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特征(共12篇)
综合性特征 篇1
舞台表演有一定的具时性, 相关的灯光、服饰、化妆都要不断改变, 在表演过程中, 人物塑造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而进行着改变, 人物形象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 舞台设计师只需依据实践因素便可进行调整。
一、舞台美术的功能
舞台美术设计不仅可以表现当下的社会环境, 还可以根据需要, 借助灯光和布景来营造相应的舞台气氛。通过舞台灯光色彩的变化以及各种环境的布置、时间与空间的表演变化, 能营造出特定的舞台气氛, 这样才能发挥舞台艺术设计的作用, 使艺术形象和舞台画面能感染观众, 引起他们的激情、联想、怀旧、思考、理解等情绪, 一旦视觉形象和观众的感受搭配并融合在一起, 就会形成很好的舞台氛围。
舞台表演的艺术核心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需要借助于服装、化妆、道具来完成, 可以向观众传达剧作的主题思想、展现不同的情节发展, 表现人物的感情经历过程和内心世界, 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不同的舞台背景和灯光的变化都能反映出人物的情感变化, 以此推动剧中情节的发展, 并进一步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命运。
舞台色彩的呈现效果会对人的视觉感受产生很大的影响, 舞台布置中的色彩, 首先应该有一种总体的基调, 然后再在细节上进行调整, 从而使得色彩更符合节目或者活动的主题, 能够让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感受。在舞台布置的色彩设计过程中, 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统一性, 指的是在舞台的颜色设计上应该要对色彩进行有效地利用, 使得整个舞台看起来比较和谐, 在颜色的选择上应该要尽量选择同一个色系中的颜色, 比如有的情感类节目, 在选择色彩的时基本会选择暖色系的作为主要色彩基调。
二、舞台道具和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运用
在舞台布置过程中会产生光影效果, 光与影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两者之间的合理结合, 能让整个舞台的效果更上一层楼。各种道具的使用, 也使得整个舞台的光影效果更好, 比如舞台的灯光设计, 就是一个重要部分。舞台布置的灯光主要指的是背景灯光, 景指的是舞台上的场景设计。当前很多灯光设备的应用, 使得舞台的艺术效果更好, 更有层次感、色彩感、立体感。在舞台布置过程中, 可以通过不同材质以及不同造型的景以及多种多样的光的组合, 产生一个变化的舞台, 并且根据节目或者活动的定位, 将灯光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以防对观众产生不良的视觉影响。
三、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
舞台造型作为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也呈现出向多维空间发展的趋势。很多世界级的舞美作品都加强了动态功能, 努力拓展了舞台的时空感。这些都大大加强了舞台的表现力。综观世界舞美, 我们可以看见其明显的科技发展趋势, 很多高科技都已经进入这个领域, 如水幕布景、投影布景、激光布景甚至喷泉等, 把舞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界舞台美术真正形成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
21 世纪以来, 我国的舞台美术设计行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及科技的带动下,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 已进入了国际的先进之列。舞台美术在艺术界的地位, 是它源于生活并经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才逐渐提高的。当然, 一名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师也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综合艺术的组织者。他懂得舞台美术在传达信息和文化时的重要性, 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和艺术价值, 使舞台美术的艺术表现力得以丰满起来, 这在过去很多成功的舞美方案中都看得到。所以, 从事舞台美术工作的每一名设计师都应该坚定信心, 热爱我们的专业, 热爱这门艺术, 并不断将之发扬光大。
摘要: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饰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总的来说, 布景和灯光表现了戏剧的环境, 服饰和化妆体现了人物的作用。因此, 现代舞台美术的综合性是营造戏剧环境与塑造人物形象,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舞台美术,综合性,特征
参考文献
[1]韩景.浅谈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大舞台, 2010 (12) .
[2]杜晨鹰.谈舞台美术设计的多样性[J].美术大观, 2014 (5) .
[3]杨崇智.浅谈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J].艺术时尚旬刊, 2014 (8) .
综合性特征 篇2
课程综合化:内涵、特征与模式
高校课程综合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由此主要对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适合我国高校实施的几种主要课程综合化模式进行了阐述.
作 者:张扬 李孟辉 易自力 Zhang Yang Li Menghui Yi Zili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高等农业教育 英文刊名: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课程综合化 内涵 特征 模式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篇3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复合性 演变
在日本文化的多个发展时期,都不难找到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化异为己的日本文化的形迹。对海外的文明之物,日本人始终抱着至为热情的态度欢迎、接纳。拿来之后,他们往往会以更大的热情对其师法、效仿。一般来讲,文化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异质文化的交融是极为困难的外来文化的涌入,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被征服,其原生文化主体地位的丧失。日本的文化又是如何的呢?日本人并不视外来文化为怪物,日本民族认为,外来文化总有可借鉴之处,对外来文化的摄取,会使日本文化的内涵变得丰富。因此,先拿来再对其进行重塑和再造。
一、地理原因
日本西面与中国仅隔日本海,西北接近西伯利亚,西南是印度,这种地理优势,使日本具有了吸收中国、印度、西伯利亚这三个亚洲古代文化圈东方文明的可能。日本作为岛国,有自然的防线,成功地保证了日本文化的独立发展。尽管日本受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但不像朝鲜那样,直接受过中国的统治,日本保证了其文化的独立发展。
二、从历史上看日本文化的复合性
一万年以前,西伯利亚、中国北部、亚洲南部不同的原始人进入日本,直至后来陆桥沉降,日本成了列岛。这三种原始人就在日本列岛上逐渐融合,成为最早的日本人并创造了日本的绳文文化,日本文化在其源头就是复合而成的。
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大陆的移民进入日本,带去了先进的稻作文化,日本人开始使用铁器和青铜器,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并逐步进入了阶级社会。这个时期的文化被称为弥生文化,弥生文化是日本摄取外部文化的开端。
从公元60年至公元894年,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共18次。这期间进行了推古朝改革、大化改新,从政治、土地制度、哲学、宗教、文学、书法、美术、医药、历法、建筑、衣食等方面全面学习中国,形成了日本的唐风文化。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理率船叩关,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从此日本掀起了“欧化”的浪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更加系统地吸取西方的文明,特别是科学技术,从而一跃进入世界五强。
二战后,日本开始全面学习美国,着重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东西文化结合的日本式文明,从而变军事帝国主义为现代西方民主主义,变战败国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三、日本文化的演变过程中的选择机理
1.日本文化从未丧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律令制时代,佛教在日本可谓盛极一时,但民族宗教传承下来的神道教,作为护国神教依然保持至尊的地位。神道教并没有因佛教的兴隆而式微,相反受到佛教的启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了宗教体系。
日本文化的产物,尽管从中能寻见丝丝缕缕外来文化的痕迹,但同样无法不承认,它们都是富于创造性的,从日本茶道到枯山庭园建筑,从和服到绘画艺术,无一不是如此。
2.日本文化总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摄取的外来文化进行消化改良。日本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过程中发展和成长过来的,表现为对其所摄取的外来文化的改良,而不是被其同化。每一种外来文化,当它被移植到日本土壤之后,其枝叶都经过这个民族匠心独具的修剪,使之能按日本社会的意愿开花结果。5世纪,儒学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天皇制国家的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儒家的伦理被当做实用的道德标准成为为日本文化的核心,但在日本文化中,这个伦理范畴受到了很大改造。中国人认为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是“仁”,但在日本的伦理系统中,“忠”则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儒家伦理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礼”,在日本则被“耻”取代。可见,日本在接受、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以其固有的世界观为根基,吸收外来的文化,在接纳、融合的过程中将其变形,最终改造为“日本的”。
四、日本复合文化的利弊
日本文化史,是一个不断将外来文化“日本化”的过程。随着发现、接纳和最终的融合,不但外来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固有的传统的日本文化也发生了创造性的转变,而变化和转化的主体力量是日本固有的“和”精神。发现、接纳、融合这一演变机制的核心是日本特有的“和”精神,但这种“和”精神,却没能形成独立的文化体系。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而且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消化和吸收都比较迅速,这注定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将力量倾注于搜寻先进文化,并模仿和学习。
这种文化吸收虽然可以快速成长,但发展方向并不是自主的,是由当时最优秀的文化,或对日本发展有利的文化决定的。这种发展方式纵然可以带来文化的快速跃迁,但也蕴藏着危险,例如,日本用相当短的时间完成了近代化。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往往沦于支零破碎的表面,没能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中的哲学内涵,而当发展遇到困惑时,日本大多选择向外眺望,却很少自我审视,日本文化在发展的原生性方面是有所缺失的。日本近代著名学者吉田精一认为,日本从未创造具有任何独创性的哲学和宗教。日本文化的优势在于学习的选择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而缺失在于由此导致的重他人经验、轻思辨的文化发展定势。
参考文献:
[1]王毓.外来文化影响与日本文化的演变机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2).
[2]郭强.试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
大型造纸基地取排水特征综合分析 篇4
基地自1998年一期工程投产以来,至2008年全部15台纸机、热电厂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毕,整个建设周期长达10a,输水管网在建设期间不断延展接驳,流程异常复杂。另,因基地建设有纸机、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不同类型用水单元,各单元的取用耗排工艺流程亦非常复杂,如制浆环节,含有蒸发冷凝器、蒸煮器、洗涤器、纸机等近10个用水子单元[1],每个纸机生产线还有22个用水子单元,各单元和子单元取用耗排水量及特征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给企业节水改造及取水许可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为此开展了企业水量平衡测试工作,以摸清基地用水工艺流程,确定取用耗排水量及特征,推算企业各项用水技术指标,促进企业节水改造,并为企业水资源论证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1 取用水工艺流程及水平衡测试
1.1 取用水工艺流程
经概化的基地取用水工艺流程见图1。可见,基地通过中太取水口取水,并设置有蓄水池作为抢淡和调蓄之用,后通过单根母管向近7km外厂区供水,管线沿途设支管供宿舍区备用。供水母管安装有计量设备。
至厂区后,分别进入A净水站和B净水站预处理后,分别供给4个片区用户,主要受水对象包括15台纸,3座热电厂及2座污水处理站等。片区采用环路供水模式,各受水对象从环路取水,各片区管线互通;排水则通过管道、沟渠等进入污水处理厂后,部分回用,部分排入外海。另,造纸过程中需要用到热蒸汽,用于原材料的预热、干燥等,基地热蒸汽由热电厂供给,纸机回用水部分用于电厂冷凝。
1.2 水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主要依据《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GB/T12452-2008)开展[2],并综合考虑基地水量取用耗排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及生产工况不稳定等情况,结合厂内已有计量设备的布设及运行状态,充分考虑在超大范围厂区内进行复杂管网测试的便利性,采用了长历时全工况不间断的测量方式[3]。测试共设置了59个计量点,其中新增计量设备近40台,均采用无需停机破管的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各计量设备均配备无线传输终端,数据采集频次5 min/次。另,单独开发了数据收集系统,可对计量数据快速进行初步数据审核和逻辑判断。当各点测量数据满足逻辑平衡关系且较为稳定后进入正式测试期。测试流量单位按m3/d统计。本次正式测试期时长为40d,各单元水量测试成果见表1。
m3/d
注:漏失水量是指净水站后的管网漏失水量;以上数值为平均值。
2 测试期水量特征分析
2.1 取水量
总取水量为中太取水口至厂区单根母管供水量,测试期供水过程见图2。
可见取水量介于180 930~252 105m3/d之间,平均取水量为200 135m3/d。进入厂区后,生水经过A净水站和B净水站过滤后,供给各受水对象,其中净水站末端供水总量平均为177 632m3/d,与总取水量相差11.0%,为各净水站自用、制水损失率及管线漏损所致。
取水量结构见图3。可见,15台纸机取水量128 598 m3/d,占总取水量的64%,平均单台纸机取水量为8 573m3/d;热电厂取水量为43 594m3/d,占总取水量的22%;污水处理厂取水量为5 439m3/d,占总取水量的3%;净水站自用及漏失水量为22 504m3/d,占11%。
从片区分布看:CD片区取水量占比最大,约为42%,B片区取水量近1/4,A一分厂和A二分厂片区各占16%。具体分布见图4。
2.2 用水量
用水量包括新水量、串联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用水对象主要有纸机的生产用水、净水站自用、热电厂用水及污水处理厂用水等。测试成果显示,基地总用水量为5 239 493m3/d。
2.3 耗水量
耗水量为生产过程中进入产品、蒸发、飞溅、携带及生活饮用等所消耗的水量。测试成果显示,基地总耗水量为97 219m3/d。
2.4 排水量
厂区的生产排水、生活办公排水通过3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部分回用,部分排入狮子洋。排水量为污水处理厂外排水量,测试成果显示,3个污水处理厂的总排水量为145 781m3/d。
3 年取水量特征分析
为了给取水户取水许可管理提供依据,对取水户年取水量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基地运行规则,各生产单元实行节日停机和年度例行检修制度(以下简称“节日停修”)。每年平均每台纸机节日停机时长为11.2d,年度例行检修时长为0.74d;电厂单台机组检修时长为10~20d/a;净水站和污水处理厂基本不停运。
为便于基地年取水量统计,规定如下:①年时长按365d计算,固定1个月(30d)为节日停修时段,其他11个月份(335d)为正常运行期;②节日停修期间的取水量按测试期中对应节日期间的取水量平均值计;③节日停修期间的净水站及污水处理厂取水量按相应比例核减。正常运行期和节日停修期间的取水量见表2。可见,节日停修期间的水量较正常运行期减少约23%。按照上述规则,可推算其年取水量为7 164万m3,折算日平均水量为196 287m3/d。
考虑节日停机和检修后修正的取水量结构见表2。可见,纸机单元的总取水量占比最大为64%,其次是热电厂占比21%,净水站自用(含管网渗漏)占比12%,污水处理厂占比3%,为取水量最小单元。相比测试期的取水量结构,纸机取水量和污水处理厂取水量占比变化不明显,因净水站全年无休,取水量占比增加了1%,热电厂则减少了1%。
4 水量指标分析
选取对大型造纸基地水量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包括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重复利用率、漏失率、排水率、废水回用率、冷凝水回用率、单位发电量取水量等。
(1)单位产品取水量Vui。根据纸业取水定额标准[4],纸产品的取水量供给范围主要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包括机修、非自备电站锅炉、空压站、污水处理厂等)和附属生产(包括办公、绿化、厂内食堂、厂内和车间浴室、卫生间、其他等)等3个生产过程的取水量,等于从自备水源总取水量中扣除给水净水站自用水量及由该水源供给的居住区、基建、自备电站用于发电的取水量及其他取水量等。
由表2可知,基地年取水总量为7 164.5万m3,其中自备电站取水量为1 533.9万m3,2座净水厂取水量为831.9万m3;2013年总产量493万t;故其单位产品取水量为(7 146.5-1 533.9-831.9)/493=9.7m3/t。根据纸业取水定额,白板纸生产线定额为60 m3/t(含制浆),瓦楞原纸生产线定额为55m3/t(含制浆)。本次计算单位产品取水量为9.7m3/t,优于定额限值。
(2)重复利用率是指生产重复利用水量与生产总用水量的比值,生产重复利用水量即循环水量和串联水量的总和。根据表1,重复利用水量为:4 658 681 m3/d(循环水量Vcy)+223 136m3/d(串联水量Vs′)=4 881 817m3/d,而总用水量为5 239 493m3/d,则重复利用率为4 881 817/5 239 493=93%。
(3)漏失率为漏失水量与总水量比值。需要指出的是,基地取水口至净水站末端的水量损失(计量差)包括漏失水量和净水站自用,本次测试很难将漏失水量从总的水量损失中提取出来。因此,本次统计的漏失水量为为净水站至各用水单元管网漏水水量。由测试结果,基地总的漏失水量为7 857 m3/d,管网总水量为177 632m3/d,漏失率为4.4%。
(4)排水率是指在一定计量时间内,总外排废水量占取水量的百分比。外排废水量为污水处理厂的总排污量为145 781m3/d,总取水量为200 135m3/d,故排水率为72.8%。
(5)废水回用率是指废水设施出口计划排放的废水中经净化处理而重复利用的水量与计划总排水量的比值。进入污水处理厂废水均为计划排放废水,总计划排放废水为163 100m3/d,回用水量为4 513m3/d,总的回用率为3%。
(6)冷凝水回用率是指用于生产的锅炉蒸气冷凝水回用量占锅炉蒸气发气量的百分比。由测试数据分析统计,B热电厂和C热电厂总的锅炉蒸汽发气量为17 327m3/d,蒸汽冷凝水回用为11 263m3/d,则冷凝水回用率为65%。高于相关考核标准[5]中≥60%的要求。
(7)单位发电量取水量。根据相关定额规定[6],对于单机容量<300 MW机组,其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定额指标为3.20m3/MWh。单位发电量取水量是指火力发电厂生产每兆瓦时电需要从各种水源提取的水量,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主要用于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附属生产用水。对热电联产发电企业取水量增加对外供汽、供热不能回用而增加的水量。基地热电厂冷取水均采用二次循环方式,2013年总发电量为38.7亿kWh,日均发电量为10 604 MWh。由测试成果,热电厂日均取水量为43 235m3,其中用于输送蒸汽水量约占40%,即17 294m3/d,蒸汽水量中冷凝水回用率为65%,则不能回用水量为6 053m3/d。综上,基地热电厂取水量为31 994m3/d,则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3.02m3/MWh,优于定额限值。
综上所述,各水量指标见表3。
5 节水潜力及措施分析
由测试成果,基地总的排水率达72.8%,废水回用率仅为3%,冷凝水回用率为65%,可见基地存在一定的节水潜力。需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排水率,提高水利用系数;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如通过改进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提高废水利用率,利用达标废水进行绿化,消防及煤场冲洗等。另外,B污水处理厂和C污水处理厂均有部分水量回用至纸机单元,但A污水处理厂尚无此工艺。因此,建议对该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增加污水回用环节;亦可增加A污水处理厂排至B污水处理厂水量,以增加回用水量。
基地日均漏失水量达7 857m3/d,漏失率4.4%,因企业涉及净水站、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和纸机等诸多不同类型用水单元,且基地占地面积较大,各单元的水量管线衔接非常复杂,造成管线内水损较大。因此,建议企业建立用水档案、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并安排专人加强管线及用水单元的巡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6 结语
(1)通过水平衡测试的开展,基本摸清了某大型纸业有限公司水量取用耗排工艺流程,明确了各环节水量特征,掌握了企业用水现状,为企业建立用水档案、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进行用水指标考核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另,水平衡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为取水户水资源论证后评估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重要依据。测试的开展是必要的。
(2)测试成果显示,基地取水量为19.6万m3/d,年取新水量为7 164万m3。从取水单元上看,15台纸机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64%,热电厂占21%,污水处理厂占3%,净水站自用及漏失占12%;从片区上看,取新水量最大的片区为CD片区,占42%,其次分别是B片区26%、A一分厂和A二分厂片区各占16%。
(3)测试成果显示,基地总用水量平均为524万m3/d,其中循环水量466万m3/d,串联水量22.0万m3/d,重复利用率93%;总耗水量平均约为9.7万m3/d;外排废水量平均约为14.6万m3/d,排水率为72.4%。漏失水量平均约为0.8万m3/d,漏失率在4.4%左右。
(4)测试成果显示,若按2013年年产量493万t计,则其单位产品取水量为9.7m3/t;B热电厂和C热电厂单位发电量取水量平均为3.02m3/MWh。均满足相关定额要求。
(5)基地取用水管线布设异常复杂,用水单元类型较多,建议企业建立用水档案、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并安排专人加强对管线及用水单元的巡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建议对A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增加污水回用环节,或增加A污水处理厂排至B污水处理厂水量,以增加回用水量。
摘要:为摸清某大型造纸企业基地的取用排水工艺流程,确定基地取用耗排水量及特征,并为创建节水型企业及取水许可管理提供支撑,对基地开展了长历时全工况不间断水量平衡测试工作。测试内容涵盖了基地内11条造纸生产线、15台纸机、3座热力发电厂、3座污水处理厂及2座净水站等全部工业用水单元。通过测试,确定了基地用水结构,推演基地用水参数及各单元用水指标,进行节水潜力分析并推荐节水措施。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用水效率较高,各项用水指标均优于相关定额要求,尚有一定的节水潜力。测试及分析的开展为造纸行业取用水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相类似基地水平衡测试提供借鉴。
关键词:造纸基地,耗水量,水平衡测试,节水型企业,水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涛,何启莲,谢雁,等.制浆造纸厂水平衡测试[J].人民珠江,2013,(2),52-54.
[2]GB/T 12452-2008,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S].
[3]郭磊,黄本胜,邱静,等.核电站淡水用水特征综合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13,(5):615-621.
[4]GB/T 18916.5-2012,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S].
[5]城建[2012]57,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S].
综合性特征 篇5
利用10月北京地区PM10浓度流动观测资料和同期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高分辨率遥感资料,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变分订正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效应.动态观测试验结果表明: 北京城区大部分为轻污染区,北京近郊区PM10浓度高值区沿环路呈环状分布,其中北京西南部、南部和东北部污染较严重,北京城郊街区PM10的.空间分布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大.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表明: 北京城区及近郊区AOD值较远郊区高得多,AOD空间分布场中存在虚假高值区,AOD非均匀分布特征不明显.采取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研究思路,运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综合变分分析方法,可以取得客观订正的显著效果.经地面实测PM10浓度变分订正后的AOD变分场可以较高分辨率信息描述北京地区AOD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弥补地面PM10浓度观测的缺陷.
作 者:程兴宏 徐祥德 陈尊裕 丁国安 李成才 翁永辉 Cheng Xinghong Xu Xiangde Chan Chuenyu Ding Guoan Li Chengcai Weng Yonghui 作者单位:程兴宏,Cheng Xinghong(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徐祥德,丁国安,翁永辉,Xu Xiangde,Ding Guoan,Weng Yonghui(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陈尊裕,Chan Chuenyu(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ng Hom, Hong Kong)
综合性特征 篇6
关键词:排球;扣球起跳;专项力量
我国是排球运动大国,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研究十分重要。纵观排球界的比赛,排球比赛的成功和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查阅文献后,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运动员的形态、年龄、纵跳动作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改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我国目前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下肢各关节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下肢扣球起跳的力量特征进行分析,让文章更有理论意义。
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排球运动员5号位的上步扣球的起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取10名下肢无运动伤害和损失的运动员。
2.方法
(1)足压力测试
测试前需要对足压力的分布进行调试和测试,采集的频率设置为500Hz;对于被测试的运动员要求用一样的排球鞋。运动员所需的鞋垫需要和测试鞋相互匹配,保证运动员在测试过程中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运动员佩带测试设备后,测量者都有3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在正式测试后采取相应的数据。
(2)肌电测试
和足压力测试相同,在进行相关测量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在测量过程中运动员要严格按照肌电片要求进行,并测量运动员起跳时的下肢关节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部位。设备一般都是放在运动员的后背,随意基本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
(3)等速测试
在进行等速测试时,需要结果深蹲来进行。并分别对ACES的角度分别进行15、25、35三种设置,速度设置为200/s。运动员在进行深蹲的过程中,需要尽量让大小腿贴近,在测试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认真遵守下蹲方法,并尽量完全所需动作。
3.结果
3.1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过程中运动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运动员扣球的方式为统一的右手扣球,右手扣球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到的身体右侧,所以在起跳时所研究的主要是右侧下肢。
(1)各关节缓冲
扣球起跳过程中,各关节随着缓冲,其角度会逐渐降低,其主要变化随着运动学指标而改变。
数据显示,在缓冲幅度上,髋关节的缓冲幅度是最小的,这是因为在起跳后双脚着地的过程中,髋关节的角度相对于其它关节较小,并且只进行了轻微的缓冲。研究缓冲角度,是因为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下蹲不到位会造成对起跳动作的影响。而膝关节的缓冲时间较长,会对弹跳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人体肌肉具有粘弹性,其弹性的变化会和时间产生明显的效应,起跳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肌肉中原本储蓄的的能力以热能的方式而散发,因此影响了收缩效果。
(2)关节蹬伸阶段
关节蹬伸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腾起速度,蹬伸的最终质量会直接影响腾起的高,表格显示,运动员在起跳时,髋关节是蹬伸过程中最先加速的关节,然后膝、裸关节处的角度会减小;然后随着膝关节角度之间减小,然后出现蹬伸动作,这时裸关节的角度还在持续降低。数据还显示,蹬伸过程中关节角度的变化是逐渐递减的,其中蹬伸角度最大的是髋关节。因此,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大关节的肌群发力和末端环节的加速蹬伸,并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的方式进行有顺序的蹬伸,而裸关节的蹬伸是影响整个蹬伸质量的主要因素。
对运动员在起跳扣球过程中的关节角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膝关节和裸关节的角度都是呈现先减小在增大的情况,这一现象说明,伸肌群在完成拉长-缩短周期的过程。如果运动员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收缩,可以有效的发挥肌肉的力量,同时有利于助跑速度的相互转换,并让运动员获取更高的垂直速度。所以,运动员下肢关节中的力量特点就是需要加强“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能力。
3.2起跳时的足底压力特征
运动中做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力,因此在排球运动中力的变化情况是主要的研究内容。人在静止状态下,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所受到垂直压力就是足底压力。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排球运动员在起跳过过程中的足底动力学进行分析。通过对运动员足底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索,可以更直观的检验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否合理,从而对运动员做出更适合的训练方案。
而在足底压力研究过程中,其时间曲线可以更好的反应出排球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的足底受力特点。以下数据分别是2个典型的足底压力—时间曲线案例。
数据1显示,该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右足的曲线变化是双峰型:在落地后,压力呈现上升,出现第一个波峰,随着压力的下降,波谷出现;而后压力又上升,出现第二个波峰;而数据2中,该运动员的左足和右足的压力曲线差不多,这说明该运动员在起跳时,双腿发力相同。这种方式的起跳运动员在整个测试中占百分之六十。而数据1中该运动员的曲线呈现的是单峰,这说明运动员左足在落地和离地的过程中在缓冲时,就已经开始看蹬伸动作,而以这种方式起跳的运动员却只占百分之四十。通过数据对比,左足足底压力曲线是双峰状态的其重心腾起高度要更好,因此认为,排球运动员的起跳过程中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而这一特点也是影响运动员腾起高度的主要因素。
3.3起跳动作中肌电学特征
根据下肢肌群收缩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分别对6块肌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上述关节中的特征,对起跳不同时期的肌电学特征进行了探索。
数据显示,完成缓冲动作后,股直肌和半腱肌的作功可以达到29%和27%。百分比值都明显高于臀大肌。而蹬伸阶段的数据中,则显示股直肌和半腱肌的作功都有所下降。所以在起跳过程中,半腱肌发挥着主要的作用,那么在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这方面进行重视,特别是教练需要加以指导,同时运动员在训练中除了要对股四头肌类的伸肌群进行力量方面的训练,还需要对股后肌群进行训练,已达到在用力过程中可以更加协调。
4结论
本文对排球运动员在扣球起跳过程中的力量特征进行阐述,并对下肢伸肌群的收缩运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下肢伸肌群的力量训练;同时对运动员在起跳时足底压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足底压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并且会影响运动员的起跳效果,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对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华立君,宋吉锐. 排球扣球起跳及专项力量特征的综合研究[J]. 体育学刊,2010,06:83-88.
综合性特征 篇7
1 车牌字符特征与字符分割
一般而言,车牌进行字符分割之前都要进过一定的预处理,包括二值化,校正车牌的水平和垂直倾斜,去除车牌的上下边缘及无关的背景和归一化等。根据不同的算法,所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不同。最后,车牌图片只剩下由字符和背景构成的二值化图或彩色图。
根据文献[1]规定,完整的97式车牌图像由7个字符组合而成,包含汉字、字母和数字,每个字符间都存在一个固定的间距。此外,我国根据车辆、车型、用途的不同制定了多种格式尺寸,不同颜色搭配的牌照以示区别。除了字符之间存在间隙的简单特征之外,车牌中的字符还存在以下特征:
1)标准车牌字符的高度H和宽度W分别为90mm和45mm,即标准字符的高宽比为2:1;
2)除第二和第三个字符之间的宽度为34mm外,其余各个字符之间的间隙宽度均为12mm;
可得到如下结论:第二和第三个字符的中轴线相距约79/90H或79/45w,其他应个字符的中轴线间距约为57/90H或57/45w。
如图1,根据这些特点,车牌的字符分割方法较多。根据车牌颜色的分割,比如基于伴生与互补颜色特征的车牌字符分割新方法[2];根据车牌图像纹理特征的分割,如基于边缘检测与Hough变换的车牌字符分割[3],基于字符像素投影统计的分割算法[4],这些算法中,基于伴生与互补颜色特征的车牌字符分割的方法只能主要处理彩色图像,对图像颜色比较敏感,特别是褪色的车牌分割效果很差。基于直线检测的车牌字符分割计算量大,执行效率差。基于字符像素点X轴投影统计的分割算法是一种最经典的算法,对正常车牌的分割效果最好。
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比如光线、天气以及车牌污损,车牌边框干扰等,车牌中存在的字符相互粘连或字符投影间距不明显的情况。由于字符点投影间隙不明确,使得上述几种算法不能对车牌图像进行有效分割。如图的车牌,由于字符粘连和车牌边框的干扰,使用投影算法进行分割的结果如图。由图2可知,单纯使用投影算法不能有效地识别,需要进行改进。
2 基于车牌字符综合特征的字符分割算法
通过对字符特征的分析,文章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字符分布特征的车牌字符分割算法。先使用预处理切除车牌上下边缘,去除边框的干扰。而后,根据字符投影的方法,以字符间距为依据将车牌分割。接着将获得的所有间距进行排序,取中间值作为车牌的标准宽度,并以取得的标准字符宽度建立如图的模板。最后将模板在车牌图像区域内平移,统计模板区域内字符点的个数N,取N最大时模板所分割的各区域作为字符分割的结果。
2.1 预处理
据理想状态下的车牌特征,车牌上边框和字符上部存在一条431mm×20.5mm的近似矩形背景区域,该区域被车牌固定螺丝大致分为三个隔离区域,从左至右这三个区域的宽度分别约为车牌整体宽度的1/4,1/2和1/4,这是划分车牌字符和车牌上边框的依据,可以依此将多余部分切除。本算法分别以车牌高度的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为起点,分别向上和向下搜索。鉴于上下边缘的检测步骤完全一致,只是方向不同,本文以上边缘切割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算法如下:
1)取得当前行的索引下标i,判断i是否大于零,若i>0则表明检测未结束,转(2);否则表明检测结束,车牌上边缘不需要切割,跳出循环。
2)统计当前行i的最长的连续背景像素点的宽度bg_num和最长的连续字符像素点char_num的宽度,求得连续背景像素点的宽度在该行所占的比例η=bg_num/ω和连续字符像素点在该行所占的比例φ=char_num/ω,其中ω为校正后车牌的宽度,转(3)。
3)若η>1/4或φ>1/2,则该行即为非车牌行,取车牌的上边界为第i+1行,将行下标小于i+1的所有行去除,而后跳出循环;否则该行仍属车牌部分,i=i-1,跳到当前行的上一行,转(1)继续对上一行判断。
经过预处理,车牌的上下边框已经基本切除,实验效果如图3。下一步的目标是将粘连的字符分开。
2.2 字符分割
第一步:字符点纵向投影统计。
从车牌图片左边缘开始,逐列向X轴方向投影,统计各列中像素点颜色为白色的字符像素点个数,将各列扫描结果依次存储到数组中count(n)中。设定各初始参数,初始列的下标i=1,单个字符区域的开始列下标S=0,结束列下标E=0,C(n),n∈N用于存储N个符合要求的字符候选区域,N根据各车牌实际情况而定。
1)判断下标i是否大于车牌宽度W,是则结束投影分割,否则转2)。
2)以单列出现2个字符点作为判断是否是字符部分的阈值。若第i列的字符点个数count(i)≤2,表明此处为背景,转(3);反之则认为此列属字符区域,转(4)。不直接设为阈值为0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噪点的干扰。
3)若S=0,则表明此列不包含字符图像,则i=i+1进入下一列,而后转1);若S≠0,则表明此处为字符与背景边界,取E=i-1,则字符候选区域宽度Ci=E-S,转(5);
4)若S=0,则表明此列为字符图像开始部分,则S=i,而后转1);若S=0,则表明此处仍在字符区域内,取进入下一列i=i+1,重复(1);
5)根据样本字符的高宽比为2的规则,判断截取的车牌区域的高度H与3)获得的间距Wi的比值是否达到指定要求。若H/Wi>1.7时,则认定该区域为字符候选区域,将宽度Ci存入字符候选数组C(i),N=N+1;若H/Wi<1.7,则认为该处为噪点,抛弃,i=S+1,转(1)开始新一列的检测。
字符点纵向投影统计的效果如图4所示。
第二部分:计算标准字符宽度,并定制模板。
将C(n),n∈N进行排序,取得排序后的中间值作为标准字符宽度ω。根据车牌的高宽比为2,将字符间距转为使用w的表示形式。根据图的比例,除第二个字符与第三个字符的间距为79/45w,其他各字符间距均为57/45w,模板如图5所示。
第三部分:分割字符区域。
将定制好的模板在车牌图片区域内平移,确保模板左右边界不超出图像区域。在平移过程中,统计平移过程中各字符区域内字符点的个数Ni,并记录相应模板左边界i。平移后,将统计结果Ni进行排序,取最大的Ni时的i为模板左边界,使用模板进行分割。
整体分割实验结果如图6、图7,车牌字符左边界Li=8,字符间距为2个像素,所需时间为0.3246秒。
3 总结
实验表明,本算法能够很好的分割正常的字符,同时对有粘连的字符分割也比较准确,执行速度也比较快。本算法的关键之处在于两个问题:能否准确的获得车牌字符的宽度,以及在车牌宽度准确的前提下准确定制出车牌字符分割模板。通过对分割失败的原因分析,发现大多数分割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非常准确的获得车牌宽度。此外,车牌在矫正的过程中存在变形,也会影响车牌字符的分割。这些问题也将是对该算法进一步改进的主要突破口。
摘要:字符分割技术是车牌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字符分割最主要的问题是字符粘连及车牌边框的影响。鉴于车牌字符具有布局规整,字符个数确定,字符大小一致、宽高存在规律等特征,文章提出一种将投影和字符间距相结合的基于字符综合特征的字符分割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那对分割粘连字符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车牌识别系统,字符分割,字符特征,字符粘连
参考文献
[1]GA3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S].
[2]王枚,王国宏.基于伴生与互补颜色特征车牌特征的车牌字符分割新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37(1):1-4.
[3]马腾飞,郑永果,赵卫东.基于边缘检测与Hough变换的车牌字符分割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391-403.
综合特征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篇8
大量的图像信息, 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检索大规模的图像数据库在信息时代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数据库检索采用基于关键字或描述性文本的检索方式, 这种方法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一幅图像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 所谓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CBIR) , 是指根据图像中物体或区域的颜色、形状或纹理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组合来检索图像, 这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数据库技术的有效结合, 充分体现了图像所含的信息特点, 又充分结合了传统数据库技术, 是一项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极有前途的新技术。
二、综合利用特征
仅基于一种特征的方法只能表达图像的部分属性, 由于对图像内容的描述比较片面, 缺少足够的区分信息, 在图像有较大变化 (如尺度或方向) 的场合常不能取得理想的检索效果。为此人们研究了综合利用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 全面描述图像内容的检索方法, 可称之为综合特征检索。既可将不同特征两两结合, 也可将两个以上特征结合。
三、不同特征的处理
由于不同特征的物理意义不同, 取值范围也常大相径庭, 这样不同的特征常不直接具有可比性。为此, 在综合利用不同特征进行检索时, 需要对不同特征的数值进行归一化。下面4种简单的方法将用于特征值归一化。
1、线性放缩到单位区间
给定一个特征取值下限l和一个特征取值上限u, 对特征值x可用下式归一化到[0, 1]中: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但仅当特征值x在区间[l, u]中分布比较均匀时才适用。
2、线性放缩到单位方差
将特征值变换为一个具有0均值和单位方差的随机变量:
其中μ是特征的均值, σ是特征的标准方差。
3、变换为在[0, 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做出随机变量的累积分布函数H (x) , 由变换得到的变量是在[0, 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4、排序归一化
设对所有图像的特征采样值为, 首先找出次序统计, 再将每个图像特征值用对应的归一化排序来表示, 即
这种方法可以将所有特征值都均匀地映射到[0, 1]中。
对不同的特征结合进行归一化, 具体就是要对不同特征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这种归一化是外部归一化。特征向量内部归一化的目的是使特征向量内部各分量在相似度量时地位相同;而特征向量外部归一化是对不同类型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其目的是使综合特征的各特征向量在相似距离计算中的地位相同。换句话说, 不同类型特征的期望值、方差等可能会相差很远, 因此很有必要对每种相似距离进行归一化运算, 使它们在加权的时候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综合特征的检索
基于颜色、纹理或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都有各自适合的范围, 仅用单个特征得到的检索结果, 虽然从此特征角度看与待查询图像比较接近, 但总体视觉效果与人的观察还不一定吻合。实验表明某些图像分类具有明显的某种特征, 单用颜色特征容易受到背景色的干扰;有些图像分类没有特定的纹理特征;而对某些结构简单, 有一定形状的图像, 用形状特征检索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基于此, 本文提出了综合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1、算法思想
首先, 分别计算基于颜色、纹理及形状的相似距离, 然后将这三个向量结合起来。由于它们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所以需进行外部归一化处理。其主要步骤如下:
(1) 计算图像库中每幅图像与待查询图像Q的基于颜色的相似距离, 记为DY1Q, DY2Q, …, DYMQ (其中, M为库中图像总数) 并计算出其均值m Y和标准差σY。
(2) 利用式 (4) 将DY1Q归一化至[0, 1]区间, [0, 1]区间外的值设为0或1:
(3) 重复步骤 (1) 和 (2) , 得到归一化后的纹理相似距离DWIQ和形状相似距离DXIQ。
(4) 根据实际需求, 确定各个特征向量在检索中所占的比重, 即特征系数w Y、w W、w X。
(5) 由式 (5.5) 计算任意一幅图像与查询图像Q的综合相似距离:
其中, w Y+w W+w X=1.0 (5)
2、相关反馈技术
就目前而言, 我们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中基本上是对图像的底层视觉特征提取, 但底层视觉特征一方面没有能力分辨出图像中所包含的内容, 另一方面它们与实际的图像语义是脱离的。所以决定两幅图像相似与否仍是取决于我们实际的信息用户,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特征, 使用什么样的距离测度。
相关反馈的目标是从用户与查询系统的实际交互过程中进行学习, 发现并捕捉用户的实际查询意图, 并以此修正系统的查询策略, 从而得到与用户实际需求尽可能相吻合的查询结果。在这里我们借助它可以实时地调整系统的查询策略
科技天地
这一特点, 那么它为图像检索系统增加自适应功能提供了可能。因此相关反馈是提高系统查询效果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同时我们的多分辨率分块策略为相关反馈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因为对于采用向量空间模型的系统, 相关反馈技术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 移动查询向量; (2) 调整距离测度。
(1) 使用相似度移动查询向量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相似度移动查询向量?当用户给出相应图像与待查询图像的相关或者不相关的量化程度, 具体的说, 就是给出相关和不相关的反馈信息的同时, 还能大致给出量化的相似度信息, 则可以通过相似度作为加权权系数来移动初始查询向量。查询向量的移动过程可以用式 (6) 来表示:
其中:N是本次反馈过程中用户所标出的相关和不相关的图像的总数目, si>0, 表示相应图像与目标图像的相似度, si越大, 则相应的图像与查询目标越相似。利用式 (6) , 新的查询向量可能比用户的实际查询意图更接近。
(2) 使用方差调整距离测度
在大部分情况下, 用户在判断两幅图像是否相似可能通过某些局部的相似性, 或者他们对图像的局部关注程度可能优胜于图像的全局。当用户对图像的颜色特征感兴趣, 采用这种测度方法。在用户做出相似性判断时, 不同的分辨率以及同一分辨率内的不同分块对整幅图像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并不完全相等, 即有些分辨率以及分块所起的作用可能要大于另外一些分辨率和分块。
对于距离测度公式中有一系列的权重系数, 它们用于调整不同的分辨率和分块在距离测度中所占的比重。初始所有的权重系数都给定一个缺省的初始值, 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来动态调整这些权重系数。这种动态调整的基本思想是:主要根据用户的反馈结果计算所有反馈图像的对应分块间的距离的加权方差, 方差小的分块表示相互间比较一致, 因此其重要性应该得到加强;同样, 对于某一分辨率的分块策略, 则计算其中所有对应分块间的距离的平均加权方差, 平均加权方差较小的分辨率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加强。
如果使用Fj表示经过移动查询向量后第j个分块所对应的主色特征向量, 同时, 以相似度si作为加权系数, 则式 (7) 是为每个分块定义所示的加权方差:
则通过式 (8) 计算距离测度公式中每个分块的权重系数:
相似的, 则通过式 (9) 计算不同分辨率的权重系数:
对于在本文中主要通过调整距离测度中的权值系数来实现反馈效果。其主要步骤有:
(1) 系统提取图像库中每一幅图像的各种特征向量, 建立对应的特征库。针对查询图像, 进行特征匹配, 检索出一系列与待查询图像接近的图像, 结果按距离的升序排列。
(2) 由用户反馈n幅图像, 针对任意一幅pj构造权值矩阵WYj:首先, 得到pj与待查询图像q的对应分块的主色之间的距离Di (pj, q) ;然后, 将Di做升序排列, 设置前m个距离值较小的分块所对应的权值系数为2/n, 后k个距离值较大的分块的权值系数为-2/n, 其余均为0。同理可得其余WYj, 将这n个权值矩阵做相加操作, 得到权值矩阵WY的修正值, 将此修正值与WY相加就得到新的权值矩阵WY。此步骤即为权值矩阵的正负调整。
(3) 调整基于纹理特征检索中的权值矩阵WW, 其方法与权值矩阵WY的修正类似。
(4) 调整颜色、纹理及形状在检索中的比重, 即特征系数w Y, w W.w X, 以满足用户需求。
五、结束语
目前对基于图像低级特征检索的研究已日趋成熟, 如何取高级特征使检索更接近人类视觉生理、心理特点已成为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 同时涉及到计算机图像处理、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数据库技术等很多领域。
摘要:本文主要从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 探讨了综合特征在图像检索的相关问题, 指出了利用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对图像的内容进行综合特征检索的思想。
综合性特征 篇9
据估算, 2011~2015年, 我国重点城市新增城市综合体总量将超过1.6亿m2, 万科、万达、华润、恒隆、宝龙、中粮、凯德等也大举进军或扩张城市综合体开发, 用“高歌猛进”来概括这场规划建设热潮毫不夸张。不过, 盲目的大干快上和定位偏差, 开始使一些城市尝到经营困难和烂尾楼的苦果。城市综合体时空组织形式被大规模青睐的缘由何在?对规划设计的启示为何?
一、时空组织特征
城市综合体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组合, 并共同存在于相互联系的复杂有机系统之中。当下, 综合体被热衷追捧的社会环境缘由有如下三个方面。
1.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使然
2009年底, 中国地产政策已由此前的支持, 转向抑制各类投机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为此, 国家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住宅地产调控政策逐步收紧, 房地产开发商纷纷从住宅地产开发转向尚未受到严格调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再加上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形态具备复合功能, 市场潜力巨大, 因而备受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品住宅成交由于调控政策 (如大中城市普遍采用的限购策略) 受到影响的同时, 不受限购的城市综合体以及商业类、办公楼等项目在不少城市出现量价齐升。
我国传统城市街区 (District) 由于受到粗放的规划管理和各自为政用地“割据”的严重影响, 导致了空间形态的严重碎化, 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是这种碎化的极致。我国的城中村改造前道路弯曲, 肌理自发。城市空间宛如拼贴的马赛克, 微观尺度丰富、方便的封闭型生活氛围, 与城市层面功能和生活的割裂、城市运作低效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困难相生相伴。
改革开放特别是住宅的商品化改革以后,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资本和市场成为了我国城市空间重组的主题词, 传统城市街区当然的成为了资本实现时空积累的核心场所。在三十年间, 旧城改造持续推进, 一批新型住区如雨后春笋被建设起来, 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但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的商品住房价格畸形上涨和各类开发投机, 严重影响了社会整体价值公平, 导致了社会和居住的严重空间分异。政府出手削弱非理性价格上涨和居住分异, 理所当然。与之相对, 资本会应激性的对调控做出反应。按照“哪里能带来增值, 就会流向哪里”的生命逻辑, 以“成本最低、效益最大”为总原则, 在城市空间中以“最小的土地空间、最大的建设规模, 最小的建筑成本投入、最大的商业利益回报”为导向, 持续的寻找增值积累的新场所, 并重新塑造城市空间。因此, 城市综合体与资本的结合正是这种时空逻辑的集中体现。
城市综合体建成后的用地由毛细小径的混乱, 转变成了规则城市道路的理性有序, 容积率和密度大幅提高, 城市肌理逐渐与城市支路网络整合, 并吸引了众多新潮商家投资。空间重整和用地增值实现了双赢, 进而带动了城市经济繁荣和环境改善, 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经济和外部正效应。资本为实现嬗变和持续积累, 用“时间”来重塑“空间”, 是现代性城市的核心特征。大卫·哈维在《巴黎城记》中所论的19世纪信贷、金融资本重新“物质化”巴黎的全部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巴黎改建, 这与当下我国城市综合体建设热潮的内在经济逻辑是类似的。
2. 城市用地集约调控使然
欲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解决发展的公平问题。继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后, 通过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是当下宏观调控的重要策略。然而, 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持续紧缺形成了一对矛盾。从城乡建设用地来看, 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土地较多;城市建设用地平均效率 (如工业用地) 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村用地效率普遍较低。同时, 城市空间发展的贪大求全依然存在, 城市水平方向空间“摊展”趋势依然明显。以济南市为例, 2005年、2008年和2012年的城市紧凑度 (反映了城市空间的集中集约化程度) 分别为0.53、0.462、0.359, 呈现紧凑度降低趋势。这种状况与城市功能、产业、资源、资金等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降低, 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降低, 用地空间效益没有得到应有提升相呼应。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 国家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同时, 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 引导各类建设节地技术和模式, 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以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可概括为“一控二增”) 。在众多城市空间开发模式中, 城市综合体占地少、建设规模大、易于进行绿色建筑营造探索, 是实现“一控二增”相对有效的方法。另外, 城市综合体的压缩、互动、辐射作用在弥补因紧凑度低而产生的多种社会经济空间割据和断裂方面亦显示优势。
3. 城市生活多元需求使然
从全球来看, 当人均GDP达到4 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在45%~50%时, 消费需求开始由单一的购物需求向综合消费需求发展。此时, 便具备了建设城市综合体的人文条件。由于“人是人文意义上的最小空间”, 消费需求的空间变化必然要求出现特定的城市物质空间与之对应。在空间设计上, 城市综合体摒弃了传统城市的水平方向线性摊拓, 而是采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三维集约建设。并在特定的位置与城市外部空间有机整合, 形态和功能都实现了新集聚。
综合体空间和人的行为都集聚了起来, 不同群体的人在此功能复合中都能勾勒其各自的心理定位。从宏观尺度上看, 现代经济与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形态有机结合, 使得现代人类高端智能得到了大规模极化和聚合, 扩散出了彻底颠覆原有城市松散经营模式的经济效能, 主导着城市和区域新一轮发展。从微观尺度来看, 普通人群的综合体购物形态较之于以往的综合市场和小卖部丰富刺激的多了。
城市综合体通过空间的集聚也压缩了时间消费, 使得时间作用于人的心理感受发生了大尺度的加速和压缩。综合体的空间组织方式也内在的导引了全新的时间体验:专职性较强、个性化的建筑单体被有组织的整体所取代;人们不必再在不同的建筑和街区之间来回奔波, 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在同一栋或一组建筑中实现;线性碎片化的时间体验让位于点状的集中式的更加直接的时间体验;出行时间、场所转换时间均得到压缩, 时间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多的社会事务。城市综合体的连续运转也为城市综合体时间组合更迭提供了原动力。使分散的时间得到有机串联:商业与办公占据白天的黄金时段, 酒店和餐饮全天候开放, 休闲娱乐活动则在夜间补充活力;文化艺术功能则可以弥补周末、节假日等时段活力不足的情况。各功能子系统的运营时间周期在综合体中被强烈的互嵌、互补起来, 全天侯运营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社会形态中的“昼夜”有机概念被彻底抛弃, 城市变成了“不夜城”。
二、规划设计启示
显然, 城市综合体开发展现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非物质辩证图景。只关注其物质形态规划, 对于城市综合体的理性健康发展来说已显力有未逮。
1. 城市综合体规划是个复杂的“综合题”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范式期冀通过物质形态的改造来引导城市的良性发展, 并用完整的规划文本、图件及多媒体成果来展示规划的愿景, 但是这种规划范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社会-环境”综合需求。综合体的开发上需关照城市发展的各个尺度——宏观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 中观上城市地段的有机结构和业态分布, 以及微观市民宜居和公共空间组织等各种条件。
因此, 其规划设计不仅仅需要传统的物质形态的空间建议, 更需要对综合体所在地段历史地理特征的了解, 对其发展的前期市场判断, 对居民微观消费模式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后期市场运营、商业招租的了解, 这对规划设计主体的“跨界”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面对城市综合体规划这个“综合题”, 若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辩证的梳理各种影响因素和功能业态逻辑, 而单一的塑造一个城市景观形态上的乌托邦和高楼大厦, 必将给开发主体的后续运营带来极大风险。
2. 城市综合体开发需要规划范式更新
城市综合体也给现行法定城乡规划运作体系提出了挑战。城市综合体开发除了首要考虑前述各种政策和市民需求外, 其规划调控一要考虑人口与商业面积的配比问题, 亦即特定级别和规模的城市人口能够支撑商业消费的特定容量。二要通过规划的调控以保证城市后续运营安全, 并从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物业模式等多个角度, 对开发主体提供系统的定位策划。而我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核心依然是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以及城市设计和设施配套的相关导引。这种“重物质形态轻经济协调, 重景观导引轻政策建议”的控制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前述的“跨界”要求, 以解答综合体“综合题”。
学术界早就呼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从控制物质形态转变为平衡和引导经济利益, 这是对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理性回归。
三、结语
不同的社会存在创造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也塑造了特定的时空组织方式, 城市综合体也不例外。我国在“十二五”期间, 保持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 改进和扩大生产与再生产, 创造有效内需, 推进城镇化进程, 促进社会和谐公正,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是城乡空间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综合体需要被赋予一种功能, 即通过规划引导使其“斡旋”于这些目标的实现之中, 使城市发展“社会-环境”的总体战略背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形成时空上的良性互动。其间, 城市各类价值主体——包括政府、开发者、公众以及规划设计人员, 都需加入到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沟通、规划探讨和科学设计行列中去。但盲目跟风、只重美观、一哄而上, 把城市综合体用极度娱乐和虚幻体验的方式加以建设包装, 会引导新的规划悖论——“城市越规划, 后果越严重”, 结果是模糊了城市发展本身。
参考文献
[1]颜菊阳.国内城市综合体快速突进存隐患[N].中国商报, 2013 (14) .
[2]大卫·哈维.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杨宇振.时空压缩与中国城乡空间极限生产[J].时代建筑, 2011 (03) .
[4]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5]夏南凯, 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 篇10
一、自贡市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基本特点
1. 病虫害种类多
我市玉米的种植地域广, 生态差异大, 所以病虫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生理小种、致病类型和害虫的生物型也非常复杂。据自贡市植物保护检疫站近年来田间大面积普查及系统观测结果, 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有: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小地老虎、灯蛾、玉米螟、粘虫、大螟、蚜虫等16种, 据各病虫的产量损失调查来看, 其发生面积大, 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小地老虎、灯蛾、玉米螟、蚜虫等5种。
2. 病虫害与生育期的关系
玉米全生育期长,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因为抗性表达的不同和病原菌、害虫发育所需条件的差异, 导致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不同。在苗期阶段, 自贡市主要发生的病虫害为苗枯病、根腐病、矮花叶病、褐斑病、地老虎等;在成株前期 (抽雄前) 发生的病虫害有褐斑病、粗缩病、矮花叶病, 主要害虫为玉米螟、蚜虫、叶蝉等;玉米抽雄后, 由于植株生理代谢的改变, 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有所下降, 因此各种病虫害发生较重, 主要病害为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锈病、丝黑穗病、穗腐病, 主要害虫为玉米螟、桃蛀螟、蚜虫、红蜘蛛、黏虫等。
3. 病虫害与玉米类型的关系
目前, 自贡市玉米生产中种植的类型较多, 不同类型玉米其病虫害危害程度也不相同。在以收获子粒为主的普通玉米、高淀粉玉米生产中, 各种病虫害在条件具备时都可以严重影响产量;在兼收获子粒和茎叶的青贮玉米生产中, 多种叶斑病、茎腐病、纹枯病是主要问题;在甜玉米、糯玉米等鲜食类型玉米的生产中, 苗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粗缩病对生产影响较大。
二、自贡市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 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 目前在自贡市生产推广应用中, 若作饲料用, 建议选四川农大所育的“饲草1号”或“饲草2号”, 作粮饲兼用, 选“川单21”、“雅玉8号”, 普通玉米, 选用雅玉10号、川玉68、临奥9号、川单15、正红6号、长玉13、成单30、川单418, 这些品种综合抗性好, 产量较高, 并且在自贡地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2) 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 合理密植, 及时中耕、除草, 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3) 清除虫源、菌源, 病残体是病虫的越冬场所, 在自贡地区, 清明前将玉米杆、穗轴、根茬等进行焚烧、沤肥或饲料用, 在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发病初期, 及时摘除下部1~3片病叶 (鞘) 集中烧毁, 可减少田间病源, 减轻发病。
2. 药剂防治
综合性特征 篇11
关键词:重稀土;高岭土;非传统矿产;一步法;露采池浸;矿山环境治理
赣州龙南稀土工业公司临塘稀土矿是赣州稀土工业公司最大的矿山之一,于1986年正式投产,1986~1995年开采方式为露采池浸。1995年以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生产至今。推广原地浸矿技术后虽然保护了植被,但长期的开采,产生了水污染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稀土共生的有用矿物高岭土也大量流失,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中国高岭土公司和赣州稀土公司对临塘稀土尾砂采集试验矿样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南稀土尾砂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1. 矿区地质概况
本区处于三南东西构造带北侧中段,于山北北东构造带西侧南段以及粤北山字型东翼反射弧西段的内侧。区内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本区岩浆岩广泛分布,主要为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岩。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北北东向扭压断裂和东西向挤压断裂发育,往往平行斜列组成断裂带。东西向挤压断裂大多断续分布,横贯全区。
龙南县临塘稀土矿位于足洞稀土矿的西侧,区内出露大面积的与稀土矿化、高岭土化有关的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中粒白(黑)云母花岗岩和呈岩滴状侵入的燕山早期第三阶段细粒花岗岩,为足洞重稀土矿的成矿母岩。
2. 矿床地质
A.矿体形态及矿体厚度
本区花岗岩全风化层全部是高岭土矿化带,而且大体连续成片,具有面型风化壳特征。矿体呈似层状沿花岗岩风化层分布,其形态和产状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
高岭土矿体与稀土矿体产于同一花岗岩体内,根据现场踏勘及采样分析结果来看,在花岗岩半风化层中高岭土矿体矿石品位与全风化层中矿石品位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将高岭土矿体厚度从风化层延至半风化层。本区高岭土矿体厚度一般为20~30m,最大厚度可达50m以上。稀土矿体垂向上厚度多为4~6m,最小厚度为1.8m,最厚达11.00m。矿体平均厚度为4.46m。
B.矿石矿物成分及矿石类型
本矿床由花岗岩风化而成。高岭土原岩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或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其矿物组成主要是高岭矿物和原岩风化残留的原生的长石、石英、细粒级云母,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物。
稀土矿石主要由全风化层和部分残坡积层组成:其中残坡积层平均品位为0.063%;全风化层稀土品位最高,平均品位为0.0827%,为稀土的主要赋存部位。
矿区高岭土矿石类型属风化残余型,稀土矿石类型主要为离子吸附型。
C. 矿石物质组分
a.高岭土矿石物质组分
高岭土矿石是以砂质高岭土为主,有用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次为埃洛石。其它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母、褐铁矿等。本矿床高岭土主要由小于2m的破管状和大于2m的管状高岭石族矿物晶体组成。(见下图2)
b.稀土矿石物质组分
矿石重稀土占稀土总量的74.82%~88.45%,轻稀土只占11.55%~25.18%。重稀土中的钇含量较高,一般均占稀土总量的50%以上。矿区稀土元素主要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占稀土总量的84.48%;部分呈独立矿物,如磷钇矿、独居石等,占稀土总量的6.83%。
c.矿样化学成分
矿样中Al2O3一般大于14%,平均品位都达到砂性高岭土露采矿山工业指标要求。各矿样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下表:
3. 矿石工艺性试验研究
对临塘里陂稀土尾砂等五个矿点采集试验矿样并进行选矿工艺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龙南县临塘稀土原矿和稀土尾矿砂经分散、制浆、除杂、分选、提纯等工艺技术处理后获得的高岭土成品可达到产品标准。研究还表明可以从稀土尾矿砂再回收部分残留的稀土,再处理后的稀土尾矿进入高岭土选矿工艺流程,仍然获得可达到产品标准的高岭土成品。
经过几种选矿试验以及各种矿物鉴定、物理、化学测试对比,得出的数据结果表明龙南县临塘稀土矿区的风化残余型砂性高岭土矿石是可选的。从临塘稀土尾矿砂中获得的高岭土经选矿后的精矿可达到橡胶、陶瓷等行业产品的国家标准,提纯的高岭土满足工业技术指标。
各矿点样品高岭土选矿试验成品化学分析成果汇总表
4.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本矿床矿体系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或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的,埋藏浅。矿区地形平缓,上覆盖层平均厚度仅约2.5m,适合露天机械分区挖掘开采。剥离部分的表土富含植物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是良好的地质环境治理、复垦造田的最重要材料,可设立专门堆场进行存放,以备土地复垦时使用。采出的矿石送选矿厂分选稀土与高岭土。
中国高岭土公司和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一步法稀土尾砂处理回收工艺,其核心技术是在稀土尾砂制浆过程中,使高岭土有用矿物组分和石英砂等杂质得到分离、稀土矿物元素转化成离子态,然后根据共伴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分别回收高岭土、稀土和石英砂。稀土尾砂进入掏浆机以后,在掏浆机的机械力和水的作用下高岭土、白云母和石英等矿物得到充分解离分散。然后在按一定比例配置的电解质溶液的作用下, “离子相”稀土从含矿载体矿物中交换出来,成为新状态稀土;回收高岭土、石英砂工艺过程的回水就获含稀土母液;母液经管道或输液沟流入稀土集液池。池中上清液经处理后进入回笼水池,供制浆工艺使用,从而使选矿污水得到循环利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稀土尾砂中石英砂含量较高,粗尾矿可通过螺旋分级机向外排出。排出的石英砂含硅量高,粒级分配均匀,是很好的建筑砌块配料。部分也可用作土地复垦的材料。
稀土与高岭土为共伴生矿产,其赋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全风化层中高岭土品位越高,其对稀土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也较大,稀土含量也相对越高,而原地浸矿稀土的萃取率也越低。这主要是由于品位越高的高岭土其渗透系数越低。采用原地浸矿开采方式需多次打钻注液,既破坏山体又开采不尽,采用露采池浸以及一步法稀土尾砂处理回收工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露采后的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后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及果园,减少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良性循环。
5. 结论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稀土矿区不仅是个优质的重稀土富矿区,也是一个储量巨大、品位较好且有一定找矿远景的高岭土矿区。赣州稀土与高岭土共伴生矿是一种全新的非传统矿产资源。通过采用露采池浸的开采方式以及一步法稀土尾砂处理回收工艺,在处理稀土尾矿得到稀土、高岭土和建筑石英砂的同时也做到了无尾矿生产,使矿产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同时保护了土地环境、有效减少水污染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 刘爱华,李夕兵,赵国彦等.特殊矿产资源开采方法与技术[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黄桂文.我国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M]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http://www.ccclw.cn/sm01/main/index.php.2003.06
综合性特征 篇12
1 图像目标区域选择
1.1 分段线性灰度增强
分段线性灰度增强将需要的图像细节灰度级扩展, 增强对比度, 将不需要的图像细节灰度级压缩。
基本原理:假设输入图像f (x, y) 的灰度为0~M级, 增强后图像g (x, y) 的灰度为0~N级, 区间[a, b], [c, d]分别为原图形与增强图像的某一灰度区间,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为:
文中取a=30, b=80, c=100, c=220, 灰度等级N=225, M=190, 原始图像与灰度增强后图像如图1、图2。
1.2 自适应阈值方法进行图像分割
在实际应用情况下, 当照明不均与, 有突发噪声或者背景灰度变化较大时, 整幅图像分割时将没有合适的单一阈值, 因此采用自适应阈值方法进行图像分割。
自适应阈值方法是对每个像素确定以其自身为中心的一个邻域窗口, 寻找窗口内像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阈值。如图三所示以C为当前像素, 选取C的8邻域窗口, 该窗口的最大灰度值为max_value, 最小灰度值为min_value, 则阈值T设置为。实际上, 在选择邻域窗口时, 不一定要选择8个窗口, 但是窗口越大, 需要处理的数据就越多, 时间复杂度就越大。
为了采用八方向邻接技术, 文中采用八窗口作为邻域窗口 (如表1) 。
1.3采取“八方向邻接技术”计算子块与周围相邻子块的颜色对表, 采用阈值法消除颜色噪声
1.4将最后得到的颜色对对应的图像区域设为目标区域, 将待比较的N幅图像与目标图像的每一子块的颜色对表, 匹配时不能使用精确匹配, 因此颜色对误差小于2%也属于该匹配值
2 纹理特征提取
图像的纹理是反映图像的局部结构化特征, 具体表现为图像像素点某邻域内像素点灰度级颜色的某种变化, 并且往往是从共生矩阵中抽取适当的统计量作为纹理表示, 但是共生矩阵提取纹理性质缺少视觉相似性。文中利用Gabor小波变换来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 然后和颜色特征想结合进行图像检索。
纹理特征的提取是相似匹配的基础文中采用基小波为Gabor函数的小波变换来提取纹理特征过程如下。
对一幅图像I (x, y) , 其Gabor小波变换可定义为:
式中, m是吃度数, n是方向数, gmn对二维Gabor函数进行尺度扩张和旋转变化后得到的滤波器, *共轭复数。相应的变换系数均值µmn和方差σmn为:
为了消除不同特征范围的特征值影响, 本文采用了规范化的L2距离测度来描述图像p和图像q之间的距离。
公式 (7) 就是两图像之间的纹理距离公式。
3 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