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源(精选10篇)
教师职业压力源 篇1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指个体的身心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将职业压力看作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压力则是指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 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2.47% (1)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 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 承受多方面的压力, 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生存的压力
从教学方面来讲, 青年教师一般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 有的教师顾忌到评教结果往往对学生不敢严加管教, 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自身良心的谴责, 处于一种矛盾的煎熬状态, 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从高校的考核制度来讲, 有研究者曾针对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做过调查, 结果显示50.6%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 教学和科研并重 (2) 。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又要承担科研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消耗的脑力劳动, 科研成果的创新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 青年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 很难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个方面。有调查显示, 89.3%的教师感到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 。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外, 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搞好科研以外, 还要面临各种考试考核、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教学比赛、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种种压力。
2. 职业发展的压力
从学历提升上看, 高校本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 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 高校学历竞争更加加剧, 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 青年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 但如若改革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性环境, 如时间、金钱、机遇等, 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难重重, 压力甚大。
从职称晋升的角度来讲, 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普遍集中于助教到讲师、讲师到副教授这一阶段, 因此, 那些教学任务对多而没有时间精力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晋升问题难以解决, 有晋升要求的青年教师自然会觉得压力过大。
另外,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处于知识更新的风口浪尖, 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 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 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 教师必然会感到不安。
3. 工作付出与价值体现的矛盾
社会普遍认为, 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可现实的状况是,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对较低, 因而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方面, 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 以及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 这些无疑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加上教师工作成果的延迟性, 教师在学生毕业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 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 因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 便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
4. 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是个体性较强的职业, 一项调查表明, 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 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 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 许多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单调 (4) 。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心理疲劳, 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5. 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的生活问题, 如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购置住房等, 面对这些问题, 工作年限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教师群体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家庭不和谐, 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6. 青年教师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
相对于一般人群, 高校教师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商和更为广博的知识, 有着对成才和成功更为强烈的渴望, 但高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 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 目标不切实际, 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 把社会人中少数迅速成功的同龄人作为他们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标, 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 感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 导致心理上的失落, 由此产生压力。
参考文献
[1]徐志勤.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 2007, (9) .
[2]冯彩莉.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攀登.2007, (12) .
[3]焦炜, 程容.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
[4]宗岚, 马会梅.刘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及应对策略.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8, (6) .
[5]史美东.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探讨及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
找出你的压力源 篇2
我们究竟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了。每一天,我们至少工作8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的一生中,有超过1/3的时间是坐在办公桌前的。再除去每天必需的睡眠时间……还剩下多少留给自己?
我们要吃饭,要穿衣,要买房,要供车……所以,这只能是个不可变更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一点儿,还是任由它变得更糟糕?
只需要一些小技巧,你就能缓解工作压力,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工作把你压垮了吗?
看看下面的问题清单,回答“是”或者“不是”——你很快就能知道,你是否已经在工作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了。
是不是早上很难起床?
是否总是觉得很累?
是否健忘?
是否感到身体酸痛?
业余爱好越来越少?
是否总是感到愤怒?
好了,如果你的答案里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是”,你应该亮起红灯了:工作确实给你带来了过重的压力——它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呜啦啦,警报响起——再这样下去,你也许会开始心情低落,头痛,掉头发,手心出汗,皮肤越来越差……
该想办法减压了!
压力源之一:加班导致工作时间超标
工作过量 压力指数:★★★★★
对很多人来说,每天朝九晚五工作8小时已经是很遥远的传说了,每天加班才是常事儿。在一家跨国公司做市场的苏珊这么描述自己每天的生活:早晨8点出门,8点半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半个小时午餐时间,下午继续工作,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把当天的工作做完,再和同事一起去吃一顿晚饭,到家的时候,已经超过10点。
如果你也像苏珊这样,每天的工作时间超标,确实很容易被工作压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会控制时间:提高效率,抢回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把手头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勾出那些必须做的。剩下的,可以转交给助手或者其他同事。
*把清单上剩下的事情列一个次序表,依次去完成。
*选择一天,记录下自己完成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这能让你清楚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在哪些事情上浪费了时间。
*每个人都有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把最难的工作安排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可以事半功倍。
*当你在工作中感到脑子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尝试着通过深呼吸来振奋精神:深吸一口气,直到肺部底端,然后把气体全部呼出。停顿一两秒钟,再来一次。
非必要性加班 压力指数:★★★★
不过,对其他一些人来说,加班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过量这么简单,哪怕当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某些公司内部的潜规则让你不得不磨蹭到某个钟点才好意思离开办公室。就像李李,她的老板最讨厌职员准时下班。如果你某一天离开得早了,就等着第二天老板乌云一样的脸色和铺天盖地,做也做不完的工作吧!
令你无法离开的薪水,就是牢牢套住你的圈套,连时间管理和高效率也救不了你。那就想办法在工作中最合理地休息,放松自己吧。
*把每天休息时间划分为4个部分:上午休息,午饭,下午休息和晚饭。休息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地坐在坐位上和同事聊天,可以偷偷闭上眼睛打个盹,听听MP3里的音乐。如果你们的写字楼里有一个很可爱的洗手间,可以溜到洗手间里补补妆。很多人会在工作间隙上网聊天,但是,从减压的角度来说,这并不值得提倡:聊天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混杂在一起,你并不会觉得有一个很明显的时间段在休息。而且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会让你更加疲倦。
把工作带回家 压力指数:★★★
而对更多的人来说,他们虽然准时下班了,却会在无形中把工作带回家。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可怕时刻吧:一天下来蓬头垢面,工作却毫无进展,感觉一事无成。你回到了家,打开电视机,脑子里却塞着乱糟糟的工作信息,各种想法堆积在一起,像揉成一团的线头。你心烦意乱,晚上甚至失眠了。
解决方法很简单:下班前花个10分钟,把第二天要完成的工作列个清单,包括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然后,把这张纸扔进抽屉锁起来。你就再也不会被工作打扰了。
压力源之二:无事可做也有压力
找不到事业的方向 压力指数:★★★★
工作过度有压力,无事可做就一定清闲了吗?那可不一定!有的时候,带给我们烦恼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发展带来的压力。简单地说,就是工作控制了你——你每天在干活,但你正在干的活却不能称之为事业。
再试着用“是”或“不是”回答:
你对当前的工作感到厌烦吗?
你看不到晋升的希望?
这份工作缺乏更多的发展机会吗?
你对自己在办公室中的角色厌倦吗?
同样的,如果“是”的答案在3个以上,这份工作就算内容再清闲,它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怎样让自己摆脱消极思想的控制?我们有几个建议:
*打消不切实际的期望。“我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很能干”,“我希望事态能像我想象中那样去发展”……但是,记住了,这是不可能的!你越是这样想,越会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一切完美是理想,意外状况是常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犯错误的准备,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敏感是女孩子的天性,但要避免完全从个人的观点出发去解读身边的一切现象:你的老板进办公室了……他板着脸,跟你打招呼时心不在焉。然后,你一个早上都惴惴不安,猜测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实际上,他只是在家里跟太太吵架了。
*不要拖拉。有些工作可能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完成期限的,这很容易给你造成一个“前松后紧”的节奏。当工作期限快到了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草草完成工作。就算瞒过了老板的眼睛,自己心里也会充满挫败感,于是压力又增加了。
*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开始一份新工作又无从着手,怎么办?你可以从现在的老板那里找到答案。找个机会和他谈一谈,询问他对你的工作业绩的评价,他会非常高兴的。而你,也可以从别人的眼里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和正在犯的错误。你甚至可以直接问他,要做好目前这个职位,自己还需要做点儿什么。提问总比沉默着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好得多。
压力源之三:交通带来的压力
高峰期的交通 压力指数:★★★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并不是个令人愉快的时段。尤其在夏天,你不得不面对拥挤闷热的车厢,令人焦躁的塞车,和让人不快的性骚扰。
很有可能,当你终于到达公司的时候,你已经累得只想瘫在坐位上了。怎样把这种额外却恼人的压力降到最低点?
*每天晚上临睡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这样,你就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现本来打算好要穿的衣服其实皱得像咸菜,然后手忙脚乱,导致一整天心情糟糕。
*随身带一个体积小巧的MP3,音乐可以帮你转移注意力。
*如果有人趁着拥挤对你性骚扰,别害怕,大声地斥责他,或者用高跟鞋狠狠地踩他的脚——这两年正好流行尖细的鞋跟,是很好的武器。
出差 压力指数:★★★
除了日常交通,出差也是最让人感到压抑不安的一个压力来源。如果你也时常为出差所苦,那么,不妨试试下面的小窍门。
*列出手头上的工作,在出差前两天把要完成的事情全部解决掉。在离开之前,再列出回来之后就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经常出差,干脆准备好一只出差备用包,里面放上常用的物品,比如牙膏、睡衣之类。
*出差前几天,就开始控制咖啡因摄入,少喝咖啡、可乐和茶。
压力源之四:日常工作环境
电脑/空调杀手 压力指数:★★
干燥的空气,捉襟见肘的办公小隔间,邻桌同事高声打电话的噪音……所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加你的压力。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你只能带着疲劳、烦躁和紧张回家。 我们的建议是:
*如果总是要花上10~20分钟去找报告和文件,效率自然低下。花1个小时把办公桌整理干净,以后就受益无穷了。
*错误的打字姿势会让你浑身酸痛。键盘应该放在与支起的肘部等高的位置,鼠标与键盘离得越近越好。
*电脑屏幕的上方应该和你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直视偏下方,能让你的眼睛感觉相对舒服些。打字的时候,记得有意识地多眨眨眼睛,对缓解眼部疲劳很有效。
*每隔15~20分钟动一下身体,换个姿势。如果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记得每过半个小时来一次深呼吸。
*当眼睛感到疲劳时,去洗手间用冷水清洗一下眼皮,或者用热毛巾(你可以在办公室里备一块小毛巾)敷双眼,再用指尖轻轻按压。
教师职业压力源 篇3
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相比起公务员和物流人员来说, 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的学生, 工作内容应是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为什么还会引起如此大的职业倦怠感呢?归结起来无非是受个人、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引起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虽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不开外界给予的压力。因此, 本文拟从压力源这一角度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表现
职业倦怠 (job burnout) 一词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年提出的, 指与工作情景相关, 由工作因素导致的一系列情绪、身体以及行为上的消极症状, 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
1981年, 玛诗勒奇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部分, 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具体而言, 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1) 情绪衰竭。主要指教师个人容易感到疲倦、情绪低落, 如对工作缺乏热情, 以致于教学质量下降。 (2) 人格的解体。表现为个人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常常以消极或否定的态度对待, 如不愿主动与同事进行交往, 刻意疏远学生。 (3) 低个人成就感。即教师的自我评价走向消极, 有贬低自我的倾向, 如经常怀疑自己, 将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 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 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 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因此, 压力成了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对其分析如下:
1. 科研压力
作为高校教师所承担的压力比一般中小学教师更重, 主要是来自科研。因为无论是职称的评定还是岗位的应聘都离不开科研成果。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撰写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等级、所申请课题的级别等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位晋升和工资收入,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导致有些教师不是为科研而科研, 而是为职称、为考核而科研。
2. 经济压力
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教师收入水平, 虽然比过去有大幅度的提升, 已达到或接近中等收入水平, 但从其投入与产出来看, 不得不承认高校教师的收入仍有差距。高校教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 它虽然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 而是通过培养人才去创造财富, 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从现实来看, 其收入与贡献明显是不对称的。迫于生存的压力, 一些教师积极找课题、跑项目、要经费, 由于有些经费可以自由支配, 许多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其中;还有一些教师以名师的身份加入到考研政治或英语培训班中进行讲学, 从而获取额外收入。长此以往, 教师无心用在如何教书育人上, 对自己的职业厌恶甚至逃避, 高校教育的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3. 学历压力
据有关方面研究, 仅全国高校教师队伍更新换代和达到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高校师资建设目标, 就存在近20万博士和硕士缺口。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要求新进入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至少硕士学位以上学历, 于是给在这方面有差距的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在高校教师中, 大部分人的学历处在本科层次, 集中于中年群体, 这对于年过半旬的人来说, 还要面临再深造的压力, 实在有些恼火。并且, 博士点的建设远远跟不上专业建设的步伐, 供不应求, 导致一些专业教师的考博之路更加困难。
4. 评价不合理造成的压力
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会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一方面许多教师在考核与评定中处于被动的状态, 对评价的方法以及结果没有直接的发言权;另一方面,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常常以做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及等级的方式去评价, 而这种评价又往往决定了教师的职位晋升、经济收入等, 加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因此,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致使教师日复一日地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无数的量化的评价中, 他们怎么可能发自内心地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呢。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高校是一个知识分子集中、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场所, 要结合高校自身以及教师的特点, 不能以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来治理大学。学校应实行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民主管理, 要赋予教师较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最大的自由度, 推行学术治校。通过研究证明, 教师在轻松、民主的管理气氛中, 容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给教师营造一种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 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减少其职业倦怠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 在丰富其业余生活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例如, 一方面, 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假日旅游等来缓解工作压力;另一方面, 定期举行一些讲座、研讨会等, 以此来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减轻高校教师的负担, 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建立定期的教师进修制度, 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德国的高校, 教师每隔3~5年便可享受一次研究年, 在研究年中, 教师可以不承担一学年或更长时间的任何教学工作, 专心致志地搞科研。有研究证明, 一般工作时间在5~6年或20年以上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 学校不妨引进德国的进修模式, 提供一次或多次校外进修的机会, 这样既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也便于教师有给自己学习充电的机会, 更好地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3.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应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这种机制不应是将教师评价的结果作为奖惩依据的指标, 而是构建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 首先要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其的要求和期望, 其次要根据教师自身工作的意愿和表现来确定教师个人发展的目标和需求, 最终为其提供岗位培训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以此来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完成工作职责的能力。要强调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 最终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并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来保障。要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 提倡发展性评价,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而且在消除压力根源方面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
高校教师在人力资本的投人上并不低, 并且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要求, 但就其工资而言, 却不尽人意。这将导致高校教师产生失落感, 从而影响其对工作的热情以及认真度。高等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从规模的扩张来说, 还是从其质量的提升来看, 都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程度。只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 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切实改善教师的医疗、住房等问题, 才能从根源上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Maslach C., Jackson S.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1981 (2) :99
[2]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0 (5)
[3]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 2003 (4) :26~27
[4]张国有.就学就业趋向与研究生教育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4)
住房成北京市民最大心理压力源 篇4
三成半的市民表示最近一两年心理压力大
本调查认为利用近一两年这个时间段的心理压力状况能更贴切地反映北京市民的心理压力现状。调查数据显示,最近一两年,有35.2%的市民表示心理压力大,有35.6%的市民表示心理压力一般,有7.4%的市民表示心理压力比较小,还有21.5%的市民表示没压力。
从性别特征来看,男性比女性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有36.8%的男性认为近一两年心理压力大,而女性这一比例为28%,明显少于男性;表示压力小和没压力的女性占31.7%,而男性这一比例为25.7%。
从学历特征来看,高学历的市民一般比低学历的市民心理压力要大。在所有学历类型中,表示心理压力大的市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5.8%)、大学本科(34.6%)、大专高职(30.2%)、中专职高高中(34.4%)、初中(22.1%)、小学及以下(21.9%)。
从工作状态来看,工作不稳定的市民明显比工作稳定和处在非工作状态的市民心理压力大。在所有工作状态类型中,无业失业或下岗的市民和临时工作的市民心理压力最大,表示心理压力大的比例高达47.5%和43.6%,拥有正式工作的市民表示心理压力大的比例为32.8%,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离退休或内退市民和学生表示心理压力大的比例只有23.7%和23%。
从职业来看,普通工作者的心理压力要大于管理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心理压力要大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不同职业市民表示心理压力大的排序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50%)、工人或操作人员(41.7%)、单位一般工作人员(38%)、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工程师等)(35.4%)、国家公务员(34.6%)、自由职业者(32.3%)、单位管理人员(26.9%)。
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处于两端的市民心理压力大于收入水平处于中间的市民。收入在10000元以上、表示心理压力大的市民比例最高,为37.2%,其次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市民,占比为36%,收入水平在5000~10000元处于中高等水平的表示心理压力大的市民比例最低,为26%。
从身体健康状况来看,身体健康状况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市民心理压力大于健康状态的市民。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市民中表示心理压力大的市民比例分别为22.3%、47.2%和44.3%,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中心理压力大的市民比例均比健康状态市民中这一比例高一倍。
住房、就业和医疗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源
心理压力根源可以分为躯体性根源,心理性根源和社会环境性根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6.6%的市民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环境性根源,按照被选比例的高低可以看出,市民感受最深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中的三个方面为贫富差距大(48.6%)、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46%)和缺乏社会公正(32.3%);另有41.5%的市民认为其心理压力来源于躯体性根源和心理性根源;还有8.4%的市民表示心理压力根源来自于其他方面(见表1)。可见,目前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是造成北京市民心理压力的最大根源。
在上述基础上,本次调查对北京市民心理压力的来源进行了更具体的调查分析,将北京市民的具体心理压力来源分为五大类,即社会问题(69.2%)、工作与学习(39.6%)、家庭与个人(38%)、社交问题(3.8%)及其他(12.7%)。在社会问题中,住房、就业和医疗是三个最主要的压力源;在工作与学习问题中,工作任务是最大的压力源;在家庭与个人问题中,家人身体不好是最大的压力源;社交问题总的来说不构成太大的压力源。在所有具体的心理压力来源中,住房(30.1%)、工作任务(25.5%)、就业(18.1%)、医疗(17.9%)和家人身体不好(16.8%)是被选比例最高的五大压力来源。
仅两成市民应对心理压力会求助于“非熟人圈”
一项关于人际信任的实证研究显示,人际交往对象可分为三类人群,即“亲人”、“熟人”和“陌生人”。毋庸置疑,“亲人”信任最高,“陌生人”的信任最低,而“熟人”信任则介于两者之间。参照上述研究,本调查将市民应对心理压力的求助对象分为自己、“熟人圈”(包括亲朋好友和单位同事领导)和“非熟人圈”(熟人圈以外的对象)三类,其被选比例依次为65.4%、65.1%和20.4%(见表2)。
选择求助于自己和“熟人圈”的市民比例高达96.7%,可见九成以上市民应对心理压力会求助于以自己为中心的“熟人圈”。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压力时,除了自己以外人们更愿意求助朋友,其后才是亲人。有许多市民表示,更愿求助于朋友是源于怕家人担心或者与家人沟通有代沟等。另外,仅有20.4%的市民应对心理压力会求助于“非熟人圈”,按比例高低依次为网络、宗教、免费心理咨询师、居委会、媒体、收费心理咨询师、政府相关部门。不难发现网络和宗教是市民在“熟人圈”以外缓解心理压力的最主要渠道。与此相比,最专业的缓解心理压力的心理咨询却很少受到市民的关注。
助产士职业压力源及应对措施 篇5
1 压力源分析
1.1 助产士思想负担过重
助产士每天面对着的产程进展是动态的, 病情变化快, 一旦发生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异常情况, 将危及母婴安全, 因此, 助产士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从而易产生焦虑、抑郁。
1.2 助产士职业心理失衡
在人们的观念中, 助产士只是医生的助手, 部分助产士感到职业前景暗淡, 社会上重医轻护, 无专科的继续教育培训, 使助产士对自己的晋升、晋级感到一定的困惑。
1.3 院方压力
如有医疗纠纷, 护士常因多方连带责任牵涉屡遭罚款, 医院“护士双向选聘”、“病人选护士”等新举措虽增强了护士竞争意识, 但给其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1.4 工作强度大
助产士一般以站立前驱位和步行较多, 易造成躯体疲劳保持前屈、侧屈的姿势, 导致不同程度的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加之产房夜班多, 孕妇多在夜间分娩, 而夜间值班人员少, 工作量大, 超负荷运转。
1.5 职业风险高
国外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相关科室中, 分娩室列第2位。由于目前一般医院尚不具备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化验条件如艾滋病, 或一些需急诊抢救或宫口开全的病人来不及做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检查, 如乙肝、性病等, 使得助产士经常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对助产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
1.6 晋升机会少、待遇偏低
助产士与同年资医生相比, 晋升的机会仍很少, 工资相对较低;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助产士重使用、轻培养, 使她们很少有机会外出深造。
2 缓解助产士工作压力的对策
2.1 加强助产士继续教育
由于助产士整日忙碌, 应付日常的临床工作, 无暇学习新的知识、方法与技能, 久而久之会落伍于本专业的科学发展, 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 管理者有计划地对护士进行专业、外语、礼仪等培训, 支持鼓励护士进行继续教育, 并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 从而减轻他们智能上的压力
2.2 提高助产士待遇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连网等媒体对助产士工作加以宣传, 让社会更了解和尊重助产士, 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 切实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 这样, 既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又能激励护理人员加强学习、勤奋工作,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多地承担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从而在获取相应报酬的同时增加职业自豪感。
2.3 提高助产士的心理素质
助产士在加强业务知识、护理道德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的同时, 培养轻松、健康的业余爱好,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现实, 适应职业和环境, 以缓冲紧张情绪,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增加自身生理应激反应的能力, 掌握好语言沟通方法和技巧, 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建立支持系统寻求可倾诉对象, 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造成的工作压力。
2.4 合理配置助产士编制
助产士作为护理人员中的特殊群体, 其编制严重短缺;助产工作风险大, 体力和脑力劳动付出大是公认的, 由于人员不足, 她们往往是在超负荷状态下工作, 易引发身心疾病, 适当增加助产士编制, 缓解人员不足, 减轻工作强度和压力, 使助产士能更大地发挥工作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凤春, 韩翠存.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6) :729.
急诊科医生职业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南充市三所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生54名, 均为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 排除在急诊科轮转规培的医生, 其中男40名, 女14名, 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年龄27~53岁;工作5年以下18名, 5~10年16名, 10年以上20名;初级职称31名, 中级职称16名, 副高及以上职称7名。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内容包括可能产生的职业压力源、调节压力的方式、是否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等, 并指导填写问卷的方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找到适当的应对策略, 共发放问卷54份, 回收问卷54份, 问卷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急诊科医生主要职业压力源为:医患关系紧张 (100%) 、工作强度大 (92.6%) 、职业暴露相关的压力 (83.3%) 位居前三, 另外还有职称晋升困难、工资福利待遇低及家庭生活和科室协调、同事比较等方面的压力, 详见表1。
3 讨论
3.1 职业压力源分析
3.1.1 医患关系紧张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风险过大, 急诊医生需承载的责任以及精神压力过大, 已经成为急诊科医生最主要的职业压力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和生命越来越重视, 同时对医院和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 由于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加上社会舆论的片面报道, 医疗矛盾激化, 医疗纠纷不断出现, 最终使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医生面对的对象是患者的生命, 绝不容许半点的疏漏, 这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急诊医生尤为如此, 心跳呼吸停止、昏迷、急性脑卒中、急性中毒、急性腹痛等危急重症多首诊于急诊科, 这些患者多是突然起病, 病情危重, 并且病情复杂且变化快, 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误诊、漏诊;加之患方对医院的要求诊断必须快、准, 治疗必须药到病除, 有的还加上医疗费用必须报账或是费用必须越少越好等问题, 急诊医生不仅需要面对医疗技术方面的难题, 还有可能在患者家属的质问、谩骂甚至动粗的情形下继续工作。近年来, 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并且还出现了多起伤医事件, 医患关系的紧张更加给急诊医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2]。
3.1.2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超长
急诊一线医生一周工作时间基本都超过50 h, 多的甚至超过70 h, 而且夜班频繁, 再加上处理大型车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加班, 工作强度已经是严重超负荷, 工作量急诊医生明显高于普通医生[3]。随时需要处置突发病, 处理突发事件, 不能按时就餐, 作息时间不规律, 生活节奏严重紊乱, 机体长期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在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的环境下, 每年体检急诊科医生身体完全“健康”的占12%左右, 远低于医院总体20%标准[4]。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精神高度紧张, 情绪得不到释放, 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偏执等。另外, 还有长时间久坐引起的颈腰椎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等;急诊清创缝合还可能导致锐器的误伤, 容易感染艾滋病、乙肝、梅毒等。院前急救还可能由于车祸引起的创伤等。亚健康状态占比例不少, 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血糖偏高、肥胖、心电图的轻度异常等。
3.1.3 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
急诊科日常工作中通常只注意临床能力的发展, 缺乏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受学科本身特点影响, 在科研上不可能像其他专科一样可以研究一些高、精、尖课题。另外, 急诊工作时间长, 夜班多, 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区进行论文的撰写, 直接影响到了职称晋升和学历的继续教育。本组资料初级职称31名 (57.4%) , 中级职称16名 (29.6%) , 这些年这方面问题越来越明显。另外, 急诊科经常面对酗酒闹事、“三无人员”欠费、或者故意赖账逃费的患者, 而且职称普遍不高也一定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工作时间长使得陪伴家人的时间大大减少;收入低使得赡养父母及抚养孩子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家庭方面的压力。急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 会与不同的科室接触, 凡因手续繁琐、找不到地点、未及时领到检查结果、住院时无床位引起的矛盾或不满, 都无形之中会发泄到急诊医生身上, 使急诊科成为矛盾的焦点, 从而使急诊医生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另外, 深夜收治急诊患者入院、多发病患者的收治, 都会引发专科值班医生的不满。另外, 急诊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低及临床技能“广而不精”等也成为专科医生诟病的话题, 也一定程度给急诊医生造成了压力。
3.2 对策
针对以上压力源, 如何减少和释放压力。调查发现, 100%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急诊医生认为, 改善医患关系, 缓和医患矛盾应该放在第1位, 舆论应给予公平、公正的宣传, 树立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医方和患方不应该对立起来, 不应该相互提防, 双方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只有医患关系融洽, 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
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工作氛围,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单位, 是危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首先, 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安静、安全的工作环境;其次, 要有足够的急诊医生, 增加急诊医生编制, 合理排班, 避免夜班过度频繁, 使得身体处于亚健康。另外, 急诊医生需要增强体质, 业余时间多参加文体活动, 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还能释放心理压力, 平常多与家人、朋友、同事进行倾诉、交流与沟通等, 学会正确的与人沟通, 多与人进行交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5]。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 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 待遇上的差距, 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健康平和心态。急诊医生才能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投入到急诊工作中去, 更好地服务于急诊患者, 服务于社会。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医生职业压力源类型, 并对如何减轻压力及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治疗质量进行分析。方法:对南充市三所三级综合性医院54名急诊科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职业压力源类型、日常的减压方式等。结果:急诊科医生主要职业压力源为:医患关系紧张 (100%) 、工作强度大 (92.6%) 、职业暴露相关的压力 (83.3%) 位居前三, 另外还有职称晋升困难, 工资福利待遇低, 以及家庭生活和科室协调、同事比较等方面的压力。改善医疗环境, 缓和医疗矛盾, 调整心态, 参加文体活动以及多与人沟通等有利于减压, 提高工作热情。结论:营造一个安全、安静、和谐的急诊医疗环境, 寻求合适的减压方式, 有利于急诊医生的身心健康, 更有利于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急诊科医生,职业压力源,对策
参考文献
[1]卢伟, 钱铭怡.128名城市医务人员与93名县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水平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5) :336-337.
[2]周丽君.护士工作压力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6) :2139-2143.
[3]郭权, 张彧, 刘德焕.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9, 5 (1) :42-43.
[4]黄伟清, 张远新, 李平.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压力源类型浅析与健康心态的调节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131-132.
教师职业压力源 篇7
关键词:住院医师,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包含两部分, 一是产生压力的情景以及个体对情景的评价即压力源;二是由于压力源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即压力反应[1]。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出现的各种压力, 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的心理反应”[2], 包括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职业效能3个维度。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对工作压力源反应的直接后果。同时, 工作压力源是职业倦怠产生的直接原因。职业倦怠一旦形成, 可能反过来又影响工作压力源。
1 资料与方法
以福建省内7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职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照内科、外科、医技系统分别对住院医师进行压力及职业倦怠调查, 共发出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 回收率达99%, 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35份, 终获有效问卷460份。其中男性占58.48%, 女性占41.52%;汉族占97.83%, 其他民族占2.17%;A型血者占22.39%, B型血者占28.04%, AB型血者占8.04%, O型血者占32.83%, 血型不详者占8.70%;未婚者占60.87%, 已婚者占38.26%, 离异者占0.87%;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2.17%, 本科占46.96%, 硕士占46.09%, 博士占4.78%;月收入2000元~4000元者占62.17%, 4000元~6000元者占24.78%, 6000元~8000元者占11.30%, 8000元~10…000元者占1.74%;身体状况良好者占67.61%, 身体状况一般者占30%, 身体状况较差者占2.39%。本研究应用信息度和效度较高的住院医师压力源量表和目前国际上应用范围较广泛的马斯勒倦怠量表为工具;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其显著性检验水平α设为0.05, 均为双侧检验。
2 住院医师压力源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住院医师压力源中, 压力最大的5个项目分别是:缺乏社会支持;社会对医务人员期望、要求过高;升迁条件多、限制死、竞争激烈;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理想;医务人员承担的责任太多。而压力最小的5个项目分别是:与同事不和睦;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与领导关系不和谐;其他同事对自己的态度差;不善于交际。所调查压力源中各维度的压力平均分为2.58, 处于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8个维度包括社会因素、单位管理及制度、个人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管理者方面的问题、个人特质、家庭方面的问题, 其压力源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3.00、2.78、2.58、2.13、2.92、2.63、2.36、2.18。其中社会因素、单位管理及制度、个人职业发展、工作负荷、管理者方面问题这5个维度数值介于2.5~3.0, 说明这些因素对住院医师的压力影响较大, 而社会因素压力最大, 人际关系、家庭方面的问题对住院医师的压力影响相对较小。
3 住院医生职业倦怠总体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住院医师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 调查者中有56.52%存在中度职业倦怠, 3.04%存在严重职业倦怠, 平均分为3.15。其情感耗竭、去个性化、职业效能3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4.06、3.36、2.22, 情感耗竭相对较严重, 严重倦怠比例达28.48%, 见表1。
4 住院医师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住院医师的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显示, 职业倦怠与压力平均分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压力源各维度的关系, 除职业效能与社会因素、工作负荷不存在相关性 (P>0.05) 外, 其他维度与压力源各维度均成正相关, 其中情感耗竭与工作负荷相关性最大 (r=0.4061) , 其次为去个性化与个人特质 (相关系数=0.3618) , 详见表2。
*P>0.05, 其余P<0.05
为深入探讨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运用Logisitic逐步回归的方法, 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筛选。将职业倦怠及情感耗竭、去个性化、职业效能3个维度分为3个等级, 3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较低, 3分~5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 5分以上者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分别以倦怠总分等级及情感耗竭、去个性化、职业效能3个维度作为因变量, 以住院医师年龄、性别 (以男性为对照) 、民族、血型 (以A型为对照) 、婚姻 (以未婚为对照) 、文化程度、专业、工龄、收入以及压力源8个维度 (社会因素、单位管理及制度、个人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管理者方面的问题、个人特质、家庭方面的问题) 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it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入选和剔除变量的判别水准均为α=0.1, 结果见表3、表4、表5、表6。
从表3看出, 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中, 个人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个人特质和性别 (女) 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个人特质的压力对职业倦怠影响最大, 其次为工作负荷和个人职业发展, 其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倦怠;而女性相对男性职业倦怠程度低, 属保护因素。
表4结果显示, 在职业倦怠情感耗竭维度的影响因素中, 工作负荷、血型、婚姻间情感耗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负荷越重, 情感耗竭程度越严重;AB型血相对于A型血更易发生职业倦怠, 而B型血和O型血相对于A型血情感耗竭程度较低;离异相对于未婚可增加情感耗竭严重程度, 而已婚则是保护因素。
表5提示, 社会因素和个人特质对职业倦怠去个性化维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工作负荷和个人特质都能对职业倦怠去个性化产生负面影响, 但社会因素相对影响更大, 易发生职业倦怠。
从表6看出, 职业效能维度筛选出的压力源因素即管理者方面的问题, 这一方面的因素压力越大越容易发生职业效能倦怠。
5 关于降低住院医师职业倦怠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自我压力管理
住院医师在主观层面要正确识别压力[3], 积极进行自我身心健康教育和调节, 努力消解负面的压力影响, 转化成正面的压力。既要经常性地开展体育锻炼, 又要掌握各种减压的方法。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包括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和医院领导的交流技巧等。
5.2 加强医院系统的压力管理
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打造良好的医院环境, 营造宽松活泼而又紧张有序的医院工作氛围[4,5]。
5.2.1加强住院医师心理健康干预和管理
要促进住院医师更好地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从而推动医疗工作高效开展。了解住院医师的人格特征, 尤其要做好AB血型、男性住院医师的心理疏导, 帮助他们正确认知所处的工作环境, 帮助住院医师处理和调节各种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反应。关注职工的家庭状况, 关心离异职工的家庭生活[6], 帮助其应对情感危机等问题,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要开展人际沟通交流活动, 促进院际之间、医院与社会、医院与公众间的理解、交流并达成共识。
5.2.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针对所调查的住院医师编制, 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安排医师的工作任务、布置医师的考核指标, 以缓解住院医师工作压力[7]。
5.2.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应注重发挥对住院医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激励作用, 一方面要关心其在工资、奖金、福利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供其晋升、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机会, 以使其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5.3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筹资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保障医院利益机制使住院医师专注于患者的诊治, 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及其服务质量。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充分赋予了患者知情权、参与权、投诉权, 却忽视了医疗工作的特点, 忽视了医务人员的执业权和人身安全的保障;要制定合理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因为被起诉的威胁是住院医师面临最严重的工作应激, 需要通过现行法律、法规的完善, 赋予住院医师更多的人身安全保障;还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 树立住院医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
[2]孙红.职业倦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
[3]程旭蕾.工作压力的应对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32) :90-91.
[4]许小东, 孟建斌.组织工作压力的两维管理模型构建研究[J].管理评论, 2004 (16) :37-42.
[5]程志超, 刘丽丹.IT业员工工作压力因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6, 19 (2) :19-21.
[6]徐加加, 黄惠根.护理人员压力源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 :79-81.
教师职业压力源 篇8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工作对我院从事产科工作的护理工作者55人进行职业压力源调查, 其中护士21名, 护师11名, 主管护师23名;年龄20岁~45岁 (30.5岁±4.2岁) 。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根据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量表[2]中所采用的项目加以修改而制成调查问卷。通过无记名的调查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5份, 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3 讨论
3.1 产科护理人员主要职业压力源
3.1.1 工作量大、负荷过重
大量文献报道表明, 护理工作量过大是大部分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共同提出的位居首位的压力源[3], 这与本研究的问卷结果完全相符。产科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来自过重的工作负荷, 近些年来, 产科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断完善, 人们对产科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 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 加班拖班现象较为普遍, 使本来人力资源就相对匮乏的护理人员要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与负担。
3.1.2 角色压力导致高度紧张
产科与其他科室工作的差别较大, 具有专科性强的特点, 问卷调查提示角色压力导致压力增大的因素较为突出, 而且日趋升级的医疗纠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护理人员对投诉非常忧虑, 且高度紧张。加之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 稍有疏忽将导致法律问题, 这在更好地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并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4]。
3.1.3 疲劳、神经衰弱及失眠
产科病人的数量大, 周转快, 加床多, 夜班忙, 急诊多, 母婴同室, 安全责任大, 而护理人员又相对不足, 这使得产科护理人员大部分时间处于疲劳状况, 极易出现神经衰弱及失眠症状[5]。有时产房同时遇到2位产妇分娩, 但仅有1位护理人员当班, 这位护理人员将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必然对其工作效率与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3.1.4 反感、急躁、抑郁心理
当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已被广泛扩展, 护理人员在完成自身多元角色的同时, 还需完成护理工作以外的各类后勤联络以及办公性质的工作, 这种职责模糊不清易产生反感、急躁、抑郁情绪。
3.1.5 福利低、晋升难度大
随着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 不同医院的分配制度改革并无统一的模式, 而护理人员相对而言属于医院中的“弱势群体”, 医护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也使护理人员产生负面情绪。护理管理者对产科工作缺乏了解, 无针对性地开展检查或考核, 使护理人员的晋升难度大, 挫伤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层安排工作不适当, 忽视应有的理解与支持等均会影响护理质量。
3.1.6 职业暴露的危险
产科分娩室的工作节奏快、护理人员精神高度紧张, 在观察产程与接产过程中经常与产妇的羊水、血液及阴道分泌物等接触;在给产妇注射催产素、缝合会阴及抽脐带血等过程中极易造成针刺伤, 极易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 加之在产前、产后2h仍需密切护理, 使产科护理人员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6]。
3.1.7 书面工作量大、书写不规范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因工作繁琐, 且常有急诊分娩或抢救新生儿工作。护理人员主要忙于处理各种常规治疗, 书面工作量大, 以至于不能及时地记录护理活动[7], 经常是回顾性地做护理记录, 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使护理人员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3.1.8 其他因素
产科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理论陈旧、技术欠缺、缺乏工作经验、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 面对压力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等都将给护理人员自身增加无形的压力。此外, 病人不合作、要求苛刻以及护理人员自身抵抗力差等因素均会增加其职业压力。
3.2 各类职业压力源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不同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使其产生工作倦怠, 使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要求不明确。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迅速做出决定, 使护理人员工作被动、拖延、逃避, 使医护关系更加紧张, 容易激怒, 造成护理人员敬业精神差, 对服务对象不够关心, 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应对没有实际意义的检查考核上, 使护理质量降低, 进而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 产生恶性循环, 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3.3 减压对策
3.3.1 合理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与休息时间, 正确分配人力资源, 经常相互沟通, 改革工作制度。本科室近2年来已在排班上实施了时间段改革、医护工作病床的搭配实施双向选择的改革等, 有效提高了专科护理的配合水平, 使医护关系得以改善, 让护理人员参与各项管理工作, 增强其责任感和成就感, 构建换位思考的工作气氛, 将心态摆正, 保持自身心理平衡。
3.3.2 改善护理人员的生活待遇, 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制定产科专科检查的具体考核标准, 摒弃一刀切的护理要求, 倡导人文关怀, 多在情感上给予护理人员以支持, 切实改善其生活待遇, 共同提升其社会地位。进一步完善并规范产科的工作流程, 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针对产科突发事件, 借助模拟培训来增强应对技能, 消除护理人员的角色冲突。
3.3.3 减少书面工作量, 规范护理文书
定期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对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科室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解决对策。根据工作实际减少不必要的书面工作量, 书写应标准, 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 护士长应不定期给予监督检查。
3.3.4 严格做好防护措施, 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
对产科护理人员均开展上岗前的职业防护培训, 重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熟练掌握受伤后的紧急处理预案,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正确操作, 养成自觉做好预防性防护措施的习惯。要求护理人员在接生时必须戴双层口罩, 重视使用羊水吸引器时的注意事项等, 增强风险意识, 最大限度阻断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3.5 增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为其创造继续教育机会
随着产科及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 要求产科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技能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需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去应对人事、医疗制度改革等所带来的挑战, 护理管理层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方面知识的培训, 鼓励并支持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 增强自身素质, 适应产科护理的需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 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多方面的压力源, 这些压力严重阻碍了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提示产科管理层应正确引导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 正确调整心态, 减轻或消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 使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最终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 以采取相应的减压对策。[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55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①工作量大、负荷过重 (100.00%) ;②角色压力导致高度紧张 (100.00%) ;③疲劳、神经衰弱、失眠 (92.73%) ;④反感、急躁、抑郁心理 (74.55%) ;⑤福利低、晋升难度大 (72.73%) ;⑥产科职业暴露的危险 (67.27%) ;⑦书面工作量大、书写不规范 (45.45%) ;⑧病人不合作、要求过分 (45.45%) ;⑨护士自身抵抗力差等因素 (23.64%) 。[结论]产科护理人员存在多方面的工作压力, 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压力源实施正确有效的减压措施。
关键词:护理人员,压力源,产科
参考文献
[1]金亚军.产科护士职业压力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1, 35 (2) :392-393.
[2]Piko BF.Burnout, role conflict, job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health among Hungarian health care staff: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 J Nurs Stud, 2006, 43 (3) :311-318.
[3]刘宇, 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25-854.
[4]周文娇, 田艳春.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1 (1) :127.
[5]方藕环, 董静波, 陈国员.护士工作压力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8A) :2002-2005.
[6]黄燕云.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1, 18 (10) :588-589.
公立医院护士所面临的压力源分析 篇9
【关键词】护理;压力源;心理健康;风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2.3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5-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的正当权益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医学的发展,让护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特殊的职业性质及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量及不公平的社会评价,护士的职业不被理解和尊敬,她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造成很多护士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网上流传一首生动描述公立医院护士生活现状的打油诗——
满腔热血技术学会,
当了护士吃苦受罪,
急难重险必须到位,
上班下班终日疲惫,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由此可见,公立医院护士的压力来源是多方向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工作人员自身。只有正确评估护士的压力来源,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增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以此推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护理事业的发展。
为了调查护士的压力来源,我们调查组自制了《护理人员压力相关因素调查表》,针对本地公立医院“黄冈市中医医院”的上百名护士(年龄在20-45岁之内)进行了压力源及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前期调查和后期数据分析总共历经两个月,抽样结果分析显示: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表现为失眠、健忘、神经衰弱、操作准确率下降、对服务对象淡漠,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状,甚至还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强压而选择离职。国外的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这是一种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并且产生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最终导致护理質量的下降。
根据调查结果,我院的护士们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源按大小依次为:
1自身心理压力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护理学领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突飞猛进,使护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了更多的渗透与融合,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护士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满足社会人群的健康需求。
2工作压力
护士昰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使命。人员配置不足,上班时间输液量大、输液引起感染的危险,使护士在工作中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长此以往的精神紧绷状态容易引起睡眠障碍,从而产生心理疲惫感。上夜班为单独作业,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因为一个人力不从心而带来强迫、担心和无助感。还有交班时间要准时,往往造成护理人员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白夜班交替的工作模式使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如体力消耗大,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也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常出现便秘或腹泻等,而身体机能下降,又会进一步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此恶性循环。
3家庭压力
多数护士为女性,很多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4社会压力
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刀,给病人治病,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制定合理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系统设备,减少书面工作,提供再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工作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将减轻护士压力作为管理者的责任,使护士在工作中拥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护士成为真正的天使,是护士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周佳.精神劳动对护士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22.
[2]扬爱军.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22.
教师职业压力源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护士200人做问卷调查, 其中年龄在18~55岁;学历结构:中专62人, 大专76人, 本科60人, 研究生2人 ;人员分布:门诊护士17人, 临床各科护士162人, ICU护士3人, 急诊科护士18人;职务:护士长16人, 普通护士184人。发放200份问卷, 收回196份, 回收率98%, 剔除无效问卷12份, 有效问卷184份, 有效率93.9%。
1.2 方法
1.2.1 压力源问卷:
以护士职业压力量表作为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李小妹等 (2000年) 编制, 王妤 (2006年) 修订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该量表由38个条目组成, 分为5个方面。 (1) 涉及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 (2) 涉及护士与管理者、同事之间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3) 涉及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态度的问题; (4) 直接或间接涉及护理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 (5) 涉及护士社会地位及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该量表采用0~3级评分, 分数越高说明引起的压力越大。
1.2.2 施测过程及资料收集:
我院为三甲医院, 院领导及护理部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全院现有护理人员近700人, 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0人作为被试对象发放问卷。测试指导语设计为:尊敬的同事, 为了了解影响我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探索职业心理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 从而为制定减轻员工职业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干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 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以下选项如果符合您的情况, 请在空格前打勾或在横线上填写答案。本测试不记姓名, 仅供统计使用, 请认真如实填写, 不要有顾虑。
1.2.3 数据处理及资料分析:
将测评数据输入计算后,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
2结果
本文采用新修编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的职业压力进行测试, 护士职业压力因子得分见表1。由表1中5个维度得分上的差异分析比较可以看出, 护士职业压力的5个因子中, 职业压力由大到小依次如下:工作环境与性质、人际关系、患者与家属、专业技能、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从表1结果可见, 排序前5位的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
注:按排序号, 前5位影响因素两两相比, 1与5、2与4、2与5、3与4相比, 方差不齐, 用t'检验, P<0.05;其他方差齐, 经u检验P均<0.001。
2.1 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因素
来自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因素得分为 (17.29±4.29) 分, 排在工作压力源的第1位。这方面包括12个条目。这些压力包括:工作分工不明确、上班的医护人员数量少、非医疗护理工作过多、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工作环境差、没有时间和患者做详细沟通、工作中所需的仪器设备不足、病区拥挤、工作高强度高节奏、在患者家属的注视监督下工作、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源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服务等。
在实践中, 护士在特别的环境中面对特殊对象, 护理人员整天面对的是患者, 工作任务重、责任大, 从生理、心理上感到疲惫不堪, 精神、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不足、超负荷工作、疲惫得不到缓解, 紧张不能及时释放, 导致身心疲惫;不规律的倒班, 限制了必要的社交活动, 与外界交往甚少, 致心里郁闷、平衡失调。
2.2 人际及组织关系因素
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因子得分 (12.71±4.15) 分排在第2位。包括以下10个条目:与其他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其他医务人员对于工作过分挑剔、与管理者发生冲突、缺乏其他医务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尊重、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够、与病区的某些医务人员工作很难、同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医护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管理者的批评过多、同事间缺乏理解支持等。
2.3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来自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得分 (10.87±3.96) 分排在第3位。包括6个条目:患者的要求太高太过分、患者的家属不礼貌、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患者不合作、患者不礼貌、面对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的发泄等。
随着医疗市场的日益成熟, 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为:对治疗不满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后勤保障不到位;病区环境差;服务态度较差;患者重医轻护;对护士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护理人员常因防范医疗纠纷而使他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年轻护士因为经验相对不足, 与病友关系不很融洽, 沟通交流欠缺, 压力也较大, 也可能会诱发某种程度心理问题, 如紧张、焦虑、抑郁等。
2.4 护理专业技能因素
来自护理专业技能方面的因素得分 (9.64±3.24) 分排在第4位。包括6个条目:所管的患者病情过重、所管的患者突然死亡、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担心某些检查治疗操作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密切接触遭受剧烈疼痛或濒临死亡的患者、缺乏教育的相关知识等。现在的年轻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 没有经受过较多的磨难和艰辛的生活, 从小生长在被父母宠爱的家庭环境中, 护校毕业后, 从事着服务性的工作, 患者的挑剔, 医院严格的管理, 同事之间的竞争, 繁重的体力劳动, 医疗的责任风险, 医院里最低的工资报酬等等因素, 都给这些20岁左右的女孩子们带来了极大心理压力。再者因为她们临床工作时间较短, 经验相对不足, 业务不熟练, 导致她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很不稳定 (如易激动、偏激、易沮丧, 有些还很容易自责等) 。有许多研究显示, 这些工作在高压力、高紧张度环境的人群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2.5 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因素
来自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方面的因素得分 (8.94±2.87) 分排在第5位。包括以下4个条目: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少、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太少、社会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太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等。由于长期社会偏见, 患者重医轻护, 对护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认为护理是从属性的工作, 只要能找一个好医生看病就行, 至于护理, 无所谓好坏, 护理工作得不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理解, 是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惫状态。当然有些护士对自身的工作也认识不够, 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低。
3讨论
工作压力源是造成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Sarivatava[3]认为, 当个体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应对资源不足以迎接挑战时, 压力就产生了。护士每天面对患者的痛苦、悲哀, 工作平凡而回报少;在常人眼里, 护士工作内容乏味、令人恶心, 甚至是不体面的、令人害怕的。护士职业已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4]。由工作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表现产生影响, 并由此影响到护士所在组织的工作绩效。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特殊的职业压力成为近年来心理学、护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5]。
工作压力源的5个因子就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5个因素。本文以本院护士200人作为被试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了解到护理工作压力的5个来源, 通过比较分析, 了解到5个维度方面的压力大小的顺序为工作环境与性质、人际关系、患者及家属关系、专业技能、地位与职业发展。这些压力源就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5个因素。
在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之间, 个人以及组织寻求有效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有效的应对模式。结论支持应对方式作为压力和健康的中介机制, 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观点[6]。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方式 (积极评价、计划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淡化回避、理智应对) 和消极应对方式 (逃避、幻想、发泄) 2个维度的选择。
从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中, 笔者了解到5个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个体方面如何积极有效的应对工作压力, 如何寻求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医院管理方面, 给我院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助于我院建立并实施有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护理管理制度。
摘要:目的:从护理职业压力源的研究中探索了解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 使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工作环境与性质、人际关系、患者与家属、专业技能、社会地位与职业发展。结论:压力源就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管理, 压力源的研究及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护士的科学有效管理具有决策价值。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2]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9.
[3]Sarivatava A.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ork motivation in rela-tion to age, job level and type a behavior in nursing profession-als (J) .Indian Academy Appl Psychol, 2001, 27 (12) :51-55.
[4]Herman H, Wheeler A.Review of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 re-search (J) .Br J Nurs, 1997, 6 (11) :642-645.
[5]赵然, 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9) :607-609.
【教师职业压力源】推荐阅读:
职业教师职业素质06-14
教师职业与职业能力07-16
教师职业是学习的职业07-22
教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心得10-07
教师职业背景05-23
教师职业伦理07-05
教师职业素质08-26
教师与职业09-11
教师职业素养09-26
教师职业压力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