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分析

2024-08-08

教师的职业分析(通用8篇)

教师的职业分析 篇1

教师行业的职业分析

悬赏分:200 | 解决时间:2009-8-26 21:03 | 提问者:云澈枫清

1、工作内容及状态

2、工作环境或条件

3、就业和发展前景

4、社会及家庭的认可度

学校让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但我太笨了,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麻烦大家帮我在这四个方面找一找(当然,我也会自己继续找的,只是希望大家帮帮我,并没有偷懒的意思)

悬赏分怎么都好说,到时候要是有满意的一定会加的!问题补充:

可能我说的不太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 我现在只是想要关于以上四个方面的理论性知识。

老师需要承担哪些工作内容,需要怎样的工作状态?现在教师工作的环境或条件是怎样的? 就业和发展的前景又怎样? 这个行业在社会、家庭中的认可度有多高………

最佳答案

看你才16岁,是刚刚进师范学校?做相应的职业规划? 以下,给你个范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引言

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

二、自我分析

通过冷静的自我剖析,理性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性格及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这使我写下了如下的职业规划书:

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是当一名教师,理想的职业岗位是大学英语老师。我希望自己简化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教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我现在是一个英语专业大三的在读本科生,正准备考本专业研究生,希望毕业后可以在常州工学院任教。职业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英语专业方面,我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今后学习的主要方向是翻译理论与时践方向。在翻译方面,我已经参加了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考试,笔势均已通过,口试成绩尚未出来。所以在翻译方面我一具备一定的能力,通过今后几年的学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个人特质:我的个性比较温和,有耐心,有极强的责任心,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但是不太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希望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尤其是与不同的学生交流的能力。

职业价值观:我认为,无捆从事什么职业,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并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我认为教师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单纯。同时,可能是当了太多年学生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处在一群求学的学生当中,可以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时间,有能力,也有优势进一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胜任能力:优势:

1、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

2、责任心强,有耐心

3、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劣势:

1、不擅长与陌生人沟通

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社会经验

三、职业分析:

通过与家人的集体讨论以及在人才市场所作的调查,在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我对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因素和相关情况作了如下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不存在为我安排好工作的可能,所以毕业后必须自己找工作。我们整个家族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好的工作,父母希望我可以找份芬稳定的,待遇不错的工作,教师于他们而言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两位表姐也从事教育事业,应该说,她们的工作经历也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

学校环境分析:我所就读的学校不是特别著名,在社会上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我决定考研究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作为一所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个极其宽广的平台。学校在硬、软件设备上都为我们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但是在实践经验方面,学校提供的机会不是太多,导致我们不能迅速适应社会。

社会环境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外语系的女生,更应意识到竞争的激烈性,我们不仅要和同等学历的其他高校毕业生比,而且还要和专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的人比。所以,唯有加强自身竞争力,才可在这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我选择教育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

2、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更为突出的条。

3、企业分析:学校,尤其是高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态,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可以自己的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地域分析:之所以选择常州,首先是因为它是我的家乡,作为家中独子,又是女生,在常州工作离父母比较近,便于照应。其次是因为在苏南一带,常州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是比较突出的,与南京相比,它的竞争相对较弱。第三个原因是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在常州工作或学习,有利于今后相互帮助。

四、职业定位

综合上述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我得出我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是: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机会因素:人才市场招聘,学校推荐

威胁因素:其他著名高校毕业生的竞争

优势因素

1:专业知识过硬

2:有一定的社会认可的证书

劣势因素 1:缺乏实际经验 2:缺乏与人交流技能

结论:

职业目标 将来从事教育类教师职业

职业发展策略 进入大学外语系任教

职业发展途径 走专家路线

具体路径 暂不确定

五、计划实施

我现在正就读大学三年极,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总计划如下:

时间跨度 计划名称 总目标

分目标 计划内容

(参考)

2004年~2008年 短期计划

(大学本科阶段计划)

大学毕业时要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并考研成功

大一大二主要是完成学校归定的学习任务,大三大四开始以自主学习为主。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

大二: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大三:参加社会各类证书考试,为找工作准备,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

大四:准备考研,参加毕业实习

2008年~2011年 中期计划(研究生阶段计划)顺利毕业并找到工作 学习为主,实习为辅 第一年以学习为主,强化基础,地二年开始可以在校外兼职,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2011年~2016年 长期计划(工作五年计划)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优异,获提升机会 适应工作环境并施展能力 第一二年适应工作环境,树立良好形象,三四年可以尽力发挥,以获得优异工作成果。

六、评估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职业规划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一个因素的变化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不可实施,所以说,一份职业规划书不可能伴随终生,我们势必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对其进行修改。

评估内容:我的职业规划是在考研成功的基础上制定的,如果考研不成功,那么我的计划将全盘落空,我不的不重新制定可行的计划,而我在大二大三参加各种社会考试,其目的也在于为今后考研不成功找工作准备。也许依然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许是其他职业,计划书都将随之改变。

评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会定期半年检验自己是否做到如规划说上的安排,半年比较容易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和规划书的不足,可以及时改进一些错误,从而使得规划书与时俱进,更能反映自己的需要和要求。

七、结束语

制定职业规划书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若想真正按照规划书的要求来做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按照规划书的步骤,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 教师资格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

(2)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课程实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和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要求: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必须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院校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取得相应的单科结业证书。

已在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或者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了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取得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修。

4、身体条件: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分析 篇2

职业倦怠,是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体验到身心疲劳与能量耗竭的状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影响到社会对幼儿教师行业的认可,更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1)工作流动性大。

幼儿教师跳槽的理由常是感到工作带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人际关系难处理或工作时间特别紧张,所以想换个工作环境,频繁换园,但都是因为自己体验不到轻松或幸福。究其实质,是因为这些幼儿教师本身就存在职业倦怠感,不论换到什么环境,内心体验没有改变,外部环境也很难对他们产生影响。

(2)工作带有情绪化。

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好动、好问、好奇,不知道躲避危险,注意力分散。这样的教育对象,需要幼儿教师耐心的呵护和引导。而职业倦怠的教师,幼儿的哭闹、纠纷,甚至是好动、好问,都极易成为激怒他们的导火索。工作中,这些教师情绪不稳定,对幼儿缺乏耐心、爱心,常常因幼儿不听话而发火,甚至出现体罚幼儿的行为。

(3)看待事物消极面多。

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因为身心的疲劳与能量耗竭,对外界事物或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对周围发生的现象,很少关注其积极面,反而常关注其消极方面。日常工作学习中,也有抱怨、牢骚。

(4)敬业精神有所降低。

很多幼儿教师对自我要求是比较高的,但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和以往相比,反差会很明显。虽然也很认真,但不希望工作有过多变化或创新性要求。甚至,会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相比较而言,以往看到幼儿的不良习惯,会立即制止或进行教育,现在可能会忽略或第二次看到时再引导。另外,惰性增强,对幼教行业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也不如以往精益求精。

三、原因分析

(1)工作压力大。

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一是来源于教育行业、单位和家长对幼儿教师这一岗位的素质要求、检查和评比,常令幼儿教师应接不暇;二是来源于幼儿教师自身对幼儿安全问题的顾虑,担心所看护的幼儿在园出事故、有危险等,顾虑的原因通常是幼儿受伤或出现意外时,幼儿教师除了良心上会感到愧疚、自责外,还涉及经济方面的赔偿也是很大的开销,这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幼儿教师而言是个负担;三是来源于社会大环境对幼儿教师疏忽的不理解、苛责。当幼儿出现诸如磕碰、抓挠咬等伤痕时,虽然已及时向幼儿及其家长道歉,但有些家长仍不依不饶,有的还会报警或诉诸媒体,后果难以设想。当过多的压力不能得到释放时,就会使人出现身心俱疲的感受。

(2)工作成就感缺乏。

有些幼儿教师因为欠缺经验,面对因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教学活动时环境嘈杂,或户外活动时幼儿吵闹厉害的情况,不知道如何管理;对于幼儿的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答;对于幼儿间的纠纷,不知道如何解决等。这些都会导致幼儿教师有较强的挫败感。而长期处于这种成就感缺乏状态下,不仅对工作的热爱和兴趣越来越少,逐渐还会产生厌倦、懈怠等情绪。

(3)对自我要求高。

有些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常拿自己和优秀的人相比,在工作中过分看重他人的评价或在意工作结果,甚至为效果不好的工作过度焦虑。比如,在意与家长沟通的水平、优质课评比结果、节庆日活动展示效果……幼儿教师工作时间本身就长,工作内容又繁杂,再加上对自己要求高,身心状况容易超出负荷,导致疲惫不堪。

(4)人际交往不畅。

通常情况下,性格内向、朋友少、社会联系差的幼儿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因为人际交往不畅、知心朋友少,不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求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压抑或焦虑等消极情绪不能及时地宣泄,而且也会导致业余生活比较单调、无聊,这就会使工作中的消极情绪有了更多的空间得以放大。久而久之,无法排解的负性情绪,会让幼儿教师感受到更多的压抑、疲惫,不堪重负。

参考文献

[1]佚名.什么是职业倦怠[EB/OL].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6235,2008-08-07.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原因;办法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具体表现为:通常情况下,工作了一天有疲倦的感觉,但经过休息就会恢复或缓解。但有些教师长期感觉疲倦,休息后无好转,从而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长期存在而不能抑制就会导致身心疲劳,形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常常表现出:无心投入教学工作、对工作没有信心、得过且过、拒绝和他人交流、常常焦躁不安、萎靡不振,进而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等情绪。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及工作。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1)教师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低、专业态度缺失、工作业绩平平,导致工作热情不高,投入教学工作中的精力欠缺,工作业绩不佳,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倦怠感,进而不思进取并失去教学上的创造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与他人差距越来越大。注重名利的教师就会感到失意,并产生怨恨心理,又将这种心理带到教学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2)目前的教育对象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个性强、心理脆弱、叛逆性强、自制力弱、自主性弱,因此,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品质及心理问题。教师压力过大,心力交瘁,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倦怠。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又参差不齐,对孩子的教育欠缺,不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产生倦怠。

面对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及时缓解压力。教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培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研究出自己的教学成果,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准。加强人格修养,提高抗挫折能力。顶得住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工作热情并提高工作效率,享受工作的快乐。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敬业、乐业,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总之,教师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工程师,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可以促进人类未来的发展。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克服教师职业倦怠,让教师的形象更加光辉,我们的未来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向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侯志瑾.职业辅导[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教师的职业分析 篇4

摘 要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本文从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压力、付出与回报的比例阐述了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着手于工作对象、教师职业特点、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初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从教师自身、学校领导管理与社会环境舆论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初级中学;初中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

一、引 言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工作导致的职业流行病,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因为工作性质本身对于情感投入的强调以及工作负荷的巨大而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约为16%,按这个比例推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的痛苦之中。美国学者Maslach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

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或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经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影响,如工作量过大、学生难于管理、学校提供的支持匮乏等校园环境中的因素,又有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是引发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尽管教师人群因为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但是我们也看到,仍有大量活跃于一线的教师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

二、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一)教师身体健康水平普遍偏低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在一组调查中显示,教师身患各种疾病的教师所占人数达到96.84%,其中危害教师健康的十大病症为:

1、咽喉炎占81.90%;

2、胃炎占50.3%;

3、脊、颈椎病占50.08%;

4、妇科病占35.38%(女教师);

5、神经衰弱占28%;

6、心脏病占13.61%;

7、胆囊炎、胆结石占10.02%;

8、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占7.53%;

9、肾炎占4.76%;

10、肿瘤占3.38%;其它疾病占20.42%。教师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二)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而当身体不舒服且医生建议治疗休息时,大多数的教师认为一般毛病不会请假占60.53%;想休息,但迫于压力还是撑着上课占50.42%;请假休息的只占2.10%。长期的工作压力教师会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过度的疲劳使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情绪上的波动,很多老师会不自觉地在工作中流露出”来,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这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三)教师工作时间与回报不成比例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的占27.95%,50.80%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9个小时左右占40.95%。而只有4.43%的教师工作时间8个小时左右。教师普遍感觉“工作太累”。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教师的工资,一篇报道中是这样的“工作8年了,工资才620,其他基本上没有!相比之下,我们这的教师是最惨的了!”如此待遇,给教师的家庭与生活带来的过大过多的困难。

二、初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分析

(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为教师带来了压力

现在的中学生多数都是90年代的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特殊,容易养成其性格上的特异性。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如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而相比而言,中考的压力,对学生的责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师的工作更加复杂与多变,大大的增加了教育学生的难度,随时会面临着对学生管理上无奈与无力,再加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大,教师身上的无形和有形的压力也就越来越重。新课程改革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增强,对教师能力进一步提高,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对着几十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既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又要搞好教学,压力不小。”而工作上的繁忙也会给家庭带许多不良影响,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音的矛盾给教师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如教师往往因为忙于教育别人的孩子而疏忽了自己了孩子,光这一点就足够让很多教师烦恼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与烦恼,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教师职业的多角色冲突导致教师身心问题产生

教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在与学生交往中也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教师角色冲突与重叠,由于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紧密地联系的特殊原因,教师处理一些有关学生的问题时就不仅是在其工作时间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及家访也就大多数用到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工作在教师休息时间内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研究者统计发现,教师日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有些学校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更长达15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在一些农村初中,教师只有工作日而没有休息日,一周上满七天是正常的,如果休息了一天,反而就不正常了。过大的劳动强度,不但侵犯了中小学教师应该享有的休息权,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除了紧张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处理很多班级、学校、社会和家庭问题。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应对家长的咨询等。即便是在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一系列繁重的任务,造成教师精神疲惫、情绪紧张、体力不支。当前社会一致要求教师要做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而且目前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教师更加注重满足学校、家长们的要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不能不造成教师负担过重,引起各种情绪波动和精神打击的产生。

近年来,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各种制度纷纷出现,在改革进程中,在给学生减的同时也给每位教师都增加了压力。检查、评比等从新的学期开始就接踵而至。而教育局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活动也让教师们应接不暇,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教师的生活带来了过大的压力。这些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而言,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适应改革需要的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往往因压力太大而导致心理危机。有的教师甚至把这种危机转嫁到学生身上,导致各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发生。

(三)欠客观的社会舆论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公众大多数想法: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教师的罪过。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对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很多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关注教育事业,本来是好事,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部分新闻媒体在有关报道中存在“扬生贬师”的现象,这不但不会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不利于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不利于社会公众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劳动价值,冲击着教师心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导致教师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因为社会出现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并可能影响社会对教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这必将妨害教师正常心态的保持,从而产生压力。

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被夹在升学率与“减负”之间,应试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探索之间、社会和媒体的捧杀之间,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和冲突,从而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职业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处于全社会舆论的焦点当中,于是许多教师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长此以往心理问题自然就产生了。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仍然较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压力。

三、初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

据有关数据统计,教师英年早逝、重病缠身、长期住院的事情等等在近几年特别的多,尤以中老年教师得腰椎、颈椎病的特别的多,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在其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也就尤为重要。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因而,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亟待解决,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要认识、掌握、改变自己的劳动对象,承担着把人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历史重担。只有认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才有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情。

只有当自己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时,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努力来实现预期的目标。目标实现可以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并且在失败时也不至于被失败所压倒。相反,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往往因期望值过高而遭到失败,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和降低抱负水平,妨碍今后的努力程度。因而,教师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恰当的自我评价,才能让成功多于失败,才能产生乐观的情绪,工作也才会有成效。

有健全的人格,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要稳定、乐观、积极,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生活要有情趣、动机纯正高尚、兴趣丰富稳定、性格开朗、襟怀坦白,有同情心有道义感。要与周围的人们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关系,人际交往要积极和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教师承担着社会的多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角色间因责任和任务而矛盾重重,常会使教师深陷多种困惑之中,就会急躁、烦闷、恐惧、失去自信,引起多种的情绪不良反应。这时就应该去找同事、朋友、同学等去倾吐、去正当的宣泄,这样自己苦闷的心情会得到缓解和减轻,失衡的心理也可能逐步地得到恢复。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能正视压力和挫折,不自暴自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的产生。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如:接受别人的劝告、迅速离开现场、先冷静一会儿再做处理、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等。这些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的方法。如果不快的情绪得不到排解和释放,不但对工作学习不利,而且对心理健康十分有害因一时的冲动,往往会说出过激的语言、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会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损失。因而。

每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负面情绪立刻会增长。此时,可以听听轻音乐、打打球、跑跑步、到野外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光等。这样也能减轻压力,缓解情绪。能不断地自我学习,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

(二)学校要教对师应对压力的提供帮助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内在环境,校领导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与工作上的各种难题。要为教师创建一个合理竞争与评价机制,保证教师稳定与积极的工作热情;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尽快的融入到教育这个行业中;积极解决教师的生活上的困难,如子女上学教育问题,家人的工作等等,体现对教职工的关心爱护,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合理协调学校与社会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等各方面关系,为教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其次,在改革措施中,都要考虑到“教师心理”,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目前而言,无论是新课改还是教育法规的出台,大多数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学生的身上,对教师的承受能力有所忽视。在课改或教育法规的实施中,不但为其实施带来了阻力,更是给教师更大的压力。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提高教师工作待遇,给教师一个物质上的公平评价。才能有利于吸收大量的优秀人才,更解决教师的职业压力;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全面的评价一个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勿使考核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单的机械性劳动。

最后,要联合相关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心理测验与调查,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及时的了解教师的当前状况,时刻把握教师的心理变化。学校可以定期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相关机构进行联系,保证有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定期开展各种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从正面对教师进行帮助,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变领导方式过于单一化的现状,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

总之,“教师心理”是教学的另一个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的层面。有关专家呼吁,当务之急,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学校要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定期不定期地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同时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三)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无产阶级取得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和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教育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对于统治阶级意志的贯彻、社会意识的整合、政治法律制度的创设与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整体性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我国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训诫。在现代,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尊师重教的楷模。1937年1月,他写信为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徐特立祝寿,其尊师情谊溢于言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陆续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多部教育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定了人民教师的地位。

就当前就社会中对教师不利因素,笔者认为:

在学校中开展多种学科与科研活动扩大教师在社会上的影响,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优化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积极探索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加大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力度,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加强农村教师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和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知识更新机制,大幅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加强编制管理,及时了解编制余缺情况,要继续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清理,该清退的坚决清退,对学校有空缺编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及时通过公开招聘或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补充合格教师。另外在相关的节日,政府部门加大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以巩固与提高。

教师的职业分析 篇5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时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占我国教师总数80%的农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教育部师范司曾对3万名农村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在回答“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吗?”这一问题时,只有18%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而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说明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降低,这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危险信号。现在,已经有很多农村教师在情绪上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认同感降低;在精神上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在工作上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明显的,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水平。

理想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首先是要找准造成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追本溯源,针砭时弊,从根本上研究策略,实质性解决问题。笔者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景乐观的新农村;立足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的农村学校;立足关系民族强质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农村教师职业,深入农村,广泛走访调研,理性思考,挖掘成因,寻求策略。

思考一:农村片面拉升的教师职业期待值,迫使教师负重前行。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刻的影响到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开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冲破禁锢,挣脱束缚,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更是如虎添翼,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使农民从维系生存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有更多充裕的物质、精神空间积极关注子女的教育,关注教育内质的提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对美好生活提供永续动力的教育愿景的追求,但在考试制度指挥棒的引领下,农民家长的追求是盲目的、片面的,一门心思希望子女能考上大学,他们把这种追求上升为近乎欲望,偏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又要完全依赖学校教育,只要能把孩子成绩提高上来,他们不惜重金,请客送礼,为孩子择校、择班、择师;不惜财力,让孩子住校、补课,上学习班;不惜人力物力租房陪读。农民家长的殷殷期盼片面拉升教师职业期待值,农村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日剧增。

农民家长把升学率作为选择与挑剔学校、教师的唯一尺度,这种价值取向,让农村学校陷于两难境地,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得不用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将成绩的好坏与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选先挂钩、与晋职晋级挂钩,使得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迫不得已,学校也把社会压力转嫁给我们的教师,承载了太多期待的农村教师,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牺牲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被无限制地拉长,班主任更是早来晚走,双休日长期被挤占,教师们把“只要功夫到,铁杵磨成针”这句古训发挥得淋漓尽致,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平均分和优分率,哪怕是不择手段,如体罚、变相体罚、作业超量等现象时有发生,寒暑假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岗位培训、教学研讨活动,而诸多因素限制的农村教育又是高付出低产出,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个体成就感降低。然而,片面升温的教师职业期待值,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情绪衰竭,失去工作的热情,我们的农村教师在负重中艰难地前行。

二、农村学校全力跟进的课程改革致使教师勉为其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像一股春风,融化了旧有教育理念的坚冰,但是农村学校却是春寒料峭,硬件设施破旧短缺,师资水平相对低下,实践运行更是捉襟见肘,让我们的农村教师勉为其难。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有民办转正的,这些教师由于历史原因,多数没有受过正式、系统的师范教育,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自费大专生,他们虽然接受了师范教育,但知识功底欠缺;有民师代培生,这部分教师有师范教育,但专业水平不是很高;仅有少部分正规师范毕业生,但水浅难养鱼,一有成就便另寻高就。这样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属于经验固守型,加之偏低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专业素质,难以支撑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索性穿新鞋走老路。这让一部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较大。

新课改的课程设臵加重了教师们的负担。新课改在课程设臵上,强化了以往农村学校因应试教育而被逐渐忽视或不被重视的课程,如小学的英语课、音、体、美课程、信息技术课等,中学的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增设或增加课时,造成严重的教师缺 口,由于这些课程专业性较强,学校只能是应付性内补,地方为了减少财政负担,控制教师编制数量,极少补充。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不得不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老师在任一门主课的同时兼一门小科。下乡调研时发现,某乡镇村小英语教师缺口较大,校长没有办法,选择稍懂点英语的教师兼课,兼课教师发音不准确,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漏洞百出,这位校长说:“这样的课上还不如不上,上课就是误导”。兼课教师要承受工作压力,还要承受社会舆论压力,真是勉为其难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有越来越多的途径来接受新鲜知识而不仅仅依赖教师,有些学生在部分领域的知识可以超过教师。而农村教师吸纳社会新元素自觉性较差,再加上学校很难为教师提供网络查询;图书室的图书都是过时的摆设,农村乡镇很难见到图书馆,收入原因自己又购不起电脑,学习途径单一,仍靠经验、教材、教参、练习册等维持前行,因此,教师原本的文化优势在缩小。另外,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与教参也颇具开放性,再加上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使得考试准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必须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否则,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地位就会大打折扣,这使农村教师自我认同感降低,心理压力极大。

农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三、农村教师偏低的工资收入挑战职业价值定位

农村教师向来被农民誉为“吃皇粮,旱涝保收”的上等户,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优势转眼消耗殆尽,成了农民眼中“穷教书”的,一个农民通过辛勤劳作,增收空间较大,而教师在繁重的工作的同时,工资收入却没有成比增加,除去地区差异,大部分农村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大多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涨幅部分也被物价上涨等社会因素冲抵,日子越过越清贫,走访调研时教师在回答“你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时,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是“工资待遇”。

农村教师偏低的工资收入,让教师深切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压力,许多农村教师是单职工,加之“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现状不言而喻,原有的职业优越感荡然无存,教一年书还不如农民种一年地创造的现实财富多、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多。教育部师范司调查“如果有机会从事收入高于教师职业的其他工作,你愿意吗”这一问题时,只有10%的中学教师和不到20%的小学教师选择“不愿意”。部分教师在职场里体验不到幸福感,职业认同感降低,动摇了职业价值定位,有的教师进城应聘打工、有的在农村承包土地、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兴趣转移,打麻将、喝小酒等消磨时光、寻求心理平衡。教师存在这种职业价值的偏离,必定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弥漫性的传染给学生,“师范”变“失范”,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

四、农村学校专制化管理体制束缚教师人性诉求。

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大部分是僵化的、专制化的。校长就是权威,是学校的所有者,重大决策一个人说了算,教师惟命是从,稍有异议,便会招来校长蛮横的指责,甚至谩骂,民主意识淡薄。

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标准由学校领导制定,然后强加给教师,评价标准功利化,几乎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将教师的职业肯定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这种标准很少考虑教师个体的内部需求和发展方向。教师从外部压力获得动力,而不是依靠内部动机产生激励作用;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容易出现许多不利于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问题,造成教师之间产生不正当个人竞争,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升学包袱,倍感疲惫,这会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单一枯燥,农村学校很少有教师活动,能有活动室那更是梦想,教师每天从家到办公室,从办公室到授课班级,春夏秋冬,三点往复,重复劳动。任何事情经历多了,就会令人生怨,加上各种压力,让教师觉得任何事情都觉得与己无关,自己就是一部教书的机器,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性,更不要去追求什么艺术性了,情绪日渐衰竭。

真实的教师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要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而农村学校这种家长式管理,这种封闭僵化的管理,压抑教师人性诉求,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激情的,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长期的人性压抑,就会导致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

总之,产生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还很多,这里则其根本而述之。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压力源,却非朝夕之功。学校是教师工作学习的地方,实现职业价值的地方,享受职业快乐的地方,也应该是解决教师职业 倦怠的地方,这里在冒昧提出“实施校本文化干预援助策略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一、构建奋发有为的校本精神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动力。

农村学校普遍缺少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文化体系,有的就是朴素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黄牛精神,这是不成体系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应该是一面精神旗臶,是被广大师生认可的学校本质、个性、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能摇旗呐喊,催人奋进,是农村教育教学的强大支柱。

构建奋发有为的校本精神文化干预援助体系,首先要构建令人向往并具有挑战性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体系,构建目标体系时要注意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使目标持续有效的激励教师精神饱满的工作;其次,学校应为教师创设一个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在干部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在这个精神文化体系中,感受精神文化带来的核动力,跃跃欲试,奋发有为,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制度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驱力。

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僵化的、专制化的,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是压力和规范,而不是激励和关怀。校本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驱力。

构建以人为本的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而不是专制化决策,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并且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 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并以严明的赏罚制度来保障,激活主动追求专业卓越发展的动力;再次,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以形成性评价代替考试制度带来的一卷定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在教师生活、待遇方面,予以关心与改善;最后,作为学校领导,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要以人为本,注重树立自己的威信,注重情感引领,办事待人让群众佩服、信服,用真诚感化教师,激发出教师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有效降低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行为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校本行为文化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强化精神文化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精神内核的实践性外显过程。农村学校很少组织教师的活动,教师缺少活力,死气沉沉,造成教师职业压力。

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行为文化干预援助体系,首先,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如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精神文化相适应的教师活动,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其次充分利用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集体情感;再次,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校本研究,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和研究当中接受挑战,在挑战当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让教师一直处于富有挑战性的“兴奋点”上,并让教师在挑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与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再次,要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丰富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让我们的农村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先天性缺陷,提升自我认同感。开展疏导教师职业倦怠的培训,引导教师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信心和力量;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省思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最后,努力拓展学校行为空间,提升学校行为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办家庭小报、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联谊活动、家长会的形式,宣传学 6 校、弘扬师德、介绍育子经验,教育家长正确对待教师的职业,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以上这些都是有效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校本行为文化。

四、构建量力而行的校本物质文化干预援助体系,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

校本物质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硬件设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学校物质文化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完善的学校设施将为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教师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农村学校现实的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制约了物质文化建设,但学校也要把握量力而行,积极而为,简约而不简单,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让学校的物质文化尽量发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载体的效能。

教师职业规划自我分析 篇6

我是一名从事了__年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说“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从庆岭九年制学校转入天岗中心校也只有两年时间;二是虽然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班主任,但是接受新的班主任观和教学观的洗礼也只有最近三、四年的时间。现在我是天岗中心校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兼任四学年的学年组长。从调入天岗中心校开始接这个班整整两年了,我已经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很信任我,可以说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的环境中。

我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我想与我的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素质是分不开的。但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什么近三四年发展得较快一些?静心思考后,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更多地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学习了,更多地用脑子做工作了。反思一下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真的很惭愧:那么多年来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自身懒惰思想的束缚,我也一度成为应试教育和师道尊严的追随者,曾经的“优秀教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真的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所幸的是已经开始了,就不算晚。新的工作环境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名优班主任培养工程”是我成长的平台,家庭环境也有了我坚持学习的保证(孩子长大了,该上一年级了,我们可以共同学习)。

二、我的新观念

学生观: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花,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芬芳。

质量观: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班级管理思想:关注心灵成长,实行自主管理,用细节与文化打造特色管理。

班主任观: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

职业观:教师的责任就是爱每一个生命。

三、发展目标

长期目标:五年内成为吉林市优秀班主任,努力做一名专业的幸福的班主任。

近期目标:

1、一年内细读两本以上教育专著,结合实际进行实践研究,每周最少写一篇教育叙事,一年内最少写一篇经验论文,至少两个经典案例。

2、继续完善量化管理,真正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3、继续打造书香班级特色,坚持每天阅读20分钟,与学生共读共享的读书乐趣。

4、努力保持每天心平气和。

四、发展策略

1、以“名优班主任培养工程”为平台,积极参加学校、进修学校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

2、坚持经常阅读教育专著、教育刊物和其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好网络资源,向名师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

3、开展行动研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用教育叙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尽快将“实践智慧”上升为“理性智慧”,成为研究型教师。

4、经常实施自我反思和目标监控,不断提升自我,进行自我激励。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篇7

1.“应试教育”。目前, “以分数论学生, 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 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 学校的升学率高, 意味着生源有保证, 学校的创收就多, 教师的福利待遇就有了保证。学校的考核机制依据教师所带班级的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等进行奖惩排名, 并直接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教师的加薪、评先进、评职称、福利、奖金都离不开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漫漫征途中, 教师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处于身心疲惫状态, 在考试的重压下消耗生命, 体力和精力严重透支。

2.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意识, 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教学过程的实践化和综合化意识、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意识、课堂管理的开放意识。这种高要求和跨越式的变革, 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产生新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 对工作产生厌倦, 甚至产生辞职或退休的念头。

3.教师职称评定。以中学为例, 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 一般教师任教三年可评中学二级, 优秀教师任教七年可评中学一级, 优秀教师任教十二年可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一旦取得, 一般就终身拥有。这种教师职称制度的缺陷表现在, 职称评定的激励作用时间短, 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学校管理。大多学校采用“家长式”、“一言堂”的管理制度, 越来越细化的教育教学成绩排名, 对教师教学的全程进行过度的监控, 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扭曲了师生关系, 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居高不下的班级人数、狭窄的办公环境、紧张的工作状态等, 都可能导致教师失去对学校的归属感, 渐渐出现职业倦怠。学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围, 校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 不关心教师, 学校行政人员办事无效率, 对教师的合理建议与意见不予采纳、回复, 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的学校环境之中, 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5.工资待遇偏低。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 但从总体上来看, 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 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提升, 极度失望的教师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一部分教师索性离开教师岗位去开辟新天地, 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 不安与躁动笼罩着教师, 由于教师感到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 继而产生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分析 篇8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主要表现

1.焦虑紧张情绪充斥大脑。在当前的教师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焦虑紧张的现象,某心理研究机构2010年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43%的教师认为自己过于紧张,有7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期中、期末考试等时间段存在着明显的焦虑不安情绪,这样的情绪充斥着教师的大脑,对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孤独无助情感逐渐弥漫。当前,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大家在工作日各自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相互之间沟通的机会很少,集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较为匮乏。

3.消极怠工思想有所抬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许多农村中小学都进行了撤并,部分地区学校出现了教师过剩现象,在课务分配、职务分工、工作量分解等方面不科学,造成人为的不公,并且在考核奖惩环节出现暗箱操作,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失衡,教育教学中消极怠工。

4.愤青发泄行为频频出现。以苏北某县为例,当地著名论坛中有超过一半的注册用户为当地教师,整个论坛都充斥着愤青言论,甚至出现诽谤攻击等不良行为,部分教师将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上,导致出现不理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的原因分析

1.逐层加大的职业压力加剧教师心理负担。在教师中广泛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调皮的学生气死你,学校的校长管死你,教育主管部门压死你。教师在岗位履职过程中承担的压力可见一斑,尤其是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管理制度层层拔高,导致部分教师心理负担不断加重。

2.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导致教师相对孤立。学校的工作环境与其他单位相比,具有封闭性强的特点,许多教师早晨进入学校,半夜离校回家,与整个社会接触很少,同事之间交流也少,繁重的工作、封闭的环境导致教师难以保持阳光的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则会滋生孤独无助情感。

3.考核奖惩的不够完善引发教师消极情绪。部分教师出现消极怠工行为,固然有自身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考核奖惩的不公平,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了消极怠工。尤其是当前绩效工资普遍实施的情况下,这样的考核奖惩一旦出现偏颇,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4.岗位待遇的不公问题造成教师心理失衡。《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教师的职业岗位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近年来,在种种因素的促动下,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终于得以实施,但是其相关的医疗、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等还是与其他单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工不同酬现象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消极与对抗的情绪。

三、有效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建议

1.科学引导教师,正确面对竞争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对教师提出更为严格的岗位履职要求的同时,要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要着力消除教师存在的焦虑紧张情绪。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善于寻找教学活动的突破口,积极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营造良好环境,缓解教师不良情绪。在学校这一封闭性较强的环境中,应当着力在教师之间强化沟通交流,倡导相互帮助、团结互助。教师遇到困难或有特殊情况,学校应积极予以协调,对课职务分工调整,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营造爱校如家的氛围,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环境,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情感,从而有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

3.规范考核奖惩,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在当前,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考核奖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关联更大。教师的考核应当保持公平、公正、公开,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职业心理兴奋度。

4.保障待遇落实,维护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岗位待遇的落实是维护教师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与重要保障,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各地区应当将教师岗位待遇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政策规定,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一视同仁,确保教师岗位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应当以积极情感消除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走出职业心理倦怠的沼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上一篇:校园话剧剧本范文下一篇:描写风景的作文:我家的小院