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2024-05-28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共11篇)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1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新三年级班。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王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王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王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王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王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王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从发育上看,王某像是4岁的孩子,头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活像一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王某在出生之前,由于脑部不发育,他的母亲提前住院观察,他是个早产儿。不久前,王某的父母又带他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不发育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给开了些补脑的营养药。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王某的症状很像少儿抽动性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

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口出脏话,咒骂不避亲疏,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撒尿,甚至有异常性行为。

到目前为止,抽动性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器质性因素、精神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造成的。

问题的解决:

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以上理论,在对王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王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王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王某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王某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王某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学生管理,特殊学生,成因分析,教育

随着大学生层次日益多样化, 特殊学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和校内师生的关注, 加强在校大学生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并制定相关的保障体系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特殊学生的含义

特殊学生是指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感情、就业等很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而又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从而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学生[1]。他们在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品质的完整程度、行为能力、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等某方面或各方面都相对于普通学生表现出特殊性。这是一个动态概念, 随着家庭、经济、学习环境、生活阅历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 特殊学生的表现特征及原因分析

2.1 表现特征

交际范围狭窄、不善于沟通, 性格孤僻、经常独来独往, 厌学, 敏感, 自卑,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挫折或心理冲突时, 往往不能解脱。自我认知失调, 情感体验多为抑郁、冷漠、憎恶等感受, 严重者, 因受到歧视而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2.2 原因分析

2.2.1 家庭及教育原因

过分溺爱或缺乏关爱, 养成任性、暴躁的不良习性, 心理脆弱, 遇到挫折不堪一击;家庭或生活中出现较大变故, 如父母离异或去世等, 一些学生失去管束, 情感失衡;家长望子成龙, 心理压力过重, 产生逆反心理, 自暴自弃;同学生活的高消费引起的自卑感和妒嫉;儿女仿效父母不良习性等。

2.2.2 生理特殊性及适应力原因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 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等不断增强, 但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弱。长期的精神压抑会使思想和心理上的矛盾加剧, 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妨碍身心健康[2]。

对自己的身体缺陷不满意, 导致某些学生表现出悲观、伤感、自卑或挫折等情绪, 严重者就可能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出现行为失调。大学生活一时无法适应, 学习生活失去了目标, 感到无助, 人际关系紧张。不少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进入了爱情世界, 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缺乏冷静和稳重的思考, 一旦失恋, 感情和心理严重受挫, 容易产生孤独、绝望情绪, 进而造成心理失调。

2.2.3 社会因素原因

过于追求精神慰藉, 而出现否定现实生活的偏激想法和行为,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有所扭曲, 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教唆;传销“暴富”、一夜“暴富”心理影响;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影响等。

3 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作为管理与教育者, 在开展工作时, 应该本着“特殊学生一般化, 一般问题特殊化”的宗旨, 才能达到教育和管理的最终目的,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 心理障碍型

建全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 设立心理健康工作室, 建立学生资料库, 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加大宣传心理咨询的力度, 制定相应的帮困结对, 对学生进行预警和督导;学校及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文化、体育、娱乐等课外活动。多为特殊学生创造机会, 使他们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中逐渐减少自卑与孤独感, 为其创造成就感, 减轻个体的压力。引导学生在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培养独立、乐观、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而战胜自我, 实现转化。对于该项工作还应做好保密工作, 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3.2 学习障碍型

教师教学多加“心思”,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注重教学效果, 注意教学手段的更新, 注意和学生的及时沟通, 努力拓展和学生交流的渠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大一期间, 分析四年大学的成长过程, 分阶段进行教育引导, 每一学年都为其设计一项或几项职业方面相关学习内容, 使学生的成长按步就班, 秩序渐进。针对所学的专业技能, 可进行开放式的模拟课堂授课, 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开设课外爱好者协会,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 充分感受大学生活的自主性与多样性。实施双导制, 设置班级指导生。由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担任, 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与指导, 使其少走弯路。

3.3 家庭及自身状况型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尽可能帮助其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 并把学校的各种资助政策及时清楚地落实到学生, 尽可能帮他们缓解经济困难。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档案, 做到落实奖助有据可查。辅导员或心理教师在了解相应情况后应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定期与其交流, 多与家长联系, 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法律知识,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对于家庭变故的学生, 给学生生活学习上多一份关心;建立倾吐驿站或组织一些相关活动, 让学生把心中的痛苦转化出来;自身生理有缺陷的学生, 以典型事例对其进行引导,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4 社会问题型

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 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加强择业指导和就业帮扶, 坚持“标本兼治”, 对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进行综合治理。多开公益讲座, 在同学当中树立“理性消费、谨慎消费、可持续消费”理念;组织大学生到乡村支教, 让其切身感受贫困地区的艰难, 以实际环境感化他们。

特殊学生普遍都存在较强的自卑和孤独自闭心理, 从而导致敏感、多疑和压抑, 这种情绪得不到正常的宣泄与释放, 心理障碍会越来越严重, 完全陷入自我为中心, 漠视他人生命情感, 对人生、对社会产生极端看法。所以高校学生工作应该妥善处理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那么必定会影响到高校校园的稳定, 同时也会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障碍。

参考文献

[1]丁敏娜.浅谈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J].科技资讯, 2008 (31) :231-232.

[2]翁倩, 刘阔.高校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成因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86-87.

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路径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特殊群体 教育管理 路径

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导致了高校中不同素质的大学生的汇集,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促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给当今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生这种现象的背景和原因,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

(一)生理缺陷群体。生理缺陷群体就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身体上出现一些缺陷和疾病的大学生群体,这部分大学生不仅有一定的生理缺陷,还会因为长时间的自卑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

(二)心理障碍群体。心理障碍群体是心理不健康、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这种群体一般都比较容易产生偏激、孤僻、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学习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就是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不高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大学生群体,这种群体一般都会因为频繁的课程补考或重修产生自暴自弃甚至厌学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沉迷于网络和逃避现实等。

(四)经济困难群体。经济困难群体由于家庭贫困而加大了他们学习、生活甚至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叠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困生们的心理障碍,对自身极度不自信,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交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其他特殊群体。其他特殊群体主要包括盲目恋爱群体、同居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群体等等,对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很多大学生兼具多种类型的特殊群体。比如生理缺陷群体同时也是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心理障碍群体。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同时还要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合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认知水平和对事物的判断水平,促进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客观看待,学习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矛盾的正确处理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较高的人生信仰。

(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针对一系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邀请具备专业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指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相关教育方法及内容的确定,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大学生异常的心理现象,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及早发现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自立自强教育。自立自强教育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大学生特殊群体中的经济困难群体,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补助,同时高校也应该贯彻落实政府的资金补贴和发放的工作,通过解决这种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减轻大学生经济困难群体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的鼓励和疏导,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正视困难、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此外,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为这个群体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强化他们的自立意识。

(四)学习就业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确保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教学计划要求的水平。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的鼓励,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此外,高校还要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为他们分析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五)自律自爱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科学有效的恋爱教育和性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大学生同居群体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并完善自律意识,对自身的情感冲动和生理欲望要善于调整,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大学课程的学习上面。运用多变灵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理解并尊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身心需求,将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责任感的培养渗透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去。

结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阶段,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各种大学生特殊群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其培养成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菲菲.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秦朝明.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活力,2012(21).

[3]周斌.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3(5).

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篇4

--题记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对特殊性格学生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   张莉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李超

性别:男

出生年月:4月

一、个案背景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在当今标新立异,张扬另类的社会,难免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学生,尤其小学最为明显。这些学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以致于个人的行为习惯也显现异常。

二、个案介绍

今年,我班转入一位新同学,我原以为是外面哪转进来的,了解后才知,他本就是我们这里的学生,由于生病休学了半年,现在重读五年级就调到了我班上。他叫李超,刚接触他时,他很害羞,问一句答一句,不问他,他就一句话不说,感觉还挺乖,挺听话的。而学习上因是学过的知识吧,也能慢慢跟得上,勉强有个80分的成绩。可一个月后,他的很多不良毛病慢慢呈现出来了,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了,做事情慢吞吞的,抄一个作业也要半个小时,抄回去还想做的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了呢?一到考试时,别的同学都交卷了,他才做完基础知识,每科考试都是这样,害得老师罚也不是,骂也无用,非常的无奈呀!更头痛的是爸爸打电话来说:“晚上回到家,如果爸爸不在身边,他就不做作业,就坐在那发呆,等到爸爸来了,才开始做作业,写个字都要几分钟,等到做完作业那都是十一点了,再收拾书包呀,找找校服呀就十二点了,这个时候都还不愿意上床睡觉,还在那摸来摸去的不知干吗?家长都被他折磨得受不了了,希望老师能够帮帮他,看一下怎么办?”

三、个案分析

通过多方了解,原来李超在一年前曾经得了重病,叫肌肉抽动症,一发病时全身的肉都在抽动,特别是脸上最为严重,疼得孩子死去活来,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后来到广州儿童医院进行了半年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每天还得坚持吃药,不然病情依然可能复发。就是因为这样吧,孩子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家长也比较迁就他,尽量按着他的意思去做,结果孩子就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依赖心强,身心松散,什么都无所谓,哪还有学习的兴趣呀!

碰到这种情况,我也很头痛,这样的学生能用什么办法呀,骂他两句还怕伤害了他,怕影响了他的病情。可不说吧,天天这样学习考试怎得了呀,再过几天零分都可能了,唉!

四、转化措施

针对李超的特殊情况,我查阅了网上海量与他相关的资料,并尽可能与有关这方面教育的专家网上交流,取人之长,补相超之短。最后我决定采用以下几步特殊的措施来进行教育:

1、爱的教育,润湿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上课的风格。目的是让他上课时不再那么惧怕,要培养他有想学想听的兴趣。我站在他的角度中去多理解、多鼓励。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会好好倾听,并鼓励他得为之而努力。渐渐地,他信任我了,能谈谈心了。原来他是怕自己病情严重,不知什么时候会死了,所以晚上不愿意睡觉,怕做恶梦,所以白天精神就不好,状态更是不佳。这样怎会有读书的兴趣呀!

2、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意中我发现,他很喜欢打乒乓球,打篮球。虽然个儿小,但有点体育爱好哟,投篮还是很中的呀,打乒乓球我都打不赢他呢?哈哈,好样的。于是,我每天都与他约好,让他在五点前把作业抄好,并做好,我就带几个同学一起到球场和他比赛,我们分两队,我总和他一队,因为我总会把抢到的球给他,让他多投篮,让他中多点,让他的心里兴奋点,更是让他在玩的过程中忘记自己心里的不愉快,增强他的自信心。然而在第二天,他又会积极的把作业做完,准时在还球场等我……一天又一天,我感觉他的积极性强多了,也变得有自信了,学习也自觉很多了。

3、家校合作,增强信心

我适机再带几个同学每天晚上到他家家访,主要就是与家长、同学配合,陪他做作业,陪他读书,陪他做做游戏,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家长们表示非常支持,同时也深深了解到孩子心中原来是那么的畏惧,那么的无助。两个星期后,孩子感觉到他身边的人都是愿意帮助他的,因此,自己怎能不努力呢?果然在中段考试时,他考了89.5分,是历史性的好成绩,为此他爸爸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呢?

五、教育效果()

能过一年的心理疏导及一系列的教育辅导,孩子已经慢慢走出了困境,对学习也开始产生了兴趣,课堂上专心听,有时还举手要求发言,家庭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学科成绩稳步提高。虽然有时还是会有点拖拉,还是会有点不自信,我想,只要我们再多与沟通,再多与之合作,坚定他的信念,他一定是一名好学生的。

六、案例反思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5

---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残疾人在完成业务教育以后学习专业技能,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如何办好特教班,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讨。在义务教育阶段,像北京等地区开展“双学籍”的管理办法,职业学校与特殊学校可否探讨联合开展“双学籍”管理办法。作为职业学校,有专业背景,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是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教育背景,而特殊学校有教育背景(含特教资源),但是缺少专业背景,特别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果两类学校合作开展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学生建立“双学籍”制度,将有效的解决上述矛盾,提高两类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两类学校的优劣势

笔者作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办特教班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在参观特殊学校时,同样体会到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时的困难。两类学校各有特色,优劣势也很明显。特殊学校的优势:学校有特殊教育办学的经验,有一套成熟的、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有校本教材和课程改革,有专业的特教场所、设施设备,有特教背景的教师团队。

特殊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专业教育的背景,学校的专业设备简单。

职业学校的优势:有较好的专业设施设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学校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学生实习、就业资源比较丰富。

职业学校的劣势: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背景,学校没有特殊教育的经验,学校缺少特殊教育的资源环境。

二、“双学籍”管理的办法

1、组织报名和联系对应专业的学校

义务教育完成以后,学生在特殊学校(专业机构)的引导下,申请职业学校的学习,特殊学生(专业机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专业选择的建议,组织学生选报相关专业。特殊学校将学生专业选择整理好,与市内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联系,一个专业对应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既是特殊学校学生,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双方签订共同管理的协议,实行“双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平时主要活动可以放在特殊学校,也可以放在职业学校,就像德国“双元制”教育一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

“双学籍”管理的好处可以使双方学校明确各自的责任,教育这些学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充分利用两类学校的资源,发挥各自学校的长处,减少投入,提高办学的效率。

2、实施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有经验,很多学生义务教育一直在一个学校或有相对固定的老师辅导,教师、学校都对学生了解(随班就读学生也是一样),比如学生的个性、身体状态、喜好,对他们继续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是含有帮助的。学生的基础课程(生活教育、康复教育)由特殊教育学校完成。

专业教学由职业学校完成。上课可采用固定的学习时间在一个学校,如周一、三、五在特殊学校,周二、四在职业学校;如果特殊学校有专业设施设备,也可以是职业学校派教师到特殊学校上课;还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如一个月、三个月,组织学生来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或实习。

学生管理上,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生在特殊学校学习时有班主任,学生来职业学校学习也有班主任,两校班主任定期交流学生情况,及时通报学生状态。学生的档案由两位班主任共同完成,鉴于特殊学校的专业性,建议以特殊学校班主任为主。

三、思考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6

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周燕(565100)

摘要: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关爱教育

心理操练

挫折教育

特殊教育

研究

一、引言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智力、能力的不足,造成认知、感知方面的障碍,导致学习、沟通、表达、肢体上的缺陷,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智力障碍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都需要特别的康复教育,使之将来能够自理、自立,融入社会。本文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即“关爱干预”,提出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关爱方法,以提高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

二、智力障碍概念描述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的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痴呆。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导致智力低下患儿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个月的感染影响最大;再者孕期营养不良是宫内胎儿生长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智力低下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智力问题已倍加关注。有关研究者们对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讨也日益深入。

·

三、智力障碍学生主要特征

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上因成因不同导致身体发育差异性大,身体素质差,身体机能差,身体形态明显带有痴呆特征,体现在: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

四、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智力障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智力障碍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智力障碍人士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智力障碍人士家庭的生活条件非常差。如:王某,女,34岁,脑瘫,伴有癫痫。一家三口人住几十平米的平房。父母退休在家,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父亲一月700多的退休金加残疾补助。有的家里是“两残一体”,即一家有两个残疾人,全家靠吃低保和残疾补助生活。如街道的张大爷一家,70多岁的张大爷看起来显得格外的苍老,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智力障碍患者,脾气还特别的暴躁,家里有陌生人来就会大吼大叫,平时只可以帮忙往楼下扔扔垃圾。小儿子由于常年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现在患有轻度抑郁症,快30多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工作,至于以后建立家庭就更加困难,现在就在家里帮张大爷照顾智力障碍的哥哥和一位70多岁了的植物人妈妈。像类似这样的我们在调查中碰到的不只是一两家。

2、家长过分溺爱,观念落后。

我们家长对孩子过于的爱,把他们牢牢地保护了起来。家长怕孩子被送出去后“受罪”,感情的不能割舍,造成了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无法走出家门,没有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如:街道的一位43岁的女性,因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每天在床上度过,开始母亲还锻炼她拿勺吃饭,拿杯子喝水等等的,但时间长了,母亲看到孩子动作的艰难和吃饭时那着急的表情,慈爱的母亲心里就不忍了,最后干脆给女儿喂,时间长了,女儿长大了,身体的发育渐渐成熟,骨骼的发育也已定型。现在她的手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可以说是四肢无力,如今的她两手连一个手绢都拿不起来了,吃饭、喝水完全靠妈妈一勺一勺地喂养她。就是在广大的智力障碍家庭里存在着过度的爱,才使许许多多的智力障碍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完全失去了最基本的行为动作。

3、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

学校教育内容普通化,没有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创造地改革教材,有80%的培智学校自理教育,肌肉训练和感觉综合课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学校对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松散,有的更是将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集中起来看管,随班就读则成了“随班就坐”、“随班就混”。

4、专业教师的缺乏。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性人才贫乏,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很多是普通院校毕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刚刚启动,教师专业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面临的困难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国大陆现有智力障碍儿童约5136.6万人,0-14岁儿童少年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农村为1.46‰,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不足0.33‰。由此可见,我国13亿人口,有多少智力障碍儿童少年没有接受过教育。

我国现在总体的智力障碍教育面临以下困难,智力障碍人群基数大、经济落后、专业教师的缺乏严重、培智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没有发挥其功效和作用造成许多智力障碍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环境。

·

五、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关爱层面

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学校智力障碍学生是离开了父母和亲人的残疾儿童,他们在生活上是孤独的,也是极不方便的。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他们要么看不清世界的真面目,要么听不到自然界美妙的声音,要么做不了常人能够完成的动作。这时,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可以及时来到学生中间,帮助他们做一些简便易行的事,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老师真情的关爱。从而使残疾儿童助长生活的信心,扬起生活的风帆。

残疾儿童,由于残疾,思想迷茫而消沉,由于残疾,找不到目标与方向,他们踌躇不前。这时学校教师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我们深信: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

(二)家庭关爱层面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诸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现实的、巨大的。家庭关系、家长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殊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家庭教育,因为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残疾,这给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正常人交往时往往难以融洽地沟通。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温暖的爱和充分的理解,在这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安全感和温暖感,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和健康人格的发展,相对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父母不能理性的面对孩子的特殊性,对孩子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会导致社会生活技能低下,若是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常常采取惩罚、威胁、冷漠、拒绝等养育方式对待孩子,一方面会使得孩子变得胆怯懦弱,不敢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情绪得不到适当宣泄,容易造成压抑和焦虑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从自己父母的严厉惩罚方式中通过模仿学习,形成对人苛刻的性格,或者学会攻击他人,进而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使其人际交往等社会障碍问题增加。

父母和子女间有着特殊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引起子女强烈的反应,从而对子女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智力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的水平对其子女的行为问题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处的情境更多,因此在智力障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现、矫正和效果巩固上,家长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若他们自身有一定不良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则不能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而智力障碍儿童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其家长不健康心理的症状表现,从而造成儿童自身的行为问题,若家长心理应激不当,比如将其子女当作“出气桶”,或将生活的所有问题归罪于受他们拖累等等,都会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促成他们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也会习得父母不良的应付方式,进而在某些情境下构成自身的行为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要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来自个人与家庭、终身照顾和保护子女方面。这些压力会影响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而造成子女的行为问题。如,家长因生育了智力障碍的子女而在家族中抬不起头,从而不愿意带智力障碍子女走亲访友,就可能会造成其子女的社交障碍。或家长害怕自己孩子由于智力障碍而无法自理,从而样样顺从、事事包办,就可能造成其子女社会适应不良,不能有效的独立。

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的焦虑增加,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三)社会关爱层面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特殊教育发展趋势,也将对正在发展中的我国智力障碍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尽管我国的智力障碍教育发展得较晚。许多先进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成教育的实践和行动、但面对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潮,传统的智力障碍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其内在的缺憾与不足,这样才能奋起直迫,迎头赶上。智力障碍教育工作者也需重塑其教育工作的信念,找回迷失的自我,才能做到愿任,敢任、能任和胜任智力障碍教育工作.以愉快的心去迎接孩子并悦纳自我。希望在人们的关注下,智力障碍教育能够越来越完善。更多的智力障碍人士能得到教育的机会,使他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

六、结论与讨论

(一)讨论

针对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求的巨大差异,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应是弹性的、多元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策略也有多元化的选择。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并非普通儿童学习的“慢镜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均应有所考虑。一是受教育的环境讨论,普通教室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学校即培智学校、特殊班以及送教上门。二是教育上和医学上的讨论,目前令家长困惑的是,到底是去医院给儿童开药来矫正注意力障碍,还是去有关教育机构进行训练?医生和教育专家对此持有不同立场。医生们认为,注意力症状是大脑功能的缺陷引起的,必须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能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从而缓解注意力障碍,治疗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药又称心理刺激类药物,因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增进或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唤醒或“警觉”能力。如果正常儿童服用了这类药物也会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唤醒程度。

(二)结论

不管家长选择医学还是选择教育的矫正,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注意力障碍特别严重的儿童可以考虑药物,连三分钟都集中不了,或者你在他眼前督促他都走神,用药是必要的选择。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障碍不太严重,则可以选择教育的矫正。一般来说,家长可以遵守先心理教育矫正的方法,后医学治疗的原则。也就是说,先选择教育矫正,如果效果不好,再选择医学治疗。而且别忘记,医学治疗的同时也必须进行心理教育的矫正,特别重视关爱教育。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对智力障碍学生关爱教育是很好的措施方法:

1、必须做到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批评;

2、做到宽严有度;

3、做到让他接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以培养他们自理能力为重点; 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断创新发展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关爱教育,特殊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雷江华.中国特殊教育学学科论初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45-46

[2]李其维,金瑜,简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PASS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4):32-33 [3]阳晓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2):8 [4]孟万金,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II)[J].中国特殊教育.2007(08):19-22 [5]王顺妹.游戏在弱智儿童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正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27):35 [6] 汪海萍.以社会模式的残疾观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中国特殊教育,2006(05)18-19

[7]苏雪云,张福娟.品行障碍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02):11-13 [8]傅丽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其缺损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2-28

例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 篇7

要想教育好特殊学生, 首先, 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要树立“人是可以教育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其次, 还要注重情感功能, 热爱“特殊学生”。用爱去感化转化他们,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最后, 教师还要多为“特殊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引导他们全身心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学习好的孩子可能要好教育一些, 那些学习、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不好的学生就很难转变, 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智谋。赵×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学生。笔者教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五年级了, 不爱学习, 爱欺负人、打架, 经常逃学。不知道有多少老师为他伤透了脑筋, 想一下子就改变他真是困难。他每隔几天总要鼓捣出点事来。如果围着他团团转的话刚好上了他的当。我就采取了冷淡处理法。开学了, 他和另外几个同学扫教室扫得起劲, 我在班会上表扬了其他几个学生, 就是不去表扬他。他感到不解, 以前他做点好事老师就表扬的, 今天怎么没了?他朝我看看, 我也朝他看看, 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其实我早就了解过了, 赵×软硬不吃的, 那点小小的表扬根本不起作用, 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表扬。一次他和同学发生了小摩擦,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那位同学, 就是不去批评他, 连他的名字都不去提一下, 看也不朝他看一眼。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冷落, 大家也都看出了。他摸不透我的脾气, 慢慢老实起来。看见他的气焰矮了一大截, 这就初战告捷了。可是, 同学们接二连三地告他的状:赵×偷用我的钢笔, 把笔尖弄粗了;女生说赵×拽我的头发等, 对这样的事情我没有对其粗暴地责罚和批评, 而是借鉴了名家的教育方法, 也采取让他写说明书的办法, 必须达到500字, 要写清事情的经过、认识和今后的打算。如果累计达到8篇, 就要把家长请来, 把说明书给家长看的, 不过如果能做一件好事, 就可以从说明书中选择一张取消的, 这个办法很好用, 他在犯错误之后也会积极地做一些好事来弥补, 以减少说明书的份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突破极限, 但是这里面有人为控制的因素。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却突破了这个极限, 他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是一天放学后, 他与另一班级的一名学生, 把路旁1米多高的玉米用脚踩倒了数十棵, 被农民抓了个正着!第二天被告到学校, 要求通知家长, 讨个说法。这下赵×可着急了, 他低着头对我哀求道:“老师, 我知道错了, 我原来犯的错误都能改正的, 以后我一定听您的话, 这次您就帮帮我吧, 千万不要通知我的家长呀。”看着他害怕的样子, 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如果那庄稼是老师家的, 老师一定能原谅你的, 可是农民却不干啊, 他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就这样被践踏了, 他们心疼呀!”听了这一番话, 赵×哭了起来:“老师, 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 请您相信我吧, 我知道您一直在为我费心, 老师, 我一定改的!”“那好, 老师相信你能改好, 这次老师能跟你爸爸好好沟通的, 但是农民的损失要包赔, 犯了错误之后要付出代价的。”那次因为我的沟通, 赵×免除了一顿暴打, 他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此, 赵×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错误越来越少, 后来再也没有告他状的学生了。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生涯中肯定也会遇到智力稍差一些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特殊学生, 教师更需要足够的耐心, 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注重他们的发展。我班级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王×的女孩, 长的白白静静的, 但这个孩子基本上不和别人沟通, 就算是老师问她一句话, 她也很少回答或者干脆就不回答, 而是把头一低, 用手捂着嘴笑, 你越问她, 她就越低头笑。当你严肃地对她说:“不要笑, 说话。”她就收起了笑脸, 却把头压得更低了, 看你没什么说的了, 她就又捂嘴笑了。真是让你哭笑不得。每天她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下课也不出去活动, 我让同学们主动接近她, 带她出去玩, 可是她不会游戏, 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看着, 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再叫她了。她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直静静地坐着。上课间操的时候, 她站在排尾一动不动, 体育老师说过几次也还是纹丝不动, 后来她干脆不出操了。每天就那样坐在凳子上, 默默地挨时间, 这可怎么办啊, 她将来怎么办呀, 怎么面对自己的生活呢?不行, 最起码的生活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总得有吧。于是, 我在班级给她安排了一个工作, 负责监督班级的地面卫生, 我告诉她, 发现哪个同学脚下的地面不干净时, 你就要提醒他, 这样她就有机会和其他同学沟通了, 可以在教室走动巡视的。一周下来, 我及时表扬了她:“王×对班级很负责, 这一周来我们班级的地面卫生保持得非常好, 让我们用掌声来感谢她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 我看见了王×那一脸的惊喜与兴奋。从此, 我总是有意识地给她一些与人沟通的机会, 如让她到办公室取书本, 到隔壁班级借笤帚等。一天午休时, 我刚要准备离开教室, 王×走到我面前, 说:“老师, 给!”她手里举着一袋方便面热切地望着我!天啊, 她竟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了, 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呀!这也必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篇8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潮流,势不可挡。全纳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从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所有学生,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全体,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合作。在我国,因为“全纳”,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对于智障等特殊学生已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由于经济等方面的条件制约绝大部分地区都只能将残疾特殊学生分“门”,而不能别“类”。在教学中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无法统一;其次是教学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再次,由于重度学生没有自控能力,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而在边远的贫困山区,这些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拟从五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教育训练干预

1.教育评估。依据《特殊学生系统康复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内容对特殊学生现有水平进行评量,找出特殊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最近发展区。

2.拟订个别训练计划。个别教育计划的执行能促进教师有效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活动,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又监督学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体现差异教育。

3.实施训练。此步骤主要是落实个别训练计划中的长、短期目标,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教师需制定训练时间表、安排个训时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训练记录。

4.评价。评价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家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二、融入集体生活

特殊学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1.了解学生现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依据《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兴趣爱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2.更正家长观念,进入学生角色。多数特殊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学龄前,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各种各样的康复,希望孩子能变得“聪明”一点,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有一种偿还的心理,对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明白孩子只有先学会自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

1.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教师做到从细微处着眼。特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脑筋,害怕教师提问等等。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

2.对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心理疏导。针对特殊学生的自身情况,从深度上要与普通学生区分开,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和不同的作业量,使这些学生能吃得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评判作业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学生,他们在认知、注意、情感、意志、个性形成等方面也与正常特殊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他们也需要不断获得各种需要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就是为了让他们获得满足,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创设让特殊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激发特殊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必要途径。为了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要多创设一些机会让特殊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2.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在特殊学生身上要善于寻找闪光点,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虽然特殊学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可能是乐于助人的,爱劳动的,爱集体的,或者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我们应越过分数的障碍,耐心地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发扬它,以此激励他学习的信心。

3.对特殊学生学习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在对特殊学生评价中要注重引导、注重激励、注重进步,使学生受到鼓励,增加对学习的兴趣。(1)表扬法:对于学习成绩进步大的,教师大力表扬。(2)等待法:在一些测试中,如果第一次测试不成功可以等待第二次、第三次,以最好的那次记入成绩。(3)激励法:对作业好的,教师在批改时给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励语言,如“真好!”“你进步很大!”。

五、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学

1.进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转换训练。特殊学生的语言障碍、语言转换障碍等都会引起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滞后。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楚每一个概念的意义,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辨析。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多进行必要的学科语言与学生熟知语言的转换。

2.正确处理课堂上特殊学生与整体的关系。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因势利导。一是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给特殊学以充分参与的机会;二是在课堂提问时,根据难易有目的地提问正常学生与特殊学生;三是在课堂训练中,难易要分层,基本题可让特殊学生做,及时对他们的缺陷进行补偿。

3.注重特殊学生有效的个别辅导。首先对特殊学生可采取课前引导预习、提前指导的方式方法,以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课后对特殊学生重点辅导,作业有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到堂堂清,以防止他们学习上的盲点越积越多。第三,在辅导时要有耐心,不厌其烦。

4.添置必要的辅助特殊学生学习的教具、学具

必要的辅助教具、学具,是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拐杖”。在个别辅导时要充分运用图片、实物、录像、投影、多媒体、学具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利用他们的直观思维、动作思维,让他们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解决学习的难点。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9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跟上时代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一边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将特殊群体归类,一边还要寻找切实有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下面我将结合实际工作,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分析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含义

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贫困、在学习上落后、在日常生活中散漫、在家庭、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呈现出某种不良共同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和个性倾向,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感强,因而性格孤僻,思想保守,对事物的认识偏激,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孤芳自赏等。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差,看似平常的小事也极易造成他们思想上的包袱,其中个别学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然而,他们实际上与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自我感觉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差距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动上的“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

二、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应对做法 第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 第二,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第三,是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群体 第四,是学业严重受挫的大学生群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群体,这里主要分为特困与一般贫困,这些群体的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偏远山区,姊妹众多,有的是家里的老大,未来的顶梁柱等等,从进入大学后,差异性就显得十分突出,那些贫困生,有的要发愤图强,表现为特别用功,勤奋,有的则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无心念书,甚至是被退学、降级。无论这些学生成绩好坏,他们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方面,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个性,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虚荣心、自尊心极强,有的则是承受力差,处事谨慎,性格内向,以至于产生自卑敏感,焦虑,孤僻等表象,自傲的外表与自卑的心理形成明显反差。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有几种,第一,放大该生的优点,多在公共场合赞美;第二,找出该生最亲近的几个同学,亲人,共同引导;第三,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制定他们的在校期间的规划,将未来描绘得更灿烂一些;第四,组织团体竞技活动,鼓励参与;第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生补助,同时跟进学生感恩教育,第六,对个性特别突出的学生,要注意不要与其正面冲突,学会包容学生。

其次,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心理问题不一一赘述,我们通常结合普测筛查结果,来缩小学生范围,按照学生心理轻重的表现,来划出心理严重程度阶梯,我们针对每一层级,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里面,一方面要利用好心理测量工具,依据它的科学性,给我们一些指导,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疏导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看防,做到有异常,就有报告。另外,我们还要甄别哪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哪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这点也非常重要。

第三,对于沉溺于网络的学生,目前来说,学生上网,或者游戏成风已经成为不惊的事实,凡是检查宿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游戏居多。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在年级上,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电脑进行限制,或者说制定一些用机规定,凡是在抽查中发现违规的学生,可以将电脑收回。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或者开展一些例如ppt大赛,程序大赛,或者ps大赛,动画大赛,这种小规模的比赛也有利于引导。另外,我们要将就业与专业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为学生列出应该学习的软件,以及何种语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通过数学,力学建模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来分解长期上网游戏时间。

第四,对于学业受到严重挫折的学生,目前,主要集中在考试挂科,英语四六级是否通过,以及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是否顺利取得的事情上。但我们也应当追求一定比例退学率,对于那些无心学习,又很影响他人学习的学生,我们按照学籍管理来处理,必要时可以劝退。

三、特殊群体管理的其他做法

1、集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视为一个群体,这类群体,往往要敲打他们,让他们戒骄戒躁,尤其是完善他们在性格上的不足,例如考研阶段,就要将学习较好者集中在一起;

2、发挥年级骨干作用,要让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例如党员联系班级活动,党员可以联系后进生,做好谈话,帮困记录;

3、与特殊群体学生谈话,要根据学生特点,按照不同方式来谈,要摸透学生的脾气性格,可以采取集中谈话,以及个别谈话,要多听取,少说教,用引导带来学生的反思,谈完后,过一周要进行回访。

教育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 篇10

——我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故事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为各位讲述我的故事:我陪蜗牛去散步。

先请大家跟着我的声音想象一下那样的景象: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跟不上,它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挪动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好了,请收回思绪,这种情景,却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的工作中。在我任教的四年级的班里有个孩子,情况较特殊,严格来讲他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暂且抛开学习成绩不说,他的行为习惯很糟糕:看到他进了教室,你必须站到他身边监督和催促他回到座位上,他才做好课前准备。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动员旁边的孩子一起吵闹,根本不管课室里其它的孩子已经开始安静有序地等待老师。课堂上,要找到一节能够让他安心专注的课是多么困难!只要老师一离开他的身边,他就开始神游,开始瞎折腾,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去了,有时甚至来个乾坤大挪移跑到其他学生 1 / 4

我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故事

环翠园小学 李梦思 的椅子后面躲起来。课间休息结束以后,大家听到上课铃响都会及时回到课室。只有他还不停地在操场上奔跑、或者躲到洗手间里面不肯出来„„

再来说他的学习态度,以我任教的英语科目来说,这个学生需要不断催促用上比别人多上一两倍时间才能勉强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所有的字母都在他眼前跳舞,无论晚上复习了多久的英语,第二天依然写不出一个单词;课堂上在鸦雀无声的同学面前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无论怎么绞尽脑汁就是拼凑不了一句完整的话!他的测验考试成绩总是差到极点。

他成了老师情绪上的一根弦:你不能大力拨动,但又不得不碰触。我知道,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一要不离不弃,二要找准原因,三要正确应对。

对表现较差的并且难教的学生,首先要不离不弃。这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动力。不离不弃,只因为我们是教师,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我一直深信只要你努力去改变,每个孩子都会变成天使。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放弃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万万不能。

其次要找准原因。对症下的药才能收效。我是三年级起才教他的。听任课老师说,这个学生现在的问题是一二年级时的问题的延续;他二年级时曾被医生诊断为重度多动症;他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都是小学毕业,一直采用逃避式的教养方式,不大重视教育小孩,不大配合学校。现在的他,缺乏自信,缺乏自尊,课堂上害怕回答问题会被耻笑,做作业时担心写错会被老师大加指责。于是他厌恶学习,厌恶老师,表现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写作业,想办法躲开老师。说到多动症,我特意查阅了有关的资料,了解到所谓的多动症真正原因居然是成人犯的两个错误:错误的儿童观,错误的教育方法。我肯定了他是个正常的孩子。

/ 4

我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故事

环翠园小学 李梦思

第三要正确应对。这用得着老祖宗的一句话,“因材施教”,还用得着现代的一句话,“最近发展区”。

我真心实意地关心他、帮助他,我用平等而真诚的话语作钥匙,一点点打开他的心门,使他对老师的戒心、抵触逐渐消弥于无,使我的教育能收到实效。我引导他一点一点地恢复自信,培养自尊。课上,我不会在他神游时故意提问他让他难堪,我只会敲敲他的桌面提醒,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等着他的正确答案后再表扬:“你这节课上得真不错!很认真!”这样,他会真的坐得很端正地上课了。我不会让同学们孤立他,我鼓励其他孩子主动和他交朋友,主动帮助他,使他不再自暴自弃,违反课堂纪律。课后,我不会用罚抄这一招来处罚他零分的听写,也不勉强他完成所有的英语作业,我让他挑自己难度较小的那部分作业来做,我知道他最喜欢完成画图造句这样的作业,他总是画得很认真并且上了颜色!虽然旁边写的英文字母都是歪歪扭扭的,但这不妨碍我向全班对他大加赞赏。于是,他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去温习功课了。我启发他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告诉他,children这个单词我们可以这样记:“chi”是拼音“吃”,“l”是薯条,d就是拼音“的”,ren是拼音“人”,加起来children就是吃薯条的人。他很开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写错过这个单词。就这样,一个一个字母、一个一个单词、他一点一滴地进步着,虽然过程缓慢得象蜗牛,但是我很清楚,他是前进的。

这种悄然变化让我看到了希望。一路中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我陪着蜗牛去散步,这是作为老师的快乐!沿途收获的笑脸却让孩子拥有了春天。如果说教育就像一面镜子,那么学生脸上投射着的其 3 / 4

我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故事

环翠园小学 李梦思

实就是教师自己的表情,最后我想说:教育的起点,从老师的心开始。

谢谢大家!

/ 4

我与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故事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品德教育 篇11

一、根据特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抽象的道德概念生动、形象化,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

特殊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对一些事物没有一个正确的辨别标准,往往人云亦云。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特点,采取把抽象的道德概念生动、形象化,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断加以正确引导,让特殊学生明白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促使他们沿着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如,为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每次的班会活动中,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帮助他人后、得到他人认可的愉快情绪。在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的听、看、感受、体验过程中,抽象的道德观念被生动、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乐于助人”的观念和行为就在学生脑海中扎下了根。

二、引导特殊学生将观念转化为行为,自觉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由于特殊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反复实践,在行为实践中体验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担负着培养这些残疾孩子,让他们与正常孩子一样接受各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走入社会主流后,成为自食其力的人的重任。教师就更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将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良好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以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让大家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认可、赞赏,形成赏罚分明的德育氛围,让这些特殊学生自觉形成习惯,实现“听—行”的转化。

三、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特殊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往往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长期学习、生活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对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做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例如,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自己就要团结同志,言行礼貌,要求学生勤俭节约,自己就不要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就要多钻研业务,看书看报,自觉摒弃不良习惯,真正为学生做榜样。

四、全校所有教师都要关注智障学生的品德发展,共同肩负起培养智障学生良好品德的重任

由于分班教学,因事设岗,学校的德育工作大都落在班主任老师身上。一些教师人为地划出班级“界限”,或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就没有教育学生的责任。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多采取“上交”班主任处的办法,而不是现场发现现场管教,从而形成重教轻管,甚至不管的现象,对学生的言行缺乏密切关注,教育要求上缺乏一致性、连续性。从而导致好的道德品质不能及时张扬、鼓励,不良的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实,教师人人都是教育者,无论是否直接担任班主任,都肩负着培养特殊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因此,只有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品德发展,自觉地担负起培养特殊学生良好品德的重任,确保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一致,要求一致,教管合一,促使特殊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在活动当中培养智障学生的道德品质

理论的教育对于正常学生来说还能够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在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有些比较深奥的道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困难,如果运用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有些道理有着比较直观的理解,不但养成了学生对知识良好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比如,在开展爱护环境这课的时候,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做游戏,让学生扮演成自己喜欢的植物,在女学生的头上系上小花,在男学生的头上系上小草,让一个小朋友参观花园,学生感觉花园里面的小花很漂亮想要采摘回家,这时候来到带有小花的学生面前,摘掉花朵,一会学生头上的花朵都没有了,教师问学生:“这时候的花园还漂亮吗?”学生说:“不漂亮因为花朵没有了。”那么教师继续问学生:“如果有人拽你的头发,你会感觉疼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会。”教师说:“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再这样采摘,它们也会很疼痛。”当学生在活动中有了切身感受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引入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花草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如果我们因为喜欢就去采摘是不好的行为,如果放到花园里面同学和老师都能够欣赏,但是采摘回家只能自己欣赏,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活动中道理的渗透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实行。

最后,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让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让家长自觉地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使得学校、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确保家校教育目标一致,措施一致,为特殊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百威啤酒品牌营销策略下一篇:有思考力才有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