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2024-10-20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精选10篇)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1

1、前言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育界、 教育界推陈出新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体, 它不仅仅能够发展和普及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 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 更是我国学校竞技体育的坚实力量,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也是我国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体育教师是学生发展的领航者, 在完成这些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工作在基层的体育教师能否持续保持旺盛的斗志、高昂的热情和精湛的业务能力, 积极主动的克服职业的倦怠等, 是保证素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实现重要保障。但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文轻武、重智轻体”教育思想的影响, 部分中、小学存在着对体育课不重视的现象, 这种现状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从而造成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来讲, 为了缓解这种消极现象激励机制的完善是提高组织绩效的良好保障。总的来说,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调动个体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激励是现代管理中的精髓, 没有了激励组织部门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不同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在运用激励这一管理的核心方式调动组织成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组织和个体成员团结一心共同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

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关研究

本文选择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是因为与普通学校相比, 无论是在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性质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一定的差异。国家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一定的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受重视的程度要高于普通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已经从开始时的试运行逐渐发展形成体系,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度、机制已经逐渐成型。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但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运动技能, 更肩负着为国家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重任。所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应该明确发展方向, 重视制度或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由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还是空白, 所以本文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内的相关文献和理论作为研究基础。

3、学校管理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

激励机制是西方管理哲学中影响深远的思潮之一, 在管理实践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效果,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在工作效率的提高, 人员潜在能力的发挥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师、 教练员及有关管理体制等领域上进行分析的,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研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如何调动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说, 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管理中, 激励机制的应用是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第一要务。激励理论一直得到学术界人士的推崇和广泛研究, 并其激励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丰富发展, 目前对于激励机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教练员的激励、学校管理制度等领域, 但专门针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激励机制应用于其他教师产生的作用与结果, 同样也适合传统校的体育教师。因此, 本研究以激励机制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结合相关资料, 分析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现有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初步探索性建立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研究

4.1、教学、训练、竞赛方面

我国各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大, 体育教师需要承担早操、大课间、课余训练、组织竞赛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 甚至有些教师兼任行政职务, 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职化程度, 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心有余力不足, 少有时间、精力提高体育教学能力。而且在工作量核算方面, 出现工作量计算不明确的现象。 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会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 打消积极性。反言之, 如果教师的付出得到相对应的回报和奖励呢?

4.2、继续教育方面

体育教师本身非常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提高教师基础知识、实践技能,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到学校领导的影响, 使其培训的步伐逐渐艰难, 学校的领导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呈现出重视程度不够的局面, 这对体育教师开展传统项目的体育课程产生不利影响, 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不乏继续教育培训得当的学校与地区, 与此比较, 可以明显看出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上的不同。 进行继续教育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不是教学水平不高才进行的继续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是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的,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教学方法和理念是不断更新演变的, 学校应该从鼓励、督促的角度出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

4.3、科研能力方面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科研方面呈现出整体水平较低的局面,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 直接导致其论文水平不高, 发表的期刊等级较低等现象。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就更多了, “打铁需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运动能力突出、技能掌握熟练, 文化水平、科研能力也要提高上来, 要打破以往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陈旧观念, 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引进一些新鲜的教育手段, 在教学或训练方面更能发挥其作用, 培养的学生也是“文武全才”, 应该与其他科目的教师一样定期进行组织培训,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办法。

4.4、社会地位方面

体育教师是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工作时常常顶着烈日、抗着严寒, 常年奋斗、操劳在前线。抓运动队的训练, 经常起早贪晚, 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是, 受陈旧偏见、传统观念影响, 往往有少数领导把体育课看成是搭配课, 认为体育教师上课、训练只是带学生玩玩, 有意无意地贬低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更有甚者, 在考虑体育教师的福利均低于文化课教师;安排进修、评优、晋级工作时, 优先考虑的也是其它学科的教师等等。这些不公正的做法, 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只有客观公平地对待体育教师的劳动, 一视同仁, 才能激励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在对待工作时的态度会随着外界的看法和压力的改变而随之改变的, 要想充分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4.5、薪资待遇方面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受到工资待遇不高的困扰,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从文献资料中看出, 福建省重点田径传统校教师的待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是与其他省市研究结果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待遇不同产生差异就会很大, 从福建省传统校体育教师对物质要求不强烈可以看出, 只要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专心投入到工作中。

5、结束语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但肩负普及体育运动,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 也肩负着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的责任。 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涉及传统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工程, 它的每一个方面都涉及许多具体的要素, 都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体育教师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摆渡者, 就应该积极努力工作, 激励机制作为外在因素, 它与教师工作态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是教师专业态度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领导作为领航者, 必须注重对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进而来指引教师产生积极的工作态度。要做到这一点, 学校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激因素的作用。作为管理者还必须充分利用激励方面的因素, 为职工创造做出贡献与成绩的工作条件和机会, 丰富工作内容, 加强职工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感, 多安排有挑战意义、战略意义和关键性的工作, 扩大工作范围, 增强成就需要, 使其不断地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可, 这样才能促使其不断地要进步和发展。

摘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身兼教学和训练双重任务, 无论是教学还是业余训练教师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越来越受国家教育部门重视的趋势之下, 体育教师在其工作岗位效益性就显的越来越重要了。本文通过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入手, 根据教师发展过程的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尽可能有效的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的发展为主旨的进行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山来和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 1996, (1) .

[2]张怀田.树立战略意识实施战略位转——浅析我省体育传统学校的状况与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 1998, (4) .

[3]叶途.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 2007 (4) .

[4]康宏.高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研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1999 (3) .

[5]刘洪儒.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J]理论新干线, 2002, 3.

[6]乔锦忠.学术生态治理: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2

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作为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学校工作所必需的,也是可能做到的。教育实践证明,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正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激励,在心理学中是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的心理过程。它是使个体受到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产生和维持一种兴奋状态,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智慧、创造力,就像地下矿藏一样,通过科学激励,可以不断开发,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更是这样。因此,我们为了出色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在学校管理中,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潜能,创造优异的成绩。

建立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着手。在此,笔者拟就本校管理工作实际,谈谈激励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做法和体会,以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一.实际“目标管理”激励

目标管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应是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方法。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处室、职能组、教师个人当中,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具体做法是:①制定岗位目标;②层层签订责任状;③总结检查反馈。目标管理使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化,具体化,把客观要求变成个人努力的目标,让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多种需要的机会,使个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努力满足自尊的需要,创造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使目标具有主体意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重要的是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获得成功,使目标对每个人都具有吸引力,对人的行为有鼓舞作用。

二.实行“双向选择”激励

在教工中实行“双向选择”聘任制,是把竞争机制引入人事管理,创造了一种富有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气氛,促使人们心理出现应激状态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我们实行“双向选择”聘任的范围是在处室领导与工作人员、政教处与班主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进行,这种“优胜劣汰”的双向选择聘任,增强了教工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工竞争意识,打破了人事管理制度上僵化现象,激发了教职工积极向上的士气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实行“量化考核”激励

工作绩效评价实行量化考核,是科学公正地进行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为教职工晋级、奖励及人事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教职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对教职工的工作起着导向作用,也促进了教职工的心理成熟。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学校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量化考评”:①教研组工作量化评估;②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考核;③班主任班级工作“六比”考评。教研组工作主要从常规工作、特色工作、教研成果、工作业绩等方面实行工作量化;教师工作主要从师德、业务水平、备课、授课、作业、获奖、科研等方面实行量化;班主任主要从早读、两操、课堂纪律、卫生、课外活动等方面实行“六比”。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制定量化细目评分表,考核结果归入教工档案。考评工作为了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力求做到①量化细目涉及岗位工作各个主要方面;②量化评分标准突出重点;③教工明确考评目的,积极参与。因此,这项工作产生较好的效果,起到激励作用。

四.推行“拜师学艺”激励

在青年教师中间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也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增强了青年教师的成才意识,促进了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是我们学校的财富,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大力倡导推行“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具体做法是:①规定每一位青年教师(名单由教务处列出)必须向一位老教师拜师“结对子”;②确定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熟”;③规定形式和内容:a、由教研组落实“结对子”计划;b、召开拜师会;c、拟定符合学科特点的“传帮带”内容,例如每周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各听对方一节课;老教师检查教案和作业;帮助出一份试卷;上好一节示范课;新教师上好汇报课等。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新老教师角色意识,促进了新老师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教学骨干。

五.实行“奖励、分配制度”激励

奖励制度、分配制度的公平合理往往对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采取的方法是:①实行工作量津贴制度:按各人的工作量发放工作量津贴,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多干少干不一样;②实行考勤奖励制度,奖勤罚懒;③实行业绩奖励制度,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鼓励和增强教师“名师意识”。这些制度的实行与“目标管理”、“量化考评”、“双向选择”等制度挂钩,互相密切联系,对促进教工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起到有效激励作用。

六.实行“民主管理”激励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鼓励教工参与,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重要工作的决策,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采取的形式是:①成立教育教学研究小组,由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督导工作;②实行由教工代表参加的行政联席会制度,教工代表“参政”、“议政”;③坚持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工作决策。这种民主参与制度,有助于形成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产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情感,使教师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与学校领导产生目标认同,从而自觉积极执行决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学校声誉。

七.实行“需要”激励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就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关心教师的生活以满足教师物资生活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教师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希望得到荣誉、受到尊重的需要。学校领导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能极大地增强学校群体内聚力,形成一种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八.“学校领导影响力”激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领导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专业水平,以及领导教工努力干事业的工作魄力,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创造性的办学实践,是吸引教工积极参与,并产生愿意跟着干的行动的巨大力量。实际上,领导者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是多角色的扮演者,领导者的管理才能和积极工作的榜样,具有无声的影响力,是激励群众积极性的最有力的手段。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3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分为了五大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就指出,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获得体育和健康的知识技能,还要增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就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自身专业素质进行公正客观及时的评价[1]。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现状

1.评价体系的简单照搬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中小学就开始实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初衷是实现多劳多得,看效果论成绩。但很多学校管理层因为无法制定符合改革要求的教师评价标准或方案,还有就是都充作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导致了只有个别的学校在尝试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后来以至于,其他的学校只是把本地区已有的教师评价体系略加修改就作为自己本校的教师评价方案,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学校的发展规模以及教师队伍的组成和建设情况来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价标准,仅仅是简单复制照搬,导致了教师评价标准适用性降低。

2.评价目的的偏移

学校的评价方案多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满意的教育作为评价的目的,没有突显评价到底对教师自身有何作用。很多学校的实际操作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师的奖惩手段,没有根据教师的学科特点、社会的需求、以及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来提出评价的目的,使每年的评价陷入了“评了也白评”的困窘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体育教师的努力,不仅要实现体育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还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处于边缘地位,学校仅仅把评价作为教师奖惩的手段,而忽略了对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打击了教师的工作情绪。

3.教师评价内容和指标缺乏科学性,评价标准陈旧

中小学对体育教师评价主要看其教学质量,对个人的科研能力,对外业务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考察有所忽略。学校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往往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殊不知不同的分类依据,体育教师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忽略了教师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服务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评价的标准也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促进者、辅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旧的评价体系注重的是传授者,这也阻碍了教师与时共进。

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往往建立在体育教师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的随堂听课考察、所教学生的评估、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把教案、看课、听课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环节,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等方面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出发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以教案等形式就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显得不合理;另外,在评价中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听课、评课情况或学生达标成绩作为指标,而忽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熏陶,也是不科学的。

4.评价主体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校内领导、专家(调研员)、同学科教师、学生、教师本人。领导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从学校宏观的教育角度进行评价,但也是针对某一节课,具有片面性;专家同行优势是了解课的结构、了解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具有专业性,但也仅仅局限于某节课,对整个教学效果上的评价存在着不足;同行间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不是过高评价就是过低评价;学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直接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问题,对教师改进教学质量起到推进作用。但学生也会因个人对项目的喜好程度,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同来进行评价;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自我分析,认识,才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中小学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上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的主体选择不能仅局限在本学科,应多元化,需要将多方的意见综合起来,相互弥补不足。

二、对策研究

1.根据业务水平对评价对象进行区分定位

体育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体育教师,但这仅反映了学科名称,而忽略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评价不能漠视评价对象存在的个体差异。

2.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分析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不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按指标评价是能力指标、职责指标和绩效指标三个方面。

能力指标中对各有关教学信息的加工、获取和传导的能力方面最为重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合理地选择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材比重和顺序,并选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因素。讲解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体育课堂中最直接的授课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体育教师必须面临的现象,如何准确及时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及时纠正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自己的错误动作,如何尽快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或动作难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化。体育课多以室外形式进行,具有突发性,教师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因素。

在职责指标中,把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以及课堂考勤作为主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责任去旁听他人的授课,通过听课和评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考勤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定期参加区上、省上以及全国的年会或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绩效指标的重点在学生的达标率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也存在着应试体育的现象,很多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仅以体育生的升学人数或升学率作为标准,或以体育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造成了只针对体育生的局限性或是只针对普通生练习体考项目,而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开发和培养,这与终身体育的精神又不符。

3.完善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做到多维性和发展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教授操作性的知识,这些受到自身身体素质、体能和年龄的影响,教师评价应安排一定量的基础性素质考核,促使体育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维护操作性知识系统。但要指出这种考核不是比速度、高度或远度,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要求。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指标不应只限于考察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组织竞赛方面,还应考虑师生认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动机的激发、技能的巩固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2]。另外还应把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所获学习成果证书等资料作为评价的信息源。多渠道获得的信息源保证了信息的专业和可靠性,为教师评价的真实性提高保证。

endprint

评价的内容体系综合起来可分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包括教学目的、计划、设计、教具多媒体运用、教学活动、课堂管理等);教学态度与辅导方面(自身的修养、对学生运动能力养成的培养、师生关系等);教学方式和效果方面(授课的生动性,教授动作的准确性,是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教师自身的技能方面(裁判工作、带队情况、自身体能等);团队合作方面(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协助、同行间的联系、家长的联系等);专业发展方面(体育科研、体育课改等)[3]。

系统、科学、有序的评价体系只有开放与外界的不断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进步,否则将会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关注主体与客体以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要提供被评价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体育素质发展的要求。

4.评价体系应开放,做到公开、公正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方案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利益,也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向和情绪。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对评价体系的知情权,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体育教师也应主动关心自身的评价方案,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评价方案的公开透明性,让体育教师了解评价体系,并能提出合理的方案,让学校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5.评价主体应明确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了解评价目的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体育新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这应包含业绩评价,发展评价,切实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分析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帮助[4]。

6.多学科评价主体并存,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因此在选择主体上可以适当考虑涉及以上学科的专家和教师。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也应有所侧重,例如以赛课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以专家的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价和领导的评价;以教师工作综合评定等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综合利用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其他学科成员的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价。

理想化的教师评价方式是既能把握住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又能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们主动参与评价,配合评价者完成工作。千万不能漠视评价对象的情绪,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仅看教师目前的素质、教学效果和水平,还要看在原有基础上是否进步,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

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开放和透明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生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工作;为学生健康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理念提供服务。

中小学校及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体育教师个人档案,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机制,为体育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依据。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应与时代紧密结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体系,要不定时地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及时信息,以便对体育教师做出正确的评价。

————————

参考文献

[1] 俞福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现状研究.体育师友,2011(4).

[2] 张志伟,姚纯清,宫宇宁.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4).

[3] 刘健,张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的研究.运动精品,2011(3).

[4] 胡义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3).

[作者:李杉(1974-),女,山西汾阳人,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任洪钺】

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讨论 篇4

然而, 在体育教师中, 他们的学历、生活经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他们各自的人生理想、生活需求、教学意义也存在差异。因此, 为了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1、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1、对初中体育教师人才管理的观念滞后

很多学校人力资源部对于初中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笼统, 没有意识到科学建设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长远的重要意义, 更没有看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重要性。

1.2、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改进

21世纪的今天, 是科学技术发展飞快, 知识库不断更新, 知识领域之间不断相互渗透的新时代。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信息技术, 让其自身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更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去完成现代中学学生所提出来的新要求、新课题。目前,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研讨班、读学位、岗前培训等等一系列的途径来提升自我, 可是, 由于时间与资金的原因, 许多学校对于初中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明显滞后, 体育教师参加学习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1.3、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考核制度不规范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体现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评价考核上, 目前, 大部分学校都会定期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 但是这些考核都比较片面, 缺乏实际, 在对体育教师的成绩考核方面更是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2、如何建立科学的初中教师激励机制

2.1、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

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需要社会相关组织的维护。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教育责任, 这是取决于我国教育的准公共服务性与外部经济性, 同时这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的强大推动力。

2.2、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需要学校的领导与支持

学校进行人本管理, 事事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激励人, 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关键, 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 挖掘人才, 发展人才, 培养人才, 从而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在对于初中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与改革而言, 学校的人本管理可以通过薪酬激励、工作激励、学校文化激励等等方式来实施, 一方面, 满足了教师的合理需求, 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3、初中体育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完善考评体系

对广大教师而言, 学校考评体系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制度可以高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调查发现, 不少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校实施的考评体系制度存在不满。因此, 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首先, 要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地从教师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落实考核内容;然后, 积极探索绩效考核的有效办法, 确立正确的考核方向, 制定细化的考核指标, 协调考核的不平衡之处,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提高考核的实施水平, 保障实施, 公平、公正、合理地进行。

3、结语

初中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高效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对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中, 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以人为本, 以服务和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 以促进教师绩效为导向, 着力构建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建设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教师激励模式, 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增光添彩。

摘要:校园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 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以及增进身心健康。对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来说, 体育教育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其中对于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来说,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才智激活和潜能发挥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在本文中, 将谈论到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出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潜能, 以及, 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校园,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郭琼珠, 李扬.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 1998, 02.

[2]方卫华.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03.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5

一、江苏省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辩证关系

1.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区域竞技体育的发达与否,对于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娱乐性、观赏性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吸引着大众目光,报纸和传媒对于体育的所有宣传和报道内容,90%以上都会涉及竞技体育。因而,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江苏省竞技体育近几年一直保持强势,在国内各省份中一直排在第一阵营。江苏体育产业发展虽然起步很晚,但是近几年随着竞技体育的强势崛起,体育产业的发展也较为迅猛。9月,江苏制定《江苏体育产业振兴计划纲要》(~),着重强调了竞技体育在带动江苏省体育产业其他各组成要素发展的重要性。该纲要提出整合竞赛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和开发赛事经济,为江苏的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也、体育中介业、场馆服务业和体育彩票业创造活跃的市场氛围。

2.体育产业反哺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涵盖了竞技体育,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体育产业氛围浓厚与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将对本区域的竞技体育产生长足的影响。体育产业市场的繁荣,将会培育良好的群众体育土壤,群众体育是体育消费市场的主体,不论是体育用品类的实物型消费还是购买门票观看竞技体育比赛的观赏型消费,群众体育在体育产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产业的繁荣也会直接的带动体育中介业和体育彩票业的活跃,体育产业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反哺竞技体育发展。江苏作为体育大省,这些年体育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体育彩票收入实现全国“七连冠”,截至12月31日,江苏体彩年销量达到161.81亿元,增幅达14.17%,同年体育彩票对江苏省竞技体育资金投入、群众体育以及其他社会公益资金投入均达到历史峰值。近几年,江苏居民体育消费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体育用品,最近几年的增幅都达到20%以上。江苏已经连多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处于国内领先的位置,大赛的举办更是活跃了体育消费、观赏、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广告等产业市场,为江苏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空间。

二、江苏省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间的传导机制

1.竞技体育通过传媒传导发挥其效力

传媒是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媒介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随着科技进步,新的传媒方式不断涌现,如社交网络、微博、在线视频、微信等,这些新的.传媒方式不断丰富和拓宽传媒渠道,使得竞技体育的影响力不断放大。江苏省近些年举办的体育赛事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举办的十运会,江苏竞技体育军团金牌总数位列第一,江苏民众通过各种媒介收看、收听或者参与十运会,他们为江苏取得优异成绩感到自豪,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所感染,同时也被竞技体育展现的美感及比赛结果未知性所征服。江苏竞技体育军团在北京奥运会和的山东十一运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江苏人最钟爱的竞技体育项目是击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和花泳,这些项目多年来在全国处于几乎难以动摇的领先位置。这些项目里很多都在江苏省群众体育中开展的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很高,每当江苏在这些竞技体育项目中斩金夺银都会带动这些市场化长度深的项目发展出现一个小高潮。江苏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同步协调发展正是由于媒介的宣传和渲染。竞技体育的美感、体育的健康理念和娱乐休闲功能以及竞技竞赛中运动员展现的个人魅力通过各种传媒渗入江苏民众生活,推动江苏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推动江苏体育产业的和谐发展。

2.传媒产生激励效应过程

随着传媒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中虽然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新生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群众由以往单纯的体育信息受体逐渐的转变为信息受体和传播者双重角色。如微信、微博、网络、IPTV等等,民众通过网络渠道,尤其是“自媒体”快速浏览体育信息并将其实时分享出去,这些媒介对体育信息呈现逐级放大效应。20,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美元,群众收入水平较高,智能手机普及率较高,这为竞技体育信息快速传达、分享提供了条件。竞技体育向体育产业传导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媒介传播体育信息,并对体育信息受众产生激励效应的过程。江苏竞技体育的每一次飞跃都会给江苏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体育用品业会随着群众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而得到发展,体育中介及体育广告收入也会随着江苏竞技体育的兴盛而走向繁荣。截止底,江苏省各种体育产业活动单位达4400多家(不含个体户),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较增长18.17%。到,体育产业对江苏省GDP贡献率达到了0.82%,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和体育彩票销售取得较好成绩,彩票销售连续7年领先全国,年江苏体彩年销量更是达到了161.81亿元。江苏体育彩票销售佳绩的诞生不仅和江苏体育彩票运作的方式有关,这和媒介宣传所产生的激励效应有一定的关系。江苏体育用品每一次销售高峰期及体育培训市场的活跃都都是伴随着江苏竞技体育的腾飞,江苏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媒介的扩大效应产生的激励效应不断促使江苏体育事业的发展。

3.激励机制促使信息受众产生动机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竞技体育通过媒介向体育信息受众施加影响,响应是指以特定的激励与相伴而生的动机作为前提条件下将产生的最终结果。荧屏竞技是人们了解竞技体育最主要的渠道,人们在观看竞技体育的同时,竞技体育的独特性与功能对受众参加体育健身及消费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江苏群众体育的发展近些年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和江苏竞技体育的强势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江苏举办的所有重大竞技体育比赛都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参与,如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一般都有较多的群众体育健身展示。江苏举办的竞技体育赛事向广大群众传递积极的信息,同时也使得相关体育机构产生积极动机,根据信息受众对竞技体育刺激信息所表现动机情况,可以分为高积极动机和低积极动机。20江苏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35%,达到45%,20已经达到50%以上。20,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江苏省男子列全国第一,女子第二,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二。20,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0.8万人,其中国家级、二级、三级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到20底,江苏省开展城乡全民健身活动9000余项次,参加人次约3500余万。2006年5月,江苏省组建体育用品协会组织,截止年底,该协会会员达到200余家。江苏体育产业各组分要素取得的成就无不和江苏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相关,竞技体育借助媒介的宣传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不断促使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

4.动机刺激体育产业各要素发展

竞技体育通过各种媒介在群众及相关机构中宣传体育的魅力及价值,信息受众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及对体育的理解所产生动机强弱不同,但是动机的产生就会促使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场馆业、体育中介业及体育彩票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联动的。体育健身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场馆业的发展,体育中介业的发展一样会带动体育场馆业及体育消费的发展,而体育彩票会随着社会大众对体育的关注度增强而得到更好发展。因而,在动机的促使下,体育产业各要素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竞技体育对体育信息受众产生高积极动机和低积极动机,这些动机的产生都会促使江苏体育产业的发展。20江苏成功举办十运会,实现了6亿元总收入、4亿元净收入的资源开发业绩,创下全运会资源开发的新记录,这次赛事被誉为市场化程度高、资源整合程度高、维权保障程度高的“三高特征”。江苏体育产业在竞技体育的辐射带动下,较好实施了体育产业振兴计划,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技术培训、中介咨询四大门类的体育市场体系。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和体育器材、服装以及场馆开发开放等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江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经费保障。江苏体育彩票业连续7年全国第一;近5年来,江苏省共组织国际比赛136项次、全国比赛385项次、省级体育赛事137项次,承办数量及荣获全国最佳赛区、优秀赛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体育用品业截止2010年底,江苏省体育用品制造单位2500余家,创造产值120多亿元,体育用品销售单位近3000家,体育用品制造、销售单位总数居全国前列。到2010年江苏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8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6%,体育产业就业人数也达到了38万人。

三、结语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机制的研究 篇6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体育教育,激励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广,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为了加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提升, 各个学校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 东莞中小学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本着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 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更良好的运动环境。

一、阳光体育运动意义简述

阳光体育运动的重点就在于提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身体方面的素质, 更加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打破沉闷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潜力, 让学生掌握更多体育运动技能, 为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东莞中小学学生体育运动现状

1. 体育运动参与动机较强

东莞市各中小学校日常体育运动开展情况较好, 学生大多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 学生参与热情高, 对体育技能的学习热情也较为高涨, 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也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学习动机较强, 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进行阳光体育项目推广并使体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 体育项目选择多元化

中小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对体育运动形式的选择也表现出多元化特点, 但对于球类运动的选择较为集中于羽毛球与篮球这两个项目上面。羽毛球由于不太受制于场地条件, 没有很强的身体对抗和对峙, 受到许多低年级学生和广大女生的欢迎。

3. 教学形式选择多元化

在东莞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 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 对于教学形式的选择也不同。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不足, 所以倾向于教师指导模式, 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得到更加正确的示范。高年级学生则比较喜欢自由练习, 他们认为自由练习时间相对充足, 自主性强,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优势, 从锻炼中找到乐趣。

三、建立健全阳光体育运动激励机制的措施

根据东莞中小学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阐述, 为了结合课改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东莞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对体育锻炼倾注更多的热情, 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

1. 完善管理机制, 让体育运动更规范

完善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管理, 成立专门的运动研究小组, 对运动项目开展的专业性、科学性进行有效评估,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的严肃认真, 能够让他们接受更加专业、规范的组织训练, 从而增强训练效果, 提升参与热情。

2. 建立团队制度, 让学生体会荣誉感

竞技与对抗从来都能够让人产生刺激兴奋的作用。虽然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是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锻炼精神, 但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竞技性和趣味性。

3. 情感激励, 营造和谐运动氛围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虽然希望同学们都能尽可能地达到优异的训练效果, 但是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所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追求过于严苛的锻炼, 要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让学生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团队意识、培养互助互惠精神, 教师们要关心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成长, 多交流沟通, 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的运动氛围, 让同学们更加愉快地进行训练与技能学习。

4. 建立综合评估机制, 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现在许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习功课之间往往难以抉择, 他们由于要面临各种考试, 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他们经常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非体育锻炼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提升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 建立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 将学生的评价标准一分为二, 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及课堂表现, 另一部分则是体育锻炼情况及锻炼成绩。

阳光体育运动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 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为实现终身健身奠定良好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如何能够让学生保持这种健身积极性,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让阳光体育运动一直开展下去, 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金华.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7 (3) :32, 78.

[2]李小军, 游欢.主体体育意识与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系[J].企业家, 2008 (6) :146.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7

1 心理影响

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身、满足兴趣和爱好、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为了培养意志品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类, 健身属于生理性动机, 满足兴趣爱好是自我实现性动机, 而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则属于自尊、自我价值需要性的动机, 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属于社会性动机, 为了培养意志品质也是自我实现的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 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 这是激励的起点, 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 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 达到目标, 激励过程也就宣告完成, 但是人的需求具有无限性, 一种需求满足了, 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 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开放性的互动优势, 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指导与鼓励.再加上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因素, 阳光自信、开朗乐观、勇于承担责任、豁达爽朗的性格、机智幽默的谈吐, 业务、专业水平令人钦慕, 这些因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 影响他们, 有效利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 更有利于高校中每位学生培养坚强、独立、自信、不畏惧困难的激励自信的品质。

2 体育行为的理论依据

人的行为和心理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心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行为, 而行为又是心理意识的外在表现。对于运动弱势群体学生, 要以正面的有效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心理意识, 心理意识表现为舒畅、对事物有愿意接受、也有兴趣的表现, 更进一步说就是心理趋于健康态, 在没有任何阴影情况下, 自然在行为上就会有毫无顾忌的积极表现。

2.1 体育行为

行为科学家认为:行为是在一定社会中, 人在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定结果的客观活动体育行为就是说, 学生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业余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体育实践活动正是在这样一种有意识、有动机, 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锻炼效果的实践活动。

2.2 大学生体育行为激励的基本过程

激励, 意指“激发”、“鼓励”, 是引起人的行为的一种刺激, 具有不断激发、鼓励, 推动人的行为,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意, 通常情况下, 激励表现为外界所施加的推动力或吸引力变成自身的动力, 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原理。这个过程就是:个体在被动的情况下勉强去练, 通过被激发的自动力影响行为, 成为个体主动地积极地练, 从而满足个体自身的心理意愿。通常, 学生的体育行为在外界推动力 (教学要求、考试、达标、训练和竞赛等) 和吸引力 (健身、娱乐、审美、刺激等) 的影响下, 被激发的自动力越大, 其行为也就越积极、越持久, 反之则不然, 所以, 对学校体育的管理者来说, 要设法增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推动力, 提高体育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并积极促其转化为自动力,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在这一激励过程中, 学生体育行为效果的评价是激励的关键, 学生体育行为的效果随时都会得到自身评价和外界的评价。如果这一行为结果经评价满足了需要.个体就会得到满足感和平衡感, 并对下一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如评价的结果不能使个体得到满足。则通过信息反馈, 使这一激励过程重复进行或者选择另一不同的体育行为。

3 激励机制的教学模式

3.1 诱导因素

可依据每位学生的自身进步、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兴趣变化趋向等, 教师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长, 多用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肯定和鼓励:多利用课间时间和课外业余时间和学生们交流, 以朋友关心和待人的诚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健康快乐的体育活动。

3.2 行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快乐体验感, 教学中适当的时教育体系。

3.3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咨询中心。

引导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休闲生活方式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消费愿识。尝试改变体育课的传统评价方法, 将评价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关注学生体质、体能的点滴进步与体育参与意识等方面上来, 鼓励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3.4 高校相关部门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教育

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全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善意引导科学的日常生活起居, 合理控制学生的作息时间。增强学生肌体的抵抗力,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8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内部通过制定和执行某些政策、制度、法规以及采取某些措施,形成对组织和个人产生激发干劲、规范行为、引导方向等作用,是调节组织运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管理深处是激励。”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从规模发展进入内涵建设阶段,提升教师水平,发挥教师作用需要有效运用激励管理。首先,激励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是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增强。在高职院校所有资源中,优秀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通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优厚薪酬待遇和适宜发展机会,能够激发起教师对组织目标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在体力和智力上自觉投入,提高其工作绩效。其次,激励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既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同时也形成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奖罚分明、优胜劣汰,可以促进高职教师对于个人发展的追求,有利于他们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第三,激励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在高职院校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想将学校办出高职特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所以,通过激励,能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需要特点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需要是激励的基础。管理学界有句名言:根据人的需要进行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说:根据教师需要所进行的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需要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模式可以表示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要实施有效的激励,选择恰当的激励手段和方式,必须全面分析高职教师的需要特点。

高职教师属于高校教师群体,他们具有文化层次高、创造能力强等典型特征。同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决定了高职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他们既要有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要具备宽厚的知识背景,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教学知识。他们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 具有丰富的物质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需求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但是它又是其他高层次需要满足和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高职教师对自身的利益日趋重视,追求“奉献价值和索取价值的完美统一”。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和教学。相反,如果不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可能会出现教师的流失。

2. 具有很强的自尊和荣誉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践性人才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高职教师本身是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承担着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担,具有敏感的自我意识,由此形成了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组织和同事的尊重和认可。

3. 具有很强的创造和成就需要

创造与成就的需求是个体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位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高职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的工作,他们深受无数有创造成就的人物及其创造成就的影响和鼓舞,渴望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高职教师的创造成就需要不仅表现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对创造性成果的追求上,同时也表现在追求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及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方面。

4. 具有强烈的个人发展需要

高职教师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播者,要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实现个人的发展,院校能否给高职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发挥个人才能和晋升的机会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三、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措施

激励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激励过程的重点和核心环节。高职院校在构建教师激励机制时,要在充分考虑教师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将“他律”和教师“自律”相结合,将外在因素和教师内在因素相结合,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1. 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为目标

任何激励机制都必须对其组织成员具有一定导向性,而高职院校实施激励管理旨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工作业绩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师资源研究室副主任吴全全指出: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过硬的理论功底,即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必须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是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条件,因此,在构建高职教师激励机制时应该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为目标。

2. 以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为基础

教师考评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于考评机制关系到教师的晋升、薪酬和职业发展,所以科学的考评机制要以促进高职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在考虑教学质量的要求的同时又兼顾教师情感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首先,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明确职称评定体系目的不仅要使高职院校教师“学高”、“德高”,还要使其“技高”。考评时,除强调教学、论文及科研之外,还应将实践作品、发明、专利、服务社会效益、动手能力、相关专业的企业兼职、指导学生实践创造等方面纳入考评体系,使考评标准设定体现高职特色,利于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其次,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让学生、同行、领导、督导组专家和教师本人从不同的角度,依照教师的考评标准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第三,保证考核过程的透明度。考核过程的公开和透明是考核结果公正性的必要保障,管理部门可以将被考评者的教学、科研成果、论著、专利等录入计算机,在审核后,将业绩提交到网上,增加考核的透明度。第四,建立考核的反馈机制。加强和教师的沟通,倾听教师的想法和建议,保证考核结果被教师认同和接受,从而达到引导教师发展,激励教师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3. 以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为核心

薪酬作为高职教师满足物质需要的主要手段,不仅是他们生存、工作的必要条件,更是他们个人能力、价值和成就的外在显现。高职教师要成为“自我实现人”,首先应是“经济人”。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教师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激励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一方面要根据对外竞争性、对内公平性和学校的实际支付能力合理设计薪酬;另一方面要提高绩效工资在薪酬中所占的比重,使“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成为一种现实,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职院校必须关注以下两方面:首先,强化“内在薪酬”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避免人才流失,纷纷提高工资待遇,期望以“物质留人”。但是,满意的“薪酬”并不单纯意味着高额的“外在薪酬”,它还包括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以及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等“内在薪酬”,如果只着眼于外在的薪酬,不但管理成本高昂,而且由于边际效应的作用,其激励效果必将递减,而内在薪酬来自于工作本身,可以激起教师的内在热情,有持久效果,因此,将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结合起来,建立全面的薪酬制度对于教师激励有重要意义。其次,增加薪酬制度的灵活性。考虑到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构成,不仅包括专职教师,同时也有相当数量外聘教师,这就需要有灵活的薪酬模式与之配套,例如,对兼职教师,除常规的按课时付酬的薪酬模式外,还可采用“差别课时津贴”制,也可采用“议定薪酬”制;对于全职教师,则可对“基本工资+课时津贴+双师津贴+科研资助与奖励”的薪酬模式加以灵活变通。

4. 以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为保障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鼓励同事交往,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支持和谅解,缓和由竞争引起的人际压力。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校领导要尊重教师,在涉及教师利益的岗位津贴分配、教师发展及职称、职务晋升等制度建设上,充分听取和采纳教师的意见,使教师在工作当中感觉到时时刻刻都能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实践证明,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作用更长久,教师只有时刻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激发他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5. 以健全教师培训制度为重点

培训在教师激励中的作用在于对教师发展需要的满足。要针对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采用多种培训手段,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应届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考虑到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他们的培训则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如利用实践基地、职教集团等现有资源,每年选送优秀教师到集团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或在职教集团内企业兼职,定期到挂牌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及社会实践等。而对于从企业单位引进的专家,考虑到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是在理论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有所欠缺,可以给这部分教师提供到高校进修的机会,鼓励其攻读在职学位。此外,要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确保每一个高职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同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派教师到国外参加培训和进修,学习国外高职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摘要:激励是管理的核心, 需要是激励的基础。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需要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激励,需要特点

参考文献

[1]涂淑玲.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 2007, (12) .

[2]梁裕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3]吴全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通过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 服务各项工作活动的展开, 通过自发性作用督促人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体育教学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 不仅可方便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在人本化理念的指导下完善体育教学,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下面对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作简要探究。

1. 激励机制对体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与体育价值观, 这对于学生精神与体魄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诸多实践报道已经证实激励机制对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将各项激励举措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 实现体育教学与激励举措的深入结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等完善当前激励举措, 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体育学习乐趣, 达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认知的目的, 这无疑能够将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正面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对激励机制的运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个人优异体育成绩的达成及健全人格、良好品德、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有诸多益处。

2.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体育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要结合工作需求、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应用策略, 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全面且正确地发挥自身激励作用。

要善于应用体育文化、体育理想、体育目标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实施激励。体育文化主要以各类体育活动与赛事的宣传活动为主, 着重鼓励学生培养体育活动兴趣, 在观看比赛、了解体育赛事的过程中激发个人体育热情, 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获得精神方面的激励, 并配合学校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一展所长, 逐步树立起积极的学习观念与态度, 并锻炼个人体质。体育理想激励主要是立足于学生个人体育奋斗目标与前景进行激励, 通过了解学生对个人未来期望,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进行倾斜, 让学生逐步提升个人体育水平, 并在各类相关赛事中获得鼓励, 在不断突破个人精神、体力极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激励, 同时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发挥榜样作用。体育目标激励主要通过细化学生体育学习目标, 实现长效、短效激励机制的交替作用, 让学生在不断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并直至最终实现体育理想。体育目标比起体育理想激励更有针对性、可计量性、实用性与有形性。

要突出激励机制中学生主体地位, 配合激励举措与语言, 实现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面鼓励。体育管理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承受着较大压力, 要善于应用激励举措, 改善当前教学环境与管理现状, 围绕素质教育、人才教育等核心宗旨, 加强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关注, 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与主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加强对学生个人的指导关注, 让个人体育成绩、体育技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语言强化学生学习信心, 通过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心理与竞争意识, 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失败与成功, 教师要寓情于教、循循善诱, 在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 构筑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 真正把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落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应用体育榜样、表彰激励等刺激学生进步, 通过这种直观刺激激励与潜移默化激励作用的交替影响, 让学生改善个人体育学习观念与行为, 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价值。另外, 在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时, 要注意将学生个人体育学习实际需求与体育教学管理目标进行高度融合, 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各项合理激励举措, 避免过度片面化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 真正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将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尽数发挥。

综上所述, 体育教学管理中要立足于工作实际, 积极发挥激励机制的正面作用, 处理好体育学习、学生进步与学校管理三者关系, 营造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让学生们获得理想的进步成果, 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探究体育教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7) :184.

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 篇10

1 浅谈高职体育下的终身体育

我们经常提及到的终身体育,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生命中始终贯穿体育教育和实施体育锻炼的思想,同时把体育看作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意义,此外对于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直接的关系。

在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始终贯穿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这个思想下实施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高职体育教学要想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一定要把生活和体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体育两者之间的融合点,从而可以更好的展开实践训练,慢慢的对体育有深一层的认知,让其充分体会到体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感知到体育是离不开生活的,这对他们感知和谐幸福生活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的设置生活情境,而对于体育教学形式也要与生活相符,确保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意识:“体育是为了美好生活的实现而存在的”,促使他们可以坚持天天锻炼身体,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浅析高职体育和终身体育之间的关联性

2 . 1 终身体育意识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开展

如果学生树立了终身体育意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会更加踊跃的融入体育锻炼中,对于相关的体育项目的学习欲望会增强,使他们自主学习体育能力得到提升。对于高职体育教学当中,老师指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之后,终身体育意识就会引导学生积极的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使得学习目的更加清晰,从而促成了健康的体育理念的形成,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所以,高职体育教学一定要把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目标,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时刻谨记,不仅仅要把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协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

2 . 2 学校体育可保障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终身体育是在人们拥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基础上说起的,意思是整个生命中都不间断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其优点在于:促进人类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强身健体、维持社会和谐等等。而终身体育意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高职体育教育更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从小学到大学,学校体育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他们对体育项目有了较大的兴趣,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实施的体育锻炼更科学合理化,对于体育锻炼的技能技巧与体育基础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这给学生体育观念与体育精神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给终身体育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3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形势

当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置的数量比较多,预计超过一千余所,高职生已达到600万人,在中国的“十一五”的发展中为企业培养了一千万的高职专业人才,这也符合中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是中国步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体现,同时更是国内产业升级必经之路。

然而就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上来看,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因为部分高职对于体育教学的规划和思想上不是十分的清晰,不能够很好的认清高职教育中体育教育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终身体育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第二点,高职院校中体育工作者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上比较落后,许多的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一点一点的发展成高职体育老师,他们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特点一时还无法接受,还有就是体育教学思想方面,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意识比较匮乏,他们教学目标一直停留在学生体能的达标;第三点,高职体育教学器材比较单一、教学环境一般。部分高职院校在器材和教学环境方面无法满足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只有在教材上大做文章,完全依照教材来实施体育教学,这就使学生对体育有了错误的认知,觉得体育不能学到什么真正的知识,以至于他们一毕业就扔掉了体育,这对于终身体育的实现极其不利。

4 促进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方案

4 . 1 科学的融入现代化教学, 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得到合理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入具有以下优点:把图片、文字、声音融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凸显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老手的指导,加上重复锻炼来完成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因为老师的演示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实施练习活动的时候只是靠自己的记忆来完成,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有自身的记忆来决定,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稍微有一点不集中,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也会影响此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然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长时间的展示,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这些动作自己进行练习。比方说在讲授“全面锻炼,突出重点”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用对媒体技术,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屏幕右侧呈现出一张人体图,左侧设置一个举重图,之后向学生发问:举重对人身体哪个部分有很好的锻炼?如果学生回答对了是上肢部位,此时右图中上肢部分就闪烁以下,一次可以左面的图片换成短跑、长跑等等不一样的图片, 向学生发出类似的问题, 然后为了引导学生锻炼身体要全面,可设置两幅这样的图形,一个人的上肢粗、下肢细。另一个上肢细、下肢粗,这样学生可直观的感受到全面锻炼的重要性。如此老师使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可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这堂知识的重点内容,并且更好的理解和消化他们,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比起老师枯燥的讲解课堂效果会更好。

4 . 2 注重体育训练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注重融入其中

对于高职体育教育中,要注重体育训练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并且可以主动的参与其中,这是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主要途径。学生一旦拥有了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以后步入社会,就可以实施科学合理的自我锻炼,体育活动才会贯穿学生一生。比方说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拓展训练,如攀岩、盲人方阵、信任背摔等等游戏,这些互动活动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的局面被改变,无论是从体育教学方式、内容以及形式上都趋于了多样化,使得高职体育教学的生动性、活泼性被凸显出来。此外还有,学校还要增添一些训练活动,以实现学生的锻炼能力的提升,例如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可以自己掌握一些学习体育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慢慢的探索知识的形成,这样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一些基础。

上一篇: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结构下一篇:中国古代边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