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综合性学习

2024-05-14

实践综合性学习(共12篇)

实践综合性学习 篇1

新编语文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有个显著的变化, 就是在每个阅读教学单元之后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怎样引导教师科学地解读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进而开展综合性学习, 以期许综合性学习效益在教学中的最大化, 笔者从教学实践的层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展综合性学习, 应科学界定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究竟是什么?从《课程标准》摘录相关要点予以解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分支, 在《课程标准》里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等规划, 但又不能把它严格的划分出来, 独立门户。因此, 我们把它叫做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交集”。它继承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 又在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联系中发展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个性。简言之, 综合性学习不仅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整合,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项极具实践性的语文活动。

教学实践中,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规模和用时的多少, 我们把综合性学习分为三类。微型综合又称“阅读随机渗透性综合”, 读了《在山的那一边》后, 根据练习一, 开发整合出这样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讨论探究诗的意象“海”与“山”蕴涵的意思, 组织一次“说理想, 演自己”的项目主题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上台表演“二十年后的我”的一个工作场景或生活的横断面;读了《走一步, 再走一步》后, 出一期“吃堑长智”的黑板报;读《紫藤萝瀑布》前搜集一些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小综合又称即时性生长的综合, 它切入点小, 落脚点在写作。如“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大综合又称延续历时性的综合, 它突出综合探究, 广泛搜集资料, 多角度交流合作, 集中性展示学习过程和成果。如“漫游语文世界”、“追寻人类的起源”、“黄河, 母亲河”等。

二.开展综合性学习, 应围绕语文性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哪些?划分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以课堂教学为界, 有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之分, 但这似乎没有触及到语文的边缘。课堂教学资源指教材及课文学习所需的各类教辅资料。课外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有以下内容: (1) 书籍类:图书、报刊等纸质学习资料; (2) 多媒体类:电影、电视、网络、广播; (3) 活动类: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 (4) 文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广告等; (5) 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吕叔湘先生讲, 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 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 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 附带的说明书, 到处可以学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开发不绝利用不完的最好的语文学习资源。每个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一己之长。对语文教师而言:有的善朗读, 有的善下水作文, 有的思维缜密, 有的艺术细胞丰富, 有的活泼开朗, 有的亲和力强……;对学生而言:有的善写作, 有的长于口头表达, 有的爱看书, 有的擅长讲故事……这都是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 这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 语文学习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 只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掘教师本身的知识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潜能, 把这些“天然”的“矿藏”与课内的学习资源, 以及课外自然的社会的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整合和利用, 就能真正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人文性、语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围绕“语文性”, 注重“有效性”, 从地方资源入手开发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漫游语文世界”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学习, 它与第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一起, 初步在学生大脑里建构起“语文即生活”、“语文与生活”、“我与语文”的认知框架。让学生在升入初中的第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中, 在真实的语境土壤里拓展语文思维空间, 锻炼语用能力, 激发语文兴趣, 提升综合素养。为了让学生从这个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一些启发, 悟出一点语文学习的道道,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提示文字, 并引导学生将文字中与自己生活实际贴近的内容划出来, 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商定了走入生活的六个突破口。 (1) 在家里, 在路边, 在村头, 到市场, 收集鲜活的大众化语言以及我们身边比较流行的语言; (2) 走上街道收集有意义的商店招牌名及人名, 揣摩其含义; (3) 搜集本地历史名人, 调查了解他们的事迹或贡献; (4) 搜集我们喜欢传唱的歌曲及歌词; (5) 搜集受地方重视的节日及风俗; (6) 搜集健康优秀的广告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搜集的内容, 班上自然生成六个小组, 小组长由组员推荐产生。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兴趣走入生活, 教师也投入到学生的收集中, 而且还得对学生进行引导:收集的内容必须与语文学习有关, 必须是健康积极有意义的;对收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文字介绍, 或欣赏它的美, 或写明你推荐的理由或发表你对它的评价等;而后将收集的内容整理归类成册, 给册子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并为小册子写上序言和后记。

资料原始积累在自主、合作的轨道上运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周后诞生了六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牙慧集》《金字招牌》《精神脊梁》《唱出精彩》《风俗掠影》《广而告之》。有书名, 有序言, 有后记, 内容充实, 主题鲜明———这就是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成果。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 应有的放矢定位训练目标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我县紧密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开展了“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 下面通过对这个案例的解剖来说明如何有的放矢的定位学习目标。

活动板块一:屈乡风景 (训练角度:解说词。训练目标:说明、描写)

组图 (1) : (伴随着缓慢的轻音乐, 对画面进行解说) “……白色的幺姑鸟在古老的香炉坪上空飞来飞去, 远处的青山, 在苍茫的雾色中, 时隐时现, 修长的七里峡, 庄严的屈原庙, 巍峨的伏虎山, 在一束金色的霞光中, 显得格外神秘……”

组图 (2) :“那平坦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玉米三丘’, 屈乡的天多蓝啊, 到处都是水流的声音, 叮叮咚咚的, 一位耕田的农人悠闲的坐在田垄上, 抽着旱烟, 笑咪咪地望着在旁边吃草的老黄牛,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灵牛吗?我们真的要试试, 在这里犁田到底要不要牛绳……”

组图 (3) :“链滴珍珠是传说中的姐妹俩, 也就是屈原的姐姐女须和妹妹幺姑, 她们共同守候着自己的兄弟, 长期以来, 就站成了一道风景。她们相依相偎, 恰似现在链滴珍珠的样子, 读书的屈原有多么的幸福啊, 亲人的陪伴, 鸟儿的鸣叫, 还有这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金灿灿的橘子。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啊, 就是它们赋予了屈原超人的灵气吗?……”

板块二:故事传说 (训练角度:口语交际。训练目标:叙述)

(1) 讲屈原故事比赛。 (2) 资料展示。神话传说类:如“神鱼托孤”、“幺姑啼血”等。风俗人情类:如“龙舟竞渡”、“朱棺土葬”等。爱国精神类:如“擂鼓岩”、“七里峡”、“牛绳担书”等。

板块三:编屈原故事集 (训练角度:资料采编。训练目标:锤炼写作功底)

平常在确立综合性学习目标时, 大多大而化之, 缺乏操作性。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效益, 预设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必须要具体。具体操作时, 可在单元目标的观照下, 与阅读教学相呼应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反过来又能呼应单元要求。

“好读书, 读好书”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面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材把这样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这里, 其用意应该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夯实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第四单元选文从体裁来看是议论文, 在教材的编排序列上属于第二个议论文单元,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证方法的运用;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等。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 教师做了如下的设计。

1.将下面与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

(1)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杜甫

(2)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3)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朱熹

(5)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朱熹

(7)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谈多读书的名句;谈读书的意义和作用的名句;谈读书方法的名句;谈惜时与读书的名句。

2.写出某一则名言给你的启示:名言给我的启示。300字左右。

很明显, “书”在这里作为一个话题, 划定了活动的题材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观点和材料间的关系, 并练习写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四.开展综合性学习, 应注重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分成四个学段, 其中有三个学段对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作了详细说明。其中第四学段有这样的表述: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 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究, 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 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 更要形成学生自己的结论或观点。为此,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教材结合学段目标, 在编排综合性学习时特别凸显了这个特点, 其目的在于通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达到积累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探究品质的学习目标。

“漫游语文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语言 (家庭、学校、社会) 的运用情况, 这是占有资料, 获取信息, 这是第一步。学生在搜集语言运用情况时, 就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发现, 语文就在身边。平常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现象都有语文的声音;平常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标语广告都有语文的规律。语文原来是这样的奇妙, 语文的范围原来有如此的广阔!有了这样的认识, 留心生活、留心身边语文的观点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二步就是处理信息了。处理信息不是做加法, 也不是做减法, 而是需要整合, 整合就是创造, 创造才能生长知识。整合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 其一是筛选。筛选需要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舍弃无用的, 占有有用的, 这里需要甄别, 需要慧眼;其二是梳理。梳理需要分门别类, 分门要确定标准, 别类要注重条理, 这里需要细致, 需要逻辑思维。成果要物化, 怎样物化?第一个板块结束大概有这样几个集子:春联集、标语集、广告集、店名集、新词 (流行语) 集、错别字集等等。第二板块要求从下列题目中 (略) 任选一题, 全班或分组展开讨论;第三板块要求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作文。讨论也好、写作也好, 关键要有话说, 有内容可写。怎样从其他课程中学语文、你从街头语文中学到了什么、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我从中学到了语文等, 这些题目对参加了这个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而言, 有了实践, 有了生活经验, 且是亲身经历, 说起来, 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实践中最能体现学生探究精神的就是大综合。翻开教材我们还会发现, “这就是我”在教材上的表述是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俗称小综合;“漫游语文世界”在教材上的表述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俗称大综合。一小一大, 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区别, 关键是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 即主动, 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 提高语文能力;合作, 就是要切磋学问, 砥砺思想,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 则要求善于发现, 总结规律, 深入研究, 形成结论。自主、合作在每个环节体现得十分充分或者说必须充分。“漫游语文世界”, 学生通过第一板块的活动, 搜集资料, 处理信息, 很自然的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的范围非常广泛, 生活中时时 (处处) 可以学 (用) 语文。这些结论对教师来说并不新鲜, 是旧知, 是已知;但对学生、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就是探究所得了, 是发现, 是新知。这些结论的得出不是靠演绎, 而是靠实践, 靠对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这, 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探究品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是语文的学习目标, 又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自主、合作、探究应落实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综合性学习指定了活动的话题, 有了话题, 就可以交流, 怎样交流, 交流的中心是什么, 单元目标确定了范围。在这个话题中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实践, 在读、写、听、说实践的过程中,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有土壤;有了土壤, 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实践综合性学习 篇2

一、打造我的作文集。

轻轻翻开作文本,重拾一枚枚小脚印,曾经的哭哭笑笑,曾经的懵懵懂懂,曾经的奇思异想浮上心头……从四至六年级的习作中精选出部分佳作,反复修改、润色后,制作一个小小的作文集,这是对童年时代最好的记忆。

作文集可分为封面、序言、目录、内容和后记五部分。封面的设计,关键在于取个贴切的文集名称和配上精美的背景图案。序言主要介绍文集的内容、主旨或自己的创作过程,或对作文的评论;文字表述可活泼可严肃,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序言之后就是目录,即作文名称列表与作文所在页数。内容部分是文集的核心地带,一本文集的价值取决于一篇篇作文的质量,所以你要精挑细选、精雕细琢。为了便于阅读,可以将众多作文分栏编排,如“少小情怀” “美丽世界” “我们那点事”“小小影评人”“梦幻剧场”等。文集的最后是后记,主要是对作文集的总结、感受和谢意。

二、练字习字墨飘香。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练习书法,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更是接受文化熏陶、陶冶情操的过程。从楷书人手,每天坚持一小时,硬笔、毛笔均可。练字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读帖。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地写。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

第四步背帖。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另外,练字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

第二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三、轻松阅读,与书为伴。

有人说,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阅读。在长长的假期里,我们读点什么呢?

第一,读自己喜欢的书。假期的阅读应该是兴趣阅读、轻松阅读,自由自在的阅读,平时想读而没有读的书,此时都可以找来读一读,真正做到“我的阅读我做主”。

第二,读稍“厚”一点的书。“厚”有两层意思,一是篇幅较长,二是内容较深。由于假期时间较充裕,比较适于啃一啃“厚”一点的书,如《活着》(馀秋雨散文》 《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第三,读点古典小说。到了初中,文言文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暑假读古典小说,可以为文言文的学习垫点底子。《水浒传》《说唐》《杨家将》《施公案》 《儒林外史》等都是很耐读的古典小说。

四、走访名人长见识。

古人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可见和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交往是多么重要。利用假期,事先做一点谈话准备,去拜访身边有一技之长或德高望重的人,相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说教”。

五、寻幽探古任我行。

邀上伙伴,背上行囊,广阔的天地等你用脚去丈量。去征服你眼前的高山,去寻访神秘的山洞,去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去街巷胡同里寻找岁月的痕迹……像徐霞客那样,把自己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一篇篇游记里尽是你的胆识和智慧。

六、民俗俚语我收集。

假期是我们了解当地文化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只有在实地采风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对养育自己的土地有更亲切、更深刻的认识。建议同学们从地方民谚、节日活动、居住特色、服饰特色、饮食习惯、婚姻习俗、取名习俗、丧葬习俗、宗教习俗、民族禁忌这些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归类整理,最好做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集子。

七、培养特长扬个性。

只要自己愿意和喜欢,假期里可以学学跆拳道,学学围棋,学学器乐演奏,学学绘画,学学拉丁舞……参加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假期生活,又能放松身心,提高综合素质。

八、看电视,知天下。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浅析 篇3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实践

G633.3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一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进行纠正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上。区别于传统教学中以识记为主,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综合性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于课程形式上的创新,更侧重在学习方法上有所突破。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的设置上,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学科知识体系的交融,在“教”与“学”当中实现一种平衡。总之就是一种注重交流、强调表达、以能力培养为第一位的全方位教学模式。

语文综合性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语文综合性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过去学生是从老师的口传、面授中获取知识,现在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探索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教育界自上而下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都给予了巨大的期望,另一方面由于陌生带来的空白,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门兴起中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手足无措的感觉。如此,面对教育界这一现状,怎样实践语文综合性活动,才能使这一活动实现得更有利于教学的需要,是我们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提前做好计划,便于指引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具体到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也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首先研究教材,整理所收集到的各类信息”。 从原则上说,教师应该用心设计教学的情境,能够给学生确定的任务,并且能有组织、有系统地展开教学活动。

准备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开放和利用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资源,话题可包括活动类、自然类、研究类和社会类,也可包括生活类项目,如家庭类、学校类、社会类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活动方案制订,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相互合作地展开一系列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比如,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雪》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内容提前做准备,等到差不多掌握了关于“雪”的整个心理环节之后,让学生去自行查找资料,包括有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地资料、关于雪的其它诗词或者谚语和文学名著里面对雪的描写和刻画(有3处就可以了)。这种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找资料的活动过程中显得较为踊跃,同时也为活动的顺利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自己动手的这些工作环节一方面可以提起他们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主动性方面。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活动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包括不视角的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感受的不同,这也正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在活动中引导、激发的大方向。

二、综合性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很明显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教育的形式不断追求多元化和科学化。最关键部分就是老师应该尽量地去让孩子们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安排,通过一系列的内容,包括发现、寻找、实证、反馈等等,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内容安排。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展开自主活动,千万不能使他们往闭门造车、画地为牢的狭隘思维上发展。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经验,笔者总结出下面几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经过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1.诗词鉴赏法

初中学习阶段对诗词的赏析活动地展开,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水平。老师们教授古代文学的课程里面,可以利用资源,就主要的内容进行分析,抛点引面,尽管放手让孩子们到讲台上做“老师”。比如可以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比较著名的诗词家,作为学习的任务一一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们去自行收集资料,可以从作家的生平出发或者从他们的作品等等各个方面去进行备课。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吸引孩子们,能够从文学和能力两方面来帮助他们的学习,做到同步提高,全面发展。

2.现场表演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很浓厚的模仿意识,总主动地把自己幻想成为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教师可以满足学生们头脑里的欲求,将教学的文本设计成剧本,引导学生去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脑力思维,充分地去想象、模仿、创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一方面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填充课文中空白的情节,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讲《威尼斯商人》时,教师除了提供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内容,剩下的就让他們自由发挥,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公演,这样肯定能够收到非常棒的效果。

3.辩论法

提前安排、定期举行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实践。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比拼、辩论、游戏等等,将能够提高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我们知道,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常常求胜心切,不愿意服输,所以他们对这种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形式的选择方面,一来可以通过考卷的形式,便于随时能够举行,二来也可以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争议的话题及时进行展开。比如:《愚公移山》的课题结束后,就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展开一场关于“移山有无必要性”的辩论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能够自圆其说,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活跃起课堂里面的气氛,又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于课文具体内容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着、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所的教材、教师、教室“三中心”论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 体现了鲜明的综合性特点。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 , 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 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从综合性学习的原则、目的来看, 实践是第一位的。

3.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的之间联系的纽带, 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 具有极强的的开放性。

4.探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提倡。”

5.自主性。《课程标准》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论述, 无论是阶段目标, 还是教学建议, 都处处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自主组织” (阶段目标) “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教学建议) “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评价建议) 学生成了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和鼓励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我想举例来说明。这里举个语文综合性教学的例子。这个教学案例当然没有也不可能运用所有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只是说明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做法罢了。

1.教师要做好策划, 不是随便让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是什么, 这趟课要解决阅读中的什么问题?讨论的问题要进精心设计, 体现思索、探索的过程。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 借助这篇课文, 老师可以教学生一些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那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1) 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如何? (2)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你能理解他最终的选择吗?这三个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并且逐层深入, 从船长的外部形象认识逐渐深入到内心。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摸索出一些方法。当然在问题的指引下, 还需要老师调控好讨论的节奏, 适时的加以点拨, 方法就自然凸显现。

2.教师要调控好方向, 不要让讨论自由发展

还是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为了方便学生答题, 教师还可以这样设计: (1) 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一形象的?在小组的讨论后的全班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次发言说一个方面, 不要贪多, 但回答要有理有据, 要尽量细致。发言按上面三个问题的顺序回答, 说话会比较有条理。学生发言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整合信息, 给学生搭桥, 帮助理出方法, 并将之条理化, 这样学生的讨论就不会偏离航向。

3.分组讨论, 应该给每个人都布置任务, 不要任何一个人闲着。比如:现在讨论四个问题, 没人承担一个;如果是三个问题, 每人一个, 剩下那个做记录, 并负责发言;或者一个小组负责一个, 一人查找资料, 一人记录, 一人整理, 一人发言, 下次轮换……方法多样。

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 以语文活动为依托, 要力求突出综合性, , 范围更广、研究更深、学习更自主的特点, 将学习内容挖掘的更深, 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的自主并不代表老师可以退出活动, 全由学生来进行。自主并不等于自由, 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引导之下, 在明确了方向之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在遇到困哪的时候, 还需要人指点迷津。因此, 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应当是策划不留痕、参与不干涉、引导不指挥、帮助不代替。

首先做好一个高明的策划者。所谓高明, 不仅指指导水平高, 而且指指导不留痕, 尽量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获得的快乐。其次, 做好一个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一起查找资料、一起研究问题……和学生一样去做, 参与全过程, 你才会发现做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怎么处理, 并及时与学生沟通, 互相启发, 充分体现参与、互动原则。最后是做好一个引导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老师绝不可以高高在上, 去规定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 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完全不疏导。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方向, 学习的效果, 还会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信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个问题不可小觑。

2.综合性学习的创造性特点要求教师备课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一方面, 要鼓励学生在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 从多角度全面的认识同一事物。另一方面, 教师的指导也更应该上一个新台阶, 对超出备课范围的的突发情况, 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活动的创造性。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创设理想活动情境, 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想人所未想, 做人所未做, 不墨守成规, 不人云亦云。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 还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上的阐述只是就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开展的思考, 相信在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综合实践学习感受 篇5

综合实践课程不像语文课、数学课那种单一的为了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性课程强调更多性化的实践性学习,比较强调学生必须对实际的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离开了教室,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只要多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综合实践课程和别的课程不同,别的课程不能自己动手,这门课程可以自己动手,而且可以自己创新,这样就会更深刻一些,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经历,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更深刻一些。综合实践课对小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首次接触综合实践,觉得他所提出的理念很新,真正注重让学生亲历。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实验数据的分析到报告的撰写,从准备汇报内容到汇报交流,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起着指导的作用。记得学校刚开始进行综合实践培训时,总觉不理解,也没必要,我认为在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必要,因为农村学生活动空间大,学校再开设该课程,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及各部门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综合实践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虽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却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随着学习的推进,自身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非浅。

实践综合性学习 篇6

【关键词】职高语文 综合性学习 双重指向

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观念并加以实现,笔者以为正当其时。从课程改革之初综合性学习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在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的背景之下,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角度入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条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重要通道。笔者结合该主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对于研究的过程及结果有了一些直观的把握。

一、重梳职教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从课题研究开始到不断深入,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也日益深刻。显然,综合性学习不能简单理解为“综合性”的“学习”,更不能认为只要综合一下,就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其实是与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具有同样地位的学习方式,其既涉及到语文之外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其又是以语文作为底色的。

具体到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职业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除了其发挥基本的工具性作用之外,还需要其发挥综合性、培养性、实践性的功能。也就是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及实践的能力。显然,结合这一需要,只有综合性学习能够较好地、直接地发挥这一作用。

研究表明,职业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当是一种“活”的学习过程,活就活在语文与其它知识的灵活对接;应当是一种“智”的过程,智就智在语文与活动互动中的智慧运用;应当是一种“放”的过程,放就体现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对于活动方向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活动结果的评估,都尽量合理地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还应当是是一种“合”的过程,其体现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

二、职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分析及其思考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职业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且每种方式都有其适切的地方,自然也有其适用范围。思考不同的方式,可以纹理出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规律,从而让综合性学习行走得更远。

其一,语文与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语文与专业的结合还只能体现在其工具性特点上,笔者选择了学生容易接受并理解的说明文、应用文阅读与写作来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产品或操作说明书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其二,语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职业学校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强化语文因素,是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式。如语文课程本身就有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块,结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引导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语文学习的一些要素。学生可以将语文学习中生成的素养集中体现出来,且这种集中体现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不同因素的巧妙组合。

其三,语文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决定职业高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除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学生的职业素养,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对于学生在专业方向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笔者以为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作用,应当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积极作用,而综合性学习就是一个良好的平台。正如培根所说“写作使人精确”,就职业素养的提升而言,将实训实习后的写作当成综合学习一个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对具体实习过程的反思达到一个更为精确的高度。

在三种综合学习的方式中,前两者往往是一种基础性的综合学习,而第三种方式并没有为太多的人发现与运用。仅就笔者的尝试与研究而言,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极好的语文综合学习方式,其过程体现了语文的特征,而目标指向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写实并认真总结反思,就能在写的过程中理清专业成长的脉络。

三、综合性学习呼唤语文与职业的双重意义

职业高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普通中学不同,其应当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底蕴;二是职业指向。缺少了语文底蕴,那活动就不成其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而缺少了职业指向,综合性学习又只能在基础性的范围内打转。且笔者的研究表明,兼顾了语文与职业双重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这与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相关的。他们一般对纯粹的语文知识积累不感兴趣,而在专业学习中又常常体会不到语文的直接作用,而借助于语文与职业双重指向的综合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深层次兴趣,且能切实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双重指向的综合性学习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同一专业但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选择什么方式的综合性学习,具体又以什么内容为核心,需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来进行。离开了学生,综合性学习往往少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保安. 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09.6.

[2] 蒋栋梁. 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1.

[3] 靳彤. 语文综合性学习再认识,《课程·教材·教法》,2008.10.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篇7

一、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教学要有生活味, 要摆脱以往高冷的形象,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所以, 我们要大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研会议上, 组长这样说。坐在台下的教师却一头雾水, 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 把它们揉到一起就行了吗?那这样的事情每堂课都在做啊!听———老师在一次次对话中, 不断引导学生倾听;说———学生的每一次回答, 老师都鼓励其朝着更响亮、更完整的目标努力;读———自主读、整班读、分角色读, 一篇篇课文, 扎扎实实地训练;写———每堂课十分钟的习字时间, 读帖、描红、仿写、反馈, 扎扎实实地进行。可是, 真正的综合性学习要怎么操作?要以什么为载体?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词有:综合运用、整体发展、沟通、结合。这庞大的目标, 是要贯穿于一堂课, 还是要渗透于整个活动?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通过教学实践, 通过查阅资料和学习课例, 对于综合性学习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在课标中, 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话和口语交际并列, 是语文能力素养的一个方面。它更像是一种学习的理念, 没有固定的形式, 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与导向。

二、如何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 最关注的还是怎样做。综合性学习可以以活动为载体, 即通过开展一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提升语文能力。以张锡伟老师的《常州地名的研究》教学设计为例, 他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 调查地名的由来, 感受“巷”“路”“桥”的区别;了解地名背后的传说故事、时代背景、风土地貌、名人思想等。 (2)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常州市的地名, 研究地名的由来;提高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地名研究, 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很显然, 调查研究必须在课前完成, 学生要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调查、采访人物、记录整理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这本身就是听、说、读、写等多重能力的综合锻炼。活动要求学生将平日语文课堂上的能力素养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 在对路人进行采访时, 如何合理组织问题并且应答, 就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在进行网络搜索时, 如何理解信息并加以整理, 就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等等。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也围绕同样的目标进行。比如课堂上, 学生汇报常州地名的研究情况, 总结积累、收集地名的途径, 举行猜地名比赛, 创作常州地名小广告等,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并为其树立这样的信心:学以致用, 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能为自己的兴趣所用。课后, 学习仍在进行, 比如汇编研究成果、推广展示, 又为学生提出了新的研究主题。可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长线过程, 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就是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发展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 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推进“小综合”教学实践

综合性学习的益处显而易见, 但在教学实际中, 一些教师却轻易不敢尝试。因为他们认为, 组织这样一个长线的学习活动, 实在是太劳神费力了,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太多了。任务布置下去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必须细致地帮助学生推进, 这对教师来说, 确实是不小的挑战。那么, 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节奏来安排, 让综合性学习变得接地气些呢?考虑到目前各校都十分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语文作为母语, 常常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长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频率不可过高, 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 容易形成负担。但在课堂上, 可以引进一些小活动, 开展“小综合”。例如, 时下课堂流行的读写结合就是一种综合性学习, 即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这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综合;将课外的生活经历引进课堂, 也是一种综合。以执教《赶海》一课为例, 文章中语气词的使用是一大妙笔。学习过课文后, 教师可以引进“途迹”软件, 让学生给图片添加文字, 鼓励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将故事进行分享。学生的创作热情立刻高涨起来, 将音乐、图片、文字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了语文意识, 在网络交际的大环境中, 懂得了斟酌、美化语言。有了这样的“小综合”, 就不难将综合性学习的意识贯穿于每一天的语文课堂中, 这对于学生来说, 收获会更大。

摘要: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费时费力、难于实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对用时少、效率高的“小综合”教学方法, 让综合性学习更接地气, 将综合性学习意识贯穿于每一堂语文课,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小综合,语文意识,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03)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探讨 篇8

月亮, 是古今文学园地中最璀璨最美丽的意象之一, 在古今文人墨客的浓墨重染之下变得更加丰饶青郁。小学语文教材里自然也少不了她美丽轻盈的倩影, 在中秋节即将到来前的一段时间, 笔者就曾以月亮为主题组织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个课例, 粗浅地谈谈如何巧妙地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习作教学融合起来, 实现二者的共振。

一、发出倡议

活动之初, 笔者先是发动学生, 一起动手去搜集整理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课文、古诗、名词、经典传说, 然后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还召集优秀学生起草了一则告学生及家长的倡议书, 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搜集学习月亮文学佳作。

二、过程简介

1) 在教室墙角开辟月亮文化学习园地, 每天张贴一部分学生搜集的资料, 同时提醒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别忘了每天晚上注意观察月亮的变化, 写观察日记。2) 活动中,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让家长引导督促学生展开学习, 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悟, 有了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生动详实, 很有深度,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的一些片段:a.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传说月亮里有一颗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 痴迷于仙道而学业荒废, 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 但月桂随砍随合, 因此人们就可以看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嫦娥奔月, 朱元璋抗元起义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典名著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b.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c.与月亮有关的对联.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3) 精心上好综合性学习课。班上的学生可以按兴趣分组, 分别探索上述资料其中的一个方面, 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 各组推选代表谈谈学习心得, 可以展开辩论4) 联系家长, 组织开展中秋夜家庭赏月赋诗文化联欢活动, 邻近的家庭最好集体活动, 由学生来自行编导, 组织彩排演练, 然后以文字形式将文化活动的过程收获记录下来, 以此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5) 捕捉契机, 指导写作。由于准备充分, 组织安排得当,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他们完全被祖国的灿烂文化的魔力所吸引, 很多优美辞章都在不自觉中熟读成诵了,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开阔了眼界在活动过程中, 不断涌现习文佳作, 且及时地将这些灵性之作张贴到月亮文化学习园地中去。

三、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 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那段时间中, 笔者不断收到学生的来信和电子邮件, 有的信封上还特意画了一轮金黄的圆月, 令人赏心悦目;有的信件仅仅是一首稚嫩的小诗, 或是简短的几句话, 但不乏闪光点, 如:一个学生的邮件是这样写的:

敬爱的语文老师:

今天是中秋佳节, 首先祝您节日快乐!今晚, 我们一家人在皎洁的月光下搞了一次联欢晚会, 可有趣了!妈妈给我们讲了吴刚伐桂的故事, 爸爸唱了一首月半湾, 好听极了我呀, 朗诵了一首诗:《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 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 三五团圆照满天。

老师, 谢谢您, 您就是我们心中的月亮!

有的学生在信中写道:月亮像一朵鲜花, 开在天庭高高的枝丫乐陶陶, 静悄悄坐对着清夜微笑。这是我在书上搜集到的一首诗, 我可喜欢它了, 它太美了, 月亮就像一朵金黄的油菜花, 更像一个弯弯的小船儿, 高高地挂在天上尤其是中秋节那天, 月亮就变成了一个油汪汪的大玉盘, 真希望爸爸能带我去连云港海边去赏月!啊, 那里的月亮该是多么美呀!

再如:晚上, 月光像水一样流淌着, 像一条黄丝巾笼罩着大地, 就像一场梦!

爸爸带我到河边的树下赏月, 我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玩耍, 爸爸吓唬我说:起来, 你看, 地上有毛毛虫!我连忙看了看地上, 马上又笑着说:爸爸, 地上哪来的虫?那是月光照在树上, 风一吹, 地上的影子就像毛毛虫爬来爬去。

……

孩子们的想象力, 令人吃惊, 这才是真实的表达, 也只有在综合性学习中, 孩子们的想象力才会变得如此的晶莹透明,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才会变得如此丰盈璀璨!

四、发挥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 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 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 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不仅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也具有创造性。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 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我们必须放开手脚, 相信学生, 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 解放孩子的头脑, 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 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 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 自己分工, 自己搜集材料, 编写材料, 自己主持活动, 他们就会兴趣盎然, 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五、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形式活泼, 生趣盎然, 主要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于解放学生的心灵, 超越课堂。在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探寻点横撇捺构成的汉字文化, 感怀光辉灿烂的风土人情, 聆听花鸟虫鱼的腾跃欢唱, 畅想宇宙时空的神奇玄妙;引导学生去吮吸语文的甘露, 采撷文学创作的灵气。从一片绿叶感受到大地的丰饶多情, 从一只贝壳感受到大海的深邃无垠, 从一粒种子感受到生命的蓬勃生机。这样, 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由抒放, 学生的文采便会放出丰盈的灵气。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 对开放语文教学,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形成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综合性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发倡议,简介,活动成果,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复杂性与取向[A].课程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论文, 2001.

实践综合性学习 篇9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意义有明确的表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是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载体。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两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一定的联系:(1)两者都注重把科学、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2)语文学科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3)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两者之间缺乏整合而造成了诸多的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活动的主题内容重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分属不同的学科,各自按照自己的课程编排思路设计活动主题,有些主题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造成学习内容重复,耗费学生过多的精力。

二是实施活动的渠道分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有自己的课程实施时间、独立的实施渠道和实施方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板块,主要是依托语文课程学习这一渠道进行实施。这样两者的实施渠道呈现“井水不犯河水”的状况。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进而更有效地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阐述自己如下的看法。

二、整合的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课程整合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某些主题有学科交叉点多、实施难度大、探究性强等特点,无论是时间还是操作,这无疑都给教师们带来极大的挑战。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家乡环境”这个主题,美术课、音乐课、品德与生活课、科学课甚至数学课都有可能涉及,单凭语文学习活动难以做到深刻和透彻。这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资源整合意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把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这样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形成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创新语文学习理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教学时主题的重复,同时也为了促使各学科教学形成合力,各学科教师应增强课程整合意识,并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例如,学期起始阶段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教师要进行共同备课,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是否有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然后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确立各自教学的侧重点,同时切入,联合突破,这样就能把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深更透。

2.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加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将有效地促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一般情况下,传统科目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中的某个问题并按座位就近组合而展开小组合作。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结果看,学生可自主选择设计学习方案,其结果呈现方式也丰富多彩,如调查报告、展示、表演等,所以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远远满足不了综合性学习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故而分组前,需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兴趣、能力倾向等因素的不同进行搭配分工,在合作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这样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借鉴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中外童话”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的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整理好装订成册。教师可按照上述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让擅长写的学生写序,擅长绘画的学生插图,书写漂亮的学生负责封面设计……这样一来,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互相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由于各小组的实力相当,因而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才有了可比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活动才能开展得更有水平,学习效能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3. 转变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综合性学习没有专项的考试,活动效果也难以考察,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活动开展往往只是走过场。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是依据“注重过程”“全面评价”“尊重多元”等思路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适当借鉴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评价表从内容、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这无疑给综合性学习注入了活力。

附: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说明:此表采用星级评价方式,评价为一般的给予★,评价为比较好的给予★★,评价为优秀的给予★★★。“我想说”为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反思,还可以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本次活动写写评语,总评分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尝试的。教师应好好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整合,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篇10

一、选题的目的

为了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课题组确立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如何拓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建立新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

三、研究的内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计;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师生成长的影响。

四、研究的成果

(一)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

1.以整合课本资源为主的主题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认真挖掘并把握每单元内容上的“主题特色”,发挥其编排优势,将阅读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设计系列实践活动。如第七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古诗二首》《走月亮》《飞向月球》三篇课文和“语文天地”这个大板块组 成。围绕“明月”这一主题,李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了“月之思”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有:“词中月”———搜集带月的词语、“诗中月”———诵读带月的诗句、“歌中月”———吟唱带月的歌、“故事中的 月”———关于月亮的故事。学生搜集的资料非常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而且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2.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主的主题设计。教师结合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如 刘老师在“端午节”来临前夕,让学生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途径了解节日的来历,还让学生现场学包粽子,过节时则让他们尽情玩耍。之后又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各自是怎么过节的, 有什么新收获。学生在活动中不但体验到了节日的快乐,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增长了很多知识。

3.以经典诵读为主的主题设计。教师把语文学习与经典诵读紧密联系起来,如刘老师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设计了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了“金话筒”诗歌朗诵会、“谁是小博士”诗歌知识竞赛、“好诗大家读”推荐活动 、“画中寻诗情”画配诗活动、“争做小诗人”儿童诗创作展示。学生们抢答 试题,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一个个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

4.以观察实验为主的主题设计。教师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从中获得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如汪老师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以“美丽的花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 动。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在了花盆里,引导他们观察并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以本土文化为主的主题设计。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开展了以“知我家乡,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李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特产”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有关酒泉特产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并给酒泉特产做广告。学生汇报出了很多本地人所不清楚的特产,写了很多有特色的广告词,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6.以调查研究为主的主题设计。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教师不但引导学生对 校内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调查,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如刘老师常引导四年级学生对身边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学生们纷纷行 动,有的调查了校门对面新开发的“金水湾小区”不按时给住户交钥匙的原因,有的调查了“康盛花园”冬天暖气不热的问题。针对调查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虽然学生的调查报告还显得有点稚嫩, 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中看到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结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教学模式

课题组实验教师经过三年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展示教学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低年段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 中年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确定; 高年段则重点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主题。

2.确立小组,选择研究方法。师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学习内容、形式以及活动程序,划分活动小组,分配学习活动任务。

3.合作探究,整合处理材料。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调查、访问、观察、搜集资料,小组内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等。可以课内课外结合进行。

4.汇报展示 ,共享研究成果。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让每个学生既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又能充分分享他人成果。

5.评价反馈,指导付诸实践。通过生生互评 , 师生共评,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新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的确立 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1.融汇听说读写训练 ,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综合性学习过程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如汪老师在组织开展以“地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 让学生上网或实地调查搜集资料。课堂上学生们争着展示交流,最后学生撰写了简单的调查报告, 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 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尽量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 ,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李老师教学《特产》时,有的小组选择了酒泉特产———夜光杯。他们现场上网查找资料,搜集夜光杯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幻灯片,还从网上在线链接了宣传夜光杯的视频, 并给视频配了一段精彩的广告词。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夜光杯。

4.积极参加实践及课外活动 ,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教师除了利用自然资源之外,还把综合性学习与乡土风俗等人文资源紧密联系结合, 鼓励学生进行参观、考察、游览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深远

1.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兴趣盎然,“工作成果”也往往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2.不断提高整合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及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要求把零散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 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

3.享受快乐,师生徜徉知识海洋。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向身边的人请教,会从书籍、网络上搜集大量相关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常常会有孤陋寡闻的惭愧,有茅塞顿开的惊喜,也有学海徜徉的快意。

4.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各因素的组合、配置和优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等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样,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实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

一、更新观念

更新观念是综合性学习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为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明白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完全对传统分科课程的抛弃,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传统分科课程基础上的,没有学科的分化,没有分析性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综合性便无从谈起。

二、延伸课文 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成功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征集广告词、导游词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先出示了小鸟天堂景区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启示: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及广告词,真诚希望您能踊跃参与,为小鸟天堂的发出一份力。江门市新会小鸟天堂有限公司。然后老师带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进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网站,点击“景区概况”“百年古榕”“百鸟归巢”“鸟声欣赏”“鸟博物馆”等栏目。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欣赏图片、音乐并收集文字资料。学生被一张张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文字资料所吸引,不住地发出赞叹声:“哇,真不愧是鸟的天堂。”教师接下来组织学生编写导游词或广告词,并力求新颖。展示成果后把优秀的导游词和广告词用E-mail发往“小鸟天堂旅游有限公司”。

三、紧扣单元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体现训练重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每个单元中的文章在体裁和写作特点方面都是相同或类似的,因此,教师要准确、熟练地把握单元内容,并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让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成为单元知识序列的再造、拓展和升华。例如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学完《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一组内容后,在多彩秋天的熏陶感染下,学生们非常激动,纷纷表示想到大自然中去接触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秋天,看看生活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看到学生们热情高涨的样子,这位老师顺势布置了“搜集秋的足迹”的活动。孩子们搜集了各种秋的足迹:叶子、枯花、树根、小种子等,在搜集中孩子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一番仔细观察,再加上学生们丰富的想象,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诞生了。随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品秋”品析描写秋的文章;在课堂上“展示秋”孩子们的课桌上摆满了各种“收获”:图片、文章、花卉、树叶、果子、自办的小报等琳琅满目。在展示时,学生们有的将叶子拼成了一座花园房子,并讲述了一个关于花园房子的故事;有的用一棵棵果子在大纸上粘成一个“秋”字;有的朗诵一首秋天的长诗;有的讲述一片叶子的神奇经历等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秋。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参考文献

[1] 方卫东.试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四境界[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2).

实践综合性学习 篇12

二、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学习,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 教学中可采取小组 (4~6人) 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编组时, 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差异, 为了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分组原则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4]即小组间水平相近, 每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性差异。综合一切可能影响到合作学习方式的因素, 搭配协调好每个小组成员, 使每个组员能融入集体, 自觉的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二) 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

1. 课前演讲。

每次上课拿出10分钟由一个学生演讲。演讲的内容由小组成员课下共同准备完成。演讲本身5分钟, 之后的提问讨论5分钟。组员准备演讲时挑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然后翻阅适合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杂志和报纸。选中喜欢的文章, 调整文章的长度和语言难度。做演讲前把生词写在黑板上。演讲开始时首先介绍演讲的概要。过程中, 演讲人将重点呈现板书, 其他学生则适当地做些笔记。结束后由演讲者向听众提问有关讲座内容方面的问题。或回答听众的提问。

2. 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将阅读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布置给各小组, 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单词和词组等等。共同合作然后把收集好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做成PPT, 在教育过程中, 所有团队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论述。老师按照课堂展示来评定成绩。推动其他团队表明自己的观点, 结合观念的水平做出一定的奖励。在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应及时开展辅导。在团队活动环节内老师应实时进上的语言文字与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修辞学、文章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相加式配伍要广阔得多、深刻得行监督, 推动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团队活动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实时检测, 向学生提问其他部分的难点, 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

三、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合作学习能够推动所有受教育者真正投入到教育过程中。从合作学习起步阶段, 学生自身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增强。通过此类方式能够推动学生树立主体观念, 因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作学习能够从不同角度产生关键的影响, 除了能够增强受教育者语言文化表达能力, 同时能够增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由于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为当今社会必然的要求。合作学习给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推动学生能够和另外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处理难点。因此能够推动学生树立合作观念, 给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摆脱“因材施教”造成的束缚。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内有效普及“合作学习”, 能够在不同角度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合作学习从大学英语教育过程内得到了明显的展示, 同样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老师要勇于研究, 科学有效的从教育过程中借鉴合作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动学生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能够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推动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推动学生树立协作思想。同时应当了解到大学英语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整体性, 英语教育通常而言非常繁琐, 不管通过何种手段开展教学均将产生一定的约束。所以, 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展示灵活性、多样性、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4]庾鲜海, 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 2003, (3) .

多。要践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 我们应突破了传统语文学习的标准化模式, 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一、注重教材为本, 挖掘课程资源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的形式, 将不同类型的课文分门别类, 更具系统性。既体现了教材编写“应为学生进行自己的语文实践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的指导思想, 也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教材为本,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由教材内容延伸拓展更多的学习内容, 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组课文时, 我们根据此组课文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 围绕课文内容, 设计大量的补充性阅读, 指导学生在课前“薄书厚读”, 以延伸课文内容。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 我们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 设计编写独幕剧, 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 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

二、利用各种活动, 开发学习渠道

大语文意识就是在课堂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 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比学科课程更宽松、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自行组织活动过程。使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 兴致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例如:我们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 组织开展了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社会调查等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参加。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在不同的侧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演讲活动的同学, 口语表达能力、随即应变能力和语感、语调及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明显提高;自办的手抄报《蓓蕾》做到了每周一期, 从内容选择、版面设计到内部协调、统筹合作都越来越完美;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演的课本剧达到了十几部;而社会调查小组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记录和归纳, 整理、汇总的成果在全校展出, 得到了学校的赞许。

三、依托网络平台, 拓宽学习空间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网络已悄然走进了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充分依托网络平台, 拓宽学习空间, 已成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驱动。我们应该积极面对信息时代给语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查找、运用资料, 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延伸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如《荷塘夜色》一课描写的是作者月夜观赏荷塘的经过和月下荷塘如画如歌的清幽、朦胧境界, 对于没有见过真情实景的学生来说, 光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去想象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搜集《荷塘夜色》一文的相关资料。在网上, 同学们得到了大量关于《荷塘夜色》的文字、音频资料, 有的同学还下载了文章关于荷塘景物描写的视频资料。还有同学在更大范围内查找资料, 得到了朱自清当时漫步的是圆明园遗址里的一个长满荷花的水塘。作者既是借“月”抒发了由于孤独苦闷引发的内心忧愤、凄苦、寂寞之情, 也是由于对故去的前妻的自咎、愧疚引发的因婚姻状况的不理想而产生的孤独、苦闷之情等知识。对网络资源的驾驭和利用,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 开辟了一片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四、参与社会活动, 走进现实世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关注语文知识学习的结果, 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 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和参与。社会生活是学生存在的方式, 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在对社会生活的“考察、实验、调查、交往、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在现实世界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学完《宇宙的边疆》一课后, 有同学提出“太阳能有什么优缺点?我们怎样才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由此我们指导学生设计了《关注太阳能的利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深入社会进行调查, 观察有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状况;通过采访父母、长辈、邻居分析用太阳能取代其他传统能源的可行性;查阅书籍、报刊, 点击相关网站, 了解世界范围内利用太阳能的先进技术。调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才能为太阳能的合理开发利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实践活动, 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促进了学生学习应用性的形成, 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传统语文课本学习内容的提升和拓展, 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但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 缺少现成的模式和案例,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 以更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策略, 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和升华, 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学习, 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大力倡导大语文理念的背景下, 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的科学探讨, 构思切实可行的策略,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 全面开发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 2011, (7) .

[2]李艳艳.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J].现代教育探索, 2011, (10) .

上一篇: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下一篇:沥青面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