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汉语教材(精选11篇)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1
练习是对外汉语教材的一个专门必设项,是学生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进而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初级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速成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对外汉语教材练习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选取了《汉语教程》《基础汉语40课》《博雅汉语》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初级阶段汉语教材,分别从教材编写者、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综合运用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对其练习题设置的理念、原则、方法及其运用方式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明同异的基础上,寻找提高练习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并提出评估练习有效性的一些指标。本文除引言、结语和附录外,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对练习有效性的理论探讨,综合运用了对外汉语教学、有效教学等的理论,丰富了练习有效性的含义,探讨了影响对外汉语教材练习有效性的各个因素,并通过与语文教材练习与外语教材练习异同性的比较,明确对外汉语教材练习有效性的特点,进一步印证了影响练习有效性各因素确立的科学性,还以母语教材练习分析的思维模式为模板,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练习有效性的三维分析模式。
第二章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对练习的有效性进行阐述。本章主要围绕练习的数量、形式、 主题内容、编排方式以及练习的复现率与有效性的关系展开。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在追求练习有效性方面所做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从教材的使用者之一教师的角度研讨练习的有效性。以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经验分析等方式获得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有效性的关系,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证。
第四章从学习者的角度探讨练习的有效性。主要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对三部教材练习的主观感受,结合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分析了三套教材练习的有效性。
第五章综合前几部分的研究成果,研制了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练习有效性的评估量表, 制定了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表、词汇专项评估表、语法专项评估表、三套教材的比较评估表。
本文对练习有效性的内涵、方式、作用等问题进行新的阐发,丰富了有效教学的理论; 综合前人关于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实验,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验,对练习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成果进行了评价; 同时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练习的评估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对于完善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评价体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2
1、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的原则、教材编写、2、优秀教材的共同特征、3、教材的体例和内容、4、教材的类型、5、教材的使用、6、练习概说、1、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的原则、教材编写、1)针对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知识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即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时限 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针对学生的国别、语种 针对学生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汉语会话 301 句》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本书共 40 课,另有复习课 8 课。40 课内容包括“问候”、“相识”等交际功能项 目近30 个,生词 800 个左右以及汉语基本语法。每课分句子、会话、替换与扩展、生词、语法、练习等六部分。本书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与语法结构相结合 的方法编写。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会话 301 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习,达到 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基础阶段的语法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浅 显明了的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练习项目多样,练习量也较大;复习课注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各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使用。
实用性原则:尽量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练习要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语言材料要真实、自然。要尽量提供语言环境的说明。练习要充分,形式要多样,要求要明确,编排要合理。要便于教学 科学性原则语言材料要规范、通用,具有典型性和逻辑性。语言与社会文化知识点的解释要正确。语料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语法点、句型及重要词语的覆盖、重现和循环,要符合大纲的要求。注意吸收学科理论、汉语本体和教材教法的新成果。
趣味性原则:要结合实用性考虑趣味性,避免盲目的幽默化和过度的稚化。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中国的兴奋点。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版式、装潢、插图、颜色要丰富、和谐、生动而富于美感。
系统性原则 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训练、综合课教材与专项技能课教材要平衡。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单元复习及自测试题要配套。入门、初级、中级、高级教材要衔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意录音、录象、光碟、多媒体等手段的运用。知识性原则 围绕学生的交际任务,要保持较大的信息量。突破日常交际的束缚,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避免家长里短。要有文化内涵,满足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
2、优秀教材的共同特征、相对完整地贯彻、体现了某一教学法理论。较好地处理了语言知识(要素或结构)和语言技能的问题。具有交际实用性,语料真实。课文具有典型性和逻辑性,并有情景提示。尽可能多的提供语料的背景知识。练习要数量充足、要求明确,安排合理。
3、教材的体例和内容、① 课文——叙述短文和对话。
② 生词表——汉字、拼音、外文对译或中文解释。
③ 替换与扩展练习——有些教材单设,有些教材归入练习中。
④ 语法注释——中文解释并附某种语言的译文。
⑤ 其他注释——词汇注释、社会文化知识注释。
⑥练习——一般按机械性练习——活用性练习——交际性练习的顺序排列。
⑦阶段复习——补充语料、语法总结等。
⑧词汇总表。
⑨其他附加材料——语法术语、常用量词、汉字笔画、笔顺表等。
4、教材的类型、语言知识类——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及汉语概论、古代汉语、汉语书面语等。
语言技能类——综合技能训练(精读、读写、听说),单项技能训练(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
文化知识类——中国国情、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
特殊用途类——商贸汉语、医用汉语、旅游汉语、外交汉语、科技汉语、新闻报 刊、速成强化、儿童汉语、广播电视、个别教学、汉语方言、函授、远程、非汉语 环境等。
按体例分: 综合型与分科型 单课制与单元制 直线式与螺旋式
按教学原则分: 结构型 功能型 结构功能型 功能结构型 《说什么 怎么说》 话题型 文化型 《中国文化》 《说汉语 谈文化》 课文型.5、教材的使用、★领会编者意图 要作到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首先要通读教材,特别是教材的编写说明。要作到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首先要通读教材,特别是教材的编写说明。
①了解该教材是如何体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
②了解教材在整个语言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了解编者编教时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
例如:教材设计是结构主义,还是意念功能是以语篇为基础,还是几种理论的综合等。什么是语篇教学?它是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即认识到“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产生或理解语篇的过程,而不是使用语法结构或词汇的过程,也不是纯粹完成某些语 言行为的过程。”语篇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 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全面了解教材内容 教材是否包含有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是怎样编排和组合的; 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例如该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否具有明显的模式性。熟悉教 材,要联系即将要开始的教学任务,明确使用该教材要注意什么。要熟悉教材的每一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要分析每一部分与前后内容的关系,在研究教材内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 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教材的关键部分。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普遍感到不易理解 和运用,且较为复杂的部分。难点不仅包括语言要点,而且还包括有关的文化背景 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教师通过研读教材,要做到: 教师通过研读教材,要做到 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社会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熟悉教材中的词汇,并能力求能用学生学过的词解释新词。
熟悉教材中的语法体系,准备好授课时需要的例句,例句力求简单、准确、生动。准备好就课文提问的问题,注意问题应有难度上的区别,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结合新材料,考虑联系和复习哪些旧材料。背诵课文。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 教材总是“死”的,而学生永远是“活”的。教师在充分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国别语种、年龄、水平等,从实际需要出发,进 行创造性的再处理。事实上,组织处理教材是在宏观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微观操作,牵扯到方方面面。比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做一定的调整。有 时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不够妥当,比如语言材料没有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或是练习的项目没有按从死的(机械性)练习到活的(交际性)练习的顺序编排等。有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时限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删减,比如,对日本学 生的教学就不一定需要大量的汉字书写练习等。
★补充教学材料 对教材既需要适当的精简,也需要必要的补充。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率。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 补充必要的社会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 补充必要的练习; 补充说明语法规则的例句; 补充更加浅近的说明; 补充图表、图片。
6、练习概说、(1)练习的内容:包括要让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注意课型的特点)、交际技能(对语境中各种因素的把握能力和应对方式)
(2)练习的一般要求:保持一定的数量,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有合理的安排,提高练习的效率。
(3)练习的基本层次:由死到活——教师和教材对学生的指导、限制逐渐减少。机械练习或形式练习——训练语音、词汇、句型的基本功。主要活动是单一的、①机械练习或形式练习模仿性的多次重复。学生形成对刺激的快速、准确反应。如:朗读字词、词组、句 子;句型练习中的替换练习等。认知练习或理解性练习——在基本功操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音、词汇、语②认知练习或理解性练习法、句型的基本规律或规则。从整体上系统地掌握语言,习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 技能。学生在练习中常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综合。认知练习和机械练习的常见形式是进行快速的句型转换练习。活用练习或意义练习——前两个层次的练习与一定的情景(或真实的、或想象 ③活用练习或意义练习的,或结合话语上下文的)结合,就形成了活用练习。如:看图填空、看图回答问 题、看图提问并回答、用某种结构完成句子、句子翻译、情景对话等。交际练习或应用练习——有情景的活用练习虽有意义,但没有真正的交际目的,交际练习或应用练习没有明确、真实的交际任务。常属于“明知故问”,是一种“伪交际”。交际练习的双 方要有信息差,通过交际,信息量要发生变化。如;请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值日生 报告、课外阅读并介绍大意、用目的语写日记等。以上几种练习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用处,关键在于把握各练习在各学习阶段 的比例和发展顺序。要互相渗透,结合运用。
(4)练习的基本方面)巩固语言知识的练习——听音辨音、对比发音、听调辨义、分析词的构成、选词 ①巩固语言知识的练习造句、同义词替换、反义词配对、多项选择、区分正误、联词成句、词句完形等。训练语言基本技巧的练习——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对句中的某一个部分进行提 ② 训练语言基本技巧的练习问、句型转换、背诵句型和课文、改变课文中的人称、关系、叙事角度等、简化句 子或课文、分析性阅读、听写、翻译。这类练习一般都在一定的模式中进行,要求 比较高的熟练程度 形成言语技巧的练习——自由对话、自由作文、自由听写(记录所听大意,并 ③ 形成言语技巧的练习非原句)、转述课文大意、看图说话、看表演说话、真实情景谈话、综合性快速 阅读、略读、速读等。这类练习对学生的限制较少,但要求较高的灵活性、创造 性。培养学习兴趣的练习——猜谜语、组词竞赛、有奖单词记忆比赛、朗读比赛、演 ④培养学习兴趣的练习、讲比赛、唱汉语歌曲、演汉语小品、解汉语数理化习题、连贯性自由对话比赛、翻 译汉语文学作品片段等。此类练习一方面有助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同时 可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发展学习能力的练习——划分课文段落,为每段确定标题;找各段中的关键词; ⑤ 发展学习能力的练习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课文中句子和段落的顺序;分析、比较、归纳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现象;按构成、意义、用法、词类等为词汇分类。
预习,运用语法书,查 辞书,准备代替老师教授部分教学内容(包括领读、解释等)。此类练习运用得当,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5)练习的基本形式。
语音练习:朗读音节、听辨音(辨声、辨韵)、听音辩调、听音标调、听音填空。
语音练习:听音标调、听写、辨音认读、辩调认读、根据汉字写拼音(注意难点)根据汉字写拼音等。
词汇练习:记忆练习(利用图片、实物说词,利用体态启发回忆,说出同义反义词,说出宾语,利用名词说动词或量词)量词:(量词是难点)。
辨别练习:(选词填空,改错,按类分词)。理解练习:(用汉语口头释词,词语联想,看图联想,选词连线)。运用练习:(模仿造句、用指定词语回答问题,用指定词语提问并回答,造句,扩展短语,根据语境用指定词语会话,用指定词语复述故事或课文,填关联词语)。
语法练习——替换练习,扩展练习,就划线部分提问,按指定句式结构完成句。
⑥ 语法练习子,句式变换(句型变换肯定否定疑问变换、句子变换两句变一句)。
⑦ 交际练习(必须用本课的语法点与重点词语描述、叙述)。交际活动:(明确交际任务后自由的表达,但应注意与本课内容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刍议 篇3
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统计,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3000多万人学习汉语,海外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2008年,这个数字提高到4000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4日)2010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预计达到1亿。“汉语热”使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成为国内出版社关注的选题。早在2007年,介入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出版社就有90多家(《推行走出国门战略,中国对外汉语教材“墙外香”》,《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28日),到2009年,增加到120多家。除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四大社”之外,各地出版社根据自身地缘优势,也开发出一些对外汉语教材。地处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2009年7月出版了《魅力汉语》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在东南亚来华留学人员和东南亚孔子学院学生中使用后,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在东南亚地区成为对外汉语教材知名品牌。作为定位为区域化的对外汉语教材,能够得到读者的欢迎,值得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的因地制宜
对外汉语教材市场虽然大,但具体分析起来,数千万的汉语学习者散布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集中群体是华裔子女群,东南亚、北美都有自己的汉语中心,我国出版物打入欧美华裔主流市场并不容易。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在发音、语法、书写上差别极大,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通吃”,教材的研发需要具有针对性,细分市场。例如,“由于母语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语言学习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造成越南人学汉语的语音出现偏误”,这种偏误具有越南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在编写针对特定区域的汉语教材时就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辑策劃上,既要从汉语学习规律、汉民族习俗等考虑问题,也要从学习者角度研究学习者的地域民俗、学习心理、母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做到从读者研究人手,来编写适合读者的汉语教材。语言具有社会性、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对外汉语教材需要针对读者对象,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根据特定读者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通过汉语的教学,使其了解汉语及汉语承载的汉民族的民族特点、民族文化特点以及民族心理特点。
《魅力汉语》针对东南亚学生学习汉语遇到的问题,加强了语言规范训练,采取了不同于常规对外汉语教材的多种教学方法。由于针对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的认同。
对外汉语教材的时尚生活元素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对海外学习者来说,具有神秘性,具有语音上的音乐美、词源与同义词丰富、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学习难度大。传统的对外汉语教材,往往学术严谨性强,趣味性和参与性弱。国内编写的针对外国人的教材口语实用性比较差,欧美学校较少采用。原中国科学院陈明远研究员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反映的往往是中国人自己看待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视角,有的只是冠以外国人的姓名而已。而且,他们普遍觉得中国国内编写的汉语教材比较枯燥,幽默感和趣味性低。”许多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大多感叹:“学中文非常难!汉语的声调发音很难,学写汉字最难!比学俄语、阿拉伯语还要难!”许多外国人公认:“学汉语汉字,唯一的办法就是到中国本土。自学英语、法语很容易,但要自学汉语,基本不可能。”
那么,如何让对外汉语教材具有吸引力,值得编写者和出版者研究。《魅力汉语》的编写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与参与性学习,加入了时尚元素。在汉字的学习安排上,《魅力汉语》遵循汉字规律和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例如,初级上册的前13课,编者选择了最常用、构字能力极强的70个独体字(平均构字为6个)和汉字笔画,按照字义类聚安排,配合笔画展示。14到30课,则以这70个独体字为偏旁或构字部件构成合体字64个,结合课文生词重现,做到字、词一体,按偏旁组合分布,每课的独体字都配有笔画、笔顺及汉字形体演变图片。这些课程以情境化的语言实践来引导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总体而言,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整体策划含量尚需提高,宜摆脱“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呆板课程设置,增加教材的动态化和生活化,使古老的汉语加入时尚的生活元素,激发学习者学习。这个方面,由美国新闻总署赞助,美国Prentice Hall,INC,制作,独家授权的美语教材《走遍美国》的策划和出版很值得借鉴。
《走遍美国》采用“电视影集”式的组织形式,是在向全球105个国家的英语教学者广泛咨询后才决定采用的,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电视剧情节感人,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值得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深入研究。中国古老文明的生活元素,比如“寻访象形字”、“游览少林寺”、“练习太极拳”、“街头看下棋”、“住北京四合院”、“泰山”,等等,编写成外国人与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把学习汉语与了解中国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对外汉语教材便成为“活教材”,而不是机械板滞的书本教材。这样的教材开发和出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需要国家相关基金的资助来实施。
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社会性在于语言反映了社会现象,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价值观、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东南亚国家华人众多,儒家文化是当地华人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魅力汉语》教材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重要切入点来学习汉语,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因而容易被东南亚留学生所接受。在实际的教学中,留学生还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介绍的多,融入生活的少等问题。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内涵不是简单地通过“孔子”、“中庸”、“礼仪”等元素的知识性介绍而体现的,宜重在“融会”在语言的教学之中。《走遍美国》的内容以住在纽约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为中心,内容涉及美国各地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把美国价值观融会在英语的学习内容之中、贯穿在体现美国时尚生活场景的剧情中,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地学习者的认同。
目前,《魅力汉语》在文化融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去做的地方。笔者指导的一位来自泰国的汉语本土教师谈
到,她找了很多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来研究,总体看来面目雷同。这位泰国老师建议笔者带的留学生班以阳朔西街为生活背景,编写100集生活短剧,比如“问路”、“洋女婿的尴尬”、“送礼”、“阳朔攀岩”、“骑自行车”、“过节”、“太极拳”、“看中医”,等等,把2000个汉字按照难度等级嵌入短剧中——这样的教材可以应用于教学短剧的表演中,让更多的留学生参与教学。而中国文化就融会在短剧当中。同时,这样的短剧又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直接到阳朔街头去,依照教材的设计去深入民间学习汉语。这样的想法在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策划中尚未见到,具有创新性,值得出版社研究其可行性。目前,桂林市提出“文化立市”战略,把阳朔开发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是令人期待的事情。
对外汉语教材的产品链
相对来说,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和出版,具有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例如,外研社为了进入汉语教材出版领域,在2005年提出了“对外汉语出版工程”的建设,涵盖图书产品15个系列,累计近2000个品种,计划每年投资1000万,十年陆续投资1个亿,用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魅力汉语》项目虽不大,但投入不小。因此,对外汉语教材的产品链开发是提高教材出版效益的必由之路。例如,作为教材,《魅力汉语》在东南亚的成功,对形成区域性对外汉语教材产品链作了铺垫。
如《走遍美国》,除了紙质教材之外,还配有CD-ROM光盘,包含了原教材全套录像、录音素材和课文、注解等内容,同时增加了相关的练习、日常用语、词汇学习、美国生活介绍等辅助性学习内容。《魅力汉语》目前的纸质教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后续如果形成对外汉语教材品牌,多媒体光盘、互动学习机、MP3等电子产品可以跟进。此外,《魅力汉语》还可以出版反映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连续出版物,以推进教材的后续开发和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了《魅力汉语》连续出版物,还可以开发汉语教学广告,形成以《魅力汉语》教材以及具有“魅力”特色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发具有“魅力”特色的汉语教学课程模式,形成品牌连锁办学,把教材出版与文化输出做到海外去,从而实现由出版经营到中国文化经营的延伸,实现出版利润的最大化。
对外汉语教材的品牌建设
近十年来,广西的主要高校与一大批海外高校建立了交流。由于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广西在东盟各国招收留学生人数占中国东盟国家留学生总数的1/10。
在这样的中国经济和泛北部湾战略引发的“汉语热”大背景下,广西师范大学共接收了4700余名长期留学生和7000名短期留学生。留学生教育层次从汉语进修扩展到本科、硕士教育,专业从汉语言文学扩展到旅游管理、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20多个学科。目前,广西师范大学有留学生1800人,其中长期留学生有800多人,来自30多个国家,主要生源地为东南亚。广西师范大学每年接收500余名来自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汉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和各种短期语言文化活动,培训了多批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但是,如果没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对外汉语教材,将难以有更多的作为。因此,如何深度开发《魅力汉语》,使之成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经典之作,需要出版者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4
版面设计:《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版面设计形式为自由版式设计;一共12张插图;以汉字、拼音为主。《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版面设计形式为自由版式设计;插图较多,每一课大约30张左右插图;主要为汉字、拼音、韩语。
教材体例:《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题解、词语学习、走进课文、脚注、综合注释、课堂活动、综合练习。每隔五课有一个语言点小结,最后附词语总表。《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本册分上、下两篇,每篇6课。每课包括听、说、念、写四部分内容。每一课前面有一个学习目标。每隔三课有一个练习, 对这三课进行简单的复习。最后有一个词汇表附录。
教材人物角色:《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马丁、马克、 司苔拉、刘文辉、葛沛迪、卡洛斯、李果、伊卡。《中国语2》 (富民文化社)有:金珉姬、崔泰汉、李华。
交际场景:《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邻居间打招呼、医院、市场、吃饭场景、晚会、商店、打的、电影院。《中国语2》 (富民文化社)主要有飞机场、宿舍、动物园、家里、网吧、乒乓球台、商店、火车上、长白山。
练习形式:《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选词填空、选择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填空、把下面左面的词语和右边对词语的解释连线、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填空、把左右两边的内容连成句子、把所给词语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根据提示完成对话、完成对话、阅读理解、说一说,写一写、走出课堂,拓展学习。《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主要有完成两组对话、选择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填空、把左右两边内容连线、用括号中所给的词语改写句子、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话。
二、分析两国教材
1、人物、场景、插图的比较分析:(1)《中国语2》在课文之前都安排有目录及人物介绍等,整本书有几个固定人物,这几个人物在每一课中几乎都有重复出现。把教材的内容限定在几个人物的生活场景中,而这些生活场景或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故事,故事情节也随着主要人物的出现一步步展开。课文中的插图较多,进一步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2)《初级综合2》中的每一篇课文中的人物毫无关系,人物不重复出现。课文文学性较强,与现实生活的场景联系相对来说较少。课文插图较少,形式显得单一。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课文题材可以按照具体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旅游与交通;自然景观;文化娱乐; 节日活动等。这样分类,内容丰富但不复杂,学习者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2、文本材料分析:(1)《中国语2》每一篇课文由一组对话和一篇短文组成,内容显得完整,并且前六课都加注拼音,后六课只加注声调。既可以进行对话练习又可以大声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说和读的能力。(2)《初级综合2》整本书就一组对话, 其余都是短文,并且短文之间没有联系,都没有加注拼音,短文字数较多,可以迅速提高朗读的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加注拼音, 给朗读带来一些障碍。
3、词汇分析。两部教材的生词相差较大,《中国语2》中的词汇只有323个,以甲级词和乙级词为主,其中甲级词汇占很大比例,初级综合2生词有668个,也是以甲级和乙级词汇为主,但乙级词汇所占比例相对于中国语2来说要多,学习初级综合2时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更广一些。
4、练习分析:(1)《中国语2》练习形式多样,每一课的练习形式有细微差别,每隔3课是一个总的练习,练习形式较为全面,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考察。(2)《初级综合》内的练习形式每课都是一样的题型,几乎都是考察写的能力,练习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中韩两国教材编写的区别及其侧重点,下文将要从中韩教材的优缺点和中国教材想要走出世界需要哪些改进等方面分别论述。
三、对《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的建议
笔者认为《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想要取得进一步的成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对外汉语课文题材可以按照具体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节日活动等。这样分类,教材就会形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系统,学习者掌握的语言知识条理清晰,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把教材的内容限定在几个人物的生活场景中,而这些生活场景或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故事。发展汉语应该注意每课之间的衔接性。
练习题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范围既指各项练习所占比重合理,也指总题量在每册教材及各课之间所占的比例也是合理的。《发展汉语》在这一点做得就很好,既有全面的广泛的练习,又有侧重的语言点练习,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
四、结语
这两套教材在本国都是十分受欢迎,但各自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在对其比较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人坚信《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肯定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世界汉语教材上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5
关键词:汉语教材;泰国;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中泰两国问交往的增多,特别是双方旅游业的发展,不少泰国人热衷于学习汉语,“汉语热”在佛教之国升温迅速。在泰国的机场、旅游景点随处都可以看到中文。2013年,泰国共有1524所院校开设汉语课程,有近一百万人学习汉语。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有逾2万泰国留学生分布在中国各地。泰国已超越日本成为来华留学第三大生源国。
随着汉语需求不断扩大,汉语教材的出版也非常活跃。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4年,仅仅针对泰国小学生的汉语教材已近20套,出版者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泰国等地。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能够进入泰国基础教育体系,成为泰国教育部推荐的汉语教材,目前唯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验汉语》。它的成功可以归纳为“遇到良好发展时期、与当地政府合作、以质量稳定用户”。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教材是如何把握这三项因素,成功进入泰国汉语教育体系的。
一、遇到良好发展时期
早在20世纪60年代,泰国政府就对汉语教材进行了管制。由于防共反共政策,为了控制教学内容,泰国政府组织人员编写汉语教材,由教育部学术厅部出版社(KURUSAPA)自主出版,并规定全国使用。从此,泰国的汉语教材出版就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
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形势出现了转变,汉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迎接新一代汉语学习人群,1998年,泰国教育部第二次组织人员编写汉语教材,由学术厅部出版社自主出版。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汉语热”在泰国迅速升温。在2006-2010年发展计划中,泰国政府将汉语能力提升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大力普及汉语教育。然而,泰国学术厅现有教材为90年代末出版,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情况,教材缺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在多方努力下,泰国政府启动了中泰合作教材《体验汉语》项目。2006-2011年间,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等各部门代表团多次访问高教社促进合作项目。教材通过建立合作,在中国国内编写,高教社出版,由泰国学术厅部出版社(KU RUSAPA)印刷发行。教材在关键的时候问世,解决了汉语教材紧缺的问题。
二、获得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体验汉语》获得了泰国最具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泰国基础教育部的支持,给教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因为拥有与泰国教育部合作的背景,《体验汉语》一出版,泰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响应宣传,给教材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次,在发行渠道方面,教材凭借泰国教育部的政府资源,实现发行渠道本土化,让教材能够按照当地学校教材征订规定,与其他教材一起统一配送。此发行方式既有助于教材的渠道畅通,也便于用户采购。再次,由于目前是汉语作为重要外语的推广初期,政府给予免费教材的资助。《体验汉语》正是泰国政府义务教育“促进汉语教学预算案”的指定教材,基础教育部直属的民办学校可向政府申请免费教材。而泰国学校的形式,公立学校的比例远高于私立学校,非商业形式发送覆盖了泰国主流学校,这让教材在短时间内拥有了最多的用户。
三、以质量口碑稳定用户
“内容为王”是支撑许多媒介经营者前行的信念。《体验汉语》2008年出版至今拥有稳定的用户,这与教材本身质量过硬密不可分。泰国教师有权利向教育部反馈各类教材的质量问题,八年时间的持续使用证明了《体验汉语》获得了使用者的认可。笔者调研发现,有几位老师甚至评论说这套教材配套的许多活动学生都比较感兴趣。
回顾过去,泰国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是在华语母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92年泰国政府对汉语教育政策开放以来,当地出版的汉语教材或多或少都是从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语文教材进行改编的。《体验汉语》走进泰国给当地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教材以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突破了长期以来“重读写,轻听说”的汉语学习老套,转为“听说领先,少写多认”;二是摈弃死记硬背汉语知识,转为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培养,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三是符合当地教学情况,满足当地儿童的特性,具体表现如下:
1.“听说领先,少写多认”的模式创新
对儿童语言进行训练时,要对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全面开发。然而,一直以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往往注重读写。笔者考察市场上的本土儿童汉语教材,“听力”这一项练习几乎空白。教材都是单线式编排结构。下面是两套综合性的儿童汉语教材,它们的具体编排模式是:
心理学研究证明,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体验汉语》打破了传统本土汉语教材的编排模式,参照心理学发展特征进行编排,设置了“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使汉语教学由易到难,也符合记忆储存优先原理。从“听-认-选-写”的模式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如下:
从图3可知,《体验汉语》把“听力”安排在前面,把最难的“书写”安排在后面,可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汉语的畏难心理。
在最艰难的汉字练习环节,《体验汉语》突破了传统练习。传统语文教学都要求学生抄写、描写笔画,进行“笔顺练习”“书写练习”,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写汉字。结果练习不少却没记住多少个汉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甚至对汉字望而生畏。在这方面,《体验汉语》放弃了最枯燥的书写汉字笔画的练习,提出“多认少写”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观察、临摹汉字,通过视觉感知结合双手运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启发学生识别认读部分汉字。教材以“听说领先,少写多认”的模式领先于其他教材,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有趣。
2.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多元智能培养
针对性是教材编写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科学性和趣味性实现的基础。事实上,编写任何种类的教材都有一个针对性问题,起码要考虑学习者的年龄阶段等因素,并据此编排教学内容。儿童与成人学习者在生理、心理特点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针对儿童教材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并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nlc202309091124
加德纳(1983)提出智能多元化的观点,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笔者以八种智能考察《体验汉语》发现,它除了作为语言教材,培养语言智能外,还兼顾其他智能的培养,如表1所示。
教材还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练习,让学生动手进行剪纸、贴图、画画、手工做面具等活动。教材的每篇课文都设有“课堂活动”,如:
打开你的书包,把里面的物品画出来,然后让你的同学看看,说出这些物品的中文名称。
——《体验汉语》第8册第6页
如上述类似的活动,离开了课本教育,进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做,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既培养了语言智能,又培养了交际智能。
在儿童外语教学中,交际智能尤其重要。课堂教学需要提供大量合作性的、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体验汉语》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搭档或朋友一起完成一些小任务。如,请学生写出自己家人的名字,再请同学猜一猜他们都是谁。
以上述活动为内容,教材打破了以往鹦鹉学舌般重复背诵课文的单一语言智能训练,走向多元智能培养,从语言智能的开发到动手操作的形体智能、跟伙伴进行交流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开发,对儿童进行全面引导,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符合当地汉语学习情况,满足当地儿童的需求
中国汉语教材要走向海外市场,应最大限度满足海外市场使用者的需要和愿望,如适应特定国家、地区的教育(含外语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等。—方面,《体验汉语》在“量”的把握上合乎了当地需求。目前泰国汉语教学没有独立的大纲,只有针对英语的《外语教学大纲》,其对词汇量有明确规定,要求小学阶段掌握1050-1200个词汇。目前在泰国公立学校,英语属于必修课,一周安排3-4节课,而汉语属于选修的外语课,课时低于英语课,一周只有1-2节。汉语教材的词汇量要求低于《外语教学大纲》。据笔者统计,《体验汉语》平均词汇量约735个,词汇量适中,比较符合当地教学课时情况。
另一方面,《体验汉语》教材也顺应了当地教学的动态。随着中泰两国在各领域交流的不断加深,泰国的“汉语热”蔓延到泰国各地。学习汉语不再是华裔子弟的专属。除华侨学校外,目前广泛使用《体验汉语》的是公立学校的学生,学习汉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需要教材编写者了解当地学习者的特性。
泰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不同,在升学方面的压力大大低于中国,当下泰国的学校提倡“快乐教学”。中国老师到泰国教学对泰国小学生的普遍评价是:泰国学生上学很轻松,基本上都是边学边玩,性格活泼,艺术细胞强大,动手能力超强。课堂气氛也相当欢快。在课堂上必须经常穿插一些小游戏,或者是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和竞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体验汉语》每两篇分别设有“课堂活动”和“文化活动”,这给泰国汉语教堂带来了欢笑和生机,有许多活动深受泰国学生的喜爱,如:
表演:两人一组,—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
手工活动:学做风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做熊猫面具等。
比赛:两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小玩偶。一人把玩偶任意放到某处,然后从词框里任选一个词语说出来,另一人根据听到的词语把自己的玩偶摆放到正确的位置上。看看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综上所述,《体验汉语》的编写较以往当地教材有较大改进,不论是模式创新,还是与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和当地汉语教学制度的适应都有出色表现。这归功于教材走进海外市场之前,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工作。
《体验汉语》“走出去”成功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汉语在国外是一个新兴的热门学科。海外很多国家、地区没有力量编写汉语教材,或者虽然有能力,但是编写理念滞后,这应该是中国教材良好的介入契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机遇是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第二,争取获得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中国教材要发展国外市场,一定要物色好当地的合作伙伴,考察对方的实力,以保证教材的销售渠道及市场覆盖率等;第三,质量依旧是汉语教材在国外立足的根本,只有前期把关好教材的质量,后期才会有持续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理念创新、充分考虑学习者年龄、当地汉语学习特点等,以此增强汉语教材的可读性。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汉语在世界各地也变得日趋重要,这增加了中国汉语教材“走出去”的机会。中国编者应该把握好机遇,同时加强中外编写者和出版社的合作,从语言要素、交际技能、话题、文化、练习活动等方面提升教材的本土化程度,这样才有助于中国教材更深入地走进国外的汉语课堂。
(陈琳乐,中山大学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6
一、简析《快乐儿童汉语》第一册的内容编排
(一)、总述
《快乐儿童汉语》是一部针对韩国儿童编写的汉语教材, 全套共六册,每册包含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配套练习册。 教材装帧精美,每课编排如下:“念一念”、“学生词”、“一起说”、“学一学”、“练一练”、“高一高”、“玩一玩”。教材最后有可供裁剪的生词卡片、游戏地图、贴纸等。配套练习册题型多变,侧重点各不相同。该教材从编写、排版、印刷到出版,体现了韩国本土特色。符合8岁~13岁的韩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听、说、读、写、练全面兼顾, 有利于韩国儿童汉语教学的顺利展开。
(二)、主题与会话
《快乐儿童汉语》第一册共八课,每课一个主题。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打招呼、自我介绍、家族介绍、日期表达、个人爱好表达等日常用语。
(三)、生词与汉字
《快乐儿童汉语》第一册包含62个生词。
第一课有7个生词,你、好、你们、老师、再见、明天、见
第二课有10个生词,是、哪国人、我、韩国、呢、美国、 他、中国、吗、不是
第三课有7个生词,叫、什么、名字、认识、很、高兴、也
第四课有10个生词,有、哥哥、没有、家、几、口、三、 爸爸、妈妈、和
第五课有7个生词,多、大、十三、岁、谁、真、漂亮
第六课有5个生词,今天、月、号、星期、星期天
第七课有6个生词,这、杯子、手机、那、书、的
第八课有10个生词,记者、喜欢、听、音乐、唱歌、画、 画儿、想、当、画家
该教材单课生词量分布不太均匀,少至5个,多至10个, 但每课平均生词量为7.75,在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范围内。
《快乐儿童汉语》第一册要求学生书写的汉字有18个。
在教材的“学生词”环节以及配套练习册里,有附带笔顺示意的汉字展示以及供学生练习书写的田字格,为汉字教学提供了便利。
(四)、练习
该教材的“练一练”部分是为课堂练习所编排的,每课包含三道大题,每道大题包含3~4道小题。题量不大但具有针对性。配套练习册平均每课有五道大题,每道大题包含4道小题。第一册的练习册主要以拼音和汉字为主,帮助儿童掌握每课所学的基本内容。
(五)、文化
第一册共八课,文化呈现紧扣单课主题。在课程开始之前先介绍相关文化,语体活泼可爱,使儿童有继续深入了解学习的冲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简评《快乐儿童汉语》的价值与不足
(一)、从教材编写原则分析《快乐儿童汉语》的价值
1、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同时适合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1]该教材针对8~13岁的韩国儿童,对话场景均为学校和家庭。教材标题和讲解均以韩文呈现,配套光盘画面优质,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书中五位主人公国籍分布和性别分布合理,熊猫作为主人公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从学习者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来考查,汉字是韩国儿童的学习优势。该教材通过加强汉字学习把握住这一优势。
2、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要注意语言点的教与学、学与练一气呵成、融会贯通。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密不可分。”[2]该教材每册书的词汇量维持在100个左右,词汇与主题选择经过了对HSK考试大纲以及YCT考试标准的严密监测,力图使每一册教材衔接合理。在单课编排时将拼音放在第一部分,生词和汉字放在第二部分,课文和会话放在第三部分,这样既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顺序,又体现了教材语言知识编排的科学性。
3、趣味性
趣味性是评估对儿童外汉语教材的重要原则,该教材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都体现了趣味性原则。光盘演示的鲜艳画面和游戏有效延长了儿童的注意力时间。
(二)、《快乐儿童汉语》第一册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对韵母的处理不甚合理。该教材以复韵母为单位, 第一课学习“a、ai、ao、an、ang、b、p、m、f”;第二课学习“o、ou、ong、d、t、n、l”;以此类推,一直到第八课学完所有的声母、单韵母和复韵母。这样的学习顺序不利于儿童的接受和掌握,因为在学完“a”之后,若想发出“ai、 ao、an、ang”音必须再学习“i、o、-n、-ng”的音,顺序混乱复杂,不利于记忆。应先学习单韵母再学习复韵母,符合学习者认知顺序。
2、某些文化题材的选择有失偏颇。例如第四课的文化主题是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中国确实有不少家庭是独生子女,但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这样一概而论会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影响其对中国的客观认识。
3、该教材只重视语言知识和练习的趣味性,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应该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专题,了解中国的古代神话,认识中国的当代面貌,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其对汉语长久的兴趣。
三、结语
《快乐儿童汉语》作为韩国本土最新的汉语教材,代表了韩国最新的出版水平。是一本优秀的儿童汉语教材,但其推广时间太短,我们还需大范围试用后提出更中肯的意见, 帮助《快乐儿童汉语》不断修正,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J].语言文字应用.2008(04).
综合性汉语教材 篇7
关键词:短期汉语教学,初级汉语教材,口语,任务型教学,零起点
近年来,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 短期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愈加繁荣的趋势, 尤其是基于兴趣驱动的, 休闲型、业余型的普及型短期汉语教学的来华人数, 呈逐年上涨态势。这类教学一般包括普通短期班、大学间的交换班、文化旅游、游学班、夏令营、“太太班”等, 其人数所占比例很大, 包括成人、大学生、中学生、公司职员、家庭主妇、退休老人等, 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 约为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的1/3, 学历生的2-3倍, 其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潜在的学生市场巨大。而对于“短期”是多长时间为一个教学周期, 到底对“短期”的时间界定是什么, 官方说法不一。在这里我们借用马箭飞在2000年指出的“短期汉语教学是指在8周以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来界定本文的短期班教学时间。
短期初级汉语口语属于初级汉语口语的一种, 所以它符合所有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特点, 也同样适用于汉语口语教学的性质, 它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单向技能的训练课。在汉语口语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够把想到的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也是评价汉语交际能力强弱的标准。当然在交际过程中要具有准确性, 具体性, 实践性, 交际性, 实用性五个原则。
短期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简言之是一门在短期内培养和提高学习者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单项技能课, 具有灵活、实用速成的特点。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学到实用并能交际的汉语。按照针对性强的原则, 成功实现留学生近期用汉语进行满意交流的要求。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进行快捷、速成、大剂量强化的训练。在强化训练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之间要求教师少讲多练。课堂设计以情景的口语表达为主, 课程设计上既要体现出“初级”的特点, 不能过于难懂, 又要兼顾到“口语”表达的实践性和“口语”交际的实用性。
教材是连接老师教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其中口语是语言交流交际的主要形式, 同时传递的信息虽然受地域上的约束, 但表述快捷方便, 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语言好坏的时候, 总是将口语的好坏作为标准, 这也让口语教材显得十分重要, 而教材的目的往往就是运用流利准确的第二语言表达。
目前汉语短期班的人数较多, 他们大多数是以零起点开始的, 而在各个学校的教材选择上也都会对初学者开设初级汉语口语的课程, 这就涉及到教材运用选择。虽然教材只是学习汉语的一种辅助工具, 但它同时也是对汉语知识准确性的一个客观的标准。
一、《体验汉语 (留学版) 》教材简介
《体验汉语》 (陈作宏、田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是以短期留学生的生存需求为依据, 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主线编写的任务型教材, 注重听说, 淡化语法。该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于教材每一课的第一部分“目标”中都明确了学完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项目。
教学对象是母语为英语的零起点汉语学习者和初学者。全书由1个语音训练营 (1~2课时) 、12个单元 (3~4课时/单元) 和两首中国歌曲组成。教材适用于教学时间为40~50课时的短期班教学。这本教材形式较为活泼, 图文并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教材进行分项具体分析
(一) 教材文本具体分析
第一, 从语音部分分析。教材没有将语音分散于每课之中进行分别讲解, 而是放在“语音训练营”中集中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 安排1~2个课时进行语音训练。这样的安排较为灵活, 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在变调问题上, “语音训练营”只列出了上声和轻声的变调, 而“一”和“不”的变调分别出现在课文注释中进行讲解, 并且按实际发音标注声调。在j、q、x和ü相拼的问题上, 保留了ü上的两点, 有利于学生认读。课文以外的“即学即用”部分, 内容是口语中随时可能用到的短语短句, 这一部分只用汉语拼音表示, 没有标注汉字。此外, 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汉字都有拼音标注。
第二, 从词汇和汉字方面分析。教材中一共有生词201个, 累计出现250多个词语。每课的生词量在12~22个之间, 分布较为合理, 易于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大多为生活常用词, 除此之外, 教材还涉及到了像“啤酒”这样的词汇, 这也反映了作者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考虑到了酒文化。在我所接触的外国留学生中, 成年以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对酒感兴趣, 喜欢在聚会的时候喝一点酒, 有的学生酒量也十分惊人。我曾经教过一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 最开始学会的词除了“你好”之外, 就是“啤酒”, 十分有趣。在汉字方面, 虽然教材为口语教材, 但没有忽视对汉字的教学, 每课 (单元) 最后, 有“图说汉字”的环节设计, 每次涉及两个汉字, 首先用英汉两种语言讲解汉字的来历和意义等, 然后在田字格中展示笔顺笔画, 学生既可以跟着教师学习汉字, 也可以自学, 非常方便。
第三, 从课文方面分析。课文编排形式上都是采用了提问、回答的对话形式。这一编排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 这种形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我们往往上课的时候不一定在意老师讲了什么, 而常常记住老师的问题, 让就充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 有问有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 这样记住了问题的同时, 又了解了回答。如别人提问时, 学生知道如何回答或再对他人进行提问。再者, 可以情景教学, 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的。很多学生, 尤其是留学生大部分十分开朗活泼, 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 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所以, 对话形式在口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教材采用了适用的课文模式。
第四, 从练习方面分析。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机械性练习, 这本教材的练习独有特色。“看图学词语”环节, 充分体现了短期班教学的特点, 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扩大词汇量很有帮助。“双人练习”让学生和同伴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交换真实信息, 在实践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 让他们体验到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乐趣。为了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每次练习之前配有相应的词语准备。“你也能说”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 使学生在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运用。“游戏”部分包括绕口令、韵语、唐诗以及一些参与性很强的课堂游戏。“图说汉字”能让学生对汉字和汉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教材任务项目分析
《体验汉语》是以短期留学生的生存需求为依据, 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主线编写的任务型教材。《体验汉语》共12课 (单元) , 该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于教材每一课的第一部分“目标”中都明确了学完本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项目, 此目标任务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任务项目的选择和编排的思路。我们将体验汉语中作者明确列出的任务视为该单元的核心任务。
根据《交际任务项目表 (初级) 》标准进行统计, 《体验汉语》12课中共计任务项目26项, 并且基本没有超纲项目。
《体验汉语》为40~50学时, 将教材的学时换算成80学时 (以80学时为标准量) , 计算方法为40÷26=80÷X, 50÷26=80÷Y (X、Y分别为《体验汉语》学时换算为80时的任务数量,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得到《体验汉语》课时数为80时任务数量分别为项46.2项、41.6项。教材换算成标准学时量的任务数量都超过了大纲规定的20项。所以按标准量来说, 教材所选用任务的数量并不少, 反而多于大纲建议的任务量。
教材总课数为12课, 共计任务项目为26项, 平均每课任务量为2.17项。《体验汉语》每课平均需要4课时完成, 而大纲建议两个8周也就是320个课时完成初级交际任务80项, 即4课时完成1项任务项目, 5课时完成1.25项任务, 这一数据与教材的每课平均任务2.17项相比相差了一倍。但据了解, 初级汉语学习者普遍拥有较强的学习愿望, 如果每课用4-5课时只完成一项任务, 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需求, 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所以教材每课的平均任务量在没有明显超出大纲建议的同时保障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容易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26项任务当中, 生存类为8项 (31%) , 个人信息类为6项 (23%) , 综合信息类为5项 (19%) , 社会活动类为4项 (15%) , 基本交往类为3项 (12%) 。同时, 生存类、综合信息类和个人信息类任务是教材编写者选取最多的项目。《交际任务项目表 (初级) 》五个任务类别的百分比分别为:13%, 19%, 19%, 22%, 27%。按降序排列为:综合信息类〉个人信息类〉生存类=社会活动类〉基本交际类。教材编写应以大纲为指导, 因此教材中任务项目的比例应与大纲中任务项目的比例相应地变化。《体验汉语》生存类任务数量最多, 其次为综合信息类和个人信息类任务项目。这说明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更注重个人生存方面的训练, 更偏向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与综合信息获取的能力。
四、教材编写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第一, 教材内容超纲的问题。超纲内容的存在是允许的, 但是要处理好量的问题。特别是在短期任务型教材中, 超纲内容的量会影响整体教学的效率。大纲是在严密的论证和复杂的调查下编制出来的, 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指导性。大纲中的任务项目都是经过各种手段包括问卷、访谈等得到的学习者的目标项目。因此教材在编写中仍要以大纲为编写依据, 严格控制超纲内容的数量。当然, 在任务项目的选择上, 短期初级任务型口语教材在选取数量上应不低于大纲建议的数量, 且具有一定弹性。
第二, 任务项目在教材中的排序问题。不同类任务项目有不同的难易差别, 同类任务项目也存在难易的差别。教材中各类任务项目的排列顺序没有很好的体现学习过程由易到难, 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任务类别扎堆出现, 没有平均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 没有很好的体现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三, 内容陈旧过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发现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逐渐被淘汰弃用。例如, 在第四单元中, 称呼售货员为“小姐”等。教材自05年出版以来, 经过了多次修订,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社会环境改变时, 我们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 作出相应的修改。
参考文献
[1]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04) .
[2]李明.近20年短期速成初级汉语教材发展概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 (03) .
[3]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纪要[J].世界汉语教学.1998 (01) .
[4]陈晓桦.短期初级汉语口语教材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7.
[5]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 (短期强化) 》[G]: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2008.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课文话题分析 篇8
人们在编写教材时都希望做到“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其意思就是话题要涉及多方面内容, 但是话题内容到底有多少种类别?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个仍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李杨在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进行评价时, 把此教材的话题概括为“教育、婚姻、家庭、经济、法律、道德、文化、交通、保健、环境等”10个方面;周小兵、赵新认为题材广泛应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汲传波将课文话题分为中国社会、文化, 中外差异, 个人信息, 关于本国, 语言和世界性话题6种。《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将话题分为个人信息、情感与态度、社会与交往、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等22类。
一、本文对课文话题研究的依据
话题的选择是课文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文话题的选择不但决定着常用词语的选择取向, 而且影响着语法结构、功能项目及文化项目的融入等。话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包括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等等。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 并要考虑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因素。
口语教材的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从留学生关注的话题入手, 来研究五部教材对话题的选编。
汲传波从留学生演讲话题着手, 探讨对外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顺序为:中国社会文化48.51%>个人信息14.85%=世界性话题14.85%>语言9.9%>本国8.91%>中外差异2.97%。
二、课文话题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依据汲传波的研究成果, 按照六个大话题, 对五部中级口语教材的每篇课文话题展开分类和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 五部教材总体上的话题顺序是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这与汲传波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 三部教材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话题在课文总话题量中的比重最高, 本国话题五部教材关注的都非常少。关于世界性话题, 五部教材认同比较一致, 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且相比汲传波的研究成果来看, 这类话题的排序更靠前。五部教材课文没有一篇以本国作为谈论重点的, 只在个别课文段落有所涉及。调查结果中有些话题的分布与汲传波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是中外差异这一类话题, 排序在第五位, 而汲传波的调查结果排在第六位。
我们再来比较五部教材话题顺序:
《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阶梯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中级汉语口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发展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中外差异>语言=本国
《汉语口语速成》: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中外差异=个人信息=语言=本国
通过五部教材话题排序比较, 我们发现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话题都是中国社会、文化, 在五部教材中的比例均超过46%, 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生活用语, 进行一般的交际活动, 应付生活已无问题。这时他们所需求的是更广泛的交际, 因此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中国的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都吸引着他们, 杨石泉认为, 中级汉语教材的语料宜选用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世界性话题, 其中, 《汉语口语速成》所占比率最高, 达到39.39%, 世界性话题是, 是留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有话可说的话题, 不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因素等张不开口, 到了中级阶段, 学生的语言水平可以胜任谈论一定深度的世界性话题, 因此我们认为中级阶段安排一定量的世界性话题是可取的。个人信息类话题在除了《汉语口语速成》的四部教材里, 均受到一定的重视, 我们认为关于自己、朋友、亲人等等的话题是留学生最熟悉的, 因此成为教材课文话题选择的重要方面也是自然的。《汉语口语速成》没有以个人信息为中心话题的课文, 这可能与教材的编排有关, 首先这是一部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教材, 以培养口语交际技能为主, 中级篇的课文包括人生百态和实话实说两部分, 课文多为讨论性的比较深刻的内容, 因此关注的焦点为中国社会文化和世界性话题。
三、课文话题存在的问题
1. 课文个别话题陈旧, 缺乏时代气息
如《阶梯汉语》2话题三《当灾难来到身边》谈到的是2003年的“非典”, 对于2008年在中国生活的留学生,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陌生。《中级汉语口语》1第六课《哪儿卖电话卡》谈论的是用硬币打电话, 去邮局买电话卡等相关信息, 这样的话题现在看来有些过时陈旧了, 即使学过了, 留学生也很难遇到此类生活片断, 因此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有的教材话题单一, 部分话题重复现象严重
刘珣、汲传波等多位研究者在说到教材的课文时都提出应该话题多样, 内容丰富。但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的教材选用的话题单一, 六类大话题当中, 《汉语口语速成》只选用了其中的三种, 《发展汉语》只选用了其中的四种, 《阶梯汉语》有关中外差异类话题课文只有一篇。而关于本国的话题,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这样的课文内容设置, 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多种表达能力的形成,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课文话题外的内容时, 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
话题种类的单一, 必然有些话题的重复使用率会增加。如“教育”这一话题, 在《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 就有4篇相关课文 (第四课《孩子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和《我也不明白》、第9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和《怎样给孩子减轻压力》, 《汉语口语速成》有五篇课文与此话题相关 (第二课《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相处》和《理解孩子》、第三课《让孩子吃苦》和《专家与家长的对话》) , 这些课文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 安排过于紧密, 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但大体属于同一范畴, 能够谈论的内容是有限的。
3. 五部教材没有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有的教材反映中外差异的话题比例较小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中外差异类的话题在五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低, 在《阶梯汉语》中所占的比例是0.75%, 《中级汉语口语》没有选用这个种类的话题。根据孙清忠的调查, 共有45%的留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增加这两种类型话题的内容, 但是本文所研究的五部教材, 不是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分国别教材, 所以关于本国的话题究竟是关于哪个国家, 中外差异究竟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差异, 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究竟如何对这两类的话题进行选取, 操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困难。
四、课文话题的选编建议
话题内容向来是编写者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思想性、趣味性都由此体现, 如果课文话题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那么其他方面做得再好, 恐怕也很难弥补这个不足,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我们必须选择能够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 在选择课文话题时, 应当进行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
在课文话题的选择上, 应当以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而不能只按编者的个人兴趣或主观臆断决定取舍, 这样才能找出符合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和交际需要的内容。对于已有的这方面调查结果, 编写教材课文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本章提到的汲传波对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调查, 还有如赵新、李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56.8%的学生希望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9.5%的学生要求课文主要介绍中国社会文化, 6.8%的学生反映对中国社会文化不感兴趣, 还有16.9%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 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行等。
2. 注重课文话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教材话题应该重视当代现实生活, 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过时的内容应该及时修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课文的话题也要不断的更新。注意淘汰过时的内容, 把一些与正在发展或即将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有关的知识收入到课本中来, 编写口语教材时, 应该有“超前”意识, 如此才能延长口语教材的寿命。因此, 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 例如他们困扰或者关心的问题、平时喜欢聊的话题, 留学生关心的当代中国热点话题, 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影响等话题, 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也能照顾到他们的情感体验, 产生共鸣。庞继贤等做的有关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贴近, 在课堂上就会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3. 课文话题要新颖有趣
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 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任何事情, 如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就不会尽心去做, 一篇课文, 如果它的话题陈旧、无趣, 与学生的志趣不吻合, 学生参与的激情就会大大减弱。诚然, 一群来自不同国家,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 坐在一个完全脱离了中国人实际的场所中, 学习汉语, 这对不少人来说, 是一个十分艰巨而枯燥的事情。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对学习者兴趣点的调查, 在了解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 安排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提高整部教材的趣味性。根据刘颂浩对留学生兴趣点的调查研究, 课文话题可以增加中国社会文化、留学日常生活、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4. 注重课文话题的多样性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 也是多方面的, 即使是有相同相近学习目标的学习者, 他们对同一本教材, 同一篇课文的感受和看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此, 我们选择话题要广泛, 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相同的内容不能过多的重复, 不仅要关注中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还要关注外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不仅要包括外国学生在中国的饮食起居, 还要包括能引起学生留学中国所遇到的文化冲突,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的要求。
课文的话题应广泛涉及伦理道德、男女平等、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国际局势等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世界性话题, 使学生一接触就发生浓厚的兴趣。课文话题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人们的文化同感, 只有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 才能在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人文性, 从而使汉语走向国际社会。
5. 课文话题可呈螺旋式编排
交际法主张的螺旋式安排, 也叫圆周式安排。即将话题和句型结构根据交际需要并适当照顾难易度分成几个圈, 每圈都将主要话题和句型结构出现一遍, 而圈与圈之间又逐步加深难易程度, 呈螺旋式上升或同心圆扩大之势。刘珣先生认为, 螺旋式安排应是今后教材编写的主要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接触较多的话题, 便于及早地运用和交际, 又能使同一话题和结构多次出现, 反复巩固和加深, 符合认知规律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因此, 在教材话题的编排上, 不能无规律可循, 不能关于同一话题的课文连着有几篇, 不能有一册完全没有世界性话题, 有一册又专门有好几篇课文谈论世界性话题, 这样的课文编排, 话题的重现率自然也就难以保证了。话题的编排中, 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纵横关系和难易程度, 整部教材的课文话题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在不同阶段循环再现, 展开的深度依据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 使其话题内容呈螺旋式编排,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程中得到必要的反复。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杨.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2)
[3]周小兵, 赵新.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与新型教材的编写[J].汉语学习, 1999年 (1)
[4]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5]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 篇9
编写任何类型的教材都要讲究有科学性, 编写对外汉语教材也不例外。不仅如此, 对外汉语教学界多年来一直把科学性作为教材编写和评估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 目前我们对于什么是教材的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增强教材的科学性等基本问题, 都还缺乏研究, 缺少共识。因此, 探讨教材的科学性问题, 已成为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 近年来海内外汉语教学大发展的新形势, 对教材编写及其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 对教材科学性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教材科学性的论述, 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教材科学性的地位。相关的论述如:科学性是一部教材的灵魂。它涉及到教材的体例设计、内容选择与安排、词汇的选择与分布、字词的重现和练习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 (李更新等, 1983) 科学性是就教材的总体来说的, 它在教材中起着统帅的作用, 是教材的灵魂、主心骨。它既是教材的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总和”, 也还包括教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赵贤州, 1988) 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和系统性都属于教材的科学性的范围。 (刘■, 2000)
(2) 教材科学性的内涵。代表性的论述如:科学性原则是说, 教材的语言要规范, 知识的介绍和解释要科学,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 (吕必松, 1993) 教材的科学性包括编排上的科学性、数量和比例上的科学性、语音语言的规范化、注释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赵贤州等, 1996) 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准确等。 (刘■, 2000)
(3) 教材科学性的体现:外语教材的科学性包括语音、语法的系统性, 语法点分布的合理性, 词语的常用度和重现率, 内容安排是否由浅入深, 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语言的标准化等。 (杨石泉, 1991) 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课型特点相一致, 外文注释要讲究科学性等。 (吕必松, 1993) 教材的科学性来源于对语言现象的科学解释, 也有赖于编写者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还体现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方面。 (邓恩明, 1998) 系统性是说, 语言是有规律的, 选择哪些语法点、常用词、功能项目, 以及音素和语流怎样结合, 课文内容怎样安排, 等等, 都不是任意的, 都不能违反客观规律。 (赵贤州, 1988) 教材的内容要反映出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 (刘■, 2000)
我们看到, 前辈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已经多方面地涉及到了教材的科学性问题, 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把科学性看成是教材的“灵魂”, 是教材编写的其他原则的“总原则”, 李泉, 2004b) 对外汉语教材是传授汉语知识和进行汉语技能训练的工具, “学习教材”的目的是通过理解和模仿教材所提供的范例和范本来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组合规则和运用规则, 进而在创造性地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掌握汉语。显然, 如果“范例”和“范本”不够规范, 就难以实现这样的目的。而教材“用之于教学”的基本功能, 就决定了教材的设计必须适合教学的需要, 也就是说, 无论是基于何种教学理论、教学大纲或教学模式, 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写都要考虑到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词汇语法要重现, 容量要适度, 难易要适中, 既有语言知识的传授, 又有语言技能的训练, 既要考虑结构、功能和文化之间的协调, 又要考虑课与课之间有关内容的衔接, 等等。显然, 在教材设计和编写中如果不处理好诸如上述各种“问题”和“关系”, 教材在实际使用中就难以奏效, 甚至无法使用。
“内容规范, 编排合理”只是对教材科学性最基本的界定和最基本的要求。进一步来说:
(1) 由于所说的教材内容的具体所指不同, 如可以指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汉字、句子、对话、语篇、课文、练习、翻译、注释、活动、文化等, 因此, 所谓内容规范, 就是指对上述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和解说具有“正确”“准确”“标准”“可靠”“恰当”等多种含义, 比如, 说某教材对“一、七、八、不”变调的说明规范, 就等于说有关的说明“正确”或“准确”;说教材对“轻声、儿化”的处理规范, 就等于说该教材轻声和儿化的范围把握得“恰当”、例证“可靠”;说教材的语法注释和外文翻译规范, 就等于说注释和翻译“准确”“恰当”;说教材的句子和课文规范, 就等于说其为标准的普通话, 如此等等。
(2) 由于第二语言教材既要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 又要遵循第二语言教材自身的编写原则, 而编写不同教材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阶段和类型、教学目的和课型等也不尽相同, 因此, 所谓编排合理至少有四层含义:其一, 教材内容陈述的逻辑层次既要符合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 又要符合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规律, 如上文所说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 以及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间的照应和数量比例关系, 安排好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素教学的顺序和比例关系, 精心编排好技能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等等。其二, 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尽量符合语言及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 即符合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拼音、汉字、句子、篇章等的内在规律以及由此而确立的教学规律。例如, 就一般情况而言, 应该先教声母、韵母后教声调, 先教单韵母后教复合韵母;先教笔画笔顺, 再教独体字, 然后教合体字;先教疑问句后教反问句, 先教主动句后教被动句, 先教基本句型后教特殊句型, 先教单句后教复合句, 先教结果补语 (看见、听懂) 后教可能补语 (看得见、听得懂) , 教了补语 (擦干净) 再教“把”字句 (把桌子擦干净) , 等等。其三,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陈述、容量和难易的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都要符合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和具体教材的目标需求。举个极端例子来说, 不管依据何种教学理论, 也无论以何种名目, 给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无论如何都不能选编《背影》《河塘月色》《一件小事》《孔乙己》等现代文学名篇, 因为教学上无法操作, 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科学性。其四, 所谓编排合理还应该包括教材的相关内容要相对全面、相对系统。否则, 如果缺少必要的内容, 造成内容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那么无论已有的内容多么准确, 都将减损教材的科学性。
三教材科学性的实质问题探讨
对外汉语教材科学性问题涉及到教材编写理论原则和实际操作的方方面面, 这其中有哪些是关乎科学性的实质问题, 是很值得探讨的。探讨教材科学性的实质问题, 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科学性内涵的认识, 也有助于在教材编写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增强教材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和教材编写实践,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材科学性的实质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材的科学性是内容准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
“内容准确”是教材科学性的核心含义之一, 是科学性的标志性要求。语言知识不准确, 说明解释不清楚, 技能训练方式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一致, 就是科学性差的表现, 情况严重的就谈不上科学性了。就对外汉语教材来说, 如果汉语的语音、句法、虚词和汉字等语言文字知识的陈述和解说不准确, 用这样的教材来学习汉语, 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如果教材语言知识方面错误百出, 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 准确性是选择和评价教材的首选标准。毫无疑问, 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把科学性的核心构成要素——内容的准确放在核心位置上。但是, 在实际操作层面, 教材的准确性许多时候难以落实, 因为:1) 由于目前我们对汉语知识, 特别是对汉语语法 (包括虚词用法) 的认识还有许许多多不够清晰、全面和深入的地方, 因此, 意义和用法上“说不清”“说不全”的现象几乎随处可以遇到, 如“量词的用法”就说不清、说不全, “被动句的范围”也没有形成共识;又如“了”的隐现规律, “把”字句的使用条件, 等等, 我们都还说不清、说不全, 教材编写自然无法实现准确。2) 某些“能说清”的语言问题, 如汉语的一些基本规律或规律性的认识, 也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例外”现象, 如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动词可以带时体助词“了、着、过”、“把”字句的基本语法意义表示“处置”等等, 这预示着教材编写难以实现彻底的准确。3) 汉语语音、语汇和语法等研究成果, 有许多尚未取得共识, 尽管可能很有学术价值, 因此不宜轻易纳入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某些共识性的成果由于各种原因 (如需要的背景知识太多, 不适合于教学) 也不一定都能直接编入教材。
以上情况表明, 语言知识的准确性是教材编写所要追求的目标, 没有准确性的教材就谈不上科学性, 准确性差的教材科学性就差, 而所谓科学性强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为语言知识的介绍和解说的准确程度高, 因此, 教材编写必须最大限度地追求准确, 这一信念丝毫不可动摇。然而, 由于我们对汉语自身规律的认识还远不够全面和清晰, 既有的语言规律又多有例外现象, 而有些认识能否真正成为规律还有待更多的语言事实的检验, 或者教学上一时还难以用得上, 因此, 许多时候教材编写或课堂教学不得不采取模糊性的表述策略, 即采用“一般来说”“ (大) 多数”“ (绝) 大部分”“往往”“常常”“总是”等概括的、笼统的表达方式来介绍和解说具体的语言现象。这显然不是上策, 但倘若采取全称、周遍性的解说方式反而可能造成不准确的话, 那就不如采取这种模糊性的解说来得更准确, 例如:“汉语的动词 (都) 能带时体助词‘了、着、过’”,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准确, 但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 (如“*认为了 (着) 、*请教着、*去着、*包括过、*作为过”等等都不能说) , 反而不如“汉语的动词绝大多数都能带时体助词‘了、着、过’”这种模糊的说法更准确, 更符合语言事实。不仅语言知识表述的准确性要借助于模糊语言, 文化内涵的概括、文化现象的阐释和文化特征的理解等也不宜一概而论, 不宜绝对化, 也要借助于这种模糊性的表述策略和柔性的理解策略。 (李泉, 2007)
因此, 科学性的本质是准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凡是可以做到准确的就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如“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两个上声音节相连, 前一个上声变为阳平”, “汉语的数词和名词中间要使用量词”, “汉语的词组可以分为主谓、偏正、述宾、述补和并列等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汉语所有的定语一律居于核心词 (中心词) 之前”, “汉语的句子从功用上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种基本类型”, “汉族人的姓名表述都是‘姓’在前, ‘名’在后”, “汉语表述地址、时间的顺序都是从大到小”, 等等;而凡是无法或不宜用准确语言来表述的就用模糊语言来表达, 当然应根据实际情况辅之以例证、使用条件、规则适用范围等说明。比如, 可以做这样的表述:“汉语的状语绝大部分居于动词之前, 但有少数表示程度和方式的状语可以置于动词之后, 如:好极了、好得很、开慢点儿、走在路上。”
(二) 教材的科学性是内容系统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内容系统”是教材科学性的核心含义之一, 同样是科学性的标志性要求。就常规的汉语教学来说, 教材编排所涉及的各项内容, 都应该内容全面, 有系统性。例如:语音应涉及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等;词汇应涉及词的结构类型、词类 (虚词) 及其基本词汇等;语法应涉及词类、词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特殊句型、复句等;汉字应涉及笔画、笔顺、结构类型、独体字、合体字、形声字等;练习应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篇以及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 练习的方式应包括机械性的、交际性的、任务型的、活动型的, 等等;场景应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家庭、购物、交通、参观、旅游、社交, 等等;话题应涉及个人、家庭、朋友、交际、职业、工作、生活、社会、国家、人口、环境、历史、文学、艺术, 等等;功能应涉及问候、赞扬、祝贺等表情功能, 涉及肯定、否定、推测、强调、可能、意愿等表态功能, 涉及介绍、更正、请求、询问等表意功能, 涉及方位、时间、数量、假设、因果等表事功能, 等等; (李泉, 1997) 文化应涉及物质、精神、制度、观念、习俗、知识、交际、语言、民族、伦理、道德、宗教、艺术, 等等。
所谓系统性, 就是按照相关内容自身构成要素 (成分、类型、种类等) 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组合规律等全面地、连贯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上述列举的这些“系统性的内容”只是就综合性教材或者说通用型汉语教材而言的, 如果是特殊用途的汉语教材, 如商务汉语教材, 则应另有一套“系统性的内容”架构, 比如要考虑商务汉语词汇、语体语境、交际场景、商务文化、商务话题、商务活动等。无论是编写何种教材都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系统性问题, 即悉心安排好语音、词汇、语法、文字、文化、功能等各自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要素之间有组织的整体性, 相反, 不注重系统性或系统性考虑不周全、落实不到位, 都是科学性差的表现。
但是, 由于教学的阶段和教材目标的不同, 由于教材的性质和类型的不同, 由于教材自身容量的限制, 由于内容构成要素本身重要程度的不同,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实际上不可能、也没必要过于讲究各项内容的全面系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相关内容的遴选和取舍, 而不必巨细不分, 面面俱到。比如, 可以根据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学习目标、学习时限、学习者的目标语水平等因素, 简化语音或语法等的系统性, 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因此, 既要考量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 又要结合实际优化优选教学内容, 也即内容系统性和简约性的统一是教材科学性的又一个本质特征。内容要全面系统, 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一个原则、一项基本要求, 而内容尽可能简约, 同样也应该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一个原则、一项基本要求。增强教材的科学性, 就是要协调好系统性和简约性之间的关系。
(三) 教材的科学性是内容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内容规范”是教材科学性的核心含义之一, 亦是科学性的标志性要求。所谓规范, 就是“标准”的意思。就常规的汉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来讲, 内容规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1) 教授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 教授规范汉字;2) 词汇、语法、汉字、功能、文化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依据相关的教学大纲、水平等级大纲或考试大纲, 李泉, 2002;2004a) 因此, 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和实施, 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教材的科学性, 反之则会减损教材的科学性。例如:学习者想学“环保、臭氧、污染、交通”这些词, 你教的是“衬衫、马甲、年糕、咸菜”, 就不够有针对性, 因而也就不够科学。用口语材料教口语就比用书面语材料教口语更符合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规律, 因而更有科学性。在中国使用的教材大谈“中国城” (china town) 就不够实用不够科学, 而在美国使用的教材谈“中国城”就有实用性有科学性。为欧美学习者编写的教材, 仅仅把“商店”“飞机”“餐馆”翻译成英文, 就不如既把整个词翻译成英文也把各自的语素翻译成英文, 而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需求因而更加科学。一味介绍中国文化就不如中外文化兼顾更科学。用故事和实例来说明文化内涵就比直接给文化内涵贴个“语言标签”更科学。也就是说, 话题、材料、语言、文化、场景、练习、活动等教材的各项内容, 越是符合学习者的目标需求, 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适合他们的认知需要, 契合他们的趣味和情感, 也就越增强了教材的科学性。换言之, 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做得好、做得到位, 也就是在这几个方面定位准确、实施准确。而准确即科学, 准确性越高科学性越强。
8.加强教材科学性的策划, 避免“非科学性实施”, 是提升教材科学性的必要措施。教材编写者在教材设计之初就应强化科学性意识, 确立“教材质量第一, 科学性为首”的观念, 并为保证和增强教材的科学性进行具体策划。如确定所依据的词汇、语法、汉字、功能等各类“大纲”;在教材编写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制定提升科学性的具体措施;研究和制定处理相关问题的原则, 如文化取向和解说的原则, 等等。同时, 更要有意识地避免非科学性实施, 如:一句话里几个生词, 十句话里没有一个生词, 偏易偏难或时易时难, 重要语言点无重现或重现率不够, 注释有误导性, 翻译令人费解, 练习方式不符合技能训练的需要, 语言不规范, 文化点解说以偏概全, 等等。
五小结与余言
教材有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内容规范, 编排合理”。文章结合汉语教材的编写, 具体阐释了“内容”的所指和“规范”的含义, 以及“编排合理”的基本要求。内容准确、系统和规范是教材科学性的核心要义, 应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但是, 由于目前对汉语规律和汉语教学规律认识的局限, 以及教材容量的限制和教材教学功能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材科学性的实质是内容“准确与模糊”“系统与简约”“规范与灵活”的统一。如果我们不结合实际情况, 一味求准确、求系统、求规范 (标准) , 或者实际做不到, 或者可能不必要, 或者反而不科学, 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恰当地处理好科学性的实质问题。对外汉语教材科学性的体现和实施途径是:学科性质和特点的体现是“科学性的根本体现”;汉语汉字特点和难点的体现是“科学性的重点体现”;内容本身准确、系统和规范是“科学性的核心体现”;内容呈现符合汉语、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规律是“科学性的关键体现”;处理好内容之间的各种关系是“科学性的内涵体现”;对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是“科学性的直接体现”;对教材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准确实施是“科学性的间接体现”;加强科学性策划, 避免非科学性实施, 是“科学性的必要体现”。
毫无疑问, 教材科学性的含义、表现、评估以及与教材编写其他原则的相互关系等, 都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需要强调的是, 教材的科学性不仅是教材编写和评估的一项原则, 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既求真也务实。因此, 科学性也有个度, 不可走过头。比如, 对国外汉语教学来讲, 教材编写在讲究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方面, 在参照国内制定的各类大纲方面, 都应结合所在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体制和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简约化、实用化、当地化处理。教材编写以能更好地吸引住学生、让学习者充分感受到汉语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为上策, 为科学性的“崇高实现”。这是教材编写的“科学态度”, 也是教材编写的“科学策略”。事实上, 编写在中国国内使用的教材也应持有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策略。对于汉语汉字这种“真正的外语教学”来说, 尤其应持此态度执此策略, 特别是汉语国际化的现阶段。
摘要:本文认为, 教材科学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内容规范, 编排合理。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来看, 科学性的实质是处理好内容“准确与模糊”“系统与简约”“规范与灵活”的关系。文章指出, 充分体现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体现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内容本身准确、系统和规范, 内容呈现符合汉语、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规律, 处理好内容之间的各种关系, 吸收语言教学新理论新成果等, 是增强教材科学性的主要途径。
对外汉语教材包装设计的思考 篇10
封面决定受众对教材的第一印象
封面设计是书籍包装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封面的视觉图像与读者完成情感的交互体验。对外汉语教材的包装设计既有一般教材的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因为要克服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应以外国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呈现汉语和文化。因此不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要符合该人群的心理习惯,而且在封面的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到其的差异性审美需要。
本文针对这一特殊受众群体,在使用统计软件SPSS的基础上进行调查,探索对外汉语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核心要素、母语非汉语学习者最关注的封面设计因素等问题。
基于调查问卷的对外汉语教材封面分析
调查问卷共分两大部分:个人信息和教材封面调查。共收回可供研究的有效问卷60份,其中女性31人,男性29人。年龄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年龄段(占总人数的85%),其中18到25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6.7%)。这与外语学习者年纪较轻,多为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另外,调查参与者来自30个国家。
调查正式开始前,将五本教材从A到E标注,依次进行各个角度的展示后,再把书籍封面正对所有调查者,一字排开,使参与调查者能同时看到这五本教材,作直观对比后,再根据调查表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教材封面,并从颜色、字体、图片等各因素中选择最喜欢或者最不喜欢某本教材的原因。调查共进行三轮,分别针对汉语教材、HSK辅导教材和文化教材等三类的封面。
首先,我们考察的是汉语教材。图1为所调查的5本汉语教材,最受欢迎的教材是E。
经过对数据进行SPSS统计发现,最受欢迎的教材E受到了45%的受访者的欢迎。而受欢迎的原因,70%的调查者是喜欢封面的颜色和图片,选择这两个因素的人数几乎均等。
另外,男性和女性对最受欢迎的教材封面的选择较为一致,选择教材E的男女人数几乎相等。但是表1显示,虽然颜色和图片仍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但相对男性,女性更专注于封面的图片,而男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
数据还显示,年龄因素对于汉语教材封面的喜好选择不具有明显的区分度,与参与调查的整体人群比较一致。且不同年龄段所关注的教材封面的各个因素也与整体人群一致,首选颜色和图片。
调查者最不喜欢的汉语教材封面是D(36.7%),所考虑的因素排前两位的依然是颜色(40%)和图片(26.7%)。教材D采用的是色调较暗的深红色,而且封面没有具体意义的图片,整体给人以沉闷厚重的感觉。而最受欢迎的教材E,以浅蓝和白色为底色,有中国标志性建筑物鸟巢图案,四个大字的书名颇具传统印章的美感。封面区域间分割清晰,各部分都有一定的信息量,封面整体给人以清新爽利的感觉。
虽然颜色和图片是最影响直观感受的两大原因,但如表2所示,女性较男性仍更多关注图片,而男性较女性则更关注书籍的大小。从年龄段考察,30岁以上调查参与者更关注图片,而30岁以下的更关注颜色。颜色是最直观的感受,年轻人习惯以直观冲击力作为评判标准,而年长些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第二眼看到的图片所带来的信息。
第二轮考察的是HSK辅导教材。数据显示,在图2所示的五本书中,60%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教材A,图片和颜色仍是他们最主要的判断因素,分别为35%和32%。最不喜欢的是教材B,占总人数的42%,因为该HSK辅导教材是活页形式,受访者更偏向于整本装订的习题集,比较利于保存。可见,对外汉语教材的装订形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调查参与者对HSK教材封面的喜好基本一致,有区别的是3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相比颜色,更注重图片,而30岁以下的则更关注颜色。男性比女性更专注书籍的大小和厚度,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图片和字体。这两项结果均与上一轮针对汉语教材的调查完全吻合。教材的大小因素在本轮测试中得到凸显。受访者倾向于889×1194(mm)尺寸的大度开本,而不喜欢787×1092(mm)尺寸的正度开本。另外,在HSK辅导教材的调查中,大小和字体一跃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这是由于封面上特意强调的“HSK”是为外国人所熟悉的文字符号,相对于汉语,字母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纯汉语教材中,封面突出的文字多为汉字,因而不会比颜色和图片得到更多的关注。
最后进行的是文化教材的测试,因为文化教材在封面设计时会包含更多的文化元素,所选用的五本教材也是各具特色。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是教材E,获得了42%的支持。影响他们决定的原因,图片(53%)大大超过了颜色(16%),而在前两轮调查中图片和颜色这两大因素常常平分秋色,这充分说明了文化教材中图片的重要性。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图片承担着大量的信息,对受众极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文化教材E是一本有关中国,有关文化的书,采用的是长城这一中华文化象征的图片,读者通过图片能一目了然,这加之一旁扼要的书名“中国概况”,气势磅礴的四个大字与长城互为呼应,封面主题鲜明,构图美观。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对封面喜好及其因素的分析结果,与前两轮再次一致。是为一种结论有效性的科学印证,在此不再赘述。
对外汉语教材封面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三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间的关联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无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内容是汉语、HSK辅导还是文化教材,颜色和图片都应作为封面设计中最着重考虑的两个因素,颜色先以强烈的色彩冲击读者的感官,然后是图片信息的提取,最后才是文字部分的解读。而首先关注到的因素才是读者们最重视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受众比较偏爱的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封面。蓝色是三原色之一,这种冷色调给人以宁静、沉稳、深远的感觉。以蓝色为封面背景色的蓝皮书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比较正式的书籍,如英国政府官方文件的蓝皮书,各种综合研究报告或标准程序手册等。蓝色的封面似乎可提升该书的权威性,增加受众对书籍的莫名信任感。
对外汉语教材种类繁多,出现了越来越多为不同国别、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教材,教材内容个性化,封面设计也随之个性化。但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龄段,所关注的基本都是颜色和图片,只是30岁以上的人更关注图片。图片在文化类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重要,要选择既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事物,又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融合。需特别指出的是,不少参与者都表现出对幼儿化封面图片的排斥,他们认为汉语水平上的初级,并不代表认知水平上的初级,即使是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也不应配以幼儿化的图片,针对成人的对外汉语教材以一种比较稳重的形式设计封面图片更为恰当。
虽然大多数学习者第一眼关注到的不都是教材封面上文字部分,但封面文字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封面上的主要文字是书名,说明着书籍的性质和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封面的图片是为诠释文字而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教材封面的文字不宜过多,受众最喜欢的三本书,它们的书名都是同类书中最短的。书名以不超过四个字为佳,四字符合汉字的韵律习惯,又有一定的长度能承载足够的信息内容。同时,封面上除书名外,说明性的文字也不宜过多,以免显得布局杂乱,且过多的汉字也会给汉语学习者以过大的压力,在未看书前就已经产生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觉得连封面上都有这么多不认识的汉字,那么书里面的内容一定也很难,从而打消进一步了解或者购买的想法。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大学)
汉语拼音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1
一、汉语拼音教材定位偏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拼音教学的要求由实验稿的“熟练拼读、直呼音节”“背诵”“默写”改为“能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正确书写”, 确实降低了难度。但是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还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指导下编写的, 其定位与2011年版课标精神还是有些不符。如, 教材中的整体认读音节部分的教学仍然是要求学生直呼音节, 要求有些高。一些学生看似在直呼音节, 其实是在心里拼读。另外, 汉语拼音是立足于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 在于一个“用”字, 起一个“拐杖”的作用。但研究当下多个版本的汉语拼音教材, 在“认读、用”上体现不足, 却在重复书写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教材中设置了描红、仿写的练习;与教材相配的教辅, 如《补充习题》和《习字册》等, 上面也有反复的书写内容。这样的教材与练习必然导致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指导学生重复书写, 致使很多学生讨厌学习拼音。
因此, 笔者以为, 教材也需要根据2011年版课标精神进行相应调整。比如:能否降低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要求, 把整体认读音节变成普通音节拼读。或者将整体认读音节分散到拼音学习之中不再集中呈现?另外, 在书写上能否再降低要求?我们到台湾考察小学国语教育, 台湾小学生学习的是注音符号, 比汉语拼音要难。但台湾的课程纲要对注音符号并没有书写的要求, 也没有影响到学生的识字、读书、写作。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取消书写不大可能, 但一年级教材可适当降低书写要求, 改重复书写为适量的小练习, 亦未尝不可。
二、汉语拼音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查看正在使用的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材, 前五个单元是汉语拼音教学, 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穿插有大约10首语境歌的朗读, 还有五个“认一认”的识字教学。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双线并进”, 以拼音助识汉字, 以拼读识字巩固拼音。这样的编排非常好, 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实施得也不错。但是在学生集中学完拼音进入识字单元后, 学习韵文、词串、小课文就成为了主要内容, 不少教师便忽视了拼音, 把识字教学作为重点, 拼音教学就退居其次了, 比如, 在选择“因为 (w佴i w侉i) ”正确的读音时, 不少教师争论“为”该选哪一个读音, 其实在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一课中就有注音。教师对拼音的漠视与教材的编排不无关系。一年级的这种集中学习拼音后快速转为识字学习, 从而淡化拼音的现象, 使学生不能扎实巩固拼音的学习成果。这从低段甚至中高段学生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汉字时出现很多拼写错误就可以看出。
另外, 根据教材的编排,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学生入校后大概6~7周 (40~45课时) 的时间内教完拼音。不管是“倩、o、e”还是“倩i、ei、ui”的教学, 教者按教材编排一律用两课时完成。如, 学习单韵母和声母时, 学生对读、写没有任何困难, 学生很少出现错误。但学习“倩i、ei、ui”等复韵母时, 学生既要了解复韵母组合的特点, 又要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还要认读它们组成的音节。如果同样以两课时完成的话, 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再者, 把汉语拼音教材镶嵌在第一册的语文教材中, 是我国多年不变的教材编写模式。这种传统的教材, 导致汉语拼音只教6~7周。但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并不是在这6~7周内完成以后就不涉及了, 他们在“识字”“阅读”“单元练习”等学习中还会不断地运用、实践、强化。因此, 笔者以为, 可以将汉语拼音教材独立编写, 像台湾的注音符号教材一样, 一至三年级都是可用的, 学生不会时可以随手翻看查找。利用三年的时间, 让学生习得拼音字母, 真正达成课标所要求的“认读和拼读的能力”。这本独立的拼音教材可以把课标中规定的300个基本字、词语、儿歌、古诗等相应地分散编排其中, 这样就可以将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