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2024-10-24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通用12篇)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1

众所周知, 学生的优秀, 往往能够成就教师的优秀。但是, 多年做班主任的经历, 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那些优秀的孩子固然需要教师的关爱教育, 而那些身体尤其是智力特殊的孩子, 更需要教师真诚的微笑, 细微的呵护。他们表面看起来是 “长不大”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 和那些优秀的孩子一样, 有一颗高贵的灵魂, 更懂得感恩, 更能够诠释正能量的意义。

一、友善的阳光

我班有个男生, 外貌和智力都不同于常人, 眼睛努力地往外张着, 带着大大的厚厚的眼镜, 视线总是往斜上方看, 游离于远方, 空空的样子。据说是他出生时, 因为缺氧做高压氧舱过了头所致。

在我心里他是全校最文明、最守纪、最诚实的学生。只要是见到老师, 他总是远远地跑过来给老师敬礼问好, 作为通校生他每天从不迟到, 是全校唯一一个天天上下学佩戴通校证的学生。他经常主动帮助课代表发试卷、发报纸, 他经常下课帮助老师送讲课用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上音乐课、上心理课他会去迎接老师, 一直接到办公室把电脑给北到教室。打扫完教室卫生后他总是帮助其他同学把凳子从课桌上拿下来轻轻地摆好。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下课了, 在楼道里同学遇见他都会和他击掌打招呼,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他来说, 重要的就是周边的这些人啊, 希望这些孩子一直这么善良地对他。

二、感恩的雨露

他的每科作业无论如何也完不成, 除了写得慢之外, 写着写着他会到处看, 只要是上课不和别人说话, 老师们也默许了他的做法, 因为这就是他的能力所至。有时我会把他叫到我办公室和他边聊天边辅导他作业, 只要在我这里学, 他会很认真的写好每一个字, 嘴和舌头使着劲, 态度很努力地样子, 但是也会左顾右盼, 他的字写的比较工整虽然有错别字, 我会给他批上批语鼓励他坚持下去, 事后听他妈妈说, 凡是我打批语的书法本, 他都郑重地收放起来。

由于他先天性因素和吃零食所致, 他身体协调性差, 跑步往前抢, 很吃力的样子, 但是他从来不耽误上课间操或者撒谎不上操。教学楼上的教师厕所我也特意为他开放, 避免他往返拥挤的辛苦和危险。做操时他跟着其他同学的样子模仿, 蹦蹦跳跳比比画画, 虽然动作不到位, 方向不准确但是他做的非常开心, 非常自在, 大家乐于看他做操, 他是大家的开心宝。我也不会因此批评他, 因为他努力了。

在辅导他作业时, 我也会指导他几个体育动作和我一起做锻炼, 他愿意学,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协调性进步很大, 动作做得很规范、协调。在其他同学需要锻炼时, 我让他给指导着, 他总是很高兴地给他们做示范、数着数, 一副教练员的样子。这学期他从来没有因为感冒耽误上学, 暑假后我发现他长高了、壮实了。

三、乍现的灵光

有一次, 我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设计了一个情景题, “如果有同学不小心把菜汤洒在你的新衣服上, 你会怎么做”, 他站起来说: “宽容”。我深感意外, 他答对了。我深知: “上帝还为这个可爱的孩子开着一扇窗”。这次我发现他虽然上课有时到处看, 但道理他能听进去。生活中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有同学会和他闹着玩, 也可能是出于欺负他玩的想法, 但他从来不给老师告状, 也没见他哭过, 他的心里没有烦恼, 属于他的世界里充满了阳光。

有时, 别的同学违反纪律, 受到老师的批评时, 他会在一旁乐的情不自禁, 晃着头摸着肚子笑出声来, 一副天真灿烂的样子。他在回过头来躺倒桌子上往后看时, 发现我在后门监视, 他会迅速坐好趴在座位上, 一副知错就改的样子, 但一会儿他还会转过头来看。期中考试结束, 八科他有七科不过十分, 我单独给他装订好让他带回家, 回来时他妈妈帮着他把试卷改好了, 我问他自己感觉考的咋样? 他非常诚恳的样子说: 考的不好, 我会继续努力的。

他文明、他宽容、他自信、他健康、他友善、他进步、他阳光。我忽然觉得这些优点不正是教师在极力培养的品质吗? 他的状态和他的表现让我知足了。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自古就有阐述。 《易经·蒙卦》上说:“蒙以养正, 圣功也。” 道出了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正”是什么? 是正气, 也就是是道德修养。《大学》的开篇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人格至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 直至当今社会处处倡导的 “以人为根本” 的价值理念, 仍渗透着对善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学会做人, 学会做好人, 做文明人,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

我无意中触摸到教育本质的边缘, 懂得了学生是生命, 给他们机会, 他们就会绽放; 学生是花朵, 给他们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 或许他们的花期不同。班主任要用爱的春风去吹拂, 无论怎样的荆棘, 都会吹出浓浓的绿意。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2

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在实际生活中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任务,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作文写作课中,作文题目是《我的课余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总结大家的讨论结果,讲述自己的课余爱好、生活兴趣。然后把这些语言整理成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任何写作活动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比如,教师可以增设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代的诗词、文化、成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风景区春游,进行对景色的写作,教师讲解一种花,让学生用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对这种花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大语文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于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体会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审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9-01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实施,当前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发展,音乐学科作为中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音乐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的系统学习,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记忆力增强、反应灵敏、想象力更加丰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美的滋润的同时,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进一步体会到音乐艺术美的存在和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音乐教育,优化音乐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等全面发展。

一、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不管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当然,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就音乐兴趣培养来说,教师要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在音乐学生中有所创新。课堂上学生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是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阶段的学生表演欲比较强,根据这一点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中学生喜欢的《奔跑》,《朋友》等。从而增加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模仿性较强的学科。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做好学生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教师要扮演好导演、演员和观众这三个角色,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把握讲解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当同学们兴趣和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时,教师就应该扮演好演员和导演的角色,通过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为同学们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学习欲望强烈时,应该结合音乐作品教学的需要,及时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文化与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加强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满足同学们高涨的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

三、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向,音乐教育是一门极其讲究创新性教育的学科,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弹几支曲子,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美。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想象,进行音乐创作,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本校或者当地举办的艺活动,要求学生自定节目,自行组织,自编自演,让学生表现自我。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提高心理素质,磨炼学生意志,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尤其是像我校的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得到锻炼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要远远少于城市的学生,在自信心和表现力上相对要弱一些。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就要更加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挖掘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音乐的美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通过营造审美氛围,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中学音乐教育是学生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并非要培养艺术专业的人才,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要获得专业的音乐技能,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同时,教育要善于营造课堂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熏陶,如: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以育人为宗旨,以美育为目标,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优化音乐教学,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音乐感受、表现、创造及音乐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学生的创造与想象,从而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涛.新课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探索[J]教育界,2014(02).

[2] 闫 娜.中学音乐教学浅谈[J].当代人,2009(07).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一、不断学习和成长, 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学习和成长, 提高自身素质, 其中一方面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不断用教师的道德职业规范来约束自己;另一个方面就是把新的课改理念学习和贯彻好,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平时的听课和与同事的交流中吸取经验, 并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等不同的教育模式, 转变工作观念, 这样对新课改也就有了一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 这都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纪律要严格遵守, 以身作则

工作纪律的严格遵守, 就是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迟到早退, 不旷会旷工。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做学生的朋友, 关心爱护他们,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营造和谐良好的相处环境。

三、提高课堂效率, 强化常规

把常规强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 准确把握好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难点与重点;了解学生概况, 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把握好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对于各个知识点也要分别侧重。在这样的基础上,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或者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之外, 教师除了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 还要及时对学习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自习课的时候, 把分层施教的原则积极落实下去, 对各小组成员要进行合理搭配, 以此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等生的培养工作, 也便于及时了解学情, 对症下药, 对于教学策略也便于及时调整。工作中更要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 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 取长补短。

四﹑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 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 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 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

五、提高教研水平, 加强学习和研讨

教研水平的提高, 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研讨和学习,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学习新课改中的教学观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 运用把新的课改理论和教学模式积极, 大胆尝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都充分发挥出来,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注重学困生的转化

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应注意特别关照, 像平时的回答问题、黑板板演等, 只要学困生举手, 就要先把机会给学困生,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教师心里是一样平等的。为了给学困生较多的机会表现自己, 我会经常性地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较简单的问题, 学困生可以正确回答的时候, 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在平时的课外作业中, 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安排, 多做面批。针对他们在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 不但要当面表扬, 还要在作业本上写上“太好了”“继续努力”“进步很大”这样的话。对于做错的, 或者不懂的问题, 教师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辅导, 直到其学会。学困生都比较害怕考试, 怕考不好教师指责, 同学讥笑, 家长生气。为了消除他们这样的心理, 在平时的小考中, 我会尽量把基础题的分量增加一些, 而对综合类的题型, 尽量增加引导性的小问题, 以减少难度。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更要及时表扬, 考得不理想的, 增加关爱, 及时加以辅导。同时也会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 要求他们对学生少一些指责, 多一些关爱。保护他们的上进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困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课堂上也较以前活跃了,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正视自我, 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正视自我, 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认真的反思, 做到成功。我认为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 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好。

2. 加强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加大对学困生的说服教育力度, 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谈谈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5

——谈谈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体会

桃源县第九中学

周华伯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享春华秋实的喜悦,畅谈课程改革的体会,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在此,我就如何克服家庭与学校困难,狠抓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谈一些肤浅的体会,向在座的各位请教。

近几年来,桃源县第九中学在县委政府、县教育局领导下,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本着高起点办学、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原则,坚持“质量兴校,全面育人”,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校上下树立了“创名师、办名校、争名牌”的思想;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我校办学水平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为桃源教育强县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运筹帷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也奉献了我的微薄之力。

1990年我从县教育局调到桃源九中至今已有22年,2007年开始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整整过去了五年时间。过去的五年,是面临重重困难的五年:不必说我自己家庭生活的困难:妻子常年卧病,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琐事。单说学校面临的困难就有不少:优质生源的缺乏,课程改革的冲击,师资队伍的老化,学校硬件的滞后,办校资源的失衡,超大班额的教学,学校的负债运行等。面对方方面面的困难,我始终把抓教学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

一、树立质量意识,谋事不谋私 2007年,是我担任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第一年,我认为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学校的兴衰存亡,而且关乎整个教育的地位声誉,是政府、社会评判教育好坏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在这一年,我的爱人九中教师王银菊,经湘雅医院诊断身患不治之症——红斑狼疮。只能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仅每天治疗费就要近千元。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给正上中学的孩子心灵蒙上了阴影。尽管如此,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作为主管学校教学的副校长,始终把抓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

2011年5月,已经四年卧病不起的妻子,在多方求医无效的情况下,病情更加严重,呼吸十分困难,靠吸氧维持,面容黑瘦,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说话含糊,吃饭靠人喂,生活不能自理。她用那种令人揪心的、祈盼的目光看着我,眼角流着求生的泪水,给我的内心以巨大的冲击。我面对的是两难,一面是妻子的不治之症和家庭的经济困难,另一面是一千多高三学生即将高考关键时刻。一千多名学生渴望知识的眼光,在我的脑中浮现,更何况还有一个班的学生等着我去讲课。高考前的一个月,对高三学生来说是黄金季节,是即将出成果的时候,是煮饭烧最后一把火的关键时刻,此刻,我的心情是多么沉重,作为多年在高考一线摸爬滚打的教育工作者,我知道高考前一个月有多重要,学生的前途有多重要,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多重要,我只能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部用在一千多名高三学生身上。对于妻子,我只能以最真诚的语言给妻子以安慰,利用空余时间带妻子去长沙治病,利用闲暇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自立自强,打这以后,洗衣做饭都是孩子自己动手,甚至在我经历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帮助照顾她的妈妈。妻子的理解,孩子的自立,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使我放下包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高三教学工作中去,给全体高三教师以示范和激励。天道酬勤,2011年高考,桃源九中取得了超前的成绩。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调整思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我作为主管教学校长为了提高质量想了很多法子、出了一些点子。具体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不只是围绕重点抓,而是抓全部、抓全体。以“办好每一班级,教好每一名学生”为指向,改变了只抓重点班级,只抓重点学生的思路,要求教师把全体学生的成长进步都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达到了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标。二是狠抓全程,不只是围绕一个年级抓,而是抓整个高中三年。改变以往只抓高

三、只重高三的做法,始终坚持把高

一、高二作为重要的学段,从最基础抓起。形成了全程抓质量的良好局面。三是改革创新,不只是围绕加班加点抓,而是抓课堂、抓效率。我认为:光靠加班加点,质量是很难大面提高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只有牢牢抓住课堂教学改革和效率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同行协作,要求个课教师协作互助,不是教师单枪匹马,各自为教,以备课组为支撑,形成合力共同抓。在我的倡导下,我们的班级之间没有保护主义,老师之间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大家可以互通有无,经常交流。这几个方面是我主管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比较成功的经验。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也证明了这些作法的正确性、科学性。

二、强化管理意识,务实不务虚

近年来,桃源九中发展面临困境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大班额教学等问题犹为突出。要克服这些困难,唯有加强管理。

由于全县高中教育学位不足,班额过大问题普遍存在,但桃源九中尤为突出,十年前每个班六十个学生就是大班额,近几年每个班80个学生不算大班额,不少的班学生人数都在80人以上,一方面,为桃源县高中教育分了忧,解了难,但另一方面给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为了克服大班额不利教学的弊端:

一是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质量要提高,常规是根本。二是分层施教,对不同对象设置了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所教学生学有信心,做有练习,考有提高,赶有目标。优生学得好,差生学得了。三是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要求教师摒弃了“不怕你不听,就怕我不讲”的老一套方法,寓教于乐,寓情于教,先学后教,精讲善练,学思结合、学习结合、导之以学、考练结合等,各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适应了大班额的要求。四是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教师和学生。2011年我主管高三年级,学生有一千多人,其中我能叫得出名字的有近600人,天天坚持随堂听课,天天坚持到寝室查看,天天坚持找学生谈心,和绝大多数的学生聊过天,和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多次谈过心,和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家长谈过话,知道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家庭情况和住址。可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想尽了千方百计,说尽了千言万语,尝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使自己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生活上的贴心人。自己用火一样的激情点燃了毕业班师生的热情。在关爱、理解学生的前提下传授知识,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

三、激发创新意识,求实不求名

2007年以来,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展的轰轰烈烈。对于课程改革,我始终坚持了稳步推进,开展具有实效的课改,主要在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方面下了大工夫,通过高中课程个性化设计等呈现特色,包括文科特色、艺术体育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语文学科特色等,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有一批特色学科应运而生,并且在高考中发挥超常,成绩喜人。

我对课改始终坚持:从校情出发,结合生源状况,发挥教师特长,既不跟风,也不赶潮,针对改革遭遇的困难,紧紧围绕提高质量,研究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如:面对优质生源的缺乏,提出了配置生源基地的想法,以漳江镇及九中片区初中为主要生源基地,其他乡镇中学为辅的同时,积极从外县、市引进生源。

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自身软件建设的想法。如:自高考各省自主命题以来,省会长沙有 “向阳花木早逢春”的优势,高考命题信息他们比我们要知道得早、知道得多、知道得详。这种高考信息资源不畅与高考要求统一的不对称,成为了我们提高质量的又一道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提出了和省会几大名校合作的想法,利用长沙市一中网上资源,通过同学、同事、毕业的学生等各种关系,建立起高考信息网,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畅、滞后等问题。

教育是一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事业,今天的成绩代表不了明天的收获,如果不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为此,我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期盼为我县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6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型教育;体会

中国分类号:G633.6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它是对基础文化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深化。而数学作为其他学科思想动力的源泉,在教育中占有居住轻重的地位。但在初中的数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创新型教育的实施也因此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一、创新型教学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革新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基础,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以往的教程大多针对考试内容,编制的内容死板、形式单一。目前教育水平发展良好的地区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根据现在社会人们的思想编制或选择适合本地区文化教育特色的数学教材。这样的方式选择教材,避免了偌大一个中国对教育事业一刀切的局限性,学生不再是为了适应考试而学习,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创新型教学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针对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学校领导和相关教研组积极组织会议,探讨数学教育的改革措施,并积极组织优秀的数学教师进行工作经验座谈,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相互取长补短地学习。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挖掘教材内容,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不僅能让学生掌握好考试能容,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想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型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把学生的“要我学”改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小组学习与比赛,使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与快乐

3、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型教育就像是老师为体现自己动手能力的一种小发明,又要确保发明的优秀性与可靠性,但创新型教育试块利用别人的优秀经验完善自身在教育中的不足的。为适应学生年龄对是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老师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创造性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老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方式的培训。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定理”时,应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实验法,剪裁不同形状三角形纸片的内角,通过合理的方式正好能拼出一个平角,这说明三角形的三内角和为180度。这样的方式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培养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看问题的有力措施。例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

思路与解法一:从△ABC和△ADE是等腰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这一重要性质,便得三种证法,即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其通法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证得BH=CH.

思路与解法二:从证线段相等常用三角形全等这一角度出发,本题可设法证△ABD≌△ACE或证△ABE≌△ACD,于是又得两种证法,而证这两对三角形全等又都可用AAS、ASA、SAS进行证明,所以实际是六种证法。其通性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思路与解法三: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一角度出发,于是用叠合法可证。

重视课本中的分析过程,它给学生以思维方式的指点。例如:七年级(上)的数学教材中,有解方程:2/3x-1/2(2x-1/3-1)=1,应不要依赖就高速学生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有人会先展开括号,合并同类型,也有人会想要先去分母,但是由于括号内还有分母而发愁,因而无从下手。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让他阅读例题下面的解答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多做几次类似的人题目,加深学生的影响。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友好相处,更能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在老师面前真实的表现自己,给学生在学习中足够的勇气去解决困难。很好地促进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型教育避免了原本死板教育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性化的师生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觉学习。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因怕不能很好地教导学生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吴才东.让“思维之翼”展翅飞翔——刍论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9)

[2]程正龙.绝知此事须躬行——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策略应用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

[3]广克贤.让数学教学绽放创新之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A版,2013,(7)

幼儿教育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篇7

幼儿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 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 尤其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 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多样的游戏中,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就即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 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在室内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是个体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自由活动。教育学家说:“玩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年幼儿童必然会从事游戏, 除非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状况因而遭受痛苦, 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环境。否则, 他们是不可能不游戏的, 游戏与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 它是“儿童的工作”, 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将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或者说将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否则枯燥乏味的数学只能使幼儿敬而远之。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 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 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幼儿学得愉快, 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1.结合角色游戏学数学。

角色游戏, 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 参与到活动中, 通过模仿和想象, 体验活动的乐趣, 创造性地反映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可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 可做游戏“报时”, 一名幼儿戴上公鸡头饰, 学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 敲六下三角铁, 其余幼儿扮演“时钟”, 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 表示6点钟。

在数学活动中, 还要接触到事物的数量关系, 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 让幼儿扮演“小店员”或“娃娃阿姨”表演卖商品的游戏。还可以在“小诊所中”, 让幼儿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 给幼儿看病。还可以在“娃娃家”活动中提示幼儿清点娃娃的“数量”、玩具的“多少”, 设计物品摆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既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 又注重了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2.结合结构游戏学数学。

结构游戏中, 幼儿在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时, 要接触到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以及空间方位等数学概念,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练这些概念, 在游戏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让幼儿明确用了哪类积木或插塑, 应该放在哪个方位, 哪块应该放在上面, 哪块应该放在下面, 哪块放在中间, 积木的形状是梯形、三角形、圆形还是正方形、菱形, 让幼儿搭座“小木屋”等。借助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具, 能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3.结合语言游戏学数学。

语言游戏多种多样, 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 渗透数学知识。让幼儿在语言游戏中接受数学教育。如, 在复习“8的分成”时, 我们可以做“摘果子”的语言游戏。儿歌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每个摘了八个果, 又有苹果又有梨。七个阿姨七个样, 请你猜猜每个阿姨摘了几个苹果几个梨?请七个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 分别用红、黄圆点卡片, 摆出所摘苹果和梨的数目, 并说出相应的组成形式, 如:第三个阿姨摘了3个苹果5个梨 (●●●○○○○○) , 以此类推。

4.结合智力游戏学数学。

在智力游戏中, 可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如, 复习大于号、小于号时, 把1~10的数字卡片, 按单数在上, 双数在下摆成两排, 教师说“5和2比”, 全体幼儿边举“>”的卡片, 边说5大于2。老师再说“4和7比”, 幼儿边举起“<”, 边说4小于7。在复习单、双数的认识时, 可做游戏《神奇的花》。请一名幼儿做种花人, 其余幼儿集体朗诵儿歌:“神奇花, 神奇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你猜猜, 开的是什么花?”种花人可以回答“单瓣花”或“双瓣花”, 其余幼儿分组手拉手组成相应的各种单数 (1、3、5、7、9) 或双数 (2、4、6、8、10) 。

二、在户外游戏中学数学

有人说, 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 由于年龄特点, 孩子们更喜欢户外游戏, 顺应这一年龄特点, 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户外游戏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学数学, 收效也很明显。

在复习相邻数时, 可以做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 每位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 (1~10) , 老师边拍铃鼓边说:“嗨、嗨快上来找朋友。”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 幼儿大声报数:“我是X。”然后与这个数的相邻数一起说:“嗨嗨, 我是你的好朋友。”

三、根据教学需要创编各种室内外游戏

根据数学学科的教育计划, 创编多种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内外游戏, 既可以满足幼儿室内外活动的需要, 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 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 创编一些容易组织的室内外游戏是可行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有学者提出了让幼儿从“操作中学数学”向“社会情景中学数学”的理论。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8

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传统生理学教学的具体做法一般是先通过理论教学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形式上的分离,且未激发出实验教学的潜能。为此笔者对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是将实验教学直接引入理论课堂,并引入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学模式[1]。下面以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为例,进行具体讲解。

1 通过实验活体标本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在绪论讲解完后,笔者在理论课堂上通过投影仪展示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经锌铜弓的刺激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充分解决了生理学理论教学内容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激发,理论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以活跃,因此如何制备此标本和如何对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针对实验现象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生理学不仅以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还涉及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即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所联系到的知识也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收集资料,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以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相应的腓肠肌收缩为例,其涉及的知识很多,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神经肌肉接头信息的传递、骨骼肌细胞的结构、兴奋-收缩等。

3 分组讨论,分析归纳

在分组讨论时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小组成员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外化他们的思维过程,彼此相互评论,围绕中心问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零散的内容融会贯通,归纳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不同概念的理解和鉴别,也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具体要分析归纳的问题有:(1)锌铜弓的刺激如何使神经纤维从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2)动作电位如何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3)骨骼肌细胞的兴奋如何转化为收缩;(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4 总结评价,理顺知识点

教师在认真听取各组学生的汇报后进行全面总结,站在平等、公正的角度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针对性评价,总结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精炼、正确。以本章为例,相关知识点涉及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相应腓肠肌收缩的全过程:刺激引起神经纤维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的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5 充分挖掘实验教学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实验活体标本引入理论课堂的方法,强化了实验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服务性,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通过生理学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工作能力,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医学专科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2]。

总之,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师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摘要:为适应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生理学教师应因材施教,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专科教育,生理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汤丰林, 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73~77.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9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化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德育工作并不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1. 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两项;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3. 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21世纪更需要能力型人才。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是同整个国民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我们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

四、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数学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很难创设,学生只是被动的学。远程教育通过图文、三维动画、视频声音等教学信息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加减法时,如果单纯只把生硬的加减算式展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加减算式体现的意义用童话故事情景剧呈现给学生,肯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10-8=2,展示花果山、桃树 (树上10个桃子) 、猴子摘桃的画面,猴子们一个一个地摘去8个粉红的桃子,树上剩下2个。这样根据儿童喜欢的童话故事情节画面激发兴趣,通过电教媒体声情并茂的刺激,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建情景化教学氛围,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激活学生思维,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先恰当地利用远程教育课件直观地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平移的距离,初步感知平移的过程。在演示的时候,物体原位置和平移后的位置,用不同颜色线条闪烁标示出物体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的位置,然后再参照这个点或这条线来判断平移后的距离,并抽象概括出判断平移距离的方法。这样教学时空的限制被打破,教学时空得以延伸和拓展,通过演示远程教育资源课件,传递数学信息,突破了由于学生认识时空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远程教育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制作课件,设计课堂练习等课前准备提供的保障。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精讲多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适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数学练习课教学,预先运用电脑制作设计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种题型的数学练习题,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快捷地展示大量的习题,训练解答,学生演算自如,随时交流互动,及时总计评价,大大增加练习容量,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大大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宽视野空间,提高数学素养

由于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数学知识只是限于书本。可以借助于远程教育资源,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历史,见闻古今中外名人趣事,接触趣味数学故事,参与数学邀请赛,开阔学生视野空间,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综上所述,远程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教与学互动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远程教育的实施为普及中小学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实现现代化教学成为现实,使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到了公平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张雯闻.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 2009, 12

[2]潘懋德.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钱正艳.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9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几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有赖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呢?

一、重视道德情感的熏陶和教学意境的营造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道德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只有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通过揭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以文悟道,把课文所特有的思想情感渗透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这组课文里,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断的民族情、爱国情。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爱国精神等才能得到培养,人格才能完善,修养才能提高。道德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道德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文之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语言,更应该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而这些人文性都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正所谓“文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挖掘教材隐含的人文价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应试教育上。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詹天佑》《桥》等等,这些课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做爱祖国、有功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实施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丰富的美育资源。

三、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人文之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老师應当首先开创语文阅读的环境,鼓励学生读课外书,推荐一些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丰富人文精神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人文实践活动,它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应为学生表现人文精神提供舞台。在这方面,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尝试一:开“病字诊所”,同学们在大街小巷的广告词中搜集到的错别字有“鸡可不失”、“随心所浴”、“肠治久安”、“骑乐无穷”、“一明惊人”、“默默无蚊”等等。这些别字,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是巧用谐音,招揽生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应该识破机关,矫枉为正。

尝试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第二课外活动。例如:查字典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手抄报……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从中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五、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催化人文之情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文章素材,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气息与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奉献精神”融入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作文评语是师生间联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师生间多方面的反馈途径,是评价机制最具体的表现。教师的评语风格也是学生了解你的窗口,学生喜欢有修养大度的教师,这样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教训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了。如班上一位学生名叫汪聪,平时怕写作文,写几行应付交差,我用他的名字“聪”,批为:“只要克服惰性,平时耳朵多听听,眼睛多看看,嘴巴多读读,心里多想想,你一定是非常聪明的!”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关怀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都在身边,在温暖着自己。浓浓的师生情让学生更爱作文,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效果。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或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的进行人文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中心学校)

特殊教育的教学体会 篇12

一、跨文化交流意识

语言文化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如果只学习语言材料, 不了解文化背景, 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 特别是英语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 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

我们常说, 学英语要有语感, 要有悟性。其实是指交际者对语义的敏感度, 是交际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所表现出的受母语最低限度的干扰、语言隔阂和思维隔阂, 它集中反映了交际者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吸收和适应度。文化对语用产生影响并对语用的形成产生选择的限制, 由此决定着语言形成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

语言有丰富的内涵。在外语教学中,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招呼语、禁忌语、辞别语、电话会话、商务函件等, 对语言的使用就有严格的规范。例如, 打英语电话时, “我是Mary”应说This is Mary (speaking) .而不说I’m Mary.请Jim接电话可以说May I speak to Jim, please?而不说Please ask Jim to telephone.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 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人则喜欢耸肩。有些英语国家填写表格和选票时, 打叉表示肯定或赞同。有的国家点头表示否定, 而摇头表示肯定。英语中有的话题不宜询问, 如涉及年龄、辈分方面的话题, 涉及个人经济方面的话题, 涉及婚姻状况的话题, 涉及政治和宗教倾向的话题等。美国人应邀访问别人家的时候, 必须守时, 且不用携带礼物。英语习惯用语有些与中国不同, 必须了解, 否则就会在交际中起到相反作用。

二、民族自豪意识

中国地大物博, 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名人荟萃, 自然资源丰富, 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美称。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发达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心驰神往。甚至有些人美化西方, 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青少年正是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外语教学内容也是西方文化渗透的一个窗口。对西方文化应用批判的眼光吸收其精华, 排除其糟粕。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例如, 在教授L63 (JEFC, BⅢ) 时, 教师问有关祖国物产资源的话题:Look at the map of China.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rops in China?What’re they?Do you think our country is very rich?How hard working the Chinese people are!Do you like our motherland?Why?How can we make our country richer and stronger?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说“China has a long history.Our country is beautiful and rich in many kinds of plants and animals.Chinese are hard working and brave.I love my country.I will study hard to make it more beautiful and stronger in the fu-ture.”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 意识到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有效的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就意味着造福子孙后代, 延长人类在地球上的寿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意识, 增强了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了解文明礼仪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无论在哪一个语言群中都存在。礼貌用语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言语交际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通过语言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为了礼貌人们往往避免使用直截了当的祈使句:“Open the window!”这种句子在许多场合都有失礼貌, 甚至盛气凌人, 伤害了听话者的面子。因此, 为了礼貌, 人们在交际中尽量使用比较婉转的表达方式, Could you open the window?Pass me the sugar.一句可说成Could you p ass me the sugar?I’d like you to pass me the sugar.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ugar?Would you mind passing me the sugar?等委婉方式。若别人帮了你, 应真诚地表示Thank you for your help.I can’t do it without your help.或It’s really nice of you.等等。在教授L14 (JEFC, BⅢ) 时,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 upstairs?SA:What he did isn’t polite.T: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the man upstairs?SB:I will take off my shoes and put them on the floor quietly.又如, 在教授L67 (JEFC, BⅢ) 时, 可补充给学生常见的公共提示语, 如NO Smoking!Keep Silent!NO Spitting!Replace The Newspapers After Reading!Keep Off The Grass!Queue Up For Buses!Children And Women First!

四、利用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意识会迁移到智育、德育、体育等各方面, 可以提高人的联想、幻想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英语教学中, 适时地利用英文歌曲进行教学,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和谐愉快的环境, 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意识。

如在教授American country music时, 通过对美国音乐发展的了解, 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时, 教授学生学唱Country music, 使学生充分享受优美乡村音乐,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 对培养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意识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信息共享与安全管理下一篇:结构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