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2024-06-14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共12篇)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篇1

教师的素质从其结构上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成分: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

一、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 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 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被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 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 也可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影响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首先, 从教师自身来看, 有三个因素与其职业责任感受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其中,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其次, 从客观因素来看, 社会宏观条件、学校内部的客观状况、学校气氛、人际关系和总体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 都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 社会宏观条件越有利于教育, 学校的客观条件越好, 风气越正, 人际关系越融洽,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

二、知识水平

1.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 这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2.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3.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 (2) 关于教与学的知识; (3) 关于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研究表明, 目前的教师中, 无论职前教师还是职后教育, 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不够好,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教育观念

1. 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 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

2. 教师控制点:

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的或内部的原因。一般来说, 倾向于做内归项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倾向于做外因的教师则更可能怨天尤人, 听之任之, 在结果上也更消极。

3. 对学生的控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教师可能主张极端家长制的做法, 相反, 有的教师则可能倾向于民主制的做法。实际上, 教师一般并不处于某一极端, 而是处在两者之间的某一种结合点上。但优秀的教师会趋向于和学生建立民主友好的关系。

4. 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压力过大时, 将会表现出

工作迟缓、旷工、烦躁以及对人缺少关注等。教师职业的众我冲突是引发教师压力与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的不同, 教师工作成效的潜在性, 教师自身价值观与教学中所寓的价值观的冲突等, 都可能引发压力与紧张。但是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概念, 那他就会较少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一个教师能与同事愉快合作, 那他便可能少些紧张和压力感。

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的不同研究者认为,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五、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

1. 教师的教学行为量否明确。

2.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

3. 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来进行的。

4.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 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并能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综合起来看, 上述五种教师素质成分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 而且, 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的结构。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角色, 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担任着行政管理的角色。例如: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 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 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学习小组等, 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和舆论, 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 并实施奖励或惩罚等等。

此外, 教师还兼做心理向导的角色, 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往。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帮助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 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完成好以上角色, 教师本身必须做好自我定向, 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就教师的主要作用而言, 教书育人和行政管理的角色乃是教师的本职角色。作为教师, 必须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钻研教育理论, 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 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篇2

音乐教师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等。这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

一、思想道德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政策法规;有良好的师德,遵纪守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等等。这些应是音乐教师共同的思想道德规范,对于音乐教师还应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因为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和具体等,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方法。辩证思维是抽象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对于音乐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是重要的。

教师还要学习音乐史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通过音乐史实的讲述,旨在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热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二、文化知识素质

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要有所从事工作的理论、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这是教师应具有的岗位知识。教师要有相应的学历层次,骨干教师还应具备有提高性的学历层次。

音乐文化素质可谓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师要掌握音乐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学科教育理论。教师要教会学生用音乐语言去表达、去解决实际问题,去广泛交流。

三、业务能力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是对其“才”方面的要求。音乐教师要掌握高中音乐教学大纲、教材与教法,要有处理音乐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要有音乐教育方面的专长,例如上好课、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等。还要能开一门选修课,能对学生的一门活动课进行指导。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

实施音乐学科素质教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这更具有长远的意义。音乐教师要做到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能启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能把学习音乐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

音乐骨干教师,高中级教师还要承担培养一般教师、年轻教师的任务,音乐教师其实都应该具有这方面的业务能力。

四、健康心理素质

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具有从心理上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很多的,结合音乐课的内容和特点,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调控和情感交流等方面进行。从教育形式上看,不能是单枪匹马的,它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音乐教师要从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音乐水平,使学生学到知识,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能从心理上尝到学习音乐的“甜头”,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他们努力学好音乐的意志品质。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教育,这可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实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我调节自学的进度与强度;教育学生克服自学中的困难。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心理能力也是有益处的。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以音乐内容为中心议题的集体活动,例如主题班会、课外小组活动、现场教学等,学生可以接受音乐应用的教育,师生可以沟通思想感情,同学关系上可以相互协作,这是一种情感培养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教育科研素质

在进行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音乐教师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方面的内容有:音乐专业知识、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法、音乐教学实践。

音乐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要积极投身到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论证和教改方案的制定等项工作中,要积极参与学校实验课题研究,例如音乐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怎样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音乐,怎样搞好音乐课外小组活动等,这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围绕素质教育要开展以学法为主的教法研究。音乐教师在科研上要具有创造性的素质,在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下,能够发现别人忽视的事物,从而寻找出科研新的增长点。音乐教师要成为懂素质教育,懂教育科研,会搞教育实验的合格教师。

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篇3

摘要:本文从教师职业素质要求的诸多素质中,提出“交流能力”是其中首要的,最重要的素质,并从教师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形式和手段、工作对象和层次、工作效果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少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看法,有的认为德才兼备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首要素质,有的认为渊博的学识水平是首要素质等等,虽有一定的道理,不少人也认同,但笔者据本人从教三十余年的感悟认为: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首要的素质应当是“交流能力”。这里所说的“交流能力”,即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做为教师也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方法、能力,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语言、事例等明白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包括语种的选择、语音的准确、语气的恰当、语言的规范以及表述的清晰、逻辑的联系、叙述的完整,强调重点,简明扼要等等 ,一句话就是“口才”如何。这才是我们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素质,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 工作的任务目标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职业是什么,工作的性质是什么,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古人韩愈先生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早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工作的主要性质、目标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悟,即自己的全部知识,通过讲课形式,传授给学生,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回答他们的各种疑惑,也就是“解惑”;同时传授各类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授业”;再就是教会他们学习的各种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也就是“传道”。总之做为一个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回答学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要有表述自己各种知识的能力,更高的境界是要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无论是回答问题、传授知识、教会方法,也就是“解惑”、“授业”、“传道”、都要求教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紧密的逻辑联系,举一反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讲解”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多用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什么样的深度讲解、什么樣生动的事例说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总之,让学生从你的“讲解”获得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能力、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目标。

二、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形式看,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外乎讲授、实验、操作、讨论、演示等多种手段和形式,但每种手

段和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授课不用说,自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使是实验、操作、演示课也是要先由教师讲解一遍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讨论课也不例外,还是先要由教师讲解讨论的方法、问题、目的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再由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形式进行何种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且,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明白,是否准备无误,是否简明扼要,直接关系到各门学科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和实现。所以,有人幽默形容说,我们教师的职业就是“卖身(声)”的职业,确实点到了实处。

三、从教师职业工作的对象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而学生又是分为初、中、高不同层次的,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又可分为好 、中 、差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水平不同,记忆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用的教学方法,即“交流”的方法也不同,如有的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道理,有的要用启发联想的方法,有的要用探索、创新的形式等等,也就是古人所说要“因材施教”的方法与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了与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才能与不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不同学生在与你的交流中听得明白,理解得准确,有所收获,甚至获益匪浅,而不是象有的学生形容的 ‘某某教师是,他不讲我还明白,他越讲我越糊涂’,或评价 ‘某某教师,我承认他知识渊博,但他是一一茶壶装汤元,肚内有货但倒不出来’。因此,我认为真正的好教师是即能当大学教师、中学教师,也能当启蒙的小学教师,也就是有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的能力。

四、从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评价看, 说明“交流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

教师活动的任务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各种方法,提高各种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否达到了,任务是否完成了,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检测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成功,效果是否优劣,也要从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是否优劣来加以评判。所以,笔者认为: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效果,一是看该教师自身的知识水评,二是看该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优劣,即一“头”是教师自身水评,另一“头”是看学生优劣,而连结这两“头”的桥梁就是“交流能力”教师自身水平差,学生差那是自然,名师出高徒嘛,教师自身水平尚可,但学生仍然差,则多数情况是教师的“交流能力”差,表达能力差,无法把自己的学识传达给学生,以致使学生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最终反映出来学生差。可见, “交流能力”这个桥梁的重要性,没有这个桥梁作用,教师的学识传达不到学生身上,从而影响教师职业工作的效果。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从教三十余年的一点体会和感悟,同仁们是否认可,欢迎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学》 谢安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篇4

1 教师职业情感的内涵与功能

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具有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是教师对教育职业这一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它有时内隐、含蓄,有时外显、直接。教师职业情感具有主观色彩,不同教师的职业情感具有强度差异[1]。教师职业情感与个体的社会观念及评价系统分不开,表现为教师的从业态度,反映了从业主体与职业客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的精神风貌,属于高级社会情感。

我国当前教师职业情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有五大功能:一是驱动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巴甫洛夫动力定型说认为,情感是大脑两半球建立的维护动力定型神经活动的过程。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的神经冲动联系体系激发个体行为和决定行为方向,而教师职业情感能驱动教师选择素质教育行为。二是稳定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可以转化成坚强的意志使教师对教育矢志不渝[2]。三是迁移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可以迁移到学生身上,这种移情现象能使学生在校时好学、乐学,就业后敬业乐业、使无形的资产实现有效地传承。四是增力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可以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现代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同一动机支配下,情感水平的高低与工作动力的大小成正比,教师职业情感越深,素质教育力度越大。五是感化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能够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化弊为利, 使学生接受任务时产生荣誉感,遭受挫折时克服自卑感,逐步提高综合素质。上述五大功能使高等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完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在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中注重教师职业情感投入的迫切性及意义

2.1 医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着不适应医学事业发展的方面

当前,部分医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着不适应医学事业发展的方面,对职业素质与情感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医学生为适应医疗行业的需要,所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由于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医学高校在培养医学生时都出现片面强调医学知识、技术能力而忽视全面素质发展的现象。然而,面对纷繁的社会医学环境,医学生的情商会日益成为医疗卫生单位十分关注的一项指标,只有高情商的医学生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接受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的教育较少,包括生命意识教育、团队合作精神、意志磨炼及情绪控制、同情心培养等在内的情商教育缺失,导致情商教育滞后[3]。从医学生现状看,由于以往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医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或不能悦纳自我,或过分自负,或没有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不能很好适应现实环境。有的医学生意志力较低,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失败,情绪容易悲观、容易放弃努力;有的医学生则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矛盾[4],有的医学生则易情绪冲动,凡此种种职业素质缺乏的表现都会进一步影响到未来医务人员的成长、成功和成才。

2.2 医学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职业情感投入的必要性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医学服务并不只是简单意味着利用医疗器械或用药等手段来治愈人们的某种疾病,它同时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有情感的投入和付出。医生的一言一行,都会传递出医生的情感和态度,都会向病人传达出某种信息。尤其是那些罹患病痛的患者,会特别渴望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医生得体、温暖的语言都会帮助病人树立信心与希望,甚至会使病人的康复能力、免疫能力与身体各系统协调的能力大为增强[5]。现代疾病治疗的过程是通过医患双方不断沟通、取得一致而得以实现的,而沟通的首要前提是医务工作者自己能有较高的职业情感去深刻地体会患者的病痛、明确地感知患者的处境、清楚地表达对患者的理解,所以医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构筑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医学教师在履行职责时要倾注情感,投入精力,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传道、授业、解惑,通过传递情感,熏陶学生,引起共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职业感情。

2.3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除具备高超的医疗水平外,还必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而且会引导他们树立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职业道德观。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002年1月-2004年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达98.4%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中,其中“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引发的纠纷占49.5%[5]。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医生在疾病诊疗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十分缺乏,主要表现为,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对病人的痛苦冷漠视之,还有一些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或家属的咨询,缺乏耐心,不能冷静处理问题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教师职业情感对医学生构建职业素质的作用

3.1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医生素质的核心。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在于掌握先进的医疗技能,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使人民健康幸福。医生必须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尽最大努力解除病人躯体上疾患以及心理上的负担。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师对教育职业稳定而又持久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学术具有的敬畏之心,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通过传递情感,熏陶着学生,引起共鸣。而教师的职业情感也会感染学生、成就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在讲述《组织学》血液这一章节时,学生会了解到血液中的红细胞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双凹圆盘状,而红细胞为什么呈双凹圆盘状?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功能是运送氧气与二氧化碳,而氧气是机体细胞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它是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其结合后随血液流动运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的每一个细胞的。而双凹圆盘状使得红细胞比其它同体积的任何形状都大大地增加了它的体表面积。也就是说,红细胞双凹圆盘状使得它在心血管中运行一周,能将更多的氧气带给组织细胞,供其生长发育所需要。与此同时,双凹圆盘状也使得红细胞内的任何一点与细胞膜的距离明显缩短,这也有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总之,双凹圆盘状的红细胞极大的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以此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到一个细胞尚且为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如此尽职尽责,那么,作为将来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的白衣天使们,更必须做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3.2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医生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就必须学会“与人交流”。根据人际关系的对等吸引力,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教育不是人机对话,其主客体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融洽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流淌在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构建和谐关系的纽带。我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医患关系”或“交流技能”课程,但在发达国家相关课程已开展多年。医生应当通过有效的沟通,创造一个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了解并相互理解的环境。通过沟通,医生不仅能更多的获取病人的疾病信息,还能够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因此医学生必须逐步培养倾听能力以获取相关信息,运用沟通技能使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医疗决策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使“师生同频共振轻松愉快的教与学”,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和知识流互动,同时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医学的严谨性及职业价值观,并逐渐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3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活动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认知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及思想品德的培养是与他们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说的:“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丰富而真诚的感情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心情愉快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信息,思想更集中,思维更活跃,自信心更强,记忆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提高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核心,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们医学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正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人才的发展失去其个性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医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创新意识的增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自主、创新,让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以前医学高等学校对医学人才“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培养模式,把医学生培养成充满探索精神和改革精神、而且有强大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教给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地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潜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为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实验课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附属和验证,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平台。教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教师或研究生的课题,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并结合课程学习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科研论文。经常召开学术会和讨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流。还要组织学生建立课外科研小组加强科研能力训练,使学生在科研小组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教师职业情感,注重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在医学科学领域,由于医学问题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协作,不存在依附与主从关系。在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看来,促进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图书资料,而是在于师生关系间创造一种以真诚、关心、相互理解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互相交流与沟通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应情感融洽,关系民主,鼓励学生批判思维。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穿插一些重大学说的发现背景、形成过程等内容。如在讲授胚胎发生时对“精子获能”形成学说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详细剖析科学家当时的思维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些理论逐步被完善的过程等,对该理论形成后对当时及以后医学的贡献作了相应的剖析。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将课堂作为学生实践和发挥批判性思维的场所是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投入教师职业情感,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年轻教师更应注重教师职业情感的投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医生崇高的职业情感传递给医学生,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医学知识的掌握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高度统一起来,使医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逐渐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的、能够走向社会服务人类的有用之材。

摘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对医学生的医生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医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临床技能,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德与职业素质。文章探讨了教师职业情感对医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情感,医学生,职业素质,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5):56-61.

[2]曹秀华.教师职业情感初探[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96.

[3]杨萱,张宁.试论医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4):19-21.

[4]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50.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篇5

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书,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中心”的观点。____ A:《学生指导技术》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C:《咨询与心理治疗》 D:《发展性咨询》

2、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色的组景手法是()A:对景 B:借景 C:框景 D:隔景

3、__是师德的灵魂。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4、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资料性()A:工具书 B:必备书 C:宜看书 D:须知

5、教学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D指的是()A:教学对象 B:教学标准 C:教学条件 D:教学行为

6、插入新幻灯片的快捷命令是。A:Ctrl+M B:Ctrl+Z C:Esc D:Ctrl+C

7、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A:公平性 B:民主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北宋著名的“程朱理学”指的是哪几位理学家思想的合称? A:程颢、朱熹 B:程颐、朱熹

C:程颢、程颐、朱熹 D:程颢、程颐、朱棣

10、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11、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

A:信度较好 B:效度较好 C:难度适中 D:区分度较好

12、陈老师是三年二班的数学老师.他将自己大量时间都用在了跟班里的学生搞好关系上,他认为让学生喜欢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陈老师的成长阶段属于。A:关注情景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13、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14、()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A:和谐的校园环境 B:有效的教学方法 C:科学的课程资源 D:良好的师生关系

15、你有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

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 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 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

16、教学策略的类型有()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17、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__ A:利他主义 B:以国家为重 C:大公无私 D:无私奉献

18、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9、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学

20、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美学家()提出的。

A:黑格尔 B:奥尔夫 C:席勒 D:韦伯

21、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22、司机在汽车遇到故障时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E:重视个别差异

23、按照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__。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24、以下哪一项不是选答型试题的优点____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25、学习策略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元认知策略和__________。__ A.归纳策略 B.演绎策略 C.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6、班主任工作是从____开始的。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27、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E:重视个别差异

28、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综合实践活动是地方性必修课,它占课时的__。A.6%一8% B.7%一10% C.8%一10% D.10%一20% E.6%一10%

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A:情绪状态 B:意志状态 C:记忆状态 D:思维状态

3、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 A.教学活动 B.课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劳动活动

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5、__,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6、3~5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7、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8、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____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9、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10、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1、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水平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告诉教师,对待同事和学生要做到()A:相互尊重与体谅 B:相互竞争与合作 C:相互交流与沟通 D:相互团结与友爱

1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福禄倍尔 D.小原国芳 E.裴斯塔洛齐

1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__.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15、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____ A:仁、义、礼、智、信 B:仁、义、礼、智、勇 C:忠、孝、仁、爱、信 D:知、礼、义、廉、耻

1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__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17、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____ 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 D:中学教育内容

18、在Word中,如果不用文件的【打开】对话框就能直接打开最近使用过的Word文件的方法是。A:使用常用工具栏按钮

B:选择【文件】|【打开】命令 C:文件菜单中的文件列表 D:快捷键

19、该企业2000年12月15日入库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__元。A.380660 B.382400 C.404900 D.405600 20、甲、乙、丙三人在讨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所包含的意义。甲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以不劳动。”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必须是劳动者。”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能是劳动者。”以下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甲的意见正确.乙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B:乙和丙的意见正确,甲的意见不正确 C:甲和丙的意见正确,乙的意见不正确 D:乙的意见正确,甲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21、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2、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A: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 B: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C: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 D: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2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方面的特性。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24、教育心理学对实践具有__作用。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 E.控制

2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__。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6、班主任工作是从____开始的。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27、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A:单维思维 B:不可逆 C:自我中心

D:具体逻辑推理 E:重视个别差异

28、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浅论教师素质与职业道德 篇6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是精心培养幼苗的园丁,是用知识在人的心灵中盖起大厦的建筑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雕刻家。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素养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与职业道德。

一、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

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因为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学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所以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要“能教”“会教”“教好”“教活”。要把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除精通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要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当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光“能教”“会教”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到“教好”和“教活”。人们常说,欲要教好,学问加技巧。现代教师只有具备多种能力,才能培养指导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还应该以学而不厌。勤奋进取的精神,不断总结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和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教育事业是一项灌溉的事业,教师必须是一条涌动的小溪,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创造的激情和活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感泉涌。

二、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热爱教育事业和保护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必然会热爱学生,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搞好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乐观情绪、愉快的感情、积极要求向上的动力。如江西省宜黄县的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民办教师吴荣烂同志,她对学生是那样的爱。她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聋哑儿童,从小失去了听力、失去了语言,生活在一个沉寂的无声世界里。他们常常受到人们的冷遇,因此,往往脾气急躁、心情忧郁、悲观厌世,小小年纪却紧闭着心灵的门窗。爱是启动心灵的钥匙。吴老师常说:“聋哑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更需要爱”。吴老师腾出了自己家里最好的两间房间给聋哑儿童住宿。为了聋哑儿童睡得舒服,夏天安装纱窗防蚊,冬天添火盆御寒。学生年龄小,又是残疾人,吃喝拉撒样样都要管。为了照顾这些残疾学生,吴老师把自己的床铺搬到了聋哑学生的房间,晚上把年幼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带在身边睡觉。每天夜里都要起来数次为孩子们把尿、盖被子。聋哑学生洪云辉,九岁,记忆力特别差,上午教过的字下午就忘了,为了教好这个学生,吴老师便把生字卡常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问他什么字,并辅以手型、动作,通过反复教,反复练,不断加深记忆。现在这个学生说话比较清楚,能识300多字。就这样吴老师用自己滴滴心血抚爱着这些需要母爱的孩子。

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

人生的价值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理想是動力之源,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感,集中表现在教师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这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航行。

教书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师的共同责任。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始终不断地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一个好教师固然会对学生的一生发生深刻的影响,但无论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不是哪一门课、哪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位教师的相互配合。因此,良好的教师之间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榜样。

三、要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工作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只有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作为教师,还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努力跟上现代化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艺术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浅析 篇7

1. 培养现代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现阶段,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培养具备现代人意识和较高文化素质,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在各行各业生产一线 (基层岗位) 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2. 育人为本, 塑造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门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 要立足于把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

3. 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和促进职业发展的平台, 是在提升人性的基础上发展人的职业能力, 即以职业为载体实现个性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二、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

1. 教师职业的一般特点

(1) 教师的职业地位及其作用具有特殊重要性。教师今天的劳动决定着明天的民族素质和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程度。 (2)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从事教师职业必须要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能够在本职业领域不断学习、创新、发展。 (3)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者, 也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引导和指导者。 (4)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 高职教师的特殊性

(1) 与中职教师相比, 高职教师要求有更加宽广的知识底蕴、精深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研究能力。 (2) 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相比, 高职教师要求有比较综合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 与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相比, 高职教师要求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 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和培育学生的能力。

三、高职教师的业务素质

1.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1) 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使其身体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 自我意识和社会认识同步增长, 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 让学生理解丰富、多元的世界需尊重有不同个性的社会成员,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努力实现自己特有的人生价值。

(3) 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 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激发并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才干, 掌握学习与工作的方法, 保证学生在学习型的社会里能自主地、可持续地发展。

2. 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

(1) 要向外, 经常跟踪社会需要并及时调整和更新所教知识、开发新课程。

(2) 要把系统的学科知识提炼、转化为应用性的知识, 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设计。

(3) 要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 把二者融为一体。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一专多能”的教育才能。

3. 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双师”素质

在高职教师中推行“双师”素质, 现阶段主要是针对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 当然对其他教师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双师”素质主要表现在: (1) 行业职业道德与素养。高职教师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 并通过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 经济素养。高职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 并善于将经济常识和规律纳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3) 社会活动能力。高职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的综合性, 应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 (4) 管理能力。高职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行业管理, 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 (5) 适应能力。高职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 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4. 教学与专业的科研能力

现代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志, 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勤于研究、善于研究、勇于实践, 以科研为手段,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四、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

师德与其他职业道德一样, 具有职业性、继承性和时代性, 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作为高职教师, 其职业道德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真诚地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有道德的表现。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深刻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不断提高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性, 从理性的自律逐步达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热爱与忠诚。

2. 真心地热爱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

热爱是成功的开端, 真心地热爱学生, 学生会把这种崇高的爱升华为品德回报给社会, 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从心理上, 教师要能做到换位思考, 对学生要有包容的心理和谅解的胸怀, 并有预防和矫正的策略。从情感上, 需要用真心去播种, 用原则去培育, 用谅解去护理。从发展上, 要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鼓励学生向理想的目标努力前进。

3. 坚持终身师德修养

师德既是教师自我素质不断提高的动力源泉, 也是影响学生的强大示范力量。充满关心、沟通和理解的教育, 能够培养出充满爱心、善于交流并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总之, 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育的功效。

4. 团结协作, 合力育才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而且与实际联系紧密, 不仅教师之间, 在学校与社会之间也需要广泛的合作。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首先自己要躬行, 用教师集体的道德力量和知识力量, 造就具有现代道德精神和职业能力的新人。

5. 严于律己, 全面发展, 做学生的表率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古训, 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都是对“律己”的引申。作为教师, 只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才会乐学不疲, 永不自满。当代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尽可能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努力追求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不断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提升教育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高职教师作为专职的、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工作者, 应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并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在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 (第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浅淡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 篇8

1 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

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相结合, 与学院的实际相结合, 取得明显成效, 促进了学院的发展。一是在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结合学校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 使教师心情舒畅、愉快地工作。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育教师必须从诚实敬业、信守诺言。三是把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2 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做法不同, 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或心悦诚服的接受, 或不以为然甚至顶撞教师。从学生不同的反映, 说明了师生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信认, 教师应真正地热爱自已的学生,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热爱学生, 从行为上, 要与学生在平等中交往, 一起学习活动, 营造民主的教育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友情;从心理上, 教师要能做到换位思考, 对学生要有包容的心理和宽广的胸怀;从发展上, 要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鼓励学生。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威信和教育效果。教师的威信越高, 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越大, 工作开展得越顺利。作为教师首先自已应全面发展, 并要达到更高的境界, 才能要求学生, 这是为师之道。在迅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总是面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师生间的代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自己, 适应教育年轻一代的需要, 所以教师要坚持终身师德的修养。当代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尽可能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3 理论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教育科学知识, 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求知需求, 才能把教育的理念变为现实。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不仅要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答案, 更要鼓励他们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所以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高职教师要经常跟随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知识、开发新课程;把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性的知识,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才能。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强调的是学习环境必须是真实化和互动式的, 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 即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和真实体验的环境, 为学生设计活动的程序, 而不是把设计重点放在具体的知识性目标等环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教学预见的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但学生只是依靠兴趣和爱好, 往往不能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善于将有意义的问题转化成为研究的课题, 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对事物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新知识汲取的能力强调的是学生是向教师提取知识, 而非教师给予知识, 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化的知识;理性思维的能力强调的是教师走下讲坛, 和学生一起求知, 一起探索, 一起研究, 一起解决问题。在这种平等交流、商讨协作的伙伴关系中, 师生融为一体, 共对问题情境, 共赴教学目标;应用信息的能力强调的是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学科知识, 能够准确、迅速地接受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检索;合作性教学的能力强调的是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具有合作性教学的能力。教师之间密切合作, 可以相互提供支持, 启迪灵感, 共享智慧, 减轻负担, 促进成长;综合管理的能力强调的是教师不仅针对教室的教学环境来设计、组织、管理全班的教学, 而且要善于以“社会”为“课堂”来设计、组织、管理教学, 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此必将推动着教师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综合评价的能力强调的是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评价观, 构建具有综合色彩, 具有明确价值导向, 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4 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 不追求系统性和烦琐的论证推导;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不过分追求科研、设计、开发的“后劲”, 而是注重满足生产一线技术转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后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除了理论教学之外, 更要开展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 所以绝不能视其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 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教师应更新观念,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勇于创新、全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工厂或院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增加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只有走出校门, 深入工厂, 才能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

(1) 从企业或科研单位引进既有理论, 又有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项目负责人充实教师队伍,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队伍。

(2) 从企业或科研单位引进的教师按新教师培养制度要求, 选择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一年以上的指导培养, 以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 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35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每年至少要到对口企业工作两周以上, 以增强实践能力。直接从高校毕业的教师, 除选派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外, 还要安排到实习厂实习至少半年。

(4) 要求青年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5) 加强兼职教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6)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发展情况, 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5 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 教师的心理压力加重, 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我院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定期举办心理讲座, 开展教师心理测试和咨询, 为教师排除心理障碍, 预防心理疾病。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 篇9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一,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纲要的决定》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些教师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观念的偏狭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 学习尖子成了教师的掌上明珠, 全面周到, 只盼“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思“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宏大任务, 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 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 正确对待学生, 全面评价学生, 不以一模识人才, 不拘一格育人才。

其二, 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对“爱”的理解颇为狭隘, 以为“严即爱”, 结果上演一幕幕苗折花蔫之悲剧;更多的人则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前者失之过度, 后者流之肤浅。真正的爱, 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 而如此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 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 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 应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 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 收到“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之效。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一个职业道德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和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 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现。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昭示我们, 尽可能多地造就社会有用人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为收获理想之果, 理当具备两种意识:参与意识, 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应当使出浑身解数, 以你的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你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献意识, 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要乐守清贫, 要呕心沥血, 今天仍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陶行之先生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总之, 当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 否则就有充任“冒牌”角色之嫌。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 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 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当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势在必行。21世纪, “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所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新形势下教师必备的首要素质。

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健康是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 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想很好地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 塑造美好的心灵, 健全的人格, 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 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 享有父母的爱, 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 那是无比幸福的。这句话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合格教师的必然条件。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 不仅要捧出一颗心来热爱教育事业, 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一是要了解自我。清醒的自我意识, 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 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 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二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会感到困惑、不平衡, 这种消极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健康, 更会投影到学生身上, 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应及时运用宣泄、移情、耐挫等方法进行自我疏导, 保持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韩明涛、王秀成、刘心义主编:《社会实践论纲》,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阮秀梅、陈立明:《社会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高教研究》, 2001年第2期, 第64-65页。

[3]韦联道:《论思想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第58-61页。

[4]徐维英:《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 第122-123页。

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10

一、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

每当提及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可能会感到它大而空, 是“务虚”。有不少人认为, 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思想。我们认为, 教育思想, 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 它既把握着方向, 又提供着动力。思想支配行动, 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就不会有教育热情, 更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说, 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当前, 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一个教师尽管尽心尽责, 但由于观念陈旧, 仍凭老经验、老眼光进行传统式教育, 那也要落伍。现代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 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中包括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素质, 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 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一定要积极投身教育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 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由重知识、重考分的评价观念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转变;由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元结构”的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大学习观转变。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未来的设计者,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充分的培养与塑造, 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教育能力———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教育能力应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方面。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 而且需要教师在非认知方面的素质作为支撑。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 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区别不仅在于执教者的知识水平。成功、高效的教学, 还需要涵盖教师本人认知与非认知水平的教养、教学技能与艺术。

可以说,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具体地说, 教育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教师应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他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 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 有宽广的知识面, 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 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做到学识渊博, 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 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 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 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

(二) 教师应掌握必备的教学程序知识。所谓教学程序知识, 即如何教好课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有专业知识, 不懂教学规律、方法和艺术, 也不能搞好教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都属于教学程序知识的范畴。比如, 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 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 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所以, 教师要过好三个基础关, 即“备课关、讲课关、动手能力关”, 同时, 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

(三) 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首先, 教师应善于表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中, 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可以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本身就是教育感化能力的体现, 也是构成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手段如何现代, 教学语言的作用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交流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授, 更不能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质的变化, 尤其是一些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表达来完成。同时, 教学是双边活动, 双向交流, 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光接受知识, 而且感受情绪。在这方面, 语言具有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基本能力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即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监察、评价与反馈以及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执教方面, 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 一方面保证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又要熟练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 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避免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同时, 还要做到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认真组织考试考核等等, 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育能力的第三方面:教育科研能力, 即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需求, 是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 它能够使教师逐渐进入一种全新的角色, 同时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因为教育研究的过程, 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再现能力, 理论思维水平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卓越的研究者有可能并不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却必须首先是卓越的研究者。这是我们的高层目标。

(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 创新素质占重要地位。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 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对于创造性的理解,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观念上一提到创造性, 往往视之为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认为能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的活动和思维, 可称作“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 创造显然成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我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 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创新人才, 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就是创造性的活动。相对于“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来说, 这可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 就是这个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原则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将其运用于教学中, 并具有独特的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求知欲;敬业乐业;创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等。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实践性地教, 学生要实践性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其教法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 影响到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 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教育特质———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

教育特质, 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特质、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工作, 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从人格特质看,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 情绪稳定, 注意力强, 善于内省, 乐于人际交往。就人格品质而言, 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教育资质, 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综合修养和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等。其中, 师德是诸多素养的灵魂, 即以德立教。可以说, 师德是教师修养的永恒主题, 是教师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因为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 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学高身正、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操;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优良教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等。

综上所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对教师在素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既高尚又全面的。终身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为人师者更须终生学习, 继续接受教育。力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教师的思想、能力、素质都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和挑战。我们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不断寻求知与智的最佳结合, 构建美而慧的人格修养, 努力使自己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与培养途径 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培养途径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raining Approaches of College Sports Teachers

SU Chang

(Zhoukou Normal School, Zhoukou 466000, Henan)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 quality and training approaches of college sports teachers,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qualifications of college sports teacher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and puts forward way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qualified teacher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build of teaching staff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

【Keywords】 college sports, sports teacher,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approaches

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素质教育中体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体育教师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要求、新的举措。如美国的“完整型体育教师”,俄罗斯的“通才体育教师”,韩国的“首席体育教师”等,都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层次性的要求。在我国,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一步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课标》实施下,把握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健全体育教师的培养机制,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构成要素

目前,体育理论界及有关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论述较多。综合各种观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就是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具体说,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要素构成。对高校体育教师来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动力,健全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专业技能素质是核心。因此,这些素质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其构成的要素越完善,其整体的功能就越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就越高。

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2.1思想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进行的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1〕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着教师的道德、行为的方向。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师德较之其它职业道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在道德认识上具有更高的水平,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强的典范性,在道德影响上具有更广泛深远的特点。

在2003年以前关于职业素质的研究中,较多地提到思想道德素质,但2003年以后的文献资料中却较少提到思想道德素质,且研究结果有差异。盛昌繁选取敬业爱岗与热爱学生这两个指标,得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年龄差异,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王建民等以甘肃省高校体育教师为对象,选用政治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现实表现等为指标来衡量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青年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牢固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研究结论的差异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思想道德素质的理解有新的变化;第二,选取的样本有偏差或者是选用的指标不科学。关于高校体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2身心素质

新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大部分研究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整体较高,体格健壮,心肺功能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劳损、伤病的困扰也日趋明显。这可能与他们常年坚持体育锻炼且多为户外竞技活动直接相关。

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状况呈一般状态,表现为意志力与抗挫折能力较强,青年体育教师自信心、独力工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较高。这可能与体育教师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因为体育教师多从事户外运动,所以心胸更加开阔,性格更加开朗,更能接纳别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较突出的是调控情绪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具有高水平的教师比例只占20.4%。这与体育教师的社会声望和职业局限性有一定关联。同时也表明我国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模式还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改革。

2.3文化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习得体育技能的促进者,而且是有关体育课程的开发者和体育知识的研究者,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这是高校体育教师形成良好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文化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陈绍艳等对武汉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有78.38%的体育教师认为需要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2〕王建民等对甘肃青年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大部分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只有13%的基础学科知识达到较高水平,能胜任当前教学〔3〕。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匮乏,需要在今后不断加强和提高。

2.4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天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专业素质的研究也比较多,目前的研究表明,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但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

2.4.1专业知识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对胜任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有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理想,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对各专业知识需求程有所不同,普遍都急需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跨学科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样应树立“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2.4.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教学能力和训练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主要方面。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极不均衡,教学能力和训练能力明显好于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和训练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动作示范能力较高,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法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缺乏沟通交流,教师仅仅是授课,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至于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科研方面,有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缺少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没有认为自己不具备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无进行教学科研的动机。可见,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意识淡薄是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相当突出的问题,成为影响体育课程开发和体育知识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说,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较高的,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滞后仍然是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表现在教师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广博的知识面,无法更新知识结构,不能了解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因而很难将最新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离“教育型”、“科研型”、“创新型”师资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3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因素

3.1体育教育观念的滞后性

体育教育的滞后在物质方面和观念方面均有表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重视体育教学过程的考核,体育课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不能够一视同仁,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社会地位不高且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体育教师职业被学校和社会漠视,工资水平偏低,与其他专业形成差距,心理很容易出现失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下降。

3.2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

体育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是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面对十分有限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心有余而力不足;体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无从下手;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远远少于文化课教师,使得体育教师普遍知识陈旧,无从更新。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态度也随之大打折扣。

4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途径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要从培养适应新时期全面合格人才的高度上去认识。体育教师由教学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型“转变,是21世纪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常抓不懈,应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切实搞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4.1大力开展师德教育

根据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4.2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

未来体育教师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而且还是传递和创造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社会工作者。体育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要用“跨学科”观念来发展自己。体育主管部门要用现代体育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培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从基本的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讲习班、培训班、研究生进修班等。通过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大量的新资料,从中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经过实践,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逐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

4.3建立健全教师进修、培训制度,进行重点培训

高校体育教师虽然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不同的对象专业知识急需提高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师培训中应改变以往的单一化模式,完善培训机制。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有所侧重,并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训力度,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应制订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规划,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培训形式,重点培训其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与心理素质,促其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创新素质和科研素质。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充分运用远程教学和网上教学等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4.4倡导在岗自学,提高教学能力

4.4.1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师资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和训练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为体育教师安排一些竞赛的裁判工作及社会活动,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具有现代教学特征的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进行校际交流,借鉴其他高校体育工作的好的做法,并结合本校具体实际,加强教学研究。学校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使体育教师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特长,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挖掘教学潜能,以激活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创造一个探究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4.2注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深入教学实践,开展体育创新和教学研究,建立教学新模式、应用新方法,积极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现代体育教师。

4.5树立创新精神,增强科研能力

创新精神是任何事物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是科研活动的实践者,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眼光去处理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抓住本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瞄准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上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在科研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利用积极的奖励政策,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课题研究。

4.6利用好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高校体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资格的培训考核制度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更加注重知识技能全面性的考核,全面实施体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竞聘制度,尽快建立起公平竞争上岗、人员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解决好高素质师资的选聘与业务或师德不合格师资的转岗问题,以建设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樊临虎.21世纪体育教师基本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6):98-101.

〔2〕盛昌繁.临沂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28-531.

〔3〕王建民等.甘肃省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8,(9):1105-1106.

浅析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及现状 篇12

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以及各种教学大纲的实施, 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意识以及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百家争鸣的新时代的背后同时也涌现出各种不和谐的思潮, 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 担负着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 还要求有很高的道德品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二、体育教师职业素的内涵

作为教师, 首先就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 然后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那么所谓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无外乎就是指教师的师德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总和。也就是说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 调节和处理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我们将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二是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素质。

三、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中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1、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与学生个体及群体;教师与其同行个体和群体;教师与上级领导,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以及教师与自己的事业规划等等。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教师的劳动必然导致教师会面临一定的利益取舍, 比如教师希望自己的劳动能有所回报, 不单单只是在劳动报酬上同时也需要得到学生、同行、领导的尊敬和赏识;又如教师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利益的要求集中表现在教育目的, 也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由于其他因素或许与之一致, 也可能与之矛盾。可以看出来,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这些利益关系,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对待这些利益的态度, 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特征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先进性。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那么其道德水准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 不仅通过言传, 而且通过身教, 更要用自己的品格去感化他人;二是示范性。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 也就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四是奉献性。“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书育人本来就是很辛苦职业, 而且教育是千秋大业, 短时间内是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能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的无私奉献,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更需要有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3、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分析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体育教师在从事社会活动和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是体育教师与社会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素质上任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一, 教师对学生关爱不够。许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细致的关心, 没有与学生很好的沟通, 上课敷衍了事, 没有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学生身体条件的不了解, 导致部分学生由于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疾病, 不能负荷较强的运动量, 从而发生意外甚至酿成悲剧。教师对学生的漠不关心, 最后使得学生产生“讨厌体育课”, “讨厌运动”的想法, 对学生心里和生理上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二, 教师没有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背法规法律, 将必定受到法律的严惩。当前体育教师的法律意识良莠不齐, 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体罚学生, 对学生人格进行侮辱, 甚至出现对学生使用暴力等恶劣手段, 这些事件屡见不鲜。三, 存在教育腐败。部分体育教师在金钱或者利益的驱使下, 产生了各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 主要表现在各种技能的考试, 加分考试, 各种体育考核中受贿现象, 常此以往不仅影响学风, 还会使得学生心里上产生畸形的发展, 最终使学生身心都受到损伤。

四、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中专业能力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将能力定义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那么专业能力就可以理解为能胜任该专业的主观条件。

广义上来说,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他们的分工不同, 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 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 那么可以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就是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深层意义上来说,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 及所形成的合理的知能结构并且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 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 以促使学生能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所必须的教育技能。我国的一些研究学者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们指出, 从横向看, 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 从纵向看, 教师专业能力应包括前专业能力、专业意识及生成能力、专业调适能力。他们的研究从横向和纵向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剖析。

1、体育教师中专业能力构成

教师的专业能力, 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综合表现。教师的教学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学的好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好坏, 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载体, 可以通过其观察教师专业水平。用来支撑教师教学行为的是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也就是说,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 是支持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心理基础和技术基础, 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是在这些基础而展开的。可以说, 教师专业能力也就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为核心而形成的教学行为。以体育教师为例, 根据上述内容,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体育教师对体育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如对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 技术要领的掌握;二、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如教学组织, 知识讲解, 讲解动作示范等。三、科研能力, 如及时更新知识, 有计划、有目标地坚持学习, 提高知识能力水平, 善于接受新事物, 能独立思维等;四、自学能力;五, 创新能力。

2、目前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状况

由于受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传授运动技能为主,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运动技术, 学生按要求学习运动技能。因此, 体育教师对自身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如动作示范、保护帮助、纠正错误动作、运用教法等方面重视程度比较高。同时, 教师对教学中的语言表达, 运用教法, 组织编排等能力上也具有较高的认识,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专业能力素质有关技能方面的知识普遍掌握较好。但是在科研能力, 以及教学内容、形式的组织上, 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通过查阅文献, 总体来说可以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现状总结为:实践性知识较好, 学科性知识需要加强改善;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能力和体育评价能力比较高, 但是对体育教学能力这方面发展不全面, 科研能力整体偏低;虽然对体育教育事业热爱程度很高, 对学生认真、公正、负责, 但是对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态度不积极手段不丰富, 对学生的态度也有待多方面提高。

五、结语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类智慧的启迪者, 其肩负着传承文明, 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对人类的未来产生着深远影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 可以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 因此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改进教师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成了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意识以及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百家争鸣的新时代的背后同时也涌现出各种不和谐的思潮, 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迷信思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 担负着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 还要求有很高的道德品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09 (03) .

[2]汪贤泽.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J].全球教育展望, 2009 (03) .

[3]尹长源.湖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资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4]薛龙.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2) .

上一篇:学生自主学习下一篇:超厚壁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