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共10篇)
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 篇1
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作为教师,从事教育人的职业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教师职业倦怠所表现的症状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职业性质、职业环境等有着紧密关系。教师的工作是与人天天打交道,并且工作业绩的反应是通过他人的表现而显现。同时,单一的工作重复、规律的工作节奏、简单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工作压力、局限的工作环境等,使得教师在长期的工作情境中,表现出生活的乏味、事业的失望、精神的疲惫、认知的冲突,进而导致对现实的消极反抗来求得心理的平衡。
具体症状表现为:
(一)否定型。由于自己的一时个人诉求没能满足,或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或对某个人、某些事的不满等因素,所以对待任何事情都持否定一切的态度。表现为,看不惯、看不清、看不懂。别人都不对,唯我独尊。
(二)抑郁型。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再加上性格释然,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憋屈在心里。表现为,不说话、不反对、没意见。
(三)逃避型。似乎看破黄尘,对生活失去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没有竞争积极性,失去工作乐趣。表现为,无所谓,没什么,爱咋咋地。
(四)疲惫型。由于身体的原因,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身体疲惫,工作效率低。表现为,身体东倒西歪,工作左顾右盼,业绩七上八下。
(五)无奈型。由于受到某件事的刺激,对工作压力缺少应有的解决对策,再加上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使得一部分教师的职业传统观念稍有变化,显现出对工作、对生活的无奈。表现为,工作好坏没办法,生活优劣没做法,职位高低没想法。
(六)敏感性。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表现为,暴躁、冷漠、神经质。
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带来的影响有六个方面:
一是缺乏原始动力,缺少基本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直线下滑;
二是与同事之间斤斤计较,缺乏沟通,最起码的信任度缺失;三是对学生淡漠、暴躁,缺少最基础的忍耐度,爱心、用心、信心缺失;
四是对学校没有主人翁精神,没有大局观念,没有责任意识,怀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无视学校的发展建设;
五是对自己自我封闭,自我贬损,得过且过,过一天算24小时,缺
少对生活、对工作的追求,遇到困难能躲就躲,碰到问题能闪则闪,遇到事情能溜则溜;
六是对家庭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以浑浑噩噩的状态,倦怠感情,消耗家庭。
(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1、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2、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加码,给教师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
3、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带来新的挑战,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原因。
4、变化多端的无情社会,瞬息万变的人际关系,唯利是图的世俗空间,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实际原因。
5、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惰性原因。
二、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第一,加强学习,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学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原动力。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击打的身体素质。身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本钱,尤其是身心健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条件。
第三,加强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处事观,做到心灵健康、阳光,工作舒心、灿烂,关系纯正、明心。
第四,适时给予经济上的刺激。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
万万不能的。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增加课时酬金、课程系数等办法,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适当开展有益活动,丰富生活,放松心情,改善关系,增进友谊,放飞梦想,焕发青春、阳光活力。
第六,适当给教师减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前提是教师的收入不减。
第七,建立对话平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座谈会、调研会、研讨会、领导接待日等方式,使广大教师有说话、发表意见的权利,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第八,提供继续深造、继续锻炼、继续提高平台,使他们有条件潜心研究专业、研究业务,研究所从事的职业;使他们能够探究职业、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收获工作兴趣和乐趣,舒心工作,暖心工作,愉快工作,幸福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 篇2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 学校的工作都要靠教师来完成, 没有每一位教师的身体力行, 纵使校长有再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是徒劳的。因此, 校长必须亲和教师, 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
首先, 要让教师受尊重。校长要认识到, 教师是学校兴衰的关键。学校发展与否取决于校长经营教师的好坏。而要经营好教师, 就离不开“尊重”二字。教师得到了尊重, 其创造的潜能就会得到极致的发挥, 正如时下常说的一句话:“领导拿我当人看, 我就拿自己当牛干。”诚然, 人无完人。一所学校中的教师是各有千秋, 各具差异的, 校长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唯有如此, 才能观赏到那充满个性而又极具美丽的朵朵浪花。尊重教师, 就要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 不能另眼相待;对待同一教师既要爱其长处, 又要护其短处。
时下, 常常可以听到不少教育管理者大会小会都说我们要“制度管人”, 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一味地强调量化, 以严格的制度, 冷酷的数字来考评教师, 这种非人性的管理必然导致教师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会让教师疲于应付。其实教育工作每天都是新的, 那么, 看待教育工作的眼光也必须不断地调整。教育是艺术, 艺术是美的, 而美在于发现。因此, 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 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人性:尊重其人格, 兼容其个性, 悦纳其差异, 爱惜其成果, 保护其隐私……唯有这样, 才能激发教师内心强大而又持久的行为动力, 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进而走出职业倦怠。
其次, 要给教师以关爱。作为一校之长, 要知教师的冷暖, 要忧教师之所忧, 要同情弱者, 要让教师有幸福感。为此, 校长要有一颗爱心, 校长一旦悉心关爱教师, 教师定会全力支持校长, 记得李希贵担任校长时, 就提出过“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的观点。在全校开展系列活动, 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挥其潜能的氛围和环境, 让每一个人在学校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让学校成为每一个人成才的基石, 并把这化为一个鲜明而又响亮的口号: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这样一来, 教师们有了自己的坐标, 学校里到处是温馨、和谐。
再次, 要使教师能轻松。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乃压力所致。因此, 校长要积极为教师“减压”。在管理层面上, 要重“质”不重“量”。在常规上要去繁取简, 让教师有张有弛, 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让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教学, 让教师都能品尝到为人师表的快乐。在诸多校务上, 要重视“公开”二字, 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以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 使教师处处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 从而激起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潜能, 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度。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为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创造一个休养的平台, 既强身健体, 又培养出教师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 当教师真正体味到了教育的新、美、力时, 教师也便走出了职业倦怠。
消除职业倦怠与教师个性发展 篇3
可是,我从不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是教师工作状态每况愈下的直接原因,而应该只是导火索。学校教育管理中,我们历来将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希望寄托在了外在奖惩上,无论是比分数、评先进、评职称、提拔做干部等等,都是如此,却忽略了充分发挥和发掘教师们的“天然内驱力”。学校充斥着一种竞争性的和个人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时时处处都在消解着教师的工作愿望和动机。至于绩效工资改革,只是这种不良文化下的必然产物。
好多校长抱怨,为什么学校就不能淘汰差的教师,如果教师队伍有退出机制,那该多好!我想,教师职业如其他职业一样,都应该有淘汰制度。可是,由谁来淘汰教师呢?是校长吗?不!我认为如果教育系统真要实施淘汰制度的话,应该从淘汰校长开始,否则,那些在德与才两方面都不能胜任学校领导者工作的校长,一旦被授权制裁教师,后果更不堪设想。即便校长德才兼备,也不能由着校长独裁,因为增加校长的权力,极有可能加强了学校的行政化,而使教师不再能自由呼吸。
我认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在是与学校的等级制有关,而目前几乎所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和办法,都是在强化等级制,无论是行政的、道德的,还是专业的等级制,连同绩效工资在内,无一例外地使学校离专业共同体越来越远。
在我对教师工作积极性问题发表了上述言论之后,有校长朋友反驳了我,说不能将外在激励手段一棍子打死,人都活在现实世界里,谁都需要钱,需要荣誉和权力。这个我完全承认。可是,作为稀缺资源的钱、荣誉和权力,分配给谁?谁有权分配?按什么标准分配?公正性问题未能得以解决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利益分配,那是十分危险的,这一方面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了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导致教师的心态严重失衡。
又有校长举出例子来批评我说,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好,他们工作很有热情,很乐于比分数、比贡献。我想,青年教师的热情显然与职业年龄有关,入职不久的教师,非常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所以对学校的各项评比都很在意,对学校领导的指令也很“配合”。可是,要不了多少年,他们就会进入成熟期和倦怠期,他们身上那股子向上的劲头就会大不如前。
二
我们可以把进入倦怠期的教师分为三个层次:浅度、中度和深度。
浅度倦怠期内的教师,你渐渐会发现他们的生命力量正在衰退,常常神情恍惚,什么也不能令他们打起精神来。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领导安排的工作,得过且过,我不求最好,可也不会最差。
中度倦怠期内的教师,开始变得烦躁,变得越来越不能与环境相融合,时常因为抱怨太多,而将消极情绪传递给他人。他们抱怨领导,抱怨同事,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家人,甚至抱怨自己。进入中度倦怠期的教师,其本人的生命质量很差,而他们身边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纷纷避之唯恐不及。
如果再不能从中走出来,那么就容易进入深度倦怠,一旦进入深度倦怠,离“疯子”也就不远了。深度倦怠的教师往往与所有人为敌,他们以为所有人都与他为敌。领导在台上不点名地陈述某种现象,他就会对号入座;稍有风吹草动的,就容易亢奋起来,与假想的敌人作战。这种人基本已丧失理性,总要做出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他常常是因为要让自己更安全,而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用偏激的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攻击别人。这时,如果对方越是表现出容让的姿态,不仅不能让他息战,反而还鼓励了他的斗志。于是,他便成为周围所有人的公敌,他成了一个病人。
幸而,这样的教师只在极少数。那些真正勇敢地从倦怠期走出来的,是真正的英雄,当他们终于走了出来,之后的职业生涯便会进入到焕发期,前面是一片坦途。
可是,如何才能从倦怠里成功地走出来?我认为,一要重新认识自我,二要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三
首先是重新认识自我。
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我,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构成自我的最重要的成分便是“个性”。如果说,职业生涯的热情期和成熟期的主要任务是习得社会的和职业的共同规范的话,那么帮助教师走出倦怠期的便是寻找他们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唯有寻找到个性,才能在人到中年的时候,远离平庸,告别平淡,让人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期,再绽放一次。
最近,上海市实验学校科研处正在编辑一本教师的个性教案集,嘱我写序,我欣然应允。主要是因为,实验学校26年的办学历史中,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就是“个性发展”,从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到如今鼓励中年资深教师的个性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跨越;我之所以愿意花时间细读每一篇教案,实在是因为个性,尤其是那些成熟了的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极富美感。
从倦怠期里走出来,除了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己的个性之外,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眼前的这本案例不同于干巴巴的论文,案例是那些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将反映教师们是如何发现了工作的意义的,如何在全社会关注考试分数的艰难处境下,依然执着地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依然孜孜以求地探寻着分数和奖金以外更重要的东西。
在现时代,一个教师可以免俗,不再被世俗和功利所左右,总是会冒一定风险的,甚至要做出一点牺牲的。可是,恰就在风险和牺牲之中,教师才能将自己从平庸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去过上一段远离等级的,孤独而不寂寞的,美丽而又美妙的日子。
教师职业倦怠 篇4
“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应激状态。适度的压力可以给工作注入动力,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下无法解决,又缺乏缓冲和外部支持的话,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或者枯竭,而枯竭带来的多是负面影响。职业倦怠多发生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的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人员等,这些职业的身心能量消耗较大,要求不断付出自己的知识、情感、能量等,经常面临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要求。长期面对这些压力,一些人会出现情绪情感上的疲惫不堪、消极怠工,甚至对工作的厌倦。
事实上,在职教师中不少人都曾体验过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感,抵抗力下降以及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少教师都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如果长期在亚健康和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中挣扎,怎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职业倦怠危害的不光是教师本身。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会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也会衰退,这可能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对班级的管理也不利。同时,出现职业倦怠或者枯竭的教师往往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容易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效益。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付出得不到理解与回报、超负荷的工作量、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出现问题、多种角色间的冲突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压力过大。如果教师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摧残,他们的离职倾向就会加剧。
一、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
(一)、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心理原因如下:
1.教师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
社会在发展,对教师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那些新的压力,就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反叛。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曾经有一位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矛盾心理,使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3.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人格导致他们职业倦怠的发生。
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具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强烈地寻求成就、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动作及语言粗鲁等。研究表明,A型个性个体血液中的激素成分多得多,更容易受环境要求的影响,发生心理紧张反应。
(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社会原因如下:
1.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不断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2.教育中一些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现在社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丧失了自我价值,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
3.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形成了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的传统观念,这些都是以牺牲教师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另外,一些教师周围的许多教师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二、教师亟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 “多数人在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无法负荷,引发各种疾病。事实上,倦怠就是以最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要放慢脚步、体验生活,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面对职业倦怠的潜在威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可以将职业倦怠的危机转化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契机。”
(一)、“有了心理压力要学会转移,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把压力转化成工作的动力。”教师感觉自己处于心理困境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并寻求社会支持,多与家人或亲友、同事沟通,把心里的症结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还要加强身体锻炼与放松训练,实践证明,锻炼真的能缓解心病。
(二)、职业倦怠与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要积极规避职业倦怠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要正视和学会如何摆脱。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可实现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
(三)、要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抗职业倦怠的技巧。“要认真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学会适当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环境,定期释放心理垃圾,有意识地积聚内心的能量,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想法和行为,接受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作完美型的人,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对一些想法、观念和行为要学会放手。
(四)、职业倦怠是资源过度消耗又得不到补充的结果,因此为自己注入资源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手段。通过学习,消除知识枯竭,通过休息或锻炼缓解生理倦怠,通过倾诉或寻求社会支持等以减轻情感枯竭。“职业倦怠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只是人生的交叉路口,只要积极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早做准备,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完全可以从职业倦怠的状态中复原过来,并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
(六)、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拥有社会支持的人更不易出现职业倦怠。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领导,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同事、朋友、家长和亲人,特别是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支持不仅限于实际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情感上的倾听、关怀、鼓励等。同时,学校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篇5
通过“国培”学习,我明白了一直困扰者自己的问题—职业倦怠,我国自古就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教师是燃尽自己、照亮学生的“红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把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摆在最主要的位置,视教育为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素质,而制约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它会慢慢消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我认为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过高的期望。
从古到今,社会对教师期望高。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把教师推上了极位。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教师的种种期待。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现在人们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这些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
二、学校管理的滞后。
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有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做形式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随意性强或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近利倾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三、教师职业本身的工作特点 教师虽然有寒暑假,但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从现实来看,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巨大压力。况且,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教育效果并不是一维可以控制的,还受到多维因素的影响。然而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却很高,对影响学生学业的其他维度的因素往往忽略,常常简单认为学生学习不好,品行欠佳,教师就得负全部或至少是大部分的责任。这些,给教师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教师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性和单调感,存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巨大压力。就像近两年手机上流传的那样:“老师的人生写照:干得比驴都累,起得比鸡都早,下班比小姐都晚,装得比总统都严肃,挣得钱比民工都少,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拉登都老,头发比和尚都少。”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然而现实反差却是很大的,这不可能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这里还没有计算教师收入的含金量。同时,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待遇有很大差距,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四、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简单机械的规定正在使教师沦械操作的奴隶,而不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人。如对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设计者的初衷是积极的,在于让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并通过作业的批阅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但这一简单的要求却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消耗在机械性的对学生作业简单的划对错号的过程中。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教两个班,每班班额在60人左右,每天布置10道题,教师批改一本作业需要花费2分钟时间,那么教师批完这两个班的作业就需要花费4个小时。4个小时划对错号的机械劳动将使教师的思维、情感和身体等因缺乏新异刺激感到极度的疲劳。这种耗时低效的作业批改方式和行政命令正在耗尽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使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行为改进计划。诸如此类的行政命令正在迫使教师离开创造性的工作岗位而走向庸俗、浅薄、单调和刻板,这样的工作要求日益成为教师不堪重负的负担。不仅如此,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职称评优晋级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工作越来越多的文字材料撰写的要求和各种评比活动的泛滥,使教师在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承担了额外的工作。它们正在成为教师不堪重负的新的压力源,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师要对班级中的全部学生的成绩、安全等方面负责。这使得教师们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有班主任说,下班回家后最怕听到电话铃声,一听到就心惊肉跳的,害怕班里又出了什么事情。一个学期要到散学礼后才能松一口气。工作的不可控制感与无助感,对工作对象逐渐失去人性化,情绪、情感的疲惫感,就是这样逐渐如云雾般滋生弥漫开来。再加之社会上一些媒体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往往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忽略了学生教育的系列性,孤立简单地把个案无限泛化。一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教师身上,动辄指责教师,有的甚至上访、上诉。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五、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消解教师职业倦怠呢?首先,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地位,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心理冲突。其次,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的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抱自怨、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倦怠。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从而远离倦怠。第三,教师要学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绩,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有外在的肯定: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这种肯定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有内在的肯定:即是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2)随时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无谓的挫败感。(3)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
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所谓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要积极宣传教师中的先进事例,从物质上给予激励,精神上给予鼓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从真正意义上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篇6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枯燥乏味,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讨厌教学,对教学丧兴趣。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影响极大。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
政府不仅要制订政策与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而且还要抓落实,使全社会都形成一种尊重教师的气氛。例如,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使教师的工资在社会各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要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建立健全新的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便利;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等等。这样教师才更加安心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
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当教师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取得成绩时,应该按照奖励制度不打折扣地给予经济奖励,并且授予荣誉,肯定成绩,产生激励与示范作用。当教师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工作。经常性地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等,都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剖析 篇7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
职业倦怠不仅会阻碍教师身心的发展, 降低工作有效性, 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对家庭、学校、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降低教学有效性。
教师若对工作充满热爱, 会把学生当成服务的中心, 把备课当作一种艺术创作, 调动大脑中所有的知识储备, 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 设计出精彩的教学方案, 耐心细致讲解,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相反, 如果教师对教学、学生失去热情, 则会上课精神萎靡, 索然无味, 照本宣科, 课堂气氛沉闷, 缺乏活力, 对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变化不闻不问。教师唉声叹气, 满腹牢骚, 情绪多变, 刻薄, 会造成学生情绪压抑, 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学习效率降低, 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师日复一日的简单机械重复使“育人”被人为简化为“教书”。
1.2 学生心智发展受到影响。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特殊群体———学生。学生在知识早期积累过程中对传授知识的教师有着很强的模仿性。因此, 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对教学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世界观、人生观、对学生的看法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灵魂, 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种影响不仅局限在学校教育, 而且影响学生走向社会, 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消极负面的教师行为会导致学生产生类似的消极行为。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偏差的教师可导致学生对未来生活产生错误的认识, 甚至引发相似的人生体验。
1.3 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大学教师在职业新鲜感失去, 职业倦怠产生后更容易倾向于谋求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自身的低收入和外界物质诱惑的落差又加速了这一心理变化, 最终导致高校人才流失。高校人才流失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显性流失是指一大批中青年教师 (含许多优秀人才) 逐年从大学流出, 有的下商海, 有的进企业, 有的入行政部门, 还有一些流向国外;隐性流失是指在职教师不同形式的隐性流失。如许多教师在校外兼课兼职、办公司、炒股、跑商务, 有的则长期停薪留职在外跑生意、办企业等。从目前情况看, 隐性流失难以扼止或缓解, 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素质, 又是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 其流向社会后, 通常获得较高的地位和丰厚的收入。
2.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不应片面归因于教师自身, 以下将从教师工作特点、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拜金主义浪潮三方面进行分析。
2.1 工作特点。
大学教师工作具有工作环境封闭单一, 工作成果短期不可测量性的特点。教师群体相对稳定, 教学环境的相对封闭, 使教师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缺乏有效的交流, 除了家庭就是学校, 这使他们的人生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大多源于课本, 年复一年的重复, 并未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缺乏交流及人际交往的有限性造成教师丧失了更新知识、锐意创新的主动性;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畏缩、谨慎;个性上呈现出敏感、谨小慎微、偏执的现象;由于交往对象主要是思维尚未成熟, 又必须听从于教师的学生, 教师行为也有简单、粗暴、极端的倾向。同时, 工作成果的短期不可测量性也降低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使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倦怠。
2.2 自我生存与发展。
教师的生存压力很大, 如生活中的压力:医疗、交通、购房、子女教育等, 工作中的压力:职称评定、进修、科研。科研是学校的命脉。为了激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活动, 发表论文, 大多数学校采取了科学管理方法, 对教师进行打分, 教师多疲于做课题, 发文章, 进行外联, 出去进修, 无暇专注于成果最不明显的教学工作。
拜金主义浪潮及追求物质享乐的社会风尚同时深入地渗透到了大学。贫富对比以及物质诱惑让本应安贫乐道的教师忙于追求经济效益, 满足物质享受的欲望, 走出校园成为商人型学者。
3. 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侯了。教师的敬业程度, 教师对职业角色的把握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3.1 提高教师待遇,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教师工资相对较低, 尽管教师工资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 但真正落实下来还有一定难度。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为房子、医疗发愁, 通过在外面兼职、在学校里超课时代课补贴家用。由于职称评定和学历的原因, 一部分在学校很多年的教师职称依然很低, 甚至羞于向人透露工资。提高教师待遇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才能在教学岗位上投入全部的精力, 全心全意培养学生。
3.2 改善学校管理, 形成宽容、开放、踏实、严谨的大学风貌。
学校应采取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以人为中心, 培养教师, 重视教师的长足发展, 对教师予以信任、关心和尊重。片面追求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的科学管理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队伍科研素质的提高, 改变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学校应做到一切工作为教学、为科研工作服务, 了解教师需要, 给教师以发展的平台, 促进形成宽容、开放、踏实、严谨的风气。
3.3 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也是大学教师的三大工作职能, 教师有义务维护大学的本性。教师的危机将导致教育的危机, 教育的危机又意味着民族的危机。所以, 广大教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 形成创新性教师、服务型教师和学生型教师的角色意识。
摘要:教师的危机将导致教育的危机, 教育的危机又意味着民族的危机。通过对教师职业特征的分析, 本文深入探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 以及产生的原因, 从而提出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后果,原因,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靖国平, 张庆宗.大学教师的学问人生[J].湖北大学学报, 2009, (36) .
[2]赵奇杰, 郑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J].文学教育, 2008.05.
[3]胡银根.论大学的本性与大学教师本性的流失[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1997, (3) .
教师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篇8
——一位教师的生活札记
长长的一份时间清单,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一位小学教师一天的生活。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逼真于这份札记的描述,也越容易发出如前那位老师的感慨!从这不堪重负的疲惫中,可以读出教师们职业倦怠的征兆。在现实中。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呈日趋上升的趋势。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有些教师进入学校和教室就有一种厌恶感。看到学生就感到头痛,产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那些经历着职业倦怠的教师通常在工作和个人生活质量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易于发脾气,还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二、你遭遇“职业倦怠”了吗?
以下这份心理测验可以简单地帮你评估职业倦怠的水平,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分值标准:A根本没有这种情况,1分;B很少有这种情况,2分;C有时会有这种情况,3分;D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4分;E完全符合,5分。
1即便夜里睡得很好,你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疲倦。
2你总会为小事感到发愁,而在过去你很少会这样。
3你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心里想着早点下班。
4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5你不认为自己当前做的工作有意义。
6你会忘记分配给的任务、自己的约会,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
7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你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重视。
8你经常会感到头疼、身体痛或者感冒。
9你的工作比以前更努力,可取得的成就却比以前少。
10你通过做白日梦、看电视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读物等方式来逃避工作压力。
11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信赖的人值得倾诉。
12你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和同事多交流。
13你在自己的工作中感觉不到挑战和新意。
14你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毫无控制感。
15你经常在下班之后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16你对自己的同事没有好感。
17在工作方面。你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陷阱。
18你没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
20你经常通过请假或者迟到等方式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
分值与倦怠度判断:25-35倦怠度很低;36-50倦度程较低;51-70轻度倦怠;71-90倦怠度高;90以上倦怠度过高。
如果你的测试成绩超过50分,那么你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倦怠,应引起注意;如果超过70分,则要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
三、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1识别产生倦怠的应激源。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需要、职业期望和家庭人际关系。弄清自己的压力源,把每天令自己烦恼的事情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可以从记录中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压力来源,然后努力减少和控制压力源,不要忽视它,也不要掩饰自身的问题。
2培养自信心。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
3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在工作方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行时间的管理,学会委任等;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学会倾诉,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在生活方面,要经常锻炼身体,运用余暇时间进行休闲活动。这些调节方式可使我们轻松、满足、愉快,可以调节情感,促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经验。
4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改善教师对自我价值和自我概念的认识,自尊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社会支持也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来帮助教师重新解释和理解压力深,从而摆脱压力的困扰。教师应发展相互信任的关系,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从同事、上级、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9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心理原因如下:
1.教师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教师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那些新的压力,就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反叛。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曾经有一位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教师的矛盾心理,使教师对职业产生了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3.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人格导致他们职业倦怠的发生。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具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强烈地寻求成就、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动作及语言粗鲁等。研究表明,A型个性个体血液中的激素成分多得多,更容易受环境要求的影响,发生心理紧张反应。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社会原因如下:
1.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不断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现在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产生职业倦怠。
2.教育中一些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现在社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丧失了自我价值,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篇10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教师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不同的定义,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缺乏工作动力和兴趣,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倦。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征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客观存在,具有复杂深刻的原因,对个人组织社会有广泛严重的影响,我们应高度重视努力克服。【关 键 词】 职业倦怠 心理 影响 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职业倦怠现象作为一种现象,我认为它不是就单个个体而言的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黄荣光先生下的定义中‘一个人’的提法不妥。
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指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的一系列消极心理、生理综合症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职业负担重,经常处于高压状态。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工作,更是一场永无休止的竞赛。
许多教师还兼班主任或其它管理工作。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差,很多生活小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因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得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考核。这些都让教师颇感压力巨大。
(二)社会因素教师不但要传递人类文明,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社会赋予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当教师不能够完全达到社会期望值时,往往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殴打。
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的共享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低,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使教师荣誉感和责任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产生懈怠态度。
(三)自身因素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也与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关。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面对压力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而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教师,能够正确地面对压力,很少产生倦怠心理。二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一)筋疲力尽,得过且过
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并不再付出努力;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
(二)疯狂拼命
面对困境和预期的失败,试图做任何可能的努力。几种心理、生理综合,群体生活中心理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原因
(一)教师个人原因 1心理定位不准确
刚工作时激情高涨几年过去激情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这说明开始心理定位就不准确导致有点挫折就迷漫没了方向。例如这样一封信: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你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5]。2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各种阶段质量检测等,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这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教育部上半年调查后,统一了学生在学校时间上限。甚至各级地方也出台类似文件跟风,但地方学校却少有执行。
3长时间付出,心理得不到休整.脑力体力劳动不协调
日本学者佐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宣告结束。教师的工作无明显周期,需长时间投入,这样必然造成心力憔悴。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本职工作老师整天致力于如何教学而疏忽了体育锻炼,致使脑力与体力不能够平衡发展。
4长时间忙于教学疏于学习,个人师德修养的丢失,没有成就感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学习,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从进入师范时开始,师德教育中就反复讲教师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但一些教师没有把它当作人生追求,而是乐于和别人比物质。和以前同学社会上其他的有钱有地位人比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在教师收入不高的今天很容易迷失自我,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教师老是抱怨工作累收入少。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但工作成绩不易被人看到,导致教师失望心理产生。没有更多教师成功的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良心理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周围成员对工作的冷漠、淡然、互相影响造成职业倦怠。
(二)组织根源(学校)1管理不民主,管理不规范
民主管理好处太多了,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人有主人翁责任感,最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可是由于利益驱动,学校大部分都搞一人堂。在这种环境中一把手就是皇帝,人性扭曲。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正逐年加大。除了应付学生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它事务等着教师去做。2考评机制不合理不能创造更多施展才能平台
cctv-12曾报导:河南上蔡二高魏东华(真名祥东伟),多年优秀教师,政教科干事,竟是十五年前杀人犯。这说明考评机制不能从内心使人向善,只能考评表面的,使教师表面服从,从而加大内心矛盾。几大考试成绩是考评最主要依据,还有课堂教学的优课率,辅导学生获奖,甚至刚性坐班等。这样使教师疲于奔命没有成就感可言 3家长、社会的不理解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归罪于教师实不合理。为了应付家长们时不时的兴师问罪,教师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的心态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属无奈(三)社会根源
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家”、“爱的播洒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对于教师的角色期待及其理想模式,各执一词。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压力。教师社会地位还较低 经济收入较少。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社会活动平台 教师社会交往少,经常听到一看你就是老师这样的说法,教师好像已经异化了,带上了一些非“社会化”特征。跟踪服务做不到位 政府不了解学校动向,对学校要求多服务少。
【教师职业倦怠去个性化】推荐阅读:
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得10-07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08-18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08-01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07-15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试析07-30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10-09
教师怎样消除职业倦怠06-06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09-09
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特征09-25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