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共6篇)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 篇1
摘要:目的:探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因素,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教学效能、社会支持量表的各维度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绘制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路径分析图。结果: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可显著预测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耗竭;一般教学效能感可显著预测特殊教育教师的人格解体;个人教学效能感与客观支持可显著预测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教学效能;社会支持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因素之间的两两关系的探讨,如刘在花川对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职业枯竭。唐芳贵等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调节作用。以往对于教师的研究主要从一些消极和负向的维度去考察教师的某种品质或行为,如职业倦怠会使教师的心理、生理、行为和情绪等处于不良状态,工作上呈现出一些不良表现,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现在越来越重视从积极性、正面的视角去研究和建构教师优良品质,如教师胜任能力和敬业精神等。针对同样的问题,消极视角下的研究采取的干预的策略,积极视角下的研究走的是主动防御的路线即注重品质的建构。我们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研究应该是两种路线的整合,本文拟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正反两个侧面以及社会支持维度来全面考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揭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内部的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重庆市特殊学校教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11所区县特殊学校发放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1。3%。在这274份有效问卷中,盲校教师32人,聋校教师153人,培智学校教师89人。其中男教师132人,女教师142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86人,31—40岁121人,41—50岁51人,51岁以上16人;专科以下文化程度6人,专科文化程度121人,本科文化程度137人,硕士以上文化程度10人。
(二)研究工具
1。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是辛涛等人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有27道题,采用6点制评分标准,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即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的克隆巴a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77,0。74和0。54。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R1—R10在0。89—0。94之间,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国内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与身心健康结果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predictivevalidity)。
3。Malasch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此问卷为198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联手开发。MBI分为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9个项目)、人格解体(5个项目)和个人成就(8个项目),MBI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采用克隆巴赫a系数来表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三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900。79和0。710。
(三)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完毕,剔除无效问卷,由研究者统一对问卷进行编码、录人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耗竭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客观支持、效能总分、支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一般教学效能呈显著正相关。人格解体与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感、效能总分、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个人成就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效能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倦怠总分与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感、效能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
由表2可知,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二)特殊教育教师情感耗竭的回归、路径分析
以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以情感耗竭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进人回归方程的标准时F的相伴概率必须小于或等于0。05,自变量被方程排除的标准时F的相伴概率必须大于或等于0。1。由表3可知,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进人模型,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可以预测情感耗竭程度。以第一次回归发现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两个变量为因变量探寻影响它们的自变量,方法同上。表3说明一般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可以预测特殊教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且都是正向的,即一般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分数越高则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个人教学效能感、支持利用度可以预测主观支持。由表3绘制了情感耗竭的路径分析图如下:
由图i可知,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耗竭的一阶因子是个人效能和主观支持,高阶因子是一般教学效能和支持利用,因变量情感耗竭受到显著影响的路径有五条:第一条是个人教学效能、主观支持→情感耗竭;第二条是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情感耗竭;第三条是支持利用→主观支持→情感耗竭;第四条是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主观支持→情感耗蝎;第五条是支持利用→主观支持→个人教学效能→情感耗竭。
(三)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的回归、路径分析
以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以人格解体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由表4可知个人教学效能感可预测人格解体。
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一般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进人模型。以表4绘制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的路径分析图如下:
从图2可以看出,因变量人格解体受到显著影响的三条路径:第一条是个人教学效能→人格解体;第二条是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人格解体;第三那条是主观支持→个人教学效能→人格解体。
(三)特殊教育教师倦怠总分的回归、路径分析
以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倦怠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5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客观支持可以显著地预测特殊教育教师倦怠总分;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主观支持进人模型;以客观支持为因变量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支持利用度进人模型。由表6绘制特殊教育教师倦怠总分的路径分析图如下:
从图4可以看出,因变量倦怠总分受到显著影响的路径有四条:第一条是客观支持、个人教学效能。倦怠总分;第二条是一般教学效能→个人教学效能、倦怠总分;第三条是主观支持、个人教学效能、倦怠总分;第四条是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倦怠总分。
四、讨论
(一)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职业倦怠总分与社会支持、教学效能各维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教学效能可以从反面折射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与黄喜珊等的研究一致。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由上可见,主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尤其是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积极的影响。支持利用度与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之间的负相关,暗示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遇到职业倦怠时更多的依靠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斥社会支持,反映了高效能感的特殊教育教师具有较高的自尊,这一点值得在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中注意。
(二)特殊教育教师情感耗竭的路径分析
进人特殊教育教师情感耗竭路径分析图的预测变量有: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观支持、一般教学效能、支持利用度。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对特殊教育教师情感耗竭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是个人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产生间接影响的因素是一般教学效能和支持利用。一般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都通过个人教学效能、主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情感耗竭产生影响。支持利用度主要考察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问题烦恼时主动寻找支持的能力且大都偏向于情绪发泄和调节等方面,所以可以解释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观支持度。综上说明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耗竭可以通过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人效能感和主观支持度来降低,情感耗竭主要涉及特殊教育教师很深的负性情绪,既需要建构在特殊教育教师自己身上的教学效能的来抵制,更需要家人、朋友、领导、同事的心理关怀,另外特殊教育教师在产生情感耗竭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平时多参加一些团体组织活动。
(三)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的路径分析
进人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路径分析图的预测变量有:个人教学效能、一般教学效能、主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产生直接影响是个人教学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是一般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即一般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通过个人教学效能对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产生影响。该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则特殊教育教师人格解体水平也越低,一般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有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四)特殊教育教师倦怠总分的路径分析
进入特殊教育教师倦怠总分路径分析图的预测变量有:个人教学效能、客观支持、一般教学效能、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在这些因素中,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是个人教学效能和客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总分产生间接影响的因素是一般教学效能、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特殊教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主观支持都通过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倦怠总分产生影响,支持利用度也通过客观支持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分产生影响。
路径
2、路径3显示特殊教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和主观支持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二者对于塑造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教学效能感高的特殊教育教师,他的职业倦怠总分也就越低,特殊教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可以作为衡量职业倦怠水平的一个指标变量。路径4显示支持利用度可以预测特殊教育教师的客观支持程度,支持利用度主要测量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团体组织活动和遇到烦恼主动需求社会、情感支持的程度,支持利用程度高的特殊教育教师获得的主客观支持必然越多,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以证明这一点。路径1中客观支持与倦怠总分呈正相关,且表明客观支持多的特殊教育教师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也越高,也是教学效能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各维度中唯一一个与职业倦怠总分呈正相关的维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过多的客观支持让特殊教育教师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减少主动克服困难的努力,在缺乏对特殊教育教学、生活的深人思考下特殊教育教师自然降低对于教学和研究的要求,长此以往他们的教学效能感逐渐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上升。二者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时候不能过多地强调外界客观资源因素的作用,而应该重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内涵的发展以及主观支持上的促进。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 篇2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 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 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 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 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 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 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 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体育教师作为人际工作者, 他们面对着多种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本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职称评定、与非体育教师同校不同待遇、高考的指挥棒导致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等等, 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妥善处理, 长期累积下来的压力就会损耗其工作士气与热情, 导致其职业倦怠的产生。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极大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使其精神疲惫不堪, 自我成就感降低, 且以消极的负面态度面对工作、学生和同事。生理层面出现慢性的疲倦、头痛、失眠、各种职业病频发等等;情绪层面会出现感觉沮丧、意志消沉、情绪失控、易发怒、妄想、有逐渐远离同事、学生与领导的倾向;行为层面会出现抽烟和喝酒的频度增加, 甚至出现暴力及攻击性行为;价值层面会经常突然地改变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看法, 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够不够的一连串的信念, 不仅影响着教师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 也影响其努力程度和情感体验。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 属于教师信念的范畴, 对教学活动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 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教学效能感能够降低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的影响程度, 即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职业压力的作用, 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消极影响。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以及对情绪的调控。因此, 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挫折时, 比较倾向于采取逃避的策略, 易将教学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影响, 忽视自己内在能力和努力的因素, 会因学生的不良纪律等而引起较大的焦虑和恐惧, 甚至厌恶教学、厌恶学生, 从而表现出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症状。
体育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中学里存在的现状却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被边缘化, 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看不到体育工作的职业价值, 缺少成就感, 工作热情低, 导致体育课的开设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的实施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工作在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郑州、焦作、安阳、新乡、许昌、商丘六地市19所中学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国内学者俞国良等编制的《教学效能感量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的克伦巴赫χ系数为0.77, 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4。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依次为0.85、0.86, 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同时采用了经修订的Maslas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MBl) 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 该量表共三个维度22个题目, 分别是情绪衰竭维度 (包括9个题目) ;去个性化维度 (包括5个题目) 和成就感维度 (共8个题目) 。在本测量中MBI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6, 情感枯竭维度为0.76, 去个性化维度为0.56, 成就感维度为0.74。所有数据采取spssl0.0forwindows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关系
1.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 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 其形成依赖于整体的教育实践及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与个体经验的联系较少。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评价, 即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心, 它更多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相联系并具有更多的个体意义。个人教学效能感比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教师意味着更多的个体意义, 因此, 教师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评价更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普遍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 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还发现, 教龄、学历因素对教学效能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教师所受教育、教师的社会化水平、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等都会影响教学效能感。学历代表着教师受教育的水平与职业准备状态, 教龄则意味着教学经验。职业准备状态与教学经验共同作用于教学效能感, 会引起学历水平不同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 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衰竭与去个性化现象较严重, 成就感的作用 (p<0.01) , 性别与教龄因素、学历与教龄因素对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p<0.01) 。进一步研究发现, 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 差异极其显著 (t=-4.38, p<0.01) , 而在去个性化与成就感维度则没有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及性别角色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有关系。研究还发现, 随着教龄的增长, 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枯竭和去个性化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成就感水平能够逐渐上升。个人生活阅历与教学工作经验的丰富, 使体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 并获得职业成就, 倦怠水平较低。
3.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枯竭、去个性化显著负相关 (p<0.01) , 与成就感维度显著正相关 (p<0.01) , 一般教育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无显著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认可度与自信度, 比一般教学效能感有更多的个体意义, 与职业倦怠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
以教学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情感枯竭、去个性化与成就感三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 (β=-0.23, p<0.0l;β=-0.26, p<0.0l;β=0.22, p<0.01) ,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对该教师是否发生职业倦怠有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够影响其教学行为, 而且还会影响教师是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缓解工作压力。个人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并通过努力去克服教学中的困难, 容易取得成功并得到学生、同事的认可, 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 从而保持较高的成就感和工作热情。教学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时, 倾向于逃避或将责任推脱到其他环境因素上, 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 所以很难在工作中作出成就, 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给自己带来痛苦、失落等情感体验, 直至引发职业倦怠。
四、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远离职业倦怠
1.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引导全社会树立“全民健身, 增强体质”的良好风尚, 转变传统观念中的“重文轻武”的偏见, 端正舆论导向, 认识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2. 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和教学的重要作用, 尊重体育教师地位;真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 在某些政策上应该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采取一些倾斜性策略, 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
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自身观念, 既要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 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其次, 教师要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远离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教学效能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2) .
[2]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0) .
[3]俞国良, 辛涛, 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 1995 (5) .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 篇3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体育教师作为人际工作者,他们面对着多种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本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职称评定、与非体育教师同校不同待遇、高考的指挥棒导致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等等,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长期累积下来的压力就会损耗其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其职业倦怠的产生。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极大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其精神疲惫不堪,自我成就感降低,且以消极的负面态度面对工作、学生和同事。生理层面出现慢性的疲倦、头痛、失眠、各种职业病频发等等;情绪层面会出现感觉沮丧、意志消沉、情绪失控、易发怒、妄想、有逐渐远离同事、学生与领导的倾向;行为层面会出现抽烟和喝酒的频度增加,甚至出现暴力及攻击性行为;价值层面会经常突然地改变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看法,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够不够的一连串的信念,不仅影响着教师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其努力程度和情感体验。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属于教师信念的范畴,对教学活动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教学效能感能够降低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的影响程度,即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职业压力的作用,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消极影响。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以及对情绪的调控。因此,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挫折时,比较倾向于采取逃避的策略,易将教学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忽视自己内在能力和努力的因素,会因学生的不良纪律等而引起较大的焦虑和恐惧,甚至厌恶教学、厌恶学生,从而表现出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症状。
体育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学里存在的现状却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被边缘化,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看不到体育工作的职业价值,缺少成就感,工作热情低,导致体育课的开设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的实施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工作在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郑州、焦作、安阳、新乡、许昌、商丘六地市19所中学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学者俞国良等编制的《教学效能感量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调查,本研究中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7,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克伦巴赫o系数为0.84-。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依次为0.85、0.86,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同时采用了经修订的MasIas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三个维度22个题目,分别是情绪衰竭维度(包括9个题目);去个性化维度(包括5个题目)和成就感维度(共8个题目)。在本测量中MBI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6,情感枯竭维度为0.76,去个性化维度为0.56,成就感维度为0.74。所有数据采取spsslO.Oforwindows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关系
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其形成依赖于整体的教育实践及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与个体经验的联系较少。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评价,即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心,它更多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相联系并具有更多的个体意义。个人教学效能感比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教师意味着更多的个体意义,因此,教师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评价更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普遍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还发现,教龄、学历因素对教学效能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所受教育、教师的社会化水平、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等都会影响教学效能感。学历代表着教师受教育的水平与职业准备状态,教龄则意味着教学经验。职业准备状态与教学经验共同作用于教学效能感,会引起学历水平不同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衰竭与去个性化现象较严重,成就感的作用(p<0.01),性别与教龄因素、学历与教龄因素对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t=4.38,p<0.01),而在去个性化与成就感维度则没有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及性别角色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有关系。研究还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枯竭和去个性化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成就感水平能够逐渐上升。个人生活阅历与教学工作经验的丰富,使体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并获得职业成就,倦怠水平较低。
3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枯竭、去个性化显著负相关(p<0.01),与成就感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一般教育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无显著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认可度与自信度,比一般教学效能感有更多的个体意义,与职业倦怠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
以教学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情感枯竭、去个性化与成就感三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p=0.23,p<0.01;B=0.26,p<0.01;p=0.22,p<0.01),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对该教师是否发生职业倦怠有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够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还会影响教师是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缓解工作压力。个人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并通过努力去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容易取得成功并得到学生、同事的认可,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保持较高的成就感和工作热情。教学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时,倾向于逃避或将责任推脱到其他环境因素上,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所以很难在工作中作出成就,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给自己带来痛苦、失落等情感体验,直至引发职业倦怠。
四、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远离职业倦怠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风尚,转变传统观念中的“重文轻武”的偏见,端正舆论导向,认识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2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和教学的重要作用,尊重体育教师地位;真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在某些政策上应该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采取一些倾斜性策略,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自身观念,既要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其次,教师要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远离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教学效能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2]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3]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5(5)
[4]万慧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2)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篇4
从前面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现状的分析,给出应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应建议。那么我们在提出对策的时候总体把它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是职业倦怠产生的早期阶段的防御对策;另一个是职业倦怠产生后的对策。那么在两大分类的基础之下又从外界提供支持和自身内部调节以及多方面展开分析。
一·从外界干预方面防治教师职业倦怠 1.1 学校之领导的管理方面
教师大多所处的环境是在学校之中,那么与其关系相密切的有学生以及领导。那么这些因子成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所以为了防止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可以学校的多方面着手分析。
学校领导管理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心理状况和情绪表现。因此, 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对预防和治理教师职业倦怠至关重要。工资待遇低 专业化水平低,和工作成就感低,以及缺乏相关的社会支持是产生特殊教育教师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1],职业责任感和约束竞争感的缺失也是产生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学校那么怎么从管理层面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及竞争感。
1.1.1注重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那么教师只有感到工作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才会对职业产生动力和激情。怎么让教师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呢。
关注教师所教学生的情况。学生各种请况的好坏与教师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生的进步给教师工作一定的推进感,反之学生的后退给教师一定的挫败感,从而慢慢减少对工作的激情度。所以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对学生进步情况的及时反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会会给教师以及学学生都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进行总结学生进步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建立学生进校前的档案,在学期末对学生情况作出评价,并公布学生进步结果,除了使该学生的教师感到成就感保持工作的热情之外,也可以唤起其他教师的竞争感。
定期开展学生感恩教育。学生的进步是教师辛勤工作的结果。那么如果学生在享受这份务实的奉献所带来的效益成果时,不知道感恩,不知道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教师的感谢,教师也会产生一定的忽视,懈怠感体会不到学生真情。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辛苦,特殊儿童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是必要的感恩行动必渗入到他们的思想中。如:对教师的一句简单问候也会是教师感受到欣慰。以开展感恩行动比赛为载体促使学生关注老师,使教师感受到存在感,被关心的幸福感。
1.1.2 注重教师责任感和竞争感的提升。
在统一价值论中,责任感是指当他人的价值关系受制于或依赖于自己的价值关系时,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在赵新忠,《关于防止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一文中说到: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实质是缺乏责任心和爱的激情。要提高特教教师的职业责任感首先让教师具备爱人之心。具有关爱特殊儿童的爱心,是对特殊儿童产生责任感的基础。以特殊儿童痛苦和艰难, 唤起特教教师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如组织特教教师走访有困难的特殊儿童家庭,使他们明白责任的重大。
竞争感。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使教师没有明显的竞争意识。特殊教育学校没有普校强烈的升学压力,导致教师散漫性,以致产生职业倦怠。学校要指导教师定期的目标制定,并对教师目标实现结果进行考核,鞭策教师不断向上。另一个是以评定职称或骨干教师依托,教师职称级别、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等, 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名利, 和专业知识的增长,那么学校可以将这些评定的结果公布,评定要做到公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定机制。目前的特校与特校之间, 特校和普校, 在评先评优、职务评审、骨干教师晋升等方面的竞争, 以及学生生源变化带来学校和专业的调整, 对与新进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学校就应该多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或是介绍同行学校发展情况,让教师感到明显的差距感以达到促使教师竞争感产生的目的,不致散漫以致倦怠。
1.1.3 让教师意识危机感的存在
美国英特尔事业总裁葛洛夫曾提出“ 惧者生存”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那些恐惧感强烈、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教师因为缺乏一定的危机和恐惧感使职业倦怠有可乘之机。要使教师意识到危机感可按以下建议做一是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学校制定考评规则制度的条例要让教师参,一旦有教师违规必须追究以警示其他教师。二是强调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安全意识及防范方面较普通学校来说相对较弱,那么对学校的工作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开展安全教育大会,使教师明白学生如果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把安全工作分配给各个教师,并对发生安全事故教师按规定实施惩罚,并以此作为例子警示其他的教师。三是建立家长满意度反映薄。在学生进校前,具体基本资料情况的记载,在学校定期回收家长反映薄,看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和不足,使教师感到紧迫的危机感,但注意是适度的危机感。过度的危机感反而会增加教师的压力感,导致结果适得其反。
1.2社会支持层面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从他人那里所能获得的精神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如今有研究表明社会对特校教师的关注程度不高且很多人士对特校教师的看法有一定的偏见,另外特校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特殊教育津贴但实际上总体工资收入水平与普校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且特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要改善目前的这种有关特效教师的社会情况导致的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可从以下做起。
1.2.1 提高特校教师在社会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与一份职业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的是他的经济效益和职业声望。目前,社会上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看法和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只有三流的教师才会从事特殊教育,因此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或挫折感[2]。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特殊教育的发展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人们对残疾人的印象还是传统的同情,施舍等,社会对特效教师的印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大对特教方面的宣传力度,如杂志,媒体等让人们真正了解特校教师。学校政府各级领导和社会机构对学校支持的同时, 同样对教师加以肯定、鼓励和慰问,以引起人们对特校教师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特校教师工作的艰辛,伟大,从而使特校教师感到的不是自卑而是自豪,从而更有激情的投入特殊教育事业中。
1.3 政府工作
1.3.1 政府要从经济,教师社会地位,工作负担以及教师合法权益的方面着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
经济对策: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 年—2007 年)》6 年的统计数据,每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为0.38%,但仅普通小学在该项目上的比例就32.40%,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近86 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很难发展特教教师不能安心投入到工作中[3]。可见政府在特教投放的经费方面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增加在特教的投资经费,这样使特校的教师也感到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支持。从1989 年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到1995 年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再到《关于“十五” 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教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中规定特殊教育教师的工资要比普通教师高15%。但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特殊学校教师待遇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吴立平(2010)在对53 名一线聋儿语训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中发现: 偏低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压力[4]。所以提高特校教师工资待遇应该得到具体的解决,拟定严格的下放资金的觃章制度,确保资金到位的准确时,准确,准数。那么目前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觃应该更加具体完善保障特校教师的合法权益。负担:特校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学生的“保姆”,由于教授对象的特殊性 特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注意他们的安全,生活各方面比普校教师承担的责仸更多,所减轻特校教师工作负担迫在眉睫。那么减轻特校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从师生比例来调节,我国的特校教师一个人负担的学生数大多超量,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工作,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照顾。另一个就是把对学生的负责工作分类有不同教师承担,减轻一个教师扮演多种角色的疲惫感。
1.3.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Heller 等(1992)[5]曾指出, “教师主要是通过在教室里的成功来获得工作动机和避免职业倦怠”。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与教师的职业准备和教学自主性有关。不充分职业准备和专业自主性的缺乏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可见成效并不是短期就能体现出来的,特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成就感,另一个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需教师具备的能力不是普校那么简单。而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有很多是“半路出家”,有些是普教转岗来的,他们一些缺乏专业的知识培训,这种现象在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这样不仅对学生不利,对教师自身教学效能感造成影响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职业压力的作用, 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6]。通过职业的专业化培训能使他们更好的结合理论与实际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加教学效能感和成就感缓解职业倦怠。
1.4 关心教师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表明, 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很容易受到倦怠的伤害。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7]。国内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加重将导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降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职业倦怠越严重。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地成就感及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8]。由此可知职业倦怠的防御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一是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特校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并且鼓励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在此过程中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根据教师的特殊情况制定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计划。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等使教师掌握心理调适、放松的方法,调节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那么培养的内容可分为:
(一)训练教师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二)培养教师健全意志,(三)是培养教师正确的自我观念。二是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人际关系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行为、工作效率乃至组织的凝聚力[9]。所以要组织教师与教师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进师生感情。领导也要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的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更有利与教师参加工作。三是建设一种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教师置身与友好,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之中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1.5 家庭支持
当今不仅普校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压力,特校教师也不例外,在新时期的社会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教师面对来自家长校长等各方面的压力加重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那么与家长的沟通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了。Cherniss(1988)[10] 认为, 当积极的人际交往和前摄的交流发生时, 压力就减少, 对组织的贡献和职业发展就增加, 但是交往未能朝期望的方向发展时, 也极易形成一个重要的压力源。事实中许多家长在和特校教师的沟通过程中往往不理解特校教师的情况给教师带来压力,从而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家长往往将自己孩子的进步慢归罪与教师的不尽职责,所以学校要组织家长教师交流会,让家长了解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从而慢慢改变对教师的看法,取得家长的支持更利于教师开展工作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几率。另一个是教师自己家庭的支持,教师自己家人的支持也是一部分工作动力的源泉,事实中有些教师的家人不看好这份职业从而影响了教师在这个岗位坚持下去的决心,而他们不看好的原因有来自工资待遇低或社会地位低的一些方面。
二.从教师自救角度解决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状况已经有所证实[11],并且有研究也表明了心理健康情况和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吴思孝(2003)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特点:(l)热爱教育事业,胜仸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和谐的人际关系[12]。王智(2005)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正常的认知结构;(2)情绪情绪稳定;(3)意志坚定且有自制力;(4)行为与其心理活动相符合;(5)不断完善人格,塑造良好个性[13]。特校的教师中往往存在着某些不良人格特征,如教师的自我概念的不稳定,对自我的评价过低。自我价值和生活乐趣的迷失,还有不合理的期望以及消极的人生观,工作目标不明等等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那么教师怎么进行自我调节呢?
2.1 树立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
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责任,这样才会更加有热情投身教育工作。
2.2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作为社会优秀分子的一员,不应该被坎坷的人生和艰苦的工作击倒,不要被他人的舆论或打击动摇自己的观点,信念。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从中受到鼓舞,这样才能经常体验并保持良好的情感;要合理的宣泄心中的抑郁,过分的压抑情感会使情感的困扰加重,宣泄能使不快的情感释放出来,是紧张的情感的到放松,缓和。同时注意宣泄的方式不要影响他人的学习和工作;学会幽默和宽容。高尚的幽默是消毒剂,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都生活,成功的幽默能使人精神振奋,帮助人从压抑中解脱出来,转换视角客观的看待眼前的障碍,以便减轻或消除心理压抑[14]。宽容的对待自己和别人,能够使自己心情豁达保持愉快。学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从中体验到乐趣,使工作中的压抑等得到排遣。
2.3 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教师要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来缓解工作中所带来的压力,比如自我赞美法,别人的赞美和夸奖总会是我们感到快乐,自己赞美其实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表情调节法,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影响自己的情感,一个人开是会手舞足蹈,那么利用内部情感和外部动作的关系,当你心理压抑时不要表现出无力,垂头丧气,相反看看别人的笑脸,或者有意识让自己微笑,这样会使心情得到一定的优化。或者是暗示法,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利用积极的暗示法能够帮组人树立信心,稳定情绪等。当你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运用暗示法使自己尽快从中摆脱出来,无论多大的困难,暗示自己要有信心,坚持乐观的心境。
2.4 树立正确的目标
教师应该树立合理的目标,合理的期望值才能使自己体验到实现目标带来的愉悦感,如过目标过高,往往使自己达不到从而降低自己的信心,挫败感太多使自己信心大减,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所以要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
2.5 敢于正视职业倦怠
有些教师在发先自己有职业倦怠后不敢正视,也不采取措施加以防治,这样久而久之使其变得更加严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旦发现自己存在职业倦怠征兆时,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及其严重危害,勇于面对现实,学习化解职业倦怠的方法或知识。也可以用自我书写释放、向朋友倾诉、寻找专业咨询师援助等方式进行缓解和疏导。
2.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紧张的,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不仅要处理好与领导,家长或同时朋友的关系,还要放弃权威身份,以平等友好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别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愉快的工做。
2.7 学会缓解压力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教师的压力来源有生物源,也有精神的和社会环境的,生物源如:疾病,噪声。精神源如不良心理特点,多疑和错误认知结果等,但大多教师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环境的如人际关系变化和家庭冲突。那么要克服压力就得先找到压力源并尽可能的消除它。有些特校教师的压力是因为生活规模过大,超出自己的能力和精力的范围,那么想想有哪些事情是不必要的就可以放到一边暂时缓解自己的压力;有些教师是因为工作量大造成的,那么就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来完成工作,按工作的重要性顺序依次完成。又如家庭与工作上的冲突,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行动计划,并且明确重点是什么,明确你的选择但不要勉强让你的家人支持。
另外有些研究发现,有压力存在的教师中的生活习惯不合理比如:劳逸失调,起居不规律,运动太少等。所以要缓解压力的方法也可以从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做起如: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培养兴趣爱好等。
三 学习国外预防职业倦怠整合策略:学校EAP
EAP(employment assistance programs)是美国20实际70年代以来企业界所推行的一种福利方案,以帮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它从根本上把心理健康从个人层面拓展到组织和社会层面。员工援助计划是一项为工作场所中的个人和组织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工作,他能够帮组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发展问题,幵提出一系列辅导措施来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可以运用它开展和实施学校EAP对解决特校或普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EAP就是通过专业的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维护,法律纠纷等,目的是减轻员工工作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它为我们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式,EAP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校组织管理层面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运用它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学校EAP培训常涉及的内容有:职业心理健康培训,压力管理培训,工作与生活培训,积极情绪培训和子女教育培训,人际关系能力培训,态度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培训等那么要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最好的方案就是建立学校的教师援助计划,学校EAP能够消除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不安全感,避免教师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EAP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师沟通,危机事件干预等,能使教师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等它还能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提高教师动机水平,还能增强教师归属感和加深对学校组织的情感依恋[15]。
[参考文献] [1]赵新忠 ,孙裕.管理层面寻找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报,2009,3(1):64-67 [2]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4(2):64—67.
[3]刘俊卿.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J].中国特殊教育2010,(8):10.[4]吴立平.聋儿语训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的研究[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2007.[5]Lech Wisniewski, Richard M Gargiulo.Occupational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special educators : 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J].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97, 31(3):325-337.[ 6]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 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2): 56-61 [7] Barry A.Father.Crisis in Educution: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dam Teacherl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Pubbsher.1991.
[8]周朝坤.聋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藏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2 [9]冯裕华.特校教师职业倦怠诊断及其对策.现代特殊教育,2008,7.[10]Chrniss.C.Observed supervisory behavior and teacher burnout in special education [ J].Exceptional Children, 1988(54): 449-454.[11]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4(2):64—67.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篇5
摘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地区160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数据信息采集,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要明显低于普通教师,其中特教教师在婚姻状况、教龄、学历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关键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反应,它主要是由职业压力所引起,个体由此表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一旦出现职业倦怠,那么将会影响个体的工作质量,比如责任感下降、身体状况不佳,个体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那么将会对个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特教教师是属于职业倦怠较为明显的一个群体,它是指特教教师不能够适应工作压力而引起身心疲惫的极端反应,其产生的原因与特教教师长期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外有很多学者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表现,分别为情绪衰竭、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个人职业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个体常常因此表现出极度疲惫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个体常常表现出对他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个人职业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个体常常表现出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过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北京地区的五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80份问卷,其中收回175份,回收率为97.22%。为了能够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其中160份问卷调查为合格问卷,有效率为88.89%。这160份调查问卷中,其中聋哑学校为74份,所占比例为46.25%,盲校为86份,所占比例为53.75%。按照婚姻状况进行分析,其中已婚数量为91人,所占比例为56.88%,未婚数量为69人,所占比例为43.12%。从教龄方面分析,其中5年以下的数量为39人,5至10年的数量为46人,10至15年的数量为35人,15至20年的数量为31人,20年以上的数量为9人。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其中男性数量为20人,女性数量为140人,在特教教师中,女性要远远高于男性。
(二)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科学准确的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本次研究采用郭文斌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评价。在职业倦怠问卷中从个人职业成就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情绪衰竭3 个维度,共43 个题目,问卷采用5 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比较不符合,3 表示界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4 表示比较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3分以上表示存在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0,分半信度系数为0.769,重测信度系数为0.643。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将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工作,计算计量资料之间的差异性,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情况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采用的是五分计数的方式进行,研究规定,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因子的评分小于等于2分,那么说明教师不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否则将说明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北京地区160名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地区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情绪衰竭 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 个人职业成就感 职业倦怠总均分
平均值 2.63 1.46 1.81 1.87
根据表1的数值可以进行分析和描述,对于特教教师而言,针对本次研究给出的标准可以得到,此次调查的160名特教教师,他们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的平均得分为2.63,相对于其他两个维度,情绪衰竭的表现最为突出。其次则是个人职业成就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得分最低。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特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学生都具有交流障碍,特教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就。长此以往,很多特教教师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衰竭就是心理压力无法释放的一种病态表现。综合分析,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显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原因。首先,因为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与学生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像对待正常学生一般,但是在教学深度方面,特教教师不需要像对待正常学生一样,提高教学难度,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其次,目前我国教育部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国内各个普通学校,如重点发展九年义务
标准差 0.82 0.61 0.58 0.47
中位数 3 3 3 3 教务以及各种职业教育,而对于特殊学校,教育部没有给出硬性指标,所以特教教师也不需要为学生的成绩而焦虑。最后,对于特许学生而言,很多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会放低,所以特教教师一般都不会承受来自家长或者社会方面的压力。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特教教师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比较轻松,不会承受像一般学校教师那样的巨大压力,所以总体的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是从表1可知,特教教师的情绪衰竭较为明显,这也是一种职业倦怠的先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也会越来越明显。
(二)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能够深层次的研究职业倦怠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次研究将针对性别、婚姻、教龄、学历等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1、性别
表2 职业倦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男性 女性
从表2看出,针对职业倦怠情况,对调查人群的男性与女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P=0.351,这说明男性与女性特教教师关于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婚姻
表3 职业倦怠与婚姻之间的关系
未婚 已婚
从表3看出,针对职业倦怠情况,对调查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P=0.026,由于P值小于0.05,所以未婚和已婚之间关于职业懈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未婚教师由于承担的家庭负担小,而且不需要操更多的心,所以在职业倦怠方面表现不明显。相比较而言,已婚特教教师除了承担学校工作的压力之外,还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所以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3、教龄平均值 1.67 1.93
标准差 0.47 0.76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3.28
P值 P=0.026
平均值 1.84 1.88
标准差 0.72 0.81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2.14
P值 P=0.351
表4 职业倦怠与教龄之间的关系
5年以下 5-10年(包含5年)10-15年(包含10年)15-20年(包含15年)20年以上(包含20年)
根据表4可以看出,从事特教教师11年至15年的人群,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1.95,高于整个人群的职业倦怠平均数,是平均分最高的人群,其次则是15年至20年的人群,他们的职业倦怠平均分为1.89,依然高于整个人群的职业倦怠平均数。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人群,他们的职业倦怠平均分反而相对较低。经过分析可知,对于5年以下的特教教师,他们一般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他们很少为自己的事情而烦恼,而且正处于奋斗期的他们,对于工作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对于这部分人群,从事特教教师10年至20年的人群,他们反而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到身心疲惫,而且长期从事特教职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也感觉到枯燥,成就感也开始降低,所以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平均值有所上升,而随着教龄的增长,特教教师的家庭问题也会相对降低,从而让他们又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工作,而且在工作经验方面,这部分人群更加具有教学技巧,所以很快又能够适应这份工作,以更好的状态回归教师角色,这时候的职业倦怠情况得到了缓解,平均分也有所降低。综合而言,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2)。
4、学历
表5 职业倦怠与学历之间的关系
高中及以下 大专平均值 1.93 1.81
标准差 0.73 0.69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2.38
P值 0.048 1.68
0.35
1.89
0.71
1.95
0.37
平均值 1.43 1.78
标准差 0.63 0.52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1.62
P值 0.042 本科及本科以上
1.72 0.52 3
如表5所示,根据不同学历,特教教师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情况也不一样,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他们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最为明显,评价得分为1.93分,随着学历的增高,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都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教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所以对于特殊学生,他们的认知程度不够。其次,由于沟通交流障碍的情况,很多时候,特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特殊学生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些特殊学生产生了不好的认知,而且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特教教师也会对学生失去耐心,不仅对学生的期望值大大降低,对自我成就感也会出现明显的降低。最后,对于学历较低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兼职保育员工作,由于责任重大,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也相对较高,担心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5、专业背景
表6 职业倦怠与专业背景之间的关系
特教专业 非专业短培训 非专业未培训
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分析,特教专业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低,其次则是非专业段培训的教师,最高的则是非专业未培训的教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可以从从教学技巧方面分析,特教专业的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教学技巧非常娴熟,所以在与特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很少出现交流障碍的问题,而对于未接受培训的教师,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长期处于沟通不佳的状态会让他们对学生失去耐心,对自己采取否认的态度,所以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四、总结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相对于普通教师,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水平较低,其中情绪衰竭平均值 1.68 1.86 1.96
标准差 0.47 0.83 0.75
中位数 3 3 3
统计量 T=4.36
P值 0.043 是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显著表现。除此之外,影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还包括婚姻、教龄、学历以及专业背景。为了防止职业倦怠情况加剧,必须要针对四个因素,对特教教师采取措施,以提高特殊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与危害 篇6
教师职业倦怠危害与对策
自贡市沿滩区九洪初级中学校 吴永棋
摘要:近三年我对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相当严重并逐年增长,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并至使教育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推行工作有时较为被动。本文就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原因、危害及对策谈谈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成因 危害 对策 正 文: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长期在工作压力下,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交往相处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不和谐并加剧而得不到有效释放或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疲惫。
近三年我对我们学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约有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48%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教师和非班主任,而且教师职业倦怠还成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加强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
1、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首先教师担当育人责任,“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彰显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人们对教师工作的高期望。其次教育工作周期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常面临教师高精力投 入与低成就感的矛盾,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倦心理。再次工作的对象极其特殊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工作具有复杂性,因而带来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1)教学压力大。一线农村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而繁杂,除完成每天的教学、教研任务,不少教师还有许多兼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会议。作为班主任,更是苦不堪言,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多,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塑造到安全问题,无所不包。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考、小考不断,对各项考试指标进行排队,教师提心吊胆,生怕在众人面前丢脸;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的辅导、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教学压力。
(2)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经济压力大。尽管教师的工资按《教师法》、《教育法》不低于公务员,但就实际经济状况与公务员,教师是不可比的。特别是农村边远中学教师收入更低,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很少有成就感。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
(3)新型师生关系与安全责任带来的精神压力压力大。现代教育提倡新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可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矛盾,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从法律、法规上来说,目前在我国还很少有老师对学生具有震摄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由于受社会日趋功利取向的影响,师生的感情日渐淡薄,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加倍用心力于学生思想教育上,但所获的感情回报却又相对地少,不仅易使教 师心力交瘁,也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同时,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家长因孩子安全责任问题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时有发生。因而,教师要承受学生、家长、社会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
2、教师自身原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1)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工作成绩不出色。部分教师把一次次的工作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不思进取,终因为失败阴影笼罩,成就感低,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专业态度缺失。部分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因不热爱教育工作,缺少足够的精力投入,几年后工作业绩平平,难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产生职业倦怠。
(3)没受到重任,滋生情绪。一些学校领导任人唯亲,办事不公,打击了一批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老师注重名利,在无法如愿的情况下,又不能自我调整,游离了工作心思,产生情绪问题,导致职业倦怠。
(4)缺乏进取心。在现行体制下,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走上教育岗位,一年见习期转正后为中学二级,过五年参评中学一级,再过五年就可评中学高级教师,而中高职称是中学教师的封顶级别,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十余年后就没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了,缺少进一步追求的动力。
(5)缺少创新精神。部分教师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简单重复,不会创新,必将导致单调感,渐渐地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农村教师因缺 少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差,大多数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长此以往,工作热情减退,专业水平停滞不前,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3、家长、学校领导、学生、社会等原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形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这种不良的局面。但学校领导、家长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极高:一要保证学生安全又要学生学得好,考试分数高,学生安全、成绩一有点点问题全是教师的责任与问题,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升高,家长因孩子成绩的不理想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还时有发生。因而,教师要耐心地面对种种社会压力,造成教师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三大危害
1、教学效果下降。教师的身心疲劳,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发展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最终直接影 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生理方面: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肌肉紧张、颈背痛、头痛、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喉咙易嘶哑,常感冒或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女教师常常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心理方面: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丧失理想,缺乏动机,欠缺热忱,倾向于低自我期待,包括不适应感,无能感,失败感和低自尊等方面,并采取悲观、否定主义态度,愤世嫉俗。情绪上,当学校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节奏时,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燥、动辄会责怪并迁怒于学生。工作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无望、失去控制感,容易消沉或敏感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自我评价降低,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三、教师职业倦怠干预的三大策略
1、自身干预
(1)自我反省,寄情于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投身教科研,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茫,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5(2)丰富课余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常有用的方法例如日常的散步、做健美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闲一下,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
(3)投入社会生活,广交朋友,寻找社会交流。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但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4)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5)积极自我暗示,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6 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学校组织干预:学校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城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作为学校,应通过构建和谐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同时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活动,实时开展教师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辅导,干预教师职业倦怠。
(3)社会及政府干预:作为社会及政府部门,首先应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多为教育、教师办实事。尤其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国家的基础教育任务,是我国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常年披星戴月,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更应该得到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但是,如果尊重只是口号,保障只是难以兑现的承诺,教师只能带着高尚的职业光环在不断期盼中不断失望。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以确保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危害,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努力。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09-22
教师特殊教育的教学反思08-11
五步教学法特殊教育的论文07-02
试论职业高中幼儿教育与保健专业视唱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05-31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文09-06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22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论文08-17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