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作(精选12篇)
聚焦工作 篇1
本刊讯近期, 四川铁塔制定并下发了《创新管理办法》和《2015年创新工作安排》, 着力搭建全省创新工作体系, 营造“人人参与创新”的工作氛围。
一是聚焦主业。联合厂商等合作单位, 聚焦当前公司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环节, 初步拟订了包括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蓄电池精细化维护管理、存量资源共享改造、自主选址能力提升、基站防盗和发电油耗管理等在内共计11个年度重大创新课题, 同时鼓励员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微创新。二是强化保障。全省成立创新管理委员会, 省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 下设创新管理办公室, 市 (州) 分公司成立相应机构, 负责拟订创新计划, 相关课题的申报、评审、表彰等具体组织工作, 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工作, 形成全省创新工作的常态化、体系化工作机制。三是争取支持。主动对接省经信委、科技厅等有关主管部门, 力争将部分攻关课题纳入省级重大创新课题,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创新政策和资源。
聚焦工作 篇2
【热点扫描】
2017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成就,并部署了2017年九大工作任务。
(一)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二)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三)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五)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17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 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 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 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4.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人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资源共享平台 1 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深港通”开启。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去年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通过及时有力开展抢险救灾,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体现。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2017年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4.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这充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报告》强调,我们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好重点。《报告》强调,面对今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通观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
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16年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资源共享平台 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业增长超出预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这些都是我国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针对训练】
1.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2017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 300亿元。我国财政赤字率增加表明()
①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②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③我国外债增加,偿还压力增大
④财政赤字率增加,可能的风险也在增大,但是处在我国政府可控范围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这表明()
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坚持党的领导,捍卫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④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权力分立、制约、平衡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计划,提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指出了更全面的方向。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逐步减少权力
②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政府审慎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近期的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天上不会掉馅饼
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资源共享平台 5.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的?
(2)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资源共享平台 1.D【解析】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财政支出属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①判断错误;我国财政赤字率增加表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同时财政赤字率增加,可能的风险也在增大,但是处在我国政府可控范围内,3%的赤字率没超出国际警戒线,②④正确;财政赤字是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且可通过增发国债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不一定增加外债,③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2.B【解析】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用权,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表明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坚持党的领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政府的要求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应排除②;权力分立、制约、平衡属于三权分立制度,应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3.C【解析】我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③正确。我国政府的权力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减少,①表述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审慎用权,自觉接受监督,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观点。选项①不能体现的实践的观点,故排除。选项②③强调要发挥实践的作用。选项④体现的是强调的意识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5.B【解析】“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是依然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这是因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这是因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而没有涉及到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也没有提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1)①“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与预算的决议要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说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②全国人大通过行使最高监督权。本次大会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是“一府两院”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③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会议批准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2)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从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角度看,我国法律的制定,须经人大代表充分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③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看,国务院工作报告要通过全国人大审议,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本次会议通过的有关报告和法律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来贯彻执行。
【解析】(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是全国人大的地位,回答时只需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地位是如何体现的即可;全国人大拥有四项职权,但是本材料只体现了其中的两个,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资源共享平台 最高监督权和决定权,学生只需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两个职权的即可。
(2)首先指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地位,然后分别结合材料分析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三点表现。
聚焦“教师带病坚持工作” 篇3
生命教育 教师带病上岗 尊重生命
一、现实存在的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现象
“师道尊严”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师德”是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内涵之一。关于师德,我国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才有资格教育他人,才能让他人信服,才能成为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1]。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春蚕”、“教师是孺子牛”[3]等都是教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而教师带病坚持工作也在教师群体中现实存在。
2013年4月19日,山东省一中学怀孕8个月的女教师钟翠红突发高烧,坚持带病工作,剖腹产生下男婴后,病情急剧恶化,不幸去世[4]。2012年9月5日,海南省临高县一老师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为了督促学生军训和不耽误教学工作,仍坚持上班昏倒在学校,医生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5]。经过治疗,该老师病情虽已稳定,但言语能力恢复很不乐观[6]。2012年2月全国“师德楷模”汪金权因鼻咽癌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早在2011年3月,汪老师就感到咽喉不适,但他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从未落下一节课,直到2012年的春节过后,汪老师吐出来的痰都是一口口的鲜血,这时才被学生们强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7]。舟山定海区教育局对所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及退休教师进行健康体检,2319名教师中,共查出患有各种疾病者6356人次。在另一次对教师健康的调查中发现,身患各种疾病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96.84%[8]。以上关于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例子不过是冰山一角。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生命与工作孰轻孰重?用搏命的方式从事工作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且不论生命价值几何,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交易成本是否过分昂贵?俗语说“小病不治,大病难医”,几块钱可以治好的小病最终演化为几万元都难以治好的大病,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国家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教师小病不治、大病保守治疗、宁愿拖着病怏怏的身体给学生上课也不请假休息的行为,在特殊情况下,的确是教师无私奉献教育的精神体现,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也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产生负面影响,就会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认为带病学习、带病工作是高尚的表现,轻则讳疾忌医,重则漠视生命。
二、生命教育的缺场是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重要原因
教师带病坚持工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经济水平低下、医疗条件落后、师资缺乏等不无关系,也与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生命关怀的忽略、所宣传的“带病坚持工作”观念有关,更与长期以来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场有关。教师作为带病坚持工作这一行为的主体,在身体不适需要休息时却选择带病坚持工作,其生命观必然对主体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唯物辩证法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9]。因此,教师正确生命观的缺乏在教师选择带病坚持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教师生命教育的缺场是其带病坚持工作的重要原因。
“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10]一些学者从多层面定义生命教育的目标,认为生命教育的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11]。针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涉及的主要是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以及生命教育基础层面的目标——认识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充满活力的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最基本的前提。教师的身体健康,是教师实现教育理想,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最重要前提。
逐渐升高的青少年自杀率和青少年自杀呈低龄化趋势这些现实,引起了政府、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上海市早在2005年5月就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12],其他城市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也在逐渐进行。而对教师的生命教育或生命关怀似乎还未完全进入政府和学校工作的视野,还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面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政府、学校不仅没有为如何减少这一行为作出努力,反而将带病工作作为典型事例授予部分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称号。受这些典型、模范教师的影响,教师也会无意识地把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认为带病坚持工作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做到的。由于大部分在职教师在受教育期间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因此很难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加上其他因素如绩效考核、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优秀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榜样作用”影响,部分教师身体不适就会选择拖延而不及时确诊,病情确诊需要休息的教师也会强撑着坚持工作。
三、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汉朝董仲舒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13]教师不仅要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更应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时时事事都应考虑到自己作为榜样对学生的影响,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行为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它也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产生负面影响。夸美纽斯认为:“孩子们和猿猴一样,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14]在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还处于对老师崇拜阶段的学生眼中,教师是神圣的,教师的行为会被学生无意识地模仿。当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为了工作而不顾身体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高尚的、正确的,就会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选择带病上学,甚至在未来的工作中选择带病坚持工作,这将会对祖国下一代的生命健康留下隐患。
小学生和中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生命观的关键时期。在生命教育课堂上他们接受的理念是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当目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而政府、学校却提倡或者鼓励这种行为时,学生是否会感到迷惑?是否会认为教师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存在“言传”和“身教”的不一致?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之一,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不同于一般知识教育,它比一般知识教育更注重亲身体验、自我感悟和榜样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除了理论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时,务必从自我做起,首先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要求。
“人的生命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离开个体生命的自为存在,一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者和前提。”[15]健康的生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但凡事过犹不及,在树立高尚敬业精神榜样的同时,教师更应该懂得把握分寸,工作好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保养,要实现身体的可持续发展。当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调整,防止身体透支,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生命的态度是学生生命教育重要的现实教材,另一方面事因为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四、基于生命教育视角对减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建议
1.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重视教师的生命教育,将教师的生命教育纳入教师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中。教师在上岗之前就应该接受生命教育,如在师范类院校中开设关于生命教育和教师常见职业病的预防类课程。各类师范院校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未来教师的生命教育,应让未来的教师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形成生病及时治疗、养好身体再上课的意识。对于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师,除了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生命教育的课外实践外,还应在教师的职后教育中设置生命教育的课程。同时教育局、学校应为教师专门举办关于生命教育的活动,从尊重生命、有病及时治疗这种观念的形成到如何预防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如咽喉病和颈椎病等方面逐渐开展、依次深入,引导教师养成正确的生命观念,从意识源头减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
2.将健康意识视为教师职业意识的重要部分
教师带病上岗这一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途径来自教师本身。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应摘掉“圣人”的头衔,还原自己作为一个有着喜怒哀乐、需经历生老病死的普通人身份,确实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观念,将健康问题常记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预防教师行业常见的咽喉炎、颈椎病等职业病,如讲课时注意发音方式和控制音量、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等。在平常的生活中教师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平衡饮食、坚持运动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长久拥有健康的身体。教师要意识到生病应及时就医并谨遵医嘱,切忌硬撑,硬撑着带病坚持工作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而且会耽误学生更多的时间。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教书育人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自己。
3.为教师健康上岗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减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还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学校管理者——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她的校长。”[16]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在学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现象离不开校长的重要作用。校长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身体健康对学校的重要意义以及带病坚持工作的弊端,从而在学校规章制度及教师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体现对教师生命健康的关注和关怀,制定人性化的教师病假制度,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到实处。这方面已有学校走在前面:“江苏省丁伙中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允许教师带病上岗。对于生病的教师,学校工会和总务会会及时替其办理就医住院手续,并派专人照顾。”[17]该校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值得其他学校效仿。除了人性化的病假制度外,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公费体检制度,定期组织体检以便及时了解教师的身体状况,按实际情况督促存在健康问题的教师就医、休息并做好相关课程安排。如果学校能做到这些,那么教师生病请假也无后顾之忧了。
4.为教师健康上岗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
目前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持讴歌态度是官方舆论的主流,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提出质疑的多是个人观点。针对这一事实,政府和学校应转变对这一现象一味肯定的态度,辩证地看待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利与弊。如在感动中国人物和道德模范的评选中,淡化带病上岗的事迹,突出人物实际做出的贡献。同时多树立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榜样,以免形成“凡是优秀教师都是患病的,只有带病坚持工作才能被评为优秀教师”的认识误区。引导教师认识到真正的优秀教师应是热爱生命、热爱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以此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纠正目前对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有利无弊的误解,逐渐引导社会对教师有病治病、请假治病抱以宽容、理解的正确态度。
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词汇之一,在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时,我们应同时关注教育的另一个主体——教师。教师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师带病坚持工作这一现象,也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易连云,冉亚辉.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探析.人民日报,2010-8-27.
[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
[4] 张超.阳谷好教师钟翠红病逝.齐鲁晚报,2013-5-16(104).
[5] 林书喜.临高好老师病倒讲台上.南国都市报,2012-10-30.
[6] 杨勇.邓亚欣病情正在好转临高捐款超28万元.海南日报,2012-11-12..
[7] 夏静,张晶.“又见面了,老朋友”——探望病床上的“师德楷模”汪金权.光明日报,2012-4-10.
[8] 徐生梅,王文广.关爱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另一视角.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
[9] 《矛盾论》浅说编写组.《矛盾论》浅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0] 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1] 冯建军.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河北教育,2006(12).
[12]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3] 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4]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5] 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6] 张宏群.做智慧型校长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12(增).
聚焦工作 篇4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农业的结构调整, 稳粮是基础。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在此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调整区域结构, 陇东、陇中围绕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 大力提升农牧结合的粮食综合保障能力和优质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出率;河西和沿黄灌区, 推进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甘南等草原牧区, 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调整内部结构,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大力发展草牧业, 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 加大对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的支持力度, 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优质林果、蔬菜、中药材标准园创建和优势产业带建设, 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扩大马铃薯脱毒种薯覆盖面, 使甘肃成为马铃薯主粮化国家主产区;加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 提高产业化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 制定好“十三五”规划, 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完善政策举措、加大扶持力度, 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
目前, 甘肃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到50%, 很多农产品基本上卖的是“原”字号。要全面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用3~5年的时间, 集中培育10强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建100个左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打造1000个左右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扶持10000个左右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建设范围的龙头企业可以优先银行贷款和金融保险、优先上市融资、优先开展相关改革试点。要引进知名企业和名优品牌与全省优质资源高位“嫁接”, 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 创品牌、上档次, 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用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大幅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转化率。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卖难”和“卖贱”并存的问题, 要用政策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加快建设区域性与产地集散市场配套的农产品骨干流通网络, 加快果蔬冷鲜库、中药材仓储建设, 构建跨区域的冷链物流体系, 年内建成县乡农贸市场100个。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 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社区、企业有效对接。积极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中, 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 构建有形和无形市场结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年内新增7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破除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用好技术创新驱动基金,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等方式参与重大农业技术创新项目, 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完善成果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 落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激励政策。抓好49个县的3228个村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试点工作, 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经验。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 组织万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 开展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融合、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
推进农业机械化
着眼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民老龄化凸显等实际问题, 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 支持农产品运销、流通、加工等企业的发展。围绕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 尽快研发一批适合全省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 提高农机的适用性、安全性、可供性。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增产措施,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技术集成, 提升主要农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重点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租赁公司, 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 解决家庭机械作业难题, 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第二篇章: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以集中连片特困的58个县为重点, 用足用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 严格落实具体项目审批权到县、资金整合下达到县的要求, 强化县级扶贫主体责任和省市监管责任。今年要围绕实现100万人的脱贫目标, 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尽快把项目和资金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要强化各项基础工作, 尽快完成建档立卡和基础数据核实、年度数据采集, 加强信息化管理, 实现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重点工作和贫困人口脱贫返贫情况的动态管理。产业扶贫要依托资源禀赋, 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 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建设3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 在6个县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扶持17个贫困县区、20个以上具有较强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3个整村推进科技扶贫示范点。要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在加快推进完善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易地扶贫贷款等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扶贫、农牧、民政、教育、金融等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工作台账, 实施扶贫精细化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工作不到位、弄虚作假的行为, 监察部门要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水、路、房、电、沼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确保今年通村沥青 (水泥) 路、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行政村通宽带比例都要达到80%以上, 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危房改造12.6万户, 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健全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 实施3.15万户15.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2000人以上的贫困村实施学前教育全覆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 落实资金, 因地制宜, 细化措施, 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
依法依规整合各类扶贫资金,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健全完善统贷统还机制, 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和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 突出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工作流程的监管。认真落实资金监管分级负责制, 市州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资金监管的主要责任人, 贫困县党政一把手是监管第一责任人, 县委书记主要负扶贫资金监管的廉政责任, 县长主要负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责任。要深刻汲取近年来查处的扶贫资金违法违纪违规教训, 进一步健全审计监察、群众监督、舆论媒体、社会监督的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篇章:通过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随着农产品提价遇到“天花板”, 加上传统农业比较效益降低、经济下行带来的用工需求减少和务工收入增幅放缓等因素的影响, 必然会对农民收入持续较高增长带来困难。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分析市情县情行情, 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 挖掘增收潜力, 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空间。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增收
中央已经制定出台了一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 今年还要推出一些改革试点, 我们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 统筹推进这些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全面推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通过加快土地流转,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扩大劳务输转,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经营权、林权抵押等方式激活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落实惠农惠民政策促增收
国家将继续保持农业补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 调整改革“黄箱”支持政策, 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等补贴政策, 以及产粮大县、牛羊养殖大县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等财政奖励补助政策, 这些都是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获得更多的扶贫资金,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一册明、一折统”等惠农资金发放和管理办法, 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地足额落实补贴资金。同时, 全省今年还要提高农村低保标准11%, 提高农村五保省级补助40%, 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切实做好政策兑现落实工作。
通过壮大县域经济促增收
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 以城镇建设规划为引领, 引导社会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县镇流动, 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为减少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更好条件。以市场为导向, 在县城和中心镇的产业园区, 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健全完善流通体系, 提高农业附加值, 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就业增收的平台。通过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农民从加工流通环节的收益。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拓展乡村旅游空间, 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就业的收入。
第四篇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 到2020年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这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 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安排。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城镇这个最大的内需潜力, 而且可以通过吸收农村转移人口, 有效增强城镇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解决甘肃城乡差距大等结构性问题。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 除了要落实好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 (扩大) 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作出的安排部署外, 这里我着重再强调两件事。
坚持规划引领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加快编制市县两级新型城镇化规划, 确保城市、县城、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其他小城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17个“多规合一”试点县的规划编制工作, 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规划的执行力, 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聚焦党建工作 促进银行业务发展 篇5
背景:
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常常在实践中被分头落实,党建地位作用弱化,集中精力抓业务轻党建;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业务水平决定考核指标;党员主体意识淡化,先锋作用发挥明显不足。未能很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未找到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法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同程度存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如何将二者深度融合,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将党建工作与资产质量、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精准扶贫等工作紧密联系,走出一条“破与立”的强行新路。
思考:
通过总行党校培训班的学习。
一、强化思想建设,在方向指引上解决“两张皮”问题。通过抓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思想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彰显党的建设工作的作用。一是压实二级分行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状,明确具体职责,紧盯各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二是强化基层党支部队伍建设,对基层党支部干部队伍、党员队伍进行逐一梳理,充分了解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党建工作短板,在基层班子中配备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增强支部的党建领导力量。三是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生活基本制度方面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标准不高、执行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文件,强力推动贯彻执行,通过刚性规章制度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四是持续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轮训,进一步强化基层支行负责人的管党治党意识和组织建设能力。五是坚持和加强党的理论学习,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保证党建理论学习教育全覆盖,切实解决干部员工思想上的困惑、弥补知识上的不足、补齐能力上的短板,并通过学习讨论先进典型的事迹、分享工作感悟、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党员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活力,推动专业条线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六是创新组织生活,用好“红色”资源,赋予组织生活新内容、新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参与意识,有效释放压力、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点,让党员在活动中接受熏陶与洗礼,净化心灵,带领广大员工将接受“红色”教育的激情转化成促进经营管理发展的不竭进取动力与生产力,更好地爱岗敬业,奋发有为。七是聚焦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加强排查检查,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八是切实落实好从严治贷“四严”主题活动和内控合规“压实责任年”活动要求,高度重视合规管理,确保每笔业务规范操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在人员培养使用上解决“两张皮”问题。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严格履行选人用人程序,细化选人用工作各环节及流程,严格履行干部任用决策程序,严把“好干部”标准关,从严开展干部考核管理,落实凡提四必,防止带病提拔。二是注重把一线员工中的优秀分子和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青年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稳步增加党员队伍总量,促进结构不断优化和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三是持续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梯队培养,提升在重点领域的人才竞争优势,注重政治素质,注重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将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作为选拔条件和培养方向,通过“传帮带”等实际操作,打造一支在新时期发展中堪当重任的人才智力队伍。
三、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工作作风上解决“两张皮”问题。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主心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党支部在经营管理上必须具有担当和冲锋陷阵精神及敏锐的政治意识,能够深刻领悟上级行和本行党委的决策意图,务实创新,发挥党员干部在经营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全员的精、气、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依然是最大的短板,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的难题亟待破解。为此,一是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的要求,坚持党建和业务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做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以业务的发展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推动力与渗透融合度。比如,在依法合规操作方面,要求分管专业党支部认真对照检查梳理出经营管理等方面急需加强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方案、落实责任人和整改时间,推动业务稳健发展;在市场开拓方面,支部从自身做起,认真分析市场、分析同业,明确问题及提升的措施,不断改进部门的工作,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好表率,以党建为统领,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在业务管理上,真正将风险管理作为生命线,端正经营理念,端正经营风气,端正经营行为,正确处理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整体、速度和质量、业务发展和管理能力等关系,抓好专家治贷、专业治贷、铁腕治贷等固本强基措施的再落地;在业务发展上,加快拓展战略性资产和新市场、新业务、新客户,立足特色需求,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和产品对接创新。三是认真分析研讨当前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迫切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做为方向和任务,通过深入开展调研,提出任务清单,由支部委员结合实际认领,积极探索把党建工作和经营发展工作结合起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走出具有本行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
聚焦工作 篇6
【关键词】创新思路——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面对新常态下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着眼全局,自觉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进,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主动推进改革创新,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更加符合中央战略决策部署,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要点强调,充分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在发挥“综合”优势中科学定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
按照要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将“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实施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开发效益。”
要点还特别提出,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发挥综合优势,以高标准农田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探索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新途径,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和示范效应。
推进简政放权、责权结合。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上“瘦身”,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开发效益。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探索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
【关键词】首要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到2020年年底,农业综合开发要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重点中型灌区1575处。
为此,要点明确提出,要始终把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布局、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围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有效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实施“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推进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现项目和项目、资金和资金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大力推进中型灌区项目建设,集中财力支持改造和延伸建设干渠、毛渠,为已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最后一公里”接通“毛细血管”。
今年,国家农发办将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持有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准入门槛”,放宽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限制条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移交给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使用和管护,资产收益由全体成员共享。研究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
【关键词】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下一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
今年,农业综合开发将大力扶持带动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提升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结合度,共同做大做强。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集聚发展,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逐步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纳入扶持范围,提出针对性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方面,今年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支持区域优势显着、主导产业明确、引导示范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培育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扶持方式上,今年将继续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将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统一谋划、整体布局、组合实施、一体化推进,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环境配套衔接。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经营扶持方式,适当拓宽资金的使用范围,探索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方式。对于投入到合作社的财政资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支持农产品[3.87% 资金 研报]流通环节力度,探索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政策等。
【关键词】调整布局——力促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竭泽而渔。今年的工作要点特别提出,注重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要点,今年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围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以“保、调、转、退、减、进”六字方针为统领,调整和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对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限制性开发区制定不同的开发政策,实施不同的开发方式和扶持措施,把调整和优化布局逐步落实到位。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点明确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路径,包括:积极推进高效节水措施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endprint
今年将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将开发与农业的科技推广应用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优良品种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关键词】完善机制——让综合开发更具生命力
面对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任务,要点提出,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其中包括:健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部门项目扶持效果;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升运行效能,努力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今年将加大部门项目建设力度,把部门项目工作纳入到农业综合开发全局和各部门工作大局中去考虑,进一步调整扶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推动单个部门项目规模“由小变大”,项目布局“由散变整”。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建设。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研究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等项目。
在政策制度方面,今年将全面梳理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研究确立新的制度框架,建立制度建设定期报告反馈机制。围绕加强管理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完备、衔接配套、规范高效的政策制度体系。
今年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实行分级管理,赋予地方农发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定位,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两类项目综合优势,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全力打造本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相关政策。其中包括:探索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筹集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
完善现代农业试点项目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政策。放宽农业园区功能区设置条件,立足实际开展持股龙头企业试点,调整各类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合理确定园区规模和粮食种植比例。
聚焦工作 篇7
随州, 是一座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炎帝神农故里, 很早的时候就有先民在这里生存、繁衍和发展, 历代先祖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以传统建筑为代表的灿烂物质文化, 是随州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家园。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如何“安放”这些历史“记忆”, 给随州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现存建筑弥足珍贵
随州境内曾有曾国、噩国、厉国、唐国、赖国、贰国等古代诸侯国, 推动了城池和建筑的繁荣发展, 为此, 随州境内应留下许多优秀古建筑。但因随州地处南、北交通要冲, 居东、西交融之地,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遭受战火损毁严重, 加上长期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 目前全市现存历史建筑屈指可数。
除随县戴家仓屋、柯家寨, 曾都万店李家河与洛阳花屋湾, 广水千户冲、万家湾等16处传统古建筑外, 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古建筑。即使有幸存的古建筑, 也是数量少之又少, 规模与体量小之又小。
上世纪90年代之前, 随州城乡还保留着不少优秀传统建筑, 由于有人在屋里生活居住, 加上经常性地维护保养, 这些建筑大多完好无损, 原汁原味。近几年来,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些城镇传统建筑被当作破旧房屋拆除改造, 一些传统建筑要么面目全非, 要么不复存在。
由于年代久远和自然界长期日晒风刮雨淋, 特别是人去楼空、无人居住, 这些现存的古建筑 (民居) 大都岌岌可危, 濒临损毁、坍塌、倾斜等绝境。戴家仓屋、柯家寨一些无人居住的古民居, 有的是近十年才倒塌的, 有的虽未倒塌但也濒临墙裂椽断瓦碎, 随时面临倒塌险境, 千户冲、花屋湾等处仅存的古民居也境况堪忧。
修缮保护迫在眉睫
如何保护好这些优秀的传统建筑, 传承好随州悠久历史文化, 是一项重大课题。
随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 做了不少工作。2013年, 随州市政府制定了《随州市历史文化名称保护暂行办法》, 设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 负责协调和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审议名城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相关重大事项。抽调规划、住建、文物等部门和历史、民俗、法律等行业的专家组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 负责对名城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等事项进行论证、评审和提供咨询。
在市规划局、住建委、环保局、名城办等职能部门的协调努力下, 随州部署了覆盖全市的保护性建筑普查工作, 并配合开展名城保护专题大调研, 组织名城保护专家围绕岁丰桥、文峰塔、天主教堂等现存古建筑保护, 进行了6次现场调研及专题座谈, 为推动随州名城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唐宋, 几经重建, 皆毁于战火, 为了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 改善周边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 随州市曾在2011年建设了以文峰塔为中心、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文峰塔广场, 在其周围建起仿古街区, 广场以青灰色砖块铺成, 四周辅以明清建筑群, 丰富文峰塔的文化内涵。2015年又专门抽调30万元资金在其周围修筑起围栏。
位于随城玉石街护城河上的百岁老桥岁丰桥, 以“岁岁丰收”命名, 建于咸丰二年 (1852年) , 经历16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 如今仍较完整地保存在西护城河之上。受洪水影响加之年久失修, 2003年, 为保护岁丰桥, 市政府将其列为了“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之后, 岁丰桥不再承担交通作用, 为了防止车辆通行压垮老桥, 相关部门还在桥头设置了护栏, 拟对其进行整治修缮, 重塑古迹形象。
保护是手段, 传承是目的
随州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名城办副主任钱启明认为, 历史建筑不是包袱而是财富, 要满怀保护历史建筑之责, 培养保护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历史建筑的保护重点在日常管护。随州现存历史建筑大多分散在个人手中, 少数归单位所有。因常年遭受自然风化侵蚀, 建筑内外破损严重, 屋内阴暗潮湿, 卫生排水、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全, 目前多为老人居住, 部分长期闲置, 许多业主不愿投钱修缮维护, 因而日常管护工作比较滞后甚至停滞。
随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从源头上破解人为损坏的困局, 需加强历史建筑日常巡查, 严格审批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 严处各类破坏历史建筑行为。对个人所有的历史建筑进行疏导、引导和劝导管理, 并进行政策资金上帮扶, 鼓励和引领他们保护好历史建筑。
西欧城市古典建筑保护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现实启发意义, 无论是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 座座堪称为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古色古香, 随处可见, 令人大开眼界, 称奇不已。
可见, 保护好古建筑是前提、基础, 利用好古建筑才是根本、关键。
聚焦工作 篇8
聚焦依法治区 强化法治津南建设
津南区司法局作为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 坚持贴近基层, 融入法治,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打好“法治”这张牌。
加快推进法治津南建设。深入贯彻《深化法治津南建设实施意见》, 制定《法治津南建设工作制度》, 组建法治津南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 举办“深化‘法律六进’推进法治津南建设”和“法治津南宣传周”专项宣传活动以及法治津南建设征文活动, 建立双港鑫港园社区、八里台小黄庄法制宣传街、咸水沽普法宣传栏等普法宣传阵地, 完成了“一镇一阵地”、“一镇一特色”的工作目标,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四多、三性”普法工作方法, 形成具有津南特色的“三横六纵”普法网络格局, 不断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以津南区“新风尚大学堂”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为载体, 每年集中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不少于2次。实行普法考试无纸化。积极拓宽学法渠道, 把法制教育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妇女、青年干部、新任科级干部等培训中, 增强各级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深化具有津南特色的青少年“七个一”法制教育模式。把法律知识作为“开学第一课”和“开学首日礼”的必学内容, 编印普法书籍挂图, 强化青少年学法用法。
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法治街镇”、“法治机关”、“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 ”、“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打造依法治区典范。津南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津南治区办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普法办。4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5个村 (社区) 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村 (社区) ”。
聚焦和谐稳定 强化平安津南建设
津南司法局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 改进工作作风, 创新工作方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筑牢“稳定”这座堤。
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制定了《津南区人民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联动调处矛盾纠纷实施细则》 (试行) , 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职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探索建立津南区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工作中心, 形成交通事故纠纷多元化联合调处工作机制。截止2014年10月, 该中心共接待案件781件, 受理调解申请212件, 联合调解达成协议186件, 调解结案案件赔偿金额达2400余万元。积极构建由法院、工会、人力社保局、司法局组成的“津南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四方联动调解机制”, 实现诉、裁、调对接功能。截止2014年10月, 津南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353件, 调解成功347件, 成功率达98.3%, 排查矛盾纠纷54次, 预防纠纷51件, 防止群体性上访24件, 切实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管理措施要求, 社区矫正工作开创了“7541”工作模式, 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理、重点监控、重点教育, 运用感化手段提高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自觉性, 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矫正工作局面, 有效防止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同时, 大胆创新实践, 形成了“队伍建设专业化、衔接解矫程序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帮困扶助人性化”的具有津南特色的“六化矫正法”, 为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积累了经验。
不断深化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做好帮教安置基础性工作, 采取“面向全区, 镇镇督查, 村村排查、户户走访”的工作方式, 深入到村、落实到户逐一进行调查摸底。打造务实帮教“安心工程”。在全区建立21个过渡性安置基地,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0场次, 推荐就业1144人, 为9人发放救济金, 申请低保5人, 安置率达100%。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 定期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心理辅导, 为其迅速融入社会扫除心理障碍。
聚焦法律服务 强化职能作用发挥
津南区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明确服务对象, 改变服务方法, 创新服务机制, 写好“服务”这篇文章。
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律师参加区领导接访日工作制度, 积极推荐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 为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咨询, 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
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各社区、未整合村, 建立95个司法工作室, 有效承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律服务、社矫安置、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综合治理等工作, 形成零距离司法为民服务体系, 达到小事不出社区 (村) 、大事不出镇的效果。
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开辟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 扩大法律援助受理范围。积极打造“15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使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援助服务。2014年初以来, 共代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0件, 代写各类法律文书560份, 提供法律咨询1990次, 为群众挽回各项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津南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
做强做大法律服务超市。在全区基层司法所内建立集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技能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法律服务超市, 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降低诉讼成本、方便人民群众。法律服务超市创立以来, 已有4000人次的居民走进“超市”享受服务, 共进行普法活动190场次, 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 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该创新做法已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推广。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视察津南区法律服务超市时, 对该局立足基层、创新品牌、延伸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素质提升 强化干部综合能力
聚焦工作 篇9
一、领导高度重视, 健全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每学期校长办公会设立就业议题, 研讨当前就业工作突破点;就业目标纳入全校年度工作指标, 与院系办学质量考核挂钩;明确院系党政一把手就业目标责任制, 实施院系毕业生就业进展双周报告制度, 切实落实就业工作的过程管理。同时, 校院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每年校党委书记为新生上生涯启迪课, 培养“选择交大, 就选择了责任”的生涯价值观和“志存高远”的交大学生就业文化;每逢毕业学校都组织“远航教育”, 校党委书记亲自参加活动, 各院系党委书记也与毕业生进行相关专题教育;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班子集体会见和勉励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代表。
在体制上, 学校形成了“学校领导统筹全局、就业中心具体牵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院系班级层层落实”工作格局:学校层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具体职能由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 其下设的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具体承担及落实全校就业日常工作任务;院系层面亦成立院系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并设立院系职业发展中心, 充分发挥基层的智慧和主观能动,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985三期中, 设立“生涯学堂”项目, 三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加强就业工作。
二、紧密结合人才培养, 贯通人才输送链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联动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特色人才输送链。一是结合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开设特班, 如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航天航空学院, 开设“特班”, 软件学院等采取理事会和校企联盟形式, 引入企业优质资源深度介入课程建设, 促进校企人才输送的高效性。二是学校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成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实现高校与企业、市场保持零距离沟通, 培养高质量急需人才。三是结合研究生就业特点, 调整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 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四是关注未来人才需求:增设数学-金融本硕贯通试点班、工科-管理本硕贯通试点班, 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国际化趋势, 成立交大-密西根大学联合学院;借鉴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模式, 成立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五是调整学期安排, 实行暑期“第三学期”, 开设丰富的实践性课程, 联合企业提供的众多实习岗位, 加强学生就业力培养的实践实效。
此外, 学校持续完善从1997年建立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并从2010年起增加与政府、重点行业和关键企业的信息沟通, 推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就业推进计划”, 及时更新各地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形成就业和招生、教学的良性互动, 并促使就业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
三、巩固就业核心市场, 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学校鼓励学生前往国家重要单位、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每年修订学生就业引导目录;召开重点单位座谈会;设立和拓展就业引导基地;建立校企人才输送合作的“翼盟”俱乐部;举办提前体验职场环境的“职业展”;持续开展“学生就业伯乐奖”评审, 引导毕业生到国家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就业。每年对于就业引导单位, 开辟招聘“绿色通道”, 举办国家重要单位和重点地区的专场招聘会, 选派专人提供全程化的招聘支持与服务, 持续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这类企业。学校形成高质量的毕业生招聘市场:每年都将组织总数近1500家企业的大型招聘会4场、组织集团公司和地区专场中型招聘会100余场、企业招聘宣讲会近1000场, 到校招聘的企业数超过4000家, 岗位超过10万个。目前就业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进入了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供职。
学校还积极推动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 通过科研项目、奖学金项目、商业比赛项目、政府资助和境外大学联系等渠道, 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世卫组织等国际合作组织、跨国企业推荐毕业生海外实习和就业。
四、积极实施创业引领工程,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2000年开始, 学校提出实施“自主创业工程”, 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2007年推出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大讲堂”。2010年6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业学院, 统筹开展创业教育和服务, 在教育、培训、模拟经营、资金和场地扶持方面都建立了相关举措: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与紫竹、漕河泾等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 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密切合作, 在江苏江阴设立见习基地。近年来, 先后在各类国际国内重要创业赛事中争金夺银。“上海交大天使基金”先后扶持指导150多个创业计划, 资助49个创业团队, 累计金额达1160余万元;上海瑞一医药、应届生求职网等一批大学生创业企业蓬勃发展;每年的上海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和建功立业人物评选中, 都有我校毕业生当选。
五、全过程多维度强化生涯发展辅导强度, 形成三大课堂连动
学校明确“就业教育本科立足生涯发展, 研究生立足就业力提升”, 建成贯穿本科、研究生、职场前期的全程化和实现第一课堂生涯教学、第二课堂生涯实践、第三课堂生涯成长网络伴随的多维度生涯发展体系。
学校面向本科生建设从生涯启迪到自我效能提升的生涯系列课程;针对研究生构建从职业意识到就业力提升的职场培训系列项目, 形成全程化的教学培训体系。除生涯课程教学外, 学校还辅以阶段性开设的高度浓缩时代趋势的峰会、专项技能团体培训、行业企业现实发展的沙龙以及“一对一”的职业咨询等活动, 形成面上覆盖、点上突破的生涯辅导机制, 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与决策相关的需求。
学校不断完善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实训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首先, 学校明确学生党支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关注学生自身的生涯发展, 推动学生自主的开展生涯实践活动。其次, 学校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总会统筹依据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建立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如公务员协会、出国留学协会等) 和下设在各院系的职业发展分会, 推动学生走访企业、开展生涯访谈等接触职场的实践活动。为帮助毕业生更清晰个人的求职定位, 学校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翼计划” (“WING”) 职业发展训练营, 通过组建国企就业训练营、民企就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营、公共管理训练营、海外深造训练营和研友会等6大职业发展训练营, 提升学生就业潜力。
学校以就业中心为主体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网络伴随体系建设。一方面, 学校已建成全面的生涯发展测评工具和丰富的网络职前课堂, 为学生提供生涯教育课程和重点专业课程的全课程视频在线点播服务。另一方面, 学校已开发了职业生涯发展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 (翼讯系统) , 每天为全校每个学生及时推送学校内外即将开展的依据其个人特质 (包括专业、年级、兴趣等相关维度) 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活动的信息。
六、全面建设就业信息化系统, 切实做好个性化就业服务
学校搭建集生涯教学与实践、就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 实现生源信息共享、就业信息管理、就业协议网上鉴证、网上毕业离校管理, 已形成以就业数据库为核心, 以就业信息网为主导, 以嵌入职业发展为实训平台, 以就业官方微博为即时展示, 以校园BBS和易班为交流平台, 以翼讯个性化推送系统为定制信息的个性化就业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每天都为每个学生依据其个人的专业、年级、地域、兴趣等特点推送相关职业发展相关信息, 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早餐”。
学校重点关注就业弱势群体, 形成求职津贴补助经济困难学生、求职教练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的双覆盖就业保障:建立基本补助与求职路补报销制度, 每年为求职的经济困难学生发放10多万元的求职着装和交通补贴, 保证到毕业离校日为止, 家庭经济特困毕业生全部按时就业;为每一位就业困难学生建立求职档案, 制作简历合集, 通过大型招聘会企业赠送和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为学生推荐招聘信息, 并配套职业咨询师和企业求职教练形成多对一的有效帮扶, 促进学生就业。此外, 还积极联系少数民族地区优质企业, 为少数民族毕业生举行专场招聘会, 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七、加强师资梯队建设, 形成特色就业辅导体系
注重与优质的生涯教育机构战略合作, 系统开展接轨国际的就业师资培训, 每年投入30万元培养职业咨询师40人左右, 并成立国内高校首个职业咨询师协会, 利用企业资源, 借助专业机构, 建立学科方向教练组和发展方向教练组, 直接面向学生开展职业辅导。作为上海市就业创业示范创新基地, 已形成上海市高校最大规模的职业咨询师队伍, 并不断拓展企业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担任生涯导师、职业教练, 加强学生就业力培养。
与此同时, 学校充分利用朋辈优势,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队伍系统建设, 形成推动职业实践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 服务企业进校的“菁菁大使团”和实施就业自助管理的“学生助理管理团队”, 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八、扶持和推动就业协作组工作, 联合开展就业工作前瞻研究
积极发挥在沪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作用, 持续开展招聘市场联合组织, 不断推进人才输送的校地合作, 并积极开展联动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研究, 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推动中国就业教育的新模式:先后承担包括教育部委托重点课题、全国就业中心研究课题、上海市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 并形成一批专著与教材。
聚焦工作 篇10
在12月13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厅纪工委书记、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会长周德义,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对年会的成功举办致以祝贺,对长期辛勤耕耘的全省16万班主任致以诚挚问候,并对湖南省近年来着力打造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赞扬。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在开幕式上致辞,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参会研讨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予以了肯定,强调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网络时代对学生更是宜疏不宜堵,因为互联网能使德育内容更鲜活,德育方法更多样,德育手段更丰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超文主持开幕式。
结合自己曾在中学长期担任校长的工作经历,周德义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说,班主任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中小学最为核心的工作,一个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普遍做得好,就预示着这个学校95%的工作落实到位了。同时,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最具发展性,最具创造性。每一个班主任要深入研究管理规律、学习规律、心理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崭新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在进步,所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体班主任更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进步。
周德义说,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崇高,称之为全社会最为光荣的工作也不为过。班主任老师可能没有钱,可能不富有,但是我们拥有学生,这就拥有了最大的财富。他希望,一名出色的班主任既要是教学的专家,又要是班级管理的专家,还要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好镜子,做好楷模,树起旗帜,在工作中时刻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时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激励孩子们在求知和成才的大道上奔跑。
王建华在开幕式上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班主任队伍是湖南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造的事业。当好一个班主任首先自身要过硬,要上得好课,凭借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同时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在不断学习、提升、创新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多面手”;要怀抱一颗爱心,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不“嫌贫爱富”,不忽视暂时基础较差的孩子,多撒播阳光雨露,多激励,多欣赏,让孩子们充分自信地面对学习,面对未来的生活;要有“公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个体,促进每个孩子的自主成长与个性发展;要做到两个“轮子”一起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力素质,既关注当下,更着眼长远,突出立德树人,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好基础。
王建华在讲话中还分享了班主任如何掌握高超工作艺术的心得体会。他说,班主任工作大有学问,充满艺术性,每一名班主任要善于做一名“高明的骗子”,要在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睁眼”看孩子的长足、优点和潜力,“闭眼”看孩子目前的不足和小毛病,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纠正和鼓励,以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班主任工作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开幕式后,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王键,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盘晓红,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郑立平等来自省内外的10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的有效德育”这个主题,就如何应对互联网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深度融合,如何让班主任工作富有诗意、创意与激情等主要内容发表了主旨演讲。专家们的讲课,内容各有侧重但又交相辉映;既有时代特征的宏观扫描,又以显微镜式的细致聚焦当下班主任工作的典型特色;既有理论的深入阐述又有大量的生动案例佐证。专家们以极富感染力的个性表达,为全体班主任老师奉献了一场场开启视野、点燃激情、传递智慧的精彩报告。
王键在报告中剖析,互联网记录了人们的行为轨迹,大数据出现,评价不再只依靠考试,班主任要了解孩子的全面状况,微信、个人空间都是渠道。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多还存在工业化时代“一人面对多人”的传统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发生很多变化,也许不再站在讲台讲课,也许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教室。老师只是引导者,如果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方式,一定会不适应。尤其是“网络人人通”变为现实后,社会产生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因材施教更具针对性,更容易根据孩子个性实施教育,班主任的作用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会更重要。因此,班主任充分运用信息化实施有效德育,这既是革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方式与手段的现实需要,更是广大班主任不可回避的时代使命。
盘晓红在报告中说,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信息化时代,很多网络信息传达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反映出社会人群价值观的混乱和浮躁。作为应对方法,盘晓红于四年前就在 学校开设了 一门德育课———“美心课”,引导孩子们理智面对负面新闻,疏导心灵,净化、美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聚焦工作 篇11
关键词:油田企业;党建工作;方法与途径
油田“两会”要求党建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作要向生产经营聚集。按照“五个作用、六个转化”要求,继续推进优势转化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党建工作对生产的贡献度,着力培养敢于担当、善于执行、求真务实、积极作为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全力打造“实干尽责、人心思上、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新局面。”2015年以来,面对安全环保压力增大、投资规模压减、产量任务增加、油价低迷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三大主题”坚持融入进入、务实求效、创新加强党建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推进政治有事转化,维持大局稳定,有力保障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思维促进队伍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进行论述。
一、构建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党建工作机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党建工作协调会上曾经指出:“我们基层有很好的实践,有许多工作做得很好的党支部、党委,要注意从中概括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再推而广之,以点带面、从制度入手解决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化。加强党建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服务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不跑偏不落空,同时明确党群部门、各级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理顺基层党委、支部党建工作层级,细化量化各级党组织工作职责,形成统筹规划、横向协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架构。二是党建工作标准化。从领导干部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工会和共青团等六个方面,分类梳理整合现有制度,建设比较全面和规范的党建工作基本制度和资料台账;三是基层党建科学化。全面总结推行基层党支部规范配置、规范制度、规范运行、规范资料等“四规”工作法,创新机制和创新载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加强基层领导和班组建设,打造高素质、有凝聚力的铁军队伍
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建立公平诚信机制,高度重视基层班组建设,扎实开展形势教育,坚定班组发展信心。员工的理念引导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既要有软的一手,又要有硬的一手,软的方面无非是讲道理、摆事实。讲道理要注重逻辑性,以理服人;讲道理要注意吸引人,以情感人。硬的方面就是要树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发挥制度的激励约束硬导向作用。当前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效益。对我们油田企业来讲,就是想方设法完成生产任务。一是让班组职工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形势任务教育,采取网络、放专题片、文化娱乐进宿舍等活动形式,补充班组职工物质和精神生活;印刷发放单位简报、月度绩效考核、队务公开等材料到班组,加强形势任务力度,多方引导职工统一思想认识、正确认清形势,明确阶段目标,贯彻企业部署;开展定期上门谈心、节日走访慰问、电话日常问询以及“三联系”、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到离退休、协解、家属、困难户等家庭拉家常、讲形势,帮助买东西打扫卫生以及检查天然气等小事拉近帮扶对象距离吗,增进感情,获得他们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班组职工思想动态“巡访”,面对面交流。讲形势不是讲空话、唱高调、说大话,是切切实实把教育对象定位在基层班组,注重一个“实”字,多讲职工关心油田和企业改革形势,答复职工在形势变化后产生的疑问,共同想办法、定对策;深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做好职工思想引导。
三、 注重“春风化雨,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
良好的党群关系就像一个企业的整体经脉,它活跃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氛围。建立有效的党群互动渠道成为增进党群关系的关键,可建立一个便捷的互动网络体系,为党群之间的交流提供数字化的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在这种平台的建立下,企业的整个信息都会更好的畅通起来,基层群众员工可以随时反应工作、生活上的问题,这些信息将被管理者第一时间接收,从而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良好工作环境,在开展工作时将更加得心应手。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每位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如何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基层党组织要定期倾听员工的心声,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与答复和解决。注重职工情感归属引导,营造基层“家文化:浓厚氛围,加强员工之家建设;注重职工心理健康引导,积极推进EAP工作,将此项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开通心理咨询渠道,定期分析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努力营造稳定的基层内部环境,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聚焦工作 篇12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二是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体制。三是围绕国家战略和部中心工作,优化完善标准技术体系。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我国优势特色领域标准“走出去”。五是强化基础保障,推进标准、计量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交通运输部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要求,聚焦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统筹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强化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增强标准化发展动力;在协调发展方面,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协调衔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技术标准;在绿色发展方面,加快工程建设、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节能环保标准制修订,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开放发展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与沿线国家标准对接和互认,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在共享发展方面,加快服务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
【聚焦工作】推荐阅读:
三聚焦四整治工作总结05-25
学校XX年党建工作推进会发言稿:聚焦主业主责 确保落地落实08-28
聚焦生活 聚焦广播08-28
新闻聚焦05-10
聚焦问题06-09
聚焦解决07-26
《聚焦》08-06
聚焦爬虫09-18
聚焦心理10-07
聚焦分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