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共12篇)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1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未来国家发展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如学费减免政策、助学金政策等等,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在民众中的认可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院校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更好地适应工作积蓄能量。但是,随着职教攻坚工作越来越深入,伴随着专业课教师价值体现的另一面,体育课教师的处境却越加尴尬,许多体育教师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职业倦怠。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
一、技校体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前提
技工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各专业、工种的技能人才,专业课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的课程配置基本上是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全力以赴保障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及实训课的教学时数。因此,作为从属地位的体育课程往往沦为“陪衬”角色,不但课时数无法保证,而且通常被安排在学生学习较为疲惫的时间,且经常被占用。在学生的各项量化考核中,专业课教师都有较为强势的话语权,而体育教师则往往难以赢得发表看法的机会。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对技校体育课存在的必要性产生强烈质疑,并进一步使教师丧失体育课教学的动力,成为了产生职业倦怠的诱因。
二、与中小学阶段相比,技校大型体育活动开展乏善可陈,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助推剂
在中小学阶段,各级各类体育活动、比赛开展频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普遍重视。初中阶段体育课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2013年开始,河南省中考体育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升至50分,并引入了先进测试设备现场打分,进一步限制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掀起了学生重体能、练体能的高潮。操场上处处可见学生奔跑、跳跃的身影,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体育加试备战中得到了提高。
走入技校,制度上的约束被弱化,各级各类活动的开展乏善可陈,甚至有些学校连春、秋季运动会都不再组织。这样,学生从思想根源中丧失了对体育课的激情和兴趣,旷课、逃课情况层出不穷,进一步助长了老师的职业倦怠。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前景与心理预期所产生的巨大差异,使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作为技校教育,各行业、工种的专业课教师都享有许多学习、进修、业务提升的机会,每年各级各类业务素质培训层出不穷,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对相关专业课教师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许多培训通过政府层面统筹资金,不需教师个人负担,相关教师可在寒、暑假,甚至因公脱产进行学习,培训学习期间享有在职职工所应享有的一切福利待遇,极大调动了各工种、各专业课任课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工作主动性。有些专业的任课教师甚至经过了多次学习、多轮培训,夯实了相关专业教师梯队的配置及人才储备,展现了强劲的职业发展前景。
反观体育课教师,极少获得业务提高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这些机会似乎理所当然地由专业课教师所享有,而体育课教师则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忽略,甚至极少的机会也有可能被剥夺。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逐渐加快,许多体育教师以往所掌握的知识、技术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补充和升华,使得体育课教学的水平整体落后于学校各专业发展的步伐。许多体育课教师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内心的期待与现实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加深了职业倦怠的程度。
四、在评优、评先、评级中的弱势地位,是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否得到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业时的付出能否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作为教师,每年的评优、评先、评级应当是这种回报的重要表现形式。每年此时,各种奖项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专业课教师往往收获颇丰。以技校系统的比武课、优质课为例,年年的一等奖总是车、钳、电、焊、计算机等专业的任课教师,体育课教师的名字往往只能从二等、甚至三等奖的人群中去查找。即使一名体育教师毅力足够坚强,年年参加优质课比赛,也极难获得一等奖,这里面除了个人业务能力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任教的科目在与专业课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除了这些以外,体育课教师往往难以成为班主任的人选,班主任人选更多是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其理由是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接触更紧密,对学生情况更了解,更易开展班主任工作。这样,当专业课教师每年都有人拿到优秀班主任奖项时,有的体育教师却无缘奖项。
最关键的是,由于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体育课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与专业课教师的比拼中被远远甩在身后。这种现状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每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的晋级名额,多被专业课老师所独揽,有些体育课教师甚至连参与的资格都很难获得。笔者身边一些年龄较大的体育课任课教师,有些至今连中级职称还没有评上。这种现状的产生,直接挫伤了体育课教师的工作动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以上只是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对技校体育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的粗浅分析。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现状,调动广大体育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技校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工具,以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心理基础,为他们所从事的专业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还有赖于相关的管理者、从业者进一步深入探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并推出了多项惠民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升。但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校教育,其体育课程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从而导致许多体育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分析并解决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对于扭转这种情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成才,技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2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且对诸如早晨必须起床上班等事情表现出恐惧或沮丧。有时还会感到无聊,空虚,觉得自己无法给他人以任何东西,并对生活冷漠,悲观。情绪上处于疲惫状态的教师对学生也会发展一种消极、乖戾甚至讥讽的态度。
人格的解体
教师人格的解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不仅如此,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
较低的成就感
教师们开始感觉到在他们的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教师进入教师职业原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当教师们感觉他们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他们与同期毕业进机关的同学相比,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相差甚远;与下海成“大款”的昔日同学相比,更觉得寒酸。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这时失败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学者型的无力感”。
那些经历着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个人生活质量方面也都限于较低的水平,他们经常旷课,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去努力提高。相反,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寻找新的职业。在健康方面,他们易于发脾气,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去毁誉他人或一些事物,而且,还会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一、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师生、师师关系的不和谐。师生关系分为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与心理关系四种关系,其中,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关系。同时又由于老师与学生是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个体而存在的,当工作和学习压力过大时,师生之间只有工作关系,而忽视了人际和心理关系的建立。在高中,升学压力、成绩排比等与教师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教师间会不时产生摩擦与不愉快,使教师间人际关系也常常处于隐性的不和谐状态。
2、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使命感与责任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生活,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的体育教师来说,面对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并且同事间纠纷及家庭困难,增加了体育教师的精神负担,导致体育教师身心疲惫,出现沮丧情绪,失去工作热情,进而消极对待学生。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而体育教师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不堪——工资低、住房难、负担重,导致他们情绪低落,产生心理波动。
3、学校方面的因素。学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引进一些竞争激烈,如“升学率”、“末位淘汰制”等。但是,很多的竞争机制往往等同于工厂标准化管理,缺少民主与人文关怀,使教师的情绪受到压抑。另外,高中学校一般实行的是强制式的刚性管理,缺乏对教师内在需求的关注。比如教师缺一节课扣多少钱,迟到一次扣多少钱,甚至请病假都要扣钱;,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这种高压管理之下,教师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二、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校内的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师师关系。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与教师、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作为学校管理层要加大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沟通,在能力范围之内,多为教师谋利益,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之间要善于合作,消除恶性竞争,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同事间的误会与矛盾,营造融洽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的主体,教师要走进学生,打动学生,建立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首先,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高中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在压力繁重的工作之中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调适,放任自己沉浸在重压之中。为了缓解高中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增强高中体育教师自我调适的能力,例如,通过培养高中体育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够对自己的生存价值体验的出来的,他在认识自我价值的时候能够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任何一面,并且对于所做的事情都有自知之明。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可以和同事探讨,和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共同解决,这样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同时教师也可以多参加校园的各种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学会放松自己,在工作和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1]。
3、学校要给予体育教师多方面的支持。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创造工作机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恰当的发展空间。如举办校内比赛和运动会、校际间的友谊比赛,既增进了学校、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为体育教师发挥专长提供了机会,而且通过活动还能体现他们的专业学术价值,增强其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如给体育教师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学校要肯定体育教师取得的教学训练成绩,使之远离职业倦怠状态,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尊重、信任体育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增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为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宽松、团结、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2]。
4、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有效教学工作支持平台。学校应有充足的图书资源,仪器设备,多媒体环境等现代化的硬件环境,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互动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降低教师职业倦怠[3]。
三、结语
体育教师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责任,是充满希望与阳光的职业。所以,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不仅对自身影响颇大,对教学工作与学生都是有害的,如何解决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工作中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体育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都必须协调用力,帮助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走出困境,为建设良好的教育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3:106-108.
[2] 朱施成.武汉市城镇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17-120.
[3] 冯秀华,梁占锁.农村体育教师职業倦怠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87-88.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词, 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弗卢顿伯格提出的, 迄今, 教师的倦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教师行业的突出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也已日渐凸显, 而高效体育教师的整体状况如何, 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人才培养。所以, 应给予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和心理情况足够的关注, 对其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使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降至最低, 更好的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外因
由于一直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 体育教育这项事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教育中, 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 而轻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心理坚韧程度的培养。在理论原则上, 会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但实际做法上, 其他教育的实现都在体育教育之前, 而把体育教育放在的最后的位置上。
其次, 高校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一直较低, 近几年来, 虽然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有所提高, 但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还是较其他行业的水平低, 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水平和经济压力还是很大, 各种生活费用的支出、供养子女和父母的支出,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些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都会使体育教师产生不平衡感。
第三, 高校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被认为不如文化课教师, 甚至许多学校体育教师的薪酬都比其他的文化课教师低。外界的不重视, 薪酬的不平等, 都会促使高校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2. 内因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 长期以来积累的历史原因, 高校的体育教师这一群体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知识储备不足, 虽都是运动健将, 但是知识文化以及视野开阔程度都有很大限制,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体育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 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也不够客观, 对现实的认知也有偏差, 不能正确的看待现实, 这些内部因素都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因。
另一方面, 教师个人的职称评定, 薪酬福利, 都与许多因素有关, 比如教师的知识学历、教学效果、同事关系、教师教学能力评估等,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福利待遇, 需要考虑和努力的事情就很多, 这些方方面面无形之中都会造成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大,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另外, 原本一些教师是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 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 他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想要做出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事, 而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制约, 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理想设定与现实效果的不匹配, 努力与收获的不成正比,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产生怀疑、不满、沮丧的消极态度, 也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对策分析
首先,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状况的关注。对体育教师随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和疏导。鼓励体育教师处理好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师生关系。引导高校体育教师正确的评价自身和工作, 帮助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为了让这一群体感受到组织和领导上对他们的关注, 有利于其健康职业心理的形成。
第二,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提升。定期不定期的安排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 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实用性为主, 介绍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的新项目和方式方法,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也有利于改变教师一贯的教学思路。
第三, 建立健全支持和激励机制。向高校体育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更多的支持会对体育教师建立更多的职业幸福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高校相关部门着手建立和健全支持和激励机制、举办团体活动等, 都能有效的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团体凝聚力, 降低工作压力给他们带来的不良感受。他们需要一个释放空间来降低他们的职业压力和不良情绪, 所以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制和平台, 为他们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 提供政策支持, 在观念和实际工作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地位。把尊重体育教师的工作做到实处, 维护其权益, 增加经济投入, 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待遇, 降低经济负担给他们带来的顾虑和压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现阶段,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的存在, 我们不能忽略或者轻视问题的存在, 这种不良的情绪, 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界应当给与足够的支持, 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体育教师本身也应当做好调节自身的工作, 认真梳理自己的情绪,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寻找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从内外因共同制定解决职业倦怠的对策,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喻红梅.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干预对策[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 (01) .
[2]曾玲娟, 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1) .
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5
论文摘要:职业中学的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推崇。同样是天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受到的待遇却是低人一等,同样是辛辛苦苦地耕耘在教坛,感觉自己不像“正规军”。这令职业中学的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难以接受,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则易出现职业倦怠。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40年以后,很多学者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旗帜鲜明的理论。现在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指由于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个体的严重紧张反应,从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工作动机与激情,对工作敷衍了事,消极避世,回避与他人交流,对事物多持否定态度,自我贬损,感情冷漠,焦虑抱怨,责备等。
2 导致职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2.1 职业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
作为教师虽然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尊重,但具体到职业中学的教师,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现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所以职业中学的教师很难像普通中学的教师那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家长们的信任与推崇。同样是天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因为学生的底子较差,学生将来是就业而不是考大学,你甚至比普通中学的教师付出的更多,受到的待遇却是低人一等,这令职业中学的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难以接受,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长此以往,则易出现职业倦怠。
2.2 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难
目前的教育现状普遍是成绩好的学生上普通中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职业中学,职业中学所招的学生基本上就是普通中学分数线以下的差生,这些学生不但成绩差,遵守纪律的观念也差,生性好动,自己管不住自己,上课安静不下来,有的教师上课时光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不少时间,更何况有些学生根本不把心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了故意和老师捣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上,他们比普通中中学的学生更难管理,所以教师不得不每天花很大的精力来处理学生问题,弄得筋疲力尽,疲惫不堪。
2.3 职业中学教师缺少成就感
普通中学的教师说起自己所教过好学生,常常会眉飞色舞,骄傲写满整张脸,哪届的某某考上了清华,哪届的某某考上了北大,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样是大学毕业,同样是辛辛苦苦地耕耘在教坛,而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此场景下就显得格外落寞与失败,有种灰头土脸的感觉,感觉自己不像“正规军”。
2.4 职业学校教师工作时间长,负荷过重
职业中学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普通中学和其他一般职业,职业中学的教师平均每天要把85%~90%花在教学与教学有关的事务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因为升学的缘故,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学习的,但在职业中学就不同,认真学习的占不到30%,教师除了要上好正常的课以外,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思想工作,有时还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来“断案”,老师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也时时担心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惹出不必要的麻烦,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3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易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仅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更会对教师的心理、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极端的职业倦怠可能会引起教师自伤或自杀。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贾瑞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
正打击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受害者,严重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残酷的情绪和方式去对待学生,有的甚至把学生视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甚至体罚学生,教师的这种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倦怠的老师容易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4 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防护措施
(1)积极参加教育和培训。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增加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内外专业情况的了解,以带来工作变革的方向和动力,拓展专业领域的视野,提高职业竞争力,避免职业风险,增强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2)提高教育工作价值感。职业学校教师应当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育信念,社会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也需相应得到改善,正是由于职业学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才使那么多的差生变成了优生,使他们成为很多行业的优秀技工或管理者,并做出了优秀成绩。这些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工作价值感,增强应对职业倦怠的动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精神,愉快的情绪是战胜倦怠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困难和挫折调整心态,以开朗豁达的态度对待,可以缓解压力引起的身心反应,并可将压力转换成积极动力,重新燃起激情之火,职业教育需要激情。
(4)合理疏导压力带来的影响,学会放松自己。职业中学的教师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过大,所以应合理运用应对压力的技巧,积极疏导负面的身体和心理反应,这样可以降低紧张感,同时可以尝试轻松的业余爱好,如读书、游泳、跳舞、听音乐、爬山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放松,又可以陶冶情操。遇到压力与挫折时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尽快使自己从倦怠的迷宫中走出来。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会包容。在面对来自学生的压力时,不要一味地抱怨,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教师应爱护学生,多看其优点,有时不免可采用幽默的语气或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而且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6)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中学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正视挑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克服职业倦怠,对于已经出现的职业倦怠,可以先去医院做一下病理上的排查,排查没有问题的话,可以积极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尽早防范、尽早治疗,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教师!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社会大环境所致。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很多教师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明显提升,然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仍较为尴尬。这重点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都偏低。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大组成,高校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相同,他们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与其他教师相比,高校体育教师的投入于报酬却与其他教师不同,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有调查表明:超过35%的高校体育教师觉得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而体育之外学科的教师有不到10%的教师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较低。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有研究表明,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满意度的原因依次是职业工作条件、职业社会地位以及职业收入这三个“传统因素”。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处于最底层。在这种状态下,体育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失去行为动机,进而降低了素质,导致了职业倦怠。
(2)高校组织结构特点使然。高校组织结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另一大外部因素。相关调查发现,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形成职业倦怠的一大原因是高校组织结构不合理。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呈金字塔结构形式的组织结构,而此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层级越高,教师的发展机会越小。因为,体育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在学校处于边缘状态,学科发展难以有较大突破,学校在发展中也总是优先考虑学校的主要学科,体育教师获得学校有限资源的机会少之又少。
2.内部因素
(1)身体状况堪忧。身体状况堪忧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一大内部原因。和其他教师不同,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是操场。他们经常性地在操场从事着对学生的训练工作,长期的摸爬滚打使其身心疲惫。由于职业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师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不断降低,其身体劳损、伤病也日趋明显,以致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动作的示范力不从心,这与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争强好胜的秉性形成强烈的反差,非常容易促使高校体育教师走向倦怠。
(2)科研水平较低。科研水平较低是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二大内部原因。由于职业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师具备的科研能力要比其他教师相对较低。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面过窄,综合能力欠缺,且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非专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低的原因之一。二是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呈现出不断竞技化的趋势,这让很多教师对体育的本质问题很难了解,而且学校的激励力度也不大,久而久之,促使高校体育学术活动呈现出学校体育研究的滞后,也使体育教师的学术能力难以提高。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1.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想方设法促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一大对策。具体来说又要从以下几大方面做起:第一,教学环境要公平公正。学校和社会要极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增强成就感,不断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氛围,促使他们适应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维护心理健康。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社会媒体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宣传报道,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促进体育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2.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二大对策。现有的培训机制和培训办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此学校要通达求变,不断建立良性师资培训体制。首先,学校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为青年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供机会。如此一来,既能为高校体育教师有效减负,也能全方位地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更新思想,更新知识,增加新的活力,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取得高效益。
3.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
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是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第三大对策。社会和学校要共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体系,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软件、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体育设施等,增加对体育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的评价应根据其特殊性而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师成功创造机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流.现代体育教学对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J].安徽体育科技,2012(2).
[2]靳娟,靳静毅.北京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5).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7
一、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伴随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由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专业特点以及压力源与其他教师有很大不同, 因此, 导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与其他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 很有必要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予以界定。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长期的、负面的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 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类人群的实际情况, 所以利用刻板印象也有非常不好的一面, 由于它是固定化的, 所以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发生变化。刻板印象往往阻碍看到新的现象、接受新的观点, 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产生成见, 由于得不到所在学校应有的重视、理解和支持, 自我价值因长期得不到体现而缺乏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从而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失落、不平甚至自卑的情感体验, 进而导致消极对待工作的不良心理状态。
二、体育教师组织承诺的内涵
组织承诺是美国社会学家Becker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20世纪90年代, 有学者通过深入研究, 提出组织承诺的三维模式, 认为组织承诺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部分。情感承诺是指职员在组织中的情感依附、情感确认和情感投入, 是个体对组织的一种情感, 是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 员工对组织忠诚并努力工作, 主要是因为对组织有着深厚的情感而非别的什么东西。持续承诺是指个人认识到离开组织会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留在该组织的一种承诺。规范承诺是指由于长期受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的承诺。
在教育组织中, 承诺就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也就是说, 组织承诺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成功。通过对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发现, 组织承诺水平低的教师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甚至导致其离开教育行业。研究还发现, 学校认同感高的教师会尽最大努力为学校工作, 并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教学认同感高的教师乐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学生。所以, 关注教师的组织承诺、提高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是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议题。
三、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 社会地位认可度低。
所谓社会地位,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 同时也决定了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影响教师们教学工作积极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它关系到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 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中, 作为教师群体成员之一的体育教师, 由于受注重知识价值与“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所致, 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认为体育课是没有什么知识可传授的, 只不过是领着学生跑来跑去, 指导学生做做娱乐活动游戏而已。
2. 工作环境较差。
工作环境是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 工作环境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因为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与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让教师的积极性得以正效果、适度的、持久的发挥。相反, 会导致教师的工作动机、兴趣和工作质量的下降。体育教师与其他专业的教师不同, 常年在室外授课, 工作环境极为艰苦, 大多数教师对于职业的辛苦能够充分理解。但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另外, 由于体育经费有限等原因, 抑制了体育场馆设施的改善与更新。学校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 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之需, 这些势必会对体育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偏差, 也将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3. 个人根源。
教师的个人不良的身心品质是职业倦怠产生的诱因。外在的压力通过不良的个体因素转换, 更易诱发职业倦怠。玛勒诗认为, 自尊是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因素, 倦怠的发生就是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义的过程, 低自尊在工作中感情脆弱, 更易体验到低成就感。教师的自尊心强, 自我实现的愿望比较强烈, 这种欲望越是强烈, 遭受挫折时越容易体验为倦怠的感觉;与个人的能力、思想观念陈旧等因素有关。近些年来学校改革的步伐加快, 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无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 只会越来越觉得压力大, 不能胜任工作, 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四、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
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就应关注他们的工作倦怠状况,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降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 提高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1.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对学校组织的承诺水平。学校管理部门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情感承诺, 要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精心设计对教师的各项政策, 营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广大教师能够全心投入工作并努力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创造条件;要密切关注教师的个体实情, 有针对地采用适当的管理方式, 避免教师个体组织承诺水平下降, 出现工作倦怠;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及其为学校所做的每一份贡献, 学校都要积极并及时通过公平的分配方式和晋升渠道给予肯定。此外, 赢得教师的认可和忠诚必须建立在对教师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 学校有关部门要通过教代会等各种渠道加强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积极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增强教师的集体归属感, 与广大教师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以减少工作不稳定因素对组织承诺的消极影响。
2. 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薪酬福利体系。
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薪酬福利体系, 不仅能够积极调动现有教师的高昂士气和工作热情,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组织承诺 (尤其是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 水平, 还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不断增强学校的竞争优势。学校应从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出发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程序公平是指确定收入分配的程序是公平的, 应按照事先确定的原则和程序决定收入分配, 决策过程应公开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分配公平是指个人间报酬分配结果公平, 个人报酬是建立在工作要求和工作绩效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说, 分配公平应做到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的统一。所谓内部公平是指学校内部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的薪酬水平应保持公平, 应根据各项工作对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来支付报酬。外部公平是指同等学校中类似岗位的薪酬应大体相同, 否则学校就很难吸引和留住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3. 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
广大教师普遍希望有一个自由开放、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沟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有效沟通, 有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掌握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有利于稳定改善学校内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为了建立良好的沟通, 学校应建立正式的沟通途径, 重视面对面的沟通, 使教师获得准确的信息, 消除疑虑心理, 与学校建立信任的关系。另外, 还要注意非正式沟通渠道的应用和建立沟通的反馈机制。学校管理者要以开放的姿态, 经常与教师交流, 把学校内部沟通制度化。
4. 建立高效的培训体系。
对教师来说,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 还是寻求自我更高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在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更新, 因此, 培训就成为学校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实现教师职称晋升的必然选择。除了特殊人才需要引进之外, 学校内部培训, 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捷径。学校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前景往往成为教师决定在学校停留多长时间的关键因素。因此人才引进后, 学校应以素质测评结果为基础, 帮助每个教师制定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以此为依据为教师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项目, 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此外, 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建立工作远景规划, 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 并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罗林.学校体育的社会学审视.中国学校体育, 2007.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前言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 提出并首次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 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的情感付出和高强度的压力下而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然而, 现实生活中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困扰, 来自于各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因此,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效地建议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帮助中学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相关书籍、CNKI、万方数据库、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文件和数据等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问题, 对相关专家和部分教师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相关问题分别进行访谈, 以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筛选、参考, 结合调查结果, 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进行研究和总结。
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因素
2.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特点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只是职业倦怠中的一种, 是指体育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能力的衰竭。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学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观点, 许多学者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2]。蓝秀华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压力或处理工作中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3]。曾玲娟则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是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4]。
中学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情, 应付各方面的要求和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之下, 不可避免地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工作中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与学生情感疏离和冷漠、没有职业进取心、工作没有创造性, 得过且过。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
2.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2.2.1 社会因素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个方面构成, 其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5]。在中国传统观念“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下,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体育学科只是活动课, 不具有文化价值, 对于文化课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促进作用, 甚至认为经常开展体育课对学习精力有分散的作用。体育教师经常被等同与“武夫”, 社会角色模糊, 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甚至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仍然存在, 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中学体育教师的认同感很低。在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教师的自我价值很难体现, 个体存在着压抑感且缺乏归属感, 自然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2 学校因素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 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副科”的角色, 体育教师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副科”教师。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 最容易引起体育教师不满的方面是同工不同酬。多数学校在计算工作量的时候, 课时比重的系数不一样, 同样的课时但是课时费用却不同, 升学考试学科明显高于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的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低, 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 学校也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6]。体育教师在经济收入上远不不如其他文化课教师, 多数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在整个学校中处于底层。在评价制度方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毫不关心, 重要的是不能够发生安全事故, 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 这就是一堂好课。有的学校为了防止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求体育课必须站好队形方阵, 军事化般的上课, 自由活动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完全不考虑学生兴趣和课程项目特点, 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被限制的缩手缩脚。此外, 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上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评比的标准上更倾向于文化课教师, 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在职称结构上普遍偏低, 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3 人际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中学教学环境中, “文化课最重要”的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体育教师很难取得与其他科目老师的同等地位, 学生对其他科目教师比较尊重, 但是对于体育老师却不以为然。在日常课程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由于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对于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安排都会尽量的配合, 学生和教师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课程的进行相对比较顺利。而体育课则存在不少的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 是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女生希望和小伙伴一起吃吃东西, 聊聊天, 男生则希望自己玩玩感兴趣的项目, 但是体育课有自己的项目和内容安排, 这个往往和学生的意愿相冲突。教师努力授课, 学生无奈敷衍以对, 教师缺乏有成就感, 因此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4 职业因素
体育教学工作在职业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呈现出不同。首先, 体育学科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学科, 需要脑力的设计安排, 体力的组织示范才能完成, 劳动程度复杂、身心的压力较大。第二,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特殊, 教学以室外环境为主。在操场上相对于教室内的管理组织难度较大, 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恶劣。第三, 体育教学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体育课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教学伤害事故, 学校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的管理不善, 教师可能要承担工作上处罚和经济赔偿的风险。长期处在这些压力之下, 个体的倦怠心理就会自然产生。
2.2.5 个人因素
个体人格特点和能力结构也是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面临压力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各有不同。尤其是具有过高理想、过强自尊的教师, 在心理状态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动摇, 容易产生倦怠心理[7]。此外, 个体能力结构的欠缺也会带来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新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和普及, 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上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改的发展和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也给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大困惑。面对这样的变化, 对于本来就知识结构单一, 外语计算机水平较弱的体育教师来说更容易失去平衡感, 产生职业倦怠。
3 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到影响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样的, 有来自于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多方面的原因。因此, 要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解决。
1.提高社会认识, 改善教师待遇
应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师职业进行宣传和引导,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舆论上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社会氛围, 改变以往公众对于这个职业的偏见, 充分展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必要性, 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个职业。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 适当合理的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 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2.转变管理模式, 创造和谐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 消除对体育学科的偏见,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体育教师感到自身工作的真正价值, 进而缓解和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此外, 学校要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让教师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教学、科研,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
3. 完善评价机制, 提供培训机会
改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能够使体育教师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满足自我实现感, 同时有利于学校发展[8]。学校领导应该建立有关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过程、职业发展为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可以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提供更多的时间与资源供其参加进修。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研讨会、校本课程的培训、名人专家的研讨, 提高其业务水平、开拓体育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激发体育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4. 树立正确目标, 提高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积极工作的信念, 培养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应及时调节个人情绪、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人文修养, 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层次, 唤醒自我意识,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建立一个坐标。
参考文献
[1]R L Schwab.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Hand 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 Editor, Macmillan, 1996.
[2]姚向颖, 施文敏.关于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4) :39-40.
[3]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 2003, (5) .
[4]曾玲娟.新世纪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 (3) :82-85.
[5]雇中平, 李方, 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李友俊.体育教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9) .
[7]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2006。 (3) .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9
自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专指“助人行业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 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的“职业倦怠” (J o b B u r n o u t) 以来, 该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实际, 教学资源、师资数量等的相对紧缺, 教师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压力的剧增, 教师职业倦怠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师, 由于中国社会和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文轻武”、“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 对广大体育教师形成了长期广泛的巨大心理压力, 造成体育教师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精力不集中、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丧失热情、漠不关心甚至疏远学生等职业倦怠现象。这势必造成教师工作状态欠佳、教学质量低下, 甚至引发部分教师离岗离职, 对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探求避免或缓解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 是非常必要的。
2 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变迁带来人们的价值多元化, 人们有更大的自由和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与此同时, 由社会变化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 诸如:“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 这些要求和期望导致体育教师在这种急剧变迁的形势下心理压力过大, 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2.2 工作因素
2.2.1 工作负荷大
工作量体现了工作任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共同要求。研究表明, 工作量与职业倦怠存在高度相关, 尤其与情绪衰竭相关度最高。一般来说, 人员和资源不足直接导致工作过载, 即超负荷的工作量, 而长期工作过载必然导致情绪衰竭。由于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普遍不足, 特别是在中学, 由于连续扩招,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往往是正常工作量的2至3倍, 加上各种任职、晋升职称条件等硬性指标的压力, 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在教学和科研两条战线疲于奔命, 工作负荷普遍增大。
2.2.2 工作中的低创造性
中学体育教师是一群头脑聪颖、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优秀分子。可在现实工作中, 他们的“活力”往往被束缚在“强求一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甚至于“标准”的评价指标之下, 缺乏自由发挥的机会和场所。这种根本漠视他们自由发挥和创新欲望的体育教学体制, 自然会使他们感到徘徊、苦闷、渐渐丧失工作动力和信心。
2.2.3 缺乏发展的机会
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 其它专业教师相比体育教师较少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人才学认为, 人才的脱颖而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要具备人才素质;第二, 要有机遇, 即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机遇的匮乏使得体育教师与同代人相比“遥遥落后”。
2.3 个人因素
有研究表明某些个人特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特定的作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与职业倦怠有较强的相关性。如对受教育程度的研究表明, 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的工作倦怠程度更加严重, 以高学历为特征的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所有学校都必经面对而无法回避的共性问题。
3 预防和缓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从高校特点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看, 消解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 整个社会应为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等积极创造条件, 营造良好的氛围,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把“尊师重教”落实到实处。其次, 体育教师本人也要加强学习, 不断调适自身的心理, 积极乐观的化解各种压力, 以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教、乐教、积极从教、教书育人, 实现自身价值, 服务社会。
3.1 调整自我评价, 善于接纳自我
心理学研究发现, 许多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了解。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都会丧失适合自我发展与成功的机会。体育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剖析和评价, 选择适当而贴切的自我接受方式, 既承认自己的优点, 又接纳自己的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自我, 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 恰如其分地确定适合自我发展的平台, 从而增长自我价值感, 减少和削弱职业倦怠。
3.2 加强并切实落实职业培训
阿迪利经过研究后提出非熟练——熟练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应构建宽松的环境以促进教师发展, 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意愿确定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 为其提供培训和自我发展机会, 培训工作要切实落实到实处, 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只有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教师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才能得到增强, 职业倦怠才能得到较好的改点的职业发展方案。不断实现各阶段的任务, 跨越发展目标, 将大大提高教师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曙钧, 姚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文教资料.2006 (10) 22-24
[2]刘永兴, 张敏.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5-6期102-105
[3]李友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9月
[4]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1995 (3) .136—138.
[5]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 (2) .56—60.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10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及表现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不能够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映, 是个体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或行为的衰竭心理状态。个性情感表现为对于工作不热心, 责任心减弱, 并且容易激动、焦虑、悲伤, 自尊心降低等心理症状, 在工作中敬业精神匮乏, 教学作风懒散, 对于工作总是好高骛远, 并且会间接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产生, 既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 又妨碍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归因
1.社会认同率不高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高校中, 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仍是所有教师中的底层, 相比于其它专业的教师是副科, 小科, 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度, 社会地位不高, 另外, 加之领导与其它教师对于体育专业学科的误解, 因为他们本身非体育专业, 也没有从事过体育教学, 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学的辛苦, 不甚了解, 更有人错误的认为, 体育教学就是带领学生玩即可, 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师社会认可度的重要因素。
2.工作量大, 配比薪酬不成正比
在走访的多所高校调查中我们发现, 青年体育教师从事的体育教学周任务量基本都达到了14学时左右, 并且上课的班级人数往往都在40以上较多, 与国家规定的上课师生比例1∶30有一定差距, 这个我们都知道体育课上课人数越多, 课越难上, 并且体育课多是室外课, 教师春夏秋冬要经历严寒酷暑, 十分辛苦, 但是在薪资上却与其它专业学科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 调查中的某所高校, 同级别的讲师职称教师, 专业课教师一节课乘于课程系数1, 人数超过相应的比例会相应在乘系数, 体育课教师上课由于是副科, 要乘0.8, 并且重复的第二次课又要在乘0.8, 并且上课班级人数定额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30人, 同一级等级中就存在差距, 这样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大的不平衡感, 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以及工作的热情。
3.学生因素
当前高校中学生的主力军多为90后, 这一批学生思想开放, 活泼, 好动, 并且多为独生子女, 与青年体育教师比起来, 年龄差距不大, 所以对于教师的尊重和敬畏感不强, 教师在学生中预想树立威信有一定难度, 另外, 加之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 降低了其学习的热情, 这样青年体育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课堂管理中, 教学效果不明显, 并且容易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4.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1) 岗位准备不足, 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也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 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角色, 都会经历一段心理适应期。
(2) 缺乏成就感。青年体育教师思维开阔, 精力旺盛, 易于接受挑战和新事物, 成才欲望高, 成就感需要强烈。但是实践工作和教学过程中, 青年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 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挫, 导致成就感下降, 影响积极性。
(3) 性格原因。人们的对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由性格决定。一些青年教师有着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与自尊需要, 但没有自我认知能力,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有些青年教师内向孤僻、沉郁压抑, 自卑感强, 不善与人交往, 存在社交障碍。
5.家庭、生活负担
青年体育教师步入工作的同时, 意味着要自己独立生活, 要生活要买房, 要维系社会关系等多方面都使得收入有限的青年体育教师捉襟见肘。青年体育教师是家庭系统中的中间力量, 承担着照顾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这使得青年教师身感身心疲惫。
三、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导致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因素较多, 所以, 解决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应在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帮助教师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1.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提升体育教师工作地位
2007年5月7日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校要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意见, 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另外从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来看, 学生体质成逐年下降趋势, 学校亦应该提高重视, 培养德智体全面的人才, 并不应该挂在嘴上, 要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之中, 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 确保体育教师工作的同薪同酬, 提升体育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 真正做到德智体的共同推进发展。
2.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在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因素中占有重要成份, 学校有义务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 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生理、生活问题, 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工作环境, 让青年教师能够找到归属感, 能够安心在学校工作, 让青年教师能够感觉到这就是自己未来生活和发展的平台。
3.强化职业认同感, 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选择的关系。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对社会意识过于敏感, 有唯我独尊的倾向。当社会没有满足或不承认这种感觉时, 就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矫正这种心理, 就应在强化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 理顺个人价值和社会选择的关系, 从而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选择之中。
4.加强心理调适, 摆正自我心态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体育锻炼
1前言
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或因为长期体验压力所产生的情绪、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1〕。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的个体健康和组织竞争力。教师如果体验到倦怠,那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总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工作也会不认真,不求进取。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一些心理压力,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教师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疏导心理压力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本选题在前人对职业倦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症状,以及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为研究对象。依据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选取郑州、开封、许昌、信阳、洛阳、新乡、济源等7座城市的600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选取15所学校,其中高中4所,初中6所,小学5所。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图书馆、资料室以及网上查询,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书籍以及相关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480份,其中城市250份,农村230份,剔出无效问卷28份,得到有效问卷452份,其中城市245份,农村207份,回收有效率为80%。
2.2.3数理统计法: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利用spss17.0、office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百分比统计,相关分析,差异性检验等。
2.2.4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了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表1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来看,情绪衰竭相对突出,其次是低专业效能,工作怠慢最低。其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低专业效能)上分值最高,其次是高中教师,初中教师相对较低。
3.2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统计情况
卢元镇等按照中国体育人口的划分标准,将我国体育人口划分为4种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将满足3个条件的划分为标准体育人口,满足2个条件的规定为近似体育人口,满足1个条件的划分为偶然体育人口,满足0个条件的划分为非体育人口。〔37〕 按照以上标准,统计分析状况如下:
表2所示,按照卢元振等所划分的4种不同体育人口类型的标准,满足3个条件的标准体育人口仅占总人数的6.4%,满足2个条件的近似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15.5%,满足1个条件的偶然人口占到总人数的38.1%,非体育人口占比例最大,占到总人数的40%。
3.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人口状况关系
表3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人口中的情绪衰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与工作怠慢以及低专业效能差异性不显著。
由此说明,是否体育人口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关系,非体育人口的情绪衰竭水平要远远高于标准体育人口。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当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情绪衰竭偏高。
(2)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较为突出。
(3)不同体育人口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随体育参与的程度加大分值递减。
4.2建议
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倦怠情况最为严重,情绪衰竭指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小学教师待遇相对于初高中要低一些,加上有部分教师可能身兼数职,劳动支出相对较高,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又不及初高中教师,失落感由此而生,部分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很有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应该加大对教师的物质投入力量,可以适当的采取物质激励或者是精神激励,当物质激励有所满足时,精神激励更能满足教师情感、发展、成就等高层次的需要。政府、学校应该投入一定资金,综合教师需求,配备相应的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环境。学校在为学生开设体育课的同时,也为教师开设体育课,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教师自身的一些情绪衰竭,应该学会自己合理发泄,注意劳逸结合,在工作之余,也应自己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建议选择集体项目,这样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情绪衰竭。
参考文献
〔1〕Byrne B M.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diate and secondar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3):197-212.
〔2〕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周毅刚.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学校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J〕.心理研究,2010,3(4):84-88.
〔4〕王芳.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J〕.2004,6(5):568-574.
〔5〕伍新春,曾玲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3):37-42.
〔6〕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53-55.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篇12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延伸到教学领域起, 直至90年代中期以来,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 同样也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 但对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人们却很少给予关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
3、结果与分析
3.1、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3.1.1、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 情感和身体的衰竭, 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 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
3.1.2、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生理方面
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 提不起精神和兴趣, 感觉无力应付本职工作进而导致恶心、头痛、头晕、肌肉酸痛、身体衰弱、血压升高、食欲不振、肠胃疾病增加、睡眠失常、身心俱疲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
心理和行为方面
情绪上波动较大, 易激怒、易躁、厌倦、焦虑、悲伤和热情衰退, 感觉前途渺茫;认为体育教育工作不重要, 毫无意义和价值, 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而导致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没有明确的新目标, 对工作不负责任, 敷衍了事, 消极被动, 逐渐对学生失去了爱心和耐心, 个人发展停滞;举止无常, 行为怪癖;人心思动, 试图离开教育岗位, 另觅职业。
3.2、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 也有组织和个人的因素。
3.2.1、社会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注重知识价值与“重智轻体”传统观念的影响, 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一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即体育教育明显滞后于德育、智育。
3.2.2、组织因素
3.2.2. 1、工作负担与工作环境
目前, 我国的义务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各校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成倍的增长,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 另外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使得教学中所需要的体育场地、器材的绝对需求量也同比增加, 但由于体育经费短缺等原因, 抑制了体育场馆设施的改善与更新, 体育教师还需为解决场地器材等基本教学条件而煞费心机。
3.2.2. 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 一名体育教师往往难以处理两种同时存在但又相反角色间的矛盾关系, 因而这一切使每一个富于责任心的体育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 不免感到心力交瘁。
3.2.2. 3、工作中自由度和自主权太小
随着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学校要求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但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太小。
3.2.2. 4、缺乏专业发展机会
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 同龄人却因不乏机遇而遥遥领先, 反差中的体育教师, 体会不到成功的感觉, 教育教学成果缺乏成就认同, 影响了应有的积极性, 对工作失望, 产生厌倦, 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3.3、个人因素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 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很容易受到倦怠的伤害, 他们是: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 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 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
相对较低的学历和知识结构
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目前体育教师所掌握的知识, 大部分局限在专业知识上, 外语、计算机水平偏低, 知识结构单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已是客观事实, 它是不合理的与消极的, 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效能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具体到个人或学校不同,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 但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因素是由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综合因素产生, 所以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寻找相应的对策, 以帮助解决或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4.2、建议
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与舆论宣传,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教师的生活, 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 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协助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摘要: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突出,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 同样也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 但对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人们却很少给予关注。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根源进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生活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林祖共.对苍南县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6) :189-190.[1]林祖共.对苍南县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6) :189-190.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的职业工具07-18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12-10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07-15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1-26
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12-27
教师职业倦怠期的应对11-19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克服06-15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08-24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与调整11-1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解决对策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