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共12篇)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1
中学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阶段, 是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就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来讲,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即“立得住操场, 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 抗得住歧视, 忍得住疼痛, 对得住良心, 牢记一份责任。”
一、立得住操场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课堂在操场, 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因此, 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是否合格, 首先就要看其能否在操场上“立得住”。
立得住操场, 首先要立在时间上。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多都在每周14节~16节课时, 部分教师甚至可达到20多个课时。就笔者来讲, 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7:00~8:20代表队及体育考生训练辅导, 10:10检查课间操, 11:15上课, 14:35~17:00上三节课, 17:00~18:40组织检查课外活动, 进行代表队及体育考生的训练辅导。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往往是最早来到操场的人, 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而要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执著地“立”在操场上, 不可不称之为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
其次, 要立在基本功上。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但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却是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和保持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学习, 讲究方法, 总结得失, 日积月累, 从而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把自己牢牢地“立”于操场上。
第三, 要立在教科研上。提及教学科研, 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与他们太遥远, 或者说自己没时间。其实, 作为一线教师, 最了解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 应该掌握、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 只要认真总结、提炼, 就会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或者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正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一个博友所言:体育教师要有为才有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验, 做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要立得住操场, 还要在操场上开花、结果,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耐得住寂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 给学校带来活力。然而,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是以高考升学率为中心, 评优、晋级、外出学习、奖励等也主要是针对文化课教师, 而很少涉及体育教师。对此, 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 这也将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体现。
三、抗得住歧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眼里依旧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对于这种偏见, 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师, 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通过自我发展赢得自信, 赢得尊重。具体地讲, 首先要具备有效抗衡“偏见”的心理素质。其次,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赢得大家的赞扬、认可与尊敬。
四、忍得住疼痛
“忍得住疼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项目的面广、点多, 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即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项目多, 受伤的机会随之增加, 扭伤、磕伤对于任何一名体育教师来讲, 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体育教师却不可以就此退却, 而要忍得住伤痛, 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学生, 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对得住良心
体育教师的劳动虽然可以通过数量、实物形态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考核, 但这种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日常教学中, 每堂课的知识传授的程度, 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训练辅导的认真程度, 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 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 很难用考核与评价衡量。此时, 更需要体育教师要“对得住良心”, 相信, 当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体育特长生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当操场上、校园里充满了学生快乐的笑声才是体育教师真正的成就。
六、牢记一份责任
选择了体育教师这个职业, 就应担起维护学生健康的责任。在工作中, 面对困难和压力, 体育教师不应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而应用自己的乐观、豁达、认真、负责, 勇挑重担, 引领学生走向健康、走向未来。而体育教师本身, 也要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 做一名思考型的体育教师, 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2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和构成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职业素养的结构内涵一致,但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两者在结构外延上存在差异性。另外,体育研究者因所处环境和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上也存在差异。汪国新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崇高的思想品质,广博的基拙知识以及全面的业务能力[4]。张洁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健康的人格心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较高的科学素养,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训练和身体锻炼能力,专项训练和专项理论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敬业乐业等要素[5]。李翠琴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具有动态发展内涵的多维度概念。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和功能发挥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形象、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示范导引技巧和科研能力[6]。蒋菠等人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结构分为职业课堂善教、职业业务技能、职业仪表言行、职业法规遵守、职业协作配合5个维度[7]。汤利军等人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在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6种素质:远景规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创建信任的课堂组织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能力;自身养成终生学习能力[8]。Reston认为一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价值观(values),体育知识(knowledge),体育技能(skills),组织激励学生的能力(manage),自我评价(assessment)和反省(reflection)的意识和能力[9]。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樊丽丽(1976- ),女,河南漯河人,洛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训练及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河南 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29-02
教育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体育教师担任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和“青年健美设计师”的双重使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还要使体育能够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教育理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目前社会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教书育人,就不能把体育和德育分割开来,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训练体育专门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中,应始终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进步,塑造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对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作为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是作为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品质。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体育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待学生既要做到一视同仁,又要个别对待。在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体育比赛的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学习体育的意义所在,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在安排学生热身活动或分组练习时,充分利用课堂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教师要想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全方位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课堂,在校园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也随时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体育教师只有更好地使“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处处以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师道德言行来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体育教师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才能体现教师的风采和体育课的精彩。
1.知识素质。知识素质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以扎实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去应对不断变化的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只讲授教材内容,会使体育课堂变得乏味无趣,如果体育教师能在师生互动的环节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或课外知识,不但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为体育课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精通专业的理论知识,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用创新的精神去探索体育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渊博、内涵丰富的体育教师。
2.能力素养。能力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条理性、系统性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同时也对教师知识素质的充分发挥提供了重要保证。因此,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拥有安排体育教学、组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和日常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还要拥有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工作者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爱好、心理特点、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着实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这就要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具有迅速应变的判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制个人欲望的自制力。
(三)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作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师要以健壮的体格、优美的姿势和蓬勃的精神面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动优美直观规范的示范动作作为学生参加锻炼的动力,以形象生动富有逻辑性与感染力的语言作为提高学生掌握动作和增加学生兴趣的兴奋剂。
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作风也反映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态度和行为。其实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时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学习才能取得进步,完善自我。教师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说,在体育课上,教师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以朋友的身份和大家坦诚相对,不仅能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更方便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工作安排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体会给予和收获的喜悦。体育教师的职业作风与行为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要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对待性格比较懦弱,胆子小,反应慢,在练习中力不从心的学生,应多表扬、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活泼好动,爱自我表现,情绪表现得比较激烈,波动性大的学生,应少表扬,多引导他们发挥其特长,做好每一个练习,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练习中精益求精,从而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练习。
二、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关系的分析得知,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1)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学校要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教学活动。对中青年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2)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校要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使教师不仅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善于把这些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3)加强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体育课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的安全教育,特别是进行器械体育课时,学校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4)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媒体应运而生,近年来一些学校使用的电化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革新。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要恰当地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提供生动的图像资料以激发学习兴趣,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不足和缺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教学课时的双重效果。
体育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起来的。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都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陆培长.体育课教学效果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屈世琼.论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马云慧.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吉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2(1).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研究进展 篇4
1.1 相关概念的鉴定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教师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子概念, 同时也是一个复合概念。我们研究教师职业素养目的之一是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前与职后的培训, 所以在理解教师职业素养时不应过多地考虑其先天禀赋, 而是应着重分析教师在实施育人工作中的职业要求, 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有利于师资培训顺利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 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 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准则上的表率作用。同时也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应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素养、较高的语言素养、擅长某项劳动技能或具备其它某种爱好。叶澜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教师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体体现。它应以承认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为前提, 具有丰富的内涵[1]。林崇德教授在对教师的素质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后指出, 教师 (职业) 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成份: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2]。Meijer等专家建立了一个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洋葱模型 (图1) , 从最里层 (核心层) 向外扩展依次是:使命 (为什么干这个职业) ;理念 (怎样看待自己的角色) ;信仰 (信仰的是什么) ;能力 (能做什么) ;行为 (正在做什么) ;环境 (必须应对处理的是什么) [3]。
1.2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和构成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职业素养的结构内涵一致, 但因其专业的特殊性, 两者在结构外延上存在差异性。另外, 体育研究者因所处环境和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 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上也存在差异。汪国新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崇高的思想品质, 广博的基拙知识以及全面的业务能力[4]。张洁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 健康的人格心理, 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较高的科学素养, 完善的知识结构, 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 指导学生训练和身体锻炼能力, 专项训练和专项理论能力, 较强的教学能力, 敬业乐业等要素[5]。李翠琴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具有动态发展内涵的多维度概念。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和功能发挥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形象、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示范导引技巧和科研能力[6]。蒋菠等人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结构分为职业课堂善教、职业业务技能、职业仪表言行、职业法规遵守、职业协作配合5个维度[7]。汤利军等人从管理学角度, 分析在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6种素质:远景规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创建信任的课堂组织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能力;自身养成终生学习能力[8]。Reston认为一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values) , 体育知识 (knowledge) , 体育技能 (skills) , 组织激励学生的能力 (manage) , 自我评价 (assessment) 和反省 (reflection) 的意识和能力[9]。
1.3 关于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相关研究
陈海波的研究认为, 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紧密联系。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 没有体育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刻认识, 没有先进的体育课程改革思想观念的配合, 体育课程改革将是不彻底的, 也不可能是长久的[10]。李聪莉研究发现美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知识内容, 成长和发展, 学习和学习者, 计划编制和指导, 管理和动机, 交流思想, 对学习者评价, 反思, 协作[11]。孙琨懿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整个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12]。贺恒德关于中英体育院系师资情况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在教师培养上的差异[13]。刘波分析了中德体育师资培养的异同点, 认为差异的原因包括两国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教育传统、体育发展程度和对体育教师职业认识等方面[14]。张燕杰的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缺失的主客观因素。客观上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特色”缺失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引导, 主要是以学位、科研论文作为唯一的提职标准, 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软指标”。主观上相关政策向着高学历、高科研能力的方向指引, 造成教师为“进步”攻外语、考学历、写论文、拓展关系, 教师的工作重点偏离教学活动[15].。格日勒从“作用理论”的角度调查了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选择性取向, 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知识全面、教学认真”的体育教师, 最反感“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教师[16]。蒋菠等人通过对重庆市8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现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部分失范的现象[7]。魏晓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重庆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状态进行了调查, 归纳出体育教师的5种工作状态, 即动机强一有能力一有作为、动机强一能力差一无作为、动机弱一能力差一无作为、动机弱一有能力一无作为、动机强一有能力一无作为[17]。
2 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2.1 结合多学科, 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这个概念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但存在概念定义主观性、随意性较强, 缺乏层次性, 逻辑性, 以致与其它概念相混淆, 影响研究的深入进展。
2.2 对中小学和公办高校体育教师研究较多, 但缺乏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这个群体的职业素养的研究。
2.3 多数研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 但缺乏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科学性和真实性会受影响。
2.4 大多是定性的研究, 缺乏定量的研究。
3 研究的发展趋势
3.1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趋向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为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如“质性研究”, “作用理论”等。
3.2 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如有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 有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 有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研究等。
3.3 研究的落脚点趋向与于对体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中培训的思考。
3.4 从体育教师素养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使得研究更为深入。
3.5 比较国外体育教育的状况, 借鉴国外教学理念和师资培养经验。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篇5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分工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职业关系,这种职业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行为规范来加以调节,职业道德因此而形成。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比如,医生救死扶伤、法官明镜高悬、商人诚信公平、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
教师道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应遵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出自某个行政机构或单位领导的意愿和要求,而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孔子时期就已总结了一整套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教师道德体系。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魅力依旧。尽管时代变迁,要求发展,但由教师这个职业本质属性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永恒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法标准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概括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 1.依法执教——方向正确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4.严谨治学——刻苦钻研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8.为人师表——明得惟馨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规范、准则本身,属于社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则属于个体品德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它的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的过程。通俗一点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就是要把“行为规范”转化为“规范行为”。
这里所讲的内化就是教师将已有的品德心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通过对外在的准则从盲目依从到自觉的认同。外化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特别是师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去实施(外化)并体验这些规范和准则,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信念、意志和行为规范,构起相对稳定的、一贯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知道所谓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职业道德标准可倒背如流,也谈得头头是道,但这些要求与自己的品德基础却不相干。这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尚未转为为内在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内化外化过程还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讲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品德的形成不是一个“灌输---接受”的简单过程,这些讲座只是一个引子,主要由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实践与体验、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1.教师爱岗敬业。
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2)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
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情感型的爱岗者。
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
勤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
精业——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 师德的楷模水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师德的极高境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卓越,是他们师德境界的真实写照。有这样师德的教师人数虽不多,但在教师群体中影响较大、号召力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师德的优秀水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师德的基本水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
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
2.教师的博爱(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上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过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教师爱生是人类心灵一种完美与理想的象征。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
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师只有“爱的情感”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共同教育功能的保证。即情理相融,严慈相济。
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同化,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变得伟大、完美。
奉献之心、牢记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只讲学生,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 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也就是:爱心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人才。
3.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比如: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使用公正这条基本的伦理原则。教师公正问题关系很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对人对己的公正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家长,做到尊重、理解、真诚地相互合作,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外在教育环境。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就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点。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优中差,假如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就往往会造成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公正决定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教师公正的期望值相当高。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
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级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不公正会使学生怀疑公正的合理性,而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长期以往,教师的不公正必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受到影响。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可为实现社会公正做贡献。教师公正的内容: 1.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自重。2.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对家长的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4.教师仁慈。
教师的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仁慈施教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条件的爱心。2).高度的宽容和耐心。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法律义务。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教师的道德义务。包括一般道德义务、遵守承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见义勇为等等。
职业道德义务: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单的说就是教书育人,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6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杨应威(1978- ),男,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85-02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目的在于为现代化社会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现代社会上一个常见的问题。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部分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应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体育课在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一、高校体育教育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1.教育管理部门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往往比较重视体育教学层面上的管理工作,而没有加强育人这一层面的管理力度。在制定体育教学管理日常议程时,没有明确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或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与指导,更多的只是一种摆设,难以发挥作用。
2.体育教育者的问题。当前,有不少高校体育教育者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承担其他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职业素养方面的事项。还有一些教师存在错误的观念,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界定为是政治教育者、伦理教育者及辅导员应该担负的任务,认为其与自己的工作无关。此外,有不少体育教育者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身未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意识。
二、高校通过体育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的内容
1.培养岗位敬业精神。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现出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会有拼搏的动力,才会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具备科学理想与信念,喜欢探索和不畏艰难的人,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事业心。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及其为职业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2.培养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要想顺利完成事业目标,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和他人积极交流与协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高校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定位,有拼搏竞争精神,积极与人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不少体育项目都是要在人和人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所以,教育者应加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不断增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和关心度,培养学生学会相处之道,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有效提高成绩水平。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在人的素质中,较强的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是人必须有的品质,而且是职业道德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成就与成长均与责任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高校体育教育者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4.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所有获得成功的事业背后均有劳动与艰辛。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一帆风顺,从未受过苦难,更有甚者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都不做,生活与学习中常常存在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态。所以,体育教育者实际教学时,应教育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做事风格,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面对挫折有足够的承受力,树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体育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的途径
1.增强教育者的职业素养。高校应切实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教育者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一,促进教育者与外界的交流。高校应对学校的体育发展予以一定的重视,安排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一些教研与教学活动。积极鼓励中青年体育教育者继续深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第二,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校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体育教育者专业素质,要求体育教育者对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除了熟知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理论与知识外,还必须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第三,培养体育教育者的安全教育意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是不可少的。由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运动中要时刻做好安全防护,保证教学的安全性。第四,体育教育者应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均运用了先进的媒介,体育教育者也应紧跟这一大好形势,将先进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比如,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像资料给学生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补充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这在教学质量增强的同时还节省了课时。
2.创新高校体育教育课程。首先,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育应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及专业设置特点,明确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编制能供学生自行选择的体育课程。按照大学生的实际特征、职业体能以及职业素养的需求,确立相应的运动项目开展训练和教学,从而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今后职业需求相融的目标。教育者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进行运动计算接力赛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进行装机、维修定时赛等。这不仅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培养,还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形成,可谓是“双赢”。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体育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良好的专业相近性;(2)较高的健身性;(3)健身的娱乐性;(4)形式上要呈现出多样性与趣味性;(5)有较高的激励性。从这些原则角度出发,教育者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可以选择具有健身性的循环练习法、娱乐趣味性的游戏法、情景教学法以及表演评比法等,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另外,重编教学大纲及体育教材。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诸多渠道不断强化生理与心理素质,但现阶段不少高校所进行的体育课教材内容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对于学生的体育需求无法满足。所以,重编教学大纲,将竞技运动技能作为主要教材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创新教材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安排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技巧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3.加强理想信念与道德教育。体育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树立起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切实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德育观念、目标、内容及方法,将时代性特征全面地体现,把握好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理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D/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2-1011246787.htm,2013-01-01.
[2]董海军.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
[3]郭刚.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1(5).
[4]谭凤娇,何文聪.用人单位大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研究[J].职业,2012(30).
[5]王玲.浅谈高职文化课如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青年科学,2010(1).
[6]谢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7]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9-2010199777.htm,2013-01-01.
[8]杨洋,高永新.浅谈大学生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8).
[9]杨玉芹.从职业能力到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超越[D/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67-1012410399.htm,2013-01-01.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7
关键词:行动研究法,大学,体育教师,优化,职业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衰,源于教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关于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问题,古今中外谈论的、研究的很多,目的是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素质教育需求,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是目前需要我们重点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1 行动研究法的概念界定
20世纪40年代,库尔勒.勒温与其学生在对不同人种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中他们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使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在1944年,勒温就明确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这可以看做是“行动研究法”定义的雏形。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法——最早提出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由于美国哥伦比亚(Colombia)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考瑞(Corry.S.M)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法进入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教师、学生、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内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然而,到了60年代中期,由于实证主义的技术性的研究——发展——普及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普遍确立及运用,行动研究法曾经沉寂一时。进入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法法发展很快。在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研究法,学者们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等思想,这为行动研究法增添了新的见解,也为广大学校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条件。行动研究法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适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 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2.1 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
1)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教育学。2)团体动力学:一种对团体本质的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与其他团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反思理性。理性:哲学范畴,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3)反思理性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所表达的是实践者的实践理论。在行动研究中,师生的学与教整合在教学过程之中,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反思揭示和发展了那些潜在于他们身上的实践理论,这些理论的发展导致他们产生行动的意念、欲望、动机、需要,然后产生相应的行动。是动力系统与情意系统的有机组合。4)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行动研究更适合于学生意义建构、独立认知、主动学习、能动学习;更适合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开发他们的潜在智力;更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行动相统一。5)“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基础的基础。
2.2 动研究法的原则
2.2.1 实践性原则
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教育教学实践。
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改进实践、改进对实践的认识和改进实践发生、发展、变换了的情境、环境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倡依纲靠本、课题不离课堂开展研究。课题要经过课堂的检验,经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经过学生学习实践的检验。
2.2.2 应用性原则
实施行动研究,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关键看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或教育的实践检验。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改进了教育教学现状,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再创造。
2.2.3 动态原则
加强操作程序各个环节间的信息的及时反馈。所谓信息的及时反馈就是要尽量缩短信息反馈时程。因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动研究属于负反馈类型。只有缩短信息反馈时程,系统才能及时依靠反馈信息,修正或调整由于干扰所引起的偏差。
2.2.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所有教育科研方法的前提。但是教育科学的本质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经验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3 行动研究法在优化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中运用
3.1 行动研究法有效确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的培养目标
行动研究法主张从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研究的课题扎根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课题研究才有生命力,才能激起体育教师们研究的热情,也才能锻炼体育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问题的解决又促进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当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2 行动研究法科学有效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坏节
行动研究法提倡体育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体育教师——行动者,在专家学者——研究者的指导下,对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研究专家那里学到一些研究的技能和技术,学到他们对问题的思维和解决技巧,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使之集中化,不至于把因对教育研究背景的不理解而产生的问题,当做行动研究法的课题,这需要借助于理性思维的力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增强科研的预见性,避免行动中的盲目性。而这往往是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容易出现的弊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研究,增强了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增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者获取成就的信心,也增强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自信和自尊,还可以增强教师们的职业情感,更加热爱本职工作,而这对于广大教师努力工作,取得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3.3 行动研究法科学有效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的监控能力
反思正是对自己实际工作的一种再认识和评价,肯定成功和进步,找出不足和问题,实现对自己工作的有效监控。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这种教育监控能力有三部分组成: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自我检查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评价过程。自我校正是指教师在自我检查的基础上,对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的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自我强化是指教师主动地寻找自我强化的手段和方式,以期巩固自己已经出现的好的教育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的重新出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监控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行动研究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教育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4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运用行动研究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卓有成效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参与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他们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在行动研究法中,有行动的目的和责任,他们能够体察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以及教育实践问题相关现象的种种变化,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实践检验某些新的教育理论、改革方案或行动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他们对实际问题有着“局外人”——专业研究人员难以替代的认识作用。行动加研究加反思就能实现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监控,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效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2.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47.
[3]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5.
[4]郑金洲.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J].上海高教研究,1997,55.
[5]宋秋前.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学实践水平[J].中国教育学刊,1999,(1):16-18.
[6]王来圣、王庆华.行动研究: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
[7]http://edu6.teacher.com.cn/txb042a/index.asp.
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融入 篇8
1高职体育与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
随着各行业对优秀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的加剧,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各高校教学的首要目标,“知识与技能、过去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部在新课标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社会适应程度等方面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1 . 1高职体育教学强化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开展科学适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学生的体能的增强可以在体育课程上接受新的挑战,为高职体育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条件。受学生的个人性格等的影响,每位学生对运动的敏感程度不同,一些学生天性好动对不同运动的接受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运动缺乏灵敏性。运动细胞较弱的人长期缺乏锻炼,其身体素质和体能都会严重不足,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教师通过为其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引领其锻炼,会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帮助,促其职业素养的提升。
1 . 2职业素养推动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每种运动的好处结合当今社会各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讲解,使学生更了解每种运动所蕴含的正能量,激发其自主学习机锻炼的意识,为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动力。
2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较本科等院校而言其生源素质上处于劣势,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不断强化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保障。
2 . 1高职体育教学为强化学生的体能、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贡献
现代社会企业应聘时更多强调的是应试者的情商而非智商,所以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强调对学生德体美劳等的培养,体育教学便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适量的体育活动和锻炼会逐渐增强其身体素养,通过不断的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肢体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 . 2高职体育教学综合多种知识, 促进学生综合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高职体育教学充分的结合了心理、生理、行为以及社会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关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每种运动的积极效用,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通过教师的悉心讲解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学习平台。
3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的完善措施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通过其专业化程度及职业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教育过程中强调学历及各种证书的重要性僵化了学生观念,导致其体美劳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弱,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在教学中高职体育老师要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培养职业素养高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3 . 1转变体育教师思想, 推进教学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体育学科的教学的主要意义仅在于劳逸结合,为学生更长远的学习提供了缓解情绪的娱乐空间,因而每学期高职学生的课程表上的体育课时很少,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量看成教学的唯一标准。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仅利用十几分钟将打排球的一些动作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练习,直至一堂课结束。期末考试中也以学生能接球的个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成绩以外的诸如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更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置于课程之外。
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中院校要强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策略,其中“两手”即指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和学生的体能等多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培训,使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更适合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教学方针,推进教学改革。高职教师应不断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增强自身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利用自己的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高职院校在推进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强调四方面建设:
(1)构建区域性的交流平台,促使各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交流。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强强合作,共同举办而告终体育教研活动或研讨会,促使不同院校秉承不同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促其思想相互融合,共同探究适当的教学方案。
(2)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该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促其迅速消化吸收并成功的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去。
(3)为教师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多是通过运动实现的,运动中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因而高职院校应强化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的规章制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4)结合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体育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的不足。如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将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 2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遵循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根据现阶段社会、企业以及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实践指导方针,注重体育运动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各种运动的具体作用,积极引进不同的体育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如篮球、排球等培养的是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协调能力;田径、游泳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耐力和毅力;羽毛球、乒乓球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竞争意识;有氧健身操和各类健美操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和自身的柔韧度;桌球等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缜密度……综上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团结合作、毅力、审美以及各种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体育运动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得到紧密的结合,有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运动习惯激发学生的技能学习与感知力度,使其职业素养更加明确化。
为完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要求与高职院校进行协商完善各项运动设施,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如很多高职院校仅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的体育课程,受场地及资金等的影响放弃了游泳、划船、舞龙等体育项目的开设,体育项目上存在很大的充实空间。因而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完善体育项目,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德智体美劳等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3 . 3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构建职业素养专业培训团队
强化体育教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影响,高职院校首先应明确自身体育教职员工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应强化对其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对体育教师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各种学科的知识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记录并分析,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强化对学生的专项教育。通过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支职业素养培训团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4结语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9
音乐审美教育承担的使命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的。它包括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即通过音乐作品和课堂演示所体现的健康、积极、高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人格,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真善美的陶冶,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升心灵境界。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 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养成学生细心、耐心和坚毅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协作能力。例如, 通过革命传统歌曲的演唱、演奏、欣赏, 能培养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即通过乐理、乐器、作品的讲析和教授,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 提高音乐水平。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必须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 为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和要求必须从感受与音乐表现的情感需要出发, 另外必须与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相结合进行, 不宜作过分的、独立的、技能性的训练, 否则音乐教学便丧失了愉悦性, 违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审美性, 这种审美性质主要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 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 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 使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得到净化。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恰当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美, 甚至能够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发挥, 那么对渴求美的滋养的青少年学生所产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必然是强烈而又持久的。
音乐审美教育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主体, 即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为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性教育, 即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唱教唱, 对歌曲主题形象的理解和阐述,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的道德、心灵境界等。因此, 音乐审美教育要想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满足新生一族学生对音乐的期待和渴望, 音乐教师就必须全面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新时期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只是指专业技能方面, 还包括自身的良好职业修养。
那么, 音乐老师还需要提高哪些艺术素养及职业素养呢?
1.加强音乐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 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除一般教师的规范化要求外, 还应具有音乐性、语言美感, 使学生不仅明白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 还感受语言的魅力。唯有美的语言, 才能与音乐美、音乐审美教育相得益彰。音乐教师的普通话水准是尤其值得重视, 必须是纯正达标的。除了用某种方言或外文演唱的歌曲、戏曲选段之外, 所有的歌曲都要力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教唱。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而不是当地方言或是带着方言口音的“某地普通话”。因为在示范性的演唱中要求吐字发音标准、清晰, 富有色彩和变化。
2.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 谈到音乐教育, 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 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 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突出了音乐审美的艺术性, 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时代的发展需要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成为一名顾问, 一位促进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加强作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专业方面, 还应扩大知识面。在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 因此, 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非专业性的学习困惑。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求知需求,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 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以音乐为本, 以育人为本, 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综合型的教师。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10
1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 . 1 体育教师易忽视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高职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过多地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而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却没有充分做到这一点。体育课程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开设了,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在体育教学中竞技体育运动知识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作为运动项目的素材却很少,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程虽一直都有开设,但教材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的,对于现在的高职体育教材也是如此,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现有的体育教材的编写还比较受到限制,所以编写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内容没有针对性、缺乏理论实践的证明等一些问题,再加上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和竞技技能,更多的是将体育教学当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发展体育技术以及竞技的目的而进行的,忽视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和素质方面,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高强度工作量的主要原因。再者就是高职体育教学在进行对学生体育考试成绩评核时,体育教师更多的会注重体育标准,这很容易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评核能够过关而把精力都放在体育技能锻炼上,从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
1 . 2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培养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多停留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上,更多的是关注体育在提高学生体质上的重要性,而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育是怎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等一系列的文化知识很少对学生进行传授,这也是造成学生虽然在体育课上学习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出体育的优势,就算是学习也只是机械的为了考试合格而学,并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去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这导致大学生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很难再保持体育锻炼习惯。而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也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会造成高职体育教学对于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只存在少数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针对这种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是否需要改革与创新,有关人员也做出过相应的调查,以2012年浙江省高等院校大体协会的机会,对浙江省3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问卷,所调查对象主要是各院校的体育部门领导以及教师代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需要对这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学校占有93.2%,而在近3年内进行过与学生有关职业素养培养与改革的学校只占总比例34.7%。众所周知,教材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好的教材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又对体育教学使用教材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显示: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学人员自行编写的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的体育教材的学校只有2所,对于其他一些体育高职院校来说,国家制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就是供学生简单使用学习,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所以对于教材的使用并不会过多的重视。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还有待创新,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更多的把职业素养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
2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途径
2 . 1 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高职体育教学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发展形势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和要求。所以说,现有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要改变,才能够更好地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同时以“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来提高教学目标和方向,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出体育带来的多重功能,不仅把体育教学中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等充分体现到现代高职体育教学中,更要在实现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观念的传统教学目标之外,还要充分体育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对学生积极开展与职业性教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在校期间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还能让学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相应的铺垫,真正做到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就是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都较高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2 . 2 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大多比较死板生硬,缺乏生动性,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创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更多的要去关注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出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启发学生为主,硬性教育为辅,给学生提供独自完成技术动作的空间,还可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多是以考试的形式存在的,这种评价方法一般来说都是以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评价,很难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而且这评价方法也是缺乏科学性、不合理的,而新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还能够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以此能够激励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职业素质培养。
3 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 篇11
的确,教育关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之所以一次次叩开中国的大门横行霸道,就是因为它们依靠教育培育出了众多的人才,这些人才造就了洋枪和洋炮等足以致命的杀伤性武器。西方列强因觊觎中国丰饶的财富,依仗这些杀伤性武器肆意侵略中国。而中国教育的缺失导致人才的匮乏。因此,面对敌人的肆无忌惮,我们只能敢怒不敢言。自此以后,清朝才开始兴办学堂,重视教育。我们渴望依托教育培养人才制造武器,以抵御外敌疯狂的入侵,正如魏源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没有教育,就没有像鲁迅这样关注人性的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诞生;没有教育,就没有像邓稼先和钱学森这样关心国家命运的科技人才的问世;没有教育,就没有如今国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大提升。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应肩负起培育卓越人才和振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
常言道: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设计师。基于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应肩负历史使命,用心去浇灌生命之花。因此,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换言之,成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好老师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养。
一、应具备真才实学
教师能否驾驭好课堂,首先就在于他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教师只有做到博览群书,触类旁通,才能深化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漫游在教师知识的海洋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只有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之上,你的眼光才能放得长远。
一个教师要想给予学生半碗水,他只拥有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拥有三碗水甚至是一桶水才行。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精通文学、历史、政治、音乐和礼仪等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所以,他才能培养出像子路、冉有、曾子、子张、颜渊等一大批优秀的弟子出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绵延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至今仍绽放着迷人的色彩,正如杜甫评价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博学多才,他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博学强识,他说:举一隅而不以三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这是身为教师的职责所在。
只有教师储备了丰富的知识,他在教学中方能做到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他方能运用自如地把控好课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一个老师无法做到对专业知识了然于胸,他只会误人子弟,贻害无穷。此时,他不但没有肩负起如韩愈所说的“解惑”的职责,而且反而使学生困惑不断。这样的老师是极不负责任的,也不具备做老师的资质,他需要深刻地反省自我,调整自我,否则,遭受戕害的最终是无辜的学生。正因为如此,作为老师,我们应时刻铭记曾子的教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老师而言,我们特别需要反省“传不习乎?”,意即我们需要反省自己传递给学生为人处事之道是否读懂读透,我们自己是否都未读懂读透这些道理就来教学生,结果我们把学生教得稀里糊涂。如果自己大彻大悟所传递的道理,那我们就继续勉励自己;反之,我们就必须修炼本事,靠本事来赢得学生的认可。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所告诫的那样: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二、应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我们常把学校比喻为母亲,意思是说学校就应该像母亲给予子女无尽的爱一般给予学生无尽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给予学生。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是比较缺失爱的温暖。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大理想,又存在诸多不良习惯,所以他们总是招致父母的冷落和抱怨,甚至是打骂。久而久之,学生形成随波逐流和自暴自弃的消极心态。其实,学生并非没有上进心,也并非考试失利就不抑郁和痛苦,只是学生的抑郁之苦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此时,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朋友的关心进而处于孤立无援境遇之时,他们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老师身上。学生渴望被老师尊重和关心,期待被老师理解和宽容。教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可以带给学生无尽的温暖和力量。鉴于此,教师要学会适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和包容学生。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彼此的距离才会拉近;学生在爱的照耀之下才会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因此,教师不能轻言放弃学生。正如上海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卢家楣强调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情感是拉近师生关系和推动教学的润滑剂;被学生评选为心目中最喜爱的浙江大学郑强老师也指出:要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必须做到三条: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爱生之心;三要有沟通的本领。他身体力行,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学生,成为了全体老师学习的标杆。
另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困惑或者思想动态乃至心理问题,一经发现,他就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指点和疏导,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让学生释怀。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言,教师切忌一味地指责和辱骂,而应在温和的批评中表示包容和理解,用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可取的,从而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正如孔子所言: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总之,教师应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应注重精神引领
一名教师除了要肩负起“授业”和“解惑”的职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传道”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领悟力也无法与本科生相提并论,因此,教师不可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求学的自觉意识。有了自觉意识,学生自然就有了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培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意识胜过于知识灌输。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就是有文化的标志。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缺失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基于此,教师十分有必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不耻下问及善于反观自我等精神;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和挫折乃至失败的抗争精神;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些素质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这些素质的训练将让学生终身受用。因为这些精神将成为学生坦然面对人生的磕绊和失败的重要支柱,有了这种支柱,学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正如白岩松所言: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有三大要素:物质、情感和精神。他指出:精神是支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自身务必要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没有理由去放弃自我,没有理由不去拼搏奋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灵的沟通胜过知识传递。一名好教师,他既要是经师,又要是人师,只有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的老师才更受学生的爱戴和推崇,而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正如汉代书生魏昭所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四、应倾听学生的心声
当一名学生不愿意向父母或者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时,他往往会选择值得信赖的老师倾诉。因而,笔者认为,当一名学生向教师宣泄他心中积郁已久的不快时,说明他是信赖教师。他觉得老师会善待他,帮助疏导心理问题。此时,我们老师必须做到的就是认真倾听,耐心倾听,切忌不耐烦或者敷衍了事,否则他就是对学生的亵渎,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相应的回应,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竭尽智慧尽快让学生恢复至平静的状态,进而使学生较快较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毋庸置疑,一名好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他必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逐步靠拢,彼此才会增进了解,互通有无,最终,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得以构建。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既是光荣的职业,也是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所执教的内容现场就得经受学生的检验。一名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学生在课堂上一审视便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其形象和地位问题。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如此他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因此,让我们每位老师为争做“四有”好老师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苏永文.论语—儒家[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3]刘守旗,丁勇,俞润生主编.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12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素养就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修养, 通常是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与实践应用中, 在某一方面能够达到的较高层次, 其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职业素养是工作人员在职业环境与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 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上遵循职业内在要求, 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表现出具有较高品质的作风与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它不但包括专业的知识、资深的资质与技能水平, 还包括职业意识、道德与态度, 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代的高职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 能力培养是对学生的学习、沟通、组织能力的培养, 素质培养是对学生的品质、精神、意识与道德的培养, 这些都能够体现出高职教育职业素养的内涵。
二、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一) 领导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意识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 主要教学内容是锻炼学生的体能, 而缺乏职业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意识。作为高职学校的领导, 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资源与体育设施上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在充分的外在环境支持下实现体育教学改革,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使职业素养培养得到很好的落实。领导的重视可以调动执行层面的积极性, 做好体育教学改革的监督管理工作, 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开展。在领导方面, 要强调职业素养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提高体育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现代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存在亚健康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大环境, 就需要从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开始, 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够为将来提供基础与保障。因此, 学校领导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意识, 积极进行体系化的全面建设, 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二) 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理念
意识教育与理想教育是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基础, 学生在教育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理想, 拥有正确的职业理念, 掌握职业精神的真正含义,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诚信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 进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些需要团队合作进行的体育教学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对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扬职业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 要重视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就业条件。高职教育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在劳动实践中掌握技术的具体应用, 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职业习惯。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比如, 进行中长跑比赛, 学生在竞赛中磨炼自身的体能与意志, 提高自己的耐力与不怕吃苦的精神, 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 从体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 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体育教学方案
每个高职学校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学校需要根据具体的师资条件进行专业设计。学校为了能够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案。同时, 还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上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 在高职的第一学期可以进行基础教学:球类训练与体能训练, 实现学生从高中到高职体育学习的过渡, 引起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等学生到第二、第三学期,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进行体育教学方案设计,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案, 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具有实际性与有效性。比如, 学习市场营销的学生,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保持良好的体能,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 增添以提高学生体能为主的教学内容, 而学习酒店管理或者是乘务员专业的学生, 对体态的要求较高, 可以增加形体训练方面的体育教学内容。
总之,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 要重视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在锻炼与提高学生体能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传统的高职教育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同时还要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在的市场经济中, 各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与生活。针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进一步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展开了探讨, 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增春, 曹智.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契合机制的构建[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