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共11篇)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 篇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背景:同学们,当我们阅读了一些关于汉字知识的材料,如:字谜、歇后语、谐音对联、谐音笑话等之后,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为了让大家对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瑰宝有
更深的了解,对汉字的种种特殊文化现象有更多的认知,在提
前布置准备任务后,准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语文课及综合课时间
活动内容:搜集、边写字谜,准备猜字谜活动环节。
展示查找到的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准备:活动组织者数名,包括活动主持人及主持词、串词,小组组织
者12人,每组准备的书面展示资料。
活动形式:小组准备,全班展示,教师补充
具体过程:
1、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
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
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
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
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
用不同的便夹夹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
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
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
有趣的事。
2、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
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
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
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C.老师对谐音古诗及对联笑话进行拓展补充。
D.师生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
活动意义:通过字谜大擂台和谐音俱乐部两项主题活动,师生对中国汉字的有趣和神奇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对培养孩子们的汉字素养有一定的帮助,能够激发其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活动总结: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
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办一期以“中国汉字真有趣”为主题的手抄报。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
活动反思:教学任务的单一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拓展深
入,而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与语文知识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有利于增加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的储备量,也可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在此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师生共同讨论商定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后续补充,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了有限材料之后,能够能动地搜集课外资料,不自觉地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效果比较理想。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 篇2
一、有趣的汉字
1.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师课前可以查找大量资料, 把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造字规律和方法到历代的名家苦练书法的故事及不朽的书法作品一一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演变过程就是祖国五千年文化与历史的缩影和见证, 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后, 心头不禁升腾起了对汉字的敬重之情, 此时教师可顺水推舟把话题一转, 让学生带着民族自豪感大声读读“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这段话, 从而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 真正地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和有趣。
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书本已有的“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内容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教材的建议与素材, 激励、启发学生开展自由结组, 布置任务, 结合书本上的活动建议, 制订一个活动计划, 活动结束后,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如安排一些必答、抢答题, 演出谐音的话剧等活动, 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体现重在全体参与的观点。
2.定期开展展览评比活动
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以后, 教师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 如把书法定为班级的兴趣小组活动, 指定一些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黑板报, 经常搞些三笔字竞赛, 并策划开展“热爱祖国语言 写好中国汉字”为主题的个人书法展览等。
二、我爱你, 汉字
1.有趣识字
五年级的学生, 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 培养他们主动、乐意识字是关键所在。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字典, 就是学生学习的宝典, 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教师可建议学生把字典当成最好的课外书去读, 每天一页, 日积月累。教师每周可安排一节课, 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 再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记住它的音、形、义的。学生发言的同时就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如中国人的“人”字, 教师先告知学生:一撇一捺表示要相互支撑、相互关爱才叫人, 一撇一捺要平均, 否则“人”就站不稳, 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了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的教育。
2.规范写字
常记得市教研员胡老师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从试卷能看到课堂, 从字迹能看出成绩, 但凡字写得好的学生, 他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也一定是好的。”可见, 写字的重要性。我认为写好字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 规范正确的书写姿势。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培养良好写字习惯比写字本身更为重要, 要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首先要规范书写姿势。这是良好书写习惯形成的先决条件。现在孩子写字有许多不规范的动作, 如:凳子离书桌太近或太远, 本子斜着摆放, 握笔方法不正确等, 这些老师一定要帮学生纠正过来。
(2) 让心静下来。
许多学生一写字就有浮躁的心情, 总想一下子就把它写好, 完成任务。对字的大小、间架结构都忽略不计, 天长日久就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针对这一情况, 有很多老师采用了写前闭目养神、深呼吸、听音乐的办法来调整情绪, 这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 长期坚持。
若想让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需有王献之的苦练精神, 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帮助、讲评表扬, 时间到了, 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诵读诗文
“中华汉字, 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 盖世无双……”全篇由20个四字词语组成, 语言简洁、凝练,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带着感情去读, 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 结合展示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 让学生鉴赏它以艺术形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无形中, 学生受到了熏陶, 陶冶了情操。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自此, 汉字的高大形象便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了。《我爱你, 中国的汉字》是当代作家刘湛秋的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语言生动, 比喻形象, 通过对汉字的赞颂, 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上, 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句段, 让学生自主地在字里行间里去感受作者对汉字真挚的爱, 对祖国诚挚的爱。教学时教师可先激情导读 (教师用煽情的话语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 再想象体验 (张开想象的翅膀, 指名回答你从哪些字中感受到、回味到怎样的风韵) , 最后感悟交流 (交流自己静心品读的感受) 。最终, 我们会得到预想的结果:爱汉字, 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 篇3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课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给我们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亮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盲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高度认可和低实施度的反差,使综合性学习“爱你在心口难开”。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涉猎此内容。而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当下可以表现出来的,又没有检查的具体措施。部分老师就没有把它当成必做之事。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材
1.课本上的内容
综合性学习呈现在人教版课本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元学习内容专题呈现的,另一种是附在课后的内容。以五年级教材为例,上册在第一课《窃读记》后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以单元学习的内容专题呈现的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2.有待教师开发的内容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在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1)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季羡林爷爷告诉大家,“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我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用一年的时间,每周背五首,一学期二十周背100首,两学期就可以背200首古诗了。专门用一个本子把自己背的诗抄下来,每周教师检查一次背诵情况。还通过开展班级“古诗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背诵。一年下来,学生的小本子上积累了200多首古诗,大多数学生也背了200首古诗。有的学生甚至把《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都倒背如流了。
(2)对身边周围事物的调查
教给学生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自己组成四人小组,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全班交流。例如,调查你们小区周围的环境;调查我们班同学近视眼的人数及原因;调查我们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帮扶方法;调查学生中错误握笔姿势的人数并组成帮扶小组纠正握笔姿势;调查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开支建议……
(3)读书交流活动
每一学期全班共读一本书,每周召开一次读书会,可以是集体阅读,可以是就书中的内容进行提问解答,还可以谈自己的体会……营造一个人人要读书,个个想读书的氛围,把学生领进书的海洋。
(4)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学习
热爱家乡从了解家乡、知晓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开始。让学生收集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资料,召开主题班会,交流学习,以家乡的历史名人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的家乡在陕西汉中,这里山清水秀,是汉朝的发祥地,三国的争夺地。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结合汉中的历史讲三国人物,学生讲得津津有味。
二、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安排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教材要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认识,要从全局出发合理安排,要有关注学生今后发展的远见和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
以本册第五组教材《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
1.我所想到的编写的原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步进入国际化,有的人对英语的重视甚至超过了汉语,出现了汉语弱化的现象;有的广告牌上滥用成语,还有错别字,语言不规范;有的人甚至认为有了电脑,就可以不用练习写汉字了;有些学生只顾考试成绩,不管自己的书写。与古人相比,我们民族的书写水平在下降。而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汉字是音形义结合最完美的一种文字,它在今天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吸引着西方世界。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小学生了解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对汉字产生敬畏感,达到书写工整漂亮,尽量少些错别字,为纯洁汉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我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同于课文,阅读材料只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的例子,利用阅读材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材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笑话和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归纳以上内容,我把它们为四个主题:汉字的有趣、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书法作品欣赏。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以上四个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1.字谜七则》《2.有趣的谐音》归为“汉字的有趣”;《3.仓颉造字》《4.“册、典、删”的来历》《5.汉字的演变》《6.甲骨文的发现》归为“汉字的演变”;《7.一点值万金》《8.街头错别字》归为“错别字的危害”;《9.赞汉字》《10.书法作品赏析》《11.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归为“汉字书法欣赏”。
全班同学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四到五人。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个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定计划,一式两份,交给老师一份。然后按计划,以阅读材料为活动的引子,分头搜集资料,利用星期天小组成员在一起汇集资料,可以办成手抄报,可以写成调查报告,可以汇编成《歇后语字谜集锦》《书法作品赏析》等小册子,也可以把在街头巷尾拍到的错别字照片汇集成册进行修改,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某些汉字的来历汇聚起来等。
4.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学生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再分四个专题教学:每一个专题先学习书上阅读材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小组学习的内容汇报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就教材這一个点进行了探究,拓展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每个小组争先恐后的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展示的回报材料丰富多彩:有在街头巷尾拍到的错别字广告牌;有在网上下载的书法作品荟萃;有小组合办的精美的小报;有用毛笔书写的对联;尤其是有的同学对一些汉字能从自理上分析,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字的意思……经过实践,这样的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性活动总结 篇4
为了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也为了丰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我特意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去搜集。首先把全班同学自由组成八个小组,每个组都去准备“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块内容。确定小组长后,下发活动计划表,制定活动计划,分享活动计划。在一个周末的时间里,每位同学都认真去找资料,然后组长把资料汇总,做了展示分工,并且还做了课件,做了手抄报等等。
汇报交流的两个特晚晚自习,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惊喜,看得出他们很用心在做。交流时,每组的所有成员都有任务,组长主持,成员汇报,或说,或演,或展示手抄报,配着有声有色的课件,并且还有互动,如猜谜语猜中的、歇后语答对的还有奖品。课堂很活跃,效果很不错。
在这次学习中,我觉得学生有很多收获。
一、在自主活动、主动探究中充分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学生们自学了课文中“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部分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确立了自己想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的趣,更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增加了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实际运用机会,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终究是姓语的,本次活动的内容是纯语文的──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形式也是充满语文味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资料,阅读分析资料,撰写活动心得体会和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展示的过程,实际操练的过程,更是一个促进提高过程。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等提升都特别明显。
三、在充分自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别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才是需要发展的主人,因此我们“主要由学生自行选择和组织有关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在活动开始的引导阶段,我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然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我的作用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咨询者,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研究内容、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总结研究成果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四、在活动的组织、协调、参与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品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说离开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研究过程中的每个重要阶段几乎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都直接影响小组的合作成果。从某中意义上说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又引导学生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
五、涌现出了一批认真参与,学有成效,家长支持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在“有趣的汉字”这个活动中,六组同学贾小禾、李静瑶、刘浩然、任梦帆聚集到了贾小禾家,共同整理学习成果。家长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我爱你,汉字”活动中,贾小禾家长亲自带着小组同学到新兴市场寻找错别字,取得了很大成效。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 篇5
这组教材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基础,遵循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所以他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学生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个单元由“有趣的汉字”与“我爱你,汉字”两个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组成。每个主题学习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这些主体阅读材料之前都有一个“导语”,“导语”中主要提出学习任务,之后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从教材的编排结构中,我们能够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活动的基本思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汉字之源、汉字之趣、汉字之奇、汉字之美、汉字之用、汉字之情六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汉字之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
在“汉字之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具体操作时我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进行。在进行课内活动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加入了一些活动组。有猜字谜组,谐音歇后语组,谐音笑话组,汉字故事组等。组长分配任务后,利用双休日的搜集、查阅资料,然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的活动成果。就说字谜组吧,找了很多字谜让同学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甚至那些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还有那些有趣的笑话,听了让大家捧腹大笑,回味无穷。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感受着汉字的奇妙、有趣。但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祖国的文字有更多的了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我又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寻找错别字(可从自己的作业本找,同学的作业本找,街头招牌等)、自制手抄报(内容可为字谜、歇后语、汉字的来历及起源、演变等)、书法比赛等。我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这个全新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以碰撞,知识能力得以提高,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袤天地。但也意味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学生付出更多。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二
一、说说对“综合学习”目标定位的认识
接到任务,曾经把两个星期的活动想得很完美,很“大”,希望学生能通过研究获得很多知识,颇有一番“不做出一点轰轰烈烈之事不肯罢休”之味道。但深入实际,经过实践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汉字,那是一个多么宏大的话题,汉字的历史,汉字的表现形式,书法,对联,谜语……任何一个领域都如浩瀚的海洋,带领学生去做研究,想要在知识领域有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定位,开始不断调整,重新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习得关于综合学习的精神大体如下: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于是,我开始冷静思考:我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得到什么?反复思量,订下以下目标: 知识能力:
1、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受。
2、能设计一份可实施的活动计划。过程和方法:
1、过程中培养查找资料,运用、分析资料的能力。
2、各组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做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小组间的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快,能感受到汉字的独特之处,拓展视野,能在日常行为中有所触动和行动。
二、说说对此次活动的过程
本次活动,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成六个组:汉字之源、汉字之趣、汉字之奇、汉字之美、汉字之用、汉字之情。主要学习时间在校内。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项:
*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第一份活动计划书。能根据本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及汇报形式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了解计划书的基本要素,学写计划书。
* 通过网络和图书收集有用的资料,学习并努力消化有用的信息。在此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需要收集、删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内化知识,根据汇报形式完成相应工作。
第二阶段:以周末社会调查实践为主,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整理资料,确定展示的形式。
回顾活动的过程,有两点值得总结:
1、学生参与应有层次。综合学习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综合学习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学生的参与也可根据其本身的学习能力,家庭实际情况,做出有层次的规划,这样的思路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收获,同时,又促使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家庭条件许可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只要后期推动恰当,学生中优势资源同样可以成为全体同学进步的共同资源。我们班的这次综合学习在设计上特别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校内,通过查阅、删选、学习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邀请书法老师做讲座,通过向语文老师畅谈想法,通过请求美术老师、电脑老师的帮助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第二阶段的推动时分成了三个层次,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参与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实践,得到锻炼。
2、教师指导应有层次。时间不够,精力不够,知识领域不够宽泛,这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学习上最容易碰到的问题。试想,短短两周,会牵涉到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完成对学生各类活动的指导,教师的压力可想可知。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该学会有侧重地指导,如面面俱到,精力不够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有违于综合学习本质特点的。为使活动有效进行,教师的前期策划非常重要,哪些点需要全面铺开,集体指导,哪些点需要个体交流,点上指导;哪些活动需要扶着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哪些活动可以完全放手,哪些活动应该全程参与,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说说汇报成果形式 “成果汇报课”,无论是从网络还是报刊杂志,所介绍的形式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呈现,每一组上台介绍时就如“演员”,没有轮到的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形式类似于班队活动课。怎样体现语文的味道?这些“小观众”在听的过程中能收获些什么?基于这样的疑惑,我对这堂课的有了这样的定位: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小组的优势资源能有共享的过程,能带给同学以新的视野和知识。汇报不应该仅仅是成果的一种展示,它更应该成为每个同学积极参与的,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知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情感价值观提升的过程。
小学语文汉字学习方法 篇6
中国的文字变化多端,妙趣横生。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本节将把一些小学生的记忆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位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吃”字时遇到了难题,很多小学生总是把“吃”写成“口气”。要如何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呢?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吃饭的时候,如果有根筷子横着在口里,那就吃不成饭啦。”他指的“筷子”就是“气”中的一横。老师和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都笑着说:“是啊,有根筷子横着怎么吃饭啊?”在随堂的听写当中,只有一个人写错了这个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同样中国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学习的生字太多了,而且难学难记,但又非记不可。有没有办法,能学得快、记得牢呢?当然有了。要把生字的字形记清楚,不仅仅靠抄写。中国文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能把生字和自己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下面几种方法,都是我们的同龄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试试。
谜语记忆法
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大家回忆学过的生字,这时一个小学生主动站起来说:“我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太阳听音乐。”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老师说:“快把你的谜底向大家揭开吧!”这个小学生很得意地说:“暗”。同学们都不明就里。老师借机发挥:“快把你的高招告诉同学们吧,让我们大家都学习一下。”小学生头头是道地说:“因为‘暗’的左边是‘日字旁’就是太阳,右边是‘音’就是‘音乐’,合起来就是‘太阳听音乐’。”根据字的形或义,可以编一些谜语来帮助记忆。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形象又生动;“三人一日游(春)”,这样就不容易将“日”写成“目”,上面的也能记住是三横;又如“又一村(树)”,利用学生们熟悉的广告词;“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束)”,严格区分了“杏、呆、束”三个字;又如“左边有月却不明,右上有木未成林,一人正在木下走,碰得露水对脚淋”(膝),一个笔画多的字被拆分成了几块来记忆;“72小时”(晶),“大姑娘的妹妹”(姿)。猜谜语记生字令学生对学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记忆法
可以根据某些字的特殊形义编一个小故事来记忆。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幻想,于是有的孩子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做人、当做物来看待,把刚学的生字编成故事,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深深地融进自己的脑海里,例如:生字“到”:“撇折点”头戴一顶“小M帽”,脚踩“提土形”的风火轮,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利刀旁),一会儿到这儿,一会儿到那儿,到处乱跑,玩得非常高兴。
如“裹”字,可编故事为:有个小孩,摘了不少野果子,回家时不好拿。他灵机一动,脱下身上的衣服,把野果子包起来,高高兴兴地提着回家了。这就是“ 果”之所以在“衣”中的缘故。与之相似的还有广袤无垠中的“袤”,这个字也是比较难写的。于是有的小学生就编故事:“一件大大的衣服,穿在一个坚守在原野的保安叔叔身上。”
对于生字“声”,有的小学生是这样记忆的: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了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巴”上面,他看着这个“尾巴”,再也不让他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
再如,埋葬的“葬”。人死了之后,要挖一个深坑,然后把死人埋进深坑中再盖上土,时间长了,土上就长出草来了。这就是埋葬死人的过程。
一个小学生经常写“迎”字时,爱加上一撇,为了改正自己的毛病,于是他把字拆开讲故事:一个“硬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自己如果把这个大门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给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 篇7
一、利用语文自身的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1. 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不时地、恰到好处地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告诉他们一些小知识。时间一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有学生问我这些故事哪儿来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了这几本书:《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新世界》《儿童文学》等。有了书,如何让学生真正去读呢?于是我向学生借阅,我把从学生书中看到的好文章或故事有意识地和学生交流,慢慢的,当我讲到一些好文章或故事时,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于是我把开好了头的故事或是文章让给他们自己讲。读书、交流、再读书、再交流,已成为了我和学生共同的习惯。在阅读中,我和学生相互鼓励多读书,博采众长。
2. 重视阅读积累。
在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阅读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办剪报不失为一种积累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把读到的好文章剪下来或复印下来,分类粘贴到自己的剪报上,并定期交流自己的剪报。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我充分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3. 关注阅读运用。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在“读(或编)故事、讲故事、再读故事、再讲故事”的活动中,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二是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写下来。这样既让学生大量地读,又让学生激情地说,让学生耐心地听,还让学生快乐地写,使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把生动有趣的事例作为写作材料。
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我们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学生兴趣不一样,上每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感受也不一样。我告诉学生,每一个美好的瞬间、痛苦的一刻、悔恨的一时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快乐的体育课》,同学们抓住了老师让他们跳大绳,被大绳绊倒又爬起来跳的情景;《记一场地震避险演练》,抓住了老师的讲解和老师带领同学们躲避地震和逃离地震中心的真实体验;《难忘的运动会》,抓住了同学们奋力拼搏而又不失友爱的动人场面……一个个来源于其他学科或学校活动真实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素材,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
2. 把流畅的语言用到其他学科的实践操作中去。
既然语文是交际工具,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就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交际工具为其他学科服务。如在科学课电子制作小组活动中,我看了学生熟练的操作后,告诉他们,我不懂你们的实验,但我想你通过他们的操作进行解说弄明白你们的实验。开始时部分学生讲解有一定的难度,总有些说不清的感觉,经过多次训练,他们既能熟练操作也能准确地讲解。
三、融入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概括。课程标准就是着眼于民族的未来,按照人的成长需要,为了培育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养而制定的。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融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这本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所需的营养。
1.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观察体验中学会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学习。
教材只是学习的例子,在这个例子的引导下,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感受、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篇课文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的课后安排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涉及学生的家庭,也涉及我们的校园生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还没起步。于是,我设计了踩影子、炸鱼、老鹰捉小鸡等学生的课间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说,在说中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又很好地进行了作文起步。然后我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家庭,让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一起做家务、一起游戏等,再让学生回到学校一起交流在家庭发生的一切,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文章。《我和爷爷下象棋》、《妈妈教我洗衣服》、《我学会了煎鸡蛋》、《我给弟弟当老师》等富有儿童生活气息的文章跃然纸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让学生步入了习作的宫殿。
2. 丰富学生情感,在观察了解中学会欣赏,在感叹欣赏中学会赞美。
三年级第五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为了使学生开展好这次综合性学习,在学完《孔子拜师》后,我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了本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以及语文园地中向学生介绍的十二生肖。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框架,于是我在学生中开展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交际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用课件的方式把学生带进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古诗春联,文明礼仪,古代建筑、绘画、生肖文化,社会习俗,神话传说,饮食文化,传统节日,道教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收集和了解的内容。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学生为中华的传统文化而惊叹,更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8
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要弄清楚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之间的区别。有人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一种简单的学科活动,以为只要结合课文内容活动活动就行了。其实,这是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上的误区。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所区别。在学习内容上,它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更多的是关注、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社会、道德、艺术等领域;在方式方法上,它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来达成某项知识或能力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学习目标上,它不再单纯地追求智育目标,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发展,“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崭新的面貌”。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认真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根据现行的语文教材以一个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课文内容的这个特点,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捕捉适合综合性学习的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看入口窄,而一旦进入了就会发现有着广阔的空间,并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伸向历史、未来,伸向文学、科学,伸向地理、生物,伸向现实生活。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课内学习内容。如《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一组课文,历史性、故事性很强,教学时,有一位教师“薄书厚读”、“薄书厚教”,引导学生深入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补充性阅读,并组织起介绍某个人物形象的演讲,然后合作设计一个独幕剧,写出简单的剧本,并进行表演。还组织学生画连环画,加注文字说明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他们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促进。
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注意与地方资源、校本课程的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有时也不妨小题大做,围绕本地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研究探讨身边的熟视无睹的东西,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发现课本中传授或未传授的知识,并掌握和检验这些知识,以达到 “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我们所处的厦门,“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国际花园城市。它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尤其是海上花园鼓浪屿,山岩奇巧,怪石崎峋,楼宇错落,树木葱郁,花草缤纷,山水如画,景色十分优美。不仅如此,它还蕴涵着许多人文、社会等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就设计了“话说厦门”、“向你介绍鼓浪屿”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对此类活动倍感兴趣,一个个话题应运而生—“介绍厦门小吃”、“大海的女儿——介绍著名的医学家林巧稚”、“话说厦门人”、“看厦门”等。他们通过调查、实践、访问、查阅、搜集资料等方式来呈现学习的过程,并通过说、写、画、编、演、展等方式展示了各自的学习成果。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情感是真挚的,回味是无穷的。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为我们的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学生与语文学习的亲和力,克服原有语文教学苍白无力的面孔,实现听说读写训练的“整合”,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实现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在学语文、用语文中达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之境界,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9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它较之以往的语文教学改革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实践;自主;多元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介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一)自主性、自主性性和开放性。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学科性和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 1
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并将这些内容和对象加以整合,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要把语文活动课和一般活动课区别开来,强化语文活动课语言文字的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这是语文活动课的主线。
(三)学生是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活动、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活动本身只是手段,语文活动课重视活动形式的完美,更追求活动目标的落实。综合性学习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积极参与,从被动到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用一种积极参加、自觉成长的态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式变学生参与活动被动型为主动型,增强活动实效。
1.主题讨论法。确定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广泛的研讨、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产生碰撞,产生情感共鸣,深化认识,拓展知识,开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2.情境设计法。设计一个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例如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搜集、运用资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社会调查法。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的大家庭中汲取更多书本中所不易觉察的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
(二)从单一到多元
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可以孤立地成为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从单一的个体到多元化。为了避免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我们应尽一切可能实现活动形式多元化,增强活动实效性。
1.组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各种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
2.团队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教学内容。如,朗诵小组、小小文学社、阅读角等。
3.自主研究。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沙龙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在知识的扩充、思想的碰撞中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求同存异,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综合能力。
4.亲身体验。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心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等,在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拓展课内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综合能力。
(三)从封闭到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是开放的活动,而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的阵地必须从校内拓展延伸到校外,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空间。
1.利用现有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学习成果展示台以及大众传媒等现有的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拓展、升华。
2.扩充语文实践活动空间。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如,烈士林园、博物馆、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社区,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山林农场,面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素材,从而形成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不能照搬照抄他人,一概而论,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进行开发与运用,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才能不断丰富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希望,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形式更多样,成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实施标准》
2、中教网《语文活动课程》文章节选
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 篇10
这节综合性学习是三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可贵的沉默》之后的延伸教学,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活动,教师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对这次活动进行配合,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有目的地让学生各行其责,为这次活动做好了准备。在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汇报成果,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父母的爱,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利用师生共找的资料,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习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三年级的住校学生做足课外积累是很难的,我给他们分配了故事搜集;校外生我让他们找一些图片,有条件的可拍一些生活照片。
教学内容:
1、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引导学生想想该怎样回报自己的父母。
教学目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父母的辛劳,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在你的成长中父母对你的关爱。教学准备:
1、准备与活动有关的视频资源
2、分组活动。(故事小组 搜集小组 诗歌小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观看《乌鸦反哺》的视频,教师相机引出这次活动的主题《感恩父母》。
二、小组汇报
(说明:在活动前两个星期,教师已经把班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配了各组的任务,在这次活动课上由三个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成果。)
A、故事小组
(说明:由这个小组的小组长孙楠展示了他们这个小组收集的故事。孙楠讲述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半夜送他上医院的事,另外几个小组员也讲自己收集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感召下,其他小组的孩子也跃跃欲试,都想说说父母关心自己的事。)
B、搜集小组
(说明:这个小组用手机或相机拍下了父母日间劳作的照片以及图片,并用一块小黑板展示了出来,其中有犁田、喂猪,烧饭、洗衣、挖土、辅导作业„„通过这一张张照片或图片,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其中有一张照片特别感人,那就是只有一条腿的父亲开着三轮车拉柴,后来我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孩子没有妈妈,是残疾的爸爸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他长大。)
C、诗歌小组收集了很多写父母的诗歌如《游子吟》《父亲》《父亲,你是海》《《北郭闲思》,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组朗诵了一首首诗歌。
三、说一说
小组汇报完毕,全班同学讨论,谈谈自己的听后感,观后感,大多数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导:当你听完这些故事,看完这些图片,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什么,做什么?
(说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生1答:没想到爸爸妈妈赚钱这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节约用钱,少买零食吃!
生2答:爸爸妈妈不仅要上班赚钱,还要做家务照顾我,太不容易了!我再也不能当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帮他们分担些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是啊!以前,我们总觉得爸爸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通过这次的“走近父母”活动,我们知道了父母是那么的辛苦,他们努力的工作,赚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同学们应该知道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应该学会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了!)
四、情感升华。师:从上面的活动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我们的感激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感激自己的 父母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妈妈捶捶背,给爸爸洗洗脚。生:给爸爸妈妈过生日。生:给爸爸妈妈做祝福的卡片。生:跟妈妈写信。„„
师:是呀,感激父母的方式很多,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简单的礼物,一杯热茶,一张卡片,都会让父母感动。大家还记得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小女孩端水给妈妈洗脚,你们能为父母亲洗一次脚吗?(相机布置课后作业)
师:“孝敬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接下来请看视频《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音乐声中,再一次让学生心灵受到洗礼。
四、教学小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 篇11
如何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回归语文本色?在此,笔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漫话对联》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分享一些粗浅的做法。
基于教材和学情,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例子,在开发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中,其作用不可小觑。如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传统文化吐幽香”,其中当代作家黎汝清的散文《我和春联》回忆了作者童年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讲述了春联对他一生的影响。课文中有不少楹联佳作。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便从课文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了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漫话对联”。这节课,以对联知识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赏、读、讲、写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课标,找准综合性学习的综合元素
根据《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综合的元素应该是:语文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其他课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
“漫话对联”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我爱对联”这个版块,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了解对联的历史;诵读欣赏不同种类、形式的对联;讲述对联背后的故事;学习贴对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探究对联的一般特点;闯关游戏挑战对联(对单字双字联、听故事填下联、补充下联、根据提示对下联、写对联)等。
这节课的学习,综合了对联知识、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元素,既有语文的,也有其他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的,通过有效地综合各种元素,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学生认识对联的魅力。这些元素与活动,其指向都是实现从课内知识到课外实践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依托学习内容,凸显综合性学习的文化内涵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其特性,“文化性”是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本体性”的关键。在组织“漫话对联”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不能单一地只注重优秀对联的积累,还应引导学生分析对联的审美意蕴、社会价值等。这样,综合性学习的“文化味”就更浓了,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就更深了。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学习了《漫话对联》一课后,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学以致用为学校专用教室撰写对联。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在后续的“楹联招标会”上出现了一系列的优秀对联。这一真实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楹联的社会价值,而且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以期既能与其他学科恰到好处地整合,有效地实现课内与生活的外延,又能凸显其“语文的本色”。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农林路小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汉字】推荐阅读:
职校语文综合性学习09-23
语文综合性学习刍议12-29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06-0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09-11
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10-05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11-27
语文综合性学习附答案06-03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07-28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教学07-05
语文 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