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精选8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1
信息化教育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有利平台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王月芳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了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因此,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力手段。
一、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探究的平台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人教版语文教学用书每一册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舞台上自由发挥、自由展示。
如第十册实践活动《走进信息世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开展调查,了解了现在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认识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密切关系;通过讨论、辩论懂得正确使用媒体的方法,能辨别信息的好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第九册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论、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在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促使了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不断形成能力。
二、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探究的方向
《新的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而且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中都有详细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为师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环境、认知能力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还有人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组的课文都是同一专题组合而成的,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平台也是与专题紧密相连。这也有利于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指向性非常明确。师生在每一组的学习中都可以根据单元导读从整体上掌握单元的特点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内走向课外,把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如第十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安排一次《感受祖国语言艺术魅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再如第五组课文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组合的,学习本组课文开展《走进名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阅读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增益智慧,提升素养。这些实践活动探究的方向性、主体性非常鲜明,更利于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三、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探究的空间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拓展学习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现状,使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把学习由课内转向课外,由学校转向社会,由书本转向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在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又推波助澜,再掀高潮。我说虽然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秦王不敢再攻打赵国,但是据历史记载赵国最终还是被秦国灭掉了,是什么原因呢?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天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情飞扬。课下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史记》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勤于实践,不仅搞清楚了秦国灭赵国的原因,还对《史记》有了深入的理解,知道了更多的著名人物和故事。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从而有效地把探究学习、情感熏陶和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发展了探究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信息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了探究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课文是以“读书”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本组课文掌握了单元目标后,把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内学习的同时开展《我爱读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各小组制定了活动计划,在课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搜集、访问、查找、阅读、写读书笔记……多种形式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害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在同学们产生矛盾的时候,及时组织班内开展“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辩论会,同学们通过激烈辩论后得出了一条结论:多读书,读好书。
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的读书知识,感悟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也探究出了一条正确的读书方法。当然每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教师都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比如手抄报、演讲、表演、撰写研究报告、做调查记录等。学生的整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就是所获取知识的探究成果。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利用、建设、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发现多数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读书、写字都拖拖拉拉, 学习效率不高。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有兴趣就会产生热情, 有了热情, 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不能让学生反复做已经会做的题, 避免学生越做越烦, 避免把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此外,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在写作文时, 教师要选学生有兴趣的亲身经历过的文题。在教作文“记一次活动”时, 写前我组织全班学生搞了一次成语表演活动, 活动中, 学生带着自己准备好的道具, 踊跃上台表演, 表演得生动形象, 趣味盎然。“狼吞虎咽”“狗急跳墙”“囫囵吞枣”等精彩的表演, 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课堂气氛热烈、热闹非凡。在这种情形之下, 学生的积极性快速高涨, 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四、五百字的作文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另外,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造成一种竞赛的气氛, 因为竞赛气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 专心做事。大型的竞赛有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查字典比赛等;小型的竞赛有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听记比赛、五分钟背写比赛、三分钟背诵比赛等。例如, 学完古诗《咏柳》后, 如果教师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诵, 有的学生就背不下来, 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对他们说:现在开始比赛, 看谁能最先背会这首诗。结果最快的学生用一分二十秒就记熟背会这首诗了, 连最慢的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也会背了。再如, 学第3课《荷花》时, 针对第二自然段的背诵, 我提议搞一个背写比赛, 用五分钟时间先背后默写, 比一比看谁背写的字数多, 结果多数学生在五分钟内都能背写下全段内容,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就会养成许多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为学生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重点寻找适当的内容, 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活动的氛围, 让学生进行交流, 上台做表演, 分角色诵读, 开展模拟辩论等。教师要让学生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并让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例如, 在学习《晏子使楚》时, 我让各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表演, 让他们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守门士兵、犯人和旁白, 学生不但能把课本内容表演出来, 而且还能发挥创主观能动性, 表演得相当精彩, 连我都为之鼓掌。此外, 在学生遇到事情时我要求他们要尽量自己处理问题,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又发展了学生语文交际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读写能力, 但其只是停留在被动的状态中, 教师安排读什么就读什么, 教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 并没有养成主动自觉地读、写、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自觉地读书, 自觉地分析思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除了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空间外, 我还重点要求学生记日记, 每两、三天一定要写一篇日记, 写什么内容都可以, 只要能写完整写通顺就可以。每一篇我都要批改, 只要能写出来我就写上表扬的评语, 再选一些有特点的日记读给学生听。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我在“六一”儿童节时买了日记本, 用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为学生写上我的赠言, 这些赠言都是鼓励、表扬、赞美的句子。在“六一”前我送给学生, 他们当时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趁此机会我对他们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记住教师对你们说的话, 记住教师对你们的爱。二是一定要坚持写日记。写日记的做法我们班一直坚持, 不同的是现在每周写一篇, 我每周批改一次。学生能把看到的、想到的, 非常有条理地写出来, 而且特别有思想深度。学生不仅开始关注国内外大事, 而且还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畅想明天, 展望未来,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幻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学校及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这些话题学生爱听、爱写, 并写出了许多相当精彩的文章。例如, 刘洙杉写的《未来的学校》、赵哲写的《20年后的我》、张博勋写的《未来的大侦探——张博勋》等文章, 读了让人赞叹不已。
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才能更好地达到语文学习目标, 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增长自信, 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并使其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我国语言的能力。因此,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 以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机会。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3
一、提供机会,使学生能自主探究
1.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突出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在课堂实施过程必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要。一节校长示范课,教者选择了《快乐的七巧板》这节课,从学生最喜欢的玩具七巧板着手导入,一下子就让孩子们进入了神奇的玩具世界。接下来的环节,孩子们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下主动探究。
2.巧妙利用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无限多的知识源泉。教学《削皮后苹果为何变色》一课,教师在导入部分就播放了一组秀色可餐的苹果图片,把孩子们引入了课题,引发他们主动猜想,今天这节课会学习苹果的什么知识呢?一个削皮后变了色的苹果呈现,又让孩子们回到生活中遇到过的困扰当中,这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进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
3.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师运用能引发互动的合作交流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并能受别人观点的启发,迸发出新的智慧火花,从而在他们各自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与其他同学的各种类型的合作交流氛围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达到准确把握所学内容的教学目的。
二、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要培养有自主的探究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能够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师。教师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环境,能使自己在开放的教学中变换教师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认识发展的主体,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不断地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进而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能力相对不足,并没有能够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上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所想象的路数开展讨论,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和有效激励。如在小组探索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适当的启发,及时指导,纠正偏差,并将各个小组探究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使其他小组的学生得到有益的启发学习。
三、运用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学生自主探究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能的有力手段。但评价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能够激励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1.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学生所学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因此,在课堂中常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利用这些细微之处,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演绎得很精彩。如:“你的问题提得很好,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们这一小组合作得非常好!”“请你们小组勇敢地试一试,老师相信大家能行!”“没关系,至少你们课题小组思考了、参与了,很棒!”又如,生生互评:“虽然你实验没有成功,但我还是佩服你不服输的勇气”“我觉得他们小组的办法特别简便”……
2.设计多种评价表
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为了促进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会预设一些评价手段以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如有的教师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自我探究评价表》《小组合作探究评价表》等各种类型的评价表格,通过记录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形成其成长的阶梯式变化图。通过评价表,学生们既能对自己以前的情况做自我评价,也能通过其他同学的他评,及时地提醒自己和提高自己。这样的学习评价过程,就会成为孩子们自觉能动性不断地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迈进过程,由此也会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被动局面。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我们要把“学”的权力交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4
高村中心完小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非学科性课程。课程实施,师资是关键。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新、观念新、内容新、作为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如果没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教师队伍是无法胜任。没有全体教师参与和共同努力,没有高素质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这门课程,既没课标又没有教材,实施中有可能成为空设。为了真正将这门课程落到实处,我校从上到下都采取了行之有效措施。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课题申报之后学校马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第二,注重对全体教师培训。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学校虽然不是第一次,但在此之前不是所有教师都参与活动的,近几年合并学校我们学校也注入了很多新的力量。为此,我校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一级培训,又对所有教师利用课件进行了二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综实课程的目标、综实课程与活动课不同及关系、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怎样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综实过程中的评价。我们还专门聘请了文登市教研中心科研处的殷主任给我们全校教师作了专题讲座。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根据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实践课题,并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我们学校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01年9月我们开始承担研究性学习课题,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让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2002年以来,我们依托我们的社区资源,先后开展了以“对高村特产糖瓜的研究”、“青龙河昨天今天和明
天”,“貂狐貉养殖研究”,“西洋参研究“高村温泉呼雷汤的研究”为主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有4人次参加了省级以上的经验交流。2008年11月威海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在我们这里设立分会场。活动经验在全市进行交流。
今年我们选择的研究性学习主课题是“海水养殖研究”,因为我们镇有很多村居住在海边,海水养殖十几年来发展很快,不少村民搞海水养殖收益可观。但最近几年海水养殖出现了很多问题。确立课题前我们调查发现,这几年海水养殖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少养殖户采取立体养殖的方法,在同一个池内养殖多种海洋生物,如:蛤,海蜇,蟹对虾等等混养,但对虾很难养活。对虾的成活率也很低,有养殖户甚至赔本。本照着“立足家乡,立足社区,为家乡做贡献”的原则,我们选择了“海水养殖研究”这个主课题。主课题确立之后同学们经过进一步考察又确立了四个子课题,分别是“海水养殖种类”、“对虾科学养殖”“海产品的销售”“海水养殖的前景”课题确立之后,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前岛育苗基地”了解了海参育苗的全过程,孩子们看到了硕大的海参母亲,微小海参卵稚嫩海参幼苗。孩子们兴趣盎然。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高村镇的众多个海水养殖场,并参与了放虾苗,放海蜇苗等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了解了养殖户辛苦,知道了生活艰辛。孩子们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上网,查阅书籍积累了大量对虾养殖资料(因为其他养殖种类比较容易成活,技术含量比较低)并把这些资料编成了了书籍,分送给了全镇30多个养殖户,受到了养殖户的赞扬。海水养殖种类小组的同学还上网查阅了很多可在我们这养殖海产品种类,向养殖户提出了养殖建议。金秋时节我们又参与了对虾收获,海蜇收获,同学们收获很多。养殖户叔叔阿姨还说对虾能丰收多亏我们送的资料那,同学们兴奋异常。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另一部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实践与创新小课题活动。每个班级都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方法等等,选择了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主题活动。课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礼仪教育方面,二年级一班的 “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二是生活知识方面的:二年二班的 “蔬菜营养价值”,三年级的 “走进水果世界”,五年级三班 “馒头由来”,四年一班的 “洗衣机变迁”,五年级二班的课题是“成长的足迹”。三是环保方面的:四年二班 “燃烧废旧塑料对大气环境的危害”五年级一班 “废干电池与环保”
课题确立之后我们每个班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些计划,这是我们各个班级活动剪影。二年级一班结合《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编写儿歌、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活动形式,让良好文明礼仪意识深入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主动自觉行为。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人人讲礼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理解,互相尊重,以教师的文明礼仪促学生的文明礼仪,并把礼仪渗透到社会到家庭。二年级二班的孩子们通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营养价值等活动,改变学生偏食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上网了解水果对人体好处。他们还走进超市、走进水果市场了解我们这水果种类。咨询果农、果贩,了解很多有关水果的知识,既体会了果农的辛苦,又丰富了知识。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书籍,了解了洗衣机变迁历程,体会了科技飞速发展,增强了学习信心。他们还将在今后的活动中自行设计新时代的洗衣机那。四年级二班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塑料基本成分,分析了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对人体及其他生物危害,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高村镇平均每户每年使用干电池有10节左右,且大多随地乱冷,他们还进行了污染水与清洁水种子发芽对比试验,污染水与清洁水养殖小鱼的对比试验,认识到了废干电池危害。他们还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说明材料准备做环保宣传用。五年级二班同学们通过“我的成长故事”、“寻找班级成长足迹”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引领学生感受个人和集体成长的经历,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关怀、老师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懂得了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经历了小麦由选种到耕种到管理到收割到磨成面粉,最后跟妈妈一起做馒头一系列繁杂过程,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体会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杜绝了午饭时乱扔馒头的坏习惯。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5
关键词:语文实践活动;职业能力;写作能力;科学素质
基于人的社会性特点,人在社会上需要各种技能,包括语言交际、观察思辨、活动策划、动手实践等能力,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相互交往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具备较高素质、较宽知识面、较广泛的职业能力的“通才型”人才将更受企业的青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全面贯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观,立足于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根据高职语文课设置的主导思想,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的的基础上,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职教特色。
一、丰富的主题内容,多方位的口语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就职业而言,现代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口才。而许多从校园毕业走向社会的大中专学生口才较差,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很多学生在招聘时因不善于推销自己而错失良机;人际交往中因不善于沟通而得不到他人认可;销售工作中,因不懂说话技巧而无骄人的业绩……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学生专业岗位特色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根据岗位特点设计丰富的主题内容,体现行业用语的规范性。高职语文教材中有接待、洽谈、答询、协商、解释、致歉、应聘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可灵活设计活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主要以组为单位,根据学生成绩、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如在进行《热心接待—做好客户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药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设置的主题可为《专业药店店员接待技巧》,在老师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后,学生可在学校的GSP模拟药房内分组进行模拟情境的表演。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礼貌的行业语言,如何了解顾客需求,如何用准确、专业的语言为顾客推荐药品等,从而进一步掌握药店店员的专业接待技巧。
二、不拘一格的写作训练模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般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这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呢?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可按照“必需够用”“学做结合”的原则,确定写作训练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可根据活动项目的内容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如,在讲授完应聘书的写作后,可在开展《求职应聘》的综合实践活动前,要求学生预先写好应聘书作为参加《求职应聘》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广告词的创作可作为开展《精心宣传—推介创新产品》中必备的一个项目等,在确定推销的产品后,自拟广告词。而总结的写作则可在学生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通过这种将写作训练寓于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模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而且也让学生的每次写作有话可写,真正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可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
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要素主要从内容、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互评环节,每次从班级中推荐3~4名优秀学生,在每组活动结束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书面评价给分,然后进行口头点评,各小组在活动结束后也需对本组活动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价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活动是个体融入集体,自我主动发展的一次活动体验。学生在一次次的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来自伙伴的良性评价激励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激发学习潜能,同时又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情感态度上讲,可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使评价成为一种充满合作交流的人文活动。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激发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学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且能力发展目标取向突出,营造出一种职业氛围,可使学生提前开展职业之思,做好职业规划。因此,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充分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促使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情感。
作者简介:刘巧元,女,汉,湖南长沙,硕士讲师,中文,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基础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6
一、创设情境,提高创新意识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譬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主题三《学编中国结》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自己事先制作好的样品供学生观赏,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由于是刚开始学制作,不要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只要制作得有点样子,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自然会感到其中的乐趣,甚至会乐此不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劳技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二、注重质疑,挖掘创新的潜力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潜力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倡“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例如,学生对“洗茶具”、“擦皮鞋”、“烧开水的学问”、“洗头发”等传统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言语激发诱导,调动他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合情理时,就不能用“不对”、“太差”之类的话语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要用勉励性的言语婉转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表扬他们的点滴思维成果,以引起探求结果的兴趣,挖掘创新的潜力。
三、发展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在小学劳技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学《水果拼盘》一文时,在学生做好一只“水果拼盘”时教师要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先拿出不同形状的图片,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想象,去动手做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想象,去试试做做,找出色彩搭配方面的最佳组合,达到最佳效果。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摸索,去探求,获得新创举。
四、体验成功,引发再度创新
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大课题。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再度创新,就要让学生体验前一阶段创新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多鼓励、多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以求获得新一轮的创新。譬如,在教《水果拼盘》中,当学生在实践中拼出模仿性的“鲤鱼争珠”时,教师就可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在同学的啧啧赞叹声中体验成功的愉悦。然后教师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启发他,把当前的愉悦感转化为以求再度创新的动力,产生新的创新立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7
一、载体选择应遵循“趣字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发学生情感的融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
在组织《颜色变戏法》活动主题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给学生表演节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于是乎,我边说边演示,把一张面巾纸折成宽大约3厘米的长条,在纸端5厘米处用绿色水彩笔点一个大点,然后把面巾纸放到装有水的杯子中,让绿点不浸到水。接着我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钟后,我把纸条取出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发出了“哇呀!太神奇了”的惊叹声。“同学们,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感到很惊讶,你们为什么感到惊讶,你们看到了什么?”“绿色的点往上爬了。”“一个点变成一条彩带了。”“绿色变成蓝色、黄色,还有一点点绿色。”“是呀,怎么会这么神奇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频频点头。这时,我趁机给学生一张问题单,让他们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情境的有效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被有趣的现象所吸引,心中不免有些疑问,想提、敢提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二、方法指导应做到“适时适用”
我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问题单,让他把想到问题记录下来。时间过去了1分,2分,3分……5分钟后还有几位同学没有下笔。通过交流和对问题单的统计,我发现全班56位同学,有30位同学只能提出一个问题,有8位同学一个问题也没提出来,有16个同学提出2个问题,能提出3个及以上的只有2位同学,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绿色为什么会变成蓝色、黄色?”“小圆点为什么会扩散?”“纸巾为什么会湿?面对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意料中的事,虽说思维源于问题,然而问题并不是随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小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他们的提问水平较低。此时教师应把握时间,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1.引导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所提的问题,并把它们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三个问题都是问“为什么”,三个问题都是抓住其中的一个实验现象来进行提问的。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发现,并说:“同学们,我们在观察分析这三个问题中实际上已经找到了一个提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依据现象提问题,这很不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种办法。同时你们还用“为什么”这个词问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问“为什么”究其原因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问呢?这时有的学生就说出“还可以怎么回事?”“怎么样?”等角度来进行提问。
教师适当的点拨,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已经掌握的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觉得提问题并没有那么難。
2.引导通过联想提出问题
联想是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翅膀,一个人如果善于联想,自然就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为我们带来探究的兴趣,催生实践的嫩芽。
同学们,同样的这个实验现象,老师可以提出几十个问题,你们信吗?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表示不可思议。我就知道你们不信,但只要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就会信了。“如果把绿色换成红色,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这时就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我也会了。”他提出:“如果把绿色换成黄色会怎么样?”“你怎么这么快就发现老师的秘密了,还有哪位同学也发现了?”这时,开始有几位同学在窃窃私语了,我请了其中的一位同学,他提出:“如果把绿色换成褐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三个问题出来后,我说“同学们,你们也发现老师的秘密了吗?谁来说一说。”全班80%以上的同学都能说出:“老师是把绿色换成了其他的颜色。”“对呀,我看到绿色就联想到其他的颜色,当然可以提出许多的问题了。那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绿色会让你产生联想外,还有其他的什么物品也会让你产生联想呢?你又想到了哪些问题呢?“面巾纸、水、水彩笔”“水彩笔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油画棒、彩铅、蜡笔、水粉颜料、油漆……”
有了示例的引导、联想的运用,在联想中拓展,学生关注问题的视点就更多了。他们都能顺利地提出了问题。在这一次问题单中每个人最少都写了5个,甚至还有一大部分的同学写出了10个以上,让我感到特别欣喜的是在第一次提不出问题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大部分学生的提问水平已经达到了简单模仿水平,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达到初具意识地思考后提问。教师要客观对待这种差异,直视这种差异,并且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学生的提问题能力是会不断提升的。
3.引导在归类判断中提出问题
比较是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认识相关事物的异同,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可以把质疑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分类整合。组织学生交流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把同类问题写在一起,如把绿色换成橙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把绿色换成棕色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咖啡色来做实验,产生的现象会一样吗?学生说出了几个有关换颜色的问题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水彩笔有32色的,也有48色的,一个个写好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问题概括起来的?”问题一抛出,有一些同学发现了端倪,教师等待了一会儿让学生思考,更多的同学明白了,这时,我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基本上都能说出:“把绿色换成其他不同的颜色,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这样分一分,再整合一下。“采用不同的涂色工具,实验会是怎样的呢?”“假如用的不是面巾纸而是其他的纸甚至是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一个个适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就这样产生了,并且通过问题的分、合过程,学生已经明白子课题的研究步骤了。学生提问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最后才能成为一种静水流深的生命状态,伴随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4.引导在探究进程中提出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也处于灵活、紧张的状态中,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所没想到的。
当学生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提炼后,就形成了三个子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个子课题组成小组进行研究。研究颜色的小组发现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在实验中没有变色,而其他颜色的水彩笔都会变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提问方法提出新的疑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红、黄、蓝三种颜色不会变色呢?”“其他各种颜色变化和什么有关呢?”“难道这和美术中的调色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通过采访、用水彩颜料调色验证、查找资料等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在研究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地把学生带入新的研究天地,使得研究一步步地深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 篇8
一、关于本次观察的基本过程与结果情况
(一)本次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者在六(1)班《水乡渔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开展过程中,分别在4个子课题小组中各随机选取1名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学生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探索性行为进行描述记录。
(二)本次观察的结果情况。
观察结束后,观察者进行了相关整理和汇总,该班其中一位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行为的情况如表:
小学生探索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黄晓艳。被观察者:何智敏。观察时间与日期:9月-12月。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行为发生情况。
观察目标:了解该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性行为特点,用于教师了解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关于本次观察结果的初步分析
通过对观察学生的信息整理,大致可以了解活动中学生探索行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探索行为与个性有关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个性受其原生态家庭环境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顺从,有的桀骜;有的沉静,有的浮躁……不同个性的孩子,探索方向有所不同,探索能力有强弱之分。如性格外向的孩子,善于解决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问题。个性沉稳的孩子,则更善于完成个人任务时取得突破。勇于进取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不会轻言放弃。谨慎细致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思考得严密、深刻。孩子的探索行为与其知识储备并没有直接关系,受其个性影响十分明显。
(二)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断增强。
传统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和接受者,缺乏主动探索意识,以至于能力得不到发展。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可以选择想要研究的内容,也可以自己确定研究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实现,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就来了,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并时有创新。尽管取得的结果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他们施展了自己的才干,发挥了自己的潜能,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本次观察给我们的思考
(一)重构师生关系,营造探索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基本以儒家师生关系理念为主流,崇尚师道尊严。即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活动为主体,需要学生走出课室,走向社会,参与活动的课程中,教师也不能脱离传统模式,往往把一切细节都考虑到、安排好,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实践。学生一直扮演的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对整个活动只是参加一下,缺乏自主探究、主动策划意识,以至于无心参与,懒于动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质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
(二)巧设活动主题,提升探索能力。
确定主题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比较艰难的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创设出具备思考性、创新性及可行性的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激励学生勇敢地假设及探索,让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彻底展现。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鼓励学生把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探究能力,而不能替代学生确定活动主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题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确立了,为接下来的自主研究建立了基础。
(三)关注激励评价,调动探索兴趣。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利手段】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12-06
语文综合能力培养11-18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05-1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06-15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1-1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论文05-27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05-28
引导自主实践,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08-18
如何培养小学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论文06-26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现况与价值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