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精选12篇)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篇1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明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 找出相应的提升途径, 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 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高职院校教师除应具有高等教育教师一般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具备能够胜任高职教育的职业素养, 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1.爱岗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多方面, 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热爱高职教育事业, 崇尚高职教师职业, 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我国高职教育面临大力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任务。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 既要继承前人, 又要突破陈规;既要借鉴世界经验, 又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高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有待教师们去研究、去实践。广大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 勇于克服困难, 不断开拓进取, 才能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2.职业教育意识。
教育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 而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又影响着他对教学质量的判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清晰的职业教育意识, 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特色有清醒的认识, 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 才能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 在课程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实践操作技能。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使学生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 还是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形成合理、准确的操作习惯, 最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都要求教师首先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因为教师在示范操作技术时, 必须要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术娴熟,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 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4.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教学环境既可以是教室, 也可以是实训室, 还可以是生产车间;教学手段既可以是黑板上的讲解, 也可以是仿真台旁的演示, 还可以是机器边的操作;教学内容既有职业理论知识, 也有实践操作技能, 还有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仅要把持教学效率, 还要保证教学质量, 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 引导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即具备对教学信息加工和课堂情景设计的创新能力, 对教学组织和学生评价的敏锐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
1.爱岗敬业不够到位。
高职生有很多学习以外的问题, 如职业理想、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往往回避这些问题, 只管教书, 不重育人。具体表现为部分高职教师不考虑行业、企业的发展, 只满足于把概念讲准确、论述讲清楚, 不遵循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进行教学实践。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这些教师缺乏对高职教师职业职责的尊重,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2.职业教育意识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有些教师有着较深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他们大多中年以上,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多年形成的学科本位教育思想, 严重影响他们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实践。还有些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忽视专业理论的传授。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也要区别于职业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职业性, 也要体现教育性。无论是学科本位的教学行为, 还是只重实践、忽视专业理论传授的教学行为, 都是高职教育意识不够清晰的表现。
3.实践操作技能不够精湛。
高职院校现有教师绝大多数是由原来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教师转岗而来的, 还有一部分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或由相关单位调入高职院校的。由于过去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不设实践课程, 对成人高校教师没有动手能力要求, 因此这部分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原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实践操作技能也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要求;年轻的新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 实践操作技能不强, 所以,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整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尽人意。
4.教育教学能力不够过硬。
高职院校教师应是既有高超操作技能, 又能清晰讲解出来, 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具有手、脑、口并用能力的教育家和教练员。目前高职院校有些教师尽管很有教学经验, 但对新设备的操作技术欠佳;年轻教师容易掌握新技术, 但教学经验不足;有些教师,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教学程式;还有些教师, 对那些学习或技能训练有困难的学生, 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都源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过硬。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1.坚持教书育人, 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应该拥有更多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因为高职学生难免存在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高考很失败, 上的是低人一等的学校。高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阴影,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学习专业知识, 刻苦练就技能, 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高职教师不但要教书, 更要育人。
爱岗乐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高职教师的人格力量。高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做到课课有进步, 堂堂有提高。高职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不仅教书育人, 而且修身育人, 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2.拓展行动导向,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
行动导向原则不仅适用于高职教师的教学活动, 而且对强化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意识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 如果仅仅靠宣传、学习, 使高职教师对高职教育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行动上有一种自觉的实践, 恐怕收效甚微。为此,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给教师提出有深度的教学研究课题, 引导教师站在理论的高度对高职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 对自己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学校还要适时地帮助教师对所研究问题用高职教育理论加以解决, 使教师感受到在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不断提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师将高职教育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还可使教师真正认识到高职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差别之处, 体会到必须以强烈的高职教育意识和正确的高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通过行动导向,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调节, 在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中, 强化高职教育意识, 自觉以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建立顶岗制度, 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 将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行业,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能迅速掌握本行业最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 并随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教师只有到生产一线去体验, 才能真正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与管理及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 了解自己所教授专业目前的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积累教学需要的实践操作技术和企业生产的实践经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的过程, 不仅是提高实践操作技术的过程, 而且也是备课的过程。教师通过顶岗锻炼, 教学中可以避免纸上谈兵, 以丰富、详实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 及时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使专业课教学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打破那种认为只有到课堂念书才是学习的传统认识, 纠正重学历提高、轻技能提升的做法, 将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列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 不可流于形式, 要加强管理, 统筹安排, 做实做透, 为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提供制度保障。
4.加强督导评价, 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工作, 既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教学督导, 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及时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改进教学的建议,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督导要着力对教师进行正面的指导, 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上引导教师选择适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法, 指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推动“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改革。
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调控等诸多功能,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既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方法, 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要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减弱一些常规项目的评价权重, 如“教态”、“板书”等, 加大一些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项目的评价权重, 如“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等, 使评价能够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将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 既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 将正面引导与制度考核结合起来, 从敬业精神到职业意识, 从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 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足以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易方.试论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J].长沙大学学报, 2001 (2)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7) .
[3]张玉强.行动研究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探索, 2003 (11) .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篇2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在强调本土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地优秀音乐元素的教育模式。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国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重视多种文化因素之间的融合,特别是要了解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宽教师和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为“以文化为主旨”代之,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当前高职音乐教师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有失偏颇,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音乐歌唱技巧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的传授,甚至部分音乐教师将多元文化等同于多种类型的音乐,诚然这种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可能将世界上所有的优秀音乐向学生传授,因此重点应落实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音乐理念,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从艺术美的角度去挖掘不同音乐所蕴藏的深层次内涵,以避免学生在初次接触异国音乐时由于内心深处的刻板印象而带来的不必要干扰,使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要求高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在适当的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融入并整合多元文化因素使高职音乐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总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需要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支撑才能顺利开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在发展而非外在的进步,即应抛弃传统的过于注重学生音乐技能培养的“技术化”教学模式,而将学生的发展重点转移到如何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即可以大体识别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达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由于大部分高职音乐教师成长于西方式音乐教育体系中,对西方音乐有着先入为主的认识,而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其它地域的世界音乐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且由于较少触及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其内涵和作用无从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因而教师应主动成为拥有跨文化教育价值取向并具有文化敏感性的知识分子,进而完善自己从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
(一)改变教学态度。高职音乐教师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上倾向于“欧洲中心论”者不为少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均是建立在西方音乐体系之上,按照西方的音乐史观来定位,则我国的单音音乐处于西方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狭隘的音乐史观和音乐学习经历使得他们无法平等地看待民族音乐。且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经典音乐的理论体系和阐述模式,被我国列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以此来“改造”我国的传统音乐,缺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现在反思实非明智之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质量。在推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则担任落实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角色,培育学生辨识及适应多元社会的能力,是当今高职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音乐教师不可避免地对音乐有自己的个体偏好,要真正做到对各种音乐的平等对待的确不易,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时应努力克制自己的习惯性偏见行为,因为教师对不同音乐文化所秉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效果。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呈点状分布的音乐艺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话语系统”,但这些由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高职音乐教师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艺术形式,这是对异族文化应有的态度,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均不可取。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来领悟音乐之美的通用方式,而音乐欣赏范围宽泛的教师大多具有音乐文化平等的观念,即使初始时对某些音乐不能接受甚至心存厌烦,但如果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经常“迫使”自己去体验,可能就会逐步变得理解和欣赏,这种情感上的变化类似于“音乐上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无关风格亦无关历史,只是被那种真实而美好的存在所感染。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他们一直秉承的音乐欣赏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音乐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欣赏作品数量的逐渐增多,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原先的固执态度,最终跨越自己所属的基本固定的文化范畴,进而提高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水平,引领学生聆听来自全世界的声音。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提升;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36-001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具有责任心、能吃苦、品学兼优的职校毕业生更是受到企业的欢迎。今天的中职生,只有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的立足于社会,获得一生的幸福。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种形势下职业学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体现鲜明的职教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下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口语交际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是按照听说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以社会生活(兼具职业特点)为内容分编于4册教材之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话、说话、说普通话、介绍、听广播、复述、推荐、即席发言、交谈、当主持人、采访、商洽、讨论、面试、演讲、辩论等。我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比如学了《听话》《复述》后,我让学生听记然后复述以下内容: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徐虎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任长霞扫黑除恶,除暴安良,铁面无私,鞠躬尽瘁;华益慰高超的医术与完美人格的结合;霍英东民族大义高于一切,赤子之心胜于财富等感人事迹。复述练习完成后,接着让学生从事迹中总结出人物有哪些突出的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及对自己有何启发。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平凡之人,又是伟大之人,他们以不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21世纪追求职业素养崇高境界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人格给人们留下了不尽的财富。总之,精心设计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利用这些活泼生动的口语训练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每次口语训练完成后做到“寓育于教”、“寓育于学”、“寓育于乐”,会显著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利用阅读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同时也兼顾时代性和实用性。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关注并积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阅读教学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宏观把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现各册各篇课文的德育内容,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我在备课的同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职业素养教育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它写进每一课的教案,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这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刘心武的散文《为你自己高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现实,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刘心武的这篇文章,能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引,可以引导大多数普通的中职学生面对现实,摆脱自卑,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找好自己的人生坐标,感悟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生价值,做一个积极乐观,幸福快乐,对社会有益的人。阅读教学占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职业素养教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利用写作教学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利教便学的原则,语文作文教学分为应用文写作和实用文写作,同时推进,贯穿全套教材。这里只谈谈实用文写作中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综观近年来中职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直接命题作文,都是在引导考生把命题所蕴涵的问题同生活、同社会联系起来,“文以载道”在作文命题中一直有较充分的体现,多年以来,中职作文都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树立主流价值观、鉴定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职能。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真、善、美的褒扬,对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批判;对错误问题的引导,对生活中问题的正确认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更适合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面对作文,我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我们面临一场信用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股市上虚报利润现象层出不穷。人们不知道,哪块云彩是雨,哪块云彩是风。但有一条规律是不变的,诚实的企业经营终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欺诈的经营最终会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然后和学生一起例举诚实守信成就一番事业的个人和企业,欺诈失信的个人和企业最终遭到社会的唾弃和惩罚。最后得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以质求信,以质求财”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创业的成功定律。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以生存。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诚信意识。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审题、选材、评改等整个作文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才立业的必要前提。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以教材为依据,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职业素养,使语文教学突出职教特色,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个中职教育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卫青.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篇4
一、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
(一) 以信息化课堂教学提升信息化素养
随着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 智慧校园设施、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应用于课堂教学一线, 对广大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化课堂教学成为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 运用强大的信息技术, 变革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过程、传递载体, 不断拓展信息技术的功能。广大教师借助计算机可以高智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处理图形、图像、声音、语音、动画、视频等图、文、音立体化信息。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 才能有效驾驭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以, 职业学校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实践, 立足现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 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实践中提升信息化素养, 在提升中巩固信息化能力。职业学校教师要逐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的丰富表现力, 促进教学资源有效传递, 优化知识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形象地感受到知识的来龙去脉, 技能的职场应用要求。
(二) 以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信息化素养
为有效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我国已经开始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事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选手一般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层层选拔, 最后才能参加国家级比赛。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良好的提升信息化素养的平台。目前, 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以市级比赛为起点, 职业学校以学校信息化教学力量为主体, 积极组建比赛团队。参赛教师围绕比赛内容、作品形式要求、作品评价标准等方面, 精心准备, 集中训练, 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化素养。参赛教师经过选拔, 确定参加省级比赛, 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将精心组织安排, 聘请专家指导选手, 反复强化训练, 备战省级比赛。这一过程是提升信息化素养的重要过程。所以, 职业学校教师要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大赛,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提升信息化素养。
(三) 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素养
当前, 职业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如精品课程网站、课程学习软件等,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而广大职业学校教师是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职业学校要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提升教师自身信息化素养。职业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 力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完善与成熟,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同时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专业整体教学和实训教学, 逐步形成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形成以网络课程、仿真实训室以及媒体素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职业学校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切实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同时让广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中, 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
二、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 加强教育信息化政策学习, 把握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当前, 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职业学校需要引领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化政策, 切实把握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如国家层面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等等。省级层面的如201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2年《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2012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14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立足自身实际岗位, 以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系列方针政策为指引, 切实融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中, 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二)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学习, 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因此,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的学习, 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动力。职业学校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 必须充分理解、掌握“为什么”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什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学校教师要以扎实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基础,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 主动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行动与实践。
(三) 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学习, 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能力
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需要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学习, 立足教学实际需求, 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能力。当前,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诸如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仿真、网上学习、在线辅导、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仿真实训资源、网络学习空间、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教育信息化技术层出不穷。职业学校教师要主动关注、主动学习, 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水平, 真正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 (2012-03-13) [2015-05-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8-10) [2015-05-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3]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EB/OL]. (2014-08-10) [2015-05-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 篇5
知
各学区、市直学校:
结合威海市《关于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暨骨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研讨会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我市优秀班主任和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提升暨骨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研讨会。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会议将对智慧管理、课程建构、班级文化、心理辅导、家校合作、品牌班级、问题生转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领域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践分享,明晰班主任专业成长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升班主任工作的领导力。
二、参会人员
1.对象:优秀班主任,市级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实践探索》实验基地骨干成员,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专兼教师、骨干班主任等。
2.人数:自愿报名,每学区、学校原则上不超过1人;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六中、好运角学校、幸福街小学)骨干成员自愿参加;威海与荣成的第一、二期四名工程人员不再参加本次培训。
3.要求:参会人员要具备一定写作功底与表达能力,回来一月内要在校内或联盟内进行二次培训,留下不少于45分钟的二次培训视频资料,检查结果列入考核。
三、会议时间:2017年11月24日-26日(24日报到)。
四、会议地点:青岛德爱花园大酒店(青岛市市北区武定路29号)。
五、会议费用:会务费52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学分证书等)及食宿费用由市教研培训中心负责,住宿就餐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参训学员的交通费用回所在单位报销。
六、其他
1.交通:往返自行购票抵达。去时,青岛站(南站),下车后,再组织乘坐325路/308路/305路—在“承德路”下车,步行700米即是;打车大约15元。11月24日下午四点前,学员要按时抵达青岛德爱花园大酒店,集合后集体报到;回时,11月26日中午12:00会议结束,自行返程。
2.请尽快落实报名工作,填写报名表,以“单位+青岛班主任培训”为文件名,于11月10日下午3点前发至3697,时间较紧,过时不再办理。
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
许多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美好生活的获得,不仅需要行动,机遇,更需要我们善良的品质。当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高职学生在用人单位所表现的心理素质较差、不能迅速的适应岗位、频繁跳槽、“诚信缺失”等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声誉。笔者曾多次和学生一起到顶岗实习企业参与实习实践,在与许多企业用人单位沟通时,用人单位均表示:公司所需要的员工首先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员工的每一份工作。其次就是态度,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众多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近五年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高职学生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
职业素养的缺失将导致高职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会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根据学院近三年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具体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并在工作态度上缺乏踏实肯干的实干精神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学生自身、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等三方因素构成。
2.1 高职学生自身因素影响职业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高职生的主体群以90后为主,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高职院校中,这个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前途的茫然,对学习不积极主动;在为集体效力时不能吃苦、责任意识不强;在学习专业技能时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这一系列的因素让他们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对他们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2.2 高职院校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一,随着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职业能力轻职业素养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拔尖,但是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缺乏内在的职业素养。
第二,高职院校混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概念,并且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深。笔者曾走访湖南省多所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政教育的开设课程方面,几乎所有院校都将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人际沟通与交流等课程设置为高职生德育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没有单独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2.3 用人企业忽略职业素养的引导
第一,近年来由于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且以超高的薪酬吸收人才的引进,加大了人们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误解。这种误解,让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加大了对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第二,用人单位对技能单一化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加入了功利性质的元素,错误的引导了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意识的偏差。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为了将来优质的生活一心追求技能证书,而忽视了对自身内涵的培养,这种不正确的引导已经影响到了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 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3.1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保障。辅导员、班主任是高职三年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他们通过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指导和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养成。
3.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
专业教师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教师要通过监督、引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育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品质。
首先,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科教学更多的是趋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具体教学中,一般是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重新定位学生的职业身份,告诉学生他们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生,要有职业意识,要灌输职业思想。通过在专业教学中导入职业环境,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服从意识、踏实肯干精神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要设置职业素养课程,并对高职三年学生生活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技能与素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大一新生,更多是积极引导对专业的认识,对目标的明确,为大二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对二年级的学生 更多是要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大三毕业生,要注重培养职业创新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模拟的演练,最后得出考评结果。
3.3 学生会社团活动中践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会社团活动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责任、诚信、感恩、团队等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要多组织具有培养职业素养意识的活动,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进入班级,加强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规范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调整就业心态,为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3.4 校企合作单位中实践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历来是走的“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办学道路,因此,在校企合作单位中实践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之一。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在职业环境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为此,学校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前演练机会,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接触到实际生产,真实感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员工要求等职业环境的熏陶。相信,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和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2]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提升学生素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素养 篇7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教师应具有新课程开发意识
职业学校课程安排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要求, 特别是专业课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开设新课程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 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差强人意, 单纯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 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与动力。联系上课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曾经任教“电子CAD技术”课程, 也试着编写一些校本教材,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实验操作, 比如让学生制作数字钟, 让学生设计制作“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PCB板, 让学生设计制作“OTL功率放大电路”PCB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一名设计师和操作师的成就感与乐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应具有教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教科研研究的是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如今, 每年都有省级、市级论文交流机会, 无论是为了提高教师素养, 还是为了积累评优、评职称的资本, 都是非常有利的。把平时的教学、教育上的心得记录下来, 经过整理、润色, 就能得到一篇论文, 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确实教得认真、总结的认真。如果平时马马虎虎备课, 随随便便上课, 没有写教后感的习惯, 无论课上得好与坏都无所谓, 这样的教师是不具有教科研能力的, 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无能为力的。一个教师上完一节课, 必定会体会到自己这节课上的得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点滴, 一定能鞭策今后的教学工作。如果能整理成文, 和同仁交流一番也必能相互帮助、启发。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那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教师应该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 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 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 合作共事的能力。职业学校, 生源差, 学校设施差, 外出学习机会少,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对提高教学水平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尽力而为是我们每一位执教者的能做也是必须做的。职校专业课确实晦涩难学, 但是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之前有良好的沟通, 学生也会因为尊敬、喜爱这名教师而提高学习兴趣的。
四、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 “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 内容抽象, 学生无法领会其内容, 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仪, 无论从声音还是图像都能使学生轻松形象的掌握专业知识。使用器材可以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例如在讲解“三相电动机的检测和连接”内容时, 以往的教法是, 教
师现场实验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学习, 其实效果很不好, 学生根本看不清演示的具体过程, 一些学生自顾自的乱做一气, 甚至会影响课堂纪律。如今,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设备, 用摄像机摄下笔者检测、连接三相电动机的过程, 录下相应教学内容。再做成多媒体课件, 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看,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都清清楚楚, 一目了然。确实, 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使教师好教, 学生易学易理解, 突破了教学难点, 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教到老学到老。提高教科研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都是要求教师学习。除了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种职称准备考试, 继续教育学习, 平时教材的钻研, 对学生的分析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门课,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对老师充满信心,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才有可能。
如何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 篇8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所从事职业的要求和规范, 以及在职业过程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 涵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等方面。优秀的职业素养的表现为:高度的敬业精神、执行力强、严于律己、积极自信、责任心强等特征。
二、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员工个人发展而言,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员工获得工作业绩的前提。职业素养是员工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 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前提条件。员工职业素养高则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促使企业获得高效率高效益, 并使企业内部富有创造力和活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而言, 企业内的核心员工必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职业素养, 即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1. 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准则、品德和情操的总和, 是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 又是员工对企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忠诚、诚实正直、客观公正、努力学习、团结合作、敬业奉献、责任心强、有大局意识、追求整体利益、认真服务、保守商业机密、追求卓越、具有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等。职业道德是员工的立身之本, 是纵横职场长盛不衰的法宝。人一生的价值, 集中体现于他在职业生涯中所做的贡献和获得的成功。企业内的每一名员工都应遵守职业道德, 珍惜工作机会。
2. 职业技能的提升。
职业技能也称职业能力, 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 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手段。具体包括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和岗位技术技能等。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员工的工作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骨干员工要求具备获得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习惯。企业内员工需了解和掌握的通用知识有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流程管理知识、时间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员工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逐步加深生产各环节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在工作中不仅要能够做到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 而且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专业生产的新思想、新模式, 新技术。
3. 职业习惯的养成。
职业习惯具有自觉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员工长期从事某职业, 就会具有与职业相关的习惯。职业习惯是职业道德的外在行为表现。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在职场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是内修于心之后的外塑于行。在企业中,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善与协作、高效工作、热爱学习、目标明确、抓住关键、关注细节、擅长时间管理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可以帮助员工在职场路途上顺利前行。
三、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措施
1. 以人为本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基础。
企业员工无论职位高低, 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准则是充分尊重人才, 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培训、选拔和使用。力争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以人为本, 就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 以诚待人, 以情感人。从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入手, 用情感真诚沟通, 用关爱彼此理解, 用民主达成共识, 用尊重赢得信任。员工的努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管理企业要主动关心员工的职业、学习与生活。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 让员工在企业内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让员工的激情、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
2. 完善企业内部培训机制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开发与完善是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工作。企业通过建立完善教育和培训机制来扩大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进而提升员工的整体职业素养。具体方法是企业要根据员工所处的岗位和职业发展方向, 来建立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机制。员工通过参加任职资格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等来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工作效率, 持续努力工作。
3. 企业内部营造学习氛围,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根本要求。
倡导建立学习型企业, 鼓励员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扩大更新知识结构, 完善丰富知识体系, 提升职业素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组织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 通过提升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扁平的、高度柔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素养, 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完善员工发展路径是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方法。
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就是为员工建立和发展一套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企业内建立广泛的员工职业素养成长通道。要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 企业根要关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操作人才三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切实感觉到在企业内有晋升的机会, 有成长的路径。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完善员工发展路径促进企业三类人才队伍协调同步发展是提升员工整体素养的重要方法。
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 不仅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 更为企业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运行提供了有力保证。企业要想基业长青, 拥有持续的竞争力, 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宇杰, 曾芳琴.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最重要的素质[J].中国货币市场, 2008, (04)
[2]刘远, 赵晓兵.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J].商场现代化, 2008, (15)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篇9
1 职业素养对学生从业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现代企业已越来越需要不仅具备一定技能、更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职业道德已被置于职业技能之上。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是典型的90后, 在工作过程中大多容易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刚开始参加工作就谈待遇是否优厚, 工作环境是否优越, 往往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抱一些过高期望, 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期望就会跳槽。此外部分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感不强, 敬业精神欠缺, 不能从自身找原因, 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 在工作中自由散漫, 缺乏进取心。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调整其用人需求和用人思路。笔者2013年走访深圳某外贸公司时, 其经理明言以后招人尽可能招收一些农村来的毕业生。首先是要能吃苦耐劳, 业务能力差一点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 但精神和品质却很难提升。可见企业用人观念之一斑。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如果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是经济人, 也是社会人, 他们不仅有自己工作待遇方面的需求, 也有职业环境、工作晋升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身心素养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毕业后容易给企业、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缺乏职业规划素养则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动。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后又会盲目跳槽, 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前途产生迷茫感, 进而引发一些悲观情绪。此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情商能力, 员工在企业不是机械性地工作, 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并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缺乏情商的员工在组织内容易产生孤独感, 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在生源素质上一般较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生存在一段差距, 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一般相对弱一些, 学习纪律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严重, 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突出, 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兴趣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很多课程难以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课有较高兴趣, 但对于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兴趣不足。此外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 对一些实习实训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对一些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兴趣。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 职业素养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敬佩,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榜样,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上、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参与。校园文化对于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且都提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对接企业文化,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和理论研究上, 或者重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 忽略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建设, 校园文化难以推动到行为层。校园社团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补充作用,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各种社团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 各社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导致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 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部门在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协调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缺, 导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出入, 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与途径
3.1 学校层面
3.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盯市场需求, 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素养, 将其归纳整理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撑课程, 并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领域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大学语文、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需要学校层面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以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共领域课程承担部门和教师的参与, 使其熟知不同专业人才所需的不同职业素养, 以加强以后授课的针对性。
3.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者, 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一是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 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来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下企业, 进行挂职锻炼来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要通过师风师德、文明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标兵, 以其为典范推动全体教师的参与, 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1.3 学工部门和社团部门积极参与
学工部门和学校各社团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纪律是很多教师头痛的一大问题, 课堂纪律的维护不仅是课堂教师的责任, 也需要学工部门老师的参与。学工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对学生上课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共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此外, 学工相关部门可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部门活动和协会活动, 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 兴起学习之风, 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 企业层面
员工的离职率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非被动位置, 企业要主动走出去, 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进行对接, 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主动与学校合作, 将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传递给学生,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 进入企业,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样学生的素养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而且也会缩短从学生到员工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离职率, 从而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3 政府层面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政府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 还应融入校企合作的环节之中, 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的模式。政府的政策不仅仅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 例如设置一些奖学金, 鼓励学生积极下企业实践, 设立一些专项补贴资金或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从而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摘要: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 并依据所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宁, 焦莹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究 篇10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可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其中,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属于显性素养, 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 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属于隐性素养, 它们不能直接用各种证书来证明, 却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 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 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 高职学生应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为什么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 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合并升格或高专、职业大学等改名而成的。可以说在这么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 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出台之前, 许多高职院校重点放在规模扩张上, 此时为了突出专业技能, 往往牺牲了文化基础课和一些人文素养课程, 这样虽然可以增开一些专业课时, 但是从长远来看, 对学生后续发展 ( 特别是转岗等) 不利。
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如何? 近几年由于高考报考人数的急骤减少, 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 高职批的投档分数也已经低到200分以下了。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改革这种状况, 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了校企合作、工学耦合,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增强特色为重点,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深入融合, 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得到了加强, 弥补了学生文化知识的不足, 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快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 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但是, 由于这期间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 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是许多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差, 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 三是许多高职学生工作主动性差, 责任意识不强; 四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恒心、毅力, 自律意识差;五是许多高职学生后续发展潜力不大, 转岗后适应性差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高职学生亟待解决和要加强的。
下面这一段话就是2011年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 高职院校与当地著名企业家, 就高职教育的现实困惑、未来寻求突破方向所发表的见解。
董刚 (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我们曾经邀请部分在津的世界500强企业, 让他们把有关学生就业的10个问题做个排行, 结果显示, 学生的外语、技能分别排在第四、第六位, 前三位分别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现在高职的高等教育特性有些缺失, 高职是工具导向还是人文导向, 这是关键。高职不应狭隘于技术, 也不应是技术的狭隘。校企应把‘邻居’变成‘亲戚’关系, 在单一的人才培养以外, 还要做人才、科研、研发, 找到新的平衡点, 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徐伟强 ( 中国皇冠投资集团董事长) : “企业首先考虑和最关心的是如何面对竞争, 之后才是利益, 最主要的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现在企业用人的困惑是, 高职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技能岗位, 但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现在的毕业生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转移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应依据企业、行业竞争趋势来规划培养人才。企业对于人才选取的界定是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不用, 用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更欢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从董刚校长和徐伟强董事长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企业对我国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是比较认可的,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三、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1. 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求职者的职业方向, 专业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因此大学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通过多种途径, 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有:
(1) 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 并从中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 表现出积极而且自觉自愿的正面情绪。兴趣能使人思想活跃、观察敏锐、注意力持久恒定, 从而促进灵感的出现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2) 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 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 且课堂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 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产生智慧的碰撞和火花, 这样的效果是个体学习难以达到的。
(3) 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
大学生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实际需要, 自觉地补充、更新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随时积累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4) 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从业资格证书是一块敲门砖, 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 获取迅速进入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资格。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单纯的书库, 而不注意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自觉锻炼、发展实践能力, 那么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尤其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 激烈的求职竞争其实就是知识、能力的竞争, 从业者不仅要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有: 做好专业实验, 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 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对应的行业及岗位实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参加校内外兼职或者勤工助学活动。
2.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
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只凭一技之长是行不通的, 还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等通用技能, 一定要进一步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学会关心集体, 乐于奉献,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踏实肯干, 诚实守信, 增强艰苦创业的意识;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阅历, 多方面培养、发展、提高自己的通用技能。具体来说, 大学生培养和提高通用技能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堂资源, 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不断积累系统、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构建自己最优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结构。
(2)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教学计划之外, 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健康的文化活动。
(3) 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有效积累, 而且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4)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
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时效性, 将它们科学地结合起来, 就能传递与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最新的信息资料。
(5) 参加课外业余培训
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社会上一些技能培训, 从而获得自己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
3. 加强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外, 良好的个人素质也不可或缺。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 常因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因此,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提升个人素质, 进而增强择业、就业能力, 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有: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当今社会, 要干好某一职业, 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这个训练过程也就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尤其是个人思想道德行为的形成,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精神品质。
(2)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学习是获得专业理论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 也是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及其相关职业岗位规范, 培养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 在专业学习中, 要教育学生重视技能训练, 刻苦钻研, 提高本领, 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3)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个人素质培育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职业情感。
(4) 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形成个人素质的内因。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
(5) 利用校园文化陶冶
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 使自己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 获得新知识, 增长才干, 培养情操, 博大胸怀, 增强团队意识, 使自己的个性和社会相协调, 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篇11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 培养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面对新形势,高职生的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企业、社会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
1.高职生培养目标要求。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不断改革中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是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需要还存在差距,这段差距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占重要比重,高职生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调查中显示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选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各占30.05%和20.71%,职业道德占29.29%,学历占5.47%,其他占19.43%。这说明高学校应该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上下更大的功夫。
2.提升高职生就业率要求。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高职学校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学校准入资格相对较低,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就业难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取一份满意工作是高职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外则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通过此方法提高学生就业率。
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要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迅速在各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认可,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在学校学习阶段则直接同企业工作内容相结合,该教学模式不仅在于让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操作技能更在于让学生到企业中以职业人的身份不断完善自我。
二.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虽然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已被高职院校认同但是重视度、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待提高。
1.教育重视度不够。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该纳入思政教育中,在对高校对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调查中发现选择两者并重的占41.85%,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占18.78%,重思想政治教育轻技能的占19.31%,不清楚的占20.06%。由此可见高校对职业素养培养重视度不够。
2.教育的滞后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滞后。在教育方式上主要停留在通过传统思政教育、班会或作为专业课教育的一部分,方式和方法主要采用说教形式,学生接受程度低。缺少专门教材及针对不同专业而采用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方式。
三.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对策
1.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高职生思政教育内容。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职思政教育应该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且与高职专业课程配套,面向学生将来要走向的职业领域,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明确作为思政教育内容,合理规划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该多元化,吸收企业文化精神,探索思政课实践模式,如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借助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规划,以便学生能在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上对职业素养内容认同。
2.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传统专业培养计划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计划上对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和实训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应当取得的资格证书等进行要求,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并无明确要求。
将学生职业素养纳入专业培养计划首先应该有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内容上重点把握好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其次应该有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师,该类教师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工作”,也就是教师第一对职业素养教育熟悉,第二教师本人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
3.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带动职业素养培养。“工学结合”模式核心内涵是将学生的就要从事的职业与先行课程设置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能将自己的专业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实践同时促进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两者相互促进。那么在此模式教学中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学与实践中,学生对本身专业的职业素养的现实感和认同感会大幅度增强。
4.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职业素养涵盖了学生专业将要从事的所有工作种类行为规范的总和,范围广,无法进行详细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所针对性。一是主要针对学生专业主要行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一个专业可以从事的行业种类多,各个行业都有其职业要求,因此学校在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时候只有对主要行业进行针对性教育;二是行为规范种类多,在培养中也只对主要行为规范进行培养;三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职业素养培养,对自觉性程度高的学生则“点到为止”,相反则可以进行详细教育。
如何提升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分析 篇12
一、未来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
美国浦尔教授最早提出多媒体融合的理念, 而这一理念最早是指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体化的大趋势。而从狭义角度分析, 是将不同形式的媒体进行整合, 最终形成全新的媒介形式。例如, 电子报纸和微博等。从广义角度分析, 是指媒介融合概念包括媒介及其相关因素的整合, 从这个角度分析, 多媒体融合理念就不再单纯地指不同媒体在形式上的融合, 还指媒介功能及传播方式的融合。当前在市场经济和新闻发展的影响下, 多媒体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所以作为媒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编辑记者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媒体素养, 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
二、当前编辑记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媒体意识不强。在新闻媒体融合发展越来越快速的今天, 编辑记者的媒体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但是, 很多编辑记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一些媒体工作者还满足于与传统媒体打交道, 满足于用传统媒体来获取受众。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是敬业精神不强, 进取心不足;另一方面反衬出很多编辑记者的思想意识已经严重落后于新闻媒体的发展速度。一些编辑记者对新媒体的属性、特点和作用领悟不深, 把握不准, 无法充分利用, 有些编辑记者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充分认识, 还存在抱残守缺的态度,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编辑记者媒体意识的提高。
(2) 职业素养不足。编辑记者素养低下是当前新闻媒体事业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其中原因之一是编辑记者数量的增加, 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 编辑记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编辑记者要适应这种需求, 必须不断增强专业素养, 更要重视通过实践来获取新闻的第一手资料, 重视对基层信息的采集, 并以此为基础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质量。另外, 编辑记者要适应市场需求, 还要不断深入报道深度, 并通过挖掘获得独特的新闻视角。
三、提升我国编辑记者媒体素养的方法
(1) 提升编辑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优秀的编辑记者在新闻信息获取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德准则, 在具体工作中, 必须给予当事人足够的尊重, 保护他人利益, 此外, 真实性始终是新闻的第一准则, 编辑记者不能为了抢头条就进行虚假的报道, 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另外, 作为编辑记者应该保持足够的政治感, 迅速锁定新闻资源, 并不断地创新, 提高新闻质量, 提高媒体素养, 只有如此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编辑记者。
(2) 提高编辑记者的专业素养。编辑记者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必须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编辑记者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 不断地扩大知识面, 通过过硬的专业能力保证工作的完成, 这是新闻质量的保障。目前, 我国编辑记者从业人数庞大, 因此竞争非常残酷, 所以, 新闻信息的相似度必然会不断地提高, 而要想在众多类似的新闻中吸引受众的关注, 就需要仅仅抓住时代的脉搏和特点。因此, 编辑记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善于在真实条件下发现新的新闻点, 从独特的视角, 挖掘新的新闻潜力。此外, 在日常工作中, 媒体监管部门也要重视对编辑记者的素养考核, 不仅要重视专业素养, 还要重视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编辑记者的素养。
(3) 提高编辑记者的心理素质。编辑记者任何时候都必须站在新闻的前沿, 站在基层, 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获得最新最快的新闻, 而这极大地考验着编辑记者的心理素质, 所以, 编辑记者培养并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提升心理素养, 在遇到问题时, 才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冷静地分析, 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完成好自身工作。此外, 优秀的编辑记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思想的冷静, 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 迅速进行正确的判断, 并迅速控制自身情绪, 避免情绪导致的工作失误。另外, 洁身自好是对所有编辑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 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事实进行报道, 而不能够为了经济利益掩盖事实真相, 更不能为了抢头条损害当事人的隐私和利益。编辑记者的洁身自好, 是保证新闻质量, 提高记者媒体素养的基础。
(4) 培养编辑记者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编辑记者在工作中, 要时刻关注媒体发展变化, 并不断调整自身素养, 以适应时代需求。目前网络是新闻的重要来源, 所以, 编辑记者就应该迅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 充分利用网络来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记者的素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编辑记者必须要提高自身对事件的反应速度, 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 避免时间上的落后, 所以编辑记者必须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网络, 并学识利用各种平台来挖掘新闻线索, 在新闻报道中, 要通过创新和学习, 将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全面提高自身媒体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当前的编辑记者面临很多机遇, 也面临时代对自身素养的挑战。编辑记者只有顺应时代要求, 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 才能为新闻事业做出贡献, 才能成为合格的编辑记者。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推荐阅读:
教师职业素养09-26
教师职业素养途径06-16
中职教师职业素养08-15
教师职业素养构成09-05
教师职业素养调查问卷08-19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心得09-01
中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08-16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07-05
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总结11-11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