生活教育的主要任务
教育的任务 篇3
关键词:教育;阐述;心灵
放眼看向现在的孩子,所有的休息日都被各个辅导班、兴趣班填满,家长们忙得不亦乐乎:送,等,接。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别人上了,我们家就一定不能落后。再看向房价,自从学校招生机制改革后,学区房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价,南京学区房都三万七一平,还是70、80年代的老房子。那么北京十万一平也算是“合理”。就这价格还有无数的家长贷款,借款,找关系,挤破头往里钻。明明白白反映了目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难道只要孩子上了好学校,就一定有前途?曾经看过一期谈话节目说老师给孩子留下的作业是:回家给爸爸妈妈洗脚。大多数孩子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可却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反对:“洗什么脚啊?你把学习搞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难道孩子一生的成败就是由分数决定的?又有一篇报道:中国的高考状元,受冷落于美国名校是常见的事。耶鲁大学校长在中国某著名大学演讲时曾说道:“我们招收和培养的是能改变世界的学生。我想说中国的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更没有时间去做改变社会的实践,因为他们的时间都用来补习功课,为高考考出高分而奋斗着呢。”这应该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差。
然而,只问成绩,不问心灵,造就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高分低能,缺乏交往技巧,以自我为中心,冷漠麻木,承受不了任何失败和打击,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怎么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呢。再回到我们初为人父人母的那一刻,我们渴求的是什么:是孩子健康!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渴求孩子除健康以外,一定要快乐!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这些要求,并不是建立在理智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快乐的层面上,而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地位、名望、虚荣心驾驭了一切。然而,这些仅仅能带来短暂的欢娱,而真正给予人们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的是爱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那才是幸福的基础。
所以,老师、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心灵的健康、认知和情感。好比一架天平,一边放着认知,一边放着情感,只有两边都得到充足的滋养,天平才是平衡的,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情感没有得到滋养,而是萎缩了。而认知却被提前发展了,这种失衡,会导致众多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获得充分认知的同时,多注意孩子情感的培养。给孩子自由,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做主,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以及自信。放手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别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美的理解感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真正的学习是建立在孩子主动要学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绝对不能跳过这个环节,直接灌输现成的“答案”或“知识”。即使孩子暂时记住了,却遗忘得更快,而且丧失了一次自主思维的机会,长此以往,主动探索答案的能力以及求知欲就会下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机械式学习,不会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我认为,教育首先要注重孩子每一次的情感体验,内心的充实和性格的发展比分数更重要。让孩子从要我学主动变成我要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去思考,去尝试,去寻找答案。在人际交往方面大方,热情,乐于赞美别人。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我们家长老师本身就要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大于言传。”用我们的行动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最爱的孩子们吧!
教育行业的座右铭 篇4
2)心灵和心灵撞击,生命和生命对话。
3)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你的教育能创造奇迹。
4)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5)严格是真正的爱护。
6)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7)爱生乐教,爱岗敬业。
8)希望在我们心中,未来是靠双手去创造。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0)精,勤,敬,紧,静
11)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育人。
12)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13)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心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14)一切为了学生。
15)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6)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17)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18)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19)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教育教学的座右铭 篇5
2)说老实话,干良心事。
3)爱已之心爱人,律人之心律已。
4)内存一个爱,外显一个笑。
5)高标准,严要求,励精图治,奋创辉煌。
6)让孩子们成为我心中最完美的诗歌,让我每天为他们谱曲,谱写最美妙的旋律陪伴他们一生。
7)心灵和心灵撞击,生命和生命对话。
8)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你的教育能创造奇迹。
9)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0)严格是真正的爱护。
11)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
12)爱生乐教,爱岗敬业。
13)希望在我们心中,未来是靠双手去创造。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5)精,勤,敬,紧,静。
16)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育人。
17)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18)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心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19)一切为了学生。
教师座右铭:爱是最好的教育 篇6
细心,耐心,开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以何种的方式,只要坚守本心,便是正确的抉择。而教师格言座右铭,这些前辈们的经历总结,值得借鉴、学习!
1、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2、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3、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6、桃李满园竞芳菲,碧血丹心写未来!
7、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8、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0、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11、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12、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3、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14、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
15、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16、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17、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18、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19、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20、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
21、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22、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23、教着,感受着;走着,快乐着!
24、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25、想让生命辉煌,就别浪费青春。
26、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27、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28、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
29、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30、踏踏实实地做,心中也踏踏实实。
3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32、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33、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3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5、以德感人,为人师表。
36、意识是成功教育的基矗。
37、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38、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39、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 篇7
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创新教育理念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有前瞻性思考。 前瞻性思考的过程,就是逐步探索和形成指导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 周远清同志曾说: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是核心。可见,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具有先导作用。理念、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第一性的,实践在先,理论来自于实践。 但理念、思想、理论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反作用于实践,而且成为孕育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源泉。因为理论具有解释力,在实践中,理论对经验具有先行激发、共时建构、事后解释等作用。 第二,教育理念具有导向作用。 规划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在规划的过程中,人们预先设定的目的和既有的知识、观念基础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人的判断与选择。 在论述思想、信念、观念对实践的作用时,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铁路轨道上的扳道工”理论。他把思想、信念、观念等无形的力量比拟为“扳道工”,扳道工可以使一列被利益驱动的火车驶向理想、信念所确定的方向。可见,对实践而言,理念具有导向作用。第三,教育理念具有激励作用。教育理念形成后,会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去认识有助于达成自身教育理念的信息、资源与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唤醒人的良知与潜能,提升人们对符合教育理念之教育实践行为的积极性。 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
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理念的创新。众所周知,没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科学研究、学术自由与学术独立理念, 就不会有19 世纪德国大学的辉煌。 美国高等教育的崛起,高等教育强国的建成, 则与美国由来已久的实用主义传统和20 世纪早期的实用主义思潮密切相关;没有康奈尔计划、威斯康新思想、社区教育理念,也就没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美国高等教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开始的。 没有邓小平同志1977 年9月关于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的谈话, 没有1978 年全国范围内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没有1979 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等人率先站出来呼吁“给高等学校一点办学自主权”,以及诸如此类的思想解放运动, 很显然就没有今天高等教育的厚实基础,更不可能出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倡议。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面对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城镇化、大众化的形势;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如经济转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驱动需要高校提供技术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高等教育拓展了发展空间, 经济新常态倒逼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等等。但是,现有的高等教育理念与国家理想、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一方面,高等教育理念变革滞后而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促进国家进步的中坚力量的作用,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错位导致思想理性的缺失,高等教育理念漠视人的主题从长远意义出发不利于国家强盛。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理念转变往往是以社会主题和需求认知为前提的。 但是,不同社会机构与个人均从各自出发点来理解和要求高等教育,在如此庞大的服务对象中,人们的价值观与需求有着多样性和不协调性,大学若要成功地取得合法性,取决于大学理念能否成功地使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与需求取得共赢,或者说,大学理念要发挥引领和协调社会价值观的作用,社会结构越复杂多样,就越需要凝聚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理念。
可见,现存高等教育理念与国家理想、社会需求之间的不适应, 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有其规律性。 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应遵循其规律。 在研究中国百年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百年中国大学理念、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念以及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具有以下规律。
1. 社会转型是高等教育理念变迁的直接动因。在常态社会,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冲突较缓时,理念认同度相对较高。 反之,转型期原有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开始打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在教育领域中开始凸显,促使高等教育寻找新的理念与秩序。然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与保守性使其难以适应急剧的社会变迁,决定了高等教育理念只能对可变因素作局部性调整,但正是不可变因素的存在才使高等教育保持内在稳定性。 只有当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国家与大学层面之间的思想碰撞能在重大的、根本性的问题上趋于一致时,高等教育也才能有新的理念可循。
2. 文化特色是创设高等教育理念的内生动力。文化是教育之根,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无不培育和积淀着一种特有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保存精神才奠定了其教育强国的地位。 历史证明,当大学理念封闭僵化,对外来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完全依赖于政策指令时,其理念发展趋于向心性萎缩,从而失去弹性;当整个教育理念完全是外域转换而来的,对民族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时,大学发展将失去根基,抵御不住外来文化的任何冲击;当教育抱着既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 又全面开放的态度时,理念才可能获得较高弹性, 最终促进大学健康发展。从变革起点看,文化与思想上的启蒙运动总是先于社会行为,文化变迁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内生动力。
3. 人的主体发展是教育理念变迁的根本主旨。从普遍的人性出发来确立理念形成的基础,在世界及人类发展的大视野中去思考教育问题,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共性特征。大学理念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任何时期的大学,最终只能通过培养人才能生产知识、服务社会。否定大学理念的育人价值,就等同于否定了大学的社会价值,离开对人的培养,大学对社会也将无所作为。一方面,人构造了国家与大学,人既是国家意志的建构者,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 另一方面,在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满足的前提下,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相统一是大学存在的唯一理由。忽视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就意味着将大学泛化为其他社会生产机构,否定了大学的教育性。
4. 学术属性是构建高等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高等教育作为独立的学术与文化组织,是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的机构,具有知识性与学术性。 学术作为大学理念的逻辑起点是由大学与高深知识的普遍联系决定的。 从大学发展史看,大学的知识功能主要经历了由传授知识、探究知识到应用知识的演变,相应地,大学组织从单纯性的育人机构向着发展学术、服务社会的机构转型。 从学术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看,学术逻辑应当高于社会需求逻辑, 并形成一种导向,引领社会思想,保持大学与社会逻辑的主体性、目的性的契合。 尊重大学学术逻辑,对科学研究与学术事务的决策管理享有自由,保障学术的独立自主性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
5. 信念与制度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关键所在。理念本身是个哲学概念, 这些理念为人们所认可后,如何将“形式化”的理念塑造为“稳定性”的制度,再从“规范性”的制度转化为 “实质性”行为才是问题的关键。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制度上的决策多么英明,单凭政策文本仍难以产生真正的效力。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求适时转变国家高等教育理念
国家高等教育理念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基本理念”“发展理念”“育人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等相互作用的五个主要方面。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整个体系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1. 基本理念:以学术自由为大学的宗旨与根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形成无不得益于学术自由理念的确立。“学术自由”在中国应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内涵:中国的学术自由应不仅是一种消极、被动地强调“免于干涉的自由”,更应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求知的自由”; 中国的学术自由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自由,是以内在精神为核心的自由,是有边界、底线的自由。大学在享有学术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法律、道德、理性的边界之内自由活动。
2. 发展理念:由 “单向度发展” 向 “ 协同式发展”转变。倡导“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客观趋势,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转变, 迫切要求创设一种 “协同式发展”理念。该理念旨在改变原有相对单向、封闭的发展思维,向社会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和价值导向:通过交流合作寻求共识,建立科学合理、均衡发展、包容合作、知识共享、开放共建的高等教育强国体系,突出高等教育公平、普惠、自由与理性的发展观。
3. 育人理念:由 “外部驱动型”理念向以 “自发内生型”为主的理念转变。 外部驱动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解决公民的基本生存问题,表现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性,是基于实用主义与机会主义的教育理念。而自发内生型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人与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这一理念的目标是保障教育主体的发展权,激发个体教育的内驱力,促进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了个体价值创造与社会生存相统一的高等教育理念。中国高等教育育人理念应着重实现以下转变:由“模式化教育”为主向“个性化教育”为主转变,面对独特的生命个性,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 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
4. 管理理念:由 “集权管理” 为主向 “ 共同治理”为主转变。 同教育强国相比,中国教育集权体制以政治性的经验决策为基础,以权威式的行政命令为主导的方式,已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自主发展空间。在“集权”与“分权”的博弈中,高等教育与政府之间事实存在着“相互增权”的共赢关系,这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向共同治理的转变。“分权制衡”理念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方面,相对于集权管理而言,大学独立自主空间不断扩大,政府从微观层面的行动者转向授权者(enabler), 成为大学与市场改革的中间人与协调者。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由二元对立转向相互增权(mutual empowerment),向着“强国-强教”关系格局转变,并将最终形成“双向的适度制衡关系”,促使大学在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自治法治化。
5. 服务理念:由 “适应社会”向 “引领社会”转变。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功能与责任。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并不仅仅是靠国家大力投资,更要凭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建立什么样的服务理念,转变何种服务社会的方式,关系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大局。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更为突出,必须走出“适应社会”的思想局限,重建价值信念,将引领科技创新和社会前进的历史责任纳入到人才培养之中,融教育于社会,发挥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辐射力。 作为对国家与社会支持的回应,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满足社会的理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四、大学应当形成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相适应的核心理念
大学作为一个理念组织,是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强国的创新与实践主体,国家层面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战略选择中。每个事物都有它的核心价值,大学也要在认识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从大学理念体系的层次性来看,主要包括核心理念和子理念(功能理念)。 核心理念是大学理念体系的元理念,是奠基性的理念,直接决定大学其他理念的方向和选择。子理念是围绕核心理念,对影响大学发展的各要素、关系、问题的理性认识。核心理念承担“造血”功能,子理念则负责“输血”。核心理念应辐射到大学文化、制度、管理与实践的各个方面,植入到具体办学体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中,延伸到高校制度层和操作层,形成学校管理理念、学科发展理念、专业建设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教师发展理念等相互促进的理念体系。
研究认为, 大学核心理念有其特殊的运行逻辑。从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核心文化、核心价值、核心目标、大学使命与大学愿景。 不同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在建构核心理念时,应以这五个维度中的一个维度为主,兼顾其他维度,找准自己发展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探索建构自己的核心理念。 当然,不同层次、类型的大学所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的类型和范围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其核心理念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
大学在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定位的内涵,包括学校类型、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办学特色、服务面向等方面,回答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问题;二是把握核心理念形成的依据,从自身办学基础、教育目标、价值选择、社会环境与发展需求、历史文化传统、办学优势与特色、实际运行状况与资源条件等因素出发,使核心理念既与办学定位相契合,又符合自身实际,彰显个性与特色;三是把握核心理念的发展性, 社会的发展是多层次的,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核心理念的建构要着眼学校和社会未来的需要的有机统一。 可见,各类大学在核心理念的设计上绝不能脱离自身的办学传统与定位,应“分类选择,各有侧重”,充分发挥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价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篇8
虽然有些好笑,但仔细思量起来,却不能不发人深思。这个小学生说的因为学习不好将来不能找到好工作、不能赚到钱,是很实在的话。没有很高的知识水平,没有很好的工作技能,就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就没有办法增加收入。深层次讲,我们的教育又不单单是培养人谋生的能力,一个民族的延续,是要从根本上延续传统文化。是要培养公民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各项品质。
所以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来
培养合格的人才,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方方面面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公平问题、学术诚信问题、考试作弊问题、学生厌学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教育投入问题等等,都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造成冲击和挑战。所以,“立德树人”应该永远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扬州有个“诚信中学生”徐砺寒,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这位中学生在骑车上学时不小心刮蹭了一辆汽车,在原地等待了车主二十多分钟后,因为上学要迟到了,就在车窗上贴了一张道歉字条,并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这个孩子做了一件最重要的小事,这件事情看起来确实不大,但是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上给社会交出了一份最高分的答卷。”
其实这件事情本来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现在社会诚信缺失、缺乏担当的大形势下,徐同学的勇于担当就非常可贵了。
培养一个人的诚信品质,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还是说划车这件事。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爱车被划事件频发,一搜“划车”,出来接近几千条信息,几乎百分百是负面新闻,有酒后划车的,有因为嫌挡路划车的,有的是因为泄私愤划车的,这些情况下划车的人大多数是成人,小孩子划车多是因为好玩,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本应负起应负的责任,却是大多数家长采取逃避或是赖账的手段,给社会添加了好多不和谐的音符。
曾经有一个小区被发现有12辆私家车被类似钥匙的硬物划伤,经过查看监控视频,发现是一个孩子放学后路过的时候,用手里的钥匙顺手划过。
这个孩子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通过物业公司找到这些车主的住址,带孩子一家一家地上门道歉,然后请车主协助找各保险公司和4S店鉴定修损的各项费用,并请车主宽限时日,让他们一家一家地赔偿。整个赔偿过程由第三方物业公司监督。
这个母亲的举动让所有车主都非常感动。这位母亲说,虽然孩子是因为贪玩不知深浅造成的伤害,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轻易放过这件事,带孩子上门认错,是要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必须自己担当,我们家长也必须承担监护不力造成的后果。孩子通过这件事情受到的教育应该是比课堂上或者是平常的说教要深刻的多。
应该说,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做人要先立德。其实,我们的社会里不乏这样的许多诚信故事。
“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故事:2010年2月9日,为抢在大雪封路前赶回老家给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这次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忍着悲痛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
这一切,只因兄弟俩20年里共同信守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每年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结清所有工钱。
“信义老板患病退卡”的故事:南京一名理发店老板马玉剑被查出肺癌晚期,为诚信对待顾客,治疗一周后,他坚持回到店里为客人们办理退卡。被马玉剑的行为所感动,前来的大部分老客户都自愿放弃了退款。有的还送来更大的红包给他用于治疗。马玉剑说:“我不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欠别人东西。”
一个社会总是有基本的公共价值,总是有积极向善的力量。而正是每个个体的道德向善、以诚待人,才构筑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只有人人向善,人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社会才能加快前进的步伐。
立德树人,永远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座右铭-座右铭 篇9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不爱云,不爱月,也不要星星,教师只是要尽可能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伴随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
4、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5、生以求知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6、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7、打动童心的最佳方法是诚恳而慷慨地赞扬他们每次进步。
8、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9、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10、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1、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12、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13、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14、说老实话,干良心事。
15、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6、学生的需求,我们不懈的追求。
17、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
18、意识是成功教育的基矗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育格言座右铭 篇10
2.师生间的爱莫过于此:用博大的胸怀容纳无数颗童稚的心灵。——冷冰
3.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做不平常菜。——李美容
4.让我的爱,成为孩子生活的阳光,成长的营养素。 ——周惠芳
5.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成长。——李丹
6.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韦柳媚
7.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孩子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
8.有爱,就会有奇迹!——韦美球
9.用尊重和爱心换取幼儿的快乐,用真诚和微笑面对每一位家长。——徐寒梅
10.关心多一点,放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杨洋
11.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刘焕婷
12.我们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耐心等待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能更好地书写中国美好的我们未来!——樊柳园
13.用心做事,珍惜每天,以诚待人,知足常乐。——蔡秋英
14.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知识的大量积累,犹如一本电脑字典,携带与运用都方便。
15.让星星撒满整个夜空,让孩子填满整个心胸。 ——顾丽珠
16.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1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乃培优辅差之大策也。
18.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
19.童心是绿色的种子,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有桃李缤纷满天涯。——罗小芳
20.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李艳
21.微笑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韦云秀
22.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77、用我们的爱关心每一个幼儿。——李秋园
23.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用诚对待每位家长。——黄绍芬
24.对待学生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后进生更要像夏天般热情!——胡挺
25.将幼教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孩子就是我事业的基础,用心去对待每个幼儿,让每个孩子喜欢我、爱是我不解追求的目标。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 篇11
目前,我国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各级各类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已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了突出矛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为什么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各级各类教育最迫切的任务?这是因为:一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前一阶段经过规模急剧扩张,教育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补充和加强,但是资源扩张的速度跟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尤其是优质资源、优秀教师资源的补充和加强大大滞后于规模的扩张。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我们今天培养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参与世界强国建设、参与承担大国责任的新一代中国国民,培养具有创新、创优、创业能力的建设者,这是社会进步提出的新要求。三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有了新的发展,希望接受优质教育,这也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系。
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人,开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在中小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接受教育的。据统计,仅必修课来讲,小学10门、初中13门、高中12门。其延续时间,短的一两年,长的12年。授课时数,义务教育9年23门,7792学时;高中3年12门,2513学时;普通教育12年共35门,10305课时。因此,在强调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广大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玉林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2001年秋天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在自治区教育厅统一部署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课改进程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技术,勇于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构建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创建玉林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形成“实践、学习、研究、创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理念,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逐步将新课改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努力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推动课改的顺利实施。
我们在玉林举办问题教学法论坛和现场观摩会,就是搭建平台展示问题教学法的理念、做法、成绩和经验,请大家来观摩,对新课程问题教学法作出评价,并且探讨新课改中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应该看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无形的渐进过程。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加大对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支持,建设体现现代要求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体系,强化教师培训、教学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关键环节,完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论新形势下的企业形势任务教育 篇12
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的性过强, 基础性、常规性教育不够。形势任务教育在企业应该是一个贯穿全年的工作, 但在实践中被诠释为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传统的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时间段集中在三个不同时期:年初和年终的企业改革发展任务宣传动员期;国家或企业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期;国家或企业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统一思想认识期。在这三个时期, 企业宣传部门会组织宣讲团开展多场次的专题宣讲,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但对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整体缺乏基础性、常规性的长远规划, 组织学习少、分析形式少, 相当多的企业的形势任务教育呈现出有事就搞活, 无事就停的状态, 把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变成了一种实用性的工具。
教育内容单一, 与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不相符。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在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提升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政策法规教育, 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不同时期企业的改革发展任务, 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等。当前无论是企业和社会都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文化单一、信息传播渠道有限、“组织”“单位”的影响力占主导地位时, 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 尚可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但是,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 职工群众思想独立性、独特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在中国网站数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今天, 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不随之丰富和扩展, 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方式单调, 没有把握企业职工工作生活节奏的新变化、企业利益格局的新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传统的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方式主要有:理论宣讲团、专题学习会、员工轮休培训班、传统媒体集中宣传等形式, 这些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开大会多、讲大道理多, 而针对不同利益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岗位、不同思想观念的员工的针对性教育少, 枯燥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使很多职工群众感到索然无味。
在选题上不愿触及职工群众关注度高的敏感性问题, 有怕讲不清、怕惹麻烦的心态。企业不同层次的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同, 但是热点、焦点问题又往往是敏感问题, 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此, 不少企业的选择是, 不涉及敏感问题, “讲不清的就不讲”, 其实“不讲”不等于不存在, 鼓不敲不响, 理不辩不明, 敏感问题中往往存在职工群众的模糊认识, 回避敏感问题, 其实是降低了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功效。
企业对形势任务教育宣讲的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直接影响了宣传教育成效。在很多企业, 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关注度、培训度都是很不够的, 甚至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去, 从事形势任务教育的这些思想政治工作者, 学习培训机会少, 在知识的更新上与当前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 相当一部分企业, 政工人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状况。
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功效的创新与拓展
当前企业面临着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体制机制、生产组织方式、职工队伍结构的新变化, 职工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新变化, 必须创新和拓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内容和方式, 做到四个结合:把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的、基础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提升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与强化职业责任感相结合;把提升职工思想理论素质与提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结合;把提升职工队伍的凝聚力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实际问题相结合。使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功效不仅局限于学习会议精神, 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重大问题和事件面前思想统一认识, 而是要突出四个方面的功效:
突出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功效。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方针政策的学习与基础理论学习相结合, 既有集中性的教育, 又有有计划的、经常性的、不间断的学习活动, 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上来, 达到强化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突出思想观念与时代同步的功效。充分把握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要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的渗透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多元的选择空间,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难免会导致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独立性, 帮助职工群众培养和树立与时代同步的思想观念, 努力减少因思想观念滞后而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 用先进的思想引领职工的精神世界。
突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功效。要把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国民心态作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在以前形势任务教育中较为薄弱, 但却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教育引导职工群众形成理性的认识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方式,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问题、处理问题, 形成自信高尚、从容淡定的国民精神。
突出确保企业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功效。要把形势任务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工作, 而不是一项季节性的工作, 以确保企业全年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形式多样、不间断的形势任务教育, 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企业政令;加强对企业社会舆论的引导, 通过教育及时纠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思想倾向, 树立企业的正风正气。
加强企业形势任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拓展教育内容, 着眼职工群众需求开展工作。除了坚持传统的形势任务教育内容外, 要把职工群众的需求纳入到形势任务教育的内容中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深入调研挖掘不同层面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所关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组织材料, 备好课,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使群众听得懂, 记得住。尤其是要敢于涉及工资分配、就业、同工同酬、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敏感性问题, 采取双向交流的方式, 让群众把自己的思想疑惑讲出来, 一次讲不清, 讲两次、三次, 要让“理”在思想的交锋中逐渐明朗起来。
创新教育方式,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传统的形势教育方式着眼于大而全, 灵活性和互动性都不够。要在大报告、大宣讲、大活动中, 增加“一人讲”为“大家讲”的模式、“灌输式”为“互动式”的模式、“指导式”为“讨论式”的模式, 转变传统形势任务教育中单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导式的教育, 树立平等沟通、公开开放、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走出去”战略, 更好地适应企业流动性大、工作节奏快的需要, 以及职工队伍构成多元的需要, 同时也使形势教育由“你打我通”的模式变为平等交流模式, 显得宽松而贴近民心, 容易使职工群众能听得进、坐得住。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分众化理念, 构建定位明确的教育目标。目前企业在人员构成上可分为在职群体和非在职群体, 在职群体中, 从用工形式上可分为全民合同制工人、劳务合同制工人、企业临时用工等十多种用工形式;非在职群体主要由离退休职工和企业职工家属组成;有些学者还认为当前社会从利益结构角度已形成了“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社会底层群体”。尤其是企业, 经过这些年来的深化改革, 企业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职工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 所以把来自传播学的分众化理念引入到企业形势任务教育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根据不同群体受众的不同特点, 确定形势任务教育的选题、方式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 使“所讲”与“所思”较好地结合起来, 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教育格言经典座右铭 篇13
2.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6.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0.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
11.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2.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徐特立)
13.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说得好:“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国防。”
14.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15.“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16.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爱因斯坦)
17.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地。
1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钻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2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2.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23.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洛克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论语、述而》)
25.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6.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27.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
28.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29.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30.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31.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32.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33.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34.人生能有几次搏?──容国团
35.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36.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37.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3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3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40.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41.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
42.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
43.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苏赫姆林斯基
44.华罗庚先生说过:“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这是一个十分精辟的思维方法,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遇”新“不惧;第二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45.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46.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47.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48.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49.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前苏联农业化学家)
50.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教育工作者座右铭 篇14
● 知足常乐。
● 坚持、包容。
● 我思故我在。
● 满足是停滞的开始。
● 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 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不求闻达,但得心安。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 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儿女。
● 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灿烂。
● 意识是成功教育的基础。
● 为人要正直,做事重责任。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及时易自勉,岁月不得人。
● 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 篇15
一、重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公共型教育财政体制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的政府财政运行模式。公共财政模式应当具有以下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即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或基本出发点;二是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即国家财政收支的安排,除满足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转外,应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产品方面。
依据西方财政学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其无法起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效或失灵的领域,这些领域包括教育、公共卫生、环保、社会保障以及国防、治安等。公共财政应当只在市场失效领域内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失效领域,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进行干预,以保证上述公共需要。
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启动了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几年来初步打下了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促进财政从原来的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初步确立财政支出主要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向,我国政府也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发展教育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要加快建立公共型财政。在公共型财政中,教育经费支出是主要支出之一,完成全民教育为每位社会公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公共型财政的职责。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支持体系
人力资源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具有劳动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龄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一定年龄范围的人口总量,质量包括体质(身体素质、营养素质、抗病能力等)、劳动技能(智力素质、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能力等)、职业道德(劳动态度、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等)三方面的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据有关调查资料,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00%,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0%。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只有88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0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建立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农技开发、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系统,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教育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农村学校是专职从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主体,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支持系统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如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效如何,都与农村学校的主体作用、发挥程度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农村学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政府应承担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最大责任,承担的义务也最大,这也是政府的义务。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投资农村基础教育。只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三)建立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制度
市场的自发作用无法保障不利地区和群体的公平教育机会。政府财政政策和政府公共资金应该在市场失效的领域,尤其是在农村教育产品的供给领域发挥作用,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均衡城乡和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上起实质性作用,保障弱势地区和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提高国家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制度,向农村社会成员提供农村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教育公平。
二、重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路径
(一)中央及省级政府应是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
重构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首先应是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地位。中央以及省级政府成为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具有其可行性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达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2011年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财政体制经过1988—1993年的财政包干,特别是经过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0年达到20.71%,整个国家的财政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分税制改革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约占32%上升到2010年的51.1%,分税制大大加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作为农村教育政府投资的主体,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在世界许多国家,农村教育的管理通常是以基层地方政府为主,但对农村教育的公共投资,则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更大的责任。在当今世界,虽然各国财政体制差异很大,但是大部分国家当前在农村教育公共投资体制上选择了集中模式或相对集中模式,投资主体或是中央政府,或是高层地方政府,完全采取以基层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分散模式的国家为数较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年对其有相关数据的20个成员国的统计,由中央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有10个,由高层次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有7个,由基层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只有3个。
(二)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中的财政责任
在现行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仍然承担农村教育的大部分财政责任,中央以及省级政府的各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农村教育发展只起到了辅助作用。这种体制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未能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各项费用最初来源的责任做出科学合理的划分,从而造成全国农村大部分县级政府在农村教育方面所负有的财权责任与其财政能力不对称,进而导致农村教育各项经费无法真正落实。另外,由于当前中央以及省级财政设置的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项目及数额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可变性,不是一种稳定的规范化制度,这成为当前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另一大缺憾。因此,本课题主张根据各级政府的现实财政能力,对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各项经费的最初来源和责任做出明确合理的分工,即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上的财权范围,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实现农村教育产品的分层次供给。在各级财政中,中央集中50%以上的政府财力,由于教师工资经费是农村教育最重头的一项经费支出,历年均占财政预算内农村教育事业经费的80%以上,因此,在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财政责任的分工中,建议中央财政承担农村教育教师工资经费的基本部分,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这一症结问题。另外,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省级政府也应承担本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定责任,县级政府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和少部分财政责任。
1. 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财政责任。
中央财政负责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工资支出的基本部分,省级政府负责公用经费支出和助学经费支出,县级政府承担基建支出。除完成上述分工外,中央财政负责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全部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基建支出。省级财政负责省级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基建支出。
2. 各级政府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财政责任。
中央财政负责全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工资支出的基本部分,省级政府负责公用经费支出和助学经费支出,县级政府承担基建支出。除完成上述分工外,中央财政负责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部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基建支出。省级财政负责省级贫困地区的全部中等职业教育基建支出。
3.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基准确定农村学校教育事业费基本标准。
国家要制定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基准,科学制定人员编制和学校设备配置标准,确定全国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基本标准,确定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依据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基准来确定全国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基本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是全国必须执行的最低标准,允许经济发达省份制定本省的标准。中央财政只按照全国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支出基本标准提供经费,允许各省政府提供高于国家标准之上的工资支出。
4. 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财政责任实行属地化原则。
【教育任务的座右铭】推荐阅读: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0-08
教育任务08-15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1-18
形势任务教育总结05-14
形势任务教育感悟06-29
教育实习任务总结08-08
形势任务教育党课08-26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11-17
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07-06
形式任务教育活动总结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