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2024-09-06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通用12篇)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1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从业的灵魂, 是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 还影响到受教育学生的成长, 也是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修养是其从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第一, 高校教师是教育提供者。高校教师一般承担了较为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 是与学生最紧密连接的群体;第二, 高校教师是管理者。据调查,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辅和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参与学校众多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三, 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高校之中,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是在职的高学历人员。以上三重身份的重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被关注。

鉴于此,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 ,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了方向性规划。在此, 笔者就以上六点提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理解。

1. 爱国守法是教师基本的政治立场

做爱国守法的支持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是公民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 最受社会尊敬且肩负着国民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 爱国不能是一句口号, 教师必须自身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 其表现形式以教书育人为主。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态性的当前,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都是热爱国家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的前提下心系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校园和谐建设。

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守法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 而且是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人生格言,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操守, 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教师只有自身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大学生遵守国法、遵守校规, 只有自身自觉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2.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核心要求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 教师做到敬业爱生具有特殊意义。梁启超认为,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 如果只爱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把爱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当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 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回归教师本源, 践行育人天职。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真心关爱学生, 将党的教育事业定位为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 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又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敬业”要求教师对这一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成人之美, 如果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劳动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立足于本职工作, 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爱生”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名大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 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有些教学活动中, 个别教师没有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 没有及时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总有学生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要么“逆来顺受”, 要么“坚决反抗”, 使得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这不仅影响了施教效果,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蒙上了心理阴影:前者认为学生不受教, 后者责怪教师无师德。因此, 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 并在此前提下将学生的人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 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举措。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 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育人意识。明确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 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目标, 也没有只育人不教书的行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

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德育人, 以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影响着周围同事的人生观, 而且对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 社会职能是培养有用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应定位在“教书育人”上。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才能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才能将自身的劳动成果———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 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4. 严谨治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和传授知识与学问过程中一种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要所决定的。严谨治学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厚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教好书, 只有以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才可能教育好人。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好的治学态度、治学作风是保证其职业生涯获得成功、不被社会歪风邪气所影响的稳定基石。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 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从思想上明确, 教师的“严谨”应是对自我的严谨, 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电上, 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完善上, 教师都应严格自律。第二,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因为学生知识的递增和品行的进步是诸多教师接力完成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的影响作用巨大而深刻。第三,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了解信息的时间早于教师或者某方面的能力高于教师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说“青胜于蓝”是教师之幸, 但倘若常常如此, 教师“学高为师”的基础地位必将动摇, 威望也必将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第四, 教师应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则, 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达到“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境界。

5. 服务社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之余, 主动去承担社会义务, 自觉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责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发展是客观要求, 在当下要发展科技, 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自己所学之专长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是无形知识向有形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一线接受教育和培养, 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通过服务社会有利于激发自身职业潜能, 通过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社会大舞台的检验来对自身知识进行提纯达到知识促进生产, 生产提升知识的良性循环。

6. 为人师表是教师思行合一的表现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2], 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受教育的学生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露, 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立马一落千丈, 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先正己, 再正人”, “先善己, 方善人”。中国自古就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行”[3]的说法。所以欲正人, 先正己, 欲正其身, 先正其心。在实际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 从一点一滴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4]。可见, 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做到“思行合一”, 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教师做到“思行合一”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和成长经历最为相仿的教师群体来说, 其生活环境和行为举止更加与学生接近, 也更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才具备了师德师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之, 教师必须用灵魂去塑造, 用情操去陶冶, 用品质去培养, 用人格去锤炼, 才能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Z].北京, 2011.

[2]黄晓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66-67.

[3]中国青年网.论语.子路[O/OL].2009-07-27[2012-03-28].http://wenhua.youth.cn/wx/gdwx/js/200907/t20090727_967318.htm.

[4]李东坡.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 2011 (3) :114-115.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论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特 点 与 道 德 修 养

校: 姓 名: 准考证号: 培训地点: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

摘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社会贡献,立足于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体系。高校教师是一个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职业,其道德思想会在工作中一点点渗透到被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上。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具有合格的教育道德理念,散发高尚的道德人文关怀。教育道德体系又分别由教学道德修养、科研道德修养、管理道德修养组成,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三个方面,又可以从认识人性、参与社会、批判现实这些方法来得到提高。本文主要结合教育道德体系的内容,来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① 主要参考[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第一章第三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

任何都有需要和动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是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者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并在奴隶社会初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到了近现代以来,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才也是经过高考的选拔,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长期的教育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2)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在各项职业中,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群职业中发生,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是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3)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

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2.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1)角色一:教学者

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

(2)角色二:科研者

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那么,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

(3)角色三:管理者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3.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二、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管理的目的,还是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三、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1.教学道德修养

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2.科研道德修养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管理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四、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1.认识人性,以人为本,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以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2.参与社会,奉献大众,服务人民利益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不是单纯的,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是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奉献大众。3.批判现实,道德反思,指导创新未来

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踏实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五、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讲师德,说修养,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就是从自身出发,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享受服务的乐趣,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七、结论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 篇4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甘当人梯, 具有奉献精神;爱生教生, 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团结协作,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严谨治学, 具有科学求实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呈上升趋势,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责任心的增强。大多数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爱高等教育, 兢兢业业地工作, 孜孜不倦地育人, 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执教思想转移, 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自己, 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 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这种“人在校内, 心在校外”的人才“潜流”, 比起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缺乏光荣感, 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没有全面履行教师职责,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个别教师把从事高教职业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一份“混碗饭吃”的苦差, 计较个人得失, 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于教师职业。

第二, 业务不够精深, 上课不够认真。少数教师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 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是墨守成规, 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 教学效果差。

第三, 只管教书, 育人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书匠”, 重在教书, 而忽视了育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对学生提的意见置之不理,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 任凭学生放任自流;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 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 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学习道德理论, 树立高校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 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就启示我们,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 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信念融合, 从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 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以作用于社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但由于受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组织学习, 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道德中凝聚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常以祟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的目标, 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 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 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就无从谈起。然而, 规章制度不是摆设, 要重在实施和落实。高校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如明确无故迟到、早退、缺旷如何处罚;挖苦辱骂学生, 体罚学生, 以不适当的方法处理学生而影响上课如何处罚等等。而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 让他们都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 哪些是与之相悖的,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营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一个时期以来, 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之所以职业道德水平下滑, 行为失范, 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个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以外,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 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制度上, 真正做到在用人制度上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 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留得住, 不适合从教或者师德缺乏者出得去;在分配制度上改变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都一个样的做法, 实现多劳多得, 优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在考核评价制度上, 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 营造“恪守师德光荣, 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 从而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 更是促进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就是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当成为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其次, 学校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应成为评价依据。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 及时获得教师师德修养的有关信息, 可以使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教师工作的状况, 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这样便于教师经常调整工作的目标与进程, 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 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断得到完善、得到改进, 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目的。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评价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然而, 许多高校现有的自我评价仅限于一年一度年终考核时的工作总结, 且多侧重于教学总结。在这类评价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自我评价都是偏高的, 甚至少数人的自我评价有虚高的倾向。要想教师的自我评价尽可能客观、真实, 可以采用一些手段, 如制定比较客观、详细的自我评价表。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 才能为自己准确地定位, 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从而获得成功。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教师, 教师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学生不能胜任对师德的评定。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 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本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 或者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专题信箱, 还可以设计师德修养调查问卷, 让学生通过答卷的形式, 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

(3)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 因此,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 在教师评价中, 对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 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依据这一特点, 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在一张评定表上记分或作书面的描述等等。

(4)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 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 指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 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 在一个学期中, 进行积累整合, 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领导、教师、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能有效提高学校和评价者的道德水平和评价水平, 保证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总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只有切实投身教育实践, 教师才能暴露出师德品质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通过努力克服和纠正, 使自己趋于完善。随着高校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教师个人认识的不断提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会符合社会的要求, 向正确的道路发展。

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行列,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之增强。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5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共20分)

1.道德规范是一种 B。

A、制度化的规范 B、非制度化的规范 C、完全来自外界力量的规范 D、完全来自个体内在力量的规范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 A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民主主义

D、实用主义

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D。A、给学生上课 B、教会学生知识 C、教会学生学习D、教书育人 4.职业道德形成于 A。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 A 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型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纪律 D、职业作风 6.“为人师表”是由教育劳动的 D 决定的。A、开拓性 B、重要性 C、知识性 D、示范性

7.教学是以 D 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

A、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C、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8.下列要求中,不符合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是 C。A、热爱学生 B、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该骂就骂 D、平等对待、尊重学生 9.严格要求学生,应体现为: D。

A、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训 B、我讲你听,我打你通 C、千方百计让学生服从你 D、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10.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教师 A。A、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 B、不能太主动与家长联系 C、要尊重家长,一切听从家长 D、要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立场,不必听取家长的建议

11.教师与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要求是 D。

A、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B、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C、勇敢正直,大公无私 D、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 D。

A、只需要心理机制 B、只需要社会机制

C、不需要社会机制 D、既需要心理机制,也需要社会机制 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第一个环节是 A。

A、动机选择 B、目的选择 C、动机与目的选择 D、手段选择 14.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应从 A 入手。

A、培养求真品质 B、培养独立品质 C、培养诚信品质 D、培养自律品质 15.在教师道德评价中 D。

A、主要中强调动机 B、主要是强调效果 C、动机和效果都无所谓 D、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6.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 B。A、是教师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随意评价 B、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式 C、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 D、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唯一方式

17.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体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就是 C。

A、道德教育 B、道德修养 C、道德评价 D、道德内化 1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D 的需要。A、应试教育 B、提高考试成绩

C、教师家庭幸福 D、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

19.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 A 的产物。

A、现实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 B、阶级斗争 C、社会道德进步 D、道德内部斗争

20.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凸显了 A、B、C、D。

A、探索创新(严谨创新 P106体现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要求)B、自我发展 C、社会责任 D、人才培养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P37-41,要答出四个方面的要点,)

1.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行为)的示范性;2.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劳动情景的复杂性;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综合性)四大方面。答题一定要回答出上述四个主题词几句话的要点。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包括哪些方面?(P51-61,三大方面)

(一)体现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传统;

具体体现在“为人示范”的传统表现;“为人师表”的要求;“言传身教”品格。

(二)践行“教书育人,依法从教”道德法律要求。

(三)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境界。

简答时再具体一些。

3.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P152-156,四方面)

(一)志存高远

(二)学思结合

(三)内省慎独

(四)践履笃行

每句话都要有几句话的阐述,自己归纳。

4.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及其特点。(P130-132含义及特点两大方面)

(一)师德修养的含义: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二)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第一,高校师德修养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实践。

第二,是教师个体出于完善自我人格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第三,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P83-87,四大方面)

(一)教学本身即为一项道德(求真、求善)活动

(答题时要根据书上的内容做一点文字归纳。如:因为。教学既是求真的活动,同时也是求善的活动,而求善便使教学活动成为关涉道德价值的道德活动,因此,„„。)

(二)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因为,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无论其思想信念,还是其言行举止,都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其次,客观而又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因为,教学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必然以知识的科学性、真理性等给学生以相应的道德教育,而从来就没有脱离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共生共长。2.论述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要求

(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做到:一是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探讨活动。„„;二是做真理的维护者。„„;三是随时修正错误。第一、„„第二、„„。

(二)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1.勇于创新;第一自强不息,精勤不倦„„。第二,独立思考,永不迷信„„。第三,注重实践,大胆探索„„。2.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是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研究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宏观性、科学性。

(三)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1.创造民主氛围。„„。2.追求学术自觉。克服和杜绝学术失范等十二种现象,„„从而达到学术自觉。

(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1.相互协作。„„。

2.尊重他人。做到第一,虚心学习,取人之长。„„第二,正确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批判继承,合理怀疑。„„。

注:以上答题中的省略号,要有自己一定的文字论述。可以是书上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相关内容。少也要有,才能得高分。

四、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18分)

一个夏季的午后,在一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里,一位老教师正在上公共必修课。老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在讲解,可下面的学生有的在看外语,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发短信,还有的学生在睡觉。老教师几次强调学生上课不许睡觉,可有名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抬头,老教师愤怒了,快步走到这名学生面前,命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并要求这名学生滚出教室。这名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没向老师做任何解释,背起书包,摔门而出……这下更惹怒了老教师,他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狠狠地批评现在的学生没有一点尊师品质……

(资料来源:马健生等编著:《高等教师伦理规范专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110页)

根据案例分析,回答问题:

(1)老教授对待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

答(1):不正确。这位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即: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教学道德规范)以及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2)谈谈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根据自己对高校师德的认识和要求谈师生关系的处理,要自己组织文字进行论述。

寄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都应该追求人的高尚品德,追求科学的知识信息,追求时代的进取精神,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同时,也使自己有一个有所作为的将来。在柳州当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乃至真才实学的教授、硕导、博导,是一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至高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任重而道远!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试题》修订 试 题

第一套:

一、根据“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性。(30 分)

二、根据所学关于教师劳动结果(“产品”)的特殊性的理论,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40 分)

三、100 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强国富民的人才,献出了毕生精力。例如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始终“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事教育工作70 年,为国家培养了几代青年,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人民师表。在徐老60 寿辰时,毛泽东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20 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坚强的老战士”。又如人民教育家吴玉章,以 “一息尚存,绝不放松”的奉献精神,“一贯有利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建国以来,无数人民教师胸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辛勤耕耘,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请从上述典范的事迹并结合本人的体会,简述合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性。(30 分)

第二套:

一、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30 分)

二、列举一、二个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的正、反方面的事例,说明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30 分)

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毅然放弃高官不做,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农村,接近群众,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他在靠募捐的困难条件下,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等各类学校。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 “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一贯身体力行,为人高尚的品质,光照后人。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40 分)第三套:

一、教师高尚人格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个体角度谈谈怎样塑造教师个人的高尚人格。(30 分)

二、根据你个人在学生时期的体验,举例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30 分)

三、1998 年9 月4 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 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 6 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 …….。”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 万元。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体罚学生事件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40 分)

第四套: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它是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的?(30 分)

二、谈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意义。(30 分)

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40 分)

第五套:

一、从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看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30 分)

二、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30 分)

三、简述教师言表风纪方面的道德要求。(40 分)

第六套:

一、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在职业选择上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0 分)

二、一般说来,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教师应负主要责任。对此,你的看法如何?(30 分)

三、孙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高校任教。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40 分)

第七套:

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 分)

二、李某为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某高校任教,他的大部分同学均出国或到国内大公司任职。他原想去公司谋职,但因其身体矮小,谋职受挫,无奈进入高校。来校之初,情绪低落,勉强应付上那几节课,既不愿意当班主任,也不愿意做其他工作。后来,又与老同学联系,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校外兼职上去了。用你学过的关于教师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的道理评价李某的行为。(30 分)

三、浅论动机与效果在教师道德评价中的作用。(40 分)

第八套:

一、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者有哪些重要要求?(30 分)

二、大学教师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 修养?(40 分)

三、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30 分)第九套:

一、简述教师与学生关系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规范?(40 分)

二、你通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主要收获?(60 分)

三、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 多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 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荣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 个教师,10 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每人开四门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 万字。靠这种自觉的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来看,你从苏步青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30 分)● 参 考 答 案● 第一套:

一、法制与德治相结合是新时期治国的重大方略(5 分)。

法律与道德相互区别、联系(10 分)。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7 分)。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8 分)。

二、1、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重要特点。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或影响作用,带有持续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对其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对整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18 分)。

2、概括出材料的实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3 分)。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3 分);第二,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3 分);第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3 分)。

三、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0 分);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10 分);

3、严谨治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0 分)。

第二套:

一、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掌握师德的科学方法(5 分)。第一、努力做到“慎独”(10 分);第二、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10 分);第三,要防微杜渐,积善成德(5 分)。

二、(1)对目前高校师德状况的估计:少数教师师德状况不如人意(5 分);(2)对目前高校少数教师师德不如人意的原因的分析(15 分);(3)简述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10 分)。

三、所谓理想人格,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10 分)。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应从以下各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5 分);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 分);第三,热爱教育,甘于奉献(5 分);第四,教书育人,尽职尽责(5 分);第五,严谨治学,德才兼备(5 分);第六,以身立教,德识统一(5 分)。

第三套:

一、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1)做到自爱、自尊、自重(10 分);(2)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用高尚的人格指导自己的言行(10 分);(3)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入手,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10 分)。

二、(1)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表率的原因(15 分);(2)为人师表的主要内容(如思想品德方面,言表风纪方面,人格力量方面)(15 分)。

三、1、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的(10 分);

2、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0 分);

3、加强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表现(20 分)。

第四套:

一、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1)在教师选择行为前的指导作用(10 分);(2)在教师行为过程中的监督作用(10 分);(3)在教师行为后的评价作用(10 分)。

二、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内容,更主要的是要把这些道德要求内化(或转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落实在行动上(5 分)。具体地讲:(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需要(15 分);(2)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5 分);(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5 分)。

三、(1)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许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际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有着各种特殊性(15 分);(2)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10 分);(3)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对个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乐群性”。乐群性即乐于与他人、与群众共同相处的性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甘为学生献身,而且离开了学生甚至会感到不适(15 分)。第五套:

一、(1)教师劳动手段(或工具)的内容(15 分);(2)教师劳动最主要的手段是自身所具有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劳动的手段与其自身是融为一体的(分);(3)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15 分)。

二、(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15 分);(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10 分);(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5 分)。

四、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1)教师的语言要求(10 分);(2)教师的仪表要求(10 分);(3)教师的风度要求(10 分);(4)教师的法纪要求(10 分)。

第六套:

一、(1)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是相互联系的(6 分);(2)在教师职业选择上,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6 分);(3)要正确处理教育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6 分);(4)要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6 分);(5)要正确对待教师的苦与乐(6 分)。

二、(1)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关系是育人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好与坏影响育人的效果(15 分);(2)在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 面。所以,一旦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一般来说教师应该首先从自我找原因(15 分)。

三、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教师应正确的对待领导,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15 分);(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15 分);(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10 分)。

第七套:

一、(1)一个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6 分);(2)一个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6 分);(3)五个基本要求: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6 分)(4)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6 分);(5)一个总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6 分)。

二、此案例反映了一个年轻教师对教师工作的态度。(1)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20 分);(2)如果不从思想和实践上解决对教育工作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责任问题,势必对个人前途和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损失(10 分)。

三、道德评价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与效果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根据(5 分);动机与效果各执一端,这是错误的(15 分);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20 分)。

第八套:

一、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育者全方位有成效地协调、处理好与教育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尊重和关心这些对象作为人的价值,并努力在教育过程中使这些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5 分)。具体包括:(1)尊重作为教育对象的受教育者(10 分);(2)努力理解受教育者(5 分);(3)真正关心受教育者(10 分)。

二、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大学教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0 分)。为此,(1)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开拓重新观念、优胜劣汰观念、公正观念、自主观念等)(15 分);(2)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贡献与索取、人生与金钱的关系(15 分)。

三、(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做不好的(15 分);(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10 分);(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5 分)。

第九套:

一、调节师生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0 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诲人不倦,关心他们的成长(30 分)。

二、联系个人实际,列举2—3 点主要收获:(1)对若干理论观点的认识有所提高(30 分);(2)若干实践问题的初步解决(30 分)。

三、1、象苏步青这样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不胜枚举(5 分);

2、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5 分);

3、教师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10 分);

4、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10 分)。

下面还有三道:

1、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谈谈你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答案:1)作为专业教师,需要有本专业工作范围内的自由。2)教师的劳动具有上层建筑性质,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人才,需要有限的,有主流价值方向的自由。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发展中的青年,是价值观在不断建构的青年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自由学术,同时需要把握自由的分寸,拿捏好尺度。

2、谈谈对教师而言,“德福一致”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教师道德能够带来教师的个人幸福,德福一致才使得教师的自我道德约束和牺牲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2)德福一致,才能够有利于建构校园内的“伦理秩序”,益于构架健康、和谐社会。3)教师更有一定的内在目标为学生树立榜样,形成对社会的道德信心。

3、由于教师劳动带来的人际关系涉及到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社会)、专业职业等方面,谈谈由此带来的教师职业责任有哪些?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篇6

关键词:人性 内省 慎独 弱点

生而为人,每个人围绕着人性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管他是否思考人性这个话题,对人性的理解都会在脑海中无形地影响他的判断。不同的人对人性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他们采取行动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倾向于看到人性中的光明一面,在与人打交道时,他的心胸可能会开放一些。但如果他倾向于黑暗一面,可能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保护,言谈举止更加谨慎。

高校教师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生活中,他们要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了解人性,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此外,认识人性,也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前提,帮助他们思考人生,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1.人性的基本解读。人性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关于人性的说法,古代先哲有性本善,性本恶之说。现代观点认为,任何单纯强调人性本善或者本恶的观点,都是不全面客观的,都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关于人性的来源,大家也有不同看法。人性内源观,强调发明本心,寡欲静心。人性后天论则强调外在环境和人为的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他的品性,这些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

人性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尧谷子的十八型人格理论认为,从空间的结构看,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另有理论认为,在人性的大范围内,人性可以分为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两部分。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祖先刚跨入人类原始社会时就已经具有的各种本能的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关系中必然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或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彼此关联影响,共同组成人性的一个完整结构。

2.认识人性的基本途径。人性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它有一定的复杂性。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时,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事件进行判断。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通过对人性的基本了解,当我们做判断时,不至于太武断,处理事情也会更加客观全面。高校教师为了更好地完善自身,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认识人性。其中两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内省和慎独。

高校教师要在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以师生关系为例,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它能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今的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少,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一些功利性现象出现,教师为了私利,向家长索要现金物资,或者动用家长关系优惠购物等;师生关系出现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争论,甚至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对于这些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能无故推卸责任。教师要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欠妥,态度是否和善,行为是否过激等。只有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教师才能够不断找出问题,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思想斗争。教师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座右铭或人生信条。通过内省,教师能够根据这些准则、信条去改善自身行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高校教师的很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能做到慎独,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它并无捷径可走,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在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地净化思想,规范行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当教师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教师不仅要在学生面前表达出真诚的态度,深切的关心。在实际处理过程时,不管学生是否在旁,也要一丝不苟,切不可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无故拖延等。无论事务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用心对待。不做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不道德的事,防微杜渐,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银根.论人性的发生及其结构[J].宜昌学院学报,2003(6)

3.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环境也随之大为改观, 可以说, 经济大变革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位和高校教育机制改革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在这期间, 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和社会适应也面临着重要挑战,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能否适应高校教师本职工作的特色和要求, 成为提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十八大三中全会为解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同时, 也是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培养的指路牌, 为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出了积极的能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 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学者对师德修养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 笔者依据不同著述将之粗略分为学院派和经验派两个研究方向。学院派主要以经典的道德发展、职业理论为依据, 对教师这种职业的道德修养建设进行了分类论述, 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经验派倾向于以道德自觉和从教经验两方面为基础, 对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进行阐释, 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

当然, 笔者的粗略分类没有厚薄之分, 主要是为了说明师德修养建设中“知行合一”的问题———如何将高深的理论转化成高校教师自觉恪守道德的动力?如何让默默无闻而又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坚定地立有一席之地?其实, 道德不是别人约束我们的法宝, 也不是我们前行的羁绊, 道德应该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阶梯, 我们一步一步沿着道德规范的方向勉励前行, 最终才能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既现实又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因此, 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自动结合和相互促进, 这种结合的自发和自动性是本文将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建设进行了简单梳理, 并对调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能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帮助。

4 理论基础

4.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道德是指受社会习俗、群体心理影响下的, 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具有非强制性和非成文性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4.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 基本规范

从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规范上面考虑, 高校教师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知行合一、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尊知重教、为人师表。

4.2.2 工作规范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考虑, 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心热爱学生, 严格而科学的要求和爱护学生,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同时, 正确处理同领导的关系, 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学校领导也要更新观念、深入基层、率先垂范, 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4.2.3 长远规范

从教师作为正常社会人的功能角度考虑, 教师具有普通人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 参加普通社会人可以参加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正确处理在社会交往中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校内外平易近人, 以高尚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 在校内甘为人梯, 在校外也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为己任, 谦虚勤奋,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从教师的个人素养的道德要求方面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语言规范精炼、准确纯洁;仪表仪容亲和、衣着朴实整洁, 举止文明得体, 态度和蔼可亲, 行为稳重端庄, 文化知识渊博,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表风纪素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5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5.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

道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的规范, 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认知共同决定的。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依靠教师的个人觉悟和认识的提高。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规范。第一,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我评价机制, 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能反省自身, 在“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的环境中才能让高校教师不断地主动反思、精进。第二, 要创新师德教育方式, 将先进事迹、榜样带到基层, 带到每一个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普通高校教师向师德模范学习提供机会。第三, 要从全社会、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榜样、尊德重道的风气和文化氛围, 把学生和群众对师德的期待转化成对教师的舆论监督, 让教师在不自觉中发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自我要求、约束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觉悟。第四, 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发掘更深层次的教育素材, 激发高校教师中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自豪感、自信心, 把行善和积德的种子播撒到深厚肥沃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第五, 要从家庭这个小团体中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诉求, 只有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小家, 才能从中体悟到关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关心学生这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第六, 要从学生的感恩教育中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只有教师工作对象的理解和接纳, 才能为教师的德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健康的基础。

5.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道德是需要社会舆论支撑的行为规范,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依靠全社会和整个学校提供理性、包容、善意的环境。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便利。第一, 不轻易以道德为借口要求别人, 苛求他人, 而是尽量以身作则, 行为世范, 用自己的行为和口碑为他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教材。第二, 在非正式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无法对教师的德行进行有效约束的时候, 可以采取公认的、正式的机制制约相应当事人, 防止发生影响教师师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 “知未真, 毋轻传, 事未明, 毋轻信”, 不能为了博取同情或者哗众取宠等不端目的, 传播不实的负面消息, 影响师德建设工作。第四, 建立师德建设的危机应对机制, 把偶发的不良事件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不能受群众的猎奇心理或者“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规律的影响, 放任不良消息的无限制放大, 影响到公众对教师师德的信任。尤其是在“眼球经济”的影响下, 新闻媒体为争取受众眼球, 往往会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地故意挖掘一些负面信息, 迎合受众的胃口, 导致影响师德的负面消息被无限制地放大。第五, 建立主动公开、检讨的民主制度, 为师德建设提供一个公开的平台, 为教师的自我检讨和进步提供一个自觉、主动的平台, 将这种平台的沟通、交流功能变成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课堂, 为局外人提供了解师德的窗口, 也为当局者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和机缘。第六, 建立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最低底线标准, 明确高校教师所不能为、不当为的行为指标, 将简单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不良行为以明确的指标固定下来, 为教师的学习进步提供“日省”的指标, 相信会给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工具。

最后,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从教的新教师, 我们还有很长的学习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面还会有很多挑战, 其中师德修养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 自己对师德的认识和自我的觉悟还不够高, 但是, 我还是非常愿意向每一位教师前辈们学习, 学习学校已有的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不断的思考和行动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6 结论建议

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推陈出新,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让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共同推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只有高校教师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自己对道德素养的自我需求和觉悟认识,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提供积极、主动的条件;只要学校上下一心、社会舆论积极参与,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多奋勇前进的正能量。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8

然而, 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 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 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 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 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 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 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国家兴亡靠下一代, 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 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勇于奉献,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 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 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 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 作为教师, 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 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 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努力跟上时代步伐, , 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 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也是艰苦的,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 人格的力量, 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 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 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 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应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首先, 作为教师, 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校, 热爱学生, 尽职尽责, 教书育人, 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认真备课上课, 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 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 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 化作行为品质, 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 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 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教育, 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 发扬奉献的精神, 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 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 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 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 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 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 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 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 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 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 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少鹏, 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 .[1]王少鹏, 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 .

[2]张琼:《道德接受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2]张琼:《道德接受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9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 确立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 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而言, 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 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 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方法固然是重要的, 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 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 为了实现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 作为高校教师, 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 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 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

(1) 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 才能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并得到考验和检验。

(2) 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 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其次, 实现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 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避免盲目性, 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 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理论人格。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 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自我鼓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制度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需要有一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 立足于推动工作, 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 合理确定评价标准, 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 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 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 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 完善聘任制度, 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 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 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 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 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 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量化的方式, 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 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 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 设立“师德信箱”, 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 建立师德监督网站, 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 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 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 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4、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 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 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 要勇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谁都难免有过失。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仅可以洗刷思想上的灰尘, 还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 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 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帮助别人认识和纠正错误, 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们都是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手段, 相辅相成。

三、结束语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10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 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 亦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 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修炼, 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 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地认识社会, 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 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 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比较和思考, 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 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 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 见不齐而内省也”, 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 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 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 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 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 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 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 抵制学术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 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 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 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 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 纠正缺点, 发扬优点, 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 作为当代高校教师, 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 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 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 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从而内化为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整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评价体系, 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保障, 既能有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又能对高校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教育, 并将其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 永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 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 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 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 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 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摘要:履行高校教师职责,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教师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内涵,内省

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11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于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以教人〔2011〕11号印发。《规范》规定教师职业道德由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爱国守法、敬业爱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事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敬业爱生,要求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直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位称职的教师。(2)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3)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而意义深远的工作,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长远发展。做为此项事业的工实施者,要不遗余力,不计得失,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师榜样的学习,还包括对优秀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教师意识到什么事是自己该做的,为自己争光的。什么是不该做了,为自己丢脸。使教师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知羞耻,为建立良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打下坚实基础。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学习榜样热于奉献、关爱学生的作风,学习他们严谨教学,严于律己的态度等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的体现。向他们学习,帮助我们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并提升自己形象。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学生,他身上也会有一些老师身上没有的好的品质。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反应中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随时检醒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除了学习,我们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进而成为自己持久的行为习惯。所以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不例外,它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从外界环境来说,可以从以下层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 学校层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人无完人,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后天对正确事物的学习建立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在校内树立教师榜样,让其他同学以向其学习为荣。并多组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及研讨会。对倡导的优秀教师道德品质给予褒扬。对错误的道德观点给予指正。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老师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每学期让学生投票选举,鼓励教师成为学院的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鼓励老师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2)社会层面:1)利用媒体的作用,树立教师榜样,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教育无小事。把握好教育,就相当于把握了我国的未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支教,爱岗,敬业等优秀教师的行为。营造全社会向其学习的氛围。让其他老师也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国家举行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鼓励优秀教师的行为。倡导全社会向其学习的风气。2)建立监督机制,即时制止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国家教育部专门成立教师职业道德监督部门,并完善法律规范教师的行为。对不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给予开除教师行列。对违规、违纪的教师给予行政及法律制裁。监督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鼓励教师自律,向优秀教师学习,以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该部门通过公开教师行为等方式,规范教师行为。

总之,高校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学生,认真备课,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以服务社会、严谨治学为荣。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学生喜爱的教师,人们需要的教师,国家敬爱的教师。

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修养 篇12

关键词: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内因和外因

0 引言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可见,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神圣,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在略显浮躁的科研和教学环境下,学习和塑造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非常地迫切和重要。如何做到专业精神和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和教书育人同步,都是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需要经常思考和反省的。通过这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塑造和提高道德修养。

总体来说,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职业道德修养的塑造不仅是由教师自身的内因决定,更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外因影响。那么要正确塑造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且能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升华,就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努力。

1 尽其心养气性:正确修养内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要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孟子也提出了“尽其心,养气性”的观点,宋代的程颐第一次将“修身”和“养性”结合起来,正式提出“修养”的概念。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从内因出发,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好的人格、品性和自我修养是可以产生共鸣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养人类德行,他要为它贡献出自己整个心灵,它牢牢地约束住教师。”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人生态度,行为准则。上行下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孜孜不倦,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风范,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本文认为,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从手执教鞭的那一刻起,已经肩负神圣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世人对这一职责无比的褒奖,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我国汉代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解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将“教”与“育”联合起来使用,可以理解为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器、成善、成人。德国现代文化学者普朗格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将人性引入文化体系中,通过传递文化、体验文化,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并能创造文化价值的人格,促进文化生命个体的形成。

(2)师徒如父子,高校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教师做到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一视同仁,毫无保留的大爱,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认可和尊敬,这是真诚沟通的前提。教育即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使人类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使个人得以教化和成长。与此同时,教育规律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才能找到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大学是启迪、开发、创造、解放人性的藏所,大学生充满悟性,有韧性,有理想,有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才能为发展的社会提供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3)热爱专业,与时俱进,且勇于创新。大学教师是学生学术的引路人,大学所教授知识具有高深性、前沿性和探索性,只有成为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专家,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组织与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路,开掘学生的智力,形成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才能继续不断的教。”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专业精神。哲学家亚斯贝尔指出:“对一切人文的或社会性的职业来说,大学教育奠定了两个基础:一是种下了未来一生思考、求职的科学幼苗,而是在求知时会关注一切可知的想象。”

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修养内心,做到一切处于自然,才能在任何时候,在教育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都能自发地以高水平的职业道德修养来为人处事、教书育人。

2 合理利用推波助澜的外因

在改革开发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一部分中国人先富了起来,或多或少地给高校教师的职业环境带来了浮躁气氛。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来说,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我们一方面应当从内因的角度,自发地努力塑造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应该正确地利用外因,使之成为我们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自身修养的推动力。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市场化也逐步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里程碑中的重要变革。然而,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影响,也隐含着重重冲击与严峻挑战。在我们周围,不缺乏这些现象:

一些教师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主要精力没有用在教学上,工作得过且过,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的质量;

还有些教师价值观念错位,教学科研浮躁,学术道德缺失,甚至一些高校办学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走向功利主义,教学科研活动日益趋于功利化,学术舞弊等问题的存在,暴露了高校教育市场化过程中,高校师德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

师生关系冷漠化、功利化,课堂上没有互动,缺乏师生交流,还有甚者利用节日向学生索要礼品,利用学生搞创收。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可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正处于一个震荡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现实赋予我们的时代命题。要想使市场化在高校发展中产生良性作用,使市场的介入有助于高等学校完成其使命与职责,就必须合理地利用市场化这一外因,依靠高校教师正确的理念与高尚的精神加以引导。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正走向国际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新变化,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都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会发生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如:世界眼光的增强,竞争意识的增强,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国际化的冲击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也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表现,也是一种有着负面影响的外因。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各种有利有弊的外在因素冲击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这些新现象、新环境,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将这些外在因素作为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3 结束语

我国将教育看成是百年树人的大计,教师对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甚至民族都有着神圣庄严的职责,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专业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剖析了如何塑造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论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和经济环境中,更应当加强自身修养的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外因的有利面,摈弃消极面,提高和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4]解晓东.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市场化探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4).

[5]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研究,2001(6).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工作策略下一篇:奥斯卡的美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