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2024-06-08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精选8篇)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篇1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 以工匠精神为理念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进行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尊重、关心学生, 注重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是高校教师职业信念的核心品质, 这些核心品质较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教师职业信念,个案研究

1. 引言

工匠精神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新名词, 指的是一种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和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品质。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 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已被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士推崇、学习和运用。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 要得到蓬勃的发展, 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离不开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好教师”的大量涌现。有关“好老师”的标准, 习总书记认为一名好老师, 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其次要有道德情操, 再次要有扎实学识。此外, 还应该拥有仁爱之心。

在全国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背景下, 很多高校教师认真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系列讲话, 力争做好教师。本文将以“四有好教师”为标杆, 以工匠精神为方向, 以个案研究为方法, 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现状, 以期得出一些共性的、有价值的结论。

2. 研究设计

2.1 理论构想

职业信念 (Occupational belief) , 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确信的认同感, 并愿意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在对教师职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从事教师职业确信无疑的精神状态。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在职业发展道路上, 以“工匠精神”为养料浇筑职业信念之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 “工匠精神”能为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注入活力, 有助于高校教师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价值引导和专业讲授的过程中, 热爱、尊重学生, 结合学生特点、时代特色和教材特色, 精心备课,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工具, 借助慕课 (MOOC) 、微课等网络平台, 切实强化教学效果, 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以下图示清晰地呈现了“工匠精神”和高校教师职业信念之间的关系: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三位教师 (分别命名为C老师、Y老师和Z老师) 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兼顾性别、中共党员与民主党派、在编与外聘三个外部因素, 因此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C老师, 性别男, 学校外聘, 中共党员, 有8年教龄;Y老师, 性别女, 学校在编, 民革党员, 有3年教龄;Z老师, 性别女, 学校在编, 中共党员, 有3年教龄。研究选取的三位教师均热爱教育工作, 在自身岗位上廉洁自律、履职尽责, 对待教师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深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好评, 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较好地诠释“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2.3 研究过程

在实证研究前, 笔者通过阅读文献资料, 明晰了高校教师职业信念的构成要素:热爱教师职业、尊重关心学生、精心组织教学、善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有专业成长诉求、对未来职业充满期待;熟悉个案研究法的性质和运用策略:多种方法共用的质的研究方法。

在个案实际研究的过程中, 笔者先分别与三位老师进行当面访谈, 从他们选择高校教师职业的原因、从教生涯中难忘的经历、常用的教学方式和工具、对“好教师”的认识、处理工作和家庭之间矛盾、对未来职业的期望等方面详细了解他们的信息。接着通过跟三位老师的直属领导进行沟通, 侧面了解直属领导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态度的评价。然后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三位老师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整体评价。最后经三位老师同意, 通过查阅备课材料、批改作业材料和现场听课等途径, 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

3. 具体分析

3.1 教师主体视角

从选择教师行业的原因看:C老师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 其父是一名小学教师, 从孩提时代开始, C老师就对教师职业无比敬仰, 且喜欢和学生接触, 因而在其毕业时, 果断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Y老师性格温润, 喜欢学校的工作环境, 她觉得教师这份职业能满足其对专业提升的诉求;Z老师觉得教师工作稳定, 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尽管三位老师讲课风格各异, 但他们能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 他们能够顺应大数据的时代要求, 主动选择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 并有意识地通过微信、QQ等通讯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处理工作和家庭矛盾方面:C老师表示目前他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中, 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 正在寻求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点;Y老师尚处于未婚状态, 她希望将来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 亦能够兢兢业业工作;Z老师表示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在专业成长和职业期待方面:C老师正在努力准备网络中级工程师考试,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通过相关考试, 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Y老师已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咨询经验, 目前, 她正在学习精神分析理论, 希望将来能够在心理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中有较好的发展;Z老师已获得中级教师职称, 目前, 她正在做高等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 希望她的中级教师能够在近期被学校聘用。

C老师谈到, 在他从教生涯中, 最令他难忘的一件事是2015年元旦晚上, 在收到的学生祝福短信中, 有一条特别的信息:“C老师, 您好, 我是您教过的M专业的学生, 非常感谢您在大一时引领我迈入编程的大门, 在编程的世界里找到了快乐,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时的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 不爱讲话, 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且经常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是您在与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我的特长, 并时常在下课后耐心的给予我指导, 鼓励我、引导我, 为我打开了另一片天空, 谢谢您。”C老师说, 学生对自己的肯定, 鼓舞并坚定了他继续从教的信心。

在Y老师的从教生涯中, 最令她难忘的一件事是帮助一个严重自卑的学生重获自信。在某个周五下班后, 她刚刚准备离开办公室, 情绪非常焦虑的H学生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口犹豫徘徊, 却不敢进入, 她主动询问学生, 并把H同学领入咨询室进行专业的咨询帮助。在咨询中, Y老师了解到, H同学之所以焦虑, 是因为他感觉自己学习能力不行, 害怕考试挂科。此后, Y老师连续为H同学做了8次心理咨询, 除了运用咨询的一些基本理念: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共情, 还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H同学改变了不合理的信念, 重获了自信。咨询结案后, Y老师感觉自我效能感获得了提升, 希望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帮助更多的学生摆脱心理困扰, 重拾身心健康。

在Z老师的从教生涯中, 令她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某天晚上10点40时, 她即将准备入睡时突然接到学生的电话, 在得知班里T同学肚子绞痛, 浑身冒冷汗后, 第一时间赶往T同学宿舍, 稳住该生情绪, 在宿舍同学的协助下一起将其送往医院。与此同时, Z老师向学院相关领导汇报了此事, 并通知了学生家长。在T同学急救的那晚, Z老师彻夜未休, 一直陪伴着他。直到黎明降临, T同学被抢救过来后, Z老师悬着的心放了下来。Z老师说, 在同学们出现危机事件时, 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并最终挽救学生的生命, 十分欣慰。希望在今后教师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 更多地帮助学生。

在谈到是否有职业倦怠感时:C老师表示, 工作不顺心时偶尔会有想换份职业的想法, 但当他想到那些活泼的学生、可爱的面孔, 会瞬间觉得找到了支撑自己坚守岗位的动力;Y老师表示, 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适合她, 她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 没有职业倦怠的感觉;Z老师表示, 从教3年, 遇见的事, 或惊心动魄或喜悦满怀或惆怅不已, 这些事好比一部精彩的电影, 亲身体验还不够, 谈何倦怠。

3.2 直属领导视角

C老师直属领导认为C老师工作认真负责, 兢兢业业, 遇到困难从不回避, 自己能解决的就解决, 不能解决的会及时主动向上级领导求助, 和同事能和谐相处, 不怕吃亏, 人缘较好, 比较关注工作中的细节, 对数字和程序化的事情相对敏感。

Y老师直属领导认为Y老师工作认真负责, 做事力求更好, 热爱教师职业, 工作精益求精, 经常主动在下班时间为同学们咨询和服务, 她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经常参加一些心理咨询和心理课程方面的相关培训。

Z老师直属领导认为Z老师工作成绩突出, 但侧重点不同:在行政工作中, Z老师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能力, 能把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Z老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依然有待加强。

三位老师的直属领导分别用六个词概况了他们的工作态度, C老师是工作积极、主动、勤奋、热情、周到和细致;Y老师是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博学和奉献;Z老师是态度端正、工作勤恳、爱护学生、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和工作努力。

在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建议方面:三个老师的直属领导均建议他们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继续加强专业学习,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同时希望学校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设立专门机构对教师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3.3 学生视角

在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 学生反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三位老师均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比较多的知识和内容;在教学内容上, 三位老师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将抽象的知识点用通俗的语言讲授出来;在教学风格上, C老师以平实、通俗见长, Y老师以循循善诱见长, Z老师以风趣、幽默见长。学生觉得C老师上课时像一个有力量的、充满智慧的长者, Y老师像一个江南水乡中走出来的婉约姐姐, Z老师像“欢乐喜剧人”中的喜剧哲人。尽管三位老师的授课风格迥异, 但学生都十分喜欢上他们的课。

在和C老师学生的访谈中, 学生说C老师平时对他们非常好, 做了很多让他们感动的事情, 其中该同学印象比较深的是, 有一年其家庭发生变故, 经济非常困难, C老师得知后, 将他约到办公室了解了详细情况, 主动帮助他向学校争取勤工助学岗位, 使他有了一些收入, 还通过学校爱心超市帮其申请入冬衣物。

在和Y老师学生的访谈中, 学生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 他生日那天晚上, 在满心欢喜的时候, 女朋友打电话来说要分手, 那一刻, 他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脑袋中一片空白, 觉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颜色, 随后的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学生说, “在上课的时候, Y老师提问了我一个问题, 当时我心情比较烦躁, 不耐烦地拒绝了, 说话很冲, 当时老师察觉到我的情绪不对, 并没有责怪我, 而是让我坐下接着听讲, 课后, Y老师电话约了我谈心, 和她聊完后, 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过去的那段感情, 心情好了很多, 感谢Y老师!”。

在和Z老师的学生的访谈中, Z老师的学生说, Z老师非常聪慧、睿智, 在他们迷茫的时候, 总能及时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建议。他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 有一次, 他为了赚钱, 在一家网站上购买了一些电子币, 起初赚了一些小钱, 尝到甜头后, 他由小买多, 越买越亏, 越亏越买, 最后搭进去6000元, 当时吓坏了, 情急之下给Z老师打电话求助。Z老师得知后, 立即陪他去派出所报案, 在去派出所的路上, Z老师给他讲了很多网络诈骗的案例, 并建议他正确使用网络, 莫贪小便宜。

4. 结语

本研究从个人、直属领导和学生三个视角, 通过鲜活的案例深度阐释了三位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 归纳了一致的核心品质: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尊重、关心学生, 注重自身专业素养提升, 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将“工匠精神”的职业信念体现在方方面面。本研究中积极、正向的个案有助于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国良, 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0 (5) :16-20.

[2]孟春国, 陈莉萍.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干预个案研究[J].外语界, 2014, 4.

[3]黄欢.高校年长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6, 5.

[4]黄欢.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 2016, 5.

[5]包相玲.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倦怠成因与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6, 6.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篇2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基本状况,提出了五条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措施,以及对如何建立完善的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体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增长非常快,《中国教育年鉴》统计显示,中国40岁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大概占到了高校教师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为青年教师与大学生代沟差距少,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影响会更直接些,因此,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工程。

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能够抵御各种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所以,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关系到国家、高校及个人的未来,但纵观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关注还不够,科研成果也不明显,因此,我们课题组选择这个课题作为研究内容,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学者进一步加强此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一)调研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基本状况

为了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研究,课题组制作了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问卷调查表,对广东省内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下高校青年教师有以下特点:大多具备博士或硕士学历,科研能力较强,热衷于发论文、搞课题、评职称等;能够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但参与政治热情不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只满足于当下的现实,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完全相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胡说乱讲,对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上课能够做到传业解惑,但社会经验不丰富,社会责任感不强。

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年教师网络思维能力强,思想活跃,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容易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轻视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只注重业务的提升,把重点放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职称评聘上;高校在招才纳贤时一味强调学历和职称,轻视思想政治素质,引进青年才俊后培训培养力度也不够;高校青年教师工作量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少,精神和?济压力都比较大,而很多的高校在关心培养和服务青年教师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等都还不够完善。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1.切实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各高校根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实际特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搭建学习的平台。每周半天不排课,专门用来参加培训及学习。要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与青年教师的联系,要到第一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要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做好每年度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工作。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理论学习方式:例如取先进事迹报告会;思想汇报座谈会;理论动态研讨会;读书分享交流心得体会等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突出师德的重要性,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求青年教师增进职业情感,培养他们树立崇高职业道德和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新入职教职工的师德培训,开展好师德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确定待遇的主要依据,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3.努力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青年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发挥教师在提升业务水平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奖励项目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特别是青年正副教授聘任制度,对于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大胆破格晋升,引导青年教师既要做好科研工作,又要教书育人。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经费的投入,多给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加大公费外派出国留学的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

4.建立完善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体系。明确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核心教育内容,鼓励青年教师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总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切实抓好形势政策教育和国情校情教育,帮助青年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深刻理解校情,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校领导要深入基层作形势政策报告,每年至少为所联系学院教职工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回答教师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形式需与时俱进

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培育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相辅相成,既不能只注重形式和手段而忽视内容,一味追求新的传播、宣传的形式和手段,也不能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认识层面,忽略了新的更有效的传播宣传技术和手段。

当前我们首先要有“故事”可以讲,其次要学会讲“故事”,再次,要把“故事”传播出去。即首先要善于培养、挖掘正能量的人物榜样和先进事迹,身边的人和事是最有说服力的“道理”和教材,也是最能感染和影响人的。真善美经常就在我们身边,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要有善于从平常工作、身边的普通群众中发现真善美的眼光和敏锐。其次要善于讲述这些真善美的故事,感人的事迹往往不是高高在上的所谓“高大上”的人和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真正贴近思想,影响思想。再次,在当前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传播方式大变革的时代,真善美的传播不能故步自封,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走到时代的前列。传统上的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体和阵地都需要有新的拓展和发展。要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公众号、QQ群、APP等信息传播平台和工具,建设打造理想信念领域的各类传播平台和阵地,把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故事、图文、视频、音频等主动推送到青年教师的电脑上、手机里,让青年教师经常接触到优秀的人物事迹,正能量的价值观,达到寓教于乐又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青年教??理想信念内容教育体制

(一)突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关注。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牵头,分管校领导负责,各个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各司其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积极性的体制,形成一股强大的合理切实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党委要起到带头作用,主动协调统筹、督促和检查各个职能部门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委领导要定期听取各个部门关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及时给以指导性意见,做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无小事。

(二)加大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的投入。学校设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对学院、部处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把握工作规律,为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三)做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帮助并引导优秀青年教师向组织靠拢,力争将留学归国人员、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人群,加大力度在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把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社会责任感重的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发展对象重点进行培养。

(四)发挥工会的服务引导作用。在学校工会研究设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开展师德师风状况滚动调查,征求各方面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广泛设立“青年教师之家”,配备专用场所和相应设施服务教职工,搭建团体活动平台,让青年教师开展活动有空间、相互交流有平台。积极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青年教师团体活动,丰富青年教师业余文体生活,促进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舒解工作压力。建立青年教职工工作委员会,并按学科组建分委会,由青年副处级干部及骨干教师担任分委会负责人,增强工会组织对青年骨干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服务功能。设立对特困职工进行救助的专项经费,对生活困难的青年教职工给予生活补贴。

高职教师职业信念调查研究 篇3

信念, 在所查到的资料中是这样解释的,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使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对于信念一词, 我们可以拆开来说, 信念是“信”和“念”。信, 我们解释为相信;念, 内心的一种想法。正确的信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有着正确地、自觉地评价, 同时用这份信念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是我们情感上的一种认定。信念一旦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 它就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起到支配的决定性力量, 随着信念的在我们脑海中逐渐成熟, 我们会受这种意识产生依赖的感觉, 对我们今后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职教师, 这是一群可以称之为是特殊的教育群体,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注重的是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们的教学任务是比普通的大学院校教师不同, 现在更多的大学教师的主要内容是, 只是单纯的传授一些书本上的内容, 对于实践这一块并没有特别的重视, 这样也是使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 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 比较偏重于了理论的学习, 忽视了实践的必要性。我们说的高职教师的责任, 首先是在环境上, 他本身的教学环境就是高职类院校, 就是专门学习一项特长的学校, 不管是是护理还是其他的专业上, 他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一个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这样的一个环境, 决定了作为一名高职教师, 他跟注重的也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就像是护理专业, 只有亲自去动手, 去尝试, 才会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 还有自身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 知道这个专业在今后的毕业方向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所以, 这也是身为高职教师虽然累, 仍感到欣慰的原因, 就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环境来说, 她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率高。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 他的信念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观点上的理解和指导上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信念制约着教学情境和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影响着他所教育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今后的一个成绩, 教师的信念同时指导者教师的这个思考行为, 首先是教师的判断能力和感知能力, 这种行为会影响教师在授课的时的言谈举止。其次是一种潜意识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般都不会被教师所注意到, 只有在教师进行反思的时候, 才会出现, 从而改变之前教学上的一些做法, 从而促进课程的改革。

近年来, 我国高校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展, 高科技型的人才是社会需求量特别大的, 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在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如何能够让更多的高职类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就现在而言教师信念研究已经成为了教师成长研究中的新热点, 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高职教师的信念进行调查之后, 我们发现, 高职教师具有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教师信念, 但是仍然存在着“信念理论”和“实践理论”, 当学生的信念与教师的信念发生冲突时, 教师一般采取的措施, 不是说完全的否决学生的信念, 是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信念传授给学生。现在教师队伍里出现了80后的教师对阵90后的学生, 一批年轻的教师队伍已经逐步的取代了老教师, “取代”一词并不是取缔, 而是80后的老师的信念更能够让90后的学生接受, 老教师的一些信念或坚持的道理是最为传统和封闭的, 但是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 老教师信念已经被他们封为是古董级的思想, 这样使老教师跟现在的80后老师信念的距离越来越大。

其次, 在于教师的评级制度上, 很多老教师身居要职, 手下的都是一些年轻的80后教师, 80后的人普遍被贴的标签就是创新, 但是由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限制, 使得她们一些先进的或是说能够跟好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被认可, 老教师的信念越是传统, 就会越于信的课程理念相背离, 这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很重要的一点。

再次, 每个行业的参与人员都希望得到同行业的认可, 这是给自己一种欣赏, 也是让自己不断努力上进的动力, 在教师队伍中, 很多年轻教师的信念是很希望能够被认可的, 但是由于体制的问题和教育经验方面的欠缺, 直接影响到了之后一个生涯规划和信念。

由于专业的限制, 不同专业的教师在对于自己的职业信念也有着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让一些文职类的教师, 他们的信念显著的高于那些相对于理科的教师, 不止是专业上的不同, 级别的高低, 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信念的深度, 就好比说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来说, 在新年上高级教师的信念要比一级教师的信念高, 可以说级别越是搞得教师, 他们信念相对来说已经很高了, 基本处于坚持不移的状态。对于那些教师职业信念越传统, 越封闭的教师, 越是我们培训的重点人群, 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信念进行反思的话, 那他就会很难的接受和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 从而被淘汰。

现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产业链的不断调整, 需要培养的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信念体系。影响树立正确的信念的因素包括教师本身的个人素质和环境因素。由于现在的教师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教育和教学的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此时教师的信念在教学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如何让高职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也就是如何改革教育中的教师存在的弊端, 这个问题已经是各个高校提上日程的项目。首先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培训和指导, 这是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的前提, 也是在培养高职教师自身的素质培训。作为一名高职教师, 师德是必备的条件, 它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必备思想素质, 高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来进行的, 那如何让教师很准确的把握住今后学生毕业的一个就业方向, 学校就要积极的与企业创立一种互惠的模式, 这样不仅让教师很清晰的了解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从而加大某一方面的重点培养, 使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加强, 为今后的就业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篇4

一、职业信念帮助教师重建正确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把自己看做知识的施予者, 这种信念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师拥有信念, 能对教育进行整体性认识, 能对行为进行科学解释。但不少教师不知自己在追求什么, 这与没有树立正确的信念有关。

1.职业信念以情感过滤形式统整教育理念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早期, 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专业基础;后期涉及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构建, 包含信念。源自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 并以情感过滤形式统整教育新知后形成的信念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解释行为的原因。这种由教师自身和实际教育过程开始, 通过探索其在课堂中做什么及为什么这样做, 来寻求对这些过程的进一步理解的方法, 实际上是建立一种内在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说, 教育就是一种教师的认知行为, 职业信念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新的教育理论和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方法, 不断地修正职业信念,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在职业信念中关键的是认知信念, 它是由经验式不断向理论式演进的过程, 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信息时代, 教师如何顺应教育变革, 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 重建教育理念, 将成为其专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师应随时修正不合时宜的教育观, 把教育重心从传授固定教学内容转向启迪学生心智、培养综合素养上来。教师的教育认知信念, 决定着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是教育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专业素质发展的理性支点。

2.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克服对学生的“滞后性”, 树立教育责任心

现代的信息平台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认知维度拓展, 学生从传统的信息源——书本和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减少, 失去了传统教师对知识“闻道在先”的优势。学生从传媒上获取的知识, 有的连教师也闻所未闻。这种“滞后性”又导致了教师对学生看法上的“滞后性”, 在学生面前常感到手足无措。学生这种具时代特征的优势促使部分教师怀疑、否定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造成对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因为在传统观念中, 师生信息的传递是师-生式的单向传递, 教师们很难想象, 作为学生会对担纲信源的教师提出质疑或修正。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需要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教师是教育主体, 他们有无信念、有何种信念不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而且左右学生的思想、行为。信念帮助教师克服对学生看法上的“滞后性”, 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引导他们发展。教育需要教师的责任心, 信念是它的表现。拥有责任心的教育才能产生良好作用。教育工作有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把这种认识转化为信念, 教师才能在责任心驱动下完成神圣的教育使命。

3.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提高教育效能感

如今的教育发展迅速, 一系列新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 建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学习新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适应教育的发展, 做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历史上大凡有影响的教育家无不有追求终身学习的信念, 它开阔了教育视野, 并在其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作为信念的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它反映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是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育任务的信念。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因素及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拥有信念就意味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能体验教育的幸福感。同时, 良好的教育效能感又会反过来积极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

二、职业信念“投射”在教育行为中,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

职业信念实际上是一种文化, 教育行为是职业信念的一种“投射”。肖川说:“教育情境是由我们的信念、态度、期望和行为投射而成的”。[1] 职业信念帮助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 是使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关键。在反思教育行为中, 职业信念变得清晰, 教学思维更加灵活, 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1.职业信念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如今的教育正经历着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递到多层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历史性变革, 凸现了教师职业的复杂程度。“学高为师”仅仅是作为专业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除学科知识以外,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包括反思和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教师要“勇于探索创新”。诸多的要求都是有关职业信念的。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职业信念的培养应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都是通过教育行为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的。如果教师的素质不提高, 信念动摇不定, 各种教育改革便会流于形式, 学生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于光远要求教师“逐渐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 焕发出教育热情和教育创造精神”[2] 。实践证明, 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 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2.职业信念有利于教育反思, 使行为更科学

教学是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和研究的, 教师应成为积极的反思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职业信念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对职业的反思和研究意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 在实践与思想、信念的碰撞中, 其教育行为会更符合科学规律, 教育工作的质量会得到提高。除了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技术性的反思外,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会反思教学背后的深层观念和思想。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文本, 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 更要根据新的知识不断重新评估自己关于教学的信念, 并以此来考察课堂, 协调好理论与行动实践的关系。反思和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 使教师对这些观念进行理性的思考、审视, 纠正明显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信念, 对有价值的成分加以整合, 使之更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三、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帮助其构建教育个性

J·考尔德海德把职业信念作为专家型教师的“个人专业因素”的核心要件。实际上, 教师的发展是其内在专业素养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的过程。职业信念在其专业化发展中“居于核心位置, 统摄着教师的其他方面的品质”[3] ,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对教师教育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 直接影响教师教育个性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

1.职业信念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 对教育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职业信念是通过教育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神圣而光荣的, 教师才能建立工作的心理基础, 才会为此贡献心血, 才能在困境中看到光明, 才能找到奉献超越的理由。职业信念也决定教师教育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模式, 决定反思实践的效用, 决定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教育行为的果断、沉着和耐心上。果断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 它不在于声色俱厉, 而在于处理教学工作、对待学生态度的果断。优秀教师能从爱护、教育学生出发, 在确信并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的前提下, 以正确的态度表现这种力量。沉着和耐心表现在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抑制无益的冲动, 充分表现出教学机智, 做一位富于哲理的实践家。

2.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建构教育个性

专业素质强调作为独特个体的教师是如何处理教育问题的。职业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 是通过教师对教育价值以及与人生、社会的关系、教师价值的坚信, 规定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 并与教育效果相关, 决定着教育风格。因此, 职业信念对教师建构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具有动力性和全面性的作用。影响教师建构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的因素很多, 除了职业信念, 还有教师的文化层次、教学经验甚至还有个性特征等, 但决定因素是信念。因为, 任何个性、风格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灵魂和哲学基础, 是个体人生哲学和职业思想的职业化。同样, 任何一种教育个性和风格也都是职业信念及其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职业信念是整合所有其他因素的前提。正是因为有了信念, 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征, 依据教育经验, 设计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活动。

3.职业信念帮助教师反思角色, 升华职业意义

现在, 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作为“专业”性的职业, 教师已经超越了其知识占有优势的传统角色的规约。这种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化的崭新内涵, 无论对教师固有的知识, 还是心理都是挑战, 但同时也是升华。在这种背景下, 唯有信念才能使教师平凡的工作富有意义。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责无旁贷地把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然而,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诸如教师跳槽、失职以及职业倦怠等现象屡屡出现, 都与教师丧失信念有关。郭元祥说:“与其说‘救救孩子’, 不如说‘救救信念!’”[4] 当务之急是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转化到教学的计划者、指导者, 把学生作为参与者、决策者上来。这样转折需要职业信念作为基础。

四、职业信念激励教师成为“自律”发展的教师

1.职业信念唤醒专业自主发展的力量

专业自主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 而且能把它转化为行动。职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对于主动采取行动、实现自主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教师都蕴藏着沉睡于内心深处的巨大成长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会不可遏制地成长。由信念唤醒的内在的自发的成长力量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主体存在于教育活动中, 体会教育与生命的关涉, 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主动在外在约束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甚至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教师无论有无外在的要求, 都会对专业成长的“自为”负责。拥有这种力量, 教师就会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

2.职业信念使教师成为寻求“自律”发展的教师

当专业发展成为信念推动下的自主发展时, 教师就获得了发展的自由。这种来自于内在的自由, 又会促进教师超越困境、追求更高境界的专业发展。信念的这种超越功能, 使教师不被既定的现实所遮蔽, 同时, 又能引领教师不甘平庸, 自由地驾驭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并且更多地对教育进行思考, 摆脱机械的教育行为。职业信念有助于激发使命感, 实现事业和生命价值的和谐。当教育事业成为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组成部分时, 教师就会以自觉的理性投入教育事业, 自主自为地追求专业素质的发展。

摘要:职业信念是教师自身对教育思考后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判断和坚信不疑的认识。职业信念能够帮助教师重建教育理念, 是提高教育行为质量的重要力量;它帮助教师构建教育个性、形成教学风格;能够激励教师成为寻求自律发展的教师。

关键词:职业信念,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 2002:64.

[2]于光远.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1:2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38.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篇5

一、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能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从时代发展,国家的高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理想抱负,用行动践行信念。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决策与行动以便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在这其中就饱含大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使得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互补与融合成为可能。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理想信念教育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和内心的修养,通过教育学生自我反省和思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的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质和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在行动中不断完善目标,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两者的目的性都是让大学生不断的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学习和实践中知识积累和训练,避免在成长成才中的盲目和被动,目标实质是一致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互补性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功能具有互补性,主要表现出更高意识形态在职业规划中的引领,不单纯的讲述职业范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化职业倾向,由简单的工作向事业规划过渡,避免大学生克服对未来职业定位的恐惧心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定位有很好的缓冲作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有助于减少其空洞的一面,增强其实效性,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两者在教育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二、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中能够弥补其中的不足和弊端,能更好的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激活梦想

目标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风向标,大学生目标明确,就容易找准努力方向,目标模糊,可能导致懒散甚至颓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坚定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单纯的说教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学生的学习互动中充分了解自我,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帮助他们设立目标,明确目标,激活梦想,积极采取行动实现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规划,敢于行动

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从宏观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理想信念,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教育的实效性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理想这方面弥补了这一不足,当学生的职业梦想被唤醒,就会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实现梦想的行动计划,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学生成长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敢于规划,敢于行动,为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激发潜能,实现理想信念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可持续学习、行动、修正、完善直至良性循环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更充分认识自我,激发潜能,克服面临的困难,理想与现实能更好的融合,为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了必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之本,国家、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都寄予厚望,如何更好的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确实值的从业者深入探讨研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挖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创新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嵌入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也许就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即符合时代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本次探索是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模式的有效结合。

摘要: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之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关乎大学生的发展路径。本文旨在探索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嵌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从嵌入的可能性进行相关阐述,论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三观”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4(11)

[2]陈舒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

[3]王琴.曲士英.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德育研究,2012(10)

高校教师职业信念 篇6

1 教学反馈定义及分类

所谓反馈, 简单地说,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语言错误, 教师借助口头提醒或直接予以纠正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反映, 以确保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在教学实践中, 外语教师借助课堂反馈, 可以达到吸引、示范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正等效果。以侧重点为依据, 可以将反馈大致分为四类:1) 显性反馈,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向学生指出其所出现的错误, 该类型的反馈是以顺畅的交际为基本前提的;2) 隐性反馈, 即当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某种错误时, 并不直接予以指出, 而是通过其他途径间接的反映给学生, 以便其进行纠正, 该类型的反馈主要关注与语言的形式及准确性;3) 评价性反馈,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作答, 之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此种类型的反馈主要关注点是语言的表达形式;4) 话语性反馈,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作答, 之后对学生的答案做出反馈, 交际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是此类反馈关注重点。

2 研究方法和过程

写作教学中的反馈就是指“读者给作者提供的输入, 其目的是为作者修改自己的文章提供信息”, 这个过程中, 提供的输入有三个重点, 一是内容, 二是方法, 三是信念。不同的反馈方式, 反馈内容和反馈的信念, 都会给作者带来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中对三位有经验的教师, 三位新教师, 进行了6-10周的课堂跟踪观察, 发现了这些教师在课堂上遵循相似的写作教学指导步骤, 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进行英语写作练习, 设置了情景教学的内容, 并且再课堂上给予一定的写作反馈等。本研究主要是关注学生上交写作任务时, 教师对写作反馈的内容、方法和信念, 但是不对教师进行访谈, 也不去关注学生从反馈中受到的影响。

三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分别以J1J2和J3来表示, 三位新教师分别以X1X2和X3来表示, 隐去真实姓名, 六名教师分别是大一大二大三的英语教师, 并且代表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都是由高校英语学院推荐, 本人都同意参加实验。六名教师的性别、执教年限以及职称等都如下表1所示:

所选择的实验写作课程班级分别是英语专业班级, 英语教学专业班级, 均为本科。在研究过程中, 但并不告知所要研究的内容, 以此来保证写作反馈信念的真实可信性。研究采用的是课堂观察, 写作作业反馈内容的资料分析以及对被研究教师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J1J2和J3分别进行了23课时, 20课时和18课时的课堂观察, 以及分别进行了3小时的录音访谈, X1X2和X3分别进行了20课时、24课时和19课时的课堂观察, 以及分别进行了3小时的录音访谈。

研究中的访谈提纲经过几位专家的分析, 共同撰写而成, 概括为以下: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写作课上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什么 (语言使用、思维训练和写作修辞) , 教师作用是什么, 写作教学方法包含了什么 (课堂教学, 作业反馈, 同级反馈) , 课堂教学反馈是什么形式, 多稿写作反馈是什么形式, 教师反馈侧重点在语言错误还是思想内容, 教学材料和投入方面的观察这几个侧重点。研究的内容输入定性分析软件QSR NVIVO8中, 然后输入访谈文本, 进行分析。

3 高校新任英语教师与经验教师英语写作反馈信念的异同点分析

研究中对教师的写作反馈模式进行了分析, 课堂中的反馈都采用了显性、隐性相互结合的方法, 而在写作作业的批改上, 采用的方法差异较大。如下进行逐一的分析。

3.1 相同点

关于写作课, 所有教师都认为要单独开设一门写作课, 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指导, 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写作反馈, 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 课堂上显性反馈和隐形反馈的结合运用的运用上, 两组教师的理念是一样的。在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习惯将学生的回答再重复一次, 这一方面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师生对话, 降低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积极性。在笔者看来, 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复学生话语是必要的, 一方面, 可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认可;另一方面, 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使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加以完善, 从而促进学生表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重复是具有一定选择性的, 一般局限于答案中比较出彩的短语或表达方式, 切不可不加筛选的一概加以重复。在教学实践中, 部分外语教师在运用隐性反馈时, 对语言表达形式重视程度不够, 对纠错采取回避态度, 例如, 在讲解because及because of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先播放一段观看动物表演的音像资料, 之后提问:

T:Why did all the people cheer after the show?

S1:All the people cheered because of the wonderful show.

T: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in another way?

S2:All the people cheered because the show is wonderful.

because主句从句要注意时态必须一致, 若主句为一般过去时, 从句必须为过去时态。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学生回答时所犯的时态错误, 继续授课;这种错误之后又数次出现, 但教师依旧未指出。在一些外语教师看来, 指出学生回答中所犯的语言性错误就会打击学生外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 对于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错误并不指出。然而, 对于学生而言,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只进行可理解的输入及输出还远远不足, 对于语言性错误如果不及时予以指出, 极易造成语言石化现象, 对于之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外语教师而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错误, 可以通过适当的重复或语调变换等方式, 使学生注意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从而引导学生及时加以改正。

3.2 不同点

1) 关于写作本质, 新教师和经验教师都强调写作是一个思考发现的过程, 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

经验教师认为写作应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即便学生不愿写, 我们也要让他们写”, “写作会使他们不断去思考, 不断发现一些, 获得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写作的过程中依然要强调对词汇的不断丰富”。“写作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不断思考, 不断掌握新的词汇, 不断进行写作”。可以看出, 基本上, 经验教师组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是新任英语教师组在这个问题上的侧重点与经验教师有出入, 他们更加倾向于写作是一个创造性和思辨性思维的过程, “写作是表达思想的方式, 也正是因为在表达的深层思想, 所以很难学, 很难教”。“有时候不能太过于强调学生的课堂表现, 更多的是在于引导”。

2) 在收集上来的写作任务作业批改资料中, 研究发现, 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有选择性的纠正学生错误, 在文末进行批注, 但是新任教师则对所有细节和文章的内涵都进行仔细的修改和批注, 文末批注比较单一化。

经验教师的批注往往不太关注学生的语法小错误, 而新任教师则常常事无巨细的进行标注, 同样是对下列这段话的批改, 经验教师只指出了其中内容的不足, 应该再增加某些语句来使文章内涵丰满, 在文末进行了对这段话内容的反馈。而新任教师则是对段落中所有的语法错误进行了指出, 大约有七处。文末反馈指出语法内容有细小误差, 请修改, 未有对文章内容提出反馈。

The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special importance for the research, as it is not simple exercise in idea collection.It is also critical process that makes the investigator the master, not the captive, of previous scholarship (Mac Cracken, 1988:32) .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 definitions by previous scholars or authors of traditional budgeting and beyond budgeting will be illustrated;and the benefits and criticisms which are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will also be explained.

3) 在访谈时, 发现经验教师反馈信念的运用具有长效性的目的, 反馈策略也较为多样化;而新任英语教师往往信念与实践脱节, 纠正写作错误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虽然经验教师所有教师在接收访谈的时候, 都说明了认真对学生的写作做反馈, 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写得更好, 但是新任教师组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们在短期内改掉语法结构上的错误, 可以让英文文章写的更加规范;而经验教师组则是鼓励学生多看英文经典, 并且强调教学应该引入情景教学方式, 将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讲, 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能力相适宜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场景, 来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及灵活性。大量是实践表明,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践行情景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 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创建适宜场景, 通过现场模拟、角色扮演以及假设任务等途径促进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的有效融合, 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英语所具有的趣味性及实用性, 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情景模拟过程中分配的任务, 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拓展输出渠道,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多的实践机会。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及技能性特征十分突出,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突出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以用带学, 以学促用, 引导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形势有更加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输出渠道的拓展是高校英语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 教师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尽一切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情景, 促进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过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 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从而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完善。经验教师组的写作教学真正做到了写作反馈信念和实践一致。

4 结论

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反馈技能的运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外语教师要对此予以足够的关注, 浅层次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持续性不强,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此, 而是要关注更深层次层面的反馈技能,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际素质,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究。本文主要是从英语写作反馈信念出发, 对高校新任英语教师与经验教师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 可以发现, 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有选择性的纠正学生错误, 在文末进行批注, 并且反馈信念的运用具有长效性的目的, 反馈策略也较为多样化;而新任英语教师往往信念与实践脱节, 纠正写作错误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摘要:在英语教学的研究中, 关于语言习得的不胜枚举, 其中关于写作反馈的研究还不多。如何对待英语写作的教学, 如何进行反馈,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 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英语写作反馈信念出发, 对高校新任英语教师与经验教师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 可以发现, 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有选择性的纠正学生错误, 在文末进行批注, 并且反馈信念的运用具有长效性的目的, 反馈策略也较为多样化;而新任英语教师往往信念与实践脱节, 纠正写作错误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反馈策略较为单一, 带有偏好性。

关键词:英语写作,反馈信念,新任教师和经验教师,异同点

参考文献

[1]石晓玲.在线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0) .

[2]胡茶娟, 张迎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效果的比较研究——基于135名学生的分组对照实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3]蔡基刚.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J].外语界, 2011 (02) .

[4]胡茶娟, 张迎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效果的比较研究——基于135名学生的分组对照实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5]蔡基刚.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对比研究[J].外语界, 2011 (02) .

[6]田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于红.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8]张金福.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应用能力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陈晓燕.同伴反馈在雅思写作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 (05) .

[10]张逸敏.对西部大学新生使用同伴反馈的行动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4) .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7]26号) 的要求, 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等院校为在校学生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 并在3~5年内完善为必修课程。从现实情况看,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存在着职业迷茫和就业困惑, 并且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鉴于此, 高校急需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以保证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 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真正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案。

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指导形式课程化、指导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从现状来看, 部分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是由辅导员兼任的。从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看, 现有专业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 无力分心于职业指导教育, 因此, 职业指导课程交给辅导员来担任似乎成了可行的选择。但是, 一方面辅导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事务, 难以深入地钻研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辅导员大多并未接受过职业规划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 因此, 很难深刻地把握职业指导的原理和技能。

即使某些专业教师兼任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 也只能利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的时间, 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从事职业指导工作。这就很难保证这些教师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职业指导方面的科研工作,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发展。

1.2 职业指导形式课程化

多数职业指导教师习惯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 简单地把职业指导工作看做一项教学任务, 认为通过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忽视了职业指导的个性化特征。不可否认的是, 对于广大的高校在读学生, 职业指导确实有其共性的一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忽视其个性的一面。每个接受指导的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等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共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这就需要职业指导教师从根本上转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1.3 职业指导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是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直接后果。在实际指导过程中, 职业指导教师往往简单地套用理论, 试图单靠理论来完成学生的职业指导。当然, 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的职业指导理论大多是西方学者针对其本国样本进行的研究成果。如果简单地加以应用, 这就忽视了东西方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差异。这就可能使“职业指导”变成“职业误导”。

另外, 从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来看, 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往往扮演高其一等的角色, 因此, 教师习惯于下结论, 而学生习惯于接受结论。职业指导教师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角色, 就往往使“职业指导”变成“职业指挥”。

1.4 职业指导教师自身脱离社会现实

从我国高校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 很多从事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是在高等学府中完成自己的求学历程后, 直接选择留在高校担任教师工作。长期的“象牙塔”成长经历, 使这些教师对于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匹配其职位并不完全清楚, 甚至这些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 职业指导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 改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的建议

对于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我们始终应该高度重视。从个人层面来看, 它有利于个人作社会化;有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个人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 它有利于帮助解决因人职不匹配造成的就业困难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对于上述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保证职业指导教师有时间、精力和经费进行职业指导专项的研究,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成立职业指导教研室, 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的研讨会议,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强化院校之间职业指导工作的合作, 组织教师考察、观摩兄弟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交流经验, 取长补短, 不断丰富完善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2.2 在课程化的基础上强化一对一的辅导

职业指导教师要从思想上摒弃任务式的教学方式。职业指导是以助人为己任的工作, 同时, 职业指导也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因为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着性别、价值观、民族、生活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服务对象的差异, 不能简单地用上大课的方式来掩盖个体的差异, 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课程化的教学对于灌输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是高效的, 但是对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 我们还需要在课程化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一对一的辅导。

尤其是对陷入职业迷茫的学生, 应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这就需要职业指导教师倾注极大的热情, 取得他们的信任, 鼓励他们主动讲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及其原因, 并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确认问题, 进一步解决问题。

2.3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指导技能

一般认为, 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行为品质。

就专业知识技能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职业指导知识,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心理咨询知识、素质测评知识和规划设计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指导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不断地储备、更新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就人际沟通能力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摒弃高人一等的心理, 不断培养自己的关系建立、倾听和参与等能力, 为学生提供“共情”式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始终坚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 尊重其人格, 尊重其情绪体验, 尊重其个人选择。

就职业行为品质来看, 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服务意识、尊重隐私的人格素养、以人为本的职业特质, 真正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4 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职业指导工作需要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职业指导教师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空谈理论, 这样做只能使职业指导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职业指导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应该尽可能地深入企事业单位, 了解它们对职业的描述、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才能不断地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等进行座谈, 甚至实际参与其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来强化自己的社会认知;也可以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高校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些形式, 使职业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3 结束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困惑, 职业指导工作可谓是任重道远。而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职业指导教师, 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以及所指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因此, 作为职业指导教师有必要树立责任意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真正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

摘要:目前,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困扰不断加深, 加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职业指导工作的主体,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业指导工作能否顺利实现目标。本文着重分析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职业现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素养,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田光哲, 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陈炜, 黄跃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浅析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措施

0 引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 (Maslach) 在70年代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现已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现象。

1 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危害

教师一旦职业倦怠, 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 对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 勉强维持教学工作, 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具体表现在:心理上表现为缺乏热情, 对工作任务厌倦, 工作过程极易产生疲惫感, 长期处于焦虑、沮丧状态、紧张、精疲力竭、萎靡不振, 对生活与工作冷漠悲观, 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较低的成就感, 对事业失去信心, 在工作上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总感觉工作付出不少, 但成绩不大, 工作常感到力不从心, 低效或无效, 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对其他工作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有抵触情绪等等。但对于某些活动则可能异常积极, 比如打麻将、玩游戏等。行为上表现为工作得过且过, 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典型语言形式是“混饭吃”, 很少有主动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新理念的举动, 对学校布置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敷衍了事;不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单纯地为了评职称而撰写论文;认为教研和培训活动对自己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除了份内的教育教学工作, 害怕产生或避免参与竞争, 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厌倦, 感觉苦海无边, 盼望早日退休。

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工作责任心的下降, 使他们不再精心地钻研教材、准备教案, 写教案成了每天应付的差事;影响教师正常水平发挥。教师职业倦怠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消极情绪, 可能会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传染给学生, 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 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2 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2.1 工作环境欠缺使教师倦怠

首先是工作强度大。高师逐年扩招, 学生人数直线上涨, 各科教师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工作量过大给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 由于每周上课时数太多, 教师几乎于奔命, 也就没有时间、精力去了解学生实际, 很难做到针对性教学, 老师们很少有时间去自我充电, 补充新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 由于要解决教师缺编的不足, 各院系纷纷将小班合并成大班, 学生人数从60多人到100多人不等。大班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加上大班教学的工作疲劳, 让教师觉得不堪重负, 高强度工作使教师备感压力巨大, 教师的应激心理常常生。其次是教师的劳动报酬偏低, 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对任何职业来说, 劳动价值决定劳动报酬。然而虽然课业繁重, 教师的实际收入仅相当于学校教职员工的平均水平, 由于自身的经济收入偏低还会给教师带来各种各样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和工作上的压力, 使教师们的心理矛盾加剧, 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2.2 教师工作的重复性

教师每天都在进行重复性工作, 每年都要重复讲授基本相同的内容。这种高度的重复性造成教师失去工作的新鲜感, 也使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一直处于消耗的状态。与此同时, 高校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接受教育的机会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教师知识储备没见多大增长, 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更新, 自然会有被掏空的感觉。

2.3 个人因素

目前高校对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均有很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不仅面临着教学量多的压力, 还有职称评聘及工作业绩考核等诸多压力, 若教师个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将会感到自我能力不足, 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3 预防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3.1 努力构建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从业积极性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积极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组建科研创新团队。为提升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保证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发展, 从而有利于预防和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3.2 寻求社会支持

首先, 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 导致心理失衡, 失落感也由此而生, 倦怠于是不可避免。因此, 我们应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气,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其次, 保证教师提高进修, 使其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 这样才能保证科研和教学顺利。再次, 当教师感到不堪重负时, 不妨与家人、亲友或朋友一起分析压力的来源, 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这样一些消极情绪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 有利于舒缓紧张情绪。而情况严重的, 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3.3 学会自我调适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持续数分钟的放松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进行体育锻炼。生理机能的提高可以改善疲倦感, 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应付多项工作。除了游泳、散步、做操、听音乐以外, 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变换形象、旅游、休假、亲近自然等方法来应对压力。

上一篇:观点评论下一篇:书面表达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